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37
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 - 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 调调调调 2005 调 4 调 23-24 调 调调调调调调 调调调调 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 调调调调调调调调 Joseph Jen 调调1988 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 Leon M.Lederman 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 调调调 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 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 调调调调调调 调调调调 。。、 调调调调调 调调调 调调调调调调调调 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 调调调调调调调调 调调调 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 、、、、体。、 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调

Upload: nash

Post on 17-Mar-2016

7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

DESCRIPTION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本幻灯片为易富贤应邀在美国华人教授科学家学社首届国际学术大会上的演说稿。该大会于 2005 年 4 月 23-24 日在芝加哥举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中国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为大会发来贺电,美国农业部副部长 Joseph Jen 博士、 1988 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Leon M.Lederman 博士等著名人士同在会上发表了演说。中国驻芝加哥副总领事唐英代表总领馆和总领事徐尽忠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很多侨领出席了会议。中国新闻社、人民日报、世界日报、辰报、中国之星电视台、芝加哥华文论坛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此次会议。辰报、中国之星电视台等报纸和电视台对易富贤进行了采访。

Page 2: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 Madison 研究员美国华人教授科学家学社会员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专家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易富贤 管子曰:仓廪实 ( 富 ) 而知礼节 ( 贤 )(网名:水寒 / 中山水寒)[email protected]

Page 3: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人口安全是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安全问题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两大基本支柱:一是人口再生产,二是物质再生产。政治、经济、国防、文化、民族心理的安全都依赖于人口安全。胡主席、温总理“以人为本”说出了千古不变的真理。社会要可持续发展,首先人口得持续发展。要保证人口不增加也不减少,妇女平均得生育 2.1 个孩子 ( 人口学上的世代更替水平 ) ,考虑到单身人口的存在和显著上升的不育人口比例( 10-15% ),主流家庭应该生育 3 个孩子,由于大多数家庭只愿意生育两个孩子,就必须允许相当部分家庭生育四个孩子。低于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相当于掠夺性利用人口资源。胡主席提出“ ” 要创新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路和机制 ,我用与计生委完全不同的思路考虑中国计划生育现状和将来应该的走向。

Page 4: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中国两千年人口变化

孙中山担忧亡国灭种¹«Ôª / Äê

-2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Öйú

ÈË¿Ú

/ ÒÚ

0

2

4

6

8

10

12

14

韩非子

独生子女政策

洪亮吉徐光启马尔萨斯

开始计划生育( 允许两三个 )马寅初

基本国策养儿防老,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祖宗崇拜90% 的姓氏、无数民族陆续灭绝

生育率 < 更替水平

汪士铎

中国人口/

亿

公元 / 年

韩非子、徐光启、冯亮吉、汪士铎、马寅初等先后担忧人口过多。但中国人口数千年长期波动在数千万,在此过程中无数民族相继灭绝,祖宗祭祀等传统的生育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是在韩非子、徐光启、冯亮吉、汪士铎时期就控制人口的话,中华民族可能早就灭绝了或者沦落为无足轻重的小民族了。担忧人口过多

Page 5: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中国两千年人口变化原因和今后人口变化预测-- 谁能 ( 谁敢 ) 断言中国人口上限?

中国人口/

亿

-200 0

200

400

600

80010

0012

0014

0016

0018

0020

0022

0002468

10121416

1.01.31.8

生育率

发现美洲红薯、土豆、玉米稻麦两熟

世界上第一座氨肥厂农田水利、杂交水稻等塑料地膜、大棚

平均寿命 72岁

平均寿命 35岁

人口爆炸

生活水平提高科技爆炸传播加速

已知

公元 / 年“ ” “ ”人口增加对现有资源的消耗增加只是 加法 地增加;但更重要的却是使 非资源 变

“ ”为新资源,这种新资源的增加却是 乘法 地增加的。人类生活质量数千年没有质的变化,近两百年由于美洲高产作物所引起的人口爆炸才导致生活水平快速提高。

目前中 国实际生育率只有 1.3;城市不 到 1.0 ;随着城市化 的进程 , 全 国 生育率很可能向1.0逼近。自 1800 年以来的 200 年,扣除通货膨胀因素,食品价格事实上下降了高达 90% 。

