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现代锡剧...

Post on 20-Oct-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 周刊第531期

    2020年6月12日 星期五

    主编 韩玲 编辑 任 然视觉 湛肹 组版 郑淑棉

    无锡商报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0

    邮发代号27-36

    焦点 请关注太湖周刊微信公众号

    ·07·

    无锡南门外锡山驿是明朝大运河无锡段的主驿站。作为明朝驿传机构中的一站,锡山驿发挥着递送使客、奉旨差遣、飞报军情、转运军需等重大作用。此外,锡山驿和明代驿递系统中专门递送公文的急递铺不同,它建有驿馆,相当于国家级的高级招待所,可以供应外国使节和王府公差及高级官员的食宿。

    明朝弘治年间,遭遇海难漂泊到中国浙江台州府临海县界(今浙江省三门县沿赤乡牛头门)的朝鲜文官崔溥,上岸获救返回本国,在经过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时,为他提供行止食宿的正是锡山驿。这在他回国后用汉文写成的5.4万余字的中国行记《漂海录》中有记载。

    驿站在无锡自古有之,且不止一处。北宋《太平寰宇记》云:“御亭驿在州(常州)东南一百三十八里,与地御亭在吴县西六十里,隋开皇九年置为驿,十八年改为御亭驿,唐李袭誉改为望亭驿。”明朝《弘治重修无锡县志》云:“锡山驿,在南门外,宋以前有太平、南门、北门三驿,元置洛社、新安水马站各一所,设提领各一员,国朝洪武初站废,置无锡驿于今地,九年改今名。”由上可见,无锡历史上隋唐时期就有望亭驿,宋以前还有太平驿、南门驿、北门驿,元朝改称水马站,有洛社、新安两处水马站。明朝朱元璋立国后,废站设驿,在原南门驿的位置上设无锡驿,并在洪武九年改名锡山驿,锡山驿由此成为大明帝国在运河沿线府县无锡县设立的主驿。

    锡山驿的位置在南城门外。这主要是考虑到驿站工作不分昼夜,各路人员往来时间不定,设在城内的话就与城门昼开夜闭发生矛盾,不利于城防。锡山驿沿运河往东南延伸有直通苏州的驿道,因为无锡为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城内驿道较窄,双马无法交汇,故在运河两岸形成了两陆夹一河,陆路单向分道的单向跑马道:即北上去常州的走南下塘,南下去苏州的走南上塘,正是这段保留下来的川字形水陆通道成为无锡大运河申遗的重要节点,得到考察专家的一致认可。

    锡山驿和明朝分布于三段一环的江南运河上众多的驿站一样,是一处水马驿。我们可从清朝康熙《常州府志》卷八

    “赋役”佐证,该志记载“无锡县锡山驿走递马草料银一千六百一十二两八钱,马价银八百四十两。槽、铡、棚厂、鞍屉等银一百两八钱,马夫工食银八百六十两四钱。祇应银五百五十两。走递水夫工食银三千一百六十八两,快船水手工食银三百二十四两。快船岁修银九十九两,以上岁共支银七千五百一两”,其中提及的马料、马价、马夫,走递水夫、快船水手,修船银,皆为水马驿的标配。另外乾隆《江南通志》“武备志驿传”中对于锡山驿的记载除了提到马匹、草料银马价银、马夫及工食银、鞍辔等的配给情况外,也提到了水夫及工食银、快船、水手及工食银、修船银的配给情况。

    锡山驿不仅是旅客官员的歇息之所,还承载了文化交流的功能。行驿人员在驿站留下了丰富的诗文,或抒发旅途劳顿之苦,或观景怀古,或唱和前人驿壁诗文,或对当地风土民俗及百姓居业有感而发。比如和无锡南门驿站有关的观景怀古诗,就有南宋许月卿的《追赋暮游》,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张镃的《自锡山归舟中三首》(之一)。羁旅怀人诗有元朝曹伯启的《雨宿无锡驿,有怀潘景梁》。行旅抒怀诗有明朝陈士楚的《书锡山驿》、胡松的《锡山驿》等。

    虽然随着清末“裁驿归邮”和太平军的战火,锡山水马驿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我们也仅能在南门外南长桥堍的淘沙巷内看到锡山驿遗址,但锡山驿“通往来,重使臣,崇王命”的功能和那些流传至今的有关锡山驿的行驿诗文,应成为运河文化遗产廊道的宝贵资源而得到重视和挖掘。 (刘晴 文 / 宗晓东 摄)

    锡山驿与大运河无锡段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遗产日的主题为“文物赋彩全面小康”,主场城市活动将于6月13日在广西桂林举行。全国文物系统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节点,展现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风采,发挥文物赋彩全面小康、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无锡也准备了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展示文保成果。

