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 責任編輯:張岳悅 版面設計:謝錦輝 電影《岡仁波齊》熱映...

1
2017 2017 10 10 13 13 星期五 星期五 A31 責任編輯:張岳悅 版面設計:謝錦輝 在香港舉行的「中國電影展」選影的 電影《岡仁波齊》,應該算是一部半 紀錄片形式的電影,講述了普拉村 11 名村 民前往拉薩以及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的全過 程,其中主演全部都是西藏昌都市芒康縣 普拉村的藏族村民。電影在內地公映兩個 月後,記者在他們的家鄉見到了他們。此 時的他們,臉上依舊保持着平靜、樸實、 純淨的笑,當然,電影的拍攝和上映,也 給他們帶來了一些不同,不同的人,對生 活也有了不同的期望。 平靜的「明星」生活 電影中朝聖隊伍中的掌舵人尼瑪扎堆, 也是此次前往岡仁波齊朝聖的發起人,他 的父親在 2014 年春節前去世了,老人一生 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去朝聖,卻最終未能 如願。尼瑪扎堆決定帶着父親的心願踏上 朝聖之路,同時他還帶上了擔心自己也沒 法實現心願的 72 歲的叔叔楊培。 尼瑪扎堆在普拉村裡是一名木匠,在人 群中十分顯眼,高挑的個子以及他一慣看 起來嚴肅的表情,在他身上確實讓人感到 康巴漢子的「氣場」。電影過後的日子, 對他來說,多了許多外面來的「粉絲」, 當然他並不明白「粉絲」是什麼意思,因 為至今他仍聽不懂也不會說漢語,他只是 知道,他去到別的地方,很多不認識的人 都會要和他合影,甚至有些人專門去他們 的村子看他們,和他們合影。尼瑪扎堆從 來不拒絕「粉絲們」的合影要求,面對鏡 頭依舊沉穩淡定,不苟言笑,有時他也會 拿出自己的手機,讓人們拍下他和「粉 絲」的照片。 在普拉村裡,尼瑪扎堆現在依舊還是做 木匠的活,他通過翻譯告訴我們,自己手 藝還不錯,村裡很多活都會找他做。 長大了的孩子 電影《岡仁波齊》裡,有兩個最主要的 孩子,一個是還在母親腹中就隨隊伍踏上 朝聖之路,並在途中出生的丁孜登達,電 影中真實地記錄了寶寶出生的全過程,因 此,丁孜登達恐怕也成為了電影史上年齡 最小的演員,因為他的出生,朝聖隊伍的 人數也增加到了 12 人。 現在丁孜登達已經是一名三歲的小男 孩,母親次仁曲珍、父親色巴江措現在又 為丁孜登達生下了一個小妹妹。 次仁曲珍是懷着八個月身孕上路的,寶 寶的出生是在離出發地 160 多公里以外的 左貢縣。在徵得次仁曲珍和丈夫的同意 下,電影鏡頭真實地記錄了孩子出生的全 過程。新生命的誕生並沒有伴隨母親歇斯 底里的叫喊,而只有母親的汗水、眼淚、 掙扎,伴隨着嬰兒的第一聲啼哭,新生命 的誕生如此神聖得令人感動。此後,丁孜 登達在拖拉機上一路前行,而母親只在休 息了九天之後,就回到了磕長頭的隊伍 中,只有當孩子啼哭時,才回到車裡給孩 子餵奶。小小的嬰兒在車裡還遇到了一次 車禍,幸好沒有受傷。但後來演員們說車 禍只是電影設計的一個橋段,並沒有真正 遇到危險。 另一名孩子是當年只有九歲的扎西措姆 (扎扎),導演在當地學校裡找到了她。導 演組找到她家時,一家人正在困境中掙扎: 兩年前,家裡蓋新房,在運送木料的途中出 了車禍,造成兩死一傷,他們不僅賣掉汽車 和犛牛,還欠下了20多萬元的債務。這次他 們有了去岡仁波齊朝聖的機會。 隨大人們去朝聖,小小年紀的扎扎和其 他人並沒有什麼不同。雖然第一次磕長 頭,扎扎每天都渾身酸疼,觀眾們在電影 裡看到的卻只有小女孩堅強虔誠的眼神和 身影。 還在讀書的扎扎普通話講得不錯,也很 喜歡與人交流,她記得電影上映時,劇組 帶她去了廣州,「好多人圍着我拍照,問 我想不想去廣州,可是我想回來家鄉,奶 奶年紀大了,我要照顧她。」她還說, 「電影裡都沒有化妝,現在看電影裡的自 己都不好意思」,不過她卻堅定地認為, 電影裡演的最好的是自己。 電影拍完之後,「明星夢」進入了小女 孩的心裡,她說她現在的夢想就是當演 員,再拍電影。 扎扎的父親朝聖回來之後,也走出了此 前家庭的困境,他告訴我們,現在他們家 重新進行了裝修,扎扎還多了個弟弟,他 堅定支持孩子想當演員的夢想。現在,他 時常會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一些父女倆外出 的照片。 