Page 6: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人口上限的悖论—新型拔苗助长•1948年有人提出中国 2亿人口最宜; 1957年孙本文认为 8 亿最宜; 1981 年多位学者分都认为中国适度人口应不超过 7 亿, 1982 年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列入宪法。最适人口随着生产力水平而不断增加,从游牧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单位土地的人口容量在不断增加,在人口容量增加的过程,人口趋于集中、城市化。就算以 1981 年的生产力水平和封闭的市场体系,中国最适人口确实只能在 7 亿,那么如何将人口降低到 7 亿? 当时中国总人口 10亿,其中 1950 年以前出生的有3亿,就算一个小孩都不生,也要等 2023 年左右 1950 年以前出生的人基本去世才能降低到 7 亿。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最适人口不断增加, 2023 年时候中国最适人口早就远远超过 7 亿了,这个时候最年轻的人也已经 42岁了,有生育能力的妇女比例微乎其微,中华民族也即将灭绝。

1981 年中国最适人口为 7 亿时,政府无力降到 7 亿;以目前 1.3 的生育率到 2070 年人口真的降到 7 亿的时候,人口容量已远超过生育能力,老年化程度早就超过了社会承受力,人均抚养比已经创历史纪录,生育愿望已经非常低了,政府使尽一切鼓励措施都难以提高生育率了。 战争是成比例减少人口,战后恢复快;计划生育在减少人口的同时加速人口老化,几代人难以恢复,相当于医学上的消耗性疾病(如肿瘤)。

Page 7: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中国人口过多是个流传已广的谣言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0

100

200

300

400

500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中国

日本

韩国

越南 德国英国

荷兰

印度

0.00

.03

.06

.09

.12

.15

.18

中国

日本 韩国越南

德国英国

荷兰

印度

经济水平并不完全由人均资源决定的,人口数量多少并不决定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足够的人口是经济繁荣的必要保证。不用说中国人口减少到 8 亿,即使 3亿甚至几千万,要想保证现有的生活质量,现有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 ) 不过是多维持几十年罢了。即使中国一个孩子都不生,民族自杀,留着资源给美国,美国也不过多用几十年。人类要存在和发展只有一条路可走:依赖于科技进步开发新资源,节流不如开源。

Page 8: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近两百年中国人口占全球份额下降一半

0

20

40

60

80

100

1820

1840

1860

1880

1900

1920

1940

1960

1980

2000

2020

2040

15

20

25

30

35

40

45

人口(亿)

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

) 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全球人口

中国人口

年份

孙中山担忧亡国灭种

Page 9: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计划生育对中国民族结构的影响

5

6

7

8

9

1964 1982 2000 0

4

8

12

16

20

少数民族人口比例(%

) 1982年少数民族比

例1982-2000

年新增人口少数民族比

不对称的计划生育导致中国内部少数民族比例迅速上升, 1982 到 2000 年间新增人口中少数民族占了 16% ,现在五年又过去了,意味着即使现在停止计划生育,今后少数民族也将从传统的 <6% 上升到占 20%左右。

Page 10: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边界是暂时的,人口是长久的—人面桃花,物是人非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明是一直延续下来,原因就在于中华人种的延续。因为中国的巨大人口所以中国没有像古罗马那样蛮族化,没有像拜占延那样突厥化,也没有像印度那样杂化。由于汉民族一直在数量上大大超过入侵民族,所以中国虽屡受征服但仍然能速迅同化他们,延续中华文明。通过移民,山东、河北人占领东北;福建人占领台湾;湖南、湖北人占领四川;通过武力和移民,湖南人 (还包括陕西、河南、四川、山西等地人 )占领新疆。中国古代风水学强调的这样一种现象:才 (财 )丁不能两旺。按照现在的增长势头 40年后欧洲人口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三分之一将是穆斯林,等於说欧洲本土的文化特征将面临灭绝。美国拉美裔移民人口不断攀升: 2000 年,拉美裔移民占美国总人口的 12%;到 2050 年,拉美裔美国人将占美国总人口的 25% 。有拉美人士说,印第安人和墨西哥打不过美国,但正在人口上“收复失地”。专家们预测, 2008年俄罗斯就会出现男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移民不断增加,过几十年他们就会在俄罗斯居民中占多数。

Page 11: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各国生育率下降及其原因经济结构决定了即使停止计划生育中国生育率也难以达到世代更替水平

全球生育率下降的原因:1 、养老社会化:养育孩子是国家的财富,但却是个人的高消费2 、避孕率增加,婚龄、育龄延迟3 、结婚率降低、离婚率升高4 、不育症急剧上升5 、教育周期延长,养孩子成本高6 、生活节奏快,没时间养育孩子7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心理抚养能力下降8 、电视、电脑等导致性生活减少,无性婚姻的兴起1950

19601970

19801990

2000012345678 中国

印度

香港

泰国日本

新加坡

巴西美国

韩国

世代更替水平

人类社会从养儿防老进入社会保障不过几十年,但在破坏了传统的生育文化和利益激励机制后,却不能建立起相适应的新型生育文化和鼓励生育的制度

生育率

台湾、韩国经济不过比中国早二十多年;印度经济改革比中国晚十几年;泰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依托宗教的生育文化没有破坏;中国的生育文化却已被“反封建”和计划生育破坏几尽

