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92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Aug-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Page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Page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

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

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

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

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

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Page 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目 录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二、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6三、环境质量状况.....................................................................................................................9四、评价适用标准...................................................................................................................16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8六、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18七、环境影响分析...................................................................................................................28八、建设项目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44九、结论与建议.......................................................................................................................45附件 1 营业执照

附件 2 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附件 3 租赁合同

附件 4 不动产权证

附件 5 环评咨询服务合同

附件 6 项目被委托人身份证

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

附图 2 项目环境四至及噪声监测布点图

附图 3 项目四至现状照片图

附图 4 项目平面布置图

附图 5 项目周边主要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附图 6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图

附图 7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图

附图 8 声环境功能区划图

附图 9 地下水功能区划图

附图 10 顺德区产业保护区划图

附图 11 项目所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附表 1 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附表 2 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附表 3 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

附表 4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公示声明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

Page 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1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佛山市澂雨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年生产花生油 13500吨新建项目

建设单位 佛山市澂雨粮油食品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吴** 联系人 吴**

通讯地址 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赤花社区居民委员会白陈公路边广隆东一路 1号

联系电话 1392827**** 传真 / 邮政编码 528313

建设地点 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赤花社区居民委员会白陈公路边广隆东一路 1号

立项审批部门 / 批准文号 /

建设性质 √新建 □迁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

及代码C1331食用植物油加工

占地面积

(平方米)580 建筑面积

(平方米)780

总投资

(万元)50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11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22%

评价经费

(万元)0.6 投产日期 2020年 1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概况及任务来源

佛山市澂雨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位于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赤花社区居民委员会白陈

公路边广隆东一路 1 号(厂址所在地中心地理坐标:北纬 22.977270°,东经

113.225168°),从事生产花生油,年生产花生油 13500t,总投资约 50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 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44号)及生态环保部《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

定》(部令第 1号,2018年 4月 28日),本项目属于“二、农副食品加工业”中的“3、

植物油加工”中“除单纯分装和调和外的”需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二)项目基本情况

1、建设地点及环境四至情况

佛山市澂雨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位于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赤花社区居民委员会白陈

公路边广隆东一路 1 号,厂址所在地中心地理坐标:北纬 22.977270°,东经

Page 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2

113.225168°。项目租用厂房分别位于一层和三层,占地面积为 580m2,建筑面积 780m2。

项目所在厂房东面为骏益橡塑科技有限公司、仓库;南面为佛山市赛沃电气有限

公司、佛山市顺德区昌江机电实业有限公司;北面为佛山市隆宏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西

面为空厂房。项目所在楼房二层为空厂房。项目四至图见附图 2。

2、建设内容

本项目位于一栋已建成三层厂房中的一层和三层,厂房建筑面积为 780m2。建设内

容主要为生产区域、办公室等,厂区内部不设饭堂和员工宿舍。本项目建设组成情况详

见表 1-1。

表 1-1 项目主要工程组成情况

工程 内容 面积 用途

主体工程 生产区域(三层) 420m2 产品生产加工,主要包括蒸煮、烘炒、

压榨、粗滤、精滤等工艺

辅助工程 办公室(一层) 100m2 日常办公使用

仓储工程成品、原料区(一

层、三层)260m2 用于原材料、产品存放

公用工程

供电 由市政供电系统提供

供水 由市政自来水提供

排水生活污水经独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至文海河;清

洗废水经自建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入文海河

环保工程

废水

生活污水经独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至文海河;冷

却循环水循环使用,定期排入市政雨水管道;清洗废水、精

滤废水收集后经自建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入文海河

废气 生产异味以无组织形式排放,加强车间机械通风

噪声 高噪声设备基础减震、局部隔声降噪措施

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交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处理;废包装材料分类收集后

外售废品回收单位;花生麸、滤渣和不合格品定期收集后外

售给附近农户;油脚、废油脂、废污泥分类收集后交由有处

理能力单位回收;危废暂存区(15m2),危险废物交由具有

相关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处理

3、主要产品及产量

表 1-2产品及产量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产量 备注

1 花生油 吨/a 13500 /

4、主要原辅材料消耗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见表 1-3。各原辅材料均由供应商直接提供,由普通货车运

输,生产车间内设置原料堆放区,分别存放。

Page 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3

表 1-3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一览表

原辅材料名 单位 数量 备注

花生 t/a 36000 外购,新料

食用盐 t/a 135 外购,主要成分为 NaCl

食品添加剂 t/a 135 外购,新料;主要成分为柠檬酸*注*:柠檬酸又名枸橼酸,化学名 2-羟基丙烷-1,2,3-三羧酸,分子式 C6H8O7;为无色晶体,常

含一分子结晶水,无臭,有很强的酸味,易溶于水;是一种三羧酸类化合物,有 3个 H+可以电离,

与其他羧酸有相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加热至 175℃时它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剩余一些白色

晶体;加热可以分解成多种产物,与酸、碱、甘油等发生反应。食品行业中主要用作酸味剂、增溶

剂、抗氧化剂、除腥脱臭剂、风味增进剂、胶凝剂、调色剂等使用。

5、主要生产设备情况

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见表 1-4。

表 1-4 主要生产设备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电炒机 台 2 用于蒸煮、烘炒工序

2 压榨机 台 2 用于压榨工序

3 过滤机 台 1用于粗滤工序

4 离心机 台 3

5 精炼机 套 1 用于精滤工序,用电

6 检验设备 套 1用于检测工序

7 超净工作台 个 1

8 灌装机 台 1 用于包装工序

9 臭氧水机 台 1

辅助10 清洗槽 个 2

11 臭氧机 台 3

5、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本项目员工总人数为 6人,年工作时间约 300天,实行 2班制,每班工作 16小时。

厂区内不设饭堂和员工宿舍。

6、公用工程

(1)给水系统

本项目生产及办公生活用水由市政供水系统提供。

(2)排水系统

生活污水经独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至文海河;冷却循环水循环使用,定

期排入市政雨水管道;清洗废水、精滤废水收集后经自建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

Page 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4

入文海河。

(3)供电工程

项目不设置备用发电机,用电由市政供电系统提供。根据企业提供资料,年用电量

约14.4万kWh。

(4)供气、供热系统:项目不设供气、供热系统。

(三)产业政策、环保法规及选址符合性分析

1、产业政策符合性

本项目所属行业为 C1331食用植物油加工。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本项目日处理花生 120t,不属于限制类中“十二、轻工”中“30、大豆压榨

及浸出项目(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大豆主产区除外);东、中部地区单线日处理油菜籽、

棉籽 200吨及以下,花生 100吨及以下的油料加工项目;西部地区单线日处理油菜籽、

棉籽、花生等油料 100吨及以下的加工项目”;根据 2013年 5月 1日起实施的《国家

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有关条款的决定》,项目不属于上述目录的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淘

汰)类项目,根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第十三条,项

目属于允许类;根据《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项目不属于禁止类。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产业政策。

2、选址用地符合性

项目选址位于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赤花社区居民委员会白陈公路边广隆东一路 1

号,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不动产权证(产权号:0016263号),项目所在地为工业用地。

根据《顺德区产业发展保护区划定方案》,属于 CC5产保区;根据《关于<顺德区陈村

镇广隆集约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的批后通知》(批复号:顺府复〔2018〕

31号),项目所在地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一类工业用地”,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用地规

划要求。

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1、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存在与项目有关的环境影响问题。

2、主要环境问题

项目位于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赤花社区居民委员会白陈公路边广隆东一路 1号。项

目所在厂房东面为骏益橡塑科技有限公司、仓库;南面为佛山市赛沃电气有限公司、佛

Page 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5

山市顺德区昌江机电实业有限公司;北面为佛山市隆宏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西面为空厂

房,所在区域为工业区,存在主要污染物为附近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噪

声、废水及固废等,污染物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对环境影响不大。

Page 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6

二、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顺德区位于广东省南部,珠三角洲腹地中部平原的水网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

113°1′~113°23′,北纬 22°40′~23°2′。东西长 38.7km,南北长 38km,总面积约 806km2。

北和西北靠南海区,东接广州番禺区,西南与新会、鹤山相邻,东南与中山市交界。

2、地貌、地质

本地区为平原水网地带,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 59%,水面(含河涌、鱼塘)约占

36%,还有少量的山丘高地,约占 5%。地形平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略为倾斜,大部

分地区海拔 0.2~2m。海拔 10m以上的小山面积约 40km2,而海拔大于 100m的山岗仅有

5个,以顺峰山主峰大岭为最高,海拔 172.5m;其次为锦屏山主峰金盘岭,海拔 172m;

其余多在 100m以下。

3、气候、气象

顺德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本采用的是顺德气象

站(59480)资料,气象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地理坐标为东经 113.2442度,北纬 22.8486

度,海拔高度 21.4米。近 20年(1998-2017年)资料气象数据统计分析如表 2-1。

表 2-1 顺德气象站常规气象项目统计(1998-2017)统计项目 统计值 极值出现时间 极值

多年平均气温(℃) 23.5 / /累年极端最高气温(℃) 37.6 2017-08-22 39.2累年极端最低气温(℃) 5.2 2016-01-24 2.8多年平均气压(hPa) 1010.6 / /

多年平均水汽压(hPa) 22.1 /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72.7 / /多年平均降雨量(mm) 1761.4 2008-06-25 257.8

灾害天气统计

多年平均沙暴日数(d) 0.0 / /多年平均雷暴日数(d) 70.4 / /多年平均冰雹日数(d) 0.3 / /多年平均大风日数(d) 2.1 / /

多年实测极大风速(m/s)、相应风向 7.8 2014-06-03 25.5 NW多年平均风速(m/s) 2.3 / /

多年主导风向、风向频率(%) S 10.1 / /

顺德气象站主要风向为 S和 NNW、SE、E,占 38.1%,其中以 S为主风向,占到

Page 1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7

全年 10.1%左右。近 20年(1998-2017年)资料分析的风向玫瑰图如下图。

顺德气象站近 20年年降水总量无明显变化趋势,2016年年总降水量最大(2413.50

毫米),2004年年总降水量最小(1215.10毫米),周期为 10年。顺德气象站 05月降

水量最大(291.62毫米),12月降水量最小(39.10毫米),近 20年极端最大日降水出

现在 2008-06-25(257.8毫米)。

4、水系、水环境特征

本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处西北江下游,全区河网纵横交错。区内没有独立

水系,西江,北江支流通过该地域,属于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区。现有过境的西江、北江

