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c.ccdgut.edu.cnjwc.ccdgut.edu.cn/ueditor/jsp/upload/20170505/41631493946402819.docx  · web...

28
质质质质质质质质质质 本本本 、、,本 本 。。 一、 质质 质质 质 质质质质质质 质 质质质质质质 质 质质质质质质 质质 质 质质质质

Upload: vannhu

Post on 24-Apr-2019

26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要求本建设要求是根据目前的教育部、省级、院级文件整理而成,请参照执行。课题结题时以最新文件为准。

一、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三、教学团队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六、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七、精品资源共享课八、重点课程

一、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一、建设目标

  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旨在充分发挥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通过自主设计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点,引领示范本校其他专业或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建设。

二、建设内容  1.教学团队建设。高校专业建设的关键是师资。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以优秀教师尤其是教学名师为带头人,建设热爱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团队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明确的教学改革目标,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健全的团队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特别要有健全的中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2.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要瞄准专业发展前沿,面向经济

社会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要加强协同开发,促进开放共享,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教学资源。  3.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依托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产生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倡导自选性、协作性实验。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  5.教学管理改革。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形成有利于支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有利于教学团队静心

教书、潜心育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建立健全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在专业建设的重要领域进行探索实验。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本项目的实施,旨在鼓励和支持跨学院、跨专业进行人才

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打破资源配置及工作壁垒,推进跨学科跨专业育人新探索,促进校企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协同育人机制,逐步形成特色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基地培养目标明确,具备较为完整和独特的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点突出,特色鲜明,对本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学科管理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建立共建共享资源配置机制等方面走在前列,且具有推广意义。

三、教学团队一、建设目的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

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建设内容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

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等工作。

三、基本要求1.团队及组成。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

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

构,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带头人。应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院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无教学事故。

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院级以上教改项目如实践教学基地、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

6.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学院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四、教师发展中心广东省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验收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说明

1.机构编制(20分)

1.1专门机构 7

参考登记表和佐证材料综合判断。成立独立一级正处级及以上机构者为A,副处一级挂靠机构者为B,科级及以下机构者为C,未成立专门机构者为D. 如无独立机构,则无论最终得分多寡,均不予通过。

1.2固定编制 7

参考登记表和佐证材料综合判断。已落实固定编制 7人及以上者为A,4-6人者为B,1-3人者为C,无固定编制者为D。如无固定编制或有编制未落实编制人员,则无论最终得分多寡,均不予通过。

1.3专职人员 6

参考登记表和佐证材料综合判断。目前中心专职人员(含中心专职教师、专职工作人员)15人以上的评为A,9-14人的评为B,4-8人的评为C,3人及以下的评为D.

2.经费投入(15分)

2.1经费规模 5

参考登记表和佐证材料综合判断。经费投入符合中心发展建设和各项工作开展需要。经费充足者评为A或B,否则评为C或D.

2.2经费用途 5参考登记表和佐证材料综合判断。经费使用用途分配合理,对于中心软硬件建设和业务开展均形成良好支持。

2.3经费制度 5学校对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投入制度化,已形成比较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中心经费使用方面有较为完善管理制度。

3.场地设备(15分)

3.1场地类型和面积 8

中心需要有固定的办公场地和业务使用场地,针对各类不同业务有多种类型场地作为配套支撑,场地面积足够满足业务开展需要,场地面向教师开放。

3.2设备的多样性和适用性 7

根据场地所承载的业务需求配备设备,设备数量充足、类型齐全、实用性强,设备价值总值较高。

4.制度建设(10分)

4.1中心管理运行制度 5参考登记表和佐证材料综合判断。中心已建立齐备的运行管理制度,制度内容科学、详实、可操作。

4.2中心师资发展制度 5

参考登记表和佐证材料综合判断。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面已建立比较完善的制度或方案,且在运行中得到有效执行,并取得明显成果。

5.业务活动(15分)

5.1活动的种类和数量 5

参考登记表和佐证材料综合判断。活动类型多样,形式灵活(包括培训、研讨、交流、咨询、评估等),数量较多。满足上述条件者评A或B,否则评C或D。

5.2活动的层次和效果 10

参考登记表和佐证材料综合判断。中心举办的活动层次较高,覆盖范围较广(至少覆盖全校乃至全省),活动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对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有实际效果。