    无锡具备复工复产条件的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开展了预约参观、线上线下展览展示和宣传教育活动,为公众提供预约免费开放、网络展览、网络讲解、文博云课堂等惠

    民服务。文物是文明文化的象征和物质载体,如何让文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贡献力量,是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博系统要面对的问题。

    这场疫情倒逼文博系统加速转型,直播秀成为潮流。据悉,今年的遗产日,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无锡市文化馆将以直播的形式展示无锡文保风采与非遗魅力。今年遗产日非遗活动的主题为“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将以云上展演的方式,重点围绕传统体育、传统医药、餐饮等非遗项目,挖掘非遗在促进人民大众身心健康方面的典型案例,宣传非遗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积极作用,普及非遗知识,宣传健康生活理念。

    线下活动同样精彩。无锡博物院准备了“与古为新——锡博2020艺术新空间特展”“师法造化 元气淋漓——纪念徐风诞辰120周年特展”两场重磅临展。13日,锡博还将举办“路转溪桥忽见”活动,上午在院内学习古桥知识,下午带领市民实地寻访宝界桥、大公桥、伯渎桥和清名桥4座古桥,从建造历史、建筑特色与桥梁装饰等角度让市民了解古桥的历史故事及所蕴含的文化意味,进而提高市民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此外,遗产日当天,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通过鸿山遗址博物馆官方微信平台发布模拟考古互动体验项目线上课堂;惠山古镇景区文物古迹区实行半价优惠,古镇

    还将推出一定数量的游园半价票;薛福成故居准备了锡绣作品展。无锡各区及江阴、宜兴也准备了文物宣传、非遗体验活动。其中,锡山区文体局将通过“悦动锡山”微信平台,推出“锡山宝藏”专题片,介绍象塔头墩马家浜文化遗址等。

    值得关注的是,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13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拼多多、美团、快手、东家等网络平台将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邀请优质非遗品牌、中华老字号、非遗传承人等走进直播间,推荐分享非遗精品,部分电商平台将为江苏非遗项目开辟专场,无锡部分非遗相关企业、工坊也将尝试参与线上直播卖货。 (张月)

    “文物赋彩全面小康”——

    本周六迎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原创现代锡剧原创现代锡剧让小小区级民营剧团有了让小小区级民营剧团有了““大作为大作为””

    □韩玲、陈菁菁

    作为今年无锡市舞台精品工程的年度大戏和重点剧目,描写“时代楷模”黄文秀与俞斌爱心工作室之间动人故事的原创锡剧《追梦路上》目前已经完成连排,并计划于6月下旬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公演。谁能想到,承担这样一部大戏的班底竟然是一家区级民营剧团,而令其一炮打响的作品《好人俞亦斌》更是累计上演112场,还代表江苏走上了国家级舞台。一部有力量的原创作品,让一个解散多年的剧团,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浴火重生。锡剧这项国家级非遗正在惠山区这片热土上老树发新芽。

    城事

    “要不是《好人俞亦斌》这部戏,我们剧团的成员还散落在各处,做着与舞台不相关的事儿。”惠山区锡剧艺术传承中心团长孙锡琴感慨万分。

    据了解,20世纪八十年代,全国约有县级剧团 3350 余个。但从本世纪初开始,县级剧团或撤或并,所剩无几。当年,这个名为无锡县青年锡剧团,后又改名为锡山市锡剧团的团队也一度陷入低谷。2001年剧团解散时,连场地也随即被拆除了,团员们失去了舞台也失去了市场。大家各自谋生,有人下海搞绿化,有人在各种演出中串场。孙锡琴回忆说:“当时大家都是含泪离开的,但是没办法,没有演出,拿不到收入,我们只能无奈接受现

    实。”然而,戏曲梦依旧装载在每个团员的行囊中。

    2016年,迎来了转机。当时,“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家将地方戏曲的复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团员们看到了曙光,于是他们又一次集结起来,在惠山区文体局的支持下,惠山区锡剧艺术传承中心于2018年初正式成立。

    已跌入低谷的剧团如何再次崛起?根据惠山区作家协会主席符志刚的报告

    文学《用爱托起希望的太阳》改编创作而成的大型原创现代锡剧《好人俞亦斌》,犹如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全体演职员以剧团复兴为目标,对这一原创剧精雕细刻、七易其稿,誓要打造出一部锡剧文化精品。

    新版《好人俞亦斌》在剧情上作了较大改动,舞美、布景、道具、音乐配器、人物造型等方面也更加精细。首次公演时,广大观众冒着酷暑到剧院观看演出,不少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已经好久没有看到这

