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 书展人气作者为何 名不见经传 -...

1
A A12 12 2015 2015 8 8 25 25 星期二 星期二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 朱筱丽 朱筱丽 美术编辑 美术编辑 陆轶 陆轶 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书展人气作者为何 名不见经传 1200 “两个洋八 路的中国情缘” 新书首发暨主人 公见面会,中心 活动区。 14:30 《留学软实力》 (美国教育学家罗 凯和复旦国家软 实力研究专家孙 超合著)讲座,西阳 光棚活动区。 18:00 “相约星期二” 经典诵读会,中心 活动区。 [今日看点]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大冰是谁?苑子文和苑 子豪是谁?卢思浩是谁?沈煜伦是 谁?这几天, 2015 上海书展迎来了多 场人气爆棚的签售。不过主流评论界 人士却发现,他们对这些畅销书作家全 然不知。 “这些人什么时候冒出来的?怎 么冒出来的?”评论家们一连串疑惑。有 人将这种情况归为“粉丝经济”或“颜值 经济”。但青年报记者在深入调查后发 现,情况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人气作者大多闻所未闻 前天一早青年报记者来到书展 现场,发现友谊会堂门口排起了规模 浩大的队伍。大多是90后,他们为 了一个叫大冰的人而来。大冰是 谁?记者辗转找到这个名叫大冰的 作者时,才知道他当过主持人、民谣 歌手、酒吧掌柜、画家,最近开始写一 点文字。他的前一本书《乖,摸摸头》 短短几个月已经狂售了150万册。 这次他的书叫《阿弥陀佛,么么哒》。 今年上海书展很多人气作者都 “名不见经传”。有一个在主流文坛 里闻所未闻的叫卢思浩的作者,90 后,签售时竟然引起了场馆交通的拥 堵。他带来新书叫《离开前请叫醒 我》。还有一对双胞胎兄弟苑子文和 苑子豪,一起考上了北大,据说还一起 减肥成功,他们签售《我们都一样彷 徨》时,可以容纳上千人的友谊会堂二 楼会议厅坐满了人。最不可思议的是 90后的新作者沈煜伦,他的第一本书 《爱是一种微妙的滋养》引起了数千人 的追捧。主办方曾力求将人数控制在 2000人以内,可惜没有控制成功。 这些作者都有一些特点。其一, 是主流评论界默默无闻,但在民间具 有超强人气;其二,写的多为自身经 历的短故事;其三,都很年轻,相貌颇 佳。其四,都通过微信和微博聚集人 气。“即便是莫言来,也未必有这样的 人气吧?可是他们究竟是谁呢?为 什么我们中没有人关注?”一位评论 家对记者说,对于这些新作者,他们 感到迷茫且无力。 主流文坛对人气作者不能无视 几乎每年上海书展都会出现这 样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气作者,比 如去年的张嘉佳和刘同。对于这些 作者,主流评论界没法解释,于是有 人将此归为“粉丝经济”。言下之意, 写得不怎么样,只凭包装来卖书。但 是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在面对大冰时,青年报记者直接 问他觉得自己为何火。他说,“我其 实不懂文学,我只是还原了真实。”他 还认为自己的成功是源于文字契合 了这个社会的脉搏人们都渴望 读到那些善意的、温暖的故事,而他 的故事正充满了这些。 苑子文和苑子豪则对记者说,他 们与传统作家相比的优势,那就是 “我们的文字是记录生活点滴的,更 接地气。”而沈煜伦则认为,他作品受 到追捧可能是他对自己情感生活的 坦诚,以及在创作故事时通过新媒体 让读者参与进来。 “真诚”、 “温暖”、 “接地气”应该是 这些人气作者作品普遍的特征。记者 看到他们的作品,基本都是片段式的, 比较时尚,也很诙谐,属于“睡前读物” 类型,虽有时有点还稚嫩,但确实比较 贴近生活。这种生活质感,应该给一 些整天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的传统 作家一些启示。另外,主流评论界也 应该放下身段来关注这些新作者。存 在即合理。他们能火爆到这种程度必 然有火爆的原因。而这些原因可能正 是主流文坛所缺乏的。对于他们,主 流评论界难道能够缺位吗?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1945 年 5 月到 6 日,德 国战败后,钱学森与其导师冯·卡门 一起,作为美国陆军航空兵科学咨询 团成员,考察了德国和瑞士的航空工 业和研究成果,审问了普朗特、冯·布 劳恩等多名德国专家。不久,科学咨 询团奉命对相关领域进行深入调研 和资料整理,形成了著名的《迈向新 高度》咨询报告。在上海书展,上海 交大出版社推出了《迈向新高度》中 钱学森参与撰写的内容。这套英文 版丛书,也是钱学森为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见证。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昨天对记者 说,父亲身前对赴德考察这段历史很 少提及。1980年代作为中国科协主 席,钱学森带团到联邦德国考察,点 名要去几个地方参观,人们对钱老选 择这些陌生之处感到很奇怪。直到 若干年之后,美国陆军航空兵科学咨 询团内幕逐渐披露,人们才恍然大 悟,钱老原来是故地重游。钱永刚 说,即便是上海交大的钱学森图书 馆,在展示钱学森的美国岁月时,也 做了“冷处理”。