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26 zwh01 文化cepaper.xmnn.cn/xmrb/20190526/12.pdf ·...

1
不管是沙坡尾或是朝宗宫, 它们的兴盛都绕不开“台湾”这两 个字,而在与台湾结缘的数百年 里,双方交往不曾中断。蒋元枢, 就是其中一位历史名人。 蒋元枢,江苏常熟人,1759 年高中举人,被派至福建多地任 知县,后升任海防同知,驻防厦 门。在《厦门志》里曾记载却已湮 没多时的“盛世梯航”古牌坊, 2017年又重现朝宗宫。这座牌 坊,曾是厦台历史渊源和厦门港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口岸的见 证,亦与蒋元枢有关。 “原牌坊是清代乾隆年间 (1772 年),蒋元枢在厦门玉沙坡 的风神庙和朝宗宫前建造的。” 彭一万说,从 1685 年到 1784 年 的近百年间,玉沙坡是与台湾对 渡的唯一一处港口,也是官员来 往必经之地。所有要到台湾上 任的官员都会在这里聚会,向朝 宗宫的妈祖和风神庙的风神祈 求赴台平安,一般的平民百姓过 台湾下南洋也是如此,那些海内 外的商人更是汇集于此,所以蒋 元枢在建造“盛世梯航”牌坊时, 另一面所题的是“天南都会”,可 见当时的玉沙坡不仅有渔业活 动、商业活动,还有政务活动和 海防活动。 三年后,也就是 1775 年,蒋 元枢升任台湾知府,第二年又任 “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兼理学 政”,成为台湾最高军事长官。 1777年,他在台南接官亭以厦门 玉沙坡“盛世梯航”牌坊为蓝本, 兴建了“鳌柱擎天”“鲲维永奠” 坊,同样采用花岗岩和青斗石建 造,由惠安工匠打造,高达 8.19 米。 遗憾的是,玉沙坡的牌坊早 已湮没在历史中,而台南牌坊仍 存。庆幸的是,厦门于2017年复 建“盛世梯航”牌坊,又把蒋元枢 当年克隆的厦门牌坊再复制回厦 门,可以说是两岸文化交流的一 次历史印证。 83岁的彭一万,声情并茂地 从多元化的历练、得民心的举措、 重文教的典范、智慧型的官员、海 峡两岸的平台等五个特征,讲述 了蒋元枢在福建二十二年( 包括 在台湾的三年两个月 )的经历,并 借此鼓励在座的同学好好读书, 长大后报效祖国。 关于两岸历史名人蒋元枢的 故事,台下的学生及班主任石晶都 是第一次听到。学生们认真地听 着、做笔记,还主动提问,这样的场 面,让彭一万倍感欣慰。 “文化是城 市的灵魂,需要后人不断地去传 承、创新。这个重担,就落在了青 少年的肩上。”林家禾是一名台籍 生,听完蒋元枢的两岸情缘故事, 内心触动很大。他暗暗下定决心, 要努力学习,长大后用所学知识做 好事。学生王家莉的妈妈洪燕玲 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她一直希望 自己的孩子能接触到更多的闽南 文化,所以,她特别支持孩子参加 这场研学活动,让孩子们更多地了 解乡情、乡事、乡人。 “讲述玉沙坡故事,传播厦港 好声音。”朝宗宫管委会主任林招 治说,希望通过讲坛、研学的方 式,宣传厦门港的历史风华,以接 地气的人文故事让更多人尤其是 青少年了解、认识老厦门这块“热 土”。 孩子和家长一起 聆听蒋元枢故事 >>人物名片 蒋元枢,江苏常熟人,1759 年高中举人,被派至福建多地任知 县,后升任海防同知,驻防厦门。1775 年,升任台湾知府,1776 年 又任“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兼理学政”,成为台湾最高军事长官。 玉沙坡是厦门港 的发祥地,这里藏着太 多的人文故事。在本土 多位文史界人士的支持 下,昨日下午,设于厦门 朝宗宫的“玉沙坡讲坛” 正式开讲。这个讲坛, 也是青少年的研学课 堂。 今年是厦门海防 同知蒋元枢诞辰280 周年,而玉沙坡与蒋元 枢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因此,“玉沙坡讲坛” 的第一讲,就由朝宗宫 顾问彭一万讲述“蒋元 枢的海峡两岸情缘”。 公园小学三年三班的 26名同学和他们的家 长成为第一批听众。来 自蒋元枢家乡—常熟 市的书法家李政,特别 题写了“纪念蒋元枢诞 辰二百八十周年—蒋 元枢的海峡两岸情缘” 赠予朝宗宫。 在台湾,蒋元枢治绩循善,具 有爱心、善心,可谓真正的仁官。他 一到台湾,便修郡城、设望楼、崇学 宫、修寺庙、造桥梁、建公馆、筑灯 塔、立殡舍、兴营房、治盐场、置码 头、建工厂……建树良多,老百姓将 他奉为神明,称他为“蒋公子”。 说个有趣的故事。台湾的喜 鹊,就是由蒋元枢引进的,以解民 之乡愁。“树上喜鹊叫,定有客人 来;客人唐山来,到此会发财。”彭 一万说,这是流传于台湾民间的 童谣。喜鹊叫声婉转,民间将它 作为吉祥的象征。这种报喜鸟, 大陆很多,台湾却没有,更勾起了 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蒋元 枢了解此情,便从福建引进一对 喜鹊,将其放生养子。此后,喜鹊 繁衍生息,台湾的街头巷尾喜鹊 鸣声不绝于耳。 