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玩出無限可能seniorhigh.mcu.edu.tw/sites/default/files/u3/訪國立... / 銘傳校刊...

5
www.magazine.mcu.edu.tw / 銘傳校刊 ◎第9079 校友寫真 「姝如」一名亦如《詩經‧邶風‧靜女》中「靜女其 姝」,是一位美麗又可愛的女性。1993年畢業於五專商設 科,同時也是1995年大學部商設系畢業的盧姝如,赴英深 造後返台任教。從平面到空間,在科技與藝術領域中創造 出無限可能。她以開放的視野、創意的設計,豐富了人們 的生活經驗與世界。 夢想就像一把傘 「夢想就像一把傘,沒有打開就沒有作用」。盧姝如生 長在一個經營廣告公司的家庭,從小就跟著父母到處「看 房子」,耳濡目染下,蘊蓄了設計和美感的濃厚興趣。 就讀銘傳期間,盧姝如受到多位名師啟蒙,如名畫家梁 丹丰、林珮淳(現任台藝大多媒體動畫藝術系教授,也是商 設校友)教授繪畫,溫子先(大陸名建築師)及卜建平老師指 導空間設計、施令紅(現任台師大設計系教授)指導平面設計 與電腦繪圖;自英返台授業的王年燦(現任台藝大多媒體系 教授),則對盧姝如在設計基礎上有著深遠影響。這些老師 後來都在學術和業界建立聲望,印證當年包校長延攬名師 任教的效應,影響深遠。 銘傳的課堂啟迪,為盧姝如後來的創作之路植入潛藏 的基因,無時無刻在學術研究和藝術創作迸放火花。1995 年盧姝如自銘傳畢業,隔年負笈英國求學,人生之於她, 是「順著水流」,她的學習與探索的歷程可以說是無縫接 軌,在設計的美學天地裏,她沒有一刻停止追尋自己的夢 想。盧姝如以「邊學邊玩,邊玩邊學」遊樂中學習的獨特 哲學與因緣際會,在英國求學5年,除了拓增對空間感的訓 練,更多的是對於設計精神的探索。 稿

Upload: others

Post on 01-Mar-2020

2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www.magazine.mcu.edu.tw / 銘傳校刊 ◎第90期 79

