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32
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要点 2019 年第 3 季度(总第 39 期) 报告日期: 2019 6 26 2019 年以来,全球银行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加剧, 实体经济增长动能减弱,金融市场有所动荡,金融监 管趋严态势不减。在此背景下,主要经济体银行业继 续呈现分化发展的态势。 ● 2019 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风险控制能力保持稳健,竞争力持续提升,贷款结构 继续优化,服务实力经济能力不断增强,整体质量和 经营效益大体维持稳定,未来有望平稳增长。 近年来,我国在金融机构退出制度的建设方面取得 了一系列进展,但与市场化、法制化有序处理相比, 我国问题银行退出机制还存在较大完善空间。本期报 告结合国际经验,对我国相关机制建设提出建议。 过去十年来,海外离岸人民币业务取得较快发展, 各跨国银行从中获益良多。未来,银行业海外人民币 业务将主要着眼于粤港澳大湾区、伦敦和新加坡等金 融中心,逐渐向其他市场扩展。 2019 年二季度中国银行间市场利率变化(%) 1.5 2.0 2.5 3.0 3.5 4.0 2019-04 2019-05 2019-06 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7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7SHIBOR:1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研究课题组 长: 陈卫东 副组长: 张兴荣 员: 王家强 熊启跃 原晓惠 孙艺洋 刘雅莹(香港) 于一工(悉尼) 哲(东京) 亢(伦敦) 鲁蒙初(俄罗斯) 勃(匈牙利) 李文俊(约翰内斯堡黄小军(纽约) 施小冬(巴西) 联系人:王家强 话:010-66592331 件:wangjiaqiang@bankofchina.com

Upload: others

Post on 31-May-2020

3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要点

2019 年第 3 季度(总第 39 期) 报告日期:2019 年 6 月 26 日

● 2019 年以来,全球银行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加剧,

实体经济增长动能减弱,金融市场有所动荡,金融监

管趋严态势不减。在此背景下,主要经济体银行业继

续呈现分化发展的态势。

● 2019 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风险控制能力保持稳健,竞争力持续提升,贷款结构

继续优化,服务实力经济能力不断增强,整体质量和

经营效益大体维持稳定,未来有望平稳增长。

● 近年来,我国在金融机构退出制度的建设方面取得

了一系列进展,但与市场化、法制化有序处理相比,

我国问题银行退出机制还存在较大完善空间。本期报

告结合国际经验,对我国相关机制建设提出建议。

● 过去十年来,海外离岸人民币业务取得较快发展,

各跨国银行从中获益良多。未来,银行业海外人民币

业务将主要着眼于粤港澳大湾区、伦敦和新加坡等金

融中心,逐渐向其他市场扩展。

2019年二季度中国银行间市场利率变化(%)

资料来源:美国 FDIC,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1.52.02.53.03.54.0

2019-04 2019-05 2019-06

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7天

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7天

SHIBOR:1周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研究课题组

组 长: 陈卫东

副组长: 张兴荣

成 员: 王家强

邵 科

熊启跃

赵 雪

原晓惠

孙艺洋

梁 斯

刘雅莹(香港)

于一工(悉尼)

王 哲(东京)

瞿 亢(伦敦)

鲁蒙初(俄罗斯)

杨 勃(匈牙利)

李文俊(约翰内斯堡)

黄小军(纽约)

施小冬(巴西)

联系人:王家强

电 话:010-66592331

邮 件:[email protected]

Page 2: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Page 3: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1 2019 年第 3 季度

贸易摩擦背景下全球银行业发展新挑战

——中国银行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2019 年第 3 季度)

2019 年上半年,受贸易摩擦加剧等因素影响,全球银行业经营环境不确定

性加大,实体经济增势减弱,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但监管趋严态势不减,主要

经济体银行业呈现分化发展态势。中国银行业保持平稳增长,风险抵补能力进

一步夯实,个别机构出现风险。本期报告对 IFRS9 实施及其影响、贸易摩擦影

响进行专栏分析,对问题银行及其处置机制、离岸人民币业务进行专题研究。

一、2019 年上半年全球银行业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

(一)银行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加大,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2019 年上半年,全球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呈现如下发展态势:

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大。整体来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全球 GDP 实际

增速从 2017 年的 3.8%下跌至 2018 年的 3.6%,根据 IMF 预测 2019 年 GDP 将

持续下降至 3.3%(图 1)。从摩根大通全球 PMI 指数看,综合 PMI 指数、服务

业 PMI 指数以及制造业 PMI 指数持续下降,分别由 2018 年初的高点跌至 2019

年 5 月的 51.2、51.6 和 49.8,仅就业 PMI 指数小幅回升(图 2)。

图 1:全球 GDP 增长率(%) 图 2:摩根大通全球 PMI 指数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2.7

3.2

3.7

4.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全球GDP实际增长%

IMF预测GDP增长%

49.0

50.0

51.0

52.0

53.0

54.0

55.0

2016 2017 2018 2019

综合PMI 服务业PMI

就业PMI 制造业PMI

Page 4: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2 2019 年第 3 季度

货币政策出现“转向”态势。在 2018 年 12 月升息后,美联储迄今按兵不

动;但在预计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美联储三季度可能降息。欧洲

央行将在更长时间内维持低利率,提供更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英格兰央行和

加拿大央行的政策利率较去年仍保持不变。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呈分化态势:

印度央行货币市场隔夜平均利率从 2018年的 6.43%降至 2019年二季度的 5.66%;

俄罗斯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至 7.5%。为应对里拉危机,土耳其将政策利率保持

在 22.50%高位。墨西哥、南非央行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中国央行保持稳健中性

政策立场,存贷款基准利率不变,货币市场利率中枢稳中趋降(表 1)。

表 1:2015—2019Q2 年主要经济体政策利率变动(期末,%)

国家和地区 利率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Q2

美国 联邦基金目标利率 0.50 0.75 1.50 2.50 2.50

日本 政策目标利率 0.10 -0.10 -0.10 -0.10 -0.10

欧元区 存款便利利率 -0.30 -0.40 -0.40 -0.40 -0.40

英国 基准利率 0.50 0.25 0.50 0.75 0.75

加拿大 隔夜目标利率 0.50 0.50 1.00 1.75 1.75

瑞士 3 个月 LIBOR 目标利率 -0.75 -0.75 -0.75 -0.75 -0.75

澳大利亚 货币市场目标利率 2.00 1.75 1.50 1.50 1.25

韩国 基准利率 1.50 1.25 1.50 1.75 1.75

南非 回购利率 6.25 7.00 6.75 6.75 6.75

巴西 隔夜利率 14.25 13.75 7.00 6.50 6.50

中国 一年期存款利率 1.50 1.50 1.50 1.50 1.50

俄罗斯 关键利率 11.00 10.00 7.75 7.75 7.50

印度 货币市场隔夜平均利率 6.97 5.58 5.97 6.43 5.66

土耳其 隔夜存款利率 7.25 7.25 7.25 22.50 22.50

印尼 基准利率 7.50 4.75 4.25 6.00 6.00

泰国 隔夜利率 1.50 1.50 1.50 1.75 1.75

马来西亚 隔夜利率 3.25 3.00 3.00 3.25 3.00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Page 5: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3 2019 年第 3 季度