支流有 16条,较大的有顺德水道、东海水道、顺德支流、海洲水道、容桂水道、桂州

水道、甘竹溪、龙江大涌等,长度 210km,将全区分割为 13块冲积平原地带;内河涌

有 164 条,长 755.7km。主要河道依地势从西北流向东南方向,河流宽度一般界于

100~700m。

5、土壤、植被及生态特征

本地区土壤共分 3个土类:水稻土、基水地(人工堆叠土)和赤红壤。水稻土主要为

珠江三角洲沉积土,其中潴育型水稻土面积最大,其余为潜育型水稻土和沼泽型水稻土。

基水地又称人工堆叠土,原为珠江三角洲沉积土,由人工堆叠而成。赤红壤成土母质为

红色沙页岩,部分为洪积赤红壤。在植被方面,以常绿阔叶树为主,也混生一些落叶种

类,但季节变化不大明显,组成乔木植物群落的种类主要是松、杉科、山茶科、壳豆科、

樟科,灌草丛植被以桃金娘科、禾本科及羊齿类植物等。该区域南北地形变化不大,但

出于地质条件的不同,其植被分布有所不同, 丘陵地区植被群落主要为阔叶树、松、

Page 1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8

杉、竹、芒、棕叶芦、桃金娘、野牡丹、漫生莠竹;平原地区以人工农业作物为主。河

涌岸边陆地植被主要次生植被包括水松、台湾相思、土密树、樟树、小叶桉、火楝以及

混生的草本植物等;人工栽培植物为荔枝、芒果、龙眼、柑橘、花卉;农作物包括甘蔗、

水稻、蔬菜等。

Page 1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9

三、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规划、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

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划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划见表 3-1:

表 3-1 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区划一览表

编号 功能区名称 功能区确定依据 功能区类别及属性

1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顺德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11~2020年)》(顺府办

函〔2013〕41 号)

文海河属于Ⅳ类水功能区,执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

2 地下水环境功能区

《关于同意广东省地下水功

能区划的复函》(粤办函

[2009]459号)

所在区域为珠江三角洲佛山南海

大沥至顺德勒流地质灾害易发

区,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水,地下

水功能保护目标为:Ⅲ类,执行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3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关于调整顺德区环境空

气质量功能区划的复函》

(佛府办函〔2014〕494 号)

属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GB3095-2012)及其 2018年修改单中二级标准

4 声功境功能区

《关于印发佛山市声环境

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通知》

(佛府函〔2015〕72 号)

项目所在地属广隆工业区,编号

3310,属于 3类功能区,执行《声

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3类标准

5 基本农田保护区

《顺德区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2010-2020)》(粤府

函[2011]37 号)

6风景名胜区、自然保

护区、森林公园、重

点生态功能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划》

(粤府〔2012〕120 号)否

7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名

录》否

8 是否水源保护区 -- 否

9 是否污水处理厂纳污

范围-- 否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

响评价行业分类表,本项目属于 “N轻工”类“95、植物油加工”中报告表Ⅳ类项目,不需要开展

地下水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HJ 964-2018)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

表,项目不涉及到附录A中行业,且生产车间位于厂房三楼,厂房地面采取防腐防渗措施可有效防

范污染物下渗污染的发生,在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土壤污染。综上,不需要开展土壤评价。

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顺德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的复函》(佛

Page 1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10

府办函〔2014〕494号),本项目所在区域属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 2018年修改单中二级标准。

(1)空气质量达标区判定

根据佛山市生态环境局顺德分局公开的《佛山市生态环境局顺德分局关于发布 2018

年度佛山市顺德区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的通知》,顺德区 2018年 SO2、NO2、PM10、PM2.5

年平均质量浓度和 CO 95 百分位数年内日平均质量浓度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O3 90百分位数年内日最大 8小时平均质量浓度尚未达到《环

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具体数据见表 3-2。

因此,项目所在行政区顺德区判定为不达标区,超标因子为 O3。

表 3-2 区域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2018年)

所在

区域

污染

物年评价指标

现状浓度

(ug/m3)

标准值

(ug/m3)

占标率/%

达标情

顺德

SO2 年平均质量浓度 9 60 15.00 达标

NO2 年平均质量浓度 40 40 100.00 不达标

PM10 年平均质量浓度 57 70 81.43 达标

PM2.5 年平均质量浓度 33 35 94.28 达标

CO 95百分位数日平均质量浓度 1.3 4000 0.03 达标

O390百分位数

最大 8小时平均质量浓度185 160 115.62 不达标

(2)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

根据《关于印发佛山市大气环境质量达标规划的通知(佛府办函〔2018〕537号)》,

通过采取产业结构化调整、严格环境准入优化能源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强化工业源升

级改造、强化移动源污染控制、强化面源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措施;在中远期规划年 2020

年,要求空气质量实现全面达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 90%以上。

表3-3 佛山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指标

单位:ug/m3,一氧化碳:mg/m3

环境质量指标2014年现状值

目标值国家空气

质量标准属性近期

2018年中远期

2020年二氧化硫年均浓度 25 ≤15 ≤60 约束

二氧化氮年均浓度 48 ≤43 ≤40 ≤40 约束

PM10年均浓度 66 ≤61 ≤60 ≤70 约束

PM2.5年均浓度 45 ≤38 ≤35 ≤35 约束

一氧化碳日均浓度第 95位百分数 1.6 ≤2 ≤4 约束

臭氧日最大 8小时平均浓度第 90百分数 167 ≤160 ≤160 指导

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 74.7 ≥84.5 ≥90 — 预期

Page 1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11

3、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正常运行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独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理达标后排放至文

海河;清洗废水、精滤废水经自建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至文海河。根据《顺德

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年)》(顺府办函〔2013〕41号),文海河属于内河

涌,内河涌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

(1)水质评价方法

水质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标准指数法,当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

>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具体如下:

①一般水质因子的指数计算公式:

�i,j � ��,䆄����

式中:�i,j—评价因子 i的水质指数;

Ci,j—评价因子 i在 j点的实测统计代表值,mg/L;

Csi—评价因子 i的水质评价标准限值,mg/L。

②溶解氧(DO)的标准指数计算公式:

�DO,j ���� � ������ � ���

,��䆄 ≥ ���

�DO,j � ͳ�� ���䆄���

,��䆄 < ���

式中:SDO,j—溶解氧的标准指数;

DOf—水中饱和溶解氧溶度,mg/L,对于河流,DOf=468/(31.6+T);

DOj—实测水中溶解氧浓度,mg/L;

DOs—水质评价标准中 DO限值,mg/L。

③pH值的指数计算公式:

�pH,j ��ᯀ� � ��䆄

�ᯀ� � ����,�H䆄 ≤ �ᯀ�

�pH,j ���䆄 � �ᯀ����� � �ᯀ�

,�H䆄 > �ᯀ�

式中:SpH,j—pH值的指数;

pHj—pH值实测统计代表值;

pHsd—评价标准中 pH值的下限值;

pHsu—评价标准中 pH值的上限值。

Page 1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12

(2)常规监测断面水质评价

为评价文海河历史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引用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公开的佛山市主干

河涌水质监测情况(http://sthj.foshan.gov.cn/zwgk/xxgk/szhjxx/shjnb/)进行汇总分析。

文海河属于第三批由于佛山市生态环境局文海河进行监测日期从 2018年 1月期,

故引用的监测数据从 2018年 1月到 2019年 7月,各项目的监测结果如下。

表 3-4 2018-2019年文海河水质监测结果

年份 月份 水质目标

水质现状

达标情况综合污染

指数

综合污染指数同比变

2018年

1月 氨氮≤6mg/L,总磷

≤0.6mg/L,其余指标达Ⅴ类达标 0.23 -41.82%

2月 氨氮≤6mg/L,总磷

≤0.6mg/L,其余指标达Ⅴ类达标 0.40 89.83%

3月 氨氮≤6mg/L,总磷

≤0.6mg/L,其余指标达Ⅴ类达标 0.33 52.08%

4月 氨氮≤6mg/L,总磷

≤0.6mg/L,其余指标达Ⅴ类达标 0.32 34.58%

5月 氨氮≤6mg/L,总磷

≤0.6mg/L,其余指标达Ⅴ类达标 0.31 24.65%

6月 氨氮≤6mg/L,总磷

≤0.6mg/L,其余指标达Ⅴ类达标 0.22 -10.75%

7月 氨氮≤6mg/L,总磷

≤0.6mg/L,其余指标达Ⅴ类达标 0.33 38.90%

8月 氨氮≤6mg/L,总磷

≤0.6mg/L,其余指标达Ⅴ类达标 0.33 47.66%

9月 氨氮≤6mg/L,总磷

≤0.6mg/L,其余指标达Ⅴ类达标 0.32 38.17%

10月 氨氮≤6mg/L,总磷

≤0.6mg/L,其余指标达Ⅴ类达标 0.31 33.66%

11月 氨氮≤6mg/L,总磷

≤0.6mg/L,其余指标达Ⅴ类达标 0.30 28.38%

12月 氨氮≤6mg/L,总磷

≤0.6mg/L,其余指标达Ⅴ类达标 0.29 24.83%

2019 1-7 月氨氮≤4mg/L,其余指标达Ⅴ

类达标 0.32 -18.41%

注:1、综合污染指数以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计算。综合污染

指数越低表示水质相对越好,越高表示水质相对越差。

2、综合污染指数与上年同期相比为负值,表示水质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好转;反之表示有所变差。

从监测数据统计结果来分析,文海河现状为Ⅴ类水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的Ⅴ类标准要求;从综合污染指数同比变化来分析,文海河 2019

年水质得到改善,说明近年来的实施内河涌“一河一策”治理、“清淤疏浚工程”均取

得一定成效,入河污染物量得到削减,水体自净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根据《顺德区生态

Page 1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13

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年)》(顺府办函〔2013〕41 号)及剿灭五类水体行动,文

海河属于Ⅳ类水功能区,故在落实相关整治措施后,预计 2020年能达到Ⅳ类水体。

(3)补充监测

为评价文海河水质现状,引用广东顺德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分析测试中心

(CMA2015192043U)于 2017年 1月 17日-18日在文海河监测断面的监测数据进行评

价,监测结果见表 3-5。

表 3-5 顺德区陈村文海河水质监测统计表

(单位:mg/L,pH:无量纲,水温:℃)

采样断面和日

期项目 水温

pH值

悬浮

化学

需氧

五日生化

需氧量

溶解

氧氨氮

阴离子

表面活

性剂

环镇西路

跨越文海

河断面上

游 200米W1

1.17

监测

值2.9 7.15 17 6 1.2 4.89 0.23 0.05(L)

Si -- 0.075 0.5667 0.2 0.2000 0.6804 0.1533 ≤0.1667

1.18

监测

值21.4 7.28 12 5(L) 1 4.7 0.335 0.05(L)

Si -- 0.14 0.4 ≤0.1667 0.166 0.708 0.2233 ≤

0.1667

环镇西路

跨越文海

河断面下

游 300米W2

1.17

监测

值20.8 7.2 25 5(L) 0.5(L) 4.25 2.5 0.05(L)

Si -- 0.11 0.8333 ≤0.1667 0.0833 0.7893 1.7067 ≤

0.1667

1.18

监测

值21.1 7.35 20 5(L) 0.5(L) 4.29 2.77 0.05(L)

Si -- 0.175 0.6667 0.167 0.0833 0.7806 1.8467 ≤0.1667

环镇西路

跨越文海

河断面下

游 1300米W3

1.17

监测

值20.8 7.3 18 9 2.2 4.55 1.64 0.05(L)

Si -- 0.1 0.6 0.3 0.3667 0.7387 1.0933 ≤0.1667

1.18

监测

值21.3 7.17 16 7 1.9 4.4 1.4 0.05(L)

