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Upload: others

Post on 11-Sep-2019

1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Page 2: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Page 3: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Page 4: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Page 5: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佛陀教育網路㈻院㈻生整理

Page 6: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Page 7: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佛陀教育網路㈻院㈻生整理

阿難❶問❷事佛❸吉凶❹經❺

這部經典是敘述阿難尊者請問釋迦牟尼佛有關承事佛陀教誡�修

習佛法�有人得吉祥如意�有人卻遭受凶災困苦的道理和方法�

  

本經說明了做人�學佛的基本道理�是初學入門的教材�雖

然是人天小教�實際上卻是大乘佛法的根基�此經在整個佛法教

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學佛�應當從這部經學起;講經�

也要從這部經講起�

❶阿難:人名�阿難是梵語音譯�義為歡喜�慶喜�阿難是釋迦牟尼

Page 8: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佛的堂弟�生於佛成道之夜�二十五歲時出家�出家之後�做佛

的侍者�在諸大弟子中�他是著名的多聞第一�阿難是佛傳法之

人�對佛法的承傳有極大的貢獻�

❷問:在佛法中有五種問法�一�不解故問�於事理不明而問�二�

疑惑故問�見聞生疑�思惟起惑�故作請教�三�試驗故問�即

帶有試探或考驗的發問�四�輕觸故問�即漫不經心�隨隨便便

提出問題�五�利樂有情故問�這是自己並無疑惑�只是看到大

眾內心有疑�又不知如何發問�於是為利益眾生�代為發問�此

處即屬利樂有情故問�

❸事佛:﹁事﹂是承事�奉事�﹁事佛﹂是接受佛陀教育�修習佛

法�

❹吉凶:稱心如意�事事如願一類的稱﹁吉﹂;違背意願�不吉祥�

不順心�乃至災害禍端一類的稱﹁凶﹂�

Page 9: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❺經:指佛所說的道理�方法�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

後漢❶沙門❷安世高❸譯

本經是東漢時代的三藏法師安世高主持翻譯的�

❶後漢:即東漢︵公元二五─

二二0年︶�

❷沙門:梵語音譯�譯為﹁勤息﹂�即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

是早期譯經尚未制度化�大師謙虛自稱﹁沙門﹂�其實是﹁三藏

法師﹂�

❸安世高:大師是安息國人�以國為姓�名清�字世高�安息國唐朝

時稱為波斯�現在稱為伊朗�大師為安息國的王子�至孝聰慧�

有德行�多才藝�精通天文�醫理�還懂得鳥獸的語言�他繼

承王位不到一年�讓位給叔父�自己出家修道�在東漢桓帝建和

Page 10: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年︵公元一四八年︶�經西域諸國而至洛陽�從事翻譯工作�

至靈帝建寧三年︵公元一七0年︶�共二十餘年�晉代道安編纂

︽眾經目錄︾�列舉大師的譯本�共有三十五部�四十一卷�他

是中國佛教初期譯經史上�最著名的一位大師�

阿難白佛言❶�有人事佛得富貴諧偶者❷�有衰耗不諧偶

者�云何不等同耶�願天中天❸普為說之�

阿難恭敬的向佛請教:有人承事佛陀教誡�得富貴長壽�事事如

意�但也有人財富衰耗�地位喪失�一切不如意�為何有如此截

然不同的果報呢?願佛慈悲�普為我等說出其中的道理�

❶白:陳述�說明�下對上的一種尊稱�

❷諧偶:漢朝當時所用的一般術語�﹁諧﹂是和諧�﹁偶﹂是如意�

Page 11: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諧偶即事事稱心如意�

❸天中天:佛弟子對佛陀的尊稱�意思是讚嘆佛為諸天人中的天人�

而為諸天共同尊敬�故稱天中天�

佛告阿難�有人奉佛❶�從明師受戒❷�專信不犯❸�精

進奉行❹�不失所受�

佛對阿難說�有人學習佛法�親近明師�至誠信受老師的教誡�

毫無違背�精進奉行�日日進步�永不退失�

  

本段經文說明學佛要選擇真善知識�學生要奉行事師之道�

❶奉:奉行佛陀的教誨�

❷明師:具正知正見�對佛法及世間法的理事因果�圓滿通達無礙�

有修有證的老師�受戒:以誠敬之心�接受老師的教誡�

Page 12: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❸專信不犯:一心奉行�深信無疑�不違教誨�不為外境所動�專信

不犯�是事師之道�亦是親近明師受教的首要條件�

❹精進:﹁精﹂是純而不雜�﹁進﹂是進步�絕不退轉�精進就是選

定正確目標�精純專一�勇猛向前�而不退轉�

形像鮮明❶�朝暮禮拜❷�恭敬然燈❸�淨施所安❹�不違

道禁❺�齋戒不厭❻�心中欣欣❼�

學佛之人�供養佛菩薩形像�要時常保持整潔莊嚴�早晚定課�

讀誦禮拜�恆無間斷�並能以恭敬心�學習佛菩薩無私奉獻濟世

利生的精神�以清淨心�平等心修布施�斷除迷障�明理達事�

身心安穩�如教修行�一切妄念自然止息�從而勤修齋戒�不疲

不厭�法喜充滿�

  

本段經文說明學佛人如理如法供養禮拜佛菩薩�所得的真實

Page 13: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受用�

❶形像鮮明:形像�指佛菩薩像�供養佛菩薩形像不是迷信�是高度

藝術化的教學�是代表我們自己本性的無盡德能�供養有二義:

一�知恩報恩�感念諸佛菩薩教化之恩�二�見賢思齊�睹像而

生慕道學習之心�﹁鮮明﹂是整潔明亮�表心地清淨�

❷朝暮禮拜:學佛之人�應定早晚二課�誦經念佛禮拜;而且從朝至

暮須端身正意�懺悔改過�

❸燃燈:燈代表智慧�光明�表我們性德本具的智慧光和慈悲的熱

忱�燃燈表示燃燒自己�照耀�溫暖別人�對自己要開啟自性智

慧之光�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

獻精神�

❹淨施:施是布施�放下�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即大乘佛法中

Page 14: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所說的離相布施�就是不求報答�無條件的施捨�

❺道禁:指佛所說的道理和禁戒�如五戒�十善等�

❻齋戒:齋�事上是指過中不食�理上是指心地清淨�戒�防非止惡

之義�即止息一切妄念�習氣�煩惱�恢復本性的清淨德用�

❼心中欣欣:是指修真實功德�法喜充滿�不亦悅乎的真實受用�

常為諸天善神擁護❶�所向諧偶❷�百事增倍�為天龍鬼

神眾人所敬❸�後必得道❹�是善男子善女人�真佛弟子

也�一

個具有良好學習態度�如教修行的佛弟子�必然得到諸天善

神的擁戴和保護�無論做什麼事�心行所向�皆能稱心如意�事

事順遂�百業興旺而無障礙�不僅天龍八部�護法鬼神�敬護其

人�亦為現前當來大眾之所敬仰效法�將來定能成就究竟圓滿的

Page 15: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佛果�按以上所說的�如理如法�學習佛陀教育的善男信女�方

是真正的佛弟子�

  

本段經文說明�如法修學不僅現前獲益�將來還能得究竟圓

滿的果報�

❶諸天:即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有二十八層天�

❷所向諧偶:向是趣向�所向就是從事各行各業�諧偶是稱心如意�

❸天龍鬼神:統指護法神眾�是和我們位於不同空間維次的眾生�

❹得道:就是成佛�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德能及相好莊嚴�

有人事佛�不值善師❶�不見經教❷�受戒而已❸�

有人學習佛法�沒有遇到好老師的教導�對於經典�縱然讀誦卻

不能正確理解佛經教義�在生活中仍是隨順煩惱習氣�於戒的實

Page 16: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〇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一

質內涵�不甚明瞭�只是徒有皈依受戒的形式罷了�

  

本段經文是說學佛不如法的第一個原因─

不值明師�品行學

問從何建立!

❶不值:沒有遇到�即使遇到好老師而不誠心接受老師的教誡�也是

不值之意�善師:即明師�

❷不見經教:指不解經義�縱然每日讀誦經典�若不解如來真實義�

等於是不見經教�

❸戒:指戒律�戒之根本在心�不但惡事不可做�就是惡的念頭也不

許有�律之種類甚多�大致分為出家戒�在家五戒�八關齋戒及

菩薩戒等�

示有戒名❶�憒塞不信❷�違犯戒律❸�乍信乍不信�心

Page 17: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〇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一

意猶豫�亦無經像恭恪之心❹�既不燒香然燈禮拜�恒懷

狐疑�瞋恚罵詈❺�惡口嫉賢❻�

有些學佛人�雖有受戒之名�而無受戒之實�迷惑不覺�於師友

的教導不生信解�違背戒律;對於佛菩薩教誨�有時相信�有時

不相信�心中充滿了疑惑�猶豫�對於經典佛像�隨便對待�毫

無尊重恭敬之心�燒香�燃燈�禮拜�早晚課誦�也不能如法奉

行�不修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心�反而常常懷疑聖教�瞋恚�

罵詈�惡口�嫉賢妒能等煩惱習氣時時起現行�

  

本段經文是說學佛不如法的第二個原因─

憒塞犯戒�心無恭

敬�常為煩惱所牽絆�雖修而徒勞無功!

❶示:表現�顯現�

Page 18: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二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三

❷憒塞:憒是昏憒�即糊塗�不能覺悟�塞是閉塞�不通�此處是指

對佛陀教誨不理解�不明了�

❸戒律:佛陀教導我們待人處世接物的原理原則�也就是學佛人的生

活規範�

❹恪:謹慎�恭敬�

❺瞋恚:生氣�發怒�罵詈:都是指罵人�當面罵人稱﹁罵﹂�背後

罵人稱為﹁詈﹂�

❻惡口:口出粗惡語傷害他人�十惡之一�

又不六齋❶�殺生趣手❷�不敬佛經�持著弊篋❸�衣服

不淨之中�或著妻子床上不淨之處�或持掛壁❹�無有座

席恭敬之心❺�與世間凡書無異�

又不能修持六齋以培養心地的清淨�平等�慈悲�還自己動手或

Page 19: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二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三

教他人殺害眾生�以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將佛經隨便放置在破

爛的竹箱裡;或者與髒亂不乾淨的衣物放在一起;或放置於夫妻

床上等不淨之處;或懸掛於牆壁之上�無有專用經櫥書架�毫無

恭敬心�視佛經與世間凡書無異�

  

本段經文是說學佛不如法的第三個原因─

不修慈悲�清淨

心�反而殺害生靈�褻瀆經典�無有誠敬心�豈能增長福慧!