金融监管整体趋严。国际清算银行对标准法下外部信用评级的使用方法进

行规范;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就银行处置机制的改进协商。国际财务报告

准则第9号(IFRS9)的实施对欧洲以及中资银行体系的财务表现产生了明显影

响。欧盟进一步规范巴塞尔Ⅲ的实施,加强对成员国国内监管制度的干预,防

范潜在风险。美国继续推进金融“松监管”,美联储发布外资银行监管框架新提

案,提案将外资银行分为五类,不同程度较低了五类银行在资本、流动性、压

力测试以及恢复与处置计划等领域的监管要求。日本加强了对互联网金融,特

别是交易虚拟货币的监管(表2)。

表 2:2019 年 2 季度部分金融监管政策及其影响

时间 主要金融监管政策动向 主要影响

BIS 2019年 4月 标准化方法-外部信用评估机构

的信用风险评估

提供了在信贷风险标准下信用风险

评估过程中的操作原则和指导

美国 2019年 4月 美联储发布针对在美运营的外国

银行机构的监管框架新提案

根据外国银行机构的美国资产规

模、相互关联性和风险状况,将外

国银行机构分为四个类别,各类别

内的金融机构适用相应的资本、流

动性和压力测试要求

日本 2019年 5月 日本议院向上院移交新的加密监

管法案

通过增加加密货币保证金交易的立

法来扩大监管范围

欧盟 2019年 5月 欧洲银行监管与巴塞尔协议改革

委员会召开会议

为适应金融服务提供方式的变化,

可能会提出新的审慎要求

欧盟 2019年 6月 欧元区部长要求意大利遵守欧盟

财政规定

欧盟加强对意大利财政的监管,预

防意大利财政赤字超标威胁欧元稳

定,阻碍欧元区进一步融合

FSB 2019年 6月 金融稳定委员会就银行处置机制

的改进进行协商

改善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的可处置

性,确保衍生工具组合收回和处置

的有效运作

美国 2019年 6月 美国监管机构开始考虑对银行进

行跨机构网络防御测试

通过跨机构评测方式,监管者将全

面了解银行业受到网络威胁的情况

美国 2019年 6月 大型数字货币交易所对服务美国

用户做出限制 美国对加密货币监管再度趋严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Page 6: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4 2019 年第 3 季度

专栏 1:IFRS9实施对国际大型银行的影响

2014年 7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9

号(IFRS9)。2018年 1月 1日,IFRS9在欧洲主要银行和 H股上市中资银行

等实施。与国际会计标准 39 号(IAS39)相比,IFRS9 的主要变化在于对金

融资产进行重新分类,采用预期损失计算方法等方面。

IFRS9 实施对欧洲主要银行和 H 股中资银行财务表现产生了较大影响。

按照 2017 年末财务数据计算,由于资产减值规模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的税收

递延效应,欧洲 19 家主要大型银行的资产规模缩水占权益规模的 1.9%,H

股上市 26家银行资产规模缩水占权益规模的 1.01%。IFRS9实施后,由于采

取了前瞻性的减值计算方法,对于资产减值的计提更加审慎,欧洲 18 家主

要银行的资产减值准备平均增幅达 14.3%,新增减值准备对营业利润侵蚀效

应达到 16.7%;H股中资银行资产减值准备增幅为 11.1%,对营业利润侵蚀效

应达 15.2%。利润的下降还会对资本产生影响。欧洲主要银行核心一级资本

充足率平均下降 51个基点。H股上市中资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也受到一

定程度影响,但降幅整体小于欧洲主要银行。IFRS9 资产分类变化对欧洲主

要银行和中资银行影响整体较小,虽然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占比有所

升高,但规模有限。欧洲主要银行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

仍保持在 80%以上,而 H股上市中资银行则保持在 90%以上。

IFRS9 的实施对银行资产配置行为也将产生了一定影响。IFRS9 采用了

前瞻性拨备计提方法,使资产减值准备对经济周期波动更加敏感,银行风险

偏好趋降,倾向于选择在周期波动中表现稳健的行业和地区配置资产。除此

之外,IFRS9下,第一阶段资产要基于未来一年预期损失计算资产减值准备,

当资产下迁到第二阶段时,就要采用资产存续期的预期损失计算资产减值准

备,此时,资产减值的计提与资产的期限高度相关。IFRS9下,无担保资产和

高风险客户资产在等级下迁时资产减值准备的上升幅度较大。IFRS9实施后,

汇丰银行制造业贷款占总贷款比重由 16.9%降至 15.0%;在中东和北非地区

的拨备/贷款比值由 2017年底的 3.8%升至 2018年上半年末的 6.9%。

总体上,IFRS9 实施后银行资产配置的信用成本整体上升,特别是,在

经济前景不乐观背景下,银行配置的长期贷款、低评级客户贷款和无抵押贷

款的信用成本会显著上升。对这些资产的配置意愿明显下降。随着时间推移

和实施机构增多,IFRS9对银行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会持续发酵并放大。

Page 7: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5 2019 年第 3 季度

(二)主要经济体银行业差异化发展

2019 年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银行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 资产增速保持差异化态势

发达经济体银行业资产规模温和扩张。2019 年一季度末,美国银行业资产

规模突破 18万亿美元,较年初增长 0.82%,预计年内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同期,在完成内部结构重组改革后,英国五大行1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 2.9%;

日本银行业资产增速小幅回升,同比增长 0.64%。

新兴经济体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分化态势明显。受基建投资驱动,马来西

亚、泰国、印度尼西亚为代表的东南亚银行业保持强劲增长。2019 年一季度末,

资产分别同比增长 6%、2.5%和 10.7%。南非、俄罗斯银行业发展增速放缓。2019

年一季度末,南非银行业总资产、存贷款余额增速均不超过 3%,为近三年最低;

俄罗斯央行继续对银行业进行整顿,2018 年至 2019 年 5 月,约 80 家银行经营

牌照被吊销,银行数量持续减少使行业规模下降。预计 2019 年二季度末银行业

资产规模将降至 1.4 万亿美元,较年初下降 0.09%。随着整顿工作的完成,预计

下半年俄罗斯银行业资产规模将出现小幅增长。

表 3:主要经济体银行业资产规模情况(亿美元)

国家或地区

资产总额

(2019 Q2e)

较年初增速

(2019 Q2e)

资产总额

(2019f)

同比增速

(2019f)

发达国家 美国 182580.4 1.8% 185623.3 3.5%

日本 64538.1 0.2% 65406.8 1.0%

新兴经济体

巴西 15108.8 0.3% -- --

俄罗斯 14476.0 -0.1% 14630.0 1.0%

马来西亚 6679.4 3.0% 6874.3 6.0%

泰国 6067.0 1.6% 6130.6 2.7%

印尼 8235.0 2.5% 8660.0 7.8%

南非 3951.4 3.5% 4104.1 7.5%

资料来源:各央行和监管机构

1汇丰控股、苏格兰皇家银行、巴克莱银行、渣打银行、劳埃德银行。

Page 8: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6 2019 年第 3 季度

2. 发达经济体银行业盈利出现波动,新兴经济体盈利表现良好

受经济和市场环境变化影响,发达经济体银行业盈利出现波动。美联储暂

停加息、税改红利消退、存款成本上升,受这些因素影响,美国银行业预计 2019

年上半年净利润将在 575.15 亿美元左右,同比下降 4.6%。英国银行业受银行业

重组和盈利模式改革的影响,盈利表现较为乐观,2019 年一季度五大行净利润

合计 73.61 亿英镑,其中汇丰控股同比上涨 151.4%。不过为应对脱欧不确定性

以及满足脱欧后的监管安排和法律合规,未来英国银行业将面临更大的额外运

营成本,从而挤压银行业利润。预计 2019 年全年英国五大行净利润同比增速将

由 2018 年的 52%下降至 19%。

受负利率政策、信息系统投资导致营业费用高企等因素影响,2018 财年日

本银行业净利润大幅下滑,同比降幅达 22.9%,其中瑞穗金融集团净利润大幅

下滑 83%。预计 2019 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净利润将同比下滑约 20%左右。

