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變變變 魔術 變 - Ta Kung Paopaper.takungpao.com/resfile/2012-01-01/A15/A15.pdf · 有假東西。曾經在一次活動中,他表演變走一枝紅 酒,有一位站在欄杆前的伯伯大叫:「我要檢

5年前,當時仍在浸會大學修讀副學士的李澤邦,偶然下闖進校內的魔術學會,從此 「成魔」。他憶述,第一件接觸的魔術道具,是一枝平平無奇的魔術棒,只要握在手裡,便可隨意升高升低, 「無咩特別丫,幾好玩呀。」正當李澤邦一步一步邁進魔術世界,亦是他人生轉變的重要時刻。

參加魔術學會成轉捩點2008 年副學士畢業,李澤邦遠赴美國唯一的魔術學

校Chavez Studio of Magic鑽研魔術4個月,然後花一年時間四處外出比賽。直至去年初,電視台節目《魔法

擂台》邀請各地魔術高手同台較量,令他嶄露頭角。初出茅廬已好評如潮,他坦言, 「努力、好彩,肯定有啦,不過個節目都幫咗好多,而家喺香港同內地都

有人識自己。」曾在比賽中多次奪獎的他,最拿手的是可自編

自導自演的舞台魔術,他更一直希望改變觀眾過往對魔術的感覺,即在表演中加入藝術元素,如音樂劇、戲劇和跳舞等情節,讓表演變得不像把戲。

本身很欣賞太陽劇團(ZAIA)的他,經常從中得到靈感, 「佢其實係一個雜耍,但佢會將一啲藝術感好嘅嘢放入去,雖然馬戲

係兒戲,但將藝術感好重、好獨特嘅加入去,係好創新方式,再表演出嚟,有種煥然一新嘅感覺……想像唔到馬戲團可以昇華到咁嘅地步。」

的確,不少人看過魔術後,便像過眼雲煙,兒戲一場, 「大家會講魔

術咋嘛,但從來唔會有人講音樂咋嘛,所以我想將魔術提升到

一個地步,係唔會畀人睇小,佢唔係咁簡單,係可

以好複雜,入面有好多嘢 , 可 以 做 得 更好。」目前,他將對

藝術的追求放在魔術之上,朝着

這個方向設計魔術。

生活經歷融入魔術表演李澤邦的表演題材較沉重,帶點感性浪漫,偶爾帶點悲

傷, 「我試過將親身經歷、屋企離異、時間、金錢放入去」,不過要同時將悲傷情感,與令人期待的魔術效果混合,確有難度, 「對我嚟講係嘗試,創作就係不停咁試」,這亦是李澤邦所追求的藝術。

目前在網上亦可搜尋到李澤邦的表演,如他從美國回來第一套自己創作的表演作品 「雪」,內裡雖不外乎變波變牌,但充滿美感和藝術層次,得到很多認同, 「有觀眾感受到有藝術層次,係尊重呢件事,唔當馬戲咁睇,真係好大鼓舞。」

不過,藝術的大忌莫過於 「老翻」,原創人又會否擔心表演會被人原裝全抄呢? 「一個表演可以畀人抄到就唔係一個好表演,方法可以抄到,但係佢做唔到我表演嗰個感覺,一定要係我做先可以做到。」那麼在他的表演中,有什麼記認一定出現,讓人能夠識別呢?沒想到他竟會說: 「我囉!我唔會話每次演入面都有一樣屬於我嘅象徵,相反,係想大家睇完呢個表演,唔只係記得魔術,係會記得李澤邦。」

興趣當職業 人生有目標事實上,5年前的李澤邦從未接觸魔術, 「我細個到而

家都只係記得一個魔術,就係 David Copperfield(大衛高柏飛)入咗棟樓,然後炸爆佢,佢又無事咁走返出嚟。」沒想到他成魔之路,原來真的只是無心插柳, 「細個無夢想㗎喎,學咗魔術先有㗎。個個細路都無夢想㗎啦,我的志願?都係作住先。」

