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psychology

214
Social psychology 社社社社社 2011 社社社

Upload: meir

Post on 26-Jan-2016

4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6 download

DESCRIPTION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 2011 最新版. 课程讲授者:崔丽莹.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 联系方式 : [email protected]. 学习安排. 第一天 : 10 节 ( 概述 \ 社会化与自我 \ 社会知觉与归因 ) 第二天 :10 节 ( 社会动机 \ 社会行为 \ 社会态度 ) 第三天 :12 节 ( 沟通与人际关系 \ 社会影响 \ 爱情婚姻和家庭 ). 三种社会心理学.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Social  psychology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2011 最新版

Page 2: Social  psychology

课程讲授者:崔丽莹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联系方式 : [email protected]

m

Page 3: Social  psychology

学习安排• 第一天 : 10 节 ( 概述 \ 社会化与自我 \ 社会

知觉与归因 )

• 第二天 :10 节 ( 社会动机 \ 社会行为 \ 社会态度 )

• 第三天 :12 节 ( 沟通与人际关系 \ 社会影响\ 爱情婚姻和家庭 )

Page 4: Social  psychology

三种社会心理学

• SSP-----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罗斯):群体内部互动PSP-----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麦独孤):个体心理和人格CCSP--- 文化人类学的社会心理学( M. 米德):不同文化比较

Page 5: Social  psychology

可供参考的教材 : 中文• 金盛华(北师大博导)《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周晓虹(南京大学博导)《现代社会心理学》江苏人民出版社

• 时蓉华(华东师大教授)《新编社会心理学概论》东方出版中心

• 沙莲香(中国人民大学博导)《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此外:侯玉波,乐国安,孙时进,申荷永,章志光 ,俞国良等等也相继编著了《社会心理学》

Page 6: Social  psychology

可供参考的译著• 《社会心理学》第十版 R.A 巴伦 ,D. 伯恩著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4• 《社会心理学》第十版 ,S.E. 泰勒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9• 《社群心理学》, B.瑞文, J.儒本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

3-8• 《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彭凯平主编 ,2004-, 人民邮电出版

社• 《社会心理学》第 5版,阿龙森,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7 版• 《社会心理学》第 8版,迈尔斯,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版• 《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名著译丛》 ,方文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2011 版,

Page 7: Social  psychology

阅读国外文献:两个重要视点• 1 ,西方学者是如何进行研究的?(设计、操作、解释)

• 2 ,如果同一现象或行为在中国发生时,人们会如何理解?如何反应?

Page 8: Social  psychology

第一章:概述• 培训要求

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 回答问题1 ,为什么研究和学习社会心理学?2,社会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3,社会心理学是如何开展研究的?4,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Page 9: Social  psychology

1 为什么研究社会心理学:从学科地位来看

•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科中的一门主干课程,它将个人和群体作为社会实体来进行研究。

• 心理学专业基础课• 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从奢侈品到调味品,

再到必需品(心理学成为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

Page 10: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最早提出者 :

• 1875 年阿尔伯特 .舍夫勒( Albert Schaffle ) 德国社会学家

• 三大理论基础 : 群众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 本能心理学

Page 11: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为何如此重要:从人本身来看

• 从本质上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离群索居的个体,要么不值得我们关注,要么不是人类。社会从本质上看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那些不能过公共生活,或者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过公共生活,因而不参与社会的,要么是兽类,要么是上帝。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公元前 328

Page 12: Social  psychology

安娜的故事• 20 世纪 60 年代,安娜是个私生子,出生后

就被外祖父藏在阁楼, 6 岁被发现,不会讲话、走路、感情麻木、表情呆滞,智力低下。11 岁死时,智力和社会性水平相当于 2-3岁正常儿童。

Page 13: Social  psychology

我们为什么学习社会心理学: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

• 为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完善自己。学习和研究社会心理学,实际上是人类的一种自我探索。

• 为社会。尊重他人,尊重规则,尊重世界。• “ 做”人与“成”人;“做”事与“成”事 “为需要帮助的人。为我们的家人和朋友”。

Page 14: Social  psychology

发展方向:现实的人的社会行为

• 有生命力的研究:美国国际性的“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会”,研究婚姻,家庭,老年保障,偏见,吸毒,成瘾,暴力,群体的盲从,懈怠行为等等。

•英博森:“实际上社会心理学家就是看人的人”

•阿龙森《社会动物》

Page 15: Social  psychology

不要忽视情境的力量:做出疯狂举动的人未必疯狂

• 监狱模拟实验( 70 年代,津巴多)• 地点 :斯坦福大学心理系地下室的模拟监狱 .• 被试 :招募自愿参加的大学生 ,以问卷和面试的方

式选出 24 名最成熟 , 情绪最稳定且反社会倾向最低的应征者参加实验 .

• 角色扮演 :6 人 ---------- 监狱警卫 18 人 --------- 监狱囚犯• 结果 :被试情绪和行为越来越象真的警卫和囚犯 .

Page 16: Social  psychology

“囚犯”和“看守”的变化• 仅仅过了六天,我们就不得不关闭我们的模拟监狱,因为所看到的一切令我们感到惊恐。无论是对我们还是对绝大多数被试来讲,已经搞不清楚他们的自我是在何时结束、角色是从何时开始的。多数人已经真正变成了“囚犯”或“看守”,他们已经不能够清晰地区分出所扮演的角色和自我。

• 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监禁的经历抵消(暂时的)了一生的学习;人的价值被悬置,自我概念受到挑战,人性中最丑恶、最深层的病态一面显露出来。我们对看到的一切感到恐怖:“看守”像对待可鄙的动物那样对待“囚犯”,在残忍中取乐。“囚犯”则变得奴颜婢膝,像失去人性的机器人一样一心只想着逃脱,只顾他们自身的生存,心中只有对看守加倍的憎恨。

Page 17: Social  psychology

事例 1: 苏珊大妈• 47 岁的苏珊大妈参加了《英国达人》选秀

节目,初赛上,身材臃肿,满脸皱纹的她一唱成名,她比赛的视频收看人次在短时间内就突破了 1亿。一夜成名。

• 在 50 天之后的决赛中,苏珊没有成为冠军,输掉比赛回到家中,苏珊出现情绪崩溃。

Page 18: Social  psychology

事例 2:

• 东方网 : 8月 9日、 10日连续两天,有人在位于海波路上的华江景城小区某高层居民楼内向下撒钱,数额数千元,引起不少群众围观、哄抢。

• 钱是从 5号楼附近飘落的,洒下来的钱全是100 元面值的人民币,数额至少有几千元。

• “ 天上掉钱”的消息很快传开,于是 5号楼前便经常有人在等候下“钱雨” ,直到 11日中午 11 时许,这幢楼前仍聚集着十几名居民守株待兔。

Page 19: Social  psychology

响水,大年初八凌晨的万人出逃 • 2011 年 2月 9日晚,响水县陈港镇大湾村村民刘洪昌和往常一样,给响水生态化工园区的一家化工厂运了几车土。晚上 10点半左右,他突然发现厂区内冒起了白烟,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比平时更加刺鼻的气味。

• “ 不好,又出事了。”刘洪昌顿时紧张起来。他家所在的大湾村与化工园区仅隔一条马路。2010 年 11月,园区一家企业发生氯气泄漏,30 多名工人中毒。 2007 年,化工园区还发生过一次伤亡达 50 人的爆炸。

• 感觉“出事”的刘洪昌随即给几个正在一起打牌的朋友打电话,提醒他们:又有氯气泄漏了,“赶紧往上风的方向跑”。随后,牌局立刻中止,大家迫不及待地将这一“可怕的消息”通知家人、亲友。

• 很多村民回忆,自己当晚是从被窝中被惊醒的。谣言以电话、短信、论坛帖子等方式在不同的人际网络中飞快地传播,整个响水县的手机网络一度陷入瘫痪状态,只有小灵通尚能接通。

Page 20: Social  psychology

Are you sleepy?

• In the above activities, how do “others” influence or relate to each other?