此次借纪念抗战和 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之机,推 出《迈向新高度》,也是向世人揭示了 一段被淹没的历史。 钱永刚:《迈向新高度》揭开历史 《劲旅雄风》上海书展首发 昨天,记录新四军江南部队抗敌 征战史实的新书《劲旅雄风江南 铁军征战纪实》在上海书展首发。新 四军一师师长粟裕大将之子粟寒生、 新四军六师师长谭震林之女谭泾远、 新四军十六旅旅长王必成中将之女 王苏炎、政委江渭清之子江旅安等众 多新四军将领的后代从全国各地来 上海参加首发仪式。《劲旅雄风》由上 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六师(苏南) 研究分会编著、中国福利会出版社出 版。本书所记载的是一支中国共产 党领导指挥的英雄部队在抗日战争 直至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所经历的重 大战斗战役,从这支英雄的部队中走 出了数十位开国将军。为编著此书, 六师分会的会员们查阅了大量历史 文献和回忆文章,拜访了一批仍然健 在的新四军老战士,搜集了许多第一 手资料。全书共分开篇、战斗篇、缅 怀篇等三部分。 《顾准追思录》首发 著名传记作家、学者罗银胜编纂 的《顾准追思录·顾准百年纪念版》, 昨天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在上海书展 首发。顾准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对 古今中外历史、文化、哲学、政治和经 济均有探索和学术贡献。这部作品 汇集了陈敏之、王元化、李锐、王蒙、 吴敬琏等名家对顾准的追忆文章。 罗银胜是国内权威的顾准研究专家, 之前已有《顾准传》、《顾准的最后25年》 等顾准研究作品问世。他说“顾准是是 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人们为顾准的 人格魅力、思想底蕴所深深折服。” 《苏州河,黎明来敲门》热签 昨天上海书展最具人气的一场 签售属于《苏州河,黎明来敲门》。在 短短50分钟之内,著名作家王唯铭 签售出800余册新书。打破他在 2014 年上海书展签售《与邬达克同 时 代》时 创 造 的 650 册 个 人 签 售 纪 录。《苏州河,黎明来敲门》是王唯铭 “上海往事三部曲”之二。这部作品 因为敏锐地捕捉了苏州河与这座城 市发展的隐秘关联,而这些关联又撩 拨了苏州河两岸许多普通人的心弦, 所以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此后 王唯铭将以更宏大的视野,为他的 “往事三部曲”画上句号。 青年报记者 郦亮 郦亮 昨天罕见的暴雨,让上海书展经 受了一场考验。首先是人气,雨天可 能会影响市民逛书展的热情。当然 更关键的是安全。如何在这样极端 的天气里平安无事,这是一门科学。 但是一切都很平稳。书展组委 会早就有了预案。这个预案包括,在 入口处设置“雨天路滑”等安全提示 的标识,再让工作人员进行口头提 示;简化入场手续,让读者迅速入场; 快速疏导出场读者。预案很有效地 得到了执行。于是笔者在书展看到 了这样一幕:展馆排队的人群稀少, 而展馆内依然人头攒动,人气颇高。 既保证了安全,又留住了人气,昨天 上海书展面对极端天气的考验,做得 冷静且漂亮。 因为上海书展每年都在天气多 变的8月举行,在笔者参与报道的迄 今12届上海书展中,这样的极端天气 是经常遇到的。最严重的是2005年 的“麦莎”台风的袭扰,好在书展平安 无事。在笔者的观察里,上海书展应 对各种危机的能力正在不断提高,这 个书展变得更老练,变得更为成熟。 一个成熟的书展,是读者之幸,也是 上海之幸。 [智者之声]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实习生 陶菁洁 本报讯 在过去很多年中,摄影 家林帝浣都在做一件事情,他走在全 国的各个城市,给各种陌生人拍照, 这些陌生人的脸上留着时代的影 子,他们也会对林帝浣讲述自己的 故事。他这次带到上海书展的《我 想给你拍张照》就是这几年随走随 拍的选集。林帝浣对青年报记者 说,他希望通过这些摄影来记录时 代的变迁。 为了让这种记录更纯粹,林帝浣 有意地摒弃了摄影技术上的讲究,而 且更喜欢捕捉充满人文气息的画面, 那些平常人的生活,而不是那些猎奇 的抓人眼球的摄影对象。拍一张好 照片很难,拍普通人更难。但是林帝 浣说,别小看这些现在看起来普普通 通的照片,它们就是这个时代的一个 切片,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才会慢 慢体现。 关于摄影家的素养,在林帝浣眼 里,昂贵的摄影器材只是锦上添花, 大量的知识积累和思考,才能支撑出 摄影家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度。当然, 他还有一个独到的观点,“口才比器 材更加重要”。林帝浣说,他所拍的 大多是陌生人,要如何在短短的几分 钟内说服一个陌生人同意让他拍照, 并坦露自己的故事,这时口才的重要 性就显现了出来。他相机的视角是 平视的,这不仅仅是一种对于他人的 尊重和礼貌。在与陌生人的聊天过 程中获取的故事,会使得摄影作品更 加有质感和内涵。 林帝浣:摄影师口才比器材更重要 [记者手记] 书展冷静应对极端天气彰显成熟 [书香速递] 极端天气也没有影响爱书之人逛书展的心情。 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吴恺