随着综合化水平提升和网点改造效果的逐步显现,预计 2019 财年日本净利润将

实现大幅增长。

新兴经济体银行业盈利较好。2019 年第一季度,俄罗斯银行业净利润同比

增速高达 66.3%。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 2019 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速

预计分别为-2%、11.3%、12%,其中马来西亚主要受 5 月降息影响,预计下半

年有望保持较好盈利水平。2019 年第一季度,巴西银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 8.5%,

6 月 5 日巴西联邦储蓄银行(Caixa)宣布降低住房贷款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将

刺激贷款规模的上升,预计下半年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空间较大。南非银行业受

到 5 月全国大选不确定的影响较小,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 4.6%和

2.9%,与 2017 年、2018 年基本保持一致;预计全国大选落地后经营指标将进

一步提升。

Page 9: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7 2019 年第 3 季度

表 4:主要经济体银行业盈利情况预测(亿美元)

国家或地区

净利润

(2019年末)

同比增速

(2019年末)

ROA

(2019年末)

ROE

(2019年末)

发达国家

美国 2366.2 -0.4% 1.27% 11.28%

英国 308.0 19.20% 0.52% 8.35%

日本 225.0 30.21% 0.36% 8.80%

新兴经济体

俄罗斯 203.3 -1.84% 1-1.5% 8%-10%

印尼 170.00 12.00% 2.56% 16.43%

马来西亚 91.35 1.00% 1.30% 11.80%

南非 64.01 4.16% 1.30% 15.69%

泰国 7.15 9.00% 1.18% 9.40%

资料来源:各央行和监管机构

3. 各国银行业整体风险可控,需关注长期潜在风险

美国银行业一季度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 0.07%,不良贷款率保持在 0.99%

的低位。但是,美国大型银行的商业信贷质量三年以来首次下滑。英国五大行

风险状况趋稳,2019 年一季度末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14.4%,与 2018

年基本持平;平均不良贷款率下降 0.06 个百分点至 2.02%。2019 年 3 月末,日

本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已降至 0.67%;资本充足率由 2019 年初的 18.06%升至

18.55%。

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呈下降态势,2019 年上半

年末,预计将分别降至 1.50%、3.09%和 2.55%;受一级资本增长带动,资本充

足率将分别上升至 17.8%、17.7%和 23.4%。南非、巴西、俄罗斯等金砖国家的

一级资本/总资产的比重均明显提升,2019 年一季度末分别达 6.4%、7.5%和 7.7%,

资本充足率保持在 16.3%、18.0%和 8.3%左右;南非、俄罗斯 2019 年一季度末

不良贷款率有所抬升,分别达 3.77%和 4.77%,巴西不良贷款率由年初 6.35%下

降至 6.18%,信贷质量改善压力依然较大。

Page 10: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8 2019 年第 3 季度

表 5:部分国家和地区银行业不良率与资本状况变化(亿美元,%)

国家或地区

不良贷款

余额 较上年增长 不良贷款率 一级资本规模

一级资本

增长率 资本充足率

发达国家 美国 731.2 -27.3% 0.7% 18148.5 4.3% 14.7%

日本 138.7 -9.3% 0.5% 3330.0 4.1% 18.32%

新兴经济体

中国 2951.1 18.7% 1.8% 22571.1 11.1% 14.20%

俄罗斯 492.8 4.9% 4.8% 1155.0 7.0% 8%-8.5%

泰国 139.2 2.7% 3.2% 608.3 2.0% 17.71%

印尼 148.0 18.0% 2.6% 1248.0 3.2% 23.42%

马来西亚 61.2 2.1% 1.4% 596.8 5.5% 17.90%

南非 107.3 1.1% 3.5% 155.5 6.0% 16.25%

资料来源:各央行和监管机构

二、2019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发展回顾及未来展望

(一)我国银行业经营环境发生变化

2019 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但受到全球

经济疲弱,经贸摩擦不断增多的影响,银行业经营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具体体

现在:

经济下行压力犹存。2019 年一季度,我国 GDP 增速为 6.4%,出现企稳迹

象。投资增速出现下降,消费、出口数据有所回暖。1-5 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

比增长 5.6%,5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8.6%、出口同比增长 7.7%。

整体看,我国经济依然存在下行压力。另外,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

下行压力不减、中美经贸谈判再生变数等因素影响,预计二季度 GDP增长 6.2%,

未来经济走势不确定性依然较大,我国银行业经营依然面临考验。

货币环境稳健,市场不确定性上升。近段时间以来,包括新西兰、澳大利

亚在内的经济体纷纷降息,后续或将有更多经济体跟进,全球货币政策或将出

现同步调整,流动性规模将逐步变化。从国内看,央行依然维持稳健货币政策

主基调,对流动性进行预调微调,保证流动性水平总体稳定。SHIBOR、银行

Page 11: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9 2019 年第 3 季度

间同业拆借利率、质押式回购利率保持基本稳定。但在 5 月份包商银行事件爆

出后,市场对中小银行经营状况担忧加剧。为防止出现流动性风险,央行采用

包括为同业存单增信、增加 SLF 投放等方式支持中小银行补充流动性。

图 3:2019 年二季度中国银行业市场利率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基准利率进一步明确,利率并轨工作持续推进。2019 年上半年,央行相关

负责人在不同场合提到市场可以重点关注 DR007(存款类金融机构质押回购加

权利率)的变化,DR007 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地位进一步明确。出于培育

基准利率的角度考虑,未来将有更多的产品与 DR007 挂钩,各类金融机构要更

多关注 DR007 及市场流动性变化情况,准确把握央行货币政策走向。另外,利

率并轨工作在持续推进,央行多次提到要推动市场利率和存贷款利率两轨并一

轨,存贷款基准利率在未来并轨过程中将不再发布,这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定价

能力、利率风险管控能力、资产久期和负债久期间的平衡能力都将带来挑战。

严监管仍在持续,对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2019 年二季度,银保监会先后

发布《商业银行净稳定资金比例信息披露办法》、《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

类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等监管文件,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风险资

产分类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监管、防风险的基调仍然没有发生变化。另外,5

1.5

2.0

2.5

3.0

3.5

4.0

2019-04 2019-05 2019-06

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7天 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7天

SHIBOR:1周

Page 12: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10 2019 年第 3 季度

月初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业对外开放 12 条措施,重点提出取消对外资机构的

资产规模限制以及提出了内外资一致等措施。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

加大,未来银行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将更加激烈。

理财子公司布局加速,银行业务触角进一步延伸。截至 6 月中旬,已有 31

家商业银行公告了理财子公司设立计划,包括全部 6 家大型商业银行、9 家股

份制银行、14 家城商行、2 家农商行。其中工行、建行和交行的理财子公司已

获批开业。理财子公司将成为资管市场上重要的参与者,未来或将推动资管市

场出现进一步变革。理财子公司的设立将有效隔离风险,让更多“影子资产”

暴露在阳光下,银行对理财业务的管理将更加规范。

商业银行布局金融科技,未来将逐步实现技术输出。截至 6 月中旬,已有

十余家银行设立金融科技公司。大型商业银行中建行、工行和中行采用了全资

控股的形式成立了金融科技公司。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将贯穿所有前、中、后

台业务,金融科技在提升用户体验、增加客户粘性、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等方面

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从发展路径看,银行设立金融科技公司并非简单服务

于母行需求。在业务规模、技术效应逐步成熟后,预计将逐步对外输出技术,

服务对象逐步拓展到其他同业。

(二)上半年银行业发展继续保持稳健

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19 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