6.成果与特色(5分)

6.1中心建设成效和主要特色 5

中心立项以来,在基础条件建设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面均取得实际效果,中心代表性成果层次较高、特色鲜明并应用于工作实际,成果和特色在全省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

7.信息化建设(5分) 7.1信息化建设情况 5

中心已经建立专属网站,拥有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平台辅助中心的核心业务,扩大中心影响和辐射面。

8.未来建设规 划 ( 5分)

8.1未来建设规划情况 5

中心未来建设规划目标明确、科学,保障措施具体得力,按照未来的建设规划,中心的建设成效能够得到持续积累,中心功能得到稳定持续发挥。

9.材料完整性(10分) 9.1材料完整和规范 10

完整填写和上报了项目检查验收登记表、自评报告及佐证材料、填写了网站网址,各项材料内容完备,详实,能够如实反映项目建设情况。

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是以学校现有公共基础实验中心、学科大类基础实验

中心、学科综合实验中心等为基础,进一步整合校内相关资源,在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学校同科类实验教学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的现实问题中取得明显成效;中心建设预期是受益面大、影响面宽、基础性强、承担多学科、多专业实验教学任务。

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指标体系一、评审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 分值一、实验教学 40% 1、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10

2、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 10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0

4、教学成果与教学效果 10

二、实验队伍 20%5、队伍建设 10

6、队伍现状 10

三、管理模式 20%7、管理体制 3

8、信息平台 9

9、运行机制 8

四、设备与环境 20%10、仪器设备 9

11、维护运行 6

12、环境与安全 5

特色项目(10分)实验中心在实验教学、实验队伍、管理模式、设备与环境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

中做出的独特的、富有成效的、有积极示范推广意义的成果。二、评审指标内涵及相关主要观测点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及相关主要观测点 分值 备注

一、实验教学

1、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①学校教学指导思想明确,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理论、实践、创新全面提高,重视实验教学,相关政策配套落实

3

②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思路清晰、规划系统、方案具体,适用性强,效果良好 4

③实验教学定位合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安排适当 3

2、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

①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涵盖基本型实验、应用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研究型、创新型实验等

5

②教学内容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实践应用紧密联系,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实验项 3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及相关主要观测点 分值 备注

目更新率高③实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安排适宜学生自主选择 1

④实验教材不断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自主训练 1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①重视实验技术研究,实验项目选择、实验方案设计有利于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2

②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 4

③实验教学手段先进,引入现代技术,融合多种方式辅助实验教学 2

④建立多元实验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实验能力 2

一、实验教学

4、教学效果与教学成果

①教学覆盖面广,实验开出率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实验兴趣浓厚,对实验教学评价总体优良 3

②学生基本知识、实验基本技能宽厚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实验创新成果多,学生有正式发表的论文或省部级以上竞赛奖等

3

③承担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成果突出,有广泛的辐射作用 2

④实验教学改革成果丰富,有获省部级以上奖的项目、课程、教材及发表的高水平实验教学改革论文等 2

二、实验队伍

1、队伍建设

①学校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合理 3

②政策措施得力,能引导和激励高水平师资积极投入实验教学 4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及相关主要观测点 分值 备注

③重视实验教学队伍提高,培养培训制度健全落实,富有成效 3

2、队伍现状

①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学术水平高,热爱实验教学,管理能力强,具有教授职称 2

②实验教学中心队伍建设结构合理,符合中心实际,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核心骨干相对稳定,形成动态平衡 4

③实验教学队伍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强,实验教学水平高,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社会应用实践,广泛参与国内外同行交流

2

④实验教学队伍教风优良,治学严谨,勇于探索和创新 2

三、管理模式

1、管理体制

实施校、院级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负责制; 中心教育教学资源统筹调配,资源共享,使用效益高 3

2、信息平台 ①具有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 3

三、管理模式

2、信息平台

②建立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网络信息平台 3

③实现实验教学网络化管理和网上辅助教学 3

3、运行机制

①实验教学开放运行,保障措施落实得力,中心运行良好 2

②管理制度规范化、人性化,以学生为本 1

③实验教学考评办法科学合理,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和改革创新 1

④实验教学运行经费投入制度化 2

⑤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完善 2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及相关主要观测点 分值 备注

