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78
Have a nice trip with your eyes & fingers.

Upload: chang-chiao-yi

Post on 15-Mar-2016

21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hey,have a nice page trip with your eyes and fingers.

TRANSCRIPT

Page 1: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Have a nice trip with your eyes & fingers.

Page 2: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Editor in Chief 責任編輯

林佳諭

Assistant Editors 編輯群

潘俊仁

吳羿昕

陳逸潔

Art Director 藝術總監

張巧怡

王亭勻

Cover design 封面設計

林佳諭

Art Editors 美術編輯群

藍苡禎

廖紫蘋

張嫣祐

林佳諭

Feature Directors 專題主編

李政衛

劉仁凱

Contributing Photographer 特約攝影

李政衛 / 陳文光 / 黃俊綸 / 吳子奇 / 賴虹荃 / 鄭玉茹 / 劉仁凱

Colum Writer 特約專欄

李政衛 / 田雨璇 / 吳羿昕

Publisher 發行人

郝宗瑜

陳學聖

Producer 監製

世新大學 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

Page 3: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每張照片對焦的目的

是為了讓快門聲和你產生共鳴

Page 4: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Woolala!HereWeAre!Ph magazine inter-view!

酸 鹼 值

Page 5: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Page 6: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陳學聖 老師

我想當初很衝動接下這個攤子的許多大二同學現在應該有點後悔。辦一份刊

物真的很累,很辛苦。記得有人說要害人的話,就勸她(他)去辦一份雜誌。

在此鄭重申明,鼓吹你們辦雜誌的我,絕對沒有害同學之意。相反的,我認

為在目前的環境之下,真的要讓所看所學的東西能夠踏實的途徑就是去試試

看,而我們最大的本錢就是可以不斷犯錯!所以這個雜誌就是同學們實驗室

及戰場,我們可以在不斷試驗中發展。大家上場吧,It's showtime!

Hsueh-Sheng Chen

Tsung-Yu Hao郝宗瑜 老師

「學中做,做中學」是我們系上老師們對實踐理論與實務整合的要求,而

同學們自動自發與積極進取的態度也令人感動,因為「態度決定高度」,

越早進入實踐創作的殿堂,越可以早日奠定日後堅定的基礎,才有本錢不

會在世界的洪流中有被取代的危機。

同學們的在學期間必須要珍惜同學們之間的互動,建立革命的深厚感情,

而這份刊物就是檢視團隊精神的最佳寫照。同學們必須「持之以恆」且仍

保持對此刊物的絕對熱情,還必須保有我們系上對品質的堅持,一同來共

創系上的未來。

好的開始絕對是成功的一半,而此刊物只是個起點,每期刊物的出版是會

令人期待的,而大二同學們的全心投入也值得讚賞與嘉獎,除此之外系上

老師的輔導與監督也不可或缺,因此必須要感謝陳學聖老師不斷的付出,

讓這份同學們的心血得以呈現出來。

在此謹祝福同學們學以致用的努力成果,能夠讓系上的師長與同學一同驕

傲的說出:「我們做到了!」

Editors murmur

Page 7: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歷經無數次開會和討論,大家也從陌生到熟悉,終於發行 我 們 Ph 的 第 一期,很興奮也很緊張,希望大家會喜歡也請你們繼續支持 Ph:)

挖咧,終於出來了。對 於 Ph 而 言, 我們就如同還在志學之年的年輕媽媽,好多好多事情都要慢慢的摸索。籌備生產的階段對於 Ph的未來總有很多不同遐想,雖然現在它只有一期這般的大小,稚嫩卻很有發展性。不管你是透 過 滑 鼠 參 與 Ph還是靠著手掌翻閱它,我們一起努力讓 Ph 長大吧!

終於了解有人說,要人破產就讓他去辦雜誌,好險我們本來就沒什麼錢欸。年輕就是能義無反顧去做自己想做的,因為我們有本錢跌倒嘛。拉拉拉囉嗦講一推,我們只是簡單做自己想做的,所以希望看完之後,不管你妳她他感受到什麼,不要再有什麼可是,開始實體化你年輕的各種幻想 !

