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42
Zor 01 Zo r 生活主導文字 文字改變生活 半岛文化荣誉出品 book.seazor.com 2011/12 004 封面人物 赵嘉伟 杂志主编 陈子叙

Upload: -

Post on 09-Mar-2016

28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4 download

DESCRIPTION

踏碎一地月光 /淌过一朝雾水 在暖黄的街灯下迷失 /在清冷的泥土上逗留 回荡于灵魂深处的召唤 让我们去行走 /寻找生存的理由

TRANSCRIPT

Page 1: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01

Zor生活主導文字 文字改變生活

半岛文化荣誉出品

book.seazor.com

2011/12004

封面人物 赵嘉伟杂志主编 陈子叙

Page 2: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插画/鱼刺先生 编辑/林未然Zor 02

Page 3: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03

Page 4: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04

Page 5: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05

想い出を烧き尽くして进む大地に

懐かしく芽吹いて行くものがあるの

Page 6: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06

行 走INFERIORITYZorT e x t c h a n g e s l i f e

出品:半岛文化

主编Chief In Editor

总监Chief Inspector

副总监Associate Director

编辑部

责任编辑Responsible Editor

编辑Editor

美术编辑Art Designer

摄影团队Photographer

陈子叙Aries. 林司我Vient.未央Young. Department of Editorial

林未然 陆青凉 Kimmie.Yummy.付司尔 Mr_原非白Lear.

姜寻 没有 王妃 Alice.Nascondere.Fei Wong.饭饭 鹿生 安涂 Rice.Veronique.Chencan.

投稿

由于条件所限,暂不接受电子邮件以外的投稿形式。

文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图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官方网站:book.seazor.com

官方微博:weibo.com/magazor

读者Q群:145191528

Zo

r M

AG

ZIN

E 4 IN

FE

RIO

RIT

Y

《Zor》(祖尔)目前属于非盈利性电子杂志。本杂志刊登所有稿件,摄影,插画均获得作者本人同意独家发行,其版权归祖尔杂志及合法拥有者所有。

未经祖尔杂志明确书面许可授权,任何人和机构不得对杂志作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P02 行走/鱼刺先生

P07 公主的要求 /春树

P08 年月里的辛香/时青暮

P11 青山路远独自赴/宋砚之

P12 去中山公园/简墨

P16 上路/高燃

P18 他们在时光中站成一棵树/时青暮

P21 海鱼/陈思涵

P22 那一场停泊,遇见加德满都/单飞

P26 老被子/Ran

P27 中国候鸟/张执浩

P28 【专题】

行走

P30 为了什么样的旅行/阿SAM

P31 专访阿SAM

P32 专访张小砚 以梦喂马,诗酒乘年华。

P34 穿行/陶立夏

P35 【深度阅读】

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Mr_原非白

P37 【推荐】

电影、音乐、书籍

P40 征稿启示

Page 7: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公主的要求文/春树 摄影/安涂

就像在夜晚我穿过公园

有个人窜出来,拉住我的手

称呼我为公主

如果爱,仅仅是这么简单

我就肯定跟他走了

围坐着的那些

比较复杂

我留下了

看飞机飞过

许多星星

它们应该是以前的事儿

我再一次在夜晚穿过街道

听着自行车压过碎玻璃

那帮人聚集着

打扮得很酷

我没

瞅他们一眼

就过去了

事儿就是这么简单

我有买门票的钱

可对这场演出没什么兴趣

穿rancid皮镂的男孩在我前面晃动

和他一大票朋克朋友

我坐着等我的汤

一动不动

那时候

天空是紫色的

我觉得这事儿

跟什么都没关

2009.9.19

春树,女,1983年出生,现居北京。已出版小说《北京娃娃》《长达半天的欢乐》《2条命——世界上狂野的少年们》《红孩子》和个人诗集《激情万丈》等。主编《80后诗选》。2004年2月获得“第五届网络金手指网络文化先锋奖”。   

凭借《北京娃娃》,她在2004年2月成为登上美国《Time》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位中国作家,美国人称她为“新激进分子”。她的作品凝聚着一个年轻群体对我们生活的社会的疑问与思考。 她的第一部作品《北京娃娃》被翻译成30种语言,总销量30万册。而《光年之美国梦》的出版也使春树的作品更加国际化。

2011年9月主编发行《缪斯超市》。

Zor 07

Page 8: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08

年月里的辛香文/时青暮 编辑/陆青凉

摄影/饭饭

0

有生之年,因而怜惜。

1

连物品都有保质期,即使能够保鲜存放,但依然失却了原味。而感情呢,终究会折旧,掩上

一层灰暗的色泽。

张爱玲说,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

甜而惆怅,像忘却了的愁。

因此我们才会挚爱回忆,频频回首,张望一片模糊的过去,拥抱斑驳的景致,然后向那飘来

的一缕香寻去。

2

那是一个典型的南方村落,屋落呈棋盘状分布,瓦灰色屋檐随处可见,错落有致,状若一片

灰色覆没的森林。

一户是一个小家。朴实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在这样静谧悠然的村落

里,他们并无过多追求,只求一个稻香四溢的丰收季,以此繁衍养育下一代,安然度过此

生。

重重屋落外是农田青山遍布,一块一块四四方方,像一片涌动着的绿色海洋。青山伫立在不

远处,山上种植着各类果树,层次分明且生机勃勃。昭示着万物都在奋力拔节生长,长成一

簌簌琐果累累的时候,人们也就笑的裂开了嘴。

村落的夜,抬头眼底就会跌入一个繁星似锦的夜空,比明灯还要耀眼闪亮。村人早已被这样

静好哄入睡。于是,四下寂静,虫鸣声清晰可闻,相交呼应不止三两声,似在诉说着各自的

清闲自在。

但这一切之前,要加上一个前缀“以前”。蘸满陈旧味道的词。

不知多少年前,泥砖砌成的土房,而如今一抚墙面,质地松散脱落,早已凹凸不平,如同水

彩画上墨迹斑斑。屋檐的瓦片也零零落落,少了那么几块。墙角潮湿的青苔似在弥补一个又

一个岁月的伤疤。屋内光线黯淡,灰尘飞扬,桌椅已经失修或者是掉了彩,还有一股浓重的

霉味飘散在空气中,整间屋子显然是人去楼空荒凉景象。

低矮的土房,被一幢幢拔地建起的外观恢弘的楼房所掩盖,幢幢耸立将天空挤得水泄不通,

但依旧也是空无一人。

如今,年轻的一辈已不再如老一辈那样安然处世,他们带着浮躁的性子,急切的追求外面那

个精彩万象世界,一个个弃置老屋纷纷远走他乡,奔向城市生活。徒留下一些鬓角霜白的老

人们,已经年迈佝偻只能任时光侵蚀这方纯朴,睁眼望着天光与夕落空守寂寞。

农田因无人耕作而荒芜渐失,而后被收购造公路。挖掘机轰隆隆开进农田,当它用笨重的身

体碾压进农田的时候,那片绿海永远的定格在了过去的眼里,绿的仿似溢出了眼眶。

村落上方的天空再也洗不出一片澄澈,空气里也不再弥漫稻穗的清香。夜晚到来,星辰稀疏

黯淡,自然的合鸣声已然销声匿迹,只能凭遥远的儿时记忆在脑海中想象模拟。

岁月流盼,物是人非,有些事似乎无法避免,也无能无力,连叹息也只能无声吞没。

3

我总觉得儿时的记忆是最为深刻的,不论时光怎样恣意篡改记忆,那些少不更事的旧事该是

铭记,稚嫩且纯真。

如我还记得那年那里那场清白如水月光,一束直直的泻下来,罩住了我的心神。

Page 9: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09

小的时候,过中秋在村里盛行一个习俗,就是农历八月十五月圆的那天,要拿个筛米的筛

子,上面摆上细香,还有秋季恰熟透的石榴,当然还有必须的月饼等其他甜品糕点,然后放

在家门外,以此膜拜圆满的月亮。

而那天,我就会迫不及待的等着日落,巴望这一轮银光四射的圆月从远处升起。然后我会从

屋里拿出早早摆放好“供品”的筛子,放在一张木质高脚凳上,正对着圆月的下方,我闭上

双眼双手相扣,做虔诚的膜拜状,那时的我心里会想,月亮呀,你可别把它们都吃完了,可

要给我留点。

膜拜完,我会傻兮兮地拉着旁边的外祖父问,阿公,月亮为什么会这么圆这么亮?月亮上面

住着美女么?那时还精神矍铄的外祖父会宠溺的看着我,一一解答。

阿公,月亮上的那黑点是什么,我能看见有人在动诶,看。我兴奋地用手指指着月亮,像发

现了新大陆一般的自豪。

结果遭了外祖父的一顿恶批,快,放下来,不准用手指指月亮。小心被月亮割耳朵,因为你

不尊敬它。

那时自打听了指月会被割耳以后,我对月亮都有一股莫名而强烈的恐惧感,双手紧握,而且

还牢牢管好自己的手指,对头顶的月亮充满着敬重与畏惧,生怕哪天一起床发现少了一只耳

朵。

后来,长大也就是过了稚嫩的幼童期后,我知道了指月被割耳只是古人迷信的说法,而现在

大人用来吓唬孩子,教导他们对大自然的日月星辰要尊敬。

接近月沉后,我小心的询问外祖父,可不可吃“供品”,得了确切的准许后,我才又恢复一

脸灿然,喜滋滋地吃起诱了我许久的月饼来,现在想起来,小的时候还真是一脸傻相易哄骗

啊。

突然空气中充斥了橘梗的辛香混合着枝叶清新的气味在燥热的秋日天气中显得更为的浓稠。

那气息像是铺染在空气中的一层粘膜,粘附在每个鼻粘膜细胞中,持续的发酵。

还记得和伙伴一起去偷摘橘子的趣事。那时秋日依旧浓烈,正是橘子成熟时节,两人鬼鬼祟

祟逡巡于漫山橘香四溢的橘林之间,经不起诱惑,干脆就地饱尝起那表皮散发出黄橙橙的饱

和色泽的橘子,玩闹了半天一看天色,落日将垂落,于是赶紧怀里抱着沉甸甸的橘子,心里

带着沉甸甸的恶作剧感,踏上了归家的田垄小路,那时傍晚的黄昏,暮色积淀起一整个秋的

橙黄,像极了那帧外婆屋内墙上被岁月熏黄的老照片。

尽管此般的年月不复再有。

4

自小年幼的我是被外祖父外祖母抚养带大的,因为父母就像那一代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向

物欲横流的钢筋水泥森林奔赴而去。

而那时在外祖父外祖母的宠溺呵护下的我是顽皮好动的,纯真的瞳孔里透出一股对任何事情

的新奇狡黠。外祖母的老屋有一层木质阁楼是儿时总想窥视的秘密,通往阁楼的楼梯末端暗

黑一片看不见尽头,踩上去会发出咿呀晃动的声音。而我对此充满好奇,总想上楼去探寻,

可又怯于那深不可测的黑暗。

临近春节,外祖母忙碌于置办年货,贴红纸黄字的楹联,以及掸尘清扫整个屋子,终于一日

她要上阁楼去除尘,于是我兴致冲冲的跟随她上阁楼。

黑暗之中,外祖母打开一扇窗,饱满的光线立即点亮了阁楼,我一眼望去,一个个老旧暗色

的箱柜,笨重的老式收音机,古朴模样的台灯,还有一架遮上布巾的老式缝纫机等等,四下

Page 10: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10

都是陈旧的物件,光线下清晰可见满屋的灰尘纷飞。原来秘密是一间存放旧物的阁楼,任随岁月徒增尘埃,酿出

陈年往事的气味,这种气味于我来说,甚是好闻迷醉。

我好奇的打开尘封的箱柜,浓重的樟脑丸香扑面而来,柜子里整齐叠放着一件件毛衣,各式各样,大小各异。

于是我想起某个闲静的午后,外祖母总会坐在竹藤椅上,边上摆放着那笨重的老式录音机,在禅唱和诵经的绕梁

间,耐心的用毛针一针一针的穿打着毛衣。那毛衣是送给谁的呢。是否我的身上也出现过一件由外祖母亲手编织

的毛衣呢。那满满的一整柜的毛衣有多少是被子女们所抚摸过的。还是说当她把毛衣最后一个结打好之时,悄然

间抬头发现原来面前的孩儿又长高了一截。于是她愕然过后又开始乐此不疲地编织起新的毛衣。那一针一线缠绕

起多少对子女们的朝思暮念,似乎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

再后来的后来,翻箱倒柜之时,指缝间遗漏的是多少关于彼时的种种。

外祖母那时如同橘梗般的老手拿着竹签,敲打出凌乱的针步的面容连同城楼下的橘梗香气一同消融在记忆深处。

5

现在的我亦早已离开外祖父外祖母的身旁,离开那个儿时的南方小村落,即使如今它也已变样。

且随着岁月与年龄增长,归期在他们的等待中越发迢迢,我的心已距离记忆中那个村落愈来愈遥远。

时过境迁,我只能凭着一缕橘香追溯而去,随着一杆圆满月华袅渡过岁月,悄然打开一阁楼的陈年旧事,才发现

它们安然完好,穿过你日益成熟稳重的胸膛横在你炙热的眼底打转。

我想,趁有生之年,趁我的老人虽步履蹒跚却还健在,怜惜鲜活的一切,该换我多关怀他们了。

Page 11: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11

耳机里那个深情如斯的男子唱道:别让寂寞害你伤得一夜白头,仍得不需要的自

由和最耀眼伤口。将阅读了半月却未过百页的书搁置一旁,起身去寻枕边的瓶子,沁

凉的矿泉水淌入喉中,在这样初显秋意的天气里虽觉难耐,却格外舒畅。揉了片刻额

角下床去拿眼镜碰到了床边昨晚理好的行李,丢在近处的钱包内的车票标注着两天后

驶往最南方的车次时间。镜盒在书桌上,这才发现一旁手机里安静地躺了一条四十分

钟前的简讯,末尾紧跟着的时间显示为凌晨一点钟,是她惯常与我联系的时间:“我

要走了。”

手指在键盘上下意识地敲出“去哪”,然后按下发送键,等待她的回复。

很快便收到了她发过来的地名,一座出了名快节奏的西方城市。它与上一回她停

留了两年的地方是相绵延的南北两洲,与我们出生成长的这个国度相隔了一个太平

洋。我不和她说再见,只略略提了一句照顾好自己,接着继续一如平常地来回玩笑几

番,仿佛第二天仍旧能够相见。直至隐约天亮时分,是从哪一天起不再承诺会等她回

来,只因等待她的归期是毋庸置疑的后续。

有多久了呢,本以为时日尚短,埋头细数过才诧然发觉,竟也三年有余了。和她

相识以来的一千多个昼夜,似乎总在告别。王小波在写给李银河的情书里有如下的字

句:我和你分开以后才明白,原来我对你爱恋的过程,全是在分别中完成的。我与她

对这情话说笑称,退一百步来讲,我和你也可以以此粗评。她只是抿着嘴笑,未作其

他评论。我曾豪气万丈地抛下诳语,有机会一定要和她并排坐着抽烟,不期然攀上她

的肩细细吻她,烟灰也许会落入她的衣领,烟尾也许会烧焦她脑后一缕乌发,霸气地

要她对我,终生难忘。然而这样的愿望,似乎一天比一天难以实现,注定只是深夜的

旖旎幻想。我特意去查我们之间的时差,才知道如今同她时间的距离已然是,你的日

场方开戏,我的夜场已唱罢。我在黑暗里想她的时候,她在光明中未有醒觉。

和她之间一直是依靠“自由”来维系的。人们常说,属于你的东西终究会属于

你,而不属于你的,即使得到了也迟早会离开。所以我们学着放手,拿这一番言论作

赌注,只堪看一次次的分别能否如愿迎来重逢。她总是在走,最初绕着自小生长的北

方城市四周游玩,后来开始跑去其他相距遥远的南方水乡,直至今日漂洋过海去求

学,行路的长度需要用国界来划分。她恁般踌躇满志,一一兑现着她扬言要“在路

上”的追求。反观己身,其实血液里流淌的是与她相似的不安因子,因而在她奔忙的

同时,亦在满足自己对流浪的渴望。

我在这座离家千里的陌生城市生活了两年,是她曾经停留的南方都市。不知她对

之印象如何,只听闻一句,那座北方首都与此间石头森林,从来都对彼此看不顺眼。

我还未有机会抵达与她休戚相关的地方,却对这里生就了一股子迷恋。究其原因根

本,即是不夜城的足够冷漠,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面无表情,邻里碰面连颔首也

难。我从搬进这里后便从不知晓隔壁房间里住的是什么年纪的房客,只能从隔音不甚

好的墙面传来的咳嗽声中判断出是男子,兴起时猜测他喜好深夜抽烟工作,白日里休

息毫无动静且惯吃街首一家店的外带便当,这是从每日按响门铃的外送员装束上推论

的。然而三个月后,掏钥匙进出房门的换成了另一个无法摸清模样身段的女人,高跟

鞋踩上木板地面的清彻声响在清晨格外分明。如此互不干涉的生活,推着我独立强

硬,即使寥落孑身,岁月尚好。

假期坐上颠簸的火车,向南或往北,揣测她若同在会有的感受。听过秋天的海

浪,赏过夏天的艳花,看过春天的碧空,览过冬天的高山。短暂相聚漫长别离的相处

有时,和她向对方例举旅途中的琐碎心事,偶尔说些翻山越岭的甜蜜话,不是没有犹

豫过要停止流浪,却无论如何都要理整行装,对动荡羁绊的迷醉无处安放,唯有重新

上路。这是我们所属命理的既定轨迹。

零九年的冬季末前往偏北的N城看雪,时至除夕的第二日,舍弃了与家人共聚搭

朋友的车出外。在偏僻旅舍的夜晚接到她的电话,问我在哪里,听她声音疲倦,不知

怎么脱口而出:

