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 vs. 情緒

23
情情情情 情 情情情情 「」 陳陳陳 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 2008 陳 10 陳 13 陳

Upload: baba

Post on 04-Jan-2016

3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禪 VS. 情緒. 國家安全局幹部訓練專題講演. 「 情緒管理」-從「心」開始. 陳錦宗 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副秘書長 2008 年 10 月 13 日. 目錄. CH.1 認識情緒 CH.2 情緒、心靈、禪的關係 CH.3 禪 CH.4 情緒管理的範圍 CH.5 改變情緒的方法-看好呼吸. CH.1 認識情緒. 一、什麼是情緒 ( Emotion) 馬克 ‧ 布利克林( Mark Bricklin) -情緒是心靈的補品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禪 VS. 情緒

「情緒管理」-從「心」開始

陳錦宗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副秘書長 2008 年 10 月 13 日

國家安全局幹部訓練專題講演

Page 2: 禪 VS. 情緒

CH.1認識情緒 CH.2情緒、心靈、禪的關係 CH.3禪 CH.4情緒管理的範圍 CH.5改變情緒的方法 -看好呼吸

Page 3: 禪 VS. 情緒

一、什麼是情緒 (Emotion) 馬克‧布利克林 ( Mark Bricklin) -情緒是

心靈的補品 克里夫‧沙隆 (Clifford Saron , Ph.D) -情緒的

意涵很模糊,從實驗室發現,情緒的意涵有些與佛教的觀念很相近。

Page 4: 禪 VS. 情緒

張春興 (1999) - 情緒是受到刺激所產生的一種身心激動狀態。

 蔡秀玲、楊智馨, 1999 -情緒,人皆有之。情

緒是由刺激所引起、情緒是主觀經驗、情緒具有可變性。

Page 5: 禪 VS. 情緒

情緒

內在的感受 ----- 心理反應

外部的表現

生理反應 ( 身體內部的反應 )

行為反應 ( 身體外部的反應 ) 臉部的表情聲音的變化肢體的動作

Page 6: 禪 VS. 情緒

( 一 ) 情緒是生理反應的結果理論偵測環境變化→生理反應→感覺到情緒的出現→情緒經驗 ( 二 ) 認知和生理影響情緒理論

偵測環境變化

( 三 ) 情緒的認知論 ---- 價值判斷,影響情緒 ( 四 ) 情緒的相對歷程論 --- 過去的經驗、環境、

文化、動機、期待等都會影響情緒

生理反應個體認知

情緒產生 情緒經驗

Page 7: 禪 VS. 情緒

( 一 ) 情緒表達方式 --- 喜、怒、哀、樂或七情六慾是基本的情緒表達。

( 二 ) 正向情緒與負面情緒

( 三 ) 情緒的作用 正向情緒:使人平靜、樂觀、自信、喜悅、慈愛等  負向情緒:使人產生壓力、憂鬱、焦慮、自憐、

無望、悲傷、敵意、憤怒等。

情緒正向情緒包括:愉快、關愛、同情、驕傲、希望、滿足等。

負向情緒包括:

建設性:擔心、傷感、遺憾、後悔、失望、 關心人際關係、 健康的欣羨。

非建設性:焦慮、沮喪、罪惡感、羞恥、氣憤、受傷、 悲觀的、猜疑的、嫉妒、不健康的羨慕。

Page 8: 禪 VS. 情緒

一、情緒的特徵 ( 一 ) 情緒是普遍存在的 ( 二 ) 情緒是主觀而獨特的 ( 三 ) 情緒是會傳染、有層次會累積引爆的 ( 四 ) 情緒促使我們保護自己 ( 五 ) 情緒影響生理

Page 9: 禪 VS. 情緒

IQ(intellgent quotient) :智商 EQ(emotional quotient) :情緒智商 SQ(spiritual quotient) :靈性智商 MQ(moral quotient) :道德智商 IQ 是與生俱來的,是做事 EQ 是學習而來的,是做人 SQ 是寓修行於做人做事之中