态势,风险控制能力保持稳健,竞争力持续提升,贷款结构继续优化,服务实

力经济能力不断增强,整体质量和经营效益大体维持稳定。截至 2019 年一季度

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 275.82 万亿元,同比增速 7.74%,继续保

持稳定增长;不良贷款余额 2.1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 1.8%,资本充足率为 14.18%,

拨备覆盖率 192.17%,资产质量显著改善,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净利润

5715 亿元,ROA、ROE 分别为 1.02%、13.24%,盈利能力继续向好。流动性覆

Page 13: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11 2019 年第 3 季度

盖率为 141.14%,存贷比为 72.22%,流动性状况良好。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

9.97 万亿元,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有所增强。

从上市银行情况看,2019 年一季度 32 家上市银行整体表现良好,不同类

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增速及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增长,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

1. 资产负债结构调整持续深化

资产负债保持平稳增长。受益于逆周期宏观调控力度加码,金融机构信贷

投放力度持续加大。2019 年一季度,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 165.82 万亿元,总负

债规模 152.76 万亿元。其中,大型银行总资产规模 108.5 万亿元,同比增长 8.1%。

总负债 99.7 万亿元,同比增长 7.6%;股份制银行总资产规模 43.3 万亿元,同

比增长 7%。总负债 40.1 万亿元,同比增长 6.5%;城商行总资产 12.2 万亿元,

同比增长 11.7%。总负债 11.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4%。

存、贷款在资产和负债中的占比均有所回升。受监管部门鼓励信贷投放影

响,一季度上市银行贷款占比出现不同程度上升。五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

行贷款占比分别提升 0.9、3.3、3.4 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贷款占比上

升较快;五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存款占比分别提升 0.7、2.7、1.9 个百分

点。存款占比上升有助于商业银行压低负债端成本,稳定核心负债。

2. 盈利能力继续保持稳健

2019 年一季度,上市银行净利润总额 4446.2 亿元,同比增速 6.8%。其中,

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净利润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达到 10.2%、13.6%;五

大行和农商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5%、9.2%。此外,上市银行 ROA 和 ROE 维

持在较高水平。五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 ROA 分别为 1.09 %、

1.01%、0.97%、0.84%;ROE 分别为 13.54 %、13.47%、14.2%、10.41%。

3. 经营效率表现良好

Page 14: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12 2019 年第 3 季度

2019 年一季度,五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 2.34%、

2.36%、2.2%、2.69%,大体保持稳定,其中农商行净息差水平相对较高。五大

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非息收入占比分别为 35.32%、39.53%、37.83%、

18.02%,股份制银行非息收入占比继续保持领先,城商行排名第二。五大行、

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成本收入比分别为 22.79%、24.13%、25.11%、29.58%,

五大行规模效应体现较为明显,经营效率相对较高。

4. 风险抵补能力继续上升

2019 年一季度,受益于核销因素影响,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为 1.49%,继

续保持平稳态势,五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为 1.48%、1.66%、

1.26%、1.44%。损失吸收能力仍在较高水平,五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

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 208.2%、195.2%、286.4%、256.4%;资本充足率分别

为 15.45%、12.9%、12.9%、14.9%。整体看,上市银行资产质量依然较高,抗

风险能力也大体稳定,资产安全有充分保障。

图 4:中国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与不良贷款比率的变化(%)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数据来源:Wind

不良贷款比例:商业银行 关注类贷款占比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0.8 0.8

1.2 1.2

1.6 1.6

2.0 2.0

2.4 2.4

2.8 2.8

3.2 3.2

3.6 3.6

4.0 4.0

% %% %

Page 15: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13 2019 年第 3 季度

表 6:2019 年一季度 32 家上市银行经营指标(单位:万亿元,%)

资产 增速 负债 增速 贷款/资产 变动 存款/负债 变动

工商银行 29.2 10.4 26.8 10.3 54.5 -0.5 83.3 0.3

建设银行 24.2 5.9 22.1 5.4 58.6 1.1 80.8 0.3

农业银行 23.7 9.3 21.9 8.6 53.5 2.0 84.2 0.6

中国银行 21.6 7.2 19.8 6.6 56.7 1.5 79.0 1.8

交通银行 9.8 5.6 9.1 5.4 51.8 1.0 66.6 0.1

五大行 108.5 8.1 99.7 7.6 55.4 0.9 80.6 0.7

招商银行 6.8 8.7 6.2 8.1 60.7 1.3 71.2 0.5

兴业银行 6.7 4.1 6.2 3.6 46.3 6.7 55.9 4.4

浦发银行 6.5 6.8 6.1 6.2 55.2 2.3 58.4 2.7

中信银行 6.2 11.0 5.8 10.9 59.7 1.1 65.6 -1.2

民生银行 6.2 3.2 5.7 2.5 50.7 2.3 57.4 3.0

光大银行 4.5 8.6 4.2 8.6 55.5 4.6 67.9 7.0

平安银行 3.5 5.7 3.3 5.3 58.1 5.0 69.7 4.4

华夏银行 2.8 9.8 2.6 8.8 61.4 3.0 62.4 0.4

股份制 43.3 7.0 40.1 6.5 55.4 3.3 63.1 2.7

北京银行 2.6 10.2 2.4 10.3 — — 61.6 1.5

上海银行 2.1 12.2 1.9 12.4 43.0 3.9 56.8 0.7

江苏银行 2.0 11.6 1.9 11.6 46.4 2.7 63.7 1.8

南京银行 1.3 11.8 1.2 11.6 39.2 4.7 69.1 2.4

宁波银行 1.2 8.6 1.1 6.6 38.3 4.6 69.6 6.7

杭州银行 0.9 10.9 0.9 10.9 40.5 5.2 63.0 3.0

长沙银行 0.6 22.2 0.5 21.8 38.2 3.0 71.1 1.1

贵阳银行 0.5 14.4 0.5 13.1 35.3 6.5 65.5 -1.5

成都银行 0.5 12.0 0.5 11.8 38.8 4.9 74.4 -0.1

郑州银行 0.5 12.4 0.4 12.1 35.5 5.0 64.5 2.0

城商行 12.2 11.7 11.3 11.4 — — 64.1 1.9

青岛银行 0.3 — 0.3 — 41.4 — 61.3 —

青农商行 0.3 22.5 0.3 — 49.5 3.7 70.6 —

西安银行 0.3 — 0.2 — 54.5 — 68.0 —

紫金银行 0.2 10.5 0.2 — 46.9 — 65.5 —

常熟银行 0.2 12.2 0.2 10.9 55.9 2.8 81.9 3.1

无锡银行 0.2 13.7 0.1 14.1 50.2 1.0 83.6 2.6

张家港行 0.1 26.3 0.1 27.2 51.0 -0.9 77.4 -1.8

江阴银行 0.1 7.3 0.1 7.0 53.5 2.3 79.5 2.0

苏农银行 0.1 17.5 0.1 16.4 51.7 1.8 78.6 3.3

农商行 1.8 — 1.6 — 49.6 — 71.8 —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Page 16: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14 2019 年第 3 季度

表 7:2019 年一季度 32 家上市银行经营指标(单位:亿元,%)