四、设备与环境

1、仪器设备

①品质精良,组合优化,数量配置合理 3

②仪器设备使用效益高 3

③改进、自制仪器设备有特色、教学效果好 3

2、维护运行

①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效果好 2

②维护措施得力,设备完好 2

③仪器设备维护经费足额到位 2

3、环境与安全

①实验室面积、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实现智能化 2

②实验室设计、设施、环境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环保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应急设施和措施完备 2

③认真开展广泛的师生安全教育 1

六、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一、建设目标通过建设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承担高校学生的校外实践

教育教学任务,促进高校和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法机关等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的建立。推动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二、建设任务

(一)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实践基地应依托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法机关(以下统称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并由校企双方主要领导担任实践基地的负责人。各实践基地应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有关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二)改革校外实践教育模式。遵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

规律,对各类学生构建有针对性的实践教育方案,积极推动校外实践教育模式改革,由参与共建的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质量。(三)建设专兼结合指导教师队伍。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

队伍,应由高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实践基地应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四)建立开放共享机制。各实践基地除承担共建高校的

学生校外实践教育任务外,还应向其他高校开放,主动发布实践基地有关信息,根据接纳能力接收其他高校的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学习。

(五)保护高校学生的合法权益。实践基地应加强对高校学生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的教育,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要提供充分的安全保护设备,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七、精品资源共享课有关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目标与任务、组织与管理、

基本建设要求及制作技术标准等,暂参照“十一五”期间国家和省精品课程相关要求执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精品课程建设要求的基础上,突出

资源建设、自主化学习平台建设和面向学生、教师、社会免费开放共享。

附件:1、《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 2、《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3、《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4、《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附件 1: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

(2012年版)为了保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有效开发和普及共享,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

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函〔2011〕8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12〕2号)精神,制订如下课程建设技术要求:一、基本资源建设技术要求基本资源指能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

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一)结构要求

基本资源须按照课程概要、教学单元、教学资源,或按照课程概要、课程模块、教学单元和教学资源来组织,具体可参见基本资源结构图。

基本资源结构图注:1.课程模块由模块概要、教学单元集合、模块作业等构成,可理解为课程的章和节;2.教学单元包含一系列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可以是学习指导、演示文稿、教学录像、作业/试卷、实验/实训/实习资源等,教学资源可相对独立,可以被单独使用。 (二)格式与技术要求基本资源应符合以下格式与技术要求(各表格中属性“必选项”是指必须达到的要求,“可

选项”是指建议达到的要求):课程介绍

要求 属性课程介绍包括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覆盖面、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授课对象要求、教材与参考资料等内容

必选项

采用DOC或DOCX格式 必选项 教学大纲

要求 属性教学大纲以纲要形式规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应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块或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等

必选项

采用DOC或DOCX格式 必选项 教学日历

要求 属性教学日历是教师组织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计划表,应明确规定教学进程、授课内容、课外作业、授课方式等

必选项

采用DOC或DOCX格式 必选项 演示文稿

要求 属性软件版本 文件制作所用的软件版本不低于Microsoft Office 2003 必选项文件格式 采用 PPT或 PPTX格式,不要使用 PPS格式。如果有内嵌音频、视频或动画,则应

在相应目录单独提供一份未嵌入的文件。同时提供关于最佳播放效果的软件版本说明

必选项

模板应用 模板朴素、大方,颜色适宜,便于长时间观看;在模板的适当位置标明课程名称、模块(章或节)序号与模块(章或节)的名称

可选项

多个页面均有的相同元素,如背景、按钮、标题、页码等,可以使用幻灯片母版来实现

可选项

版式设计 每页版面的字数不宜太多。正文字号应不小于 24磅字,使用Windows系统默认字 可选项

体,不要使用仿宋、细圆等过细字体,不使用特殊字体,如有特殊字体需要应转化为图形文件文字要醒目,避免使用与背景色相近的字体颜色 必选项

页面行距建议为 1.2倍,可适当增大,左右边距均匀、适当 可选项页面设计的原则是版面内容的分布美观大方 必选项恰当使用组合:某些插图中位置相对固定的文本框、数学公式以及图片等应采用组合方式,避免产生相对位移