Page 12: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在人们印象中,中国人特别重生育,事实刚好相反ÉúÓýÂÊ

.6

.9

1.2

1.5

1.8

2.1

中国香港

台湾日本

法国 英国

美国加拿大

低生育愿望象传染病一样在全球蔓延,华人传染最快。马来西亚华人: 1947 年 48% , 2004年 25% , 2020 年 20% , 2100 年 5.5% 。目前华人的生育率远比马来人低。华人社团提出:“1 个不够, 2 个太少,3 个差不多, 4 个刚刚好, 5 个更加好, 6个最美妙” 新加坡华人的生育率不到 1.3 ,比马来人的 2.4 低了一半,虽然目前华人比例高达 70% 以上,但照这种趋势下去,华人成为少数民族只是迟早的事情。海外华人生育 2 个为多,生 1 个的不少,生 3 个的少见,生 4个的罕见,加上不孕和单身,平均生育率可能还不到 1.3,几乎是所在国家最低的。要没有中国人目前每年的大量外移,“海外华人”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可能原因:面对建立在西方文化下的现代经济和福利制度,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不堪一击;不是“多子多福”,而是“多子少福”;新移民工作不稳,压力大;华人过度注重对子女教育,不愿因“多生粗养”而承受过多经济压力。 --聪明人干傻事!

生育率

Page 13: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计生委预测中国人口将达到 16 亿•计生委综合多位学者(这些学者对粮食和其他资源的认识大多停留在 70 年代的水平)的观点得出结论: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 16亿左右,最合适的人口数量为 7 亿左右。•香港《文汇报》 2004年 8月 3日,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今后 20 年左右,中国总人口仍以每年净增 1,000 万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 16亿后方实现零增长。 •《京华时报》 2005 年 1月 6日,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副秘书长顾宝昌:中国人口以每年 1000 万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 10 年就有 1 个亿的新增人口,这样推测再过 30 年中国人口将达到极限。•人民网 13亿人口日专题《特别策划: 13亿人口的分量》:中国人口以每年 1000 万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 10 年就有 1 个亿的新增人口,这样推测再过 30 年中国人口将达到极限。 •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 2004年在《求是》杂志上说: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为 1.8, 2034年人口达到 14.86亿;如果将一些复杂多变因素考虑进来,总和生育率为2.0 , 2043 年人口将达到 15.57 亿。可见计生委认为现在还有 2.0 的生育率。

Page 14: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据 1987 年 -2004 年人口总量变化预测 2016 年中国人口负增长

-400-200

0200400600800

10001200140016001800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2020

10.7511.0011.2511.5011.7512.0012.2512.5012.7513.0013.2513.50

推测人口总数直线回归拟合 R2 = 0.9779

实际年度增加

实际人口总数推测年度增加

年增加人口 ( 万 ) 人口总数 (亿 )

年份

1988年比上年增加 1700万, 2004 年只比上年增加 700 万。张维庆、顾宝昌将近十几年年增人口平均得出每年增加一千万,再推测中国将达到 16 亿人口。但事实上年增加人口是直线下滑的,在 2016年左右开始负增长后将一发不可收拾。

袁隆平断言: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光推广超级稻每年可多养活7000 万人,但目前全国只增加 700 万,零头都不到。

负增长开始时间

Page 15: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用预期寿命及不同生育率粗测人口负出现增长时间19

4019

5019

6019

7019

8019

9020

0020

1020

2020

3020

4020

5020

6020

7020

80

250500750

100012501500175020002250250027503000 已知年出生人口

预期死亡人口

2.1 生育率

1.8 生育率1.3 生育率

人口(万人

年份该图是假设每个妇女到 26岁都生育孩子,人均寿命 73岁,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交叉点就是负增长出现时间。每个妇女需要生育 2.1 个孩子才能防止人口减少;生育1.3 个孩子在 2018年开始负增长;生育 1.8个孩子在 2020 年左右开始负增长。

现在每年才出生 600 多万女孩。要是等到 20 多年后才停止计划生育,每年要死亡 2500 万,这 600 万妇女能生育 2500 万孩子?

