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都 首席编辑∶吴南瑶 视觉设计∶戚黎明...

Post on 27-Oct-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

琳恩

首席编辑∶吴南瑶 视觉设计∶戚黎明

新民网:www.xinmin.cn 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 编辑邮箱:wup@xmwb.com.cn 读者来信:dzlx@xmwb.com.cn 21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设计之都

! ! ! !和很多机构将目光聚焦于非遗再设计,花大力气发掘和振兴“非遗”项目的宏大视角不同,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副教授张磊通过一本本人编著的《上海独立手作》,帮助一群“隐匿于日常生活中的微小作为”的上海独立手作人浮出水面。“我们更愿意将这些个人化的、自发性的手作形态看作是一颗颗坚韧的种子,以此来勾勒出一张以新兴民艺精神为导向的城市生活网络。”

张磊坦言,只有像上海这样具有创新活力,海纳百川的多元文化,汇聚五湖四海人才、物资资源的能力,以及人们的鉴赏力和购买力日益提升的城市,才是适合文创生长的沃土,才得以滋养了这批个性鲜明,各有所长的独立手作人。

张磊和他的学生、伙伴一起走访了这座城市二十多位独立手作人,发现其中不少都是“半路出家”。一开始的独立创业之路总是充满艰辛的,但对于手作的热爱让他们赢得了属于自己的粉丝,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中如鱼得水,悠游自在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不仅是这座城市一道道别具特色的风景,也是上海作为创意设计之都真实、鲜活的例证。

一双温暖的手胜过一切戴娣是在 !""# 年离开知名设计

品牌“上海组合”,创立了自己的手作品牌哦纱玳。之前,她还在时装学院做了六年授课教师。戴娣解释,哦纱玳这个俏皮而新颖的名称来自于“沙袋”,一种中国传统中家人朋友间传递快乐的布艺品。沙袋虽小,却蕴含着无限的亲情和友情。这个由家里多余的花布头,塞上谷物手工制成的小物件,通常用于抛接游戏,寓意着唤醒心中的舒适温暖和童年的快乐。

成为独立手作人之前,从 !"""年开始,戴娣就在四处旅行的时候,寻找创作灵感和能量。“通常心里会存三到四个故事,等时机成熟后再把它们拿出来变成作品,”在创立哦纱玳之前,戴娣并不是没有其他选择,经过七年在“上海组合”中的历练,她已经对如何做一个品牌,如何把控工艺十分熟稔,重新回到讲台,将这些经验分享给她的学生,也不失为一个稳妥的选择。

然而,在戴娣心目中,一双温暖的手胜过一切,于是她谢绝了高校邀请,选择了从头开始,从零积累的独立手作创业之路。“手作在我看来就是为自己而做。当然,这很自私,所有的东西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包括创作欲。哦纱玳的作品我自己每天都在用,这么说来,我确实做过许多卖不掉的东西。”戴娣说,自己每一季都在寻找完美面料的路上。

前无古人的木偶手艺人著名摄影师、艺术家马良是在手

作天地中悠然自得的大腕。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已经悄悄将自己的微博介绍改成了“前摄影师,现木偶艺人”。这个多才多艺的人,筹备自己的首部奇幻装置舞台剧《爸爸的时光机》,从

剧本、木偶制作、舞美、多媒体动画,甚至连演员招募、演出场地协调、宣传等工作都亲自捉刀。

“我的父母是戏剧界知名的导演及演员,自幼希望我学习表演,做过多年业余儿童演员,$!岁时违背父母之命和美术自由恋爱,这是我亏欠他们的。”在影视广告和艺术行业驰骋多年,马良在业内颇有名气。《爸爸的时光机》中的木偶就是马

良他们亲手制作的。尽管从小很喜欢木偶戏,但是马良制作的木偶从中国的传统木偶上找不到任何可借鉴之处,因为国内的木偶尺寸比较小,机械结构也相对简单。他曾经跑去东欧,希冀在那些手作人的工作室找到一些有用的经验。虽然那些手艺人无私地告诉他材料的用法,比如小木偶的头可以用陶土制作,但是一旦要做到像马良希望的那样,是真人比例的,又太重。

马良最后选择了用纸浆替代陶土,马良团队制作的木偶不同于中国传统,也有别于西方,他将这些木偶取名为“机甲木偶”。每个木偶都有自己的独特制作方法,最小的木偶要用到$%!#个零件,最大的则需要用到 &!'!

