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 這個夏天,讓《一本大溪》與老媽祖的祝福常伴 你身邊吧!...

6
× × 09 2018.06 新北的蘇小姐問: 在編輯過程中有沒有碰到有趣的事情? 歡迎掃描 QRCode 說出你的問題, 一起來豐富《一本大溪》吧 ! Q&A 你去過三層嗎?那裡有著豐富的自然與文史資 源,以及不同於老城區的地方風貌,趁著好天氣,貓 館員燒聲與加菲邀請大家到戶外走走,你可以深入老 街小巷,到福安宮老媽祖殿前獻香祈福;或是跟著地 圖,來一趟歷史知性之旅! 貓館員這次也幫大家準備了神祕小禮物!只要到 福安宮索取本期《一本大溪》就能獲得特別設計的籤 詩小書卡,或者填寫本期 QR Code 表單後,至壹號 館向櫃臺出示填寫畫面,也能領取喔! 這個夏天,讓《一本大溪》與老媽祖的祝福常伴 你身邊吧! 當然有了! 3 關於第六期 - 文特輯〈一個故事〉單元中刊載崁津吟社創 立者呂傳琪為舉人李騰芳外甥一事,與第七期 - 紳特輯內容衝 突,經考察後確認呂傳琪應為李騰芳之甥孫,特於本期內公告 勘誤,特別感謝忠實讀者李先生指教,也敬請所有喜愛《一本 大溪》的讀者透過 QR Code 表單,提出您的寶貴意見,讓《一 本大溪》更完善。 -勘誤訊息-

Upload: others

Post on 23-Sep-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Q&A€¦ · 這個夏天,讓《一本大溪》與老媽祖的祝福常伴 你身邊吧! 當然有了! 迚蛅꣡鵜䱰鏞 嵺鞃管鱀檛甙걧嵴哆떻 劐姿㖘哆떻饥驠犷荦嘞

凝聚鄉里

福安宮媽祖信仰文化

慢遊三層

信仰×

產業×

歷史

三社齊心

奏響百年傳承

伴鄉同行

深耕地方的大家族

地方記憶

看見三層生活故事

三層特輯

09第

2018 . 06

新北的蘇小姐問:

在編輯過程中有沒有碰到有趣的事情?

歡迎掃描 QRCode 說出你的問題,

一起來豐富《一本大溪》吧 !

Q&A跟著貓館員

玩三層!

    你 去 過 三 層 嗎 ? 那 裡 有 著 豐 富 的 自 然 與 文 史 資

源 , 以 及 不 同 於 老 城 區 的 地 方 風 貌 , 趁 著 好 天 氣 , 貓

館 員 燒 聲 與 加 菲 邀 請 大 家 到 戶 外 走 走 , 你 可 以 深 入 老

街 小 巷 , 到 福 安 宮 老 媽 祖 殿 前 獻 香 祈 福 ; 或 是 跟 著 地

圖 , 來 一 趟 歷 史 知 性 之 旅 !

    貓 館 員 這 次 也 幫 大 家 準 備 了 神 祕 小 禮 物 ! 只 要 到

福 安 宮 索 取 本 期 《 一 本 大 溪 》 就 能 獲 得 特 別 設 計 的 籤

詩 小 書 卡 , 或 者 填 寫 本 期 Q R C o d e 表 單 後 , 至 壹 號

館 向 櫃 臺 出 示 填 寫 畫 面 , 也 能 領 取 喔 !

    這 個 夏 天 , 讓 《 一 本 大 溪 》 與 老 媽 祖 的 祝 福 常 伴

你 身 邊 吧 !

當然有了!

一位編輯前往頭寮梅鶴

山莊附近採訪。

回程時錯過公車,騎車的同

事又在跟拍請神隊伍,只好

徒步從梅鶴走回福安宮。

這段路程長達3公里,在太

陽下趕路半小時後...