“要不你过来吧。”

她沉默良久,而后单调音节回复,好。挂落了电话,第三日午后,从车站接了满

身风尘的她,盛热水擦她僵冷的脸和手脚,拿厚被子裹住只露一双漆黑明亮的眼睛。

坐一旁的沙发上看碟,片刻后悉悉索索的声音传来,偏过头看她,正掏着烟,意料之

中的牌子。房间里只余电视屏幕与火光忽明忽暗,一整盒烟抽完她说了一句“困了”

便倒头和衣入眠。那一夜我看了整晚的默声影片,伴着她轻微的呼吸和腕上的秒针走

动。

之后我们待在一起,丝毫没有新年的气氛。有时候白天睡觉晚上起来看雪,推了

窗由着雪花飞入屋内桌上而后融为水渍。旅舍老板娘做的小菜热粥放到后半夜已经凉

透,吃过后看她蜷在床上哀叫胃疼,翻遍行囊却找不到药。她倒好似完好地蹦起来,

推着我说出去买药,走了半个小时才找到镇上唯一的一家通宵营业的药店,倒水给她

吃药才看见一路上她用围巾捂得严实的苍白冒薄汗的脸。我们时常花上一整天说了许

许多多的话后缄默,如同再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却在某一餐饭点后重新开始与之前

联系甚少的厚重对话,每一次都像是要把一生的话说完,每一次又好像重获新生。两

个星期后我们道别,她一路北去回家,而我赶赴南边的住所。后来收到她写来的明信

片,其上寥寥数语,最分明是一句:

砚之,我们无法不告别。

那张明信片被我压在书桌抽屉底层,自收到那日看过后再未取出,也不曾主动向

她提及。这时候突兀地想起并生了兴致翻找,纸上字迹尚显清朗,轻念出声后一哂,

不置可否。是的,我们不得不一再奔赴旅程,余下的半生颇长,朝夕争就的生活就仿

若是一趟绵长而期限无从考量的跋涉路途。人情世故日渐熟稔,而途中的机遇像是一

座又一座的小山横亘在眼前,对心内井池的填补在翻过一座山的过程从热情到疲惫失

落,却又傻里傻气地再次燃起好似无限的能量跋涉下一座,总安慰自己也许下一座就

是最后一座,也许下一座山中就有你结了草庐等我,也许下一座山便可自此停留安

居,也许也许。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甜蜜与苦涩中,将感情熬煮成粥,烫得心口灼热

一生。

这样的事实我却终究无法如她一般坦白说出,然而你我心中洞明,答案早已昭然

若揭。没有将之放回原处,而是从行李箱中拿出一本书夹藏其中。坐在地板上直至隐

约天亮,频繁摆弄手机却未能见到熟悉名字所应对的未读简讯,才反应迟钝般醒悟她

已远走的现状。沉默着盖上被子睡去,梦里山水折曲,而极目难觅的终点,青山路远

独自赴。

青山路远独自赴文/宋砚之 编辑/陆青凉

Page 12: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12

去中山公园文/简墨 编辑/未央

其实那天没想着去逛旧书市,只因中韩书法展随团出访的事,需办签证,地

点正好在中山公园附近。手续很简洁,完事时间还早,就去了相邻的小书店。

书店很小,却是新华书店的分支,分派着一些过气的书,卖不完的书,每一

类命运都不同,有的只剩了一本两本,有的小山似的,大概那些不久就要回到出

版社销毁了。不免生怜,恨不得买下这座书店来。

顾客很少,可书很多很杂,我挑得很慢,就连午餐,也是凑合嚼自己书包里

带的一点面包算了。书店的两位店员特别和气,给我倒了水,让我坐在他们的

办公桌那里,一块儿吃,不住地让着他们自己带的小咸菜。心情好,战果也很可

观,两个小时的功夫,就敲定了近三十本。都是好书啊,我满意得直嘘气。至此

更信了:卖不太动、剩下来的书才是好书。

世界上最优雅的城市,是它的人民终生视书为良友的城市。曾经这是一个温

和的考量标准,然而现在显得如此苛刻,只有不多的几个,譬如济南,还略适人

意。在地球这片土地上,真正的美感和纯洁的灵魂,刚毅、豁达、诚实、善良和

信任……这些属于人内心最温暖最柔软人性的光点,已从城市黯淡消失。所以,

我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以及身边跟随我多年的爱物——譬如诗歌书画音乐——

交流的兴趣(她们都是有生命的,你曾经对她们付出多少,倾诉倾听过什么,都是

有刻痕的)已远甚于与人的交流——它们无一例外长着安静的双脚,而我以它们度

日。每次出行,步入山间,走近大海,满目浓郁的深情绿,海天一色的灵魂蓝,

都可以与我如此接近。看着花草树木,感动于她们的从容和善意。每次的出行总

有许多发现,心也因此注入充沛氧气,就像捡回来一些属于真正我的时光。重新

调整心态编织生活,也有能力、有能量,用最好的状态和理解度,去看世界和人

生。

而每天抚摸书脊,闻纸的墨的香,阅读那些别人未必认为的好书,是我每天

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工作,就像葵花向阳、河流入海那么自然,是体内被安置

的种子,日复一日,心性所致,春暖花开。眼神落在可靠的纸上,钟情在句子与

句子之间互换的逻辑感,以及字里行间随时出现的意外,鼓胀的孤独感消融在和

作者的对接里,并几乎没觉得哪一部书长或难得读不下去过……还有磨墨,午休

后,起,洗脸洗手,听半小时音乐,关CD机,之后,一手持经,一手磨墨,未

磨前,砚池用清水洗净。磨时不许用力,轻轻作圆形波动,且不性急,全副精神

贯注经上,不觉间,经书未读完,墨却浓了。慢慢悠悠抄经,一列一列,从右到

左,写起小楷来,即便世界崩溃也与我无关了。人生的好时节莫过如此。记得弘

一法师有方印曰:“看松月到衣”。他的日子好像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从“风

花”到“松月”,月朗风清,心素如简。多好。

到底是人生所需少之又少,修心为大。一旦懂得了这一点,就骨气沉稳,莲

花四面,就烦忧尽去,愉快自来。

我就这样过我的日子,从不厌倦。我觉得,电脑阅读是提供了一个快速得到

信息的平台,就像列车提速,这很好,又没太必要——要那么快做什么呢?好比

贴着水面由摩托艇快速滑行,根本定不下心来。快餐式阅读无法滋养心灵大树的

根脉,更无法满足痴迷在词语海洋中那种绵厚的味觉。就为这,除了做点诸如发

邮件等必须上网的事,我基本不上网,就连买书都拒绝网购——那太看不见摸不

摄影/简墨

Page 13: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13

着了,叫人心里不踏实。因此,在地面书店或书市淘书同读书一样,是这辈子都

要做下去的事了。被封面吸引,摩挲,翻开内文,看前言和后记,决定买下,拿

书,掏钱,付款,书是我的了。然后,偷儿一般,赶紧到没人处,细敏餐读。这

个过程,叫人着迷。而当有人问我,读书有什么用时,我不知该怎么回答。

读书是自救,岂能不浸淫?有什么用呢?须知活在这世间,只追求快乐是不

够的。至少,对于一小部分人来说,是这样的。

在小书店淘书的那会儿其实还不知道附近有个旧书市,是在交钱的时候,随

口问了一句:“请问师傅,中山公园在哪里?”具体位置我知道个大概齐,好不

容易出来了,想去休息一会儿,看会儿书。结果师傅回答:“就在斜对面的中山

公园里啊。哦,现在去可能书市已经散了。”我像得了意外之财,慌忙问清了书

市情况。

原来在济南还有这么一个淘书的好去处啊。累得哼哼嗨嗨地,拎了满手的书

袋子就去了。果然书市已散,只有三五成群的老叔叔老阿姨,他们白着头发,在

比他们还要老许多倍的大树下面聊天,安祥,文雅。人像葡萄酒一样,本质的不

同,决定着是否会因为年龄的增加而变酸,还是会越陈越久越有味道。所以,喜

欢一切婴幼儿,并观察那些渐渐变老的人。他们是尽显本性的两个年龄段。

我在这里呆了整整大半天,直到太阳落山才起身返回——略微遗憾,不能呆

到星空低垂的时候。有些惊讶的是,这段不短的时间里,外来的老人不断地加入

老人们的队伍——有的用提老式的布兜提着马扎,有的干脆提着打开就是凳子

的拐杖,穿着宽大的裤褂布鞋——裤子不像我们的那么长,鞋子也比我们的宽

松,上衣则很多是我们穿不惯的绸衫。他们各据一方,形成几个不同的圈子,下

棋(军棋、象棋、围棋,都有),没有争论,没有激动,没有鞭挞、谴责,没有

刻意的渲染,没有主张,也没有是非——在阳光里下棋,有谁会在乎输赢?他们

偶尔聊天,声音小小的,面部表情变化不大,眼神里有着老年人的腼腆,甚或孩

子的天真——孩子的天真是世间最大的力量呢。他们似乎生来就是那副样子,没

变过。很难想象,他们都曾经是婴孩,被某对年轻夫妇所宝爱。然而,那却是真

的。

而此刻,那对年轻夫妇已经死去,他们自己,也曾经是商人、组织管理者、

记者、职员、农民、作家……品行、性格各各不同,每一个都曾满足了欲望又被

欲望吞噬,每一个都不容易,每一个的人生都可以写一大本书,每个人,都随身

携带着一生积累的秘密,关于爱,关于恨意,关于遗憾和怅惘……犹如影子,始

终伴随,隐藏在其背后——秘密啊,是人生来就无可避免的事物,关于过去,关

于未来,关于现在,过去的情境和人物,未来的愿望和理想,现在的犹疑和心

慌,时光隐瞒了其中的真相,会让人在无情的、河流一般的流淌中,使得过去、

将来、现在都冲刷成与我们毫不相干的事物,一切都从勿失勿忘变成了误失误

妄,人人也得到了也失去了,滚得一身泥,就像那影子一样没有了面目。可是此

刻,他们什么都不是了,他们也没有了秘密。他们干净了,他们全都一样——一

个经历过生离死别、各类沧桑、却尽量愉快度着残生的人。一切都被抹平。他们

现在——此刻——是婴孩。

我往北走的时候,他们坐在那里,等往南回的时候,他们还坐在那里,差不

多保持着相同的姿势和表情,美好而干净。以至,我怀疑他们不但没有要紧的事

可做,连饭或许也不必要吃——似乎在这里一坐,天下再无大事。

他们多么多,多么不同而相同,似乎世界上所有的老人都在这里了。似乎他

们是我们。似乎他们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是一个人。

看,老人—婴孩,众多—一个,这世界花哨清净,颠倒来去,总是老一套。

我无法揣测他们聊天的内容,却可以肯定每一个人心底都已认定自己必将会

死,然而谁也不能先知先觉,什么时候死。而世间哪一刻没有死发生?又何曾停

止过别离?《巴利语佛典•经集》里说:“正如成熟的果子面临掉落的危险,出

生的人始终面临死亡,这是众生的规律。”无论死亡在自身还是他者,悲伤一直

都在,只是有时遇见,有时遇不见,最终总要遇见——活着的人在呼吸,一会儿

不呼吸就不可以,事实上是,正常情况下,人每一秒钟都在呼吸中。呼吸的艰难

与美好,没有几个人注意。等呼吸不来,死亡就来了。

死亡那一刻会发生什么?死后又会进入怎样一个世界?比起存身几十载的这

个世界何如?苦还是乐?……不得而知——谁也没死过,不敢妄言,死掉了又死

活不说,只有所有的宗教都虚拟着那里——黄金铺地,或是三层地狱。在人生时

空中,人人有着不同坐标,充当着不同角色,而一切因缘宿命,决定着人人在某

个特定的时刻,必须暂时结束一段,前往下一段未知的旅程。“死”对于“活”

在我们这个可认知的空间的人的意义,大抵是需要明白:那个所谓的“三长两

短”的怪东西,并不是只装老人,而是装“死”人的。因此,我们说,生命的孤

独在于:面对死亡真相,我们都是被母亲遗弃的孩子(母亲也是,母亲也是被她

的母亲遗弃的孩子——忘了么?母亲在最后的最后,也只呼唤着她的母亲,求助

于她的母亲,她三岁时就已经撒手离去的母亲。因为无助。纵然老伴、儿女团团

围绕,恨不得替她去死,也还是完全无能为力,完全),独自一个,面对茫茫的

时间大野,所去未知。这是真相里最大的真相。只是,在一个园子里,这样坐

着,每天每天,和别人在一起,分享着小小的或大大的离合悲欢,死亡就不再是

一个可怕的东西——苦是本质,但终须乐而面对。我想,有一天,我也会坐到这

样一群人的中间去,相信爱,相信日常中的珍贵会留下,饥来食,倦来眠,以一

种最从容的样子,以微笑。能报答这个世界的,也就是这些了吧?报答它给予过

我的一切,直到一生消耗到尽头。

因此我们说,时间无主,空间无主,“我”无主,我们看不到的东西不代表

没有,我们看到的东西不一定真实。人事物,本在轮回中,始与终也无时不在转

化,因此,我们永远能在他者身上剥离出一个“我”。就像爱尔兰剧作家贝克

特,在《等待戈多》里描写的那两个流浪汉,处境单调,情节枯燥,盲目空泛地

等待着一个应许他们很快就会来却从未出现过的人。这样的等待成了虚荒的一生

Page 14: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14

里仅有的尊严和意义。其实,就是在今天,我们心里依然或多或少有着这样的空

茫——自我的疆域太广,又没有另一个完全相同的他者作参照,我们不知道汹涌

一生坚持隐忍所为若何,我们甚至对生命本身一无所知。就算我们搬出了族谱里

的人丁、腹内的才华、银行里的财宝……以证不虚今生,实际我们目光的极处也

依然是没有指望的。因为我们会死。所有的时光都是借来的,要归还,要亲自走

去,递送借据。无论你生活在这个蓝色星球的哪一块土地上,无论人为地划分为

这个洲那个国,发达还是发展中,贫或者富,从清晨开始,到日暮结束,都得忙

忙地赶路,顾不上感受——一切皆不可预期,结局却无一例外,而死亡多像一场

预谋,无论早晚,包抄过来,露出尖利的牙齿,啃噬掉任何一个——非但人,树

石桌椅,概不放过。所有行路的人,都有将近百年的时间,与这段路途消磨——

这段路途,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中间会偶尔停下来,在某个园子,看看风

景,重新感知一下耳鼻眼口手和心的律动、存在。病有自己的国土和疆域,有自

己的时间划定,在人体上展开高压统治,它们自我分裂变异,而我们却并不明

了,身体某一部分必然的激烈斗争,大概是在我们出生以前就被注定的。

就是这样,我们中的每一个,除掉遭遇不虞之灾的,都会因为某种病而死,

慢性或急性,都可能被治疗被抢救被吸氧,苟延残喘,不过,最终会死得彻底,

无一例外——那些留下皇皇巨著、打下美好江山的人也无一例外都归结在坟墓

里。可是我们看园中的植物,从青到黄,黄的时候就结出了饱满的果子。从而认

定,死亡绝不是完结,生命也同样是一个逐渐丰富盛大的过程,每个人的生命都

轻如鸿毛,也都重如泰山——一个三百六十五,又一个三百六十五,我们一生千

锤百炼,发愿生出狮子般的勇猛智慧心,只为接近最终的理想:结出灵命里永不

朽坏的果子。那是另番明境。

在公园的最东边,长年设着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展,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