Si -- 0.085 0.5333 0.2333 0.3167 0.7606 0.9333 ≤0.1667

标准值 -- 6-9 ≤30 ≤30 ≤6 ≥3 ≤1.5 ≤0.3注:“L”为小于检出限。

从监测数据统计结果来分析,文海河W1断面全部检测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水质标准,W2、W3两个监测断面除氨氮略微超

标外,其余各监测指标也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水

质标准要求。W2断面氨氮超标最为严重,其标准指数为 1.71~1.85,其次是W3断面

氨氮有轻微超标现象。

Page 1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14

4、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通知》(佛府函

〔2015〕72号),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 3类声环境功能区,所在地的声环境质量执行《声

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3类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dB(A)。

为评价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本次环评沿本项目所在厂房边界布设了

2个环境噪声监测点(东面、西面与其他厂房紧邻,故无法布设点位),分昼、夜间监

测四周边界噪声(监测点位见附图 2),监测时间为 2019年 8月 14日-2019年 8月 15

日。本项目噪声监测方法严格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要求进行,

监测仪器采用积分声级计。监测结果见表 3-6。

表 3-6 项目厂界噪声现状监测结果一览表(单位:dB(A))

检测地点和编号

时段

监测结果 3类标准限值结果评

价编

号采样点名称

2019年 8月14日

2019年 8月 15日

昼间 夜间

N1 项目北面厂界外1m

昼间 60.5 58.3

≤65 ≤55 达标夜间 49.1 48.2

N2 项目南面厂界外1m

昼间 59.1 57.9夜间 49.3 48.5

从上表可以看出,各监测点声环境现状值均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3类标准,即昼间≤65dB(A)、夜间≤55dB(A),周围声环境质量良好。

Page 1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1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1、水环境保护目标

文海河的水质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本项目的地

表水保护目标为文海河水质不因本项目的建设而发生恶化。

2、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本项目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为建设区域周围空气环境质量,保护级别为《环境空气质

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 2018年修改单二级。

3、声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目标为该区域的声环境质量,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保护级别为《声环境

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3类。

4、主要环境敏感点

本项目周围主要环境敏感点见表 3-7。

表 3-7 主要环境敏感点情况

名称坐标 保护对

象保护内容 环境功能区

相对厂

址方位

相对厂界

距离/mX Y

广隆员工生活村 345 198 居住区人群

(4600人)

环境空气二

类区

东面 426

朱沙围 315 76 居住区人群

(4200人)东面 306

屯教 268 -382 居住区人群

(6300人)南面 472

注:以项目所在厂房中心为坐标原点(0,0),正北、正东方向分别为 Y、X轴,建立坐标系。

Page 2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16

四、评价适用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SO2、NO2、PM10、PM2.5及 TSP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

其 2018年修改单中二级标准。

表 4-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污染物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 单位 执行标准

SO2

年平均 60

μ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及其 2018年修

改单中二级级标准

24小时平均 150

1小时平均 500

NO2

年平均 40

24小时平均 80

1小时平均 200

PM10年平均 70

24小时平均 150

PM2.5年平均 35

24小时平均 75

TSP年平均 200

24小时平均 300

2、地表水环境质量

文海河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表 4-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单位:mg/L、pH无量纲)

项目 pH DO CODCr BOD5 氨

Ⅳ类标准值 6~9 ≥3 ≤30 ≤6 ≤1.5

项目 石油类 挥发酚 总磷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Ⅳ类标准值 ≤0.5 ≤0.01 ≤0.3 ≤0.3 /

3、声环境

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3类标准。

表 4-3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单位:dB(A)]类别 昼间(6:00~22:00) 夜间(22:00~6:00)

3类 65 55

Page 2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17

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生活污水经独立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文海河,排放标准执行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清洗废水、精滤

废水经自建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文海河,排放标准执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

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排放标准情况见表 4-4。

表 4-4 项目废水排放水质执行标准 (单位:mg/L,无量纲)

污染物 pH CODcr BOD5 NH3-N SS 动植物油

(GB18918-2002)二级标准 6~9 100 30 25(30) 30 --

(DB44/26-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 6~9 110 30 15 100 15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项目加工过程产生的异味,其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臭气浓度排放限值标准。

表 4-5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污染物 厂界标准值(无量纲)

臭气浓度 20

3、噪声排放标准

项目厂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的 3类标准:昼间等效声级≤65dB(A)、夜间等效声级≤55dB(A)

4、固体废物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 2013

年修改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及其 2013年修改单。

生活污水经独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至文海河,排放量为64.8t/a,

CODCr总量为0.0065t/a,NH3-N总量为0.0016t/a,根据《佛山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

易管理试行办法》(佛府办2016第63号),生活污水CODCr、NH3-N不分配总量。

清洗废水、精滤废水经自建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入文海河,排放量为

16141.36t/a,其中COD总量为1.6948t/a,NH3-N总量为0.1937t/a。。

项目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VOCs产生,故不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指标。

Page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18

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一)工艺流程及说明

图 5-1 花生油制作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Page 2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19

生产工艺流程描述:

蒸煮、烘炒工序:项目加工的花生原料已在进行外筛,属于较清洁料,进购后主要

检验其是否含有杂质。为了进一步杀灭花生中残留的黄曲霉素,检验合格后花生利用

臭氧水机产生的臭氧水进行清洗。清洗后在利用电炒机进行蒸炒,温度控制在

150-160℃,其目的是去除花生中的水分,使其适合压榨,控制压榨出油的色度。项目

在蒸炒过程主要是通过加热控制花生的含水量,挥发的物质为水蒸气,无油烟产生。

压榨工序:蒸炒后的花生进入压榨机,通过机械压力使花生在高压下油脂部分被挤

出。

粗滤工序:压榨出的毛油通过过滤机、离心机进行过滤。

精滤工序:粗滤后的毛油进入精滤机进行精滤,目的是去除油中游离脂肪酸及挥发

性气味。其工作原理为先将一定量的水、食盐加入毛油中,水与盐形成电解稀释液,

通过搅拌使毛油中的胶溶性杂质吸水膨胀,凝聚,然后静置分离;分离后的油脂在 90℃

左右加热,蒸馏出油中的游离脂肪酸、挥发性气味组分,并使热敏性色素分解,蒸馏

出的气态组分进行冷却回收。

冷却沉淀工序:精滤后原油通过管道进入油缸进行冷却、沉淀。冷却后加入食品添

加剂,如柠檬酸等,用作抗氧化剂。

上述工序完成后对油缸内的原油进行检验,检测无问题后分装到包装罐,进行杀菌

后即为成品。

由于使用水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洗会影响产品品质,且进行连续生产,故一般情况下

本项目不用水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洗。

(二)主要产污工序

主要产污工序如下:

(1)废水:员工生活污水、生产废水。

(2)废气:加工异味。

(3)噪声:车间各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机械噪声。

(4)固废:员工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

(三)物料平衡

Page 2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20

图 5-2 项目物料平衡图(单位:t/a)

主要污染工序:

(一)施工期工程分析

本项目在已建生产厂房内实施,其施工期主要是厂房内部的装修及设备安装,主要

环境影响为施工粉尘、装修垃圾、装修作业及设备安装噪声等,总体污染物产生强度

不高且影响时间较短。

(二)营运期工程分析

1、废水

(1)生活污水

本项目不设食堂和宿舍,生活污水主要来自职工洗手、冲厕所等活动。项目劳动定

员 6人,均不在厂内食宿,年工作时间为 300天。根据《广东省用水定额》(DB 44/ T

1461-2014),用水定额取 40L/人·d,则本项目员工办公生活用水量为 0.24m3/d,72m3/a,

排放系数取 0.9,则污水产生量为 0.216m3/d,64.8m3/a,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CODCr、

BOD5、NH3-N、SS。项目生活污水经独立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城镇污水

Page 2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21

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达标后排入文海河。

参考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技术评估中心编制《社会区域类环境影响评价》教材(表

5-18居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产生和排放系数)的生活污水排放系数,结合项目实际,

并类比同类项目,项目生活污水产排情况见表 5-1。

表 5-1 本项目废水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一览表

生活污水量

(m3/a) 污染物 产生浓度(mg/L) 产生量(t/a)独 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排放浓度(mg/L) 排放量(t/a)

64.8

CODCr 250 0.0162 100 0.0065

BOD5 150 0.0097 30 0.0019

NH3-N 40 0.0026 25 0.0016

SS 150 0.0097 30 0.0019

(2)生产废水

①花生清洗废水

项目清洗所用的臭氧水由臭氧水机制作,臭氧水分解后转化为水和氧气,无毒无污

染。外购花生已在外完成一次清洗与筛选,进购回来后用臭氧水进行清洗,目的是杀

菌消毒。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清洗 1t花生,需用到 0.5m3臭氧水,项目花生清

洗量为 36000t/a(120t/d),所需臭氧水量为 18000m3/a(60m3/d),废水产生量按用水

量的 80%计算,则花生清洗废水产生量为 14400m3/a(48m3/d),主要污染物为 COD、

SS。

②冷却循环水

项目精炼机配套冷却水循环系统,为蒸馏工艺提供循环冷却服务,冷却方式为间

接冷却,因蒸发等损失引起冷却水浓缩,故需要定期排出浓缩水。根据建设单位提供

资料,项目精炼机配套冷却系统的循环水量为 200m3/h。结合《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

计规范》(GB50050-2007)说明,循环冷却系统蒸发水量占循环水量的 2.0%,在浓缩

倍数 K=5 时,排水量约占循环水量的 0.4%,则新鲜水补充量占总循环水量的 2.4%。

冷却系统每天运行时间为 8h,每年工作 300天,总循环水量为 480000m3/a,蒸发水量

为 9600m3/a,定期排水量为 1920m3/a,新鲜水补充量为 11520m3/a。

项目总排水量为 1920m3/a(6.4m3/d),新鲜水总补充量为 11520m3/a(38.4m3/d)。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中的规定:“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间接冷却水”。本项目冷却循环水定期排水,不计

Page 2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22

入项目污水排放量。外排循环水属于清洁下水,可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③精滤废水

项目精滤过程会产生一定废水,为冷凝后废水,主要污染物质是游离脂肪酸、挥发

性气味组分。项目根据物料平衡,精馏废水主要包括精滤工序中添加水量 1350t/a及毛

油中约 1%挥发性物质,即 135t/a,总产生量为 1485t/a,收集后经自建废水处理设施处

理达标后排放。

④地面清洗废水

生产车间地面每周清洗一次,一年约 52次,清洗方式采用拖地清洁的方式,产生

的废水污染物主要为 COD、SS、动植物油。参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地面清洗系数为 10L/m2•每日,项目生产车间面积为 580m2,每次

地面清洗用水量约为 5.8m3,则地面清洗用水量为 301.6m3/a(约为 1m3/d),废水产生

系数为 0.85,地面清洗废水产生量约为 256.36m3/a(0.85m3/d)。

⑤生产废水产排情况

综上所述,项目外排清洗废水主要为花生清洗废水、精滤废水与地面清洗废水,主

要污染物为 COD、SS、动植物油、NH3-N。废水收集后经自建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达