❶六齋:是佛教導在家弟子淨化身心的一種修學方法�六齋日�是指

農曆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等六日�︵若小月無

三十�則加上二十八︶�每月這幾天應當戒絕酒肉�誦經禮佛�

培養清淨光明的心地�做修身養性的工夫�對於現代人來說�可

以選擇在休假時日�做淨化身心的修學行為�如讀聖賢書�誦經

念佛�放生布施等善行�不做殺盜淫妄的行為�

Page 20: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四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五

❷殺生趣手:自己動手或者吩咐別人動手殺生�嚴重的破壞了慈悲心

和清淨心�造很重的罪業�

❸弊篋:弊�破爛的�舊的;篋�指竹子編的箱子�弊篋�這裡指家

中存放物品的器具�

❹掛壁:將書本鑽個洞�穿上線�掛在牆壁上�

❺座席:座席是主人特意為客人準備安設的席位�以表敬意�此處是

比喻經櫥�書架�

若疾病者❶�狐疑不信�便呼巫師❷�卜問解奏❸�祠祀

邪神❹�天神離遠�不得善護�妖魅日進�惡鬼屯門❺�

令之衰耗�所向不諧�或從宿行惡道中來❻�現世罪人也

❼�非佛弟子�

有些學佛人�若遇到疾病纏身�信心就動搖了�懷疑佛陀教誨;

Page 21: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四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五

或求助於巫師�占卜問卦�預測禍福�或作法解奏釋冤�祭祀

惡鬼邪神�如此一來�諸天善神自然遠離�不再福佑善護其人;

凶神惡鬼乘機而入�屯聚於家門�使其身心遭受傷害�事業衰

敗�家財損耗�無論做什麼事都不稱心�不順利�這是藉著學佛

之名�實是迷信鬼神所遭受的果報�這些人�或是從三惡道中轉

生為人�惡習尚存�今生仍然業障深重�惡行諸多�縱有學佛之

名�而名不副實�不是真正的佛弟子�

  

本段經文是說學佛不如法的第四個原因─

狐疑不信�卜問解

奏�接近邪神惡鬼�災未消而禍已至矣!

❶疾病:疾病的根源大致分為三大類:一是由於飲食�起居�性情

不調引起的生理疾病�二是過去生中怨親債主前來找麻煩的冤業

病�三是過去世或是今生造作極重罪業所得的宿業病�治病的根

Page 22: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六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七

本是信受佛陀教誨�修清淨慈悲心�同時輔助藥物治療�則萬病

總治�身心康樂�

❷巫師:專門與鬼神打交道的人�男的稱作覡�神漢;女的稱作巫�

巫婆�

❸卜問:占卜問卦�解奏:解是解冤�奏是以文疏報告鬼神�解奏是

寫文疏祈求鬼神幫助�解冤釋結�期望病情轉好�消災免難�

❹祠祀邪神:世俗所謂以許願�還願等形式而祭祀那些不應該祭祀的

鬼神�這是民間迷信的做法�

❺屯:聚集�

❻宿行:指過去生中的邪見惡習�惡道:指地獄道�惡鬼道�畜生

道�

❼罪人:指業障深重�心思憒塞�縱然接觸了佛法�依舊不覺悟的糊

塗人�

Page 23: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六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七

死當入泥犁中被拷掠治❶�由其罪故�現自衰耗�後復受

殃�死趣惡道�輾轉受痛�酷不可言�皆由積惡�其行不

善�如

前所說�邪知邪見�迷信鬼神的假佛弟子�命終之後�墮入地

獄�被拷打治罪�由於造作罪業的緣故�現世家業衰耗不如意�

將來遭受惡殃�死趣三途惡道�輾轉輪迴�苦不可言�這都是由

於其生前累積的業因�今生不善行為感得的果報�

  

本段經文總結以上所說�學佛不如法�迷信�盲目修學�所

得的果報�應為學佛者切戒之!

❶泥犁:即地獄�印度梵文音譯�意思是苦地�沒有樂只有苦�掠:

用棍子或者鞭子打�

Page 24: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八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九

愚人盲盲❶�不思宿行因緣所之�精神報應❷�根本從

來�謂言事佛致是衰耗�不止前世宿祚無功❸�怨憎天

地�責聖咎天❹�世人迷惑�不達乃爾�

世間一些愚痴之人�心無正知正見�不辨是非邪正�不去反省現

在所受皆是過去生中業因所感�不明因果報應的事實真相�錯誤

的認為是學佛導致其種種不稱心�不如意�這些人不知真正的原

因乃是過去生中不修福�今生又不能止惡修善�改過自新�反而

怨天責地�怪罪老天無眼�佛菩薩不靈�世間人迷惑顛倒�不通

達事理�竟到如此地步!

  

本段經文是說世間愚人�迷惑顛倒�不識因果�不辨善惡利

害�反而怨天尤人�如此學佛�豈不可歎!

Page 25: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八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九

❶愚人盲盲:﹁愚人﹂�在佛法中說有五義:一�沈迷五欲�貪著五

欲六塵的享受�二�是非顛倒�三�喜惡憎善�四�聞道不解�

五�從惡道中出�惡習氣未除�﹁盲盲﹂一是心盲�心思昏迷�

無正知見�二是眼盲�不能辨別是非�吉凶�禍福�

❷精神報應:指神識的受報�神識迷惑顛倒�是輪迴現象之由來�

❸宿祚無功:祚�福祿�指過去世沒有修福�今生就沒有福報�

❹咎:怪罪�

不達之人❶�心懷不定�而不堅固�進退失理�違負佛

恩�而無返覆❷�遂為三塗所見綴縛❸�自作禍福�罪識

之緣❹�種之得本❺�不可不慎�

不明理之人�心思猶豫不定�對佛菩薩聖賢教誨�不能生起堅

定的信心�做人處世�進退失據�辜負佛恩�執迷不悟�不思

Page 26: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〇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一

悔改�於是為三途之邪知邪見所纏縛累贅�一切禍福皆是自作自

受�罪業種子�邪惡習氣�因緣聚會�必有惡報�因此對於存心

行事不可不慎!

  

本段經文是說不達事理真相之人�為邪知見所纏縛�自作禍

福�學佛之人存心行事�豈能不慎!

❶不達之人:不明理�不曉得事實真相的人�

❷無返覆:指執迷不悟�不肯回頭�不知懺悔�

❸三塗所見:是指趨向三惡道的邪見業因�如名聞利養�貪瞋痴慢�

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等�綴縛:﹁綴﹂是累贅�﹁縛﹂是纏縛�

❹罪識:指罪業種子�邪惡習氣�因凡夫藏識種子�惡多善少�故稱

罪識�

❺種之得本:就是我們平常思想�見解�言語造作�落在阿賴耶識裡

Page 27: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〇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一

面就變成種子�惡的種子遇到惡緣即現惡果�本:罪業的根本�

十惡怨家❶�十善厚友❷�安神得道❸�皆從善生�善為

大鎧❹�不畏刀兵❺�善為大船�可以度水�有能守信�

室內和安�福報自然�從善至善�非神授與也�今復不信

者�從後轉復劇矣�

學佛之人�遠離十惡怨家�親近十善厚友�順道而行�則現前

身心安穩�將來得生淨土�圓成佛道�這都是從斷惡修善而生的

真實果報�善猶如鎧甲�不畏一切刀兵戰禍;善猶如船筏�可以

超越生死苦海�如能信守十善�則家和安樂�福報自然現前�這

是行善積德自然感得的善果�都是自修自得�非神仙佛菩薩所授

予�如果不能信受善惡因果之教誨�往後的苦報必是轉復加重�

愈趨慘烈啊!

Page 28: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二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三

  

本段經文是佛教我們遠惡親善�認識善惡的標準�旨在教導

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❶十惡怨家:一切惡業歸納為十類�身之惡有三�殺生�偷盜�

邪淫;口之惡有四�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之惡有三�

貪慳�瞋恚�愚痴�十惡違背性德�是性德之賊�故稱為﹁怨

家﹂�

❷十善厚友:十惡的反面即是十善�厚友:友�五倫之一�志同道

合�患難相助�成就世間功業�厚友則是純善無惡�善友之中的

善友�能幫助我們斷十惡�修戒定慧�所以稱十善為世出世間的

厚友�

❸安神:是指現前所得的果報�即身心安穩�得道:證入佛果�得悟

聖道�

Page 29: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二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三

❹鎧:古時候作戰所用的鎧甲�可以防禦刀槍�保護身體�﹁大鎧﹂

及﹁大船﹂�比喻十善如鎧甲可防護身心�不受十惡怨家之侵

害;如大船可度生死大海�達涅槃彼岸�

❺刀兵:即戰爭�此處喻指貪瞋痴三毒煩惱�

佛言�阿難�善惡追人�如影逐形�不可得離�罪福之

事�亦皆如是�勿作狐疑�自墮惡道�罪福分明❶�諦信

不迷❷�所在常安�佛語至誠�終不欺人�

佛告訴阿難�善惡報應�追逼於人�如影子伴隨著身形�絕無

可逃避之理�造惡業遭禍殃�修善業得福報�所受善惡罪福之果

報�亦復如是�對善惡報應之事理�萬萬不可懷疑�否則�就難

免招致墮落惡道的苦果�罪福分明�絲毫不爽�應當至誠信受�

而不為邪說物欲所迷�則所在之處�恒常安康�吉祥如意�佛語

Page 30: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四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五