者,他想不到,在距离他的家乡两千多公里的北方古城,有个地方直到今天,还

深切地记着他。因此,也可以说,这是个一直沉静思索着的、理想主义的园子,

在尘嚣之上,它像座天空之城。

我因为喜欢它,它的老气质、老景物、比别处更多的老人,以及一切都带有

的安祥神色,所以暗自下决心:下次专门来。

十几天后,就来了。

来得太早,书市还没开呢——其实书市六点就开,可我还是来得更早了点。

就和看门人死缠,得以进入,闲逛。据说中山公园是本市唯一集游览、休息、娱

乐、住宿、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园子倒不是很大,却从容稳重,大家风

范,还有点霸道,一看就底气充足。大概也跟“本事多”、“手段强”有关系。

整个园子都还在睡着,风没有秩序地瞎吹,阳光懒懒,稀薄得晒不暖园子。

绿很厚,黑苍苍的,空气鲜得让人感觉自己只剩下两叶肺,一小步一小步地随着

路径而移动,人会很静,仿佛能把周围属于古老事物的光芒,一小束一小束地吸

收到身体里面。

我做了几下深呼吸,踱步其中,期望遇见眼睛里有故事的人。然而清晨寂

寥,只有自己的足音,轻巧得不敢踏响。就在落寞间的一抬头,我看见了那棵紫

藤,足有几百岁的样子,攀在山石背阴处的顶上,一片紫。从这个角度看,整座

山就是一座花幄,灿烂得快要昏过去,似乎可以听到,树液在它体内山溪似的,

哗哗流淌。然而走近细看,紫藤部分已有枯死的迹象。阳光不动声色地给了它一

个影子,映照在古旧衰残的大石上,像极了我们内心的某些向往和隐秘。不知为

何会想起“行踪落落,对影长愁”这一句。倚靠在墙边,看着墙头上的花开烂

漫,香透阳光,先前心里的一点淡淡伤感被它冲散了。

能于淡处求浓,则终身不落枯槁。一棵半枯半繁的花树,也懂得这个偈子,

可见植物比人强了。

中山公园的古树据说是本市保存最多最好的,一见之下发现多得好得都不同

凡响,有国槐,樱树、贴梗海棠、龙角柏等,还有东一片西一片的小竹林,偶见

巴掌大的蝴蝶在其间翻飞。不知树在这里存在了多少年,蝴蝶在这里生活了多少

代,却无可辩驳地共同获得着太阳的恩慈。看到它们,就想起眼前看不到的一些

古老而好听的名字:蒹葭,茱萸,菰蒲,露葵,朝槿,红蕖,杜若,荼蘼,椒

桂……带着一点灰尘的味道。念一念,都要醉倒了。

想起来,树尽管很有些姿态,但或许是因为习以为常的缘故,我们已经很少

注意树的变化,只管享受着它们带来的恩惠。开花的时候,风芬芳扑面,走过树

边,总是深吸一口气感叹:真香啊。尤其是在春天的夜晚,在黑魆魆的浓荫下走

过,一阵风就会把香味送来,除了说一声“真香啊”,谁也不会抬头看这几棵古

树到底开了多少花。其实就是看了,也数不清那么大的树到底能开多少花。更何

况,古树中,很多都是开小而细的白花朵,也有大的,黄娇娇的,放肆照耀。有

月亮的晚上,我喜欢透过树冠的缝隙看月亮,那月亮似乎被树的阴影衬托得更亮

了,尤其是散步累了,身子搭在双杠上做倒立的时候,看见的天就成了地,看见

的地就成了天,树影在天地之间,将天和地分开又把它们连接起来,这就弥补了

白天很少抬头的遗憾,我们完完整整地看到了一棵树,以及它的树冠,知道它们

的名字是什么,怎么写,哪棵是会开花的树,知道哪几棵是不开花的树,知道树

的叶是什么时候绿的,绿是什么时候浓的,又什么时候淡……这对我的生活很重

要。

每一棵平凡的树都好看,这里的树不平凡,也好看。树下都有一平方开外的

碎石子,是为了防止尘土飞起而撒的,真好。树的样子大为不同,苍翠的,如云

中仙人,高古不群;青翠的,似山间小童,活泼好动。有几棵龙虬槐,碗口粗

细,树头盘曲自编一顶帽子,戴着一层薄雪织造的花朵,腰身稍微有些弯曲。还

看到一种我不认识的树,花像火柴头一样,紧并在一起,味道有点苦,气根则一

Page 15: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15

根根垂下,身体盘旋着上升,将整个树冠开成了一碗红曲酒,斟在粗陶碗里,火

烈烈地,有一种不讲理的的架势。

这些古树一层叠一层、一层亲一层的,粗壮,执拗,血脉周流,相挽相依相

缠绵,有的还相厮打,像人类的女儿,叫我见之则喜。它们在自己该在的地方,

长着自己该长的叶子和花朵,庆典一般集中一起,组成一个小小国,多少年来,

散发出同它们幼年第一次散发出的没什么两样的气息。总有一个春天,它或它不

再发芽,可这没什么,死和生其实并无区别,存在方式变化了一点而已。它们的

过人之处在于,它们不向虚空探求意义。意义没有意义。

氧气太足的缘故吧,刚开始脑子都晕乎乎的,夏日午后睡不醒的感觉,好大

一阵子才调整过来。鸟儿也多,听上去,“喳喳喳”大声炫耀的灰喜鹊居多,也

有“唧唧”、“啾啾”的翠鸟在枝间闪现,秀秀气气不断声儿呼朋唤友。一只戴

胜鸟,漂亮得像浣纱晚归的姑娘,在不远处的枝叶间好一阵子挣扎,我以为它被

树枝绊住了小脚,踮脚想去帮它,它却一扑棱不见了踪影。

不单是一种鸟,大大小小的,它们在这里那里跳跃,发出“嘣嘣嘣嘣”有力

的声音,使树梢不耐烦地摇动起来,阳光也跟着晃动,洒一地一书的碎金。园丁

们穿戴很特别,一级战备也不过如此了——一律全身迷彩服,胶鞋、手套,连帽

子也是迷彩的,就好像下一分钟就要冲到战场上去侍弄花草。机器响着,声音很

大,却不讨厌,像一个很有力气的男孩子嘟着小嘴儿,在学机关枪扫射。就这

样,“战士们”东一个西一个的,戴着迷彩口罩,有的给树做撑杆,有的给树木

涂编号,更多的手里摆弄着扁扁的宽带子,从湖里抽水上来灌溉——带子很快粗

圆起来,土地很快湿润起来,空气也添了一倍的清凉,草地和树们咕咚咕咚喝水

的声音依稀可闻,一时间,众生得照顾,多汁,安静又甜蜜,花朵也可以下来走

走。它们的愉悦在我们的心里也能感觉得到。

忘了哪位英国诗人说过,在黑暗的理性滋长之前,人的童年只是用来听、嗅

和看的。是啊,童年多好,谁不愿一辈子只停留在童年那一页,不翻篇儿?而在

这里,什么都不想,不解析,不分辨,就像一直呆在童年,就像望着它们发呆就

是我全部的生活。

树真多啊,真迷人。小虫在它们下面蠕动爬行,吃着籽粒,运草叶,角逐玩

耍,安稳得像不知道有明天。它们有自己的生活和活动范围,有它们所遵循的运

行的规律,有它们自己的性情和喜乐,有一个世界我并不了解。

真想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拿本《植物志》,在公园各种植物标牌下慢慢翻

阅,认识,亲近,在心里静静和它们说些话。还喜欢看着这些小得不能再小的

小动物,会和它们对视,轻轻地唤它们。这都让我觉得比和很多人一起更快乐,

心、肠都被洗净。从而,得到的力量更宽广,也更自由,保护灵魂免于了堕

落——相信吧,万物因爱而美,人与植物、动物的关系是安静的,有心人会看得

见,感觉得到它,并且得到它的恩宠。是的,我们看蚂蚁的时候,正如上苍在看

我们——蚂蚁看我们,也一样。说起来这地球上有种类不多的事物:大自然,生

物。人只是生物之一种,如此的突兀渺小,在博大的力量面前,不过是小小的玩

偶。那么,有什么可值得无限度狂妄下去?爱它们吧。

一只圆滚滚的流浪猫在一棵玉兰树下睡觉,靠着丛矮墩墩的女贞,白肚皮均

匀地一起一伏,大白花朵簌簌落到它身上,它也不觉得。问起旁边锻炼的老人,

他说,这里的古树不少被好心人认养了,听说还有个小伙子的女朋友认了一棵做

“干妈”,她时不时就来瞧瞧,身边总陪着那个小伙子。她的爱人很爱她。

我一听就笑得淅沥哗啦的,觉得那女孩实在可爱。爱如钻石闪亮,带给我们

比爱更多的东西,爱者得到的是最多的爱,爱就是被爱。我一直相信这一点。

一切如画,可都是真的。万物都在。大自然时刻在彰显着它的神秘美妙,以

及巨大的温柔。哪怕在最平常的时刻和地方,譬如,到了某个时候,土里会突然

生出绿来——人世间常常出错,大自然不会出错,那是一种物理逻辑和心灵逻辑

的和平共处。它适度呈现了一些永恒的东西,从而指引我们从生命和彼此身上寻

找——所有存在的、朴实和善良的东西,自然都是美好意念的影像。生灵们相互

示爱、安慰和陪伴,这样的活着,才是有尊严的,才叫做美活,就连衰老,也会

是一桩赏心乐事。

像往常见了好事物就非常想打电话给爱人一样,告诉他他在这里就好了。我

忍了又忍,忍得心痛,才按下了这个心思。每闻清歌,辄唤奈何,我对此几乎没

有办法。

自律而节制,敬畏而反省,审美而思考,优雅而闲适……这个园子不必有

书,就已经方舟似的,航行人间。何况再加上书,那救赎的护翼?