Page 16: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五套独立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只有 1.2-1.3 的生育率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1.01.21.41.61.82.02.22.42.62.8 1992 年计生委国家统计局

2001 年计生委国务院第五次人口普查1997 年计生委

世代更替水平中国官方统一宣称的生育率计生委主任宣称的生育率

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最低生育率

超低生育率

要达到 1.8的生育率,以目前育龄妇女人口结构,每年需要出生 1700 万,但 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 2003 年 0-4 岁总人口才 6413 万,每年才出生 1283 万人,说明只有 1.3左右的生育率。

生育率

年份

中央一方面提出要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求稳定地生育率,而 2.0左右的生育率是维系可持续发展的不能再低的生育率。

Page 17: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质疑计生委 1.8 的生育率人口普查、国家统计局以及计生委自己的客观资料均显示九十年代中期后只有 1.3左右的生育率,但计生委每次都将之调整到 1.8。计生委调整依据:1 、出生漏报: “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田雪原: 由于人口漏报的比例是 1.81% ,于是重新把这部分填回去进行误差校正,总和生育率就成了 1.8 左右”。 2 、从教育部、卫生部借来 1.8的生育率资料 (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等)。质疑:1 、即使有 1.81% 的漏报率,生育率也仍然只有 1.3左右。计生委将 13亿人的1.8% 总滤报,补在最近几年新生人口上,永远都可得出 1.8的生育率。 2 、生育率自 1990 年后一直低于 2.1 。那么 15 年后还有 1.8的生育率 ? 3 、比较五普和四普,每年的误差最多 10% ,仍然只有 1.3左右的生育率。4、猫 ( 统计局、计生委 )竟然要狗 (卫生部、教育部 ) 来教怎么抓老鼠?小学失学儿童的重复入学作为政绩算在儿童入学率中。再说也只说明六七年前情况。5 、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分配制度决定了中国的低生育愿望 ( 社科院和计生委两次生育愿望资料:农村只有 1.8,城市 <1.6; 2004年上海只有 1.1 )。6 、政策生育率 1.5 ,计生委数据显示 <6% 人违背政策,扣除不育人口, 1.3生育率是合理的。7 、计生委 1996年起以 1.8的生育率计算应在 2000 年达到 13亿, 2000 年起以 1.8的生育率计算,应该 2003 年达到 13亿,为什么 2005 年才 13亿?

Page 18: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13 亿人口日推迟四年多, 9 年少生六千万人

19861988

19901992

19941996

19982000

2002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240026002800

年出生人口(万人

) 计生委推测

人口普查

计生委推测年出生人口比实际数据多出 30%以上 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六次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江泽民强调指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到 2000年,全国人口总数控制在 13 亿, 2010 年控制在 14亿。但计生委却未能正确理解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无视 “合理”二字,一味要求各级计生部门将人口降低到越低越好。导致 2000 年中国人口才 12.6亿。 13亿人口日 2005年才到, 9 年少生六千万人命!即使现在立即停止计划生育也难以实现 2010 年 14 亿人口目标。

Page 19: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老有所养,谁来养?

0

5

10

15

20

25

2000 年 2030 年

六十岁以上老年人(%

2000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5

10

15

20

25

30

35

60岁以上人口

65岁以上人口

计生委以 1.8生育率计算的老年化程度

老年化程度(%

年份

全球平均中国

中国人口老化速度明显快于世界平均

现在实际只有 1.2-1.3 的生育率,今后老龄化程度远比该图要严重。 1980 年在宣扬计划生育时说,英国希望将人口由 5600 万减少到 3000 万,荷兰希望将人口由 1350万减少到 500 万。但英国、荷兰从来没有用这些理论来控制人口,反而鼓励生育,仍难以阻挡人口老化。在这方面我们抢了第一,但这个第一是我们几代人都难以承受的。

Page 20: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未富先老,不调整生育政策不可能建立起合理的社保制度发达国家开始建立养老制度时候年轻劳力有余,纺锤形的人口结构能保证这种福利制度,但现在生育率持续维持在低水平,人口结构呈倒三角形,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开始出现问题了。就是现在,问题也才露出芽来,因为现在的劳动人口 (还是以前高出生率时候生的 )仍然足以维持养老金制度,但现在的劳动人口到老时候却不能拿回养老金,因为下一代人不够。美国的社保制度创建于 1929 年,由于生育率一直比较高,从来没有人想到,这笔资金有朝一日会消耗殆尽。在 1950 年时,平均每 16个工作人口支持 1 个退休人口,而目前这个比例是 3 比 1 。当婴儿潮人口逐渐退休时,将是 2 个人支持 1 个人。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的话,后果只有两种:一是宣布破产,谁都拿不到钱;二是如果动作太慢,我们这一代人为承担社会保障义务而承受的压力, 就 会 减 少你的收入, 或 是降低你照顾孩 子 的 能力。 ” 2005 年美国总统布什:“ 2018年,社保将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自那以后,社保缺口将逐年递增。到了 2042 年,整个社保系统将被消耗殆尽,全面破产。”美国生育率还有 2.08,还有改革余地。日本和欧洲虽然困难重重,但毕竟已经建立了社保制度。中国在老年化来临之后却还没有开始建立养老制度,低生育率是不可能建立起合理的社保制度的 (social security) 。而又因为计划生育破坏了家庭结构,破坏了传统的家庭互助保障 (family security)系统。如何建立和谐社会?