可选项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组合,不同对象、文本的动作需要同时出现时,可确定彼此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秒

可选项

各级标题采用不同的字体和颜色,一张幻灯片上文字颜色限定在 4种以内,注意文字与背景色的反差

必选项

动画方案 不宜出现不必要的动画效果,不使用随机效果 可选项动画连续,节奏合适 必选项

导航设计 文件内链接都采用相对链接,并能够正常打开 必选项文件中链接或插入的其他素材满足本要求中关于媒体素材的技术要求 必选项使用超级链接时,要在目标页面有“返回”按钮 必选项鼠标移至按钮上时要求显示出该按钮的操作提示 可选项不同位置使用的导航按钮保持风格一致或使用相同的按钮 可选项

宏 尽可能少用宏,播放时不要出现宏脚本提示 必选项 教学录像

要求 属性教学录像按教学单元录制 必选项录像环境光线充足、安静,教师衣着得体,讲话清晰,板书清楚 必选项视频压缩采用H.264(MPEG-4 Part10:profile=main, level=3.0)编码方式,码流率256 Kbps以上,帧率不低于 25 fps,分辨率不低于 720×576(4:3)或 1024×576(16:9)

必选项

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音频信噪比不低于 48 dB

必选项

字幕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国家规定的除外)、错别字;字幕的字体、大小、色彩搭配、摆放位置、停留时间、出入屏方式力求与其他要素(画面、解说词、音乐)配合适当,不能破坏原有画面

可选项

采用MP4格式 必选项 教学案例

要求 属性教学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意义,能说明一定的实际问题 必选项格式不限,能够通过常用浏览器或软件正常使用 必选项有关媒体素材符合本要求中对媒体素材的技术要求 必选项

 例题要求 属性

例题必须具有典型意义,并且结构完整,至少包括题干、解答过程(解析)两部分 必选项格式不限,能够通过常用浏览器或软件正常使用 必选项有关媒体素材符合本要求中对媒体素材的技术要求 必选项

 作业/试卷要求 属性

试题满足测试目标的要求,涵盖考查范围内的主要知识点 必选项考查内容的题量和试题难度分布应与教学内容结构一致 必选项具有一定的效度和信度 可选项前后顺序必须合理,试题之间不能相互提示,不能相互矛盾 必选项采用DOC或DOCX格式 必选项应附答案和参考题解 可选项

 实验/实训/实习资源要求 属性

实验/实训/实习资源中所采用的媒体素材符合本要求中对媒体素材的技术要求 必选项实验/实训/实习资源的程序能正常、稳定运行:能正常地启动和退出,各功能按钮能正常工作,没有链接中断或错误,没有明显的技术故障

必选项

单机运行的实验/实训/实习资源,能够运行于Windows 2000或更高版本 可选项基于静态网页的实验/实训/实习课件,或基于服务器的交互式实验/实训/实习课件,必须能够通过常用浏览器正常使用,与硬件平台无关

必选项

 文献资源要求 属性

国家政策性文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企业规范、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等文献,应采用最新正式发布的文件 必选项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必选项版本号、发布日期、发布单位、使用范围要明确 必选项符合文本素材的技术要求 必选项文献资源的编目参考CDLS(中国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相关要求 必选项

 常见问题要求 属性

问题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有实际参考价值 必选项问题应包括问题正文、问题解答、参考资料和关键词等内容 必选项问题中的有关媒体素材符合本要求中关于媒体素材的技术要求 必选项

 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中所采用的媒体素材符合本要求中对媒体素材的技术要求。基于静态网页的课件或基于服务器的交互式课件必须能够通过常用浏览器正常使用,与硬件平台无关。1.网页型课件

要求 属性网页目录层次清晰,命名简洁、准确、合理,使用英文或拼音作为文件名 必选项页面上要标明当前页面展示内容的标题 必选项每个网页内要有完整的、、标签,每个网页内标签之间要写明该页的标题,并且与页面上的标题一致