此地美好而充满能量,却不能为更多的人所分享。想想这些,心里就有了歉

意。

盼到“主角”——书市登场,果然上来就是个碰头彩!人嗡嗡嗡的,蜂子

返巢一样聚拢来,然后“呼”地一声,就安静了下来,各自寻找各自的心爱去

了——那些蜜。

想想先时所见那个小书店,与它相比,像个伸不开胳膊腿的小序,它倒是洋

洋洒洒的正文;也如同老残听的书——黑妞的好处说得出,白妞的就说不出了。

看到书摊上摆的,很多是老版书籍,书页发黄,且大多是些传统的铅印和彩

印封面。书摊前守摊的人,大多有些年龄,男女都有。最近几年,经常进出旧书

摊,在那儿找些旧版书读——除了折价便宜,更主要的是,过去做书的、写书的

严肃精细,选题没有泛市场化,让人受益。而书市上的“摊贩”,也不是真正意

义上的“书商”,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有的甚至是某一方面的学问家。

摸索着找,居然发现了一些很少见的书籍,如《审美之维》、《词学通

论》、《容斋随笔》、《初潭集》、《现代百年》、《斯特林堡传》等。这些书

即使现在的三联、致远、文史、席殊书屋也难觅踪迹,更何况有些还是被当作内

部参考而发行的书,还有的来自单位图书馆,上面盖着已经漫漶开印油的章子,

出版时间不少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排版老实、实在,满满当当,还没有进入读

图时代。

许多年来,我一直缺当代某心仪作家最重要的一部书,哪里也买不到,向往

得难受,可毫无办法,都死心了。在这里却没几分钟就瞥见了。紧紧抱在怀里,

不敢撒手——简直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啊,我像个老姑娘,一直遇不到可心的

人,突然被不错的人看上,呼啦啦一阵风地嫁掉了,不免悲欣交集。

再寻下去,居然见了一本《古今笑》,小时候从父亲的大书架上凳子叠凳

子取下、啃过无数遍的,每每乐得咯咯笑,再在饭桌上讲给全家人听,在母亲

亲手料理的炸小虾、番茄汤的香味里,那是最好的时光了。如今又不能偷来,

心里恨憾许多年。而今一见,怎不惆怅惊喜?又是我信任的中华书局出版的,

二百一十六篇小故事。想着每晚读一则,会心一笑如汤似药,睡前服一汁,该是

乐事。规规矩矩地讲,我是喜爱《古今笑》这类笔记小说的,上至君主,下至百

姓,各色人等,种种笑话,怪力乱神,奇闻异事,压成扁扁一册;而土豪地痞、

劣绅无赖,以及文人的酸腐,雅士的旷达,无不鲜活生动,历经千年,还如炊饼

新出,可以从中观赏到今人类似物的影子——还可以得见旧时光。凡此种种都能

拿来床头,有形而无形,做梦的材料,多好。

看下去,发现老书、偏门书、一套中少了几本的、报废书都有,掩着面孔趸

在每一个角落里。其中很多,是大家把家里的闲置的书拿来和大家分享,这叫我

的心都痒:“是不是也该将自己喜欢的哪一本书拿来代卖,或者互换?亲爱的它

又将被哪一位有缘人抱在怀里,远远离去?”这样想着时,大大的泡桐花就落下

来,慢慢旋转,带着一点点的香气,砸到摊开的书上,书的主人就拂去。

书都比较便宜,三元,两元,差不多不超过五元钱。书成海成山的,不能

急,需慢慢找才行,惊喜常在不经意时出现。卖书老板大都随和,也多儒雅有

情,卖书如同嫁女儿,临别总要用眼使劲盯几回拿在顾客手上的书,灼灼如盯

贼,叫人几乎不好意思买走了。

买书的人喜欢到这里,往往喜欢和他们攀谈一些掌故和某册书的由来,十分

有趣。临走时,还很可能得到老板的赠书,买四赠一或买五赠一——我当天得到

的是《倦游庵椠记》和《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的日记》,一“记”一“记”的,

像一记一记的耳光,打得人很晕,内容更别说,估计到下世纪也卖不出去了,不

过,我喜欢。

Page 16: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16

上路文/高燃编辑/陈子叙摄影/安涂

也不知是对生存压力的畏惧之感,还是对即将到来的分别的不舍之情,牙龈

又肿了起来。上次肿还是喝多后第二天,这几日极少喝酒,想来也不会与酒精有

关。在柜子里找到一小袋药,是来之前我妈硬塞给我的。原本每个盒子上我都遵

她的话记录了药效与用量,此刻却找不到这些便签。各种药混在一起,不得不靠

强大的搜索引擎来查询分辨各自的用途。

还有四天,来大理就整整两个月了。下午外边又开始下起了雨,南方雨水之

充沛我现在才深有体会。似乎已经习惯了这里的节奏,该认识的人也认识的差

不多,该经历的过程也磕磕绊绊地经历了一遍,每晚走在黑暗寂静的石板路上,

也不似初来乍到时会有些许恐慌。一个人生活久了,总会有很多的改变。话变得

更少了,表情来来回回也就那么几个,再开心的笑,也不免有点虚假。跟朋友说

自己的厨艺有明显的进步,被问学会做什么菜了,答曰煮挂面,朋友深感不可思

议,但事实的确如此,我现在煮挂面自己都吃得津津有味,而此前煮十次九次都

会被倒掉。

隔壁的异国夫妇悄无声息地搬走了。昨晚我在朋友家看碟聊天到很晚,就

住在了那里,今天中午睡醒回家,发现卫生间他们的牙具不见,房门大开,空无

一物,只在厨房里留下几穗玉米,一点薄荷叶,两枚鸡蛋和两枚鸭蛋,以及堆满

水池下面的空酒瓶。想几周前有天晚上我在写东西,他们敲门叫我下楼吃饭,是

中国妻子炒的湖南菜。我已吃过,便拒绝,但他们执意我下去尝一尝,说,下来

喝点酒也好嘛。我一听到喝酒,就爽快答应,哒哒哒下了楼,跟他们喝掉四瓶大

理,三个自制莫吉托和一些草莓味道的白酒。说起各自来到大理的过程,不禁感

慨时间匆匆之快。他们跟我讲婚前婚后的生活,原来并非我所想的那么幸福与顺

利。我对他们说,至少你们是两个人,可以互相扶持和支撑。他们说,完全不是

这样的,两人常常都心情不好,互不理睬,更感到绝望。

2010年我第一次去北京,第一次去江苏,第一次去广东,第一次去云南。

从北方来到南方,又从南方回到北方,一直都是一个人。十小时的车程是自己在

坐,五十小时的车程也是自己在熬。一个人的时候总可以更加冷静地体察自己和

周围的人,也会更警惕。一个人生活,大部分时间都在凑合。和朋友聊天时在吃

三天前的冷饭,已经有点馊。朋友说,你以前不是很会照顾别人吗,你不是很会

照顾你家狗的吗。我说照顾别人或照顾狗,跟照顾自己完全不同,对自己健康的

担忧常常委身于对麻烦的厌倦。这个理论,或许可以解释为:因为对别人(或

狗)的爱过于强烈,所以宁可麻烦,宁可劳累,也会在所不惜地付出。而对自己

的淡漠,或许是因为无法对自己也洋溢同样的情感。

坐在关着灯的房间里抽烟,一直循环范晓萱的you are my sunshine。不时舔舔

肿的高高的牙龈,或摸摸冰凉的鼻尖。不禁想起以前看张爱玲的书,她说,鼻尖

凉凉的,像狗。

像狗。那些人曾教育我,出来混就要先做孙子。他们坐在桌子的另一端,隔

着一桌子酒瓶告诉我混下去的办法。我坐在那里奇怪他们为何不能从我的眼神里

看出对他们的不屑,并好奇支撑他们一直喋喋不休的动力到底来自何处。我的脸

上从来不会为他们流露出一丝的求知欲,但他们从来不懂。在那些人的世界里,

成功的途径无非是厚脸皮、拜金和奉承。他们确实做了人民的好孙子,这股腐朽

之气竟然逃到云南也逃脱不了。

大理还是不错的,虽然会有点无聊。这里本该宁静和古朴,但均毁于人类肮

脏的欲望。不要奢求,我对自己说,因为奢求到最后,一定是一场空。世上本无

世外桃源,跑到天涯海角,也终是属于别人的地方。过分的消极,至少会让我清

醒,而非盲目地乐观空想下去。所有的事都按照最差的打算去做,这样一来,一

点点的收获,都会变得传奇起来,都会成为一个快乐起来的因素。

当然一切不过都只是开始,我依然对人生充满了希望。我们都不要再去想死

了,活着很好。我们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还有太多的恋爱要谈,还有太多的朋

友要认识,还有太多的酒要喝完。路就铺在眼前,我们都要走下去。

妈妈又打来长途电话,她说你到哪个城市了,在外边呆够了就回家吧。之前

我在扬州,在广州,在北京,她也是这样跟我说的。呆够了就回家吧,回家吧,

你爸想你,回家吧,奶奶想你,回家吧,小狗想你。

我想起来大理之前的几天,我彻夜打包,即使睡觉也想着还差些什么,想到

了就爬起来,点开灯找东西。我妈坐在我的床上打瞌睡,帮我找胶带,找剪刀,

帮我把衣服捆起来塞进包里。她说你打算呆多久?我说不知道。也确实不知道。

我是个没有计划的人,这源于我是个懒惰的人。计划总在改变,我懒得重新去制

定。

我妈说,你要是不想读书,在家自己学也可以。要是不想上班,在家里我也

可以养活你。

你打算养我一辈子?我带着讽刺的口气问她。

行啊。她毫不犹豫地说。

我继续收拾东西,我说你别傻了,我都多大了。

我总是在父母的面前强调我的年龄,我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所以不要再

束缚我了。如果我有了翅膀,就让我去飞翔。对我放任自流,把我还给远方,才

是爱我的方式。

我妈把我爸叫起来,他还在睡觉,很不耐烦。我妈说你也过来帮忙,我爸

皱着眉头打着哈欠,他说你别管了,都几点了,让他自己弄吧。然后对我说,你

出去了记得往家里打电话,不管走到哪,第一个通知我们,别让我们挂念。我说

好。每一次我都说好,出去了就忘记这码事。

我妈还在床上坐着,耷拉着眼皮。我说你去睡觉吧,她不置可否,只是坐着

高燃,1989年生于大连。

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116922/

Page 17: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17

看我,想尽可能地帮我做点什么。她每天都要六点钟起床,遛狗,买早点。这一

晚她一定又无法睡个好觉。我心疼她,但不说出来。

她忽然想起什么,去客厅找了很久,然后递给我一包东西。

都是药,你装起来吧。

我打开来看,治感冒的,治胃痛的,甚至还有防中暑的。她说,云南热,你

带着吧。

我一个一个筛选,只留了几盒感冒药。她不同意,执意让我全都带着。她

说,到那边水土不服怎么办,拉肚子怎么办,都带着,都带着。

那边又不是没有药房,生病了再买嘛。

那还得花钱,你还是留点钱吃饭吧。

我拗不过她,就尽量往空隙里塞。药盒占空间,我就把一板板的药取出来放

在包里。但又想到我不知道每种药的功能,于是找来纸条,一个个问她,一个个

标注。治疗什么,一次吃几片,记得非常详细。我妈站了起来,终于有一件事可

以帮得上我,她非常高兴。

标注完,又没有了事情可做。她起来拎了拎我的包,将近一米高的包,被塞

得膨胀而坚硬,她差点拎不动,连连叹息。你要怎么背着?这么沉。她说,眼神

还停留在包上。

没事,我背得动。我背给她看,她笑了,很无奈、很怜悯的笑。

完了,电脑还没装,已经没地方了。我看到写字台上的笔记本电脑,说。

那怎么办,要不再带一个包吧。她着急起来。

坐火车带那么多的包不安全。我说着把包里的东西全部倒出来,先把电脑

装进去,再逐一塞其它的。这样不停地装进去,倒出来,循环了很多次。我说算

了,先睡觉吧,明天再弄。

她有点不舍,好像醒来就看不到我了一样,不愿离开。

睡吧,都两点多了。

她点点头,我上床钻进被窝,她最后看我一眼,帮我关了灯。

第三天,下午四点的火车,她打算请假,让我爸带着我们一起出去吃顿饭。

我睡到两点多才醒,说我不饿,就推掉了。我爸说他的车油不够送我到火车站,

我说没关系,我自己去就可以。但他还是把我送到了快轨站,我妈坐在后座,我

们透过后视镜互相打量着,微笑,无言。

我爸时不时转头看看我,说你下巴上怎么又长了痘痘。

青春啊。我说。

我妈又开始了碎碎念,她说云南那么热,你能受得了吗,你表姐去过一次,

说那边的菜很辣,你能吃得惯吗……她还怕我被骗去传销,也许还担心我会走私

毒品,但她没有说出来。我只是摇头,我知道这些话已经不是疑问,只是关心、

担忧。我不想回答她,就这么听着,也不打断。

下了车,我背上沉重的背包,满面春光。我分别与他们拥抱,装作潇洒的样

子说后会有期。

什么时候回来?我爸又问。

再说吧。

我背着背包,一步三摇地走,走走停停,回头看他们,他们还站在原地,对

我挥手。我胸口一紧,眼泪就要涌上来,又被我压回去。

背对着的后面空间很大,有楼梯,电脑正对着宽大的沙发,不敢看带裸体画

面的电影,生怕有人下来看到,哪怕它只是一部文艺片而已。桌子上摆着一小桶

红双喜,中南海早就抽光了,还好先前有朋友送的红双喜,不然这样一个冷雨绵

绵、秋风沉醉的早上,我该去哪儿买盒烟堵住我的嘴。清晰地记得睡醒前做过的

梦,每一帧画面都栩栩如生,定闹钟起床开店门,给花浇水,打开电脑听歌,电

台正播放着许巍。看窗外的行人打着伞走来走去。一面吃着涂满沙拉酱的面包一

面嚼着坚果,感冒药吃了两天没见好转,已经失去嗅觉,长袖衣服朋友还没有寄

给我,还好有另一位男孩借给我一件运动服。看到好朋友的留言,实在懒于一次

次重复地描述目前的生活,只是说我很好,在过我想过的生活。我离你们很远,

又很近。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她听我说话的语调难得的阳光明媚,对我说只要你

开心就行,开心就是她让我自己出来的条件,我亲爱的妈妈,她终于不再那么冲

动和暴戾,或许也真的觉得,孩子长大了,再也管不住了吧。爸爸的条件是只要

我出门能养活自己就行,他也不再那么说一不二和强权主义了。距离感让我们一

家三口的关系终于平和了许多。

桌子上的花已经萎蔫了,枯黄色的茎艰难地托起灰黄色的花朵,看起来就像

一幅老照片。窗外有打着伞蹒跚而过的老太,推着卖早点的车的男人,雀跃而行

的孩童,和背着小背篓的中年女人。

一晚,与新认识的两个朋友相约夜游洱海。三个人只有两辆自行车,一个

女孩只好被载着,从住处出发,经过一个大下坡到古城大门,在大丽路飞也似的

狂奔,路不平坦,被载的女孩嚷着屁股疼,叫苦不迭。天色渐黑,我们在通往洱

海的那条宽阔笔直的路上停下来,在一户没人的农园里偷摘了几颗果子,然后继

续朝洱海前进。靠近洱海的位置渐渐有了人家,却了无人烟,其中一个人说,对

了,今天是鬼节。我们嬉闹、唱歌,战战兢兢又充满了期待。店铺都早早地关了

门,空气里都是烧纸的味道。天上的云是不同浓度的靛蓝色,层层叠叠堆积在一

起,蔓延成一大片,没有高楼,没有汽车,在空旷的世间里显得那么震撼和不真

实。与云遥相呼应的是夜晚的洱海,像一匹纯黑色的绸缎,苍月映在上面,泛起

珍珠一样的光点。回去的时候下坡变成上坡,路上没有一盏路灯,全靠淡薄的月

光辨别。

许巍如此唱到:故事里始终都有爱,无论有什么样的艰难,曲折。故事里永

远都有爱,永远是美丽温暖的光明,结局。

亲爱的伙伴们,我在这里,你在那里,爱还在它该在的地方。

Page 18: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18

他们在时光中站成一棵树

文/

时青暮

编辑/

未央

摄影/

没有

Page 19: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19

有人看见,谢家三姑娘谢芝迎风站在村口,凝望良久,然后手脚伶俐爬上那

棵老树,一眨眼的功夫就不见了。

枯树挺拔伫立着,年代沧桑久远,无声无息地见证了许多物转星移的人事。

枝干枯槁,落下个大洞,俯身可以听见来自地底幽幽的跫音。

在三姑娘失踪几日,动员全村,寻找未果后,谣言四起。有的说是和哪个小

伙不知耻的私奔了,或者说是受不住那个家的穷苦一股猪膻味,更甚的说,着了

树精的道,给吞进肚里了。

谢三姑娘和村里的滚棉娃洪良,因为他家以前是弹棉被的生计,的确是好过

一段时间。那时候瘦弱黝黑的他像大鹏护佑着三姑娘,吓唬欺负他们的小屁孩,

或者一起坐在老树上讲故事,数落日;那时候他还肯和她两个人赤脚去田里捕田

螺,把她扛在肩上捉知了;那时候他娘舅还不是有势有利的村主任;那时候他就

住在离她家几步泥路的砖瓦房里。

现在的土霸王洪良却作威作福,手里拿着大哥大,一叫唤就有一大帮的小跟

班。村里会有一大把姑娘和他一起谈笑打趣,大事小事都会找他帮忙。但洪良也

不是凉薄之人,毕竟童年记忆是至为深刻的。

他记得在那个倦鸟归巢,农人休作返村的夕阳天,对靠在肩上的三儿说,我

会娶你的。

他看见三儿移开视线,娇羞的抿嘴笑了下,素净的容貌在霞光映衬下甚是皎

好。

洪良确实是喜欢三儿的,只是粗犷的他只懂得原始的表达方法,就是结为夫

妻,一辈子到老。

可他哪想到,三儿却不愿做他媳妇,对媒婆破口大骂,赶出了家门,把自个

儿锁在房间。

其实三姑娘心里是满足幸甚的,有洪良这个伴。不过她只想这样一直下去,

两个人介于爱情友情之间,不要天长地久的禁锢。再说洪良也不是以前那个滚棉

娃了。她亦不甘成长锦丽年纪只是为了沦为妇人。而如今这层膜被捅破,她不知

怎么向洪良说明,只能躲起来。

洪良憋着一股气,暴躁急切,直接冲上门找三姑娘,讨要说法,“三儿,你

出来。这事你给我说个明白。”他大力捶打三姑娘的房门,木制房门被捶击地厉

害,发出嘭嘭声响。

在猪栏喂猪的胡秀琴听到声响立马赶来。“这都有好几天了,三妹把自个儿

反锁在里面,饭也不吃。”胡秀琴看见洪良怒色冲冲只一个劲捶门,“哎,我劝

过她,这孩子是害羞呢,过几天就会乐呵地答应了,洪良,你是个好孩子,嫁给

你是咱家三妹的福气…”

“我不会答应。我死也不嫁。”突然,这时从房里传来一声坚定有力的回

应。

洪良脸色一黑,“好。谢芝,以后咱们走各自的路。”

谢芝的脸上,泪珠大颗坠下,肆虐她那副亲手刚画好的精致的新娘妆,整个

漆黑的房内噤声,听闻她嘤嘤的低泣。

后来,两人成路人,再也没说过一句话,看过对方一眼,尽量避免碰见。

只是,躲得了人,却躲不过谣言漫天。村里女人们在晚饭过后,坐在石凳上

唠嗑议论。在米粒一般的小村,芝麻大点的事,都逃不过她们的嘴。

洪良闷在家就听到,各种关于自己的流言传入耳。

“哎哟,洪良那孩子还真没出息,被谢家三丫头一口就给拒绝了,面子都丢

尽了。”

“我倒觉得良子可怜,三丫头嘴巴和心都真狠,一口就拒绝了,良子那么喜

欢她。”

“是啊,当初看他们总一起玩,多般配,现在整成这样。唉。”

他妈的,这些闲着没事长舌妇女。洪良越想越气,就喊来几个兄弟一起喝

酒。

他喝白酒喝的很重,拿起烧刀子整瓶大口大口的灌,他觉得很过瘾,把肠胃

里积压的不快统统冲尽了。没多久,他就大醉了,眼神迷离之中他看见不远处三

儿一脸灿烂对他喊,滚棉良,你快来!我们偷李子吃去。

他就嗤嗤笑着,跟上去,却一直赶不上。突然,他发现三儿不见了,眼前是

一排砖瓦房,正是三儿家。

此刻已时近午夜,小乡村并不比大城市夜里有灯光璀璨的娱乐活动,村人和

银色麦田一样早已陷入熟睡。

万籁俱寂之时。洪良整个人迷迷糊糊,他顺着土墙向右走,他记得三儿住在

第三个窗的房间。走到那个位置,他发现窗是开着的,只蒙了层纱丝。窗子高过

洪良半个头,于是他便搬来一块大石凳,踩上去,一把拉开纱窗,一脚越窗踩

进,另一只就紧随跳了下去。然后他没站稳,往前踉跄了一下,头撞到了边上凉

衣服的铁架,发出了咚的一声。

洪良心快蹦出嗓子眼,慌了神,顿在那里。但是什么事情都发生,屋里三姑

娘还是呼吸平稳有律,安然深睡。屋外一片死寂,连平常的蛙叫声也销声匿迹

了,月朗风清时刻,在屋内撒下一地白光。

洪良弓身悄然走近的三儿的床边, 她就躺在那儿,是那副日思夜想的熟悉的

面容,他盯着看了很久,然后慢慢凑上去,吻上那张娇小的嘴,他呼吸浓重和着

熏人的酒气喷到她的脸上。

三姑娘在梦里被人追跑着喘不过气,挣扎着醒了过来。黑暗中,她就看见一

张放大的脸,对上一双迷离的眼睛。她惊骇地用力推开眼前的男人,想立即跳起

来呼喊,男人更快地欺身上床一手压住她的双手,一手捂住她的嘴。

“嘘,三儿,我是阿良。我想你了。”洪良附在她耳边轻声说。

他俩现在的姿势暧昧非常。三姑娘看洪良欲对自己不轨,惊吓着两脚在空中

胡乱挣踹,拼命摇头想摆脱他的手。

洪良气力大,一下就用脚压制住三姑娘,鱼一样黏着,“三儿,我只想抱抱

你。”他顺势压靠在三姑娘的身上,一动不动,睡着了一样。

三姑娘却被他蒙的呼吸困难,唔唔呻吟要挣脱他的手,洪良以为她要呼喊,

两人纠缠了半天,整出了大动静。

睡在对间的谢国华和胡秀琴一脸睡意,匆匆赶来。便看到了眼前这情景,谢

国华冲上前一把揪起洪良的衣服,大力就拉了下来。他见洪良醉不醒人的熊样,

十分恼火,刚想抬脚踢上几脚。

一旁的胡秀琴适时出声止住了他,压声道:“她爸,现在睡觉的点,这事别

闹大。给人听见了,咱老谢家的面子往哪搁,三妹怎么办?”她坐到床前,“三

妹,你有没有事?那蠢货怎么欺负你了,跟阿妈说。”

三姑娘摇了摇头,不说话。胡秀琴见女儿衣衫完好在身,露出的手肘上也没

有抓痕,不过发丝散乱,她也相信洪良的为人,明白三妹确实无恙。

谢国华气是消了点,但还是冷面臭骂道,“良子你小子忒胆大了点,姑娘家

的闺房也敢闯。仗着酒劲就敢胡来。我要教教你怎…”

“爹,你就让他走吧。”三姑娘喊出绵软的一声,带着无奈的哀求意味。

“滚。”

