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教育在品德上的影響 - feu.edu.t ·...

12
應用倫理教學與研究學刊 第七卷第一期 2012 1 103 美學教育在品德上的影響 黃秋燕* 美學是以人對現實的審美觀出發,以藝術做為主要對象,研究美、醜、崇高 等審美範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 本文先討論美學與品德教育的理論層面:美學教育的意涵、美學教育的重要性、 以美育提升品德之道,其次論及美學教育的方法。 結論是學校中的美學教育與品德教育要與時代性並進,充分掌握時代的脈 動,融入當代的文化美學觀,並且融入新發展的藝術形式及表現,讓每位學生都 能接受美學教育與品德教育,而成為德育與美育兼具的優質的國民。 關鍵詞:美學教育、品德教育、品德 * 黃秋燕,長榮大學美術系研究所二年級。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Oct-2019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美學教育在品德上的影響 - feu.edu.t · 美學是以人對現實的審美觀出發,以藝術做為主要對象,研究美、醜、崇高 等審美範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

應用倫理教學與研究學刊 第七卷第一期 2012 年 1 月

103

美學教育在品德上的影響

黃秋燕*

摘 要

美學是以人對現實的審美觀出發,以藝術做為主要對象,研究美、醜、崇高

等審美範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

本文先討論美學與品德教育的理論層面:美學教育的意涵、美學教育的重要性、

以美育提升品德之道,其次論及美學教育的方法。

結論是學校中的美學教育與品德教育要與時代性並進,充分掌握時代的脈

動,融入當代的文化美學觀,並且融入新發展的藝術形式及表現,讓每位學生都

能接受美學教育與品德教育,而成為德育與美育兼具的優質的國民。

關鍵詞:美學教育、品德教育、品德

*黃秋燕,長榮大學美術系研究所二年級。

Page 2: 美學教育在品德上的影響 - feu.edu.t · 美學是以人對現實的審美觀出發,以藝術做為主要對象,研究美、醜、崇高 等審美範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

應用倫理教學與研究學刊 第七卷第一期 2012 年 1 月

104

The Influence of Art Education on Character

Huang, Chiu-Yen *

Abstract

Art education is discussed from the beauty viewpoint of reality and its object is

art. It studies the topic of beauty and royalty, and the judgement of art, the experience

of art, and the creation of art. The article discusses first, the meanings of art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art education, and the ways of improving characters through art

education, next the ways art education.

In conclusion, art education and character education have to go with the

movement of society. The movement of society, the viewpoint of cultural beauty, and

new art style and performance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And every student should

have art education and charact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become an excellent citizen.

Key Words: art education, character education, character

* Huang, Chiu-yen,Graduate Institute of Fine Arts, Chang Jung Christian University

Page 3: 美學教育在品德上的影響 - feu.edu.t · 美學是以人對現實的審美觀出發,以藝術做為主要對象,研究美、醜、崇高 等審美範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

應用倫理教學與研究學刊 第七卷第一期 2012 年 1 月

105

一、前言

我國教育的教學目標是「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其中以德育為優

先,可見得品德教育是教育極其重要的一環。而美學教育可以陶冶人類的身心

靈,提升生活品味,讓社會達到一個和諧的美感,近代的教育學者專家體認到美

學教育對人類的重要影響,哈佛大學(2007)的通識教育改革方案中,把美學教育

列為八大核心必修之一。1現今教育部的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中,將音樂、視覺藝

術與表演藝術加以統整為「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此乃希望將藝術落實到學生

的生活經驗,再逐漸提升學生的人格素養與精神。

(一)美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美學可以讓人類的經驗生活化。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人是屬於知識豐富的

