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省一級幼兒園幼師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研究 chang, 2006a)...

10
58 Hong Kong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香港幼兒學報 Vol. 9 No. 2 December 2010 廣州市省一級幼兒園幼師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研究 Research on preschool teachers' ICT adoption in the first- level kindergartens in Guangzhou 黃美賢 廣州軍區空軍直屬機關幼稚園 胡馨允 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 摘要 本研究對廣州中心城區13間一級幼兒園的251名幼師進行問卷調查及跟蹤訪談。研究目的在於了解 幼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技能和策略,及分析所面臨的挑戰。研究結果如下:1)信息技術產品已成為 受調查幼兒園的常見設備,電腦和互聯網已普及;2) 幼師是信息技術使用的主導者,多為文件 處理和播放多媒體,缺乏成功整合信息技術的策略;3)幼師具有基本電腦操作的技能,能完成日 常文書、材料搜集、製作簡易簡報等需求,但在使用時卻仍感到信心不足;4)大部分幼師認同信 息技術對教學、幼兒發展有正面的促進作用。 Abstract This research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ollow-up interviews with 251 preschool teachers in 13 Category 1 kindergartens in the central district of Guangzhou. The objective of the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ability and strategy of the use of ICT by preschool teachers and analyse the challenges that they face.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ICT products have become common facilities in preschool, and computers and Internet are widely available; 2) preschool teachers play a key role in using ICT, mainly for document handling and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but there is a general lack of an ICT integration approach; 3) while preschool teachers possess the basic computer skills to handle word processing, collate teaching materials, prepare basic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they still lack confidence in using these applications. 4) most preschool teachers recognise the positive value of ICT in promoting children development.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中的運用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在不同地區的文獻中也稱為資訊及 通訊科技。其狹義定義多指電腦,而廣義定義 則包括各種科技產品,例如網絡資源,多媒體 素材,電腦相關產品,數碼產品等。隨著信息 技術的普及,近十年的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教育 政策也開始關注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的結合。 例如早在 1996 年全美幼兒教育協會(NAEYC發表「技術與 3-8 歲兒童」的立場報告,提出恰 當的運用信息技術能促進幼兒的認知和社會性 發展。新西蘭教育部於 2005 年通過「Foundations for Discovery 」項目,來推動幼兒的信息技術 能力與學習、提升幼兒幼師(以下簡稱幼師) 運用信息技術於教學的能力和社區溝通合作 Hantherly, Ham, & Evans, 2009)。 在中國內地,教育部從 2000 年起陸續提出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Upload: others

Post on 10-Sep-2019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廣州市省一級幼兒園幼師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研究 Chang, 2006a) …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2194.pdf · 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今後的研究和師

58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9 No. 2 December 2010

59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9 No. 2 December 2010

廣州市省一級幼兒園幼師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研究Research on preschool teachers' ICT adoption in the first-

level kindergartens in Guangzhou

黃美賢廣州軍區空軍直屬機關幼稚園

胡馨允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

摘要本研究對廣州中心城區13間一級幼兒園的251名幼師進行問卷調查及跟蹤訪談。研究目的在於了解幼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技能和策略,及分析所面臨的挑戰。研究結果如下:1)信息技術產品已成為受調查幼兒園的常見設備,電腦和互聯網已普及;2) 幼師是信息技術使用的主導者,多為文件處理和播放多媒體,缺乏成功整合信息技術的策略;3)幼師具有基本電腦操作的技能,能完成日常文書、材料搜集、製作簡易簡報等需求,但在使用時卻仍感到信心不足;4)大部分幼師認同信息技術對教學、幼兒發展有正面的促進作用。

AbstractThis research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ollow-up interviews with 251 preschool teachers in 13 Category 1 kindergartens in the central district of Guangzhou. The objective of the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ability and strategy of the use of ICT by preschool teachers and analyse the challenges that they face.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ICT products have become common facilities in preschool, and computers and Internet are widely available; 2) preschool teachers play a key role in using ICT, mainly for document handling and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but there is a general lack of an ICT integration approach; 3) while preschool teachers possess the basic computer skills to handle word processing, collate teaching materials, prepare basic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they still lack confidence in using these applications. 4) most preschool teachers recognise the positive value of ICT in promoting children development.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中的運用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在不同地區的文獻中也稱為資訊及通訊科技。其狹義定義多指電腦,而廣義定義則包括各種科技產品,例如網絡資源,多媒體素材,電腦相關產品,數碼產品等。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近十年的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教育政策也開始關注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的結合。例如早在 1996 年全美幼兒教育協會(NAEYC)

發表「技術與 3-8 歲兒童」的立場報告,提出恰當的運用信息技術能促進幼兒的認知和社會性發展。新西蘭教育部於2005年通過「Foundations for Discovery」項目,來推動幼兒的信息技術能力與學習、提升幼兒幼師(以下簡稱幼師)運用信息技術於教學的能力和社區溝通合作

(Hantherly, Ham, & Evans, 2009)。

在中國內地,教育部從 2000 年起陸續提出

多項政策在中小學教育領域大力推動教育信息化。雖然幼兒園不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點領域,但一些地方教育部門在評估幼兒園辦園條件時將信息技術配備列入考察,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和鼓勵信息技術在幼兒園的普及。如廣東省幼兒園等級評估方案(2000)中,按省一級標准配備「教玩具設備」的評估指標中提到「每班配置鋼琴、照相機、電腦」。在評級標準的指導下,信息技術設備已成為省一級幼兒園的必要配置。信息技術在幼兒園使用在城市尤為明顯。例如郭力平(2007)對上海市 120 間幼兒園應用信息技術的基本狀況進行調查中顯示,接近 98% 幼兒園已經配備電腦,打印機、數碼相機等也相當普及;90.9%已連通互聯網。

國外早在 20 年前便開始探討關於信息技術於學前教育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討論「該不該」在學前階段使用信息技術,而這一爭辯逐漸被「如何適切性的使用信息技術」所代替

(Bolstad, 2004)。近年來,各種研究用於證明信息技術 能有效促進幼兒的學習動機和自主學習能力、在同伴學習中促進社會性發展等

(Haugland & Wright, 1997;Clements & Sarama, 2003; O'Hara, 2004; O'Rourke & Harrison, 2004; Yelland, 2007)。這些研究提供了正面的經驗,鼓勵幼師在教學中適切的運用信息技術。由於教育背景的差別,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應用情況存在差異,筆者結合文獻總結三類使用信息技術的情形:

1. 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幼師利用信息技術作為傳遞信息的工具,用於獲取、呈示、傳播各種信息,例如使用微軟辦公室軟體來制作 PowerPoint 教學材料,播放教學內容(邱淑慧、莊孟珊,2004;Chen & Chang, 2006a )。

2. 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幼師把認識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幼師引入電腦的基礎知識,讓幼兒在電腦室或者是班級活動室學習如何操作鼠標。如在電腦活動區,一對一地指導幼兒使用學習軟體或邀請幼兒合作使用學習軟體(Cuban, 2001;Chen &

Chang, 2006a)。 3. 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的整合:在課程

中融入信息技術的元素,配合主題需要而運用不同類型的信息技術來幫助教學,也給予幼兒更多機會,通過多元化的信息技術來探索和自主學習(Siraj-Blatchford & Siraj-Blatchford, 2006;Hantherly, Ham, & Evans, 2009)。

