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教科所 廖世平

Post on 04-Jan-2016

20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8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泉州市 2011-2012 学年高中新课程 《 思想政治 》 必修 3 水平测试(理科倾向) 质量分析报告. 泉州市教科所 廖世平. 《 思想政治 》 必修 3 : 《 文化生活 》.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泉州市教科所 廖世平泉州市教科所 廖世平

泉州市泉州市 2011-20122011-2012 学年高中新课程学年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必修《思想政治》必修 33 水平测试(理科倾水平测试(理科倾向)向)

质量分析报告质量分析报告

《思想政治》必修《思想政治》必修 33 :《文化生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

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命题指导思想一、命题指导思想

11 、本份试卷命题目标:、本份试卷命题目标: 了解了解我市必修我市必修 33 教学教学情况,发现情况,发现教学和复习中教学和复习中存在的存在的问题问题 为高二理科学生参加为高二理科学生参加省会考省会考提供一份可参考的提供一份可参考的试题样式试题样式 充分发挥水平测试卷对教学的充分发挥水平测试卷对教学的导向功能导向功能

一、命题指导思想一、命题指导思想

22 、试题立足于、试题立足于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反映了,同时反映了《《 20112011 年福建省高中会考纲要》的精神年福建省高中会考纲要》的精神,在命,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考核能力目标、试卷形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考核能力目标、试卷形式等方面遵循了省颁会考纲要的要求。全卷分式等方面遵循了省颁会考纲要的要求。全卷分 II卷选择题和卷选择题和 IIII 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具体的考试内容严格具体的考试内容严格依纲据本。依纲据本。

二、试题特点二、试题特点

11 .凸显主干和基础知识,兼顾能力考查。.凸显主干和基础知识,兼顾能力考查。

(( 11 )试题围绕教材中要求的)试题围绕教材中要求的主干知识主干知识设计(见设计(见表表 11 ),注重对),注重对基本概念、原理基本概念、原理的考查,坚持的考查,坚持思思维深度和知识广度维深度和知识广度考查相统一,鲜明地反映了引考查相统一,鲜明地反映了引导学生导学生立足学科基础,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立足学科基础,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的的命题导向命题导向。。

表表 11 :各单元考查的主干知识:各单元考查的主干知识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文文化化生生活活

文化与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济政治的关系、文关系、文化对人的化对人的影响的来影响的来源和表现源和表现及作用及作用

文化的多样性的表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意义及对待的现、意义及对待的态度;文化传播途态度;文化传播途径及意义;传统化径及意义;传统化的形式及对待传文的形式及对待传文化的态度;文化承化的态度;文化承与发展的关系;化与发展的关系;化创新的意义与径;创新的意义与径;社会实践与文化新社会实践与文化新的关系的关系

中华文化源远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及其深的特点及其表现、原因;表现、原因;中华文化与各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精神的内涵、意义及弘扬的意义及弘扬的途径途径

文化生活中令人虑文化生活中令人虑的现象及其产生原的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在文化生活选因;在文化生活选择、建设社会主精择、建设社会主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及神文明的根本任及途径;思想道德设途径;思想道德设的意义及要求、想的意义及要求、想道德修养与科学化道德修养与科学化修养的关系修养的关系

(( 22 ))试题的能力性试题的能力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生的生的表达能力,自主、持续学习的能力表达能力,自主、持续学习的能力;二是;二是学生学生搜集和筛选社会信息、透视社会问题的能搜集和筛选社会信息、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力。如试题。如试题 3333 题。题。

33. 201133. 2011 年年 1010 月月 99 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 101000 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辛亥革命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辛亥革命 100100 年来的历史年来的历史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凝聚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凝聚全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全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 33 分)分)(( 22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什么要高举爱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什么要高举爱国主义

伟大旗帜?(伟大旗帜?( 88 分)分)

本题围绕关于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本题围绕关于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100 周年周年大会上讲话的情景材料,要求学生运用大会上讲话的情景材料,要求学生运用文化传承的有关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知识,说明要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的原因,,说明要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的原因,着重考查着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4. 201134. 2011 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从“瘦肉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从“毒血旺”到“黑心烤鸭”精”到“染色馒头”,从“毒血旺”到“黑心烤鸭” ,,从“地沟油”到“问题血燕”……,食品安全遭遇空从“地沟油”到“问题血燕”……,食品安全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前的信任危机。