必选项

网页内的所有路径写法均使用相对路径,如“images/logo.jpg” 必选项避免出现大量的垃圾代码。使用网页编辑工具编辑网页,不要直接将Microsoft Word、WPS等文件内容粘贴到网页文件中

必选项

对于背景、表格、字体、字号、字体颜色等统一使用样式表(CSS)处理 必选项网页的样式风格尽量一致,在背景、色调、字体、字号上不要相差太多 可选项全屏浏览时不要上下、左右同时出现滚动条 必选项如果有背景音乐,背景音乐的音量不易过大,音乐与课件内容相符,并提供控制开关 可选项兼容Microsoft IE、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浏览器 可选项鼓励采用HTML5编码 可选项 2.Flash课件

要求 属性课件的开始要有醒目的标题,标题要能够体现课件所表现的内容 必选项选用字体时尽量避免文字残损,字体大小可以根据文字多少进行调节 必选项文字要醒目,避免使用与背景色相近的颜色 必选项根据课件的内容和使用对象的特点来确定整体色彩和色调 必选项画面简洁清晰,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必选项尽量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设计较强的交互功能,促进学习者参与学习,但交互要合理设计 可选项动画连续,节奏合适,提供进度控制条 必选项解说配音应标准,无噪音,快慢适度,并提供控制开关 可选项背景音乐的音量不易过大,音乐与课件内容相符,并提供控制开关 可选项在课件中不同位置使用的导航按钮风格一致或使用相同的按钮 可选项采用 Flash 6.0以上版本制作 必选项

  媒体素材1.文本素材

要求 属性纯文本采用UTF-8编码或GB18030编码 必选项采用常见存储格式,如 TXT、DOC、DOCX、PDF、RTF、HTM、HTML、XML等 必选项

 2.图形/图像素材

要求 属性彩色图像颜色数不低于真彩(24位色),灰度图像的灰度级不低于 256级 必选项屏幕分辨率不低于 1024×768时,扫描图像的扫描分辨率不低于 72 dpi 必选项采用常见存储格式,如GIF、PNG、JPG等 必选项

 3.音频素材要求 属性

语音采用标准的普通话、美式或英式英语配音,特殊语言学习和材料除外。使用适合教学的语调 必选项音乐类音频的采样频率不低于 44.1 kHz,语音类音频的采样频率不低于 22.05 kHz 必选项量化位数大于 8位,码率不低于 64 Kbps 必选项音频播放流畅,声音清晰,噪音低,回响小 必选项采用常见存储格式,如WMA、MP3、MP4或其他流式音频格式,建议优先采用MP3格式 必选项

  4.视频素材

要求 属性分辨率不低于 320×240 必选项彩色视频素材每帧图像颜色均为真彩色 可选项图像清晰,播放流畅,声音清楚 必选项字幕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国家规定的除外)、错别字;字幕的字体、大小、色彩搭配、摆放位置、停留时间、出入屏方式力求与其他要素(画面、解说词、音乐)配合适当,不能破坏原有画面

可选项

音频与视频图像有良好的同步,音频部分应符合音频素材的质量要求 必选项优先选用MP4格式 可选项 5.动画素材

要求 属性动画色彩造型和谐,帧和帧之间的关联性强 必选项动画演播过程要求流畅,静止画面时间不超过 5秒钟 必选项采用GIF、SWF(不低于 Flash6.0)或 SVG存储格式 必选项 (三)元数据要求基本资源的元数据要求见下表。编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是否必填 备注

1 资源名称 Title 是  2 作者 Author 是  3 作者所属单位 AuthorOrg 是  4 版权单位 Copyright 是  5 层次 Level 否 可选项有: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网

络继续教育6 适用对象 Readers 否  7 所属学科门类 Subject01 是  8 所属专业类 Subject02 是  

9 资源类型 ResourceType 是可选项有: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演示文稿、教学录像、教学案例、例题、作业/试卷、实验/实训/实习、文献资源、参考资料目录、常见问题、教学课件、其他