眾多調查發現,幼師經常在處理日常文件、溝通交流時使用信息技術,即幼師沒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應有的作用,並將之有效融入課程(Cuban, 2001; Chen & Chang, 2006a; Siraj-Blatchford & Siraj-Blatchford, 2006)。如 Yelland(2007)指出,信息技術應有潛力為教與學帶來新的內容,課程和方式,但是在許多個案中信息技術的使用僅僅是傳統教學方式的補充,例如用信息產品替代傳統「呈示」,「傳遞」教學內容的方法,並未充分顯示技術給「教與學」帶來明顯的變革。雖然硬件環境不斷優化,但幼師並未為信息技術有效融入課程做好充分准備。如 Wang & Hoot(2003)曾提到幼師感到信息技術對其權威地位,以及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式造成威脅。另外幼師對信息技術整合於課程的內涵和意義缺少了解,也缺乏時間和途徑來學習如何在活動中有效利用信息技術(Han, 2003)。為幫助幼師將信息技術融入課程,需要綜合提升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更新教學法和教學內容等(Cuban, 2001; Powlman, Stepen, & McPake, 2010; 張晶、俞芳,2010)。

研究目的 國內大多數研究關注中小學階段運用信息技術的情況,而缺乏對幼師使用信息技術的調查研究。為更清晰了解目前幼師運用信息技術的具體情形,本研究調查將集中在廣州市的省一級幼兒園的教師。研究目的在於了解幼師在幼兒園環境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情形,包括探究運用信息技術的技能和策略,以及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今後的研究和師資培訓提供參考。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Page 2: 廣州市省一級幼兒園幼師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研究 Chang, 2006a) …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2194.pdf · 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今後的研究和師

58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9 No. 2 December 2010

59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9 No. 2 December 2010

廣州市省一級幼兒園幼師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研究Research on preschool teachers' ICT adoption in the first-

level kindergartens in Guangzhou

黃美賢廣州軍區空軍直屬機關幼稚園

胡馨允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

摘要本研究對廣州中心城區13間一級幼兒園的251名幼師進行問卷調查及跟蹤訪談。研究目的在於了解幼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技能和策略,及分析所面臨的挑戰。研究結果如下:1)信息技術產品已成為受調查幼兒園的常見設備,電腦和互聯網已普及;2) 幼師是信息技術使用的主導者,多為文件處理和播放多媒體,缺乏成功整合信息技術的策略;3)幼師具有基本電腦操作的技能,能完成日常文書、材料搜集、製作簡易簡報等需求,但在使用時卻仍感到信心不足;4)大部分幼師認同信息技術對教學、幼兒發展有正面的促進作用。

AbstractThis research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ollow-up interviews with 251 preschool teachers in 13 Category 1 kindergartens in the central district of Guangzhou. The objective of the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ability and strategy of the use of ICT by preschool teachers and analyse the challenges that they face.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ICT products have become common facilities in preschool, and computers and Internet are widely available; 2) preschool teachers play a key role in using ICT, mainly for document handling and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but there is a general lack of an ICT integration approach; 3) while preschool teachers possess the basic computer skills to handle word processing, collate teaching materials, prepare basic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they still lack confidence in using these applications. 4) most preschool teachers recognise the positive value of ICT in promoting children development.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中的運用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在不同地區的文獻中也稱為資訊及通訊科技。其狹義定義多指電腦,而廣義定義則包括各種科技產品,例如網絡資源,多媒體素材,電腦相關產品,數碼產品等。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近十年的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教育政策也開始關注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的結合。例如早在 1996 年全美幼兒教育協會(NAEYC)

發表「技術與 3-8 歲兒童」的立場報告,提出恰當的運用信息技術能促進幼兒的認知和社會性發展。新西蘭教育部於2005年通過「Foundations for Discovery」項目,來推動幼兒的信息技術能力與學習、提升幼兒幼師(以下簡稱幼師)運用信息技術於教學的能力和社區溝通合作

(Hantherly, Ham, & Evans, 2009)。

在中國內地,教育部從 2000 年起陸續提出

多項政策在中小學教育領域大力推動教育信息化。雖然幼兒園不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點領域,但一些地方教育部門在評估幼兒園辦園條件時將信息技術配備列入考察,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和鼓勵信息技術在幼兒園的普及。如廣東省幼兒園等級評估方案(2000)中,按省一級標准配備「教玩具設備」的評估指標中提到「每班配置鋼琴、照相機、電腦」。在評級標準的指導下,信息技術設備已成為省一級幼兒園的必要配置。信息技術在幼兒園使用在城市尤為明顯。例如郭力平(2007)對上海市 120 間幼兒園應用信息技術的基本狀況進行調查中顯示,接近 98% 幼兒園已經配備電腦,打印機、數碼相機等也相當普及;90.9%已連通互聯網。

國外早在 20 年前便開始探討關於信息技術於學前教育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討論「該不該」在學前階段使用信息技術,而這一爭辯逐漸被「如何適切性的使用信息技術」所代替

(Bolstad, 2004)。近年來,各種研究用於證明信息技術 能有效促進幼兒的學習動機和自主學習能力、在同伴學習中促進社會性發展等

(Haugland & Wright, 1997;Clements & Sarama, 2003; O'Hara, 2004; O'Rourke & Harrison, 2004; Yelland, 2007)。這些研究提供了正面的經驗,鼓勵幼師在教學中適切的運用信息技術。由於教育背景的差別,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應用情況存在差異,筆者結合文獻總結三類使用信息技術的情形:

1. 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幼師利用信息技術作為傳遞信息的工具,用於獲取、呈示、傳播各種信息,例如使用微軟辦公室軟體來制作 PowerPoint 教學材料,播放教學內容(邱淑慧、莊孟珊,2004;Chen & Chang, 2006a )。

2. 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幼師把認識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幼師引入電腦的基礎知識,讓幼兒在電腦室或者是班級活動室學習如何操作鼠標。如在電腦活動區,一對一地指導幼兒使用學習軟體或邀請幼兒合作使用學習軟體(Cuban, 2001;Chen &

Chang, 2006a)。 3. 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的整合:在課程

中融入信息技術的元素,配合主題需要而運用不同類型的信息技術來幫助教學,也給予幼兒更多機會,通過多元化的信息技術來探索和自主學習(Siraj-Blatchford & Siraj-Blatchford, 2006;Hantherly, Ham, & Evans, 2009)。

眾多調查發現,幼師經常在處理日常文件、溝通交流時使用信息技術,即幼師沒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應有的作用,並將之有效融入課程(Cuban, 2001; Chen & Chang, 2006a; Siraj-Blatchford & Siraj-Blatchford, 2006)。如 Yelland(2007)指出,信息技術應有潛力為教與學帶來新的內容,課程和方式,但是在許多個案中信息技術的使用僅僅是傳統教學方式的補充,例如用信息產品替代傳統「呈示」,「傳遞」教學內容的方法,並未充分顯示技術給「教與學」帶來明顯的變革。雖然硬件環境不斷優化,但幼師並未為信息技術有效融入課程做好充分准備。如 Wang & Hoot(2003)曾提到幼師感到信息技術對其權威地位,以及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式造成威脅。另外幼師對信息技術整合於課程的內涵和意義缺少了解,也缺乏時間和途徑來學習如何在活動中有效利用信息技術(Han, 2003)。為幫助幼師將信息技術融入課程,需要綜合提升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更新教學法和教學內容等(Cuban, 2001; Powlman, Stepen, & McPake, 2010; 張晶、俞芳,2010)。