他就曬黑了。

  關於第六期 - 文特輯〈一個故事〉單元中刊載崁津吟社創

立者呂傳琪為舉人李騰芳外甥一事,與第七期 - 紳特輯內容衝

突,經考察後確認呂傳琪應為李騰芳之甥孫,特於本期內公告

勘誤,特別感謝忠實讀者李先生指教,也敬請所有喜愛《一本

大溪》的讀者透過 QR Code 表單,提出您的寶貴意見,讓《一

本大溪》更完善。

-勘誤訊息-

Page 2: Q&A€¦ · 這個夏天,讓《一本大溪》與老媽祖的祝福常伴 你身邊吧! 當然有了! 迚蛅꣡鵜䱰鏞 嵺鞃管鱀檛甙걧嵴哆떻 劐姿㖘哆떻饥驠犷荦嘞

23

4

58

7

6

1

2002年,福安宮辦理建築修繕工程後,舉行

慶成圓醮,場面盛大熱鬧。(福安宮提供)

三層地區農業以稻米為主,稻農也是早年在地居民

的主要職業之一。(福安國小提供)

校史63年的福安國小,是三層地區重要的學習資

源。(福安國小提供)

樂豳社於1970年代參與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普

濟堂遶境的舞獅陣表演。(陳俊男提供)

1974年翻修改建前的福安宮舊廟貌,當時還

未增建兩側的鐘鼓樓。(李今吉提供)

新勝社以舞龍聞名,此為1970年代於福仁宮

廟埕前的表演。(李今吉提供)

自大漢溪河西向東望去,河階地形的層次隱約可

見,也正是三層地名的由來。(收錄於2014

年出版的《大溪鎮志—

地理篇》)

三層礦業發達,日治時代起便成為許多居民的生計

來源。圖為1991年,時任大溪國小教師的范

煥彩前往探勘順和煤礦舊址。(范煥彩提供)

12345678

2018 年 06 月 出版I S S N | 2520-4572G P N | 3810600417

指導單位 | 桃園市政府、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出版單位 |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總 編 輯 | 陳倩慧編輯委員 | 許主冠、陳邦畛 ( 陳板 )、銀色快手企劃編輯 | 陳佩歆、温欣琳、吳玲育地  址 | 335 桃園市大溪區普濟路 11 號後棟 2 樓聯絡電話 | 03 388-8600