Page 21: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计划生育是在挥霍因“错批一人误增三亿”所带来的人口红利(由于计划生育,人口红利窗口将在 15 年之内关闭),现在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是几个兄弟姐妹养一对父母,自己却又只有一个小孩,抚养比是历史上最低。但这种红利却像高利贷一样,代价就是威胁中国持续发展,这些年轻人到老的时候将会体会到高利贷的厉害:老无所养! 计划生育暂时地使中国由俭入奢,人为地增加社会培养成本。经济越发达,养育小孩的相对成本越高,计划生育使中国在低成本时候限制对未来劳动力的培养,等今后高成本时候中国又无力鼓励生育小孩。养儿防老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从全社会角度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仍然正确。既然养老已经社会化了,养育小孩也必须适当社会化,否则没人愿意养育小孩了。政府和媒体给人一种假象:少生、不生孩子是光荣的,是不影响今后养老的。中国人口多,但今后需要养老的人更多,说是老有所养,但在年轻人口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谁来养呢?现在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停止计划生育增加新生人口,加大对基础教育、医疗体系、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的投资,实现可持续发展。

被挥霍的人口红利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Page 22: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幸亏“错批一人误增三亿”《光明日报》 1979 年 8月 5日有一文章标题是“错批一人误增三亿”,意思是毛泽东 1959 年“错批”马寅初,从而导致 1959 年到 1979 年间“误增三亿”人口。第 4次和第 5次人口普查数据均显示 1959 年到 1979 年共出生 4.57 亿人口,要是依照马寅初的观点,其中 3亿是不应该出生的。这 3亿占 1959 年到 1979 年出生人口中的 65% ,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减少那三亿人口后,中国人口总数仍然不少,还得靠廉价劳动力起家。城市化和工业化就会滞后,就业率不一定比现在高,经济无法起飞,整体国力肯定是下降的。中国没有劳动力优势,无法成为世界工厂。就算人均劳动力收入会有所增加,但与现在一样多的老年人需要赡养,实际生活水平不一定比现在高。没有这“多出的” 3亿及其 2亿子女,中国确实达到某些人理想的 8 亿人口,但2005 年 60岁以上人口同样有 1.45亿(都是 1959 年以前出生的),比例高达 18.1%!现在国家只承担城市人口中四千万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并且由全国人民纳税来支付(农民通过廉价劳动力支持国家基础建设,并且是义务兵的主要来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透露—目前我国养老金缺口达 2.5 万亿元,相当于我国近一年的国民经济总收入。没有这 65% 的劳动人口,老年人怎么活?总理怎么当?现在 46岁以下的人在唠叨“错批一人误增三亿”时,可曾想到要是当年没批马寅初的话,你们中的一大半都不可能出生的。

Page 23: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毛泽东在人口方面没有大错

在马寅初提出人口论的 40 年前孙中山担忧亡国灭种,在马寅初提出人口论的 3年后中国人口还接近负增长。马寅初只看到 1949年以来几年的快速增长,提出限制人口增长;而毛泽东却从历史眼光看到中国自 1800年以来人口增加缓慢,而没有立即限制人口增长(并且当时国际形势不容乐观,谁也难以断言今后没有战争)。解放初婴儿死亡率为 200‰(现在不到 30‰),孕产妇死亡率为 1500/10万 (现在 56/10万 )。 1960年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还有 202‰(1996年只有 39‰)。马寅初在 1957年提出每对夫妇只生两个,目的与现在的 1.5 的政策生育率一样是让人口负增长。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56789

10111213

平均寿命 35岁 ( 世界平均 47岁 )

中国平均寿命 71岁( 世界平均 67岁 )

平均寿命 65岁( 世界平均 58岁 )

