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韓華語文市場分析  · web view數位學習產業發展計畫....

187
經濟部工業局 97 年度 數位學習產業發展計畫 華語文數位學習產業推動 分項計畫 美日韓華語文市場分析報告 主辦單 位: 經濟部工業局 執行單 位: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 策進會

Upload: others

Post on 30-Dec-2019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美日韓華語文市場分析

其它

(電腦技能基金會、昱泉、光啟文教、微星、智財科技、聯經出版、智凰網

路科技、巨匠)

學習內容

教學輔助軟體

(旭聯、艾爾、新美、網際智慧)

教具

(文鼎、光纖、曉騰、蒙恬)

教材

(網際智慧、希伯崙、遠東圖書、國語

日報社、聯經、創意家、陸鋒科技)

數位學習平台(訊連、旭聯、一宇

moodle

製作工具

(網際智慧、和椿、榮氏)

教學服務/認證

(師大、台大、文化、僑委會、國語日報、世華會、中華語文研習所、漢

網、漢華天下、網際智慧、…)

基礎通訊平台

(Skype

MSN..)

其它

(電腦技能基金會、昱泉、光啟文教、微星、智財科技、聯經出版、智凰網

路科技、巨匠)

學習內容

教學輔助軟體

(旭聯、艾爾、新美、網際智慧)

教具

(文鼎、光纖、曉騰、蒙恬)

教材

(網際智慧、希伯崙、遠東圖書、國語

日報社、聯經、創意家、陸鋒科技)

數位學習平台(訊連、旭聯、一宇

moodle

製作工具

(網際智慧、和椿、榮氏)

教學服務/認證

(師大、台大、文化、僑委會、國語日報、世華會、中華語文研習所、漢

網、漢華天下、網際智慧、…)

基礎通訊平台

(Skype

MSN..)

經濟部工業局97年度

數位學習產業發展計畫

華語文數位學習產業推動分項計畫

美日韓華語文市場分析報告

內定者,新人研修

中堅社員、中階管理階層訓練

高階幹部進修

技術部門專業能力習得

業界知識,專業知識進修

經營法則進修

IT技能訓練

業務技巧、話術、應對訓練

壓力管理訓練

人事、勞務管理

個人情報保護、法令相關進修

環保、社會責任、道德講習

公司法、各種法、會計制度

自我啟發、創造性思考、自省

語言進修

資格證照取得

其他

從來沒有教育訓練

主辦單位:

經濟部工業局

執行單位: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主流中小學:

50,000

(0.1%)

中文僑校:

160,000

(0.32%)

261,582

(0.35%)

51,582

(0.3%)

2006

華語學習

人數

75,197,00017,232,00017,149,00032,089,0008,727,000

2006

人數

Total

大學及研

究所

中學小學幼稚園

主流中小學:

50,000

(0.1%)

中文僑校:

160,000

(0.32%)

261,582

(0.35%)

51,582

(0.3%)

2006

華語學習

人數

75,197,00017,232,00017,149,00032,089,0008,727,000

2006

人數

Total

大學及研

究所

中學小學幼稚園

人數

分類

中華民國97年10月30日

目錄

第一章、華語文市場概論1

1-1 研究背景說明1

1-2 台灣華語文產業鏈現況3

1-3 台灣發展華語文學習產業的SWOT分析6

1-4華語文需求市場族群定義10

第二章、美國華語文主要市場分析14

2-1市場規模與成長潛力14

2-2華語文主要學習點需求分析16

2-3美國AP華語文能力考試25

2-4面臨挑戰34

2-5市場機會35

第三章、日本華語文市場分析38

3-1市場規模與成長潛力38

3-2需求族群分析40

3-3日本商務華語文能力測試(TECC) 45

3-4面臨的挑戰58

3-5市場機會58

第四章、韓國華語文市場分析61

4-1市場規模與成長潛力61

4-2需求族群分析65

4-3韓國華語文能力測試(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73

4-4面臨的挑戰87

4-5市場機會88

第五章、發展全球華語文市場策略推動建議與結論90

5-1依國際市場區隔,建立在地需求90

5-2佈建海外學習據點94

5-3建立華語文國際合作開發中心96

5-4推動全球華語文運籌中心97

5-5 促使異業整合98

5-6結論100

參考文獻104

圖目錄

圖1-1-1台灣華語文產業分佈圖1

圖2-1-1美國中小學開設中文課程學校數量15

圖3-1-1日本華語文及其他語言教育市場趨勢圖38

圖3-2-1企業教育練市場趨勢圖44

圖3-2-2業教育訓練內容分析45

圖5-1-1美日韓華語文主要市場分佈91

表目錄

表1-2-1華語文產業分類與廠商5

表1-3-1華語學習競爭者產品與服務競爭優勢比較6

表1-3-2台灣發展華語文產業的優劣勢分析7

表1-4-1美日韓華語文主要市場分佈13

表2-1-1 2006美國學生人數與在學校學習華語的人數14

表2-1-2美國K-12市場2007年人數及未來成長預估15

表2-2-1美國高中華語文主要平面教材17

表2-2-2美國初中華語文主要平面教材18

表2-2-3美國小學華語文主要平面教材19

表2-2-4主要教師組織與影響之學生規模23

表2-2-5 AP中文考試試題類型27

表2-2-6 AP考試最具挑戰性的聽寫電話留言評分標準29

表3-1-1日本整體華語教育市場規模39

表3-2-1日本主要華語補習班釋例41

表3-2-2中文教室市場規模推估42

表3-2-3文教室市場人數規模推估43

表3-5-1目標市場與經營策略59

表4-1-1 韓國主要華語目標市場61

表4-1-2韓國E-Learning 實態報告書62

表4-3-1 HSK基礎考試試題類型77

表4-3-2 HSK(基礎)單項標準分與百分比78

表4-3-3 HSK(基礎)分數等級、證書等級78

表4-3-4 HSK初中等考試試題類型80

表4-3-5 HSK初中等考試分數、百分比對照80

表4-3-6 HSK初中等考試等級、分數對照81

表4-3-7 HSK初中等考試總分、等級分數、證書對照82

表4-3-8 HSK高等考試試題類型84

表4-3-9 HSK高等考試低於相對應分數百分比85

表4-3-10 HSK證書等級與分數等級一覽表85

第1章 、華語文市場概論

1-1 研究背景說明

「世界觀」(Globalization)是世界各國教育的主要目標及指導原則,華語文化及語言的學習是「世界觀」的一部份,世界各國在推動華語文教育/學習的過程中,皆需要大量的教材、教師以及有效的教學模式。有鑒於台灣的華語文學習產業相當完整,涵蓋教學法/教學服務/通路、多元的學習內容、有效的學習平台與學習載具,形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鏈(圖1-1-1是台灣華語文產業分佈圖)。故國外廠商或各國推動華語文教育/學習時,與台灣合作是一個基本的選項。

圖1-1-1台灣華語文產業分佈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製

在全球推動華語文教育/學習時,台灣憑藉資通訊產業的優勢,加上第一期推動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建立的數位基礎,善用數位學習科技加值教學法、教學服務、數位教材、學習平台等華語文學習產品,並進行創新應用,向全球輸出華語文學習解決方案。

雖然台灣部份華語文數位學習業者已前往全球主要市場佈局,但市場需求不明,教材內容與服務不足,且市場之廣,單靠各自力量實有未逮。資策會2007年協助華語文數位學習主要業者(網際智慧、旭聯科技、希伯崙等)向行政院科技顧問小組爭取1,500萬,提出先期推動華語文學習產業計畫之構想,以「數位華語文產業國際策略佈局與營運」的研究計畫,針對美、日、韓主要國家進行主要國家或地區之調查,了解市場需求與供給,並針對主要國家先行推動廠商產品與服務整合機制,進行市場測試,共同拓展市場,最後對市場測試給予驗證與回饋,當成未來全球華語文市場拓展商機的參考。配合這項研究案,後續在數位學習國家科技計畫第二期五年計畫2008起正式編列華語文學習分項計劃,以數位華語文先導計畫獲得的資訊再深入探索市場機會,並且發展為拓展國際佈局的推動策略與做法。

1-2 台灣華語文產業鏈現況

台灣的華語文教學經驗豐富 (如台師大國語中心、財團法人中華語文研習所,都有50年以上教學經驗),來自美國的台大國際華語研習所中國語文組學生馬逸飛盛讚台灣的語言學習環境很理想,其實,包括前美國駐華大使安克志父子、曾任美國外交學院中文部主任顧百里博士 (Cornelius. C. Kubler)、美國對華政策制定重要成員哈佛大學費正清教授、普立茲國際新聞報導獎得主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和伍潔芳(Sheryl Wudunn)等,都曾在台灣學習中文。

美國白宮與國防部組成數位學習組織 ADL (www.adlnet.org),執行長 Robert A. Wisher 博士日前表示,美國將著手推動全球美軍及眷屬學習第二外國語,短期將先以阿拉伯語為主,長期將以數位學習 (e-Learning) 推動華語文教學為重點,美國基於戰略與技術因素考量,台灣廠商的解決方案將優先被採用。

台灣因為民主與社會環境開放,本來就擁有豐富的學習元素,因而成為外國人心目中理想的學習中文環境,除此之外,正體字有脈絡可循的特性對了解文化擁有絕對優勢,也是學習華文的強項,加上美國和台灣關係一向友好,除了中小學等正式的教育體系,企業與政府軍方體系的市場,也是不可小看的一環。

這幾年中國大陸透過政府資源,於全球各地建置孔子學院,發展教材,提供老師支援,大量以免費贈送的方式,提供各國學校進行華語文教學。雖然沒有商業機制,已造成一些不公平競爭的法律爭議。