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后,排入文海河。

参考《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第四章油脂工业废水中表 1-4-3物理精炼车间

生产排放废水水质情况表中的总排放口水质(页码为 50),项目清洗废水产排情况如

下。

表 5-2 项目清洗废水中的各污染物产排情况表

污染物 废水量 COD SS 动植物油 NH3-N

处理前浓度(mg/L) -- 700 450 180 40

产生量(t/a) 16141.36 11.2990 7.2636 2.9054 0.6457

废水处理设施

处理后

浓度(mg/L) -- 105 45 9 12

产生量(t/a) 16141.36 1.6948 0.7264 0.1453 0.1937

2、废气

项目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生产过程产生的异味。

项目压榨、粗滤、精滤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异味,主要污染物质为臭气浓度,以无

组织形式排放。产生的异味可能会给人体造成不适,通过加强车间通风,可以有效减

少异味物质的浓度。

Page 2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23

3、噪声

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为生产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其噪声的强度值为 65~85dB(A)。

表 5-3 项目主要设备的噪声源强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台) 设备 1m外噪声源强 dB(A)

1 电炒机 2 70~80

2 压榨机 2 75~85

3 过滤机 1 65~75

4 离心机 3 75~85

4、固体废物

(1)生活垃圾

本项目拟聘员工人数为 6人,均不在厂内食宿。根据《社会区域类环境影响评价》

(中国环境出版社)中固体废物污染源推荐数据,办公垃圾产生量按每人每天 0.5kg

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 3kg/d,0.9t/a,在厂内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集中清运处理。

(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废包装材料:原料进厂后会产生一定量的废包装材料,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

每袋花生重 25kg,包装袋重 45g,项目每年进购 36000t花生,则项目废包装材料产生

量约为 64.8t/a,收集后外售废品回收单位回收处理。

花生麸、滤渣和不合格品:项目压榨后产生的花生麸,过滤、沉淀工序产生的滤

渣和检验不合格品,富含磷、钾元素,可作为化肥使用。根据物料平衡,花生麸、滤

渣和不合格品产生量约为 22500t/a,定期收集后外售给附近农户。

油脚:在精滤工艺的脱胶过程中,毛油中的胶溶性杂质吸水膨胀、凝聚,经沉淀

后与脱胶水排出。油脚主要成分为脂肪酸和水,约占花生油总量的 1%,项目花生油产

量为 13500t/a,则油脚产生量为 135t/a,收集后交由有处理能力单位回收。

废油脂:项目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废水过程会产生废油脂。本项目废水处理产生的

废油脂量按废水产生量与动植物油处理效率来计算,根据工程分析,动植物油产生量

为 2.9054t/a,处理效率为 95.0%,废油脂总产生量约为 2.76t/a,收集后委托有处理能力

单位回收处理。

废污泥:本项目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废水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污泥,项目使用的原

料成分中不含重金属等物质危险废物,污水处理出来的污泥不含腐蚀性、毒性、易燃

性、反应性、感染性等危险特性,故本项目废污泥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根据工程经

Page 2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24

验,剩余污泥排放量按照下式计算: Y=YT×Q×Lr

式中: Y——干污泥产量,g/a;

YT——污泥产量系数,取 1.0;

Q——废水处理量,m3/a;

Lr——去除 SS的浓度,mg/L。

项目自建废水处理设施废水处理量 16141.36m3/a,SS去除浓度

450mg/L-45mg/L=405mg/L,根据上式计算,项目废水处理设施产生干污泥量约为

6.54t/a,污泥含水率以 80%计,则项目污泥产生量约为 32.7t/a。

(3)危险废物

本项目产生得危险废物主要为废机油、废含油抹布、废油桶。

①废机油

本项目各机械设备维修和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废机油,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2016年版)》中的 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代码为 900-214-08。生产设备

一般一年检修一次,根据项目机械设备数量情况,废机油产生量约为 0.05t/a。

②含油废抹布

项目在机械设备维护及生产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废抹布及手套等,属于危险废

物,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版)中的 HW49其他废物,代码为 900-041-49。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含油废抹布(手套)的产生量为 0.005t/a。

③废油桶

项目在机械设备维护及生产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油桶,属于危险废物,属于《国

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版)中的 HW49其他废物,代码为 900-041-49。根据建设

单位提供的资料,废油桶的产生量为 0.025t/a。

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须分类单独收集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单位处置,具体产生情

况如表 5-4所示:

表 5-4 危险废物产生情况

危险废物

名称

危险废物

类别废物代码

产生量

(t/a)产生工序

及装置形态

主要成

分有害成分

产废

周期

危险

特性

废机油 HW08类 900-214-08 0.05 设备维修 液态 矿物油 矿物油 6个月 T,I含油废抹

布HW49类 900-041-49 0.005 设备维修 固态

矿物油、

布矿物油 6个月 T,I

废油桶 HW49类 900-041-49 0.025 设备维修 固态 矿物油 矿物油 6个月 T,I注:T表示毒性(Toxicity)、I表示易燃性(Ignitability)。

Page 2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25

表5-5 本项目固废产生情况一览表

名称 属性 产生量(t/a) 利用处置方式

生活垃圾 / 0.9 环卫部门清运

一般

固体

废物

废包装材料 / 64.8 分类收集后外售废品回收单位

花生麸、滤渣和不

合格品/ 22500 定期收集后外售给附近农户

油脚、废油脂、废

污泥/ 170.46 分类收集后交由有处理能力单

位回收

危险

废物

废机油 HW08类 0.05单独收集,交有相应危险废物

处理资质单位安全处置含油废抹布(手套) HW49类其他废物 0.005

废油桶 HW49类其他废物 0.025

合计 / 0.08 /

Page 3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26

Page 3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27

六、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

及产生量

排放浓度

及排放量

水污

染物

生活污水

(64.8m3/a)

CODCr 250mg/L 0.0162t/a 100mg/L 0.0065t/a

BOD5 150mg/L 0.0097t/a 30mg/L 0.0019t/a

NH3-N 40mg/L 0.0026t/a 25mg/L 0.0016t/a

SS 150mg/L 0.0097t/a 30mg/L 0.0019t/a

清洗废水、精

滤废水

(16141.36m3/a)

COD 700mg/L 11.2990t/a 105mg/L 1.6948t/a

SS 450mg/L 7.2636t/a 45mg/L 0.7264t/a

动植物油 180mg/L 2.9054t/a 9mg/L 0.1453t/a

NH3-N 180mg/L 0.6457tt/a 12mg/L 0.1937t/a

冷却循环水 / 循环使用,定期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大气

污染

生产过程 异味 / ≤20(无量

纲)/ ≤20(无量

纲)

噪声 设备运行 噪声 65~85dB(A) 昼间≤65[dB(A)],夜间≤55[dB(A)]

固废

办公生活 生活垃圾 0.9t/a 环卫部门清运

一般固废

废包装材料 64.8t/a 分类收集后外售废品回

收单位

花生麸、滤渣和

不合格品22500t/a 定期收集后外售给附近

农户

油脚、废油脂、

废污泥170.46t/a 分类收集后交由有处理

能力单位回收

危险废物废机油、废含油

抹布、废油桶0.08t/a

单独收集,交有相应危险

废物处理资质单位安全

处置

其它 ————

主要生态影响:

本项目位于工业片区内,四周无古居、古木、风景、名胜及其它需重点保护的敏感

生态保护目标。项目生产工艺较简单,污染物产排量较少,而且不存在对土壤、植被等

造成危害的污染物,在落实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后,污染物可实现达标排放,对项目周

边的生态环境影响很小。

Page 3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28

七、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在已建成工业厂房内实施,施工期主要是针对项目所在厂房中进行内部装修

及设备安装。施工期属于短期行为,通过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对装修垃圾及时收运,

严格施工时间管理,尽量减少施工粉尘、噪声和固体废物产生,项目施工期不会对周围

及环境敏感点造成较大的影响。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水环境影响分析

(1)评价等级判定

①等级判断依据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的规定,建设项目地

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按照影响类型、排放方式、排放量或影响情况、收纳水体环境质

量现状、水环境保护目标等综合确定。本项目属于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应根据排放

方式和废水排放量划分评价等级,见表 7-1。

表 7-1 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

等价等级判断依据

排放方式 废水排放量 Q/(m3/d);水污染当量数W/(无量纲)

一级 直接排放 Q≥20000或W≤600000

二级 直接排放 其他

三级 A 直接排放 Q<200且W<6000

三级 B 间接排放 —

②评价等级确定

本项目清洗废水、精滤废水排放方式为直接排放,排放水量 Q约为 53.80m3/d,水

污染物当量数W为 1025.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 2.3-2018)

表 1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以及“注 4:建设项目直接排放的污染物为受

纳水体超标因子的,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的要求,由于文海河现状超标因子有 NH3-N。

因此,项目地表水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

表 7-2水污染物当量数核算表

废水类型 污染物 排放量 kg/a 污染当量值 kg 水污染物当量W

清洗废水、精滤废

CODCr 1694.8 1 1694.8

SS 726.4 4 181.6

Page 3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29

动植物油 435.8 0.16 2723.75

NH3-N 193.7 0.8 242.125

③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 2.3-2018)的有关要求,本项目地

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口到下游 2500m范围。

(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预测参数

①水文参数

根据《陈村镇河长汇总名单》公示,文海河平均河宽为 65m,水深 3.3m。参照同

类内河涌流速,考虑顺德地方内河涌丰枯水期变化情况,故项目预测枯水期流速选值为

0.03m/s。

②降解参数

根据《顺德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年)》(顺府办函〔2013〕41 号),

文海河属于 IV类水体,参照《河流水质模型综合衰减系数确定的探讨》(李慧珑、诸

晓华,环境污染与防治,第 6期,2008年 6月,)中表 4的参考值,一般河道 COD的

水质降解系数取值为 0.1~0.18d-1,本次预测水质降解系取平均 0.14 d-1;NH3-N的水质降

解系数取值为 0.1~0.15 d-1,本次预测水质降解系取 0.125 d-1。

③背景浓度值

根据文海河 2018年~2019年常规监测数据及广东顺德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分

析测试中心对文海河地表水检测结果,文海河水质尚未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要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

(HJ2.3-2018)7.4.4“对受纳水体环境质量不达标区域,应考虑区(流)域环境质量改

善目标要求情境下的模拟预测”。

根据陈村镇河涌清淤疏浚工程,及《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江河涌

综合整治行动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佛府办函[2015]514号)中 提出:推进

全市 227条主干内河涌“一河一策”治理,削减河涌内源污染,有效控制面源污染,提

高污水处理设施尾水排放标准,2016年底前消除河涌黑臭现象,至 2020年,水环境质

量得到有效改善,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完整性明显提升,水生态功能基本得到修复”。

文海河预计 2020年水质得到改善,达到 GB3838-2002的Ⅳ类标准。

Page 3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30

故本项目在文海河水质质量得到改善的情况下进行预测,预计改善后文海河

CODCr、氨氮浓度如下。

表 7-3 预测背景浓度值

污染物 背景值预测浓度 mg/L Ⅳ类标准值 mg/L

CODCr 28 30

氨氮 1.4 1.5

2)废水排放情况

项目外排工业废水正常及非正常排放情况下污染物排放浓度具体见下表。

表 7-4 综合废水正常及非正常排放情况下的污染负荷

污染源 废水排放量 m3/a 污染物 正常排放浓度 mg/L 非正常排放浓度 mg/L

清洗废水、

精滤废水16141.36

CODCr 105 700

氨氮 12 40

3)评价因子

结合项目特点、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和纳污水体的水质现状,项目评价因子为

CODCr、氨氮。

4)预测范围

项目生产废水采用岸边排放方式,根据项目评价范围,预测范围为废水从排污口至

下游 2500米范围。

5)预测模型和参数

①混合过程段长度估算公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混合过程段长度计算

公式如下:

�� � �ᯀͳͳ� �ᯀ� �ᯀ䆬 ���� ͳᯀͳ �ᯀ䆬 �

��

� ͳ�� ���

��

式中:Lm—混合段长度,m;

B—水面宽度,m;

a—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m,本项目取值为 0;

u—断面流速,m/s,;

Ey—污染物横向扩散系数,m2/s。

参考《河流横向混合系数的研究进展》(顾莉等著),污染物横向扩散系数计算公

式如下:

Page 3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31

Ey=αyhu*

式中:αy—无量纲系数,数值在 0.1-0.26范围内;

h—水深,m;

u*—剪切(摩阻)流速,m/s。

参考《明渠均匀流的摩阻流速及流速分布》(刘春晶等著),剪切(摩阻)流速公

式计算如下:

u = (ghJ*)1/2

式中:g—重力加速度,m/s2;

h—水深,m;

J—水力坡度,无量纲。

参考《河流横向混合系数的研究进展》(顾莉等著),污染物纵向扩散系数计算公

式如下:

Ex=αhu*

式中:α—无量纲系数,数值在 0.1-0.26范围内;

h—水深,m;

u*—剪切(摩阻)流速,m/s。

α选用以下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α � �ᯀ�ͳͳ ��

� �u∗

�)

式中:W—河宽,m;

h—水深,m;

u—断面平均流速,m/s;

u*—剪切(摩阻)流速,m/s。

据以上公式,计算出文海河污染物横向混合段长度具体见下表。

表 7-5 文海河相关水文参数及预测模型参数表

参数

宽度 B或W(m)

水深 h(m)水力坡度

J

断面平均

流速 u(m/s)

排放口到岸

边的距离 a(m)

重力加速度

g(m/s2)

剪切流

速 u*(m/s)

数值 65 3.3 0.002 0.03 0 9.8 0.2543

参数 αy污染物横

向扩散系

数 Ey(m2/s)

混合段长

度 Lm(m)α

污染物纵向

扩散系数 Ex

(m2/s)

O’Connor数α

贝克来数Pe

数值 0.2 0.1679 333.8 0.0594 0.0498 CODCr:0.00009 39.13

Page 3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32

NH3-N:0.00008

②预测模型

本项目预测的CODCr及NH3-N为非持久性污染物。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

表水环境》(HJ2.3-2018),CODCr及 NH3-N选用河流纵向一维水质模型进行预测。根

据河流纵向一维水质模型方程的简化、分类判别条件(即 O’Connor数α和贝克来数 Pe 的

临界值),选择相应的解析解公式。

α ������

Pe �uB��

经计算α≤0.027、Pe≥1,适用对流降解模型:

c x � ��exp (� kx�) x≥0

�� � ���� � ���� � �� � ��

式中:C0—河流排放口初始断面混合浓度,mg/L;上述计算可得,COD正常排放

初始浓度为 28.5314、非正常排放初始浓度为 39.0712,氨氮正常排放初始浓度为 1.5316、

非正常排放初始浓度为 1.9136;

x—河流沿程坐标,m,x =0指排放口处,x>0 指排放口下游段,x<0排放口上游

段;

k—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1/s;COD降解系数 0.0000016s-1、氨氮降解系数 0.0000014

s-1;

CP—污染物浓度,mg/L;

QP—污水排放量,m3/s;

C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Qh—河流流量,m3/s。

6)预测结果

根据项目特点,本项目污染方式选为均匀间断排放,预测结果如下。

表 7-6 项目预测结果一览表

污染物排

放距离 m正常排放 正常排放 非正常排放 非正常排放

CODCr(mg/L) NH3-N(mg/L) CODCr(mg/L) NH3-N(mg/L)

50 27.9356 1.3982 30.0161 1.5020100 27.8603 1.3948 29.9351 1.4983

Page 3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33

200 27.7102 1.3881 29.7739 1.4911300 27.5609 1.3814 29.6135 1.4840400 27.4125 1.3748 29.4540 1.4768500 27.2648 1.3681 29.2953 1.4697600 27.1180 1.3616 29.1375 1.4626700 26.9719 1.3550 28.9805 1.4556800 26.8266 1.3485 28.8244 1.4486900 26.6821 1.3420 28.6692 1.44161000 26.5384 1.3356 28.5147 1.43471100 26.3954 1.3291 28.3611 1.42781200 26.2532 1.3227 28.2084 1.42091300 26.1118 1.3164 28.0564 1.41411400 25.9711 1.3100 27.9053 1.40731500 25.8313 1.3037 27.7550 1.40051600 25.6921 1.2975 27.6055 1.39381700 25.5537 1.2912 27.4568 1.38711800 25.4161 1.2850 27.3089 1.38041900 25.2792 1.2788 27.1618 1.37382000 25.1430 1.2727 27.0154 1.36722100 25.0075 1.2666 26.8699 1.36062200 24.8728 1.2605 26.7252 1.35402300 24.7389 1.2544 26.5812 1.34752400 24.6056 1.2484 26.4380 1.3410标准值 30 1.5 30 1.5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当文海河水质质量得到改善前提下,项目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情

况情况下混合区外水质CODCr和NH3-N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Ⅳ类标准要求。

7)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性评价

①生活污水

项目不设宿舍和食堂,生活污水来自员工洗手、厕所冲洗水等,污水产生量为

64.8m3/a(0.216m3/d),主要污染物为 CODCr、BOD5、NH3-N和悬浮物等,若直接进入

纳污水体,可能对该区域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本项目生活污水经独立的生活污水处理

设施处理后排入文海河,排放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二级标准。

Page 3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34

②冷却循环水

项目精炼机配套冷却水循环系统,因蒸发等损失引起冷却水浓缩,需定期补充新鲜

水,约新鲜水总补充量为 11520m3/a(38.4m3/d)。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的规定:“污水

排放量中不包括间接冷却水”。本项目冷却循环水定期排水,不计入项目污水排放量。

外排循环水属于清洁下水,可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③精滤废水

项目精馏过程产生的蒸馏分离废水,产生量为 1485t/a(4.95m3/d),经自建废水处

理设施处理,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后,

排入文海河。

④清洗废水废水

项目花生与地面清洗过程会产生一定量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COD、SS、动植物油、

NH3-N,废水量为 14656.36m3/a(48.85m3/d),经自建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广东省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后,排入文海河。

⑤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影响可行性评价

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能力单位实施生产废水治理工程。废水处理设施设计处理

能力 60m3/d,主体处理工艺为“隔油隔渣池+混凝气浮+接触氧化+二沉池”。本项目所

采用的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工艺见图 7-1。

图 7-1 废水处理设施工艺流程

混凝气浮:污水进入气浮处理设备,在水中形成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粘附废水中

疏水基的固体或液体颗粒,形成水-气-颗粒三相混合体系,颗粒粘附气泡后,形成表观

密度小于水的絮体而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层被刮除,从而实现固液或者液液分离的过

Page 3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35

程。气浮处理过程主要去除污水中的油性污染物,污水中石油类、SS、COD等污染物

浓度降低。

接触氧化:主要依靠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在适宜碳氮比、含水率和氧气等条件下,

将有机物降解、转化成腐殖质样物质的生化过程。各种微生物的联合作用有利于大分子

和难降解物质降解。

项目清洗废水、精滤废水总产生量为 16141.36m3/a(53.80m3/a)。项目设置一套废

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为 60m3/d,可满足废水处理要求。设计项目清洗废水、精滤废水

处理前后水质见下表。

表 7-7 项目清洗废水污染物处理前后情况表

水质指标 COD SS 动植物油 NH3-N隔油隔渣池

+混凝气浮

+接触氧化

+二沉池

进水浓度(mg/L) 700 450 180 40

设计去除率% 85% 90% 95% 70%

出水浓度(mg/L) 105 45 9 12

排放标准(mg/L) 110 100 15 15

由上表可知,项目清洗废水、精滤废水经处理后,可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

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后,排入文海河。因此,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可

稳定达标,工艺是可行的。

8)水环境影响评价

清洗废水、精滤废水收集后经自建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入文海河。文海河

经预测混合区以外水域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

在考虑叠加影响的情况下,各控制断面水质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IV类标准要求。

项目属于农副食品加工行业,不属于重点行业建设项目,项目 CODCr、 氨氮排放

量满足总量控制指标要求。

(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综上,根据近期水质现状监测资料,文海河现状水质达标。根据区域改善目标及剿

灭五类水体要求,文海水质预计到 2020年达到(GB3838-2002)IV 类水质要求。在落

实相关废水收集整治措施、确保水质达标排放的情况下,预测项目运营时排放废水对文

海水质影响不大,可满足(GB3838-2002)IV类标准,故地表水环境影响可接受。

(4)污染物排放量

Page 4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36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项目预测的水质因子

满足地表水质量管理及安全余量要求,因此污染源排放量即为水污染控制措施有效性评

价确定的排污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 2.3-2018),给出项目污染排放

信息,详细分别见表 7-8、7-9、7-10、7-11。

表7-8 废水类别、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信息表

废水类

污染物

种类

排放去

向排放规律

污染物治理设施

排放口

编号

排放口设

置是否符

合要求

排放口类型污染治

理设施

编号

污染治

理设施

名称

污染治

理设施

工艺

1 生活污

CODcr、BOD5、

SS、氨氮

直接进

入文海

间断排放,

排放期间流

量不稳定且

无规律,但

不属于冲击

型排放

W1生活污

水处理

系统

厌氧-好氧-沉淀

水-01 是

企业总排

雨水排放

清净下水排

温排水排放

车间或车间

处理设施排放

2清洗废

水、精

滤废水

COD、SS、动植

物油

直接进

入文海

间断排放,

排放期间流

量不稳定且

无规律,但

不属于冲击

型排放

W2自建废

水处理

设施

隔油隔

渣池+混凝气

浮+接触氧化

+二沉

水-02 是

企业总排

雨水排放

清净下水排

温排水排放

车间或车间

处理设施排

放口

表7-9 废水直接排放口基本情况表

排放

口编

排放口地理坐标废水排

放量/(万

t/a)

排放

去向排放规律

间歇

排放

时段

受纳自然

水体信息

汇入受纳自然水体

处地理坐标

注经度 纬度

受纳

水体

功能

目标

经度 纬度

1 水-01

E113°13′30.39″

N22°58′37.52″ 0.00648

直接

进入

文海

间断排放,

排放期间

流量不稳

定且无规

律,但不属

于冲击型

排放

8:30~17:30

景观、

农用

功能

E113°13′24.80″

N22°58′56.24″ /

2 水-02

E113°13′30.75″

N22°58′37.74″ 1.6141

直接

进入

文海

间断排放,

排放期间

流量不稳

定且无规

律,但不属

8:30~17:30

景观、

农用

功能

E113°13′24.80″

N22°58′56.24″ /

Page 4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37

于冲击型

排放

表7-10 废水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表

序号排放口编

号污染物种类

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其他按规定商定的

排放协议

名称 浓度限值/(mg/L)