中国人口(亿)19

5019

5519

6019

6519

7019

7519

8019

8519

9019

9520

0020

0512345678 高

低超低

胡主席要求稳定的低生育率生育率世代更替水平

年份年份

Page 24: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没有 1980 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会怎么样?诗经:天生烝民,有物有则。人口有其内在自控机制,发达国家如此,印度、巴西、泰国等发展中国家也如此。1971 年开始的计划生育允许生育两三个,在这个政策下,妇女总和生育率从 5.8下降到 1979 年的 2.75 。要是中国在 1980 年代不实行严厉计划生育政策(加上农村,政策生育率 1.5 ),而是沿用 1970 年代政策,并于 1980 年代中期停止计划生育,经济结构决定了整个 1980 年代平均生育率难以达到 2.75 , 1990 年以后的15 年平均生育率难以达到世代更替水平 2.1 。即使假设 1980 年代平均生育率为 2.75 (扣除不育人口,有生育能力的夫妇平均得生育 3.2 个孩子), 1990 年以后平均生育率为 2.1 (有生育能力的夫妇平均得生育 2.5 个孩子,意味相当部分人生育四个) ,中国人口会增加 1.4 亿左右,不会增加就业压力(因为养育孩子减少妇女就业时间,并且养育孩子本身增加就业机会),最重要的是延长人口红利窗口时间。比如 1980 年代初多出生的两千多万现在成为劳动力,可以减缓目前出现的民工荒。到 2035 年中国有四亿老年人时候,这多出的一亿多人口正值壮年,宝贵的劳动力!

Page 25: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四千万女婴哪里去了?

19451950

19551960

19651970

19751980

19851990

19952000

20051.00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aaaa

出生男女性别

生一胎没儿子比例 1/2 ,生两胎没儿子比例 1/4,生三胎没儿子比例 1/8,生四胎没儿子比例 1/16……最保守的估计中国家庭至少有 15% 的不育(不孕、丁克、单身)。都允许生两个孩子(并且都生两个),然后没有儿子的可以(也都)继续生下去,直到 15 胎为止(以目前的经济结构,有几个愿意这样生下去?)。总和生育率也只有 1.9 ,还达不到世代更替水平!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四千万光棍威胁社会稳定!

年份

男人决定家族,女人决定民族

Page 26: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自然资源会消耗殆尽吗?乐观派马里兰州立大学的朱利安•西蒙认为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和价格机制会解决人类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人类前途光明;悲观派斯坦福大学的保罗•埃尔里认为由于人口爆炸,食物短缺,不可再生性资源的消耗,环境污染等原因,人类前途不妙。 1980 年,他们决定赌不可再生性资源是否会消耗完。他们选五种金属:铬、铜、镍、锡、钨,以 1980 年的价格为基准,看看 10 年后它们的价格是涨还是跌。到 1990 年,这 5 种金属无一例外地跌了价。世界上任何一种资源都有其替代品。当这 5 种金属的价格上升时,就刺激了人们去开发它们的替代品。例如,铜和锡过去主要是制造各种生活用的器皿的,当铜和锡的价格上升时,就被大量塑料制品替代;同样,铜和其他制造电线的金属价格上升也刺激了人们开发替代铜的光导纤维。这样,这些金属的需求大大减少,价格自然就下降了。这说明在面临困境时,人类的创新精神是无止境的。只要石油价格上升到足够高,一定会有替代品出现,剩下的石油由于开发成本太高,无人开发,石油永远不会用完。今后氢能源和核能必然取代石油。

Page 27: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人类的恐惧通常是一场虚惊1979 年预言:每年将有 4万到 25 万个物种濒临灭绝, 50 年之后地球上的所有物种将有 50% 灭绝。研究证实每年只有 0.08% 的物种灭绝。鲸类、大象、秃鹰等曾经被列入濒危名单的动物已经远离了灭种的威胁。1980 年预言:我们只有 30 年的石油贮存量可用。 20 年以后,我们知道石油至少还可以再用上 40 年。80 年代的另一著名预言是:酸雨将毁灭整个欧洲的森林。 10 年以后这种恐惧自行烟消云散了,研究证实酸雨很少对树木的生长产生影响。环境保护主义者预言热带森林每年以 2-4% 的速度消失着,实际其速度不到 0.5%。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在美国造成的破坏估计在 40亿美元,不过,它带给人们的好处大约达 190亿美元。自从农业活动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地球损失了 20% 的森林覆盖,但这种消耗在最近 10 年里已经接近停顿。联合国数据:森林面积自二大战以后基本保持稳定,占地球整个土地面积的 30% 。虽然曾经确有一段时期,工业化城市的大气变得很糟糕,但现在已明显好转。海洋也正在变干净。