Page 21: Social  psychology

情境中的人:自我保护、自我评价和自我改变

• 个体是情境中的个体,个体也积极选择了情境。

“ 我从来没有把我当什么特殊群体,就是你们用手做的东西,我用脚做,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没有不一样。”

Page 22: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的六大定律

1.We construct our social reality

2.Our social intuitions are often powerful but sometimes perilous

3.Social influences shape our behavior

4.Personal attitudes and dispositions also shape behavior

5.Social behavior is also biological behavior

6.Social psychology’s principles are applicable to everyday life and other disciplines

Page 23: Social  psychology

个人与社会责任 --- 社会心理学展望:哈佛大学核心课程之一

• 托马斯曼:“人不只是像一个个体那样经历着他个人的生活,而且也自觉或是不自觉地经历着他的时代及同时代人的生活。”

• 社会心理学恰恰关注的就是人及其生活的时代以及在这样的时代中人与人之间心理生活的全景。

Page 24: Social  psychology

2 、社会心理学都研究些什么?•奥尔波特 1968: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其所投身的学科旨在设法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受到他人存在的影响;这个他人存在包括实际存在、想象中的存在和暗指的(隐含的)存在。

Page 25: Social  psychology

西方最新定义

•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都强调: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人际相互作用与社会影响。

• 泰勒 2004: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如何认识他人、影响他人、及与他人关系的一门科学。

• 迈尔斯 2006 (p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 3 个关键词:看待他人,影响他人,互相关联

Page 26: Social  psychology

课程内容:可概括为 3类问题:

• 1 ,社会思维 (Social Thinking) :我们如何知觉自我和他人,我们的信念和判断,态度

the effects of teachers’ expectations

basketball fans’ misconception of the “hot hand.” 2 ,社会影响 (Social Influence) :环境,文化和团体的压力

groupthink in the Bay of Pigs fiasco

3 ,社会关系 (Social Relations): 如何与人互动the bystander phenomenon, such as the Kitty Genovese case

Page 27: Social  psychology

时蓉华:三种水平:个体水平 ------ 个体社会心理学 (我)群体水平 ------ 群体社会心理学(我们)集合水平 ------ 大众社会心理学(大家)纽科姆的领域划分:个人与个人互动领域:爱情,友情社会与个人互动领域:超女现象,金融危机个人与社会互动领域:芙蓉姐姐,苏珊大妈社会与社会互动领域:战争,种族斗争

Page 28: Social  psychology

不同时代的研究焦点• 40 年代:研究偏见• 50 年代:研究服从,同一性• 60 年代:暴力和犯罪• 70 年代:女权 -- 性别• 80 年代:竞争• 90 年代:多元文化,合作

Page 29: Social  psychology

应用你的知识• 1 、你会察颜观色吗?• 2 、你能劝说别人买你推销的物品,或者接受你的建议吗?

• 3 、你能避免与他人的冲突吗?• 4 、你知道怎样让自己和周围人感觉更幸福吗?

Page 30: Social  psychology

3 社会心理学是如何进行研究的 ?

• 方法论• 具体方法• 研究原则

社会心理学只是我们看待自我和世界,了解自我和世界的重要视角,但却不是惟一的视角。

Page 31: Social  psychology

questions

• You’ve decided to see a Broadway play for which the ticket price is $40. As you enter the theater to buy your ticket, you discover you’ve lost $40 from your pocket. Would you still buy the ticket? (Assume you have enough cash left to do so.)

• _____ Yes• _____ No

Page 32: Social  psychology

• You’ve decided to see a Broadway play and have bought a $40 ticket. As you enter the theater, you realize you’ve lost your ticket. You can’t remember the seat number, so you can’t prove to the management that you bought a ticket. Would you spend $40 for a new ticket?

• _____ Yes

• _____ No

Page 33: Social  psychology

1 个小问题

如果有人要求你去伤害别人 ,你会按他说的去做吗?

Page 34: Social  psychology

分离对爱情有没有影响呢?•加深爱意?•浇熄爱火 ?你赞成那个说法?

Page 35: Social  psychology

哪个表述正确 ?• 1 ,恐惧比爱强大• 2 ,爱比恐惧强大

• 1.堕落的人不能帮助另一个堕落的人• 2, 堕落的人能够帮助另一个堕落的人

Page 36: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与经验常识的区别•社会心理学进行的是科学研究,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都遵循科学标准。

•凭着经验,人们也可以总结出一定的有关社会行为规律的常识,但常识经常是矛盾的,会发生混乱。人类的社会行为和心理是非常复杂的,经验常识只能作为有限的参考,只有通过系统的科学研究,我们才能获得真正有价值的结论。

Page 37: Social  psychology

研究中隐含的价值观问题• 价值观隐含于我们对心理健康与自尊的文

化定义中,隐含于我们对有关生活的心理学建议中。

• 一旦我们对事实的客观描述偏转到了对“应该如是”的说明陈述时,我们便把自己的价值观纳入了其中。

Page 38: Social  psychology

2.1 研究原则• 1 、客观性原则:抛弃先定观念,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假设、推论和解释,结论须谨慎,可被再证实。

反例:学术造假行为反例:实验中的偏向

Page 39: Social  psychology

实验设计中的偏向问题•主试 :期待效应 现场控制的主观性•被试 : 实验者效应 好被试心理 反应的社会赞许倾向四种被试:好被试,消极被试,忠诚被试,忧虑被试

Page 40: Social  psychology

解决方案• 1 ,单盲设计• 2 ,双盲设计• 3 ,标准化处理• 4 ,平常心,少功利

Page 41: Social  psychology

2 、伦理性原则:实验设计中的伦理问题

1 ),对被试的实验性欺骗。 2 ),侵犯被试的隐私。 3 ),给被试造成实验性痛苦(心理创伤事件)。

Page 42: Social  psychology

解决方案• 1 ,自愿原则(自愿参加、自由终止)• 2 ,风险最小原则(实验情境接近真实生活;对被试的个人资料严格保密)

• 3 ,利益得失平衡原则(充足补救不良影响)

Page 43: Social  psychology

2.2 研究类型•描述性研究:对一定的社会心理现象或行为进行科学客观的精确的描述。

•相关研究:考察两个或更多变量(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揭示一个变量是否受其他变量的影响。

•验证性研究:通过有计划的控制一定的情境,来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验证假设。

Page 44: Social  psychology

相关研究•在相关研究中,社会心理学家并不去试图改变某些因素,而只是观察研究对象自然发生的变化,并研究这种变化是否和其他因素的变化有关?

•在两种因素的相关中,可能有第三种因素在发挥作用。如:城市流动人口越多,犯罪率越高。墓碑越高 ,寿命越长 .

Page 45: Social  psychology

晕轮效应的实验验证• 戴恩分别向被试出示长相漂亮、一般和较丑的人的照片,要求他们就以下几项实际上与长相无关的特性,来对照片上的人进行评价:婚姻角色称职否?做父母的能力?职业地位高低?结婚的可能性大小?总的幸福?性格是否受欢迎?等等。

• 结果?• 长相漂亮的人,几乎在所有特性上都被评得最高。验证了晕轮效应的存在。

• 请分析:因变量?自变量?

Page 46: Social  psychology

2.3 社会心理学的具体方法

•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个案研究法• 跨文化研究法

Page 47: Social  psychology

观察法:• 观察法是由研究者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仪器设备观察和记录个人或团体的行为,来分析判断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 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优点和缺点目前,现场观察中引入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如录音笔、录象机、数码相机、电脑分析等。

Page 48: Social  psychology

威廉 `怀特的团体规范研究• 他为了观察街头团伙(失业青年)的行

为,曾在波士顿的一个贫民区居住了一年,与观察对象一起生活。这是流行的一种“参与性观察”。

Page 49: Social  psychology

实验法:•旨在控制一切估计会干扰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有目的有组织地操纵某个因素,查明对于被实验者产生的心理影响和效果。

• 操纵和控制变量,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法),模拟实验法,评价

Page 50: Social  psychology

史密斯的市场实验• 1982 ,实验情境:超级市场。• 实验是请求顾客品尝与购买一种新食品。请求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只请求,没有身体接触;另一种是在请求的同时还轻拍顾客的肩膀。

• 50%&79%

Page 51: Social  psychology

调查法

• 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进行实地调查,收集资料,然后做统计分析,以便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调查目的主要在于描绘被调查的个人和团体的某一方面特征,如:对于某些社会问题的看法。

•四类:问卷调查,测验,访谈

Page 52: Social  psychology

影响因素•样本是否有代表性 ?•问题的顺序 ?•答案的选项 ?•问题的措辞 ?• 1990 年 15%的乌克兰人承认有宗教信仰,1997 年苏联解体后 70%的人承认他们有宗教信仰。

Page 53: Social  psychology

其他的研究方法:档案研究• 档案研究:是研究者收集历史上所记载的某个群体或个人心理活动的资料,加以分析,从中寻找社会心理规律。

• 权威人格研究:希特勒;• 法国群众暴动:去个性化

Page 54: Social  psychology

库钦斯基的色情文学研究

– 1965年丹麦取消色情文学禁令,性犯罪率由十万分之八十五下降到十万分之五十,一般犯罪由十万分之二百二十降到十万分之八十七。

–推论:色情文学 ---替代满足 ---- 性趋力紧张度减少 ----攻击性降低 -----犯罪少

Page 55: Social  psychology

4 、社会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西方• 1 、孕育阶段( 1908 年以前)• 古希腊哲学中孕育着社会心理学思想• 苏格拉底、柏拉图 ------------ 亚里斯多德• 环境塑造(理想国) 本能• 2 、诞生( 1908 年)• (美)罗斯 ---------------------- (英)麦独孤 •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导论》• 人的行为模仿他人 本能

Page 56: Social  psychology

3 、迅速发展阶段 (二战后)

• 种族歧视的研究 .• 领导方式• 态度说服

Page 57: Social  psychology

• 4 、危机阶段( 70S )• 美国社会动荡:黑人、妇女、反越战、全球大造反的青年运动

• 5 、再次发展( 80S--- )• 社会认知取向——信息加工• 应用研究的加强• 国际合作研究的开展(文化差异)