朝聖歸來不再殺生 電影裡每每宰完牛就喝醉的屠夫的原 型,是江措旺堆,真實生活中的他並不是 專業的屠夫,他告訴我們,由於天生腳就 有些殘疾,在村子裡他會接送村裡的孩子 們上學放學,而殺牛,只是在自己家有需 要的時候他才會這麼做。儘管如此,他內 心還是充滿了罪惡感,電影的拍攝給了他 去朝聖贖罪的機會。於是,他克服先天的 腳部殘疾和高血壓,義無反顧地加入了磕 長頭的隊伍,並且堅持完成了心願。 「回來之後,你的生活有改變嗎?」記 者問他。 「回來之後我再也不殺生了。」江措旺 堆用藏語回答,比起電影裡出發前充滿愧 疚的眼神,江措旺堆此時的眼神充滿對生 靈的敬畏。 電影的上映,在內地掀起了一陣熱潮, 演員們卻在這股熱潮的背後繼續着他們的 生活:年邁的楊培完成了自己的心願,仍 然在家鄉的山上放羊;達瓦扎西又離開村 莊,外出打工去了;扎西措姆和丁孜登達 迎來了弟弟妹妹;調皮的斯朗卓嘎還是不 會說漢話,笑起來還是那麼純潔美麗…… 電影 《岡仁波齊》 熱映後 電影《岡仁波齊》拍攝歷經了一年時 間,行程超過 2,500 多公里,劇組此次 非常的幸運,只在普拉村就找齊了預設 的角色:一個 70、80 歲的老人、一個 孕婦、一個屠夫、一個 7、8 歲的孩子 和他的父母、一個 16、17 歲青春期的 小伙子,一個 50 來歲的中年人,成熟 穩健的隊伍掌舵者。而於這些村民來 說,他們的幸運在於有了前往心目中的 神山朝聖的機會。不過也正因為如此, 影片在上映後,也有觀眾對於 11 人此 行究竟是真正的朝聖?還是演出來的電 影情節?產生了興趣和討論。且看演員 們是怎麼說。 尼瑪扎堆說,一開始的時候,面對鏡頭大家 都有些害羞和尷尬,有些地方還來回重拍過幾 次。後來慢慢就好了,因為心裡想着去朝聖, 而朝聖的心是演不出來的。 扎扎不喜歡看電影裡的自己,她覺得太醜 了,同時也坦言,一路上很辛苦。但是我們回 看電影裡扎扎的表現,一次一次的俯身、磕長 頭眼神都是那麼堅定。 由於先天殘疾和生病,江措旺堆家庭情況並 不好,所以對於此次能前往岡仁波齊朝聖,他 內心充滿了感激,朝聖歸來不再殺生便是他對 於信仰的敬重。 當然,電影裡也有設計出來的情節:電影 中,尼瑪扎堆的叔叔楊培在朝聖途中去世,並 且進行了天葬,就是設計出來的。現實中,楊 培朝聖回來後,依舊過着和原先一樣的生活。 於創作方和劇組而言,《岡仁波齊》取得了 票房的成功和良好的口碑;於這些演員而言, 他們完成了前往神山朝聖的夙願,儘管他們中 甚至有人至今還沒有看過完整的電影,但正如 尼瑪扎堆所講:「這本來就是我們的朝聖之 路,朝聖之心是演不出來的。」也正如那句貫 穿電影始終的話「我們唸經吧」。 龍泉青瓷的名字,對港人來說難免陌生, 但對陶藝家黃美莉來說,那渾樸的造型和雅 致的內韻令她傾慕不已,為了親炙龍泉青瓷 的風采,她早在 1996 年前便毅然踏上了尋 藝的旅程。樂在其中 20 年,如今,她選在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展覽廳開青瓷個展,望藉 着展覽和「龍泉窯談古論今」的公眾講座, 使陶友和港人更了解浙江龍泉青瓷的面貌和 發展,展覽由即日起至 15 日。 龍泉青瓷自宋代以來,就以薄胎厚釉,質 如玉,明如鏡,聲如磬,享負盛名。此次展 覽名為「承傳龍泉跨越二十年」,展出 黃美莉青瓷作品 60 逾組,「哥窯」、「弟 窯」、「粉青」、「梅子青」、「紫口」、 「鐵足」、「開片」、「冰裂」等不再只是 典籍上的名詞,而是成為她創作作品的一部 分,呈現在觀眾眼前。 龍泉探索青瓷藝術 早在 20 年前,一向受西方陶藝教育的黃 美莉機緣巧合下偶遇青瓷,毅然踏上尋藝的 旅程。當年的龍泉交通不便,但舟車勞頓也 無減她的興致,每每一去就逗留數星期。從 探訪當地學院教授,參觀古窯場,搜集古瓷 殘片,研究古代龍泉青瓷的形制、釉藥,到 向當地製瓷工匠學習各類型的傳統技術,她 孜孜不倦,也為當地陶工引進西方陶藝技 巧,希望在傳統基礎上帶來突破。 20年 間,她追慕千峰翠色依舊,承傳的心志也一 如既往。她運用當地的瓷土、技巧、釉藥以 及燒成方法,製作了大大小小的傳統實用性 器皿,也塑造出一系列現代藝術性創新作 品。 據她介紹,龍泉青瓷鼎盛於南宋,清代曾 衰落,上世紀 60 年代再次興起,「雖然龍 泉以青瓷和寶劍聞名,但當年龍泉山區地方 閉塞、交通不便,作為非遺的龍泉青瓷傳統 燒製技藝多是家人和師徒相傳,傳承過程相 對排外。而近年在政府的支持下,龍泉青瓷 除了傳統的拜師學藝之外,還開辦了青瓷專 業學校普及知識。當然,幾年的學校學習遠 遠不夠,龍泉青瓷還是要學一世的。」