製作單位 | 紫晶數位有限公司執行主編 | 趙書德文字編輯 | 趙書德、莊淳閔美術編輯 | 鍾予汧、梁羽彤封面設計 | 鍾予汧印  刷 | 紫晶數位有限公司

02

凝聚鄉里-福安宮媽祖信仰文化

一個故事

01 一些照片

地方記憶-看見三層生活故事

04

三社齊心-奏響百年傳承

一方信眾

06

伴鄉同行-深耕地方的大家族

一門望族

08

慢遊三層-信仰 × 產業 × 歷史

一份地圖

09第

/ 一些照片 /

地方記憶

看見三層生活故事

  天氣晴朗的日子裡,自大漢溪河西向東望,可

見到大溪特有的三層河階地形,由下而上依序是月

眉、大溪市鎮,河階的最上段則被稱為「三層」。

  「三層」地名的歷史記載最早可溯至清道光年

間,由林本源等商號合資成立的「陳集成」墾號,

申請開墾「三層埔」地區,範圍包括今頭寮、尾寮、

坑底一帶,在此種植稻米與茶葉。

  日治初期,三層地區行政區劃名為「三層庄」,

涵蓋今日的福安、美華、復興與新峰四里,並開始

發展煤礦產業。而隨著政權與地界幾經更改,如今

人們口中的「三層」,廣義上可指以福安宮為信仰

中心的福安與美華兩里,也可特別稱呼位於福安里、

圍繞著福安宮發展而成的三層老街聚落。

  此外,以福安宮媽祖聖誕千秋祭典所延伸出的

大三層媽祖文化節,其「大三層」範圍,則是指三

層老街聚落、美華以及頭寮地區,也是祭典遶境活

動一開始所包含的範圍。而從名稱及各種地方活動

的歷史演變中,我們也能逐漸拼湊出三層的面貌,

看見大溪另一種生活與常民文化

1

Page 3: Q&A€¦ · 這個夏天,讓《一本大溪》與老媽祖的祝福常伴 你身邊吧! 當然有了! 迚蛅꣡鵜䱰鏞 嵺鞃管鱀檛甙걧嵴哆떻 劐姿㖘哆떻饥驠犷荦嘞

  走進三層老街,彎過巷弄,寬闊的廟埕在眼前展開,奉

祀老媽祖逾百年的福安宮,在寧靜純樸的聚落中,記錄屬於

三層的地方故事。

  福安宮天上聖母的百年香火傳承,要自清代的盧秀茂與

盧金祥兄弟說起,當時盧家兄弟自莆田湄洲古廟,恭請媽祖

金身回南靖的家中祠堂供奉,1783 年(乾隆 48 年)兄弟倆

攜媽祖金身一同來臺拓墾,落腳於三層莿仔寮,繼續將其安

奉於廳堂內,保佑家宅與開墾平安。

  當時的三層生活不易,因與山區接壤、地勢較高,不僅

灌溉水源取得困難,也會面臨與原住民生活領域重疊而發生

衝突的問題,在如此艱辛的條件下,原鄉神明的護佑成為心

靈寄託,盧氏廳堂內的媽祖開始吸引信徒前往參拜,靈驗的

名聲越傳越廣,逐漸被當地人敬稱為「老媽祖」。至今在三

層,人們仍口耳相傳著「老媽祖派遣天兵天將,兵器齊全且

隊伍雄偉,協助三層莊民抵禦原住民」的故事。

  道光年間,信眾決定商請林本源家族出借位於三層的租

館,即現在的廟地所在,以重新安奉老媽祖金身,也因當時

若逢三層旱災,由租館管家發起的祈雨儀式總是有求必應,

林本源家族感念老媽祖恩德,同意將租館敬獻,以此為轉折

點,盧家廳堂的老媽祖由私人奉祀轉變為護佑地方眾生的重

要守護者。

  時序推移至 1915 年(大正 4 年),以老媽祖為中心的

信仰凝聚已初具規模,為因應每年的媽祖聖誕千秋祭典,由

林開鼓、曾阿才、楊文畜、曾新有等信徒提出「輪姓值年」

的祭祀方式,將三層地區分為十大姓,每年輪值飼養神豬敬

獻,根據耆老李今吉回憶,曾有過「神豬從廟埕一路排到巷

子口」的驚人景象。

  同年,地方共同推舉擔任保正的林六德,出面向林本源