相對中國大陸而言,我國出版、媒體傳播、數位學習等產業,不管是師資培訓、教材製作、教學方法之探討、教學環境的建置,不求量大而求質精,台灣應該以所擅長的資通訊產業為基礎,運用數位科技來輔助學生有效的學習,並以市場需要為出發點考量,符合商業需求,產生正向商業經營獲利模式,才能發展出永續發展的產業。

2008年資策會進行華語文廠商規模與經營能力輔導時,觀察到國內華語文數位學習產業價值分工尚未成熟,廠商規模較小,可投入研發資源與市場策略少,面對國際競爭,市場拓展的能力薄弱。為了促成華語文產業加值鏈效率化,促成廠商產品或服務專業分工,建立我國華語文數位學習產業。需要先彙整國內廠商目前的營運內容與營運方向。利用年度輔導有效排除障礙與縮減落差。

依據台灣華語文產業推動聯盟廠商供應服務內容-整理華語文產業分類與廠商,如表1-2-1

表1-2-1華語文產業分類與廠商

分類

廠商

平台

旭聯、和椿、一宇

教材

希伯崙 、國語日報、聯經、陸鋒、網際智慧、創意家、遠東圖書、常春藤

教學/認證

世華會、網際智慧、國語日報、技能基金會、中華語文研習所、台灣華語拼音聯盟、漢網、喜龍

教學輔助軟體

一筆通、蒙恬、艾爾、文鼎、網際智慧、旭聯、陸鋒、榮氏

教學載具

巨璣、曉騰、蒙恬、光纖

資訊服務

巨匠、新美、微星、台灣智財、智鳳凰

資料來源: 台灣華語文產業推動聯盟

目前華語文數位學習產業推動計畫,主要是深入了解海外當地華語文市場的潛力與需求,協助產業形成產業價值鏈,利用台灣在資通訊的應用優勢,強化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並結合產官學研各界的資源(如故宮與數位典藏素材、僑委會的華語教學素材、教育部轄下之華語教材與辭典及數位師資培訓等),整合僑委會現有通路,藉由數位學習彌補全球師資、教材的不足,協助業者拓展海外市場。同時輔導產業應用成效,配合產業需求,輔導主要數位學習廠商建立優質產品或服務,有效運用精品選拔與國際接軌,以「華語文學習精品」方式行銷至國際主要市場,策略發展華語文數位學習。

1-3 台灣發展華語文學習產業的SWOT分析

首先以數位華語文先導計畫「數位華語文產業國際策略佈局與營運」的研究,探討台灣與大陸、美國、日本、韓國在華文學習領域中,如以平面教材、數位教材、網站平台服務、師資培訓、商業華語等五大項來評估競爭優劣勢。

表1-3-1華語學習競爭者產品與服務競爭優勢比較

說明: ●強

中 ○弱

類別

台灣

中國大陸

美國

日本

韓國

平面教材

K-12

成人

數位教材

K-12

成人

師資培訓

傳統教學

數位科技輔助教學

網站平台服務

語言學習軟硬體

資料來源:「數位華語文產業國際策略佈局與營運研究計畫」

比較台灣與大陸或各主流國家在華語文市場推動方面的實力,2000年以前台灣可以說是一路領先,不管是海外僑校或外籍人士學習華語文所需師資、教材都以台灣為馬首是瞻,然而中國大陸近年經濟國力的高度成長,政府預算的充沛加上大國主導心態下,給予漢辦在政治外交資源、人力、預算費用上足夠的支援;相較之下,我僑委會、教育部等相關單位每年可以用來推廣華語文海外學習的資源不斷減少,以2008年比較,我方的相關預算,不及中共漢辦十分之一,台灣又因非為聯合國會員,與大多數主流市場國家皆無正式外交關係,因此,在與各國教育部、外交部交涉合作諸多方面,亦居於劣勢。表1-3-2這項分析,是根據2006年由國內產官學二十餘位專家業者,進行策略研討所作的紀錄,並經2008年推動華語文先導計畫討論後修正。

表1-3-2台灣發展華語文產業的優劣勢分析

華語文推動發展策略SWOT分析

優勢(Strength)

劣勢(Weakness)

1.教學

· 師資正規訓練資歷最深品質最好

· 歷年累積外來學員近十萬人

· 各大學跨國關係良好,具結盟基礎

· 僑委會長期服務僑校,提供教材,並發展全球華文網,已建立相當基礎

· 民間連鎖經營管理經驗

1.教學

· 缺乏外交關係,無法發展大規模教師、學生訓練及交換、交流

· 美國及其他地區AP訓練師資匱乏

· 中文僑校教師轉主流不易

· 師資訓練供應不足

2.教材

· 僑委會、師大、台大累積之資源

· 民間已開發之華語文教材

· 中文僑校已建立之教材基礎

· 民間開發具雄厚潛力之系列產品

2.教材

· 缺乏電腦輸入適用之教材

· 針對各級學生教材為系統化及深度瞭解

· 產官學各自發展力量分散,尚待整合

· 缺乏針對不同語言、文化、地區之系統化教材開發及學習者行為研究

3.網站

· 僑委會網站已具一定知名度及基礎

· 民間企業以建立的網站各具特色

· 網站線上學習已有基礎

3.網站

· 全球知名度尚低,缺乏龐大行銷力量

· 網站定位不清,僅屬分眾市場

· 缺乏有系統實用之社群經營,對使用者瞭解不夠

· 缺乏華文學習網站經營及社群經營的專業

4.檢定

· 各界有一定之檢定認證能力

· 產學界共同注意此市場

· 台灣領先大陸採用電腦化考試

4.檢定

· 缺乏一套試用全球主流市場之標準

· 缺乏涵蓋各年齡、不同對象之檢定標準

· 未配合市場特性,缺乏公信力

· 缺乏全球性行銷策略及善用海外資源

5.文化

· 台灣未曾遭遇類似大陸文化大革命的文化摧殘,一直保有正統的文化傳承

· 台灣故宮保有數量不亞於大陸故宮的豐富文物

· 可學習正體字並瞭解華語文的基本象形意義,再學簡體字時易如反掌

5.文化

· 年輕人受外來文化衝擊對自己的文化漸漸不再重視

· 國際行銷推廣能力不足

· 政府未做有系統的輔導和規劃

機會(Opportunity)

威脅(Threat)

1.教學

· 北美AP檢定未來數十年將帶動龐大市場

· 世界製造中心帶動商業華語

· 全球華語文學習熱每年近千萬學習人口

1.教學

· 中共官學的龐大預算及人力免費提供各國之競爭

· 中共循外交政治力量之壓迫手段

· 簡體字易學易懂之威脅

· 海外大陸背景父母對僑校教學之壓迫

2.教材

· 缺乏具公信力、領導性品牌

· 缺乏市場需求導向之全套教材

· 缺乏不同學齡層之專業教材

· 缺乏簡繁並行注音漢語拼音並行之良好教材

2.教材

· 大陸乘風漢語等官方指定教材之強力推行

· 大陸數十所大學華語文中心急起猛追

· 大陸大學之正統地位(品牌號召)

3.網站

· 發展不同對象或全眾之專業學習網站

· 建立網站品牌,提供多國語言及服務

3.網站

· 大陸正大力發展及整合,建立華東師範等示範中心

· 各地區民間或培訓機構建立之優良網站

4.檢定

· 各國尚未有一致性之華語文檢定標準,可以與各國合作推出相容之考試

4.檢定

· 大陸推廣HSK其檢定標準並具近百萬人規模

· 各國也自定其檢定認證(如美國AP)

5.文化

· 數位典藏可成為華語文教材資源庫

· 結合文化創意、遊學觀光、展覽與商務等機能,具備競爭力

5.文化

· 大陸在全球大量推出華語文教材,將影響世界各國對中華文化的闡述權。

· 大陸大量歷史古蹟,吸引很多人到大陸學漢語

資料來源:資策會、「數位華語文產業國際策略佈局與營運研究計畫」

我們推動華語文學習的主要目的,其實是在推動正統中華文化,使海外華裔子弟、外國人士認識正確的中華文化及歷史,在這項前提下,華語文產業潛在的市場價值不只是對於文字的認識而已,背後中華文化所帶動的綜效,產生的產業價值更大。

雖然,有如此形勢之艱難,但因我政府單位與民間公司發展華語文學習及文化產業早,蓄積相當之能量,加上我國業者在數位科技、數位學習上有比較完善的經驗,所以在拓展全球華語文產業(學習&文化)方面,仍有一搏之實力。

1-4華語文需求市場族群定義

華語文需求市場的區隔可用語文學習觀點來分類,華語文學習點需求市場可區分為個人(自學者)、主流學校(K-12)、大學/研究所、補習班、中文僑學(K-12)、國際學校、企業/政府。

1. 個人(自學者)

在個人學習者的範疇內,學習動機多因商業、工作,與個人生涯事業規劃、謀職、升遷有高度相關。此部分的學習者,有興趣的學習主題範圍較固定、確切,偏重立即可用、切實的生活句型、職場談判技巧與商業用語及重要的溝通文化等為主。

2. 主流學校(K-12)

華語文對海外國家而言屬於第二外國語,美國、日本、韓國K-12主流學校從所開設的中文課程,人數都在成長中。有越來越多父母認為在學生K-12的求學階段,能提供中文為第二外國語為選修,對學生未來的生涯有更多的機會。

3. 主流學校(大學、研究所)

在日本、韓國,華語文已經成為僅次於英文的第二大外國語,而美國更將中文課程分為雙軌制。其中一軌針對有華裔背景的學生而設計,因其具華裔背景,在聽與說能力較強,需要針對識字、閱讀進行強化;另一軌完全針對無背景學生,需要在聽說讀寫上建立學習準則。入學前,或申請課程前,根據學生的背景調查及第一次中文入學測驗(Chinese Placement Test)分配,學生的入學測驗也同時直向地決定學生所能進入的中文年級。

4. 補習班(After School、語言補習班)

