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 ntut.edu.tw...三井倉庫明開幕 壹叁的時空對話展出4新史料...

18

Upload: others

Post on 31-Dec-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臺北科大校訊 1

    菁英會

    菁英會球敘 交流健身兼具

    研發處

    我的價值 由我決定

    學海築夢 跨域學習 增廣見聞 拓展視野

    學務處

    運動、飲食雙軌並行 健康體魄不二法門

    文發系

    臺北科大設人文實驗室 培育師生人文素養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傑出員工

    [人文北科 Humanity Taipei Tech]

    清霜家族蒔繪美學風格

    走過臺北科大20年(二)優良導師經驗分享之一

    導師工作 從心出發

    故都已漸秋 遊子在他鄉

    頤和園遊記

    [卓越北科 Excellent Taipei Tech]

    得獎消息

    [願景校園 Visions & Contributions]

    捐款芳名錄

    發行人 王錫福發行所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地址 106臺北市忠孝東路三段一號電話 (02)2771-2171 (代表號)網址 http://www.ntut.edu.tw/E-Mail [email protected]出版者 教務處出版組總編輯 楊士萱副總編輯 楊景德執行編輯 曾葦妮、楊小慧美術編輯 陳小娟編輯助理 彭家駒

    《校訊》歡迎投稿。稿件請逕傳E-Mail,或送教務處出版組。

    中華郵政臺北誌字第831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本校募款專戶帳號

    一、臺灣銀行城中分行 帳號:045036070069 戶名:國立臺北科大401專戶二、連絡電話 (02) 2771-2171轉6401分機(鄧道興主任)

    校友捐贈最多獎學金的學校,詳臺北科大網站:www.ntut.edu.tw

    357vol.

    目錄[新聞與活動 News & Events]

    焦點新聞│ 培養工業4.0人才 臺北科大打造智能教學工廠 臺北科大107年校慶 收到「玉山」當生日禮物 三井倉庫明開幕 壹叁的時空對話展出4新史料 亞太國際青年創新創業論壇 提升新創能量 臺北科大GLORIA策略結盟 打造優質產學服務平台 讓外籍照護懂漸凍人!臺北科大團隊設計眼控系統協助 患者溝通 27位國際陶藝家聚臺北科大 展「鐵賦」之美

    [校園動態 Campus Events]

    木美學與生活成果展

    能源系研究團隊論文 獲刊國際能源研究期刊

    [校園巡禮 Campus Spotlight]

    國際產學聯盟

    校友企業宏遠興業善盡社會責任

    機能紡織 幸福臺灣 揚名國際

    教務處

    臺北科大攜手臺北聯大 

    共同打造MOOCs資源共享圈

    臺北科大推學生自主學習社群 

    培養雜學問當道的章魚型人才

    校友聯絡中心

    順境逆境 端看心境 進修部

    百年名校作育英才 推廣教育成就非凡 國際處

    認識自己 瞭解他人 關懷在地 擁抱世界

    1

    10

    6

    7

    8

    9

    11

    12

    6

    13

    15

    14

    16

    17

    18

    20

    24

    28

    27

    26

    25

    29

    編輯記

    員工是企業最大的資產,

    臺北科大菁英備出,

    本期校訊帶您深入瞭解。

    新聞與活動News & Events 焦點新聞

    培養工業4.0人才 臺北科大打造智能教學工廠

    臺北科技大學工業4.0「智能工業生產教學工廠」,從中央伺服器、加工區、精密量測區、線上品管區、組裝區、自動倉儲到

    生產線的軟硬體架設,全由教師帶領學生自行架設。落成揭幕僅

    一年已經導入正式課程,也與許多大廠進行技術服務,為產業提

    供創新與研發能量。

    工業4.0的政策意謂生產製造過程中,結合運算、通訊與控制系統,讓製造工廠的生產流程及產品檢驗工作,達到無人化、智

    能化。臺北科大任貽均副校長表示,臺北科大的智能工業生產教

    學工廠已經進入技術服務企業及推廣教學的階段。他說,臺北科

    大為實務型研究大學,因應人工智慧時代來臨,大學課程必修程式語言、開設第二專長;此座由師生一手打造的

    工業4.0教學工廠,將為培育之工業4.0相關整合性人才,更提升其整體競爭力優勢。臺北科大機械系丁振卿主任則說,打造的工業4.0教學工廠,是一條完全無人化的生產與教學工廠,每一個

    機器、設備彼此可以互相溝通合作,一旦有任務進來,就會依各自角色自動分配工作,是完全自動化的智慧生產

    線。目前已開設六門課,學生可學到完整產線技術,過程中搭配業師,與授課老師相互腦力激盪,逐步精進智能

    工廠技術。接下來,將規劃建置智能長照中心,將相關物聯網技術導入智慧長照。

    為了全面主導工業4.0的發展走向,今年臺北科大機械系持續舉辦「智能化技術產學論壇暨智能工廠展示」,邀請超過100家企業到場參加,並展示智能工廠最新現況、DDS技術導入情形等。現場另同時辦理「智能化技術暨機器人國際邀請賽」,運用「業界出題、學界解題」的方式,由學界師生合作研發解決方案。

    (節錄自聯合報 2018/11/3 記者 林良齊報導)

    ■ 臺北科大「智能工業生產教學工廠」

    焦點新聞

    臺北科大107年校慶 收到「玉山」當生日禮物

    臺北科技大學秋季藝文季展現多元藝術,舉辦「漆藝人

    間國寶 王清霜家族漆藝特展」。王清霜家族也特別創作「玉

    山」,呈現玉山的宏偉氣勢,獻給臺北科大做為107年校慶生日禮物。

    高齡97歲的王清霜,2010年成為國家登錄重要傳統工藝的第一位人間國寶,被譽為臺灣漆藝「國寶級始祖」。王清霜

    漆藝的家族傳承,兒字輩有王賢志、王賢民,孫字輩則有王峻

    偉,一家三代將這項珍貴的技術傳承發揚。臺北科大邀請王清

    霜、王賢志、王賢民擔任駐校藝術家,舉辦漆藝作品特展、校

    園工作坊等。

    臺北科大任貽均副校長指出,校內雖無藝術科系,但致力推動全人教育,建構五育均衡校園,近年來

    邀請多位大師擔任駐校藝術家,帶領學生進入藝術領域。王清霜家族將漆器工藝落實於生活,讓更多人接

    受使用,漆器工藝需要高度專注、不斷惕勵,這份精神值得學生們學習,應用在各領域。

    繼承父志的王賢志、王賢民表示,漆藝是東方瑰寶,被廣泛運用在不同的生活用品上,像是平面漆藝

    繪畫作品,立體的脫胎作品,這幾年家族從校園開始,推廣漆藝藝術、技法,希望讓這項工藝走入生活,

    落實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

    王賢志、王賢民介紹,玉山是臺灣的精神指標,作品畫面中閃耀旭日光芒的玉山,以及高雅脫俗的梅

    花,象徵臺北科大一枝獨秀,祝福校運昌隆。

    (轉載聯合報 2018/11/14 記者 林良齊報導)

    ■ 王清霜家族致贈漆藝作品「玉山」

  • 臺北科大校訊 32

    新聞與活動News & Events 焦點新聞新聞與活動News & Events 焦點新聞

    焦點新聞

    三井倉庫明開幕 壹叁的時空對話展出4新史料

    興建於日治時期的紅磚造倉庫建築舊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北門倉庫,歷經兩年

    解體、重組修復工程到再利用規劃,將在明日正式對外參觀,作為「記憶倉庫」

    及「Info House」營運。二樓「壹 的時空對話」文件展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策劃,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週一休館)。

    今日臺北市長柯文哲和兩位副市長林欽榮、陳景峻一同出席,柯市長致詞

    時說,三井倉庫(忠孝西路一段265號)是少數仍保留三井株式會社菱形商標的建物,明天開幕將以展示空間為主,這個文件展,要感謝三井公司提供第一手資

    料,讓展覽的歷史文化更鮮明。

    柯市長提到,三井倉庫的營運,也是西區門戶計畫一環,自他上任後,將8年都沒用過的公車專用道及忠孝橋引道拆除,是西區門戶計畫的開始,接著拆除

    國光客運站,將三井倉庫遷移並重建,重新規劃交六廣場,設置公車避車彎,截

    至目前為止,整個西區門戶計畫還剩一些。

    柯市長說,鐵路警察局預計明年6月搬家,對臺下官員說「希望你們7月拆平,預算先弄,整個公園該規劃把它蓋了」,剩下鐵路警局拆掉,雙子星到年底

    再開標,剩下就等拜託林副市長,因鐵道博物館跟郵政博物館,拖了4年還沒開幕,要跟中央協調,這拖太久了,未來整個西區門戶計畫就大致完成了,可以呈現更漂亮的北門在大家面前。

    今上午舉辦的「三井倉庫風華再現,蛻變西區記憶倉庫」記者會上,進行一場授權儀式,由臺灣三井物產股

    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大橋悟贈予「授權書」給北市府,柯文哲則回贈感謝狀,並到二樓展示空間參觀「壹 �的時空對話」文件展。

    該展以北門地區文化資產群的歷史脈絡及相關文件、影片做為展示規劃核心,策展人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張

    崑振老師致詞時說明,三井倉庫裡的文件展,展覽標的斷代時間,即在重塑1913年三井倉庫創建當時的歷史地景意象,包括北門、臺北驛、北門驛、臺北工場、撫臺街洋樓、郵便局等建築四百餘件文獻史料、圖片、文物。

    特展將有4大首次亮相史料,包含日本三井全力提供當年史料協助三井倉庫的正名過程、1926年臺灣日日新報記者隨行拍攝三井高層來臺視察事業概況的紀錄片、1908年鐵道部臺北工場部分遺構原件文物,也可見經史料考證重建1913年時第二代臺北驛(臺北車站)、第一代臺北郵便電信局(臺北郵局)建築原貌模型。

    (轉載聯合報 2018/10/31 記者 魏莨伊報導)

    ■ 臺北科大策劃「壹叁的時空對話」

    ■ 三井倉庫

    臺北科大GLORIA策略結盟 打造優質產學服務平台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際產學聯盟(Global Research & Industry Al l iance, GLORIA)於10月19日下午舉辦「資通訊、數位與高分子材料產業論壇暨策略聯盟合作備忘錄簽約

    儀式」,由臺北科大副校長任貽均與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MIC)所長詹文男、台灣經濟研究院三所所長林欣吾,以及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總經理蕭耀貴簽署策略聯盟合作