在台政绩斐然 被民众奉为神明 关注 :968820 稿[email protected] 2019 年 5 26 星期A 12 一周艺文 时间: 6 月 2 日 19:30-21:30 地点: 沧江剧院 看点: 阿玛假面吟唱乐团成立于 1970年,是北爱尔兰的传统音乐和戏 剧团体之一,将假面哑剧、音乐、诗歌、 话剧及舞蹈相融合,重现古代的仪式, 让观众深切感受到远古的爱尔兰风情。 时 间: 5 月 31 日、6 月 1 日 19: 30-21:30 地点: 沧江剧院 看点: 亚历桑德拉 · 多里斯库是 21世纪最为卓越的女性钢琴家之一,她 对经典童话《胡桃夹子》进行大胆改编, 并采用集新媒体动画、芭蕾表演和钢琴 演奏于一体的交互式情景音乐会,将经 典童话故事以崭新的形式再现给观众。 时间: 6 月 2 日 20:00-22:00 地点: 嘉庚剧院 看点: NDR 易 北 爱 乐 乐 团(名:北德广播交响乐团 )位于德国汉堡,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交响乐团之一。乐 团以演奏古典乐派及浪漫乐派作曲家 的杰作而出名,如布鲁克纳与贝多芬的 作品,同时也擅长演出当代音乐作品。 时间: 截至6月21日 地点: 鹭江道 12 号瑞颐酒店 29 层 看点: 高一呼,生于湖南益阳,是 福建画坛具代表性的油画艺术家和美 术教育家,在其近50年的艺术生涯中, 坚持写实主义创作道路,独具亚热带风 景样式的温情写实主义画风。本次展 览,旨在呈现高一呼的艺术创作历程以 及艺术精神:始终保持着写实性与表现 性的有机契合,并力求用一种细腻的抒 情来表现现实。 时间: 截至6月15日 地点: 思明南路 400 号三楼中国 欧洲艺术中心 看点: 两位冰岛艺术家埃林 · 林根贝格和西拉在厦门展示自己的艺 术创作。埃林的作品是青铜铸件,西拉 展出的作品是她在探索厦门城市及其 周边郊区时发现的物品,地点和仪式是 绘画与摄影的灵感源泉。 广本土文史专家彭一万揭秘历史名人蒋元枢的两岸情缘故事 台湾的喜鹊 是他从福建引进的 5月20日,市民所熟知、被 誉为“厦门活字典”的知名文史 专家洪卜仁老先生辞世,享年 91岁。半个多世纪以来,洪老 在厦门和闽台、东南亚地方文 献的搜集整理、开发利用,以及 地方史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做出 很大的贡献,著作颇丰。从这 些他以心血整理、写就的文字 中,读者可以走近尘封已久的 记忆,了解到丰富的文史知识, 领略到多彩的乡土民俗,感受 到浓浓的乡愁乡恋。 在这里,我们为您介绍洪 老的部分代表作,以此向这位 博学可爱的老人致敬。 文化周刊阅读版对《厦门 饮食文化》一书出版的报道。 《镇海》 记录卫城变迁 本报讯(记者 杜晓蕾 )位于福建 漳州的镇海卫,与天津卫、威海卫、金山 卫合称为“明代四大卫城”。近日,新书 《镇海—600 年来一个东南海防卫所 的社会变迁》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卫所是古代中国创设的特殊军事 制度。明代初期,鉴于海寇猖獗,朝廷 开始在各州县治以外的沿海一带广设 卫所。镇海卫不仅曾在中国东南的海 防上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且发展成 为区域性的政治文化中心。虽然清朝 初期裁撤卫所,镇海卫改隶漳州府漳浦 县,独立军事单位的性质不复存在,但 其对地域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一直持 续至今。本书探讨了镇海卫 600 多年 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阐述了在国家 与社会的影响下镇海独特多样的姓氏 与宗族、经济生活、民间信仰、教育等。 江芬,女,1990 年出生,客家人。 2015年厦大文化人类学硕士毕业后, 与人合著调查报告《闽南山河人的社会 与文化》,主笔民居建筑章节。 《闽商发展史 · 厦门卷》 出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 简介: 该书内容包括明清时 代活跃在海上丝路的厦门商人与 海上贸易;民国时期厦门的商人与 商业网络;新中国时期的厦门工商 业等三个不同时代,厦门商人在国 内外经济大舞台上的活动及其成 就。展现厦门从一个滨海小岛成 长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艰辛历 程,还原厦门商人面对竞争激烈的 商海,敢于拼搏的坚强性格。 《厦门文史丛书》( 部分 出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 简介: 《厦门文史丛书》是一 套以政协为平台征集史料并汇编 成系列的丛书,洪老编写了其中 多部,包括《厦门史地丛谈》《厦门 华侨纪事》《厦门抗战岁月》《厦门 航运百年》《厦门名人故居》《厦 门旧影新光》《厦门饮食文化》等。 《厦门电影百年》记述了厦门 小城在 100 年里所拥有的与电影 相关的记忆。厦门电影业曾经是 风光无限,徘徊于银雾之街的影子 —吴村、中国影坛才女—艾 霞、鹭岛花开别样红—鹭红、永 远的“梁祝哥” —凌波,他们是厦 门人的骄傲,是电影界的传奇。 