李澤邦坦言,除魔術外,自小到大未曾有一種嗜好或興趣能保持多過5年。而跟大部分年輕人一樣,他怕事、怕麻

煩,如今成為全職魔術師,又與朋友合資組成公司接活動,每天接觸不同的客戶,卻反令他逐漸成長,

「都唔鍾意㗎,但無辦法,又無經理人,全部都要自己做,不過過程都學識點同人

打交道。」

眼前 23 歲的小伙子,由無一技之長,變成興趣當職業,更企圖改變世人對魔術的看法,他承認,魔術令其人生變得有目標和有夢想,但過程絕非魔法般神奇,仍需努力經營。有時為做一場好的表演,需集中一個月以上不停練習,甚至會被組件弄傷, 「但最辛酸唔係身體上,而係精神上嘅疲勞係最傷……有啲嘢已經練咗兩年,只係比賽前一兩個月再練得仔細啲,其實每樣嘢都練咗好耐,只係點樣將學過啲嘢好流暢咁放喺一個表演入面。」

老話題,人紅是非多,一夜成名有否為他帶來同樣的代價呢? 「總會有,不過而家大家都多嘢做咗,少咗搞事。」李澤邦說,本港的魔術界曾出現斷層,現時老一輩約為五、六十歲,新晉的為二、三十歲,但不見了四十多歲的一層,「香港魔術界發展唔好,中間發生過多好鬥爭,好多人與人

之間嘅問題,好嘅發展係互相交流、幫助,互相攻擊同抹黑只會令大家難堪。」

未來,總是充滿未知數,問及他會否忽然放棄面前的路?他雖以不肯定的口脗回答不會,但實際上,他似乎已有下一步的計劃,希望發展舞台魔術中最難處理的大型幻象,「因為唔係一個人嘅工作,係一組人嘅工作,要同人合作得

好」。他坦言,現在未有機會,亦未遇到志同道合的人,「而家要儲錢先,人工同組件都要錢。」

二〇一二年一月一日 星期日責任編輯:余佩娟A15 香港人家

任憑魔術師實力強勁,總不能與自然抗衡,說到底魔術非魔法,遇上天上的不測風雲,仍是魔術師永不能變走的事實。

「永遠室外都未必係一個好好的表演場合,有風呀,燈光未必啱,落雨呀,凍呀熱呀,唔係一個好嘅狀況。」李澤邦曾試過到內地表演時遇上零度天氣, 「手指差唔多郁唔到,但已經喺個台度,都要夾硬郁。」結果令演出稍為失色。

而無觀眾、反應冷淡都不能在魔術師的掌控之中,「有時表演都會有失手、穿崩時候,但盡量都唔會做到

畀你見到。」他坦言,若表演失準,會自我責怪,心情變得好差,但過程中必定要檢討,希望下次做得更好,更強調 「永遠都唔好怪責自己嘅觀眾,觀眾無錯」。

不擔心被捉錯處不過,有一種最常見,但李澤邦最不擔心的情況,

便是 「捉錯處」。他認為,香港人好鍾意拆穿人,好驚有假東西。曾經在一次活動中,他表演變走一枝紅酒,有一位站在欄杆前的伯伯大叫: 「我要檢查,假嘅!」李澤邦只好讓他檢查, 「根本驚唔嚟,唔錯就得。」

他坦言目前在接商業活動時,亦有底線,「你要我淨係着住條底褲上去我梗係唔制。」

但有時應客戶要求,變出他們的產品,但都盡量會令表演變得不太商業化。此外,太敏感的情況,如要求他將魔術公開,亦是作為一個真正魔術師不能接受的。

魔術師雖有三戒,但遇到好朋友請求公開魔術,該如何處理呢? 「點都唔講,如果會公開魔術的人,都唔算係魔術師啦,個啲只係玩魔術……其實就算同咗唔識嘅人講,佢都無得着㗎。」