请你从“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角度,就如何增强请你从“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角度,就如何增强社会诚信意识提出若干合理化建议。(社会诚信意识提出若干合理化建议。( 1010 分)分)

本题要求学生针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从本题要求学生针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从“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若“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若干合理化的建议干合理化的建议 ,, 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能力。

再如第再如第 3434 题题

二、试题特点二、试题特点

22 .渗透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渗透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 11 ))试题体现试题体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主要表现在:,主要表现在:采用与新课程教学同步的命题思路,以采用与新课程教学同步的命题思路,以“引用材“引用材料,创设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的理念料,创设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的理念设计设计试题;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命题设问,体现了试题;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命题设问,体现了回归回归学生的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的新课程理念。

如,第如,第 66 题,以题,以校园读书节校园读书节为情境设置试题,为情境设置试题,第第 2222 题以“题以“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活动活动为情境设置试题,贴近学生生活。为情境设置试题,贴近学生生活。 又如,第又如,第 2323 题为题为关于整治“三俗”之风的提关于整治“三俗”之风的提案案确定一个合适的标题;第确定一个合适的标题;第 2424 题,为“题,为“培育海培育海西精神,做文明海西人”西精神,做文明海西人”拟定一批文化宣传用语;拟定一批文化宣传用语;第第 3434 题为题为解决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解决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提出若干合提出若干合理化的建议,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理化的建议,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

(( 22 ))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生活主要体现在:主要体现在: 一是考查的知识以社会热点和社会问题为背景,一是考查的知识以社会热点和社会问题为背景,考查的知识与背景材料紧密联系;考查的知识与背景材料紧密联系; 二是考查的知识与学生的可能生活和现实生活二是考查的知识与学生的可能生活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相结合。启迪学生思考并规划自己的未来生活,启迪学生思考并规划自己的未来生活,要求将自己融入社会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要求将自己融入社会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价值观。

如第如第 66 题,以题,以某校举办校园读书节某校举办校园读书节为情景材为情景材料,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和特点;第料,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和特点;第 88 题以题以20122012 年伦敦奥运会会徽设计年伦敦奥运会会徽设计这一热点载体,考这一热点载体,考查文化多样性;第查文化多样性;第 77 题以题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入选世遗入选世遗为情景,考查文化遗产的地位及作用。为情景,考查文化遗产的地位及作用。以以清华大学建校清华大学建校 100 100 周年周年为情景设置第为情景设置第 29--3029--30题这一串题,考查教育的地位功能及思想道德修题这一串题,考查教育的地位功能及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第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第 3232 题考查题考查中澳互中澳互办文化年办文化年等文化热点问题,时代气息很强。等文化热点问题,时代气息很强。

二、试题特点二、试题特点

33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学生的整体素质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要体现科学学生的整体素质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要体现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统一,该份试卷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统一,该份试卷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题材占一定比重,和人文科学的题材占一定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例如,第例如,第 22 题以题以“神舟”八号的发射“神舟”八号的发射、第、第 88 题题以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为背景,培养学为背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第生的科学素养;第 1212 题以题以中华文化的“贵和”中华文化的“贵和”思想思想为背景,第为背景,第 2020 题以题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典故、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典故、名言名句名言名句为背景,第为背景,第 2828 题为题为道德模范的评选道德模范的评选为为背景,第背景,第 3333 题以题以纪念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 100100 周年所展示周年所展示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爱国主义精神为背景设题等,使试卷充满了文为背景设题等,使试卷充满了文化味,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化味,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试题特点二、试题特点

44 .彰显我省和我市的地方特色。.彰显我省和我市的地方特色。

体现地方特色,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是本体现地方特色,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是本试卷一大试卷一大亮点亮点。。 如第如第 1111 题以题以泉州提线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为情景考查传统为情景考查传统文化传承的形式;第文化传承的形式;第 1313 题以题以闽南文化节闽南文化节为载体为载体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第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第 1717 题以题以福建福建茶文化茶文化设置情景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设置情景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