她表 示,因為青瓷「質如玉,明如鏡」的美好外 形,年輕人的花樽、茶具等作品因價錢相宜 而在市場上廣受歡迎,良好的經濟效益吸引 了更多的當地年輕人加入,成為一個良性的 循環。 冀望香港有更多陶藝空間 黃美莉先後習陶瓷於英國、台灣、日本及 澳洲等地,1984年創辦陶土坊陶藝教室, 積極推動香港陶藝教育,曾任香港大學專業 進修學部、香港教育學院持續專業教育學 部、香港藝術館及香港基督教青年會陶藝導 師。她的作品曾多次入選香港當代藝術雙年 展,也曾舉辦多次個展及參與數十次國內外 聯展,作品為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 館、澳門藝術博物館、中國文化部、中央美 院、中國美院、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藝術 研究院等收藏。 她現為香港陶瓷研藝協會 創會及現任會長,並為香港當代陶藝協會、 香港美術家協會、香港美術教育協會、香港 美術家合作社及藝研美術學會會員。 她熱愛中國傳統藝術,書法繪畫均有涉 獵,每年去各地旅行及參觀博物館的出土文 物,是她找尋創作靈感的途徑。她開辦陶藝 教室多年,眼見學生們來來去去,直言香港 目前的環境並不適合年輕人做陶瓷,無論是 工作室還是展覽場地租金費用,都是全職陶 藝家難以長期負擔的數字。「在香港做陶藝 無以維生,之前我還有幾名學生做全職陶 藝,見到他們捱得辛苦,現在我已經不鼓勵 了。香港政府對陶藝反應較冷淡,我也只參 加過十幾年前香港市政局舉辦的團體陶藝 展,多數還是我們的協會自己辦聯展。」另 一方面,因為陶瓷展多需要展櫃的配合,開 辦課程也需要專業的場地和設備,所以可供 選擇的地點越來越少,她冀望香港有更多陶 藝空間。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龍泉青瓷跨越二十年 陶藝家黃美莉述承傳 《金魚塘》,粉青,39x39x13cm 黃美莉在工作室既創作也教學 黃美莉在工作室既創作也教學張岳悅 張岳悅 《群》,哥弟混泥,青釉水, 30x10x20cm 《哥窯 開片》,粉青,23x10x20cm 走進素人演員的幕後生活 走進素人演員的幕後生活 岡仁波齊是什麼 岡仁波齊是什麼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 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張楊導演的電影公映後 張楊導演的電影公映後這個問題的答案豐富起來 這個問題的答案豐富起來它是一座神山 它是一座神山一部電 一部電 一個信仰 一個信仰一種精神 一種精神今年六月下旬 今年六月下旬電影 電影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在內地公映 在內地公映收穫一億票房的同時 收穫一億票房的同時更是口碑爆棚 更是口碑爆棚有一群人的 有一群人的 命運也隨着電影起了或多或少的變化 命運也隨着電影起了或多或少的變化他們 他們就是電影 就是電影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中的素人演員們 中的素人演員們香港文匯報記者 香港文匯報記者 譚旻煦 譚旻煦 江措旺堆和自己的 江措旺堆和自己的粉絲 粉絲在一起 在一起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的演員們現在經常 的演員們現在經常 受邀出席當地舉辦的許多活動 受邀出席當地舉辦的許多活動電影 電影岡仁波 岡仁波 演員們的家 演員們的家 普拉村 普拉村演員之一 演員之一調皮的斯朗卓嘎笑起來是 調皮的斯朗卓嘎笑起來是 那麼純潔美麗 那麼純潔美麗電影 電影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劇照 劇照扎扎和爸 扎扎和爸 爸在雲南麗 爸在雲南麗 江旅遊 江旅遊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Oct-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A31 責任編輯:張岳悅 版面設計:謝錦輝 電影《岡仁波齊》熱映 …pdf.wenweipo.com/2017/10/13/a31-1013.pdf · A31 責任編輯:張岳悅 版面設計:謝錦輝