真誠無妄�絕不欺人�

  

本段經文是佛陀真誠告誡我等辨善惡�明禍福�深信因緣果

報�絲毫不爽之理�

❶罪福分明:種善因得善果�造惡業必受惡報�罪福之報�明明白

白�毫不含糊�

❷諦信:意為﹁正智信﹂�指真正有智慧的相信�沒有一絲毫的懷

疑�

佛復告阿難�佛無二言❶�佛世難值❷�經法難聞❸�汝

宿有福�今得侍佛�

佛接著又對阿難說:佛語至誠�絕無二言�與佛共世的機緣難

遇�佛的經法亦難聽聞�阿難你過去生修善得大福報�今生方能

Page 31: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四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五

作佛的侍者�親聆佛陀教誨�

  

本段經文是說三寶難逢�宿有福因方得聽聞佛法�學佛人知

此�當自愛自重�自強自勉�努力修學�不負佛恩�

❶二言:即妄語�是指不誠實�虛偽無信的言論�

❷佛世:指佛陀住世的時間�現在雖然佛不住世了�但佛的教法留存

在世間�若能如教奉行�與佛住世無異�

❸經法:是指佛陀所說的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主要包括經�論�律

三藏;經�論是修正我們知見的準則�戒律則是修正我們行為的

依據�

當念報恩❶�頒宣法教❷�示現人民❸�為作福田❹�信者

得植�後生無憂❺�阿難受教�奉行普聞❻�

Page 32: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六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七

阿難�你應當念念存知恩報恩之心�弘揚佛陀的教法�解行相

應�做人天師範�為眾生的依止和福田�令見聞信受者�培植善

根福德�當來必能安樂無憂�往生極樂�不退成佛�阿難尊者敬

受佛陀的教誡�依教奉行�將佛法傳播於十方�令一切眾生普聞

生信�破迷開悟得真實利益�

  

本段經文是佛教導我們應當知恩報恩�頒宣教法�普令一切

眾生信受奉行�經文從開端至此�佛為我們講述了事佛得吉祥凶

禍的種種原因�經中所說的種種不如法之事�正是今時學者所犯

之大病�可謂是痛切時弊�當頭棒喝�警醒我等夢中之人�應如

法學習�做眾生榜樣�

❶報恩:知恩報恩�恩有四重義:一是父母恩�於我有養育之恩;二

是師長恩�於我有教導之恩;三是國家恩�政府有保護人民安和

Page 33: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六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七

樂利之恩;四是眾生之恩�一切眾生�有各盡智能�互為依存�

創造美滿社會�幸福環境之恩�

❷頒宣:頒�頒布�宣�宣揚�普遍傳播�

❸示現:以身作則�作示範�好榜樣�現身說法�

❹福田:喻能生福之田�即指培植善根�種諸福德之田�福田有三�

曰敬田�恩田�悲田�

❺後生無憂:有兩層意思�第一是未得道而命終�來生以福德深厚�

必生天享福�身心安樂無憂�第二是道業成就�明心見性�斷惑

證真�永脫輪迴�得究竟圓滿的果報�

❻奉行普聞:指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普遍弘傳佛陀教誨�利益廣大

眾生�

阿難復白佛言�人不自手殺者�不自手殺為無罪耶�佛

Page 34: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八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九

言�阿難�教人殺生❶�重於自殺也�何以故�或是奴

婢愚小下人❷�不知罪福�或為縣官所見促逼❸�不自出

意�雖獲其罪�事意不同❹�輕重有差�

阿難聞佛解答事佛吉凶緣由之後�又恭敬的向佛陀請教:假若有

人不親手殺生�不親手殺是否無罪呢?佛告訴阿難�教唆別人殺

生的罪過�重於自己親手殺生�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親手殺生

的人�或是家庭中地位低下的奴婢愚小下人�聽從主人指使而殺

生�自己卻是愚昧無知�不明罪福�或是執行縣官命令�親手殺

生�並非出自本意�雖然都有罪過�但殺生的造作與存心不同�

獲罪的輕重也就差別不同了�

  

本段經文是阿難啟請殺業責任輕重�佛陀開示教殺罪業重於

自手殺�令我等能舉一反三�明因果輕重有別�

Page 35: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八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九

❶殺生:即殺害生靈�乃至微細的蟲蟻等一切有情識之生命�殺生分

親手殺�教他殺�見殺心喜�

❷奴婢:奴�男性;婢�女性�古時候作奴婢的�多半是犯了罪�或

是父母長輩犯罪�其兒女被發配懲罰�做官吏家裡的傭人�奴婢

是沒有自由�要聽從主人的命令行事�後泛指喪失自由�被人奴

役的男女�愚小下人:愚小�是指愚昧無知者或不懂事的小孩;

下人�指地位低下之人�

❸縣官:古時候縣官也是法官�縣官判處犯人死刑�劊子手行刑�劊

子手雖然是親手殺生�但不是出自本意�

❹事意不同:事是造作�執行�指殺生之事�意�是指存心�如縣官

與劊子手�雖然這兩個人都有罪�但是兩者的執行和存心不同�

所以罪業輕重有別�

Page 36: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〇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一

教人殺者�知而故犯�陰懷愚惡❶�趣手害生❷�無有

慈心�欺罔三尊❸�負於自然神❹�傷生杌命❺�其罪莫

大�教

唆他人殺生的人�明知殺生有罪而故意唆使他人�心懷陰險�

愚痴瞋恚�趣手害生�造作惡業�無有慈悲之心�欺騙三寶�虧

負良心�令一切眾生身心不得安寧�其罪甚大!

  

本段經文是佛陀開示殺生罪業中故犯�欺罔為重�當力存仁

慈之心�莫造殺業!

❶愚惡:愚痴無智慧�不明因果事理�而造作一切惡行�

❷趣手害生:雖然自己沒有親自動手�但教唆�命令他人殺生�大致

有三種因素�一是瞋心習氣重�二是不明因果�三是邪見所致�

Page 37: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〇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一

故常殺生食肉或為祭祀祖先�

❸三尊:即佛�法�僧三寶�

❹自然神:指良心良知�是人性的本善�

❺杌命:傷害眾生生命�讓眾生身心感到威脅不安�杌:枯樹�表身

心不安的意思�

怨對相報�世世受殃�無有斷絕�現世不安�數逢災凶�

殺生所結的冤家對頭�互相報復�一次比一次慘酷嚴重�冤冤相

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現前身心不安�常懷憂慮�恐怖�又時

常遭逢凶險不吉祥的災難�

  

本段經文是佛說明殺生所得的現世果報�佛眼所見�眾生殺

業冤冤相報�永無休止的實況�

Page 38: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二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三

死入地獄�出離人形�當墮畜中�為人屠截�三塗八難

❶�巨億萬劫❷�以肉供人�未有竟時�令身困苦�噉草

飲泉�

造作殺業之人�死後墮入地獄�地獄報滿出來還不得人身�當墮

在畜生道中�被人屠宰割截;巨億萬劫遭受三途八難的苦報�難

得解脫�常以血肉之軀償還命債�無有休止�在畜生道中�吃雜

草�飲污水�身心困迫�苦不堪言!

  

本段經文是佛說明現在殺生�後世將遭受三途八難�永無止

盡的苦報的真相�

❶三塗:即三惡道的別名�又作三途�即血塗�刀塗�火塗�血塗

是畜生道�因畜生常在被殺或互相吞食之處;刀塗是餓鬼道�因

Page 39: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二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三

餓鬼常在饑餓或刀劍杖逼迫之處;火塗是地獄道�因地獄常在寒

冰或猛火燒煎之處�八難:指眾生於此八處�見佛聞法有障難�

一�畜生道�二�餓鬼道�三�地獄道�四�北俱盧洲�五�長

壽天�六�盲聾喑啞�七�世智辯聰�八�佛前佛後�

❷巨億萬劫:形容時間很長�

今世現有是輩畜獸�皆由前世得為人時�暴逆無道❶�

陰害傷生❷�不信致此�世世為怨�還相報償�神同形異

❸�罪深如是�

現前世間這些畜牲禽獸�都是由於前世�或多生多劫前�在做人

時�不通達事理�殘暴忤逆�陰險懷惡�殺傷眾生�不信聖賢教

誨�不信因果報應�造作種種罪業�而招致現世的苦報�結下生

生世世的怨恨�彼此互相酬償還債�沒完沒了�﹁神識﹂原本是

Page 40: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四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五

一�但隨所造善惡業力�輪迴在六道中的身形卻是千差萬別�這

就是殺生罪業深重�輾轉受報的事實真相�

  

本段經文是佛為我等說明現前畜生道的前因�即前世為人

時�暴逆無道�陰害眾生�這也是佛對殺生責任一大段的總結�

❶無道:不通達事實真相�不相信因果報應的道理�

❷陰害傷生:指陰險懷惡�常存謀害眾生的念頭及行為�﹁陰﹂�指

暗處�即存心傷害眾生�

❸神同形異:是指神識為同一個�但隨著善惡業力�輪迴在六道中�

所受苦樂果報的身形卻是千差萬別�神:俗稱﹁靈魂﹂�佛法中

稱為﹁神識﹂�即阿賴耶識�佛在經論中告訴我們:﹁來先去後

作主公﹂�投胎它先來�死時它最後走�形�六道眾生的身體形

狀�

Page 41: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四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五

阿難復白佛言�世間人及弟子❶�惡意向師及道德之人

❷�其罪云何�

阿難又向佛請教:假若有人或是學生�惡意對老師�或是惡意對

有道德的人�會有什麼樣的罪過呢?