校友寫真

「姝如」一名亦如《詩經‧邶風‧靜女》中「靜女其

姝」,是一位美麗又可愛的女性。1993年畢業於五專商設

科,同時也是1995年大學部商設系畢業的盧姝如,赴英深

造後返台任教。從平面到空間,在科技與藝術領域中創造

出無限可能。她以開放的視野、創意的設計,豐富了人們

的生活經驗與世界。

夢想就像一把傘

「夢想就像一把傘,沒有打開就沒有作用」。盧姝如生

長在一個經營廣告公司的家庭,從小就跟著父母到處「看

房子」,耳濡目染下,蘊蓄了設計和美感的濃厚興趣。

就讀銘傳期間,盧姝如受到多位名師啟蒙,如名畫家梁

丹丰、林珮淳(現任台藝大多媒體動畫藝術系教授,也是商

設校友)教授繪畫,溫子先(大陸名建築師)及卜建平老師指

導空間設計、施令紅(現任台師大設計系教授)指導平面設計

與電腦繪圖;自英返台授業的王年燦(現任台藝大多媒體系

教授),則對盧姝如在設計基礎上有著深遠影響。這些老師

後來都在學術和業界建立聲望,印證當年包校長延攬名師

任教的效應,影響深遠。

銘傳的課堂啟迪,為盧姝如後來的創作之路植入潛藏

的基因,無時無刻在學術研究和藝術創作迸放火花。1995

年盧姝如自銘傳畢業,隔年負笈英國求學,人生之於她,

是「順著水流」,她的學習與探索的歷程可以說是無縫接

軌,在設計的美學天地裏,她沒有一刻停止追尋自己的夢

想。盧姝如以「邊學邊玩,邊玩邊學」遊樂中學習的獨特

哲學與因緣際會,在英國求學5年,除了拓增對空間感的訓

練,更多的是對於設計精神的探索。

一路玩出無限可能

訪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系教授 盧姝如

採訪﹣林妙影

撰稿﹣解從琳

MING CHUAN MAGAZINE ◎第90期80

從曼徹斯特到雪菲爾

1996至1997年,盧姝如在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

學 (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主修建築、

景觀與三度空間設計。曼徹斯特都會大學,位於

英格蘭西北部,不僅為著名的工業革命發源地,

同時也是創意文化與足球揚名的城市。盧姝如回

首這一年的留學歷程,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第

一次出國的她,在陌生的國度裏難免思鄉情切,

一開始覺得辛苦,有些適應不良,但父母一句

「玩累了,再回來」,幫助盧姝如跨越了框限,

一掃灰霾,開始認識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

在多元文化的滋養下,她嘗試著用新的觀點去看

待周遭的生活世界,同時也順利在一年內取得曼

徹斯特都會大學室內設計碩士學位。

曼徹斯特只是一個逗點。1998至2002年,盧姝

如在位於英格蘭中北部的雪菲爾市雪菲爾大學

(University of Sheffield)繼續攻讀建築學博士。位

在英格蘭的中北部的雪菲爾,從原本荒涼的城市

意象,歷經工業蕭條後的改造,和休閒、觀光、

多元文化結合後,蛻變成一座綠意盎然、充滿活

力的城市,擁有150處林地以及50座公園,從市

中心最大的溫室Winter Garden,延伸至郊區的山

峰區國家公園(Peak District National Park),課餘

時間的盧姝如,或前往市中心欣賞電影、聆聽音

樂會,或安排山峰區國家公園健行,盡情地體驗

雪菲爾多樣豐富的思考與生活方式。

盧姝如在這座融合傳統的紅磚建築與現代風格

的雪菲爾大學,歷經了4個寒暑。在這段最美好

的時光,她致力於設計精神的探索,同時也奠定

她日後嚴謹及傑出的學術研究能力。

科技與藝術的對話

2003年遊子返鄉,盧姝如先後在母校銘傳商設

系、致理技術學院多媒體設計系、台藝大多媒體

動畫藝術學系擔任教職,2005年進入國立台北教

育大學服務迄今,現任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含玩

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教授,在悅趣、遊戲的氛

圍中傳道授業。盧姝如研究領域著重在數位學

習、互動多媒體設計、體感數位遊戲開發、擴增

實境、影像動態偵測、兒童數位教育產品設計

與開發之領域。發表的論文計有國內外SSCI 、

TSSCI 、EI期刊論文共計16篇、專書5冊、會議

在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進修時,盧姝如雖然

難免思鄉情切,在多元文化的滋養下,幫助她跨

越框限,開啟對設計領域的新視野。

www.magazine.mcu.edu.tw / 銘傳校刊 ◎第90期 81

校友寫真

帶領學生在數位領域中開創新視野,是盧姝如在教學中最大的成就

論文48篇,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14件。

曾擔任國北教教務處教學業務組組長的盧姝

如,參與多項學校e化教學環境建置之規劃與推

動,並主持與執行99年度與101年度前瞻概念設

計計畫,提出將擴增實境技術應用於國小教育產

品之概念設計。此外,具有主持與執行國科會多

年期計畫之經驗,包含「智慧創意玩自然」、

「探索永續綠生活」,與「影像識別與感測器應

用之產業實務導向課程開發與設計,與「前瞻技

術應用與未來育樂生活產品開發與展示空間建

置」等計畫。

盧姝如透過數位媒材與藝術的對話,擔任整合

跨領域的推手與行動者,發展互動科技(體感互

動、互動電子書等),在學術著作及教學成果上

表現亮眼。

悅趣化數位學習

盧姝如進一步解釋,悅趣化數位學習(Game/

Toy- based e-learning)的概念,源自於「遊戲學

習」,是強調學童為中心並與融合數位遊戲的創

新教學方式,藉由數位學習的方式提昇學童的學