Page 58: Social  psychology

(二)、国内• 1 、 20S --1949 评介阶段 • 陆志韦《社心新论》 (1924)

• 1948 年社会学者孙本文著《社会心理学》上下册 ,全书六编、 30 章 ,内容自成一较完整体系 , 理论与实用并重 , 是我国第一本较全面的社心著作

2 、解放后到 1980 年 停顿阶段

3 、 1981--- 重建与复兴阶段 1981 年夏 , 在北大召开了第一次社心座谈会 82 年 10月成立了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会 ( 后改为中国社会心理学

会 ) 。

Page 59: Social  psychology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Page 60: Social  psychology

第 1 节 社会化概述• 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化是我们对其所生存的社会一生适应的过程。

• 社会化是指人类个体在社会环境下,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Page 61: Social  psychology

自然人• 所谓自然人,又称生

物人,一般指刚刚出生的新生儿,他们对社会一无所知,只有自然的生理性需要和动机。法律、道德对他们没有任何约束力量。

Page 62: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人• 通过社会化,个体掌

握了该社会的道德和文化,学会了该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文化 ,形成独立的人格。

Page 63: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化定义

• 个体的社会化就是个体经过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文化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Page 64: Social  psychology

青春期的女孩• 安娜 ·伍德就读于英国昂贵的私立学校温布尔登高中, 2008 年, 15 岁的她与母亲一起加入了一个名为“圣诞后节食”活动,。 6星期后,当母亲恢复正常饮食时,安娜仍保持节食。

•    2009 年 2月,安娜的老师向她母亲反应了她在学校的反常行为:“她好像在吃饭,但我一转身,她就把食物藏在袖子里扔掉。她还催吐。” 8月,身高 173厘米的安娜只剩 41 公斤,皮肤皱褶,脾气暴躁,身上脂肪几乎无法维持体温,不得不入院治疗。

•    2009 年 1月,她在街上头晕倒,并被发现有严重的胃肠穿孔及溃疡。虽接受了手术治疗,但她的伤口无法愈合,主要器官也开始衰竭,并陷入瘫痪。 3月, 16 岁的她心脏病发作身亡。

Page 65: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化分类

• 横向划分:政治社会化,法律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民族社会化

• 纵向划分:早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反向社会化,再社会化

Page 66: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化特征

• 三个特点:终身性,能动性,社会化和个人化的辨证统一性

Page 67: Social  psychology

共同性和个别性的统一• 德国人和美国人的不同

项目( 45 部戏剧)

德国 美国

戏剧主题 哲学、历史、社会、

个人日常问题、如恋爱、婚姻

主人公 杰出的人 普通人以大团圆结尾 40% 67%

悲剧结尾 27% 9%

其他形式结尾 33% 24%

Page 68: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化的途径

• 1 , 内在途径个体的内化过程:遗传因素和自主性因素2 , 外在途径社会的教化过程: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同伴群体因素,大众传播媒介因素

Page 69: Social  psychology

例 : 饮食障碍 家庭社会因素 对青少年群体来说,厌食比贪食更难治疗。

饮食障碍的初次表现: 12-26 岁,高峰为 14-18 岁。但实际3-10 岁的儿童就会表现出一些饮食障碍的症状( Goeb,2005)

混乱吵闹的家庭氛围(高水平的冲突,低水平的情感表达)

丧亲或者父母离异(没有感受父母的爱)

家庭饮食障碍史过于看重外貌和身体形象将压力、紧张的情绪内化

Page 70: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文化因素

• 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米德用人类学的方法对新几内亚三个原始部落进行了研究。她发现,在以原始农业经济为特点的部落中,男女都表现出女性化的个性;而在原始游牧部落中,男女两性都是富于攻击性的。在另一个居住在湖上的部落中,更出现了女主外、男主内的局面。

• 由此她认为:性别差异完全是由社会文化造成的。

Page 71: Social  psychology

亚刺帕许族• 认为男人与女人都应热爱家庭,牺牲自己的需要,来满足幼儿与弱者的需要。

• 若有婴儿大哭,最靠近者(不论男女)都会赶过去抱起喂食。有時亲戚会来借小孩,目的是要参与抚养,以得到真正的快乐。

住在山地,从事农耕生活,两性都要从事劳力工作,也要共同分担照顾孩子的工作。男女的性格都很温和。

Page 72: Social  psychology

墨顿戈莫族• 同性间当然会产生敌意,两性间不可信赖。• 若生下男孩,父亲将视为对手(因墨顿戈莫人以交换姊妹与女儿换新娘,而父子用以换取太太的人可能是同一个女人);

• 若生下女孩,母亲会担心,丈夫拿她交换另一新娘。因此,小孩只得到极少的照顾。

• 不分男女都要显露「男性气慨」,好勇狠斗。

Page 73: Social  psychology

浅布里族• 两性气质本来就不同,男主內,女主外。• 女人在黎明時外出捕鱼,近午時回航,与其他部落

以物易物;男性希望获得女人的赞美、邀请,或赠礼。

• 女人控制经济,男人装扮自己,以娇弱的仪态吸引女人的注意。

• 女人虽有「仁慈的宽容与尊重的态度」,但并不太重视男人。

住在湖边,以捕鱼、编织维生,女性负责维持家计,男性做手工艺品、消磨时间、唱歌跳舞。女性的性格积极、果断;男性的性格顺从、胆小、依赖。

Page 74: Social  psychology

性别认同障碍• 一部分是由于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对待男女小孩

a, 父母通过言传身教会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性别的发展产生影响。

b, 父母对青少年期的儿子和女儿有不同的期望,特别是在数学和科学方面。

c, 男孩女孩被鼓励强化的行为特质有所不同

d, 父母对儿子和女儿说话时的语气、语调不同 .

• 一部分是因为儿童本身对他们自己的性别有了一定的看法。

性别认同障碍产生的原因:起源于儿童对自我的不安全感或者焦虑, 跨性别行为可以解除焦虑,从而造成一种强化。

Page 75: Social  psychology

鲍里 1957 年的研究• 比较了 110 个未开化的社会团体,研究他

们对男女儿童行为的强化和鼓励情况:

鼓励的行为 对女孩 对男孩 不分男女家务和照顾弟妹 82% 0 18%

服从 35% 3% 62%

负责 61% 11% 29%

成就 3% 87% 10%

自立 0 85% 15%

Page 76: Social  psychology

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因素?

• 1950 :家庭、学校、教会、伙伴、电视

• 1990 :伙伴、电视、家庭、学校、教会

Page 77: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1 ,角色引导机制• 2 ,社会比较机制• 3 ,社会学习机制• 4 ,亚文化认同机制

Page 78: Social  psychology

角色引导机制• 米德:角色包括社会处在一定地位上的个体的客观期望,以及与此期望相应的个体在与他人互动中进行的主观表演。

• 角色期望-社会认可

Page 79: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比较机制• 费孝通:我看人看我• 社会比较是将自己的状态与他人的状态进行对比,以获得明确自我评价的过程。

• 什么时候比较?• 与什么人比较?

Page 80: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学习机制

• 班杜拉:人们的社会化远不只决定于行为实践。观察学习的经验对人们的社会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观察--强化

Page 81: Social  psychology

亚文化认同机制• 亚文化是直接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化的直接背景。

• 社会认同--小群体

Page 82: Social  psychology

第 2 节 自我 • 1 、自我概念: who am I?• 2 、自我体验: self-esteem

• 3 、自我调控: self-control

• 4 、自我表现: self-presentation

Page 83: Social  psychology

什么是自我? What is this “self” ? • William James: me ( the Me-self ) and

I ( the I-self )• Self as an Object (客体): A stable entit

y (实体) , 个人认识的对象。 • Self as an Agent (主体):是行动者或认

识者,活跃的信息处理器。

Page 84: Social  psychology

1 、自我概念: who am I?

• 假设你想让某人知道你真实的情况,你可以告诉此人关于你自己的 20件事。你会告诉她什么?