美國較普遍的after school program有兩種:一種是利用原小學兩點多後下課時間,因家長就業因素或是因為學區、學校家長委員會的安排,而有2:30 PM到4:30 PM的課後選修課程。一般多安排有趣、多元的活動或課程來進行after school的安排;另一種則與各單位長期合作,像YMCA,在學校旁有一間特定教室,不進行任何教學、看閱功課等等教學,純粹以安全照顧為取向。日本、韓國便為一般語言補習班。

5. 中文僑校(K-12)

這個族群一直是中文學習重要的人口比例。根據2005年數據統計,在美國,全美約有16萬人在中文僑校,利用一般時間或週末進行中文課程。每一個身上留著華裔背景血液的父母,殷殷切切地便是讓自己的孩子可以學中文、說中文,用中文,也同時有中國人的傳統文化觀。

6. 國際學校

北美地區國際學校多屬私立學制,學校建校有其獨特的董事、組織與建校精神。赫赫有名的如北加州中美國際學校、北島國際學校、南加州Vaughn Next Century Learning Center、德州等。

7. 企業/政府需求

美國企業對華語文實際需求比較不明顯。日本、韓國因與大陸商務關係愈來愈緊密,企業對華語文需求不斷在提升。

綜合這些華語文學習點需求市場說明,再由數位華語文先導計畫-「數位華語文產業國際策略佈局與營運研究」的實際推動市場行銷,獲得在美國、日本、韓國等各學點的潛力市場,美國以主流學校K-12、中文僑校K-12、補習班為主要市場;日本以補習班、企業/政府為主要市場;韓國以個人(自學)、補習班、企業/政府為主要市場,如表1-4-1所示。第二章至第四章則針對美國、日本、韓國等華語文主要市場作為探討的方向。

表1-4-1美日韓華語文主要市場分佈

資料來源:「數位華語文產業國際策略佈局與營運研究計」

第2章 、美國華語文主要市場分析

2-1市場規模與成長潛力

美國學習華語的人數,目前沒有任何單位做具體清楚且全面的統計分析,故相關學生數字,透過「數位華語文產業國際策略佈局與營運研究計畫」資料蒐集與分析,2006年美國學生人數與在校學習華語的人數,中小學生約21萬人,大學研究所有5萬,總數約26萬人,如下表所示:

表2-1-1 2006美國學生人數與在學校學習華語的人數

資料來源:網際智慧公司

不過美國中小學這兩年陸續開中文課的學校數很多,成長速度很快,學習中文的人口可能更多。根據Asia Society “Chinese in 2008: An Expanding Field” 報告,美國中小學提供中文課程學校2004年263所,2007年達到779所,三年成長200%。由此可見美國中小學校華語學習人數會快速增加,趨勢線如下圖:

263

779

0

200

400

600

800

1000

2004200520062007

圖2-1-1 美國中小學開設中文課程學校數量(2004~2007)

資料來源:網際智慧公司

Asia Society也預估,2015年美國有機會達到5%學生學習華語,也就是中學生將有約75萬人,若以5%的小學、中學、大學總人口來估,將超過300萬人。

表2-1-2 美國K-12市場2007年人數及未來成長預估

分類

K-12市場

2007年估計

2010預估

預估2015

正規教育

小學、初中、高中

5萬人

16萬(快速成長)

>300萬

補習教育

僑校(假日中文學校)、補習班

16萬人

16萬(持平)

小計

21萬人

32萬

>300萬

資料來源:網際智慧公司

2-2華語文主要學習點需求分析

華語文主要學習點需求市場分析,透過由數位華語文先導計畫-「數位華語文產業國際策略佈局與營運研究」的實際推動市場行銷,獲得在美國以主流學校K-12、中文僑校K-12、補習班為主要市場,下列說明便以主要市場作為探討的方向。

1. 主流學校(K-12)

根據美國外語教學協會的統計,2000年時,全美中小學只有5000名學生學中文,到2007年已增加到5萬人,暴增9倍。根據Asia Society “Chinese in 2008: An Expanding Field” 報告,美國中小學提供中文課程學校2004年263所,2007年達到779所,三年成長200%,可以瞭解到美國中小學開設中文課程成長的速度。

美國中小學主要使用華語文平面教材(紙本) 表2-2-1、2-2-2、2-2-3為數位華語文先導幾計畫在研究美國市場時,由網際智慧蒐集主流學校之主要教材列表:

表2-2-1 美國高中華語文主要平面教材

Textbook

書名

Author

Publisher

Price

Integrated Chinese

中文聽說讀寫

Tao-Chung Yao

Cheng & Tsui

Around 30

Hanyu

漢語

Peter Chang  

Cheng & Tsui

Around 40

Ni HaoI

你好

Alyce Mackerras Freudlein

Cheng & Tsui

Around 40

Chinese for youth 

少年中文

Weiling Wu

Us Intl Pub Inc

Around 25

Chinese link

中文天地

Sue-mei Wu

Prentice Hall

Around 70

Communicating in Chinese

Cynthia Ning

Yale University Press

Around 45

New Practical Chinese Reader

新實用漢語

Zhang Kai

Beijing Language & Culture Univ Pr

Around 20

Taiwan Today

今日台灣

Shou-Hsin Teng

Cheng & Tsui

Around 35

Chinese Primer

中文入門

Ta-Tuan Chen, et. al.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Around 50

A Trip To China

華夏行

Chi-ping Chou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Around 55

The Lady in the painting

Claudia Ross

Yale University Press

資料來源:網際智慧公司

表2-2-2美國初中華語文主要平面教材

Textbook

書名

Author

Publisher

Price

Ni HaoI

你好

Alyce Mackerras Freudlein

Cheng & Tsui

Around 40

Chinese for youth 

少年中文

Weiling Wu

Us Intl Pub Inc

Around 25

Integrated Chinese

中文聽說讀寫

Tao-Chung Yao

Cheng & Tsui

Around 30

Hanyu

漢語

Peter Chang  

Cheng & Tsui

Around 40

Communicating in Chinese

Cynthia Ning

Yale University Press

Around 45

Chinese Made Easy 1

輕鬆學漢語

Yamin Ma, et. al.

Cheng & Tsui

Around 30

New Practical Chinese Reader

新實用漢語

Zhang Kai

Beijing Language & Culture Univ Pr

Around 20

Chinese Word Book

Jiang An

Bess Press

Chinese Sentence Book

Cynthia Ning

Bess Press

Chinese Picture Cards

Juren Guan

Bess Press

資料來源:網際智慧公司

表2-2-3 美國小學華語文主要平面教材

Textbook 

書名

Author

Publisher

Price

Ni HaoI

你好

Alyce Mackerras Freudlein

Cheng & Tsui

Around 40

Chinese in Ten minutes a Day

Bilingual books Kershul

Bilingual Books (WA)

Around 15

Chinese for youth 

少年中文

Weiling Wu

Us Intl Pub Inc

Around 25

Hanyu

漢語

Peter Chang  

Cheng & Tsui

Around 40

My First Chinese Words

快樂幼兒華語

Better Chinese

Beijing Language University

My First Chinese Reader

快樂兒童華語

Better Chinese

Beijing Language University

資料來源:網際智慧公司

2. 補習班(After School、語言補習班)

美國較普遍的after school program有兩種:一種是利用原小學兩點多後下課時間,因家長就業因素或是因為學區、學校家長委員會的安排,而有2:30 PM到4:30 PM的課後選修課程。一般多安排有趣、多元的活動或課程來進行after school的安排;另一種則與各單位長期合作,像YMCA,在學校旁有一間特定教室,不進行任何教學、看閱功課等等教學,純粹以安全照顧為取向。日韓便為一般語言補習班。

3. 中文僑校(K-12)

這個族群一直是中文學習重要的人口比例。據2005年數據統計,在美國,全美約有16萬人在中文僑校,利用一般時間間、週末進行中文課程。每一個身上留著華裔背景血液的父母,殷殷切切地便是讓自己的孩子可以學中文、說中文,用中文,也同時有中國人的傳統文化觀。這些中文僑校,大部分都參加了兩個中文學校的系統,一個是NCACLS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另一個是CSAUS全美中文學校協會。

(1). NCACLS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

NCACLS立場比較偏向台灣的中文學校聯盟,傳統的華僑中文學校一直是在海外提供中文教學的主要重鎮,而全美國的僑校結盟成立了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於1994年4月16日成立於美國華府。總會之創立是由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邀請全國各地區中文學校之協會、聯誼會、及聯合會所共同組成。創會會員包括美東中文學校協會、休士頓中文學校聯合會、美東南區中文學校聯合會、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美西科州中文學校聯合會、達福區中文學校聯誼會、美中中文學校協會、密西根僑教聯誼會、西北區華文學校聯誼會及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1999年,美中西區中文學校聯合會,及夏威夷中文學校聯合會相繼成立,並加入總會。目前會員學校遍佈全美47州,學生約有10萬人,各地學校總數超過300所。

總會為一非營利、非政治性之機構,乃是一個具有獨立性之教育組織。理事會由各地區中文學校協會、聯誼會及聯合會的會長、兩位前任總會會長、現任總會會長及三位副會長組成。全美總會並設有教育研究發展委員會及各工作組,以總會之會務綱領為工作目標,辦理和中文教育有關之全國性活動。

NCACLS的會員學校大部分有接受中華民國僑委會的不同層度支援或協助,包含教材、師資培訓,課程以繁體為主,但由於中國大陸移民大量增加,許多學校為了生存,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的學校也開始開簡體課。

(2). CSAUS全美中文學校協會

CSAUS立場比較偏向中國大陸的中文學校聯盟,全美中文學校協會(CSAUS)由分佈在美國42個州的300餘所中文學校組成,是一個全國性的非盈利性的教育組織。協會的宗旨是加強全美中文學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美國的中國語言和文化的教育,推動中美兩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全美中文學校協會以華裔新移民為主,服務在美國各地的中文學校和華人社區。中文學校教育華裔青少年記住自己的中國“根”,傳承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字和優秀傳統,在美國這片土地上弘揚中華文化,促進發展美國的多元文化。

