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

64
2011/11/11 1 中藥炮製 1 目的 一、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二、促進藥物的溶解性 改變藥物的原性能 適應辨證用藥需要 改變藥物的原性能適應辨證用藥需要 四、增加藥物的功能 五、調節藥物的功能 六、引藥歸經 七、改善藥物的粉碎性,便於調製和製劑 2 八、清除雜貿和非藥用部分,提高藥物的純度 九、矯味矯臭及賦色 十、便於藥物保存 十一、切製飲片,便於調劑、鑑別及提高商品價值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Jan-2020

2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2011/11/11

    1

    中藥炮製

    1

    目的

    一、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二、促進藥物的溶解性

    三 改變藥物的原性能 適應辨證用藥需要三、改變藥物的原性能,適應辨證用藥需要

    四、增加藥物的功能

    五、調節藥物的功能

    六、引藥歸經

    七、改善藥物的粉碎性,便於調製和製劑

    2

    八、清除雜貿和非藥用部分,提高藥物的純度

    九、矯味矯臭及賦色

    十、便於藥物保存

    十一、切製飲片,便於調劑、鑑別及提高商品價值

  • 2011/11/11

    2

    一、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具有毒性、副作用或刺激性強的藥物,臨床應用不安全,必須經過炮製處理後,降低其毒性或副作用,使之合乎藥用要求,避免服用後產生不良反應,而適合於藥用治病。

    如附子類中藥含烏頭鹼Aconitine有劇毒,炮製後其生物鹼降低並產生化學變化,減少其毒性。(經水煮或酸鹼處理後,毒性減低250至2000分之一)

    3

    性減低250至2000分之一)

    烏頭為毛茛科植物(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烏頭為毛茛科植物(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乾燥母根。味辛、苦、性熱、有大毒。宜先煎、久煎、孕婦慎用。

  • 2011/11/11

    3

    台灣特有種

    生半夏有強烈的刺激性,可致咽喉腫痛及失音

    用生薑、白礬炮製,才不致刺激咽喉,且能增強化痰止嘔的功效功效。

    巴豆、續隨子瀉下峻烈,宜去油用霜;常山用酒炒,可無催吐的副作用。

    乳香、沒藥生用可產生惡心嘔吐,厚朴生用會刺激咽喉,分別經過醋炙、薑汁炙後,這些副作用得到減輕或消除

    6

    或消除。

  • 2011/11/11

    4

    二、促進藥物的溶解性

    以適當溶媒來處理藥物,使其有效成分在湯中容易溶出,或易成混懸劑,迅速發揮藥物效能。

    如酒製或醋製,均能使藥物中某些特殊成分,例如生物鹼等之溶解性改變。

    又切片、碾碎、煅淬(使質地鬆脆),既便於減少煎煮時間,也有助於煎出有效成分。

    7

    三、改變藥物的原性能適應辨證用藥需要

    如利用高溫處理以破壞或揮散藥物中的某些成分,適當地減低或改變其原有性能

    如炒、炭化(製炭)、灰化(煅)、蒸製等方法,皆可使藥物的某些成分,因高熱而變化,或散失、或破壞,而改變其藥效,以期達到治療的目的。

    止血藥之製炭,蒲黃→蒲黃炭生地黃之酒蒸製,生地黃(清熱涼血)→熟地黃(滋陰補血)

    8

    生地黃之酒蒸製,生地黃(清熱涼血)→熟地黃(滋陰補血)天南星經膽汁製成膽南星後,藥性轉涼,用於熱痰抽風;

    煅石膏澀寒,能收斂生肌,外用於瘡口不斂等。

    以上皆在於改變藥物的性能,提高其療效。

  • 2011/11/11

    5

    四、增加藥物的功能

    某些中藥經添加其他輔料或藥物炮製處理後,能增廣其效用或加強其功能。例如:

    豆豉本為酵母製劑,具和中健胃之效,若以麻黃水浸漂之,則為發汗之藥物。。

    又黃耆、甘草等,經蜂蜜炮炙後,用之於補養劑

    醋製延胡索增強活血止痛;

    酒炙蘄蛇增強袪風通絡;土炒山藥、白朮增強健脾止瀉等;羊脂炙淫羊藿增強補腎壯陽。

    9

    羊脂炙淫羊藿增強補腎壯陽

    蘄蛇為常用中藥。始載于宋《開寶本草》,名“白花蛇”。“諸蛇鼻向下,獨此蛇鼻向上,

    背有方勝紋,以此得名。”《本草綱目》撰白花蛇的釋名為蘄蛇。

    李時珍曰:“湖、蜀皆有,今惟以蘄蛇擅名。……其蛇龍頭虎口,黑質白花,背有二十四個方勝紋

  • 2011/11/11

    6

    11

    五、調節藥物的功能

    某些藥物經炮製處理後,因炮製法之不同而致藥物功能具選擇性之差異。如:

    常山用醋製,可加強其催吐作用;用酒製則減弱其催吐作用。

    大黃生用瀉下力強,炒製或蒸製則瀉下力較緩,酒製清頭目風熱,醋製瀉血分實熱,製炭則止血、清熱痢。

    馬兜鈴性偏苦寒,生用致人嘔吐,經蜜製後,緩和其苦寒之性,且可增強止咳袪痰作用。

    桑白皮生用性寒,瀉肺行水作用較強,多用於水腫脹滿;蜜

    12

    桑白皮生用性寒 瀉肺行水作用較強 多用於水腫脹滿;蜜製後,性寒偏潤,多用於肺熱喘咳。

  • 2011/11/11

    7

    六、引藥歸經

    中醫對於疾病的部位通常以經絡、臟腑來歸納,對藥物作用的趨向以升降浮沉來表示。藥物通過炮製,可以引藥入經 改變作用部位及趨向以引藥入經,改變作用部位及趨向。

    如黃柏性寒而沉,生用苦燥,主清下焦濕熱,多用於濕熱下注所致的小便淋濁,赤白帶下,足膝痿軟等症;經酒製後,藉酒的升提作用使藥性上行,可清上焦、頭目濕熱,且能入血分,治血分之病

    香附、青皮等經醋製後,有助於引藥入肝,更好地治療肝經

    13

    疾病。

    又如小茴香、橘核等經鹽製後,有助於引藥入腎,能更有效地發揮治療腎經疾病的作用。

    七、改善藥物的粉碎性,便於調製和製劑

    礦石類的磁石、赭石須火煅後醋淬;堅硬的根及根莖類如烏藥、土茯苓、天麻、白芍等均須切

    成薄片;成薄片;木質類的蘇木、降香、檀香和動物龜角類的鹿角等均須鎊

    成薄片;果實類的木瓜、枳殼等也須切成薄片;種子類的決明子、牽牛子、白芥子等均須炒黃搗碎;此外,還有一些堅硬貴重藥材,研成細粉,隨湯藥分沖服

    用,如羚羊角粉、犀角粉、珍珠粉、三七粉、沉香粉等。

    14

    上述各種加工炮製方法,其主要目的都是為了便於調劑和製劑粉碎及有效成分充分溶出,確保臨床治療效果。

  • 2011/11/11

    8

    八、清除雜貿和非藥用部分,提高藥物的純度

    一般藥材在採收、運輸、保管過程中,常混有泥沙、雜質,或發生蟲蛀及霉敗品等,或有非藥用部位。因此,必須經過嚴格的分離或洗刷,使藥物達到一定清潔純淨度,保留專供藥用部的分離或洗刷 使藥物達到一定清潔純淨度 保留專供藥用部分,提高藥物的品質,以保證臨床用藥劑量準確。

    如一般植物的根、莖,當洗去泥沙及揀去雜質

    皮類藥物的去粗皮(栓皮)必須刷除動物類藥物的皮肉血垢,以及頭、足、翅等

    礦物類藥物的泥土沙石

    貝殼類藥物的泥沙、苔蘚等,均應除淨

    15

    杏仁、桃仁泡去皮尖

    遠志去心

    蟬衣去頭足

    海藻、昆布、肉蓯蓉當漂去鹹味腥味,方可應用。

    具有益精壯陽、潤肺補脾、定喘止咳之功能,主治陽痿、虛勞咳嗽、肺結核、咯血、神經衰弱症等。

  • 2011/11/11

    9

    九、矯味矯臭及賦色

    動物類或其它具有腥臭、苦辣、酸澀氣味的藥材,服後往往引起惡心,甚至嘔吐,針對這些固存的缺點,古人嘗研究過許多矯味 矯臭 賦色 賦形的辦法古人嘗研究過許多矯味、矯臭、賦色、賦形的辦法:

    如麩炒殭蠶

    醋炒雞內金、五靈脂

    酒炒常山或酒蒸製紫河車、烏梢蛇

    滑石粉燙製刺蝟皮等

    其他:薑製 蜜炙等措施 均能在藥物的色 香 味方面的

    17

    其他:薑製、蜜炙等措施,均能在藥物的色、香、味方面的缺陷,有所改善,以利於服用。

    十、便於藥物保存

    中藥原料及製品的保存及防止霉蛀、變質等,非常重要。

    保持乾燥

    是防止藥物變質的簡便而有效的方法,藥物經過加熱處理,藥材中的水分減少,並可以進一步乾燥或殺死昆蟲、蟲卵、微生物等,有利於貯藏。

    有些含苷類成分的藥物,經加熱處理,能使其中與苷共存的酶失去活性,可以久貯不變質(即所謂“殺酶保苷")。

    18

    ( )

  • 2011/11/11

    10

    十一、切製飲片,便於調劑、鑑別及提高商品價值

    根據藥材的形體、質地,切製成不同的飲片

    便於配方及核對檢查,由於飲片的特徵,使藥材品級貨色易於鑑別 免於失誤於鑑別,免於失誤。

    因飲片色彩鮮明、形態多樣,容易區分,亦從而提高外觀質量的商品價值,不同品級的藥材,從飲片就可分別。

    病家可以拿所配的藥,對於正確與否、品質優劣,可再請中醫師或別家藥房鑑定,付予病家信任。

    19

  • 2011/11/11

    11

    安全一、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二、促進藥物的溶解性三、改變藥物的原性能,適應辨證用藥需要

    有效

    三、改變藥物的原性能,適應辨證用藥需要四、增加藥物的功能五、調節藥物的功能六、引藥歸經七、改善藥物的粉碎性,便於調製和製劑八、清除雜貿和非藥用部分,提高藥物的純度九、矯味矯臭及賦色

    21

    九、矯味矯臭及賦色十、便於藥物保存十一、切製飲片,便於調劑、鑑別及提高商品價值付予病家信任

    炮製對藥物性能(藥性)的影響

    22

  • 2011/11/11

    12

    藥性理論

    中藥的藥性

    是指藥物的性能和功效

    而對中藥藥性理論的闡述

    是從藥物所具有的性質、氣味、主要作用的臟腑等各個方面進行論述

    包括所謂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等理論。這一理論與其他的中醫基本理論是密切聯係的,共同構成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

    23

    理論體系

    炮製對四氣五味的影響

    四氣五味又叫做“氣味"或“性味"。這是中醫用來說明中藥作用的基本理論,也是中藥藥性理論的核心。

    中醫學認為藥物能治病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不同的藥物具有不同的“氣"和“味",而不同的“氣味"具有不同的治療作用,所以用藥物就可以對人體五臟六腑功能或器質上的各種病變,起到糾正和治療作用。由此可見,要知道中藥各有什麼作用,就必須先要了解其具有何種“氣味"。

    24

  • 2011/11/11

    13

    Ⅰ.四氣

    四氣又稱“四性"

    是指藥物所具有的寒、熱、溫、涼四種性質。

    所謂的寒、熱、溫、涼,當然不是指藥物本身的溫度

    而是從藥物作用於人體後的反應所得出的一種藥性的概括

    25

    藥在作用於人體後,人或能感到全身發熱,或能使原有的寒性症狀得到改善,那麼,這種藥的藥性就是溫性或熱性性或熱性。

    例如附子、肉桂、乾薑、橘皮、生薑等,都具有溫熱之性。溫與熱僅是溫熱程度上的差別,熱甚於溫。

    如某種藥在作用於人體後,能使原有的熱性症狀得到改善,那麼,這種藥的藥性就是寒性或涼性。

    例如黃連 大黃 石膏 菊花 桑葉等 都具有寒涼之性例如黃連、大黃、石膏、菊花、桑葉等,都具有寒涼之性,寒與涼也只是寒涼程度有所差別。

  • 2011/11/11

    14

    寒(熱)、溫(涼)藥的藥效作用表

    使用趨勢 主要成分 主要藥效作用

    寒涼藥 苦>甘>辛生物鹼、苷類、揮發油

    清熱、解毒、瀉火、燥濕熱、益陰、殺蟲、止喘

    27

    溫熱藥辛>苦>甘

    揮發油、生物鹼、營養成分

    袪風、活血、除寒濕、溫中、理氣、解表、止痛、止咳喘

    炮製對四氣的影響(一)

    相資為製,增強藥性

    是指用與藥性相似的輔料或某種炮製方法來增強藥效

    以寒性輔料或藥物來炮製寒性的藥物

    稱為“寒者益寒"

    以熱性輔料或藥物來炮製熱性的藥物

    稱為“熱者益熱"

    如以辛熱的酒炮製辛熱的仙茅、陽起石,即“熱者益熱"或“以熱製熱",可增強其溫腎助陽的作用以熱製熱 ,可增強其溫腎助陽的作用

  • 2011/11/11

    15

    臨床上若寒藥還不能拮抗熱邪,或熱藥還不能

    克製寒邪時,就應“以寒製寒"或“以熱製熱",

    扶其不足,起協同作用,增其藥效。

    如用膽汁製黃連,即取其“以寒製寒",膽汁

    性味苦寒,黃連性味亦苦寒,兩者皆屬寒性,均能

    清熱解毒 炮製後能起協同作用 膽黃連清瀉肝膽

    29

    清熱解毒,炮製後能起協同作用,膽黃連清瀉肝膽

    實火的作用更強。

    炮製對四氣的影響(二)

    相反為製,抑制偏性

    即“以熱制寒"或“以寒制熱"以抑制藥物偏性,或改變其性能 亦稱“反制"或“逆制"性能,亦稱“反制"或“逆制"。

    如以寒的膽汁製天南星

    天南星生品辛溫燥烈,有毒,經用性寒味苦的膽汁製成膽南星後,除去燥烈之性及毒性,性味變為苦涼,更宜於痰熱驚風、抽搐等

    如以熱的吳茱萸製黃連

    黃連為清熱瀉火的要藥,但有苦寒傷中之弊,虛人不宜,經辛熱之吳茱萸汁製後,緩和了黃連的苦寒之性,使其寒而不滯,從而亦擴大了使用範圍,且能清氣分濕熱,散肝膽郁火。

  • 2011/11/11

    16

    炮製對四氣的影響(三)

    通過炮製,改變藥性

    藥物一般生者性涼,熟者性溫。

    《普濟方》載甘草“生甘平,炙甘草溫純陽,補血養胃"。

    《本草綱目》載蜂蜜“生者性涼,故能清熱,熟者性溫,故能補中"。

    地黃性寒味苦,為清熱涼血之品,製成熟地黃後,性由寒轉溫,味由苦變甘,功能由清變補,以滋陰補血為主,藥性改變,功效也發生相應改變。

    Ⅱ.五味

    五味,是指人對藥物各種味道的區別

    包括了辛、甘、酸、苦、鹹等五種味。

    中醫學理論認為,食物或藥物所具有的味,對人體分別有不同的作用。如《素問》中就提到:

    “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這是對五味作用的最基本的總結,在這個基礎上,與“四氣"學說一起,共同形成了中醫藥學闡述藥理作用的獨特理論。

  • 2011/11/11

    17

    五味作用的概況表

    酸(澀) 苦 甘 辛 鹹 (淡)

    收 澀 瀉 燥 補 緩 散 行 軟 下 滲 利

    斂 澀 瀉 燥 補 緩 發 行 軟 瀉 滲陰斂肺

    腸止瀉

    火降逆

    熱寒濕

    益諸虛

    急和藥

    散寒濕

    氣活血

    堅散結

    下通便

    水利濕

    炮製對五味的影響(一)

    通過炮製,扶其味的不足

    臨床上若嫌其藥力(味)不足,可用藥味相同的藥物或輔料互製,使其增效。

    如以酸製酸的醋製五味子可增其酸澀收斂之性

    以甘製甘的蜜製百合可增其潤肺止咳之效,蜜製黃耆可增其補中益氣之功用

    以辛製辛的酒製川芎可增其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效

    酒製當歸可增強活血散瘀之功用酒製當歸可增強活血散瘀之功用

    以苦製苦的膽汁製黃連可增強其清熱瀉火的作用。

  • 2011/11/11

    18

    炮製對五味的影響(二)