  

本段經文是阿難尊者向佛請教的第三個問題�即老師跟學生

之間的關係�其宗旨是在告誡世間人及做學生的事師之理�人能

夠知本分�盡本分�則近道矣�

❶弟子:即在學的學生�包括曾經聽過老師的課�接受過老師教誨

的�都稱為﹁弟子﹂�

❷惡意向師:是指以輕慢�瞋恨�嫉妒�背叛�陷害等惡意�惡行�

惡言對待老師�或者不聽從老師的教誨�陽奉陰違�不依教奉

Page 42: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六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七

行�道德之人:指通達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瞭大道之理的人�道

是自然法則�是一切凡聖皆共同遵行之大道�德通﹁得﹂�行道

有得於身�有得於心�謂之﹁德﹂�人能修持戒定慧三學�力行

孝悌忠信等一切善法�都可稱作﹁道德之人﹂�

佛語阿難�夫為人者�當愛樂人善❶�不可嫉之�人有惡

意�向道德之人善師者❷�是惡意向佛無異也�

佛對阿難說�為人之道�應當歡喜讚歎他人之善�成人之美�切

莫嫉妒障礙�如果有人心存惡意�對待道德之人或善師�這與惡

意對佛沒有兩樣�

  

本段經文佛陀教誡為人之道�當愛樂人善�慎勿嫉妒�告誡

我等�若惡意向師及道德之人�等同惡意向佛無異�

Page 43: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六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七

❶愛樂人善:歡喜看到人行善�愛護讚歎善人善事�﹁樂﹂是歡喜�

愛好�

❷善師:道德學問圓備�教化一方的善知識�其言行是社會大眾的模

範榜樣�猶如暗路明燈�航海指南�

寧持萬石弩自射身❶�不可惡意向之�佛言�阿難�自

射身為痛不�阿難言�甚痛甚痛�世尊❷�佛言�人持惡

意�向道德人�其善師者�痛劇弩射身也�

寧願拿著強而有力的弩弓自射己身�也不可以用惡意對待老師及

道德之人�佛問阿難�拿著弩弓射自己的身體�痛不痛呢?阿難

回答說:很痛!很痛!世尊�佛又接著說:如果有人用惡意對待

老師及有道德的人�將來果報的痛苦�將遠遠超過弩箭射身之痛

啊!

Page 44: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八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九

  

本段經文是佛以萬石強弩射身之苦�說明惡意向老師及道德

之人�所感得果報�決定在阿鼻地獄�痛劇萬石強弩射身!

❶萬石弩:形容弩弓的威力大�射程遠�石�古時候一百二十斤為一

石�弩弓�是一種同時可以發射多支箭的機械弓�是古代兵器中

的利器�

❷世尊:佛的十種稱號之一�此處指對釋迦牟尼佛的尊稱�

為人弟子�不可輕慢其師�惡意向道德人�當視之如佛�

不可輕嫉�見善代其歡喜�人有戒德者❶�感動諸天�天

龍鬼神�莫不敬尊�寧投身火中�利劍割肉�慎莫嫉妒人

之善�其罪不小�慎之慎之�

為人弟子�絕對不可以輕慢老師�及用惡意對待道德之人�應當

Page 45: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八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九

視老師和道德之人�同佛一般的恭敬�不可輕慢嫉妒�若見善行

善事�應隨喜讚歎�盡心盡力助成善行�人能持戒清淨�其戒德

品行就能感動諸天神明�天龍鬼神莫不恭敬尊重�寧可自己投身

大火�利劍自割己身�也千萬不要嫉妒善人善事�而造作罪業�

謹慎啊謹慎!

  

本段經文�說明善心善行�感動天神�慎勿嫉妒�

❶戒德:因持戒而有得於心�有得於身�而形諸於外的高尚品行�

阿難復白佛言�為人師者�為可得呵遏弟子❶�不從道

理�以有小過�遂之成大�可無罪不�佛言�不可不可�

師弟子義❷�義感自然�當相訊厚❸�視彼如己�

阿難繼續向佛請教:作為老師�如果任意呵斥�遏制學生�而不

Page 46: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〇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一

依從正當的理由;或是學生犯了小過�故意宣揚為大過�會不會

有罪呢?佛說:不可不可�為人老師�不可以無理隨便呵斥處罰

學生�也不可以將學生的小過失說成大過�師生恩德情義�合乎

性德�順乎自然�彼此情誼交感�恩同骨肉�應常相問訊�存心

厚道�學生敬老師如父兄�老師愛學生如子弟�

  

本段經文是講為人師者應有的態度�不可任意呵遏學生�當

相訊厚�親如父子�

❶呵遏:呵斥�壓制�

❷師弟子義:指師生之間的道義�情義�恩德�義者宜也�就是應該

做的�決定不能違背�

❸訊厚:訊是問候道安�厚是心地厚道�指師生間應當彼此關懷�互

相尊重�至誠相待�

Page 47: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〇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一

黜之以理❶�教之以道�己所不行�勿施於人�弘崇禮律

❷�不使怨訟❸�

學生有過失�老師對他的責罰一定要合乎常理�要教導學生行

聖賢大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身作則�弘揚禮儀�尊崇戒

律�不使學生存怨恨不平�爭訟之心�

  

本段經文是佛陀開示老師應以身作則�教導學生行正道守規

矩�勿使學生心懷怨尤�

❶黜:責罰�理:合乎道理�即合情�合理�合法�面面顧到�

❷弘:弘揚�崇:推崇�禮律:指德行教育�是做人的根本教育�儒

家講禮�佛說戒律�禮主和�律主嚴�禮律是聖賢大道的根本和

實踐�在儒家有五常八德�在佛家有五戒十善等�

Page 48: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二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三

❸怨:心裡埋怨�不平�訟:口頭辯駁�

弟子亦爾�二義真誠�師當如師�弟子當如弟子�勿相誹

謗�含毒致怨�以小成大�還自燒身�

做學生的�也必須遵從禮律�尊師重道�師生雙方恩義真誠�道

義自然�做老師的要像老師�做學生的要像學生�各人要守各人

的本分�千萬不可以互相誹謗�如果做學生的�心懷惡意�對待

善師及道德之人;而做老師的�因為學生犯了一點小過�就渲染

成為大罪�師生之間�如此惡意相向�就像引火焚身一樣�受害

者還是自己�

  

本段經文是佛陀戒勸師生雙方不可互相誹謗�

為人弟子�當孝順於善師�慎莫舉惡意向師�惡意向師�

Page 49: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二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三

是惡意向佛❶向法❷向比丘僧❸向父母無異�天所不覆�

地所不載�

作為學生�應當以孝順父母的心來孝敬老師�千萬不可心懷惡意

對待老師�若惡意對待老師�與惡意對佛法僧三寶�惡意對父母

無異�為鬼神所厭棄�天地所難容�

  

本段經文是說明學生背師叛道的結果�是佛解答師弟本分一

段經文的總結�

❶佛:佛者覺也�覺而不迷�覺有三義�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徹

底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九界導師�此註似應置於最初經題解

釋�

❷法:法者�正也�正而不邪�即佛所說的一切教法�真理�是應眾

Page 50: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四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五

生之機而施的法藥�

❸比丘僧:比丘是梵文音譯�專指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痴的出家修

道之人�比丘有三義:一�乞士�乞食養身�乞法養心;二�破

惡�破貪�瞋�痴�慢等煩惱惡;三�怖魔�比丘專心修道�一

心希求出離三界�令魔王心生恐怖�僧是梵語�意譯為和合眾�

四人以上信受佛陀教育�依六和敬而修行的團體�︵在辭典中�

僧眾多指出家眾�此處的﹁註﹂若是以辭典性質而置�則應明確

用﹁出家眾﹂�而非﹁團體﹂;否則�應以﹁演義﹂方式延伸解

釋�︶

  

佛法僧三寶是一切眾生真正的福田�應當恭敬供養�

觀末世人❶�諸惡人輩�不忠❷不孝❸�無有仁義❹�不順

人道❺�

Page 51: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四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五

觀察末法時代的人�諸多惡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行

人倫大道�現世喪失人格�來生必墮三途無疑�

  

本段經文�是說末世四惡�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棄離

倫常�正是今日社會的真實寫照�我等有幸逢讀此經者�豈能不

勉勵�警愓哉!

❶末世:佛的法運為一萬二千年�自佛陀滅度二千年後�為末法時

期�即今之時�因此時期人心墮落�世風日下�背棄倫常大道�

故稱末世�

❷忠:是心中正�對一切人事物�無偏心邪念�

❸孝:是會意字�上為老下為子�指上一代與下一代�融為一體�故

以父母為尊�盡心奉養�順從親心�

❹仁義:仁是仁慈�指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友愛�互助�義者宜也�處

Page 52: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六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七

事合情合理合法�

❺人道:做人之道�儒家講五常八德�佛門講五戒十善�皆是人所行

之道�若能遵而行之�就能得人身;若悖而違之�棄離五常�破

五戒�就會失去人身�墮於三惡道中�

魔世比丘❶四數之中❷�但念他惡�不自止惡�嫉賢妒

善�更相沮壞�不念行善�強梁嫉賢❸�既不能為�復毀

敗人�斷絕道意�令不得行�

末法時代�人心敗壞�魔王當道�魔子魔孫趁機滲透清淨佛門�

破壞佛法�他們唯見別人作惡�對自己一切過失惡行�卻不知禁

止反省�嫉妒賢善�阻撓破壞善行善事;心無善念�不行佛道�

蠻橫無理�妒賢嫉能�自己既不能為善行道�弘法利生�反而障

礙他人弘護正法�破壞佛教的形象�使眾生對佛法失去信心�斷

Page 53: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六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七

絕了大眾入道修行的門徑�令眾生長淪苦海�不得出離六道輪

迴�

  

本段經文是佛敘說末法比丘諸多不如法之事�

❶魔世:指世道人心敗壞�邪知邪見充斥之時�

❷四數:即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四類出家眾�

❸強梁:指強橫�蠻不講理�橫行霸道�

貪欲務俗�多求利業�積財自喪�厚財賤道�死墮惡趣

❶�大泥犁中❷�餓鬼畜生�

如前所說的魔世比丘�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追求名聞利養的事

業�積財而喪失清淨道心�重錢財且輕賤道業�無出離心�死後

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長劫受苦�痛不可言!