10 媒体类型 MediaType 是 可选项有:文本\音频\视频\图片\动画\混合媒体

11 知识点(或关键词) Keywords 是 多个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隔12 简介 Abstract 否  13 所属课程名称 CourseTitle 否  14 资源语言 Language 否 默认是中文。可选项为常用语言列表15 其他说明 Note 否  

 二、拓展资源建设技术要求拓展资源是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

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拓展资源在技术上要遵循以下要求:

1.拓展资源中涉及的媒体素材、教学课件和演示文稿等遵循基本资源建设技术要求。2.数据存储须采用关系数据库,数据访问须进行严格的授权保护。3.提供统一的应用程序接口、数据导入导出接口及其说明文档。4.技术架构须采用分层设计理念。5.界面设计要尽可能的便于用户操作。6.按照协议约定提供相应的开发及技术文档。 三、资源提交使用下发的课程申报工具按前述要求提交基本资源并填写元数据。拓展资源中的网络课程打

包应符合“CELTS—9.1内容包装:信息模型规范”或“SCORM 1.3”,打包后再通过课程申报工具一起提交,其他拓展资源根据协议约定采用相应的方式提交。

附件 2: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为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具体要求,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精品资源共享课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经过国家、省、校三级建设,形成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通过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支持建设 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其中,2012年和 2013年重点开展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采取遴选准入方式选拔课程;同时,从 2013年起,适应新需求,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成果,采取招标建设和遴选准入两种方式建设一批新的课程。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与建设。  教育部负责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制订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并按照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和教师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制订课程建设计划和遴选、评价标准,分类指导和组织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和使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教育部总体规划,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科、专业布局,制订省级建设规划,组织实施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和使用,并按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择优向教育部推荐课程。

  高等学校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主体,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根据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做好本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计划,组织教师建设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实行学校和主讲教师负责制,确保课程质量,并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择优申报课程。  鼓励高等学校采取校际联合、学校与社会联合等方式,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实现课程共建共享。  (二)申报与评审。  省、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与评审方式分别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决定。  采取遴选准入方式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向教育部推荐,网络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由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直接向教育部申报。教育部组织专家、高校按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及遴选标准,对推荐课程进行网上评价和会议评审,评审通过的课程上网实现共享。  对于原国家精品课程中建设基础较好、使用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以及为满足课程改革需要建设的新课程,可由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论证确定课程选题,采取招标的方式开展课程建设。  (三)共享与使用。  教育部组织建设国家开放课程共享系统,并通过协议约定,实现课程的基本资源免费共享、拓展资源有条件共享,保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便捷获取和使用,满足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多样化需求。

  (四)监督与管理。  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通过上网监管、使用评价、年度检查等方式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价,监督和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运行、维护和更新,实现常态化、安全化运行,促进课程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  申报课程须已在学校连续开设 3年以上,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以及社会学习者、行业企业专家的好评和认可,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一)团队要求。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应该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主持建设,建设团队结构合理,应包括专业教师和教育技术骨干。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中的专业课建设团队还应该体现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特点。  (二)内容要求。  课程内容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

  (三)资源要求。  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  1.基本资源。基本资源指能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2.拓展资源。拓展资源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  (四)技术要求。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应符合《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技术要求将在教育部官方网站高教司主页“本科教学工程”栏目发布。网络教育课程还应符合网络教育的特殊要求。  四、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纳入“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教育部对上网后社会反响良好的课程,给予“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

课”称号,有效期 5年,并给予经费补贴。鼓励各地和高校投入资金支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并研究制定激励政策,引导高校和教师积极参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培育、建设和使用。  对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价不合格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取消其“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不得再次申报该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二)知识产权管理。  教师按照学校教学任务而申报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属于职务作品。凡申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课程,其推荐遴选的全部资源必须具有清晰的知识产权,不存在侵犯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知识产权等问题。高校和建设团队在享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及经费补贴的同时,应根据有关协议独家许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单位通过互联网免费传播课程基本资源,并拒绝任何单位及个人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名义商业使用。同时,为尊重和保护高校及教师的知识产权,教育部授权有关单位对符合出版标准的拓展资源按照出版协议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明确课程建设方与课程共享系统运行管理者以及使用者各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三)技术保障。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将构建安全、稳定的硬件运行环境和网络通道,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建设具有教、学兼备和互动交流等功能的共享平台。为了便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申报、学校和教师开展资源共享课建设,保证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课程结构及数据的标准性,以便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