全美中文學校協會自1994年成立以來,會員學校已經從最初的五所學校發展到現在的300多所學校,遍及美國42個州、幾乎涵蓋所有大中城市。協會會員學校的在校學生人數已達六萬以上,服務和影響遍及在美的千千萬萬華裔家庭。各地中文學校每週均有固定的上課時間和地點,亦為各層次華裔新移民和留學人員提供了一個相聚聯誼的場所,同時各校也積極開辦移民輔導、服務活動。近年來也根據各地發展的需要,開始開辦或醞釀開辦各類為移民服務的社區活動中心。也可以說,協會也是一個典型的源於家庭的、全國性的、在美最大的以華裔為主的社團草根組織,同時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非華裔的美國學生和家庭。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美國主流社會的各類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在多元文化環境中,起到了凝聚華人力量、傳播中華文化、促進美中友好的重要作用。

CSAUS的會員學校大部分有接受中國漢辦的支援或協助,包含教材、師資培訓,簡體字課程。

美國重要華語文協會/學會簡易彙集如表2-2-4。

表2-2-4 主要教師組織與影響之學生規模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製

(3). 中文僑校的普遍情形

美國大學委員會(College Board)在2006學年度正式豋場的中文進階先修課程和考試(AP Chinese),中文儼然成為另一股熱門的語言選擇,全世界不分族裔地掀起一股學習中文熱。舉凡聚焦於中文教學教材、教學法、多媒體教學工具及教學分享等等議題,處處沸揚;各式各樣的教學研討會莫不以AP起頭如火如荼地卯力展開;教師及家長亦希望藉此激發孩子們學習華語文的動機,煞費苦心地希冀運用「實用及趣味」來添色包裝,進而引發海外華裔子弟的學習興趣。

我們可以說,所有的中文學校都有心理準備,中文教學中的內容和成效,都必須被更明白地列入「品管」。雖然沒有官方調查,但是如果實地走訪中文學校,便一定可以確信,在中文學校來學習的華裔子弟中,大部分都是沒有學習動機的。來學校的原因,從原來是父母所期望,後來變成社交因素佔多數,漸漸地,一有機會便脫離學校。這些學習者與主流學校中的學生年紀相仿,但是因為沒有任何成績、學分的限制與約束,學習效果的良莠差距極大。

這兩年來,因應中文學習的需求在全球範圍內急遽增加,也因 AP 課程的推波助瀾下,過去華裔子弟對學習中文興趣低低,上中文學校往往是連哄帶威脅的,他們總認為學中文沒有「實質的好處」,如今,中文列入AP科目,承認AP Chinese Exam的大學,可抵好幾個大學學分。這些現實利益,將鼓勵華裔子女比過去更積極學中文。而所有中文學校的家長、老師,如何許給中文教育一個長期的許諾,讓華裔學習者通過語言的學習,獲得傳統原生文化的習俗薰染,了解並建立豐富的世界知識,以及協助他們尋得自我認同,建立一套隸屬於自己的寬廣視野和觀點,也是中文教育在僑校發展的一大考驗。

2-3美國AP華語文能力考試

AP中文是美國大學理事會2003年增加的四種AP外國語文課程之一;首屆AP中文考試2007年5月份已於各校登場,為中文教育翻開了歷史的新頁。根據美國大學理事會的資料顯示,2007年參加AP中文考試的學生超過三千人,學生在各校考場利用經過認證的電腦參加測試。據悉,大部分舉行AP考試的學校在本校電腦中心或電腦教室設立考場,少部分學校則借用他校場地進行考試。

1. AP中文課程與考試設置

AP中文課程程度相當於大學二年級第二學期(或是250學時)的中文課程。這門課程和考試將文化信息融入於聽、說、讀、寫的語言教學當中。AP中文考試測試學生的中文人際溝通能力、口頭和書面解釋及表達的語言能力,以及對中國文化瞭解的程度。

AP考試內容使用正體字和簡化字,學生能夠選擇其中一種字型閱讀或回答。考試需通過電腦網路測試(iBT)。考生可選擇以正體或簡體字閱讀考題,每大題的說明及選擇題選項為英文,學生使用電腦,閱讀螢幕上的文字、通過耳機聽、鍵盤鍵入漢字,使用麥克風將口語回答錄入電腦中。

2. 考試內容及模式

根據美國大學理事會公佈的標準顯示,AP中文考試主要強調「實用」, 大約三小時的測試涵蓋聽、說、讀、寫,各佔25%,除考驗學生中文程度,也著重學生對中國文化的了解,部分題目和中國的節日及文化常識相關,(但不會考“大文化”,如分析唐詩、各朝代輝煌的成就等,而是考“小文化”,即一般文化常識,如主要節日、習俗、城市、配合節慶的食物等),文化的適當性也列入評分標準中。

考試類型分選擇題及開放題型(口語、寫作)兩大類。在聽力部分,10%是聽中文對話後選擇正確回話,15%是聽情境對話後選正確答案,各約十至二十題,兩部分均有約十分鐘回答時間。考生應考時可記筆記,(考完後筆記收回)。閱讀部分題目來源包括廣告、文章、電子郵件、書信等,約35至40題,有一小時可作答。

寫作部分共有四題、不限字數,內容包括看圖寫故事、回覆電子郵件和聽寫電話留言等。也有先讀後寫、先聽後寫綜合性的考題。

口語共分三大部分,包括六小題對話 (Conversation) (每小題考生有20秒時間回答)、一題文化演示(Cultural Presentation)和一題活動計劃(Event Plan),每題考生有四分鐘時間準備,兩分鐘回答。

表2-2-5 AP中文考試試題類型

語言技能及溝通模式

任務類型

題數

所佔總分百分比

雙向溝通

10-15

10-15

10%

理解詮釋

6

15-20

15%

理解詮釋

10

35-40

25%

表達演示

2

2

15%

雙向溝通

2

2

10%

雙向溝通

1

6

10%

表達演示

2

2

15%

資料來源:AP中文考試

開放題型的題目已於考完試四十八小時內公布,有興趣者可上網查閱2007年已公布的題目﹕

http://www.collegeboard.com/prod_downloads/ap/students/china/ap07_chinese_frq.pdf

3. 分數算法

AP中文考試的及格水準相當美國一般大學第四個學期中文課程的難度,通過這項考試的高中生升大學時,可依各大學規定抵免學分或直接選修第五學期中文課程。

考試的原始成績每一題依題目要求完成的程度、表現與流利度、語言掌握三方面給一個分數。最後成績以一到五分來表示,最低一分,最高五分,由原始成績換算而成,但學生成績單上看不到原始成績。美國大學理事會表示在決定統計常模之前,會先把華裔學生的成績挑出來,用非華裔的學生的成績做基礎(標準組),設定出一個統計常模。另外,有些選修大學第四學期中文的學生之前也參加了一分含有部分考題的測試做為比較研究,他們的成績也作為這個統計常模的基礎之一。根據美國大學理事會公布的資料,2007年有十七所大學的三百五十三個學生參與了這個比較研究。考聽說讀寫四個技能、三個溝通模式及文化常識,包括13個聽力問題、15個閱讀題、兩個寫作任務(兩題)、兩個口語任務(7個問題),寫作及口語任務部分在六月由評分人員與其他考卷一起評分,希望AP中文考試的標準與大學相當或是甚至更高。(對這個比較研究有興趣的讀者,詳見下列大學理事會網頁﹕http://apcentral.collegeboard.com/apc/public/repository/collegeCompStudy_chineseLang_07.pdf)

4. 2007年AP考試改進或備考建議

美國大學理事會已經將2007年問答題評分標準,公布於網上,老師、學生都應該熟悉這些評分的標準。評分標準依題目的性質而略有不同,主要依題目要求完成的程度、表達(表現與流利度)、語言使用及掌握這三方面來考量。

http://apcentral.collegeboard.com/apc/public/repository/_ap07_chinese_sgs_final.pdf

以下是對2007年考生最具挑戰性的聽寫電話留言評分標準﹕

表2-2-6 AP考試考生最具挑戰性的聽寫電話留言評分標準

任務完成、組織

表達

語言使用及掌握

6

優﹕展現了優越的雙向溝通寫作技能

· 電郵完整、詳細含所有需要的訊息

· 條理非常清晰、前後連貫;使用適當的連接詞、轉折詞;組織良好的段落

· 從頭到尾語體恰當

· 詞彙、成語、俗語量豐富而且適切,錯誤很少

· 語法結構多樣且少錯誤

5

極佳﹕暗示了具有優越的雙向溝通寫作能力

· 電郵完整含所有需要的訊息

· 條理清晰、前後連貫;使用了一些適當的連接詞、轉折詞;有組織的段落

· 語體恰當,但偶有偏誤

· 詞彙、成語、俗語使用適當,偶有錯誤

· 語法結構多樣偶有錯誤

4

佳﹕展現了具有雙向溝通寫作的能力

· 電郵接近完整,但有訊息有些遺漏

· 條理還算清晰、前後還算連貫;使用了一些適當的連接詞、轉折詞但並不是所有該用的地方都用;組織鬆散的段落

· 有時候語體不恰當

· 大部分的詞彙、成語、俗語使用適當,有一些不影響理解的錯誤

· 大部分的語法結構正確,有一些不影響理解的錯誤

3

可﹕暗示具有雙向溝通寫作的能力

· 電郵提供了大部分需要的訊息,但不完整

· 某些部分缺乏組織或不連貫;不常使用連接詞、轉折詞;句子直接不連貫

· 語體使用不連貫或有錯

· 有限的詞彙、成語、俗語,常有錯誤,有些可能影響理解;語言使用有時受到另一種語言的影響

· 大部分的語法結構簡單,常有錯誤,有時候可能影響理解

2

弱﹕暗示缺乏雙向溝通寫作的能力

· 電郵提供了部分需要的訊息,但遺漏了一些重要的訊息

· 訊息缺乏組織、不連貫;極少使用連接詞、轉折詞;不完整的句子

· 語體使用經常不當

· 極少量的適當詞彙,常有影響理解的錯誤;語言使用經常受到另一種語言的影響

· 有限的語法結構簡單,常有影響理解的錯誤

1

極弱﹕清楚顯示缺乏雙向溝通寫作的能力

· 電郵提供了極少需要傳達的訊息

· 沒有組織、不連貫;支離破碎的句子或是詞彙

· 語體使用不當

· 詞彙不適當,量不足,常有嚴重影響理解的錯誤;語言使用不斷受到另一種語言的影響

· 極少或無控制語法結構的能力,常有嚴重影響理解的錯誤

0

不能接受﹕所寫的無法得分

· 完全文不對題

· 不是用中文做答

· 空白

資料來源:AP中文考試

美國大學理事會也在網上提供了2007年各種程度學生回答的答案及閱卷人員的評語。比如說電郵回覆可見於﹕

http://apcentral.collegeboard.com/apc/public/repository/ap07_chinese_iw_email_response.pdf