Page 28: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中国环境污染不能归因于人口过多1 、中国目前的环境恶化是因为粗放式发展模式。中国每消耗 1 千克能源所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0.7美元,韩国为 1.8美元,日本为 6.1 美元。要是继续这种发展模式的话,人口减少一半,环境问题仍然严重。2 、中国经济发展到了需要转型的关键时刻,需要快速工业化,现在三亿青壮农民工只是序曲,就已经比两百年欧洲移民美洲总和还多,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潮。 20 年后中国城市人口将占 60% 以上。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工地,这个过程必然伴随城市环境的恶化(现代科技确保中国可以将环境恶化降低到可接受程度)。即使现在一个孩子都不生,光将目前人口城市化,问题同样严重。3 、中国总体环境污染在 1990 年代达到顶峰,现在森林面积持续增长、森林蓄积稳步增加,森林质量也有所改善。4、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破坏大于治理”的状况转变为“治理大于破坏”,重点治理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绝大部分省区治理面积大于破坏面积,全国沙化土地由上世纪末每年扩展 3436平方公里转为每年反而减少 1283 平方公里。

Page 29: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海归”辉煌到何时?要实现城市化,首先要完成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中国通过两种形式的“圈地运动”:1 、通过相对降低农产品价格,使农民在土地上所获得不偿失,无法供养孩子读书、就医。城乡收入差距位居世界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由上世纪 80年代中期的 1.8倍,上升到现在的 4-6倍! 2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碳值”。由于中国土地不是私有的,拆迁与被拆迁的关系,就是宫使与卖碳翁的关系。中国现在三亿青壮农民不得不离乡背井、妻离子散奔向城市,忍受廉价剥削,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政府利用这些廉价劳力进行原始积累,而财富分配极端不均。美国人均 GDP 为三万美元,总统工资相当于这个数字的 7倍,医生平均年工资相当于这个数目 5倍。中国人均 GDP才 1000 美元( 8270 人民币),很多医生、教授年工资 10 到 30 万,相当人均 GDP 的 10-30倍(海归甚至更高),比美国总统还舒服。

中国还处于孔子所说的“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的原始积累阶段,但不可能持久,否则必然引起社会暴乱,因此孔子曰:不患贫而患不均。国家必然降低贫富差别,然后文明、法制才能大行其道,才能到达孔子期望的“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的境界。何况 20 年后中国将有 3亿老人,国家也无力容忍目前这种病态分配制度。

Page 30: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计划生育降低了社会成本吗?按照中国人民大学老年研究所所长邬沧萍的说法 ( 中新社 ) ,中国少生了三亿人口,每年少支出一百亿元以上。吴洪森在《关于计划生育的另一种思考》指出: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达到高中的,生育率只有 1.2 的水平。 30 年的计划生育经费总值估计在 3000亿元,假如将这 3000亿元用来普及教育,就有 3亿人可以读完初中。中国目前文盲和半文盲总人口只有 1.8 亿,还可以多出一大笔钱来提供高中教育,假如教育政策倾向女性,中国不但全面扫盲,而且还多出一亿多有高中毕业程度的女性。一方面同样可降低生育率,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人口素质。比较邬沧萍和吴洪森的说法,就是计划生育将每年少生孩子省下来的 100亿全用来作为计划生育经费了!老年化严重的将来白白地少了三亿宝贵的劳动力。经济学者认为,养 3 个孩子的花销只相当于养一个孩子花费的 1.6倍(还不算上精力的节省),可 3 个孩子长大后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却是 1 个孩子的 3倍。还不计算独生子女因为“众星捧月”效应培养出来的孤傲、狂妄、自私性格给社会带来的损失。“父愿子成龙”,每对父母都将独生子女当成“精英”来培养,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教育供求关系决定了教育的不合理收费。但却“独柴难烧、独子难教”。要是都有三个小孩的话,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供求关系就会理顺,以现在同样的成本可以培养三个小孩。

Page 31: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就业压力不能归因于人口过多中国现在就业压力大很大程度归因于教育投入低和结构不合理。 1979 年后教育投入之少是世界罕见,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2-3% ,远低于联合国要求的 6% 。有限的教育经费却大量投入到高等教育,导致大学生和低素质人员找不到工作,技术工人却奇缺,民工荒已经开始。

社会化分工促进社会发展,专科医生比全科医生水平高。比如在甲地八个人应聘一个职位,乙地 80 个人应聘 10 个职位,比例都一样。但对于求职者来说,在乙地多了 10倍的应聘可能性;对于公司来说,甲地八个人可能没有一个合格的,公司只好空着职位 ( 对公司和个人都不利 ) ,乙地因为有 80 个应聘者,公司就算不能招到 10 个合格的,也可以招到六、七个合格员工,相对来说乙地就业率更高 (对公司和个人都有利 ) 。这就是为什么加拿大人都愿意往美国跑的原因,小城市人和企业都愿意往大城市跑的原因。