Upload: others

Post on 05-Oct-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A12 书展人气作者为何 名不见经传 - app.why.com.cnapp.why.com.cn/epaper/qnb/images/2015-08/25/A12/QNBA12BQNB… · 减肥成功,他们签售《我们都一样彷 徨》时,可以容纳上千人的友谊会堂二

AA1212 20152015年年88月月2525日日星期二星期二责任编辑责任编辑朱筱丽朱筱丽 美术编辑美术编辑陆轶陆轶

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书展人气作者为何“名不见经传”?

12:00“两个洋八

路的中国情缘”新书首发暨主人公见面会,中心活动区。

14:30《留学软实力》

(美国教育学家罗凯和复旦国家软实力研究专家孙超合著)讲座,西阳光棚活动区。

18:00“相约星期二”

经典诵读会,中心活动区。

[今日看点]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大冰是谁?苑子文和苑子豪是谁?卢思浩是谁?沈煜伦是谁?这几天,2015上海书展迎来了多场人气爆棚的签售。不过主流评论界人士却发现,他们对这些畅销书作家全然不知。“这些人什么时候冒出来的?怎么冒出来的?”评论家们一连串疑惑。有人将这种情况归为“粉丝经济”或“颜值经济”。但青年报记者在深入调查后发现,情况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人气作者大多闻所未闻前天一早青年报记者来到书展

现场,发现友谊会堂门口排起了规模浩大的队伍。大多是90后,他们为了一个叫大冰的人而来。大冰是谁?记者辗转找到这个名叫大冰的作者时,才知道他当过主持人、民谣歌手、酒吧掌柜、画家,最近开始写一点文字。他的前一本书《乖,摸摸头》短短几个月已经狂售了 150 万册。这次他的书叫《阿弥陀佛,么么哒》。