Page 54: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八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九

  

本段經文是佛說魔世比丘�積財喪道�自招苦果�

❶惡趣:即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

❷大泥犁:是印度話�意思是無間地獄�是地獄最極苦的地方�無

間有五義�亦稱五無間地獄:一�﹁時無間﹂�從墮地獄到離開

地獄時間很長�日夜受罪�無有間絕�二�﹁形無間﹂�地獄有

多大�其身形就有多大�身形遍滿地獄而無間隙�三�﹁受苦無

間﹂�墮入此獄�直至罪畢出獄�地獄裡種種的刑罰一起受�其

間所受之苦無有間斷�四�﹁趣果無間﹂�命終之後�無有中陰

身的間隔�剎那之頃便入此獄�五�﹁命無間﹂�從初入此獄�

至百千萬劫�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求一念暫歇而不可得�凡造

五逆罪者�死後必墮無間地獄�

Page 55: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八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九

未當有此�於世何求�念報佛恩�當持經戒❶�相率以

道❷�道不可不學�經不可不讀�善不可不行�行善布德

❸�濟神離苦�超出生死�

既然發心出家�就不該作如上所說世俗事務�更不可有惡心惡

行�應當放下五欲名利�那麼�佛弟子在世間究竟有何所求呢?

應當念報佛恩�明經持戒�斷惡行善�統率大眾�教之以道�所

以�至善圓滿的成佛之道不可不學�開啟智慧的經典不可不讀�

培德積福的善事不可不行�以諸善行惠施眾生�以大威德感化眾

生�方能普濟群迷�遠離一切苦厄�超出生死輪迴�以達不生不

滅的境界�

  

本段經文是佛勉勵佛弟子要念報佛恩�明經守戒�自行化

他�脫離生死輪迴�

Page 56: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〇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一

❶經戒:指佛陀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法教誡�

❷相率以道:﹁率﹂是率領�佛弟子應當明經守戒�斷惡行善�為世

人作表率�榜樣�率領大眾行菩薩道�

❸布德:指菩薩以大威德感化眾生�惠施眾生真實利益�

見賢勿慢�見善勿謗�不以小過證入大罪�違法失理❶�

其罪莫大�罪福有證�可不慎耶�

學佛弟子�見到賢德善師�不可輕慢嫉妒;見到善人善行�不

可毀謗阻礙�為人師長�應如理如法的教導學生�為國家民族培

育棟梁�盡心盡力�不可將學生的小過渲染成大罪�處以重罰�

令其心生怨恨�如此便是摧殘後代而非培育�若是教學不依法�

不如理�又不契機�則學生不得其教學之利益�其罪之大不可思

Page 57: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〇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一

議�因果報應�罪福分明�經論史實�皆可為證�這難道還不足

以警愓我們要小心謹慎嗎?

  

本段經文是佛勸誡我們革除舊習�改造心理�這也是佛對

﹁師弟之分﹂�這一段經文的總結�

❶違法失理:是指為人師者不依法理教導學生�其教學又不適合現前

之所需�致使學生學而不得其益�法�是佛的教法�佛陀的教學�

理是道理�是佛陀所親證的真理─

平等心�清淨心�慈悲心�

阿難復白佛言�末世弟子�因緣相生❶�理家之事�身口

之累❷�當云何�天中天�

阿難又向佛陀請教�末法時期的學佛弟子�尤其是在家學佛人�

常為世間因緣而忙碌奔波�為理家之事�衣食需求所束縛拖累�

Page 58: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二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三

從而妨礙了修行�為此�佛弟子應當如何對待�才能獲得兩全其

美的修學效果呢?願佛為我們開示!

  

本段經文以下是阿難向佛陀請教�﹁疑世出世抵觸﹂�即世

人疑慮世法與佛法相抵觸�阿難尊者大慈大悲�代眾生向佛請教

學佛與世俗日常生活�究竟有無妨礙?有無抵觸?這是經文全部

內容的核心問題�分為四段�訓示我等�

❶因緣相生:佛經說�萬法因緣生�因是身�語�意三業的造作�緣

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萬事萬物�皆由自因與助緣和合而成�

世間因緣會合�結世間果報;出世間因緣會合�結出世間果報�

故稱因緣相生�

❷身口之累:累是束縛�不自在�人生在世�為營治生計�衣食住行

等種種世俗雜事所束縛累贅�生活不得自在�

Page 59: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二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三

佛言�阿難�有受佛禁戒❶�誠信奉行�順孝畏慎❷�敬

歸三尊�養親盡忠❸�內外謹善❹�心口相應❺�可得為

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

佛告誡說�阿難�若有人發心學佛�接受佛陀禁戒�應該至誠諦

信�順從奉行�畏因慎果�遵循佛菩薩教誨�恭敬歸依三寶�在

內孝養雙親�在外奉公盡責�身心恭謹善良�常念善法�表裡如

一�佛弟子可以做世間事�但不可以存世間意�

  

本段經文�是佛陀教導我等要務本盡誠�要從根本修�可為

世間事�不可存世間意�

❶禁戒:佛弟子自律處眾的行為規範�如三皈依�五戒十善�菩薩戒

等�都是生活的教育�行為的教學�

Page 60: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四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五

❷畏慎:畏因果�慎言行�學佛弟子要在起心動念處畏懼因果報應�

謹言慎行�斷惡修善�

❸養親:孝養雙親�善事父母�善養父母之身�身康健;善養父母之

心�心安樂;善養父母之志�勿負於父母的期望�在佛法而言�

應勸導父母發願念佛�求生淨土�方盡到圓滿的孝養�

❹內外謹善:指身語意三業�表裡一致�待人對己�謹慎向善�

❺心口相應:心地清淨�言行一致�心行與諸佛菩薩心願德行相應�

阿難言�世間事�世間意�云何耶�天中天�

阿難聽了佛的教誡�於是恭敬的向佛請教:何謂世間事?何謂世

間意?世間事與世間意�有何區別?願佛慈悲開示�

佛言�為佛弟子�可得商販營生利業�平斗直尺❶�不可

Page 61: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四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五

罔於人❷�施行以理�不違神明自然之理❸�葬送之事�

移徙姻娶�是為世間事也�

佛告訴阿難:做佛陀的學生�學習佛法�不妨礙世間事�可以經

營商業�販賣貨物�從事各種生產營利的事業�皆應誠實守信�

買賣公平�斗要平�尺要直�貨真價實�但取仁中利�莫求義

外財�絕不可欺人�害人�以謀取不當利益�凡是不違背天理良

心�合情合理合法�合乎道義�有利於社會的事�都可以做�如

送葬祭拜�遷居婚娶等�都屬於世間事啊!

  

本段經文佛略舉一些事例說明什麼是世間事�令我等舉一反

三�聞一知十�覺悟佛法不離世間法�佛法也不妨礙世間法�

❶平斗直尺:斗�古時候的容量單位�十升為一斗�尺�計量長度的

Page 62: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六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七

單位�經商買賣�斗要平�尺要直�貨真價實�不欺詐人�

❷罔:欺騙�

❸神明自然之理:指天理良心�即做事不昧心�不妄求�是一切眾生

本性至善之理�

世間意者�為佛弟子�不得卜問❶請祟❷符咒❸厭怪❹祠祀

❺解奏❻�亦不得擇良日良時❼�

所謂世間意�就是指學佛之人�不可卜卦算命�駕乩扶鸞�畫符

驅鬼�邪術厭怪�奉事邪鬼邪神�疏表解奏�亦不可選擇良日良

時等�習俗所尚之迷信作為�

  

本段經文是說明何謂世間意�佛之教化�以真理啟人正智�

破除迷信�絕不教人諂媚巴結鬼神�

Page 63: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六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七

❶卜問:包括卦�測字�看相�算命�風水�預卜吉凶禍福等世俗習

氣�

❷請祟:民間所講的﹁請神﹂�是指巫婆�覡童︵乩童︶�扶鸞�駕

乩延請鬼神狐仙占卜問疑�預測吉凶禍福�

❸符咒:此處的咒並非佛法的咒語�而是指民間一些畫符念咒�驅鬼

治病之事�

❹厭怪:這是一種鎮壓迫害別人的邪術邪法�如雕些木頭小人放在屋

樑�柱角上�使主人入住不安的一些怪術�

❺祠祀:此處所說的祠祀是指奉事邪鬼�邪神�拜拜�許願�還願之

類的迷信�

❻解奏:即以疏文上奏天帝鬼神�以求解釋怨仇�

❼擇良日良時:這是世間習俗�世人凡所作為�總要選個黃道吉日�

擇個好時辰�而真正學佛皈依三寶�日日是好日�時時是良時�

Page 64: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八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九

受佛五戒❶�福德人也❷�有所施作�當啟三尊❸�佛之

玄通❹�無細不知�

受持佛之五戒�依教修學者�必然是有福德的人�在日常生活之

中�凡所作為�當依三寶�不違經訓�做事合乎天理良心�自然

與佛相應�佛陀圓滿通達一切因果事理真相�無所不知�無所不

能�

  

本段經文是佛陀開示教導佛弟子有所施作�應當啟白三寶�

依教修學�定得感通�

❶五戒:是在家居士所受持的根本戒律�一�不殺生:凡是一切有生

命者�乃至蜎飛蠕動�微細昆蟲�皆不得親手殺�或教他殺�或

見殺而隨喜讚歎�二�不偷盜:對於公共財物�私人財物�寺廟

Page 65: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八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九

和僧眾之財物�皆不得侵佔�乃至一針一草�不與而自取�或竊

取�或詐取�乃至違反世法偷稅漏稅�無票乘車�冒名頂替�貪

汙舞弊等�均不應為�不自盜�亦不教他盜�不見盜隨喜�應清

心寡欲�勤儉持家�廉潔自愛�三�不邪淫:在家居士�除正式

配偶外�不得有任何淫穢行為�四�不妄語:妄語有四�一者妄

言�即口是心非�欺誑不實;二者綺語�花言巧語�傷風敗俗;

三者惡口�辱罵毀謗�惡語傷人;四者兩舌�挑撥是非�鬥亂兩

頭�五�不飲酒:一切酒乃至含有麻醉人性的酒類及毒品�學佛

人皆不可飲�

❷福德:指過去世及現在世所修一切善行�而感得的殊勝果報�如:

長壽�富貴�康寧等�

❸玄通:玄是深奧�通是通達�指佛的智慧德能達到究竟圓滿�對宇

宙人生一切事理通達無礙�

Page 66: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〇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一

戒德之人�道護為強�役使諸天�天龍鬼神�無不敬伏�

戒貴則尊�無往不吉�豈有忌諱不善者耶�

能夠守持佛戒�有得於心的道德之人�道德隨其修學�日日提

升�諸天天神更為擁護�使其道德格外具足威重�能夠感動天人

為其服役�一切天龍鬼神�見到持戒修道的人�無不恭敬擁護�

戒德之人�持戒精嚴�至尊至貴�一切作為�實在是無往不利�

哪裡還有什麼忌諱或不善不利的事呢?

