年克山病病区居民异常心电图指数 -...

121
论著 2011 年克山病病区居民异常心电图指数 甄荣霞 侯杰 王铜 冯红旗 郭子丹 王哲 陈向丽 徐春艳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克山病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摘要:目的 了解克山病病区居民的异常心电情况为病情评估提供量化指标及依据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的方法选取全国共 13 个省 120 个病区县对病区居民进行心电图描记克山病的诊断依据« 克山病诊断»(WS/ T210-2011)ꎮ 共描记 42 489 份心电图异常心电图 6 900 总检出率为 16.2%ꎬ男性异常检出率为 14.0%ꎬ女性异常检出率为 16. 9%ꎬ性别间有统计学意义( <0.05)ꎮ 异常心电图指数评分以 1-3 分为主病区总评分为 1.06±0.246ꎬ克山病患者的总评 分为 1.08±0.282ꎮ 8 项异常心电改变以 波和( )ST 段改变束支传导阻滞居多心功能分级以级为主但慢型克山 病主要表现为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异常心电图指数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量化指标比较病人个体及病区群体 之间的异常心电程度关键词:克山病异常心电图指数检出率克山病病区量化指标 中图分类号:R 542.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1-1889( 2016) 07-0721-03 Abnormal ECG index of residents in Keshan disease endemic areas in China in 2011 ZHEN Rong-xia HOU Jie WANG Tong FENG Hong-qi GUO Zi-dan WANG Zhe CHEN Xiang-li XU Chun-yan Institute of Keshan Disease Chinese Center for Endemic Disease Control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master the situation of abnormal ECG of the residents in Keshan Disease endemic areas and provide an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and basis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disease. Methods We selected 120 townships of 13 provinces based on non-probability sampling. Based on Standard of Diagnosis of KD WS / T210- 2011 residents were surveyed by electrocardio ̄ grams ECG . Results A total of 6 900 cases of abnormal electrocardiograms were detected in 42 489 electrocardiograms and the abnormal rate of electrocardiogram was 16.2% respectively. The comparison of the rates between male 14.0% and female 16.9% reache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0.05 .The abnormal ECG index score was 1-3 the average score of residents in Keshan Disease endemic areas were 1.06±0.246 and 1.08±0.282 for KD patients. The changes of ST segment and or T waves and bundle branch block were the main forms of expression of the 8 abnormal electrocardiogram. According to the NYHA func ̄ tional grading method the largely are gradingⅠ while the patients of chronic KD were gradingⅡ. Conclusion The abnormal ECG index which proposed in this survey can be used as a quantitative indicator for comparison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groups. Key words Keshan disease Abnormal ECG index Detection rate Keshan Disease endemic areas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克山病是一种与低硒相关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的 地方性心肌病 [1] 病理改变以心肌变性坏死结疤 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心脏增大慢性或急性心功能 不全及心律失常 [2] 心电图能准确的反映心脏激动 的电生理活动 [3] 由于其简便易行便于随身携带 [4] 尤其是深入到农村故在克山病多年的防治工作中为克山病诊断的重要工具 [5] 本研究于 2011 通过 描记全国 13 个克山病病区省居民的心电图了解病区 居民的异常心电情况计算异常心电图指数量化疾病 的严重程度掌握其健康状况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1202154ꎬ81372938) 作者简介:甄荣霞:(1991) 硕士在读从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通讯作者:王铜ꎬE-mail:wangtong@ ems.hrbmu.edu.cn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范围 按照« 全国克山病监测方案( 试行( 卫办疾控发 〔 2009 〕 127 )ꎬ 涉及河北山西内蒙 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共 13 个省ꎬ120 个病 ( ) ꎬ100 个病区 1.2 调查方法 每个项目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克山病病区县作为项目县在项目县中选择一个病区 乡作为本次调查的项目乡对项目乡中的数个自然村 进行克山病病情调查调查村数按项目管理方案要求 进行如果一个乡中的村数不能满足管理方案要求择就近的其他乡进行病情调查直至村数达到管理方 案要求1.3 心电图检查与诊断方法 常规描记 12 导联心电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 月第 31 卷第 Chin J Ctrl Endem Dis Vol.31 No.7 2016

Upload: others

Post on 04-Jul-2020

2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论著

    2011 年克山病病区居民异常心电图指数甄荣霞 ꎬ侯杰 ꎬ王铜 ꎬ冯红旗 ꎬ郭子丹 ꎬ王哲 ꎬ陈向丽 ꎬ徐春艳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克山病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摘要:目的  了解克山病病区居民的异常心电情况ꎬ为病情评估提供量化指标及依据ꎮ 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的方法ꎬ选取全国共 13 个省 120 个病区县ꎬ对病区居民进行心电图描记ꎬ克山病的诊断依据«克山病诊断»(WS / T210-2011)ꎮ 结果  共描记 42 489 份心电图ꎬ异常心电图 6 900 份ꎬ总检出率为 16.2%ꎬ男性异常检出率为 14.0%ꎬ女性异常检出率为 16.9%ꎬ性别间有统计学意义(P

  • 图ꎬ心电图诊断依据«克山病诊断» ( WS / T210-2011)执行ꎮ 根据«克山病诊断»(WS / T210-2011)中心电图8 项改变:①房室传导阻滞ꎻ②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除外)ꎻ③T 波和(或) ST 段改变:④Q-T 间期明显延长ꎻ⑤多发或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ꎻ⑥阵发性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ꎻ⑦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ꎻ⑧P 波异常(左、右房增大或两房负荷增大) [6] ꎬ计算异常心电图指数ꎬ即调查对象心电图改变中出现 8项中的 1 项得 1 分ꎬ则异常心电图指数为 1ꎬ依次累计ꎬ最高值为 8ꎮ1.4  统计学方法  原始数据经 Epi Info3.5.1 录入ꎬ使用 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清洁和分析ꎬ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 13 个病区省ꎬ共计 42 489人ꎬ其中男性 19 234 人ꎬ女性 23 255 人ꎬ平均年龄 38.4±21.4 岁ꎮ 各病区省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结构ꎬ见图1:

    图 1  调查对象年龄性别分布

    2.2  异常心电图性别年龄的分布  共描记 42 489 份心电图ꎬ异常心电图 6 900 份ꎬ 总检出率为 16. 2%(95%CI: 15.89%-16.59%)ꎮ 其中男性 2 963 人ꎬ检出率为 14.0%ꎬ女性 3ꎬ937 人ꎬ检出率为 16.9%ꎬ性别间有统计学意义(χ2 = 17.99ꎬ P 80 87 25 28.7 102 34 33.3 189 59 31.2合计 19 234 2 963 14.0 23 255 3 937 16.9 42 489 6 900 16.2

    2.3  病区居民异常心电图指数  根据评分标准ꎬ描记的总异常心电图、慢型及潜在型克山病患者中ꎬ异常心电图指数 1 分者所占比例最大ꎬ分别占 34.9%、61.5%、72.0%ꎮ 4-8 分无得分人群ꎮ 病区异常心电图指数总均分为 1.06±0.246ꎬ克山病患者异常心电图指数总均分为 1.08±0.282ꎬ慢型及潜在型克山病患者总均分分别为 1.26±0.467 和 1.04±0.210ꎬ两者有统计学意义( t= -6.782ꎬ P

  • 表 2  病区异常心电图指数分布总异常心电

    人数(%)慢型克山病

    人数(%)潜在型克山病

    人数(%)异常心电图指数 1 分 2ꎬ409(34.9) 64(61.5) 402(72.0)异常心电图指数 2 分 135(2.0) 20(19.2) 15(2.7)异常心电图指数 3 分 7(0.1) 1(1.0) 1(0.2)

    无得分 4ꎬ349(63.0) 19(18.3) 140(25.1)合计 6ꎬ900(100.0) 104(100.0) 558(100.0)

    表 3  异常心电图指数 8 项心电改变的分布总异常心电

    检出次数(%)慢型克山病

    检出次数(%)潜在型克山病

    检出次数(%)T 波和(或)ST 段改变 1ꎬ774(64.7) 50(45.5) 208(47.4)

    束支传导阻滞 567(20.7) 42(38.2) 194(44.2)P 波异常 131(4.8) 3(2.7) 13(3.0)

    房室传导阻滞 123(4.5) 2(1.8) 14(3.2)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98(3.6) 12(10.9) 7(1.6)Q-T 间期明显延长 18(0.7) 0(0.0) 0(0.0)

    阵发性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 19(0.7) 1(0.9) 1(0.2)多发或多源性室性期间收缩 12(0.4) 0(0.0) 2(0.5)

    合计 2ꎬ742(100.0) 110(100.0) 439(100.0)

    表 4  病区心功能分级的分布总异常心电 慢型克山病 潜在型克山病

    心功能Ⅰ级 1ꎬ011 0 284心功能Ⅱ级 116 62 3心功能Ⅲ级 47 25 0心功能Ⅳ级 4 3 0

    合计 1ꎬ178 90 287

    图检出率情况ꎬ结果显示ꎬ30 岁以上人群中ꎬ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ꎬ说明年龄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11ꎬ12] ꎮ

    根据«克山病诊断»(WS / T210-2011)和异常心电图指数评分标准ꎬ病区未见急型及亚急型克山病患者ꎬ病区居民及慢型和潜在型克山病患者异常心电图指数

    多为 1-3 分ꎬ4-8 分无得分人群(表 2)ꎮ 克山病患者异常心电图指数评分中ꎬ慢型克山病患者的平均分高于克山病患者总平均分ꎬ潜在型克山病则低于总均分ꎬ符合临床上慢型克山病重于潜在型克山病的表现[13] ꎬ8 项异常心电改变主要以 T 波和(或)ST 段改变、束支传导阻滞为主 ( 表 3)ꎬ 与国内同行报道的结果一致[14-17] ꎮ

