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紫光集團全球布局及欲收購 臺灣高科技產業的威脅與挑戰 ·...

7
11 大陸紫光集團全球布局及欲收購臺灣高科技產業的威脅與挑戰 時  評 Chinese Tsinghua Unigroup’s Global Deployment and the Threats & Challenges Brought by Its Acquision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Taiwan 聶建中(Nieh, Chien-Chung) 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大陸紫光集團全球布局及欲收購 臺灣高科技產業的威脅與挑戰 壹、前言 20 世紀續接 21 世紀轉換之際,中國大陸的經濟實力逐漸展露光芒, 不斷創造「超速」奇蹟。外匯存底在 1994 年原始匯改的低估匯率水準 (8.278RMB/USD) 下,迅速竄升為世界第一;「鐵公雞捷」建設與發展的 量度與速度,令人驚嘆,全球稱冠;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也前所未有的 全球迅速普及;最近,備受世人矚目的,莫過於中國大陸高科技企業,以 「創新」(innovation) 與「技術」(technology) 為標的的國際併購案的大舉 動作,讓被相中的他國企業及國家本體,難免會產生諸多疑慮,因此,本 土企業與國家相關機構,對於此些突如其來的國際併購猛獸,勢必要進行 一些對未來企業走向與國家發展的評估與分析。 雖然,企業購併的因素與目的有許多,但基本上仍以「1+1>2 」的 綜效 (synergy) 產生為核心因素。擴大經營規模也好、穩健產品利基也 好、強占市場版圖也好、產生規模經濟也好、成本節約考量也好、資本 效率運作也好⋯⋯一般傳統性質的購併行徑,仍在企業群體中不斷的 廝殺進行著。然而,新世紀新潮流,在資訊通信科技 (Information and

Upload: others

Post on 21-Feb-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大陸紫光集團全球布局及欲收購 臺灣高科技產業的威脅與挑戰 · 本地缺乏資本運作空間,讓臺灣科技產業鏈缺乏不少正向活力與良性循環

11

大陸紫光集團全球布局及欲收購臺灣高科技產業的威脅與挑戰 時  評

Chinese Tsinghua Unigroup’s Global Deployment and the Threats & Challenges Brought by Its Acquision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Taiwan

聶建中(Nieh, Chien-Chung)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大陸紫光集團全球布局及欲收購

臺灣高科技產業的威脅與挑戰

壹、前言

20 世紀續接 21 世紀轉換之際,中國大陸的經濟實力逐漸展露光芒,不斷創造「超速」奇蹟。外匯存底在 1994 年原始匯改的低估匯率水準(8.278RMB/USD) 下,迅速竄升為世界第一;「鐵公雞捷」建設與發展的量度與速度,令人驚嘆,全球稱冠;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也前所未有的

全球迅速普及;最近,備受世人矚目的,莫過於中國大陸高科技企業,以

「創新」(innovation) 與「技術」(technology) 為標的的國際併購案的大舉動作,讓被相中的他國企業及國家本體,難免會產生諸多疑慮,因此,本

土企業與國家相關機構,對於此些突如其來的國際併購猛獸,勢必要進行

一些對未來企業走向與國家發展的評估與分析。

雖然,企業購併的因素與目的有許多,但基本上仍以「1+1>2」的綜效 (synergy) 產生為核心因素。擴大經營規模也好、穩健產品利基也好、強占市場版圖也好、產生規模經濟也好、成本節約考量也好、資本

效率運作也好⋯⋯一般傳統性質的購併行徑,仍在企業群體中不斷的

廝殺進行著。然而,新世紀新潮流,在資訊通信科技 (Information and

Page 2: 大陸紫光集團全球布局及欲收購 臺灣高科技產業的威脅與挑戰 · 本地缺乏資本運作空間,讓臺灣科技產業鏈缺乏不少正向活力與良性循環

第14卷 第1期 中華民國105年1月

12

PROSPECT & EXPLOR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 創新技術進步神速,稍不留意就落人之後的新科技浪潮衝擊當下,讓擁有現金流、資產規模雄厚的大型企業,深

