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合新课型 - fzww.sipedu.orgfzww.sipedu.org/kyc/uploadfile/20131222131849268.pdf ·...

Post on 04-Oct-2019

2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河北教育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新课型”的研

究依据是:1.语文教材以专题组成单

元,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围绕同

一题材组织不同体裁的文章,非常有利

于围绕单元主题开展单元整合教学。

2.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运用整体观念着

眼整个单元进行单元整合教学,可以把

单元主题作为集结中心,依此发散开

去,上挂下连,举一反三,实现教材的

整合、知识能力的迁移,集中解决语文

学习的单项目标;相对于零打碎敲、各

自为战、拉长战线的传统教学,明显呈

现出高效的优势。3.大语文教学法可

以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超越教材、超越

课堂、超越教师,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

综合素养。“单元整合新课型”能够大

大拓宽小学语文教学的范畴,使师生在

充满文化气息的课堂中,在多样的语文

实践之中探究、学习,共享大语文的快

乐,丰富着各自的文化底蕴。

按照导读、品读、习作、综合整理、

分项整理(写字、字词、朗读、默读、阅

读链接)分门别类,最终形成了目前的

“单元整合新课型”:单元导读课;单元

品读课(包括精读课、略读课);单元整

理课(综合);单元写字指导课;单元字

词整理课;单元朗读整理课;单元默

读整理课;单元阅读链接课;单元习作

指导课;单元习作评改课。这些单元

整合新课型以其特有的形式和魅力丰

富着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活跃在广大

师生的语文生活中,深受老师和同学们

欢迎。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规定每个单

元上哪几种单元整合课,更不要求同一

个单元上全所有的整合课,而是让教师

研读各单元教材,从单元专题和教材实

际特点出发,合理取舍,每个单元上合

适的单元整合课即可。这样做的目的

是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发挥教师的

智慧,使单元整合教学真正达到低耗

高效。每种课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反

复的课例研究,大致形成了以下的基本

框架。

一、单元导读课(适合中高年级)

在单元课文学习之前上一节“单元

导读课”,目的是通过单元概览,整体

感知单元,诱发阅读期待,使学生在情

感、知识、方法上先行一步,为整个单

元的学习铺设台阶,产生箭在弦上、整

装待发之感以及事半功倍的效果。基

本模式:

1.单元导入,激情引趣。此环节要

引导学生了解单元专题,激发兴趣。

2.研读导语,明确目标。单元导语

是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通

过阅读导语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3.通读整组,初感文意。教师推介

适合的初读方法,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

内容,选择感兴趣的一篇或一部分初

读,充分利用“单元导读卡”自读,学习

紧扣专题思考质疑。“单元导读卡”运

用表格形式,包括:单元主题、题目质

疑、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炼对人或事

的初步印象及对本文的初步感受、摘抄

关键词句等项。

4.分层交流,建立链接。利用“导

读卡”先在小组内交流,再选择有代表

性的问题在班内解决。导读卡内“概

括”、“提炼”、“摘抄”部分由组内中心

发言人择优宣读交流,目的是在学生头

脑中建立起几种联系:一是文章题目与

编者按:“单元整合新课型”是秦皇岛市卢龙县教研室根据当地多年的教学实践探

索出的一种新型课堂模式,它在保留了重视工具性的同时,跳出了教“教材”的旧的教学

形式,这也符合新课标注重整体阅读、提倡人文性的宗旨,它的归纳性、整理性、分类性、

指导性,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点面结合,对于探索有效教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此,我

们特选取了一组内容,从单元导读、精读、综合整理、习作指导、习作评改五个方面展示

“单元整合新课型”的备课模式。

○卢龙县教育局教研室 付跃红

单元整合新课型单元整合新课型单元整合新课型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暑期备课专辑

24

河北教育

HEBEI EDUCATION

单元专题之间的联系,二是课文内容与

文章题目和单元专题之间的联系,三是

重点词句与课文内容和单元专题之间

的联系。

5.课堂小结,蓄势待发。布置学生

围绕专题查阅搜集相关资料,开展综合

性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

中随机完成习作。

二、单元品读课(适合中高年

级)

单元品读课包括精读课和略读

课。关键是强调教“语”“文”,而不是

教“课文”,要淡化繁琐的课文内容分

析,努力和课文内容说“再见”。不论

是精读课还是略读课,都要避免“千课

一面”,要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设

计适合“这一课”的教学方式,通过“一

课一法”,实现“一课一得”。如:品词

析句法、朗读法、诵读法、复述法、讲故

事法、写心得法、文体改编法、课后习

题交流法、排演课本剧法……不一

而足。

精读课争取一至两课时完成,略

读课必须一课时或半课时完成。基本

模式:

★精读课(品词析句法)

1.粗读感知,疏通文本。在自行预

习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梳理作者思

路和文章层次,揣摩课文的写作顺序,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初步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词析句,领悟表达。抓住重点

词语、关键语句、典型段落进行深入品

析感悟。推想课文中重点语句(如中心

句、过渡句、修辞句)的内涵,体会其表

达效果。在朗读、默读、诵读中学会阅

读、思考、批注。对语言文字反复品读

和玩味,实现深层次阅读。

3.立足谋篇,整体把握。领悟文章

基本的表达方法,归纳文本的表达技

巧,感悟作者布局谋篇、抒发情感的独

特视角,为习作奠定基础。

4.吸收语言,拓展延伸。重点采

集吸收优美语段,背诵精彩段落;学课

内一篇,带课外一(或两)篇。

★略读课:

1.回顾学法。复习回顾本单元精

读课的主要学习方法,明确迁移目标。

2.梳理问题。自读课文前的阅读

提示,梳理出需要通过自学课文应该解

决的问题。

3.自读感悟。带着问题自读课

文,阅读勾画和思考,同位或学习组内

讨论。

4.交流提升。就重点问题展开

交流,总 结练习读写方法。

三、单元整理课(综合)(适合

中高年级)

单元整理课不是单元复习课,而是

对单元字、词、句、段及表达方式的品

析、积累和鉴赏。重点是引导学生知道

一点常识,品味一组奇字,识记一批雅

词,积累一些美句,解析一个精段,揣

摩一例写法。基本模式:

1.回顾专题和课题。这是单元整

理课的基础。

2.整理品味与欣赏积累。这是单

元整理课的核心。如:品析精妙字词

——积累一类词句——整理写作方

法。不同单元可围绕主题确定不同的

侧重点。

3.综合运用和交流。这是单元整

理课的精髓。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资

料,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和生活链接,充

分展示交流,体现大语文教学。

四、单元写字指导课(适合各

年段)

在单元学习之后专门利用一节课

的时间,集中指导本单元生字的书写。

基本模式:

1.复习生字,指导观察。呈现本单

元要求会写的所有生字,引导学生反复

观察,把握字的结构特点,按类整理,

揣摩写法。

2.基本笔画,重点练习。穿插关于

写字的励志小故事,渗透中华汉字美,

明白“字如其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基

本笔画指导。

3.典型指导,指定练习。选择几个

典型字具体观察、分析、归纳,在教师

范写的基础上,学生练习把这些字写规

范写美观,注意先描红后临写,及时反

馈,立刻纠正。强调写字要有一定的速

度。关注个别学生。

4.自主练写,展示评议。由写课

内的生字到练写“一类字”,从而掌握

同类汉字的写法和技巧;由练写字到

练写词语、练写句子,同时追求质量和

速度。

五、单元字词整理课(适合低

年级)

字词学习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对

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至关重要。本课

型旨在通过整理使单元字词学习更加

到位,过好识字、用词和造句关。基本

模式:

1.识字“小霸王”。出示本单元学

过的所有生字,根据学生单元学习过程

中的实际问题,选取典型汉字强调字

音、字形、字义。可利用“汉字扑克”游

戏巩固生字认读。

2.词语“袋袋裤”。整理单元每篇

课文中的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词语,引

导学生自主分类;并进行课外词语的

补充拓展。

3.词语“大变脸”。 提供一词多

义、一词多用的不同语言环境,理解词

语,学习积累和运用词语。

4.我有“巧巧嘴”。给出几组词语,

由学生自由选择若干词语连词说话,充

分表达和交流,教师相机评价指导,提

高学生用词说话的能力。

六、单元朗读整理课(适合各

年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

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

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

读、略读和浏览。”但在实际教学中,朗

读教学却不容乐观。在单元学习之后

设置专门的朗读整理课,可以补充课文

25

河北教育

学习时“朗读”的不足。基本模式:

1.归类课文朗读难点。如:多音

字、轻声字、误读字、儿化韵、地方音、

断句、重音等。训练学生朗读能力,达

到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

2.指导朗读重点句段。读的形式

要多种多样,部分重点句段达到熟能

成诵。

3.提炼总结朗读方法(此环节适合

高年级)。如:关于朗读的停连、重音、

语气、节奏,可根据学情适当点拨,不

单纯传授技巧。再如:高年级可把握各

种文体的朗读方法,朗读记叙文要准

确、鲜明,语言平实;朗读诗歌要压住

韵脚,规中求变,深入心灵,激起诗情;

朗读散文要理清线索,摸准神韵,细腻

表达,点染得体,语气轻柔,抒情真挚;

朗读寓言要将形象人格化、性格化,用

渲染的方法使形象更生动;朗读童话要

加强形象的夸张对比;朗读小说要注意

身份的区别,分清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

等等。

4.课外拓展朗读实践。组织学生

以朗读竞赛的方式,练习读正确、读流

利、读得有感情,激发和巩固学生朗读

的兴趣,落实朗读的方法。

七、单元默读整理课(适合二

年级下半年以后)

如上所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

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小语课堂

上,默读教学往往被忽略,没有多少教

师舍得花时间训练默读,特别是公开教

学更是惜“默”(墨)如金。基本模式:

1.回顾单元主题和课题。

2.默读回顾,练默读方法。如:①注意力集中,心无旁骛。②边读边想,

边读边画 。 ③动眼不动嘴,不动指。

④默读既要会精读,又要会速读;既要

“咬文嚼字”,又要“一目十行”。

3.课外默读,用默读方法。提供课

外短文,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在

默读中思考和吸收。

八、单元阅读链接课(适合中

高年级)

单元阅读链接课旨在“培养学生广

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

量”,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

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

读材料”(课标语)。基本模式:

1.回顾单元课文,重温单元主题。

2.品味重点段篇,归纳阅读方法。

这不是精读课的简单重复,而是要统观

全组课文,尽量把阅读方法上升到规律

性、方法性的认识上。

3.课外拓展阅读,迁移读书方法。

要进行多角度扩展,如:作者的其他作

品;同主题、同体裁的作品;同主题的

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雕塑、摄影、绘

画、歌曲等等,使学生感受同一主题的

多种表达形式。

九、单元习作指导课(适合中

高年级)

将习作指导置于单元整体教学之

中,更容易突破单元习作训练的重点,

特别是运用单元内课文的典型写作方

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教学。

基本模式:

1.“头脑风暴”话主题。引导学生

围绕习作主题自由畅谈,做到追求数

量,延迟评价,禁止批评。

2.“读写结合”品写法。充分运用

课文这些“例子”,挖掘遣词造句、表情

达意和布局谋篇的技法,引导学生读中

学写。

3.“提纲引领”说习作。必须要指

导学生编写提纲,理清思路,给学生预

留比较充足的时间做写前准备;然后择

优展示,宣读提纲,口述重点,师生要

共同评价,激励学生提升,教师可相机

进行范例点拨、范文引路。

十、单元习作评改课(适合中

高年级)

单元习作评改课是教师在批阅学

生习作之后,与单元习作指导课相呼应

的一种课型。重点是关注单元重点学

习的写法是否到位。教师有重点地指

导评改,才能实现写作练习的“一次一

得”。基本模式:

1.面向全体,整体评价。紧扣单元

习作训练重点整体评价本次习作情况,

特别表扬有闪光点和有进步的同学。

2.搭建平台,练习语言。出示一组

词汇,让学生连词成句,做头脑体操;

再适时出示班内同学写作中的精彩句

段,加以比较。

3.欣赏范例,交流评议。引导学生

阅读欣赏、点评借鉴。

4.出示病例,互评互改。一是练习

把词句改得正确、通顺,二是练习把词

句改得具体、生动。

5.自由修改,二次晋级。教师将学

生改后的作品提升评价等级,改得快的

同学可当堂晋级。

正所谓“教无定法”,虽然“单元整

合新课型”有了基本的框架,但我们仍

提倡教师努力创新。我们认为,只要是

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着眼于单元整

体,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都会

使单元整合课型更加完善,使小学语文

教学研究更加繁荣。诚然,教学没有固

定模式,高效课堂也不应该界定什么模

式,但是,我们并不否认一些好的教学

模式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根据

学科特点探索最符合教学内容、最适合

学生学和自己教的教学方式,视教学目

标、视学情等组织教学,才能使我们的

课堂实现有效、力达高效,避免低效、

抵制负效,使“高效课堂”成为一种精

神,一种追求。

小学语文暑期备课专辑

26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