    由表 4 可以看出各型克山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异常ꎬ故心肌也同时兼有不同程度的肥厚和扩张ꎬ心肌的损伤、缺血等改变也随之加重ꎮ 本次调查中慢型克山病患者的 T 波和(或)ST 段改变、束支传导阻滞检出率分别高达 45.5%、38.2%ꎬ潜在型克山病患者分别高达为 47.4%、44.2%ꎬ潜在型克山病患者往往由

    于其临床体征不明显ꎬ心脏代偿功能良好ꎬ而容易被漏诊ꎬ心电图检查能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ꎬ故这类指标在判断克山病上具有重要意义[12] ꎮ

    本项调查中ꎮ 克山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47.7±19.8 岁ꎬ女性多于男性ꎮ 慢型克山病主要分布于 51-60岁(占 26.0%)ꎬ其次是 41-50 岁(占 23.1%)和 61-70岁(占 23.1%)ꎮ 潜在型克山病在 51-60 岁、41-50 岁、61-70 岁、11-20 岁人群中患病比例依次是 24.7%、21.0%、15.4%、15.4%ꎮ 由此可见ꎬ病区克山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ꎬ受致病因子的侵袭时间长ꎬ将其作为重点监测的同时ꎬ应做好预防控制工作ꎮ

    此次研究的创新性在于首次提出了异常心电图指

    数的概念ꎬ即根据克山病诊断中的 8 项心电改变予以评分ꎬ从而量化克山病患者的心电异常程度ꎬ便于不同病区、不同人群之间的比较ꎮ 研究中异常心电图指数以 1-3 分为主ꎬ说明经过多年克山病工作者的努力防控ꎬ病区少有合并多种异常心电改变的严重者ꎬ病情基本得到控制ꎮ

    综上所述ꎬ在做好克山病监测工作的同时应继续观察病区居民的心电变化情况ꎬ提高心电图检查的覆盖率ꎬ有利于评估潜在型克山病发展为慢型克山病的危险性[17ꎬ18] ꎮ 异常心电图指数概念的提出ꎬ不但可以用于比较克山病病区病人个体之间的病情ꎬ还可以比较不同病区病情ꎬ为克山病病情的评估提供了新方法ꎮ

    参考文献

    [1]  王铜. 克山病监测之转化流行病学[ J]ꎬ 国外医学地理分册ꎬ2012ꎬ 33(3): 143-147.

    [2]   李淑娟ꎬ李兆祥ꎬ王安伟ꎬ黄文丽. 2014 年云南省克山病现症患者病情调查[J] .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ꎬ 2015ꎬ 04: 12-14.

    [3]   顾美琴. 健康体检者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及分布状况分析[ J] . 吉林医学ꎬ 2012ꎬ 30: 6587.

    [4]   贺梅ꎬ李乔华ꎬ刘灵佳. 扩张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分析[ J] . 实用心电学杂志ꎬ 2016ꎬ 02:126-128

    [5]  欧洪元ꎬ赵连翠ꎬ王海燕. 克山病基本控制前后病区居民心电图对比分析[J] .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ꎬ 2004ꎬ 02: 111-113.

    [6]   王铜ꎬ相有章ꎬ尹新华ꎬ等. WS / T210- 2011ꎬ 克山病诊断[ S] .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ꎬ 2011: 1-9

    [7]  韩虹. 健康体检者 59091 例心电图分析[ J] .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ꎬ2011ꎬ 05: 516-518.

    [8]   李灵芳. 13981 例健康体检者的心电图分析 [ J] . 河北医药ꎬ2011ꎬ 03: 444-445.

    [9]   万晓艳ꎬ徐伟ꎬ陈中ꎬ苗东风ꎬ李德权. 吉林省非克山病病区扩张性心肌病调查结果分析[J] .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ꎬ 2012ꎬ 04: 281-

    282.收稿日期:    责任编辑:

    327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 年 8 月第 31 卷第 7 期  Chin J Ctrl Endem Dis Vol.31 No.7 2016                               

  •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5 在慢性氟中毒大鼠大脑中的免疫组织改变

    邱志伟1ꎬ刘艳洁1ꎬ冯江龙1ꎬ齐晓岚3ꎬ李毅2ꎬ邓成敏3ꎬ官志忠1 ꎬ3

    1.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学院病理教研室ꎬ贵州 贵阳 550004ꎻ2.贵州医科大学科技处ꎻ3.贵州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氟中毒大鼠脑组织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5(ERK5)在大脑不同功能分区中的表达与活性ꎬ研究慢性氟中毒脑损伤的相关机制ꎮ 方法  30 只 SD 大鼠按性别和体重随机分为 3 组ꎬ每组 10 只ꎮ 对照组自由饮用自来水ꎬ含氟量低于 0.5 mg / Lꎻ低氟组饮水含氟量 10 mg / Lꎻ高氟组饮水含氟量 50 mg / Lꎮ 实验 6 个月ꎬ观察染氟大鼠氟斑牙情况ꎻ用氟离子电极法测量大鼠尿氟含量ꎻ通过 HE 染色观察大鼠皮质及海马区的变化ꎻ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皮质区、海马 CA3 区、海马 CA4 区中 P -ERK5、ERK5 的蛋白表达水平ꎮ 结果  染氟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氟斑牙ꎬ尿氟含量增加(P

  •     研究表明ꎬ氟离子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中蓄积并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1 ] ꎬ摄入氟长期超标会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ꎮ 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kinaseꎬMAPK)家族信号系统ꎬ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细胞中ꎬ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5 ( extracellular - sign1regulated kinase 5ꎬERK5) 作为MAPK 家族的一员ꎬ与氟中毒脑损伤病理改变的关系研究较少ꎬ研究认为 ERK5 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及凋亡[ 2 ] ꎬ与皮质及海马神经元的生理功能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ꎬERK5 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氟中毒大鼠脑损伤的病理改变过程ꎮ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和试剂  氟化钠(天健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ꎬ二甲苯(洛阳吴华化学试剂有限公司)ꎬ兔抗ERK5、抗兔 lgG(美国 Cell Signaling 公司)ꎬP - ERK5(北京博奥森有限公司) ꎬDAB 发光试剂(北京中杉金桥有限公司)ꎬSABC 免疫组化试剂盒(武汉博士德有限公司 )ꎮ 氟离子电极(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ꎬPF 一 1 型氟离子选择电极(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ꎮ1.2  实验大鼠分组  30 只 SD 大鼠(由贵阳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ꎬ雌雄各半ꎬ体质量 100 ~ 120 gꎬ按性别和体质量随机分为 3 组ꎬ每组 10 只ꎮ 对照组饲以贵阳医学院动物中心配制的标准营养动物饲料(含氟量低于 0. 5 mg / kg )ꎬ 自由饮用自来水 ( 含氟量低于0.5 mg / L)ꎻ低氟组饲料同上ꎬ饮水含氟 10 mg / Lꎻ高氟组饲料同上ꎬ饮水含氟 50 mg / Lꎬ实验周期为 6 个月ꎮ1.3  尿氟的测定[3]   实验 6 个月时将大鼠置于代谢笼中ꎬ分别收集每只大鼠 24 h 尿液ꎬ连续收集 6 dꎬ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尿氟浓度ꎮ1.4  HE 染色  观察大鼠皮质海马病理改变脑组织用4%多聚甲醛固定ꎬ梯度酒精脱水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 4 μmꎬ贴于载玻片上ꎬ60 ℃ 烤箱烤干后再烤过夜ꎬ二甲苯脱腊和梯度乙醇(100%、95%、75%)水化ꎬ甩干切片上多余液体ꎬ置于苏木素染色液中 18 minꎬ1%盐酸乙醇分化 4 sꎬ氨水返蓝 4 sꎬ干后放入伊红染色液中3 minꎬ梯度乙醇( 75%、95%、100%) 脱水、二甲苯透明、树胶封片ꎬ在显微镜下观察皮质及海马 CA3 及CA4 区组织学变化ꎮ1.5  ERK5、ERK5 蛋白水平测定  取大鼠右脑矢状面最大面 2 ~ 3 mmꎬ用 10%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ꎬ常规石蜡包埋ꎬ切片厚 4 μmꎬ贴于载玻片上ꎬ60 ℃ 烤箱烤干后再烤过夜ꎬ水化后按照 SABC 法进行染色ꎬ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树胶封片ꎬ在显微镜下观察大脑皮质及海马 CA3 及 CA4 区组织学变化ꎮ 用 IPP 图像分

    析软件测量其平均光密度值、总光密度值 ꎬ以 PBS 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参照ꎮ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9. 0 软件ꎬ P - ERK5、ERK5 激酶蛋白水平、大鼠脑组织海马 CA4 区中 ERK5的活化水平检测以( x±s)表示ꎬ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ꎬ组间两两比较采用 SNK-q 检验ꎮ

    2  结  果

    2.1  尿氟测定  染氟组大鼠的尿氟含量高于正常组ꎬ各组间比较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64.1ꎬP

  • 2015 年吉林省克山病病情监测结果分析万晓艳ꎬ梁鹤ꎬ王婧ꎬ葛旭光

    吉林省地方病第二防治研究所ꎬ吉林 吉林 132001

    摘要:目的  掌握吉林省克山病患病及发病趋势ꎬ为防治克山病提供科学依据ꎮ 方法  选取克山病病区为监测点ꎬ按照«全国克山病监测方案» 要求ꎬ对监测点常住人口进行病例搜索和病区监测ꎮ 结果   5 年累计搜索医疗机构总个数11 134个次ꎬ共搜索出心肌疾病 873 例ꎬ疑似克山病 364 例ꎬ慢型克山病 264 人ꎬ其中新确诊慢型克山病 1 例ꎮ 共检诊 15931 人ꎬ检出克山病 61 例ꎬ总检出率 3.8‰ꎬ其中慢型 6 例ꎬ检出率为 0.4‰ꎻ潜在型 55 例ꎬ检出率为 3.5‰ꎬ未发现急型和亚急型病人ꎮ 全省心电图检查 15 931 人ꎬ出现异常心电图 4 782 人ꎬ异常率为 30%ꎮ 综合潜、慢克患病率情况ꎬ此次 19个县全部达到控制标准ꎬ其中 11 个县达到了消除标准ꎮ 结论  各病区县病情差异较大ꎬ仍有新病例检出ꎬ克山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地方性公共卫生问题ꎬ应加强克山病监测工作ꎬ控制和减少克山病的发生和发展ꎮ关键词:克山病ꎻ监测ꎻ控制ꎻ消除中图分类号:R 5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07-0726-04