    样感人至深而又接地气的剧目了!”原江苏省文化厅副巡视员、戏剧研究专家汪人元在江苏大剧院观看这场演出后激动地表示,而这已是该剧正式公演以来的第80场演出了。

    不知不觉间,惠山区锡剧艺术传承中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先后代表无锡市和江苏省参加了“流淌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地方戏晋京展演、“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苏省基层院团优秀节目展演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无锡分会场文艺精品专场展演,并荣获无锡市政府文华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累计上演112 场。这对于偏居一隅的一个区级民营剧团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因为一部剧,解散十几年的剧团又成立了

    如今,惠山区锡剧艺术传承中心已成为该区锡剧振兴的主要阵地。成立以来,除了一炮打响的《好人俞亦斌》,又先后创排大型古装戏《陈阿尖》和《李三娘》等十余部剧目,并常年在全区开展巡演。在2019年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创排完成了一台以锡剧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主题文艺节目,目前已在全区巡演50余场。在巡演现场,观众交口称赞节目很好看,并纷纷要求这样的节目要多演几天,多来几次!

    “现在,我们位于区文化馆一楼的小剧场排练厅,都是政府免费提供的。”孙锡琴说,剧团成立两年,演职人员从十几人发展到了50多人,还有不少团员是从靖江、江阴等地的锡剧团跳槽过来的,看重的就是这里优质的演出资源。“随着演出的增多,市场的扩大,大家的收入也跟

    着水涨船高,剧团运营良好。”孙锡琴笑着说。

    剧团不仅欣欣向荣,也开始承载起传承振兴的重任。2019年初,依托江苏省戏校和惠山区锡剧艺术传承中心的师资力量,惠山区在玉祁、前洲和堰桥三个街道的中心小学率先实施了“锡剧进校园”试点工

    程,开设“桃娃小锡班”,每个班有男女学生各15名,让孩子们系统学习锡剧基础知识,训练戏曲基本功。

    惠山区锡剧艺术传承中心的团员定期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教学指导,每季度特邀省级资深艺术家走进校园传授技艺。通过近一年的培训,涌现出了一批锡剧好苗子,部分学员参加了大型原创锡剧《好人俞亦斌》的演出,先后赴北京、南京及周边县市进行巡演。“今年桃娃班已扩展到9所学校,近300个小学员。”孙锡琴说。

    剧团逐步发展壮大,不忘培养后备人才

    《好人俞亦斌》的成功,让全团领悟了一个道理:只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排练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才是一个剧团获得新生的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这是全剧团恪守的信条,他们也是这么做的。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原本的演出节奏,剧团并没有闲着,而是打磨出了全新的原创锡剧《追梦路上》。

    该剧通过讲述“时代楷模”黄文秀与俞斌爱心工作室之间的动人故事,讴歌黄文秀在热心助学的爱心工作室成员吴敏杰的经济资助和精神帮扶下,顺利完成本科、研究生学业,学成之后,又在吴敏杰教育影响下,自觉接过爱心接力棒,主动放弃舒适的

    城市生活,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广西百色地区的偏僻山村百坭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并付出热血青春的动人事迹和高尚情操。

    今年是党中央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决胜之年,适逢“时代楷模”黄文秀是中宣部要求重点宣传的脱贫攻坚题材的重大典型,加上黄文秀的成长历程又与惠山区的

    “中国好人”俞斌的爱心工作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此节点上推出此作,更赋予其

    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该剧题材重大,表现角度别出心裁,

    它将黄文秀的成长与奋斗经历,与无锡惠山区的俞斌爱心工作室有机地联系起来,讲述了一个三代人爱心接力与年轻人追梦奋斗的动人故事。”作为编剧之一的符志刚说,该剧在讴歌“时代楷模”黄文秀的同时,更宣传了无锡惠山这方盛产好人、充满大爱的热土,让更多人通过锡剧了解惠山的好人故事。

    为把《追梦路上》打造成又一部国家级的舞台艺术精品,剧本十易其稿,不但故事完整性好,人物形象丰满,而且情节发展曲折动人,矛盾冲突紧张激烈,是一部紧贴现实、深接地气的优秀作品。

    好剧本也引来了强大的后援团。据悉,该剧创作阵容强大,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均属省内一流,江苏省锡剧团团长、锡剧王子周东亮任艺术顾问,演员阵容名角荟萃,由国家一级演员季春艳扮演女一号,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钱伟,锡剧名家缪玉华、张祖良、倪晓芳、殷玉婷等扮演主要角色。目前,该剧已完成连排,计划于6月下旬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公演。

    把握时代脉搏,全新原创剧“横空出世”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特别企划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