    備忘錄。

    為了強化聯盟的服務內容,臺北科大廣納台經院、資策會

    以及工研院合計36項產業資訊、技術以及經濟資料庫,涵蓋智慧製造、能源、感測辨識技術、機械、電動車、生醫、資通

    訊、半導體、AI人工智慧、綠色化學、新材料、電力、營造、環保、中國產經等領域,內容豐富,滿足不同會員需求。

    論壇活動由聯盟邀請資策會副所長洪春暉、台經院所長林欣吾以及塑膠中心總經理蕭耀貴分別就資通訊、

    數位與高分子材料高值化應用的產業最新趨勢發表演說。資策會洪副所長指出ICT產業將以跨域整合方式帶動下一波典範轉移,AIoT、5G與區塊鏈將帶動應用與商業模式創新,惟臺灣ICT產業須注意中美貿易大戰衝擊,重新思考全球製造佈局。

    台經院所長林欣吾指出臺灣數位經濟在2025年將快速成長至6.5兆,佔我國GDP的比重3成,我們的強項在技術,但中小企業在知識與未來準備度方面與其他先進國相比仍有所不足,必須整合前進的做法,確認產業需

    求,形塑價值鏈以及協助政府資源投入,共創未來生態系。

    塑膠中心總經理蕭耀貴指出,臺灣在高分子醫材具發展優勢,但目前高階高分子醫材產品進口依存度卻高

    達7成,政府應鼓勵產業發展降低進口依存度,提高附加價值。塑膠中心已著手智能高分子的應用與發展,例如:白血球過濾、常溫形狀記憶材料、熱形狀記憶材料、自我修復高分子材料等,扮演高分子醫材領域的重要

    推手。透過機構間的實質合作,臺北科大國際產學聯盟將持續提供更多研發資源、專家輔導與諮詢服務,打造

    產學合作平台。

    (轉載工商時報 2018/10/19 記者 黃志偉報導)

    亞太國際青年創新創業論壇 提升新創能量

    鼓勵青年創業,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承辦「亞太國際青年創新創業論壇」,活動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分

    享我國創新創業政策,鼓勵亞太青年來臺就學與創業。

    「亞太國際青年創新創業論壇」由教育部主辦、臺北科大應用英文系執行辦理,有12個亞太地區國家及近百位對創新創業議題有興趣的臺灣學子共同參與。論壇同時結合106年度「大學校院創新創業扎根計畫」-「創業實戰模擬學習平臺」學生創新創業實作成果的展出,向國際展現臺灣創新創業的蓬勃發展。

    「亞太國際青年創新創業論壇」於10月4日至6日在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辦理,活動首日介紹我國目前創新創業相關政策,包括由科技部產學研鏈結中心、教育部建構大學衍生新創研發服務公司孕育機制等,展現

    我國友善創新創業機制;活動第二天以女性創業為主體,論壇安排參訪我國雷亞遊戲公司,雷亞遊戲是近年

    來迅速竄紅的臺灣本土手機遊戲公司,曾為手機遊戲製作舉辦音樂會,在音樂遊戲產業成績亮眼。

    ■ 策略聯盟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

    承辦單位、臺北科大楊重光副校長致詞時

    提到,臺北科大是歷史悠久的技職學校,臺灣上

    市上櫃公司中超過10%是臺北科大校友,因此創新創業為課程一大重點。從過去校內設立的點子

    工場暨自造工坊,到現在承辦科技部計畫的產學

    研鏈結中心,期盼以臺北科大在創新創業的產學

    優勢,媒合各方資源,孵化具高成長潛力新創公

    司,由學校技術點火帶動我國產業轉型發展。

    (轉載經濟日報 2018/10/11 記者 吳佳汾報導)■ 亞太國際青年創新創業論壇

  • 臺北科大校訊 54

    新聞與活動News & Events 焦點新聞 新聞與活動News & Events 焦點新聞

    焦點新聞

    27位國際陶藝家聚臺北科大 展「鐵賦」之美

    線條剛硬的機器人,竟然也能搖身一變成為可愛陶壺!臺北科技大學秋季藝文季展出「鐵賦-2018台灣陶瓷學會國際陶藝主題展」,把俗稱鐵鏽的「氧化鐵」,結合溫潤的陶藝,邀請民眾觀賞科學與藝術結合的當代陶

    藝美學。

    「鐵賦-2018台灣陶瓷學會國際陶藝主題展」是台灣陶瓷學會年度大展,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承辦、文化事業發展系協辦,從11月17日到12月7日在臺北科大藝文中心展出。

    本次國際展以地球上常見的天然礦物「氧化鐵」為主軸,「鐵」是大自然中土石構成的一部分,陶土之中都

    有鐵的存在,鐵的著色力很強,氧化鐵可使釉產生出蜂蜜一般的淺黃,漸近而深,乃至鐵紅、濃咖啡色、甚至黑

    色,呈現穩重神秘氣質。

    參展藝術家包括臺灣中生代和資深陶藝家,日本、美國、三位韓國金海美術館的國際陶藝家共同參與。其中

    來自韓國陶藝家孫賢珍的「機器人」,將原本粗獷的機器人,轉化為圓潤的造型陶壺,讓參觀者會心一笑。

    臺北科大土木系一年級學生黃鈞振、陳品澔表示,對陶瓷的印象停留在小時候去鶯歌手作DIY,以及課堂中教授的陶瓷材料。藉由參觀此展,尤其是觀賞到韓國陶藝家孫賢珍的「機器人」茶壺,可愛趣味的造型,見識到

    當代陶藝所展現的豐富景象。 本身即為陶瓷材料專家的臺北科大王錫福校長介紹,陶瓷藝術是美學和科技交融下的產物,陶瓷可應用在科

    技產業,同時也能發展成獨特美學的藝術品。臺北科大持續推動科技研發與人文再造運動,在智能化的未來,具

    備人文涵養和藝術評賞,才能不被AI取代。期許學子們能像展覽主題「氧化鐵」一樣具有高度包容力與合作力行的特質,提升人文素養並貢獻社會。

    文化部蕭宗煌次長致詞時表示,陶瓷從原本的實用功能,發展為禮器、樂器,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早出現的一

    種藝術形態。蕭次長讚賞,臺北科大以一所工業大學的藝文中心,強化與國際藝術舞台交流連結,展示臺灣令人

    驕傲的當代陶藝美學。

    (轉載經濟日報 2018/11/19 記者 吳佳汾報導)

    讓外籍照護懂漸凍人!臺北科大團隊設計眼控系統協助患者溝通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26日舉辦「幸福科技」產學研發分享會,展示17件綠能建築、智慧生活、長期照護為主題的研發成果。臺北科大王錫福校長表示,此次「幸福科技」成果展示,充分展現出臺北科大致

    力於創新培養與創業輔導,同時尋求科技產業研發之提升,結合學生

    團隊競賽、推廣實作課程、學校教師研發,落實創新創業資源發展,

    使幸福科技的創新能夠更有效地融入,讓生活品質提升,達到幸福的

    生活。

    研究生郭龍設計的「HENRI–亨利之眼」,協助患者與照顧者溝通使用。郭龍說,系統已研發完成,患者可免費使用。

    臺北科大與漸凍人協會去年年初開發了「HENRI–亨利之眼」,協助漸凍患者與照顧者溝通使用。郭龍表示,一開始想要設計「眼控」系統的主因是因為父親就是漸凍患者,長年在照顧父親時發現無法瞭解患者的真正

    需求及病痛,因此開始研究這款系統,終於在去年年底完成設計,但父親已離世,很可惜無法讓父親親自使用到

    該系統。

    郭龍說,這項設計只要透過內建眼控互動使用者介面設計、3D身體地圖介面,利用眼控技術,讓病患可表達身體需求,系統中更提供印尼語及越南語系的發音設計,讓受試病友與外籍照護者溝通更無障礙,目前這項

    「HENRI–亨利之眼」系統提供漸凍人協會患者免費使用,而漸凍人協會也長期關注漸凍患者,若醫師認為患者有該系統輔助的必要,漸凍人協會也會提供協助。

    因應臺灣高齡化社會和長期照護需要,臺北科大工設系范政揆老師與朱莉蕎老師共同指導學生開發「低摩擦

    雙層織布之長駐型翻身擺位墊」,提供長期臥床病患的照護者使用,此設計運用機能性布料的散熱與透濕特性,

    維持臥床病患皮膚健康,這項設計不僅獲得專利更已經達量產階段。

    中研院學者與LASS(開源公益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合作建置出的PM2.5感測系統「空氣盒子」,全臺裝置二千多台,讓人人都能即時看到各地的空氣品質。臺北科大電資學院院長黃育賢教授加以改良,設計「室內環

    境守護神」,可針對PM2.5和空氣的溫溼度監測外,更新增有害氣體的電化學感測、PM1.0、PM10、煙霧、液態瓦斯、環境紫外線的照度,利用藍芽傳輸訊號。除了能夠對中央研究院、臺大醫院的主機回報感測狀況外,也

    能讓智慧手機透過閘道器查詢各裝置的感測狀況並且進行終端遙控與更新,適合遠端居家看護使用。

    臺北科大是國內創新育成的重要基地,本次活動展示3間進駐該校之新創公司,分別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電子系李仁貴老師創立的公司「動心醫電」;以基因檢測個人體質的「眾基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智慧

    平台及資訊整合服務的「聖森股份有限公

    司」。

    看準臺北科大輔導創業的能量,華南金

    資產管理公司與臺北科大簽約合作,在內湖

    科技園區為新創團隊打造獨一無二的辦公空

    間。臺北科大王錫福校長指出,臺北科大創

    新育成的多元輔導,不只在校園內,也早已

    延伸至國內多個場域,內湖科學園區是北臺

    灣重要的產業聚落,臺北科大將舉辦創業及

    創客競賽選拔新創團隊,並給予專業的課程

    輔導,培養不氣餒的創業家精神,早日完成

    創業夢想。

    (節錄自ETtoday新聞雲 2018/10/26)