    Results Analysis of monitoring results of Keshan disease in Jilin Province in 2015WAN Xiao-yan LIANG He WANG Jing GE Xu-guang

    Jilin second Institute of Endemic Diseases Prevention Jilin 13200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endency of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of Keshan disease KD in Jilin province and to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KD.Methods  Based on the national KD surveillance programme require ̄ments the residents in 19 surveillance sites were surveyed.Results  In the five years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were searched 11134 times 873 records of cardiomyopathics 364 suspected KD cases and 264 chronic KD cases including 1 newly diagnosedwere found at the surveillance sites. 15 931 residen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61 KD cases were confirmed with a total incidencerate of 3.8‰. Among the 61 KD cases 6 cases were chronic 0.4‰ 55 cases were latent 3.5‰ . No acute or subacute caseswere found.Of the 15 931 residents receiving ECG examination 4 782 showed abnormal ECG 30% . According to the prevalencesituation all the 19 counties reached control standard and 11 of them reached eliminate standard. Conclusion   The results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disease areas. New KD cases were still found. KD is still one of the seri ̄ous endemic public health issues. Surveillance should be emphasized to control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KD.Key words Keshan disease Surveillance Control Eliminate

        根据 2015 年地方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克山病子项目ꎬ吉林省开展克山病病情监测工作ꎬ项目覆盖全省7 个地区ꎬ现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在 7 个病区市的 19 个病区县(市、区)按照国家监测方案进行病情调查ꎮ1.2  诊断及控制与消除标准  诊断标准按«克山病诊断»(WS / T210-2011)进行ꎻ控制与消除标准按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4]79 号)进行ꎮ

    基金项目: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2014Z033)作者简介:万晓燕(1970-)ꎬ女ꎬ硕士ꎬ主任医师ꎬ从事地方病防治、科研

    工作ꎮ通讯作者:万晓燕ꎬE-mail:1013721543@ qq.com

    2  结  果

    2.1  克山病病区分布   共下辖 197 个 乡(镇)ꎬ病区乡(镇)157 个ꎬ占全部乡的 79.7%ꎬ病区乡常住人口为3 288 243 人ꎬ157 个 病区乡(镇)ꎬ共下辖病区村为 2010 个ꎬ常住人口为 2 661 125 人ꎮ 见表 1、表 2ꎮ

    表 1  19 个克山病病区县所辖乡分布

    地区病区

    县数

    乡数

    非病区 病区 合计

    常住人口

    非病区 病区 合计

    吉林 4 11 46 57 334987 1357977 1692964长春 1 2 1 3 38192 7283 45475通化 3 0 33 33 0 642553 642553白山 3 0 29 29 0 456462 456462四平 1 10 5 15 363015 116970 479985辽源 2 0 16 16 0 423448 423448延边 5 17 27 44 189244 283550 472794合计 19 40 157 197 925438 3288243 4213681

    627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 年 8 月第 31 卷第 7 期  Chin J Ctrl Endem Dis Vol.31 No.7 2016

  • 表 2  19 个克山病县病区乡下辖病区村分布

    地区病区

    县数

    病区

    乡数

    村数

    非病区 病区 合计

    常住人口

    非病区 病区 合计

    吉林 4 46 57 637 694 261158 1096819 1357977长春 1 1 0 7 7 0 7283 7283通化 3 33 11 383 394 175816 466737 642553白山 3 29 8 241 249 159120 297342 456462四平 1 5 12 50 62 28790 88180 116970辽源 2 16 0 261 261 0 423448 423448延边 5 27 1 431 432 2234 281316 283550合计 19 157 89 2010 2099 627118 2661125 3288243

    2.2  病例搜索   2010-2014 年累计搜索医疗机构总个数 11 134 个次ꎬ搜索出慢型克山病 264 人ꎬ其中有

    263 人为历史在册慢型克山病ꎬ新确诊慢型克山病 1例ꎬ见表 3ꎮ2.3  重点调查村克山病病情  全省 46 个重点监测村共检诊 15 931 人ꎬ检诊对象男女性别比为 1:1.4ꎬ男性6 595 人ꎬ检出病例 28 人ꎬ检出率为 4.2‰ꎻ女性 9 336人ꎬ检出病例 33 人ꎬ检出率为 3.5‰ꎮ 潜在型克山病检出率高于国家消除标准的有桦甸、磐石、舒兰、永吉、东丰ꎮ 全省心电图检查 15 931 人ꎬ出现异常心电图 4782 人[1] ꎬ异常率为 30 %ꎮ 见表 4ꎮ2.4  达到控制与消除情况(见表 5)

    表 3  吉林省病区县病例搜索情况

    年度各级医疗机构

    总个数 搜索个数

    心肌病

    病例数

    疑似克山病

    病例数

    诊断克山病病例数

    急型 亚急型 慢 型 合计备注

    2010 2241 2234 365 271 0 0 255 2552011 2232 2225 131 28 0 0 5 52012 2232 2225 147 18 0 0 2 22013 2232 2225 100 14 0 0 1 12014 2232 2225 130 33 0 0 1 1 1 人新确诊合计 11169 11134 873 364 0 0 264 264 1 人新确诊

    表 4  19 个病区县克山病重点监测结果

    地区 县 乡 村心电图检查

    检诊人数 异常例数 异常率(%)慢型

    病例 检出率(‰)潜在型

    病例 检出率(‰) 达标情况∗

    长春 莲花山 四家 莫家 405 109 26.9 0 0 0 0 A杂木 410 113 27.6 0 0 0 0 A

    四平 伊通 营城子 杂木 405 137 33.8 1 2.5 3 7.4 A河源 大酱∗∗ 406 145 35.7 0 0 0 0 A

    白山 江源 石人 大石棚子 405 172 42.5 0 0 0 0 A湾沟 富林 408 139 34.1 0 0 0 0 A

    靖宇 三道湖 东兴 405 127 31.4 0 0 3 7.4 A花园口 花园 409 92 22.5 0 0 1 2.4 A

    临江 闹枝 义和 408 194 47.5 1 2.5 0 0 A四道沟 东北岔 414 180 43.5 0 0 2 4.8 A

    吉林 桦甸 红石 鸭绿沟∗∗ 442 128 29.0 0 0 7 15.8 B八道河子 四方甸子 444 135 30.4 0 0 3 6.8 A

    磐石 富太 柳杨 486 129 26.5 1 2.1 7 14.4 B朝阳山 福安 469 97 20.7 0 0 2 4.3 A

    舒兰 新安 桃源 417 127 30.5 0 0 1 2.4 A上营 马鞍岭 438 158 36.1 1 2.3 6 13.7 B

    永吉 北大湖 南沟 446 173 38.8 0 0 6 13.5 B口前 官马山 474 179 37.8 0 0 2 4.2 A

    通化 二道江 铁厂 四道沟 434 77 17.7 0 0 0 0 A鸭园 鸭园 441 93 21.1 0 0 0 0 A

    集安 头道 腰营 403 132 32.8 0 0 0 0 A财源 报马 411 137 33.3 0 0 2 4.9 A

    柳河 孤山子 二道 414 138 33.3 0 0 0 0 A安口 烧锅 424 127 30 0 0 0 0 A

    延边 敦化 官地 杨木 431 174 40.4 0 0 1 2.3 A江源 帽山 337 108 32.0 0 0 0 2.5 A

    寒葱沟 63 29 46.0 0 0 1和龙 南坪 车厂 205 41 20 0 0 0 0 A

    高产 195 22 11.3 0 0 0崇善 古城里 204 47 23.0 0 0 1 2.4 A

    元峰 206 38 18.4 0 0 0珲春 春化 草帽 241 26 10.8 0 0 0 0 A

    桦树 161 33 20.5 0 0 0

    727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 年 8 月第 31 卷第 7 期  Chin J Ctrl Endem Dis Vol.31 No.7 2016                               

