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 免费模板网 pptmoban

108
PPT 免免免免免 www.PPTmoban.net www.nordridesign.cn

Upload: hisoki

Post on 04-Jan-2016

42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PPT 免费模板网 www.PPTmoban.net. www.nordridesign.cn. 钥匙的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塑造心灵的艺术.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综合测试及分析. 三、青少年情绪及心理调节. 四、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和计划.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PT 免费模板网www.PPTmoban.net

www.nordridesign.cn

钥匙的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塑造心灵的艺术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综合测试及分析

三、青少年情绪及心理调节

四、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和计划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

一项比较权威的调查表明,全国 4—16 岁的少年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发生率高达 13.9% 。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发现,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比例为 20%─30% ,中学生为 40%─50% 。当然,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素质还有多种测试方法,不同的测试结果表明,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 17% ,多数人心理素质不完全合格。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

案例:心理健康教育缺陷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

安徽当涂县一个 15 岁的男孩残忍地将致命的农药倒进了父亲的酒瓶里,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父亲毒倒,然后从家里偷钱上网。而让许多人不解的是,这个少年,两年前曾孤身一人骑车从当涂到南京寻找跟父亲离婚的母亲,一时间,他的孝心感动了许多人,当地不少媒体还曾给予了大力宣传。就是这样一个“孝子”因为迷恋上网而走上不归路。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

案例:庐江县发生一起残忍的杀人案,一家三口均被罪犯杀害,但侦查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杀人者竟然是一名只有 15 岁的少年,其杀人动机更让人深思,据犯罪嫌疑人张某交代,他经常上网玩游戏,从家中陆续偷出 2000 余元钱,因怕家人发现,想再从外面偷点钱将家里的钱补上,遂于早晨 6 时许翻墙潜入被害人家中偷窃,被其家人发现后,张某用斧头先后将孔家 3 人杀死,其手段之残忍令人瞠目。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 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中度 严重 总比例

总体状况 80% <5 % < 20 %

小 学 79.4 % 16.4 % 4.2 % 20.6 %

初 中 82.9 % 14.2 % 2.9 % 17.1 %

高 中 82.7 % 14.8 % 2.5 % 17.3 %

小 学 初 中 高 中比例 % 序次 比例 % 序次 比例 % 序次

人际关系 36.7 1 9.4 5 9.2 5

情绪状态 31.2 2 24.4 2 23.3 2

自我控制 21.3 3 32.6 1 35 1

动机 14.3 4 9.2 6 6.7 6

自我概念 11 5 9.9 4 9.3 4

学习能力评价 8.6 6 14.7 3 17.8 3

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与分析1 、家庭不良影响2 、社会不良影响3 、学校教育不当4 、学生个体内因

中小学生最不喜欢的父母行为(%)---------------------------------------------------------------------- 小 学 生 中 学 生----------------------------------------------------------------------吸烟 66 野蛮无理 58.5随意责骂 56.1 随意责骂 56.4使用暴力 55.5 使用暴力 54.4将子女与其他人比较 50.6 吸烟 52.3爱唠叨 45.5 侵犯隐私 50.6野蛮无理 44.8 生活不检点 49.4讲脏话 44.7 诸多限制 46.1赌博 43.2 有婚外情 45.9只有批评没有表扬 42.4 将子女与他人比较 45.3偏心 41.9 不肯认错 42.1---------------------------------------------------------------------- 

小神童 覃瑶

• 14 岁神童覃瑶之死   她 2 岁上学, 12 岁报送上重点高中,

14 岁上高二,她有望在 15 岁时成为一名大学生。

• 14 岁上高二的覃瑶,是湖北枝江闻名的神童。这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因看课外书被老师三度批评后,留下遗书走进了校园的池塘。她的绝笔信这样写道:“我记得高一有个同学跳楼自杀,当时,您还问我会不会自杀,我还笑着说不会。但我现在真的觉得很累,我要好好的休息一下了。”

•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三大焦点– 学习问题

• 不成功• 无兴趣

–交友问题• 缺少朋友• 不会交往

–亲子问题• 缺少沟通• 内容单一

“ 了解什么样的人会得病, 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

——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

“ 了解什么样的学生会出现问题,比了解学生出现了什么问题更重要。”

四种性格类型四种颜色四种性格

红色性格代表

红色代表:力量型坚定,果断,自负。红色代表是性格活泼开朗,做事干净利落的人。他们在乎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