研究目的 國內大多數研究關注中小學階段運用信息技術的情況,而缺乏對幼師使用信息技術的調查研究。為更清晰了解目前幼師運用信息技術的具體情形,本研究調查將集中在廣州市的省一級幼兒園的教師。研究目的在於了解幼師在幼兒園環境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情形,包括探究運用信息技術的技能和策略,以及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今後的研究和師資培訓提供參考。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Page 3: 廣州市省一級幼兒園幼師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研究 Chang, 2006a) …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2194.pdf · 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今後的研究和師

60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9 No. 2 December 2010

61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9 No. 2 December 2010

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跟踪訪談作為輔助。問卷設計以封閉式問題為主,由三部分68道題目組成。問卷設計參考「Survey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eachers Use of Computers」(Piper, 2000)、「Computer Technology Survey」(Chen & Chang, 2006b)和 「幼教人員之電腦整合教學信念問卷」(邱淑惠、莊孟珊,2004)。首先征詢其他研究者及部分幼師對問卷形式和內容的意見後,結合國內幼兒教育具體情形對問卷進行修訂而成。然後進行先導測試,根據填答情況對問卷的用詞方面作修改。問卷包括三部分內容:1. 幼兒園活動室信息技術資源情況;2. 幼師的電腦操作技能及其運用信息技術的策略;3.幼師對運用信息技術的看法。隨後,與三位幼師進行半結構式的跟蹤訪談,主要針對三個方面內容:幼師在日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具體技能和策略;幼師對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看法;幼師對幼兒運用信息技術的看法。

(二)研究對象 研究者首先對廣州市區各層級幼兒園的信息技術環境情況進行電話訪問。結果初步發現廣州市不同層級的幼兒園配備信息技術設備差別較大。在活動室內配備各種信息技術產品(主要是電腦和電視機等)絕大部分為廣東省省一級標准的幼兒園(注:根據《廣東省幼兒園等級評估管理辦法(試行)》(粵教督,2000),接受評

估的幼稚園劃分為三級,省一級為評級中的最高級別。又參考「廣東省幼兒園評估方案」的評估指標,省一級幼兒園的每間活動室都必須配備電腦。)因此本研究採用目的抽樣法,抽取廣州市四個中心城區(包括天河區、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的廣東省一級幼兒園的幼師為主要調查對象,希望能夠更集中關注此部份幼兒園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情形。所抽取的樣本來自四個區13所省一級幼兒園的251位幼師。

(三)研究過程 2007 年 11 月至 2008 年 3 月間進行問卷調查,研究者向 13 所省一級幼兒園派發問卷 349份,回收 288 份,最終有效問卷為 251 份,有效率為 87.1%。運用社會學習統計套裝軟體

(SPSS)對問卷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2008年4月,研究者對一間幼兒園的三位女教師在觀課後各進行一次大約 45 分鐘的訪談,經同意,訪談資料經錄音後進行整理分析。

研究結果與分析(一)幼兒園活動室信息技術資源

此部分問卷主要了解活動室的信息技術設備。結果顯示,電腦、電視幾、錄音機、數碼相機和影碟機為五種最主要的硬件設備(詳見圖1),其中,電腦的佔有率高達 98.4%,而打印機、投影儀、實物投影儀等佔有率僅在 23% 或以下。

圖1:五種最主要的硬件設備(n=251)

表2:幼師電腦軟體操作情況(n=251)

100% 98.4%95.6% 90%

71.1% 70.5%80%

60%

40%

20%

0%

錄音機

電視機

影碟機

電腦

數碼相機

(二)幼師的電腦操作技能 幼師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時,電腦操作技能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問卷調查中幼師對軟體操作技能進行自評。結果顯示(詳見表2),幼師除了在編寫文書、發送郵件和瀏覽網頁上得分較高,表示操作熟練;在簡報制作、視頻播放、圖片編輯和表格處理上得分居中,只懂基本操作;其他軟體操作得分都較低,表示不能獨立操作。從整體分析,幼師對電腦有基本的操作能力,能完成日常文書、材料搜集

和編輯、製作簡易簡報等教學工作需求。但在解決操作系統問題,製作教學材料製作方面仍有困難。在跟蹤訪談中,受訪幼師 A 表示:「經常需要使用電腦編寫教案、從互聯網搜集現成的教學素材,如動畫、互動課件等」,所以對文書軟體和網頁瀏覽軟體的操作更為熟悉。「偶爾能從網絡上找到符合教學需求的圖片和動畫,也會用這些素材製作簡單的簡報來輔助教學」,因此幼師懂得基本的簡報製作、圖片編輯和視頻播放。

題項 平均分 標準差使用文字處理軟體 4.21 0.788使用電子郵件軟體 4.11 0.926使用網頁瀏覽軟體 4.12 0.965使用簡報製作軟體 3.70 0.996使用多媒體播放軟體 3.69 1.146使用表格處理軟體 3.40 0.860使用圖片編輯軟體 3.01 1.109使用網頁製作軟體 2.60 1.013使用教學材料製作軟體 2.58 1.124解決操作系統軟體問題 2.36 1.153處理硬件故障 1.85 0.987

注:評分範圍:1至5分(「不懂操作」評為1分,「只懂一點,經常需要幫助」評為2分,「懂得基本操作,偶爾需要幫助」評為3分,「操作熟練,基本不需要幫助」評為4分,「運用自如」評為5分)

(三)幼師運用信息技術的策略 從問卷結果中看到幼師使用信息技術的策略有所不同,以下從三方面進行分析(見圖 2):

除硬件以外,軟體環境的配備也值得關注。統計結果顯示 79.3% 幼師所在的幼兒園設有電子資源庫,可共享圖片、影片以及其他教

學素材。互聯網普及率也相當高,96.8% 可使用互聯網。

圖2:幼師運用信息技術的策略

在教學準備的文書工作及材料蒐集(以下簡稱「文書及材料蒐集」),信息技術運用於教學過程以及評價與反饋。

文書及材料蒐集文件處理

搜集教學材料編制教學材料

運用信息技術的策略教學過程幼師呈現教學材料

幼師運用教學輔助軟體幼兒自主操作

評價與反饋記錄教學活動

整理、編輯和存儲資料使用網絡進行溝通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Page 4: 廣州市省一級幼兒園幼師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研究 Chang, 2006a) …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2194.pdf · 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今後的研究和師

60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9 No. 2 December 2010

61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9 No. 2 December 2010

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跟踪訪談作為輔助。問卷設計以封閉式問題為主,由三部分68道題目組成。問卷設計參考「Survey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eachers Use of Computers」(Piper, 2000)、「Computer Technology Survey」(Chen & Chang, 2006b)和 「幼教人員之電腦整合教學信念問卷」(邱淑惠、莊孟珊,2004)。首先征詢其他研究者及部分幼師對問卷形式和內容的意見後,結合國內幼兒教育具體情形對問卷進行修訂而成。然後進行先導測試,根據填答情況對問卷的用詞方面作修改。問卷包括三部分內容:1. 幼兒園活動室信息技術資源情況;2. 幼師的電腦操作技能及其運用信息技術的策略;3.幼師對運用信息技術的看法。隨後,與三位幼師進行半結構式的跟蹤訪談,主要針對三個方面內容:幼師在日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具體技能和策略;幼師對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看法;幼師對幼兒運用信息技術的看法。

(二)研究對象 研究者首先對廣州市區各層級幼兒園的信息技術環境情況進行電話訪問。結果初步發現廣州市不同層級的幼兒園配備信息技術設備差別較大。在活動室內配備各種信息技術產品(主要是電腦和電視機等)絕大部分為廣東省省一級標准的幼兒園(注:根據《廣東省幼兒園等級評估管理辦法(試行)》(粵教督,2000),接受評