Editor in chief林佳諭

阿仁帶有一點興奮和 緊 張 加 入 Ph 雜誌當總編,也是抱持著要跟同學們一起學習的心態在做這本雜誌,從七月份就開始籌備,終於要發第一期啦,我 們 都 還 有 很 大的進步空間,在這當中,阿仁也有很多需要學習的,感謝大家給我們這個機會,你們的閱讀給予我們成長的動力。

潘俊仁Editor

陳逸潔Editor

吳羿昕Editor

Page 8: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From這本雜誌 是一場比賽結束後所出現的這股衝勁 是一群人的傻勁這些照片 是一個又一個日出所誕生的構圖

Page 9: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這是一本沒有框架的雜誌

世新大學在每年會有個一年一度的傳播技能展,主要是提供給傳播學院每個系所展現各系專長的比賽,每年每到這個時期各系都不遺餘力在校園中展現其系所長,在 2011 那年很幸運的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榮獲第一名。對於我們而言,在榮獲特優獎之餘,發現做一本刊物它好玩的地方,比賽過程中我們必須做各種宣傳,因此利用本系所學發行了一本特刊進行宣傳和大家連結,在慶功宴上傳技展的指導老師—陳學聖老師說了一句話:你們何不發行一本雜誌呢!

對阿,何不發行一本雜誌呢!暑假的到來,大夥兒聚在一起討論該如何誕生這本雜誌,非常幸運地大家對於雜誌的期望如出一轍 -- 就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並將它紀錄下來並且把它做到做好。這就是這本雜誌做下去最大的動力,在無數的開會中我們一點一滴畫下這本雜誌的藍圖,看著國內外許許多的雜誌,一群 20 歲左右的大學生想做出專屬於自己的刊物,最後 Ph 誕生了。

大一那年我們學了攝影,懂得配製藥水並在沖印放相過程中得到感動,每次調配藥水前總必須在酸鹼值取得一個平衡點;因此 Ph 同時代表著 photo 本身以及成 像的過程並以 Ph 字首的概念,使這本雜誌擁有更多的可能性。

而每期 Ph 的後半部將有固定的文字圖像專欄,透過每一位創作者對於書籍、音樂和底片表達學生對於這時代的感想,最後希望以分享的心情、實驗的態度共同完成—Ph magazine。

Page 10: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How toRead

Ph 靠著照片呈現學生眼中的種種,每個專題有最單純的學生想法,專題旁會有酸鹼值,其中數字所代表的是每期提案的影像濃度。

Page 11: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中性 純水酸鹼值 以溫和的視

覺為主

強酸性討論的議題比較強烈

視覺也較濃

弱酸性貼近人類皮膚的酸鹼值 以貼近生活為主呈現富溫度的影像

弱鹼微鹼的海水 舌尖上淡淡

的清香

強鹼性擁有去油脂特性的強

鹼,在滑膩感中以銳利照片展現清

新脫俗

Page 12: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C O N T E N T S

Page 13: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Lovers run the world

Re_classic 經典重現

FILM 菲林和

底片專欄

11.9.05.52.5

7.87.26.9

C O N T E N T S

Cele break 真正細水長流的煙火

文字專欄

音樂專欄

Page 14: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F I L M菲 林 和 11.0

Page 15: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初見這部相機,就對它迷你的尺寸印象深刻。這看起來頂

多像是一個有個黃色按鈕的方形盒子,甚至連鏡頭都不知

道在哪裡,不禁讓人疑惑這個東西真的能拍出照片嗎?

驗 明 正 身, 原 來 這 是 一 台 Minox 35 GT。Minox 公 司 以

製 造 微 型 相 機 起 家, 在 1974 年 的 德 國 科 隆 攝 影 器 材 展

(Photokina)發表了 Minox 35 EL,這成為了當時最輕

最小的 35mm 相機,開始了 Minox 35 系列的傳奇。而 35

GT 正是 Minox 35 系列於 1981 年改良發表的新成員。只

有 200 克重的小巧身材,卻仍然有精密優異的機械結構。

鏡頭使用了是所謂的天塞結構 (Tessar Type) 的 Minotar

35mm/f2.8,小小一顆卻有極其優異的表現,讓人驚艷!