系统将免费为高校和教师提供课程申报、提交等相关工具,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申报、评审系统支持。附件 3:

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

(单位)教育司(局),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和教育规划纲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我部决定开展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现就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内容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普及共享优质

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

(一)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

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精品视频公开课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流文化、宣传科学理论,广泛传播人类文明优

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提升高校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以高等学校为主体,以名师名课为基础,以选题、内容、效果及社会认可度为课程遴选依据,通过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着力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生动性和新颖性。

精品视频公开课以政府主导、高等学校自主建设、专家和师生评价遴选、社会力量参与推广为建设模式,整体规划、择优遴选、分批建设、同步上网。

——整体规划、择优遴选。教育部对精品视频公开课进行整体规划,制订建设标准。高等学校结合本校特色自主建设,严格审查,并组织师生对课程进行评价,择优申报。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遴选。

——分批建设、同步上网。教育部对遴选出的课程,采用“建设一批、推出一批”的方式,在共享系统上和确定的公共门户网站上同步推出。

“十二五”期间,建设 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其中 2011年建设首批 100

门,2012—2015年建设 900门。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

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基本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目标,通过共享系统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

精品资源共享课以政府主导,高等学校自主建设,专家、高校师生和社会力量参与评价遴选为建设模式,创新机制,以原国家精品课程为基础,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多级联动、共建共享。

——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教育部组织专家根据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需要,统筹设计、优化课程布局。高等学校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对原国家精品课程优选后转型升级,并适当补充新课程,实现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转变,由网络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

——多级联动,共建共享。鼓励省(区、市)、校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定位,加强省、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通过逐级遴选,形成国家、省、校多级,本科、高职和网络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探索引入市场机制,保障课程共享和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 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二、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和运行机制(一)政策与经费支持。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纳入“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

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对完成建设且上网后社会反响良好的精品视频公开课,以及符合建设标准、共享使用效果良好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给予荣誉称号和经费补贴。

(二)技术与系统保障。利用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设具有教、学兼备和互动交流等功

能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集中展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面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网络共享服务。并与国内教育网站以及国内主流门户网站合作,通过接入和镜像等方式,借助各方优势,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广泛传播,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监督与管理。根据国家关于网络监管的有关规定,建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内容审查制度,明

确高等学校和教师建设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专家组织的作用,保证课程质量。建立健全动态监测与监管机制,保证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内容更新质量及课程共享的开放性、安全性,并及时反馈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使用情况。

(四)推广与应用。通过多种媒体和相关活动加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宣传推广,促进国家精品开

放课程广泛应用。加强对高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公众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引导社会公众关注、使用和评价国家精品开放课程。

(五)知识产权保护。重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知识产权保护。在国家现行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框

架下,以协议形式明确课程建设各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以保证国家精品开放课程持续建设和共享。

三、组织管理(一)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由教育部统筹规划,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

负责向教育部推荐精品视频公开课,组织本地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应用和监管。

(二)高等学校作为课程建设的主体,应充分认识开展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实行主管校长负责制,在政策、经费和人力等方面予以保证,多部门协调,精心组织课程建设和应用,把好课程政治关、学术关和质量关。

(三)充分发挥教育部本科、高职和继续教育各有关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组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专家组,负责相关政策研究、课程遴选、内容审查和运行评价。

(四)委托有关机构成立项目工作组,具体负责技术研发、资源编审加工、运营推广及相关服务工作。

请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本意见转发至本地区所有高等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附件 4: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修订版)

根据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视频公开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一、前期录制要求(一)课程时长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 5讲,每讲时长应在 30—50分钟之间。在视频的后期

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二)录制场地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 50平方

米以上。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三)课程形式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四)录制方式及设备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

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

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

书完整、清晰。二、后期制作要求(一)片头与片尾片头不超过 10秒,应包括:学校 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

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二)技术指标1.视频信号源(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

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 55dB,无明显杂波。(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 1Ⅴp-p,最大不超过 1.1Ⅴ p-p。其中,消

隐电平为 0V时,白电平幅度 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 0.3V p-

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2.音频信号源(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 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