个,其中,'%(的零件都要在他们的手中重新加工。“最初的雏形可以在网上买到,但这样的木偶,关节掰动之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我们必须拆开每一个关节,重新制作里面的结构,去掉摩擦力,才能用于舞台表演。”马良说。

“我需要这样一个缓慢的过程来成就我的作品。”他这样形容自己,“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是无能的,我不会赚钱,在自己的生活中很多东西处理不好,性格怪异,脾气暴躁,只有创作才承载了我的生活。我一直在寻找创作的道路,慢慢认识到自己其实是一名工匠,一个手艺人。艺术家是个很自负的职业,如果你做不到像一个手艺人一样内心安定,根本无法做创作。”

细节强迫症的!皮革匠"

年轻的韩杰踏入过建筑设计行业,供职过设计杂志,如今,他创立了自己的手工皮革品牌,加入了上海独立手作人这一行业。“我是宅男,不爱去外面玩,但不

爱打游戏,!)小时窝在工作室,但脑子一刻也停不下来。”就是这样有点闷又很专注的个性,让制作皮革不仅成了韩杰的兴趣爱好,也成为他的职业。皮革这种材质,柔软中带着低调的华丽,

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驾驭。韩杰最初迷上皮革制作,全靠自己的探索。他去专业的皮料市场研究各种皮革,从最基础的皮革分级分类开始学起,最终连接出单靠鼻子就能闻得皮革的优劣的技巧。“好的皮革就像冬天树林里面的味道,”他这样形容看得上眼的材质。紧接其后的是去网上搜集采买各种蜡线,后在家里自己打板、设计、动手做出一件件小作品,这样笨拙地下功夫,竟也慢慢摸出了门道。

皮革的打孔工艺非常有讲究,韩杰最初常用的打孔手法是菱斩,后来,他发现爱马仕用的是法斩,打出来的斜孔更小更细腻,就果断改用法斩。*

年里,韩杰做了大约 *%%件作品,探索皮具的艺术化设计,参与了与大品牌比如朗格、海瑞温斯顿的合作,也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他用皮革制作了钱夹、包袋、钥匙扣、皮革吊坠、马术小包,打孔成为他的标志性元素,而有趣多彩的皮革颜色搭配,把中国风融合进皮革设计里+ 也让他圈了不少粉丝。在皮革上用钻孔的形式来作画,则是他的独门功夫。

如今,韩杰已经完全了适应规律的手工艺人生活。早起早睡,在工作室呆满 #小时,花两三天制作一幅作品。但他依然自谦:“我不是手作匠人。只有那种拥有足够阅历、足够的经验,能够用手艺很好地阐述一件物品的人,才称得上匠人。我最多还是个学徒,一个摸索的人。”

城市文化与手作彼此浸润历史上的手工艺在诞生之初大都

与日常生活需求有着紧密的联系,工业化生产兴起以后,新的制造手段、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对手工艺传统形成了严峻的挑战。无论是以美为目的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还是以实用为宗旨的日本民艺运动,都是对这种挑战的有力回应。而国内自上世纪 '%年代以后,传统手工艺被以“工艺美术”或“特种工艺”的名义限制在某种特定的语境内解读,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广泛和基本的生活需求。

现在,手作再度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独立手作人大多是业余的,改行的,甚至是有点不自信的,但同时是自由的,创新的,和生活紧密相关的。他们提供了从多个角度涉足手作的个案,并且找到了可持续的路径,即便困难不少但还是努力往前走。这是张磊在和上海独立手作人群体接触之后的感触。

毫无疑问,上海已经成为适宜独立手作人生长的土壤。而全球各地的手作技艺又越来越多地汇聚上海,不断滋润上海的手作文化。就在近日举行的中国(上海)时尚家居展,精致工艺展上,涵盖建筑、空间、家具、家居、电子等领域优秀设计成果,展现各地区杰出工艺技术在家居设计产业形势中的中坚实力。这些都为上海未来城市文化创新提供了借鉴,创新城市滋养独立手作,未来,独立手作也将以另一种方式反哺城市。可以说,城市文化与手作是彼此浸润的关系。

﹃隐匿于日常生活中的微小作为﹄

创新城市滋养独立手作 手作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是当下设计及文创领域的重要话题。尽管手作是“慢”的代表,信息时代,借助现代设计,手作的发展同样迅速多变。

如何让独具匠心的精致工艺脱颖而出?如何找寻传统的传承空间、设计的更多可能,甚至地方文化的活化机会?

"

马良

"

马良制作的木偶

" 韩杰和

他的工作室

" 韩杰作品 经典马术包

" 上海独立手作

"

韩杰的工作台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