35GT 還配有光圈先決的電子測光系統,十分方便。

Minot 35 GT

Minot 35 GT

專欄主編 / 李政衛

廠牌 : Minox( 德國 )出產年份 : 1981 年重量 : 約 200g使用鏡頭 : Color-Minotar 35mm f2.8光圈 : f2.8~f16最近對焦距離 : 0.9m測光 : 有 / 光圈先決使用電池 : PX27 ( 可用 4 顆 LR44 代替 )閃燈 : 無,可外接特殊功能 : 自拍功能 2X 曝光 ( 逆光補償 )

Page 16: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Page 17: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Page 18: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仔細觀察一下 35 GT,採前開式鏡頭蓋設計,

拍照時拉開鏡頭蓋時連動將鏡身拉出,不拍照

時鏡頭便收起來,整台相機就像煙盒大小,攜

帶非常方便,甚至可以塞在口袋裡。鏡頭上則

有對焦環與光圈環可以調整,對焦距離最近 90

公分到無限遠,可是需要目測調整,個人認為

十分考驗功力。從觀景窗看入,裡面有根指針

會隨著轉動光圈環而指向不同的快門速度。值

得 一 提 的 是 這 顆 Minotar 35mm/f2.8 的 光 圈

只由兩片光圈葉片控制大小,光圈開口呈現菱

形,十分特別。

Page 19: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35 GT 實際操作上與一般相機差異不大,調整

好焦距與光圈後,按下黃色的方形快門按鈕即

可。特別的是拍完一張後得轉動兩次過片稈,

讓人感覺不太習慣。

Page 20: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這次實拍用的是最一般的 Fuji Superia 200 底片,特別前

往在台東與宜蘭海邊試拍,希望拍出漂亮的照片。洗出來

的結果也沒讓人失望,Minotar 35mm/f2.8 鏡頭鮮艷迷人

的發色與銳利的成像讓人大為驚豔,另外在光線昏暗之處

的表現也頗令人出乎意料的仍有鮮明的色彩與調子。

Minox 35 GT 外型輕巧,設計出眾。出眾迷你的體積下拍

出的照片卻同時擁有出眾的表現。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經

典相機!

Page 21: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Page 22: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Page 23: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Page 24: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Re_classic:經典重現:

9.0

蜷川石花色彩的絢麗萬變。傑利尤斯曼夢境的無盡可能。瑪格麗特超現實的執念瓦解。

我們觀摩前人絕世之作,遵循深植人心、至成經典的藝術之路,重新詮釋專屬自己的靈感新生,生,企圖點燃在固有經典與新生創作的導火線。

專欄主編 / 劉仁凱

林佳諭

Page 25: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Page 26: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Page 27: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Re_classic:

-Listen to your heart你說我們有多久沒獲得真正的平靜 ?

Page 28: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自我改造的進行中 -半夜睡不著覺 , 偷偷的把自己的短腿拔掉 , 纖細完美才是美夢 !!

- 自然予我我睡眼惺忪、抬頭上望,置身在嚮往之地

傑利.尤斯曼 Jerry Uelsmann美國 60 年代超現實主義攝影大師,運用純熟的暗房技法,重疊不同底片,精準體現如魔術般的影像再造。

Page 29: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Re_classic:

Page 30: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 吻拋下所有形式的自我,甚至面目全非也沒關係,我只想跟你來個深情一吻。

固執鬼 -你說美就非得是看似整齊得體,

我說啊,那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 ?

逐流 -改變本身是一件很好的事,但這並

不意味著必須失去自我

雷內·馬格利特 René Magritte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基礎扎實完美,技巧純熟。他常畫一系列的常見用品,並解放它們日常功能向度,呈現象徵性的意義。

Page 31: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Re_classic:

蜷川實花擅長捕捉炫目色彩放進她毎張作品的日籍攝影師。無論從靜物到人像,藝術到商業,她總是能讓色彩舒展,令人一眼就看出這就是蜷川實花。

Page 32: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專欄主編 / 李政衛 Way-way Li

陳文光 / 黃俊綸 / 吳子奇

Cele break±5.5

Chemical Amazing真正細水長流的煙火

Page 33: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10 / 10

民100 /

Cele break±5.5

Chemical Amazing真正細水長流的煙火

拍攝者 /陳文光

Page 34: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建議準備物品:

適當焦段的鏡頭 ( 視拍攝場景而定,通常

拍攝煙火使用廣角鏡頭 )、快門線、腳架、

黑卡 ( 若不講究,深色或黑色的一般物體

都可以拿來用 )、食物與水、書籍等打發

時間物品、手電筒、鋪地上的報紙等、椅

子……

拍攝技巧建議:

