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剑河:深度贫困村的“蜕变”jjsb.cet.com.cn/zgjjsb/20200714/a01.pdf2020/07/14  ·...

1
值班编委:王 本版责编:胡畔 电话:( 010 81785188-3067 电子邮箱: juyu_2014qq.com 美术编辑:中一 组版:卢红静 本报在北京、杭州、武汉同步传版印刷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报: jjsb.cet.com.cn 中国经济时报手机报: zgjjsb.goonews.cn 中国经济时报官方微博: weibo.com/cetwb 社址: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 邮编: 102209 电话:( 010 81785188 (总机) ( 010 81785188-5100 (编辑部) ( 010 81785186 (广告部) ( 010 81785178 (发行部) 传真:( 010 81785121 电邮: infocet.com.cn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 信箱)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昌工商广字第0011 本报总法律顾问:周慧明律师 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 网址: http//press.gapp.gov.cn 本报监督举报电话:( 010 81785188-5100 81785111 国内邮发代号: 1-218 国外代号: D6831 邮局订户及投诉请拨打:当地邮局11185 联系本报发行部请拨打:( 010 81785178 全年定价288 CHINA ECONOMIC TIMES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200 2020 7 14 星期二 6125 每周一至周五出版 本期4 零售价: 1.20 对读者负责 对历史负责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报 中国经济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3 版:聚焦中国绿色债券 4 版:多措并举破解 人工智能治理困境 本报记者 李健 李秋燕 杨通敏 (4) 贵州黔东南州剑河县是国家级 贫困县和贵州省深度贫困县之一。 今年 3 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公 告,同意剑河退出贫困序列。曾经 的深度贫困县有何变化?7 6 - 7 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剑河感 受到那里的人们正在全面小康的道 路上奋力奔跑。 深度贫困村蝶变成美丽乡村 从剑河县城出发,汽车在蜿蜒 的公路上行驶,一个多小时后,突然 进入一个树木茂密的村庄。这里高 山环抱,原始森林把村子裹得很严 实,若不是熟人带路,很难发现这个 “世外桃源”。7 6 日,记者来到剑 河县久仰镇久丢村采访,映入眼帘 的是村里硬化道路绵延不绝,不仅 有串户路,还有通向田间地头的机 耕道。一盏盏路灯伫立在道路两 旁,树林深处食用菌产业连成一 片,村里还有卫生室、幼儿园、文化 活动室等。难以想象几年前久丢村 的景象—村里交通不便,串户路 凹凸不平,人居环境差,晚上出门一 片漆黑,更没有像样的产业。谈及 久丢村前后变化,驻村第一书记杨 光红如数家珍。杨光红是剑河农村 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剑河 农商银行)的员工, 2018 3 月被贵 州省国资委抽调到久丢村挂职任第 一书记。 久丢村平均海拔 980 米,最大 的资源就是山林。为充分利用自身 优势,村里以“党建+合作社+产业+ 能人”的模式,发展了 80 亩林下食 用菌和朝天椒。除此之外,还发动 村民养殖小香鸡和黑毛猪。“村里产 业丰富了,需要很多劳力,外出打工 的人越来越少,村里干活一天能挣 100 多元,一个月下来也有 4000 元。”村民杨正才,年前举家到广东 从事建筑搬运工作,在一次搬运中 出现事故患上病,从此不能做体力 活,回到家乡恰逢村里搞林下种菌, 每天要招人浇水管理和摘菌,夫妻 俩决定到菌场工作。现在他们夫妻 俩每天只要采集到100 公斤,家庭日 收入就达 180 多元,月收入近 4500 元。“久丢村是国家级一类深度贫困 村,贫困发生率38.22%,人均年收入 只有 2300 元。”村长杨昌明告诉记 者,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 9280 元,村里 95 户贫困户 363 人全部脱 贫清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 思想素质也在改变,以前村里 70% 的人是文盲,如今村里有 12 个大学 生、 8 个高中生、 170 多个初中生。 杨寿昌是剑河农商银行风险总 监,他和杨光红一样2018 3 月被派 到久丢村驻村帮扶。他说,久丢村是 单位定点帮扶村,近年来向该村发放 贷款764.66 万元,捐助了70 多万元, 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帮助村民 发展。在剑河农商银行的帮扶下,许 多村民跳出小农业走向大农业,富起 来的村民购买了小车,有的还进城买 了商品房。