20172017年年1010月月1313日日((星期五星期五))人 1051673 物A31 責任編輯張岳悅 版面設計謝錦輝

正在香港舉行的「中國電影展」選影的電影《岡仁波齊》應該算是一部半

紀錄片形式的電影講述了普拉村11名村民前往拉薩以及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的全過程其中主演全部都是西藏昌都市芒康縣普拉村的藏族村民電影在內地公映兩個月後記者在他們的家鄉見到了他們此時的他們臉上依舊保持着平靜樸實純淨的笑當然電影的拍攝和上映也給他們帶來了一些不同不同的人對生活也有了不同的期望

平靜的「明星」生活電影中朝聖隊伍中的掌舵人尼瑪扎堆也是此次前往岡仁波齊朝聖的發起人他的父親在2014年春節前去世了老人一生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去朝聖卻最終未能如願尼瑪扎堆決定帶着父親的心願踏上朝聖之路同時他還帶上了擔心自己也沒法實現心願的72歲的叔叔楊培尼瑪扎堆在普拉村裡是一名木匠在人群中十分顯眼高挑的個子以及他一慣看起來嚴肅的表情在他身上確實讓人感到康巴漢子的「氣場」電影過後的日子對他來說多了許多外面來的「粉絲」當然他並不明白「粉絲」是什麼意思因為至今他仍聽不懂也不會說漢語他只是知道他去到別的地方很多不認識的人都會要和他合影甚至有些人專門去他們的村子看他們和他們合影尼瑪扎堆從

