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 《百年孤独》背后的孤独epaper.dbcsq.com/html/1/2020-06/01/a07/20200601a07_pdf.pdf ·...

Post on 18-Oct-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曹南才

好 书好 书 推 荐推 荐

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

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品鉴与表达

□任蓉华

吧吧 A07责编/雪归 版式/雪归 校对/王学玲读读20202020年年66月月11日日星期一星期一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面世 50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备受推崇,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作家。然而,正是这样一部久负盛名的作品,却被不少人列为“打死也读不下去的小说”之一,其难读系数可见一斑。台湾作家杨照在其著作《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 中,以平实生动的笔触,追寻马尔克斯的文学源头,解读作品中最迷人而又玄奥的内容。翻一翻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对读得进、读得懂《百年孤独》,颇有益处。

孤独,是 《百年孤独》 的终极命题。小说以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反映出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在书中,杨照以历史学和文学的双重视角,借由拉丁美洲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马

尔克斯的生活经历,探究魔幻现实主义的内在逻辑,挖掘隐藏在 《百年孤独》复杂奇谲之下的痛与真。

书中提到,在马尔克斯的成长时代,随着都市化的兴起,拉丁美洲的很多国家都出现了两级发展趋势:一边是几乎没有任何记忆,主要由年轻人组成的都市;另一边则由记忆统治了一切,农村和乡镇聚集着为数众多的中老年人。马尔克斯的成长经历与同龄人不同,他在外祖父家生活到十岁以上,才和父母同住。而他的外祖父是一位遍历内战,日日夜夜总也等不来退休金的老人。来往于繁华、错乱、以现代性和当下时间打造的城市,与时间几乎停滞、荒败垂老的乡村之间,这对他而言,无疑是很大的诱惑,也是很大的挑战。

从某种程度上讲,《百年孤独》 是马尔克斯在一种异质交错的时间意识中

创作的。与他外祖父的时间感不同,外祖母相信人不会真的逝去,生活是一个充满了幽灵的空间,她应对淘气男童,最常用的说辞是:“你要乖乖待在这儿,不然会吵到你大表哥。你跑慢一点,不要撞到了你的姨婆。”在外祖母的意识里,“大表哥”“姨婆”这些已经离开人世的亲人,依然与他们生活在一起,是不能被惊扰的。由此,映现在马尔克斯脑海中的是关于时间的两种意识,且被他应用到小说中:一种是外祖父的时间,以死亡与永远等不到的东西,标记出来的线性时间;另一种则是外祖母的时间,一种奇特幽灵存在的轮回。

“孤独”究竟是什么?或者说,在拉丁美洲的历史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以至于一步一徘徊,让所有的人都只能以

“孤独”的方式存在?这样的小说很难写,必须找到一个能呼应,甚至是强化

角色“孤独感”的形式。这个主题,困扰了马尔克斯将近二十年,最终,他在

《百年孤独》 中呈现出了一个关系庞大的家族,几十个角色穿梭其中,遭遇了各式各样的故事,然而这么多角色,真的就没有一个是不“孤独”的。小说中,没有哪一个角色可以和其他人发生密切且安全的关系,生命要么少了什么,要么多了什么,究竟为何却不得而知。

《百年孤独》 建立在一个科学无法证明,无法置喙的预言之上。在杨照看来,它的最高价值在于,始终抗拒标准答案。它一直在测探,甚至在挑动、开发你内在不能且不应该由标准答案来满足的那些部分。

有个成语叫“返老还童”,是很多老人的共同心愿,经常用在祝愿上。但自然规律不可抗拒,老之将至不可违命,想要永保童颜童威,除了靠化妆整容之类,大部分人不能做到。有朋友跟我说,虽然不能还童,但其实童年的元素会永远存在。“元素”?说起来挺新鲜,但我细想其实不无道理。童年是一张最纯净的白纸,在童年心里刻下的印记和痕迹永远也不易变。即使变了也很容易还回来。这是童年这种年龄段所特有的现象。

童音不变。人从牙牙学语开始,到读书长大,都生活在家乡。家乡的语言习惯就深深地定格在幼小的脑海里,刻印在稚嫩的思维中,一辈子都难以改变。“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名句早已深入人心。我离开老家几十年,因为妻子一家人都是老广州,为了融入生活,总是刻意学广州话,也自以为学得八九不离十。谁知道有一回,坐一条小船过渡,刚一开声,船老大就笑着叫“老乡哩!”我问他怎么知道我是老

乡?他说,话一出口就露馅。我崩溃了,心想“画虎不成反类犬,”学得不像反招笑,干脆就轻轻松松童音依旧罢了。不过也有好处,遇上老乡相聚,说起话来更显亲切,不

要被人家误认忘了老本。童音还奇在即便是同一个地方,隔一条村一条街的口音都不同。每个人更是差异很大。几十年没见的老友,一个电话打过去,就听出是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大城市接纳越来越多的各地人,五湖四海的童音汇聚一起,各有风采,有时候觉得像