记者发现,如今的久丢 村,家家户户盖了新房,村民家里装 修和城里居民相比并无太多差异,村 容村貌在久仰镇名列前茅,无一不在 体现奔小康的生活。 贫困村办农家乐奋力奔小康 川洞村离剑河县城很近,从县 城出发 20 分钟车程就到了。7 7 日,记者到川洞村采访,一下车还以 为到了景区。这里属于典型的高坡 山村,森林覆盖广,放眼望去满眼绿 色,站在村口可将剑河县城尽收眼 底,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往村 子里走去,道路两边民房漂亮整洁, 马路宽阔干净,洁白的公厕可照出 人影。田间地头有不少大棚,经打 听原来是村里种植的草莓,采摘完 毕后,村民正在补种其他农作物。 “尽管川洞村离县城近,但也是一个 贫困村。以前村里道路不通,房屋 破旧,到处污水横流,垃圾横飞,脏 乱差严重。通过治理整顿,去年获 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荣誉称 号。”从农业农村部派来川洞村挂职 任第一书记的潘昊说,川洞村有村 291 1208 人,贫困户 131 567 人,现在还有 10 26 人没脱贫,预 9 月底全村脱贫清零。2017 年川 洞村人均年收入 6000 -7000 元, 去年人均年收入达到 1 万元。 □□□□□□□□□□ (下转 2 版) 贵州剑河:深度贫困村的“蜕变” 洞庭湖告急!鄱阳湖告急!太 湖告急! 受气候变化影响, 2020 年我国 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多个水文 站水位超警,防汛形势非常严峻。 水利部 7 12 11 时将水旱灾害 防御级应急响应提升至级。 如何用厄尔尼诺指数来评估今 年的洪涝压力?对经济又有何影 响?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 人士表示,洪涝灾害对经济的负面 冲击至多持续一个季度,并非影响 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因素。而灾后重 建过程会一定程度上扩大投资需 求,拉动经济增长。 气候变化对降雨模式产 生重大影响 记者获悉,过去 5 年是有记录 以来最热的 5 年,人类导致的气候 变化日益加剧,进而对降雨模式产 生重大影响。不论是生产模式还是 生活模式,人类都必须作出改变。 世界气象组织( WMO 7 月发布 新气候预测, 2020 -2024 年,每年 的全球平均气温都可能比工业化前 水平( 1850 -1900 年)至少高出 1 摄氏度,至少有一年高出 1.5 摄氏度 的可能性为 20%WMO 表示,全球大部分地区 (特别是热带纬度和北半球大多数 地区) 5 月和 6 月的海面温度高于平 均水平,全球变暖是一个促发因 素。2020 1 月至 3 月,厄尔尼诺 南方涛动( ENSO) 和印度洋偶极子 均处于中性阶段, 4 月出现强厄尔 尼诺现象,被列为有记录以来最热 4 月。 “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和 海洋表面温度及海洋热量的上升, 即使 ENSO 中性月份的温度也比往 年更高,正在对热带气旋等极端事 件和降雨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WMO 秘书长佩特里·塔垃斯说。 如果雨带能北抬,洪涝总 体风险基本可控 据水利部监测, 7 月以来,长 江、太湖流域都出现强降雨,有些河 流站点出现超过 1998 年洪水的水 位。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副司长 王章立表示, 78 月是防汛关键期, 江河洪水将呈现多发频发趋势。 从全国平均角度讲,汛期主要 集中在 5 -9 月,其中 6 -8 月是 雨季高降水量天气集中出现的 3 月份。此次洪灾会对南方造成多大 影响?经济损失会有多大?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 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从目前 的信息综合评估, 7 月中旬以后,如 果雨带能北抬,集中重叠降雨的风 险减小,那么洪涝压力就较为可 控。如果 7 月可控,后续压力就会 越来越小,总体风险基本可控。而 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取决于多种因 素:是否在长江全流域出现集中重 叠的强降水,是否会出现“超长梅雨 季”,是否会出现“倒黄梅”等,是否 由于洪水引发严重的城市内涝、山 体滑坡等次生灾害,等等。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PPP 研究所副所长罗建钢对本报 记者表示,目前统计,汛情已造成 直接经济损失 671 亿元。汛情还 在延续,对局部地区经济影响较 大,尤其是受灾严重的地区,但对 国家经济运行的影响相对不会 太大。 “洪涝灾害在我国造成经济损 失的严重程度趋于下降, GDP 中洪 涝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占比从 1998 年之前的 2.5%左右下降至近 年来的 0.5%左右。”诸建芳说,从近 几年历史来看,洪水冲击没有明显 改变经济和通胀的趋势,整体冲击 较为可控。洪涝灾害对经济的负面 冲击至多持续一个季度,并非影响 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因素。 □□□□□□□□□□ (下转 2 版) 本报记者 刘慧 洪涝灾害 并非影响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因素 当前,疫情还未平息,洪水又汹 涌而来,市场担心洪灾会雪上加霜 地影响中国经济。 水利部在 7 13 日的国务院政 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 6 月以来,全 国共有 433 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 水,其中 109 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 33 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目前, 长江干流监利以下河段及洞庭湖、 鄱阳湖和太湖水位仍处于超警状 态。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应急 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介绍,截至 7 13 日上午 7 时,洪涝灾害已经造 成了全国 27 个省区市 3873 万人次 受灾, 141 人死亡失踪,倒塌房屋 2.9 万间,直接经济损失 861.6 亿元。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对大江 大河的堤防项目投入较大,堤防较 为牢固。2019 年我国共落实水利 建设资金 7260 亿元,创历史最高水 平。但是相比之下,中小河流点多 面广、堤防建设及治理投入相对不 足,与大江大河相比防洪标准偏低 而成为防汛短板;同时,今年短时强 降雨多发的情况下,地处山区的中 小河流河道坡降大,水流湍急,进一 步加大了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相对 1998 年干流压力大,洪水淹没范 围小,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洪灾 具有的全流域、多点群发的面源性 特征,使得受灾面积和人口都将大 幅增加,成灾危害可能将超过 1998 年洪水。 面对这种形势,从经济的角度 来看,需要格外关注洪灾影响。第 一,市场普遍预期洪涝灾害对 CPI 影响有限。今年的洪涝灾害对部分 地区的畜牧业、水产业、种植业影响 很大,再加上洪涝灾害对生产、流 通、运输都造成影响,成为价格上涨 因素。鲜菜价格易受洪涝灾害影 响, 6 月以来已经出现超季节性上 涨。此外,今年受灾严重区域主要 集中在安徽 、浙江 、江苏 、湖北 、江 西,这五大省份的生猪供应产能接 近全国的 20%,因此短期内猪肉产 能供给可能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 响。若仅考虑猪肉和鲜菜价格的影 响因素, 7 月份 CPI 或将抬高。不 过,一旦洪灾过去,蔬菜和水果供应 可能很快恢复。 第二,灾后重建有望带来额外 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对 GDP 增速有 所提振。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 议强调,重大水利工程是“两新一 重”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抓紧推进 建设重大水利工程。水利投资对于 稳增长、扩内需、稳就业作用巨大。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苏伟表示,今 年及后续 150 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匡算总投资约 1.29 万亿元,能够带 动直接和间接投资约 6.6 万亿元,年 均新增就业岗位约 80 万个。而且 与以往不同,今年城市受灾严重,预 计中央和地方财政还会增加对海绵 城市工程的投入,并进一步改善城 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 包括城市地 下管廊项目)总之,在疫情叠加洪灾之下,中 国要稳住经济,未来几个月将会加 大财政支出力度,推动信贷扩张反 弹,比如定向降准、对灾后恢复重建 的支农再贷款实施优惠利率等宽松 政策,以助力实体经济加速“回 血”。事实上, 6 月信贷和社会融资 规模继续保持较高增长规模,货币 政策正在不遗余力地支持中国经济 恢复,中国经济回归常态指日可待。 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助力经济加速“回血” 周子勋 时报时评 施工人员在福建福清兴化湾二期海上风电场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安装现场忙碌。记者7月13日从三峡集团了解到,国内首台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日前在三峡集团福建福清兴化湾二 期海上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这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单机容量亚太地区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海上风电机组,刷新了我国海上风电单机容量新纪录。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10