* 鏡頭調整至手動對焦、關閉防手震功能

* 快門:B 快門

* 光圈:約略 f11 至 f16

* ISO:100 至 200 即可

* 白平衡:固定在喜歡的白平衡

( 使用自動色溫會飄來飄去 )

拍攝者 /Way-way Li

Page 35: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CELE BREAK真正細水長流的煙火

拍攝者 /陳文光

Page 36: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在中華民國第 100 次的 10 月 10 日這天 ,

你是置身在大稻埕其中錯過驚豔的瞬間 ?

還是躺在沙發上按著遙控器略過每個新聞台的爆炸呢?

PH 要抓住爆破的瞬間,呈現璀璨的永恆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捕魚不僅需要魚更需要漁網 ,

準備好你的傢伙,快跟我們來場煙火大豐收吧 !

拍攝者 /陳文光

Page 37: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CELE BREAK真正細水長流的煙火

由於今年國慶煙火主秀在彰化舉辦,地緣關係不方

便前往。但今年大稻埕煙火節因天候不佳延期至國

慶這天同地點施放,所以很幸運地,國慶日這天在

台北就也可以欣賞與拍攝到美麗的煙火了。

拍攝煙火最讓人戰戰兢兢的莫不過於早到卡位這件

事了,根據去年經驗,下午一點時大稻埕對岸的拍

攝點三重河堤還是空空如也。今年於是晚了一點時

間前往,沒想到也許是搭上百年國慶煙火的熱潮,

才三點的時間熱門的拍攝點如大稻埕碼頭、台北橋

與三重河堤等已經是接近全滿的狀態。數也數不清

的腳架大大小小的排滿了這些地方,我們趕緊在還

有一些空間的三重河堤擇了一處擺上腳架,接著到

煙火施放時間的八點半以前就只剩等待了。

補充說明一點,若要準備得更妥當的話,其實應該

更早前往,以便有空間挑選到好的、自己喜歡的拍

攝點。氣象預報煙火施放當晚風向為東風轉東南風,

如此說來,如果不想拍到的是一堆煙的話,應該選

擇上風處的大稻埕端河岸來拍攝來才對,不過我們

運氣很好,當天的風並沒有把煙往我們位於西北的

方向吹。所以關於風向,還是要當日實際前往現場

觀察來的安全些。

等待煙火施放的時間相當漫長,又不能丟下腳架離

開,所以消磨時間的玩意兒與食物都要事先準備好!

書、雜誌或是有友人陪伴時的撲克牌等都是很適合

的!另外方便的零食與水也是都要準備好的。

Page 38: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當天開始暗的傍晚時分,有的人就已經開始將相機

架上腳架開始拍攝,一則可以在天還有點亮度的時

候先觀察現場狀況,利用網路資訊或現場觀察煙火

施放平台的設置位置來預測煙火在天空可能的分布

範圍,固定好構圖並試拍 ( 此時會發現拍大稻埕煙

火沒有夠廣的鏡頭 (18mm 以下 ) 想要將所有煙火納

入幾乎是不可能的 );二則對要利用後製疊圖美化煙

火的人來說,就得在剛天黑還有一點色溫時先拍攝

好用來當後製時背景的適當畫面,只不過拍攝完後,

為了方便後製,盡量不要移動到構圖,這時相機就

得乖乖架在腳架上等候拍攝了。

隨著煙火施放時間的八點三十分漸漸接近,攝影者

們開始站在相機前面聚精會神起來,鎖緊相機、試

拍、調整好相機設定,準備拍攝了。相機的設定有

幾點要注意的,鏡頭對焦在無限遠處 ( 或可對在無

限遠在拉回來一點處 ) 並轉到手動對焦與關閉防手

震功能,快門使用 B 快門並裝上快門線,視煙火的

施放情況來決定曝光的時間,或可利用黑卡來進行

更進一步的曝光控制。光圈則開小,約在 f11 到 f16

之間,光圈越小則曝出來煙火的線條會越細。ISO 開

低,白平衡固定好。至此大致可以準備開始拍攝了。

拍攝者 /陳文光

Page 39: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CELE BREAK真正細水長流的煙火

拍攝者 / 吳子奇

Page 40: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經過漫長的等待,終於到了煙火施放時間。煙火一