    ■ 「科技創新意 幸福展未來」產學研發分享記者會

    107學年第2學期學雜費減免申請公告一、申請時間:至108年1月11日(五)止。新學期因農曆年後不久即為開學日,配合學雜費繳費單提前作業,請同學

    配合辦理,若有特殊狀況108年2月15日前可個案辦理。二、申請程序:進入校園入口網站學雜費減免系統,登錄資料印出申請切結書後,檢附相關資料送學務處課指組林燕芬

    處申請。

    三、請同學提前備妥申請所需附件(請務必注意證明資料之有效期限)。若無法於申請截止日前取得有效文件,可以延

    後於取得有效文件後再行辦理申請。最晚於108年2月15日前完成。四、尚未完成學雜費減免申請,請勿先繳費或辦理學貸。

    五、詳情請至申請系統或學務處網頁公告查詢,網址:https://osa.ntut.edu.tw/files/11-1003-7613.php

    ■ 室內環境守護神 ■ HENRI–亨利之眼

    ■ 低摩擦雙層織布之長駐型翻身擺位墊

    ■ 開幕典禮 ■ 以鐵之色賦陶之美

  • 臺北科大校訊 76

    校園動態Campus Events 校園動態

    木美學與生活成果展

    能源系研究團隊論文 獲刊國際能源研究期刊

    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成立之豐園北科大木創中心於日前舉辦

    「木美學與生活-2018豐園北科大木創中心成果展」,除了展示中心自主研發的生活精品外,亦連結新一代學生的優良木藝作品。

    「木美學與生活成果展」共展出21件展品,包含豐園北科大木創中心產品、戶外休閒桌椅、家具木工專班實習與教學成果、木創

    中心主任張若菡老師研究生產品成果。探討如何運用木材質地展現

    生活美學、融入生活藝術,藉由創新設計及智慧機械創新技術,提

    升整體產業價值。

    ■ 與會人員合影

    本校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李達生與副教授陳清祺研究團隊,發表

    論文Return on investment of building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 review,刊登在國際能源研究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2018年第42卷13期1-20頁,並且獲選刊登在期刊的封底頁面,該期刊影響因子(IF)是2.72,在核能與核子工程領域排名前10%。

    此論文主要從1977到2017年發表有關建築能源管理系統(Building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BEMS)的研究文獻中,探討建築能源管理系統的投資回報率(return on investment, ROI),研究結果顯示,對於建築能源管理系統的投資回報率最有效的技術是應用在冷凍空調系統的排程控制,並且歸納出建築能源管理

    系統的未來發展將專注在:一、排程控制;二、透過網路蒐集管理資訊;三、透過

    行動裝置與使用者互動等技術,使得建築能源管理系統對商用建築成為值得投資的

    選擇。■ 能源系研究團隊論文

    108年度補助校內各單位舉辦學術研討會申請公告一、依本校補助各單位舉辦學術研討會要點,本處公告辦理108年補助校內各單位辦理研討會補助申請業務。二、補助申請說明:

    (一) 各系、所、院及中心舉辦學術研討會,主要預算應向校外相關單位申請補助,如經費不足,得依本辦法向本校提出申請部分補助。各系、所、院及中心每一年度以補助一次為原則。

    (二) 本補助將以國際定期研討會及「執行經費轉入學校之申請單位」優先補助;經核准補助者,依本校相關規定辦理。

    三、申請日期:108年1月1日(二)至108年2月28日(四)止(請欲申請之單位儘早規劃)。四、新增補助校內單位舉辦「大型國際研討會」補助原則(要點第五條):為提升本校國際化,本校校內單位主辦大型

    國際研討會,會議天數須達三天以上,且國內外與會人數達250人以上,經研發處處務會議審查通過,並經校長簽准者,補助經費以五十萬元為上限;會議出版作品收錄於知名國際期刊或申請ISBN、ISSN編號收錄於SCOPUS資料庫者擇優補助,以六十萬元為上限。請申請單位檢具申請表及完整規劃書以利專案審查作業進行。

    五、辦理流程:

    (一) 108年2月底:截止申請。 (二) 108年3月:書面審查(初審)及複審。 (三) 108年4月:核定及公告。六、辦法及申請表格請逕至研發處網頁「法規辦法」及「表單下載」處參閱下載。

    七、如有相關問題請逕洽研發處潘小姐(#1423)。

    校園巡禮Campus Spotlight 國際產學聯盟

    也許很多人對於紡織業的印象是傳統的高污染

    產業,但當我們走進校友企業「宏遠興業股份有限公

    司」的大門,映入眼簾的卻是一片生態工業園區,即

    使身在不開冷氣的辦公室,依然覺得舒適涼爽,而能

    有這樣宜人的環境,要歸功於創辦人葉清來總經理實

    踐節能減碳愛地球的環保關懷。

    宏遠興業創立於1988年,總部設址於臺南,以機能性紡織為主力產品,並研發高科技無毒環保布料,

    與世界趨勢接軌,自創服飾品牌EverSmile,為知名戶外休閒與流行時尚品牌。宏遠創立迄今,從亞洲中國

    上海、泰國拉佳布里至美國北卡羅萊納、非洲衣索比

    亞均有設廠,全球共計有8個行銷據點,目前全球已有超過300多家合作夥伴,包括Nike、The North Face等知名國際大廠。

    創辦人葉清來總經理為臺北科大校友,畢業於

    1969年臺北工專紡織工程科,以自身專業紡織技術背景創立公司,從紗、布、染整至後加工;研發、原

    料、製程到產品,均具一貫垂直整合模式,其致力開

    發兼顧客需求且友善環境的紡織品,並堅持以「衣的

    安全」和「穿的健康」為理念,一路帶領宏遠興業據

    守臺灣,走向國際。

    自2003年率先創立國家級研發中心「尖端技術研究所」,由物理紡織轉型為化學紡織,肩負紡織業者

    研發技術之領頭羊角色,秉持著對環境友善與堅持國

    際品牌永續環保政策,宏遠研發更多對環境友善之新

    興材料,結合智慧科技並減少藥劑使用量;因應氣候

    異常,宏遠強化複合性機能產品開發,研發長纖、短

    纖、針織產品多樣差異化基礎,以跨界整合創新,不

    斷展現宏遠堅強實力與高度企圖心。

    葉清來學長說,貫徹「小愛、中愛、大愛」是

    他的人生哲學,也就是小愛愛自己、中愛愛我們關心

    的人、大愛愛社會、國家、地球。是故,葉學長率領

    宏遠團隊開拓國際市場之際,亦不忘初心積極回饋母

    校,加入本校國際產學聯盟,不僅強化與母校間的產

    學合作動能,更提供就業機會給本校的優秀學子,做

    為宏遠孕育儲備幹部之肇基。宏遠興業以校友企業渠

    道,提供實習名額,讓本校分子系2名學生於去年赴泰國廠參加為期3個月的暑期實習,學生受益良多。

    臺北科大王錫福校長與國際產學聯盟李嘉華執

    行長於今年10月組團前往泰國參訪校友企業,不僅見識到宏遠泰國廠之規模,更深刻瞭解宏遠在海外耕

    耘的決心、創建過程的艱辛與努力,與堅持綠能減碳

    環保政策的理念。除此之外,由宏遠自創的服飾品牌

    「EverSmile幸福臺灣」,更每年拿出1%的營業額挹注公益項目,包括用於環保、關懷弱勢等面向,善盡

    企業社會責任,充分實踐葉清來學長的大愛理念。

    未來,宏遠興業將透過本校國際產學聯盟平台,

    與母校創造更多產學合作機會,藉由結合產官學研資

    源,提升學術研發動能,共創企業服務價值與產學合

    作典範。

    校友企業宏遠興業善盡社會責任機能紡織 幸福臺灣 揚名國際

    宏遠興業尖端技術研究所共有六大研究實驗室,分別為:一、原物料研究實驗室;二、特殊化學研究實驗

    室;三、奈米科技研究實驗室;四、 創新製程研究實驗室;五、塗佈貼合研究實驗室;六、樣本分析研究實驗室。研究主題包括:機能性紡織原材料之研究;特殊化學製品調配研究、直接塗佈、轉移塗佈;奈米

    材料合成及應用;深色及後加工之創新製程開發;塗佈貼合製程整合;樣品分析、酯粒物化性檢測...等。

    (國際產學聯盟 鄭富霖)

    ■ 國際產學聯盟李嘉華執行長率團參訪宏遠興業臺南總部■ 臺北科大王錫福校長率團參訪宏遠興業泰國廠

  • 臺北科大校訊 98

    自磨課師(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簡稱MOOCs)元年即2012年至今,本校陸續從「校友補助」、「產學合作」(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教育部專案」及「夥伴學校」等發展軸向導入經

    費、技術人力及軟硬體資源,共同製作及推廣20餘門磨課師課程,獲得校內外人員廣大迴響,同時積累種

    子教師、課程製作模式、人員培訓機制等多元能量。

    於此,為有效延續及擴展能量,本校偕同臺北聯合大

    學系統夥伴學校從「校內傳承」及「校際共構」雙

    軌機制出發,由內而外合力打造「MOOCs資源共享圈」。

    為有效傳承校內磨課師能量,本校從「學生」、

    「教師」及「資源」等面向展開相關工作,說明如下:

    一、學生面:提供主題培訓機制,將參與磨課師課程

    之學生轉化為本校「資訊尖兵服務隊」,透過資

    訊尖兵對於教師教學數位化的日常協助,同步導

    入磨課師推動經驗;推動「看∕薦MOOCs」數位自學方案,獎勵學生修習國內外磨課師課程,

    並分享修課心得及推薦圖文,以持續強化磨課師

    學習氛圍。

    二、教師面:定期辦理磨課師種子師資工作坊,邀請校

    內外傑出教師分享磨課師計畫執行經驗(如課程設

    計、課後收益等),並從現場互動過程中,招募

    有意參與磨課師之種子教師,或邀請教師成立磨

    課師社群。

    三、資源面:建置雲端資料庫,匯整磨課師課程推動

    計畫相關檔案(如計畫申請書、拍攝腳本、宣傳

    管道、資源列表等),提供磨課師團隊參考運

    用,並透過社群媒體及電子報機制,定期分享檔

    案資源給各夥伴學校。

    為讓「MOOCs資源共享圈」的願景更進一步,

    本校持續與「臺北聯合大學系統」的夥伴學校啟動

    「共學共構」機制,共同辦理MOOCs推動會議及研習活動,彼此分享磨課師的推動經驗,同時研商如何

    打造「一個主題-多維觀點」的特色課程。於此,本

    校於106年先以「物聯網」師資(資訊工程系柯開維老師)加入臺北醫學大學的「Internet of Things for Active Aging」全英語MOOCs課程(107年4月及11月於英國future learn平台二次開課)。再者,107年特別集結四校英語教學師資,共同推出「旅遊英文」為

    主題的磨課師課程,依「食醫住行」四大主題展開課

    程,透過各類主題情境之教學設計,讓學習者於國外

    旅遊時,能有效應用英文與外國人士進行對話;若在

    國內旅遊,學習者亦能有效應用英文,向外國人士介

    紹在地景點特色(如臺北大學所在的三峽老街),或

    為其解說「食醫住行」所涉及之設施使用問題。本課

    程於107年12月3日至30日在「ewant育網」平台上線開課。

    「M O O C s資源共享圈」為一中長期的教學工程,需人力、物力的持續性投入,方得初步模型。本

    校後續當依既定軌道展開磨課師能量的傳送及更新,

    如強調資源的再利用,鼓勵教師將磨課師課程資源融

    入日常教學,實行翻轉教室或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譯為「小規模限制性線上課程」)教學模式,亦或轉化資源屬性,隱去磨課師課程的

    互動性,將之發佈為開放式課程(OCW)。現本校多門磨課師課程已於「ewant育網」平台轉化為自學式課程,希冀透過系統性的工作進展,使本校能成為

    「MOOCs資源共享圈」的重要連結點,進而提高資源共享及應用的自由度,真正落實「教學資源自由行」

    之理念!