• 我--------。

Page 85: Social  psychology

大学二年级• 我今年 20 岁• 我身高 165厘米• 我有不直不卷的黄头发• 我是单眼皮,小眼睛• 我喜欢吃东西和睡懒觉• 我喜欢买袜子• 我见到陌生人会比较内向• 我讨厌关于体育的一切• 我有越来越胖的趋势• 我是近视,带隐形眼镜

Page 86: Social  psychology

同学 2

• 我双重性格• 我喜欢 F1• 我喜欢足球• 我喜欢交朋友• 我喜欢吃甜食• 我会打篮球• 我有猫咪一样的习性• 我不喜欢吃蔬菜• 我向往自由• 我有时会很矛盾

Page 87: Social  psychology

同学 3

• 我不高不矮,不胖不瘦。• 我是一个大学生。• 我喜欢吃辣的。• 我有一个漂亮的手机。• 我很快乐。• 我是个听话的女儿。• 我是北方人。• 我喜欢睡懒觉。• 我是寝室长。• 我留短发。

Page 88: Social  psychology

同学 4

• 我的性格属于两个极端,有时开朗有时悲观• 我的爱好是看书,发呆• 我最大的梦想是等赚足了钱去世界各地流浪(一个人)• 我喜欢余秋雨• 我喜欢简朴的生活,鸟语花香,高山流水的世外桃源• 我既是乖乖女,又是疯丫头• 我喜欢观察别人,又能剖析自己• 我对于认定的事情比较执著,但有时过于偏执• 我欣赏有才华但又个性张扬的人(因为自己不能实现)• 我厌恶虚伪,不坦诚的人

Page 89: Social  psychology

Material self 物质自我• 指个人所拥有的物质性的所有物。• 物质自我还可以分成:躯体自我和躯体外

自我。罗森伯格认为躯体外自我是延伸的自我。所有物也是延伸自我的一部分。

Page 90: Social  psychology

Social self 社会自我 指在他人眼中所认定的自己以及自己在社会体系中所占有的职位、角色。

迪克斯等人区分出五类社会特性:私人关系;种族 / 宗教;政治倾向;烙印群体;职业 /爱好。每一种特性都伴随着一系列的期望和行为。

Page 91: Social  psychology

Spiritual self 心理自我• 指个人所拥有的内在经验,如能力,态度,

情绪,兴趣,动机,意见,愿望,价值观,特质,对人的敏感度等。

Page 92: Social  psychology

布鲁耶和加德纳( 1996 ):对经验自我的四种分类

• 个人自我:知觉到的生理特征,心理特质以及所有物,如我很胆小,害怕狗和老鼠

• 社会自我:社会角色和在他人心目中的名声,如我是个教师

• 关系自我:与我们有着直接的,个人的联系的其他人,如我是童童的妈妈

• 集体自我:我们所归属的社会类别,如我是东北人

Page 93: Social  psychology

Self as an Agent 主我• 主动地体验世界的自我。• 亚里士多德称之为灵魂。• 洛克:特性是记忆,区分了 man 和 person

• 休谟:特性是想象• 詹姆斯:特性是一种持续感觉,是我们对

于我们存在的不间断的记忆。

Page 94: Social  psychology

主体我的组成• (1)自我意识 (self-awareness) ,即对个人内

在状态、需求、思想和情绪的正确感受;• (2)自我驾驭力 (self-agency) ,即个人对自身思想行为的掌控感;

• (3)自我连续感 (self-continuity) ,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仍然维持原状的感受;

• (4)自我和谐感 (self-coherence) ,即自我作为独立、一致、有边界的实体的稳定感。

Page 95: Social  psychology

Self-knowledge自我知识

– Explaining our behavior 解释自己的行为

– Predicting our behavior预测自己的行为

– Predicting our feelings预测自己的情感

Page 96: Social  psychology

主动寻求自我认识的三个动机• 1 ,自我提高的动机(人们被激励去体验积极情绪和避免体验消极情绪,提高自尊感)

• 2 ,准确动机(人们想要知道关于自我的真实情况,减少不确定性,促进良好适应)

• 3 ,一致性动机(人们寻求和信奉与他们自己所认为的自我相一致的信息,回避与他们所想的不一致的信息)

Page 97: Social  psychology

自我复杂性 self-complexity

• 拥有简单自我概念的人在他们特别看重的领域里获得成功将会受到鼓舞,但如果失败则易受到伤害。

• 拥有复杂自我概念的人,成功时受鼓舞,而当失败时或遇到逆境时,他的其他方面将成为他的缓冲器。

• 如 : 卢刚

Page 98: Social  psychology

Self and culture

self

parent

friendspeers

children

self

C

p

P F

Page 99: Social  psychology

1-2 、自我知识从何而来?• 三个来源 :• 1 ,物理世界• 2 ,社会世界• 3 ,内部(心理)世界

Page 100: Social  psychology

了解自我的五种方式

• 1 ,参考物理世界• 2 ,与其他人进行比较( Social comparison

s )• 3 ,纳入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 Other people’s

judgments , reflected appraisals )• 4 ,考虑自己内部的问题( Self-reflection ) 5 ,检验自己行为发生的背景并得出适宜的线

索( self-perception: Self-attribution from own external behavior )

Page 101: Social  psychology

库利的镜像自我 the looking-glass self

• “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反映着身边的每个人”• Cooley 认为重要他人组成了一面社会镜。透过这面镜子,个人可以察觉到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又被归并入个人的自我感觉。

• 三步过程:• 1 ,我们对我们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进行想象• 2 ,我们想象这个人如何评价我们• 3 ,我们因为这种想象里的判断而感到好或不好

Page 102: Social  psychology

金奇模型• what matters for our self-concept is not wh

at others actually think but what we perceive them as thinking.

• 真实评价-- >所知觉到的评价-- > 自我评价

•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Page 103: Social  psychology

Social comparison (L. Festinger )社会比较

• 社会比较的内容:能力和观点1 ,能力:我能做某事吗?2 ,见解或观点:一是当前的喜好,如“我喜欢某观点吗?”二是信念评估,如“这个观点正确吗?”三是未来的喜好,如“我将来还喜欢这个观点吗?”

• 社会比较的动机:自我评估、自我抬高、自我改进1 ,人们希望正确的评价自己的观点与能力。2 ,在缺乏直接的自然标准时,人们通过与他人的比

较进行自我评价。

Page 104: Social  psychology

• 社会比较的方向:向上、向下• 社会比较的过程:认同和对比

• 一般说来,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有类似背景或能力的他人作为比较对象。也就是将自己与相同水平的人进行比较。

Page 105: Social  psychology

尴尬的比较• 心理系学生小刚的好朋友小马读中文系,

最近写的短篇小说赢得了一项大奖,小刚会如何反应呢?

• 小丽和好朋友小梅一直在努力准备考本系的研究生,一天小梅高兴的告诉小丽,系里将给她一个免试读研的名额。小丽听了会如何反应?

Page 106: Social  psychology

自我评价维持模型• 比较效应:当他人超过我们的行为与我们的自我定义相关时,他的表现越好,他与我们的关系越亲密,对我们自我评价的威胁也就越大。我们会嫉妒、失落甚至愤怒。

• 反射效应:当他人超过我们的行为与我们的自我定义无关时,他的表现越好,他与我们的关系越亲密,我们在自我评价中获得的就越多。我们感觉积极,并为他人的成功而骄傲。

Page 107: Social  psychology

Self-Serving Bias (自我服务偏向)

Page 108: Social  psychology

Explanations for positive and negative events

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解释

• 人们认为自己比实际上更优秀。• 泰勒: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的评价要比对他人的评价更为积极。(正向偏见)

• 对自己和自己的好同学倾向于积极评价。

Page 109: Social  psychology

Can we all be better than average?

• 1976调查了 100万高中生,要求他们对自己和同伴进行社会比较: 70%认为自己的领导才能高于平均水平; 60%认为自己的运动能力高于平均水平; 85%认为自己与人相处的能力高于平均水平; 25%的人认为自己属于最出色的 1%那部分人里的一员。

Page 110: Social  psychology

Unrealistic optimism (不切实际的乐观)

• 人们对未来持不符实际的乐观看法。与实际情况相比,人们相信自己对发生在周围的事件有更多的控制。

Page 111: Social  psychology

For example

• The results of a U.S. News & World Report poll (March 31, 1997, p. 18) provide an effective, humorous introduction to the literature on self-serving bias. The poll asked 1,000 Americans whether they thought various celebrities were likely to go to heaven.

• 66 percent thought that Princess Diana (before her death five months later) scored 60 percent, Michael Jordan received a 65 percent positive rating, Bill Clinton got the nod from 52 percent, O. J. Simpson received a mere 19 percent.

• The top vote-getter? More than 87 percent of Americans surveyed believed themselves likely to go to heaven.

Page 112: Social  psychology

测一测 : 和你有多少符合 ? 符合度 1-5分

•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的优势的能力没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有时候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沈默。

Page 113: Social  psychology

False consensus and uniqueness (虚假一致性和唯一性)

• The Barnum Effect (巴纳姆效应): It refers to our tendency to accept as valid favorable descriptions of our personality that are generally true of everyone.

Page 114: Social  psychology

焦点效应• 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

•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我,太糟糕了!• 聚光灯效应: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聚光灯下,别人总在注意我们的一言一行,注意我们每天着装与外貌的变化。

Page 115: Social  psychology

大家都会以为我是个怪人!• 透明度错觉,我们总担心自己内心的状态

过于透明而泄露了秘密或者担心被人识破。

• 高估社交失误和公众心理疏忽的明显度,于是我们可能因为糟糕的服装,发型,举止而感觉到焦虑,愤怒,厌恶。 可恨啊!怎么办啊!实际上注意到我们的人要比我们认为的少。

Page 116: Social  psychology

这件事是故意指向我的!