净利润 增速 NIM ROA ROE NI/I C/I NPL PCR CAR

工商银行 826.9 4.6 2.31 1.16 13.83 37.1 16.41 1.51 185.9 15.5

建设银行 779.3 5.2 2.29 1.31 15.27 33.1 21.11 1.46 214.2 17.1

农业银行 621.2 5.2 2.93 1.07 14.40 31.2 23.12 1.53 263.9 15.3

中国银行 547.9 5.0 1.82 1.02 12.29 36.6 25.04 1.42 184.6 15.0

交通银行 213.5 5.5 2.34 0.88 11.90 43.9 28.31 1.47 173.5 14.2

五大行 2988.7 5.0 1.59 1.09 13.54 35.3 22.80 1.48 208.2 15.4

招商银行 255.0 12.3 2.72 1.51 18.25 36.9 25.90 1.35 363.2 15.9

兴业银行 197.9 11.7 2.10 1.18 16.59 48.1 19.31 1.57 206.3 12.1

浦发银行 166.3 15.0 2.75 1.04 13.71 37.2 24.38 1.88 160.1 13.5

中信银行 134.0 7.8 1.96 0.87 11.88 40.8 25.24 1.72 169.9 12.6

民生银行 159.7 5.6 2.11 1.05 14.74 49.8 21.29 1.75 137.8 12.1

光大银行 97.5 7.5 3.07 0.88 11.92 28.4 25.61 1.59 178.7 12.9

平安银行 74.5 12.9 2.53 0.86 12.13 36.0 29.62 1.73 170.6 11.5

华夏银行 46.4 1.3 2.41 0.68 8.56 32.9 21.73 1.85 157.5 12.8

股份制 1131.2 10.2 2.36 1.01 13.47 39.5 24.13 1.66 195.2 12.9

北京银行 63.7 9.7 2.40 0.98 12.99 31.4 18.94 — — 12.1

上海银行 50.4 14.3 1.63 0.99 12.27 47.6 15.75 1.19 328.8 12.9

江苏银行 38.4 15.4 1.39 0.78 12.06 52.8 26.11 1.39 210.8 12.5

南京银行 33.5 14.9 1.96 1.05 16.66 35.1 23.10 0.89 415.4 12.8

宁波银行 34.2 20.8 1.75 1.20 16.22 43.3 33.55 0.78 520.6 14.8

杭州银行 18.2 19.3 2.12 0.78 12.44 30.1 24.22 1.40 264.5 12.8

长沙银行 14.0 10.6 3.01 1.02 17.41 32.2 31.22 1.29 280.3 11.9

贵阳银行 13.3 13.2 2.42 1.03 14.83 18.3 24.30 1.46 276.2 12.2

成都银行 12.7 22.9 2.62 1.01 15.90 18.4 22.99 1.51 230.7 13.6

郑州银行 10.7 -7.2 2.72 0.90 11.26 33.4 30.93 2.46 157.3 13.2

城商行 289.0 13.6 2.20 0.97 14.20 37.8 25.11 1.26 286.4 12.9

青岛银行 5.3 12.9 2.10 0.65 7.17 24.9 26.67 1.68 163.6 16.6

青农商行 7.6 -6.7 2.53 1.01 13.97 22.4 25.05 1.46 309.9 12.8

西安银行 7.0 15.0 2.66 1.13 13.16 21.2 22.24 1.23 235.1 15.5

紫金银行 2.9 15.3 2.74 0.58 9.31 7.9 26.21 1.68 223.5 13.0

常熟银行 4.8 20.5 3.92 1.15 12.98 12.9 38.47 0.96 459.0 15.0

无锡银行 3.0 14.3 2.18 0.78 11.12 12.9 29.77 1.21 263.0 15.8

张家港行 2.6 13.5 2.70 0.87 10.33 6.8 35.81 1.53 221.5 14.7

江阴银行 1.9 4.1 2.37 0.66 7.22 30.9 27.68 2.08 270.1 15.2

苏农银行 2.2 11.0 3.06 0.74 8.49 10.2 34.38 1.25 263.8 15.1

农商行 37.4 9.2 2.69 0.84 10.41 18.0 29.59 1.44 256.4 14.9

全部 4446.2 6.8 2.40 0.98 12.91 36.5 25.41 1.49 207.7 13.8

注:NIM 指净息差,ROA 指总资产回报率,ROE 指净资产收益率,NI/I 指非息收入占比,C/I 指成

本收入比,NPL 指不良贷款率,PCR 指拨备覆盖率,CAR 指资本充足率。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Page 17: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15 2019 年第 3 季度

专栏 2: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银行业发展趋势

中美贸易摩擦不仅对中美两国,更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是中美经济的潜在增速下降,相互依赖度下降,将推动中国的产业体系更

加趋于自主和完整;二是全球经济和供应链格局发生新变化,中国在高技术

产业以及新兴产业全球产业链中逐步向研发和关键零部件生产端迁移;三是

重塑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将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一

定的调整压力,同时也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在风险管理方面,短期内部分受影响行业将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一

定的信用风险压力,涉美、涉美元业务可能会面临更严格的合规检查力度。

从长期来看,中国银行业将进一步提高风险识别、管理能力以及对合规风险

的重视程度,有助于银行业夯实全球发展基础,提升全球竞争力。

第二,客户选择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将使得我国部分产业发展受影响,

比如依赖美国市场程度较深的产业以及受美国打压的高新技术产业等。从中

长期来看,我国将在高新技术领域增强自主研发能力,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

将会带来新的业务机会。同时,随着我国深化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及投资市

场进一步多元化,银行业客户资源扩大,客户结构更加多元化。

第三,业务模式方面,受中美双边贸易下滑及其可能引发的全球避险情

绪和金融市场动荡影响,银行业涉美贸易融资、全球金融市场等业务将面临

压力,而低资本消耗、低风险承受的轻资产类业务将迎来发展机遇。同时,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银行业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潜力巨大。

第四,在国际化发展方面,中国银行业在美业务增长将面临一定压力,

甚至会影响到美国以外的美洲地区,但是中欧、中日以及与“一带一路”沿

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将有望加强,银行业跨境业务发展面临新机遇。

未来,中国银行业应当坚持因势利导,持续跟踪评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

响,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原则,明确发展战略,优化国际化布局、客户结构和

服务体系,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

Page 18: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16 2019 年第 3 季度

(三)2019年下半年银行业经营情况展望

一是规模保持平稳增长。下半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年 GDP

增速保持在 6.4%左右,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中性,M2 增速在 8. 5%左右,夯

实了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长的基础。预计 2019 年大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速将稳

中略升,股份制、城商行及农商行资产增速将保持平稳,上市银行资产规模增

速达到 8%左右。同时,存贷款在资产负债中的占比或将继续提高,贷款占比有

望提升至 60%左右,存款占比则提升至 75%左右。

二是利润增速保持稳定。银行业规模平稳增长,是盈利稳定的基础。同时,

我国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

作的通知》出台将推动基建投资上升以及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支持民营、小微

企业的相关政策陆续实施,均有助于商业银行业绩改善。此外,银行理财子公

司加快设立并正式运营,将推动银行综合经营发展以及中间收入增加。总的来

看,预计 2019 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有望保持在 5%左右的水平。

三是信用风险压力犹存。一方面,监管机构持续加大对银行体系不良贷款

的披露要求,推动执行更加严格的认定标准。另一方面,近几年来,零售银行

业务快速发展,个人信用卡贷款、消费贷款规模迅速上升,在带来收入增长的

同时已积累了一定的信用风险压力。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发展,对我国部分行

业的发展仍将持续产生不利影响。我们预计,2019 年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

保持在 1.5%左右。

四是抗风险能力持续提升。随着银行业监管机构对银行的监管力度不断强

化,银行业将进一步夯实损失吸收的能力,加强拨备力度,并增加多元化融资

渠道,拨备覆盖率和资本充足率将呈现稳步夯实态势。预计 2019 年末上市银行

拨备覆盖率达到 200%左右,资本充足率为 14%左右。

Page 19: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17 2019 年第 3 季度

三、专题研究

专题一:问题银行治理机制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近年来,我国在金融机构退出制度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包括