來不拒絕「粉絲們」的合影要求面對鏡頭依舊沉穩淡定不苟言笑有時他也會拿出自己的手機讓人們拍下他和「粉絲」的照片在普拉村裡尼瑪扎堆現在依舊還是做

木匠的活他通過翻譯告訴我們自己手藝還不錯村裡很多活都會找他做

長大了的孩子電影《岡仁波齊》裡有兩個最主要的

孩子一個是還在母親腹中就隨隊伍踏上朝聖之路並在途中出生的丁孜登達電影中真實地記錄了寶寶出生的全過程因此丁孜登達恐怕也成為了電影史上年齡最小的演員因為他的出生朝聖隊伍的人數也增加到了12人現在丁孜登達已經是一名三歲的小男

孩母親次仁曲珍父親色巴江措現在又為丁孜登達生下了一個小妹妹次仁曲珍是懷着八個月身孕上路的寶

寶的出生是在離出發地160多公里以外的左貢縣在徵得次仁曲珍和丈夫的同意下電影鏡頭真實地記錄了孩子出生的全過程新生命的誕生並沒有伴隨母親歇斯底里的叫喊而只有母親的汗水眼淚掙扎伴隨着嬰兒的第一聲啼哭新生命的誕生如此神聖得令人感動此後丁孜登達在拖拉機上一路前行而母親只在休息了九天之後就回到了磕長頭的隊伍中只有當孩子啼哭時才回到車裡給孩

子餵奶小小的嬰兒在車裡還遇到了一次車禍幸好沒有受傷但後來演員們說車禍只是電影設計的一個橋段並沒有真正遇到危險另一名孩子是當年只有九歲的扎西措姆

(扎扎)導演在當地學校裡找到了她導演組找到她家時一家人正在困境中掙扎兩年前家裡蓋新房在運送木料的途中出了車禍造成兩死一傷他們不僅賣掉汽車和犛牛還欠下了20多萬元的債務這次他們有了去岡仁波齊朝聖的機會隨大人們去朝聖小小年紀的扎扎和其

他人並沒有什麼不同雖然第一次磕長頭扎扎每天都渾身酸疼觀眾們在電影裡看到的卻只有小女孩堅強虔誠的眼神和身影還在讀書的扎扎普通話講得不錯也很

喜歡與人交流她記得電影上映時劇組帶她去了廣州「好多人圍着我拍照問我想不想去廣州可是我想回來家鄉奶奶年紀大了我要照顧她」她還說「電影裡都沒有化妝現在看電影裡的自己都不好意思」不過她卻堅定地認為電影裡演的最好的是自己電影拍完之後「明星夢」進入了小女

孩的心裡她說她現在的夢想就是當演員再拍電影扎扎的父親朝聖回來之後也走出了此

前家庭的困境他告訴我們現在他們家重新進行了裝修扎扎還多了個弟弟他堅定支持孩子想當演員的夢想現在他時常會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一些父女倆外出的照片

朝聖歸來不再殺生電影裡每每宰完牛就喝醉的屠夫的原

型是江措旺堆真實生活中的他並不是專業的屠夫他告訴我們由於天生腳就

有些殘疾在村子裡他會接送村裡的孩子們上學放學而殺牛只是在自己家有需要的時候他才會這麼做儘管如此他內心還是充滿了罪惡感電影的拍攝給了他去朝聖贖罪的機會於是他克服先天的腳部殘疾和高血壓義無反顧地加入了磕長頭的隊伍並且堅持完成了心願「回來之後你的生活有改變嗎」記者問他「回來之後我再也不殺生了」江措旺