  • 续表 4 

    地区 县 乡 村心电图检查

    检诊人数 异常例数 异常率(%)慢型

    病例 检出率(‰)潜在型

    病例 检出率(‰) 达标情况∗

    哈达门 三道沟 319 46 14.4 0 0 0 0 A雪岱山 85 11 12.9 0 0 0

    龙井 智新 龙池 405 178 44.0 1 2.5 0 0 A白金 白金 74 18 24.3 0 0 1 2.5 A

    勇新 202 34 16.8 0 0 0平顶 128 36 28.1 0 0 0

    图们 长安 龙家 408 89 21.8 0 0 0 0 A兴家 244 33 13.5 0 0 0 0 A长安 177 11 6.2 0 0 0

    辽源 东丰 二龙 长安 404 123 30.4 0 0 4 9.9 B黄河 凤阳 405 120 29.6 0 0 1 2.5 A

    龙山 工农 工农 405 170 42.0 1 2.5 0 0 A寿山 热闹 414 157 37.9 0 0 1 2.4 A

    合计 15931 4782 30 6 0.4 55 3.5

        注:∗ A 为消除ꎬB 为控制ꎬC 为未控制ꎻ∗∗2015 年伊通河源“黑石” 村更名为“大酱”村ꎬ桦甸红石镇“龙王庙”村更名为“鸭绿沟”村ꎮ

    表 5  2015 年吉林省自查乡慢型克山病患病情况

    县自查

    搜索

    村数

    乡常住

    人口数

    克山病患者例数

    急型、亚急型 慢型 自然慢型患病率(1 / 万) ∗

    慢型 自然慢型

    达标∗∗

    情况莲花山 四家 7 7283 0 0 0 0 0 A伊通 营城子 14 23562 0 27 27 11.46 11.46 B

    河源 12 18061 0 18 18 9.97 9.97 B江源 石人 10 26354 0 5 5 1.90 1.90 A

    湾沟 10 47504 0 7 7 1.47 1.47 A靖宇 三道湖 17 6533 0 6 6 9.18 9.18 B

    花园口 19 13139 0 1 1 0.76 0.76 A临江 闹枝 6 5019 0 3 3 5.98 5.98 B

    四道沟 9 6832 0 7 7 10.25 10.25 B桦甸 红石 13 51743 0 5 5 0.97 0.97 A

    八道河子 23 35320 0 3 3 0.85 0.85 A磐石 富太 13 16186 0 3 3 1.85 1.85 A

    朝阳山 19 23702 0 3 3 1.27 1.27 A舒兰 新安 13 16258 0 4 4 2.46 2.46 A

    上营 10 10986 0 6 6 5.46 5.46 B永吉 北大湖 16 39374 0 6 6 1.52 1.52 A

    口前 20 109616 0 1 1 0.09 0.09 A二道江 铁厂 4 13878 0 0 0 0 0 A

    鸭园 9 18357 0 0 0 0 0 A集安 头道 18 23408 0 0 0 0 0 A

    财源 10 14160 0 0 0 0 0 A柳河 孤山子 26 20954 0 0 0 0 0 A

    安口 17 21399 0 7 7 3.27 3.27 A敦化 官地 45 32158 0 9 9 2.80 2.80 A

    江源 14 10762 0 2 2 1.86 1.86 A和龙 南坪 9 2158 0 0 0 0 0 A

    崇善 5 2023 0 0 0 0 0 A珲春 春化 19 8521 0 0 0 0 0 A

    哈达门 21 10303 0 0 0 0 0 A龙井 智新 15 5271 0 1 1 1.90 1.90 A

    白金 3 453 0 0 0 0 0 A图们 长安 14 7246 0 0 0 0 0 A东丰 二龙山 25 29368 0 2 2 0.68 0.68 A

    黄河 21 24957 0 2 2 0.80 0.80 A龙山 工农 14 23067 0 2 2 0.87 0.87 A

    寿山 18 20350 0 0 0 0 0 A合计 538 746265 0 130 130 1.74 1.74

        注:∗慢克乡患病率(1 / 万)= (病例搜索病人数-重点调查中转潜的病人) / 乡常住人口数×10000ꎻ∗∗ A 为消除ꎬB 为控制ꎬC 为未控制ꎮ

    827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 年 8 月第 31 卷第 7 期  Chin J Ctrl Endem Dis Vol.31 No.7 2016

  •     本次重点调查慢型转潜在型病人共有 8 人ꎬ其中7 人在所在调查村ꎬ1 人是其他村慢克临时到检查村所以也给予检查(重点调查库没有录入)ꎮ

    桦甸、磐石、舒兰、永吉、东丰潜克检出率高于消除标准( >9‰)ꎬ结果显示ꎬ白金 1 个乡只有 3 个村ꎬ全部人口 453 人ꎬ检出潜克 1 人ꎬ潜克检出率也低于消除标准ꎮ 本次重点调查新发现潜克病例 2 人ꎬ分别在靖宇和龙山检出ꎬ这 2 人在第一次自查中均没有参加体检ꎬ因此不能算是新发生病人ꎮ

    此次调查中慢克患病率 19 个病区县全部达到控制标准ꎬ伊通、靖宇、临江、舒兰 4 个县慢克患病率仍>0.5‰ꎬ没有达到消除指标ꎮ 敦化黑石乡搜索并确诊 1例新患者ꎬ原来该乡没有慢克病人ꎬ常住人口为 11 481人ꎬ现慢克患病率远远低于国家消除标准ꎮ

    综合潜、慢克患病率情况ꎬ此次桦甸、磐石、舒兰、永吉、东丰、伊通、靖宇、临江 8 个县达到了控制标准ꎬ但没有达到消除标准ꎬ其他 11 个县达到了消除标准ꎮ

    3  讨  论

    全省 19 个县(市、区)共下辖 197 个乡(镇)ꎬ病区乡(镇)157 个ꎬ常住人口为 3 288 243 人ꎮ 从病区乡占该地区全部乡的比例来看ꎬ通化、白山、辽源所辖乡全部为病区乡ꎬ吉林病区乡占全部乡的 80.7%ꎻ从受威胁人口数量上看ꎬ吉林、通化受威胁人口超过 50 万ꎻ 157个 病区乡(镇)ꎬ共下辖病区村为 2 010 个ꎬ常住人口为 2 661 125 人ꎮ 从病区村占病区乡全部村子的比例来看ꎬ7 个地区中除四平地区(四平占 80%以上)外ꎬ病区乡中 90%以上的村屯均属于病区村ꎮ

    19 个病区县 2010-2014 年累计搜索医疗机构总个数 11 134 个次ꎬ占各级医疗机构总数比例为99.7%ꎮ共搜索出心肌疾病 873 例ꎬ疑似克山病 364 例ꎬ慢型克山病 264 人ꎬ其中有 263 人为历史在册慢型克山病ꎮ在经省、县、市级专家组集体讨论ꎬ确诊新慢型克山病1 例ꎮ 搜索确诊克山病病例中以 2010 年最多ꎬ主要是2010 年前历史患者归入到 2010 年搜索中ꎮ

    全省 46 个重点监测村共检诊 15 931 人ꎬ共检出61 例病人ꎬ检出率为 3.8‰ꎻ其中慢型 6 例ꎬ检出率为0.4‰ꎻ潜在型 55 例ꎬ检出率为 3.5‰ꎮ 本次调查中ꎬ检诊对象男女性别比为 1:1.4 ꎬ男性 6 595 人ꎬ检出病例28 人ꎬ检出率为 4. 2‰ ꎻ女性 9 336 人ꎬ检出病例 33人ꎬ检出率为 3.5‰ꎮ 潜在型克山病检出率高于国家消除标准的有桦甸、磐石、舒兰、永吉、东丰ꎮ 全省心电图

    检查 15 931 人ꎬ出现异常心电图 4 782 人ꎬ异常率为30 %ꎬ心电图异常表现主要是窦性心动过缓( 1 060人)、T 改变(1 272 人)、窦性心律不齐(474 人)、ST-T改变(328 人)ꎬ异常率分别为 6.7%、8.0%、3.0%、2.1%ꎮ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检出率较高主要原因是吉林省为克山病历史重病区ꎬ原病区村内还保留很多历史患者ꎻ诊断为慢型克山病病人中有 2 例历史慢型克山病病人ꎬ因只检查心电其他检查不配合ꎬ所以无法判定其他病情转归情况ꎬ也不能盲目将其摘帽ꎮ

    重点调查检出 6 例慢克患者ꎬ均是历史患者ꎬ而且全部为自然慢克ꎮ

    本次调查 7 例历史诊断慢型克山病转归为潜在型克山病、21 例潜在型克山病转归为正常人ꎬ心功能得到恢复ꎬ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ꎬ病人病情出现好转的原因可能为:(1)诊断更精确ꎬ以心脏彩超为主要诊断依据ꎻ(2)通过我省多年来的健康促进、治疗及时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恢复ꎬ病情转轻甚至达到治愈ꎬ提示今后更应该加强克山病健康促进和现患的治疗力度ꎮ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搜索新确诊的病例是敦化黑石

    乡的ꎬ并不是我们重点调查乡、村发生的患者ꎬ此外在重点调查中靖宇和龙山均检测出 1 例新发现潜克患者ꎬ提示病区村仍有致病因子存在ꎬ 危害着病区人民的健康ꎬ克山病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ꎮ今后应该加大克山病监测范围与力度ꎬ及时了解病情动态ꎬ控制和减少克山病的发生与发展[2] ꎮ

    结果显示ꎬ吉林省 19 个病区县全部达到控制标准ꎬ桦甸、磐石、舒兰、永吉、东丰、伊通、靖宇、临江 8 个县达到了控制标准ꎬ但没有达到消除标准ꎬ其他 11 个县达到了消除标准ꎮ 与第一次县级自查结果相比[3] ꎬ敦化、和龙、柳河慢克患者因迁出、死亡或转归为潜克患病率低于消除标准ꎮ 说明没有达到消除的原因是吉林省是历史克山病重病区ꎬ病区分布广ꎬ各县病情差异较大ꎬ病区乡内存在很多历史患者ꎬ导致患病率较高ꎮ按照目前国家控制与消除标准ꎬ吉林省达到全部消除目标任重而道远ꎮ

    参考文献

    [1]  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第 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1998ꎬ35.[2]   康保安ꎬ张卫星ꎬ汪中伯.克山病防治手册(修订版)[S] .卫生部疾

    病控制司ꎬ1999ꎬ96.[3]   万晓艳ꎬ李德权ꎬ梁鹤.吉林省 2014 年克山病消除县级自查结果

    分析[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ꎬ2014ꎬ29(5):340-341.收稿日期:2016-06-24    责任编辑:刘建昕

    927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 年 8 月第 31 卷第 7 期  Chin J Ctrl Endem Dis Vol.31 No.7 2016                               

  • 甘肃省大骨节病现况调查

    陈晓燕 ꎬ陈国华ꎬ邵建赟ꎬ格鹏飞ꎬ李萍ꎬ谢晓艳ꎬ廖永建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ꎬ甘肃 兰州 730020