第第 1818 题从题从世界闽商大会会徽“闽”字的设计世界闽商大会会徽“闽”字的设计考查中华文化中汉字的有关知识;第考查中华文化中汉字的有关知识;第 2626 题从题从我我省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免费开放力度省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免费开放力度考查保考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第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第 3131 题以题以泉泉州市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为载体州市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为载体考查考查文化对塑造人生的意义等试题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文化对塑造人生的意义等试题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等。息等。 这不仅有利于考查学生活用所学学科知识,也这不仅有利于考查学生活用所学学科知识,也有利于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家乡建设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增进学生对家乡建设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情,增强学生投身家乡建设的责任感、使爱乡之情,增强学生投身家乡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命感和自豪感。

如,第如,第 3131 题,自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题,自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决定从决定从 20102010 年起共同实施“中华诵年起共同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经典诵读行动”以来,全国共有动”以来,全国共有 1515 个省(区、市)参加了个省(区、市)参加了“中华诵“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泉州市现已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泉州市现已举办了四届经典诵读大赛,让广大师生在诵读中亲举办了四届经典诵读大赛,让广大师生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弘扬中华文明,切实将“加强中华民近中华经典,弘扬中华文明,切实将“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战略主题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战略主题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请你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谈谈实施“中华请你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谈谈实施“中华诵诵••经典诵读行动”的重要意义。(经典诵读行动”的重要意义。( 99 分)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1 .各题得分情况(抽样统计).各题得分情况(抽样统计)

平均分平均分 5858 分;及格率分;及格率 52%52% ;优秀率;优秀率 3 3 % % 。。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22 .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根本原因.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根本原因 (( 11 )基础知识不扎实)基础知识不扎实 从卷面答题情况看,相当部分学生对书本中从卷面答题情况看,相当部分学生对书本中

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不理解,更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不理解,更不会运用不会运用。如有的学生对文化发展中心环节的。如有的学生对文化发展中心环节的相关知识都不清楚,怎么能回答问题。相关知识都不清楚,怎么能回答问题。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 22 )审题和解题能力不强。)审题和解题能力不强。 首先,找不出或无视设问的限定词、关键词,首先,找不出或无视设问的限定词、关键词,所作答案出现方向性错误所作答案出现方向性错误。如:要求用《文化生。如:要求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的,却套用《政治生活》知识;要活》知识回答的,却套用《政治生活》知识;要求分析必要性、意义的,却大谈我们应怎么做等求分析必要性、意义的,却大谈我们应怎么做等等。等。 其次,答题不规范,缺乏层次,表达口语化,其次,答题不规范,缺乏层次,表达口语化,没有理论的引领,缺乏政治学科味道没有理论的引领,缺乏政治学科味道。。 再次,简单罗列观点、原理,再次,简单罗列观点、原理,缺乏必要的分析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运用,或简单照抄材料,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和运用,或简单照抄材料,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 33 ))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学生平时对思想政治学科:学生平时对思想政治学科缺乏缺乏兴趣、不够重视兴趣、不够重视。高考中,理科考生不考思想政。高考中,理科考生不考思想政治,因此从学校领导、班主任到家长、学生都不治,因此从学校领导、班主任到家长、学生都不太重视。在这种态度和心理影响下,学生自然不太重视。在这种态度和心理影响下,学生自然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学习。会花时间和精力学习。

四、教学建议四、教学建议

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复习工作,必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复习工作,必须坚持新课程的改革方向,以“双基”为须坚持新课程的改革方向,以“双基”为基础,以素质教育为方向、以促进学生发基础,以素质教育为方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同时要明确高考、会考的基本展为目标,同时要明确高考、会考的基本要求,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解决学生要求,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四、教学建议四、教学建议

11 .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兴趣度和重.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兴趣度和重视度。视度。 首先,老师自己要重视首先,老师自己要重视自己的学科,认真备课,自己的学科,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和试卷。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和试卷。 其次,老师要多说明其次,老师要多说明学习思想政治对学生的学习思想政治对学生的意义意义,,以及会考对学生以后参加自主招生或出国留学的以及会考对学生以后参加自主招生或出国留学的重重要性要性。。 再次,老师要课堂创新再次,老师要课堂创新,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经常用新内容和新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活实际,经常用新内容和新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力。