而洪良在跌下床的那一刻就酒醒了,他看见憔悴的脸和那双微红却也不看他

一眼的眼睛,看见谢国华怒目而视的神色。

他脚有些虚软站起来,低头不吭声朝外走去,快到门槛时,他转头轻唤了

声:“三儿。”然后大步离去,背影被阒黑的夜吞蚀消弥。

洪良没有说道歉的话,他心里一片坦然,他只想深深抱着她,让心里决堤的

眷念与怜爱有出口泄洪。

三姑娘依然深刻记得那时洪良转头瞬间望着她时,那清亮饱含言语的眸子。

这成了他们之间最后一面,后来洪良真的走了,再也不见。

那个晚上的事情像深埋土里的作物,终究是寂然钻出来寻光而长。于是满村

不论男女老少都在纷纷议论,种种蜚语满天。

说谢家三姑娘不洁了,那深夜里被洪良欺负了;说洪良得不到她的心就硬得

她的人。说他们败坏村子风气。

洪良那个当村主任的娘舅出面澄清了这件事,却还是挡不住村人那张爱说闲

事的嘴。他看洪良成天闭门不出,浑浑噩噩的模样,怒其不争,“良子,你年纪

也老大不小了,整天闷在家里无所事事像什么样子,男人就要出去闯闯,干点正

事。”于是就在城里托关系找了份事给他,把他送出了这个偏僻落败的小乡村。

洪良就这么毫无征兆地离开了这个村子。他走的那天,路过那棵残衰的老

树,伫立在老树底下,这里扎着他和三儿二十多年来青梅竹马的记忆根系,细细

聆听回忆。他想到,三儿永远不会原谅自己了,他们已是陌路人。

而那头,三姑娘言论缠身,深居简出,变得沉默少语,连她娘胡秀琴也猜不

Page 20: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20

透女儿心思,生怕她出事,忧心忡忡。

素清朴实的小乡村终归于平静,位于的时光的背阴处,生活节奏缓慢而朴

良。

三姑娘是被新话题遗忘的人,像个旧破的枕套,拆了下来,搁在不见光的箱

柜里。只有洪良,依旧对她还念念不忘。

自洪良离开之后,她就陆续收到他的信,信里寥寥数语,讲自己在皮革厂里

帮忙采购原料,每天都是惹一身皮屑;讲自己没读过多少书,也没见过大世面,

总拿错货,被主管骂;讲市里楼高的遮天,路面平坦宽敞叫水泥路,各种飞驰的

车,商店里的物品琳琅满目一到晚上灯红酒绿,人更加多又热闹,想和她一起倚

江看夜景;讲城里人穿着讲究,光鲜亮丽,做事匆忙快速,原来他们都中饭是吃

快餐;讲自己升职,去酒店请了一桌;讲…还给她寄了很多物品,真皮革的皮

鞋,蕾丝花边的纱裙,甜又苦的巧克力,嫩肤防冻的护手霜,能续电的手电筒等

等。

三姑娘从没有给他回过信,所以像是自言自语。倒是洪良也孜孜不倦,几乎

每星期一封。

但是这些信和物品,在她心里卷起一阵阵的浪潮,推着她涌向外面的世界。

似被困在大山中的一汪小溪,渴望跃入浩瀚无边的大海里游弋。

三姑娘心动了,内心翻腾酝酿了很久。终于在那个柔顺的阳光煦照村子的早

晨,她出走了,一如洪良巴巴看了老树半天,毫无征兆的离去,流入大城市的洪

荒。

某天,终日沉浸在忧思与哀怨中的胡秀琴,打扫三女儿房间时,在她破烂的

绣花鞋里发现三妹留下的一纸信,可惜她不识字,马上拿给在外头吸着烟,满身

腥味的屠夫谢国华,“杀猪的,三妹留的信,写的啥?”谢国华吐出烟,接过来

抖了抖,皱起浓眉看到:

阿爹阿妈还有阿姐们,谅三妹不孝,不辞离家。

这次出走在我心里已酝酿了很久很久,这股愿望愈来愈强。

小时候第一次看见阿爹啐一口沫,粗野的屠宰生猪,鲜血漫过我的视线。阿

妈每日斤斤计较柴米油盐,算好饭量,残羹用来饲猪。阿姐们帮忙做家务活,只

待婚嫁年龄,揣着上门说亲人家的财礼,嫁为人妇,复制成又一个阿妈。我知自

己也将会是这种命。

出嫁那天阿姐披红戴银,泪眼婆娑,满是不舍与悲伤,紧紧搂着阿妈,最后

却被拉离,送上三轮花车。看见阿姐归乡返家,诉说自身生活种种委屈与不如

意。看…其实,我很惧怕。怕这般悲惨被框定的庸碌命运。所以我想逃离,逃出

这个恶语满天,落后穷困的小山村。

我想挣脱所谓的命定,我想拨开掩蔽,感受外面的世界。

关于阿良,我不怨他,甚至是有愧,其实我清楚自己喜欢他,只是我不愿嫁

给他。只因不甘。他是一扇窗户,让我张望到外面的世界。

或许我们缘未尽,或许我们会重遇。一切凭天意了。

希望阿妈能替我回封信给他,就说不用再寄信给我了,我已走在去尝巧克力

的甘苦的路上。那个早晨,站在老树底下,我抬头视线展开,发现是一片开阔无

际的天,它的止境在哪里?小学常识课本里说,天地是圆的,因此我想去天那一

方的尽头,逐梦而去,我不会迷路。

我对那棵刻满万千世界经纬的老树道别,就像同你们一样。

女儿如今已在路上,勿念。愿好。

看完信后,胡秀琴和谢国华两人千斤重的心却宽松下来了,“三妹,大了

啊。都是女大不中留。老头子,咱吃饭去!”

Page 21: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文/陈思涵编辑/未央

Zor 21

Page 22: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那一场停泊,遇见加德满都图文/单飞

编辑/未央

向往纽约、巴黎、上海的人或许永远不会喜欢这样一座破

旧贫穷落后的城市,即使它贵为尼泊尔首都,却扣着“脏

乱差”的帽子。但我去到加德满都,是有着归属感的,或

者是因为小城的模样有强烈的安全感不会让我像在北京、

上海那样感到恐惧,会迷失自己。在这里,我有着流浪的

停泊之感。

在拉萨罗布林卡路尼泊尔领事馆办理完签证后,拼车直奔

樟木口岸,这一路,长达12个小时的车程,除了绚烂的夕

阳,其他风景几乎都是索然无味的,会有四五个边防证检

查登记护照和签证,手机提示“无网络访问权限”,虽为

六月,气温却只有7-18度。从樟木出境坐上尼泊尔籍技术

高超的司机类似于“truck”的车,经过一段“死亡之路”

颠簸个三个小时就会来到这一座停泊之城——加德满都。Zor 22

Page 23: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泰米尔(Thamel)是加德满都最热闹也是中国人最多的地

区之一,而此行我就吃住于此。到达泰米尔的时候是北京

时间18:30,尼泊尔时间16:00,住进一家尼泊尔老板开

的小旅馆后便马不停蹄地奔向泰米尔的大街。褐棕色和黄

色是在尼泊尔看到最多的皮肤颜色,这里除尼泊尔人外最

多的便是印度人和中国人,走在大街上,他们会热情地用

不太地道的中文说“你好”。

在泰米尔,你是很难控制住自己的购买欲望的,如果你看

到做工精致颜色艳丽的手工纺织品或刻工精湛的木雕、骨

雕,尚能忍住心动的话,那当你看到卖价是中国价格三分

之一不到的李维斯、欧米茄,甚至劳力士,怎能不心动?

遍布每条街的珠宝店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珠宝首饰,以及尼

泊尔特产黄晶玉,怎不想掏尽腰包?并且这一切全部都是

hand-make。 Zor 23

Page 24: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24

加德满都的确是没什么景点的,几个皇家花园,几个杜巴广场,甚至连

烧尸庙(火葬场)也被尼泊尔化为景点收费参观。但猴山是必去的,在

这里也看见加德满都全景,整座异光色彩的城市,从高远眺,有另一般

的美。

还有个值得一去的是珠峰下的一家旅馆,Hotal View Piont,这里美得像

人间仙境,听不见一丝喧哗。在泰米尔浮躁地行走了几天后,我来到这

里,心一下子静下来,坐在房间的阳台,外面是白茫茫的雾,感觉自己

好像在天堂。旅馆是红色的设计,墙很漂亮。

抽一根香烟,拍一些照片,做一个Spa,写一点文字,你可以感受到生

命的分针忽然停止,宁静安好,没有情绪、没有浮世、没有外界的所有

干扰。你不知道你身在何处,你也不想去知道,世界最高峰在你的身

后,轻闭双眼,深呼吸,全是大自然的味道。

早晨,在雾气浸润的花台看珠峰的日出,红日从山边升起,所有的爱恨

顿时烟消云散。

我想,在我年轻的生命,走走停停,只为遇见你。

这一刻,矫情无罪,因为感动来的如此自然。

从Hotal View Piont回到泰米尔,我去了家珠宝店购买黄

晶玉,一个名字叫BABA的珠宝店老板热情地请我和同

伴去酒吧喝酒,是一家尼泊尔风格的酒吧,脱掉鞋坐在

桌子周围,昏暗的酒吧里放着喧闹的印度音乐。我们

喝有些苦的尼泊尔啤酒,花生和饼味道是尼泊尔的惯

味——咸。大家一起抽我完全不懂怎样吸的水果烟,

BABA用英语天南地北地跟我聊天,最后问了一个让我

语塞的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回答他,“But I believe ture

love.”

出酒吧的时候,天下起了雨,清新的风吹过发梢,雨滴

顺着发丝滴入颈脖,我突然有了很多感触。我莫名其妙

地感动,因为一趟异国的行走。在自己所生长的城市,

有太多尘事的羁绊,我逃离、远行,来到另一座城市,

生命的定义是漂泊,而我却在这里找到安定。

我换了一家旅馆,住在Norling Guest House,在旅馆不能

使用中文的公用电脑,旅馆的店员开心地打开Facebook

给我看他的中国女朋友,那时几乎所有的房间都熄掉了

灯,而我打开记事本,写下“Dream”。

Page 25: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加德满都很穷,街道也很破,自来水因为有寄生

虫不能喝,随时有向你乞讨的老人或小孩,灰尘

漫天飞舞,但我却深爱这一座热情而毫不做作的

城市。

在这里的感动,比耀眼的落地窗来得更深入人

心。离开加德满都的时候,我在想,我会带着我

深爱的人,再次回到这里。

加德满都,我愿意为你而停泊。

Zor 25

Page 26: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26

老被子

文/Ran

编辑/鹿生

天气就在太阳刚刚隐没在云端的时候变冷了,秋风送走了夏天遗留的最后一

丝余热。

妈妈给阳泽抱来一床新被子,是她在乡下找人弹来的。还能够闻到棉花的香

气,像是太阳炙烤后的空气的味道。摸着被子起起伏伏的纹路啊,就像能看见弹

棉花大叔的笑容一样。被罩上的芙蓉印花也是妈妈喜欢的图案。不过弹出来的被

子有点重,加上妈妈把被子边角又往阳泽身下掖,于是阳泽被结结实实压住,动

弹不得。他就这样皱着眉,嘟着嘴睡着了。

新弹出来的芙蓉印花被子初来到这里还有些新奇呢,他把掖着的手脚从阳泽

身下轻轻移出来,活动了几下,随即想四处转转,熟悉一下新居的环境。忽然窗

外一阵风吹过,印在天花板上的树影晃动起来,印花被子吓了一跳,死死抱住阳

泽。

隔了好久,只能听到阳泽均匀的呼吸,被子才敢爬起来往四周看:房间小小

的,除了这张床,还有立在墙角的衣柜和放在窗前的书桌,书桌上摆着一个相

框,里面是个留着西瓜头的小男孩,手里抓着半截木头枪,一副要哭的样子。被

子看了眼身下的小男孩,正是那个西瓜头,这就是阳泽啊。窗外是一片灯火点点

的低矮楼房,几根高高的电线杆矗立在黑夜里,密集的线路像是空中的交通网。

这里就是今后要生活的地方啊,好像还是很恬静的。被子正这样感叹着,突

然被阳泽蹬了一脚掀到一边。他以为阳泽醒了,趴着没敢动,结果又安静下来,

原来是这小家伙睡觉不老实。于是被子又重新盖在阳泽身上。就这样,蹬了又

盖,盖了又蹬,被子被折腾了一晚上。天亮的时候,被子被一脚蹬到床下,再也

没力气爬上来了。

阳泽是个大懒虫!从来不叠被子,都是妈妈来叠。有时他会被妈妈骂两句,

就随便对折几下,往床脚一扔。被子真是气死了,手和脚都没对齐,多难受啊!

而且,阳泽还是个好吃鬼,常常因为梦里好吃的食物流口水,流到枕头上也就算

了,还下意识地用被子擦嘴角。被子身上都是阳泽口水的味道!

不过妈妈每周都会把芙蓉印花被罩除下来清洗,而被子也会被挂在晾衣绳上

晒太阳,妈妈还会拿着木条给被子捶捶打打。每晚跟阳泽那么激烈的斗争,也是

该舒活舒活筋骨呢。阳泽特别喜欢晒过的被子,睡觉的时候就死死抓着被子,脸

不停地在被子上摩挲,搞得被子也痒痒的。

被子也不只是用来盖的被子,要不就会无聊死了。还好阳泽不是个无聊的小

孩,他常常叫小伙伴们来房间里玩儿。被子会被批在阳泽的肩上装超人的斗篷,

皇帝的皇袍,将军的披风,当然偶尔也会被当作老和尚的袈裟。被子也会融入到

不同角色中,或招展,或飘逸,抑或凝重。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转眼间阳泽已经上中学。书桌上的相框也换了相片,西

瓜头不见了,换成留着精神短发的小伙子,脸上少了稚气多了书卷气。

不过被子还是那床有着芙蓉印花的被子,只是原来那么鲜艳的颜色被洗得有

些发白了,棉絮也没有以前那么均匀,有几处都堆在一起。大概是由于阳泽常常

拱在被窝里的缘故。

小时候阳泽是个外向的孩子,一天到晚都在外面跑,回到家倒头就睡。长大

的阳泽总是待在房间里不出门,晚上就把头埋进被窝,拿着手电筒偷偷看小说,

也会在开学前狂赶作业。这让被子偷笑不已,结果身体一紧,就被阳泽手里的圆

珠笔画成大花脸,讨厌死了!

慢慢地,阳泽身体也有些异常,早上把被子顶个小帐篷,晚上还偷偷在被子

里写情书呢。有时他身体热热的,被子好紧张。

除去这些,被子一天比一天觉得幸福,阳泽渐渐成熟的气息和不断成长的身

形都让它激动不已。晚上它趁阳泽睡着了,会偷偷丈量他的身长,就快要到被脚

了呢,再长长一些,自己要盖不住他了吧。

所以被子也有些担心,因为妈妈偶尔会说起有再新买一床被子的打算,说现

在都是太空棉、羽绒被之类的,这种老被子只有乡下人盖了。为了这样的原因,

被子晚上都会半支起身体,假装自己不重,让阳泽睡得舒服才行啊。可阳泽都会

轻轻将它拉下来,紧紧裹着自己。这样被子也就安心了。

不久听妈妈进房间收拾衣物的时候说,阳泽要去很远的地方读大学了,会很

久很久也不回来。妈妈还悄悄把眼泪擦在被子上。被子又生气又着急,以后是不

是就见不到他了呢?可他什么也没说起,就这么狠心要不辞而别呀。

于是那晚被子不想理阳泽,看着他睡得死死的就更加生气了,褪到一边不给

他盖!

第二天阳泽迟迟没有起床,被子想他真是越来越懒了,今天不是还要去很远

的地方么?虽然想起来就伤心,但被子还是试探性地推了推他,阳泽没反应。它

只好爬到阳泽身上,他的身体好烫啊,竟然发烧了!