具野心的展開了國際併購行徑。此有別於傳統的「擴大」理念併購思維,

似乎收購「創新」技術,才是新產業在新世紀裡,力拼生存圖強的最佳利

器。

十來年間,美國數度以「中國威脅論」來杯葛中國大陸虎視眈眈的數

樁大型併購案,讓中國海洋石油欲併優尼科 (2005 年 )、海爾欲併梅克爾(2005 年 )、華為與中興欲併美國通訊設備產業 (2005 年 ) 等等,屢遭阻礙,雖中國大陸努力爭取,且高金額得標,但最終都上演著胎死腹中的結

局。美國嚴正對待中國大陸崛起後的擴張攻勢,對關鍵性產業的保護,以

及可能影響國家發展主控權的防範,可見一斑。 近期,中國大陸最大國有晶片設計公司的紫光集團欲收購我高科技產

業,霸氣十足的併購動作,動機為何?目的何在?影響如何?我應以如何

的態度應對?種種可能的未來趨勢走向及因應之道,值得我們深自思索。

貳、大陸紫光企業及其併購歷程

兩、三年前,官方色彩濃厚,為中國大陸最大國有晶片設計公司的清

華控股旗下的紫光集團公司及其董座趙偉國這個名字,在全球半導體產

業界,尚是名不見經傳。但最近,「紫光」及「趙偉國」在臺灣電子產業

界迅速走紅,理由無他,因為擁有優勢利基的臺灣大型電子產業龍頭,聯

發科及臺積電等晶片設計及製成大廠,都被紫光相中,意願併購或點名挑

戰。1 紫光突如其來的快捷併購攻勢,自 2013 年開打,先是斥資重金接連

溢價收購美國掛牌的中國大陸 IC 設計大廠「展訊」通信 (17.8 億美元 )( 2013 年 7 月 ) 及「銳迪科」微電子 (9.1 億美元 ) (2014 年 7 月 );去年

1 紫光集團公司董座趙偉國 11月 1日表示,只要臺灣法令願意開放,他要儘快促成紫光旗下展訊、銳迪科與聯發科合併。另於 11月 17日宣布,要在 5年內投資 3,000億人民幣 (約臺幣一點五五兆元 ),將紫光打造成為全球第三大晶片製造商,等於公開點名,挑戰目前全球僅次於英特爾及三星的「台積電」。

Page 3: 大陸紫光集團全球布局及欲收購 臺灣高科技產業的威脅與挑戰 · 本地缺乏資本運作空間,讓臺灣科技產業鏈缺乏不少正向活力與良性循環

13

大陸紫光集團全球布局及欲收購臺灣高科技產業的威脅與挑戰 時  評

(2015) 更大舉啟動國際布局及產業突擊的併購擴張戰略,2015 年 9 月 30日,紫光斥資 37.75 億美元 ( 約一千二百五十億新臺幣 ),以每股 92.50美元入股全球市占逾 4 成的全球最大硬碟廠的美國「威騰電子」(Western Digital Corp., WD)( 又稱為:西部數據 ) 的 20% 股權,成為威騰最大股東(1970 年成立的威騰電子,原以製造半導體產品起家,成立初期,該公司電腦晶片銷量表現極佳,1975 年一度成為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後因石油危機導致公司破產,2011 年後才轉型為硬碟製造商 )。威騰電子續於 10月 21日,以約一百九十億美元 (約六千二百七十億新臺幣 ) 之重資,成功收購 NAND Flash 固態硬碟大廠 SanDisk,兩品牌的合併,創造雙贏,讓威騰得以從傳統 HDD 進入到 SSD,兩產品線均完整握有,並可布局下世代的 3D-NAND或 NVM等產品。

此外,2014 年 9 月 26 日,紫光邀請英特爾 (Intel) 公司以 15 億美元入股紫光集團旗下的控股公司,投資展訊與銳迪科,持股比例約為 20%。展訊同時獲得英特爾的授權,可以開發與銷售相關產品。2015 年 7 月間,紫光另向美國晶片製造商美光科技 (Micron Technology) 祭出天價 230 億美元的收購邀約。美光是美國碩果僅存的 DRAM 製造商,在全球市場之市占率僅次於韓國三星 (Samsung)。美國府方「中國威脅論」之說再度發酵,否決此樁併購案。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紫光是臺灣聯發科的最大