開始放很容易就慌了手腳,應該不慌不忙的邊觀察

邊拍攝邊看目前拍攝結果,若煙火太密集而過曝,

應縮短快門時間;若施放零散則可以適時用黑卡暫

時遮住快門,等待有適合的煙火出現時再移開黑卡

繼續曝光。另外拍攝煙火若貪心想將所有煙火都拍

下來則容易拍到太多太雜的東西,感覺曝了夠多的

煙火時則先結束曝光,煙太大時也可以暫時不拍,

拍出來的只會是模模糊糊的東西。隨時觀察隨時調

整,不貪多,只求拍下好的煙火不求拍下所有的煙

火,多拍幾次就會越拍越好了!此次煙火施放了

二十分鐘,雖然到最後煙已經大到幾乎遮蔽住煙火

了,不過整場下來,還是有機會可以拍到許多好的

煙火 !

拍攝者 /Way-way Li

Page 41: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CELE BREAK真正細水長流的煙火

拍攝者 / 吳子奇

Page 42: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Way-way Li Nikon D90

Page 43: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建議準備物品:

適當焦段的鏡頭 ( 視拍攝場景而定,通常拍攝煙火使用廣

角鏡頭 )、快門線、腳架、黑卡 ( 若不講究,深色或黑色

的一般物體都可以拿來用 )、食物與水、書籍等打發時間

物品、手電筒、鋪地上的報紙等、椅子……

拍攝技巧建議:

* 鏡頭調整至手動對焦、關閉防手震功能

* 快門:B 快門

CELE BREAK真正細水長流的煙火

Page 44: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Way-way Li Nikon D90

Page 45: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CELE BREAK真正細水長流的煙火

Page 46: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RGB 的交互錯疊繽紛了眼神

CMY 的互相混合渲染了紙張

捕捉剎那之間的爆炸

呈現細水長流的煙火

C E L E B R E A K

Page 47: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RGB 的交互錯疊繽紛了眼神

CMY 的互相混合渲染了紙張

捕捉剎那之間的爆炸

呈現細水長流的煙火

C E L E B R E A K

Page 48: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Lovers run the

world

2.5

Page 49: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Lovers run the

world

首先,你有沒有想先破口大罵的?

想破口大罵的有很多 , 例如近來的壹蘋果節目跟同志教材下架、台大愛滋器官移植事件,還有

我好缺男人這件事。( 笑 )

雖然整個社會比起以前,對不同文化族群的接受度已經普遍提高,但在性別取向這種敏感一點

的議題上 還是維持一種表面和平的微妙態度,對吧?

我想這是無庸置疑的,媒體的曲解與大肆渲染,早成了一雙負面、隱形的手,我想縱使未來同

志在大眾間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但部分傳媒還是不會放棄藉由炒作、斷章取義、曲解來生成爭

議、爆炸性十足的作品吧 !! 很多紛爭幾乎都是在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下生成的。

米爾客 受訪林佳諭 採訪

專欄主編 / 劉仁凱

林佳諭

Page 50: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Lovers run theworld

像近期就有各種媒體 透過不同形式在討論、或者說議論同性戀者 ?

是的。就以最近最夯的幾個議題來說,壹蘋果節目讓接受採訪的同志對工作人員在夜店示範如

何露骨的搭訕他人,卻在節目上聲稱是被主動搭訕、所有同志皆是如此 .. 等。再來談最近最轟

動、影響力最大的負面新聞 " 台大愛滋器官移植事件 ",這件事情明顯是台大再移植器時,再多

Page 51: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檢驗手續中竟省略到只經過了一道、甚至用口頭報告,我想對此大家都有權對臺大醫院醫療品

質的管空性存疑吧 ? 然而媒體、立法委員再次將宇宙霹靂大重點放在捐贈者患有愛滋家屬渾然

不知這件事,試問若是這個捐贈者是在被害下患有愛滋的呢 ? 事實是,並不是全世界聲稱自己

有屌愛屌、有 B 愛 B 的人就會在 0.5 秒內得愛滋好嗎 !!! 當然我們無法否認,在這個族群中有

些人是頗為複雜、不自律的,但更多人是疼惜自己的身體、並想與自己所愛分享的。

Page 52: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Lovers run theworld

Page 53: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Lovers run the

world

Page 54: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Lovers run theworld

那你覺得這種觀念需要被從小教導嗎?