《厦门史地丛谈》是洪老从他 20 多年来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中 挑选的结集,共收录了精选的36 篇文章,是一本通俗地方史读物, 有助于人们了解厦门的历史。书 中记录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史实, 如 有关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发起 成立“闽南烟苗禁种会”等。 《厦门旧影新光》为图文版读 物,主要收录厦门市图书馆馆藏的 珍贵厦门新旧照片,展现厦门百年 来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轮廓。包 括市景街容城市风貌、工商百业发 展纵览、书院学校文教荟萃,以及 厦门历史遗存和风景名胜风光。 《厦门名人故居》收录了苏颂、 陈健、洪朝选、蔡献臣、叶成章等厦 门本土历史名人的 68 处故居。每 篇内容包括名人生平事迹,以及故 居的具体地址、始建年代、原来风 貌、现今状态等方面的介绍。 《厦门抗战岁月》运用新发 现挖掘的历史档案资料, 阐述抗 日战争时期厦门地区的抗战烽 火,以及在厦台胞和厦门籍海外 华侨的抗日斗争事迹。全书分八 章,史料丰富,对了解抗战中的厦 门颇具参考价值。 《厦门航运百年》从历史角 度展现厦门港的兴衰和厦门航运 业的起落。厦门从当时的小渔港 到如今的现代化都市的变化历 程,我们可以从厦门港的变迁看 到其缩影。 《鼓浪屿学者》 出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 简介: 本书介绍了从鼓浪屿 走出来的学者和科学家的主要成 就,即:拼音先驱卢赣章;妇产科专 家林巧稚、何碧辉;天文物理学家 余青松;病毒学家黄祯实;海洋生 物学家曾呈奎;园艺学家李来荣; 禽病学家朱晓屏;生化博士陈慰 中;语言学家周辨明;考古学家郑 德坤;高分子化学家卓仁禧;经济 学家吴宣恭等。 《厦门老报刊广告》 出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 简介: 该书为 1949 年以前旧 报刊所刊登广告宣传图册集,按 行业分类,比较全面地展现近代 厦门各行各业的商业繁荣景象。 《厦门老照片》 出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 简介: 本书包括港口风貌、 街景市容、百业纵览、文教集萃、 外事外侵、爱国运动、侨台亲谊、 社会风情等章节,以图文并茂的 方式,展现老厦门的面貌。 “厦门活字典”洪卜仁去世,留下丰富文史著作 在这些书里读懂老厦门 本报记者 杜晓蕾 在厦门台南建牌坊 见证两岸文化交流 文/图 本报记者 陈冬 通讯员 林坤山 《寻找语文之美》 对话经典文字 本报讯 (记者 杜晓蕾 )从李白、苏 轼,到沈从文、余光中、穆旦、梭罗……名 家云集,尽显人文之美;从《古文观止》《诗 经》到《猎人笔记》《复活》……名作荟萃, 尽显文字之美。鹭江出版社新近出版的 《寻找语文之美》一书,打开历史学者的翻 书笔记,循着一位智者的阅读轨迹,带您 走近经典作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作者打破了文体界限与学科界限, 以语文之魂来统领每一个主题。通过这 些文章,读者将一步步拓宽人文世界,打 开文明视野,建构起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书中所选文章皆为名家名作,每一次 翻阅,都像是参与到一场名家云集的盛 宴,于潜移默化中获得精神滋养。 傅国涌, 历史学者、作家, 1967 年 1 月生于浙江,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金 庸传》《追寻失去的传统》《1949年:中 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等。 蒋元枢神像 《泉州:古刺桐港的故事》 挖掘古城历史 本报讯(记者 杜晓蕾 )日前,由福 建作家陈小平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泉 州:古刺桐港的故事》由作家出版社出 版。该书通过挖掘古刺桐港史迹的文 化内涵和历史事迹,再现10世纪至14 世纪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最 具代表性港口城市的繁盛图景,表现了 泉州在宋元时期的历史地位、海洋贸易 传统、社会文化特征和“一带一路”背景 下的国际合作友谊。 作者在深入采访和掌握丰富史料 的基础上,运用生动文笔,展示了海上 丝路重要节点—泉州的前世今生,既 具文学价值,亦有史志、文献的价值。 陈小平,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报告文 学《万 里 海 疆 第 一 湾》 《向海而生》等 9 部。 本土新书 彭一万为孩子们和家长讲述 彭一万为孩子们和家长讲述 蒋元枢的海峡两岸情缘 蒋元枢的海峡两岸情缘”。 ”。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Aug-2020