此外,大學理事會也提供了關於今年考題的一些問題討論,以供老師、學生參考﹕

http://apcentral.collegeboard.com/apc/public/repository/ap07_chinese_q&a.pdf

有鑒於考生常見的錯誤,建議考生做答時第一步而且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非常仔細地看清楚題目的要求,“問什麼、答什麼”,文要對題。第二,回答要完整、詳細、有組織,要顧到問題裏提及的每個要求的部分並提供細節。第三,要注意時間的安排,一個完整的回答須有開頭、中間、結尾,千萬不要花太多的時間在前面而後面草草結束,甚至講到一半被切斷。第四,注意語法、詞彙和文化知識的正確性及語體的適當性。第五,打字時,注意選字,尤其要辨別同音字。第六,想辦法用不同的字或詞來表達忘了或不會說的詞彙,不要打英文或說英文。第七,注意信件的格式及標點符號的運用,不要因為標點符號的錯誤而影響內容或理解。

5. AP中文課程五大學習目標

AP中文課程五大學習目標就是全美中小學教師協會CLASS頒布教學目標與評量標準﹕『Goals and Standards for K-12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也就是所謂『全美中小學中文學習目標大綱』,即『5-C Goals & 11 Standard 』。

(1)Communication信息交流:Communicate in Chinese

A. 語言溝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學生以交談方式,詢問或提供訊息、交換意見、表達感情

Students engage in conversations,provide and obtain information,express feelings and emotions,and exchange Opinions.

B. 理解詮釋Interpretive Communication:

學生明白和領會不同題材的書寫(文字或拼音)與口語的表述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written (in characters and/or phonetic transcription)and Spoken language on a variety of topics.

C. 表達演示Presentational Communication:

學生能將不同主題的信息、想法及理念,充分錶達給聽眾或讀者

Students present information,concepts,and ideas to an audience of listeners or readers on a variety of topics.

(2)Cultures文化認知:

Gain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Culture

A. 習俗了解Practices of Culture:

學生能表達對華人社會習俗的了解與認識,並且在環境中能應對得體

Students demonstrate an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patterns and the practice of conventions,and interact appropriately in Chinese Culture Setting.

B. 文化傳承Products of Culture:

學生能表達對中國文化,諸如習俗、藝術、歷史、文學、音樂等的知識和了解

Students demonstrat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significant of components of the Chinese culture,such as traditions,art,history,literature,music.

(3)Connection融會貫通:

Connect with other disciplines and acquire information

A. 觸類旁通Making Connection:

由於學習中文,而加強或擴展其它學科的知識領域

Students reinforce and further their knowledge of other disciplines thru the study of Chinese.

B. 增廣見聞Acquiring New Information:

學生能得到唯有學中文才能獲得的特殊觀點與體認

Students acquire information and recognize the distinctive viewpoints that are only available through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4)Comparisons多元比較:

Develop insight into the nature of language & culture

A. 語言特質Language Comparisons:

學生比較中文與其母語,而促進對語言本質的了解

Students demonst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language through comparison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ir own.

B. 文化特質Culture Comparison:

學生比較中國文化與其本國文化,而達成對文化本質的了解

Students demonst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culture through comparisons of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ir own

(5) Communities社區實用

A. 學以致用Language Beyond School

學生可以在校內或校外運用中文

Students use the Chinese language both within and beyond the school setting.

B. 學無止境Life-1ong Learning

學生將中華語言文化溶入日常生活,充實生活增進樂趣

Students show evidence of becoming life-1ong learners by using the knowledg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for personal enjoyment and enrichment.

2-4面臨挑戰

美國華語文教育市場逐漸成熟,未來發展方向,不外乎師資培育、教材編寫、華語教學、華文檢定考試與相關網路服務,這些項目發展非一朝一夕可達成,我國廠商若以美國主流教育市場為耕耘的市場,必須面對現有的挑戰如下:

1. 缺乏全國統合機制:各州獨立,華語學習系統基礎建設未完備,教材、課綱、教材、評量、訓練、經費、師資…等百花齊放階段。

2. 教師培訓能量太低及師資認證機制弱;合格教師需求大,但產生速度太慢,使市場成長略有受限。目前有更彈性與變通的方式,例如中國大陸有150位老師在美國教11,000名中小學生中文;以及利用網路師資培訓的機會。

3. 缺乏小學華語教學能量:72%美國公立學校家長認為第二語言教學應從小學開始。

4. 缺乏K-16的課程統合: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課程無統合綱要與規範,許多學生重複學習初級華語。

5. 華語學習有嚴重城鄉差距:許多地方想學中文但缺乏機會,故網路學習接受度提高。

2-5市場機會

1. 強化國際合作(產品開發、通路合作)

整體戰略上,應該與當地業者深度合作推展才容易成功,台灣應輸出內容、技術、教法、營運模式,與當地的前三名出版業者或代理商合作,以快速促進業務銷售金額,形成商業收入的良性循環模式。

2. 數位學習中心的建立(通路佈建)

結合中華文化、流行文化與創意、資訊科技產業,精緻發展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及數位學習服務,以華語學習為切入點,創造其他產業加成效果與機會。

數位學習中心建立的案例:紐約蔣珊珊老師成立數位學習中心結合網際智慧的華語文數位教材產品與電子白板硬體的使用,有效建立數位學習中心的品牌,目前已拓展第2分店,期望未來各地也能結合結合中華文化、流行文化與創意、資訊科技產業佈建數位學習中心。

3. 政府政策支援

· 國際行銷平台:透過計畫輔導,並整合各部會相關涉外資源,協助宣傳台灣數位華語產品(平面、網路、CD-ROM…),降低廠商推廣的門檻。

· 數位華語師資:具備數位華語教學能力師資太少,但台灣具優勢,建議訓練更多具備資訊融入教學之華語師資,成為種子老師,進一步影響或培育全球各地華語教師。

· 產業發展資源聚落:資金、人才、生產合作鏈、產官學研資源整合。

第三章、日本華語文市場分析

3-1市場規模與成長潛力

透過數位華語文先導計畫-「數位華語文產業國際策略佈局與營運研究計畫」資料蒐集與分析,以補習華語的語言補習市場而言, 我們可以根據日本「矢野經濟研究所」2007年的調查分析顯示,日本外語學習市場除英語以外的語言教育市場,則以華語為首,約為37億5仟萬元日幣,其他依序為韓語26億日幣,法語20億日幣,及德語16億5仟萬元日幣。因此,除了英語以外,次高者的華語學習在日本已成為僅次於英語的第二大外語。詳細可參見圖3-1-1。

英語以外之語言教學市場趨勢圖(百萬円)

圖3-1-1 日本華語文及其他語言教育市場趨勢圖

資料來源:旭聯科技

整個日本的華語教育除了以興趣、商務、認證考試、旅遊、社會環境等所需為主外,其發展的幅度也受到中、日兩國的社會因素和政治因素影響,目前華語教育是穩定而微幅的成長。

華語補習教育的市場除了可以透過矢野經濟研究所的資料得知概略外,整體日本華語的教育市場呈現在各個面向,包含補習教育、函授教育(紙張媒介、網上教學)、各類學習教材(主要是書本教材及軟體教材)、中文資格考試等,以及列為第二外國語的高中及大學市場,以上所述之整體市場規模透過數位華語文先導計畫在日本市場的經營及進行更廣泛的市場調查與保守的推估顯示,所得數據如下:

表3-1-1日本整體華語教育市場規模(2008~2011年為預測值)

(單位:百萬日幣)

項目\年度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1.補習教育

3,200

3,250

3,400

3,450

3,500

3,550

3,600

3,650

3,700

2.函授教育

394

401

406

417

430

458

476

494

512

3.學習教材

1,943

1,937

1,930

1,926

2140

2,353

2,346

2,370

2,362

4.中文資格考試

300

310

320

332

334

337

340

343

346

5.教科書(高中、大學)

886

904

922

941

960

979

998

1019

1039

以上總計

6,723

3555.25

6,978

7,066

7,364

7,677

7,760

7,876

7,959

資料來源:旭聯科技

如2007年為例,華語的教育市場呈現在各個面向的市場規模,總計約有日幣73億6400萬元。

3-2需求族群分析

華語文主要學習點需求市場分析,透過由數位華語文先導計畫-「數位華語文產業國際策略佈局與營運研究」的實際推動市場行銷,獲得在日本以補習班、企業/政府為主要市場,下列說明便以主要市場作為探討的方向。

1. 補習班(After school、語言補習班)