我自己抱持的想法是,我覺得不需要。性向機乎就像是自己的專長與喜好,在自身成長與磨練

的過程中,會慢慢的去發現與自覺,從小就教育恐怕會有刻板觀念、將心比心,父母當然會擔

心自己的孩子或許原本不是、最後卻變成了同志,對我而言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自己喜歡哪種人、並不是重點,重點是你自己喜歡什麼樣的人 ?

然而你喜歡什麼樣的人,我想只有你自己本人知道囉 !!

當大眾做出什麼反應或抱持哪種想法對你們(或是你個人)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

GAY 全都娘泡、T 全都 MAN 咖 ( 一種米養百樣人,這就跟 12 個星座與 4 個血型無法區分所

有人是一樣的 )、愛滋病是上帝給同志的懲罰 ....( 我基督教耶 !! 竟然在我面前講這些五四三 !!)

只要是同志全都會得愛滋 ? ( 最好那些在網路上亂約一夜情的異性戀就都有愛滋病神聖抗體 !!)

那以同性戀者的角度,怎樣的態度是最剛好的 ? 什麼需要還沒有被照顧到?

對我們自身而言,先學會愛自己、再去愛別人並創造出自己的價值、愛惜自己的身體,我想這

才是最重要的。要說什麼沒被照顧到的話,我想是很多的喔 !! 翻翻那重死人的法條,裡頭絕對

沒有一項跟同志福利有關、當然也不用提不知道 2012 前能不能實現的同志婚姻啦 !!

Page 55: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Page 56: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親愛的,請你不用再懼怕,那來自旁觀者的眼神利刃。

親愛的,請你不用再閃躲,來自激進者的耳語衝擊。

因為我將會牽著你的手,穿上驕傲的彩虹戰袍,昂首闊步地唱著:「lovers run the world.」。

Page 57: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Lovers run the

world

Page 58: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Page 59: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Page 60: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Page 61: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Page 62: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Page 63: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Page 64: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Page 65: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攝影者 / 劉仁凱

攝影者 / 劉仁凱

攝影者 / 劉仁凱

Page 66: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攝影者 / 劉仁凱

攝影者 / 鄭玉茹

攝影者 / 鄭玉茹

攝影者 / 鄭玉茹

Page 67: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攝影者 / 劉仁凱 攝影者 / 劉仁凱

Page 68: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Page 69: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攝影者 / 鄭玉茹

Page 70: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Page 71: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作者:湊佳苗譯者:王蘊潔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日期:2011 年 09 月 26 日

究極的扭曲之愛— 以謊言、暴力、背叛與犯罪編織的愛欲羅生門。

《為了 N》是湊佳苗繼成名作《告白》之後推出的第四本長篇小說。它的故事架構很簡單,身為

一件夫妻雙屍命案關係人的三男一女,分別以各

自的筆錄證詞與內心獨白,交叉敘述出他們與這

起案件的牽連和彼此的糾葛。

除了故事結構乾淨俐落之外,它採用了多重視角

的自述手法,讓讀者必須到最後才能看出謎題的

完整原貌。冷靜淡漠又銳利的文字底下,隱藏著

的是波濤洶湧又複雜難解的感情。而這幾點正是

湊佳苗最獨特又具有代表性的寫作風格。

《為了 N》全書的核心關鍵就是「愛」。父母對

子女扭曲的愛、男女間強烈的佔有慾、王子與公

主如童話般的愛、放在心底從未說出口的情愫、

或是那最極致的分擔罪行之愛。這些愛各有不同,

有些張狂而炙熱,有些隱晦沉默得簡直看不出來,

但它們卻都有一個共通點──破碎且不完整。

湊佳苗一手創造出這些愛,卻又毫不留情的將它

們全部打碎毀盡。她彷彿正是透過這個動作,在

強調另一種「悲觀的愛」──那種只存在於想像

和過去的愛。正如她在《告白》中道出人性黑暗

和悲哀,在《為了 N》裡她也同樣點出了愛的幽

微和虛幻。

《為了 N》的「N」,乍看之下指的是每個人心

中不可替代的那個人、那個可以為了他犧牲付出

一切的對象。但或許,這個「N」,指的從來就

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對於愛的幻想、渴望和寄託。

為了 N,其實不過就是為了自己。

文字 / 田雨璇

Page 72: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Page 73: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接下來的每一拍都在改變