    通過炮製,制其味的太過

    中醫素有過酸損齒傷筋、過苦損津耗液、過甘生濕助滿、過辛損津耗氣、過鹹易助痰濕等理論。為避免藥性過偏而造成治療上的弊端,通過炮製可緩和其藥性,以符合臨床治病的要求。

    以甘製辛的蜜製麻黃,蜜製後可緩和辛散之力

    以甘製苦的蜜製黃芩、馬兜鈴,可緩其苦劣之性

    以辛製苦的酒製大黃 以緩其苦寒之性以辛製苦的酒製大黃,以緩其苦寒之性

    以鹹製辛的鹽製砂仁、小茴香以緩其過辛之性,並引藥入腎

    以鹹製苦的鹽製黃柏,以緩其苦燥之性;

    以酸製苦的醋製甘遂、大戟,以緩其瀉下峻猛之性;

    以薑製厚朴以緩其辛辣刺咽之性;

    山楂、烏梅酸性較強,恐損齒傷筋,炒黃、炒焦可緩其酸性;

    牡蠣生品鹹,以軟堅散結為主,煅後鹹味減少、澀味增強,以收斂固澀為勝。

    36

    增強 以收斂固澀為勝

    多種炮製方法均可製其太過,避免對人體造成不利的影響。

  • 2011/11/11

    19

    Ⅲ.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藥物作用於人體上下表裡的趨向,是和疾病在病機證候上所表現出來的趨勢相對而言的。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外行發散,沉是內行瀉利之意,是藥物性能之一,也是臨床用藥應當遵循的規律。

    從藥物功效而言

    具有升陽發表、祛風散寒、湧吐開竅等功效的藥物都能上行向外,藥性是升浮的

    具有瀉下清熱、利尿滲濕、重鎮安神、潛陽息風、消導積滯、具有瀉下清熱、利尿滲濕、重鎮安神、潛陽息風、消導積滯、降逆收斂及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藥物則能下行向內,藥性是沉降的。

    從藥物性味而言

    凡味辛、甘,性溫、熱,質輕者大都具有升浮之性

    凡味苦、酸、鹹,性寒、涼,質重的藥物大都具有沉降之性。

    正如李東垣曰:“味薄者升,氣薄者降;氣厚者浮,味厚者沉。"李時珍曰:“酸鹹無升,辛甘無降,寒無浮,熱無沉。"

  • 2011/11/11

    20

    炮製對藥物升降浮沉的影響(一)

    入藥部位、炮製不同,作用趨向不同

    一般規律是根升梢降,生升熟降。如陳嘉謨云:“根梢各治,尤勿混淆尤勿混淆。

    “當歸頭止血而上行,身養血而中守,梢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統治"

    萊菔子生用性升,湧吐風痰,炒熟變其為降逆平喘,消食除脹,如《本草求真》載:“萊菔子生用研汁,能吐風痰;炒熟則下氣定喘、消食寬膨。一生一熟,性氣懸殊"。

    炮製對藥物升降浮沉的影響(二)

    通過炮製,可增強藥物的作用趨向

    川芎生用,氣厚味薄,辛溫走竄,能升能散,上行頭目,旁達四肢 下行血海 為血中氣藥達四肢,下行血海,為血中氣藥

    酒製後能起協同作用,增強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專治上焦頭痛

    黃芩既能清肺熱,又能清大腸之熱

    酒炙後專於清肺熱、頭目之熱

    知母生品苦寒滑利,瀉火之力較強,能清肺涼胃,瀉有餘之知母生品苦寒滑利 瀉火之力較強 能清肺涼胃 瀉有餘之相火及潤腸通便

    鹽炙可導藥下行,專於入腎,能增強滋陰降火的功效,多用於腎虛火旺等證。

  • 2011/11/11

    21

    炮製對藥物升降浮沉的影響(三)

    通過炮製,可改變藥物作用趨向

    藥物經炮製後,由於性味的變化,作用趨向也發生改變,如《本草綱目》云 “升者引之以鹹寒 則沉而直達下焦 沉《本草綱目》云:“升者引之以鹹寒,則沉而直達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則浮而上至巔頂"。

    一般規律是酒炙升提,薑炙發散,醋炙收斂,鹽炙下行。如大黃生品苦寒,氣味重濁,直達下焦,瀉下作用強而傷胃氣,酒製後性緩,藉酒上行,清上焦實熱,增強活血作用。正如李東垣所述:“大黃苦峻下走,用之於下必生用,若邪氣在上,非酒不至,必用酒浸,引上至高之分,驅熱而下"。不至 必用酒浸 引上至高之分 驅熱而下

    Ⅳ.歸經

    歸經是指藥物對人體某些部位的選擇性作用,即藥物對某些臟腑、經絡病變發生明顯的治療作用,。

    藥物歸經與五味有一定關係。

    一般規律是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鹹入腎。炮製可以增強、引導藥力入某一經,使作用專一,或改變藥物的歸經,就是沿用這一規律,採用酒、醋、鹽、薑、蜜等輔料炮製藥物,人為地增強或削弱某種味道來實現的。

    如柴胡生用長於解表退熱,升陽舉陷,歸肺、脾經如柴胡生用長於解表退熱 升陽舉陷 歸肺 脾經醋製後緩和升散作用,增強入肝經作用,專用於疏肝解鬱。

    甘草生品主用於瀉火解毒,袪痰止咳,歸心、肺經蜜製後增強補中益氣作用,歸脾、胃經,用於脾胃氣虛。

  • 2011/11/11

    22

    炮製對歸經的影響(一)

    入藥部位不同,歸經不同

    一種藥物其入藥部位不同,歸經是不同的,應當分開入藥,保持各自的藥性保持各自的藥性。

    蓮子蓮子心入心經以清心經之熱

    蓮子肉入脾、腎、心經,以補脾胃,養心益腎為主

    茯苓茯苓利水滲濕,益脾和胃為主

    茯苓皮以利水消腫為主

    茯神以寧心安神為主

    赤茯苓以滲利濕熱為主。

    炮製對歸經的影響(二)

    炮製方法不同,可改變藥物的歸經

    藥物炮製前後歸經有所改變。同一藥物經過不同方法的炮製,歸經亦發生改變 亦所謂“生熟異治"歸經亦發生改變,亦所謂“生熟異治"。

    薑經炮製成四種炮製品,對肺、心、脾、胃、腎五個不同部位具有選擇性,發揮相應的治療作用。

    生薑主歸肺、胃經,以發散風寒,和中止嘔為主

    乾薑主歸脾、腎經,則以暖脾胃,回陽救逆為主

    煨薑則主入胃經,以和中止嘔為主

    薑炭主入血分 則以溫經止血為主薑炭主入血分,則以溫經止血為主

    柴胡生用能升能散,解表退熱為主醋炙後引藥性入肝而發揮疏肝解郁的效果。

  • 2011/11/11

    23

    炮製對歸經的影響(三)

    加輔料炮製,可引藥歸經根據藥物五味歸經理論,用不同性味的輔料炮製藥物,而達引藥歸經、或引經報使的作用引藥歸經、或引經報使的作用

    枇杷葉、黃耆等,多用蜜製以增強歸脾、肺經的作用,發揮潤肺止咳平喘,補中益氣之效。

    川芎、烏梢蛇等,多用酒製,增強入血分達活血止痛,活血通絡,祛風除濕的作用。

    香附、柴胡等,多用醋製以增強入肝經的作用,發揮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之效

    黃連,多用薑製以增強歸脾、胃經的作用,發揮溫胃止嘔之效。

    巴戟天、知母等,多用鹽製以增強入腎經的作用,發揮固精壯陽,滋陰瀉相火之效

    Ⅴ.藥物毒性

    在古代醫藥文獻中,早期的“毒藥"通常是藥物的總稱。

    所謂“毒"主要是指藥物的偏性。利用“毒"來糾正臟腑的偏勝偏衰。後世醫藥著作中所稱的“毒"則是具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的藥物,用之不當,可導致中毒,與現代“毒"的概念是一致的。

    藥物通過炮製,可以達到去毒的目的。去毒常用的炮製方法有製方法有

    淨製、水泡漂、水飛、加熱、加輔料處理、去油製霜等。這些方法可以單獨運用,也可幾種方法聯合運用。

    如朱砂、雄黃水飛,川烏、草烏蒸或煮製,甘遂、芫花醋製,巴豆製霜等,均可去毒。

  • 2011/11/11

    24

    炮製對藥物毒性的影響(一)