家族增借租館其他廳堂空間,以容納更多前來參拜的信眾。

  福安宮老媽祖作為三層地區的信仰中心,與民眾生活連

結至深,在三層經營中藥行的葉斯炘,也是福安宮管理委員

會的資深委員,對廟史信手拈來的他特別提到:「以前那些

老人家,像是漢宗他阿嬤,都會在我的店前面聊天,他們講

什麼呢?就是講老媽祖的故事!」被點名的許漢宗是福安里

任職十多年的里長,對地方大小事都熱心投入,同時也是社

頭福安社的社長,從小就聽媽祖的故事長大,對地方信仰文

化深有理解與認同。

  對神明的虔誠信仰同樣貫徹在福安宮的廟務處理上,管

委會副主委游建霖說,只要是廟務所需,他們一定擲筊請示

天上聖母,「神明的事情絕對不能隨便,祂要如何做一定會

讓你知道,所以必須要誠心、盡力。」如此說道的游建霖,

神情嚴肅而篤定,奉行著神明旨意的背後,意味著對群眾事

務的無私。老媽祖的信眾們將其推及諸如社頭的組成與運

作、慶典的籌辦、鄰里的互助相處等層面,在生活中成為一

種樸質的付出與參與,以及一股默默推動地方發展的力量。

  百餘年廟史中,福安宮也曾經歷波濤,例如日治皇民化

的宗教管理政策、廟宇改建等等變化,但一路走來始終不變

的,是在老媽祖慈悲眼光的看顧下,三層民眾對信仰的執著

與虔敬。

渡海來臺 老媽祖落腳三層

正式建廟 十姓輪值虔誠敬獻

誠心無私 深入生活的信仰力量

終於在 1927 年(昭和 2 年),在仕紳呂建邦的發起下,召

集當地信眾頭人如曾阿才、林源炎等人,正式改建租館為廟

宇,定名為「福安宮」。

  儘管宮廟組織幾經變動,廟宇也於 1974 年(民國 63

年)重修改建,但老媽祖信仰的核心精神始終不變,持續在

各層面展現出深厚影響力。如今,福安宮仍舉辦著一年一度

的媽祖聖誕千秋祭典,並由當地三個社頭新勝社、福安社、

樂豳社,集結為老媽祖的出巡隊伍,在祭典前日熱鬧遶境。

近年來,更與地方政府合作,將之擴展為「大三層媽祖文化

節」,希望能讓更多人感受到三層地方信仰與常民文化的獨

特能量。

凝聚鄉里福安宮媽祖信仰文化

撰文│楊美珍

攝影│彭行之

/ 一個故事 /

1

李今吉

  李今吉曾任福安宮總務、福安里里長、新勝社總幹事,出身美華小角

仔,長居福安宮旁的他,多年來記錄著地方的歷史故事。這張由他手繪的

地圖,左側是福安里、右側是美華里,將地方文史與耆老的生活記憶一一

呈現,如凝聚著鄉里信仰的福安宮、曾象徵著地方產業脈動的順和與海山

煤礦、甚至是今已不復可見的陂塘所在地。跟著李今吉充滿溫度的筆觸走

進三層,探尋一段屬於信仰與生活的故事。

天上聖母遶境出巡前日,會至大溪各廟宇進行「請神」

儀式,此為老媽祖金身出入廟宇時的「過香爐」步驟。

李今吉/手繪

福安宮委員葉斯炘(右一)、本年度爐主林熺晁(右二)、

李邱姓代表邱進財(右三)虔誠參與祭典。

2 3

Page 4: Q&A€¦ · 這個夏天,讓《一本大溪》與老媽祖的祝福常伴 你身邊吧! 當然有了! 迚蛅꣡鵜䱰鏞 嵺鞃管鱀檛甙걧嵴哆떻 劐姿㖘哆떻饥驠犷荦嘞

成立於 1919 年(大正 8年),由三層居民郭石枝號召對學習北管有興趣的信眾組成,早期成員多從事煤礦業,其精湛的龍陣是每年遶境活動中的搶眼項目之一。

三社齊心奏響百年傳承

撰文│趙書德

攝影│彭行之

照片提供│新勝社李今吉、樂豳社陳俊男、邱垂正

/ 一方信眾 /

新勝社

   老 媽 祖 庇 佑 三 層 地 區 兩 百 餘

年,信眾們開枝散葉,從拓墾移民

逐漸轉變成與土地有著深厚感情的