四、教学建议四、教学建议

22 .夯实学科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学科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教学复习要注意对知识进行复习要注意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查漏补缺,要回归教,要回归教材,消除知识的盲点,把握知识的关键点,区分知材,消除知识的盲点,把握知识的关键点,区分知识的易混点,理解知识的疑难点,夯实基础。识的易混点,理解知识的疑难点,夯实基础。 可以用两种方法交叉实施:可以用两种方法交叉实施:一是以知识的内在联一是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纽带,把相关知识融合起来;二是以现实问题系为纽带,把相关知识融合起来;二是以现实问题为纽带,把相关知识衔接起来。为纽带,把相关知识衔接起来。具体方法可以运用具体方法可以运用知识结构图、知识专题图知识结构图、知识专题图,以逻辑的方法、回忆的,以逻辑的方法、回忆的方式,进行方式,进行以点带面以点带面的巩固复习。的巩固复习。 下面以下面以文化生活模块文化生活模块为例为例

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

发展

中华文化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

中心 环节

创新

民族精神

文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决定影响

表现 特点 作用

意识创造

塑造

物质实践

载体

精神力量

综合国力竞争要素

经济建设

文化生产力

精神动力

智力支持物质力量转化

发展

传播

横向

继承

实质创新

纵向

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 途径 手段

因素影响

传统文化相对的稳定性

鲜明的民族性表现特点

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艺术传统思想

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科技进步思想运动

教育

动力与源泉

作用与意义要求与途径

表现

意义态度

原则

实践

中华文化

特征

源远流长

继承

辉煌见证辉煌历程

再创辉煌

汉字

史书典籍

特征博大精深

内容丰富

地方特色民族文化

包容性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集中体现民族精神

基本内涵 核心时代特征

弘扬

意义

途径

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大众文化

先进文化

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三个面向三个特征服务方向发展方针中心环节

满足生产目

的 抵制腐朽落

后 发挥主导作

建设

建设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肩负振兴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

四、教学建议四、教学建议

33 .研究课程标准和会考大纲,注意考点的不.研究课程标准和会考大纲,注意考点的不同要求等级,有针对性地精选、精编试题。同要求等级,有针对性地精选、精编试题。 对于对于“了解”“了解”等级要求的知识点,复习中主要等级要求的知识点,复习中主要可以通过一些可以通过一些选择题形式选择题形式测试巩固,对于测试巩固,对于 “理“理解”、“说明”和“运用”解”、“说明”和“运用”等级要求的知识点,等级要求的知识点,则主要可以将其设计成一个个问题,让学生在理则主要可以将其设计成一个个问题,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学会分析,然后结合当年的时政热点,解基础上学会分析,然后结合当年的时政热点,有针对性地编制题目有针对性地编制题目,让学生练习巩固。 ,让学生练习巩固。

在在练习巩固练习巩固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以下四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个方面的训练: 第一,认真第一,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特别要注意设问的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规定性条件,进行,进行审题审题训练。训练。 第二,第二,找准关键词找准关键词,进行,进行信息筛选信息筛选的训练,的训练,这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这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 第三,寻找第三,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托。这是解题的依托。 第四,进行第四,进行语言表达语言表达训练,养成训练,养成规范化答题规范化答题的良好习惯,恰当地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的良好习惯,恰当地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述自己对问题的认识。逻辑严密地表述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44 .关注.关注时政热点时政热点,特别是,特别是福建地方性福建地方性热热点,并注意与教材相关知识点的联系。点,并注意与教材相关知识点的联系。 如,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纪念辛亥革如,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纪念辛亥革命命 100100 周年;建党周年;建党 9090 周年;天宫一号与神八成周年;天宫一号与神八成功交会对接;道德建设;省九次党代会精功交会对接;道德建设;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等。神等。

四、教学建议四、教学建议

【热点点击】【热点点击】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中央水利工作会议 20112011 年7月8日至9日在北京年7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举行。胡锦涛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确立水资源开发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把节约用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线,把节约用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过程。” 胡锦涛指出,“要重视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国情胡锦涛指出,“要重视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国情和水情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和水情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水资源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的良好风尚。” 温家宝在会议讲话中指出,“节水优先。大力倡温家宝在会议讲话中指出,“节水优先。大力倡导、全面强化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导、全面强化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要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效益。要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的利益调节机制,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的利益调节机制,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

【理论思考】 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体现了政府的职能: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体现了我国政府的经济建设职能;重视宣传、营造氛围,体现了我国政府的文化建设职能。 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胡锦涛和温家宝的讲话,都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