1 水-01 CODcr、BOD5、SS、氨氮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

放标准》(GB18918-2002)中二级标准

COD≤100、BOD5≤30、

SS≤30、氨氮≤25

2 水-02 COD、SS、动植物油、

氨氮

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6-2001)第二时段

二级标准

COD≤110、SS≤100、

动植物油≤15、氨氮≤15

表7-11 废水污染物排放信息表(新建项目)

序号排放口编

污染物种

类排放浓度/(mg/L) 日排放量/(t/d) 年排放量/(t/a)

1 水-01

CODcrBOD5SS氨氮

CODcr:100BOD5:30SS:30氨氮:25

CODcr:0.0000216BOD5:0.0000065SS:0.0000065氨氮:0.0000054

CODcr:0.0065BOD5:0.0019SS:0.0019氨氮:0.0016

2 水-02

CODSS

动植物油

氨氮

COD:105SS:45

动植物油:9氨氮:12

COD:0.00565SS:0.00242

动植物油:0.00048氨氮:0.00065

COD:1.6948SS:0.7264

动植物油:0.1453氨氮:0.1937

全厂排放口合计

CODcr 1.7013

BOD5 0.0019

SS 0.7283

氨氮 0.1953

动植物油 0.1453

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生产过程产生的异味。

(1)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分析

项目压榨、粗滤、精滤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异味,主要污染物质为臭气浓度,以无组

织形式排放。通过采取的收集及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异味物质的排放,类比同类项

目,臭气浓度可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对应标准要求。

(2)评价等级判断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8.2“选取有环境质量标

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本项目排放大气污染为臭气浓度,不做定量分析,且无

Page 4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38

对应环境质量标准,故本项目不做大气预测评价。

(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所在行政区顺德区环境空气质量为不达标区域,超标因子为 O3。本项目排放

大气污染物主要为臭气浓度,不涉及超标污染物;污染物排放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要求,

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本项目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3、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为电炒机、压榨机等生产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其噪声的强度

值为 65~85dB(A)。

为了避免本项目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建设单位将对该项目的噪声

源采取以下措施:

(1)设备选型。充分选用先进的低噪设备,如选用低噪的风机,从声源上降低设

备本身噪声。

(2)设备隔声。风机等高噪声设备进行基础减振,安装减震垫。

(3)车间隔声。通过生产车间的墙壁、房顶采用吸声材料及隔声结构,机加工区

采用隔声门窗来提高构筑物隔声量。

(4)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更新,确保所有设备尤其是噪声污染设备处于正常工

况,防止非正常工况下的高噪声污染现象出现;

(5)加强对进出企业的车辆进行管理,尤其是鸣笛管理,夜间禁止运输。

设备运行噪声经墙体隔声、距离衰减后,能使项目厂界四周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

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 3类标准(昼间等效声级≤65dB(A)、夜

间等效声级≤55dB(A))),预计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1)生活垃圾

项目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项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为废包装材料,花生麸、滤渣和不合格品,油脚、废油脂、

废污泥。废包装材料分类收集后外售废品回收单位;花生麸、滤渣和不合格品定期收集

后外售给附近农户;油脚、废油脂、废污泥分类收集后交由有处理能力单位回收,对周

围环境影响较小。

Page 4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39

(3)危险废物

本项目的危险废物为废机油、废含油抹布、废油桶。危险废物在产生、收集、贮运、

转运、处置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因管理不善而进入环境造成污染问题,因此本项目须按相

应标准、规范对危险废物各个环节提出相应的治理及管理措施,避免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1 收集、贮存

建设单位须根据废物特性设置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及其 2013年修改单要求的危险废物暂存场所,且在暂存场所上空设有防雨淋设施,地

面采取防渗措施,危险废物收集后分别临时贮存于废物储罐内;根据生产需要合理设置

贮存量,尽量减少厂内的物料贮存量;严禁将危险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堆放危险废物的

地方要有明显的标志,堆放点要防雨、防渗、防漏,按要求进行包装贮存。项目的危险

废物贮存场所设置于生产车间内,面积约 15m2,可满足项目危险废物暂存的要求,基

本情况见表 7-12。

表7-12 项目危险废物暂存场所(设施)基本情况

序号贮存场

所危废名称 类别 代码 位置

占地

面积

贮存

方式

贮存

能力

贮存周

1危险废

物暂存

废机油 HW08 900-214-08 危险废物暂存

间,位于生产车

间北面,防雨、

防渗、防漏

15m2

200L铁桶 0.17t 6个月

2 含油废抹布

(手套)HW49 900-041-49 20L铁桶 0.05t 6个月

3 废油桶 HW49 900-041-49 / / 6个月

从上表可知,项目危险废物贮存场选址可行,场所贮存能力满足要求。项目危险废

物通过各项污染防治措施,贮存符合相关要求,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

土壤以及环境敏感保护目标造成影响。

②运输

对危险废物的运输要求安全可靠,要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运输的管理规定进行危险废

物的运输,减少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和可能造成的环境风险,运输车辆需有特殊标志。

③处置

建设单位拟将危险废物分类收集、交由有危废处置资质单位处理。危险废物产生量

预计为 0.08t/a,总体产生量较小,危险废物委托处置的费用在建设单位可承受范围内。

因此,本项目的危险废物防治措施在技术经济上是可行的。

另外,根据《广东省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企业

须根据管理台账和近年生产计划,制订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报当地环保部门备案。台

Page 4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40

帐应如实记载产生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利用、贮存、处置、流向等信息,以此作为

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的编制依据。产生的危险废物实行分类收集后置

于贮存设施内,贮存时限一般不得超过一年,并设专人管理。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

装物以及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必须依法设置相应标识、警

示标志和标签,标签上应注明贮存的废物类别、危害性以及开始贮存时间等内容。企业

必须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计划报批和依法运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通过信息系统登

记转移计划和电子转移联单。企业还需健全产生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落实危险废物

产生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员工培训和固体废物管理员制度,完善危险废物相关档案管理

制度;建立和完善突发危险废物环境应急预案,并报当地环保部门备案。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经妥善处理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不明显。

5、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本项目使用的原辅材料为花生、水、盐、食品添加剂,均不属于《危险化学品目录

(2015 版)》中的危化品,也不涉及《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

附录 B、《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18)中的风险物质。

根据 HJ 169-2018附录 B,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危险物质主要为危险废物(废

机油),项目危险物质识别情况如下:

序号 危险品名称 临界量(吨) 最大储存量(吨) 贮存量占临界量比值 Q

1 废机油 2500 0.05 0.00002

合计 0.00002备注:废机油参照HJ 169-2018中表B.1油类物质的临界量,取2500t。

经识别计算,本项目的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

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级,评价工作等级为“简

单分析”,即只需对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

出定性的说明。本项目环境风险简单分析内容详见下表。

表 7-13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简单分析内容表

建设项目名称 佛山市澂雨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年生产花生油 13500吨新建项目

建设地点 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赤花社区居民委员会白陈公路边广隆东一路 1号

地理坐标 经度 E113.225168° 纬度 N22.977270°

主要危险物质及分布 危险废物,位于厂区危废暂存间

环境影响途径及危害

后果

1、危险废物发生泄漏,通过车间地面或排水系统排放到室外环境中,可

能会进入土壤、流入地表水以及渗入地下水体,对所在区域环境造成污染。

2、生产车间发生火灾事故,燃烧产生的废气次生污染以及消防过程产生

的消防废水也可能对区域空气、地表水、土壤、地下水等环境因素造成污

Page 4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41

染。

风险防范措施要求

1、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各岗位安全生

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及其他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

技术培训、安全教育培训。

2、危险废物按照规范设置专门收集容器和储存场所,储存场所采取硬底

化处理,存放场设置围堰以及遮雨措施。收集的危险废物均委托有资质单

位专门收运和处置。

3、加强原辅料的仓储管理,按有关防火规范设置储存场所,仓库采取硬

底化处理并设置围堰。

4、厂房须按规范配置相关消防工程并通过主管部门验收。一旦发生火灾,

产生的废气对环境和周围人体健康有较大的影响,应采取必要的防范和急

救措施:发现起火时应首先判明起火的部位和燃烧的物质,并迅速报警。

在消防队未到达前,灭火人员应根据不同的起火物质,采用正确有效的灭

火方法,如断开电源,撤离周围的易燃易爆物质,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正确

的灭火用具等。起火现场必须由专人负责,统一指挥,防止混乱,避免发

生倒塌、坠落伤人事故和人员中毒事件。

5、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

(环发【2015】4号)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根据存在

的风险源项,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风险评估,并报当地环境保护

主管部门备案。

填表说明(列出项目相关信息及评价说明):

(1)环境敏感目标概况

本项目环境敏感目标详见表 3-7所示。

(2)分析结论

本项目危险物质的数量较少,环境风险潜势为Ⅰ级,存在主要环境风险为危废暂存间危险物

质泄漏造成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以及厂房发生火灾事故引起次生环境污染;在落实相应风险防范和

控制措施的情况下,总体环境风险是可防控的。

6、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1)环境管理

为了做好生产全过程的环境保护工作,减轻本项目外排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建设单位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建议设立内部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专人负责环境保

护工作,实行定岗定员,岗位责任制,负责各生产环节的环境保护管理,保证环保设施

的正常运行。

本项目建成后环境管理人员设 1人。此外,为提高环保工作的质量,公司要加强环

境管理人员、环境监测人员以及兼职环保员的业务培训,并有一定的经费保证培训的实

施。环保专员需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责包括:

①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工作规章制度,明确环保责任制及奖惩方法;

②确定本公司的环境保护管理目标,对各车间、部门及操作岗位进行监督与考核;

Page 4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42

③建立环保档案,包括环评报告、环保工程建设、验收报告、污染源监测报告、环

保设施及运行记录以及其他环境统计资料;

④收集与管理有关污染和排放标准、环保规划、环保技术资料;

⑤在项目建设期间搞好环保设施的“三同时”及施工现场的环保工作;

综上,目前企业采取的环境管理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中的有关环境

管理要求。

(2)环境监测

企业应建立完善监测制度,定期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对生产全过程的排污点进行

全面监测,同时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定期进行环境质量监测,监测计划如下:

表 7-14 污染源环保监测一览表

污染源 监测位置 主要监测项目 监测频率 执行排放标准

生活污

生活污水排

放口

CODCr、氨氮、

BOD5、SS每季度一次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

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

生产废

自建废水处

理设施排放

COD、SS、动植

物油每季度一次

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6-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

无组织

废气臭气浓度 颗粒物 每半年一次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臭气浓度排放限值

标准

生产设

北、南面厂

界外 1m昼间、夜间等效

连续 A声级每季度一次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

准》(GB12348-2008)的 3类标准

7、环保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 50万元,其中环保投入 11万元,占总投资 22%,环保投入分项见表