在地人,虔誠的信仰代代傳承,讓

我們傾聽嘹亮的北管樂聲,認識這

群信仰與文化的傳承者。

  在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的福安宮媽祖聖誕慶典,與農曆

六月二十四日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中,來自三層

地區的新勝社、福安社與樂豳社,這三個以福安宮為中心

活動的社頭,隨著歲月遞移,逐漸發展出信仰之外、屬於

地方文化與在地團結的色彩。

  與大溪諸多社頭一樣,三層地區的三社也分別有著屬

於自己的歷史背景。歷史最為悠久的新勝社於 1919 年(大

正 8 年)創立,初期成員多從事煤礦相關的工作,加上長

期受鳥嘴尖山煤礦業主資助,使新勝社成為三層資源最豐富

的社頭;略晚成立的福安社因創始成員多為在地農家,又

主祀掌管農作豐收的五穀先帝,而有「作田人社」的別名,

是三社中最具草根特質的一群;名稱獨特的樂豳社,則是

  以往地方上的社頭人,多是在孩童時代,由家長帶領接

觸社頭文化,從小學習北管,或先從舉旗開始,成長為青年

後,轉而加入龍陣、獅陣或將軍陣等需要體力的項目,年紀

更長、累積資歷後,開始涉足社頭的營運,許多社頭便是在

如此循環中傳承至今。由於三層本就屬於人口較少的地區,

在人口外移與傳統文化式微的雙重影響下,社頭的傳承出現

了顯著的斷層。其中,北管等音樂性陣頭,由於需要定性與

長年訓練,越來越少年輕人加入。2017 年,許多新勝社龍組

的中堅社員,看見了社內北管組的高齡化,開始思考起未來

接班的問題,決定提早進行準備,於是號召了三個社頭及在

地居民共同學習,夜晚的頭寮社區活動中心開始傳出嗩吶與

鑼鼓樂聲,熱心擔任老師的林宜杰笑著說:「重點還是要有

人啦!」

  樂豳社將軍組的賴銘偉也樂觀看待未來,他指出,即使

許多年輕人並不具社員身份,但也會在同儕的邀集下,換上

福安宮或各社的制服,一起共襄盛舉,所以現在參與遶境或

出陣的成員比正式社員來的更多,也有些人藉此入社。像他

自己便是高中時接觸社頭,入社 10 年,如今擔綱起策劃出

陣的工作,甚至反過來將父親也拉入社頭,或許正是這份凝

聚力,讓老媽祖的信眾們能走過百年光陰,繼續向未來前進。

老媽祖的信眾們

攜手面對傳承課題

由三層頭寮庄望族梅鶴山莊林家成員於 1927 年(昭和 2 年)

發起,社頭名稱出自林家仕紳林維龍之手,取《詩經》典故,

寓意為社員皆喜愛古樂,比起新勝、福安多因同業而結社,

樂豳社主要因居民間的地緣關係而凝聚。

  隨著時代與大環境的推移,彼此間的差異在長年合作中

消弭,如今的他們更像是一群集結於老媽祖庇佑下的鄰居、

朋友,農曆三月二十一日到二十三日的天上聖母聖誕慶典,

遶境隊伍的神轎班、北管與將軍,都由三社輪值出陣,共同

為彼此的信仰貢獻心力。

1 2

3

1971 年,新勝社飛龍團在全省民間藝術比賽中獲得亞軍。

1970 年代,福安社參與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遶境。

1

2

林宜杰專注的看著年輕人練習的身影,這群新血是社頭北管樂團

傳承的希望。

3

成立於 1927 年(昭和 2 年),發起人林源欽出身梅鶴山莊林氏家族,初期成員多為頭寮竹篙厝居民,「樂豳」寓意為社員皆愛古樂,特色陣頭則為大溪少見的女性神將關鳳將軍。