• 1 ,由于我们倾向于把自己看成世界的核心,因此我们会高估别人对我们行为的指向程度。

• 2 ,我们也经常把自己看做是某件事情的主要责任人,实际上未必如此。

Page 117: Social  psychology

自我概念的发展

1 、不同年龄儿童的自我描述2 、分析角度

Page 118: Social  psychology

3 years old

• 我快三岁了,和我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一起住在一幢大房子里。我有一双蓝色的眼睛,有一只橘黄色的小猫,我的房间里有一台电视机。我知道所有的字母,听着: A 、 B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我跑得很快。我喜欢吃皮萨。我的幼儿园老师很好。我能从 1数到 100 ,你想听我数一遍吗?我喜欢我的狗,它叫船长。我可以爬到攀登架的顶上,我一点也不害怕!我从来没害怕过!我一直很开心。我有一头棕色的头发,我上幼儿园。我很强壮。我可以举起这把椅子,你看!(改编自 Harter,1999 )

Page 119: Social  psychology

• 幼儿仅仅将自我理解为相互分离的身体、行为、社会或心理类型。他们会夸耀具体的技能,而不是概论自己是运动健将或擅长运动。

• 此外,这些行为描述往往会伴随为实际的能力演示,表明这些显现的自我表征仍然依赖行为的发生。

Page 120: Social  psychology

5-7 岁

• 我有很多朋友,邻居、同学还有教会里的朋友。我读书成绩很好。我认识很多字和词,还有数字。我跑得很快,我还能爬得很高,比我小的时候快得多、高得多。我扔球也扔得很远。我长大了肯定会加入某个球队。我能把很多很多事情都做得很好!如果你能把事情做好,就不会有做得不好的事情,至少不会同时又是好的又是坏的。我知道有些小孩子做不好事情,但那绝对不是我!当我把一件事情做得很好时,我爸爸妈妈都非常为我骄傲。他们看着我时,我会非常开心、非常兴奋!

Page 121: Social  psychology

•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幼儿没有表征定义自我的较高层次的概念范畴 ,除了对行为作具体描述,幼儿还用偏好和拥有物来定义自己。幼儿的自我描述的内容仅限于他人可观察的特征。幼儿无法整合这些相互分割的自我表征。因此他们的自我描述就显得杂乱无章。除了具有单一表征特点,这一时期的自我评价往往积极到不切实际的程度。因为幼儿很难区分他们的理想能力和真实能力。自我描述中可观察到全或无的思维方式,不认可他们拥有相互对立的特征。

Page 122: Social  psychology

8-11 岁

• 我今年读四年级,我非常受欢迎,至少很受女孩子欢迎。因为我待人很友好、乐于助人而且能够保守秘密。基本上我对我的朋友都非常好,虽然有时候我心情不好时也会说一些有点尖刻的话。我会尽量不发脾气,如果我发了脾气,我会感到很羞愧。和朋友在一起时我很开心,没有人陪时我会难过 .

• 在学校里,我觉得自己在语言和社会学方面很有天赋,很聪明。最后一次大考中,这些学科我全都得了优。我感到非常自豪。但我感到自己数学和理科都非常差,尤其当我看到其他小朋友都学得那么好的时候就更觉得自己笨了。尽管这些科目都学得不好,但我还是很喜欢自己的,因为我觉得数学和理科对我不是那么重要。我更看重我的长相和人缘。我喜欢我自己还因为我知道我的爸爸妈妈都很喜欢我,其他小朋友也都很喜欢我。这些都会让你更喜欢你自己。

Page 123: Social  psychology

•随着年龄增长,自我的分化水平,自我分析的关注内容,自我描述的整合和统一都在不断的发展。

Page 124: Social  psychology

青春早期

• 我和朋友在一起时很外向:我话很多、很吵、很搞笑。和朋友在一起时,我总是非常开心,和他们一起做事时,我会很高兴、很兴奋。我很喜欢和朋友在一起时的自己。和父母在一起时,我的情绪就会变得比较低落。他们认为我把太多的时间都花在了和朋友逛街上,在家里帮他们做家务做得太少。他们对我说我太懒,而且不太负责任,我很难不相信他们的话。他们一旦插手来管我的事情,我就会变得非常尖酸。事实是他们的观点对我来说仍然相当重要。所以每次他们来管我,我就会非常不喜欢我自己。

Page 125: Social  psychology

• 在学校里,我非常睿智。我知道我在班级里的表现很好,我很乐于学习新的知识,解决问题时我也很有创造力。我的老师是这么说的。我的成绩比大多数人都好,但我从来不炫耀这个,因为这样做不够酷。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我会显得相当内向。我会害羞、不自在而且紧张。有时候我甚至很很蠢,我的意思是我会做傻的事,说一些非常愚蠢的话。我有时会担心不太了解我的同龄人大概会认为我完全就是个呆子。如果真的遇到这种状况 , 我会很讨厌我自己,因为我真的很在意他们的看法。

Page 126: Social  psychology

9 年级

• 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大概不会了解的。我很复杂!和我关系非常好的朋友在一起时,我很包容。我的意思是说,我很理解人、关心人。和一群朋友在一起时,我会更吵闹一些。通常我很友好、很开心,但是如果我不喜欢其他人的所做所为时,我也会变得相当面目可憎、一点也不宽容。我希望一直友好包容,我希望成为这样的人,当我做不到这样时,我会对自己有点失望。

• 我读书很认真,有时候甚至非常刻苦。但同时我又显得很漫不经心,因为太勤奋读书的话就不受欢迎了。所以我的成绩不是很稳定。这使我在家里遇到了问题。我和父母在一起时会非常焦虑。他们希望我拿全优,所以每次发成绩单时他们都非常恼火。我在意他们对我的看法,所以我也就开始不喜欢自己,可是这不公平!

Page 127: Social  psychology

• 我的意思是,我在想也许我应该考得更好些,但如果我考得太好的话我在朋友心目中的形象就毁了。所以我在家脾气很不好,有时候甚至会变得很刻薄,尤其是当我父母管我的时候。但我真的不明白我怎么可以转变得如此之快,在朋友面前那么开心,到了家里就感到焦虑,一旦和父母在一起时就变得沮丧尖刻。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我?

Page 128: Social  psychology

11 年级

• 我是个相当有尽责意识的人,尤其是对做作业之类的事情,我非常认真。这对我很重要,因为我计划明年上大学。我希望将来学法律,所以必须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并取得最优秀的成绩。我时不时会有些犯懒,但这很正常,我是说你不能完全当一个“死读书”的人,否则会非常无趣。人应该具有灵活性。我现在长大了,也开始信奉宗教,但我绝对不是什么圣徒。宗教给我一种目的感,让我能用更大的格局来看待事物,还让我更清楚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

Page 129: Social  psychology

• 通常情况下我都是非常乐观积极的。我猜你可能会觉得我很情绪化。我不像其他孩子那么受人欢迎。想受人欢迎,你得具备一定的外形条件,要有好的身材、好的装扮。在我们学校人气最旺的是那些运动员,我一向不擅长体育。但人不可能事事精通,要面对现实。擅长运动对我而言并不是那么重要,尽管我们学校很多人都非常看重这一点。

• 不管怎么说,我试着这样去想。但我真的不会再在意他们的看法,至少我试着告诉自己我不在意。我试着相信自己的观点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我应该更尊重我现有的一切,和我的过去想相比。我现在的状态基本上就是我的理想状态。我认为重要的事情我都做得很好,比如取得好的成绩。这大概是目前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

Page 130: Social  psychology

2 、自我体验: self-esteem

• Self-Esteem :我们全面的自我评价所引发的感受。

• A person’s overall self-evaluation or sense of self-worth.

Page 131: Social  psychology

自尊的结构

Page 132: Social  psychology

• 特瑟:拥有一个特别能干的弟弟或妹妹的人,其自尊受到的威胁最严重。

• Zuckerman: 朋友的成功可能比陌生人的成功更有威胁。

• 自尊威胁:自我保护,自我提升

Page 133: Social  psychology

和自尊有关的概念• 自我价值感 self-worth :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感

觉和态度,即当我们自己获得某种机会或奖励时,是否觉得理所当然,是否觉得自己有价值。

• 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 :是当我们 面对一个特定的任务或工作时,对自己能力,或对自己胜任与否的评价所引发的情绪感受。(也是认为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一项任务的信念)带有情境性。

Page 134: Social  psychology

自尊量表 (简表)• 1 ,我觉得我有很多好的品质。• 2 ,我觉得我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 3 ,有时我觉得我一点都不好。• 4 ,我觉得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其

他人相同。• 5 ,总的来说我觉得我是一个失败者。• 6 ,总体来看,我对自己很满意。

Page 135: Social  psychology

The Dark Side of Self-Esteem 自尊的黑暗面

• 低自尊的人在抑郁、滥用毒品和各种形式的行为过失方面会面临更多的风险。高自尊则有利于培养主动、乐观和愉快的感觉。

• 高自尊者:当发现自己高傲的自尊受到威胁时,人们常常会以打压他人的方式来应对,有时甚至是以暴力的方式反应。受伤的自尊心会引发报复行为。

Page 136: Social  psychology

如何建立“真正的自尊” (genuine self-esteem)?