  

本段經文是佛陀為我們說明一切行為中�唯有道德戒行�最

為諸天鬼神尊崇恭敬�唯有行善�積德�修道�最為安全�無往

不吉也�

道之含覆�包弘天地�不達之人�自作罣礙❶�

Page 67: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〇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一

一切眾生的真如本性含覆虛空法界�包容天地萬物�這是世出世

間一切法的真實相�可惜一般人不明了此理�不見此事實�故而

起惑造業�自己障礙自己罷了!

  

本段經文是佛陀為我們說明不達之人�不識真心�自作障礙

的道理�

❶罣礙:即掛礙�心有牽掛�行有障礙�

善惡之事�由人心作�禍福由人�如影追形�響之應聲�

善惡之事�取決於人心所作�禍福果報由人自招�善因福果�惡

因禍殃�心造身受�絲毫不爽�就如同影子追逐著身形�空谷音

響必有回應那樣真實不虛�

  

本段經文是佛陀說明善惡在於人心�果報則如影隨形�

Page 68: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二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三

戒行之德�應之自然�諸天所護�願不意違�感動十方�

與天參德❶�功勳巍巍�眾聖嗟歎�難可稱量�

真正持戒行善有德之人�自然與佛菩薩感應�為諸佛菩薩所護

念�諸天善神所擁護�故凡所作為�事事順心如願�有求必應�

他的心同佛心�口如佛言�身同佛行�必定感動十方�心行稱

性�無為無作�與天地萬物融合一體�自行化他�功德浩大�一

切聖賢無不讚歎�戒善之德不可思議�讚歎不盡�

  

本段經文是佛盛讚戒行功德�難可稱量�勸勉我等真修實

學�自然有願必成�

❶與天參德:指心行稱性�自然流露�與天地萬物融合成一體�參

與天地化育之大德�天指自然無為的法則�天然的性德�參是契

Page 69: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二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三

入�

智士達命❶�沒身不邪❷�善如佛教�可得度世之道�

唯有真實智慧之人�通達事理�終身決定無有邪知邪見�邪思

邪行�理明心定�一切作為�順從佛陀至善圓滿的教誨�自行化

他�必可證得出世間的菩提大道�

  

本段經文說明唯有智慧之士�才知道如教奉行�在家學佛本

無妨礙�只要如理如法�同樣可得度世之道�

❶智士:指有智慧�明事理的人�達命:指通達明瞭因緣生法�自然

之理�知天命也�

❷沒身:即終身�盡形壽�

Page 70: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四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五

阿難聞佛說�更整袈裟❶�頭腦著地❷�唯然世尊�我等

有福�得值如來�普恩慈大�愍念一切�為作福田�令得

脫苦�

阿難聽聞了佛陀上來的四番開示以後�起身整理袈裟�五體投

地�向佛行最敬之禮�說道:誠然如是�世尊�我們與會的大

眾�宿福深厚�有此機緣得遇如來�幸聞妙法�佛恩浩蕩�以平

等�大慈�大悲之心�憐憫護念九法界一切有情�為一切眾生作

無上真正福田�凡得遇佛法�依教奉行者�必能破迷開悟�離苦

得樂�

  

本段經文是說阿難尊者聽了佛以上四番開示之後�自幸得值

佛世�並慶幸眾生有此機緣聞法脫苦�表達自己感恩之心�

Page 71: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四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五

❶袈裟:指僧眾身上所著之法衣�有不正色�壞色�染色等意義�

因出家比丘所穿的法衣�都要染成濁色�故袈裟是依染色而立

名的�又因其形狀為許多長方形割截的小布塊縫合而成�有如田

畔�故又名割截衣或田相衣�亦稱福田衣�

❷頭腦著地:即五體投地�是佛門最恭敬的禮儀�

佛言至真❶�而信者少�是世多惡�眾生相詛❷�甚可痛

哉�若有信者�若一若兩�奈何世惡�乃弊如此❸�

佛陀的教法�真實之極�絕無虛妄�而世人能相信佛陀教誨的卻

少之又少�當今世人�廣造十惡業�互相詛咒�謾罵�這真是可

悲可痛的事啊!即使相信佛陀教育的人�有堅定信心並依教奉行

者�千萬人當中不過是一�二而已!奈何世間濁惡�世風敗壞�

竟到如此地步!

Page 72: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六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七

  

本段經文是阿難尊者悲憫世人多惡少信�尤以歎惜末世最為

濁惡�值得我等警惕與反省�

❶至真:指佛的言語真實到了極處�如︽金剛經︾云:如來是真語

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❷相詛:相互謾罵�詛咒�

❸弊:弊惡�敗壞�

佛滅度後❶�經法雖存�而無信者�漸衰滅矣�嗚呼痛

哉�將何恃怙❷�惟願世尊�為眾黎故❸�未可取泥洹

❹�一

旦世尊示現入滅之後�雖然佛的經典教法存在世間�但是真正

相信�接受�如教奉行者希少�佛陀教育勢必漸漸趨向衰滅�嗚

Page 73: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六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七

呼痛哉!佛法式微�愚迷苦難的眾生今後將以何作依靠呢?為了

一切迷惑顛倒的眾生�祈請世尊�常住世間�勿入涅槃�

  

本段經文是阿難尊者悲憫執迷不悟的苦難眾生�請佛常住世

間�化導群迷�

❶滅度:永遠滅盡生死�而度脫一切煩惱�無明之苦�即圓寂�涅槃

之意�

❷恃怙:依靠�信賴�

❸眾黎:眾指一切眾生之類;黎則專指平民百姓�

❹泥洹:也稱做涅槃�是印度梵語�意為圓寂�乃功德圓滿�清淨寂

滅之義�此處是指與世長辭而示現入寂滅的意思�

阿難因而諫頌曰❶�佛為三界護�恩廣普慈大�願為一切

Page 74: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八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九

故�未可取泥洹�

阿難為悲憫眾生而以偈頌向佛進諫說:佛陀是三界六道眾生真

正的守護者�是一切眾生的真正皈依處�佛的恩德廣大無邊�平

等�大慈悲�被及九界眾生�願佛慈憫�為了一切沉迷受苦�無

以自拔的眾生�不要入般涅槃�

  

自本段起�是阿難尊者作五言頌�向佛報告自己受教的心

得�以及規勸當時和後世的佛弟子要誠信佛言�依教奉行�共二

十八首偈頌�分七個段落�這是第一首請佛住世�

❶頌:即偈頌�是佛經的三大類︵長行�偈頌�密咒︶體裁之一�類

似我國的詩歌�有押韻�但不像中國律詩那麼嚴格�亦不重視平

仄�形式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不等�其句法

Page 75: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八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九

整齊�每四句為一首�可以和曲合唱�偈頌有二義:一是重複佛

陀的教誨�以便讓後來者也能聽到佛前面所說的重要開示�二是

類似詩歌的形式�歌歎佛德宏深�便於銘記佛陀教誨�

值法者亦少�盲盲不別真�痛矣不識者�罪深乃如是�

佛法難聞難遇�而眾生心智不開�心盲眼盲�不能辨別真正的佛

法�自己障礙了聞法的機緣�痛惜啊�眾生罪障竟深重到如此地

步!

宿福❶值法者�若一若有兩�經法稍稍替❷�當復何恃

怙�即

使有宿福得遇佛法�真正具足信解行證的人�為數也不過是億

萬分之一二而已�佛弟子若不能發大心�弘揚佛法�則正法漸漸

Page 76: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〇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一

衰滅�眾生失去解脫的機緣�將依靠什麼自拔自救呢?

  

以上三首偈頌為第一段�講﹁請佛住世﹂�是阿難尊者痛惜

眾生罪障深重�佛魔不別;更悲痛弘法者少�佛法衰滅�故請佛

住世�庇護眾生�今去佛已遠�我等幸得善師道德之人�亦應效

法阿難尊者�懇請善師住世�得益人天�方不負佛陀�阿難教導

之恩!