4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190526 ZWH01 文化Cepaper.xmnn.cn/xmrb/20190526/12.pdf · 演奏于一体的交互式情景音乐会,将经 典童话故事以崭新的形式再现给观众。 时间: 6月2日20:00-22:00

不管是沙坡尾或是朝宗宫,它们的兴盛都绕不开“台湾”这两个字,而在与台湾结缘的数百年里,双方交往不曾中断。蒋元枢,就是其中一位历史名人。

蒋元枢,江苏常熟人,1759年高中举人,被派至福建多地任知县,后升任海防同知,驻防厦门。在《厦门志》里曾记载却已湮没多时的“盛世梯航”古牌坊,2017年又重现朝宗宫。这座牌坊,曾是厦台历史渊源和厦门港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口岸的见证,亦与蒋元枢有关。

“原牌坊是清代乾隆年间(1772 年),蒋元枢在厦门玉沙坡的风神庙和朝宗宫前建造的。”彭一万说,从1685年到1784年的近百年间,玉沙坡是与台湾对渡的唯一一处港口,也是官员来往必经之地。所有要到台湾上任的官员都会在这里聚会,向朝宗宫的妈祖和风神庙的风神祈求赴台平安,一般的平民百姓过

台湾下南洋也是如此,那些海内外的商人更是汇集于此,所以蒋元枢在建造“盛世梯航”牌坊时,另一面所题的是“天南都会”,可见当时的玉沙坡不仅有渔业活动、商业活动,还有政务活动和海防活动。

三年后,也就是1775年,蒋元枢升任台湾知府,第二年又任

“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兼理学政”,成为台湾最高军事长官。1777年,他在台南接官亭以厦门