黄色性格代表

黄色代表:活泼型活泼,热情,多变 。黄色代表的是浪漫天真和感情外化的人。他们往往追求的是对任何事物的一种享受,而不去追求这种行为对与错。

蓝色性格代表

• 完美型细致,敏感,悲观蓝色是内向的,理性的,追求完美的又有点固执的人。

绿色性格代表

• 和平型平稳,随和,寡言绿色代表的是性格顺从,温和的老好人。他们在团队中任劳任怨,不善于表达,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综合测试及分析

心理健康综合测试

测试分析

• A. 学习焦虑 近年来,随着升学考试和就业考试的难度的增加,学生和父母都很关心学习,每天把学习挂在心上,担心被老师提问,上课时一直不放心,一有考试就怕得坏分数而无法安心学习,这些就是学习焦虑的表现。用此内容量表来判断其强弱。

1.鼓励孩子把他担心、紧张的感觉说出来,父母做积极的倾听者,点头对孩子的话表示理解和尊重,并和孩子交流自己曾经有过的焦虑及自己克服焦虑的办法。

   2.帮助孩子运用肌肉放松法,每天两次,早上上学之前和晚上睡觉前各一次。让孩子仰面平躺,闭上双眼,然后你指导他做放松训练。

   3.给孩子讲一些励志的故事,教育孩子做“积极的想像”,如在紧张的时候,想像有趣的事情,小时候放鞭炮,游泳等,做积极的自言自语,如告诉自己:“我平时成绩很好,我考试认真对待就好了。”“考试不过是一次特别的作业而已。“

• B. 对人焦虑 青少年时期,由于自我过强,不会与人交往,很怕生人,所以,与他人讲话时,担心会不会脸红,受到教师或父母责备时,一直放在心上,并担心朋友也会背地里说自己的坏话,因而经常感到焦躁。此内容量表就是提供与他人接触时,对困难和失败的预感程度的指标。

老师多鼓励多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加强沟通表达能力的提升

• C.孤独倾向 被父母疏远的儿童,娇生惯养在家称大王在外懦弱的儿童,腼腆抑郁的青少年,都经常因孤独而烦恼。这类儿童和青少年,和大家在一起做某件事情时,由于技术差 .经验不足,经常感到失败的威胁。因此,感到和大家一起玩还不如一个人玩。这样,就越来越不会和大家一起相处。当别人高兴地相互谈话时,就有一种我不仅不能参加,而且还被人家排挤的心情。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最后只要是人们聚集在一起时,就会感到恐怖。这样,既想加入到伙伴当中去,又想避免在伙伴面前出现失败,因而产生不安倾向。调查这种不安倾向程度用的量表,称为孤独倾向量表。

• 从关爱开始• 从鼓励开始• 从运动开始

• D. 自责倾向 象打篮球 .排球那样,如果自己的队输了,有些儿童和青少年就认为是因为自己加入了才输的,而一直放在心上。在受到责备 . 打架之后或成绩不好时,常会认为是自己不好。这样,就对自己所做的事失去了信心,经常担心,阻碍自己的行动。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不认为是他人的问题,而经常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称为自责倾向。本内容量表就是测定此种倾向存在的程度。

• 学会正确的认识自我• 学会正确的对待评价• 自信心的培养 自我肯定 深呼吸 冥想

• E.过敏倾向 感受性太强,就连小事都放心不下,行动受到严重损害的倾向,称为过敏倾向。对周围的噪声特别敏感,担心家属中有人会受伤,生病或死亡,决定事情不果断,即使做了好事也感到烦恼。此内容量表就是用来诊断这种倾向强弱。

培养宽阔的心胸多听多读一些名人的传记多讲一些自己成长的故事户外运动

• F. 身体症状 当焦虑急剧袭来时,感到将会死去,呼吸困难,心跳加快,感到喘不过气,出虚汗,头晕 .知觉异常。如果焦虑是慢慢产生的,就会心神不定,心跳异常,脉搏混乱,想呕吐,食欲不振,肚子痛或失眠等等,这种身体上的症状是比较明显的,所以,过去也曾用于焦虑的诊断。本测验除了这种身体症状外,还包括身体某个部分是否有毛病,身体某个部分是否比别人难看,对身体缺陷不放心等,这些都能用身体症状的内容量表来测定。

• G.恐怖倾向 恐怖和焦虑通常是区别开来使用的。这里所说的是,客观上一点不需要恐怖,主观上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恐惧,然而却抱有一种恐惧心理,这称为恐惧倾向。例如,只要登上高处就怕得不能站立,无缘无故地恐惧黑暗,晚上开灯睡觉等,都是用来测定这种倾向的。