今年上海书展很多人气作者都“名不见经传”。有一个在主流文坛里闻所未闻的叫卢思浩的作者,90后,签售时竟然引起了场馆交通的拥堵。他带来新书叫《离开前请叫醒我》。还有一对双胞胎兄弟苑子文和苑子豪,一起考上了北大,据说还一起减肥成功,他们签售《我们都一样彷徨》时,可以容纳上千人的友谊会堂二楼会议厅坐满了人。最不可思议的是90后的新作者沈煜伦,他的第一本书《爱是一种微妙的滋养》引起了数千人的追捧。主办方曾力求将人数控制在2000人以内,可惜没有控制成功。

这些作者都有一些特点。其一,是主流评论界默默无闻,但在民间具有超强人气;其二,写的多为自身经历的短故事;其三,都很年轻,相貌颇

佳。其四,都通过微信和微博聚集人气。“即便是莫言来,也未必有这样的人气吧?可是他们究竟是谁呢?为什么我们中没有人关注?”一位评论家对记者说,对于这些新作者,他们感到迷茫且无力。

主流文坛对人气作者不能无视几乎每年上海书展都会出现这

样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气作者,比如去年的张嘉佳和刘同。对于这些作者,主流评论界没法解释,于是有人将此归为“粉丝经济”。言下之意,写得不怎么样,只凭包装来卖书。但是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在面对大冰时,青年报记者直接问他觉得自己为何火。他说,“我其实不懂文学,我只是还原了真实。”他还认为自己的成功是源于文字契合了这个社会的脉搏——人们都渴望读到那些善意的、温暖的故事,而他的故事正充满了这些。

苑子文和苑子豪则对记者说,他们与传统作家相比的优势,那就是

“我们的文字是记录生活点滴的,更接地气。”而沈煜伦则认为,他作品受到追捧可能是他对自己情感生活的坦诚,以及在创作故事时通过新媒体让读者参与进来。

“真诚”、“温暖”、“接地气”应该是这些人气作者作品普遍的特征。记者看到他们的作品,基本都是片段式的,比较时尚,也很诙谐,属于“睡前读物”类型,虽有时有点还稚嫩,但确实比较贴近生活。这种生活质感,应该给一些整天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的传统作家一些启示。另外,主流评论界也应该放下身段来关注这些新作者。存在即合理。他们能火爆到这种程度必然有火爆的原因。而这些原因可能正是主流文坛所缺乏的。对于他们,主流评论界难道能够缺位吗?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1945年 5月到6日,德国战败后,钱学森与其导师冯·卡门一起,作为美国陆军航空兵科学咨询团成员,考察了德国和瑞士的航空工业和研究成果,审问了普朗特、冯·布劳恩等多名德国专家。不久,科学咨询团奉命对相关领域进行深入调研和资料整理,形成了著名的《迈向新高度》咨询报告。在上海书展,上海交大出版社推出了《迈向新高度》中钱学森参与撰写的内容。这套英文版丛书,也是钱学森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见证。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昨天对记者说,父亲身前对赴德考察这段历史很少提及。1980年代作为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带团到联邦德国考察,点名要去几个地方参观,人们对钱老选择这些陌生之处感到很奇怪。直到若干年之后,美国陆军航空兵科学咨询团内幕逐渐披露,人们才恍然大悟,钱老原来是故地重游。钱永刚说,即便是上海交大的钱学森图书馆,在展示钱学森的美国岁月时,也做了“冷处理”。此次借纪念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之机,推出《迈向新高度》,也是向世人揭示了一段被淹没的历史。

钱永刚:《迈向新高度》揭开历史

《劲旅雄风》上海书展首发昨天,记录新四军江南部队抗敌

征战史实的新书《劲旅雄风——江南铁军征战纪实》在上海书展首发。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大将之子粟寒生、新四军六师师长谭震林之女谭泾远、新四军十六旅旅长王必成中将之女王苏炎、政委江渭清之子江旅安等众多新四军将领的后代从全国各地来上海参加首发仪式。《劲旅雄风》由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六师(苏南)研究分会编著、中国福利会出版社出版。本书所记载的是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指挥的英雄部队在抗日战争直至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所经历的重大战斗战役,从这支英雄的部队中走出了数十位开国将军。为编著此书,六师分会的会员们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回忆文章,拜访了一批仍然健在的新四军老战士,搜集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全书共分开篇、战斗篇、缅怀篇等三部分。