    (教務處 孫吉成)

    臺北科大攜手臺北聯大 共同打造MOOCs資源共享圈

    校園巡禮Campus Spotlight 教務處

    ■ 課程片段__主題「行」 ■ 課程片段__主題「食」

    ■ 磨課師課程「食醫住行英文遊」

    因應社會與產業快速變遷,過去的專業分工模

    式逐漸朝向專業多工發展,也更重視各種能力的整合

    運用,僅具備單一專長的人才將難以適應長遠的工作

    需求。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指出,臺灣的年輕世代

    面對未來最關鍵的三大新核心能力,將是「系統觀的

    創新力」、「跨領域的整合力」及「問題根源的探索

    力」。

    現下臺灣有愈來愈多年輕、新創團隊受到國際青

    睞,許多成功案例,都奠基在跨領域的社群合作,是

    故,為滿足未來市場需求,本校積極推動學生跨領域

    學習,除設置雙主修、輔系、學程、第二專長、微學

    程等多項跨領域學習機制,更於107學年度推行學生自主學習社群,透過跨系所學生組成,鼓勵同學跨域

    學習,培養創新思考、問題解決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

    等,以因應未來世代之所需。

    學生自主學習社群之申請,由本校學生召集有志

    一同之跨系所或跨校成員組成團隊,依社群主題訂定

    社群名稱、目標、進度規劃,並設置一名指導老師,

    於每學期初向教務處教學資源中心提出申請,待審核

    通過後,即可獲得經費補助以利社群運作,運作方式

    可採用專家諮詢、書籍導讀、經驗分享、個案探討、

    實作研究...等形式,並需於會後填寫社群活動紀錄表及在學期末繳交成果報告,而為擴大社群成效、建構跨

    域學習平台,教學資源中心定期舉辦成果發表會,以

    促進社群交流暨經驗傳承。

    目前社群主題包括:一、主題式讀書會:設定欲

    探討之主題,進行系統性閱讀,如:專業精進學習、

    語言學習、跨文化議題研究,除加深專業學科知識

    外,亦可藉此探索多元學習的可能性;二、跨領域專

    題研究:研究內容須涵蓋跨領域的知識及技能,融入

    跨域整合之概念,進行專題實作研究,並設定欲完成

    之研究目標;三、競賽參與:成立跨系所團隊,以參

    與國內外競賽為目標,如:創新創業競賽、實務專題

    競賽、設計競賽等,累積競賽經驗。其中,「漫談通

    訊社群」是本學期獲補助的社群之一,其是由本校電

    子系、電機系及輔大企管系學生攜手合作,透過邀請

    業界專家教授通訊原理,輔以團隊採漫畫繪製方式將

    理論結合日常見聞,以圖像暨故事化手法,有效提升

    學習者對通訊原理之學習動機與成效。

    社群學習已成當代學習趨勢,透過不同議題或主

    題設定,能讓團隊成員展開跨域對話,此處的跨域包

    含時空與專業領域,藉由多邊交流,不僅擺脫傳統單

    向、被動的學習模式,更可經由持續性地分享交流、

    參與學習、相互激勵,提升彼此的知識、技能或態

    度。

    誠摯歡迎有興趣的同學一同加入本校學生自主學

    習社群,有關社群相關資訊請參照以下網址:https://reurl.cc/6aQkO。

    (教務處 謝怡萱)

    臺北科大推學生自主學習社群培養雜學問當道的章魚型人才

    校園巡禮Campus Spotlight 教務處

    圖書館舉辦「細說皇族風貌」東方歷史特展近來宮廷劇正夯,除了加入追劇行列,您是否也會好奇劇情的真實性呢?近期圖書館舉辦「細說皇族風貌」東方

    歷史特展,要帶您穿越時空,一窺帝王將相的興衰紀實。

    中國擁有悠久的千年歷史,翻開書頁,看遍歷代君主叱吒風雲、抑或爾虞我詐的政權鬥爭,遊歷皇室宗親的壯麗

    居所,欣賞各朝古典文藝之美。

    一、展示日期:至1月31日(四)止。自1月16日(三)起開放外借。二、展示地點:圖書館一樓-暢銷文庫。

    三、展示內容:本次書展共分為「家族故事」、「瑰麗建築」、「文化饗宴」三大主題。

    (一)家族故事:展出帝王、嬪妃等皇室人物,乃至於整個家族之故事,細數宮廷內的喜怒傷悲。

    (二)瑰麗建築:包含紫禁城、避暑山莊、名園苑囿等華美輝煌的宮殿建築書籍,以及精緻的建築裝飾設計書。

    (三)文化饗宴:涵蓋宮廷服飾、繪畫、舞蹈、禮俗等主題的書籍,不同的文化也象徵著時代的變遷。

    四、有關「細說皇族風貌」東方歷史特展完整書單下載網址如下:https://ppt.cc/fjZt7x。

    ■ 學生自主學習社群運作機制圖

  • 臺北科大校訊 1110

    校園巡禮Campus Spotlight 進修部

    本校推廣教育中心評估本校系院所特色,配合

    市場需求,整合校外、校內資源規劃辦理各類型推廣

    教育班次,開設本校既有學制之碩士與學士學分班及

    非學分班兩大系列課程(次分類有金融理財、師資培

    訓、國際語文學習、藝文生活、生活運動、職訓相關

    等)。並建立專業證照訓練機制,成為大臺北地區民眾以學識及專業技能成長為目標,生涯教育為架構之成

    人終身學習優質教育環境。

    學分班系列課程除了有以本校進修部學士、碩

    士各式學分課程為主,開放校外人士在職進修、終身

    學習之隨班附讀課程機制(隨同正式學制班級上課,

    旁聽取得學分之課程)外,為因應政府提升在職人士

    專業能力政策,鼓勵本校師生取得專業證照,持續開

    辦國家考試「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中,與

    本校系院所教學特色相關之高考專門技術學分課程,

    全年持續循環開課,現有課程包括:電機工程技師

    學分班、冷凍空調技師學分班、消防設備師學分班、

    土木工程技師學分班、不動產估價師學分班、職業衛

    生(工礦)技師學分班、職業安全(工安)技師學分

    班、會計師學分班...等。此外,中心因應本校管理學院國際化策略所推

    展之境外高階管理碩士學位班(EMBA)而開辦境外EMBA學分班,現有大陸上海EMBA學分班、大陸東莞EMBA學分班,泰國EMBA學分班...等學分班課程。而為配合政府提倡培養第二專長之政策,推廣教育中心

    協同行政院退除役官兵委員會、大金空調股份有限公

    司及南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共同推動產官學合作之

    學用合一綠能就業冷凍專業技術學分學程,用以培訓

    退除役官兵成為冷凍業專業技術尖兵。除上述外,配

    合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署執行貿易自由

    化,補助在職勞工及自營作業者參訓之「充電起飛計

    畫」,結合全球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量身打造「供

    應鏈管理工管所EMBA碩士學分班」。非學分班課程以培育專業技能課程為主,共分為

    18項課程:語文學習、理工農醫、文史哲學、企管經貿、財會金融、資訊科技、法律實務、設計創新、

    音樂學習、藝文生活、健康養生、服務產業、師資培

    訓、證照檢定、政府委訓、長青銀髮、遠距教學、海

    外學習。另有配合各級政府單位開辦進修課程,如:

    配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進行品質管理師證照班培

    訓及工地主任執業證照班課程培訓;配合勞動部勞動

    力發展署開辦產業人力投資計畫。另針對提升兒少

    青年實作體驗,陸續開辦各式主題研習營、專題研習

    營、臺北科大夏令營,如:科學食宴室、飆速改造四

    驅車營、科學龍宮大冒險、科學魔法營、國際文化交

    流課程(配合國際處開發沙烏地、越南等課程)、大

    陸高校大學來校參訪技職觀摩研習...等課程。(進修部 劉傳銘)