7-15。

表 7-15 项目环保治理措施及其投资估算一览表

类别及设备 投资额(万元) 占环保投资比例

废气 废气收集及处理设施 1 9.1%

废水独立的生活处理设施、生产废水处理设

施8 72.7%

噪声 设备隔声消声措施 1 9.1%

固废 危险废物暂存场所、地面防腐防渗处理 1 9.1%

合计 11 100%

8、环保设施“三同时”

本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竣工验收见表 7-16。

表 7-16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一览表

污染源及污染物 环境保护措施及主要 排放要求 验收执行标准

Page 4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43

运行参数要素

生产

工艺污染因子 标准来源

无组

生产

过程臭气浓度 加强车间机械通风

厂界浓度≤20(无量纲)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

生活污水

CODCr、

BOD5、氨氮、

SS等

生活污水经独立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处理达标后排入文海河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

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

冷却循环水 / 循环使用,定期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清洗废水、精

滤废水

COD、SS、动植物油、氨

经自建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入

文海河

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6-2001)第二时段

二级标准

声设备噪声 LAeq

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风管消声、风

机加装隔声罩、设备减振和车间隔声

等措施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

放标准》(GB12348-2008)的3类标准

生产过程

一般废物

(废包装材

料,花生麸、

滤渣和不合

格品,油脚、

废油脂、废污

泥)

设置一般工业固废堆放点,地面防渗

处理。废包装材料分类收集后外售废

品回收单位;花生麸、滤渣和不合格

品定期收集后外售给附近农户;油脚、

废油脂、废污泥分类收集后交由有处

理能力单位回收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

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及其修改

危险废物

(废机油、废

含油抹布、废

油桶)

设置危险废物暂存间(15m2),地面

防腐防渗处理、四周设围堰,单独收

集,交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理资质单位

安全处置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

术规范》(HJ2025-2012)、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

准》(GB18597-2001)及其

修改单

员工生活 生活垃圾设置垃圾桶、垃圾箱,统一收集后交

由环卫部门集中清运处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

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及其修改

Page 4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44

八、建设项目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

类型排放源

污染物名

称防治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

大气

污染

生产过程 异味 加强车间机械通风

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

准》(GB14554-93)臭气

浓度排放限值标准

水污

染物

生活污水

CODCr、

BOD 5、

SS、氨氮

生活污水经独立的生活

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

后排入文海河

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

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二级标

冷却循环水 / 循环使用,定期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清洗废水、

精滤废水

COD、SS、动植物油、

氨氮

经自建废水处理设施处

理达标后排入文海河

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

值》(DB44/26-2001)第二

时段二级标准

声生产设备 噪声

采用低噪声设备、风管

消声、风机加装隔声罩、

设备减振和车间隔声等

措施

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

声排放限值》

(GB3096-2008)中 3类标

办公生活 生活垃圾 交由环卫部门进行处理

减量化、资源化、

无害化一般固废

废包装材料分类收集后外售废品回

收单位

花生麸、滤

渣和不合格

定期收集后外售给附近

农户

油脚、废油

脂、废污泥

分类收集后交由有处理

能力单位回收

危险废物

废机油、废含

油抹布、废油

单独收集,交有相应危

险废物处理资质单位安

全处置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本项目为新建,周围没有特殊生态保护目标,运营期落实好各个废水、废气、固废、

噪声处理措施后,对厂址周围局部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大。

Page 4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45

九、结论与建议

一、项目概况

佛山市澂雨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位于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赤花社区居民委员会白陈公

路边广隆东一路 1号(厂址所在地中心地理坐标:北纬 22.977270°,东经 113.225168°),

从事生产花生油,年生产花生油 13500t,总投资约 50万元。本项目员工总人数为 6人,

年工作时间约 300天,实行 1班制,每班工作 8小时。厂区内不设饭堂和员工宿舍。

二、产业政策、选址符合性

本项目主要从事生产花生油,属于 C1331食用植物油加工,采用的原辅材料、产品

方案及使用的设备、工艺均符合国家、广东省及地方的产业政策要求。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不动产权证(产权号:0016263号),项目所在地为工业用地。;

根据《顺德区产业发展保护区划定方案》,属于 CC5产保区;根据《关于<顺德区陈村

镇广隆集约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的批后通知》(批复号:顺府复〔2018〕

31号),项目所在地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一类工业用地”,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用地规

划要求。

三、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佛山市生态环境局顺德分局公开的《佛山市生态环境局顺德分局关于发布 2018

年度佛山市顺德区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的通知》,顺德区 2018年 SO2、NO2、PM10、PM2.5

年平均质量浓度和 CO 95 百分位数年内日平均质量浓度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O3 90百分位数年内日最大 8小时平均质量浓度尚未达到《环

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

2、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广东顺德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分析测试中心对文海河的监测结果分析,文

海河W1断面全部检测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

类水质标准,W2、W3两个监测断面除氨氮略微超标外,其余各监测指标也能达到《地

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水质标准要求。W2断面氨氮超标最为严

重,其标准指数为 1.71~1.85,其次是W3断面氨氮有轻微超标现象。

3、声环境质量现状

Page 5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46

根据区域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本项目北、南面边界昼、夜间噪声值均符合《声

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3类标准。

四、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在已建成工业厂房内实施,施工期主要进行车间厂房内部装修及设备安装。

施工期属于短期行为,通过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落实施工粉尘、噪声和固体废物相关

污染防治措施,项目施工期不会对周围及环境敏感点造成较大的影响。

五、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根据近期水质现状监测资料,文海河现状水质达标。根据区域改善目标及剿灭五类水

体要求,文海水质预计到 2020年达到(GB3838-2002)IV 类水质要求。在落实相关废水

收集整治措施、确保水质达标排放的情况下,预测项目运营时排放废水对文海水质影响

不大,可满足(GB3838-2002)IV类标准,故地表水环境影响可接受。

(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异味,主要污染物质为臭气浓度。无组织废气通过加强车

间机械通风,可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对应标准要求。

顺德区环境空气质量为不达标区域,超标因子为 O3。本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主要为

臭气浓度,不涉及超标污染物,因此,本项目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3)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运营过程中的噪声主要为生产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后,

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 3类标准要求。

(4)固体废物影响评价结论

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废包装材料分类收集后外售废品回收单位;

花生麸、滤渣和不合格品定期收集后外售给附近农户;油脚、废油脂、废污泥分类收集

后交由有处理能力单位回收;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经上述措施处理后项目产

生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不产生直接影响。

(5)环境风险分析结论

本项目危险物质的数量较少,环境风险潜势为Ⅰ级,存在主要环境风险为危废暂存

间危险废物泄漏和发生火灾事故。建设单位按规定落实危险废物暂存设施及管理要求,

可有效防范风险事故发生,其环境风险总体可控。项目需在投入生产前落实和制定环境

Page 5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47

事件应急预案方案。投产后,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环境应急预案的培训、宣传和

必要的应急演练,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及时启动环境应急预案。

(6)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①生活污水经独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至文海河;冷却循环水循环使用,

定期排入市政雨水管道;清洗废水、精滤废水收集后经自建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

排入文海河。

②生产异味以无组织形式排放,加强车间机械通风。

③选用低噪设备、对高噪声设备进行基础减振,安装减震垫;生产车间的墙壁、房

顶采用吸声材料及隔声结构;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更新等。

④废机油、废含油抹布、废油桶等危险废物交有相应类别危险废物处理资质单位处

理,其转移须符合《广东省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中的

规定。

⑥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并由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处理;废包装材料分类收集后外售废

品回收单位;花生麸、滤渣和不合格品定期收集后外售给附近农户;油脚、废油脂、废

污泥分类收集后交由有处理能力单位回收。

六、总量控制

生活污水经独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至文海河,排放量为64.8t/a,CODCr

总量为0.0065t/a,NH3-N总量为0.0016t/a,根据《佛山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试行

办法》(佛府办2016第63号),生活污水CODCr、NH3-N不分配总量。

清洗废水、精滤废水经自建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入文海河,排放量为

16141.36t/a,其中COD总量为1.6948t/a,NH3-N总量为0.1937t/a。。

项目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VOCs产生,故不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七、建议

1、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在项目投产时同时落实各项环保治理措施。

2、为了能使项目内各项污染防治措施达到较好的实际使用效果,建议建设单位建立

健全的环境保护制度,设立专人负责环保工作,负责经常性的监督管理工作。

3、如设备、原辅材料消耗、规模等情况有较大的变动,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及时申报。

八、结论

综上所述,佛山市澂雨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年生产花生油 13500吨新建项目建设合法

Page 5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48

且符合国家、地方相关产业政策与环保政策,选址合理。项目产生的污染物通过污染防

治措施得到有效削减,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对环境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较小。只要加

强环境管理,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落实好相关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确保污染物

达标排放,则项目在正常运营状况下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大的污染影响。

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的建设是合理可行的。

Page 5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49

预审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Page 5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50

审批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Page 5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51

注 释一、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

附件 1 营业执照

附件 2 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附件 3 租赁合同

附件 4 不动产权证

附件 5 环评咨询服务合同

附件 6 项目被委托人身份证

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

附图 2 项目环境四至及噪声监测布点图

附图 3 项目四至现状照片图

附图 4 项目平面布置图

附图 5 项目周边主要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附图 6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图

附图 7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图

附图 8 声环境功能区划图

附图 9 地下水功能区划图

附图 10 顺德区产业保护区划图

附图 11 项目所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附表 1 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附表 2 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附表 3 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

附表 4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公示声明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

二、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建

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下列 1-2 项进行专项评价。

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3、生态影响专项评价

4、声影响专项评价

5、土壤影响专项评价

6、固体废弃物影响专项评价

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的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

Page 5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附件 1 营业执照

Page 5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附件 2 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Page 5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附件 3 租赁合同

Page 5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Page 6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Page 6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Page 6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附件 4 不栋产权证

Page 6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Page 6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Page 6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Page 6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附件 5 环评咨询服务合同

Page 6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Page 6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Page 6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附件 6 项目被委托人身份证

Page 7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本项目所在位置

W1W2 W3

地表水评价范围

Page 7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附图 2 项目环境四至及噪声监测布点

北面 佛山市隆

宏机电设备有限

公司

本项目

2#

西面 空厂房

南面 佛山市顺德区昌

江机电实业有限公司

东面 骏益橡塑

科技有限公司

东面 仓库

南面 佛山市赛沃电

气有限公司限公司

1#

本项目

四周厂房

噪声监测点

Page 7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东面:骏益橡塑科技有限公司、仓库 西面:空厂房

南面:佛山市赛沃电气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昌江机电实业有限公司 北面:佛山市隆宏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附图 3 项目四至现状照片图

Page 7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一层平面图

Page 7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三层平面图

附图 4 项目平面布置图

危废暂存间

自建废水处理设施

Page 7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附图 5 项目周边主要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屯教 472m

广 隆 员 工 生 活 村

426m

朱沙围 306m

项目所在地

Page 7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附图 6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图

项目所在地

Page 7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附图 7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图

项目所在地

Page 7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附图 8 声环境功能区划图

项目所在地

Page 7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附图 9 地下水功能区划图

项目所在地

Page 8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附图 10 顺德区产业保护区划图

项目所在地

Page 8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Page 8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Page 8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Page 8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附图 11 项目所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项目所在地