玉沙坡“盛世梯航”牌坊为蓝本,兴建了“鳌柱擎天”“鲲维永奠”坊,同样采用花岗岩和青斗石建造,由惠安工匠打造,高达 8.19米。

遗憾的是,玉沙坡的牌坊早已湮没在历史中,而台南牌坊仍存。庆幸的是,厦门于2017年复建“盛世梯航”牌坊,又把蒋元枢当年克隆的厦门牌坊再复制回厦门,可以说是两岸文化交流的一次历史印证。

83岁的彭一万,声情并茂地从多元化的历练、得民心的举措、重文教的典范、智慧型的官员、海峡两岸的平台等五个特征,讲述了蒋元枢在福建二十二年(包括在台湾的三年两个月)的经历,并借此鼓励在座的同学好好读书,长大后报效祖国。

关于两岸历史名人蒋元枢的故事,台下的学生及班主任石晶都是第一次听到。学生们认真地听着、做笔记,还主动提问,这样的场面,让彭一万倍感欣慰。“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需要后人不断地去传承、创新。这个重担,就落在了青少年的肩上。”林家禾是一名台籍

生,听完蒋元枢的两岸情缘故事,内心触动很大。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长大后用所学知识做好事。学生王家莉的妈妈洪燕玲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她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触到更多的闽南文化,所以,她特别支持孩子参加这场研学活动,让孩子们更多地了

解乡情、乡事、乡人。“讲述玉沙坡故事,传播厦港

好声音。”朝宗宫管委会主任林招治说,希望通过讲坛、研学的方式,宣传厦门港的历史风华,以接地气的人文故事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了解、认识老厦门这块“热土”。

▶孩子和家长一起 聆听蒋元枢故事

>>人物名片蒋元枢,江苏常熟人,1759年高中举人,被派至福建多地任知

县,后升任海防同知,驻防厦门。1775年,升任台湾知府,1776年又任“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兼理学政”,成为台湾最高军事长官。

玉沙坡是厦门港的发祥地,这里藏着太多的人文故事。在本土多位文史界人士的支持下,昨日下午,设于厦门朝宗宫的“玉沙坡讲坛”正式开讲。这个讲坛,也是青少年的研学课堂。

今年是厦门海防同知蒋元枢诞辰 280周年,而玉沙坡与蒋元枢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玉沙坡讲坛”的第一讲,就由朝宗宫顾问彭一万讲述“蒋元枢的海峡两岸情缘”。公园小学三年三班的26名同学和他们的家长成为第一批听众。来自蒋元枢家乡——常熟市的书法家李政,特别题写了“纪念蒋元枢诞辰二百八十周年——蒋元枢的海峡两岸情缘”赠予朝宗宫。

在台湾,蒋元枢治绩循善,具有爱心、善心,可谓真正的仁官。他一到台湾,便修郡城、设望楼、崇学宫、修寺庙、造桥梁、建公馆、筑灯塔、立殡舍、兴营房、治盐场、置码

头、建工厂……建树良多,老百姓将他奉为神明,称他为“蒋公子”。

说个有趣的故事。台湾的喜鹊,就是由蒋元枢引进的,以解民之乡愁。“树上喜鹊叫,定有客人

来;客人唐山来,到此会发财。”彭一万说,这是流传于台湾民间的童谣。喜鹊叫声婉转,民间将它作为吉祥的象征。这种报喜鸟,大陆很多,台湾却没有,更勾起了

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蒋元枢了解此情,便从福建引进一对喜鹊,将其放生养子。此后,喜鹊繁衍生息,台湾的街头巷尾喜鹊鸣声不绝于耳。

▶在台政绩斐然 被民众奉为神明

蒋元枢在台湾被奉为神明。

关 注责编:杜晓蕾

美编:张

有奖报料: 9

68820

投稿邮箱:w

hzk @

x mr b. c o

m

2019年5月26日

星期日

A12

一周艺文

●时间: 6月2日19:30-21:30●地点: 沧江剧院●看点:阿玛假面吟唱乐团成立于

1970年,是北爱尔兰的传统音乐和戏剧团体之一,将假面哑剧、音乐、诗歌、话剧及舞蹈相融合,重现古代的仪式,让观众深切感受到远古的爱尔兰风情。

●时间: 5 月 31 日、6 月 1 日 19:30-21:30

●地点: 沧江剧院●看点:亚历桑德拉·多里斯库是

21世纪最为卓越的女性钢琴家之一,她对经典童话《胡桃夹子》进行大胆改编,并采用集新媒体动画、芭蕾表演和钢琴演奏于一体的交互式情景音乐会,将经典童话故事以崭新的形式再现给观众。