Page 32: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寿命延长会成比例延长工作时间吗?--印度崛起、“日”薄西山的必然寿命是有所延长,但有极限,中国现在平均寿命已经接近发达国家了。目前平均寿命的延长归因于战争的结束,生活水平 (从很低等水平 )适度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疾病发生率在不断增加,虽然寿命仍然会有所延长,但所需要的社会成本会非常昂贵 ( 比如医疗成本 ) ,远非延长工作时间所能弥补。有人说老人的知识、威望等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但今后是智力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快,老年人对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本身就较差。老人的威望是建立在目前不平等分配制度上的(创造财富多的青壮年的收入反而不如光凭“工龄”的老年人)。寿命延长工作时间也会稍有延长,但不会成比例地延长。比如平均寿命只有 60岁,只在生病时候需要抚养;平均寿命 80岁,至少有十几年需要抚养。因此寿命延长,工作年龄并没有相应延长,养老负担更重。这就是老年化的实质!根据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得研究显示,当老年人口比率上升 1% ,总生产力就会减少 0.11%,到 2050 年日本占全世界经济总量的比率将由目前的 8%下滑至4% 。中国现在中间年龄 31岁 ( 与日本二、三十年前一样 ) , 2040 年 45岁左右 ( 与现在日本一样 );印度现在中间年龄 24 岁, 2040 在 30几岁,中印谁更有发展潜力?

Page 33: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科技进步能解决老年化吗?科技的提高,地球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但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心理,人类几千年历来如此。到时候有两、三个孩子的家庭还得努力工作来达到当时主流消费水平,还是没有多少余钱,不然的话,没人愿意干活了,社会就不会发展了。可以想想:以前一对父母同样能培养 6个小孩,还能赡养老人;要是以当时那种生活质量,现在培养二十个都没问题,但事实上现在人培养两个小孩都成问题。所以,不能指望今后老年人 ( 我们这一代 ) 一直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而年轻人过上新生活。这涉及到心理期望值和社会公平的问题。要是科技能解决老年化的话,法国、德国、日本不用担心老年化了 ( 中国几十年后也难以达到他们现在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随着经济的发展,心理抚养能力反而是降低的。

Page 34: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在没有严谨论证的情况下贸然采纳没有先例的计划生育政策,强行降低出生率,破坏了人口自控机制,短时间内就使生育率远离更替水平,破坏了人口结构,后患无穷。由于人的问题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核心,现行计划生育动摇了国本,威胁着今后的社会持续发展,今后大多数社会问题可以概括成一句话:都是计划生育惹的祸。

都是计划生育惹的祸

都是计划生育惹的祸

加速人口老化,降低创新力和劳动生产率

无法建立合理社会保障制度将引起人口急剧减少和经济衰退降低国防力 激化了干群矛盾

威胁中国边界安全降低了人口素质 加大了出生性别比

破坏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腰斩了生育文化,畸化家庭结构,破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

Page 35: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1 、宪法第 25条:“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宪法第 14 条:“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但现行生育政策同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无法建立合理的社保制度。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撤销同宪法相抵触的有关计划生育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2 、依据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中国除了立即停止计划生育外,还必须适当鼓励生育,才能使生育率达到世代更替水平 2.1附近,考虑不孕、单身等不育人口的存在,需要主流家庭生育三个孩子,由于大多数家庭只愿意生育两个孩子,就必须允许相当部分家庭生育四个孩子。

3 、社会要持续发展,首先人口得持续发展,现在主流家庭养不起三个孩子,说明我们的分配制度有问题。通过完善分配制度、医疗体制、教育体制,让主流家庭养得起三个孩子。而单身、丁克、独生子女家庭就必须缴纳很高的税。 4、保护生育器官,降低剖腹产比例。正常情况下剖腹产比例只会在 15%左右。现在中国 47% 的孕妇选择剖腹产。剖腹产不仅破坏了生理过程,更提高了下次怀孕的风险,并使今后的胎儿在一个不完整的子宫里发育。 5 、教育周期不断延长已经与生育生理相矛盾,必须改善教育结构。

敢问路在何方? -- 对中国人口政策的建议“以人为本”—调整人口政策以“固本”!

Page 36: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本届政府任重而道远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Page 37: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急迫性 - 谈攸关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媒体发表、专题、文集•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 (10月 15日 118期 ):计划生育政策攸关中国持续发展被人民网收入理论论著精华•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第 42 期 (2004年 11月 1日 ) :老有所养,谁来养?被网易财经评为 2004 年 11月份中国财经新闻“ TOP-10”第八•2004年 10月 24日受邀在人民网主持节目讨论计划生育政策 •《东亚经济评论》易富贤人口专题:http://www.e-economic.com/special/s54.htm •光明网《光明观察》周刊易富贤文集 http://guancha.gmw.cn/author.aspx?id=265•易富贤博客专栏: http://www.blogchina.com/new/member/_%D2%D7%B8%BB%CF%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