阳泽被送去了医院,被子好自责,也好后悔,没能珍惜阳泽在家的最后一个

晚上。妈妈说看来这床被子确实盖不住了,还是换一床吧。

芙蓉印花被子被平整地叠好,压在了柜子的最下面,柜门关上的那一刹那,

被子几乎要绝望地痛哭起来。但它心里相信,阳泽回来的时候会把它救出去的。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柜门被打开了,被子看见了阳泽的脸,虽然比以前黑

了不少,但真的是阳泽!阳泽真的回来救它了!它被阳泽抱起来,拥在怀里,又

轻轻放在床上。阳泽把脸凑上来,细细的胡渣把被子戳得痒痒的。然后阳泽深深

地吸了口气,结果立即抬起头,猛咳了起来,大口地喘着气说它果真是一床老被

子了,都有霉味了。

那晚被子没有盖着阳泽,而是被他又放回了柜子里,这一次大概是永别了,

以后只有阳泽残留的气味可以回忆了。

五年后,柜子再次打开,是妈妈,脸上的皱纹多了好多。阳泽的房间没有太

大的变化,书桌上放满了照片,是阳泽从小到大的样子,最前面的一张是他和一

个女人的合影,女人手里抱着一个婴儿。

被子被拆开,棉絮被分成好几堆,后来又被压平重新缝合,从一张大被子变

成了很多小被子。现在被子小心翼翼地裹着一个孩子,那是阳泽的孩子,身上有

他的味道。

Ran ,同志媒体人,先后从事网络广播与数字出版工作,同时进行童话、歌曲与剧本创作。

不妥协、不灰心、不生气、不乱,静静向前。

新浪微博:@微年一嘻

Page 27: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27

中国候鸟文/张执浩

编辑/林未然

摄影/安涂

你肯定没有见过这么多没有翅膀的鸟

没有羽毛,没有天空

每年此时,他们幻想飞一次

千山万水美好

抵不过那座远在美好之外的空巢

只被几块石头压着的空巢

你肯定无法想象他们匍匐着

穿越这个国度的模样

蜷缩着,单腿站立着,愤怒又兴奋着

你肯定听说过死在途中的候鸟

你甚至亲身体验过死亡

但你还是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没有翅膀

没有翅膀为什么还有那么强烈的飞翔的愿望

那么拥挤,悲壮,惨烈

那么不爱国,却深深热爱家

你肯定理解不了这是怎样的一种世道

千山万水美好

千山万水莫名其妙

2011-1-25

张执浩,1965年秋出生于湖北荆门,现为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汉诗》杂志执行主编。

著有诗集《美声》、《动物之心》、《撞身取暖》等,长篇小说《试图与生活和解》、《天堂施工队》、《水穷处》,中短篇小说集《去动物园看人》及随笔集《时光练习簿》等。

作品曾入选百余种文集、年鉴,以及初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先后获得过2002年度“中国诗歌奖”、2004年度“人民文学奖”。

Page 28: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28

专题策划

撰稿/陈子叙 鹿生 摄影/张晓博 模特/赵嘉伟

踏碎一地月光 /淌过一朝雾水

在暖黄的街灯下迷失 /在清冷的泥土上逗留   

回荡于灵魂深处的召唤

让我们去行走 /寻找生存的理由

To Walk

Page 29: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29

生命太短,旅程太长。我们总是希冀他方,于是开始行走,开始找寻。

背起行囊,只身上路。也许并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唯一踏实确定的

是,永远在路上。

走过车水马龙的繁华城市,走过简约明朗的温婉乡村,走进落日的余

晖,迎着早起的朝阳,乘着风,义无反顾的奔向内心的那个理想地方。

行走的姿态,总是透着一意孤行的勇气,一个人行走,脚步间平稳坚

定,满是踏实的欢喜。

行走许久,有太多想要诉说的故事,有大把想要倾吐的情愫。期待你和

我们分享这一切,当你找到你想要为之停留的地方,希望能看到你那独

一无二灿烂如花的笑靥。

Page 30: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30

为了什么样的旅行文/阿SAM

我喜欢旅行却经常害怕长途飞行,这似乎不应该是一个旅行人应该有的经

验,通常我在前两个小时的长途飞行里开始喝红酒或者烈酒(个人建议红酒比较

妥当,毕竟高气压对身体不好)。通常是3小瓶的量,然后喝昏昏的时候就有欲

睡的感觉,然后一般最多一个小时的睡眠后就会醒过来,好一点的航空公司有不

错的机上娱乐系统,看几部片子或者听几张唱片又过去了两个多小时,接着便是

漫长的六个小时的路程,一般就是看书,大概一个小时,熟悉的书,不管从哪里

翻来看都挺不错,接着写点东西,大概会半个小时,最后就是昏迷状态继续半睡

半醒,我觉得长途飞行最好做的事情就是七想八想的,因为你除了这些无事可

做。

长途飞行的奖励通常就是在你醒过来之后看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和城市的惊

喜,这也许是旅行的第一个意义吧。

这是飞往土耳其的航班,我拿着IPOD听着许美静,这么多年了还是喜欢着

她,就像是一种习惯,久了就会成为一种熟悉的动作,比如爱过的人,爱过的城

市都是这个意思吧,已经是10月的天气了,清晨5点抵达伊斯坦布尔,这是一个

一下飞机就会喜欢的城市,TAXI一路载着我去往市区,一座座大桥上看到这个横

跨亚洲和欧洲的城市,无数的清真寺弥漫在山间,海鸥在远处的飞行,点了烟靠

在窗户上抽,同行的两个朋友ROBIN 和 LAWRENCE因为长途飞行有些疲惫,靠

在出租车上睡了过去。

旅馆不大,就在蓝色清真寺的边上,小而温馨,旅途里我习惯带自己熟悉的

香水,书上学来的,这样房间也有熟悉的味道了,几个人徒步沿着街角散步,时

不时的有几只猫走了过去,在街角餐厅吃了一份不错的晚餐,也喝了一点酒,这

个城市到准点就会有经文开始念诵,尽管听不太懂可是也被这异乡的城市所独有

的氛围弄得凝重起来。

旅行到底是为了什么?在第一次上路的时候我都一直这么问自己,以前读大

学的时候没有钱,最多就是长途的火车去往异乡,而现在有点闲钱了会选择好一

点的飞机和酒店,去往的过程一样,只是心态变了,比如你有和朋友一起旅行,

也有和爱人一起旅行,也有独自旅行,这个过程唯一相似的就是你只能自己在旅

途里获得自己想要的,就像是一段感情的结束,旅途也总归有终点的。

对我而言,旅途是休息也是遗忘,把不开心的事情全部都丢给那些大海吧,

还有即将开始的新生活,这一切不都是那么美好,漫长的旅途里看到过星辰和日

暮,也看到过那些辉煌城市的悲伤,就像是那日乘船归途的夕阳,一家人在海岸

喝着茶实在太过美好,其实很多风景你都带不走,随着岁月还会忘却,那么留在

记忆里吧。

Page 31: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31

专访 阿SAM

陈子叙:10月份出版你的旅行游记《去,你的旅行》,跟我们简单介绍下这本游

记吧。

阿SAM:这是一本有点带自传体的旅行杂记,应该是记录了这十年去过的一些地

方,遇到的一些人,不算是实用性的工具书,更多的是一种对于旅行的倾述。每

个人都有对旅行的冲动,经常都是时时不愿意迈开第一部,总是被工作,生活所

牵绊着,这是一部鼓励大家抛开一切束缚,勇敢旅行的感情记录本吧。

陈子叙:新书中,其中有一篇酒精之城福州被编辑要求删除,你为什么坚持不删

除,其中有什么缘由吗?

阿SAM:因为福州实在不是一个什么旅行的城市,可是对我有着更深的感情,很

多朋友在这十年里陪伴着我成长,我想,是一种很好的记录方式,等十年二十年

后再来看,肯定感触良多。

陈子叙:你从10年前就开始了旅行,10年前你去的第一个地方是哪里?十年后的

今天,最后一站又是哪一个城市?

阿SAM:如果说这10年出国旅行的话第一个地方是越南,国内的话算是上海,是

起点也算是暂时的终点。

陈子叙:是什么在召唤你要不停的去行走?

阿SAM:从小被小环境束缚,希望看到看远的天空,先是想看到大的城市,接着

是大海,就这样一路一路的越走越远。

陈子叙:你有偏爱的旅游目的地吗?

阿SAM:我比较喜欢偏大自然的地方,像澳大利亚,新西兰这样的地方,不过地

球太大了,对于我而言,就是没有去过的地方都想尝试一下。

陈子叙:这几年好像出了不少对旅游持消极看法的书籍,比如《泰坦尼克式奖

赏》(The Titanic Awards),这本书号称要为"旅行的缺点"喝彩。不仅如此,

《纽约时报》也刊登了一篇关于旅行指南的文章,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困宅

族(staycations)"。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潮流?难道宅男已经变成了流行趋

势吗?

阿SAM:其实哪怕像我出了书的今天我也坚信是很多人不喜欢旅行的,毕竟旅行

带来的是长途飞行,金钱,安全等等不确定的因素,但是我只想想一句,就是当

你踏出去一步看看外面的世界,你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情

和人,除非,你真的只喜欢靠电视机或者旅行书来打发你的余生。

陈子叙:去过这么多的地方,下一步计划去哪里?

阿SAM:计划去纽约,可能是看了太多的美剧,对美国有一种特殊的情节。

陈子叙:独自旅行中,你遇到过怎样的困难?对于准备独自旅行的朋友,你有什

么心得告诉他们?

阿SAM:曾经有一次在国外旅行和当地人发生了争执,不过后来和警察调节了很

久才安全,主要心得是旅行时最好买一份旅行保险吧,国内国外都是,这是经常

被大家忽略的事情,谁也不知道旅途里会发生什么。

陈子叙:你的文字静谧美好,却爱旅行冒险,那么最真实的你骨子透露的是怎样

的性格?

阿SAM:我其实内心是一个很热血的人,和文字有很大的区别,不过这仅仅限制

在好朋友一起,我想人都是有两面的吧。

陈子叙:感谢SAM接受我们的采访,对我们的读者说几句吧。

阿SAM:其实我很少接受电子杂志采访,但是我也是媒体人之一,深知做一本独

立的刊物不容易,另外得向读者和编辑道歉,因为我在国外旅行,这个稿子迟迟

没有交上来。

阿SAM,《1626》杂志主编,网络博客红人,个人博客有百万

点击率更被多家杂志评选为最值得看的十大博客之一,2005年

分别在上海外滩和北京三里屯做过个人摄影展览,并参与多本

畅销小说封面拍摄,包括刘同《离爱》,肖水《恋恋半岛》即

将再版的海岩《河流如血》等书籍。

2011年10月出版个人游记《去,你的旅行》。

10年前你在做什么?

在为考试发愁,谈着一场乏味的恋爱,还是每天上班下班毫无方向?10年前的阿sam已经开始了他停不下的旅行,旅行

变成了他与这个世界沟通的方式,一种生活方式。只是这本书却有点意外,像是等在漫长旅途中一件不期而遇的礼物,

所以他说:“一直在走在记录,无数的照片和记忆,缘分到了,自然而然就有了这本书。”

书名《去,你的旅行》带着点让人愉悦和冲动的不羁,好像说完这句话就已经拎着行李在路上了,也许旅行本就这么简

单。

文章里的阿Sam与他过百万的著名Blog中记录的生活有些不同,更多了一份对于情感的体悟。从出生的小镇到繁华的大

上海,从上海到全世界,几乎每座城市都能看到他情感历尽的轨迹,但同时他又把所有的感情融入进旅行的细枝末节

中。

曼谷的大城许愿,醉倒在东京午夜的拉面店,台北的诚品书店彻夜不打烊,看过悉尼十二门徒的壮观再前往墨尔本寻

找下一季的街头潮流……你很难把握阿Sam旅行的轨迹,因为原本就带着点随心所欲的任性,谁教人生原本就充满了变

数,更何况是从不做计划从不跟团的自由人阿Sam。

作为新锐摄影师,图片当然是书中最打眼的亮点。阿sam擅长扑捉城市里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颜色和景物,经过传统胶

片机镜头,常常能让你看到一个色彩绚烂的城市景观。一杯咖啡一棵树,一个僧人的背影,像你不知道旅行的下一站会

在何处一样,你永远不知道翻开书的下一页会有怎样的风景。

如果你是一个热爱旅行又被生活束缚的人,不妨从这一本旅行书开始,这才是属于你的旅行,去你的旅行吧!

作者:阿Sam

定价:32.8元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上市时间:2011年10月

Page 32: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32

专访 张小砚

张小砚,安徽桐城人,初中毕业,前山寨志愿者,目前乡下务农,种稻酿酒为生。

张小砚个人能力极强,飞扬跳脱,思维活跃。2008年5.12大地震后首批赴汶川的志

愿者之一,灾后短短半个月时间,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拉赞助招募志愿者,建起了

7个帐篷学校,学生多达数千名,精力与能力匪夷所思。她将自己2009年用83元钱

走完川藏路的故事写成游记在天涯上发布后,迅速凭借曲折离奇的经历、幽默风趣

的文笔拥有了众多粉丝,网友称其为现实版的“黄蓉”。其帖子点击已经超过1800

万,蔚为壮观,已经整理成书,书名为《走吧,张小砚》,新书于2010年11月23日

面市,面市之后迅速占领各大畅销书榜单。

砚台记以梦喂马,诗酒乘年华。

鹿生:你曾和好友骑着半路学会的摩托车一路进墨脱,又只身一人带着几十块钱

离开西藏,这在很多人看来是疯狂而不可思议的,而你却做到了。这一路冒险般

的行程赐予了你怎样的领悟?

张小砚:疯狂的事有时并不是不可思议,也许这就是一路冒险般的行程带给我的

领悟。而且 ,当一个人信心十足一心一意去做一件疯狂的事的时候,它就看起来

格外正经,直到有一天有人告诉 你它不太正经,才知道集体的正常有多么疯狂。

我的意思是,也许大家都在疯狂的大路上前行,只是有时背道而驰,偶尔回头看

看,觉得那个人真他妈的疯狂。

鹿生:网络上有很多朋友表示也想要像你一样“疯狂”一回,在你眼中,什么事

会让你 觉得是到目前为止最疯狂的?

张小砚:到现在为止我还觉得自己很正常,也许这就是目前为止最疯狂的事情之

一吧,呵呵 ,其实也没什么最疯狂的事了,我也不是疯狂方面的职业人士,只不

过偶然走到了西藏,偶然走了回来,又偶然认识了一些朋友,然后回家写字种稻

米酿酒,等以梦喂马酒酿好了,大家再一起喝酒,去做疯狂的事吧。

鹿生:在你的微博和天涯的记录帖中发现,你有很强的生活动手能力,会做书架

,会改装煮水炉……这些“神奇”的技能都是你在什么情况下学的?这个过程带

给了你 什么样的意义?

张小砚:老实说,需要书架和煮水炉的时候就去做了,什么时候学的我也不清

楚。下一次去做,也许做法完全不一样,但我想,即使把书架做成煮水炉的样子

也没关系,能放书就行了,以后不想要了一把火烧了当一回煮水炉也说不定。这

个过程带给我的意义就是,我有了一个书架和一个煮水炉。

鹿生:你做过摄影师,广告人,儿童杂志编辑,开过酒吧,做过夜间节目支持人

,端过盘子……为什么会如此频繁的更换工作?有没有你最想从事的工作?

张小砚:其实我最想做的是某些事,而不是某一种工作,当一种工作不能容纳那

些事的时候 ,我愿意打破所谓工作的界限,去做一些最愿意做的事情。或许正是

因此,我和工作很少同时稳定过,不是我稳定的时候它不稳定,就是它稳定的时

候我不稳定,彼此稳定的时候又来个512地震,于是又跑去山寨人家志愿者了。我

曾经说过,我想做那个最像我的人,但到底我像谁,其实那个谁也不知道,所以

我愿意尝试一下, 通过那些事情我会做成什么样的人,而不是我这样的人会做成

什么样的工作。

鹿生:遵循内心旨意去生活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很多网友觉得做人就应当不

顾一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应该做的事。你怎么看?每个人都能够像你一样

“ 以梦喂马”的生活吗?

张小砚:我不太明白想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有什么矛盾,难道想做的事不是应该

做的事吗? 我觉得一个想做事的人,不应该把自己陷入这种貌似有逻辑的逻辑陷

阱里,把责任放到自由和权利的对立面,一个人的最大枷锁通常不是别人,而是

懒惰。另外,我觉得这个世界之所以精彩,在于不是每个人愿意像我这样生活,

大家都有自己爱做的事去做,没几个人会真的愿意像某个人一样去生活。

鹿生:小砚是怎样做到毫无保留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不会担心未来的生活

或者考虑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吗?

张小砚:呵呵,毫无保留这个词让人有点心惊肉跳,让人忍不住想到毫不利己专

门利人之类的革命口号,我不喜欢那种豁出去一心一意撞倒墙的感觉,开开心心

平平和和去做就行了。没有人活在现实之外,就好象每一件事情都在现实之中一

样,同样,也没有人活在未来,现在的小砚我觉得挺好,可能就是因为她以前没

有把时间用在担心现在的缘故吧。

鹿生:你是08年汶川地震的第一批志愿者,灾后短短半个月时间,完全凭借个人

的力量拉赞助招募志愿者,建起了7个帐篷学校,这样的能力和精力真的令人佩服

。是什么动力让你坚持下去的呢?期间有遇到过让你无法解决的困难吗?