樂豳社

成立於 1921 年(大正 10 年),相傳為林阿傳、江再來、江金火等人所成立,創立之初成員多為稻農,迄今仍維持自有北管團,十分難得。

福安社

54

Page 5: Q&A€¦ · 這個夏天,讓《一本大溪》與老媽祖的祝福常伴 你身邊吧! 當然有了! 迚蛅꣡鵜䱰鏞 嵺鞃管鱀檛甙걧嵴哆떻 劐姿㖘哆떻饥驠犷荦嘞

伴鄉同行深耕地方的大家族

/ 一門望族 /

撰文│趙書德

攝影│彭行之

照片提供│林源琛、桃園市大溪林家梅鶴山莊族親會

  梅鶴林家的歷史,要從一位仗義青年的故事說

起,1837 年(道光 17 年),於八塊厝經營小商店

的林氏家族開臺祖林邦興逝世,23 歲的長子林圻海

(號登雲,1815-1888)挑起扁擔,在桃園大廟景

福宮前的市集販賣豆腐維持生計,宮廟一側便是林

家族與宅院

  自福安宮向西南行,深入竹篙厝蜿蜒小

巷,沿途一座古樸的四合院中,住著一戶自

清末以來伴隨老媽祖走過許多重要時刻的虔

誠信徒,他們與地方發展連結至深,即是梅

鶴山莊林氏家族。

2018 年 3 月 31 日,「林家梅鶴山莊族親會祭祖暨第一屆第一次會

員大會」於梅鶴山莊內舉辦,家族精神傳承不斷。

從家族連結至地方

  林登雲逝世後,子孫們以他購置的田產為基礎逐漸壯

大,並涉足煤礦的開採與經營,聲名遠播於三層甚至整個

大溪地區,也與地方信仰事務保持著密切的關係。翻開福

安宮歷史沿革,在許多重要的轉折時刻,我們都能看見梅

鶴山莊子弟的姓名,如 1915 年(大正 4 年),福安宮十

姓輪值確立,信眾人數隨之擴展,原先借用的租館廳堂已

無法負荷,庄民們便推舉擔任保正的么子林六德(1882-

1944),以「區總代」的名義,出面與林本源家族協調,

商借租館部分空間作為廟宇使用,林六德之子林源琛也回

憶,福安宮建廟之時,除了沿革中記載的林源炎,父親林

六德,以及許多族親都慷慨解囊響應。

  此外,林六德也參與了許多公共事務,1936 年(昭

和 11 年),他以頭寮區總代的身分,辦理產業道路改修

工程,因熱心服務而受到當時的大溪街長吉田次郎的表

揚,並特別贈表彰狀與一只時鐘給他,這兩項獨特的紀念

物至今仍由林源琛保管著。而對地方公共事務不遺餘力參

與的這份熱情,也始終傳承於梅鶴林家的成員中,例如曾

任大溪鎮鎮長的林熺達,也擔任過福安宮主委,致力於推

廣文史保存與地方建設,對大溪的文化產業影響深遠,也

足見梅鶴林家與大溪地方發展的關係密切。

虔誠的地方頭人

本源租館。某日林圻海見當地紈絝調戲婦女,路見不平與

其發生衝突,正巧一位林本源族人目擊此事,十分欣賞林

圻海的義舉,又得知他與林本源家族同宗同鄉,便主動為

林圻海疏通官司,更延攬他擔任管事,從此這位青年踏上

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也正是往後人們所熟知的梅鶴之祖

「林登雲」。

  1869 年(同治 8 年),為林本源家族管理大嵙崁事

業多年的林登雲累積了豐厚的資產,遂向頭家購入三層頭

寮一帶土地,興建屬於自己的宅院,取「梅妻鶴子」的典

故,即今日的梅鶴山莊。山莊格局以兩進四護龍為主,正

身與護龍間由許多內廊道連接,並建有外牆與門樓,整體

建築寬闊宏偉,其堅實的厚牆、木門與石窗,更顯現出因

地制宜的防禦性質,由於頭寮地處山區與平地交界處,與

原住民活動範圍重疊,如此設計也透露出時代背景下,墾

民對宅院防禦功能的重視,據家族後人表示,過去每當原

住民出沒,熱心仗義的林登雲便會開放宅院讓庄內百姓躲

避,也因此累積了深厚的人望。

1936 年(昭和 11 年)大溪街長吉田次郎頒給林六德的表彰狀,感