估的幼稚園劃分為三級,省一級為評級中的最高級別。又參考「廣東省幼兒園評估方案」的評估指標,省一級幼兒園的每間活動室都必須配備電腦。)因此本研究採用目的抽樣法,抽取廣州市四個中心城區(包括天河區、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的廣東省一級幼兒園的幼師為主要調查對象,希望能夠更集中關注此部份幼兒園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情形。所抽取的樣本來自四個區13所省一級幼兒園的251位幼師。

(三)研究過程 2007 年 11 月至 2008 年 3 月間進行問卷調查,研究者向 13 所省一級幼兒園派發問卷 349份,回收 288 份,最終有效問卷為 251 份,有效率為 87.1%。運用社會學習統計套裝軟體

(SPSS)對問卷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2008年4月,研究者對一間幼兒園的三位女教師在觀課後各進行一次大約 45 分鐘的訪談,經同意,訪談資料經錄音後進行整理分析。

研究結果與分析(一)幼兒園活動室信息技術資源

此部分問卷主要了解活動室的信息技術設備。結果顯示,電腦、電視幾、錄音機、數碼相機和影碟機為五種最主要的硬件設備(詳見圖1),其中,電腦的佔有率高達 98.4%,而打印機、投影儀、實物投影儀等佔有率僅在 23% 或以下。

圖1:五種最主要的硬件設備(n=251)

表2:幼師電腦軟體操作情況(n=251)

100% 98.4%95.6% 90%

71.1% 70.5%80%

60%

40%

20%

0%

錄音機

電視機

影碟機

電腦

數碼相機

(二)幼師的電腦操作技能 幼師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時,電腦操作技能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問卷調查中幼師對軟體操作技能進行自評。結果顯示(詳見表2),幼師除了在編寫文書、發送郵件和瀏覽網頁上得分較高,表示操作熟練;在簡報制作、視頻播放、圖片編輯和表格處理上得分居中,只懂基本操作;其他軟體操作得分都較低,表示不能獨立操作。從整體分析,幼師對電腦有基本的操作能力,能完成日常文書、材料搜集

和編輯、製作簡易簡報等教學工作需求。但在解決操作系統問題,製作教學材料製作方面仍有困難。在跟蹤訪談中,受訪幼師 A 表示:「經常需要使用電腦編寫教案、從互聯網搜集現成的教學素材,如動畫、互動課件等」,所以對文書軟體和網頁瀏覽軟體的操作更為熟悉。「偶爾能從網絡上找到符合教學需求的圖片和動畫,也會用這些素材製作簡單的簡報來輔助教學」,因此幼師懂得基本的簡報製作、圖片編輯和視頻播放。

題項 平均分 標準差使用文字處理軟體 4.21 0.788使用電子郵件軟體 4.11 0.926使用網頁瀏覽軟體 4.12 0.965使用簡報製作軟體 3.70 0.996使用多媒體播放軟體 3.69 1.146使用表格處理軟體 3.40 0.860使用圖片編輯軟體 3.01 1.109使用網頁製作軟體 2.60 1.013使用教學材料製作軟體 2.58 1.124解決操作系統軟體問題 2.36 1.153處理硬件故障 1.85 0.987

注:評分範圍:1至5分(「不懂操作」評為1分,「只懂一點,經常需要幫助」評為2分,「懂得基本操作,偶爾需要幫助」評為3分,「操作熟練,基本不需要幫助」評為4分,「運用自如」評為5分)

(三)幼師運用信息技術的策略 從問卷結果中看到幼師使用信息技術的策略有所不同,以下從三方面進行分析(見圖 2):

除硬件以外,軟體環境的配備也值得關注。統計結果顯示 79.3% 幼師所在的幼兒園設有電子資源庫,可共享圖片、影片以及其他教

學素材。互聯網普及率也相當高,96.8% 可使用互聯網。

圖2:幼師運用信息技術的策略

在教學準備的文書工作及材料蒐集(以下簡稱「文書及材料蒐集」),信息技術運用於教學過程以及評價與反饋。

文書及材料蒐集文件處理

搜集教學材料編制教學材料

運用信息技術的策略教學過程幼師呈現教學材料

幼師運用教學輔助軟體幼兒自主操作

評價與反饋記錄教學活動

整理、編輯和存儲資料使用網絡進行溝通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Page 5: 廣州市省一級幼兒園幼師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研究 Chang, 2006a) …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2194.pdf · 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今後的研究和師

62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9 No. 2 December 2010

63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9 No. 2 December 2010

在「文書及材料蒐集」方面,96.8% 幼師經常用電腦完成各種文書工作,75% 幼師經常從網絡或資源庫上搜集教學材料;分別有 47.7%和 52.2% 幼師經常使用微軟辦公軟體製作教學材料和製作環境佈置材料;只有 23.5% 幼師經常運用繪圖軟體;僅有 10.8% 經常利用編程軟體開發交互式教學材料的幼師。由此可見,電腦文書處理和材料搜集是幼師使用電腦的主要用途。

在「教學過程」中,約 50% 幼師經常把電腦作為教學工具,如呈現教學材料、運用教學輔助軟體進行教學等。超過 30% 幼師經常開展以幼兒操作為主的電腦活動,協助幼兒利用電腦軟體進行學習。同時,將電腦作為教學內容或主題的幼師也佔 35.1%。雖然電腦既可作為教師教學的工具,又可作為幼兒學習的工具或學習對象,但從使用頻率看,經常在教學互動中使用電腦的幼師所佔的比例不高,電腦作為教學工具仍是主要的使用方式。

在「評價與反饋」中,87.6% 幼師經常運用數碼相機、攝像機記錄下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情況,78% 幼師利用電腦整理、編輯和存儲學習記錄,製成電子檔案,作為評估幼兒發展的材料。超過 60% 幼師經常利用幼兒園的網頁或各種網絡通訊工具向家長反饋幼兒在園情況,增進彼此溝通。廣州幼師在評價與反饋中運用信息技術的頻率明顯高於受 的臺灣和美國幼師。在臺灣,僅 21% 和 14% 幼師利用電腦與家長溝通、以數位方式收藏幼兒作品(邱淑惠、莊孟珊,2004);美國的調查顯示,僅 23% 幼師利用電腦制作幼兒學習報告(Chen & Chang, 2006b)。

問卷調查清晰看到,電腦在幼兒園課室的普及率較高,但許多幼師都把信息技術作為辦公工具和教學工具,但僅有小部分幼師嘗試把信息技術與課程相整合,如在教學活動中運用軟體。 與美國、臺灣相關研究的結果相似,幼師運用電腦的最主要用途是教學准備。儘管信息技術提高了幼師的文件處理效率,豐富了教學工具和教學內容,同時也提升了呈示教學內容方法,而且幼 有時在電腦活動角和電腦活動

室指 幼儿操作一些知識性的軟體遊戲,但是,以幼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依然清晰可見,幼師是使用信息技術的主導者。幼兒較為被動地接受幼師提供的多媒體內容,也較少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與課程相關的探索和延展已有知識,多為操作操練性的教學軟體。