香港魔術發展緩慢外地取經擴闊視野

本地目前有數個魔術組織,其中最出名便是香港魔術家協會,李澤邦亦是會員之一,惟協會目前無固定地方,會員交流機會少, 「每個月得一次例會,幾個月一次Lecture,只有十幾次交流,真係好少。」因此本港的魔術師多以外國為主要學習對象,向外取經。他亦慨嘆,自己想舉辦劇團,但難以找到贊助, 「政府都唔當魔術係藝術,好多香港人都係。」

經過在美國修讀魔術課程,親嘗多次出國參賽經驗後,李澤邦深深感到本港的魔術發展仍需加緊腳步。以亞洲地區來說,韓國的進步迅速,而日本本身的文化根底鞏固,表演已達一定程度的美感,但本港的仍然是文化沙漠,即使發展任何藝術仍然有多種限制。

「近距離魔術會好啲,舞台就無咩地方,香港地少人多,始終有啲限制。」本地的推廣教育和文化意識始終較為單薄,在美國短短 4 個月的學習中,李澤邦已察覺到,外國人懂得欣賞魔術,甚至將之視為藝術,他們亦有很多機會觀看不同的表演。

原來,除美國外,韓國和泰國已有大學開辦魔術課程,而《哈利波特》的原產地——英國,更加有 Magic Circle(魔術圈),定期舉辦活動,可說十分蓬勃。

今年便是 3 年一次、由國際魔術組織聯盟會(FISM)的魔術大會,來自五湖四海的魔術師將聚首一堂,一較高下,素有魔術師的奧林匹克之稱。今屆將會於今年 7 月在英國黑池舉行,李澤邦早前剛完成亞洲賽事,目前仍在等候結果,希望能晉身決賽。

魔法三戒●不可隨便將秘密公開●不可以在同一地,向同一群觀眾,表演同一個魔術

●不可以在魔術效果發生之前作出預告

術術

李澤邦

魔術表演往往令人嘖嘖稱魔術表演往往令人嘖嘖稱奇,然而,看魔術表演的人,大抵只奇,然而,看魔術表演的人,大抵只着重魔術帶出的效果,卻忽略魔術師埋藏着重魔術帶出的效果,卻忽略魔術師埋藏在魔術背後,希望帶出的意義。真正的魔術在魔術背後,希望帶出的意義。真正的魔術師,不只懂得將神奇帶給觀眾,他們亦如出色的師,不只懂得將神奇帶給觀眾,他們亦如出色的音樂家、舞蹈家或演員一樣,透過其表演形式,將故事的樂與音樂家、舞蹈家或演員一樣,透過其表演形式,將故事的樂與怒、喜與悲呈現在觀眾眼前。眼看面前魔路崎嶇,魔術師李澤怒、喜與悲呈現在觀眾眼前。眼看面前魔路崎嶇,魔術師李澤邦試圖扭轉乾坤,將魔術提高一線,希望將魔術與藝術看齊。邦試圖扭轉乾坤,將魔術提高一線,希望將魔術與藝術看齊。

文:黃芷慧文:黃芷慧 圖:受訪者提供圖:受訪者提供

變,魔術

變變藝藝

變變

不測風雲 魔術變不走

▲在馬來西亞舞台魔術比賽奪得亞軍

◀◀哪一招才是哪一招才是李澤邦的秘密李澤邦的秘密武器?武器?

蔡文豪攝蔡文豪攝

◀◀在葵青劇院作大在葵青劇院作大型幻象演出型幻象演出

▼李澤邦(右)在香▼李澤邦(右)在香港魔術家協會舞台公港魔術家協會舞台公開賽奪冠,旁為季軍開賽奪冠,旁為季軍得主得主

▶▶李澤邦個人作品李澤邦個人作品 「「雪雪」」

▲李澤邦為天水圍一個社區中心義務表演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