Upload: others

Post on 20-Dec-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贵州剑河:深度贫困村的“蜕变”jjsb.cet.com.cn/zgjjsb/20200714/A01.pdf2020/07/14  · 俩每天只要采集到100公斤,家庭日 收入就达180多元,月收入近4500

■值班编委:王 本版责编:胡畔 电话:(010)81785188-3067 电子邮箱:juyu_2014@qq.com 美术编辑:中一 组版:卢红静 本报在北京、杭州、武汉同步传版印刷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报:jjsb.cet.com.cn 中国经济时报手机报:zgjjsb.goonews.cn 中国经济时报官方微博:weibo.com/cetwb□社址: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 邮编:102209 电话:(010)81785188(总机) (010)81785188-5100(编辑部) (010)81785186(广告部) (010)81785178(发行部) 传真:(010)81785121 电邮:info@cet.com.cn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昌工商广字第0011号 □本报总法律顾问:周慧明律师 □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 网址:http://press.gapp.gov.cn 本报监督举报电话:(010)81785188-5100 81785111□国内邮发代号:1-218 国外代号:D6831 邮局订户及投诉请拨打:当地邮局11185 联系本报发行部请拨打:(010)81785178 全年定价288元

CHINA ECONOMIC TIMES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CN11-02002020年7月14日 星期二

第6125期每周一至周五出版

本期4版零售价:1.20元

对读者负责 对历史负责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报 中国经济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3版:聚焦中国绿色债券 4版:多措并举破解人工智能治理困境

■本报记者 李健

■李秋燕 杨通敏

(4)