(四)幼師對運用信息技術的看法 幼師對運用信息技術的看法直接影響她們的使用意願。統計結果顯示,九成以上幼師認為電腦對教學有積極作用,表現為:方便教學

(佔 95.6%)、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分別佔94.4% 和 93.2%)。同時,六成以上幼師認為電腦對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有促進作用,如電腦給幼兒的學習帶來樂趣(佔 91.8%)和吸引幼兒注意力和興趣(佔 89.2%);電腦對幼兒的智力發展(佔 73.7%)、合作能力與溝通能力的培養(佔60.5%)、創造力發展(佔 71.7%)有積極意義。大部分幼師認同信息技術對教學和幼兒發展的促進作用。另外,73.1% 幼師表示對在教學中運用電腦有信心。但分別有41.2%和59.2%幼師表示,教授幼兒和其他教師使用電腦時,感到信心不足。該結果與Chen and Chang(2006a)的研究結果相近,大約五成美國幼師認為自己能教授幼兒使用電腦,僅三成半的幼師認為自己能自如地教同事或家長使用電腦。

另一方面,在跟蹤訪談中,受訪幼師 B 認為「喜歡運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對教學最大的幫助是幼兒對電腦播放的內容非常感興趣,很容易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然而,除了幼兒的興趣外,實際教學工作的諸多因素,如幼師的電腦操作技能、時間、課程安排等都會影響她們運用的信心。一位剛入職的幼師 C 認同信息技術對教學的促進作用,但她

「只會文檔處理和製作簡單的簡報,常常借用其他老師製作的教學材料。想自己做,但又擔心學不會」。另外,一位受訪幼師坦言:「雖然自己的電腦操作技能比較熟練,但製作一個符合教學需要的資源需花費較多時間,通常在公開活動(幼兒園內部教師或來訪者觀摩教學)時才製作,不會經常使用。」。還有,幼師最擔心是設備突然發生故障,「曾經在一次公開活動中,

電腦突然罷工了,完全打亂了我原先的教學計畫,把我急死了」。幼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時面臨著技能、時間、信息技術環境等多方面的挑戰。這些挑戰在一定程度上讓幼師對運用信息技術產生疑慮,影響運用的信心。

研究啟示 幼師決定幼兒能否使用信息技術,以及如何使用信息技術的方法。因此,提升幼師在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的綜合能力尤為重要。從問卷和訪談結果看到,目前大多數參與調查的幼師對信息技術的認識僅停留在吸引幼兒注意力和傳統教學工具的延伸。這一現狀反映幼師對信息技術的理解比較單一,缺乏有關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系統知識。從另一方面也顯示,當前,雖然硬件和軟體有所提升,但是

仍然未有足夠的培訓和支援來支持信息技術融入教學。很多幼師感到未有充分準備(Wang & Hoot,2006),除使用技能方面,尤其欠缺在教學法方面的整合。結合Mishra & Koehler(2006)提出的知識框架而得到啟示,幼師運用信息技術於教學需具備的「技術─教學法─內容」知識的整合(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簡稱 TPACK)(見圖 3)。這一架構引導幼師培訓的重點不僅僅需要關注幼師的技術知識(TK),而且還需進一步支持信息技術與教學的結合(TPK),即教學策略的提升,以及提升對技術內容知識(TCK)方面的擴充,最終可培養幼師綜合使用信息技術的知識,即TPACK,為信息技術在課程中的整合提供必要的準備和支持。

圖3:技術─教學法─內容知識的整合(Mishra & Koehler, 2006)

本研究能作為一個初探,希望能夠為今後的師資培訓以及幼兒園整合信息技術提供更多的參考。隨著技術的不斷普及,今後的研究也

將擴大受調查的範圍,不僅限於廣東省一級幼兒園,將更全面關注不同類型和地區的幼兒園運用信息技術的情形。

技術─教育─內容知識(TPACK)

技術教學知識(TPK)

技術內容知識(TCK)

技術內容知識(PCK)

技術知識(TK)

教學知識(PK)

內容知識(CK)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Page 6: 廣州市省一級幼兒園幼師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研究 Chang, 2006a) …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2194.pdf · 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今後的研究和師

62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9 No. 2 December 2010

63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9 No. 2 December 2010

在「文書及材料蒐集」方面,96.8% 幼師經常用電腦完成各種文書工作,75% 幼師經常從網絡或資源庫上搜集教學材料;分別有 47.7%和 52.2% 幼師經常使用微軟辦公軟體製作教學材料和製作環境佈置材料;只有 23.5% 幼師經常運用繪圖軟體;僅有 10.8% 經常利用編程軟體開發交互式教學材料的幼師。由此可見,電腦文書處理和材料搜集是幼師使用電腦的主要用途。

在「教學過程」中,約 50% 幼師經常把電腦作為教學工具,如呈現教學材料、運用教學輔助軟體進行教學等。超過 30% 幼師經常開展以幼兒操作為主的電腦活動,協助幼兒利用電腦軟體進行學習。同時,將電腦作為教學內容或主題的幼師也佔 35.1%。雖然電腦既可作為教師教學的工具,又可作為幼兒學習的工具或學習對象,但從使用頻率看,經常在教學互動中使用電腦的幼師所佔的比例不高,電腦作為教學工具仍是主要的使用方式。

在「評價與反饋」中,87.6% 幼師經常運用數碼相機、攝像機記錄下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情況,78% 幼師利用電腦整理、編輯和存儲學習記錄,製成電子檔案,作為評估幼兒發展的材料。超過 60% 幼師經常利用幼兒園的網頁或各種網絡通訊工具向家長反饋幼兒在園情況,增進彼此溝通。廣州幼師在評價與反饋中運用信息技術的頻率明顯高於受 的臺灣和美國幼師。在臺灣,僅 21% 和 14% 幼師利用電腦與家長溝通、以數位方式收藏幼兒作品(邱淑惠、莊孟珊,2004);美國的調查顯示,僅 23% 幼師利用電腦制作幼兒學習報告(Chen & Chang, 2006b)。

問卷調查清晰看到,電腦在幼兒園課室的普及率較高,但許多幼師都把信息技術作為辦公工具和教學工具,但僅有小部分幼師嘗試把信息技術與課程相整合,如在教學活動中運用軟體。 與美國、臺灣相關研究的結果相似,幼師運用電腦的最主要用途是教學准備。儘管信息技術提高了幼師的文件處理效率,豐富了教學工具和教學內容,同時也提升了呈示教學內容方法,而且幼 有時在電腦活動角和電腦活動

室指 幼儿操作一些知識性的軟體遊戲,但是,以幼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依然清晰可見,幼師是使用信息技術的主導者。幼兒較為被動地接受幼師提供的多媒體內容,也較少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與課程相關的探索和延展已有知識,多為操作操練性的教學軟體。

(四)幼師對運用信息技術的看法 幼師對運用信息技術的看法直接影響她們的使用意願。統計結果顯示,九成以上幼師認為電腦對教學有積極作用,表現為:方便教學

(佔 95.6%)、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分別佔94.4% 和 93.2%)。同時,六成以上幼師認為電腦對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有促進作用,如電腦給幼兒的學習帶來樂趣(佔 91.8%)和吸引幼兒注意力和興趣(佔 89.2%);電腦對幼兒的智力發展(佔 73.7%)、合作能力與溝通能力的培養(佔60.5%)、創造力發展(佔 71.7%)有積極意義。大部分幼師認同信息技術對教學和幼兒發展的促進作用。另外,73.1% 幼師表示對在教學中運用電腦有信心。但分別有41.2%和59.2%幼師表示,教授幼兒和其他教師使用電腦時,感到信心不足。該結果與Chen and Chang(2006a)的研究結果相近,大約五成美國幼師認為自己能教授幼兒使用電腦,僅三成半的幼師認為自己能自如地教同事或家長使用電腦。