謝其為地方的付出。

  多年以來,不論在宮廟慶典還是地方活動中,我們都不

難發現梅鶴子弟的身影,林家後人林寶猜談到,林家不僅積

極參與福安宮的信仰活動,過往家族也會以十年為單位,在

尾數逢 5 年份的媽祖誕辰當天,於山莊庭埕擺宴席、殺豬公,

盛大熱鬧的慶祝,雖然近年來因應時代改變,已取消殺豬公

的儀式,但熱情與虔敬不減,在 2018 年的大三層媽祖文化

節裡,仍可見梅鶴林家名列於福安宮大殿內的捐獻名單裡,

默默支持著這份凝聚地方、陪伴族人百年的信仰文化。

  目前,林家有越來越多成員及年輕一代,投入爬梳家族

文史與文資保存的行列,他們透過參與協助族親耆老訪談、

梅鶴山莊建築研究等計畫,重新理解家族、宅院與地方間的

脈絡,以家族為立足點,擴大連結至整個大三層地方文史,

呈現出另一種形式的公共參與,延續梅鶴林家百年來的家族

精神。

6 7

Page 6: Q&A€¦ · 這個夏天,讓《一本大溪》與老媽祖的祝福常伴 你身邊吧! 當然有了! 迚蛅꣡鵜䱰鏞 嵺鞃管鱀檛甙걧嵴哆떻 劐姿㖘哆떻饥驠犷荦嘞

  水圳農田、巷弄人家,沿著幽靜的小路漫步而行,走

進三層,細細追索地方發展留下的足跡。背倚百年老樹的

福安宮,象徵著凝聚在地人的信仰力量;水圳、田地與舊

礦坑,交疊出產業的更迭改變;從宏偉的家宅建築一探望

族的風華,至今仍與地方有著深厚牽絆。來到三層地區,

體會另一種面貌的大溪生活。

梅鶴山莊建於清代,由時任林本源大

嵙崁租館管事的林登雲興造,為古樸

宏偉的合院建築,其家族發展與三層

頭寮一帶的開墾史息息相關。

礦坑舊址

福安煤礦、元昌煤礦、海山煤礦、順和煤礦

煤礦業帶動地方發展的背後,也發生許多艱苦故事,據

礦工耆老回憶,坑道內部環境惡劣,長年挖礦又易罹患

肺部疾病,直言當年賺的都是「性命錢」。1970、80

年代,在幾次大規模礦災影響下,大溪煤礦逐漸收坑,

如今三層地區內的礦坑遺跡有福安里頭寮地區的福安、

元昌煤礦,以及美華里的海山、順和煤礦,皆是在 1960

至 1980 年代間停止運作。

水圳系統

位於河階最上層的三層地區,由於農田灌溉需求,日治

以來即發展出完整的水圳系統。目前的灌溉中心為新福

圳 1 號池,在 1967 年,由桃園水利會將原先的人工湖

擴建,並連結牛角湳陂、龍過脈陂、白石陂等水源,當

地人又稱新福圳 1 號池為「頭寮大池」或「頭寮大陂」,

池中有著名的水中土地公廟「陂崙屢豐宮」。

福安宮為三層地區的信仰中心,是福安與

美華兩里歷史最悠久的廟宇,主祀天上聖

母,1927 年(昭和 2 年)正式建廟並定名

為「福安宮」。廟後方有一棵百年茄苳樹,

已被登記為桃園市政府第 29 號珍貴老樹。

初為內柵國小福安分校,在許多地方人士積極

捐款奔走下,1956 年正式建校。學校所在地舊

稱「水汴頭」,因靠近水圳分配水流量的「汴

仔」而得名。校內有 60 週年校慶時籌建的「福

安故事館」,記錄校史與地方故事。

三層老街

三層老街位於福安宮前方,是聚落過去的中心道路,

南北兩側各有一座土地公廟,位處清末移民因與原

住民衝突問題而建造的防禦城門舊址上,分別名為

「北門集福宮」與「南門鎮南宮」,老街周邊則由

磚瓦平房交錯延伸出迷宮般的巷弄。

福安里

大漢溪

牛角湳陂

前慈湖

龍過脈陂後慈湖

新福圳 1 號池

N

慢遊三層信仰 × 產業 × 歷史

插畫│鍾予汧

福安宮

福安國小

三層

美華

頭寮

南門鎮南宮

北門集福宮

梅鶴山莊

海山煤礦

順和煤礦

福安煤礦

元昌煤礦

草嶺山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