• 应该将自尊更多地建立在良好的自我感觉,和个人品质等内部因素上。

• 不应该将自尊建立在分数、外貌、金钱或别人的赞美等外部因素上。这样做会使个体经历更多的压力、愤怒、人际关系问题、吸毒酗酒以及饮食障碍。

Page 137: Social  psychology

3 、自我调控: self-regulation

• 自我调控:个体控制和指导自己行为的方式。

• 自我控制: self-control p57

Page 138: Social  psychology

3-1 自我提升Markus: 可能自我 --- 人们对他们自身未来的想象。Taylor : upward comparison---将自己与拥有自己向往的技能或特征的人进行比较。

积极的自我:努力维护自尊、收集关于自我的信息、解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努力改变不喜欢的自我特征。

Page 139: Social  psychology

自我阻抑 self-handicapping : 自我效能感,可能自我,会影响到个体的目标选择,行动准备,行为控制

Self-handicapping: protecting one’s self-image with behaviors that create a handy excuse for later failure.p78

自我阻抑:你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Page 140: Social  psychology

自我引导 : 四类假定的自我观念1 ,可达到的自我(可能自我):是可以实

现的,代表了个体想要或能够成为的一类人。

我们的自我概念与可能自我越接近,我们对自我的感觉越好。

Page 141: Social  psychology

• 2 ,理想自我:更为理想或带有光环的自我观念。梦想(亿万富翁,国际巨星)

神经质人格:将理想自我变成必须自我。固执的理想化。

Page 142: Social  psychology

• 3 ,应该成为的自我:反映了个体所具有的责任和信念。

希金斯:做不到的时候,人们会感到内疚和焦虑。

Page 143: Social  psychology

• 4 ,不想成为的自我:人们害怕成为或不想成为的自我。“过气演员”,“笑柄”。奥格尔维:这些内容在决定人们是否快乐和满足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和现有的自我概念之间距离越远,我们的生活越幸福。

Page 144: Social  psychology

E. Tory Higgins’s (1989) self-discrepancy (自我差异) theory

• His theory distinguishes between domains (领域) of the self and standpoints (观点) on the self.

• The three types of self-domains are (1) the actual self, the traits that someone (yourself

or another) believes you possess; (2) the ideal self, the traits that someone (yourself

or another) would like you to possess; (3) the ought self, the traits that someone (yourself

or another) believes you should possess.

Page 145: Social  psychology

• Two standpoints on the self include

(1) your own personal standpoint;

(2) the standpoint of some significant other (e.g., mother, father, spouse, and close friend).

Page 146: Social  psychology

six basic types of self-state (自我状态) representations (表

征)• Combining the domains on the self with

the different standpoints creates six basic types :

actual/own, actual/other,

ideal/own, ideal/other,

ought/own, and ought/other

Page 147: Social  psychology

actual/own 和 actual/other 的冲突

• 他人对我的评价远高于自我评价 , 他人对自己的期望极高 ,导致自己压力的增大 , 为此感到困扰 ,做事力不从心 .遇到挫折失败时容易感到更加愧疚和自责 , 认为自己能力不足 , 自我评价更加低下 .

• 别人认为我很傻 ,其实我很聪明 ;别人认为我很丑 ,其实我很帅 ;别人认为我太幼稚 ,其实我很可爱 ;别人认为我不会做事 ,其实我很懒惰 ;别人认为我太乖 ,其实我很懂事 ;别人认为我太懦弱 ,其实我不愿生事 ;别人认为我不遵守纪律 ,其实我很独特 .

Page 148: Social  psychology

分析 : 属于哪种冲突 ?

• 1. 家人亲朋好友眼中的我是个乖巧柔顺善解人意不用操心的乖乖女 , 事实上的我内心时常叛逆 , 情绪化 ,容易生气 .

• 2.想穿那种很时尚的衣服 , 可是觉得不像真实的自己 .即使买回家 ,也很少穿出去 .

• 3. 现在的我不是我理想中的样子 ,有时候 , 我觉得这无所谓 , 而有时 ,这样的感觉让我觉得很郁闷 .

• 4. 我喜欢动漫 ,但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小孩子的东西 , 大学生不该还像个小孩子 .

• 5. 理想中上了大学应该能够好好努力学习 , 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但现实中却完全达不到 .懒散取代了大多数的课余时间 ,吃饱了睡 ,睡饱了吃 . 常常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毅力去克服惰性而感到无奈 .

• 6. 对待未来的工作方向往往与父母无法达成一致 , 自己想做的事往往与女朋友的要求背道而驰 .

Page 149: Social  psychology

3-2 自我控制• 较高的自控与下面因素有关:• 1 ,角色行为• 2 ,对别人积极评价的期望• 3 ,对别人或环境的较多关注

Page 150: Social  psychology

3-2-1 Locus of control (控制点)

• Internals 内控型• Externals 外控型

Page 151: Social  psychology

Internals (内控者)• Internals believe the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they receive in life are produced by their own actions and thus they have a sense of personal control.

• Internals take credit for their success, but also accept responsibility for failure.

• They perceive themselves as more active, powerful, independent, and effective than do externals. Even when faced with obstacles, internals are likely to take an active, controlling approach to life.

• They have a “can do” mentality.

Page 152: Social  psychology

Externals (外控者)• Externals believe the reward and punishments the

y receive in life occur quite independently of whatever they do and thus they have a sense of helplessness.

• Because they believe their successes and failures in life are due to luck, chance, fate, social forces, or powerful others, externals neither take credit for their success nor accept blame for failure.

• They perceive themselves as relatively powerless, dependent, and ineffective. Even when life is good to them, externals approach tasks in a passive, helpless, fatalistic (宿命论的) manner.

Page 153: Social  psychology

Question 1

• How would this dimension (Locus of control) influence the extent to which people are superstitious (迷信) , believe in horoscopes (占星) , quack remedies (吹嘘疗效的药膳) , and magical rituals (神秘仪式) ?

Page 154: Social  psychology

Question 2

• What childhood experiences or characteristics of your family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your own locus of control expectancies?

Page 155: Social  psychology

3-2-2 out of control失控• Feelings of loss of control can result from

uncertainty, loss of freedom or choice, the inability to produce outcomes we desire.

Page 156: Social  psychology

妄想综合症• 自我改变:过分的自我关注,通常导致我们试图改变自己给别人良好印象或者获得良好自我观念,于是,我们总是计划改变自己的某些方面,相信改变后会更受人欢迎、更成功、更有魅力。

• 妄想综合症:对自我改变形成的难以实现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总是妄想能够很容易地在短期内改变自我,对改变的可能性和随之而来的益处充满了虚妄的期待和设想。

Page 157: Social  psychology

4 、自我表现: self-presentation

• False modesty (虚假的谦虚)

• Self-handicapping(自我阻碍)

• Impression management (印象管理)

Page 158: Social  psychology

4-1 自我表现 ----印象整饰• 印象整饰:也称印象管理,指行为者透过

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行为表达,试图控制和操纵知觉者对自己形成良好印象的过程。

• 印象形成是信息输入;印象整饰是信息输出。

• 此类研究始于 60 年代。

Page 159: Social  psychology

4-1-1 作用:• 1 、使他人形成对自己的良好印象。• 2 、逃避负性行为后果的惩罚,争取正性行

为后果的荣誉。• 3 、维护自尊。• 4 、获得权力和影响力。

Page 160: Social  psychology

4-1-2 如何整饰?• 自己眼睛中的自己:自我观念• 别人眼睛中的自己:社会身份

Page 161: Social  psychology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演员?• 这句话你赞同吗?• 扮演一个你心目中的自己,“应该自我”。

我们应该是什么样子?• “期望自我”是我们希望自己是什么样子,也称理想自我。应该自我与期望自我会有冲突。

• 自我表现的两条途径:印象整饰 & 自我揭露

Page 162: Social  psychology

策略和方法• 第一印象: SOLER 模式• 1 、遭遇失败后,更多对自己进行正面描述。• 2 、性别角色意象形成,性别角色分化。• 3 、为获同情,表现为弱者。• 4 、背后鞠躬,维护他人的好印象而作出牺牲 ----讨好策略

Page 163: Social  psychology

SOLER 模式:艾根 1977

• S :坐或站要面对别人• O :姿势要自然开放• L :身体微微前倾• E :目光接触• R :放松• 意思是:我很尊重你,对你很有兴趣,我

内心是接纳你的,请不要拘谨。

Page 164: Social  psychology

4-1-3 案例:

在一个家庭里, 一个孩子说他的哥哥打他,父母正在想办法弄清楚真相。

Page 165: Social  psychology

肇事者的 5 种解释• 1 ,我没有打他,他去拿遥控器的时候摔破了脸。• 2 ,我没有打他。我只是拍拍他的脸,因为他是好兄弟。

• 3 ,对,我打了他。但是他先打我。• 4 ,是的,我打了他,但只是不小心。我本来想打苍蝇,但不小心碰了他的脸。

• 5 ,对,我打了他。对不起。我再不会这样做了。

Page 166: Social  psychology

五种解释类型• 宣称无辜,内在目的是:拒不承担责任• 重新解释,内在目的是:改变事件的意义• 合法化,内在目的是:让行为合法• 找借口,内在目的是:寻找借口,降低故

意程度• 道歉,内在目的是:承担责任,并寻求谅

Page 167: Social  psychology

1

• 一位店主在蒙大拿州的一个小镇上生活了一辈子,他从来没有与任何一位黑人实际接触过,然而他竟然会认为黑人都是愚蠢的、懒惰的。

Page 168: Social  psychology

假病人• 20 世纪 70 年代,罗森汉做了一个实验,让

8名心理稳定并且没有精神病史人员,试图住进精神病院。其中包括 3名心理学家, 1名精神病医生, 1名心理系学生, 1名儿科医生, 1名画家和 1名家庭主妇,他们分别住进 5所不同的州立医院,他们都假装能听到声音,似乎在说“空虚”“无聊”。成功入院后,假病人便不再提声音的事,一切行为都很正常,每天做记录。住院天数从 7天到 52 天不等。

Page 169: Social  psychology

• 这些说明了什么?