另一方面,在跟蹤訪談中,受訪幼師 B 認為「喜歡運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對教學最大的幫助是幼兒對電腦播放的內容非常感興趣,很容易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然而,除了幼兒的興趣外,實際教學工作的諸多因素,如幼師的電腦操作技能、時間、課程安排等都會影響她們運用的信心。一位剛入職的幼師 C 認同信息技術對教學的促進作用,但她

「只會文檔處理和製作簡單的簡報,常常借用其他老師製作的教學材料。想自己做,但又擔心學不會」。另外,一位受訪幼師坦言:「雖然自己的電腦操作技能比較熟練,但製作一個符合教學需要的資源需花費較多時間,通常在公開活動(幼兒園內部教師或來訪者觀摩教學)時才製作,不會經常使用。」。還有,幼師最擔心是設備突然發生故障,「曾經在一次公開活動中,

電腦突然罷工了,完全打亂了我原先的教學計畫,把我急死了」。幼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時面臨著技能、時間、信息技術環境等多方面的挑戰。這些挑戰在一定程度上讓幼師對運用信息技術產生疑慮,影響運用的信心。

研究啟示 幼師決定幼兒能否使用信息技術,以及如何使用信息技術的方法。因此,提升幼師在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的綜合能力尤為重要。從問卷和訪談結果看到,目前大多數參與調查的幼師對信息技術的認識僅停留在吸引幼兒注意力和傳統教學工具的延伸。這一現狀反映幼師對信息技術的理解比較單一,缺乏有關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系統知識。從另一方面也顯示,當前,雖然硬件和軟體有所提升,但是

仍然未有足夠的培訓和支援來支持信息技術融入教學。很多幼師感到未有充分準備(Wang & Hoot,2006),除使用技能方面,尤其欠缺在教學法方面的整合。結合Mishra & Koehler(2006)提出的知識框架而得到啟示,幼師運用信息技術於教學需具備的「技術─教學法─內容」知識的整合(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簡稱 TPACK)(見圖 3)。這一架構引導幼師培訓的重點不僅僅需要關注幼師的技術知識(TK),而且還需進一步支持信息技術與教學的結合(TPK),即教學策略的提升,以及提升對技術內容知識(TCK)方面的擴充,最終可培養幼師綜合使用信息技術的知識,即TPACK,為信息技術在課程中的整合提供必要的準備和支持。

圖3:技術─教學法─內容知識的整合(Mishra & Koehler, 2006)

本研究能作為一個初探,希望能夠為今後的師資培訓以及幼兒園整合信息技術提供更多的參考。隨著技術的不斷普及,今後的研究也

將擴大受調查的範圍,不僅限於廣東省一級幼兒園,將更全面關注不同類型和地區的幼兒園運用信息技術的情形。

技術─教育─內容知識(TPACK)

技術教學知識(TPK)

技術內容知識(TCK)

技術內容知識(PCK)

技術知識(TK)

教學知識(PK)

內容知識(CK)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Page 7: 廣州市省一級幼兒園幼師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研究 Chang, 2006a) …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2194.pdf · 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今後的研究和師

64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9 No. 2 December 2010

65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9 No. 2 December 2010

參考資料郭力平(2007)。信息技術與早期教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廣東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2000)。廣東省幼稚園等級評估管理辦法(試行) 。2010 年 8 月 19 日,http://

www.hzjy.edu.cn/publish/main/template.jsp?c_id=10634焦建利、鐘洪蕊(2008)。技術-教學法-內容知識(TPACK)研究議題及其進展,遠程教育雜誌28(1),頁39-

45。邱淑惠、莊孟珊(2004)。臺中地區幼教人員電腦整合教學信念與應用現狀之調查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學

報,49(2),頁25。張晶、俞芳(2010)。幼兒園信息技術應用的研究綜述,教學儀器與實驗,26(1),頁57-6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北京:教育部。Bolstad, R. (2004). The role and potential of ICT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 review of New Zealand and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Wellington: NZCER.Cuban, L. (2001). Oversold and underused: 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hen, J. Q.,& Chang, C. (2006a).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technology training for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17(3), 443-465.Chen, J. Q.,& Chang, C. (2006b). Using computers in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s teachers’ attitudes, skills and

practices.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4(2), 169-188.Clements, H.D.,& Sarama J. (2003). Young children and technology what does the research Say? Young Children,

58(6), 34-40. Han, C. C. W. (2003, July). Challenges of using ICT in Hong Kong early childhood setting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FIP Working Group 3.5 Conference: Young Children and Learning Technologies, UWS Parramatta.Hantherly, A., Ham,V., & Evans, L. (2009). Effective learning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 impact of the ECE

ICT PL programme: A Synthesis report. Education Counts. Retrieved August 10, 2010, from http://www.educationcounts.govt.nz/publications/ece/79138/10

Haugland, S. W., & Wright, J. L. (1997). Young Children and Technology a world of discovery.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Mishra, P., & Koehler, M. (2006).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 framework for teacher knowledge. The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08(6), 1017-1054.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1996). Technology and young children—Ages 3 through 8. Young Children, 51(6), 11.

O'Hara, M.(2004). ICT in the early years. London: Continuum.O'Rourke, M., & Harrison, C. (2004).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New possibilities for early childhood

pedagogy. Australian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29(2), 11-18.Piper, D. M. (2000). Facilitating change: Factors influencing teachers' practices of using 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ennsylvania, Indiana. Plowman, L., Stephen, C., & McPake, J. (2010). Growing up with technology: young children learning in a digital

world. New York, NY: Routledge.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 (2000). Curriculum guidance for the foundation stage. London: QCA.Siraj-Blatchford, I., & Siraj-Blatchford, J. (2006). A guide to developing the ICT curriculum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ngland: Trentham Books.Wang, X. C., & Hoot, L. J. (2006).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arly

Education & Development, 17(3), 317-322.

Yelland, N. J. (2007). Shift to the future: Rethinking learning with new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New York, NY: Routledge.

作者注記:此研究受到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十一五”研究課題:“影響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融入幼兒園教學的因素研究”支

持 (2006—2010),項目參與者為:楊寧、胡馨允、黃美賢等。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Page 8: 廣州市省一級幼兒園幼師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研究 Chang, 2006a) …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2194.pdf · 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今後的研究和師

64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9 No. 2 December 2010

65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9 No. 2 December 2010

參考資料郭力平(2007)。信息技術與早期教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廣東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2000)。廣東省幼稚園等級評估管理辦法(試行) 。2010 年 8 月 19 日,http://

www.hzjy.edu.cn/publish/main/template.jsp?c_id=10634焦建利、鐘洪蕊(2008)。技術-教學法-內容知識(TPACK)研究議題及其進展,遠程教育雜誌28(1),頁39-

45。邱淑惠、莊孟珊(2004)。臺中地區幼教人員電腦整合教學信念與應用現狀之調查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學

報,49(2),頁25。張晶、俞芳(2010)。幼兒園信息技術應用的研究綜述,教學儀器與實驗,26(1),頁57-6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北京:教育部。Bolstad, R. (2004). The role and potential of ICT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 review of New Zealand and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Wellington: NZCER.Cuban, L. (2001). Oversold and underused: 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hen, J. Q.,& Chang, C. (2006a).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technology training for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17(3), 443-465.Chen, J. Q.,& Chang, C. (2006b). Using computers in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s teachers’ attitudes, skills and

practices.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4(2), 169-188.Clements, H.D.,& Sarama J. (2003). Young children and technology what does the research Say? Young Children,

58(6), 34-40. Han, C. C. W. (2003, July). Challenges of using ICT in Hong Kong early childhood setting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FIP Working Group 3.5 Conference: Young Children and Learning Technologies, UWS Parramatta.Hantherly, A., Ham,V., & Evans, L. (2009). Effective learning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 impact of the ECE

ICT PL programme: A Synthesis report. Education Counts. Retrieved August 10, 2010, from http://www.educationcounts.govt.nz/publications/ece/79138/10

Haugland, S. W., & Wright, J. L. (1997). Young Children and Technology a world of discovery.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Mishra, P., & Koehler, M. (2006).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 framework for teacher knowledge. The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08(6), 1017-1054.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1996). Technology and young children—Ages 3 through 8. Young Children, 51(6), 11.