    除去毒性部位或減少毒性成分的含量,降低毒性

    有些藥物毒性成分存在於藥材的某一部位,去除該部位,即可降低藥物的毒性可降低藥物的毒性。

    如蘄蛇去除頭部,可消除其毒性。

    有些有毒的中藥經過一定的方法炮製,可使其毒性成分含量減少而減毒。

    水飛法可使藥物中所含毒性成分減少而降低毒性,如雄黃、朱砂經水飛後,As2O3、Hg的含量顯著下降,降低毒性g巴豆為峻瀉藥、毒性很大,去油製霜後,可除去大部分油脂,使毒性降低,緩和瀉下作用,同時巴豆中尚含有巴豆毒素,但在製霜過程中遇熱失活而失去毒性。

    炮製對藥物毒性的影響(二)

    改變毒性成分的結構,降低毒性

    某些毒性成分不穩定,在炮製時加熱煮或蒸,使其毒性成分水解 毒性降低或消除水解,毒性降低或消除。

    如川烏、草烏有大毒含有雙酯型生物鹼,毒性極強,但其性質不穩定,加水加熱煮,可使其水解成毒性較小的生物鹼,從而降低毒性,其水解產物同樣具有止痛作用。

    馬錢子亦有大毒毒性成分為馬錢子鹼生物鹼 經砂燙炮製後馬錢子鹼的含量顯著毒性成分為馬錢子鹼生物鹼,經砂燙炮製後馬錢子鹼的含量顯著減少,其毒性變小,且保留或增強了某些生物活性。

  • 2011/11/11

    25

    炮製對藥物毒性的影響(三)

    加熱破壞毒性成分,降低毒性

    中藥的有毒成分具有不同的耐熱性,高溫時不穩定,可使有毒成分破壞分解 從而降低中藥毒性毒成分破壞分解,從而降低中藥毒性。

    白扁豆含非特異性凝集素,為一種植物性毒蛋白,經炒香或燀法加熱使其凝固變性而失去活力。

    苦楝子經過加熱炒製可使毒性蛋白等被破壞而降低毒性。

    蒼耳子其毒性成分可致肝腎功能改變甚至肝臟壞死,可導致死亡。

    而炒製後,使毒性蛋白變性,凝固在細胞中不易溶出,而達到去毒解毒的目的。

    炮製對藥物毒性的影響(四)

    利用輔料解毒作用

    輔料和藥物共同加熱炮製,可使毒性降低,有的被輔料吸附而除去而除去。

    如豆腐煮藤黃,要求豆腐煮至呈蜂窩狀,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從而吸附毒物,降低藥物毒性

    生半夏辛溫有毒,用明礬、生薑等輔料炮製後可降低毒性。

    醋製不但能增效,而且能降低毒性,減少不良反應遂生品毒性較強,醋製後瀉下作用和毒性均較小。

    甘草汁亦對許多毒性藥物有解毒作用。

  • 2011/11/11

    26

    硃砂硃砂

    51

    雄黃雄黃

    52

    功用:功用:燥濕,祛風,殺蟲,解毒燥濕,祛風,殺蟲,解毒。。

  • 2011/11/11

    27

    製川烏/草烏

    53

    甘遂甘遂

    54

  • 2011/11/11

    28

    巴豆

    55

    炮製有毒藥物時一定要注意“去毒"與“存效"並重,

    不可偏廢,並且應根據藥物的性質和毒性表現,選用恰當的

    炮製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則,顧此失彼,可能造

    成毒去效失,甚至效失毒存的結果,達不到炮製目的。

    56

  • 2011/11/11

    29

    Ⅵ.藥物補瀉

    補瀉

    是藥物扶正、袪邪功能的概括。不少藥物同時兼有這兩方面功能 經過炮製可以抑製一方而突出另一方功能功能。經過炮製可以抑製一方而突出另一方功能

    生地黃清熱生津,熟地黃滋陰補血

    生首烏清熱通便,製首烏滋陰補腎

    生甘草瀉火解毒,炙甘草補中益氣

    反映出生用主在攻邪,製用長於扶正的規律,因而得出「生瀉熟補」的結論。瀉熟補」的結論

    炮製對藥物補瀉的影響(一)

    炮製前後,補瀉不同

    一般規律是生瀉熟補。即生者主瀉,熟者主補,炮製後可由清變補清變補。

    何首烏,生品苦寒主瀉,可以通大便,解瘡毒(清),經製成製首烏後,則性變甘溫主補,以補肝,益精血,烏鬚髮為主

    甘草蜜炙後,由清熱解毒變為補中益氣

    生地製成熟地,由清熱涼血變為滋陰補血等。

  • 2011/11/11

    30

    炮製對藥物補瀉的影響(二)

    補藥炮製後,可扶其不足以增其效

    具有滋補作用的藥物經炮製後,可增強其滋補之效,發揮補而不膩的炮製作用而不膩的炮製作用。

    黨參米炒後增強其健脾止瀉作用

    蜜炙後增強補中益氣的作用

    黃耆蜜炙後亦增強其補中益氣的作用;

    補骨脂經鹽炙後增強溫腎助陽、納氣、止瀉的作用。

    炮製對藥物補瀉的影響(三)

    瀉藥炮製後,可制其太過以糾其偏

    瀉藥經炮製可使瀉下作用緩和

    大黃生品苦寒峻瀉,可以祛腸胃積滯,瀉血分實熱,經蒸製成熟大黃後苦寒瀉下作用緩和,更適於年老體弱的實證患者,瀉而不傷正

    如大戟、芫花經醋炙後可降低毒性,緩和瀉下,避免腹痛之過。

  • 2011/11/11

    31

    炮製對中醫臨床療效的影響

    61

    中藥的性能和作用無有不偏,偏則利害相隨,原生藥不能完全適應臨床治療的要求,這就需要通過炮製來

    調整藥性

    引導藥性直達病所

    升降有序

    補瀉調暢

    解毒糾偏

    發揮藥物的綜合療效 對提高臨床療效具有重要的作發揮藥物的綜合療效,對提高臨床療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 2011/11/11

    32

    一、中藥炮製是中醫臨床用藥的特點

    中醫運用中藥基本上都是以炮製後的飲片配方

    中藥必須經過炮製,才能適應中醫辨證施治、靈活用藥的要求 對提高臨床療效具有重要的作用求,對提高臨床療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炮製是中醫運用中藥的一大特色,是提高臨床療效的重要方法,是保證臨床用藥安全的重要措施。

    1) 中藥來源於自然界,採用恰當方法炮製,方能發揮臨床療效礦物藥、動物貝殼類藥物質堅難碎,生品藥效不易煎出

    藥材在採收還混有泥沙、雜質,需要淨選除去藥材在採收還混有泥沙、雜質,需要淨選除去

    2) 中藥一藥多效,為增強其用藥的針對性,須炮製入藥何首烏用於補肝腎、填精血時,就需將生首烏製成製首烏,以免因滑腸作用傷及脾胃,導致未補其虛,先傷其正

    3) 氣候、環境不同,用藥要求也不同,須炮製入藥春季氣候轉暖,夏季氣候炎熱,腠理疏鬆,用藥都不宜過於燥熱和辛散;秋季氣候轉涼,空氣乾燥,用藥不宜過燥;冬季氣候寒冷,腠理緻密,秋季氣候轉涼 空氣乾燥 用藥不宜過燥 冬季氣候寒冷 腠理緻密用藥不宜過於寒涼

    外感風寒

    冬季宜用麻黃

    夏季宜用蘇梗

  • 2011/11/11

    33

    二、炮製是提高臨床療效的重要方法

    清代《修事指南》載:炮製不明,藥性不確,則湯方無準,而病症不驗也。"炮製前後性味改變,成分不一,藥理有別,根據辨證施治的需要,合理選用不同炮製品,才能提高中醫用藥的療效。才能提高中醫用藥的療效。

    1) 保證藥物淨度,提高臨床療效除去非藥用部位或分離不同藥用部位,提高純度,保證處方中藥物的實際用量

    2) 炮製後可增加藥物溶出量,提高臨床療效“逢子必炒,逢子必搗"、”諸石必搗”