张小砚:先诚实地纠正一下江湖传闻,7个帐篷学校并不是在半个月之内,大约花

了一个月的时间陆续办起来。更不是仅凭我个人的力量,所有参与这项工作的人

都贡献了他们的力量。动力是来自内心的愉悦感,这事情做得很快乐。困难有很

多,但并非全部要解决,解决不了也没什么,换种方式就可以达到,从理想到目

标实现,这中间宽容度很大,有无数条路径可以抵达。一条路走不通换条路,那

Page 33: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33

个困难就不再是困难了。例如,有关部门要来拆我们的帐篷学校,认为我们这群

乌合之众没有办学资格,那我们不一定非得去弄个资格来解决这个困难,我们请

帐篷学校的孩子们告诉来拆学校的人,虽然我们不懂啥叫资格,但是孩子们需要

这个帐篷学校,这里,有快乐,这在地震时期的灾区,尤为重要。论资格,谁有

资格去剥夺一群孩子简单的快乐?况且,我们做的事情也并没有祸国殃民贪污腐

败。

鹿生:在微博上看到您提到一群孩子,叫做“小水滴”,您和朋友们与这群孩子

有着三年之约。与大家一起分享下这个美妙的故事吧。

张小砚:我们帐篷学校的孩子叫小水滴,这个名字,来自一场暴雨,孩子和我们

一起在暴雨中抢救帐篷学校,那还是我们办的第一所帐篷学校,刚办起来就被暴

雨摧垮。第二天大家齐心协力又搭起了帐篷。重新开课的时候,表扬孩子们的互

助和团结的精神,诞生了小水滴这个名字,水至柔也坚韧,也最具有包容性。每

个人在灾难面前都能量微小,但只要我们团结融合在一起就什么困难都不怕,帐

篷倒了,我们再搭起来,房子垮了,我们再建……即使是一颗小水滴,也会拥有

大海的颜色。

三年之约是避免志愿者短期性工作对孩子们造成分离焦虑,临别时和孩子们约

定,我们每年夏天都来汶川一次,陪伴他们。今年是最后一年,至此,三年之约

已经完成。

鹿生:你的生活一直处在不断的行走中,不论是心灵,抑或身体。对于行走,内

心深处是什么声音在呼唤你不断的穿梭在不同城市?每抵达一个城市,你最大的

感 触是什么?

张小砚:我没有听到过自己内心深处有什么声音在召唤,不然肯定会被吓个半

死。去一个城市,有时候是因为一些人,有时候是因为一些事,城市只是一群人

在其中生活的背景。每到一个城市,我的愿望就是能在这里好好生活,除此无

他,和我抵达一个乡村时一样。

鹿生:很多人都有着独自旅行的梦想,但总会因为种种原因滞下脚步,生活的压

力,父母的不放心,自身的不确定性……对此,你有什么建议和忠告给大家吗?

张小砚:听妈妈的话,别听小砚的。

这本旅行笔记选择了最容易发生故事的川藏线,一样脱离不了遇险、

爱情、藏区风土人情这些元素。语言诙谐放肆,有时又睿智悠远。正

文开篇的比喻就让人忍俊不禁,全文也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这是一个率性女子写的游记。很有知识性,但不枯燥,比如怎么对付

高原反应,如何与藏民打交道。像在跟她一起翻山越岭,细节描写夹

杂着仓央嘉措的情诗,这样的旅行不累。

作者: 张小砚

定价: 32.80元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上市时间: 2010年11月

Page 34: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34

穿行文/陶立夏摄影/饭饭

小时候看见飞机,天空中蚊子一般大小都会激动得要命。后来在伦敦求学,

找资料写论文的间隙在窗前靠辨认尾翼上航空公司的各色标志打发时间。如今,

一个机场到另一个机场,只觉得厌倦。觉得空港中停泊的不过是长了翅膀的公共

汽车,庞大、吵闹、无聊。飞机还没离开跑道,就无聊得恨不能砸晕自己。

10多小时的洲际飞行好无聊啊,于是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事情来做。比如

说,争取在飞机起飞之前就睡着;读一本平时读不完的书;以及给自己已不记得

名字的小学同学写信……因为旅行,甚至通过意志力与心理暗示治愈了洁癖,可

以坦然使用餐厅提供的杯子与碗筷,眼睛都不眨一下就躺在酒店陌生的床上。

曾经,旅行是盛大的逃离与幻觉。我曾在卧室的墙上画满盘旋的燕子,这

样,在梦里也能听见翅膀的声音。以及自由。

但出门久了,会在异国他乡的半夜想起上海住处的冰箱里还剩下半瓶香草可

乐。

可你依旧无法在同一个地方长久停留,英文里说:会脚冷。

人脚冷的时候,会无聊,无聊后,就会做各种各样奇怪的事情去打探别人的

生活。比如说,电视里总在播明星们的八卦。还有些人类甚至会对外星人的事情

穷追不舍。

1976年的时候,丁肇中带父亲出席诺贝尔颁奖典礼。丁肇中记得那天,他父

亲问他说:“你在想什么?”他答:“我在想,宇宙这么大,别的星球上会不会

有生命。”

这么重要的晚上,他记挂的依旧是别的世界。

我习惯在这样的无聊时候去买一张机票。其实,我多希望自己会去买一条花

裙子。但长久不出门的日子,会情不自禁换上了最舒服的酒店棉拖鞋,它们洁白

蓬松柔软,让我重温那些异国他乡的,仿若云端的日子。

生活是不断的轮回,旅行是咬合的齿轮。

旅行的人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只有此刻。往前看的时候白茫茫一片,你永

远不知道下一个街角是什么风景。

当旅行将人生支离破碎的篇章拼合,它有时也会带你去往内心向往的栖息

地。

比如在那些猎奇的旅行间隙,去苏格兰拜访多年未见的旧友。景色平庸,内

心无限期待。那种向往和安然如此强烈,连你自己都不懂。

第一次去,她住在一桩高楼的顶层,房间有个巨大的天窗。睡前她拿一只eye

mask给我。早晨我在地板上昏睡的时候,听见她在黑暗中摸索着起床去工作。早

上醒来看见一只巨大的海鸟在天窗上散步。中午我们双手抱在胸前,顶着大风走

过陡峭的街道去大学城的餐厅吃午饭,窗外是北海的一段海湾,波光粼粼。

我们还一起坐车去圣安德鲁斯,到悬崖的尽头看被废弃的教堂。走在断壁残

垣间,辨认着脚下石碑上的古老文字。风好大,好冷。

第二次她搬了家,新家有个小院子。我们一起坐火车去高地。中途换好多次

车。伊文尼斯那一站,我贪吃披萨饼,误了火车。我们拎着披萨饼盒子冲进站

台,火车正要开。见到我们,司机又停下火车来,打开车门。他按键的时候,整

列火车的所有门都打开了。有人探出头来,看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一起看了风笛表演,去了Skye岛,去了Eilean Donan城堡。

夏天快到了,高地的夜晚要到晚上11点才降临。晚上看电视,中途插播新

闻,说里根总统去世了。后来我一个人在曼谷,晚上看电视,屏幕下滚动的新闻

说,叶利钦去世了。

离开苏格兰回伦敦的时候,我从车开的那一刻开始流泪,不知道算不算哭,

总之眼泪不受控制,一直流淌。检票员来查票,看我的young person card,然后走

开。桌子上亮着一盏小小的台灯。白纱窗帘外,是峭壁与巨浪。

我还有4个小时,就到伦敦了。

半梦半醒之间,过去的旅程像剪辑坏了的电影场面在眼前经过。

在南方海岛昏睡了两天,在游泳池里看孩子们尖叫,接着去海滩看年轻人们

尖叫:浪来了尖叫,被水母蛰了又尖叫。晚上回到酒店房间洗出来一浴缸的沙

子,不停叫服务员送水和干净白毛巾过来。

在苏州,吃完醉蟹趁蒙蒙夜色去泛舟。

曼谷Siam Square华裔开的火锅店,菜分量很少,但足够新鲜。腾腾的热气与

香味扑面而来。外面又开始下雨了,外国游客在抢出租车。

大英博物馆里明亮的天窗,粘稠的巧克力慕丝。楼梯上那位英俊的掷铁饼

者,缺了手指。

Dundee的高地纪念品商店,店主有碧蓝的眼睛,穿苏格兰裙,他递给我一把

鹿角做的开信刀。

瑞士湖边的小旅店,天花板一直在渗水,将浴室的所有毛巾铺在地上。窗外

整夜都有夜行列车,在湖光山色中疾驰而过。

生活的诸多头绪,如何下手。所以,不顾一切满世界走。

陶立夏,作家,著有小说《喜乐章》、《分开旅行》,译作《夜航西飞》。

Page 35: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35

深度閱讀文/Mr_原非白

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

2011年10月21日零时32分被碾压女童小悦悦离世,她用特殊的方式证明她曾经来过,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小悦悦一路走好……

事件背景: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

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

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

十八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

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

她在当地黄岐医院的CT检查结果为“脑挫裂伤,颅骨骨折”。10月14日

下午转到广总医院之后,住进重症监护室,脑干反射消失,已接近脑死亡。

两岁的车祸伤者小悦悦躺在监护病床上,眼睛睁开了一条缝,呆呆地望着左

侧斜上方,眼珠没有任何活动的迹象;面部肿胀,额头、眼皮等处布满刮伤

的血痕;嘴里连着呼吸机,鼻子也连着管子,包扎着敷料的头部连着一根引

流管,可见有不少血液流出,一直流到枕头边的一个瓶子里。

2011年10月16日下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生表示,女童伤情太严

重,已经发生了脑死亡,双眼瞳孔已经散大;目前仅凭机器和药物维持着呼

吸与心跳,生命随时会有危险,估计未来连植物人的状态都恢复不到。最致

命的并非肇事车辆的反复碾压,而是第一次被车猛烈撞倒头部着地所致的大

脑减速伤。

19日中午11:43分小悦悦出现心跳骤停,经过医院抢救复苏成功,但随后

生命体征十分不稳定。下午开始出现少尿,说明肾功能开始出现损害,这对

脑功能的恢复有着致命的影响。在患者父母签署同意书后,医院方面目前已

开始行床边血滤(人工肾)治疗。“类似小悦悦这种病况,之前没有好转的

先例。”神经外科主任王伟明主任表示,小悦悦的病情比较特殊,之前类似

的病例中也没有好转的先例。目前患者每天的病情都会告知父母,并安排一

定的时间“亲情呼唤”。

“小悦悦要康复‘基本不可能’,但我们不会放弃。”ICU主任苏磊称无

法预测小悦悦能撑多久,只能说随时有生命危险。而对于早前预测小悦悦最

好的结果是植物人,苏磊表示以患者目前的状态,离植物人这个结果也越来

越远了。

院方在20日凌晨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小悦悦的父母在接到病危通知书的

一霎那痛心不已。女童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植物人算是最好的结果,但

目前观察来看甚至有点困难!在10月20日上午召开的病情通报会上,医生对小

悦悦病情作出最新判定。

而原本11点召开的通报会,因为小悦悦出现心率减慢情况,医生为了开

展抢救工作,延迟到11点半召开。医院方面表示,患者脑功能到现在仍然没

有恢复的迹象,随时有生命危险。

“2岁女童小悦悦13日晚在佛山接连被两辆车碾过”事件中的小悦悦,经

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2011年10月21日零时32分离世。

发布会于10月21日8:30在医院举行。媒体佛山电台官方微博也称,近

期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佛山被碾女童小悦悦已于今晨去世。微博写道:“据

了解,凌晨三点钟,小悦悦的父母去最后一次去到ICU病房见小悦悦最后一

面。小悦悦妈妈悲恸欲绝,只有爸爸王持昌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处理小悦悦

的遗体。我们祝福小悦悦在去往天国的路上一路走好。”

Page 36: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36

媒体关注:

英国《独立报》报道表示,这起事故令中国人震惊并蒙羞。报道认为,

小女孩的遭遇令中国震惊,人们开始激烈辩论这个国家是否已失去了道德的

指南针。它也再次令中国国内一些人担忧,泛滥的现实主义和失控的经济增

长是否正在将中国社会变得日益麻木与冷漠。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则报道说,在很多人表达对行人冷漠的愤怒的

同时,很多人从施救者陈女士的行动上看到了希望。“这位清洁工可能从来

没有想到,她其实比我们许多人都要‘富裕’。她还在追随自己的良知,而

我们许多人都已经丢掉了这一点。”

美国《时代》杂志报道写道,中国网民纷纷谴责中国社会的冷漠,但有

一些人将注意力从中国社会的麻木不仁转移到了他们对别人提供帮助时的顾

虑。报道以在中国引发众多争议的“南京彭宇案”为例说道,中国很多人还

记得,2006年当一名65岁老人在街上摔倒并受伤后,26岁的彭宇冲上去将她送

到医院,并给了她200元作为帮助。但这位老人后来在法庭上状告是彭宇将其

撞倒。法庭最终的判决为她赢得了4万多元补偿费。法官认为,彭宇给老人的

礼物就是他将人撞倒的证据。

美国《华尔街日报》以“一部见义勇为法律是否会帮助小女孩”为题报

道说,当人们剖析小悦悦的这起悲剧事件时,也有人评论指出:中国缺乏一

部支持见义勇为的法律,来帮助那些对陌生人施以援手的好心人。

微博心声:

@叶凉城:我刚才知道啦,心理很难过。她的离去是那么的无助于无辜。是无

情带走了她幼小的生命。真的,心理很难过。

@独成一树:愿死者安息,世界上的那些冷漠的人,是该睁眼看看你们把人性

都演化成了怎样的悲剧。--仅悼念小悦悦。

@郭小白是奔跑的孩子:其实我们真正悼念的是我们民族丢失的信仰。

@Guanglong_o:生的反面不是死,是冷漠!面对道德崩坏,每个人都在可批

判的标靶,好让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其实,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小悦

悦,对不起。

@罂粟FL:我只是希望小悦悦在天国能好,路人的做法,是怕麻烦,可是你们

有想过一条生命吗?如今的社会还有情吗?做好人都怕吗?打个电话又不贵,

几毛钱,换悦悦的生命,不值吗?

@安住无常:邪气太重,问题不在邪气身上,在于正气太少,解决不在于去声

讨歪风邪气的言辞,而在于言出必行的勇气。邪气对抗正气,不仅仅是社会的

事,微观上,每个成年人的内心都有这两股力量在对抗,此消彼长。只要做好

自己即可,不要去关心那些个例当典型的报道。悼念小悦悦和所有类似的受害

者。

@只在心里爱:不是我不支持悼念小悦悦,我只是看不惯太多像这样,事故以

后爱心才膨胀,人都离去了你有再多的爱又有何用?在生前怎么就没有谁说提

前站出来,给一个援手?真的有时候不得不怀疑,国人是真的良心的忏悔,还

是争风头作秀?这样的例子不举大家也知道,现在的中国社会已经开始让我看

不懂了,真的看不懂!

我们何时才能爬上道德的神龛?

说实话,看到小悦悦的事,我心中是有些动容的,毕竟那曾经是一个都么鲜活的生命。如果不发生这样的事,可能她正在妈妈的怀抱了感受着人世间的美好,然而一切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除了伤心难过,还能有些什么?

我想说的是,空余的还有思考。对于小悦悦的死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虽不说血债要用血来还。但这件事在中国社会以及其他国家造成的影响力必须被平静下来,我认为思考是一种最能够让一个人平静下来的方式。

那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呢?就从事件的疑点开始入手吧!

在这样的一个事件中,最为伤心的莫过于小悦悦的父母了。他们本来可爱活泼的孩子就这样在车轮下走失的,你们再也见不到,将永远的阴阳相隔。但在整件事中,最大的疑点也在于小悦悦的父母,为什么一个两岁的孩子会一个人跑到道路上呢?从案发现场来看,这是一段好长的路程,小悦悦跑出来肯定也花了不少的时间,但为什么她的父母没有发现呢?

这些问题的关键可以说,小悦悦的父母根本没有尽到监护的责任,为小悦悦事件的发生制造了可能性。

那就是谁加进了事件的发生呢?是司机?是路人?是路边的商家?还是在一旁的隐形人?

可能有人会问,怎么又多出一个隐形人?我想说的是这个隐形人确实存在,他还为事件的被了解做出了自己的一番贡献。大家可能都看到了网上的小悦悦事发现场的照片,我一直在想这个照片是谁拍的啊?从照片来看,这个人应该距离事发现场很近,可你为什么有拍照的时间,却不能花上一分钟打个电话呢?

这些都是后话了,说这些并不是要谴责谁,打压谁。只是网络上的呼声太多,各种说法都有。尤其是对十八个路人的看法,各种说法都有,有的甚至有诅咒的成分在其中,问:你家有没有孩子啊?如果是你家的孩子躺在地

上被车子碾过,你会怎么做?对于这些说法,我想说的是,你们都摸着自己的良心把话再说一遍,自己

想想如果这事真的被你遇上了,你到底会怎么做?在前几天我看到的凤凰网对一些民众的调查中,这些民众不乏高级知识分子、退休的教授,也有一些学生工人。调查问题就是针对如果你遇上了这件事,你会怎么办?少数几个人肯定的说,我会帮。大多数人都是支支吾吾的说,我可能会帮或是我应该会打个电话吧。

什么是“可能”?什么是“应该”?难道不知道,这个“可能”“应该”与“肯定”造成的结果截然不同吗?