贵州黔东南州剑河县是国家级

贫困县和贵州省深度贫困县之一。

今年 3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公

告,同意剑河退出贫困序列。曾经

的深度贫困县有何变化?7月6日-7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剑河感

受到那里的人们正在全面小康的道

路上奋力奔跑。

深度贫困村蝶变成美丽乡村

从剑河县城出发,汽车在蜿蜒

的公路上行驶,一个多小时后,突然

进入一个树木茂密的村庄。这里高

山环抱,原始森林把村子裹得很严

实,若不是熟人带路,很难发现这个

“世外桃源”。7月6日,记者来到剑

河县久仰镇久丢村采访,映入眼帘

的是村里硬化道路绵延不绝,不仅

有串户路,还有通向田间地头的机

耕道。一盏盏路灯伫立在道路两

旁,树林深处食用菌产业连成一

片,村里还有卫生室、幼儿园、文化

活动室等。难以想象几年前久丢村

的景象——村里交通不便,串户路

凹凸不平,人居环境差,晚上出门一

片漆黑,更没有像样的产业。谈及

久丢村前后变化,驻村第一书记杨

光红如数家珍。杨光红是剑河农村

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剑河

农商银行)的员工,2018年3月被贵

州省国资委抽调到久丢村挂职任第

一书记。

久丢村平均海拔 980米,最大

的资源就是山林。为充分利用自身

优势,村里以“党建+合作社+产业+能人”的模式,发展了 80亩林下食

用菌和朝天椒。除此之外,还发动

村民养殖小香鸡和黑毛猪。“村里产

业丰富了,需要很多劳力,外出打工

的人越来越少,村里干活一天能挣

100多元,一个月下来也有 4000多

元。”村民杨正才,年前举家到广东

从事建筑搬运工作,在一次搬运中

出现事故患上病,从此不能做体力

活,回到家乡恰逢村里搞林下种菌,

每天要招人浇水管理和摘菌,夫妻

俩决定到菌场工作。现在他们夫妻

俩每天只要采集到100公斤,家庭日

收入就达 180多元,月收入近 4500元。“久丢村是国家级一类深度贫困

村,贫困发生率38.22%,人均年收入

只有 2300元。”村长杨昌明告诉记

者,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 9280元,村里 95户贫困户 363人全部脱

贫清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

思想素质也在改变,以前村里 70%的人是文盲,如今村里有12个大学

生、8个高中生、170多个初中生。

杨寿昌是剑河农商银行风险总

监,他和杨光红一样2018年3月被派

到久丢村驻村帮扶。他说,久丢村是

单位定点帮扶村,近年来向该村发放

贷款764.66万元,捐助了70多万元,

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帮助村民

发展。在剑河农商银行的帮扶下,许

多村民跳出小农业走向大农业,富起

来的村民购买了小车,有的还进城买

了商品房。记者发现,如今的久丢

村,家家户户盖了新房,村民家里装

修和城里居民相比并无太多差异,村

容村貌在久仰镇名列前茅,无一不在

体现奔小康的生活。

贫困村办农家乐奋力奔小康

川洞村离剑河县城很近,从县

城出发 20分钟车程就到了。7月 7日,记者到川洞村采访,一下车还以

为到了景区。这里属于典型的高坡

山村,森林覆盖广,放眼望去满眼绿

色,站在村口可将剑河县城尽收眼

底,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往村

子里走去,道路两边民房漂亮整洁,

马路宽阔干净,洁白的公厕可照出

人影。田间地头有不少大棚,经打

听原来是村里种植的草莓,采摘完

毕后,村民正在补种其他农作物。

“尽管川洞村离县城近,但也是一个

贫困村。以前村里道路不通,房屋

破旧,到处污水横流,垃圾横飞,脏

乱差严重。通过治理整顿,去年获

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荣誉称

号。”从农业农村部派来川洞村挂职

任第一书记的潘昊说,川洞村有村

民291户1208人,贫困户131户567人,现在还有 10户 26人没脱贫,预

计9月底全村脱贫清零。2017年川

洞村人均年收入 6000元-7000元,

去年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元。

□□□□□□□□□□(下转2版)

贵州剑河:深度贫困村的“蜕变”

洞庭湖告急!鄱阳湖告急!太

湖告急!

受气候变化影响,2020年我国

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多个水文

站水位超警,防汛形势非常严峻。

水利部 7月 12日 11时将水旱灾害

防御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

如何用厄尔尼诺指数来评估今

年的洪涝压力?对经济又有何影

响?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

人士表示,洪涝灾害对经济的负面

冲击至多持续一个季度,并非影响

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因素。而灾后重

建过程会一定程度上扩大投资需

求,拉动经济增长。

气候变化对降雨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记者获悉,过去 5年是有记录

以来最热的 5年,人类导致的气候

变化日益加剧,进而对降雨模式产

生重大影响。不论是生产模式还是

生活模式,人类都必须作出改变。

世界气象组织(WMO)7月发布

新气候预测,2020年-2024年,每年

的全球平均气温都可能比工业化前

水平(1850年-1900年)至少高出 1摄氏度,至少有一年高出1.5摄氏度

的可能性为20%。

WMO 表示,全球大部分地区

(特别是热带纬度和北半球大多数

地区)5月和6月的海面温度高于平

均水平,全球变暖是一个促发因

素。2020年 1月至 3月,厄尔尼诺

南方涛动(ENSO)和印度洋偶极子

均处于中性阶段,4月出现强厄尔

尼诺现象,被列为有记录以来最热

的4月。

“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和

海洋表面温度及海洋热量的上升,

即使ENSO中性月份的温度也比往

年更高,正在对热带气旋等极端事

件和降雨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WMO秘书长佩特里·塔垃斯说。

如果雨带能北抬,洪涝总体风险基本可控

据水利部监测,7 月以来,长

江、太湖流域都出现强降雨,有些河

流站点出现超过 1998年洪水的水

位。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副司长

王章立表示,7、8月是防汛关键期,

江河洪水将呈现多发频发趋势。

从全国平均角度讲,汛期主要

集中在 5月-9月,其中 6月-8月是

雨季高降水量天气集中出现的3个

月份。此次洪灾会对南方造成多大

影响?经济损失会有多大?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

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从目前

的信息综合评估,7月中旬以后,如

果雨带能北抬,集中重叠降雨的风

险减小,那么洪涝压力就较为可

控。如果 7月可控,后续压力就会

越来越小,总体风险基本可控。而

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取决于多种因

素:是否在长江全流域出现集中重

叠的强降水,是否会出现“超长梅雨

季”,是否会出现“倒黄梅”等,是否

由于洪水引发严重的城市内涝、山

体滑坡等次生灾害,等等。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PPP 研究所副所长罗建钢对本报