    百年名校作育英才 推廣教育成就非凡

    「歡迎、歡迎~」親自站在辦公室門前接待,句句誠摯親切的欠身問候,讓人看見他的沒有身段;務

    實不花俏的作風,更可從蔡堆學長的辦公室裡看出端

    倪,沒有繁複多餘的裝飾,只有簡單樸素的雅致。這

    就是蔡堆。

    從基礎著手 蓄積實戰能力

    出身清水貧寒家庭,民國52年苦讀考上當時五專制的臺北工專電機工程科,蔡堆學長相當感念在校

    的五年期間,學校透過各種課程規劃與工廠實習的方

    式,讓他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更是奠定他人格的重

    要養成期。

    「該你做的、你該去做的,就會選擇去做,不會

    抱持著僥倖的心態或打高空的方式去做事情。」這是

    蔡堆學長認為放眼政治界或企業界,臺北工專畢業的傑

    出校友,普遍都擁有這份純樸、勤勞與實作的能力。

    畢業後,蔡學長通過電信特考進入電信總局服

    務,工作之餘不忘進修,完成臺大電機研究所博士學

    歷,一路從最基層的佐理員做起,歷經股長、企劃

    處長、總工程司到電信總局副局長。其期間因緣聚會

    下,為前交通部長蔡兆陽擢升民航局局長一職,蔡堆

    學長的官運仕途,從此大開。

    進入公門後必須常面對民意壓力與政策執行的

    複雜拉扯,蔡堆學長認為能做到政通人和的關鍵,便

    是校訓「誠、樸、精、勤」當中,存誠去偽的「誠」

    字。無論是言行一致的誠懇態度,還是心口如一的誠

    實以對,馭繁為簡,只要心中以「誠」,就算走在如

    履薄冰的政治平衡木上,依然可收放自如地定睛向

    前,步履更輕快、堅定。

    起伏之間 與逆境共處的智慧

    然而,運氣是一道旋轉門,不會永遠只為一個人

    而開。

    民國87年,在接續發生華航大園空難與國華空難後,蔡堆學長因此下台,卸下民航局局長一職,轉任

    技監,仕途首度受挫。

    「當人生陷落時,沒有人可以擊敗你,只要你

    不想被打敗時,你就會找到新出路。」蔡堆學長就是

    秉持這樣的信念,重新自我檢視,認為自己在各求學

    階段,對於電機工程專業知識已有所累積,但對商業

    管理卻無通盤的瞭解。明瞭自己的欠缺,因而在技監

    室服務的兩年日子裡,他自修自讀臺大EMBA所有課程,在失意時不斷充實自己,透過學習來累積成就

    感,對財務、統計等管理知識有了全面的瞭解。當運

    氣的旋轉門再度轉向他時,被前交通部長葉菊蘭延攬

    出任交通部常務次長,短短幾年,蔡堆學長一路晉升

    至交通部部長一職。

    看似平步青雲的背後,一路走來,其實是峰迴

    路轉。蔡堆學長認為一路順遂只是一種神話,不如意

    事,十有八九,這才是人生的真相。蔡學長相當珍惜

    這段「逆增上緣」的寶貴經歷,也淬煉出忘卻苦難,

    面對自己,與逆境共處的智慧與心境。

    人生起伏,如夢似幻。從基層佐理員到交通部

    長,面對人情義理也自然達到「心耳相從」的圓融通

    透。卸任交通部部長一職後,目前除擔任張榮發基金

    會顧問一職,更積極參與投入民間志工團體活動,並

    回到母校臺北科大擔任電機工程系兼任教授,傳承專

    業知識外,他更希望透過課程引導的方式,讓後輩能

    擁有更積極正向思考的價值觀,用誠意與善意去廣結

    善緣,就能為自己創造好的機運。

    順境逆境 端看心境

    蔡堆校友

    民國 57 年電機工程科畢前交通部部長

    校園巡禮Campus Spotlight 校友聯絡中心

    卸下抬頭 抬頭更是海闊天空

    身為老師的蔡教授,在課堂上最常提醒臺北科大

    同學們,一定要好好掌握時間去學習,其中,透過社

    團去培養人際關係更為重要。很多人都不知道,原來

    念電機工程背景的蔡堆學長,在臺北工專時期擔任管

    樂社隊長,當時擔任小喇叭手的他,扛下大家最討厭

    的隊長一職,除了平日的樂器練習外,更要常與學

    校活動中心交涉,思考如何壯大社團人數與凝聚等問

    題,「想盡辦法把資源兜在一起」,是蔡堆學長認為

    對他最寶貴的實戰訓練,能夠放諸於入社會工作。

    問及還有沒有想做的事,髮梢飛霜的蔡堆學長,

    此時臉上堆起智者柔和的笑容說道:「一切隨緣!」

    正如同當年他北上臺北工專就讀時,一心只想趕緊就

    業,改善家境,完全沒想過有朝一日能成為政府部會

    首長。

    卸下交通部長抬頭後的蔡堆學長,對於人生下一

    階段,沒有過度預想,唯一不變的,是學長依舊落實

    校訓,繼續以不同形式的身分,為眾人奉獻服務,用

    真摯誠懇、一切隨緣的心境,讓他抬頭隨時都看得見

    更寬廣的一片天。

    (校友聯絡中心 鄭如純)

    ■ 臺北科大城市魯班學員學習木工製作技巧(照片轉載中時電子報)

  • 臺北科大校訊 1312

    校園巡禮Campus Spotlight 國際處 校園巡禮Campus Spotlight 菁英會

    臺北科大菁英會高球隊於2013年11月18日成立,首位召集人為洪三平先生,第二任召集人為吳尚清先

    生;自2018年7月起,球隊召集人由嚴隆財先生與吳尚清先生兩位共同招集球敘活動。

    菁英會高球隊在大家共同努力推動下,目前已有

    17位隊友正式加入交流活動,包括:嚴隆財、吳尚清、張宏嘉、楊振通、張孫堆、楊映煌、李嘉華、林

    俊慧、林文仲、黃木添、沈柏延、李海清、張慶忠、

    高銘傳、楊岳虎、詹世弘、曾國華等。

    回顧本球隊的第一場球敘活動是在2013年11月28日桃園揚昇高爾夫球場舉行,之後,陸續於鴻禧高爾

    夫球場、臺中國際高爾夫球場、高雄信誼球場、高雄

    球場、山溪地高爾夫俱樂部、老爺關西高爾夫球場、

    桃園龍潭球場...等地進行運動交流,球隊足跡遍及臺灣各地。

    今年在嚴隆財、吳尚清兩位召集人的號召下,於

    7月底在老淡水球場舉辦球敘,計有14位隊友共襄盛舉,會後更確認了未來球隊運作規劃共識,將球敘時

    間固定在單月的第四個週日舉行。

    很快的,按先前規劃,球隊於9月23日在長庚球場

    進行球敘活動,此次共有13位隊友熱情參與,相互切磋的結果如下:總桿冠軍由黃木添校友獲得;亞軍為

    曾國華校友,季軍則是張宏嘉校友,除冠、亞、季軍

    外,其他表現優異之獎項,按擊球成績頒授象徵性獎

    金,以茲鼓勵。

    菁英會高球隊持續招兵買馬中,誠摯邀請會員踴躍

    加入,並竭誠歡迎會員伉儷一同參與,除可於球敘時

    間彼此交流外,更可達到運動健身之效,一舉數得。

    (菁英會 林淑欣)