    摘要:目的  了解甘肃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和消长趋势ꎬ科学评估防控效果ꎮ 方法  选择甘肃省 7 个市(州)37 个大骨节病病区县ꎬ每个县抽取 5 个重病区乡(镇)ꎬ每个病区乡(镇)抽取 3 个重病区村作为调查点开展 7~ 12 岁儿童临床及右手 X 线拍片检查ꎬ同期开展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调查ꎮ 结果  共调查 7 个市(州)、37 个病区县、171 个病区乡、571 个病区行政村、7~ 12 岁儿童 27 966 人ꎬ临床检出患者 14 人ꎬ检出率 0.05%ꎬ均为 I 度大骨节病患者ꎻX 线检出阳性病例 353 人ꎬ检出率 1.26%ꎬ其中干骺端检出率 1.25%ꎬ骨端检出率 0.01%ꎬ三联征检出率为零ꎮ 4.90%(28 / 571)的病区村未达到大骨节病控制标准ꎮ 病区居民以自产小麦面粉为主(78.18%)ꎻ病区综合防治措施以退耕还林为主ꎬ占原有耕地的15.06%ꎮ结论  甘肃省大骨节病病情处于稳中有降的趋势ꎬ应继续加强重点病区病情监测和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ꎮ关键词:大骨节病ꎻ病情ꎻ现况调查ꎻ相关分析中图分类号:R 6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07-0730-03

    Analysis on Current investigation of Kaschin-Beck Disease in Gansu ProvinceCHEN Xiao-yan CHEN Guo-hua SHAO Jian-yun GE Peng-fei LI Ping XIE Xiao-yan LIAO Yong-jian

    Gansu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grasp the prevalence state and spatial trends of Kaschin-Beck Disease in Gansu Province to evaluatescientificly the effect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Methods  In history kashin-beck areas of 37 counties in 7 city states three villa ̄ges per township and five townships per county were exampled.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X-ray of right hand of all 7-12-year-old children in the village were carried out while investiga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was performed.Results  A ̄mong 27966 children from 571 villages of 171 townships of 37counties in 7 city states 0.05% 14 cases of the I degrees and a ̄bove on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1.26% 353 cases of the positive rate on X-ray were checked out. Among 353 cases 1.25% 350 cases of metaphyseal 0.01% 3 cases of bone-side positive rate and no case of epiphyseal and carpal were underwent.4.90% 28 / 571 villages did not meet control standards in 2013. Wheat flour 78.18% for staple food was given priority to wardresidents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regarded as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was merely accounting for 15.06% of the original land.Conclusions  In Gansu the prevalence of Kashin-beck disease was flat to down so monitoring andcontrol measures should be continued.Key words Kaschin-Beck disease Prevalence Current investigation Analysis

        大骨节病是严重危害病区居民身体健康的重点地方病之一[1] ꎬ在甘肃 7 个市(州)37 个县区有流行[2] ꎮ为全面掌握我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和消长趋势ꎬ指导重点病区的预防控制工作ꎬ在 2012-2013 年度中央补助地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及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

    管理项目的支持下ꎬ于 2013 年开展全省各病区县的重病区抽样调查ꎬ为评估大骨节病流行现况及综合防控措施效果提供流行病学依据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范围  根据历史资料ꎬ选择甘肃省 7 个市

    基金项目: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 2012、

    2013 年度)ꎻ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管理项目(GWGL2013-59)

    作者简介:陈晓燕(1979- )ꎬ女ꎬ硕士ꎬ副主任医师ꎬ主要从事地方病防

    治工作ꎬ

    通讯作者:廖永建ꎬE-mail:trigonliao@ 126.com

    (州)37 个大骨节病病区县ꎬ每个县抽取 5 个重病区乡(镇)ꎬ每个病区乡(镇) 抽取 3 个重病区村作为调查点ꎬ开展儿童病情现况和防治措施基本状况调查ꎮ1.2  调查对象  调查点全部 7 ~ 12 岁儿童ꎬ要求检诊率必须达到 95%以上ꎮ1.3  调查内容  7 ~ 12 岁儿童大骨节病临床及右手 X线拍片检查ꎻ基本资料(包括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收集ꎬ基本资料由县、乡、村相关人员提供ꎮ1.4  结果判定  临床检查及 X 线拍片诊断均按照«大骨节病诊断» ( WS / T 207 - 2010) 执行ꎻ病区村控制标准按照«大骨节病病区控制»(GB16007-2011)执行ꎮ1.5  质量控制  制定技术方案并对实施县开展技术培训ꎻ统一表格ꎬ杜绝缺项和漏项ꎬ保证表格填报内容准确无误ꎻX 线片由省级专家统一阅读ꎻ临床Ⅰ度及以上病例需与 X 线诊断阳性结果相印证[3] ꎮ1.6  数理统计  相关数据建立 EpiInfo3.5.1 数据库ꎬ

    037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 年 8 月第 31 卷第 7 期  Chin J Ctrl Endem Dis Vol.31 No.7 2016

  • 并用 SPSS13.0 软件进行分析ꎬ统计指标有检出率、构成比、卡方等ꎮ

    2  结果

    2.1  基本病情(见表 1)表 1  甘肃省大骨节病临床及 X 线检出情况

    市(州) 病区县临床检查

    调查人数

    (人)阳性人数

    (人)检出率

    (%)

    X 线检查拍片人数

    (人)阳性人数

    (人)阳性率

    (%)干骺端阳性

    人数(人)干骺端阳

    性率(%)骨端阳性

    人数(人)骨端阳性

    率(%)庆阳市 西峰区 913 3 0.33 913 20 2.19 20 2.19 0 0.00

    正宁县 780 1 0.13 780 6 0.77 6 0.77 0 0.00合水县 858 0 0.00 858 19 2.21 19 2.21 0 0.00宁 县 833 0 0.00 833 12 1.44 12 1.44 0 0.00环 县 473 1 0.21 473 6 1.27 6 1.27 0 0.00华池县 842 0 0.00 842 21 2.49 20 2.38 1 0.12庆城县 752 0 0.00 752 10 1.33 10 1.33 0 0.00镇原县 912 2 0.22 912 20 2.19 20 2.19 0 0.00合 计 6363 7 0.11 6363 114 1.79 113 1.78 1 0.01

    平凉市 崆峒区 798 3 0.38 798 10 1.25 10 1.25 0 0.00崇信县 915 0 0.00 915 2 0.22 2 0.22 0 0.00泾川县 778 0 0.00 778 6 0.77 6 0.77 0 0.00庄浪县 832 0 0.00 832 7 0.84 7 0.84 0 0.00华亭县 1008 0 0.00 1008 10 0.99 10 0.99 0 0.00灵台县 910 0 0.00 910 15 1.65 14 1.54 1 0.11合 计 5241 3 0.06 5241 50 0.95 49 0.93 1 0.02

    天水市 秦州区 775 0 0.00 775 1 0.13 1 0.13 0 0.00麦积区 810 0 0.00 810 10 1.23 10 1.23 0 0.00清水县 755 1 0.13 755 19 2.52 19 2.52 0 0.00秦安县 766 0 0.00 766 0 0.00 0 0.00 0 0.00

    张家川县 785 0 0.00 785 17 2.17 17 2.17 0 0.00武山县 100 0 0.00 100 0 0.00 0 0.00 0 0.00合 计 3991 1 0.03 3991 47 1.18 47 1.18 0 0.00

    定西市 渭源县 1076 0 0.00 1076 14 1.30 14 1.30 0 0.00陇西县 107 0 0.00 107 0 0.00 0 0.00 0 0.00漳 县 763 0 0.00 763 7 0.92 7 0.92 0 0.00岷 县 787 0 0.00 787 13 1.65 13 1.65 0 0.00合 计 2733 0 0.00 2733 34 1.24 34 1.24 0 0.00

    陇南市 武都区 749 0 0.00 749 4 0.53 4 0.53 0 0.00宕昌县 763 0 0.00 763 20 2.62 20 2.62 0 0.00康 县 785 0 0.00 785 9 1.15 9 1.15 0 0.00文 县 750 0 0.00 750 7 0.93 7 0.93 0 0.00西和县 206 0 0.00 206 0 0.00 0 0.00 0 0.00两当县 855 0 0.00 855 6 0.70 6 0.70 0 0.00徽 县 743 0 0.00 743 20 2.69 20 2.69 0 0.00成 县 754 2 0.27 754 16 2.12 16 2.12 0 0.00礼 县 799 0 0.00 799 8 1.00 8 1.00 0 0.00合 计 6404 2 0.03 6404 90 1.41 90 1.41 0 0.00

    甘南州 碌曲县 1158 0 0.00 1158 0 0.00 0 0.00 0 0.00卓尼县 103 0 0.00 103 0 0.00 0 0.00 0 0.00合 计 1261 0 0.00 1261 0 0.00 0 0.00 0 0.00

    临夏州 和政县 946 0 0.00 946 5 0.53 4 0.42 1 0.11康乐县 1027 1 0.10 1027 13 1.27 13 1.27 0 0.00合 计 1973 1 0.05 1973 18 0.91 17 0.86 1 0.05

    合计 37 27966 14 0.05 27966 353 1.26 350 1.25 3 0.01

        在 7 个市(州)37 个病区县 171 个病区乡 571 个病区行政村调查了 7 ~ 12 岁儿童 27 966 人ꎬ男占 50.92%(14 240 / 27 966)ꎬ女占 49.08%(13 726 / 27 966)ꎬ平均年龄 9.55 岁ꎮ 临床检出患者 14 人ꎬ检出率 0.05%(14 / 27 966)ꎬ 均为 I 度大骨节病患者ꎻX 线检出阳性病例 353 人ꎬ检出率 1.26%(353 / 27 966)ꎬ其中干骺端检出率 1.25%(350 / 27 966)ꎬ骨端检出率 0.01%(3 / 27966)ꎬ三联征检出率为零ꎮ 37 个病区县临床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 χ2 = 44.033ꎬ P = 0.168)ꎬX 线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 χ2 = 165. 482ꎬ P = 0.000)ꎮ 7 个市(州)临床检出率为庆阳市(0.11%) >平凉市(0.06%) >临夏州(0.05%) >天水市(0.03%)和陇南市(0.03%) >定西市(0%)和甘南州(0%)ꎬ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校正 χ2 = 8.584ꎬ P = 0.198)ꎻX 线检出率为庆阳市(1.79%) >陇南市(1.41%) >定西市(1.24%)>天水市(1.18%) >平凉市(0.95%) >临夏州(0.91%) >甘南州(0%)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37.650ꎬ P = 0.000)ꎮ2.2  临床及 X 线检出情况分布(见表 2)   571 个病区村中ꎬ557 个病区村无临床患者检出ꎬ占 97.55%ꎬ14个病区村有临床患者检出ꎬ占 2.45%ꎻ 355 个病区村无X 线阳性病例检出ꎬ占 62.17%ꎬ216 个病区村有 X 线阳性病例检出ꎬ占 37.83%ꎮ 37 个病区县中ꎬ29 个病区县无临床患者检出ꎬ占 78.38%ꎬ8 个病区县有临床患者检出ꎬ占 21.62%ꎬ6 个病区县无 X 线阳性病例检出ꎬ占 16.22%ꎬ31 个病区县有检出ꎬ占 83. 78%ꎮ 7 个市