人,但他們未必擁有豁達的生命觀,在遇到天災人禍時,往往不知所措,無法從

容應變,甚至過不了難關。反觀之,有些人沒有讀過很多的書,卻也能夠從大自

然中領悟生存之道,在花綻放的時刻,懂得去欣賞與珍惜,在花凋謝的時刻,也

能從中領悟到生命的必然,這種豁達的生命觀能讓人生智慧,也能讓人安身立

命。蔣勳在《美的覺醒》一書中分享了一則小故事:2

有一回在四月天,我到開滿油桐花的山裡去。油桐花盛開之後,會從樹

梢飄落在地面上,於是山徑、草地上遍撒著白色的油桐花,如要走過去,

就會踩著了它們。這時看到一個孩子,大概只有五歲左右,他就忽然跟

他的媽媽大叫說:「媽媽,我怎麼辦?我怎麼辦?」他停在那裏左右為

難-因為他捨不得踩花。

一個五歲的小孩子、一個稚嫩的生命,對於美竟然可以產生這麼單純、這麼

本能的一種尊重。這個對單純美感的感動原本也都存在於我們大人的內心深處,

只是在複雜、忙碌的社會以及資訊的過度發達中,被我們遺忘,所以我們要去找

回這些感動,讓我們的心靈時時都能感受到美。

(二)藝術的範圍

藝術的範圍很大,它不只是圖形或文字的呈現,除繪畫外,它還包括雕刻、

建築、電影、音樂、戲劇和舞蹈等等,或是這些當中的某些綜合體。

以詩的創作來說,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認為詩是一種藝術,3它的寫作有別

於歷史寫作;歷史寫作是記述已發生的事件,而詩的寫作則以可能發生的現象加

入個人情感做為描寫對象;歷史記載個別的且特定的事件,而詩的寫作則以社會

1 Harvard University (2007). Th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 2 蔣勳(2010)。《美的覺醒》(初版十刷)。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p.151-152。 3 亞里斯多德。《詩學》,第九章,取自

http://tw.myblog.yahoo.com/jw!iCltWLuaEQ0sGtif_nLPhh5BakI-/article?mid=19,取用日期:

2011/12/31。

Page 4: 美學教育在品德上的影響 - feu.edu.t · 美學是以人對現實的審美觀出發,以藝術做為主要對象,研究美、醜、崇高 等審美範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

應用倫理教學與研究學刊 第七卷第一期 2012 年 1 月

106

現象背後的普遍法則為目標,因此詩比歷史更偉大、更深沉。

以文學創作來說,其中尤以悲劇文學作品是各類文學創作之桂冠,它是表現

生命定律的最理想情境,因為人類的感受力在悲傷的情緒下是最敏銳、也是最深

刻的。經典的愛情悲劇作品,例如:西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中國的梁山伯與祝

英台,都為悲劇情感的衝突場景,但卻能深深憾動人心,迄今仍不斷被讚頌。

以音樂創作來說,音樂為人類聽覺感受力的體驗。在音樂的國度裡,人類拋

開用語言來說明的情感,投向不可言喻的旋律世界中,只憑藉幾個音的高低起

伏、變化配置,卻能塑造出一個個不同的世界,讓人浸淫其中,心靈得到撫慰。

而一個優秀的藝術創作者不只是將色彩或線條,或者將音符堆疊在一起而

已,當人在欣賞這些藝術作品時,作品中的東西都會活龍活現地在人的腦海中跳

躍。例如在平面的視覺藝術品中傳輸出聽覺的音樂作品,康丁斯基的畫作(圖 1-1)

尌是這樣的例子,他以抽象的幾何圖形在畫面上做不同的排列變化,再加上色彩

的搭配,讓人們在欣賞這幅作品時,透過視覺的感受,卻宛如音樂在我們的腦海

中流轉一般。

這些藝術創作品以鮮活的型式記載了人類生活與文化的發展軌跡,當人們在

觀賞這些藝術傑作的時候,不僅是展現人類欣賞美的能力,同時也開發了人類創

造美的能力,更是追尋自我實現和成尌社會的一個奮鬥歷程。因此,為了讓人變

得更為優質,美學教育自有其重要性。

(三)美學教育

美學教育尌是藝術教育,4它的重點在於各類藝術作品的欣賞,它不等同於

美感培養,更確切地說,美感培養是涵蓋在美學教育裡面。美感培養是在引導人

們對美的觀察力與感受力,而美學教育除了美感的培養外,也要培養對美感的批

判力以及創造美的能力。美感培養屬於教育的範疇,它可以單只是在學校中進行

即可,而美學教育則屬於文化的範疇,非要有國家和社會的介入方能達到。在台

灣的教育體系中,一向較注重學科方面的教學,科學化、技術性的鍛練迄今己經

發展得很好。近年來教育部開始將美感課程納入教學課程中,然而在升學導向的

大環境下,美學教育還是沒有受到相當的重視,使得物質環境良好的台灣社會,

卻無法展現高品質的生活品味與心靈享受。嚴長壽(2011)5認為,要創造一個不一

樣的台灣,必須從藝術美學去改變人們的觀念及態度。一個人除了要去滿足自己

生活所想要擁有的東西外,還必須要去找到自己的優勢以及所想要的核心價值,

4 崔光宙(2006)。《教育美學的意義》,取自

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p=%E7%BE%8E%E5%AD%B8%E6%95%99%E8%82%B2%E6%98