Page 10: 禪 VS. 情緒

( 一 ) 情緒具有各種倫理間溝通的功能 ( 二 ) 正面情緒是增進各種倫理間的潤滑劑 ( 三 ) 負面情緒是破壞各種倫理間的利器 ( 四 ) 同理心搭起倫理人際間的橋樑 ( 五 ) 家庭是學習情緒管理及建立倫理人際 關係的

基地。

Page 11: 禪 VS. 情緒

EQ 和 SQ---- 都可交集在心靈上。 SQ 是針對心靈的某種量測 ----能對情緒做調解

與調適。 EQ 是對情緒的某種量測 ----能對情緒做調解與調適。

禪 ----直指人心(心靈),包含 EQ 和 SQ ,並能提昇 EQ 和 SQ 。

Page 12: 禪 VS. 情緒

清朝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引用宋朝三位名詩人的作品: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懷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憶舊人)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岸」,賞花燈)

Page 13: 禪 VS. 情緒

情緒表達三階段:  離別→思念老友→再 相見?!

禪修人的心裡認知(心靈)的三階段:

 自性初覺醒→奮力修行→明心見性

Page 14: 禪 VS. 情緒

舉例一、•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風竹詩 清—鄭板橋 )

• 世事如舟掛短蓬,或移西岸或移東。 幾回缺月還圓月,數陣南風又北風。歲久人無千日好,春深花有幾時紅。 是非入耳君須忍,半事癡呆半作聾。

(警世詩 唐—唐伯虎 )

Page 15: 禪 VS. 情緒

舉例二、• 塵勞迴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是一翻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悟道詩 唐—黃檗希運禪師 )三、• 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開悟詩 五代—靈雲志勤禪師 )

•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悟道詩 無名比丘尼 )

Page 16: 禪 VS. 情緒

一、禪是什麼?   菩提達摩(約西元 520年)四句偈:  1. 教外別傳 2. 不立文字 3. 直指人心 4.見性成佛 二、什麼是禪? 1.中國禪的源頭思想 「於一切法、無言、 無說、 無示、 離諸問答」 《維摩詰經》 (入不二法門品 ) 2.中國禪的別名 心、道、佛、佛法大意、西來意、牛等。 三、舉例 :•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無法 釋迦牟尼佛 )

Page 17: 禪 VS. 情緒

道無心合人,人無心合道。欲識個中義,一老一不老。

( 無心合道頌 洞山良价禪師 )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曲譚名相勞,直說無繁重。

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今說無心處,不與有心殊。 ( 無心頌 法融禪師 )

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 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臥輪禪師 )

Page 18: 禪 VS. 情緒

慧能沒伎倆 ,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 , 菩提作麼長 ?

( 六祖慧能大師 )

問君何伎倆,有想還無想。 心起心自滅,菩提長不長 ?(曾和禪師 )

已去無有去,未去亦無去。離已去未去,去時亦無去。

(龍樹菩薩 -中觀論 )

「念佛是誰 ? 」 (臨濟禪 )

動靜語默中,無有非禪境 (默照禪 )

Page 19: 禪 VS. 情緒

四、修禪的目的與作用

1. 身體健康 2. 心理健康

3.印證佛法 ---明心見性

Page 20: 禪 VS. 情緒

一、有充分能力作自我情緒管理者 1. 一般正常的人 2. 一般自覺有壓力的人 二、有大部分能力作自我情緒管理者 1. 一般疾病患者     2.輕症精神病、成癮性、較重壓力症候群患者等。 三、缺少充分能力作自我情緒管理者 前述二、嚴重患者

Page 21: 禪 VS. 情緒

一、前言: 禪修行的最基本方法 ---看好呼吸 ! 二、緊急改變情緒的呼吸法 三次深呼吸法 三、數息法 十數呼吸法

Page 22: 禪 VS. 情緒

四、活在當下 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專注在當下。

五、隨時保持微笑 從內心覺知微笑的存在

六、達賴喇嘛的啟示 魅力領袖的情緒表達。

Page 23: 禪 VS. 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