O'Hara, M.(2004). ICT in the early years. London: Continuum.O'Rourke, M., & Harrison, C. (2004).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New possibilities for early childhood

pedagogy. Australian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29(2), 11-18.Piper, D. M. (2000). Facilitating change: Factors influencing teachers' practices of using 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ennsylvania, Indiana. Plowman, L., Stephen, C., & McPake, J. (2010). Growing up with technology: young children learning in a digital

world. New York, NY: Routledge.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 (2000). Curriculum guidance for the foundation stage. London: QCA.Siraj-Blatchford, I., & Siraj-Blatchford, J. (2006). A guide to developing the ICT curriculum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ngland: Trentham Books.Wang, X. C., & Hoot, L. J. (2006).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arly

Education & Development, 17(3), 317-322.

Yelland, N. J. (2007). Shift to the future: Rethinking learning with new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New York, NY: Routledge.

作者注記:此研究受到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十一五”研究課題:“影響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融入幼兒園教學的因素研究”支

持 (2006—2010),項目參與者為:楊寧、胡馨允、黃美賢等。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Page 9: 廣州市省一級幼兒園幼師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研究 Chang, 2006a) …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2194.pdf · 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今後的研究和師

66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9 No. 2 December 2010

67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9 No. 2 December 2010

附件:廣州市省一級幼兒園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情形調查

(完整的問卷共68道題目,現就本文研究範圍節選其中52道題目)

(一)幼兒園活動室信息技術資源 答題說明:本部分共有5條問題。請根據您的情況,在對應的方格內打“✓”。1. 您所在班級擁有以下哪些設備(這些設備必須是放在您的班上供教師或幼兒使用)(可多選): □電腦 □電視機 □麥克風 □錄音機 □投影機 □幻燈機 □數碼相機 □影碟機 □掃描儀 □打印機 □複印機 □實物投影儀 □其他2. 您班上是否有使用教學軟體: □有 □沒有 □不清楚3. 您班上使用的教學軟體主要來源: □幼兒園購買 □自己制作 □網上下載 □以上幾種均有4. 您在幼兒園上互聯網的途徑是: □只有通過辦公室的電腦 □只有通過班上的電腦 □辦公室和班上的都可以5. 您的幼兒園是否有自己的電子資源庫: □有 □沒有 □不清楚

(二)電腦操作技能 答題說明:本部分共有11條題目。請根據您的實際情況,從每道題目後面的5個數字中選擇一個數字並打上“✓”,表示您在日常生活中電腦操作的熟練程度,數字越大,表示熟練程度越高。這5個數字代表:

(1)不懂 (2)只懂一點, (3)懂得基本操作, (4)操作熟練, (5)運用自如 經常需要幫助 偶爾需要幫助 基本不需要幫助1. 使用文字處理軟體(如Word) (1)(2)(3)(4)(5)2. 使用電子郵件 (1)(2)(3)(4)(5)3. 使用表格處理軟體(如Excel) (1)(2)(3)(4)(5)4. 使用網頁瀏覽軟體(如IE) (1)(2)(3)(4)(5)5. 使用幻燈片軟體(如ppt) (1)(2)(3)(4)(5)6. 使用網頁制作軟體(如Flash,Dreamware) (1)(2)(3)(4)(5)7. 使用課件制作軟體(如Authorware) (1)(2)(3)(4)(5)8. 使用圖片編輯軟體(如Phototshop) (1)(2)(3)(4)(5)9. 使用多媒體播放軟體(如Windowsmediaplayer) (1)(2)(3)(4)(5)10. 解決操作系統軟體問題(如修複或重裝系統) (1)(2)(3)(4)(5)11. 處理電腦的硬件故障(如檢查電腦各部件是否出現故障) (1)(2)(3)(4)(5)

(三)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策略 答題說明:本部分共有個 18 條題目。這些題目是了解您在教學工作中運用信息技術(主要是電腦)的策略。請您根據您的實際情況,從每道題目後面的 5 個數字中選擇一個數字並打上“✓”,表示您在平常教學中使用電腦完成以下工作的頻率,數字越大,表示使用頻率越高。這5個數字代表:(1)沒有 (2)很少 (3)偶爾 (4)經常 (5)總是1. 利用文字處理軟體編寫教案、工作計劃 (1)(2)(3)(4)(5)2. 利用Powerpoint軟體制作課件 (1)(2)(3)(4)(5)

3. 利用繪圖軟體編輯教學材料中的圖片 (1)(2)(3)(4)(5)4. 利用文字或繪圖軟體制作環境布置材料 (1)(2)(3)(4)(5)5. 利用編程軟體開發互動式課件 (1)(2)(3)(4)(5)6. 在網絡搜集與教學相關的材料 (1)(2)(3)(4)(5)7. 利用幼兒園提供的資源庫搜集與教學相關的材料 (1)(2)(3)(4)(5)8. 運用電腦呈現教學材料 (1)(2)(3)(4)(5)9. 在電腦活動室指導幼兒開展電腦活動 (1)(2)(3)(4)(5)10. 在班上的電腦活動角指導幼兒開展電腦活動 (1)(2)(3)(4)(5)11. 協助幼兒利用電腦學習軟體進行學習 (1)(2)(3)(4)(5)12. 運用教學輔助軟體進行教學 (1)(2)(3)(4)(5)13. 將電腦作為教學的內容或主題 (1)(2)(3)(4)(5)14. 制作幼兒成長檔案 (1)(2)(3)(4)(5)15. 利用數碼相機或攝像機記錄幼兒發展情況 (1)(2)(3)(4)(5)16. 利用電腦收藏幼兒的作品 (1)(2)(3)(4)(5)17. 利用網絡展示幼兒在園的情況 (1)(2)(3)(4)(5)18. 利用網絡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 (1)(2)(3)(4)(5)

(四)運用信息技術的看法 答題說明:本部分共有18條題目,主要是了解您對在運用信息技術的看法。請根據您的真實想法,從每道題目後面的 5 個數字中選擇一個數字並打上“✓”,表示您對以下陳述內容的同意程度,數字越大,表示同意程度越高。這5個數字代表:(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不能確定 (4)同意 (5)非常同意 1. 我喜歡學習電腦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2)(3)(4)(5)2. 我訪問互聯網時感覺自如 (1)(2)(3)(4)(5)3. 我操作電腦時很有信心 (1)(2)(3)(4)(5)4. 學習使用電腦是枯燥的 (1)(2)(3)(4)(5)5. 電腦方便了我的教學工作 (1)(2)(3)(4)(5)6. 電腦使我的教學手段更多樣化 (1)(2)(3)(4)(5)7. 電腦使我的教學內容更豐富 (1)(2)(3)(4)(5)8. 在教學中運用電腦能給幼兒帶來更多樂趣 (1)(2)(3)(4)(5)9. 在教學中運用電腦更能吸引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 (1)(2)(3)(4)(5)10. 在教學中運用電腦對我的教學沒有幫助 (1)(2)(3)(4)(5)11. 在教學中運用電腦能促進兒童的智力發展 (1)(2)(3)(4)(5)12. 在教學中運用電腦能促進兒童的合作能力與溝通能力 (1)(2)(3)(4)(5)13. 在教學中運用電腦能促進兒童的創造力發展 (1)(2)(3)(4)(5)14. 在教學中運用電腦,我感到愉快和興奮 (1)(2)(3)(4)(5)15. 在教學中運用電腦,我感到很有信心 (1)(2)(3)(4)(5)16. 我教幼兒使用電腦時感覺自如 (1)(2)(3)(4)(5)17. 我教其他老師使用電腦時感覺自如 (1)(2)(3)(4)(5)18. 在教學中運用電腦時,我感到很緊張 (1)(2)(3)(4)(5)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Page 10: 廣州市省一級幼兒園幼師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研究 Chang, 2006a) …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2194.pdf · 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今後的研究和師