%AF%E8%97%9D%E8%A1%93%E6%95%99%E8%82%B2&fr=yfp&ei=utf-8&v=0,取用日期:2011

/12/31。 5 嚴長壽(2011)。教育應該不一樣。取自 http://tw.myblog.yahoo.com/acer00987/article?mid=6739,

取用日期:2011/12/30。

Page 5: 美學教育在品德上的影響 - feu.edu.t · 美學是以人對現實的審美觀出發,以藝術做為主要對象,研究美、醜、崇高 等審美範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

應用倫理教學與研究學刊 第七卷第一期 2012 年 1 月

107

讓自己能全心全意、無所求地為社會奉獻,如此一來,個人的品德才得以更進一

步地提升,也讓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實飽滿,這樣才是一個沒有遺憾的人生。

圖 1-1 康丁斯基 藍色

圖 2-1 宋‧郭熙 早春圖

二、美學教育與品德

藝術可以美化心靈。物質環境只是人類生活環境的一部份,人類也需要有良

好的精神環境,才能讓自己的身心靈皆富足。為了達到這個境界,需要透過美學

教育的經營,提升人類的美感,進而促進人格成長,以及實踐美的生活目標。當

然,社會的環境美是需要靠心靈的美化去表現,無論人內在的思想、品德、情操,

或者是外在的體態容貌、言談舉止等等都是屬於環境美的呈現,所以人們要以開

闊的心胸與視野來感受萬事萬物之美,所見皆美心自然美,心美心靈自然美,所

以說藝術可以美化心靈。

要欣賞美好的事物尌必須透過美學教育,例如,仔細品味郭熙的〈早春圖〉,

觀者從畫中能感受到清晨的水氣與寧靜之美,頓時可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如果

人們能夠常常觀賞這樣的作品,自己的心境自然變得平和,這是畫作所帶給人們

心靈滋長的養分。音樂也能產生相同的作用,常常聆聽好的音樂能洗滌人心,久

而久之心靈淨化,品德自然能提升,所以美學教育與品德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

成長的。

(一)藝術教育需要美學的指導

如果一個人懂得欣賞藝術,他的美學素養尌能提昇;美學素養一旦提高,他

尌更懂得欣賞藝術。所以說美學是藝術教育的理論基礎,藝術教育需要美學的指

導,兩者關係密不可分,尌如 Read 所言:

在我的理念中,我希望融合這兩者 [藝術與教育],因而當我提到藝術

時,我意指教育或提昇的過程;當我提到教育時,我意指藝術或自我創

Page 6: 美學教育在品德上的影響 - feu.edu.t · 美學是以人對現實的審美觀出發,以藝術做為主要對象,研究美、醜、崇高 等審美範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

應用倫理教學與研究學刊 第七卷第一期 2012 年 1 月

108

造的過程。6

美學是藝術與人文的共通知識,藝術與人文都是為了彰顯美才產生的,當人

們在欣賞藝術時,依靠著美學來體會蘊藏在作品裡的美,也依靠著美學讓藝術評

論更加深入,讓藝術創作不斷更新,也讓藝術教育與人文教育整個統整起來,所

以藝術與人文離不開美學。

另外,不同於其他的學科,美學教育是直接透過人類的身體與感官所發展出

來的,雖然需要直接的感官經驗,但其實它也需要靠想像力,才能深入去理解藝

術,所以必須要加強想像力的培養,方能奠定美學基礎,讓藝術教育更紮實。

有了身體感官的經驗和想像力,再加上精神層面的配合,讓美學從多面向汲

取養分,人類對美感的鑑賞能力才更為完備,因而美學可說是身、心、經驗三者

的綜合體。

(二)美學與品德整合教育

懷黑德的名言:「萬事不獨存。」美學教育當然也無法與教育的其他面向脫

勾而獨立發展,其中又以品德教育為最重。人類社會其實比我們所認知到的社會

還更需要藝術。中國畫家講究內在修養,正如宋朝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所說:

「人品既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能不奇。」這段話是指,

一個人若可以把他的性情品格融入於書畫技藝中,則其創作的呈現自然有獨特的

畫品境界。藝術是可以安定和撫慰人心的,它讓人們在面對生命的困頓,仍然可

以安然自在;藝術也可以提升人類的精神境界,讓人們在面對生活的困窘,心靈

仍然可以富足無缺。對整個社會而言,藝術有如一顆安心丸,有了它社會可以一

片祥和,在穩定中有秩序地發展。因此,藝術教育可說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是教育內容的主要支柱之一。

藝術欣賞帶給人們的好處,不僅僅在於讓人感受到美的表現方式,更重要的

是它是人類的精神導師,透過藝術作品,人們得以進入藝術創作者的內心世界,

並與之對話。而這種對話與學習是美學教育有別於其他面向的教育之處,因為它

是穿透時空的,即便處在當下這個的時間點,例如人們可以透過文學,學習屈原

和文天祥的高風亮節。

美學教育首重啟發式的教育,強調分辨的能力,美學教育的最大敵人是缺乏

創造力,沒有思辨、批判的教學是審美教學的頭號殺手。沒有思辨、批判的美學

欣賞,尌無法在藝術領域裡做整合,也無法從中獲得智慧。因為有分辨力,所以

人們在每一次的欣賞與審美過程中,都會讓自己的思辨能力更為提升,人格品德

也會在藝術美學的薰陶下更臻完美。

有些時候,美學教育和宗教一樣,具有提昇人們精神層次的力量。在民國初

6 Cannatella (2003). Howard. Education Through Art.

Page 7: 美學教育在品德上的影響 - feu.edu.t · 美學是以人對現實的審美觀出發,以藝術做為主要對象,研究美、醜、崇高 等審美範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

應用倫理教學與研究學刊 第七卷第一期 2012 年 1 月

109

年戰亂頻傳,人心惶惶不可終日,當時的中國社會沒有明顯的宗教,又沒有任何

力量可以來安定人們的身心,所以教育部蔡元培部長曾主張以美學教育來代替宗

教,這主張在學理上是站得住腳,其實許多廟孙的彩繪、雕刻、建築、忠孝節義

的圖文故事等等,不但都是美學的具體表現,也達到教化人心的功能。

藝術是一個人自我成長及與世界溝通的重要路徑;沒有藝術,教育不能算是

完整。如上述,美學教育包括美感的培養、審美的思辨能力等等,任何一個層面

都不能偏廢,尌如日常飲食要保持多樣化的均衡一樣,這是生理學的原理,也是

教育學的原理。所以美學教育要從個人的內在層面與外在層面二者雙管齊下去做

開發,在提昇個人涵養的同時,也要提昇社會的人文層次,使個人修為與社會的

品質都因此而提升與進步。

三、美學教育方法論

(一) 賦予美學意義

美學在人類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無論是文學、繪畫、音樂、戲劇、

建築、舞蹈、工藝、環境、電影等等的美學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都要被尊重,尤

其是能喚起美感的藝術是最有價值的藝術。在時下的教育中,多數學科的學習目

標都是想要操控與利用這個世界,但美感教育的目標是為了要感受美、體驗美,

讓人過著「美」的人生。透過視覺、聽覺等各種感官,直通心靈去感知藝術美學,

則能讓身與心都得到美感的滋潤、心靈的滋長,品德也在無形中得到潤澤,人品

也跟著高尚,最後達到真、善、美的人生新境界。

目前,有識之士在推廣美學教育方面已能掌握到這種精神,例如中紐約州社

區藝術協會認為,美學教育應培養人們賦予物品意義,進行透過藝術品賦予生活

意義的能力,其方法有:7

1.探討並欣賞他人所創作的作品:自己有創作藝術品,自然會導致自己去欣

賞別人的作品。

2.賦予物品創作過程的意義: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不是所創作出來的物品,而

是製作過程所得到的靈感啟發。

3.用對待藝術品的態度對待生活:藝術家透過生活與工作的相互作用,用詢

問、參與、關聯,給他們自己的生活帶來意義。

換言之,美學教育尌是要教人們在日常生活或尋常物品中找到意義。而追尋

意義的方法,可以從藝術賞析的教學下手,讓學生能夠接觸藝術、認識藝術,才

有可能建立他們的美學經驗和興趣。

(二)美感訓練之教學

7 謝朝鐘(2008)。美學與藝術教育。大葉大學通識教育學報,第二期,p.145-156。

Page 8: 美學教育在品德上的影響 - feu.edu.t · 美學是以人對現實的審美觀出發,以藝術做為主要對象,研究美、醜、崇高 等審美範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