勁敵,美國美光則為臺灣 DRAM 生產商華亞科的最大股東與主要技術來源。此間,三個國家多個企業間的「競」與「合」問題,顯得特別的敏感

與實際。

紫光對於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猛烈併購攻勢,則密集發生在 2015 年的最後一季。10 月 30 日,紫光以每股 75 元新臺幣,斥資 194 億元新臺幣入股全球第五大封測服務廠的臺灣力成科技 25% 股權,成為力成第一大股東。12 月間,紫光更擬透過現金增資方式,分別以每股 55 元及 40 元新臺幣入股臺灣封測大廠的矽品及南茂,各取得其 24.9% 及 25% 的股權。11月 2 日,紫光集團公開表態欲合併聯發科,希望我政府開放陸資進入半導體產業。紫光波波收購及入股攻略,種種拉抬聲勢,充分展顯出紫光集團

積極發展晶片製造技術,並欲讓其半導體電子產業邁上全球頂峰的強烈企

Page 4: 大陸紫光集團全球布局及欲收購 臺灣高科技產業的威脅與挑戰 · 本地缺乏資本運作空間,讓臺灣科技產業鏈缺乏不少正向活力與良性循環

第14卷 第1期 中華民國105年1月

14

PROSPECT & EXPLORATION

圖心。紫光出手的如此「快、準、狠」,也難怪乎在中國大陸電子同業圈

中,趙偉國有著「半導體業土豪」的稱謂。

參、紫光併我高科技產業的想法與動機

三、四年前,在一個兩岸商界交流的研討會上,我接觸到一個上海富

商 (上市企業大老闆 ),他接續著我的演講後發言,有感的疾呼,如果在場有「馬英九」等臺灣高層關係,請力勸盡速放寬對陸資的投資設限,他的

理由很簡單,他說:25 年前,當他只是位臺灣上市公司大陸工廠的小小學徒時,帶領他一路企業理念成長的臺灣老闆,給了他今日的成就與財富,

他對臺灣心存感念,這生最想要的是回饋臺灣,但無奈臺灣對陸政策把

關,重重設限,投資無門。

對陸資政策嚴格設限之說,這回也出自了趙偉國的口裡。11 月 1 日,趙偉國指出,若臺灣法令願意開放,他要儘快促成紫光旗下展訊、銳迪科

與聯發科合併,此舉引起臺灣產官界的軒然大波。趙偉國數度強調兩岸相

互投資的不對等,認為臺灣在半導體法規上對陸資限制多,他希望兩岸能

在對等的前提下,攜手進軍半導體市場。他更以「但求所有、不求所在」

的全球化經營理念,2 指出全球化經營趨勢是企業追求獲利的重要決策,來

加強說明紫光欲合併聯發科的主要動機,乃以企業經營、產業發展的角度

思考兩岸半導體業合作,追求創造彼此最大利益;也強調說明此舉與紅色

供應鏈議題及政治色彩完全無關。他另指出,臺灣官方對兩岸半導體合作

設限,一味希望臺灣業者留在臺灣,是「但求所在、不求所有」的落伍思

維,「不利人也不利己」。甚至以 IC 設計業最強國家的美國,所採取完全與臺灣官方背道而馳的政策,來諷刺臺灣的鎖國作法。趙偉國感嘆,臺灣

本地缺乏資本運作空間,讓臺灣科技產業鏈缺乏不少正向活力與良性循環

效果,認為若只是為反對陸資而反對,對兩岸半導體業發展都不是好事。

國際併購有可能起因於五個簡單的動機。一、多元投資的全球布局;