所以,对于网上的评论,不想多说什么,只想善意的提醒一下,清醒一下你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将心比心,无论社会怎么样,中国都是一个文明古国!你的大骂不会提高整体的国民素质,只会使整个社会的良心道德处于一个混乱游离的状态。并且会让国外媒体有更多的新闻点,外国人看到的是一个人的行为,而评论的是一个民族的道德,所以每个人都要管好自己。

看了这篇文章,可能有人会对我反感,甚至是鄙视。但这些都是我摸着良心,说的肺腑之言。此外,我想说,我曾经也是一个善良的人,我不懂得什么是人心隔肚皮,但自从我经历了彭宇案后,我就发现,社会有点乱,胡扯道德给谁看?别人看不清你,难道你自己也看不清自己吗?只要自己不要以坏心对别人就行,别人以怎样的方式对你,那是他的问题。

人在做天在看。这是我一直的信仰,别问其他人对你在道德上的评判,凭自己的良心做事就行。毕竟,道德的神龛太高,爬上去的人很少,所以我不知道我何时能够爬上去,但我依旧可以用良心做事。

记住:道德是别人的,而良心你可以永远拥有。

Page 37: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37

MOVIE

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 克里斯托弗•诺兰 / 乔纳森•诺兰

主演: 盖•皮尔斯 / 凯瑞-安•莫斯 / 乔•潘托

里亚诺 /Russ Fega / 乔雅•福克斯

类型: 犯罪 / 剧情 / 悬疑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0-09-05

片长: 113 分钟

又名: 失忆 / 记忆拼图 / 凶心人 / 记忆迷局

莱纳•谢尔比(盖伊•皮尔斯 饰)在家遭到歹徒的袭击,妻子被残忍的奸

杀,自己脑部也受到严重的伤害。

醒来后,他发现自己患了罕见的“短期记忆丧失症”,他只能记住十几分钟

前发生的事情,为了让生活继续下去,更为了替惨死的妻子报仇,他凭借纹

身、纸条、宝丽来快照等零碎的小东西,保存记忆,收集线索,展开了艰难

的调查。

每一个回忆都是一个拼图的几分之一,这是一场永远无休止的拼图,至少对

于莱纳是如此,世界仍然存在,莱纳需要回忆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也许每一

个人都需要这些记忆来确认自己是谁,证实这个世界的存在。

生命最后的终结必须是死亡,你已经知道的结局,你在制造的就是回忆。如

果你懂得,那么你将会理解这位鬼才的导演克里斯托弗以及莱纳。

导演: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 伊桑•科恩 / 乔尔•科恩 /

格斯•范•桑特 / 汤姆•提克威 / 沃尔特•塞勒斯 / 亚历

山大•佩恩 / 杜可风 / 杰拉尔•德帕迪约 / 阿方索•卡隆

/ 诹访敦彦

编剧: 格斯•范•桑特 / 伊桑•科恩 / 乔尔•科恩 / 杜可

风 / 阿方索•卡隆 /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 汤姆•提克威

/ 亚历山大•佩恩 / 诹访敦彦

主演: 朱丽叶•比诺什 / 威廉•达福 / 娜塔丽•波曼 / 加

斯帕德•尤利尔 / 杰拉尔•德帕迪约 / 玛吉•吉伦哈尔 /

伊利亚•伍德 / 欧嘉•柯瑞兰寇 / 亚历山大•佩恩 / 李昕

/ 伊里斯•麦康利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德国 / 列支敦士登 / 瑞士

语言: 英语 / 法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上映日期: 2006-06-21

片长: 120 分钟

又名: 我爱巴黎 / 巴黎我爱你 / Paris, I Love You

一个还算小有成就的中年男友,在路边停车时,突发感概,为什么满街上的人,只有自己形单只影?就在这时,一个女人因为低血糖晕倒了在他的车旁,热心的男人将她扶进了自己的小车后座休息,两颗孤独的心由此靠近。这只是其中的一个片段。20名导演,50名知名影星,18个故事,20个街区,每一个故事不尽相同。爱有多少种?可以用多少种语言来说“爱”?爱的世界里要几个人?爱要怎么表达?爱是什么……你想念的,希冀的,渴望的,遗忘的也许都在这部影片里。来自于20名导演在这个巴黎城市里记录下来的关于18种关于爱的故事。

导演: 何建军

编剧: 何建军 / 尤妮

主演: 冯远征 / 濮存昕 / 梁丹妮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95-03-21

片长: 102 分钟

又名: Postman

北京,某个冬天。沉默内向的单身青年小豆(冯远征)是一名邮差,日常工

作是收发幸福区内居民的信件,他和姐姐(梁丹妮)一起住在一栋简陋的筒

子楼里。姐姐男友(濮存昕)的出现令小豆生出莫名的烦恼,百无聊赖中,

小豆开始把信件偷偷带回家拆开阅读,开始写匿名信、冒名写假信,甚至按

地址闯入别人家中。

文本是阴冷的,但是人物的隐私却咸湿并且暗含活力。人物被压抑的欲望和

情绪和阴冷文本之间,构成了奇特的张力。家庭伦理上,有姐弟关系,自杀

的年轻夫妻和父母的亲情。爱情问题上,有婚外情,姐弟恋乃至同性恋。法

制问题上有医生和妓女的关系,妓女和嫖客的关系。政治问题上涉及到领导

和女职员的权力关系。

如果你的隐私被偷窥你会害怕什么?

Page 38: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38

MUSIC表演者: 曾轶可

流派: 流行

版本特性: 专辑

介质: CD

发行时间: 2011-07-10

出版者: 天娱

唱片数: 1

条型码: 9787798981759

顶着“最不会唱歌的快女”这一头衔,不觉中,曾轶可已经进

入娱乐圈两年多了。而她这次的全新创作专辑《一只猫的旅行

forever 21》,依旧从声音唱腔到词曲创作带着浓浓的个人辨识

度。

虽然取名为《一只猫的旅行》,但除了歌词本插图中关于“外

星猫”的旅行故事,这次专辑的主旨明显偏向《forever 21》。

词曲创作依然“小清新”,但同时能感觉曾轶可作曲能力的进

步,起码,歌曲不再是“主歌、副歌,傻傻分不清楚”。而制

作是整张专辑的亮点,不再靠一两个和弦撑满整首歌,渐渐向

主流靠近。比起能在录音室里修饰掉所有瑕疵的唱功,曾轶可

的作词能力才更需要加强:虽偶有亮点,但无意义的呻吟占据

了更大篇幅。

09快女的风头已过,曾轶可现在更多被人提起的是网路上的各

种膜拜。但当你偶尔想到她还在写歌时,不妨仔细听听她的新

作品,权当放松。

01 因为

02 forever21

03 卸妆

04 babysister

05 告诉他

06 分一半的爱给高跟鞋

07 每个路人熄灭一盏灯

08 我是你的

09 这个人

10 我怕我会掉泪

11 给你满分的我

12 夜车

又名: 北上列車

表演者: 纵贯线

版本特性: 专辑

介质: CD

发行时间: 2009-09-07

出版者: 星外星唱片

唱片数: 1

条型码: 9787883719915

01 亡命之徒

02 抱着你(Demo)

03 纵贯线兄弟姐妹

04 公路

05 天使的眼泪

06 抱着你

07 出发(亡命之徒)

08 亲爱的

四个各自在歌坛有着辉煌成就的老友因为几瓶红酒凑到了一块

儿,成立了这个或许是中国歌坛平均年龄最大的摇滚组合——

纵贯线乐团。

在一系列巡演的轰炸下,乐团还是在解散前有条不紊地制作了

两张EP,契合团名,分别为《北上》和《南下》。

抛开专辑里独唱曲目保有的个人特色不说,《出发》和《归

来》这两首呼应主题的歌曲诚意十足。谁能想象周华健和李宗

盛唱rap?谁能料到三个年过半百的男人加一个奔四的大叔口口

声声叫着自己“孩子”?如果说《出发》是“亡命之徒”向着

未来不顾后果的闯荡、凭的是一股冲劲和不惜血泪的对命运的

追求,那《归来》则是洗尽尘埃之后的释然,无所谓闯与退、

不计较得或失。

但专辑里最出彩的却并不是这些主打概念的歌曲,相反,是外

表平静但内里汹涌的《给自己的歌》。这首由李宗盛创作词曲

的“最佳金曲”,表达的是一种成熟男人的睿智、稳重和歇斯

底里;李宗盛沧桑的声音将歌曲娓娓道来,打动人心。

如今,纵贯线已解散,但他们存在的短短两年半,却绝不是

“玩票”二字就能够简单概括的。

表演者: 田馥甄 / Hebe流派: 流行版本特性: 专辑介质: CD发行时间: 2011-09-02出版者: 华研唱片唱片数: 1条型码: 4710736834744

01 乌托邦02 要说什么03 My Love04 请给我好一点的情敌05 还是要幸福06 魔鬼中的天使07 无事生非08 花花世界09 影子的影子10 你

时隔短短一年,单飞的Hebe就已发行第二张个人专辑。虽然头

上的光环由“超级新人”变成了“亚洲新天后”,但少了Selina

和Ella的田馥甄似乎还无法游刃有余地Hold住全场。

这次《My Love》的背后团队沿袭了上张的强大阵容,而且

更“华丽”;所以难免让人猜疑,最后会不会变得 “华而不

实”。

客观来看,这次Hebe的表现可圈可点。在陈珊妮、陈绮贞、张

悬创作的《乌托邦》、《影子的影子》和《请你给我好一点的

情敌》里,能听出她想在保持原曲风格的基础上唱出自己味

道的努力,可无奈前三位唱作人的风格太过强烈且早已深入人

心,所以Hebe的奋力挣扎虽不至石沉大海、但也仅仅是激起不

大的涟漪。反而在华研创作团队为她量身定制的其他歌曲里,

我们听到了惊喜。这次,《My Love》里的英伦摇滚风确实有了

那么点味道,而Hebe空灵清亮的高音也总让人忍不住repeat;具

备K歌潜质的《还是要幸福》,算得上是一首质量上乘的大众

流行曲;虽是苦情歌,但Hebe云淡风轻的唱法恰到好处,不会

索然无味、也不至太过浓烈。

作为S.H.E里最会唱的田馥甄,二专的发行确能为她建筑歌坛的

地位添砖加瓦;但我们知道这不是高潮,因为它虽精彩、却还

不够精彩。

《一只猫的旅行》

《北[上]列车》

《MY LOVE》

Page 39: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39

BOOK

副标题: 在路上遇见自己

作者: 陶立夏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

出版年: 2011-6

页数: 228

定价: 32.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9945118

刘 若 英 有 一 首 歌 , 也 叫 《 分 开 旅

行》。独自去旅行,是许多人梦寐以

求的事情。然而这其中有多少人有勇

气抛弃一切去完成这件事呢。我喜欢

这本书的副标题——“在路上遇见自

己”,走过那些国外的风景,看到不

一样的人世,心中的执念终于放下

了,可以重新去爱了。全书彩版,图

片也拍得好,文字更是精彩。去旅行

吗,不妨带上一本书以排去途中的枯

闷。

作者: 廖伟棠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7-13

页数: 240

定价: 2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沙发图书馆•人间世

ISBN: 9787301190449

记录旅行的方式有很多种。而作者选

择了用散文、诗歌和摄影这三种,

它们不单单是一篇游记,也写到青春

之激荡与冲突。作者在世界的一些重

要的文化城市,深刻体会了这些城市

的青年文化,把它们反映在文字和图

片之中,流露出作者意气风发又特立

独行的气质。诗歌一样的旅行,在现

实中或者我们得不到,但在书中可拥

有。

副标题: 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原作名: 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

作者: [美]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11-1

页数: 426

定价: 33.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2752805

知道这本书是在某一期的《城市画

报》上,当时看着便很有趣。以中

国人的眼光去看中国的文章平时我

们早已看厌了,而在外国人眼里的

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多多少少让人

有点好奇。但是作者写的不是那些

繁华的大都市,也不是什么风景优

美的景点,而是写中国乡村城市化

的过程,写乡村里那些真实发生过

的故事。读这本书,你也许就能从

其中看见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也

能引发你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思考。

作者: 简媜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年: 2004-09

页数: 244

定价: 20.8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6665910

在简媜的清词丽句中,我们能感受

到她对乡土的深深的眷恋之情。她

的文字典雅而又充满智慧,清高而

不做作,读起来亦如行云流水般顺

畅。像是她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而我们走进去不能感受到她用文字

编织起来的美好,温柔的温暖的,

是落在心坎上的月光,是烟水上的

那一抹蓝。

作者: 刘震云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9-3

页数: 362

定价: 29.8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35439765

为了摆脱孤独和累而选择离开原

地,两代人兜兜转转却回到了原

地。小说分两部分,前半部分“出

延津记”是写吴摩西为了不孤独,

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分“回延

津记”是写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建

国为了寻找可以“说得上话”的朋

友而走向延津。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

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

才是真正的孤独。”每个人都在寻

找一个可以说上知心话的朋友,一

个人找另外一个知心朋友不容易,

你可能跟这个人是好朋友,但是

你们在一块的话未必能说得上话,

其实比人找人不容易的是话找话,

《一句顶一万句》反映了一种中国

式的孤独和友情观。

分开旅行 衣锦夜行 寻路中国 烟波蓝 一句顶一万句

Page 40: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40

征稿啟示

第五期主题:城市

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办法,是穿过它经脉一样的街道,到达它的心脏。

太阳带走空气中的燥热,城市浮于一片光影之上,逐渐下沉。

你在这里,被四面八方涌来的陌生面孔和陈旧时光包围,突然感到,城市太

大了,生命这样孤寂。

我们汲汲营营,每天都在踏上重复的路途,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不知道终

点在何处,而最后又会否抵达。

一切都是未知。

祖尔杂志第五期,城市。

带你穿过它的喧嚣繁华,静心领略文字构筑的国度。

生活主导文字,文字改变生活。

征稿栏目及要求:

[城市印象]卷首文字,要求文字简洁且富有深刻涵义。能表达杂志宗旨与本期主题思

想。篇幅在800-1500为宜。

[城市日记]①不限体裁,篇幅在1200-5000为宜,特别优秀的作品除外。诗歌字数不限。

①要求文字方向须与本期主题“城市”主旨相符。

①清新、干净,简洁不失内涵依然是我们对您文字的最低要求。

[城市画卷]①征集封面及专题图片,图片内容与表达寓意需符合“城市”主题。

①其它摄影、图片、绘画类。要求风格清新、唯美,贴近生活。

①须为原创作品,4张起投,不低于1000像素。要求未经PS及其它处理。

[城市漂游]游记类,亦可为旅行攻略。要求原创,且附带相关摄影作品。

[城市触角]书籍、音乐、电影短幅迷你推荐。推荐触动读者、听众、观众心灵的优秀作

品。要求原创且附带相关图片。篇幅200字内。

以下为不对外征稿栏目(仅供参阅):

[ 专题 ] 根据每期主题,多元素、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细化阐释。

[ 专访 ] 专访环节,每期采访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不分领域,不分国度。

[ 深度阅读 ] 针对一些文化、社会现象进行纵深解读、犀利剖析

不断追求超越与完美,是我们前行的动力。随着杂志的发展,我们也会根据读者的反映与

要求,不断进行调正。

一期下载地址:http://www.everbox.com/f/Ln9UKPgv1HjWwjZw151KkBgE2y

二期下载地址:http://www.everbox.com/f/N8IhblCyudc89rEIP7yxCrQFyJ

三期在线阅读地址:http://issuu.com/zixuchen/docs/zor

三期实体购买地址:http://seazor.taobao.com

投稿地址:

文字作品:[email protected]

摄影作品:[email protected]

截稿日期:2011年12月31日

注意事项:

①本刊暂不接受除电邮以外的投稿方式。投稿时请在电子邮件主题处注明所投稿件类别,并

务必在文章内部提供自己的笔名、联系方式、个人简介和作者照片。

①由于本刊目前未涉及商业元素,且尚以电子杂志为主。故而我们坚决捍卫您投稿的权利,

但是很遗憾我们不能履行支付报酬的义务。这一点还希望您能谅解。

①你的投稿以及认同用稿均视为自愿遵守刊物投稿规则,本刊对所刊发作品拥有在本杂志、

网站以及其它媒体或者平台引用、发布、转载、宣传甚至实体出版的权利,作者文责还请自

负。

联系我们:

事务邮箱:[email protected]

面试群:145132699

读者群:145191528

官方网址:

半岛文化网:http://www.seazor.com

杂志主页:http://book.seazor.com

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magazor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magazor

豆瓣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magazor

半岛文化网 & 祖尔杂志

Page 41: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 41 摄影/燕子

Page 42: 《Zor》杂志第四期 行走

Zor004

生活主导文字,文字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