66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9 No. 2 December 2010

67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9 No. 2 December 2010

附件:廣州市省一級幼兒園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情形調查

(完整的問卷共68道題目,現就本文研究範圍節選其中52道題目)

(一)幼兒園活動室信息技術資源 答題說明:本部分共有5條問題。請根據您的情況,在對應的方格內打“✓”。1. 您所在班級擁有以下哪些設備(這些設備必須是放在您的班上供教師或幼兒使用)(可多選): □電腦 □電視機 □麥克風 □錄音機 □投影機 □幻燈機 □數碼相機 □影碟機 □掃描儀 □打印機 □複印機 □實物投影儀 □其他2. 您班上是否有使用教學軟體: □有 □沒有 □不清楚3. 您班上使用的教學軟體主要來源: □幼兒園購買 □自己制作 □網上下載 □以上幾種均有4. 您在幼兒園上互聯網的途徑是: □只有通過辦公室的電腦 □只有通過班上的電腦 □辦公室和班上的都可以5. 您的幼兒園是否有自己的電子資源庫: □有 □沒有 □不清楚

(二)電腦操作技能 答題說明:本部分共有11條題目。請根據您的實際情況,從每道題目後面的5個數字中選擇一個數字並打上“✓”,表示您在日常生活中電腦操作的熟練程度,數字越大,表示熟練程度越高。這5個數字代表:

(1)不懂 (2)只懂一點, (3)懂得基本操作, (4)操作熟練, (5)運用自如 經常需要幫助 偶爾需要幫助 基本不需要幫助1. 使用文字處理軟體(如Word) (1)(2)(3)(4)(5)2. 使用電子郵件 (1)(2)(3)(4)(5)3. 使用表格處理軟體(如Excel) (1)(2)(3)(4)(5)4. 使用網頁瀏覽軟體(如IE) (1)(2)(3)(4)(5)5. 使用幻燈片軟體(如ppt) (1)(2)(3)(4)(5)6. 使用網頁制作軟體(如Flash,Dreamware) (1)(2)(3)(4)(5)7. 使用課件制作軟體(如Authorware) (1)(2)(3)(4)(5)8. 使用圖片編輯軟體(如Phototshop) (1)(2)(3)(4)(5)9. 使用多媒體播放軟體(如Windowsmediaplayer) (1)(2)(3)(4)(5)10. 解決操作系統軟體問題(如修複或重裝系統) (1)(2)(3)(4)(5)11. 處理電腦的硬件故障(如檢查電腦各部件是否出現故障) (1)(2)(3)(4)(5)

(三)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策略 答題說明:本部分共有個 18 條題目。這些題目是了解您在教學工作中運用信息技術(主要是電腦)的策略。請您根據您的實際情況,從每道題目後面的 5 個數字中選擇一個數字並打上“✓”,表示您在平常教學中使用電腦完成以下工作的頻率,數字越大,表示使用頻率越高。這5個數字代表:(1)沒有 (2)很少 (3)偶爾 (4)經常 (5)總是1. 利用文字處理軟體編寫教案、工作計劃 (1)(2)(3)(4)(5)2. 利用Powerpoint軟體制作課件 (1)(2)(3)(4)(5)

3. 利用繪圖軟體編輯教學材料中的圖片 (1)(2)(3)(4)(5)4. 利用文字或繪圖軟體制作環境布置材料 (1)(2)(3)(4)(5)5. 利用編程軟體開發互動式課件 (1)(2)(3)(4)(5)6. 在網絡搜集與教學相關的材料 (1)(2)(3)(4)(5)7. 利用幼兒園提供的資源庫搜集與教學相關的材料 (1)(2)(3)(4)(5)8. 運用電腦呈現教學材料 (1)(2)(3)(4)(5)9. 在電腦活動室指導幼兒開展電腦活動 (1)(2)(3)(4)(5)10. 在班上的電腦活動角指導幼兒開展電腦活動 (1)(2)(3)(4)(5)11. 協助幼兒利用電腦學習軟體進行學習 (1)(2)(3)(4)(5)12. 運用教學輔助軟體進行教學 (1)(2)(3)(4)(5)13. 將電腦作為教學的內容或主題 (1)(2)(3)(4)(5)14. 制作幼兒成長檔案 (1)(2)(3)(4)(5)15. 利用數碼相機或攝像機記錄幼兒發展情況 (1)(2)(3)(4)(5)16. 利用電腦收藏幼兒的作品 (1)(2)(3)(4)(5)17. 利用網絡展示幼兒在園的情況 (1)(2)(3)(4)(5)18. 利用網絡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 (1)(2)(3)(4)(5)

(四)運用信息技術的看法 答題說明:本部分共有18條題目,主要是了解您對在運用信息技術的看法。請根據您的真實想法,從每道題目後面的 5 個數字中選擇一個數字並打上“✓”,表示您對以下陳述內容的同意程度,數字越大,表示同意程度越高。這5個數字代表:(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不能確定 (4)同意 (5)非常同意 1. 我喜歡學習電腦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2)(3)(4)(5)2. 我訪問互聯網時感覺自如 (1)(2)(3)(4)(5)3. 我操作電腦時很有信心 (1)(2)(3)(4)(5)4. 學習使用電腦是枯燥的 (1)(2)(3)(4)(5)5. 電腦方便了我的教學工作 (1)(2)(3)(4)(5)6. 電腦使我的教學手段更多樣化 (1)(2)(3)(4)(5)7. 電腦使我的教學內容更豐富 (1)(2)(3)(4)(5)8. 在教學中運用電腦能給幼兒帶來更多樂趣 (1)(2)(3)(4)(5)9. 在教學中運用電腦更能吸引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 (1)(2)(3)(4)(5)10. 在教學中運用電腦對我的教學沒有幫助 (1)(2)(3)(4)(5)11. 在教學中運用電腦能促進兒童的智力發展 (1)(2)(3)(4)(5)12. 在教學中運用電腦能促進兒童的合作能力與溝通能力 (1)(2)(3)(4)(5)13. 在教學中運用電腦能促進兒童的創造力發展 (1)(2)(3)(4)(5)14. 在教學中運用電腦,我感到愉快和興奮 (1)(2)(3)(4)(5)15. 在教學中運用電腦,我感到很有信心 (1)(2)(3)(4)(5)16. 我教幼兒使用電腦時感覺自如 (1)(2)(3)(4)(5)17. 我教其他老師使用電腦時感覺自如 (1)(2)(3)(4)(5)18. 在教學中運用電腦時,我感到很緊張 (1)(2)(3)(4)(5)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