G-SIBs恢复与处置计划的建立、与多个国家签订跨境危机管理监管合作、推出

《存款保险条例》《完善国内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指导意见》等。尽管如此,与

市场化、法制化有序处理相比,我国关于问题银行退出的机制建设还存在较大

的完善空间。

根据各国治理经验,问题银行治理主要分三个部分:判定、恢复和破产处

置。具体而言,首先要通过一套完善的机制对问题银行进行判定;接下来,根

据问题银行系统重要性、是否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等因素决定对问题银行应采取

恢复还是处置,即是否保留银行牌照。如进入恢复程序,问题银行应采取自救

措施或政府进行救助干预,争取稳定持牌经营;如进入处置程序,处置内容主

要包括清偿银行各类债务,处置不良资产、寻找收购机构或过桥银行等。

(一)问题银行判定和早期干预

1.有较为明确清晰的判定标准。根据巴塞尔委员会 2015年发布的《问题银

行的识别与应对指引》,问题银行通常表现为资产质量差、盈利能力较低、资本

损失严重、杠杆过高、风险敞口过大(如风险集中度过高)、存在较大声誉和流

动性风险等。各主要经济体对问题银行的判定标准存在一些差别,但总体上可

归纳为四类:一是资产负债率大于 100%;二是流动性不足,即无法履约偿付到

期债务;三是资本严重损失;四是现有管理机制或风险管理机制面临严重缺陷。

2.对潜在问题银行采取早期干预。对经营恶化但尚未达到问题银行标准的

机构,一些国家会根据银行资本情况采取早期纠正措施。美国 FDIC根据银行资

本不足的严重程度,对银行提出一定的纠正措施,包括提交资本恢复计划,限

制分红、偿付到期次级债券、支付高管奖金等支出、限制经纪人存款 、限制附

Page 20: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18 2019 年第 3 季度

属公司交易、限制存款利率等措施。日本对低于资本监管要求的银行会采取增

资计划、压缩总资产规模、禁止设立新公司或分红等措施。

(二)问题银行的恢复机制

恢复机制是通过针对尚在经营中的问题银行采取相关措施(Open bank

resolution),尽可能让其恢复正常经营的机制,主要针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或对

金融稳定威胁较大的机构。

1.银行自救。自救主要是指银行通过自身发行的损失吸收工具吸收损失的

过程。具有自救机制的吸收损失工具主要以资本工具和部分具有损失吸收条款

的债券(TLAC)构成。当这些工具触发减记、转股条款或者无法继续经营条款

(PoNV)2时,这些工具将用于吸收损失,工具投资者将承担损失。自救机制的

目的是减轻政府救助压力,让银行的债权人和股东承担银行经营损失,实现风

险处置。

2.政府救助。当自救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时,各国政府会采取相应措施

予以救助。救助方式主要包括四种:再注资、资产救助干预、债务担保、流动

性援助等。再注资是最常见的救助方式,包括直接发放贷款、购买优先股或普

通股等。其中,购买优先股的方式较为灵活,可确保政府资金的有效回收,一

方面优先股股息率相对较高,另一方面政府可视银行恢复情况,逐步将优先股

转换为普通股并退出股权。资产救助指政府通过购买或担保,帮助银行处理“有

毒”资产。债务担保是政府对债务人的存款等负债进行担保,以提振市场信心。

流动性援助指通过调整利率等向问题银行提供流动性供给。

(三)问题银行的处置机制

问题银行如难以恢复正常经营(包括恢复价值过低和恢复成本过高),监管

2.Point of Non-Viability,该条款要求一旦发行银行被认定无法继续经营时,该债券就要

被减记或转股。

Page 21: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19 2019 年第 3 季度

机构会选择让其退出市场,并撤销银行牌照。

1.处置方式的选择

第一种是收购与承接(Purchase and Assumption)。指让健康金融机构收

购问题银行,并承接其全部或部分债务,是各国处置经验中使用最多的处置方

式。对承接机构的选择,一般由存款保险机构通过招标方式,在有意向且经营

健全的金融机构中选出报价最高者作为承接机构。如果承接机构仅购买了部分

资产,由存款保险机构或其他处置机构对残余资产进行处置。

第二种是过桥银行(Bridge Bank)。是指新设立一家过渡性银行,承接倒

闭银行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通常在尚未找到承接机构的时候设立,以确保正常

营业。过桥银行一般由政府设立,存续时间为几个月到数年不等。

第三种是破产清算(Pay-off)。问题银行如无健康银行愿意收购与承接,

则直接进入破产处置,未受保存款及其他债权需从问题银行清算资产中受偿。

采取该方式的主要原因是倒闭银行资产规模小,且网点价值不高。破产清算中

的风险损失一般由股东以及管理人员、董事等承担。

2.对债权人的赔付机制

第一是对存款人债权的赔付机制,即存款保险制度。各国存款保险基金的

赔付范围基本一致,主要以个人存款为主,赔付上限一般为人均 GDP的 2-5倍。

此外,赔付范围内的小规模企业存款或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存款一般也会被赔

付。金融机构存款一般不会被赔付,部分国家的外币存款也不予赔付。存款保

险基金的来源主要是各银行缴纳的保费,费率多实行差别费率,对风险高的银

行实行较高的存款保险费率。大部分国家都实行存款保险强制缴纳制,即只要

在当地境内注册运营的存款机构均需要缴纳。除保费收入以外,一些国家还通

过政府借款、向商业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扩充存款保险基金。

Page 22: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20 2019 年第 3 季度

第二是对非存款人债权的赔付机制。非存款人债权的赔付一般由股东即投

资者承担,利用问题银行的剩余资产对债务进行赔付。在收购与承接的处置方

式中,承接机构、存款保险机构有时也会承担部分债务的赔付。为避免公共资

金损失、金融风险蔓延,针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或将威胁金融稳定的大型银行,

部分国家在政府层面设立了清算基金,用于对银行未被存款保险覆盖范围内的

其他债权的偿付,如欧盟的单一风险清算基金、美国有序清算基金、英国等部

分欧盟国家的银行债务税(Bank Levy)等。

(四)优化我国问题银行退出机制的建议

一是明晰问题银行判定标准。建议以银行保险机构监管部门和人民银行现

有的评级体系为基础,从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资产负债率和重大风险事件等

角度入手,明晰问题银行判定标准。可考虑针对结合现有的压力测试框架建立

问题银行预警模型,提高对高风险银行预警的频次。建立并完善早期纠正机制,

包括触发标准和相应的纠正措施。

二是形成完整问题银行退出机制流程体系,明晰监管主体职责。建议由银

行保险机构监管部门承担问题银行判定、早期预警和纠正职责;由央行确定系

统重要性机构名单(包括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负责引导这些机构搭建恢复与处置计划;在恢复流程中,建议由银行保险机构