记者表示,目前统计,汛情已造成

直接经济损失 671 亿元。汛情还

在延续,对局部地区经济影响较

大,尤其是受灾严重的地区,但对

国家经济运行的影响相对不会

太大。

“洪涝灾害在我国造成经济损

失的严重程度趋于下降,GDP中洪

涝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占比从

1998年之前的 2.5%左右下降至近

年来的0.5%左右。”诸建芳说,从近

几年历史来看,洪水冲击没有明显

改变经济和通胀的趋势,整体冲击

较为可控。洪涝灾害对经济的负面

冲击至多持续一个季度,并非影响

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因素。

□□□□□□□□□□(下转2版)

■本报记者 刘慧

洪涝灾害并非影响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因素

当前,疫情还未平息,洪水又汹

涌而来,市场担心洪灾会雪上加霜

地影响中国经济。

水利部在7月13日的国务院政

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6月以来,全

国共有433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

水,其中109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

33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目前,

长江干流监利以下河段及洞庭湖、

鄱阳湖和太湖水位仍处于超警状

态。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应急

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介绍,截至 7月 13日上午 7时,洪涝灾害已经造

成了全国 27个省区市 3873万人次

受灾,141人死亡失踪,倒塌房屋2.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61.6亿元。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对大江

大河的堤防项目投入较大,堤防较

为牢固。2019年我国共落实水利

建设资金7260亿元,创历史最高水

平。但是相比之下,中小河流点多

面广、堤防建设及治理投入相对不

足,与大江大河相比防洪标准偏低

而成为防汛短板;同时,今年短时强

降雨多发的情况下,地处山区的中

小河流河道坡降大,水流湍急,进一

步加大了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相对

于1998年干流压力大,洪水淹没范

围小,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洪灾

具有的全流域、多点群发的面源性

特征,使得受灾面积和人口都将大

幅增加,成灾危害可能将超过 1998年洪水。

面对这种形势,从经济的角度

来看,需要格外关注洪灾影响。第

一,市场普遍预期洪涝灾害对 CPI影响有限。今年的洪涝灾害对部分

地区的畜牧业、水产业、种植业影响

很大,再加上洪涝灾害对生产、流

通、运输都造成影响,成为价格上涨

因素。鲜菜价格易受洪涝灾害影

响,6月以来已经出现超季节性上

涨。此外,今年受灾严重区域主要

集中在安徽、浙江、江苏、湖北、江

西,这五大省份的生猪供应产能接

近全国的 20%,因此短期内猪肉产

能供给可能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

响。若仅考虑猪肉和鲜菜价格的影

响因素,7 月份 CPI 或将抬高。不

过,一旦洪灾过去,蔬菜和水果供应

可能很快恢复。

第二,灾后重建有望带来额外

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对GDP增速有

所提振。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

议强调,重大水利工程是“两新一

重”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抓紧推进

建设重大水利工程。水利投资对于

稳增长、扩内需、稳就业作用巨大。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苏伟表示,今

年及后续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匡算总投资约 1.29万亿元,能够带

动直接和间接投资约6.6万亿元,年

均新增就业岗位约 80万个。而且

与以往不同,今年城市受灾严重,预

计中央和地方财政还会增加对海绵

城市工程的投入,并进一步改善城

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包括城市地

下管廊项目)。总之,在疫情叠加洪灾之下,中

国要稳住经济,未来几个月将会加

大财政支出力度,推动信贷扩张反

弹,比如定向降准、对灾后恢复重建

的支农再贷款实施优惠利率等宽松

政策,以助力实体经济加速“回

血”。事实上,6月信贷和社会融资

规模继续保持较高增长规模,货币

政策正在不遗余力地支持中国经济

恢复,中国经济回归常态指日可待。

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助力经济加速“回血”

■周子勋

■时报时评

施工人员在福建福清兴化湾二期海上风电场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安装现场忙碌。记者7月13日从三峡集团了解到,国内首台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日前在三峡集团福建福清兴化湾二

期海上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这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单机容量亚太地区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海上风电机组,刷新了我国海上风电单机容量新纪录。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国内首台10

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