❶宿福:過去生中修的福報�善根福德�

❷稍稍替:漸漸衰微�廢滅�

佛恩非不大�罪由眾生故�法鼓震三千❶�如何不得聞�

佛說法度生�恩澤眾機�由於眾生罪業深重�自劃界限�自作障

礙�隔離了聖人大道�十方三世諸佛菩薩無時無處不說法�法音

Page 77: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〇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一

如鼓�遠震三千大千世界�因眾生罪業障自本性�以故不聞�

❶法鼓震三千:法鼓�比喻佛說法的音聲如鼓一樣�不僅遠聞�且能

警眾修善�三千�即三千大千世界�佛經上說�眾生所住的國土

以須彌山為中心的一個單位世界�稱為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合

稱為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合稱為一個中千世界�一千

個中千世界合稱為一個大千世界�千數經過三次相乘�所以一個

大千世界稱為﹁三千大千世界﹂�

世濁多惡人❶�還自墮顛倒�諛諂諀訾聖❷�邪媚毀正真

❸�五

濁世間�多有造作十惡業者�這些人知見顛倒錯亂�貪圖名

聞利養�假意奉事佛教�惡言詆毀佛法聖賢人�不擇手段破壞正

Page 78: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二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三

法�毀滅真理�而正法真理�永恆不變�決定不滅�

❶世濁:濁是濁惡�染著�包括五方面:一劫濁;二命濁;三眾生

濁;四煩惱濁;五見濁�﹁劫濁﹂是喻亂世惡苦時代�饑饉疾

疫戰爭等災難相續而起�生靈塗炭�永無寧日�﹁命濁﹂是眾

生因煩惱叢集�身心交瘁�壽命短促�﹁眾生濁﹂是世人每多弊

惡�身心不淨�不通達義理�﹁煩惱濁﹂是世人貪於愛欲�瞋怒

爭鬥�虛誑不已�﹁見濁﹂是世人知見不正�不行正道�異說紛

紜�莫衷一是�在此世界�有此五濁�故稱世濁�

❷諛諂:巴結�討好�阿諛奉承�此處是指假意奉事佛教�實為名聞

利養�諀訾聖:指存心有意謗佛法�謗聖賢人�諀是惡言�訾是

毀謗�詆毀�非議�

❸邪媚毀正真:以不正當的手段方法�破壞正法�毀滅真理�

Page 79: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二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三

不信世有佛�言佛非大道�是人是非人❶�自作眾罪本

❷�邪

見之人�不信世間有佛�否認佛是大智大覺者�妄說佛法非大

道�不信之人�雖然外具人形�而棄五常�廢五戒�實已喪失人

格�不順人道�造作邪惡言行�是為自受三途重罪苦報的根本�

  

以上三首為第二段�﹁疑謗重罪﹂�一是眾生自身障重�不

得聞法�二是世間惡人造作懷疑�毀謗佛法之罪�令眾生失去信

心�斷送眾生破迷啟悟�離苦得樂的機緣�故結重罪�而眾生遭

受重罪的根本原因�就是不信佛法�不順聖賢的教誨�

❶是人是非人:雖外具人形�其實已失去人格根本�如儒家的仁義禮

智信�佛教的五戒十善業�皆不依教奉行�

Page 80: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四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五

❷自作眾罪本:造作種種罪惡的根本業因�堅固執著自己的成見�胡

作妄為�

命盡往無擇❶�刀劍解身形�食鬼好伐殺❷�鑊湯涌其中

❸�造

作這些重罪之人�命終之後�墮入無間地獄�受盡地獄之苦�

刀山劍樹肢解身形�餓鬼夜叉伐戮殘殺�油鍋鼎沸倍受煎熬�種

種罪報苦刑�無有間隙�說之不盡�

❶無擇:即無間地獄�

❷食鬼:是指地獄裡的那些鬼族�性情兇惡�殘忍好殺�

❸鑊湯:油鍋�油鼎�是地獄裡的一種刑具�鑊是古代的一種大鍋�

Page 81: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四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五

婬泆抱銅柱❶�大火相燒然�誹謗清高士❷�鐵鉗拔其

舌�造

作邪淫重罪之人�墮入銅柱地獄�錯認美色當前�立刻去抱�

剎那之間變為猛火燃燒的銅柱�全身燒得焦爛�屍無完膚�誹謗

善師道德之人�命終墮於拔舌地獄�遭受鐵鉗拔舌之苦�

❶銅柱:相當於古時候的炮烙刑罰�把銅柱燒熱後�讓罪人抱此灼熱

的銅柱�造作邪淫之罪的人�由其自心業力所現�將大火燃燒的

銅柱當成美色擁抱�

❷清高士:指出家在家�學佛有成就的高僧大德�﹁清﹂是指物質生

活貧乏�﹁高﹂是指德行學問高深�

Page 82: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六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七

亂酒無禮節�迷惑失人道�死入地獄中�洋銅沃其口❶�

飲酒無節制的人�醉後亂性而失禮�必然迷惑顛倒�造諸不善而

失人身�死後墮入地獄中�感召滾燙銅汁灌口之慘痛苦報�

❶洋銅沃其口:銅在高溫下溶化成銅汁�灌入造作罪業人的口中�

沃:灌�淹�

遭逢眾厄難❶�毒痛不可言�若生還為人�下賤貧窮中�

這是講破五戒�必將遭受地獄餓鬼畜牲三途的災難�身心受到的

痛苦無以言表�三途報盡生到人間�也因惡習未斷�感得下賤貧

窮的報應�

  

以上四首偈頌為第三段�講﹁各罪別報﹂�略舉邪淫�亂酒

Page 83: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六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七

及造作口業所感的地獄苦報�一旦墮入地獄�痛不可言�即使報

盡�生在人道�也是貧賤困苦�以此警惕我們千萬不能破戒�造

作地獄之罪�

❶厄難:苦難�災難�

不殺得長壽�無病常康強�不盜後大富�錢財恒自滿�

不殺生得長壽的果報�身無病苦�健康�強壯�不偷盜得大富果

報�錢財永不匱乏�受用自在�

不婬香清淨�身體鮮苾芬❶�光影常奕奕❷�上則為大

王�不

淫欲得身體清香淨潔的果報�身強體壯�氣度不凡�光彩照

Page 84: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八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九

人�聲名遠聞�將來貴為國主或者上升天上而為天王�

❶苾芬:是香氣遠聞�

❷奕奕:形容人的精神煥發�充滿光采�

至誠不欺詐❶�為眾所奉承❷�不醉後明了�德慧所尊

敬�心

地至誠無欺�必能受到大眾的敬順擁戴�受持不飲酒戒�則能

保持身心清淨�定慧圓明�為道德智慧之人所尊敬�

❶至誠:真誠到極處�

❷奉承:奉事順從�尊敬擁護�

Page 85: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八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九

五福超法出❶�天人同儔類❷�所生億萬倍�真諦甚分明

❸�能

嚴持五戒�勤修十善的人�福德智慧日日增長�以至超越人世

間而與天人等同�修戒善之因�必得福慧之果�生生世世福壽無

量無邊�戒因福果�甚為分明�善惡報應�清清楚楚�

  

以上四首偈頌為第四段�是講受持五戒所得的福報�戒善是

因�福慧是果�只要依佛教誨修學�必定福慧增長�生生世世�

享之不盡�作為佛弟子尤其要具足誠信�持戒精嚴�至誠感通�

方能效佛度生�

❶五福:受持五戒所感的五種殊勝福德�即不殺生得長壽;不偷盜得

大富;不邪淫得清淨;不妄語得眾奉;不飲酒得德慧�

Page 86: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〇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一

❷同儔:同類�

❸真諦:此處是講五戒十善為真理�是做人的根本�

末世諸惡人�不信多狐疑�愚痴不別道�罪深更逮冥❶�

末法時期造作種種惡業的眾生�對於佛所說的因果事理狐疑不

信�愚痴之人�不能明辨真妄是非�善惡利害的真實道理�不行

覺悟之道�反而以偽詐機巧之心用事�真是罪上加罪�前途愈來

愈黑暗了�

❶逮:及�達到�冥:黑暗�

蔽聖毀正覺�死入大鐵城❶�識神處其中�頭上戴鐵輪�

末世愚人�障蔽聖教�毀滅佛法�斷眾生法身慧命�造如是重

Page 87: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〇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一

罪�命終之後神識墮入無間地獄中�頭戴火熱大鐵輪等種種刑

罰�苦不堪言!

❶大鐵城:指無間地獄�

求死不得死�須臾已變形❶�矛戟相毒刺❷�軀體恒殘

截�墮

入無間地獄�求死不得�求生不能�一日之中萬死萬生�受罪

之人�自感身形遍滿地獄�遭受無數長矛鐵戟殘酷殺戮�肢體被

斬截割裂�碎屍萬段�種種酷刑同時俱受�無有間斷�

  

以上三首偈為第五段�講疑罪果報�世人不信罪福報應�

而疑惑障道所得之地獄惡果�學佛之人�明瞭此事�定當勤修善

法�善心善意善行�以免墮落地獄�果報悽慘出離無期�

Page 88: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二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三

❶須臾:指時間非常短暫�

❷矛戟:指矛和戟�以青銅或鐵製成�既能直刺�又能橫擊的兵器�

奈何世如是�背正信鬼神�解奏好卜問�祭祀傷不仁�

阿難尊者感歎�為何世人如此迷惑顛倒�不辨真偽呢?皆因眾生

違背佛陀正教�信奉邪鬼邪神邪法�喜歡解奏�卜問占卦�算命

看相�以圖僥倖免禍�護佑得福�而不誠心正意�自求多福�甚

至殺生祭祀�毫無仁慈之心�害人害己�只是增加罪過罷了!

死墮十八處❶�經歷黑繩獄❷�八難為界首❸�得復人身

難�造

諸重惡業者�死後墮入十八地獄�及遭受黑繩地獄凌遲處死

Page 89: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二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三

之刑法�其慘痛無法形容�八難是障礙眾生�見佛聞法的首要因

素�以致遇不到解脫的機會�想要再從惡道出離�復得人身�真

是難之又難!