《顾准追思录》首发著名传记作家、学者罗银胜编纂

的《顾准追思录·顾准百年纪念版》,昨天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在上海书展首发。顾准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对古今中外历史、文化、哲学、政治和经济均有探索和学术贡献。这部作品汇集了陈敏之、王元化、李锐、王蒙、

吴敬琏等名家对顾准的追忆文章。罗银胜是国内权威的顾准研究专家,之前已有《顾准传》、《顾准的最后25年》等顾准研究作品问世。他说“顾准是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人们为顾准的人格魅力、思想底蕴所深深折服。”

《苏州河,黎明来敲门》热签

昨天上海书展最具人气的一场签售属于《苏州河,黎明来敲门》。在短短50分钟之内,著名作家王唯铭签售出 800 余册新书。打破他在2014年上海书展签售《与邬达克同时代》时创造的 650 册个人签售纪录。《苏州河,黎明来敲门》是王唯铭

“上海往事三部曲”之二。这部作品因为敏锐地捕捉了苏州河与这座城市发展的隐秘关联,而这些关联又撩拨了苏州河两岸许多普通人的心弦,所以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此后王唯铭将以更宏大的视野,为他的

“往事三部曲”画上句号。

青年报记者 郦亮

□郦亮昨天罕见的暴雨,让上海书展经

受了一场考验。首先是人气,雨天可

能会影响市民逛书展的热情。当然

更关键的是安全。如何在这样极端

的天气里平安无事,这是一门科学。

但是一切都很平稳。书展组委

会早就有了预案。这个预案包括,在

入口处设置“雨天路滑”等安全提示

的标识,再让工作人员进行口头提

示;简化入场手续,让读者迅速入场;

快速疏导出场读者。预案很有效地

得到了执行。于是笔者在书展看到

了这样一幕:展馆排队的人群稀少,

而展馆内依然人头攒动,人气颇高。

既保证了安全,又留住了人气,昨天

上海书展面对极端天气的考验,做得

冷静且漂亮。

因为上海书展每年都在天气多

变的8月举行,在笔者参与报道的迄

今12届上海书展中,这样的极端天气

是经常遇到的。最严重的是2005年

的“麦莎”台风的袭扰,好在书展平安

无事。在笔者的观察里,上海书展应

对各种危机的能力正在不断提高,这

个书展变得更老练,变得更为成熟。

一个成熟的书展,是读者之幸,也是

上海之幸。

[智者之声]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实习生 陶菁洁

本报讯 在过去很多年中,摄影家林帝浣都在做一件事情,他走在全国的各个城市,给各种陌生人拍照,这些陌生人的脸上留着时代的影子,他们也会对林帝浣讲述自己的故事。他这次带到上海书展的《我想给你拍张照》就是这几年随走随拍的选集。林帝浣对青年报记者说,他希望通过这些摄影来记录时代的变迁。

为了让这种记录更纯粹,林帝浣有意地摒弃了摄影技术上的讲究,而且更喜欢捕捉充满人文气息的画面,那些平常人的生活,而不是那些猎奇的抓人眼球的摄影对象。拍一张好照片很难,拍普通人更难。但是林帝

浣说,别小看这些现在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照片,它们就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切片,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才会慢慢体现。

关于摄影家的素养,在林帝浣眼里,昂贵的摄影器材只是锦上添花,大量的知识积累和思考,才能支撑出摄影家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度。当然,他还有一个独到的观点,“口才比器材更加重要”。林帝浣说,他所拍的大多是陌生人,要如何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说服一个陌生人同意让他拍照,并坦露自己的故事,这时口才的重要性就显现了出来。他相机的视角是平视的,这不仅仅是一种对于他人的尊重和礼貌。在与陌生人的聊天过程中获取的故事,会使得摄影作品更加有质感和内涵。

林帝浣:摄影师口才比器材更重要

[记者手记] 书展冷静应对极端天气彰显成熟

[书香速递]

极端天气也没有影响爱书之人逛书展的心情。 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吴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