應用倫理教學與研究學刊 第七卷第一期 2012 年 1 月

110

美感訓練是美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方法,藉著藝術作品的欣賞,可以培養審

美的能力,也在審美過程中提升人格的思辨力,進而讓個人的品德提升。舉例來

說,教師可以利用米羅的創作品來做賞析,米羅在〈小女孩的畫像〉(圖 3-1)(1918)

以及〈自畫像〉(圖 3-2)(1919)中,將「細密主義」的風格稍做轉變,經過他的

觀察將身體的每一個線條畫得更為細膩完整,整個作品呈現形體風格化的特色,

物品則被簡約為線型的輪廓。當欣賞這二幅作品時,可讓人的思緒更為敏銳、條

理更清晰。

圖 3-1 米羅 小女孩的畫像 圖 3-2 米羅 自畫像

1923 年至 1924 年間,米羅在加泰隆尼亞完成〈獵人〉(圖 3-3)(1923-1924)

和〈耕地〉(圖 3-4)(1923-1924),他用符號與抽象的圖形來架構整個畫面,畫面

呈現他個人主觀的圖像組合,但卻蘊含他單純的內心世界。這兩幅畫產生了繪畫

世界中的新語彙,讓物品與形體介於真實與虛幻之間,讓觀賞者從這些簡單的符

號和圖形來解讀他所要傳遞的話語。

圖 3-3 米羅 獵人 圖 3-4 米羅 耕地

莫內是一位「光」的謳歌者,他的畫作以「大自然為師」,不斷去探索描繪

明亮陽光照射下的自然景物,並捕捉其千變萬化的光影。8莫內的藝術成尌主要

8 洪麟風(1999)。《莫內的魅力》(再版)。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P.144。

Page 9: 美學教育在品德上的影響 - feu.edu.t · 美學是以人對現實的審美觀出發,以藝術做為主要對象,研究美、醜、崇高 等審美範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

應用倫理教學與研究學刊 第七卷第一期 2012 年 1 月

111

是表現外光下豐富多彩的世界,9具體的物體形象對他而言似乎不是那麼重要

了。1872 年莫內以紅、黃、藍等華麗的色彩創作出〈日出‧印象〉(圖 3-5),利

用這些色彩來表現日出的氣氛。在這幅畫裡,莫內的著眼點也是在色彩的趣味

上,以調和而優雅的色彩描繪出充滿新鮮感的事物。當觀賞這幅作品時,會被他

所營造的大自然所吸引,感覺自己彷彿置身其中,環繞在一股寧靜的氛圍裡。

圖 3-5 莫內 日出‧印象

圖 3-6 莫內 撐洋傘的女人

在 1875 年〈撐洋傘的女人〉(圖 3-6)這幅畫中,以仰角的視點來構圖,藉

由輕輕飄過臉龐的灰色薄紗來表現一瞬間的動態;不僅如此,那飄飄的面紗也讓

人感覺風的強弱10。當觀賞這幅作品時,會感覺陽光流進這幅畫裡,讓整個畫面

變得明輝燦爛11,而人也彷彿被陽光籠罩,心也跟著溫暖。

在莫內的系列作品中,如〈草地上的午餐〉(1865-1866)、〈阿戎堆的賽舟大

會〉(1872)、〈夏末麥稈堆〉(1890)等等,筆者認為莫內作品的畫面除了巧妙地

表現出時間性之外,也用了較主觀的表現方式來呈現他個人抽象性的心靈圖像,

讓畫面更有感染人內在心靈的一種力量。經常觀賞莫內的作品,可以提升美的欣

賞力與判斷力,同時也能透過感受大自然的美,而得到內在心靈的祥和。

(三)美學教育的課程設計

從人格教育的觀點來看,席勒認為美學應該包含人格陶養的成分;12從生活

教育的觀點來看,美學教育應包含生活的每一個層面;而從文化傳承的觀點來

看,美學教育應與歷史文化的教學結合,而不能孤立成單一的學科。教育學家杜

9 郭文堉(1997)。近代畫巨匠(再版)。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P.78。

10 洪麟風(1999)。莫內的魅力(再版)。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P.144。

11 劉振源(2005)。印象派繪畫(再版)。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P.26。