    菁英會球敘 交流健身兼具

    我,熱愛服務,忠於自己,勤奮學習;我,誠實

    懇切,勇敢負責。我想我沒有與眾不同,我只是勇於

    面對挑戰,嘗試讓自己變得更好。

    猶記得第一次申請擔任交換生學伴時,未獲錄

    取,但不願輕易放棄的我,決定再次挑戰,想不到第

    二次居然能順利通過考驗,內心真的滿懷喜悅。回想

    應試當時,即使我相當緊張,但依然記得向在座的考

    核者傳遞自身想法與熱忱,或許是被我的誠意打動,

    很幸運的能在80位應試者中,脫穎而出、雀屏中選,在此由衷感謝給予我機會的審核人及學長姐。

    我帶領的交換學生是捷克人,但因父母來自越

    南,所以她除了有熟悉的東方臉孔外,對亞洲也充滿

    興趣。她與當時未轉系前的我一樣,都是就讀建築

    系,因系所一致,所以我們能快速知悉彼此可能會遭

    遇的狀況,以及會碰到的難題。在擔任學伴的日子

    裡,我極盡所能的協助她,使她能快速適應陌生的環

    境,避免出現無所適從的情況。

    依稀記得,她對臺灣廟宇深感興趣,包括:抬梁

    式結構、雀替、柱礎、圖樣…等,每每赴寺廟參訪,

    總是再三瀏覽並不斷以手機拍攝,但在參觀各式建築

    的同時,她曾問我:你覺得臺灣與國外的建築差異為

    何?我思考、猶豫許久,卻始終無法回答,當下的

    我,不禁感到慚愧。

    臺灣是我們出生與成長的地方,但我們何曾真正

    的去瞭解過這片土地的文化與特色?我們是否只在意

    自身生活的好壞?只探索與自身密切相關之事務,而

    不曾用心感受臺灣的鄉土之美?與之相比,外國學生

    對每樣事務都抱持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務求尋

    根究底,徹底詳究事物的根本,此點著實值得我們學

    習、效法。因為此次事件,讓我獲得一個寶貴的反思

    機會,它是改變我學習態度的契機,也是令我成長的

    養分,我願跳脫坐井觀天的狹隘,重新認識我的故鄉

    與這個遼闊的世界。

    除上述外,我也參與籌備「出國交換博覽會」

    活動,我所屬的小組為設計組,負責協助文宣製作等

    工作。此活動是臺北科大年年皆會辦理的一大國際盛

    事,於活動開始前,工作人員會事先架設各國諮詢

    處,及備妥各式出國交換資訊,以利有興趣之師生瞭

    解各校相關規定;另亦邀請交換學生加入,分別向本

    校師生介紹所屬國家、學校、人文、風土民情…等,

    讓參與者能更深入瞭解各國、各校,促進雙邊交流互

    動。每年博覽會總是人山人海,而無論大夥來自何

    處,彼此總是言笑晏晏,氣氛歡愉。

    一如既往,博覽會中最有趣的部分,便是各國交

    換生用心準備的當地特色食物或飲品,令我印象最深

    的是荷蘭的糖

    果,其外觀很

    像圓形的巧克

    力餅乾,但味

    道卻與八角極

    為相似,放入

    口中,猶如一

    名經驗不足、

    旋轉、飛騰均

    屢屢失敗的華

    爾滋舞者。確

    切一點的形容或許就像外國人在吃臭豆腐,有一種「難

    以忘懷」的感覺!只能說我不喜歡它的味道,但卻是一

    個很有趣的體驗。

    平心而論,校內較少辦理有關「國際事務」的

    活動,所以我特別把握此次參與博覽會的機會,全力

    以赴為籌備小組貢獻心力。在設計組,我幾乎包辦所

    有大小事物,包括:主視覺海報、識別證、國旗板、

    打卡板…等。於設計過程中,我並未受侷限,因為負

    責人給了我全權的發揮空間,在產出正式作品前,我

    做了數次修改,從最初的提案、中間討論,到最後成

    品印製完成,我第一次感受到原來做設計也能這麼快

    樂。感謝負責人以及夥伴們給我的支持與鼓勵,他們

    都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坦白說,我花費很多時間在

    修改,但我真心覺得這一切都非常值得,也感到很欣

    慰。也許最後的設計成品並非是我最滿意的狀態,但

    我認為過程中獲得的批評與指教,是我這次最大的收

    穫!若時間再重來,我依然會毫不猶豫的再次參與,

    而我也將永遠記住過程中所擁有的快樂與感動。

    主動參與國際事務,是我們年輕世代的責任,除

    了是一種外交方式,也是我們拓展視野的最好機會。

    不用出國,我們一樣能感受到交換學生的熱情與魅

    力;不用出國,我一樣能用自己的方式認識世界各地

    的獨一無二;不用出國,我也能用雙眼,看見生活的

    不同,並從中體認到自己其實很幸福。我喜歡服務與

    團隊合作的感覺,所以閒暇時,我會主動擔任國際志

    工,協助身處本地的外國人解決各種困難,透過這樣

    的經驗累積,我將更為成長、茁壯。

    我從來就不是聰穎之人,但我遵循自己的方式生

    活,用積極的態度找到真實的自己。現在是一個國際

    化的社會,除了貿易往來,文化交流也非常重要,這

    次的活動讓我深深感受到交換學生的熱情,以及對自

    己國家的認同,想要盡全力介紹給大家的正確態度。

    沒有一個好的組織,就不會有好的活動;沒有認

    真的學生,就不會創造出種種驚奇。在這個團隊裡,

    認識自己 瞭解他人 關懷在地 擁抱世界

    我學到很多,也認識諸多新朋友。雖然組別的歸屬不

    同,但我們是有共同目標,想要讓大家看到更多的一

    群人。或許每個人的力量是那麼微不足道,但是因為

    集結眾人的專長一同合作,結果當然也會不同。

    我相信從來就沒有什麼困難的事,只在於你要

    不要、願不願意而已。很多事情,看似困難,其實簡

    單,箇中差異只在於你有沒有深入瞭解它。所以,種

    下夢想的種子然後付諸行動吧!別再猶豫,想讓自己

    的生活更充實,現在就跳脫舒適圈,用雙腳走遍世

    界,用雙眼征服美景。出國旅遊,你將會發現更不一

    樣的自己。

    想要看的更多,就必須邁開步伐,大步向前;想要

    學的更多,就要用心體會,勇於實踐。參加校內的國際

    事務,只是我瞭解世界的第一步而已。在未來,我也會

    更精進自身所長,將它發揮至極限。很榮幸有這個機會

    撰文分享自身所感,我想藉著一己之力,勉勵大家:在

    未來的路上,除了關注自身之事外,也要常關心「國際

    事務」,因為我們不僅要擁有深厚的內涵,亦要具備寬

    廣的視野,如此,方能有無限的未來。

    (英文系 郭家瑋)

    ■ 與夥伴合影

    ■ 菁英會球敘

    本校研發成果利益迴避宣導及專利暨技術相關合約範本增修公告

    產學合作處專利技轉組加強宣導,研發成果創作人應遵守利益迴避與揭露等相關規定,應主動揭露與擬授權或讓

    與研發成果之營利事業間,有無利益關係。簽辦、審議或核決研發成果管理或運用案件之人員,與被授權或讓與研發成

    果之營利事業間有下列利益關係者,應自行迴避。

    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第七條,研發成果創作人應依執行研究發展之單位規定,

    主動揭露與擬授權或讓與研發成果之營利事業間,有無下列利益關係;約定於授權或讓與研發成果後取得者亦同:

    一、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前一年內自該營利事業獲得合計超過新臺幣十五萬元之財產上利益,或持有該營利事業

    百分之五以上之股權。

    二、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孫子女或兄弟姊妹擔任該營利事業負責人、董事、監察人或經理人之職務。

    於契約中應約定利益迴避與揭露事宜。

    於相關合約範本中增定研發成果運用之利益迴避與揭露條文:研發成果創作人或相關承辦人員,需遵守政府機關相關法令規定,符合公平、公正、公開之原則,並主動揭露及迴避可能發生的研發成果利益衝突之情事。

    有關合約範本可至專利暨技術移轉中心網站下載:https://ipt.ntut.edu.tw/files/11-1082-6367.php?Lang=zh-tw。如有相關問題請逕洽產學合作處李小姐(#1478)。

  • 臺北科大校訊 1514

    校園巡禮 校園巡禮Campus Spotlight Campus Spotlight研發處 研發處

    三國製帽(泰國)株式會社是一家位於泰國曼

    谷的製帽代工廠,該公司有承接大廠代工,並經營外

    銷市場,近年來更積極發展自有品牌,以拓展泰國

    的內需市場,為公司開創新商機。為增加銷售量及

    曝光度,公司除進軍網路市場,利用知名網商平台

    LAZADA,提升產品知名度外,更進駐百貨公司開設實體店面,拉近品牌與消費者距離。

    在因緣際會下,透過文發系楊琇惠老師的介紹,

    我有幸獲得到三國製帽株式會社實習的機會,這是我

    首次要隻身一人滯留國外,內心對這趟學習之旅真可

    謂既興奮又緊張。我想,實習的目的在於即早瞭解職

    場環境暨習得實務經驗,並成為未來就業的跳板,故

    滿心期待赴泰實習。

    於實習的初始階段,公司並未交付我能展現自

    身專業的任務,我滿腔熱情地想要貢獻所長,卻總無

    法其門而入,這著實令我感到心灰意冷,甚至一度覺

    得所謂的實習,不過是在做打雜工作。這樣的日子

    對我來說分秒都是煎熬,每日在公司虛度時光,日

    復一日,讓我不禁開始懷疑是否是因為自身專業能力

    不足,所以才總是被分派到如斯任務?不甘虛度時光

    也為了改變現狀,在某次與總經理談話時,鼓起勇氣

    向他提及我所擅長的領域,並希望能有所發揮,俗話

    說:「機會是要靠自己爭取的。」從那之後,總經理

    交付諸多任務讓我嘗試,並以此為契機,讓我的實習

    生活迎來了一道曙光。

    經過幾項工作的試驗,公司決定付予我更重要的

    任務,讓我針對現有網路行銷平台進行分析,並提出

    短、中、長程的規劃,找出公司在電商平台所遭遇的

    困境,而這項工作無疑是個挑戰,也是對身為實習生

    的我下了賭注。獲得公司如此的信任與肯定,讓我決

    定加倍努力來完成這項重大的任務。經過一段時間的

    調查與研究,除就短、中、長程提出規劃書暨網路行

    銷策略外,更針對現有電商平台所刊登的商品進行通

    盤檢討,並列出具體可行之改善建議。

    坦白地說,以大學實習生身份提出這些意見,我

    也曾深怕不夠周延,並暗自擔心會受到公司員工或經

    理的批判,但事後發現我的顧慮完全是多餘的,因為

    公司不僅給予我全然的信任,甚且非常開心實習生能

    貢獻所學,彌補公司之不足。在這段時日裡,我深刻

    感受到公司對我的重視與日俱增,不僅採納我的諸多

    建議,包括:重新拍攝所有商品的照片、將舊有產品

    下架並更新產品資料、妥善利用電商平台所提供的資

    源及功能、運用關鍵字來增加產品曝光度…等,更持

    續與我討論執行成效,而這些策略的實施,不僅是對

    我最好的肯定,亦是讓我的實習之旅充滿意義。

    實習是將理論與實務結合,兩者相輔相成,達

    到「做中學,學中做」的目的,倘若學生將實習認知

    為單向學習,而未善用自身知能加以印證甚或創新,

    那麼實習成效理當不彰。我認為應該要把實習視為是

    實習生與企業共同成長,兩造共創雙贏結果。舉例來

    教育部推動學海築夢(新南向)專業實習計畫,

    配合新南向政策,鼓勵學生赴東南亞實習。新南向國

    家包含印尼、越南、寮國、汶萊、泰國、緬甸、菲律

    賓、柬埔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巴基斯坦、

    孟加拉、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紐西蘭及澳洲等

    18國。此次透過學海築夢計畫暨陳貞光老師之引薦,方

    能有機會至越南福肯工業責任有限公司實習。福肯工

    業位於越南平陽工業區,主要生產汽車零件、五金零

    件、馬具等相關金屬,其包含砂模鑄造、精密鑄造、

    機械加工及模具設計等不同業務。

    由於先前曾有實習合作之經驗,使得本次雙方無

    論在溝通協調或教學上都更能切中要點,例如:於我而

    言,過往較少有機會親身接觸鐵合金的熔煉,但此次在

    現場輪調過程中,會有專業師傅帶領我們深入認識鑄造

    過程,使我對此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除實際的工廠教學外,師傅及臺灣幹部亦主動教

    授我們相關知能,並不吝進行經驗傳承,且每當我提

    問時,他們亦能即時解惑暨啟發我多元思考與應用。

    專業領域之外,針對生活及職涯發展,他們也提供許

    多寶貴建議,例如:勉勵我們有機會多去國外觀摩學

    習,一來拓展國際視野,二者因應現今社會環境及產

    業結構改變,鑄造廠在臺灣的發展規模有限,但在國

    外,因市場需求大,工廠規模不僅較大,各種機具設

    備亦一應俱全,如此次的實習公司福肯工業將啟用的

    自動化生產設備,即為未來鑄造產業之趨勢。故若有

    機會赴此類大型公司學習,定當受益無窮。

    於實習期間,收穫良多,不只是專業方面的成

    長,透過與現場工作人員的相處,更學習到職場人際

    關係的應對進退,雖然彼此存在語言隔閡,但為使我

    們現場輪調順利,公司也另外安排實習生學習越南

    文,在此,非常感謝福肯工業的用心安排。

    越南的工作型態與與臺灣不同,當地是採「週休

    一日」制,故一開始我有點無法適應,約莫一週後才

    漸漸習慣。而因為每週只有一天休假,因此我們都會

    把握這難能可貴的機會到市區走走看看,包括:參觀

    胡志明市博物館、郵局、各知名景點等,據此對在地

    文化能有更深入的體驗。

    總結來說,對於首次出國且第一次的經驗即是海

    外實習的我而言,無論是在適應力或抗壓性上,都是

    一個很大的考驗,但這次真的很榮幸能獲得學海築夢

    計畫的補助,並衷心感謝福肯工業在專業學習、生活

    體驗給予種種的指導與協助,讓我得以度過充實的實

    習生活,累積實務經驗及擴展國際視野,更重要的是

    使我對未來的規劃更加清晰、明確。

    (材資系 吳信廷)