监管部门执行银行自救措施(包括资本的减记、转股等),由央行、银行保险机

构监管部门同政府机构实施对政府救助措施;在处置流程,由存款保险机构牵

头,负责承接收购的招标工作,如果不能顺利承接收购,则考虑由存款保险机

构出资成立过桥银行,将问题银行“好资产”转移至过桥银行,等待收购与承

接;如果过桥银行仍不能完成市场退出,则要触发破产清算机制,由央行、银

行保险机构监管部门以及司法部门执行破产程序。破产清算前由存款保险基金

负责对受保存款进行偿付,对于明显影响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其他债务则考

虑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偿付,对不能覆盖的债务则进入清算程序。

Page 23: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21 2019 年第 3 季度

三是扩大恢复与处置计划覆盖范围。建议参考国际经验,适当扩大恢复与

处置计划覆盖机构数量,要求的国内系统重要性机构(即将出台)建立并完善

恢复与处置计划。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运作模

式和风险来源存在较大的差别,要充分考虑金融机构异质性,制定符合机构风

险特点的差异化恢复与处置计划。

四是提升恢复流程银行自救能力。建议鼓励银行发行损失吸收型债务工具,

提高自救能力。简化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工具和无固定期限债券相关流程,提高

资本工具发行的市场化程度;引导银行创新发行具有损失吸收条款的高级无担

保债券(TLAC债券)。

五是丰富政府救助工具箱。建议丰富政府救助工具箱,除等贷款、注资外,

可灵活采用购买优先股、不良资产担保、存款担保、流动性供给等救助方式。

尽可能遵循处置成本最小化安排,通过优先股股息、事后收费、出售资产或股

权等方式实现公共资金的部分回收。

六是丰富处置方式和提高处置的市场化程度。建议进一步完善《破产法》,

完善对银行破产清算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过桥银行”工作机制,对未被承

接的剩余资产或未找到承接机构的问题银行进行接管,确保问题银行处置期间

的存取款、清算等日常经营。建议参考西方国家银行业的普遍做法,通过市场

化招标方式完成银行的收购与承接,提高问题银行退出的市场化程度。

七是探索成立问题银行处置基金。在银行处置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存款

保险制度往往不能保障所有债权人的利益。对于中小企业债权、一定范围以内

的金融机构债权,我国可考虑设立事后融资制的问题银行处置基金,以提高对

银行非存款债权人的保障机制。

Page 24: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22 2019 年第 3 季度

专题二:跨国银行海外人民币业务发展状况及未来取向

人民币国际化启程十周年之际,全球银行业在中国大陆之外的人民币业务

取得长足发展,但与中国实体经济、金融市场体量和国际社会的需求量比较而

言,海外人民币业务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一)政策环境变化是海外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的影响因素

从 2009 年人民币国际化启动及此后的发展进程来看,市场需求是决定性的

驱动力量,政策环境则发挥安全阀的作用。若时机较好,政策放宽,约束减少,

中外合作增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于中国经济与金融的体量,人民币

国际化就会受市场力量的驱动而快速推进,以弥补主要国际货币流动性供应不

足的空间。但若时机欠佳,中外合作不畅,金融风险防控、金融安全考虑占优,

则政策约束会更强一些,市场避险情绪也会趋升,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就会以稳

为主。这是过去十年人民币国际化波动前行的一个基本逻辑。

海外人民币业务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民币跨

境流出、体外循环、择机回流,为国际社会提供可选的投融资、交易与储备币

种。从政策环境看,十年来主要离岸市场都显示出积极的态度,虽然各自的时

间先后、侧重领域和策略选择虽有所不同,但都为银行业海外人民币业务发展

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支持环境。

中国港澳台地区与内地经贸联系紧密,政策沟通顺畅,特别是香港地区作

为全球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在发展人民币业务上拥有天然优势。香港

在遴选人民币清算行、搭建人民币 RGTS 即时支付结算系统、鼓励人民币业务

创新、开通“沪港通”“债券通”等资本渠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与粤港

澳大湾区建设等方面,都走在了前面,从而能发展成为最重要的离岸人民币市

场。台湾地区也通过签署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搭建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

推动了人民币业务的发展。澳门地区同样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动,发

Page 25: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23 2019 年第 3 季度

展人民币业务具备有利的区位优势。

在中国之外,最重要的人民币离岸市场是英国伦敦。基于较为广泛的利益

交汇点,英国对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促进中英合作共赢方面表现出最积极的

合作态度。从最初设立伦敦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建设专家顾问组、伦敦与香港

人民币合作小组,到其后中英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指定人民币清算行、启动沪

伦通,英国政府发行人民币国债、加入亚投行、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以及

持续十届中英经济财金对话的相关政策成果,都对推动伦敦离岸人民币业务的

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在其他地区,新加坡、卢森堡是积极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助推其国际金

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国家;此外,德国、法国、韩国、美国、日本、南非等一系

列与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或指定当地人民币清算行的国家,当地人民币业务

也都取得了一定发展。截止 2019 年上半年,与中国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国

家和地区接近 40 个,24 个国家和地区已指定人民币清算行,18 个国家和地区

获得 RQFII 投资配额,超过 60 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当然应当看到,在过去十年之中,特别是 2015 年汇改以来,外部环境和中

国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政策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目标是抑制投机行为,减少

市场风险,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外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同时,境外主要货

币利率处于历史低位,人民币相对较高的利率水平在一定程度降低了抑制了市

场融资需求,波动较大的汇率变化降低了市场的吸引力。

(二)海外人民币业务发展整体呈现平稳与分化的特点

综合来看(表 8),过去十年来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业务有如下特征:

一是整体经历高增长后回调发展,目前保持平稳推进。从 2009 年到 2015

年上半年,是快速增长期;2015 年下半年到 2016 年底是快速调整期;2017 年

以来是平稳发展期。举两个典型数据为例。从流量上看,2015 年 8 月人民币国

Page 26: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24 2019 年第 3 季度

际付款占全球比例一度达到 2.79%的峰值,跃居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但经历

调整后,目前稳定到 2%左右,2019 年 4 月为 1.88%,居第五位。从存量上看,

2014 年底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一度达到 1 万亿人民币上方,经过回调后,目前

稳定在 6000 亿元左右。

表 8. 全球主要海外市场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变化情况

2009 2012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3

人民币国际付款在全球占比(末月,%) — 0.57 2.31 1.68 1.61 2.15 1.88

香港 — 79.0 72.0 74.1 75.7 79.1 74.6

英国 — — — 6.5 5.6 5.2 6.0

新加坡 — — — 4.9 4.4 3.9 4.8

韩国 — — — 2.1 3.0 1.2 2.8

其他国家和地区 — — — 12.4 11.3 10.7 11.8

离岸人民币存款余额(期末,亿元)

香港 627 6030 8511 5467 5591 6150 6022

台湾 — — 3194 3114 3223 2984 2823

新加坡 — — 1890 1260 1520 1300 1160

韩国 — 11 304 94 73 97 84

澳门 19 416 651 366 346 358 393

英国 — 119 439 575 632 556 —

人民币点心债余额(期末,亿元) 300 2283 4067 3518 2419 2209 2191

人民币外汇交易量在全球占比(%) — — — 4.0 — — —

人民币在英国外汇交易市场占比(%) 0.2 0.6 2.0 1.9 2.2 2.7 —

全球人民币外汇储备占比(期末,%) — — 0.95 1.07 1.23 1.89 —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二是从区域分布看,集中度持续较高。香港仍然是全球离岸人民币市场的

主阵地,国际付款份额占全球人民币的四分之三左右,存款余额、离岸人民币

债券存量占全球份额的一半以上。市场份额排名其后的英国和新加坡,到 2019

年 4 月,人民币国际付款市场份额占全球比例分别为 6.0%和 4.8%,人民币存

款规模则分别仅约为香港的十分之一和五分之一。从人民币外汇交易看,则集

中在香港、伦敦两地, 2018 年 12 月,伦敦人民币外汇交易占全球(除中国内

地)份额占比为 36.1%,香港为 29.6%,远高于其后美国的 8.5%以及新加坡的

6.4%。

Page 27: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25 2019 年第 3 季度

三是从货币职能看,多元化扩展势头良好。最近几年,尽管离岸人民币的

国际支付、存款、贷款、债券等支付职能和融资职能上,处于回调后的稳步发

展之中,但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储备货币和计价货币的职能则取得持续快速

的发展。从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交易量看,英国市场的人民币日均外汇交易量在

全部市场的占比从 2009 年 4 月的 0.2%提升到 2018 年 10 月的 2.9%。对应全球

的交易量来看,预计今年国际清算银行的三年一度调查中,人民币将有望跃居

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全球占比上升到 6%以上。从外汇储备职能来看,人民币

在全球各国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同样持续攀升,从 2016 年末的 1.07%提升到 2018