    137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 年 8 月第 31 卷第 7 期  Chin J Ctrl Endem Dis Vol.31 No.7 2016                               

  • (州)中ꎬ2 个市(州)无临床患者检出ꎬ占28.57%ꎬ5 个市(州)有临床患者检出ꎬ占71.43%ꎻ 1 个市(州)无 X

    线阳性病例检出ꎬ占 14. 29%ꎬ6 个市(州) 有检出ꎬ占85.71%ꎮ

    表 2  甘肃省大骨节病临床及 X 线检出情况分布

    检出率

    病区村临床

    n (%)X 线

    n (%)

    病区县临床

    n (%)X 线

    n (%)

    市(州)临床

    n (%)X 线

    n (%)0 557(97.55) 355(62.17) 29(78.38) 6(16.22) 2(28.57) 1(14.29)

    ~ 3% 14(2.45) 130(22.77) 8(21.62) 31(83.78) 5(71.43) 6(85.71)~ 5% 0(0.00) 64(11.21) 0(0.00) 0(0.00) 0(0.00) 0(0.00)

    ~ 10% 0(0.00) 22(3.85) 0(0.00) 0(0.00) 0(0.00) 0(0.00)合计 571(100.00) 571(100.00) 37(100.00) 37(100.00) 7(100.00) 7(100.00)

    2.3  病区综合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调查点近三年人均年收入 2 226 元ꎬ37 个病区县中ꎬ徽县最高(3 640元)ꎬ文县最低(1 046 元)ꎻ7 个市(州)中ꎬ庆阳市最高(2 453 元)ꎬ甘南州最低(1 981 元)ꎮ 耕种比例:小麦(42.46%) >经济作物(37.18%) >玉米(16.88%) >青稞(3.47%) >水稻(0.01%)ꎻ37 个病区县中ꎬ22 个县区以小麦为主ꎬ11 个县区以经济作物为主ꎬ2 个县区以玉米为主ꎬ2 个县区以青稞为主ꎻ7 个市(州)ꎬ定西市以经济作物为主ꎬ占 62. 39%ꎬ甘南州以青稞为主ꎬ占 69.08%ꎬ其余市(州) 均以小麦种植为主ꎮ 主食比例:面粉(78.18%) >大米(11.88%) >其他(9.94%)ꎬ各病区县及市(州)均以面粉为主ꎮ 主食购入比例占24.62%ꎮ病区完成退耕还林 286 017 亩ꎬ 占原有耕地的 15.06%ꎮ 改良经济作物 261 650 亩ꎬ占原有耕地的 18.84%ꎮ 病区村无搬迁及异地育人ꎬ没有实施换粮及补硒ꎮ

    3  讨论

    本次病情调查结果显示ꎬ本省儿童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 0.05%ꎬ X 线检出率 1.26%ꎬ均高出 2012 年全国 7 ~ 12 岁儿童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 0.01%、X 线检出率 0.17%的水平[4] ꎬ与我省 2010 年[5] 临床检出率 0.80%、X 线检出率 1.16%相比波动较小ꎻ与其他省份相比ꎬ临床检出率小于内蒙古[6] 2011 年的 0.35%ꎬ但高于其 2012 年的 0.03%ꎮ 37 个病区县及 7 个市(州)临床检出率均无差异ꎬ可能与大骨节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病情较轻或检出例数太少有关ꎻX 线检出率均有差异ꎬ可能与各病区县及市(州)所处地理生态环境及生活质量不同有关ꎬ也可能与各县在选取重病区时与是否掌握实际的重病区有关ꎮ 7 个市(州)中庆阳市临床和 X 线检出率均较高ꎬ这与历史病情相符合ꎮ 本次调查结果与«大骨节病病区控制» ( GB16007 - 2011) 比较ꎬ有临床 I 度及以上大骨节病患者的村有 14 个ꎬ 其中 6 个村 X 线检出率≤5%ꎬ8 个村 X 线检出率>5%ꎻX线检出率> 5%的病区村有 22 个ꎬ即仍有4.90% ( 28 /571)的病区村未能达到控制标准ꎮ 以上结果提示我

    省大骨节病病情持续在低水平波动ꎬ总体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ꎬ但部分县区病情仍相对较重ꎬ未达到控制ꎬ仍需持续监测ꎮ

    本次病区综合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调查结果显示ꎬ调查点近 3 年人均年收入 2226 元ꎬ与同期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 7917 元相差甚远[7] ꎬ提示我省大骨节病病区居民生活水平仍然低下ꎮ 耕种比例以小麦为主ꎬ经济作物次之ꎬ饮食方面调查点居民仍以自产小麦面粉为主(78.18%)ꎬ外购粮所占比重仍然很低ꎬ很难达到换粮的效果ꎮ 自 2012 年我省大骨节病病区全面停止普供 1 / 6 万的亚硒酸钠强化盐ꎬ目前病区防治措施以退耕还林为主ꎬ无搬迁、异地育人、换粮和补硒等防控措施[8ꎬ9] ꎮ

    综上所述ꎬ甘肃省大骨节病病情处于稳中有降的趋势ꎬ但个别病区的病情仍高出全国的流行水平ꎬ应加强重点病区的病情监测与防治研究ꎬ为控制甚至最终消除大骨节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ꎮ

    参考文献

    [1]  格鹏飞ꎬ主编.甘肃地方病预防与控制[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ꎬ2008:142-195.

    [2]   陈晓燕ꎬ王文龙ꎬ格鹏飞ꎬ等.甘肃省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调查[ 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ꎬ2011ꎬ26(2):136-138.

    [3]   曹春霞ꎬ郭雄.儿童大骨节病症状体征在临床诊断与 X 线诊断病例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ꎬ2011ꎬ26(5):332-335.

    [4]   高美ꎬ刘运起ꎬ周令望ꎬ等.我国 5 省区非大骨节病病区村儿童掌指骨干骺端改变率调查[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ꎬ2014ꎬ35( 11):1252-1255.

    [5]   陈晓燕ꎬ格鹏飞ꎬ王文龙ꎬ等.2010 年甘肃省大骨节病监测结果分析[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ꎬ2011ꎬ26(5):38-40.

    [6]   王慧ꎬ刘献铭ꎬ于岫峰.2010-2012 年内蒙古自治区 7-12 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ꎬ2014ꎬ33(4):387.

    [7]   王爱民.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与财政调节研究[ 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ꎬ2014.

    [8]   张宝军ꎬ杨林生ꎬ王五一ꎬ等.四川省壤塘县大骨节病区儿童硒营养状况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ꎬ2010ꎬ11(7):655-658

    [9]  Tan J Aꎬ Zhu W Yꎬ Wang W Yꎬ et al. Selenium in soil and endemicdiseases in China[J] . Sci Total Environꎬ2002ꎬ28(4):227-235.

    收稿日期:2016-03-25    责任编辑:李长春

    237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 年 8 月第 31 卷第 7 期  Chin J Ctrl Endem Dis Vol.31 No.7 2016

  • 经阴道三维超声造影对宫腔内良恶性病变及微血管密度的诊断价值

    周慧丽ꎬ罗慧ꎬ牟瑞雪ꎬ向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超声科ꎬ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目的  探究经阴道三维超声造影对宫腔内良恶性病变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临床应用ꎮ 方法  80 例患者均通过手术获得组织病理学结果ꎬ分为良性组(42 例)、交界性组(12 例)和恶性变组(26 例)ꎬ经阴道三维超声造影检测患者病情ꎬ分析该方法对宫腔内良恶性病变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诊断价值ꎮ 结果  良性组、交界性组、恶性组的达峰时间、增强强度、AUC 值、MVD 分别为(16.12± 2.08) s、(13.56± 1.32) dB、(1 453.96± 87.24) dB. s、(14.56± 7.12)ꎻ(14.92± 1.63) s、(14.29±1.96)dB、(1 501.38 ± 81.82)dB.s、(21.76±7.28)ꎻ(13.51±1.42)s、(14.96±2.02)dB、(1 552.13±79.44)dB.s、(37.42±18.53)ꎮ 结论  经阴道三维超声造影可显著区分恶性病变、交界性病变和良性病变ꎬ达峰时间和 MVD 水平是鉴别宫腔内良恶性病变的较好指标ꎮ关键词:三维超声ꎻ超声造影ꎬ宫腔病变ꎬ微血管密度中图分类号:R 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07-0733-02

    Diagnostic value of transvaginal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in benignand malignant lesions and micro vessel density in uterine cavity