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要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国家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两位领导人的讲话,体现了我国政府加强对宏观调控。两位领导人的讲话,体现了我国政府加强对水资源的宏观调控。水资源的宏观调控。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国人民应该发扬勤俭节约,艰我国人民应该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节约用水,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实行阶梯水价,对用水量大实行阶梯水价,对用水量大的行业和居民课以重税,以促使其节约用水。的行业和居民课以重税,以促使其节约用水。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

三、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三、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党和政府提出的一系列节约用水,提党和政府提出的一系列节约用水,提

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政策和措施都是从我国当前实际出发的。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政策和措施都是从我国当前实际出发的。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要尊重水资源变化发展的我们要尊重水资源变化发展的规律,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不能违背规律。规律,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我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我们既要考虑全国各个地区、部门和单位的用水情况,们既要考虑全国各个地区、部门和单位的用水情况,又要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上来统筹。又要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上来统筹。

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的原理。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的原理。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的时候,要坚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的时候,要坚持适度原则,节约用水体现了这一原则。持适度原则,节约用水体现了这一原则。

矛盾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我们既要用水又要节水,既要考虑现在又要着眼未来。我们既要用水又要节水,既要考虑现在又要着眼未来。 实践和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实践和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实践决定认识,我国公民节约用水意识,来实践决定认识,我国公民节约用水意识,来

自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反作用于实践。自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反作用于实践。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我国社会水资源的我国社会水资源的状况决定我们要有节约用水意识,我们的节约用水意识会促进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决定我们要有节约用水意识,我们的节约用水意识会促进我国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观念属于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观念属于正确的价值观。

5.5. 规范训练,加强解题技能指导。规范训练,加强解题技能指导。 只有通过用规范的教学行为规范学习行为,才能提高考只有通过用规范的教学行为规范学习行为,才能提高考

生的解题技巧和的高分的能力。从教师的备课、授课、辅导生的解题技巧和的高分的能力。从教师的备课、授课、辅导到精编习题、科学讲评、耐心辅导都要做到科学合理、规范到精编习题、科学讲评、耐心辅导都要做到科学合理、规范优化高效。要加强审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典型习题的优化高效。要加强审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典型习题的训练和常见错误的分析,提高考生对试题的分析、理解能力训练和常见错误的分析,提高考生对试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和构思、作答能力,包括对材料的审读能力、关键词句的提和构思、作答能力,包括对材料的审读能力、关键词句的提取能力、答题方向的判断能力、相关知识的索取能力、答题取能力、答题方向的判断能力、相关知识的索取能力、答题要点的构建能力、知识与材料的联系能力、不同知识的综合要点的构建能力、知识与材料的联系能力、不同知识的综合能力、文字的组织和书写表达能力等。通过学法指导和答题能力、文字的组织和书写表达能力等。通过学法指导和答题训练,使考生潜在的能力能够得到顺利的外现,促进考试成训练,使考生潜在的能力能够得到顺利的外现,促进考试成绩的提高。绩的提高。

四、教学建议四、教学建议

66.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复习。.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复习。 如对重要观点和原理让学生进行如对重要观点和原理让学生进行复述复述、、进行进行课课堂上的抽查堂上的抽查等等。等等。

四、教学建议四、教学建议

四、教学建议四、教学建议

7.7. 关注时政,学以致用。 关注时政,学以致用。

政治课教学强调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针对政治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政治课教学强调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针对政治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内时事,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内时事,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

针政策,指导学生了解典型时政背景、相关基础知识、基本观点,以及加强相应的多角针政策,指导学生了解典型时政背景、相关基础知识、基本观点,以及加强相应的多角

度有目的的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重大现象进行分析,提高分度有目的的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重大现象进行分析,提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应高度重视和运用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应高度重视和运用教育部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教育部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

编辑出版的《时事》(每学年共编辑出版的《时事》(每学年共 66期)(国家教育部规定,时事进课堂教材期)(国家教育部规定,时事进课堂教材,,要求在要求在

初三至高一、二、三年级使用)初三至高一、二、三年级使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时事》教材在会考、高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时事》教材在会考、高

考试卷命题中发挥较大作用。考试卷命题中发挥较大作用。

如,设置情境材料如,设置情境材料 ------------提问:提问:结合《时事》“新中国,我为你骄傲”结合《时事》“新中国,我为你骄傲”一文,谈谈我一文,谈谈我

国取得巨大成就所印证的道理。国取得巨大成就所印证的道理。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