除大學、高中外,在日本也有多家華語補習傳授學校,如現代中國語學院、AEON、Shane English School、B-Chinese、HAO、日中學院、Saimaru Academy、神田外語學院、津田塾會等。估計日本國內開設中國語課程的授課地點超過近5,000點,詳細可參見表3-2-1。

表3-2-1 日本主要華語補習班釋例

AEON

Shane English School

現代中國語學院

B-Chinese

負責人

安芸清

Shane Lipscombe

李天林

高瑩雪(中國)

創立

1973年5月設立

1977年設立

1974年

2003年7月

資本額

5.7億日圓

7,400萬日圓

--

1,000萬日圓

員工數

集團3,090名

965名

--

--

年營收

預估50億日圓

約45.1億日圓

--

--

教學

內容

英文、中文等

語言教材開發

電話傳授、網路傳授

留學、Home stay業務

出版事業

英語、中國語

小班制含早午晚班。初級用標準中國語上冊。中級用下冊及新漢語課本。上級用「現代名家散文集I/II」、「寓言集」等,另有會話、通譯嚮導班等

中文語言教學、翻譯、通譯、留學介紹、Home Stay介紹、線上語言學習

教室地點

東京、橫浜、札幌、名古屋、大阪、京都、神戸、岡山、福岡、那覇,計326校,國外洛杉磯、芝加哥、紐約、雪梨等地

東京都等地

東京池袋等地

東京池袋、飯田橋、新橋等地

對象

企業、社會人士、學生

成人、兒童

企業、社會人士

企業、社會人士

資料來源:TRI整理(2007.10)

日本華語文補教業,普遍面臨更多新的學校及新式教法的新進者的競爭,老牌的華語文補教業,例如日中學院、中研中國語、朝日學院、Asia Challenge、TLI Tokyo、小學館等等。

新的公司,例如LiveChina、 AEON、GABA、Fujitsu Learning Media, Japacom希望能賣eL的教材。

2007年的中文教室利用人數為1萬7500人次,推算市場規模較上一年相比微增1.4%,達35億日元。從2000年前後開始,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及商務需求的增加,中文教室的市場也在逐年成長。2003~2007年度的市場規模以及2008年~2011年的市場規模預測如下所示。

表3-2-2中文教室市場規模推估(2008~2011年為預測值)

(單位:100萬日幣)

年度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市場規模

3,200

3.250

3,400

3,450

3,500

3,550

3,600

3,650

3,700

資料來源:旭聯科技,2008

表3-2-3文教室市場人數規模推估(2008~2011年為預測值)

(單位:人)

年度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中文補習教室人數

16,000

16,500

17,000

17,250

17,500

17,750

18,000

18,250

185,00

資料來源:旭聯科技,2008

2. 企業需求

日本2006年的企業教育訓練市場比前年增加了6.1%約5,560億元。其中新人的教育訓練、企業要求與CSR(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訓練有增加。

而2006年的eLearning市場也比前年增加11.7%約670億圓。其中在資訊安全、法令遵守及CSR的進修是企業主要使用eLearning的課程,目前這個市場也持續擴大。

企業教育訓練市場趨勢圖(億円)

圖3-2-1業教育練市場趨勢圖(單位/日幣)

資料來源:矢野經濟研究所(2007)

在企業教育訓練內容分析中,有關語言進修佔了39.4,詳細資料可以參考以下圖3-2-2。

圖3-2-2業教育訓練內容分析

資料來源:矢野經濟研究所(2007)

3-3日本商務華語文能力測試(TECC)

中文交流能力檢定考試(TECC):(Test of Communicative Chinese)是近十年新興中文測試。顧名思義,其考試的目的是測試考生的「中文交流‧交際能力」,是針對日本學生的中文能力測驗考試。形式類似英語的TOEIC考試,有聽力、也有筆試。考試內容比較重視漢語的實際運用能力。一種考卷全體考生通用,滿分為1000分。考試時間為80分鐘。聽力測驗70題(35分鐘),閱讀測驗70題(45分),共140題。為了準確測試實際交流時的中文的應用能力,出題內容素材也嚴格挑選了日常生活以及商務中的常用漢語。採用1000分滿分為標準,可以細致地檢測考生的能力,也可以反復參加考試,設定為學習目標。有些企業也採用TECC作為企業内進修考試審核員工中文學習成果的標準。

赞助企業

アサツー ディ・ケイ、旭化成工業、味の素、伊勢丹、NEC、NKK、大林組、キユーピー、KDDI、コマツ、商船三井、住友海上火災保険、住友銀行、大日本印刷、大和証券グループ本社、中国銀行、電通、凸版印刷、トヨタ自動車、ニチメン、日興證券、日商岩井、日本興業銀行、日本たばこ産業、日本運通、野村證券、博報堂、バンダイ、日立製作所、マルハ、丸紅、中央三井信託銀行、三井物産、三菱商事 (2001年2月的統計 )

POINT 1 評價方式

以1000分满分的得分方式為評價方式。考後頒發檢定證明書。

POINT 2  測定内容

重視漢語的實際運用能力、綜合性地測定考生的漢語的交流交際能力。

POINT 3  難易度

從初級到高級均可參加考試。不分等級、一種考卷全體考生通用。

POINT 4  出題傾向

以日常生活、商務漢語為主。出題形式以聽力測驗和閱讀測驗兩大部分構成。

測試理論: 採用“項目反饋理論”(Item Response Theory)

此理論正在逐漸成為考試分析世界標準。可以比較客觀公正地反映考生實際能力。一個實力500分的考生,考幾次成績都會在500分左右,較有信賴性。

综合性中文交流能力:

語音辨別能力,語法能力,語彙能力,讀解能力,會話組織能力,聽解能力

出题格式分為“八種模式”

提問方式採用日語,可以取消日本考生的不安心理。問卷本身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国所使用的普通話。表記使用簡体字。出題內容形式以實際日常生活中所要接觸到的聽,說,讀漢語為素材,出题格式分為“八種模式”,測試考生的综合性中文交流能力。

聽力測驗題

第1部 基本数量測驗題 【10題】

聽了日期,時間,電話號碼等會話中經常使用數字後,選擇正確的答案。只有這一部分測驗題,中文是復讀兩遍的。不仅需要熟悉数字,而且也需要熟悉有關錢/重量/時間單位的说法。

第2部 圖畫與照片測驗題 【20題】

讀四個有關圖畫以及照片的說明句,選擇其中最恰當的答案。如何迅速正確掌握圖畫與照片的存在的信息,要點在於用漢語聯想與表現。

第3部 会話組織測驗題 【20題】

由甲乙兩個人展开會話。讓考生推測‧理解甲乙兩人關係以及會話的動向,選擇出下一句恰當的會話。

第4部 会話散文測驗題 【20題】

先聽一段會話與散文,然後就提問選擇恰當的答案題。前半部分在於抓住會話的流向,練習獲得信息的要点。後半部分,在於練習聽一段短文,出題涉及新聞或各種領域的嚮導廣播。

閱讀測驗題

第5部 語序測驗題 【10題】

選擇所提示的語句填入最適當的位置的測驗題。注意副詞/前置詞/助動詞等機能語的效應,因为語序是語法和語感的综合。

第6部 補充測驗題 【20題】

填空測驗題。前半部分是简单的句子,后半是文章。需要增加詞彙,也檢測四字成語/定型呼应格式等。

第7部 語釋測驗題 【20題】

近義詞的選擇測試題。設四個近似的近義詞選項,選擇最恰當的近義詞。

第8部 讀解測驗題 【20題】

文章讀解測驗題。重點在於如何迅速理解,正確回答300字~500字的短文的提問。題材豐富,養成平時看報紙‧雜誌讀文章的習慣,增加詞彙量。

TECC的得分意義

所有考生使用同一試題以1000分得分為滿分。

按其得分,可以分為A-F六個標準。

各級標準分類如下:

A 1000-900:中文專家要900分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899-700:海外赴任,到中国参加商務工作要700分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699-550:從事日本國內中文業務600分以上,

中文專業四年級670分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549-400:第二外語二年級的学生400分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399-250:從日常問候語水準畢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249-: 邁向提高的第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CC平均得分

TECC的“檢測中文的實踐能力”的宗旨,受到許多積極投入中国商務的企業的注目,企業內部研修以及海外派遣工作人員的選拔等,作為評價中文能力標準之一被廣泛採用。另外,因為根據得分可以客觀具體地證明其實力,也可以作為填写履歷書的“資格”而生效。因為是得到了許多企業的支持與贊助的社会上認知度較高的檢定考試,所以可以作為求職/換工作/昇職的一種方法廣泛靈活運用。

各次的平均得分

検定回

9回

10回

11回

12回

13回

14回

15回

16回

17回

18回

平均得分

453

503

498

494

495

521

512

532

511

514

聽力得分

250

274

264

278

282

283

282

298

278

279

閱讀得分

203

229

234

216

213

238

230

234

233

235

大学生的各学年平均得分

学 年

平均得分

人数比例

1年生

361

7.3%

2年生

380

23.3%

3年生

459

39.9%

4年生

529

23.7%

大学院生

577

5.8%

第9回~第18回平均

從事與中文相關工作的經歷和平均得分

經 歷

平均得分

有留學經驗

680

有赴任・留學經驗

712

有赴任經驗

598

有留學經驗、正在工作中使用

695

工作中使用

614

第9回~第18回平均

TECC考生數據分析

考生數量

年度

回数

考生數量

国外公開

2002

第11回

2,746

366

第12回

3,152

2003

第13回

3,478

380

第14回

2,833

2004

第15回

2,464

512

第16回

2,802

2005

第17回

2,043

455

第18回

2,186

2006-2007

第19-20回

停辦

2008

第21回

台北資策會

隨著在中国產業的發展、文化交流等對中国的關心,同時,對中文的需要,運用中文的實踐能力也日益高涨。這其中也有在赴任/留学的国外会场参加TECC考试的人。近年来的特徵是以個別團體考試的形式利用TECC的企業、大學等團體逐漸增多了,比如以此作為派遣海外赴任的參考依據,確認研修,課程達標度。