    3) 輔料的增效作用,提高臨床療效酒炙丹參、當歸,增強活血祛瘀酒炙丹參 當歸 增強活血祛瘀

    4) 炮製後利於保存藥性,提高臨床療效殺死蟲卵、破壞酶

    5) 炮製後產生新的成分,提高臨床療效石膏煅製後增強收斂生肌的作用,同樣也是含水硫酸鈣失去結晶水的原因

    三、炮製是保證臨床安全的重要措施

    中藥用於臨床要求安全、有效,只有安全、有效的藥物方可用於臨床治療疾病。很多有毒中藥必須通過炮製才能保證中藥治病時安全、有效。如:病時安全 有效 如:

    蘄蛇去除頭部後以消除其毒性

    雄黃、朱砂經水飛後以降低毒性;

    半夏、天南星經水漂洗後,用明礬、生薑等輔料炮製後以解其毒性

    巴豆製霜以降其毒性

    川烏、草烏水煮以解毒性

    馬錢子砂燙以解毒性

    苦楝子、蒼耳子、蓖麻子等,經過加熱炒製以降其毒性

    斑蝥米炒以降低毒性

    甘遂、芫花醋炙以降其毒性

  • 2011/11/11

    34

    炮製對藥物化學成分的影響

    67

    中藥材中通常所含的化學成分有:生物鹼、苷、揮發油、

    鞣質、有機酸、脂肪油、樹脂、蛋白質、氨基酸、無機鹽、

    糖類及色素等。其中大部分具有生物活性與醫療作用。

    藥物的藥理作用,取決於藥物所含的化學成分,其被溶

    解、分解、轉化、浸出率等又隨著炮製方法的不同而改變,

    這對中藥性能 臨床療效和毒性強弱都有直接的關係

    68

    這對中藥性能、臨床療效和毒性強弱都有直接的關係。

  • 2011/11/11

    35

    一、炮製對含生物鹼類藥物的影響

    生物鹼是一類複雜的含氮化合物,味苦,具鹼性,大多數生物鹼是結晶形固體

    在高溫條件下不穩定,受熱遭破壞或分解、游離的生物鹼,大都不溶於水而溶於有機溶劑。通常有似鹼的性質,能與酸結合成鹽,對人體能產生強烈的或特殊的生理作用,有較強的生理活性。

    藥材中的生物鹼具廣泛的生物活性

    小蘗鹼抗菌消炎,麻黃鹼平喘,苦參鹼抗癌、升高白血球細胞,延胡索鹼鎮靜鎮痛,檳榔鹼驅蟲,常山鹼抗瘧,鉤藤鹼降壓,漢防己鹼鎮靜降壓,烏頭鹼鎮痛麻醉。

    水製的影響浸泡時間過長,不僅使水溶性生物鹼溶解流失,也使大多數以鹽形式存在的生物鹼溶失。因此,生物鹼為有效成分的藥材,應少泡多潤或不用在的生物鹼溶失 因此 生物鹼為有效成分的藥材 應少泡多潤或不用水製處理。含水溶性生物鹼藥材不多

    如麻黃、黃連、黃柏、苦參、廣豆根等藥材,水製時應特別注意。

    加熱的影響由於高溫及長時間加熱蒸煮能使生物鹼發生分解、水解,因此,生物鹼為有效成分的藥材,一般宜生用

    如鉤藤、石斛、山豆根、龍膽等

    需要加熱炒製或蒸煮,應掌握好火候,溫度不能過高,時間不能過長,

    黃連、黃柏等。

    生物鹼為毒性成分的藥材,則可因分解、水解降低含量達到減毒目的

    如馬錢子、烏頭等

    控製好適當火候,避免毒性消除而療效亦喪失。

  • 2011/11/11

    36

    71

    72

  • 2011/11/11

    37

    醋製的影響

    游離生物鹼一般不溶或難溶於水,能溶於乙醇等有機溶劑。生物鹼與酸結合成鹽後易溶於水和乙醇 因此 醋製含生物生物鹼與酸結合成鹽後易溶於水和乙醇。因此,醋製含生物鹼藥材,因生成生物鹼的醋酸鹽而提高溶解度,使療效增強

    如延胡索醋製後,總生物鹼煎出量可達50%,而生品僅煎出25%左右。

    酒製的影響

    黃酒中含乙醇10-15%,白酒中含50-70%,是一種良好的有機黃酒中含乙醇10 15% 白酒中含50 70% 是一種良好的有機溶劑,不論是游離生物鹼或其鹽類,都能溶解,故能增強浸出效果。

    生物鹼在植物體內的分布也不一致,在炮製時,應區分藥用部分

    麻黃

    麻黃素Ephedrine分布於麻黃的莖中,故炮製時要去根。黃柏

    黃柏用皮而不用其他部分,也是由於小蘗鹼Berberine分布於皮層上韌皮部的薄壁組織中。

    蓮子蓮子

    蓮子心中,主要含Liensinine和Isoliensinine;蓮肉中則含量甚微,故分別入藥。

    蓮子補脾,養心,澀腸,固精

    蓮子心清心熱。

  • 2011/11/11

    38

    75

    二、炮製對含苷類藥物的影響

    苷是藥材中,僅次於生物鹼的一類重要成分。它是一種由醣和非醣物質(苷元)組成的複雜化合物,含苷類的藥材很多,重要的有藥材很多,重要的有

    大黃、何首烏、蘆薈、黃芩、茜草、槐花、紅花、葛根、白芷、柴胡、甘草、人參、三七、黨參、桔梗、遠志、知母、金銀花、板藍根、大青葉、牽牛子、苦杏仁、芥子、牛蒡子、補骨脂等,均屬有效成分。

    蒼耳子苷為毒性成分。

    苷的治療作用取決於苷元部分,但醣的存在也有重要作用。苷的治療作用取決於苷元部分 但醣的存在也有重要作用醣的存在,不僅使苷在水中易於溶解,促進人體吸收,而且可以保護苷元不被破壞,表現出苷類藥理作用的整體性。

    因此,保證苷分子的完整不被水解、加熱破壞,是炮製含苷類藥材的注意點。

  • 2011/11/11

    39

    水製的影響苷一般易溶於水,浸泡含苷藥材不宜過久,以免療效降低。故宜少泡多潤,並及時切片、乾燥。

    大黃、甘草、白芷、人參、黨參、三七、桔梗、知母等。黃芩用冷水浸泡後顏色變綠,療效降低,宜用沸水燀製或蒸製處理致軟。

    加熱的影響含有苷類成分的中藥,通常同時含有相應的專一的分解酶,在一定的濕度和溫度下,苷類成分容易被水解

    如槐花由於酶的作用可使蘆丁(Rutin)分解而失去療效。含苷類的藥物,通過炒、蒸、煮、燀炮製以後,使酶失去活性,可以防止這種水解現象發生,有益於藥物的長期保存。

    如炒芥子、槐花,燀苦杏仁,蒸、燀黃芩等。在蒸、燀黃芩時應先加熱至水沸後下藥,使酶迅速失去活性,避免逐漸加熱過程中發生苷水解。但加熱的溫度過高、時間過長,又可使苷破壞,因此應控製好火候。

    78

  • 2011/11/11

    40

    79

    三、炮製對含揮發油類藥物的影響

    揮發油通常也是一種具有治療作用的活性成分,它是指水蒸氣蒸餾所得到的與水不相混溶的揮發性油狀成分的總稱分的總稱。

    包括醇、酚、醛、酮、酯及萜烯等成分的混合物,具有特殊氣味和辛辣感,在常溫下能揮發。

    揮發油在植物界分布廣

    以芸香科、繖形科、唇形科、菊科、薑科、桃金娘科、馬兜鈴科、薔薇科、木蘭科植物含量最為豐富。鈴科、薔薇科、木蘭科植物含量最為豐富。

  • 2011/11/11

    41

    在植物體內,有的全株含揮發油,如艾、荊芥。有的在局部含量豐富,如玫瑰的花瓣,茴香的果實,白豆蔻的種子 桉樹的葉 桂樹的樹皮 檀香的樹幹 當蔻的種子,桉樹的葉,桂樹的樹皮,檀香的樹幹,當歸的根等。

    揮發油具廣泛的生物活性,臨床上有:

    發汗、袪痰、止咳、平喘、袪風、鎮痛、殺蟲、消炎、抗菌、抗病毒、抗腫瘤等作用。含揮發油的藥材常用的有

    陳皮 青皮 枳實 枳殼 紫蘇 藿香 佩蘭 薄荷 桂陳皮、青皮、枳實、枳殼、紫蘇、藿香、佩蘭、薄荷、桂枝、川芎、白芷、羌活、獨活、蒼朮、白朮、木香、菊花、厚朴、魚腥草、生薑、砂仁、高良薑、細辛、莪朮等。