    ZHOU Hui-liꎬ LUO Huiꎬ MOU Rui-xueꎬ XIANG Hong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to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ꎬ Urumchi Xinjiangꎬ 830054ꎬ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ransvaginal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in benign and malignant le ̄sions and micro vessel density in uterine cavity.Methods  We selected 80 patients whose pathological results were tested thenwere divided into benign group (n = 42)ꎬ borderline group (n = 12) and malignant group (n = 26) . Patients were detected bytransvaginal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so as 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ransvaginal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Re ̄sults  The peak timeꎬ enhancement intensityꎬ AUC valueꎬ and MVD of benign groupꎬ borderline groupꎬ malignant group were(16.12±2.08)sꎬ (13.56±1.32)dBꎬ (1 453.96±87.24)dB.sꎬ (14.56±7.12)ꎻ(14.92±1.63)sꎬ (14.29±1.96)dBꎬ (1 501.38 ±81.82)dB.sꎬ (21.76± 7.28)ꎻ(13.51± 1.42) sꎬ (14.96±2.02) dBꎬ (1 552.13± 79.44) dB. sꎬ (37.42±18.53) .Conclusion  Transvaginal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can distinguish malignant lesionsꎬ borderline lesions and benign lesions significantly.Peak time and the MVD level are good indexes to identify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 in the uterine cavity.Key words: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ꎻ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ꎻ Uterine cavity lesionꎻ Micro vessel density

        宫腔疾病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ꎬ临床多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绝经后出血或阴道流液等ꎬ包括良性病变、交界性病变以及恶性病变ꎮ 微血管密度(MVD)与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ꎬ被认为是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金标准ꎮ 子宫内膜病变形状不规则ꎬ经阴道三维超声获得的图像直观、清晰、立体感强ꎬ可以从各个角度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及与子宫内膜壁关系ꎮ 因此本研究对于经阴道三维超声造影对宫腔内良恶性病变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 年 1 月至 2015 年 2 月本院妇科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211A085)作者简介:周慧丽(女)ꎬ硕士ꎬ主治医师ꎬ主要从事妇科超声工作ꎮ通讯作者:周慧丽ꎬE-mail:1539915591@ qq.com

    就诊的临床疑似子宫内膜癌的 80 例连续性患者ꎬ根据宫腔镜组织病理学结果将受试者分为良性组(42 例)、交界性组(12 例) 和恶性变组( 26 例)ꎬ年龄 23 ~ 78(50.72±12.90)岁ꎮ 所有患者在超声造影检查前均签署由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的知情同意书ꎬ自愿参加本检查ꎮ 入组标准:(1) 宫腔内病变疑似子宫内膜癌ꎻ(2)年龄 23 ~ 78 岁ꎮ 排除标准:(1)有放化疗史ꎻ(2)有刮宫或宫腔镜史ꎻ(3)高血压及心脏病史ꎻ(4)药物过敏史ꎻ(5)精神疾病者ꎮ 途退出试验、试验过程中转院者ꎬ按照 1 ∶ 1 比例相应补充受试患者进试验组ꎮ1.2  方法   Sono Vue 超声造影液 ( 购自 Bracco 公司)ꎬ百胜 MyLab9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ꎬ根据造影结果ꎬ选取感兴趣区绘制时间-强度曲线( TIC 曲线)ꎬ以确定患者超声造影的达峰时间、增强强度和 TIC 曲线下面积(AUC)ꎬ通过三维成像构建系统对患者宫腔

    337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 年 8 月第 31 卷第 7 期  Chin J Ctrl Endem Dis Vol.31 No.7 2016                               

  • 进行三维血管重建ꎬ观察患者病灶血管走向和分布等ꎮ根据结果计算病灶区域内血管总条数ꎬ然后计算肿瘤血管指数(VI)ꎮ 病灶组织切片染色ꎬ显微镜观察血管密度最高的 3 个区域ꎬ放大后记录每个区域的微血管密度(MVD)ꎮ 3 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ꎮ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ꎬ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ꎬ两两比较用 SNK 法ꎬ相关性分析通过 Spearman 方法ꎬP

  • 不同浓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肺气肿大鼠模型的影响

    段琼ꎬ汪伟民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ꎬ安徽 合肥 230022

    摘要: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肺气肿模型大鼠炎症因子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ꎬ探讨肺气肿的发病机制ꎮ 方法  采集 3 只 SD 幼鼠骨髓细胞ꎬ培养传代ꎻ将 40 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成对照、肺气肿模型组、高、中、低浓度 BMSC 组ꎬ建立肺气肿模型ꎬ大鼠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的 BMSC 治疗ꎮ 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肺泡灌洗液细胞计数ꎬ用 ELISA 检测各组大鼠 BALF 中 IL-17 和 IL-6 水平ꎮ 结果  肺气肿模型组和 3 个 BMSC 组 BALF 中白细胞总数、巨噬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

  • 2  结  果2 1  BMSC 的培养及形态学观察  经全骨髓悬液贴壁法培养ꎬ根据情况或者每 3 d 换液ꎬ可见贴壁细胞数目增多ꎬ体积逐渐增大ꎬ呈纺锤形、圆形或不规则形ꎮ 第 5~6 天换液时可见细胞开始融合ꎬ聚集在集落中心ꎬ集落间出现重叠ꎮ 随着传代次数增加ꎬ细胞形态趋于一致ꎮ 共观察 10 代细胞ꎬ10 代以内细胞形态一致ꎬ生长速度接近ꎬ无明显核固缩、核碎裂等衰老死亡现象ꎮ2 2  BALF 细胞计数  肺气肿模型组和 3 个 BMSC 组BALF 中白细胞总数、巨噬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 两种消化液对鼠疫菌生长影响的观察

    冯建萍ꎬ熊浩明ꎬ李胜ꎬ赵海红ꎬ金星ꎬ王梅ꎬ辛有全ꎬ何建ꎬ张爱萍ꎬ祁芝珍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ꎬ青海 西宁 811602

    摘要:目的  探讨猪胰脏和胰酶两种消化方式制备的消化液对鼠疫菌生长效果观察ꎬ为鼠疫赫氏培养基制作提供借鉴ꎮ方法  采用同种方法不同消化方式制成两种消化液ꎬ对其进行外观检查和氨基氮含量测定及鼠疫菌活菌计数观察ꎮ 结果  两种消化方式制备的消化液外观无区别ꎬ氨基氮含量均为 800 mg / L 以上ꎬ鼠疫菌生长试验经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P >0.05)ꎮ 结论  猪胰脏和胰酶均能用于鼠疫赫氏培养基制作ꎬ可视不同工作需求选择使用ꎮ关键词:鼠疫菌ꎻ赫氏培养基ꎻ消化液中图分类号:R 5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07-0737-02

    Effects of two digestive juices for growing effect observation of Yersinia pestisFENG Jian-pingꎬ XIONG Hao-mingꎬ LI Sheng ꎬZHAO Hai-hongꎬ JIN Xingꎬ

    WANG Meiꎬ XIN You-quanꎬHE JianꎬZHANG Ai-pingꎬQI Zhi-zhenQinghai Institute for Edemic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ꎬXining 811602ꎬ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ig pancreas and trypsin digestion way of the preparation of digestive juices on plague bac ̄teria growth effect observationꎬ for the Herxheimer medium production. Methods  Using the same method preparation into twodifferent ways of digestive digestive juicesꎬ on the appearance inspe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amino nitrogen content and theplague bacteria live bacteria counting observation. Results  Two digestion ways no more preparation of digestive juices appear ̄anceꎬ amino nitrogen content is above 800 mg / Lꎬ the plague bacteria growth test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difference (P>0.05) . Conclusion  The pig pancreas and trypsin can be used for the Herxheimer medium productionꎬ choose touse a different visual work demand.Key words: Yersinia pestisꎻ Herxheimer mediumꎻ Digestive juice

        鼠疫赫氏培养基在鼠疫菌培养及人间鼠疫疫情检验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ꎮ 消化液是制备鼠疫赫氏培养基的关键ꎬ其质量直接影响着鼠疫菌的生长、繁殖与分离[1] ꎮ 本文对两种消化方式(猪胰脏和胰酶)制备的消化液进行外观检查、氨基氮含量测定和鼠疫菌活菌计数观察ꎬ并进行统计学分析ꎬ评价两种消化方式的差异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氯化钠(天津市化学试剂批发公司)ꎬ磷酸氢二钠(天津市凯通化学试剂有限公司)ꎬ蛋白胨(英国进口)ꎬ琼脂粉(北京欣经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ꎬ胰酶(上海酶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ꎬ赫金格尔消化液(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培养基室制备)ꎮ1.2  实验菌株  鼠疫 EV76paris 株ꎬ 鼠疫强毒标准株 141[2] ꎬ国家医学细菌保藏中心鼠疫杆菌专业实验室提供ꎮ1.3  赫氏培养基消化液制作  取自来水各 1 500 ml置白瓷桶内ꎬ加入搅碎去肌腱的牦牛肉 1 000 g 置于白

    基金项目: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Z-906)作者简介:冯建萍(女)ꎬ大学ꎬ副主任医师ꎬ主要从事鼠疫病原学研究ꎮ通讯作者:祁芝珍ꎬE-mail:qzz7777@ 163.com

    瓷桶中ꎬ煮沸 20 ~ 30 minꎬ并随时搅拌ꎮ 待冷至 37 ℃左右时ꎬ两组分别加入猪胰脏(掏碎或剁碎)40 g 和胰蛋白酶 10 gꎬ再加入无水碳酸钠 15 gꎬ充分混匀调整PH 值为 8.0 ~ 8.2ꎬ分别装入大细口瓶内ꎬ每瓶加入氯仿 30 ml 后即以橡皮塞紧塞瓶口并用牛皮纸扎紧ꎬ置37 ℃恒温振荡培养箱内消化 7 dꎬ消化良好时ꎬ上清液透明ꎬ残渣沉于瓶底且甚少ꎬ过滤后加入氯仿 30 ml 备用[3] ꎮ1.4  氨基氮含量测定   按索恩森-格夫立洛夫氏测定法进行测定[3ꎬ4] ꎮ1.5  鼠疫赫氏培养基制作   按每 100 ml 培养基内含 75 mg 氨基氮的比例ꎬ用蒸馏水分别稀释上述消化液ꎬ每 100 ml 加入氯化钠 0.3 g、磷酸氢二钠 0.1 g、琼脂粉 2 g、蛋白胨 1 gꎬ加热溶解ꎬ调整 PH 值为 7.0ꎬ灭菌后倒入一次性平皿ꎬ经无菌试验后冷藏备用[3] ꎮ1.6   鼠 疫 菌 生 长 试 验   取 28 ℃ 24 h 培养的EV76paris 株和鼠疫强毒标准 141 株培养物ꎬ按常规方法进行稀释ꎬ用生理盐水比浊成 7×108 / mlꎬ使其鼠疫菌悬液最终浓度为 103 个菌 / mlꎬ取制备好的两种基础液制成的赫金格尔琼脂培养基平皿各 10 个ꎬ分成 2组ꎬ1 组为 EV76paris 株菌悬液ꎬ1 组为鼠疫强毒菌 141