考生的反復重考試率(第9回~第16回數據)

TECC不會被試卷的難易度所左右,并且是能夠客觀的測定中文能力实力的檢定考試。为此,受到持續中文學習者的支持,,约半数的考生是複試者。

TECC考生的年齢段與職業

考生的年齢段

以上圖表顯示:20歲的人55.3%, 30~40歲的人33% 。也就是說88%的人是20~40歲的人居多。以下圖表顯示學生和公司職員居多占66.4%。

考生的職業(第9回~第16回數據)

累計考生數量 公開会場考生数は4万5559人(05年12月數據)個別團體考試4253人(企業・学校等計77團體參加考試)

TECC參考書

TECC実践過去問題集[第15回・第16回]

中国語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協会/朝日出版社TECCの第15回・第16回の過去問題が1冊に!試験問題、リスニングCD1枚、問題文全訳、解答と解説+受験者の解答状況が分かるGP分析グラフ付き。

TECC実践過去問題集[第12回~第14回]

中国語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協会/東方書店TECCの第12回から第14回までの過去問題が1冊に!試験問題、リスニングCD2枚、問題文全訳、解答と 解説+傾向分析、マークシート付き。

ビタミンTECC

相原茂監修/彭広陸・郭雲輝・安藤好恵・伊藤加奈子著/好文出版実用的対策本。TECCで高スコアををとるための処方箋。CD付。

はじめてのTECCレッスン

相原茂監修/戸沼市子・石田知子・陳愛玲/同学社TECC受験対策書。試験対策にとどまらない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能力向上にも役立つ。CD付。

TECCにチャレンジ初級攻略編

内田慶市・奥田寛・黄志軍・沈国威・張黎 編/東方書店TECC受験者必携! 練習問題が盛りだくさん。

3-4面臨的挑戰

日本華語文教育市場算是成熟市場,正規教育在高中與大學將近有18萬人,補習教育與企業內訓亦是成熟市場,中國大陸採用孔子學院建立已經達5所以上,相對壓縮台灣華語文數位學習業者進入日本市場的門檻,廠商若要耕耘日本市場,必須面對下列的挑戰:

1. 台灣華語文數位學習廠商規模小,而日本企業強調門當戶對,所以台灣無法找到日本比較大的公司合作。

2. 台灣華語文在日本耕耘不深,日本對台灣華語文的學習常有亞流之稱。

3. 日本語文與數位學習市場相對封閉,對品質要求高,台灣進入門檻高。

4. 台灣數位華語文常以台灣角度看世界,規劃的內容常強調功能多強,不是以如何解決老師問題為出發點,連推廣目錄都沒有以日本人需求為導向,甚至沒有日文目錄。

3-5市場機會

在經過整體的市場調查後,可以了解,日本市場學習中文者以成人居多,原因分別是興趣、商務、旅遊和認證為主,同時以語言補習班及學習教材(書及軟體)的營業額居第一,第二,2007年分別為35億日元及21億4千萬日元。而教科書市場是第三大市場佔約9億6千萬日元。在通路面,語言補習班以實體經營為主,而書籍及教科書由出版社出版及發行為主。

在企業部份的語言訓練課程又以補習班師資派遣到企業包班上課為主。同時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也有教育訓練補助金制度,以供民眾進修補助。因此規劃之產品策略方向大體與市場結合,維因應市場的更廣泛需求,有必要快速擴展產品的廣度及數量。

以表3-5-1說明目標市場為學生、旅行、商務人士的經營策略

表3-5-1目標市場與經營策略

目標市場

預期經營策略

補習班學生

1.以提供發音及基礎課程為主,產品以書本及多媒體型式。

2.學校市場以符合日本學制及課程大綱規範發展教科書與多媒體教材。

3.通路上與日本出版社合作出版發行為主。

旅遊人士

1.提供旅遊學華語的相關產品。

2.積極與旅遊業者共推旅遊學華語之產品組合方案。

3.以線上學習的優勢,讓旅遊後能有機會繼續接觸華語。

商務人士

1與實體補習班策略聯盟,虛實整合,透過線上學習服務加強實體華語教學之力量。

3.以“內容供應”者的角色,提供補習班、企業單位優質的商務學習教材,並以整合型(含書、光碟、網路、手持裝置)的型式配合各類學習者的需求。

資料來源:旭聯科技,2008

由策略方向至行動方案可由下列方式推動

1. 攻補習班市場,延伸至企業市場

不管是數據調查顯示,還是深入訪談,補習班對企業的語言訓練具有供需實際情況,因此原主攻市場補習班應順勢延伸企業市場。

2. 攻大學正規教育市場

由於日本的高中、大學已將中國語學習列入第二外國語選修科目,因此有一穩定的使用市場,加上大學生未來是成人職場的潛在市場,就行銷而言市場向下延伸,與當地出版社合作,創造穩定的收入,有助未來市場經營。因此主攻市場增加正規教育,初步以大學市場為主,並尋求出版社合作。

3. 整合型的產品與服務

由於日本的中國語教材多由出版社出版、發行,產品種類繁多,但是單本的發行量由銷路好的300本~上萬本都有,大多是附Audio CD及影片光碟。而數位化的教材與Web版的教材居少,所以開發結合平面教材、數位教材、數位平台、同步教學平台與服務整合型的產品,有助異業的整合。同時語言學習在同步教學的服務,也是與出版社、補習班整合的重點技術。

第四章、韓國華語文市場分析

4-1市場規模與成長潛力

透過數位華語文先導計畫分析獲得韓國每年選擇中國語為第二外國語的高中生比率增加,現在在736所高中裏,約有150,000 ~ 160,000名學生選擇中國語為第二外國語,中國語教師超過320名。大學選擇中國語相關科系(中國語,中語中文學,中國語觀光翻譯,其它):約有15,000名進入中國之韓國企業。

韓國中國語教育市場不斷擴增,而目標市場以青少年、成年與線上為主,因韓國與中國關係緊密,成人中國語學習深受大陸HSK影響,下表為中國語目標市場與競爭狀況說明:

表4-1-1 韓國主要華語目標市場

目標市場

業者竸爭狀況

以青少年為對象的中國語教育市場

· 世界著名品牌和國內品牌的競爭愈來愈激烈

· 主要中國語提供業者(franchise):123,高麗中國語補習班,sisa中國語補習班等幾個先驅業者占有大部分的市場。

· on/off-line合併現象急速擴散中

以成人為對象的

中國語教育市場

· HSK掌握70%以上的市場。

· 中國語教材的購買者總數突破100萬名。

· 在on-line內容製作上取得有利地位的off-line出版社,補習業者等在on-line市場中也具有成長的潛力。

· 市佔率大部分是由幾家頂尖業者或容易進入市場的業者所佔有。

線上(on-line)

中國語教育市場

· 企業及大學因便利性及教育經費縮減等理由逐漸偏好數位教學。

· 幾個先驅的頂尖業者佔有大部分的市場。

· 韓國國內市場中HSK占了70%以上,其趨勢為提供語學測驗和會話為主的動畫講座。

· 明顯傾向利用PDA,MP3,Mobile作為副加產業並供相關的服務。

資料來源:韓國LiveABC整理

表4-1-2 韓國E-Learning 實態報告書(華語市場評估)

                      (單位:百萬韓元)

年度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比較

國內

243,521百萬韓元

287,498百萬韓元

339,420百萬韓元

E-Learning內容

國外

9,100,000百萬韓元

13,000,000百萬韓元

17,500,000百萬韓元

IDC推算資料

資料來源:韓國電子交易振興院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到最近加入WTO及舉辦奧運等因素,在中國快速成長下,國際交流也愈來愈頻繁,甚至自誇和美國並稱為兩大經濟體。現在,中國語不是選擇性而是進入世界所必須的語言,不認識中國及中國語,就不算是在地球村中生活的韓國人。世界的市場在中國,隨著韓國國內的大企業和無數的中小企業相繼進入中國,關於中國語方面各領域的人才需求若渴,現實上也顯示出了中國專家嚴重不足的事實。為了跟上時代的潮流,除了選擇中國語為主修科系外,有不少的學生正計劃到中國留學,更有為數眾多的學生正在中國體驗留學生活,而從這也看出了中國在21世紀一躍成為政治,經濟的超強國。而且韓國鄰近中國,在文化及歷史上有其共同相似之處,因此韓國學生在學習及生活上不會有太大的不便。市場規模可由下列事跡看出成長潛力:

1. 韓國人對中國的改觀→中國語市場的擴大

隨著中國的改革及開放政策,世界銀行在中國經濟展望報告書《CHINA 2020》中指出在2020年,預計中國的GDP規模將凌駕於美國。隨著中國經濟的急速成長,在韓國國內有關中國的產業也大幅地成長。從今年11月韓國財政經濟部發表的第三季海外直接投資動向來看,到今年9月為止,韓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超過對美國的投資而達到997件,金額為12億5千萬美元。中國成為韓國最大的投資對象國這個位置牢不可破,因此在韓國就業市場中,對於有關中國的人力需求也急速增加中。而在高中及大學裏選擇中國語為第二外國語,甚至有更多的學生到中國語言進修。這是因為要成為中國方面的專家人才,除了要會說流利的中國語之外,更要了解中國的文化才行。

2. 中國語人力需求激增

在韓國國內僅有少數的企業自己培育中國方面的專門人力及挑選會說中國語的人才。許多企業在人事考勤裏會把英文的TOEIC,日文的JPT及中國語的HSK(漢語水平考試)列入評分項目。現在中國語成為能改變自己在公司地位的一種重要手段。