    水製的影響揮發油雖不溶於水,但水製時間過久,軟化時帶水堆積,仍可使香氣散失,發酵變質。這是由於藥材經長時間浸泡,細胞膨脹,使油室或油管、失 發酵變質 這是由於藥材經長時間浸泡 細胞膨脹 使油室或油管油細胞破裂,揮發油溢出水面;帶水堆積生熱使揮發油變質;含水量高使飲片乾燥時間延長等。因此,含揮發油藥材淘洗時要迅速,用「搶水洗」或淋洗,更不宜久浸久泡。

    加熱的影響揮發油為有效成分時應盡量避免火製

    某些揮發油有副作用或辨證使用為不需要成分時,可通過加熱處理予以降低或消除降低或消除。

    如蒼朮麩炒,厚朴薑汁製,降低燥性

    荊芥解表宜生用,止血則炒炭用

    麻黃的發汗作用,主要是揮發油,蜜製後,揮發油損耗50%,降低發散作用,故使發汗力減低,而蜜能潤肺止咳,更增加止咳平喘之功。

  • 2011/11/11

    42

    83

    84

  • 2011/11/11

    43

    四、炮製對含鞣質類藥物的影響

    鞣質

    又稱單寧、鞣酸,是一類分子較大結構複雜的多元酚類化合物物。

    具澀味和收斂性。臨床上用於止血、止瀉、抑制創傷分泌、防止發炎和治療燒傷。

    含鞣質較多而起治療作用的藥材有:

    大黃、五倍子、訶子、虎杖、兒茶、槐花、地榆、側柏葉、仙鶴草、石榴皮、貫眾、茶葉、檳榔等。

    水製由於鞣質易溶於水,水製時應少泡多潤,減少溶失。

    火製火製雖然影響不大,如大黃經酒炙、曬蒸、炒炭後,其鞣質含量變化不大。但有些鞣質也不耐高熱,如地榆炒炭後鞣質含量降低。槐花炒炭後鞣質含量反而大量增加,經研究為所含的芸香苷轉化而成。對個別不耐熱鞣質應注意控製好火候。

    大黃鞣質屬可水解鞣質,能在稀酸作用下水解,生成簡單的化合物而失去鞣質的性質 因而醋製可降低其簡單的化合物而失去鞣質的性質,因而醋製可降低其鞣質含量

    切片後不宜長時間在日光下曝晒,以免氧化變質變色。

  • 2011/11/11

    44

    五、炮製對含有機酸類藥物的影響

    有機酸廣泛的存在於植物界酸味的果實中,含量較多,是一類含梭基的酸性化合物。植物體中,常見的有機酸如酸如

    草酸、甲酸、乙酸、乳酸、酒石酸、琥珀酸、蘋果酸、枸杞酸及抗壞血酸等

    游離有機酸較少,通常與鉀、鈉、鈣、鎂等陽離子或生物鹼結合成鹽的形式存在。

    有機酸大多能溶於水和酒精,不耐高溫。斑蝥酸抗癌 熊果酸利尿 水楊酸解熱止痛斑蝥酸抗癌、熊果酸利尿,水楊酸解熱止痛…

    含有機酸較多且為有效成分的藥材有烏梅、山楂、五味子、山茱萸、木瓜、女貞子、茵陳、金銀花、青木香、當歸、斑蝥、地龍、阿魏、鴉膽子等。

    加熱的影響:有機酸不耐熱性

    如山楂炒焦後,有機酸被破壞68%左右,其刺激性也隨著減少如山楂炒焦後,有機酸被破壞68%左右,其刺激性也隨著減少烏梅生用,能傷筋損齒;炒後可減低酸性,避免過酸損齒傷筋

    斑蝥中的抗癌成分斑蝥素,經過米炒到84℃時,可降低毒性。但大多數有機酸是有效成分,應盡量避免火製或控製好適當火候。

    水製的影響:由於藥材中的有機酸常以鹽的形式存在,多易溶於水,因此應少泡多潤,減少溶失。

    酒製的影響:酒對有機酸及其鹽有助溶作用。但應掌握適當火候,防止過熱使有機酸破壞。

  • 2011/11/11

    45

    89

    斑蝥斑蝥

    90

  • 2011/11/11

    46

    六、炮製對含脂肪油類藥物的影響

    脂肪油又叫油脂,是存在於植物體內的高級脂肪酸的甘油酯類。主要分布於植物種子中。

    油脂在腸道能起潤腸致瀉作用。其中巴豆油、蓖麻油、千金子油對腸壁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劇烈腹瀉,甚至發生中毒。大風子油有抑菌及治療麻瘋病作用。薏苡仁油有驅蛔蟲和抗癌作用。

    除上述藥材外,還有:

    柏子仁、郁李仁、火麻仁、杏仁、栝樓仁、當歸、芝麻等。

    油脂在常溫下為液態。不溶於水,在冷乙醇中難溶,油脂無揮發性。

    水製的影響

    含油脂藥材多為種子類,只需要淘洗淨泥沙雜質而不用浸泡,因此無甚影響 但應避免帶水堆積並及時乾燥 以防生熱發因此無甚影響。但應避免帶水堆積並及時乾燥,以防生熱發酵、腐敗變質。

    加熱的影響

    種子類藥材常用炒黃(炒爆)法炮製,增加香氣。如果溫度過高,可使其分解產生特異性氣體,醫療作用也隨之喪失。土炒可因土的吸附作用降低油脂含量。

    製霜的影響

    對作用過猛或有毒副作用的油脂,常用去油製霜法直接除去部分。如巴豆霜、木鱉子霜、栝樓霜、千金子霜等。

  • 2011/11/11

    47

    七、炮製對含樹脂類藥物的影響

    樹脂是結構複雜的多種成分組成的混合物。與揮發油混存的稱油樹脂,如松香脂

    與樹膠混存的稱膠樹脂,如阿魏與樹膠混存的稱膠樹脂,如阿魏

    與有機酸混存稱香樹脂,如安息香。

    樹脂多存在於植物的樹脂道中,當植物體受傷後分泌出來,先為稠狀液體,露於空氣中後逐漸乾燥,變成半透明的固體或半固體。

    防腐、消炎、鎮靜、鎮痛、解痙、活血、止血、利尿等作用。

    樹脂類的藥材有樹脂類的藥材有乳香、沒藥、血竭、阿魏、安息香、蘇合香、蘆薈、藤黃、松香等,松節、甘遂、牽牛子、五味子等亦含有少量樹脂。

    藤黃、甘遂、牽牛子的樹脂有一定毒性。

    八、炮製對含蛋白質、多肽、胺基酸類藥物的影響

    胺基酸是廣泛存在於植物體內的含氮有機物,含胺基酸的藥材十分普遍,但含量較低藥效不顯著。目前發現有些藥材所含胺基酸有特殊的藥理作用,如基酸有特殊的藥理作用 如

    使君子胺酸有驅蟲作用,天門冬醯胺酸有鎮咳、平喘、強心作用、如水蛭多肽抗凝血。牛黃、槲寄生蛋白質有降壓作用、雷丸中的蛋白酶可殺腸道寄生蟲。

    胺基酸、多肽、蛋白質三者均不耐熱,受熱有不同程度破壞,失去活性。

    水製的影響應避免長時浸泡,以免過多溶失、變質而降低療效。

    加熱的影響利用蛋白質的不耐熱性,火製使毒性蛋白質和苷的分解酶凝固變性。

    神麴、穀芽、麥芽、雞內金等含消化酶的藥材,常有炒黃或炒焦、砂炒等用法,對消化酶造成較大損失。

  • 2011/11/11

    48

    雷丸雷丸

    95

    神麴

    96

  • 2011/11/11

    49

    動物藥材龜甲、鱉甲、穿山甲等所含蛋白質為特殊的膠動物藥材龜甲、鱉甲、穿山甲等所含蛋白質為特殊的膠

    原蛋白質,能耐高溫和長時間煎煮,並不受醋製的影響。龜

    甲、穿山甲經砂炒醋淬後,蛋白質的水煎出量遠高於生品就

    是證明。但砂炒時也應控製適當溫度和時間,避免焦化、炭

    化降低或喪失療效。

    97

    化降低或喪失療效

    98

  • 2011/11/11

    50

    九、炮製對含無機成分藥物的影響

    無機成分主要存在於礦物、動物骨骼化石和介殼類藥材中。植物藥材也含有一些無機成分

    如鉀、鈣、鎂的無機鹽,不過多數鉀、鈣、鎂金屬離子是與有機酸結合成鹽的形式存在。

    在各類藥材中,還普遍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活性,如銅、鉻、錳、鐵、鋅、碘、氟等,炮製對微量元素有何影響還很不清楚