    (下转至 777 页)

    737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 年 8 月第 31 卷第 7 期  Chin J Ctrl Endem Dis Vol.31 No.7 2016                               

  • 慢性病控制中社区健康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谢昀昀ꎬ万晓光ꎬ王大红海南医学院管理学院ꎬ海南 海口 571101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管理应用在慢性病控制中的效果ꎮ 方法  选社区慢性病患者 160 例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ꎬ纳入前未接受规范化的社区健康管理ꎬ纳入后均予以 3 个月的社区健康管理(健康干预、评估、调查)ꎮ 观察健康管理前、后患者行为改变与临床相关指标情况ꎮ 结果  健康管理后参加体育锻炼、低盐摄入、遵医行为良好、心理状况良好、服药依从性好、血糖达标、血压达标、血脂达标、慢性病知识知晓、非药物治疗知晓率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

  • 2013 年广西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刘军ꎬ廖敏ꎬ宁锐军ꎬ陆皓泉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ꎬ广西 南宁 530028

    摘要:目的  通过系统监测ꎬ掌握广西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现况ꎬ为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ꎮ 方法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方案ꎬ在全区 109 个县(区)开展碘盐监测、人群碘营养监测、居民饮用水水碘监测和健康教育ꎻ采用分层与随机抽样方法抽取 33 个县(区)开展病情监测ꎻ在沿海高危地区 5 个县(区)开展重点监测ꎮ 结果  碘盐监测ꎬ95.41%的县(区)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90%ꎻ人群碘营养监测ꎬ8~ 10 岁儿童尿样 10888 份ꎬ尿碘中位数 200.35ug / L、

  • 采集尿样进行尿碘检测ꎮ1.3  病情监测  对 8 ~ 10 岁儿童进行甲状腺 B 超检查ꎮ 以市为单位ꎬ南宁、柳州、桂林、百色市和河池等 5个市ꎬ每个市随机抽取 3 个县(区)ꎻ其他 9 个市ꎬ每个市随机抽取 2 个县(区)ꎮ 每个县(区)随机抽取 5 个乡(镇)ꎬ每个乡(镇)随机选择 1 所小学ꎬ每所小学随机抽查 8 ~ 10 岁学生 20 人进行甲状腺 B 超检查ꎮ1.4  饮用水水碘监测   全区 109 个县(区)、每个县(区)选取 5 个乡(镇)ꎬ每个乡(镇)选取 4 个自然村ꎬ每个村按“东西南北中”各抽取 1 份饮用水水样ꎬ如为集中式供水的、则采集 2 份末梢水样ꎬ进行水碘测定ꎮ1.5  健康教育  在全区 109 个县(区)开展ꎮ 每个县(区)选择 5 个乡(镇或街道)作为单位实施ꎮ 每个乡(镇)在中心小学 4 ~ 6 年级的班级开展健康教育活动ꎬ每个项目乡(镇)选择 3 个村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ꎮ目标人群:一级目标人群为 4 ~ 6 年级学生和家庭主妇ꎻ二级目标人群为乡村干部、乡村医生、小学教师、碘盐销售人员等ꎮ1.6  甲状腺检查  采用 B 超法ꎬ按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标准(WS 276-2007)判定ꎻ尿碘检测 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方法(WS / T 107-2006)测定ꎻ盐碘检测 采用直接滴定法ꎬ川盐及其它强化食用盐采用仲裁法(GB / T 13025.7-1999)测定ꎻ水碘检测 采用武汉众生生化的水碘快速定量试剂盒检测法ꎮ1.7  质量控制  自治区疾控中心对各市、县级有关人员进行培训ꎬ确保调查方法统一、样品采集与检测技术规范协调有序ꎮ 食盐碘含量及尿碘含量检测由通过国家碘缺乏病实验室质量控制网络考核合格的实验室负

    责ꎬ每检测一批样品ꎬ同时测定高、低两种浓度标准物质控制检测质量ꎮ 从事甲状腺 B 超检查的人员ꎬ为经过国家级培训合格自治区级和市级疾控中心人员ꎮ1.8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13.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ꎮ

    2  结果

    2.1  碘盐监测  全区 109 个县(区)按时开展碘盐监测并上报数据ꎬ无监测“盲区”ꎮ 共抽检居民日常食用盐 32779 份ꎬ检测出碘盐 32191 份ꎬ非碘盐 588 份ꎻ在32191 份碘盐中ꎬ合格碘盐 31117 份ꎬ不合格碘盐 1074份ꎻ全区碘盐覆盖率 98.21%、合格碘盐率 96.66%、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 94.93%ꎮ 非碘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ꎬ以北海市的铁山港区、银海区和合浦县所占的比例大ꎮ 以县级为单位ꎬ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90%的有104 个县(区)ꎬ占全区 109 个县(区)的 95.41%ꎮ 居民合格碘盐食率

  • 0.81%ꎻ 甲 肿 儿 童 的 尿 碘、 盐 碘 中 位 数 分 别 为195.15ug / L、24.00mg / kgꎬ非甲肿儿童的是 198.30ug / L、23.90mg / kgꎬ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ꎮ 男生检查1664 人ꎬ甲状腺肿大的 12 人ꎬ甲肿率0.72%ꎻ女生检查1651 人ꎬ甲状腺肿大的 15 人ꎬ甲肿率 0.91%ꎮ 甲肿率随年龄增长呈降低趋势ꎬ但尿碘中位数和盐碘中位数无显著性差异ꎮ2.4  居民饮用水水碘监测  在全区 109 个县(区)495个乡(镇)2085 个行政村 3808 个自然村共采集并检测水样 7554 份ꎬ 150ug / L 的有 3份、占 0.04%ꎮ 不同供水方式、水源类型的水碘情况ꎮ本次监测ꎬ水碘含量< 10ug / L 的ꎬ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地表水和地下水ꎬ其比例相差不大ꎻ水碘含量在 10~ 150 ug / L 的ꎬ其比例则是分散式供水显著大于集中供水、地下水显著大于地表水ꎻ>150 ug / L 的均为分散式供水的地下水水源ꎮ2.5  健康教育   在全区 109 个县(区) 的 545 个乡(镇)1635 行政村开展ꎮ 全区各市、县级疾控中心制作并发放宣传单 122 万余张、宣传画 5.9 万张、手册 8.4万册、折页 19.6 万册、丛书 2.6 万册ꎬ出版宣传栏 1639期ꎬ张贴标语 7420 条ꎬ举办 1026 次宣传咨询活动ꎬ播放电视科普节目 283 次ꎬ播放公益广告 2469 次ꎬ广播289 次ꎮ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一级目标人群(4 ~ 6 年级学生和家庭主妇)平均为 68.82%ꎻ二级目标人群(乡村干部、乡村医生、小学教师、碘盐销售人员)平均为 81.60%ꎮ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效果评估:一级目标人群知晓率平均为 94.97%ꎻ二级目标人群平均为 95.85%ꎮ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ꎬ项目实施范围人群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得到了明显提

    高ꎮ

    3  讨论

    我区的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先后在 2000、2010 年分别达到国家的目标要求[1ꎬ2] ꎮ 从本年度的碘盐监测情况分析ꎬ我区碘盐覆盖率、合格率及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均达到国家要求ꎬ以县级为单位 95.41%的县级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在 90%以上ꎬ非碘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ꎮ 近年来不合格碘盐不断增多ꎬ2011 年 563 份、2012 年 774 份、2013 年 1074 份ꎬ每年以 35%以上的比

    例增加ꎬ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ꎮ 在碘缺乏病高危地区搜索目标人群ꎬ未发现新发地方性克汀病病人ꎮ 在全区随机选择 33 个县(区)进行 8 ~ 10 岁儿童甲状腺B 超检查ꎬ平均甲肿率为 0.81%ꎮ 全区居民饮用水水碘监测显示ꎬ我区大部分地区属于缺碘地区ꎮ

    尿碘水平是衡量人群碘营养状况的一个客观指

    标ꎬ一定样本的尿碘值完全可以反映该地区人群碘营养水平[3] ꎮ 从本年度尿碘的监测结果分析ꎬ我区一般人群、哺乳妇女等碘营养处于适宜状态ꎬ尿碘中位数分别为 201.35、126.15 ug / Lꎬ但孕妇碘营养处于不足状态ꎬ尿碘中位数 131.40 ug / Lꎬ

  • 防治实践

    深圳市坪山新区居民膳食碘摄入量评估

    符茂真1ꎬ韦少云1ꎬ黄薇2ꎬ罗琼琳1

    1.深圳市坪山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ꎬ广东 518118ꎻ2.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目的  分析、评估坪山新区居民碘摄入情况ꎬ为指导居民科学补碘提供依据ꎮ 方法  以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 90 户居民ꎬ采用称重法和三日记账法开展膳食调查ꎮ 根据调查结果制备食品样品进行碘含量的检测ꎮ 结果 坪山新区居民标准人日碘摄入量 168.3 μg / dꎬ各年龄组碘摄入量与推荐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ꎻ14 岁以上人群碘摄入量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ꎻ人群不同活动强度间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ꎮ 结果显示ꎬ人群中碘摄入量分布极不均匀ꎬ17.92%的人碘摄入在推荐摄入量(RNI)范围之内ꎬ77.67%的人存在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