堆用藏語回答比起電影裡出發前充滿愧疚的眼神江措旺堆此時的眼神充滿對生靈的敬畏電影的上映在內地掀起了一陣熱潮

演員們卻在這股熱潮的背後繼續着他們的生活年邁的楊培完成了自己的心願仍然在家鄉的山上放羊達瓦扎西又離開村莊外出打工去了扎西措姆和丁孜登達迎來了弟弟妹妹調皮的斯朗卓嘎還是不會說漢話笑起來還是那麼純潔美麗helliphellip

電影《岡仁波齊》熱映後

電影《岡仁波齊》拍攝歷經了一年時間行程超過2500多公里劇組此次非常的幸運只在普拉村就找齊了預設的角色一個7080歲的老人一個孕婦一個屠夫一個78歲的孩子和他的父母一個1617歲青春期的小伙子一個50來歲的中年人成熟穩健的隊伍掌舵者而於這些村民來說他們的幸運在於有了前往心目中的神山朝聖的機會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影片在上映後也有觀眾對於11人此行究竟是真正的朝聖還是演出來的電影情節產生了興趣和討論且看演員們是怎麼說

尼瑪扎堆說一開始的時候面對鏡頭大家都有些害羞和尷尬有些地方還來回重拍過幾次後來慢慢就好了因為心裡想着去朝聖而朝聖的心是演不出來的扎扎不喜歡看電影裡的自己她覺得太醜

了同時也坦言一路上很辛苦但是我們回看電影裡扎扎的表現一次一次的俯身磕長頭眼神都是那麼堅定由於先天殘疾和生病江措旺堆家庭情況並

不好所以對於此次能前往岡仁波齊朝聖他內心充滿了感激朝聖歸來不再殺生便是他對於信仰的敬重當然電影裡也有設計出來的情節電影

中尼瑪扎堆的叔叔楊培在朝聖途中去世並且進行了天葬就是設計出來的現實中楊培朝聖回來後依舊過着和原先一樣的生活於創作方和劇組而言《岡仁波齊》取得了

票房的成功和良好的口碑於這些演員而言他們完成了前往神山朝聖的夙願儘管他們中甚至有人至今還沒有看過完整的電影但正如尼瑪扎堆所講「這本來就是我們的朝聖之路朝聖之心是演不出來的」也正如那句貫穿電影始終的話「我們唸經吧」

龍泉青瓷的名字對港人來說難免陌生但對陶藝家黃美莉來說那渾樸的造型和雅致的內韻令她傾慕不已為了親炙龍泉青瓷的風采她早在1996年前便毅然踏上了尋藝的旅程樂在其中20年如今她選在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展覽廳開青瓷個展望藉着展覽和「龍泉窯談古論今」的公眾講座使陶友和港人更了解浙江龍泉青瓷的面貌和發展展覽由即日起至15日龍泉青瓷自宋代以來就以薄胎厚釉質如玉明如鏡聲如磬享負盛名此次展覽名為「承傳mdashmdash龍泉跨越二十年」展出黃美莉青瓷作品60逾組「哥窯」「弟窯」「粉青」「梅子青」「紫口」「鐵足」「開片」「冰裂」等不再只是典籍上的名詞而是成為她創作作品的一部分呈現在觀眾眼前

龍泉探索青瓷藝術早在20年前一向受西方陶藝教育的黃

美莉機緣巧合下偶遇青瓷毅然踏上尋藝的旅程當年的龍泉交通不便但舟車勞頓也無減她的興致每每一去就逗留數星期從探訪當地學院教授參觀古窯場搜集古瓷殘片研究古代龍泉青瓷的形制釉藥到向當地製瓷工匠學習各類型的傳統技術她孜孜不倦也為當地陶工引進西方陶藝技巧希望在傳統基礎上帶來突破 20年

間她追慕千峰翠色依舊承傳的心志也一如既往她運用當地的瓷土技巧釉藥以及燒成方法製作了大大小小的傳統實用性器皿也塑造出一系列現代藝術性創新作品據她介紹龍泉青瓷鼎盛於南宋清代曾