Page 170: Social  psychology

第三章:社会认知

• 社会认知是个人从社会环境中获取信息,并对他人(包括自己)内在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行为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Page 171: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认知活动经历三个过程:

• 第一步,对他人的知觉; (收集信息)• 第二步,对他人的社会判断和评价; (整合信息)

• 第三步,对他人的行为归因。 (社会推理)

Page 172: Social  psychology

第 1 节 社会知觉一般知觉• (一)、定义: perception 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 (二)、特性:• 1 、选择性: object------background

• 刺激特征显著性 /知觉者的经验、兴趣、动机、情感等• 2 、整体性:把个别属性综合为整体

• 过去经验的参与,理解对象的意义

Page 173: Social  psychology

布鲁纳货币实验

实验材料 : 一套硬币 ,1分 ,5分 ,10分 ,25分 ,50分

一套与硬币大小形状相同的硬纸片实验对象: 30 个家庭贫富不同的 10 岁的儿童实验程序:先把两套材料先后投射到银幕上,让被试依次观看,然后移去刺激物,令被试画出刚才看到的硬币与圆形纸片。结果:? .

Page 174: Social  psychology

结果与分析• 结果:被试画出来的圆纸片大小与实际大小较为一致;但画出的硬币圆形大小却较他们看到的大得多。

• 社会知觉偏差-----信息收集过程中出现的偏见和错误

Page 175: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知觉的定义

• 社会知觉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穿戴、长相、语言、姿势、行为等)

 

推测与判断

 其内在属性(情绪、态度、品质、能力、性格等)

 的过程。

Page 176: Social  psychology

如 对情绪的感知

• 兴奋、愉快时,• 瞳孔会放大

• 不快、厌恶时,• 瞳孔缩小,• 眯眼、皱眉

• 打牌

Page 177: Social  psychology

影响社会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分析视角:• 第一类:主观因素(偏见)• 第二类:客观因素(误导)

Page 178: Social  psychology

实验一• 巴克拜的立体镜实验:• 以西班牙人和美国人作被试,利用双眼视

觉的幻灯片 ---立体镜,立体镜一边展示斗牛图,一边呈现棒球比赛图。尽管所有被试左右两眼都同时看到两种不同图景,但美国人 84%说看到棒球比赛;而西班牙人70%说看到斗牛情景。

• 这说明了什么?

Page 179: Social  psychology

威尔逊的“身份—身高”实验

让一男性给几组学生讲课,讲课的内容和方式不变,只是在不同组学生面前被介绍的身份不同,如:在甲组介绍为教授;在乙组介绍为高级讲师;在丙组介绍为普通讲师;在丁组介绍为示范教学者;在最后一组介绍为大学生。

• 课后要求每组学生都来估计一下讲课者的身高。• 结果发现:讲课者的估计身高竟因其声望地位而

不同,教授比学生平均高出两寸半。差异显著。

Page 180: Social  psychology

照片实验• 包达列夫:向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对一组说照片中的人是罪犯,对另一组说是大科学家。让两组学生描述照片上人的相貌。

• 罪犯组:深陷的双眼证明内心的仇恨,突出的下巴显示沿犯罪道路走到底的决心。

• 科学家组:深陷的双眼表明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在科研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Page 181: Social  psychology

第 2 节 印象形成

• 所谓的印象形成( impression formation)就是把一个人若干有意义的特征加以综合、概括,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

• 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了解对方的性格、人品、能力等,从而决定是否与对方交往,交往的深度如何;是否该信任、与对方合作等。

• 中国人对知解人心非常重视• “刨树刨根,看人看心”

Page 182: Social  psychology

印象形成过程中所利用的信息

1、外表:

• 一个人的外表常常是我们最先看到的信息,而且也常常是我们能得到的唯一线索。

Page 183: Social  psychology

• 有研究( Berry & McArthur, 1985 ) 表明,人们认为有娃娃脸的成年男人比有成熟面孔的成年男子更天真、诚实、仁慈、热情,即更具有孩子式的心理特征。

2、语言:• “口为心苗,言为心声”• 由于一个人所说的话能被人有意识地加以控制,言不由衷

的话已司空见惯。“卖瓜的谁不说瓜甜”

Page 184: Social  psychology

3、非言语线索:

1)面部表情:忧郁—快乐• 目光接触表示对对方感兴趣,被认为是诚实、直率;目光不接触,说明此人害羞或害怕;

• 长时间的目光接触可能是敌意、爱慕的信号。2)身段表情:姿势•  V3)言语表情(副言语):说话的音调、速度、节奏等。• 速度很快 : 心直口快• 轻声曼语的女孩,常会给人留下温柔恬静、有涵养、小鸟依人的印象。

Page 185: Social  psychology

印象形成的过程• 线索(如人的长相、穿戴、身体姿势等)本身并无意义,

它们是根据知觉者记忆中所储存的有关人、行为、特质的知识来解释的。

• 另外人们要把各种渠道得来的信息综合起来,形成对一个人的概括性认识。

Page 186: Social  psychology

印象形成中的两个阶段我们对他人的印象是从刻板的、以类别为基础的印象到根据特定行为的信息而形成的更加个人化的印象。(双向加工)

1 ,类别化阶段:快速的加工信息(个体属于哪种类别?个体有何突出特质?)

2 ,个人化阶段:精确的加工信息(更细致,更系统,综合印象)

Page 187: Social  psychology

Heuristics: Mental Shortcuts( 心理

捷径 )• 麦奎尔:人是懒惰的接受者• 泰勒:人是吝啬的认知者• 说明: 人在认知他人时,并不是对所有信息进

行感知,而是抄近路,感知最明显的,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

Page 188: Social  psychology

Heuristic启发式Heuristic :a thinking strategy that enabl

es quick ,efficient judgments .

• Representative Heuristic 代表性启发• The Availability Heuristic易得性启发• Counterfactual Thinking反事实思维

Page 189: Social  psychology

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一些规律

1、不同特征在印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Asch (1946) 的经典研究:• A组是:聪明、灵巧、勤奋、热情、果断、实际、谨慎• B组是:聪明、灵巧、勤奋、冷淡、果断、实际、谨慎

• Asch就把“热情”、“冷淡”这类对印象形成起重要作用的特征称为“中心特征”,

• 把“文雅”与“粗鲁”这类对印象形成不起核心作用的特征称为“边缘特征”。 (联想)

• 但中心特征与边缘特征是相对的 我国文化

Page 190: Social  psychology

2、信息出现的先后对印象形成的作用是不同的

• CZADHGJKWP• 首因效应( primacy effects )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

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做判断。

• 近因效应( recency effects )则是指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起较强作用的现象。

• Luchins (1957) 的实验证明了这两种效应的存在。,   70%- 12% 认为吉姆较外向,友好

Page 191: Social  psychology

材料 1

• 吉姆去买文具,与两个朋友一起边走边晒太阳。他走进一家文具店时,店里挤满了人,他一面等待店员招呼,一面与一个熟人谈话。出商店时,他又停下来与来买东西的同学聊天。离开商店时,他遇到了头天晚上结识的女孩。吉姆与她说了会话才去学校。

Page 192: Social  psychology

材料 2

• 吉姆放学后,独自一人离校,在阳光明媚的马路上,他走在背阴的一边。路上他见到了刚认识的女孩,他穿过了马路进了一家糖果店。店中学生很多,有几个人他认识。他静静等到店员看到他,卖给他东西。他坐在桌旁喝完饮料就回家了。

Page 193: Social  psychology

洛钦斯( 1957 )

组别 实验条件 友好评价

1 先阅读外向材料,后内向材料 78%

2 先阅读内向材料,后外向材料 18%

3 只阅读外向材料 95%

4 只阅读内向材料 3%

Page 194: Social  psychology

3 、人们倾向于把有关的特质联系起来形成对他人较统一一致的认识

• 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认识到有一些特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 内隐人格理论( 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

ry ,以经验为依据,无正规的概念,却起作用)• Rosenberg 聪明 友好• 冒险——强健、冲动、果断•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推断他也具有其他

相似的,或相互关联的特征,就种倾向被称为晕轮效应( halo effect )。

• Dion等( 1972 ) 的研究证明了此效应的存在。

Page 195: Social  psychology

晕轮效应的实验验证• 戴恩分别向被试出示长相漂亮、一般和较丑的人的照片,要求他们就以下几项实际上与长相无关的特性,来对照片上的人进行评价:婚姻角色称职否?做父母的能力?职业地位高低?结婚的可能性大小?总的幸福?性格是否受欢迎?等等。

• 结果?• 长相漂亮的人,几乎在所有特性上都被评得最高。验证了晕轮效应的存在。

• 请分析:因变量?自变量?