Page 8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附表 1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 自查项目

评价等

级与范

评价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评价范围 边长=50km□ 边长 5~50km□ 边长=5km□

评价因

SO2+NOx排放量 ≥2000t/a□ 500~2000t/a□ <500t/a□

评价因子基本污染物()

其他污染物( )

包括二次 PM2.5□

不包括二次 PM2.5□

评价标

准评价标准 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附录 D□ 其他标准□

现状评

环境功能区 一类区□ 二类区√ 一类区和二类区□

评价基准年 (2018)年

环境空气质量现

状调查数据来源长期例行监测数据□ 主管部门发布的数据√ 现状补充监测□

现状评价 达标区□ 不达标区√

污染源

调查调查内容

本项目正常排放源√

本项目非正常排放源□现有污染源□

拟替代的污染源□其他在建、拟建

项目污染源□区域污染源□

大气环

境影响

预测与

评价

预测模型AERMOD

□ADMS□

AUSTAL2000□

EDMS/AEDT□

CALPUFF□

网络模

其他

预测范围 边长≥50km□ 边长 5~50km□ 边长=5km

预测因子 预测因子( )包括二次 PM2.5□

不包括二次 PM2.5□

正常排放短期浓

度贡献值C 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0%□ C 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0%□

正常排放年均浓

度贡献值

一类区 C 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 C 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

二类区 C 本项目最大占标率≤30%□ C 本项目最大占标率>30%□

非正常排放 1h浓度贡献值

非正常持续时长( )h C 非正常占标率≤100%□C 非正常占标率>100%

保证率日平均浓

度和年评价浓度

叠加值C 叠加达标□ C 叠加不达标□

区域环境质量的

整体变化情况k≤-20%□ k>-20%□

环境监

测计划

污染源监测 监测因子:(臭气浓度)有组织废气监测□

无组织废气监测√无监测□

环境质量监测 环境质量监测:( 臭气浓度) 监测点位数( ) 无监测√

评价结

环境影响 可以接受√ 不可以接受□

大气环境防护距

离距( )厂界最远( )m

污染源年排放量 SO2:( )t/a NOx:( )t/a 颗粒物:( )t/a VOCs:()t/a注:“□”为勾选项,填“√”;“( )”为内容填写项

Page 8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附表 2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 自查项目

影响类型 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 □

水环境保护目标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饮用水取水口 □;涉水的自然保护区 □;重要湿地 □;

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

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渔业水体 □;涉水的风景名胜区 □;其他 □

影响途径水污染影响型 水文要素影响型

直接排放 √;间接排放□;其他 □ 水温 □;径流 □;水域面积 □

影响因子

持久性污染物 □;有毒有害污染物 □;

非持久性污染物 √;

pH值 □;热污染 □;富营养化 □;其

他 □

水温 □;水位(水深) □;流速 □;

流量 □;其他 □

评价等级

水污染影响型 水文要素影响型

一级 □;二级 √;三级 A □ ;三级 B□

一级 □;二级 □;三级 □

区域污染源

调查项目 数据来源

已建 □;在建 □;

拟建 □;其他 □拟替代的污染源□

排污许可证 □;环评 □;环保验收 □;

既有实测 □;现场监测 □;入河排放口

数据 □;其他 □

受影响水体水环

境质量

调查时期 数据来源

丰水期 √;平水期√;枯水期 □;冰

封期 □

春季 □;夏季□;秋季 □;冬季 □

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补充监测 □;

其他 √

区域水资源开发

利用状况未开发 □;开发量 40%以下 □;开发量 40%以上 □

水文情势调查

调查时期 数据来源

丰水期 □;平水期 √;枯水期 □;冰

封期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

水行政主管部门 □;补充监测 ;其他

补充监测

监测时期 监测因子 监测断面或点位

丰水期 □;平水期 □;

枯水期 □;冰封期 □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

(水温、pH值、悬浮物、

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

氧量、溶解氧、氨氮、阴

离子表面活性剂)

监测断面或点位个数

(3)个

评价范围 河流:长度(2.5)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2

评价因子(水温、pH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阴离子表面活性

剂)

评价标准

河流、湖库、河口: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

近岸海域: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

规划年评价标准(/)

评价时期丰水期 □;平水期 √;枯水期 □;冰封期 □

春季 □;夏季□;秋季 □;冬季 □

评价结论

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 □:

达标 □;不达标 □

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状况 □:达标 □;不达标 □

水环境保护目标质量状况 □:达标 □;不达标 □

对照断面、控制断面等代表性断面的水质状况 □:达标□;不达

标 √

底泥污染评价 □

水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水文情势评价 □

水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

流域(区域)水资源(包括水能资源)与开发利用总体状况、生态

流量管理要求与现状满足程度、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空间的水流状况

达标区 □

不达标区 √

Page 8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与河湖演变状况 □

预测范围 河流:长度(/)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2

预测因子 (/)

预测时期

丰水期 □;平水期 □;枯水期 □;冰封期 □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

设计水文条件 □

预测情景

建设期 □;生产运行期 √;服务期满后 □

正常工况 √;非正常工况 √

污染控制和减缓措施方案 □

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情景 □

预测方法数值解 □:解析解 □;其他 □

导则推荐模式 □:其他 □

水污染控制和水

环境影响减缓措

施有效性评价

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替代削减源 □

水环境影响评价

排放口混合区外满足水环境管理要求 □

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 □

满足水环境保护目标水域水环境质量要求 √

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 √

满足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满足

等量或减量替代要求 √

满足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 √

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同时应包括水文情势变化评价、主要水文特征值影响评价、

生态流量符合性评价 □

对于新设或调整入河(湖库、近岸海域)排放口的建设项目,应包括排放口设置的环

境合理性评价 □

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管理要求 □

污染源排放量核

污染物名称 排放量/(t/a) 排放浓度/(mg/L)

CODcr 1.7013 104.98

氨氮 0.1953 12.05

替代源排放情况污染源名称 排污许可证编号 污染物名称 排放量/(t/a) 排放浓度/

(mg/L)(/) (/) (/) (/) (/)

生态流量确定生态流量:一般水期( )m3/s;鱼类繁殖期( )m3/s;其他( )m3/s生态水位:一般水期( )m;鱼类繁殖期( )m;其他( )m

环保措施污水处理设施 √;水文减缓设施 □;生态流量保障设施 □;区域削减√;依托其

他工程措施□;其他 □

监测计划

环境质量 污染源

监测方式 手动 □;自动 □;无监测 √ 手动 √;自动 □;无监测 □

监测点位 (/) (自建废水处理设施排放)

监测因子 (/) (CODcr、NH3-N、SS、BOD5、

动植物油)

污染物排放清单 √

评价结论 可以接受 √;不可以接受 □

注:“□”为勾选项,可√;“( )”为内容填写项;“备注”为其他补充内容。

Page 8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附表 3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 完成情况

危险物质

名称废机

存在总量/t 0.05

环境敏感性

大气500m范围内人口数 人 5km范围内人口数 人

每公里管段周边 200m范围内人口数(最大) 人

地表水

地表水功能敏

感性F1 □ F2 □ F3 □

环境敏感目标

分级S1 □ S2 □ S3 □

地下水

地下水功能敏

感性G1 □ G2 □ G3 □

包气带防污性

能D1 □ D2 □ D3 □

物质及工艺系统

危险性

Q值 Q<1 √ 1≤Q<10 □10≤Q<100

□Q>100 □

M值 M1 □ M2 □ M3 □ M4 □

P值 P1 □ P2 □ P3 □ P4 □

环境敏感

程度

大气 E1 □ E2 □ E3 □

地表水 E1 □ E2 □ E3 □

地下水 E1 □ E2 □ E3 □

环境风险

潜势Ⅳ+ □ Ⅳ □ Ⅲ □ Ⅱ □ I √

评价等级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简单分析 √

物质危险性 有毒有害 √ 易燃易爆 √

环境风险类型 泄漏 √火灾、爆炸引发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

影响途径 大气 √ 地表水 √ 地下水 √

事故情形分析 源强设定方法 计算法 □ 经验估算法 □ 其他估算法 □

风险

预测

评价

大气

预测模型 SLAB □ AFTOX □ 其他 □

预测结果大气毒性终点浓度-1 最大影响范围 m大气毒性终点浓度-2 最大影响范围 m

地表水 最近环境敏感目标 ,到达时间 h

地下水下游厂区边界到达时间 d

最近环境敏感目标 ,到达时间 d

重点风险防范

措施

1、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各岗位安全生产责

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及其他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

训、安全教育培训。

2、危险废物按照规范设置专门收集容器和储存场所,储存场所采取硬底化处

理,存放场设置围堰以及遮雨措施。收集的危险废物均委托有资质单位专门

收运和处置。

3、加强原辅料的仓储管理,按有关防火规范设置储存场所,仓库采取硬底化

处理并设置围堰。

4、厂房须按规范配置相关消防工程并通过主管部门验收。一旦发生火灾,产

生的废气对环境和周围人体健康有较大的影响,应采取必要的防范和急救措

施:发现起火时应首先判明起火的部位和燃烧的物质,并迅速报警。在消防

队未到达前,灭火人员应根据不同的起火物质,采用正确有效的灭火方法,

Page 8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如断开电源,撤离周围的易燃易爆物质,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正确的灭火用具

等。起火现场必须由专人负责,统一指挥,防止混乱,避免发生倒塌、坠落

伤人事故和人员中毒事件。

5、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

发【2015】4号)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根据存在的风险

源项,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风险评估,并报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备案。

评价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危险物质的数量较少,环境风险潜势为Ⅰ级,存在主要环境风险为危

废暂存间化学品泄漏和发生火灾事故。建设单位在落实相应风险防范和控制

措施的情况下,可有效防范风险事故发生,其环境风险总体可控。

注:“□”为勾选项,“ ”为填写项。

Page 9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附表 4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 完成情况 备注

影响类型 污染影响型√;生态影响型□;两种兼有□

土地利用类型 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 土地利用类

型图

占地规模 ( 0.058 )hm2

敏感目标信息 敏感目标( )、方位( )、距离( )

影响途径 大气沉降□;地面漫流□;垂直入渗□;地下水位□;其他( )

全部污染物

特征因子

所属土壤环境影

响评价项目类别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敏感程度 敏感□;较敏感□;不敏感□评价工作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

资料收集 a)□;b)□;c)□;d)□理化特性 同附录 C

现状监测点位

占地范围内 占地范围外 深度

点位布置图表层样点数

柱状样点数

现状监测因子

评价因子

评价标准 GB15618□;GB36600□;表 D.1□;表 D.2□;其他( )

现状评价结论

预测因子

预测方法 附录 E□;附录 F□;其他( )

预测分析内容影响范围( )

影响程度( )

预测结论达标结论:a)□;b)□;c)□不达标结论:a)□;b)□;c)□

防控措施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保障□;源头控制□;过程防控□;其他( )

跟踪监测监测点数 监测指标 监测频次

信息公开指标

评价结论

注 1:“□”为勾选项,可 √ ;“( )”为内容填写项;“备注”为其他补充内容。

注 2:需要分别看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级工作,分别填写自查表。

Page 9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Page 9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须执 行环境影响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