衰落上世紀60年代再次興起「雖然龍泉以青瓷和寶劍聞名但當年龍泉山區地方閉塞交通不便作為非遺的龍泉青瓷傳統燒製技藝多是家人和師徒相傳傳承過程相對排外而近年在政府的支持下龍泉青瓷除了傳統的拜師學藝之外還開辦了青瓷專業學校普及知識當然幾年的學校學習遠遠不夠龍泉青瓷還是要學一世的」她表示因為青瓷「質如玉明如鏡」的美好外形年輕人的花樽茶具等作品因價錢相宜而在市場上廣受歡迎良好的經濟效益吸引了更多的當地年輕人加入成為一個良性的循環

冀望香港有更多陶藝空間黃美莉先後習陶瓷於英國台灣日本及

澳洲等地1984年創辦陶土坊陶藝教室積極推動香港陶藝教育曾任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部香港教育學院持續專業教育學部香港藝術館及香港基督教青年會陶藝導師她的作品曾多次入選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也曾舉辦多次個展及參與數十次國內外

聯展作品為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澳門藝術博物館中國文化部中央美院中國美院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藝術研究院等收藏 她現為香港陶瓷研藝協會

創會及現任會長並為香港當代陶藝協會香港美術家協會香港美術教育協會香港美術家合作社及藝研美術學會會員她熱愛中國傳統藝術書法繪畫均有涉

獵每年去各地旅行及參觀博物館的出土文物是她找尋創作靈感的途徑她開辦陶藝教室多年眼見學生們來來去去直言香港目前的環境並不適合年輕人做陶瓷無論是工作室還是展覽場地租金費用都是全職陶藝家難以長期負擔的數字「在香港做陶藝無以維生之前我還有幾名學生做全職陶藝見到他們捱得辛苦現在我已經不鼓勵了香港政府對陶藝反應較冷淡我也只參加過十幾年前香港市政局舉辦的團體陶藝展多數還是我們的協會自己辦聯展」另一方面因為陶瓷展多需要展櫃的配合開辦課程也需要專業的場地和設備所以可供選擇的地點越來越少她冀望香港有更多陶藝空間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張岳悅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龍泉青瓷跨越二十年陶藝家黃美莉述承傳

《金魚塘》粉青39x39x13cm

黃美莉在工作室既創作也教學黃美莉在工作室既創作也教學 張岳悅張岳悅攝攝

《群》哥弟混泥青釉水30x10x20cm

《哥窯開片》粉青23x10x20cm

走進素人演員的幕後生活走進素人演員的幕後生活岡仁波齊是什麼岡仁波齊是什麼mdashmdash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張楊導演的電影公映後張楊導演的電影公映後這個問題的答案豐富起來這個問題的答案豐富起來它是一座神山它是一座神山一部電一部電

影影一個信仰一個信仰一種精神一種精神今年六月下旬今年六月下旬電影電影《《岡仁波齊岡仁波齊》》在內地公映在內地公映收穫一億票房的同時收穫一億票房的同時更是口碑爆棚更是口碑爆棚有一群人的有一群人的

命運也隨着電影起了或多或少的變化命運也隨着電影起了或多或少的變化他們他們就是電影就是電影《《岡仁波齊岡仁波齊》》中的素人演員們中的素人演員們 文文圖圖香港文匯報記者香港文匯報記者 譚旻煦譚旻煦

演不出的朝聖之心

江措旺堆和自己的江措旺堆和自己的「「粉絲粉絲」」在一起在一起

《《岡仁波齊岡仁波齊》》的演員們現在經常的演員們現在經常受邀出席當地舉辦的許多活動

受邀出席當地舉辦的許多活動

電影電影《《岡仁波岡仁波齊齊》》演員們的家演員們的家鄉鄉普拉村普拉村

演員之一演員之一調皮的斯朗卓嘎笑起來是調皮的斯朗卓嘎笑起來是那麼純潔美麗那麼純潔美麗

電影電影《《岡仁波齊岡仁波齊》》劇照劇照

扎扎和爸扎扎和爸爸在雲南麗爸在雲南麗江旅遊江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