Page 196: Social  psychology

4 、人们比较重视负性信息,但却倾向于对他人作正性评价。

• 宽大效应( leniency effect )• 正性偏差( positivity bias )

• 原因可能有:• ( 1 )、人们希望自己的周围都是好人好事,这样自己会感觉舒服些;• ( 2 )、在大多数文化中,正性词汇比负性词更常见;• ( 3 )、人们通过对他人的宽容来显示自己的大度与仁慈。

Page 197: Social  psychology

5 、产生与印象一致的行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 我们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之后,就会对他人产生相应的期望,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以证实此期望,这一现象就叫自我实现的预言( self -fulfilling prophecy) 。

• Rosenthal 与 Jacobson ( 1968 )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

• 也称为“皮克马利翁效应”。• 女孩白裙子 /标签理论 /有儿子没儿子就是不一样

Page 198: Social  psychology

Teacher expectations and student performance

教师的期望和学生的成绩1. Teacher’s expectation : Rena’s older

brother was brilliant . I bet she is ,too .

2. Teacher’s behavior : smiling more at Rena, teaching her more ,calling on her more ,giving more time to answer .

3. Student’s behavior : Rena responds enthusiastically .

Page 199: Social  psychology

• Once you have a belief ,it influence how you perceive all other relevant information .once you see a country as hostile ,you are likely to interpret ambiguous actions on their part as signifying their hostility

Page 200: Social  psychology

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Brewer ( 1988) 的印象形成双重加工模型

• 此模型( the dual process model of impression formation )认为,人们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主要使用两类加工操作:

• 以类别为基础的加工 (category-based processing ) ,• 以特征为基础的加工( attribute – based processing )。• 前者是把个体当作某一群体的成员之一,就据对此群体所具有

的看法来形成对此个体的印象。这种加工是一种自动的,无需意识控制的加工,无需人们多大的努力。

• 以特征为基础的加工是试图注意并整合他人各种信息来建构对其独特的印象。这种加工需意识参与、需要较多的时间与努力。

Page 201: Social  psychology

刻板印象

• 所谓的刻板印象 (Stereotype ,也有人译成定见 )

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印象。

• 对一个群体的刻板印象是由正、负性特征构成的• 另外,刻板印象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解是不正确的;但多无法测量与验证,因没有合适的效标。

Page 202: Social  psychology

刻板印象的形成一是个人的亲身经验;

• 二是社会学习:从父母、老师、同学、课本及大众媒体习得而来。

• 例如,张德( 1990 ) 就认为,我国大中小学生对性别产生的刻板印象深受小学语文教材的影响。

Page 203: Social  psychology

案例 1

美国威斯康星州一家报纸上的公开信:亲爱的艾比: 我是一位离过三次婚的 34 岁的妇女,这不是我的过错,我不能容忍懒散

成性的人。 我的问题全在于我的鼻子。在我 18 岁时做过一次鼻子的外科整形手术,由于大夫的失职,手术做得令我很不满意,所以在我 21 岁时又重新对它进行了整形,可是这一次情况更糟。我觉得我的鼻子就像在粘贴在脸上的标签一样,使我看起来非常难看,所以我总是难以结交朋友。我找到当地的一位著名的外科整形医生,答应向他预付所有的酬金,希望他能为我再做一次整形手术,可是他拒绝了我!他说再高明的整形医生都不会使我愉快,因为我有情绪和社会适应问题,我应该面对而不是责备我的鼻子!他还进一步侮辱我说我应该用我的钱去找心理医生!

艾比,我的心理和头脑真的没有任何问题,我的问题在于我的鼻子。你能向我推荐一名优秀的外科整形大夫吗?我愿为此付出任何代价!

Page 204: Social  psychology

案例 2

• 著名临床心理学家贝克遇到了一位来访者,他报告了早晨的一个半小时内的经历:

• 当我看到我的妻子由于孩子穿衣服慢腾腾而着急时,我想自己真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没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我看到家里的水龙头漏水了,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位好丈夫。当我驱车去上班时,看到其他车辆比我开得快,我想自己真是一个蹩脚的司机,否则别人的车辆就不会超过我。当我到了办公室时,看到不少同事已经先到了,我想自己是一个工作不够专心的人,否则我该来的更早。当我看到自己的办公室桌上堆满了文件和报纸,我想自己准是一个工作没有章法的人,要不然不会有这么多的工作还没有做完!

Page 205: Social  psychology

第三节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

• 人们通常都希望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定的控制力与预测力,这样人们才会感到安全。(控制需要)

• 所谓归因 (attribution )就是人们从可能导致自己及他人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 一、何时归因• 1 当出乎意料的、不寻常的事发生时• 2 负性的事件• 3 对个体很重要、但又不太了解、肯定的事

Page 206: Social  psychology

归因理论

1 、海德的素朴心理学( Heider, F., 1958 )• 每个人都是朴素的心理学家,对因果关系感兴趣,并能对其加以分析、推测。

• 归因理论的创始人

• 内因—个体自身的原因

• 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能力、努力等。• 外因—个体自身之外的原因• 如环境因素、运气、任务难度、他人帮忙等。

Page 207: Social  psychology

2 、凯利的三度理论( cube theory )

• Kelley, H., 1967

• 1 )行为的原因可能有三种:•行为者( actor )•刺激物( stimulus )

• - 情境( situation )

Page 208: Social  psychology

( 2 )、要找出行为的原因,主要使用三种信息:

• A 、一致性( consistency )信息:即行动者的行为是否与其他人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相一致。是,高。

• B 、一贯性( consensus )信息:即行动者的行为在其它场合是否也发生。是,高。

• C 、特异性( distinctiveness ,区别性)信息:即行动者对其他对象是否也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是,低。

• 一致性 一贯性 特异性 归因于• 高 高 高 刺激物• 低 高 低 行动者• 低 低 高 情境

Page 209: Social  psychology

3 、成就归因模型• Weiner 等( 1972) 提出了成就归因模型 (Achievement Attri

bution Model ), 后来 Weiner ( 1979 ) 又对此模型加以扩展。• 此模型认为人们用于解释成败的原因可用下列三个维度加

以分类与描述:• ( 1 )、内——外因• ( 2 )、稳定——不稳定• 内因 外因• 稳定 能力 工作难度• 不稳定努力 运气• ( 3 )、可控制性•

Page 210: Social  psychology

归因的作用

• 当一个人把成功归于内在的、稳定的因素“能力”时,他就会增强自信心(自我效能感, Bandura , 1977 )

• 更高的成就动机。• Self-efficacy :个体对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生活诸方面的能

力的知觉或信心。

• 可当一个人把失败归于自己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能力太差时,他就会消沉、自卑、产生习得无助,从而造成动机缺失,不再努力。

• Learned helplessness ( Seligman等, 1967 )• 消极事件 + 归于不可控因素

Page 211: Social  psychology

4, 相应推断说• Jones 与 Davis ( 1965 )对应推论理论( Correspond

ent Inference Theory )• 对应推论是对行为进行归因的一种方式,即人们常把他人

的外在行为与他们的内在品质相对应。• 程序:先了解行为者动机,若有意的,再推论品性• 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 ( 1 )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期望或不为社会所接受时。

• ( 2 )行为的自由选择性:非外在强大压力下才做的

Page 212: Social  psychology

归因偏差( attribution warp )• 1 、基本归因错误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 它是指人们倾向于把行为者本身看作是其行为的起因,而忽视外在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

• 又叫对应偏差( correspondent bias ) • 产生的原因:• ( 1 )、人们有一种信念,人们应该对自己的行动负责

( 2 )、情境中的行动者比情境中的其他因素往往更突出,更易引起注意。

Page 213: Social  psychology

2 、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分歧

• 观察者:内部归因• 行动者:外在归因

• 原因:• 观察者更注意行动者,行动者较注意周围的环境;• 观察者对行动者的过去了解少,只注意现时现地; 行动者对自己的过去了解,知道自己之所以做出某一行为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Page 214: Social  psychology

3 、自我服务归因偏差 (self-serving attribution bias)

• 即人们把在功劳归于自己、把失败归于外因的倾向。

• 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平衡,可以避免对自信心与自尊心的打击

• 自我设障( self-handicapping ):人们感到失败不可避免时,积极搜寻、乃至制造影响其成效的不利因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