    我的價值 由我決定

    學海築夢 跨域學習 增廣見聞 拓展視野

    ■ 泰國臺灣商會聯合總會

    說,我擅長商品攝影及版面編排,而公司員工卻知道

    如何能讓自家產品展現最完美的一面,透過雙邊相互

    交流與合作,使商品達到最好的行銷效益的同時,我

    與員工彼此均能博採眾長,這樣的實習對企業及實習

    生而言,才是一良善循環。

    實習期間除學習專業知能與擴增實務經驗外,

    職場人際關係也是一大課題,凡事若能主動積極、勇

    於任事,並與同事、企業間建立良好關係,收穫往往

    出乎意料。好比這次的實習之旅,意外獲得董事長青

    睞,與董事長一行到芭達雅(Pataya)度假,除享受暖陽下,恣意的海邊放空暨欣賞泰國在地文化表演

    外,董事長更帶我一同參與臺商聚餐,並介紹許多業

    界老闆與我認識,人脈資源的拓展,無疑是這趟行程

    最寶貴的收穫。

    這趟旅程,令我知曉自己的能力,並對自己更有

    自信。回臺灣後,每每聽到同學對實習生活充滿抱怨

    時,我總會想或許是同學低估了自身能力,故而未能

    勇於接受挑戰,以致所學有限。在此,想和大家分享

    我的理念——「價值是由自己決定的。」勇於創造自

    我價值,千萬別低估自己、安於現狀。你我皆來自臺

    灣頂尖學校——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讓我們一起延續

    學校百年的驕傲。

    (文發系 楊明峰)

    ■ 更新後產品攝影圖■ 原產品攝影圖

    ■ 參觀胡志明市博物館 ■ 參觀胡志明市郵局 ■ 現場輪調實習照片

  • 臺北科大校訊 1716

    校園巡禮 校園巡禮Campus Spotlight Campus Spotlight學務處 文發系

    首先,感謝學務處衛保組對「107年大專校院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計畫」的用心籌辦與安排。106學年度新生入學的我,在107年5月初收到由學校寄來的兩封電子郵件,分別是「活力有氧降血壓班通知」及「107臺北科大減重班上課訊息」,當時收到信件的心情是既

    難過又開心,難過的是自己身體是處於較不健康的狀

    態;開心的是學校如此關心學生,並有機會可以透過

    此一系列課程完成減重,恢復較健康的體態。

    因我符合參與資格,故在決定報名後,為能確實

    參與系列相關課程,我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整理出個人

    5、6月的健康時間管理行程表:星期二中午有氧拳擊運動課程、星期三晚上健康飲食講座課程、星期四、

    五中午飛輪運動課程,一週四天,均密集安排相關課

    程與活動。

    「拳擊有氧」是一項非常消耗體能的運動,因

    為它主要是會讓全身的肌肉都能獲得充分的活動,包

    括:手、腳、腹部、腰部、臀部及其他較少使用的身

    體各部分肌肉,不僅消耗多餘的脂肪,也能雕塑身體

    線條。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大家隨著音樂律動,盡

    情舞動身體,拳擊有氧不僅讓我感到肌肉痠痛,亦使

    我汗如雨下,環視周邊一同運動的夥伴個個身著被汗

    水浸濕的衣裳,完全足以體現拳擊有氧消耗體能的劇

    烈程度,每一滴汗水,都讓我對重返健康的體魄更有

    信心,也更有動力持之以恆,運動真的是會讓人上癮

    及大呼過癮。

    「健康飲食課程」除邀請臺安醫院的營養師針對

    參加者量身打造個人飲食攝取量外,亦同步傳授正確

    的飲食觀念,令我對食物的瞭解與認知大幅提升。本

    校衛保組老師也替每位學員製作飲食熱量卡,使我瞭

    解正確的食物分類及開始注意飲食份量,特別是油脂

    的控制。我認為平時大多在外用餐的我,養成計算食

    物卡路里及懂得如何去攝取該有的營養,輔以正確的

    運動習慣,達到減重的持續性及最佳化是我參與此課

    程的最大收穫。

    「飛輪」是我最喜歡的課程,飛輪運動跟騎腳踏

    車截然不同,腳踏車如果踩累了可以隨時休息,但飛

    輪則是踏板要一直保持轉動,且飛輪使用到更多核心

    的穩定以及大腿的力量。除此之外,學校在硬體配備

    上真的不輸給外面的健身中心(只差沒辦法洗澡),

    老師們個個專業,總能讓學員在安全並瞭解自身狀況

    的情形下,完成好幾首歌曲的挑戰及配合音樂保持正

    確的呼吸節奏。

    課程開始前與課程結束後,衛保組特別進行、追

    蹤學員的身體數據,包含使用:問卷、INBODY檢測、動脈硬化檢測、三分鐘登階測試,兩相對照後,發現

    健康的數值一一出現,證明適度的運動與控制飲食的

    確會改善身體狀況,透過這次的體驗,讓日常身陷工

    作壓力的我找到一個舒壓的方式與管道,藉由運動,

    位於臺北科技大學光華館一樓104室的人文實驗室於11月13日盛大開幕,當天隆重舉行了揭牌及剪綵儀式。此為文化事業發展系創系7年以來,首次擁有屬於文發系的展演空間,真的非常感謝學校在有限的校地

    空間中,提供新的藝文空間給文發系師生,亦要感謝

    文發系吳華陽老師花費許多時間設計,親手為人文實

    驗室題字。為了有別於一般的招牌,文發系的王怡惠

    老師建議將字體鏤空,金色為底,內部點燈。當亮光

    從字體鏤空處透出時,那燦爛輝煌的色彩,彷彿是在

    預告未來人文實驗室也將同樣璀璨絢麗。

    現今網路科技相當發達,透過網路即可觀看各類

    型的藝術創作,又或是瞭解一創作家的故事,然而,

    有這樣一個實體的展場,更能讓大家近距離地接近作

    品,並帶給觀者截然不同的體驗,畢竟作品的細緻及

    溫度,往往只有實際感受才能有所體會。

    如同臺北科大楊士萱教務長於人文實驗室開幕當

    天所提:「文化事業發展系在以工科為主的臺北科大

    中,猶如萬綠叢中的一點紅,可以帶給臺北科大更不

    同的定位。」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是臺灣工業教育發源

    地,與國同壽。建校100餘年來,在發展脈絡上的歸屬為理工科技領域,強調理論及實作並重,而人文實驗

    室的啟用,將為本校注入一股新能量,不僅提供文發

    系師生一展長才、體現學習成果之空間,亦讓本校師

    生免去舟車勞頓之苦,就近即能接觸文化、文藝、文

    學、遊藝、生活等多元領域,藉此培育師生文化素養

    及藝文涵養。

    此次人文實驗室非常榮幸邀請到攝影大師兼文

    發系老師簡永彬先生策劃首展,該攝影展覽定名為

    「Paris in Blue」,涵義有二,其一為「Blue」這個英文字,有天藍色、憂鬱、藍調風 . . .等釋義,以其意涵代表簡老師使用早期古典攝影轉印技法,亦即

    是使用1841年間,由約翰.赫謝爾爵士(Sir John Herschel)所發明的「藍哂法」(Cyanotype),及20世紀、90年代後由麥克.維爾博士(Mike Ware)所衍發改良的「新藍晒法」(New Mike’s Cyanotype),來表現多重藍色色相顯相的意義。

    其二是簡老師想傳達在充滿浪漫情懷的巴黎街景

    中,很容易深刻體會到一種慢活的優雅及自在,他期

    待這一批沉鬱的藍色風格,能吸引大家一起沉浸在巴

    黎的時空隧道中,讓浪漫的想像靈光乍飛!

    對簡老師而言,攝影是一種觀看的藝術,當走進現

    場並拿起相機構圖的同時,一切的美景都盡收眼底;不

    管是人又或是靜謐的風景,在造物者的舞台上,似乎

    不斷地在上演新的劇本,而我們身在其中,卻寧願不

    去打擾,只願靜默在這一刻的人生風情中。

    在數位攝影當道的主流中,影像已幾乎無所不

    在;這過剩的影像洪流,誰也擋不住;老師期待,在

    攝影創作的路途上,要「走到現埸、找到對話」,親

    身體悟所有創作交織的過程,也希望大家都能在這一

    系列充滿故事的作品中,找到共鳴。

    註:部分照片轉載自簡永彬老師FB。(文發系 吳立慈)

    運動、飲食雙軌並行 健康體魄不二法門

    臺北科大設人文實驗室 培育師生人文素養

    強健身體使之不易疲累,睡眠品質亦獲得改善。

    年過四十歲的我明顯感覺基礎代謝率下降,我

    曾經透過馬拉松長跑的方式來達到減重目的,但最後

    因體重過重導致膝蓋受傷而暫停,並因此惡性循環復

    胖,總認為自己的運動量已足夠,應能達到所謂的減

    重與健康,然透過此次的系列課程,我才真正瞭解何

    為正確找回健康與良好體態的方式,並據此從93公斤

    減至83公斤。有人說減肥的成功關鍵是「少吃多運動」,但我覺得成功關鍵是「正確的飲食+固定的運

    動習慣=恢復健康的好身材」。

    最後再次感謝衛保組莊護理師、江護理師、體育

    室周老師、臺安醫院營養師、拳擊有氧教練、飛輪教

    練...等人,因為有你們,讓同學們更健康了!(資財EMBA專班 樓天翔)

    ■ 飛輪運動

    ■ 107年度臺北科大健康促進學校計畫 ■ 拳擊有氧

    ■ 營養課程■ 臺北科大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成果發表 暨頒獎活動

    ■ 作品解說■ 剪綵儀式 ■ 展出作品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何淑瑜人事室組長

    ◆辦理本校第 14 任校長遴選:教育部於 106 年 3 月 6 日借調本校姚前校長立德擔任政務次長,因其任期尚未屆滿,為使本校校務順利推動,須即

    刻辦理第 14 任校長遴選事宜,且於 106 年 11 月底前選出新任校長,以利聘期自107年2月1日生效,辦理時程緊迫。辦理本校校長遴選事項包括:修正本校校長遴選辦法,並

    經校務會議通過、推選本校第 14 任校長遴選委員會委員事宜、召開 5 次校長遴選委員會會議、擬定校長遴選委員會相關規章及表單、公開校長候選人啟事、審查校長候選人

    資料、辦理治校理念說明會、校長資料陳報教育部、協助

    教育部辦理校長佈達事宜。

    辦理校長遴選事務,戰戰競競、認真細心,並犧牲假日邀

    集召開遴委會情事。

    ◆宣導教師業務法規說明會及作業程序說明:

    囿於本校教學單位同仁異動頻繁,又近年來修正本校教師

    權益相關規章,107 年 8 月 29 日主動積極辦理教師業務宣導說明會,與各教學單位主管、同仁說明中央法規、本校

    規章、應注意重大事項、常見錯誤等,會場回答教學單位

    同仁提問。

    ◆規劃增設校務人力組及建置本校校務人力管理系統:

    為利校務發展及人力資源達有效運用,奉示規畫人事室成

    立校務人力組,首先與教育部、銓敘部討論如何改置組長

    職缺及辦理一般行政職系組長歸系,另規畫該組承辦業務

    及增置組員、行政組員等人力,基於本校編外人力種類較

    多,並無統一化系統,爰請各承辦單位及計網中心討論規

    劃建置校務人力管理系統。主動規劃此業務,能兼籌並顧

    深化人力資源等業務。

    鍾綺珊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組員

    ◆主辦招生業務,提出碩班考試方式變更建議,經採行確

    具成效:本系博士、碩士、四技學制完整,招生種類眾多,

    承辦各項招生,縝密細心,並於 106 年收集彙整資料,提供碩班招生考試方式變更,經系務會議通過採行後,106及 107 學年度各項招生報到率皆達 100%。◆主辦及協辦本系師生國際化推展與海外大學進行深耕實

    質交流活動,業務繁重,成效顯著:主辦本系榮譽國際講

    座教授 Masayo Hobo 博士短期講學、亞洲理工學院工程與科技學院院長 Prof. Voratas Kachitvichyanukul 蒞系講學、新加坡國大 Prof. Mabel Chou 學術演說:Big Data Analytics-Potential Benefits and Pitfalls 講學流程安排聯繫等。◆主辦及協辦本系全國性大型資訊管理研討會,對於工管

    系師生學術的交流與研究成果的提升,具有優良之績效:

    主辦及協辦 The 17th Asia Pacific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s Conference 及 IEM 全球研究論壇共 5場、2017 工業工程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106 年科技部工業工程與管理學門明日新星分享會,具有優良之績效。

    鍾雨穎工業設計系組員

    ◆協助辦理國際設計競賽業務,近年來,工業設計系學

    生在 iF、Red Dot、IDEA等知名國際設計競賽屢獲佳績,2013 年 Red Dot 亞太排名第三,2014 年 iF 大學排名勇奪全球第四名,2015 年 Red Dot 亞太排名第四、IDEA榮獲銅牌,2016 年 iF 大學排名第四、Red Dot 亞太排名第五,2017年 iF大學排名第三、Red Dot亞太排名第四。◆協助 105 學年度成立進修部家具木工產學訓專班,辦理招生、教師聘任、培訓單位參訪及聯繫事宜,認真負

    責。

    ◆辦理設立及核發獎助學金業務,以利優秀或清寒同學

    認真向學,例如:大陸東方紅木獎助學金 100 萬元、日本似鳥獎助學金 180 萬元、洪炳雄獎助學金 180 萬元及福慧獎助學金 30 萬元等。

    ◆長期擔任本校安全衛生、環境保護、消防暨輻射管理

    委員會遴選委員,致力於電機工程系安環衛生之改善不

    遺餘力,成效優良。

    ◆擔任 IEET 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系所聯絡人,致力於本校及電機工程系 IEET各分工小組資料之蒐集與提供,使得報告順利與如期完成並通過認證,成效顯著。

    ◆負責教學實驗室設備更新與環境改善工程成效優良,

    師生上課品質大幅提升有目共睹,並使得電機工程系教

    學實驗室成為外賓至本校參觀的重點實驗室之一。

    ◆辦理 104 至 107 學年度研究所碩士班一般招生考試命印題工作,順利完成試務。協辦教務處各項試務,自 105、106 學年度分別擔任統測招生考試內湖高工分區、大安高工分區試務工

    作,事前準備工作完善,並能解決試場突發狀況,皆圓滿完成

    任務。

    ◆因應教育部政策,105 年本校兼任助理轉變為學習型,研擬學習型助理之職場服務體驗課程及教學實習課程之選課配套措

    施;又配合教育部政策調整,106-2 學期擬訂教學獎助生修習教學實習與實務課程實施要點,建置教學助理(TA)以學習型態進行課程教學協助事項,期使採行教學獎助生模式,對教

    學助理享有獎助金與修得學分等效益,且學校亦得減輕經費負

    擔。

    ◆在有限的教室空間,每學期妥善安排日間部上課教室並配合

    突發情況調度,並處理每學期師生借用教室事宜,盡力使排課

    教室空間發揮最大效益。

    甯學良體育室工友

    廖淑惠學生事務處護理師

    李明桐電機工程系技士

    張苹蘭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系組員

    體育室服務多年,平日除負責多處運動場館維護、運動場

    地及器材借用、盤點等事項外,並協助以下各項年度重要

    體育賽事活動之器材準備、場地整理及比賽時協辦工作:

    ◆校際賽事:大專院校籃球運動聯賽北區決賽、北區大專

    校院秋季男子籃球錦標賽及北鼎聯賽體育活動等。

    ◆校內賽事:校運會、新生盃、研究所盃、校長盃、系際

    盃及校慶各項球類比賽等。

    ◆辦理 105 學年度大專校院學校衛生輔導,評列特優,著有績效,為校爭光。推動教育部 105 年度食品雲跨部會系統介接-校園食材登錄平臺業務,校內各食品營業單位全面實施且有良

    善之管控流程。

    ◆辦理教育部 104 學年度大專校院喝白開水系列宣導活動,成效良好,工作得力。

    ◆ 104 至 106 年期間擔任中華民國學校衛生護理學會無給職理事,協助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辦理年度校園結核病防治教育

    訓練計畫,績效良好,工作得力。

    ◆協助辦理 106 年 11 月化工年會及 107 年 6 月第 23 屆生物技術暨生物工程國際研討會等經費核銷工作。

    ◆協助辦理 106 年化工系百週年系慶慶祝大會暨成立化工系系友會活動,邀請化工系校友回娘家及參加餐會並擔任

    接待系友工作,圓滿達成任務,成效卓越。

    ◆承辦化工系所、生技所學生獎學金之申辦業務,主動熱

    心關懷學生;對家境困難清寒學生,提醒渠等申辦隆玉清

    寒獎助學金或大東樹脂公司獎學金,並積極聯絡,爭取相

    關工讀機會,或建請渠等至學校圖書館申請工讀生,工作

    勤奮、服務認真。

    郭芳秀總務處組員

    黃琬婷教務處專員

    顧菊芸土木工程系工友

    ◆ 102 年起整合線上繳費系統,除了符合政府政策,並方便繳款人直接使用網路繳款,各承辦單位即時維護資料庫並掌握繳

    款動態及時效,讓服務做到貼心、符合人性。

    ◆對於各單位辦理租借或借用貴重儀器設備需收款時,聯合校

    務基金往來銀行使用帳單代收系統,讓本校各單位及使用之繳

    款人,皆能運用線上繳費系統完成繳費作業,並從系統中即可

    產生收據報帳。

    ◆協助總務處事務組及經管組之各場地或廠商的租金、水、電

    等費用,能使用線上繳費系統完整呈現繳費之時間、金額,避

    免時效上的查核疑義。

    ◆顧員自 76 年起即至本校服務,期間曾任職總務處、進修學院、推廣部、會計室、電子系等單位,在臺北科大服務

    時間已超過 30 年。◆目前顧員於土木工程系服務,除忙碌公文收送及相關公

    務聯繫服務,對每日公文和信件傳遞,準時快速,並勤於

    整理系上辦公場所及公共區域環境,時常整理修剪花木及

    辦公室佈置,使系上同仁能享有一整齊清潔的工作環境,

    促進辦公室同仁工作心情愉快,周邊環境之清潔維護,盡

    職負責,頗獲校(系)內同仁好評。

    ◆對主任師長們及同仁的交辦事項,均能負責盡職,盡心

    盡力完成,平時對同仁及學生謙卑有禮、誠懇以待,深獲

    師長們及同仁的信任。

    臺北科大校訊 1918

  • 臺北科大校訊 2120

    清霜家族蒔繪美學風格

    人文北科 藝文中心Humanity Taipei Tech

    臺灣漆藝先後承接中國和日本技法,又揉

    合亞洲各地所長,形塑獨特風貌。明清時期,

    漆藝千華競放,這股風潮隨著先民過海來臺也

    傳至臺灣。初期,漆藝缺乏高度精緻的技術,

    漆器多是家具、神像、器物的塗飾。臺灣漆藝

    發展的歷史雖較短,卻因此得以迅速吸收其他

    地區已成熟的技術:融合了日本的蒔繪、韓國

    的螺鈿、北京的剔紅、福州的脫胎與越南的蛋

    殼貼附磨漆等各家所長;期間透過王清霜父子

    的作品與積極推廣,日本蒔繪技法在臺灣漆藝

    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昇華蒔繪價值,使臺灣

    漆藝光芒燁然於世,發展臺灣獨特漆藝樣貌。

    1922年出生於臺中神岡的王清霜,幼年練得一手好書法,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臺中工

    藝專科學校漆工科,由恩師山中公引薦至日本

    東京美術學校進修,從此踏上這條彷彿上天早

    已安排好的漆藝人生。時值二戰,赴日一趟不

    易,王清霜為求更深的漆藝技術,善用僅有的

    課餘時間奔波求藝,以在臺奠定的書法技巧,

    獲得日本人間國寶――河面冬山賞識,就此

    訓練其書法運筆轉為漆繪創作,奠定了厚實的

    蒔繪運筆基礎,日後受教於和田三造、羽野禎

    三、黑岩淡哉等多位名家,從旁學習漆藝、繪

    畫與雕塑,扎扎實實地傳承了日本傳統工藝

    ――「蒔繪」的精髓與技法。

    一生習藝、授藝使他深刻體悟:「學習如

    果不夠深不夠廣,便缺乏器度,在工藝這條路

    上能不能走得長久、技藝可發揮到什麼程度,

    器度是一大關鍵。」漆工藝不只是技術或器物

    製作,兼具藝術與文化深度才能提升鑑賞層

    次。

    王清霜的漆藝技法創新豐富,同時也承

    襲了漆工藝的經典。創作手法精細講究,筆筆

    絲絲入扣,傳承河面冬山的蒔繪精髓,以平蒔

    繪、高蒔繪、研出蒔繪等多種技巧,融合貝

    殼、蛋殼等素材,成就他豐富精采的漆藝生

    涯。自然界的山水花木、生動的獅獸禽鳥,經

    歲月的反覆淬鍊與描繪,每每體現主題的生命

    力。這位國寶級的漆藝大師,從傳統日本工藝

    跳脫,用漆筆震撼了世人目光,描繪出凜人的

    器度與高度,使漆工藝的風華得以薰陶後代,

    薪火相傳,成為臺灣永垂不朽的重要傳統漆工

    藝文化保存者。

    王家在臺灣百年漆藝發展中,於技藝特殊性、

    藝術性、延續性扮演舉足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