●时间: 6月2日20:00-22:00●地点: 嘉庚剧院●看点:NDR易北爱乐乐团(原

名:北德广播交响乐团)位于德国汉堡,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交响乐团之一。乐团以演奏古典乐派及浪漫乐派作曲家的杰作而出名,如布鲁克纳与贝多芬的作品,同时也擅长演出当代音乐作品。

●时间: 截至6月21日●地点: 鹭江道12号瑞颐酒店29层●看点:高一呼,生于湖南益阳,是

福建画坛具代表性的油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在其近50年的艺术生涯中,坚持写实主义创作道路,独具亚热带风景样式的温情写实主义画风。本次展览,旨在呈现高一呼的艺术创作历程以及艺术精神:始终保持着写实性与表现性的有机契合,并力求用一种细腻的抒情来表现现实。

●时间:截至6月15日●地点: 思明南路400号三楼中国

欧洲艺术中心●看点:两位冰岛艺术家埃林·克

林根贝格和西拉在厦门展示自己的艺术创作。埃林的作品是青铜铸件,西拉展出的作品是她在探索厦门城市及其周边郊区时发现的物品,地点和仪式是绘画与摄影的灵感源泉。

多媒体儿童音乐会

《胡桃夹子》

北德广播首席

独奏音乐会

油画家高一呼

创作品鉴会

阿玛假面吟唱

亲子音乐会

冰岛艺术家

双个展

本土文史专家彭一万揭秘历史名人蒋元枢的两岸情缘故事

台湾的喜鹊是他从福建引进的

5月20日,市民所熟知、被誉为“厦门活字典”的知名文史专家洪卜仁老先生辞世,享年91岁。半个多世纪以来,洪老在厦门和闽台、东南亚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开发利用,以及地方史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著作颇丰。从这些他以心血整理、写就的文字中,读者可以走近尘封已久的记忆,了解到丰富的文史知识,领略到多彩的乡土民俗,感受到浓浓的乡愁乡恋。

在这里,我们为您介绍洪老的部分代表作,以此向这位博学可爱的老人致敬。

文化周刊阅读版对《厦门饮食文化》一书出版的报道。

《镇海》记录卫城变迁

本报讯(记者 杜晓蕾)位于福建漳州的镇海卫,与天津卫、威海卫、金山卫合称为“明代四大卫城”。近日,新书《镇海——600年来一个东南海防卫所的社会变迁》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卫所是古代中国创设的特殊军事制度。明代初期,鉴于海寇猖獗,朝廷开始在各州县治以外的沿海一带广设卫所。镇海卫不仅曾在中国东南的海防上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且发展成为区域性的政治文化中心。虽然清朝初期裁撤卫所,镇海卫改隶漳州府漳浦县,独立军事单位的性质不复存在,但其对地域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一直持续至今。本书探讨了镇海卫600多年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阐述了在国家与社会的影响下镇海独特多样的姓氏与宗族、经济生活、民间信仰、教育等。

江芬,女,1990 年出生,客家人。2015 年厦大文化人类学硕士毕业后,与人合著调查报告《闽南山河人的社会与文化》,主笔民居建筑章节。

《闽商发展史·厦门卷》

出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简介:该书内容包括明清时

代活跃在海上丝路的厦门商人与海上贸易;民国时期厦门的商人与商业网络;新中国时期的厦门工商业等三个不同时代,厦门商人在国内外经济大舞台上的活动及其成就。展现厦门从一个滨海小岛成长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艰辛历程,还原厦门商人面对竞争激烈的商海,敢于拼搏的坚强性格。

《厦门文史丛书》(部分)

出版:厦门大学出版社简介:《厦门文史丛书》是一

套以政协为平台征集史料并汇编成系列的丛书,洪老编写了其中多部,包括《厦门史地丛谈》《厦门华侨纪事》《厦门抗战岁月》《厦门航运百年》《厦门名人故居》《厦门旧影新光》《厦门饮食文化》等。