2 也就是以全球化角度觀點,只求企業的所有權,不求企業在不在大陸。

Page 5: 大陸紫光集團全球布局及欲收購 臺灣高科技產業的威脅與挑戰 · 本地缺乏資本運作空間,讓臺灣科技產業鏈缺乏不少正向活力與良性循環

15

大陸紫光集團全球布局及欲收購臺灣高科技產業的威脅與挑戰 時  評

二、技術創新的產業深化;三、獲利導向的企業經營;四、廉價採購的

成本優勢,及五、政治目的的勢力擴張。當然,紫光之所以動念於臺灣高

科技產業,前四項因素皆在其中,尤其第四要件更顯為紫光啟動併購機制

的主要動機。極低的臺股本益比 ( 臺積電:11.49、日月光 11.4、聯發科12.49、華碩 11.58⋯⋯),看在本益比 10 倍於臺股的大陸企業而言,其價格實在廉價得可以,也難怪紫光等中資企業的筆筆對臺併購投資案,總以

大幅度的「溢價」模式為之。3

然而,清華控股旗下的紫光集團企業,由中國大陸官方所扶持,有著

強烈的官方色彩,紫光對臺的大舉收購攻略,臺灣朝野難免顧忌,擔心第

五要件「政治目的勢力擴張」的「侵門踏戶」政治考量才是其背後「不可

告人之秘密」的真正目的。

肆、紫光併我高科技產業的後續影響

順此,臺灣擬遭收購企業則多表態歡迎。聯發科董座蔡明介即展現出

對紫光集團欲合併聯發科的善意回應,表態支持兩岸半導體產業的開放

與合作,敬佩紫光趙董提倡兩岸攜手合作、放眼全球市場的格局及氣度,

認為正與聯發科倡導兩岸半導體「產業合作」,共同提升華人企業在半導

體產業之地位及競爭力的一貫立場不謀而合。封測大廠矽品的情境亦多所

雷同,為避免日月光成為最大股東,主動引進紫光投資,遂也上演出至今

(2016年 1月 )未決的兩光 (紫光與日月光 )娶親搶親併購大戰。然而,紫光對臺的大舉收購攻略,臺灣朝野多所顧忌。擔心擁有全球

難得的電子專業技術及人才的臺灣電子高科技業,唯恐人才流失也擔憂

晶片設計技術失守,使曾經非臺灣不可的「電子島國」美譽,恐將不復存

在,因此提出不少反併購行為聲浪。甚至對紫光董座趙偉國向中國大陸

官方所呼籲:「應向臺灣施壓開放晶片產業,否則就應禁止臺灣品牌、臺

灣製造的晶片和相關產品在中國大陸銷售」的威脅喊話 (2015 年 10 月 29

3 譬如紫光對於矽品的擬 24.9%併購案,即以溢價近三成的 55元新臺幣為之。

Page 6: 大陸紫光集團全球布局及欲收購 臺灣高科技產業的威脅與挑戰 · 本地缺乏資本運作空間,讓臺灣科技產業鏈缺乏不少正向活力與良性循環

第14卷 第1期 中華民國105年1月

16

PROSPECT & EXPLORATION

日 ),殊為反惡。尤甚者,清華控股旗下的紫光集團企業,為中國大陸官方所扶持,擁有著強烈的官方色彩,因此,紫光集團欲透過展訊和銳迪科

對於聯發科的意願併購案及對於矽品的增資收購案,難免讓本土人士擔

憂,合併後的臺灣科技大廠,恐失去經營主控權,而紫光幕後是一股中國

大陸官方的龐大勢力,可想見的未來,幾經併購後的臺灣科技大廠所要對

抗的,將可能是一國之勢力,而非僅為一個企業體的意見角逐。

然而,這卻又是個不可爭議的事實,面對紫光希望中國大陸向臺灣施

壓開放晶片產業,業界無不憂心。若中國大陸官方真的依循趙偉國之所呼

籲,臺灣半導體業將會嚴重受創,不啻聯發科,台積電、華亞科、南亞科

等指標大廠,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從另一角度觀之,此些兩岸兩地企業「一方願打,一方願挨」的合意