兩千年後一股蔚為風潮的復古風席捲了世界龐克、後龐克、搖滾、流行、電子 ........ 都是不同的秩序

新秩序下的 new sunglasses

從 80`s 的 Joy Division到改名後現今的 New Order

對整個廣大英倫獨立音樂影響深遠的程度是無庸置疑的

這股風潮當然也慢慢順著洋流 季風 網路

到了台灣這些年來所謂的地下樂團

似乎也沒那麼地下了畢竟音樂的衝撞力是不容小覷的

對整個年輕世代的影響更是日益深遠New sungless

一群二十出頭的大學生最熟悉的單字就是 new order

最熟悉的數字就是 1976 吧

文字 / 吳羿昕

Page 74: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N E WS U N G L A S S E S團名:new sunglasses

類型:Disco , Post Punk , Electronic范姜:Guitar / Vocal 世新廣播旺旺:Bass / Vocal / Synthesizer 政大地政小潔:Drum 世新行管Raven:Synthesizer 東吳哲學最愛:New Order – Ceremony 1976 – 耳機裡的新浪潮

Page 75: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Ph:今天 Ph 的背景音樂會有兩首歌,這兩首都

是 new sunglasses 為大家特別挑選的。

New:第一首歌是團員們一致熱愛 new order

的 ceremony。

Ph:快說說這場 ceremony 最特別的地方!

New:bass 的旋律,還有它的 tone 很特別!再

來它用合成器來做底很迷人!

Ph:聽說另一首要推薦的歌,背後有個故事、

有它特別的含義。

New:其實第二首是我們自己的歌—小茉莉。

發生於 2010 年末至 2011 年初的北非突尼西亞

反政府的政權倒台事件,茉莉花是該國的國花,

所以此革命稱為茉莉花革命。看看在北非燃燒的

民族運動為了民族運動為了民主不斷的努力,在

回頭看看自己還可以很安全的在這裡玩團,有感

而發之下就寫下了這首歌。

Ph:歌詞很特別,說說其中含意

New:主歌部分 -- 別著急、別氣餒,所期待的

那天終究會來臨,別傷心、別哭泣,這世界不會

離你而去。透過一個吶喊的方式,位身處在同一

時代卻不同區域的茉莉花朋友們加油打氣。

最後面使用激昂的配樂方式,唱出大家所看

見 的 茉 莉 花 的 畫 面 —Shooting、Fighting、

Bloody、Revoluting!

Ph:很開心今天 new sunglasses 為大家介紹的

兩首歌,大家要用心去感受這時代的變動喔 !

別著急 別嘆氣所期待的 那天終究會來臨別傷心 別哭泣這世界 不會離你而遠去

小茉莉 你在哪裡小茉莉 你在哪裡

別擔心 別哭泣我們會 戰勝紅色的恐懼

小茉莉 你在哪裡小茉莉 你在哪裡小茉莉 你在哪裡小茉莉 你在哪裡

Shooting FightingBloody Revolution

Ph:跟 Ph 的朋友問聲好吧!順便讓大家知道

new sunglasses 怎麼來的?

New:Hi,大家好,我 們是 new sunglasses。

new 這個單字有創新的含意,而由於我們熱愛

八零年代,sunglasses 為當代的代表性物品,

因此 new sunglasses 就這樣誕生了!

Page 76: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Ph 廣義來說是年輕學子集結創意並具體化,投射給大眾的一種敏感性產物。也是一群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的學生在衝刺夢想時所迸射出的火花。在時間洪流每個駐點都有它的故事,我們以Developer( 顯影劑 ) 及 Fixer( 定影劑 ) 的概念來建構主體,再以 photo單字,展現光給予創意的行動與腳本,使讀者從中獲得實驗結果並激發出更多想像;用最直白的眼神紀錄下此生青春的美好時刻。

搜尋Ph magazine

ph-magazine.blogspot.com [email protected]

Try to boom with us!

Page 77: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
Page 78: Ph magazine no.1-Here We 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