年末的 1.89%,人民币已经跃居第五大外汇储备货币。

(三)跨国银行从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中获益良多

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的发展为全球银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除中国各大银

行之外,汇丰、渣打、星展等银行都从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发展中获益较多。以

新加坡星展银行为例。2013 年以来,星展银行着力发展人民币业务,离岸人民

币业务为该行带来的收入已经超过总收入的 20%。2018 年,星展银行被《环球

金融》评选为“2018 中国之星——人民币国际化最佳外资银行”,反映出星展

银行作为外资银行,积极探索,全面参与到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

一是担任人民币原油期货的外资境外存管行。2018 年 3 月中国正式推出以

人民币计价、与黄金挂钩的原油期货,并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能源交

易所挂牌交易。目前,上期能源已审核通过 149 家期货公司申请入会,指定 12

家银行为境内客户保证金存管行,8 家银行为境外客户保证金存管行。其中星

展银行成为人民币原油期货的唯一外资境外存管行,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从交易

存管到结算交割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二是积极参与互联互通业务。2017 年 7 月“债券通”正式上线,放宽了海

外投资者对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的限制,是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对外开放的

Page 28: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26 2019 年第 3 季度

一个重要举措,亦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进一步深化。星展中国顺利入选首批

“债券通”做市商,星展香港分行作为获批“债券通”的结算银行之一,成功

吸引了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北以及其它地区的“债券通”合格境外投资

者。“债券通”推出后,星展银行充分利用其亚洲网络、产品开发能力和服务

创新能力,帮助海外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和投资人民币资产;同时通过发

展人民币跨境交易结算和人民币债券承销业务,深耕人民币国际化业务。

三是大力配合“一带一路”战略。据统计,新加坡在中国的投资占“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总额的 85%,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额

中近三分之一是经由新加坡再投向这些国家。目前,新加坡是最大的离岸人民

币清算市场之一。作为新加坡乃至东南亚最大的银行,星展银行在服务“一带

一路”倡议上有天然的优势。例如,依托集团在东南亚及大中华区的业务网络

优势,星展中国充分发挥与新加坡母行及其它海外分支机构的联动,为“走出

去”中资企业提供无缝连接的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和产品。

四是通过 CIPS 进行清算业务全面覆盖。2018 年 5 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

统(CIPS)二期正式上线运营,引入了定时净额结算机制,满足多样化的支付

清算需求,形成完备的支付清算体制;实现了“5*24+4 小时”的全球覆盖运营

时序,这对人民币原油期货的夜场交易提供更有利保障。作为 CIPS 首批直接参

与者,近三年星展银行通过 CIPS 进行清算的业务覆盖整个亚洲和欧洲地区。

(四)未来银行业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发展方向

随着中国不断扩大金融开放的步伐,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会持续推进,

目前各离岸市场的先发优势、传统优势将继续巩固,包括中国银行机构在内的

跨国银行业将会继续深耕海外市场,为全球客户提供人民币产品和服务。

一是加大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力度,推动特区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在中美

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正加快拓展美国以外的国际市场,以降低对美国的依赖

Page 29: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27 2019 年第 3 季度

度。其中“一带一路”沿线(特别是东盟)是布局重点,粤港澳大湾区正是对

接“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重要突破口。2019 年 2 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

划纲要》提出,要逐步扩大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扩大香港与内地

居民和机构进行跨境投资的空间,支持大湾区内的企业可按规定跨境发行人民

币债券。在此背景下,银行业应将大湾区作为战略布局重点,积极探索区内的

人民币业务机会。可为企业提供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人民币债券发行承销以

及跨境人民币资金池等服务;香港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国际金融中心及人民币

离岸中心的有利地位,设计及开发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产品,满足高净值

客户的跨境投资需求。

二是深耕伦敦、新加坡等海外市场,加强人民币离岸产品研发及创新。英

国和新加坡作为中国之外深度、广度最好的两个离岸人民币市场,对发展人民

币业务最为积极。中英两国之间的金融市场开放已经取得“沪伦通”等关键突

破,新加坡在打造人民币投资理财方面决心很大,因此两地离岸人民币业务面

临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地,在未来金融市场开放扩大和境内外金融市场传

递加强的背景下,人民币的波动性可能增加,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汇率风险管

理工具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跨国银行业应利用这两个市场的独特优势,积极

研究开发人民币投资理财工具、衍生品交易及其他风险管理工具;研究利用央

行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在相关国家和地区推出更多的做市交易。

三是由点及面,推动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人民币业务发展。不同于香

港、伦敦、新加坡、卢森堡等成熟国际金融中心,众多新兴市场地区的离岸人

民币业务不仅面临制度、法规、市场及配套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也存在地缘政

治风险、反洗钱监管风险等特殊情况。因此,对这些地区需要明确顶层设计,

激发市场力量。加强政策沟通与合作,以增进双边本币使用为目标,以贸易往

来及直接投资等实体经济为基础推进人民币使用。(1)以银行为主渠道深化人

民币业务合作。加强双边银行间合作,在代理网络、限制性措施等方面增进沟

Page 30: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28 2019 年第 3 季度

通协作。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做好对“一带一路”等地区支持保障工作。(2)

做好客户培育工作,努力突破原有惯性,积极宣传人民币结算及交易的优势和

便利,引导企业从洽商合同开始树立本币使用的理念。(3)丰富双边本币产品,

积极提供结算、贸易融资及货币保值等一揽子配套服务。特别地,近年来俄罗

斯、伊朗、委内瑞拉、卡塔尔、阿联酋、伊拉克、尼日利亚、安哥拉等国约占

全球原油出口的四成份额,已在实质推进原油交易以非美货币计价结算。作为

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可以深化与这些国家的能源合作,探索建立双边、区

域能源交易机制,加强商品交易所对接,开发双边本币计价交易的协议或产品。

通过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配套黄金国际板以及银行间外汇市场开放,解决汇率

波动以及本币资金获取问题,推动能源交易双赢局面。(4)强化双边本币结算

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专业高效的汇兑服务,提供账户管理、资金管理、流动性

支持等增值保障服务,以支付系统合作提高本币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例如,

2014 年以来俄罗斯快速筹建俄罗斯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截至 2018 年

6 月末,已有超过 400 家俄罗斯金融机构加入 SPFS,但目前仅有个别非俄金融

机构加入 SPFS。中俄可以推动监管沟通,深化支付系统合作,在安全性审核的

基础上鼓励更多俄资金融机构加入 CIPS、中资金融机构及企业加入 SPFS,增

强双边跨境支付能力。

Page 31: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免责声明

本研究报告由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撰写,研究报告中所引用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

本研究报告中包含的观点或估计仅代表作者迄今为止的判断,它们不一定反映中国银行的观点。中国

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可以不经通知加以改变,且没有对此报告更新、修正或修改的责任。

本研究报告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本报告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

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研究报告版权仅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

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发布,需注明出处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

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

的权利。

Page 32: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 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906/P020190626377231638873.pdf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国际金融研究所

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

邮编:100818

电话:+86-10-66592780

传真:+86-10-6659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