併購案,若真能勇創兩岸高科技電子產業另一波國際商機,同臺合作共打

「世界盃」產業大賽,互惠互利、共創雙贏,有何不可?只是,兩岸政治

情勢之複雜,加上本土狹隘民族意識之分歧,讓陸資的進站,或說兩岸的

合作,總存在著超乎企業體所想像的複雜與難度。

伍、結論

臺灣擁有超完整的電子產業供應鏈,1980 年電子園區的設立,讓臺灣沉醉在非臺灣不可的「電子島國」美譽之中業已數十載。環環相扣、

相互支援的完整電子產業供應鏈,從前端邏輯設計、電子研發、晶圓、

半導體⋯⋯乃至封裝測試。單就一家聯發科,就能有機會挑戰美國高通

(Qualcomm),與手機軟體研發的 Androi 相結合,創造人們生活的便利,世人多應給臺灣高科技產業按個「讚」。

中國大陸自從 2005 年 7 月 21 日,人民幣匯改啟動升值腳步的那一刻開始,貨幣價值逐漸加值,中國大陸遂展開一波又一波的國際大型併購攻

勢,2005 年的中國海洋石油亟欲併購的 UNICON76,雖遭美國以「中國大陸威脅論」杯葛,但幣值逐漸增值的中國大陸經濟,從未間斷其出手國

際的大型併購案,只是,這些併購案的收購性質,有了微妙的轉換。從過

Page 7: 大陸紫光集團全球布局及欲收購 臺灣高科技產業的威脅與挑戰 · 本地缺乏資本運作空間,讓臺灣科技產業鏈缺乏不少正向活力與良性循環

17

大陸紫光集團全球布局及欲收購臺灣高科技產業的威脅與挑戰 時  評

去純粹以擴大經營版圖,創造更大獲利的目的,以儼然轉型為以「創新」

與「技術」為收購標的的國際併購案。「有錢能使鬼推磨」,經濟動能飆

速後的中國大陸實力,迅速布局全球,也逐漸擴張產業版圖,從新國家財

富理財觀的「中投基金」的設立,到國際大型併購案的點滴歷程,十多年

間,讓世界各國瞠目咋舌。

近些年來,中國大陸亟欲提速開展 ICT 產業的企圖心,表現鮮明強烈,

4 加上「中國大陸製造 2025」遠眺 2049,想要於百年「國慶」告召世人

「中國大陸第一」的雄心壯志,加快了中國大陸對創新科技及高智能產業

的提速發展,也讓「創新」與「技術」為收購標的的國際併購案逐漸加大。

向來以完整電子產業鏈稱霸全球的臺灣,正面臨一場嚴峻的「紅潮」

衝擊,先是「紅色供應鏈」為臺灣帶來未來電子產業鏈的「斷鏈」隱憂;

隨之而來的,「紅色資金潮、紅色併購潮」的巨大風暴,在在衝擊臺灣朝

野對於臺灣高科技專業人才與技術的流失擔憂。紅潮效應正粉碎著過去

「非臺灣不可」的佳話,紅潮效應下,臺灣科技業的未來將何去何從,十

足令人擔憂。

過去,臺灣憑藉高度的「技術、人才、管理」優勢,在兩岸經貿「垂

直分工」基礎下占盡主控優勢;崛起後的中國大陸,資金到位、技術提

升,兩岸漸趨呈現「水平競爭」模式,臺灣產業倍增壓力,尤其大陸進口

替代式「紅色供應鏈」的推出,更讓臺灣產業漸處競爭劣勢;最近,勢無

法擋的紫光集團等陸資企業對臺灣科技產業的收購行徑,臺灣產業的未來

更受侷限。

對此,面對紅潮來襲,臺灣應審勢而後順勢,臺灣係屬海島,資源有

限、地域狹小,在開放與守護之間,若對對岸舉措多所顧忌,過度守護的

結果,將可能形於「鎖國」形式,更不利於臺灣的未來產業發展願景;到

不如採以較開放的合作路徑,以「水平合作」模式、以「比較利益」觀點

出發,建置兩岸產業合作平臺,互創兩岸高科技產業的互惠雙贏,俾利兩

岸真能有機會攜手共識,成功勇奪勝算「世界盃」。

4 中國大陸 ICT產業占全大陸 GDP比值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