《厦门电影百年》记述了厦门小城在100年里所拥有的与电影相关的记忆。厦门电影业曾经是风光无限,徘徊于银雾之街的影子——吴村、中国影坛才女——艾霞、鹭岛花开别样红——鹭红、永远的“梁祝哥”——凌波,他们是厦门人的骄傲,是电影界的传奇。

《厦门史地丛谈》是洪老从他20多年来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中挑选的结集,共收录了精选的36篇文章,是一本通俗地方史读物,有助于人们了解厦门的历史。书中记录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史实,如 有关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发起成立“闽南烟苗禁种会”等。

《厦门旧影新光》为图文版读物,主要收录厦门市图书馆馆藏的珍贵厦门新旧照片,展现厦门百年来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轮廓。包括市景街容城市风貌、工商百业发展纵览、书院学校文教荟萃,以及厦门历史遗存和风景名胜风光。

《厦门名人故居》收录了苏颂、陈健、洪朝选、蔡献臣、叶成章等厦门本土历史名人的68处故居。每篇内容包括名人生平事迹,以及故居的具体地址、始建年代、原来风貌、现今状态等方面的介绍。

《厦门抗战岁月》运用新发现挖掘的历史档案资料, 阐述抗日战争时期厦门地区的抗战烽火,以及在厦台胞和厦门籍海外华侨的抗日斗争事迹。全书分八章,史料丰富,对了解抗战中的厦门颇具参考价值。

《厦门航运百年》从历史角度展现厦门港的兴衰和厦门航运业的起落。厦门从当时的小渔港

到如今的现代化都市的变化历程,我们可以从厦门港的变迁看到其缩影。

《鼓浪屿学者》

出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简介:本书介绍了从鼓浪屿

走出来的学者和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即:拼音先驱卢赣章;妇产科专家林巧稚、何碧辉;天文物理学家余青松;病毒学家黄祯实;海洋生物学家曾呈奎;园艺学家李来荣;禽病学家朱晓屏;生化博士陈慰中;语言学家周辨明;考古学家郑德坤;高分子化学家卓仁禧;经济学家吴宣恭等。

《厦门老报刊广告》

出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简介:该书为1949年以前旧

报刊所刊登广告宣传图册集,按行业分类,比较全面地展现近代厦门各行各业的商业繁荣景象。

《厦门老照片》

出版:厦门大学出版社简介:本书包括港口风貌、

街景市容、百业纵览、文教集萃、外事外侵、爱国运动、侨台亲谊、社会风情等章节,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老厦门的面貌。

“厦门活字典”洪卜仁去世,留下丰富文史著作

在这些书里读懂老厦门

本报记者 杜晓蕾

▶在厦门台南建牌坊 见证两岸文化交流

文/图 本报记者 陈冬 通讯员 林坤山

《寻找语文之美》对话经典文字

本报讯(记者 杜晓蕾)从李白、苏轼,到沈从文、余光中、穆旦、梭罗……名家云集,尽显人文之美;从《古文观止》《诗经》到《猎人笔记》《复活》……名作荟萃,尽显文字之美。鹭江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寻找语文之美》一书,打开历史学者的翻书笔记,循着一位智者的阅读轨迹,带您走近经典作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作者打破了文体界限与学科界限,以语文之魂来统领每一个主题。通过这些文章,读者将一步步拓宽人文世界,打开文明视野,建构起自己的精神世界。本书中所选文章皆为名家名作,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参与到一场名家云集的盛宴,于潜移默化中获得精神滋养。

傅国涌,历史学者、作家,1967年1月生于浙江,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金庸传》《追寻失去的传统》《1949 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等。

蒋元枢神像

《泉州:古刺桐港的故事》挖掘古城历史

本报讯(记者 杜晓蕾)日前,由福建作家陈小平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泉州:古刺桐港的故事》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通过挖掘古刺桐港史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事迹,再现10世纪至14世纪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最具代表性港口城市的繁盛图景,表现了泉州在宋元时期的历史地位、海洋贸易传统、社会文化特征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合作友谊。

作者在深入采访和掌握丰富史料的基础上,运用生动文笔,展示了海上丝路重要节点——泉州的前世今生,既具文学价值,亦有史志、文献的价值。

陈小平,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报告文学《万里海疆第一湾》

《向海而生》等9部。

本土新书

彭一万为孩子们和家长讲述彭一万为孩子们和家长讲述““蒋元枢的海峡两岸情缘蒋元枢的海峡两岸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