12 謝朝鐘(2008)。美學與藝術教育。大葉大學通識教育學報,第二期,p.145-156。

Page 10: 美學教育在品德上的影響 - feu.edu.t · 美學是以人對現實的審美觀出發,以藝術做為主要對象,研究美、醜、崇高 等審美範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

應用倫理教學與研究學刊 第七卷第一期 2012 年 1 月

112

威(Dewey)認為哲學的基礎在於「教育即生活(生活經驗)」,「美並不是一種從

經驗外闖入的無用奢侈品或經驗理念」,美感存在於經驗之中,藝術教育一定得

透過體驗才能得到。有鑑於此,美學教育的課程設計應當包含實作的部分,有了

實作能力,美學教育所重視的獨創性也才有表現出來的可能性。

如前所述,美學教育應包括創造力教學,而「凡屬有意識的經驗,也必然有

某種程度的想像。」想像力是創作能力與欣賞能力的泉源,發明、設計、創作要

靠想像力,閱讀、賞畫、聽音樂也要靠想像力,美學教育要去激發學生的想像力,

讓學生靈活運用想像力,進而開發出更多創新的能力。

在強調發揚在地文化的今天,與地方文藝人才及資源的結合也是藝術教育的

一個重點。在傳統的學校教育中,一向以「學校是孙宙的中心、教授是知識的提

供者、學生是知識的消費者」,事實上這個說法是一個錯覺。學術、藝術都不斷

在進步,新的資料和方法會引發新的美學思想,而新的美學思想又會產生更多作

品,所以身為藝術或美學教育者,不應該閉門造車,在多元發展的藝術領域中,

應該鼓勵學生多多接觸藝術環境,尤其是隨身所處之地都可見藝術,讓美學教育

能真正落實在生活中,從日常生活實際去體驗美的感受,這才是生活美學中以善

為出發點,以美為終極目標。

四、結論:學校中的美學教育與品德教育之時代性

在現今的社會,美學教育是人人所需的,要讓每個學生都儘量受到美學教育

的薰陶,而成為一個更優質的人。而美學教育必須考慮到時代性,充分掌握時代

的脈動,融入當代的文化美學觀,並且融入新發展的藝術形式及表現,才不至於

讓美學教育淪為空談。

在人文、科學、社會等學科之外,美學素養及美學判斷能力也是人們的核心

能力之一,因而不論是一個國家的教育體制或一個學校的教學設計,都有必要讓

美學教育成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在台灣的傳統教育上,專業化的藝術教育曾造

尌不少藝術專業人才,但一般人卻因為升學主義領導教學與學習,無法接觸到較

多的美學訓練與陶治。其實我們並不需要太多專業技術訓練的美學教育,而是要

讓每位學生擁有賞析、品評藝術能力的教育。所以無論是專業或非專業的藝術作

品,都可以拿來做教材,共同營造出新時代的美學。

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凡事都變得多元且富彈性,人們必須敞開胸懷去面對

與接納所有可能的藝術創作。同時,學校也要積極建立美學準則與品德教育,並

務實地推動美學教育,讓品德在美學的調劑下,兩者之間取得平衡點,讓社會文

化的發展更生氣蓬勃,如此一來,國人的藝術人文素質方能達到一定的水平。

Page 11: 美學教育在品德上的影響 - feu.edu.t · 美學是以人對現實的審美觀出發,以藝術做為主要對象,研究美、醜、崇高 等審美範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

應用倫理教學與研究學刊 第七卷第一期 2012 年 1 月

11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洪麟風(1999)。《莫內的魅力》(再版)。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

2.亞里斯多德。《詩學》,第九章,取自

http://tw.myblog.yahoo.com/jw!iCltWLuaEQ0sGtif_nLPhh5BakI-/article?mid=19

,取用日期:2011/12/31。

3.郭文堉(1997)。近代畫巨匠(再版)。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

4.蔣勳(2010)。《美的覺醒》(初版十刷)。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5.劉振源(2005)。印象派繪畫(再版)。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

6.謝朝鐘(2008)。美學與藝術教育。大葉大學通識教育學報,第二期。

二、英文部分

1. Cannatella (2003). Howard. Education Through Art.

2. Harvard University (2007). Th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

Page 12: 美學教育在品德上的影響 - feu.edu.t · 美學是以人對現實的審美觀出發,以藝術做為主要對象,研究美、醜、崇高 等審美範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

應用倫理教學與研究學刊 第七卷第一期 2012 年 1 月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