習興趣與動機並促進學童持續參與學習,以實踐

「寓教於樂」的教學理想。

藉由「數位遊戲」與「智慧型玩具」的趣味性

結合教育設計理念,做為輔助學習的中介,提供

學習者充滿樂趣與挑戰的學習環境,吸引學生的

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進而促進學

習、提升學習成效。

這些年,盧姝如在悅趣化數位學習中,以體

感互動多媒體和擴增實境來作為學術和創作的主

軸,獲得不少肯定與成就。

MING CHUAN MAGAZINE ◎第90期82

體感互動多媒體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下,人機互動的方式,

已經突破需要以鍵盤、滑鼠、搖桿等介面操作方

式。盧姝如談到,為了提升更良好的操作效率,

Foley(1987)提出「直接操作」的論點,使用者在

操作物件時有如身處在一個擬真的環境,藉由身

體的直接移動或是操縱來修改並控制虛擬物件,

不需要任何的指令或命令來控制機器,使用者反

應會更加直覺及更良好的互動性。由於直接操作

論點的影響,使得各項產品越來越以人為中心做

為設計的準則,因此人機介面的設計上已不單只

是需要滑鼠、旋鈕或是鍵盤等操縱器來連繫機

器,取而代之的是體感介面設計。

目前在娛樂界盛行的體感互動多媒體遊戲,應

用動態影像處理技術與數位遊戲的結合,排除按

鈕、搖桿等的操控器來操作,以使用者肢體反應

或是直接操作的方式來控制並進行多媒體間的互

動。結合體感互動多媒體遊戲,整合影像投影、

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Kinect等技術

之運用,更對未來互動多媒體展示、數位學習產

品的開發帶來更多元發展的可能性。

真實與虛擬的互動

至於擴增實境可作為一個實際環境與虛擬物

件溝通的媒介,藉著真實與虛擬之間的互動,來

完成工作目標。AR基本原理是將真實世界影像

與電腦製作的虛擬影像透過光學儀器合併,讓使

用者看到虛實交錯的影像。並且持續追蹤使用者

肢體位置,給予相對應位置與角度的虛擬影像內

容,達到互動的效果。

隨著電子通訊發展迅速,3G手機、PDAs、

iPhone等電子產品陸續問世,在外形及功能上也

日益更新,輕薄且能乘載大量資訊,使得大眾能

夠隨時隨地進行電話聯繫,同時也具備攝影機及

顯示的功能,而擴增實境領域的研究者發覺到這

樣的情況,搭上無線通訊性能,研發出行動式的

擴增實境系統,這樣不僅能透過輕巧的電子產品

來顯示,且能運用大眾常用的通訊網路來擷取最

新的資料,讓擴增實境的資訊更即時。

盧姝如以「擴增實境」為例,一般人馬上就

會想到Google眼鏡,它的最大特色便是將各種數

位資訊顯示在配戴的玻璃小方塊中。但究竟什麼

是擴增實境?盧姝如解釋說,它是一種數位化技

術的運用和推廣,介於「真實世界」與「虛擬世

界」的概念,也就是將真實世界的圖片、素材和

資料,與電腦的虛擬世界加以結合,產生複合式

的影像,創造出許許多多令人新奇有趣的互動。

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台灣館的「山水心燈」

即是一例,它通過LED「台灣之心」球體與心燈

外部,二者虛實互生的動態展演,呈現出萬蝶飛

舞、海洋守護、台灣創意、自然永續與民間藝術

的多種影像。當人們站在貫穿中間的天橋上觀看

影片時,會感覺被影像包圍,加上八聲道環繞音

響,彷彿在看花時會聞到花香、下雨時會感受到

飄雨一般,營造出豐富多元的參觀體驗,這就是

擴增實境。

www.magazine.mcu.edu.tw / 銘傳校刊 ◎第90期 83

校友寫真

英倫情緣志趣相投

盧姝如的留學之旅,除了學有所獲外,另一人

生大收穫,是結識另一半-現任長庚大學工業設

計學系助理教授劉英傑。劉英傑係英國劍橋大學

工程設計博士畢業,兩人情定於美麗又深富人文

氣息的城市「劍橋」。或許正因它為二人的結緣

地,盧姝如在英國走過很多城市後,迄今還是最

鍾愛劍橋。

卸下軍職,結束外派職涯後,劉英傑目前也積

極投入研究與教學領域,致力於創新概念設計、

視覺化醫療資訊系統、玩具設計工學及設計專案

管理。夫婦倆不僅志趣相投,在學術研究的路上

攜手並進,一雙可愛的子女,更是他們生活中的

另一個重心。

在悅趣中傳道授業

在國北教數位科技設計系師資群中,專長領域

在藝術設計類的幾乎沒有,即使身為年輕學者,

又是資淺的老師,但是專業素養,使盧姝如在系

上盡情發揮,得以在悅趣中教學,讓她滿懷感

恩。當工作成為樂趣,使教學和研究不再一成不

變,當一篇篇研究論文完成,一個個國科會計畫

通過,一連串創作出爐,生活自然洋溢幸福的氛

圍。盧姝如以自身說明,這樣的生活不是遙不可

及,也不是夢想,只要願意,就能夢想成真。

只因為興趣,她一頭栽入,按部就班,從取得

博士學位,到私立大學任教,再轉到公立大學,

一路從助理教授、副教授到去年8月取得教授資

格。看似一帆風順的人生,其實是無數個日夜的

埋首,期間還生育兩個小孩,為人妻和為人母的

角色,一點未延宕進程,使她眸子總是漾溢優雅

自在。

每天心中開出一朵花

天天都有新奇的事物,過去就讓它過去,不要

固著一方之見,盧姝如勉勵有志於設計相關領域

的學弟妹,多多挖掘老師心中蘊藏的瑰寶,轉換

為自己的學習能量。尤其銘傳具有絕佳的國際化

學習環境,同學若能掌握國際化發展的趨勢,擴

展自己的視野,和全球接軌,自有不一樣的創意

發想。

嘗試與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善用周遭的資

源,為生活創造一個個令人驚喜的小確幸。盧姝

如勉勵年輕學子,當創意遇上科技時,趣味就會

無所不在。

劉英傑與盧姝如這對夫婦,不僅志趣相投,在

學術研究的路上攜手並進,對一雙可愛的子女,

更是疼愛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