❶十八處:即十八層地獄�有泥犁�刀山�鑊湯�鐵床烊銅等境遇�

皆是罪人造惡自感的果報現象�

❷黑繩獄:根本地獄�八熱地獄之一�此獄中人�遭受以黑繩量畫其

身�按量畫寸寸刀鋸之�即所謂的凌遲處死的刑法�其慘痛無法

形容�

❸界首:界�差別�指八難為種種差別因緣之首�

若時得為人�蠻狄無義理❶�癡駿無孔竅❷�跛躄 

不語

❸�矇矓不達事❹�惡惡相牽拘�

Page 90: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四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五

縱使在地獄中罪報受滿之後�再轉生到人道�奈何惡習深�惡緣

多�常逢災難;或投生於文化落後之地�不明倫常道德�愚痴不

開化;或五官不全�腳殘腿瘸�口啞不能言;或心思迷糊�不明

是非�胡作妄為�如此種種�惡因牽惡果�惡果又作惡因�因果

循環�如繩鎖牽拘�難以解脫�

❶蠻狄:此處是指文化落後�沒有聖賢教化的邊遠地區�

❷痴:愚痴�﹁駿﹂�是個錯字�應為騃字�痴呆�︵佛經以及古

書�如果發現有錯字�不能夠隨意把它改動�改經文有很大過

失�可以注在旁邊�這是個常識�︶無孔竅:指五官不全�天生

殘缺�亦形容有眼不能辨別是非利害�有耳聽不懂聖賢教誨�

❸跛:一條腿殘廢�躄:雙腿都殘廢不能走�瘂不語:不能說話�

❹矇矓:糊塗�

Page 91: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四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五

展轉眾徒聚�禽獸六畜形�為人所屠割�剝皮視其喉❶�

歸償宿怨對�以肉給還人�

地獄果報受滿之後�又為積習相牽而投生在畜生道中�或為野生

禽獸�或為家養六畜�被屠殺宰割�剝皮割喉�究其因果根源�

無不是過去生中結下的怨仇�而今生以自己的血肉�為人充食�

償還宿債�

❶剝皮視其喉:指家畜被殺時的慘狀�宰殺的時候�刀手總要看看其

喉嚨有沒有斷�血有沒有流盡�

無道墮惡道❶�求脫甚為難�人身既難得�佛經難得聞�

如果一個人喪失了為人的倫常之道�必定要墮惡道�一旦墮落惡

Page 92: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六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七

道�想要脫離苦難�求出無期!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縱然

遇佛聞法�若不能信解�等於不遇�縱使能信能解�而不能依教

奉行�持之以恆�精進不退�亦不得成就�

  

以上六首偈頌為第六段�講﹁世意惡報﹂�說明世間意是眾

惡之因�八難是遭遇劫難之首�末世惡人造惡�墮入地獄受報�

報滿轉畜生道繼續償還宿怨�幸得人身�依舊惡習未盡�或先天

六根不具�或生邊地遭遇種種災難�故得人身�聞佛法�真是百

千萬劫難遭遇�更難得是遇上難信之法─

淨宗法門�我等應惜之

慎之�認真努力依教修行�這一生決定往生淨土�圓成佛道�以

報佛恩�

❶無道:道就世間法而言�五倫十義�四維八德是為世間大道;就佛

法而言�五戒十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是為人天大道�無道就

Page 93: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六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七

是違背倫常八德之理�

世尊為眾祐�三界皆蒙恩�敷動甘露法❶�令人普奉行�

佛陀以教學祐護一切眾生�三界六道�一切有情�莫不蒙受佛

恩�佛為法界眾生廣宣妙法�能令一切聽受者�有如甘露滋潤身

心�除煩惱熱�得清涼自在�福慧增長�令人普遍奉持推行�展

轉教化�恩澤一切�

❶敷動甘露法:比喻佛陀展開教學方法的善巧�說法的微妙�有如

甘露滋潤身心�能令一切聽受者�除煩惱熱�得清涼自在�敷是

展開之意�敷動即展開教學活動�甘露:梵語阿密哩多�味甘如

蜜�是天人所食的不死之藥�古印度稱之為起死回生的妙藥�

Page 94: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八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九

哀哉已得慧�愍念群萌故❶�開通示道徑�黠者❷即度

苦�阿

難尊者感歎說�偉大的佛菩薩啊!你們已得究竟圓滿的福德智

慧�還以無盡的慈悲心�憐憫一切迷惑顛倒的眾生�依然示現在

世間�為眾生開顯一條通路�指示離苦得樂的解脫大道�令一切

具有深厚善根�智慧福德之人脫離生死煩惱苦海�到達真正智慧

的彼岸�

❶群萌:指一切眾生�

❷黠者:具有深厚善根�智慧福德�能依教奉行的人�

福人在向向❶�見諦學不生�自歸大護田❷�植種不死地

Page 95: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八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九

❸�真

正有善根福德因緣之人�一生當中有自己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依循佛菩薩教誨�學習不生不滅的大法�必然能夠通達宇宙人生

的真相�至誠皈依佛法僧三寶無上福田�才能使我們真正獲得不

生不滅�常樂我淨的圓滿果報�

❶向向:第一個﹁向﹂是動詞�動向�第二個﹁向﹂是名詞�方

向�世法中�孔子�孟子是我們師法的目標�倫常八德是心行的

方向;佛法中�釋迦�彌陀�觀音�普賢是我們師法的目標�三

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是我們修行的方向�

❷大護田:比喻佛法僧是真正護佑眾生�離苦得樂�生福生慧的大福

田�

Page 96: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九〇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九一

❸不死地:是指一切眾生自性本有的三德密藏︵法身�般若�解

脫︶�以及常�樂�我�淨四淨德�這是學佛的終極目標�

恩大莫過佛�世祐轉法輪❶�願使一切人�得服甘露漿�

我們身命得自父母�慧命得自佛菩薩�父母之恩是一生一世�而

佛菩薩之恩是生生世世�眾生在六道之中�頭出頭沒�佛菩薩都

念念不捨�故恩德之大�莫過於佛�佛在五濁惡世�大轉法輪�

平等教化�護祐一切眾生�普願一切眾生�皆能接受佛陀教育�

如飲甘露漿�證得清淨樂�

❶轉法輪:指佛陀講經說法的教學活動�如軸輪一樣常轉不息�法輪

是佛教所用的標誌�輪為圓形�圓心為空而不動�圓周依於圓心

而常轉�其義有三:︵一︶摧輾之義�如今之壓路機就是輾的進

Page 97: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九〇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九一

化�它能夠把路壓平�比喻佛說的一切法�能將眾生心地壓平�

聽聞佛法�能淨化人心�心平氣和�常生平等心�︵二︶運載之

義�比喻佛法猶如車輪輾轉不停�說明眾生從生死此岸運載到不

生不滅的涅槃彼岸�如我們修學淨宗法門�淨土五經一論能幫助

我們從娑婆世界運載到西方極樂世界�︵三︶圓滿之義�輪有

心�有輻條�有輪圈�表佛所說之教法圓滿無缺�故以輪之圓滿

喻之�佛講真理�空有不二�事有理無�相有體無�啟發我們心

要定�身要動�心寂靜�生智慧�

慧船到彼岸❶�法磐引大千❷�彼我無有二�發願無上

真�佛

法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教學�能夠引導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

同登涅槃彼岸�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都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無

Page 98: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九二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九三

有分別�自他不二�願我等皆發大心大願�真信篤行�如教奉

行�必能成就無上菩提�

  

以上五首偈頌為第七段�講﹁結語勸學﹂�是阿難尊者讚

佛恩�並結勸我等學佛之人�要﹁求真實果報﹂�﹁種正因﹂�

﹁發大願﹂�自度而後度他�

❶慧船:比喻佛法是智慧的寶舟�能幫助眾生渡脫生死煩惱的苦海�

❷法磬:比喻佛陀教育如大磬之聲催人醒悟�引導眾生�脫生死苦

海�證究竟涅槃�

阿難頌如是已�諸會大眾�一時信解❶�皆發無上正真之

道�僧那大鎧甘露之意❷�

阿難尊者說完以上偈頌�參與法會的大眾�對於佛陀的訓誡�以

Page 99: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九二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九三

及阿難尊者的勸導�皆能信解奉行�並發無上真正道心�以精進

勇猛的行持�實踐無上菩提之誓願�

  

此段經文是總結阿難尊者的二十八首偈頌�勸導與會大眾�

包括我們有幸得聞者�皆應信受奉行佛陀教育�

❶一時:師資道合�信解相應之時�

❷僧那大鎧:此指發心學佛�就應發大弘誓�如披甲戰士�勇猛精

進�趨向菩提�不畏艱難�

香薰三千❶�從是得度�開示道地❷�為作橋樑�

願必有行�方能滿願�行必由斷煩惱始�斷煩惱必以勤修五分

法身�由﹁戒﹂而生﹁定﹂�由定而生﹁慧﹂�由慧而得﹁解

脫﹂�由解脫而有﹁解脫知見﹂�將五蘊身心�轉化為清淨法

Page 100: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九四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九五

身�以此德香自利利他�為一切眾生開示無上真正之道�作一切

眾生得度之橋樑�

  

此段經文著重告誡佛弟子�自己德行學問成就後�要效法佛

菩薩�念念幫助一切苦難的眾生�

❶香:即五分法身之香�五分法身:一�戒法身�指身�口�意三

業遠離一切過非�二�定法身�真心寂靜�自性無動�遠離一切

妄念�三�慧法身�真心靈明洞徹�自性圓明無闇�觀達法性�

即指根本智�四�解脫法身�真心之體無繫累�解脫一切束縛�

五�解脫知見法身�證知真心本來無染�已實解脫�即指後得

智�

❷道地:﹁道﹂是指道路�聲聞緣覺之道�菩薩之道�成佛之道�

﹁地﹂是地位�小乘有四果四向�大乘從初信到等覺有五十一個

Page 101: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九四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九五

階位�

國王臣民�天龍鬼神�聞經歡喜�阿難所說�且悲且恐�

稽首佛足❶�及禮阿難�受教而去�

參與法會的國王臣民和天龍鬼神等聽眾�親聞佛陀的教誨及阿難

尊者的勸導�無比歡喜�同時�悲憫一切業習深重�無緣見佛聞

法的眾生�不免沉淪之苦�又唯恐自己迷失正道而墮落�真是悲

喜交集�誠惶誠恐�大家頭面著地�向佛行最敬禮�並禮謝阿難

尊者�信受而去�

  

此段經文是講大眾投身歸命佛陀�歡喜受教而去�

❶稽首:佛門最極恭敬的禮節�以頭額觸地�以兩掌伸向被禮拜者之

雙足�故又稱接足禮�

Page 102: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Page 103: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Page 104: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Page 105: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Page 106: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Page 107: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
Page 108: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 js1.amtb.cn · 淨施:施是布施 放下 淨施是指以清淨心修布施 即大乘佛法中獻精神 慧之光 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