    礦物藥成分複雜,性質各異,惟炮製方法簡單,主要礦物藥成分複雜 性質各異 惟炮製方法簡單 主要有水飛、煮提、煅、淬等法。

    水飛的影響水飛不僅可以得到純淨、細膩的礦物藥粉末,還可使水溶性毒性成分溶失,降低毒性。如朱砂中夾雜的可溶性汞鹽、雄毒性成分溶失,降低毒性。如朱砂中夾雜的可溶性汞鹽、雄黃中夾雜的三氧化二砷(砒霜)。

    加熱的影響火煅體質堅硬的動物骨骼化石、介殼及某些礦物藥材,可使體質變得酥脆,易於粉碎和煎出藥性。

    自然銅、赭石、磁石煅後醋淬,尚可生成易溶、易於吸收的醋酸鐵,提高療效。含結晶水的礦物藥,煅後失去大部分結醋酸鐵 提高療效 含結晶水的礦物藥 煅後失去大部分結晶水,效用也發生改變。

    煅製礦物藥材應控製好適當火候,以免太過或不及。煅爐甘石必須達到300℃,碳酸鋅才會發生分解。礦物藥中的朱砂(主含HgS)、雄黃(主含As2S3)則不能火製,以防產生游離汞和砒霜的劇毒成分。

  • 2011/11/11

    51

    炮製常用的輔料

    101

    輔料

    是除主藥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總稱,它必須具有較高的化學穩定性 不與主藥起反應 不影響主藥的釋放 吸收和含學穩定性,不與主藥起反應,不影響主藥的釋放、吸收和含量測定。

    炮製輔料

    的概念與此不同,是指具有輔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和主藥達到增強療效或降低毒性,或影響主藥理化性質等作用。

    中藥炮製的應用歷史悠久,通過加入輔料協助主藥達到炮製

    102

    中藥炮製的應用歷史悠久 通過加入輔料協助主藥達到炮製目的,是中藥製藥的一大特色。

    炮製輔料具有引藥歸經,增強療效,降低毒性,緩和藥性,矯味矯臭,使藥物受熱均勻等作用。

  • 2011/11/11

    52

    一、液體輔料

    (一)酒用以製藥的有黃酒、白酒兩大類,最好用黃酒,但有少部分地區用白酒,用量為黃酒的1/3。地區用白酒,用量為黃酒的1/3。黃酒為米、麥、黍等釀製而成,一般為黃色透明液體,氣味醇香特異。

    白酒為米、麥、黍、高粱等和曲釀製並經蒸餾而成,一般為無色澄明液體,氣味醇香特異,而有較強的刺激性。

    功效黃酒、白酒均味甘、辛,性大熱。能活血通絡,祛風散寒,

    103

    黃酒、白酒均味甘、辛,性大熱。能活血通絡,祛風散寒,行藥勢,矯味矯臭。藥物經酒製後,有助於有效成分的溶出,而增強療效,矯味矯臭。

    酒多用作炙、蒸、煮等常用輔料,常用酒製的藥物:黃芩、大黃、白芍、白花蛇、當歸、常山等。

    (二)醋製藥用醋應為食用醋,且存放時間越長越好,稱為“陳醋"。

    醋是以米、麥、高粱以及酒糟等釀製而成。醋是以米、麥、高粱以及酒糟等釀製而成。

    醋味酸、苦,性溫。

    具有引藥入肝,理氣,止血,行水,消腫,解毒,散瘀止痛,矯味矯臭等作用。

    功效醋具酸性,能使藥物中的游離生物鹼等成分結合成鹽,增強溶解度而易

    104

    醋具酸性,能使藥物中的游離生物鹼等成分結合成鹽,增強溶解度而易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療效。醋具有殺菌防腐作用,故可除去藥物的腥膻氣味。醋多用作炙、蒸、煮等輔料,常以醋製的藥物:

    延胡索、甘遂、商陸、大戟、芫花、柴胡、莪朮、香附等。

  • 2011/11/11

    53

    (三)蜂蜜為蜜蜂採集花粉釀製而成。蜂蜜應是半透明、帶光澤、濃稠的液體,氣芳香,味極甜,不得有不良的異味。的液體,氣芳香,味極甜,不得有不良的異味。

    蜂蜜生則性涼,熟則性溫,故能補中;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柔而濡澤,故能潤燥;緩可去急,故能止痛;氣味香甜,故能矯味矯臭;不冷不燥,得中和之氣,故十二臟腑之病,無不宜之。因而認為蜂蜜有調和藥性的作用。

    中藥炮製常用的蜂蜜是煉蜜,用煉蜜炮製藥物,能與

    105

    中藥炮製常用的蜂蜜是煉蜜,用煉蜜炮製藥物,能與藥物起協同作用,增強藥物補中益氣的療效,或起解毒、緩和藥性、矯味矯臭等作用。常用蜂蜜炮製的藥物:

    甘草、麻黃、百部、馬兜鈴、白前、枇杷葉等。

    (四)食鹽水為食鹽的結晶體,加適量的水溶化,經過濾而得的澄明液體。

    食鹽

    味鹹,性寒。能強筋骨,軟堅散結,清熱,涼血,解毒,防腐,並能矯味。

    藥物經食鹽水製後,能改變藥物的性能,增強藥物的作用。常以食鹽水製的藥物:

    杜仲 巴戟天 小茴香 橘核 車前子等

    106

    杜仲、巴戟天、小茴香、橘核、車前子等。

  • 2011/11/11

    54

    (五)生薑汁取薑科植物鮮薑的根莖,經搗碎取汁;或用乾薑,加適量水共煎去渣而得的黃白色液體共煎去渣而得的黃白色液體。

    生薑汁

    味辛,性溫。升騰發散而走表,能發表,散寒,溫中,止嘔,開痰,解毒。

    藥物經薑汁製後能抑制其寒性,增強療效,降低毒性。常以薑汁製的藥物:

    107

    常以薑汁製的藥物:

    竹茹、草果、半夏、黃連、厚朴等。

    (六)甘草汁取甘草飲片水煎去渣而得的黃棕色至深棕色的液體。

    甘草

    味甘,性平。具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作用。

    藥物經甘草汁製後能緩和藥性,降低毒性。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解毒"的記載。常以甘草汁製的藥物:

    108

    藥物:

    遠志、吳茱萸、巴戟天等。

  • 2011/11/11

    55

    (七)黑豆汁為大豆的黑色種子,加適量水煮熬去渣而得的黑色混濁液體。

    黑豆

    味甘,性平。能活血、利水,祛風,解毒,滋補肝腎。

    藥物經黑豆汁製後能增強藥物的療效,降低藥物毒性或副作用等。常以黑豆汁製的藥物:

    何首烏等。

    109

    (八)米泔水為淘米時第二次濾出之灰白色混濁液體,其中含少量澱粉和維生素等 又稱“米二泔" 因易酸敗發酵 應臨用時收集維生素等,又稱“米二泔"。因易酸敗發酵,應臨用時收集。

    米泔水

    味甘,性涼,無毒。能益氣,除煩,止渴,解毒。對油脂有吸附作用,常用來浸泡含油脂較多的藥物,以除去部分油脂,降低藥物辛燥之性,增強補脾和中的作用。

    常以米泔水製的藥物:

    110

    常以米泔水製的藥物:

    蒼朮、白朮等。

  • 2011/11/11

    56

    (九)膽汁係牛、猪、羊的新鮮膽汁,為綠褐色、微透明的液體,略有黏性 有特異腥臭氣黏性,有特異腥臭氣。

    膽汁

    味苦,性大寒。能清肝明目,利膽通腸,解毒消腫,潤燥。與藥物共製後,能降低藥物的毒性、燥性,增強療效。

    膽汁製備的藥物

    膽南星

    111

    膽南星。

    (十)麻油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乾燥成熟種子經冷壓或熱壓所得的油脂。

    麻油

    味甘,性微寒。能清熱,潤燥,生肌。因沸點較高,常用作炮製堅硬或有毒藥物,使之酥脆,降低毒性。

    常以麻油製的藥物:

    馬錢子、地龍、豹骨等。

    112

    其他的液體輔料還有吳茱萸汁、蘿蔔汁、羊脂油、鱉血、石灰汁等,常根據臨床需要而選用。

  • 2011/11/11

    57

    二、固體輔料

    (一)稻米為禾本科植物稻的種仁。

    稻米

    味甘,性平。能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除煩止渴,止瀉痢。與藥物共製,可增強藥物功能,降低刺激性和毒性。中藥炮製多選用大米或糯米。

    常用米製的藥物有:

    斑蝥 紅娘子 泡參 黨參等

    113

    斑蝥、紅娘子、泡參、黨參等。

    (二)麥麩為小麥的種皮,呈褐黃色。

    麥麩

    味甘,性淡。能和中益脾。與藥物共製能緩和藥物的燥性,增強療效,除去藥物不快之氣味,使藥物色澤均勻一致。麥麩還能吸附油質,亦可作為煨製的輔料。

    常以麥麩製的藥物:

    枳殼 枳實 僵蠶 蒼朮 白朮等

    114

    枳殼、枳實、僵蠶、蒼朮、白朮等。

  • 2011/11/11

    58

    (三)白礬又稱明礬,為三方晶係明礬礦石經提煉而成的不規則塊狀結晶體 無色 透明或半透明 有玻璃樣色澤 質硬脆 易碎晶體,無色、透明或半透明,有玻璃樣色澤,質硬脆,易碎,味微酸而澀,易溶於水。

    白礬

    味酸,性寒。能解毒,祛痰殺蟲,收斂燥濕,防腐。與藥物共製後,可防止腐爛,降低毒性,增強化痰的療效。

    常以白礬製的藥物:

    115

    常以白礬製的藥物:

    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等。

    (四)豆腐為大豆種子粉碎後經特殊加工製成的乳白色固體。

    豆腐

    味甘,性涼,能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豆腐具有較強的沉澱與吸附作用,與藥物共製後可降低藥物毒性,去除污物。

    常與豆腐共製的藥物有:

    藤黃 珍珠(花珠) 硫黃等

    116

    藤黃、珍珠(花珠)、硫黃等。

  • 2011/11/11

    59

    (五)土中藥炮製常用是灶心土、黃土、赤石脂等。灶心土呈焦土狀,黑褐色 有煙薰氣味黑褐色,有煙薰氣味。

    灶心土

    味辛,性溫。能溫中和胃,止血,止嘔,澀腸止瀉。與藥物共製後可降低藥物的刺激性,增強藥物療效。

    常以土製的藥物:

    白朮 當歸 山藥等

    117

    白朮、當歸、山藥等。

    (六)蛤粉為動物文蛤、青蛤等的貝殼,經煅製粉碎後的灰白色粉末。主含氧化鈣等成分主含氧化鈣等成分。

    蛤粉

    味鹹,性寒。能清熱,利濕,化痰,軟堅。與藥物共製可除去藥物的腥味,增強療效。

    主要使用蛤粉的藥物

    燙製阿膠

    118

    燙製阿膠。

  • 2011/11/11

    60

    (七)滑石粉為單斜晶係鱗片狀或斜方柱的硅酸鹽類礦物滑石經精選、淨化 粉碎 乾燥而製得的細粉 本品為白色或類白色 微細化、粉碎、乾燥而製得的細粉。本品為白色或類白色、微細、無砂性的粉末,手摸有滑膩感。

    滑石粉

    味甘,性寒。能利尿,清熱,解暑。中藥炮製用滑石粉作中間傳熱體拌炒藥物,使藥物受熱均勻。

    常用滑石粉燙炒的藥物:

    119

    常用滑石粉燙炒的藥物:

    刺猬皮、魚鰾膠等。

    (八)河砂篩取中等粗細的河砂,淘淨泥土,除盡雜質,曬乾備用。

    中藥炮製用河砂拌炒

    主要取其溫度高,傳熱快,受熱均勻。

    堅硬的藥物經砂炒後質地變鬆脆,以便粉碎和利於煎出有效成分。

    破壞藥物毒性,易於除去非藥用部分。

    常以砂炒的藥物

    120

    常以砂炒的藥物:

    馬錢子、穿山甲、骨碎補、狗脊、龜甲、鱉甲等。

  • 2011/11/11

    61

    (九)朱砂為三方晶係硫化物類礦物辰砂。中藥炮製用的朱砂,係取去淨雜質的朱砂研細或水飛成細粉備用淨雜質的朱砂研細或水飛成細粉備用。

    朱砂

    味甘,性微寒。具有鎮驚,安神,解毒等功效。

    常用朱砂拌製的藥材:

    麥冬、茯苓、遠志等。

    121

    炮製的分類

    雷公炮灸十七法

    三類和五類分類法

    工藝與輔料相結合的分類法

    以藥用部分的來源分類法

    基本炮製二十法

    122

  • 2011/11/11

    62

    一、雷公炮灸十七法

    在運用炮製技術方面的術語,以繆希雍和莊繼光著《炮炙大法》卷首所載的十七法為古代術語的代表《炮炙大法》卷首所載的十七法為古代術語的代表

    按雷公炮炙法有十七曰炮、曰爁、曰煿、曰炙、曰煨、曰炒、曰煅、曰煉、曰製、曰度、曰飛、曰伏、曰鎊、曰摋、曰曬、曰曝、曰露是也,用者宜如法,各盡製宜。

    這就是後世流傳的雷公炮炙十七法,後人就稱此為「炮炙十七法

    123

    「炮炙十七法」。明清以來,「十七法」在藥材業中有很深遠的影響,有其歷史價值,尤其對學習中藥炮製和查閱古代文獻有一定的幫助。

    二、三類和五類分類法

    三類分類法是明代陳嘉謨提出的,他在《本草蒙筌》中說:“……火製四:有煅、有炮、有炙、有炒之不同;水製三:或漬、或泡、或洗之弗等;水火共製造者:若蒸、若煮而有二焉,餘外製雖多端,總不離此二者。"即以火製、水製、水火共製三類炮製方法為綱,統領各種中藥的炮製,能反映出炮製的特色。

    124

  • 2011/11/11

    63

    三、工藝與輔料相結合的分類法

    其一法是突出輔料對藥物所起的作用,以輔料為綱,以工藝為目的分類法以工藝為目的分類法,

    如分為酒製法、醋製法、蜜製法、鹽製法、薑製法、藥汁製法等。在酒製法中再分為酒炙、酒蒸、酒煮、酒燉等,此種分類法在工藝操作上會有一定的重複。

    其二法是突出炮製工藝的作用,以工藝為綱,以輔料為目的分類法

    如分為炒 炙 煅 蒸 煮 燀等 在炙法中再分為酒炙法

    125

    如分為炒、炙、煅、蒸、煮、燀等。在炙法中再分為酒炙法、醋炙法、薑炙法、蜜炙法等。這種分類方法能較好地體現中藥炮製工藝的系統性,條理性,既能體現整個炮製工藝程序,又便於敍述輔料對藥物所起的作用,是中藥炮製中共性和個性的融合,便於掌握,一般多為教材所採用。

    四、以藥用部位的來源分類法

    中藥炮製專著《雷公炮製論》,全書將炮製方法散列於各藥之後,無規律可循。至宋代《局方》,把炮製依據藥物來源屬性的金、石、草、水、火、果等分類,但仍局限於本草學的範疇。

    現今,中藥炮製規範大多以藥用部位的來源進行分類

    即根及根莖類,果實、種子類,全草類,葉類,花類,皮類,藤木類 動物類 礦物類等 在各種藥物項下再分述各種炮

    126

    藤木類,動物類,礦物類等,在各種藥物項下再分述各種炮製方法。

    此種分類方法的優點便於具體藥物的查閱,但體現不出炮製工藝的系統性。

  • 2011/11/11

    64

    五、基本炮製二十法:基本炮製法總概括包含:淨選、飲片切製、酒製、

    醋製 鹽製 薑製 蜜製 藥汁製 油製 製炭 炒醋製、鹽製、薑製、蜜製、藥汁製、油製、製炭、炒製、燙製、煨製、烘焙、煅製、淬製、煮製、燀製、蒸製、燉製、水飛、製霜、製麴、發芽、拌製、提淨、製瀝、乾餾、特殊製法等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