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 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 3声道,则录于第 2声

道)。(2)电平指标:-2db —— -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 48db。(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

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三)母带及素材的保管学校应保留原始素材与成片母带。三、视、音频交付文件(一)交付载体1. 所有视频文件及相应的 SRT 唱词文件请刻录在CD-R光盘上,并对刻录光盘

做封口处理。2. 每张CD-R光盘只能刻录一讲内容(包括每一讲的视频文件及相应的 SRT 唱

词文件),并在盘面上注明该讲讲次、标题及主讲教师、时长等信息。(二)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1. 视频压缩采用H.264/AVC (MPEG-4 Part10)编码、使用二次编码、不包含

字幕的MP4格式。2. 视频码流率:动态码流的最高码率不高于 2500 Kbps,最低码率不得低于

1024Kbps。3. 视频分辨率

(1)前期采用标清 4:3拍摄时,请设定为 720×576

(2)前期采用高清 16:9拍摄时,请设定为 1024×576

4. 视频画幅宽高比(1)分辨率设定为 720×576的,请选定 4:3

(2)分辨率设定为 1024×576的,请选定 16:9

5. 视频帧率为 25帧/秒6. 扫描方式采用逐行扫描(三)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1.音频压缩采用AAC(MPEG4 Part3)格式2.采样率 48KHz

3.音频码流率 128Kbps (恒定)

4.必须是双声道,必须做混音处理。(四)封装采用MP4 封装(五)外挂唱词文件1.唱词文件格式:独立的 SRT格式的唱词文件。2.唱词的行数要求:每屏只有一行唱词。3.唱词的字数要求:画幅比为 4:3的,每行不超过 15个字;画幅比为 16:9

的,每行不超过 20个字。4.唱词的位置:保持每屏唱词出现位置一致。

5.唱词中的标点符号:只有书名号及书名号中的标点、间隔号、连接号、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的引号可以出现在唱词中,在每屏唱词中用空格代替标点表示语气停顿,所有标点及空格均使用全角。

6.唱词的断句:不简单按照字数断句,以内容为断句依据。7.唱词中的数学公式、化学分子式、物理量和单位,尽量以文本文字呈现;不

宜用文本文字呈现的、且在视频画面中已经通过 PPT、板书等方式显示清楚的,可以不加该行唱词。四、需交付的其他文件(一)元数据表

课程元数据表元数据名称 内容 备注

1.课程名称2.所属学校3.所属学科 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本

科专业目录表》,填写课程所属的“门类”及“一级学科”。

4.课程简介5.课程总讲数6.主讲教师姓名7.主讲教师基本信息

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获奖信息、学术成果、电子邮箱。

8.主讲教师照片 照片为 800*600像素,必须为课堂教学照片,要求单独拍摄,不得使用视频截图。

9.制作单位10.版权信息11.语  种 缺省为中文12.备  注

分讲元数据表注

1.以上元数据表单须在 excel文档中填写。2.每讲的视频文件(mp4)及配套的元数据文件(excel)、字幕文件(SRT)须使用相

同的文件名、不同的扩展名。

(二)课程目录

课程名称讲 次 本讲标题 本讲主讲教师 本讲时长

元数据名称 内容 备注1.讲  次2.本讲标题 应与光盘内容吻合3.课程名称 本讲所属课程4.本讲简介5.本讲关键词 用于检索的关键词6.本讲时长7.本讲主讲教师姓名

如本课程只有一位主讲,不填 7-10。

8.本讲教师基本信息

填写本讲老师信息(专业技术职务、获奖信息、学术成果、性别、出生年月、邮箱)。

9.本讲教师照片 照片为 800*600像素,必须为课堂教学照片,要求单独拍摄,不得使用视频截图。

10.讲课日期 拍摄年月

(三)课程推介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课程内容,200字以内,用于课程在网络上的宣传推广。(四)提交方式元数据、课程目录及课程推介词等文件的电子版应压制在单独的 CD-R光盘中,

同时打印纸质版经学校审批盖校章确认。

八、重点课程重点课程建设要突出课程与教学改革,搭好课程建设平台

初步实现课程资源的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为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