3. 會說中國語的CEO,事業也會成功

許多企業家的想法認為在中國雇用僑胞或朝鮮族當作翻譯人員就好,但是這種想法是非常危險的想法。畢竟朝鮮族是所謂的少數民族,而中國不是一個英文盛行的國家,因此在中國當地,企業家一定要會說中國語。經營者有中國語的基礎且對中國的政治,社會,文化,經濟等各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在事業上一定能成功。

4. 中國企業也一定進入韓國

和韓國企業進入中國一樣,中國企業也一定會進入韓國。在和中國建交當時,兩國的交易規模為50億美元,一直到今日成長了7倍達到了350億美元。中國的金融機關和企業一定會進入韓國並設立分公司,當然也一定會挑選懂中國語的人材。

5. 韓國的中國語教育風潮和實況→補習班風潮和HSK申請者增加

在2~3年前,除了英文補習班之外,日文補習班是最有人氣受歡迎的。但是最近中國的市場價值提高,對中國語的興趣也同時提升,因此中國語取代日文成為第2受歡迎的外語。在韓國首爾中國和江南地區附近,分別有10家左右的補習班開設了中國語講座,在這2~3年期間,補習班掀起了一股中國風潮,而專門只有教中國語的專門補習班,全國登記在案的有20餘家。

4-2需求族群分析

華語文主要學習點需求市場分析,透過由數位華語文先導計畫-「數位華語文產業國際策略佈局與營運研究」的實際推動市場行銷,獲得在韓國以個人(自學)、補習班、企業/政府為主要市場,下列說明便以主要市場作為探討的方向。

1. 補習班(After school、語言補習班)

韓國補教事業的蓬勃發展,主因於韓國企業投入中國市場的資金技術龐大不亞於台灣與日本,就上班族而言華語已成為職位升遷與加薪的籌碼,根據經濟部數位學習產業推手期刊資料韓國每天有100萬人學中文,各大企業視華語文能力為通往好職位的通行證。韓國補習班的特色,主要由於近年來韓國積極朝向國際市場發展,龐大的需求造就了許多英、日、漢語的專業人才。韓國以外語主要業務的國際實際類補習班高居補習班總數第二位有5,398家,學生人數有高居第二位,主要原因是近年來學習華語的熱潮所致。以PAGODA為例,是韓國成立最早的外語學院,為一綜合性之外語補習班,全國有11家直營店,9家加盟店,員工約200人,老師約600人,年營業額約25億台幣。

在韓國補習班蓬勃發展的原因如下:第一,學校學習華語的時間每周只有2-4個小時。學生們除了華語之外,還需要學習中國文學、政治、經濟、文化等課程,閱讀和會話等華語課程的學習時間非常有限,爲了補充這些不足,學生們只有選擇去補習班,在普通的補習班裏,申請一門課,每周可以上5-10個小時的課,這比在學校裏的課時要多得多。

第二,學校由於財政的原因,可以開設的班級不多。這使得華語授課班級不能按照學生的水平進行細緻的分班,造成每個班級的學生人數多、水平參差不齊的弊病。例如,在一般的韓國大學裏,華語初級會話班的學生數一般爲20人,多則甚至超過50人。在這種學生人數多,且水平相差較大的情況下,教師很難保證良好的授課質量。但是補習班的情況卻不同,班級分配極爲細緻,學生有條件在符合自己水平的班級裏接受教育。

第三,在補習班裏,學生可以按照不同的學習目的而接受多種形式的教育。在學校,學生們可以接受的華語課基本上以閱讀和會話爲主,除此之外,大部分是跟中國語言文學有關的專業知識課,但是在補習班,除了閱讀和會話以外,還開設HSK應試法、“通譯大學院”升學考試應試法、商務漢語、聽力等多種實際應用課程。

但補習班教育的問題也不少。補習班的最大問題就是師資参差不齊,教學質量不等。在補習班裏,教師普遍缺乏外語教學的專業知識(即,應用語言學或第二語言教學),而且也沒有接受專業培訓的機會,只憑個人的學習或教學的經驗教學生。說華語是華語教學的必要條件,卻不是充分條件。其實,儘管很多補習班都標榜自己教師的漢語水平很高,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不少教師的漢語本身就存在較嚴重的問題。

透過先導計畫-「數位華語文產業國際策略佈局與營運研究計畫」的分析獲得韓國以下主要補習班的特性介紹

(1). Chinaro 中國語學院(http://www.chinaro.co.kr/)

Chinaro 中國語學院目前以會話班與HSK應試班為最大宗,在首爾鍾路區、江南區以及中國都有設點。由補習班直接研發、製作教材與影片,相較於其他業者Chinaro中國語學院擁有完整的教育體系。以會話班為例,共有1-6學期的課程,全部學完至少需時1年5個月以上,此外還有HSK應試班、中高級自由會話班、口譯研究所考試班…等。在正規課程外還導入”電話中文”系統,與中國人利用電話來複習當天所學內容,不過學習成效有限。相較於其他補習班動輒花費收入的40%打廣告不同,Chinaro中國語學院幾乎沒有宣傳費用。在官方網頁提供許多學習資源,光是花在contents研發就超過10億韓元。

(2). 123中國文化院(http://www.yiersan.com/)

在韓國有總計有4家分班,並與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中國學校簽約經營中國留學代辦事業。相較於其他補習班,123中國文化院的留學代辦成績斐然,因此HSK應試班也以中國大學入學為目標招生。2002年剛成立時即以鉅額的廣告篇幅讓許多消費者印象深刻,雖然,初期尚未建立有效的教育體系而流失部分學生,但目前開班狀況及營運皆在穩定成長中。開班科目可分為綜合中國語、中國語專家、HSK、會話、考試、特別班…等。中國語專家班另細分為政治、法律、經濟、歷史、文化…等,會話班另有商業會話課程。特別班則有國小生班、1對1課程、發音班…等,相較於其他補習班,課程多元化、並有穩定的教育結構。

(3).高麗中國中心(http://www.china-center.co.kr/)

高麗中國中心過去曾與Chinaro中國語學院並駕齊驅,但現今規模與學生數都縮小很多!中國語會話課程相較於以往減少很多,並轉型至以HSK考試為主。由於補習班擁有HSK名師(文晶兒老師),也因此”HSK準備班”成為高麗中國語中心的收入命脈,整體營運結構趨於不穩定,一旦名師離開後便會造成學生流失(過去也曾經發生相同情況),相較於高麗中國文化院,Chinaro中國語學院雖然沒有名師陣容,不過靠著有系統的教育學程規劃,也同樣獲得許多學生青睞!另,online e-learning部分並不特別突出,contents也不多!

(4). JRC China中國語學院(http://www.jrchina.com/)

非常年輕取向的補習班,在創立初期曾引發學生熱烈討論,但目前處於尷尬轉型期。會話課程深受Chinaro威脅,而HSK準備班又打不過高麗文化院。但相反地,在線上教育方面卻很活躍。且直接研發華語教材,整套教學理念皆導入自Chinaro中國語學院。目前與有線電視頻道『中華TV』策略性合作,提供該頻道1年份的華語學習課程。

2. 企業需求

隨著韓中經貿交流的增加,一些大企業自80年代初開始對員工實行華語教育。目前大部分的韓國企業對漢語的需求也很大,對員工的華語培訓也相當普遍。大部分的企業在向員工進行華語教育,有的採用公司內開設華語學習班,有的採用網上教育的形式,也有不少企業開設了一些中國專家班。雖然企業爲了提高員工的華語水平,爲員工提供了各種學習機會,但是企業畢竟是企業,要想保障嚴格有序的授課並非易事。企業華語教育主要利用上班前或下班後的時間,但是如果遇到緊急會議或者出差的情況,就會造成學員缺席。隨著企業業務量的增加,結果也必然會引起學員的學習積極性下降,出現出席率降低的現象。

企業華語教育的另一個弊病還在於企業本身沒有正規的華語教育體系,教育人員也大都需要依靠外聘教員。因此,設立長遠計劃,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開發適合企業自身的華語教育體系和教材,無疑會使企業的華語教育獲得更有效的成果。此外,還有培訓和業務的銜接問題。最理想是員工接受培訓後就分配到使用漢語的工作崗位上去工作。但不少人在培訓結束後投入到跟漢語無關的工作。

目前在三星電子、SK、浦項鋼鐵等大型企業同樣吹起“漢語熱”。這些企業非常重視與中國的經貿合作,紛紛到中國拓展業務,需要大量的漢語人才。據介紹,很多韓國人意識到,中國迅速發展的經濟和廣闊的市場不僅給韓國帶來了巨大機遇,也為他們提供了另一種前程選擇。“漢語水平考試”證書,在企業界得到廣泛認可。留學、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的韓國翻譯朴晟鎮說:『許多韓國留學生到中國,既是對中國文化感興趣,更是為今後就業增加籌碼。學習漢語會給今後的求職提供很大的幫助,所以許多青年學生把中國作為出國留學的首選。』

同時,針對韓國涉華企業不同特點,孔子學院還為20多家大型企業提供上門教學,為不同企業的員工“量身訂制”漢語課程。5大經濟團體(全國經濟人聯合會、大韓商會、韓國貿易協會等)2003年底決定,從2004年起,積極建議所屬會員19萬家公司在招聘新職員時進行漢字考試,即以政府指定的1800個常用漢字為準,把《全國漢字能力驗證考試》3級資格(指能認1817個漢字,能寫1000個漢字)作為應聘條件,並根據資格證書的級別擇優錄取。

國際化程度高的大企業推廣漢字、倡導中文的活動措施更加得力。這些大企業的掌門人多在五六十歲,甚至七十多歲,幼時都學過漢字,對漢字有種親切感。排名在前十位以內的錦湖集團、SK集團在90年代初的中韓建交後,即開始在錄用新職員時,引進了漢字考試。並且規定,如果漢字達不到一定水平,就不能升職。5大經濟團體發出企業錄用新員工和員工升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