“鸡和鸭讲”,似懂非懂,但更觉和谐友好,乐也融融。

童味依旧。童味和童音一样,仿佛从儿时起,就注进了神经系统,一辈子改不了。有个朋友退休后,随儿子旅居国外,不到年把就闹着回来,说是“好山好水好孤独,好吃好喝没味道”。牛油面包、芝士肉扒,一两顿可以,时间长受不了,还是从小吃惯的老火汤、牛腩粉好,润心润肺,穿肠过肚。我家附近有个很会招揽生意的小店铺,天天吆喝:“童年的滋味!”经不起吆喝,那天我去要了碟布拉肠,一碗牛肉粥,果然脆嫩爽滑,童味十足,享受无比。很多人逢年过节,舟车劳顿、千里迢迢,不辞劳苦地赶回老

家,首选固然是为了探亲访友,但如果说不同时也为了美美地撮一顿家乡菜,享受一番童年的滋味,那是假的。

童心未泯。有个段子说,人一生的称呼是这样变的:“虾头、小夏、夏科长、夏局长、老夏、夏老、虾头。”的确,童年是一片充满童真、童稚、童趣的世界,是纯洁无猜、天真无邪、相嬉无忌、快乐无忧、宽阔无边的大海。对骂、打架、恶作剧不断,但却是心灵相通。一走进社会,便难免染上各种颜色和风尘。虽然没有对骂打架和恶作剧,但潜藏在心中的壁垒却非常坚厚。老了后吧,褪去尘色,洗去铅华,童年的记忆会经常浮现脑际,会发现原来童心还未泯。不管地位高低、财富多寡、名气大小,一律回归童友。当然,正因为童年是一张白纸,因此,童年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染上了杂色,甚至沾上了恶行,那就不是还童的问题了,而应彻底根治。这又另作别论。

邀一班老童友,操一口老童音,置一桌童味菜,那些个当年叫惯叫熟的“虾头”“猫哥”“奀妹”

“傻女”什么的,重新端杯把盏、开怀畅饮,那才真是“返老还童”了。

返 回返 回““ 童 元 素童 元 素 ””

《百年孤独》背后的孤独——读杨照《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

曹 文 轩 新 作曹 文 轩 新 作 《《 寻 找 一 只 鸟寻 找 一 只 鸟 》》 出 版出 版

《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又译露西·莫德·蒙格玛利)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04年。

《绿山墙的安妮》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11 岁时被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领养,但她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友谊。

成长与梦想是全书的主题,作者以安妮的故事告诉人们:只要胸怀梦想,不懈努力,生活就会丰富多彩,生命就会美丽多姿。

内容简介:

在美丽的爱德华王子岛上,未娶未嫁的兄妹马修和玛丽拉住在一栋有着绿山墙的房子里,随着年事渐渐转高,准备去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便于将来替他们打理农庄上的活计,可是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了一个满头红发、满脸雀斑,又喋喋不休的女孩儿安妮,一天的相处后,马修和玛丽拉决定留下这个能说会道的女孩儿……

(来源: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绿山墙的安妮绿山墙的安妮

近日,国际安徒生奖得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曹文轩新小说”系列新作《寻找一只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出版。

曹 文轩 教 授 在摘 得“ 国际 安 徒 生奖”之后,依 旧 笔 耕不辍,不断挑战自己、开 拓 写 作疆域,开辟

“曹文轩新小说”系列,决心“走出油麻地”,每年一个新视野、一个新话题、一个新故事,至今已出版有《穿堂风》《蝙蝠香》

《萤王》《草鞋湾》。2020年,新作《寻找一只鸟》问世。

《寻找一只鸟》讲述男孩羽片儿跟着妈妈和外婆生活在一起。羽片儿的妈妈告诉他:爸爸是一只鸟。羽片儿与生俱来地与鸟儿有着莫大的缘分,一天,他追着一片从没见过的羽毛,遇到了一只在风雨中迷失了方向的黑色信鸽,这只鸽子成了他最忠诚、形影不离的朋友。

羽片儿在每个假期都会背上行囊,带着他的黑色信鸽一起,踏上寻找的旅程,

他要去寻找那只青灰的大鸟,寻找自己的爸爸。在旅程中,羽片儿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经历就像是一块块拼图,逐渐拼凑出一幅奇异而温情的画面。

曹文轩赋予了这部作品超越文字本身的魅力,用文字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活动的影像世界,是一部画面富于诗意美感,内核充满自省精神的深刻作品。《寻找一只鸟》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孩子的成长故事,也是一部关于每个人的成长故事。在整部作品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必须完成的生命课题,带给我们的不止是“新理念、新气象、新思考”,读者更能从中看到作家的自省与自信。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