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06前線紀實

4
02 要如何思考下一個世代東台灣的發 展?是以整體區域的視角,還是在地發 展的特色為出發點?從以上的問題出 發,東華大學人社實踐研究團隊,逐步 在這樣的大哉問中,尋找下一個東台灣 新世紀的脈動,從東臺灣的特性,討論 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以及可能的解決 之道。 從問題落實到實際行動的設計與展 開,不僅涉及到研究對象的聚焦,同時 也需要兼顧不同專業間的對話。如何從 一種計畫導向性的研究慣習,轉為問題 導向的整合性思維,在計畫初期考驗著 研究團隊中耐性與決心。 從在地關懷中滾動跨域研究 在計畫初期,面臨幅員廣大的東台 灣,南北狹長的區位,不同的老師都有 各自不同的關懷對象。而東華長期以來 教師社群中多有著在地關懷的取向,與 地方、社區的接觸十分頻繁。但從在地 關懷的行動中,能夠產生實踐性的研 究,不單單只是在地服務,而是能在台 灣當前的困局中,找出問題與反省,進 而發展創新的觀點。因此一種大尺度的 視角與基礎,是亟需導入的課題。 在東華團隊的研究設計上,透過不同 的層次,建構出大、中、小三種研究尺 度。在大尺度上,從台灣整體發展背景 塑造出東部獨特的產業型態。加上這幾 年東台灣興起迥異於西部的產銷型態, 包含社會企業、合作社等模式,交織出 不同於過去現代化發展下的模式。 在中尺度上,研究團隊在不同場合會 東台灣在地發展與特色的考掘: 東華人社實踐中心推動紀實 文/施聖文 1 大港口團隊老師與部落藝術家 齊聚項鍊工作室討論 Discussion

Upload: ya-chi-chou

Post on 22-Mar-2016

22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2.3月電子報-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移動專號

TRANSCRIPT

Page 1: Vol 06前線紀實

02

要 如 何 思 考 下 一 個 世 代 東 台 灣 的 發

展?是以整體區域的視角,還是在地發

展 的 特 色 為 出 發 點? 從 以 上 的 問 題 出

發,東華大學人社實踐研究團隊,逐步

在這樣的大哉問中,尋找下一個東台灣

新世紀的脈動,從東臺灣的特性,討論

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以及可能的解決

之道。

從 問 題 落 實 到 實 際 行 動 的 設 計 與 展

開,不僅涉及到研究對象的聚焦,同時

也需要兼顧不同專業間的對話。如何從

一種計畫導向性的研究慣習,轉為問題

導向的整合性思維,在計畫初期考驗著

研究團隊中耐性與決心。

從在地關懷中滾動跨域研究

  在 計 畫 初 期, 面 臨 幅 員 廣 大 的 東 台

灣,南北狹長的區位,不同的老師都有

各自不同的關懷對象。而東華長期以來

教師社群中多有著在地關懷的取向,與

地方、社區的接觸十分頻繁。但從在地

關 懷 的 行 動 中, 能 夠 產 生 實 踐 性 的 研

究,不單單只是在地服務,而是能在台

灣當前的困局中,找出問題與反省,進

而發展創新的觀點。因此一種大尺度的

視角與基礎,是亟需導入的課題。

 在東華團隊的研究設計上,透過不同

的層次,建構出大、中、小三種研究尺

度。在大尺度上,從台灣整體發展背景

塑造出東部獨特的產業型態。加上這幾

年東台灣興起迥異於西部的產銷型態,

包含社會企業、合作社等模式,交織出

不同於過去現代化發展下的模式。

 在中尺度上,研究團隊在不同場合會

前線紀實

東台灣在地發展與特色的考掘:

東華人社實踐中心推動紀實

文/施聖文

1

大港口團隊老師與部落藝術家齊聚項鍊工作室討論

Discu

ssion

Page 2: Vol 06前線紀實

2

東華大學吳茂昆校長親率人社實踐研究中心團隊

參加總計劃第二次季會

Discu

ssion

03

議與討論中,逐步地聚焦在秀姑巒溪流

域。秀姑巒溪的特殊性,橫跨花東七個

鄉鎮,族群多元,而在地產業型態逐步

轉向第三部門。尤其在地理、氣候環境

的差異下,產生許多經驗性的地方發展

模式。在這一個尺度上,目前暫分為兩

條軸線:花東縱谷與海岸,逐步整合在

此一地區進行研究的老師,從點到面,

慢慢找尋跨領域的對話的可能。

  在 小 尺 度 上, 主 要 從 社 區、 部 落 出

發,導入社會企業的理念。另一方面,

也透過關懷據點的方式,從服務學習的

角度,找到支持型社區的關鍵。尤其在

經濟的面向上,要如何經濟自主成為可

能,涉及不同專業的相互對話與創新。

 從在地體驗到跨域邀約

 2013 年 11 月 18 日, 以 港 口 部 落 為

研究場域的大港口團隊,邀集團隊內部

不同專業老師,一同至港口部落參訪體

驗,並邀部落人士共同探討目前所遭遇

的問題。在目前的討論中,可以發現港

口部落所面臨不僅僅是土地問題,同時

包含資源共管機制的建立、傳統領域認

定、文創商品的智產保護等等,都亟需

相關的專業共同構思解決的方法。有鑑

於港口部落的複雜性,目前團隊內包含

環境資源、法律、傳播、政治、社會等

相 關 背 景 老 師, 都 紛 紛 加 入 或 是 成 為

「策略聯盟」,希望能整合學術力量,

尋求實踐的可能。

 一天的參訪中,發現港口是一個亟具

人文與藝術氣息的部落。而部落傳統紮

根的能量,支持著部落不同的產業,帶

有各種藝術氛圍,無論是項鍊工作室的

木雕、泥作,陶甕•百合•春天餐廳的

創 意 料 理, 都 顯 現 部 落 充 滿 創 新 的 能

量。而回應部落的需求,目前大港口團

隊洽談以項鍊工作室作為初期的部落工

作站,並且聘任一位部落青年擔任專案

Page 3: Vol 06前線紀實

04

助理。在這樣的運作下,要如何匯集問

題,形塑其問題意識而開展,成為大港

口團隊共同的挑戰。

 從區域研究到行動研究

 國家發展委員會(前行政院經建會)

2012 年對東臺灣的整體空間發展規劃,

朝向「三心三軸 ( 註 1)」進行空間整合

發 展 規 劃, 以 帶 動 區 域 整 體 發 展。 然

而,區域發展已經行之有年,台灣幾乎

到處可見區域發展的身影。但區域發展

要如何思考不同區位間的差異。或者換

個角度,「差異」如何成為地方特色。

串連差異而不求同的情況下,其區域發

展 下 的 合 作 基 礎 又 應 該 是 在 什 麼 位 置

上?若從此課題來看,或許關鍵在於差

異之間如何創造出互動,而在開創出互

動之前,又應該設計什麼樣的行動。

 近幾年來,在花東這種地方性互動似

乎越來越頻繁,某種程度也隨著開放陸

客 觀 光, 衍 生 各 種 公 共 議 題, 環 境 議

題、 族 群 權 益 等。 無 論 在 哪 一 個 尺 度

下,這些議題都會圍繞在團隊中各個子

計畫的發展。而東華團隊中的區域治理

小組,也特別關注這些議題,無論是從

網路、訪談與公民會議中,逐步彙整出

民眾的意見。當然,不同尺度有不同收

集 資 訊 的 方 法。 但 是 需 要 持 續 關 心 的

是: 從 議 題 中 跨 領 域 的 對 話 機 制 的 設

計,也勢必成為一種行動研究。

 在吳校長與黃院長的帶領下,東華人

社實踐中心在有限的資源下,創造出最

多 老 師 參 與 的 平 台。 然 而, 這 樣 的 滾

動,也勢必考驗著東華團隊核心成員與

各組間相互支應,以及跨組間的對話平

台。整合從對話開始,對話則從問題著

眼,相信定能考掘出東台灣下一世代的

脈動與特色。   

前線紀實

[ 註 1]

三心/ 花蓮、台東與玉里+成功。

三軸/「縱谷生活軸帶」、「海岸景觀軸帶」及

   「中央山脈文化保育軸帶」。

Page 4: Vol 06前線紀實

3

4

05

橫貫東台灣七個鄉鎮的秀姑巒溪出海口,

2

大港口部落自製立體部落地圖模型

也是東華大學人社實踐中新最主要的實踐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