• 要强其心,先强其身• 多参加集体活动• 培养勇往直前的精神(日本,韩国)

• H.冲动倾向 有时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 . 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毫无理由地想到远处去,或想死,这些称为冲动倾向。这种想干危险的事或愚蠢的事的观念,是因为内部具有焦虑倾向而产生的。该内容量表就是调查这种倾向强弱的。

• 书写法• 交流法• 运动与音乐

如何更好的解决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途径、方法

(一)基本原则1. 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进行教育的原则

2. 面向全体的原则3. 关注个别差异的原则 4. 主体性原则5. 科学性与教育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实施理念 : 全员参与、全程实施、全面铺开

①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这是最主要的途径;

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团体辅导课)、专题讲座和有关促进心理健康的文体活动进行 ;

③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④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

(三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1. 学科教学渗透法( 1 )要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 ,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点;

( 2)要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 3)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2. 活动辅导法一是活动的取材尽可能来自于学生的现实生活; 抓住节假日的心育契机 二是活动设计要多样化,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

三是每项活动设计至少要达到一项明确的心理辅导目标,不能为活动而活动,为趣味而趣味;

四是心理活动的开展尽量与班队活动和第二课堂等活动结合起来,不要使活动成为一种新的课业负担;

3. 个别心理辅导

4. 环境渲染法 环境渲染法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营造一

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它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种辅助方法。

( 1)润物细无声的校园环境 ①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巴甫雷什中学校门口的标语 ②心理辅导 (咨询 )室③板报宣传

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 (2)和谐的班级环境戈登 ·德莱顿( G·Dryden )和珍妮特 ·沃斯( J·VOS )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 :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 , 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嫉妒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

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

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个世界是生活

的好地方。•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了头脑平静的生活。

①形成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②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 ③教给学生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

心理健康从了解孩子开始

气质• 活动水平 在课外活动、体育锻炼中表现出的动作能力• 节律性 生活、学习、作息方面的行为规律性• 主动或退缩 对陌生人和新情境的最初的进退反应。• 适应性 对新的或变化了的情境作出反应的能力。• 反应阈限 能够引起反应所需的最小刺激量。• 反应强度 行为反应中能量的大小。• 情绪特征 愉快、友善或者不愉快、不友善。• 分心程度 面对分心物能继续从事原来行为的能力。• 注意广度和持久性 完成一个任务或遇到困难时能集中

注意力多久。

气质中的抑制性维度

•抑制型(胆小):怕生,退缩,爱脸红,自我保护,敏感,文静,小声说话,听话,富于同情心,不爱打架骂人。

•非抑制型(胆大):不怕生,进取,爱自我表现,活泼好动,容易违反纪律,不敏感,缺乏同情心,爱打架,大声吵闹。

两种情绪类型

• 积极型(大脑前额叶左侧脑电活跃):容易引起快乐情绪,爱笑不爱哭。

• 消极型(大脑前额叶右侧脑电活跃):容易引起悲伤情绪,爱哭,爱生气,且不易恢复正常。

5. 青少年的依恋类型

• 依恋是人对周围人的一种追随、依附和亲密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婴幼儿期与养育者形成的依恋关系类型,将变成一种无意识的内部工作模式,影响着今后与人交往的方式,并且对以后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产生长远影响。

儿童青少年的依恋类型- 1

• 安全型:很容易与人相处及信赖对方。

“我很容易与人接近,信赖他们或让他们信赖我是件开心的事。我不怎么担心被抛弃或害怕别人离我太近。”

儿童青少年的依恋类型- 2

• 回避型:他们怀疑那些说爱他的人,害怕离他们太近会受到伤害。他们也因分离不可避免而害怕付出情感。

     “与他人接近让我不安;我很难完全相信、依靠他们。有人对我太亲近时我会很紧张,并且爱侣想让我更亲近一点我也有点不自在。”

儿童青少年的依恋类型- 3

• 焦虑 -矛盾型:他们对同伴的爱缺少安全感,过于苛求对方。他们太希望受到注意以致于吓跑了同伴。

“我想让人亲近我,可别人不情愿。我常担心我的同伴不是真的爱我或者想离我而去。我想和他人完全融为一体,可这个愿望有时会吓跑别人。”

• 007游戏

青少年应对压力的策略

• 当等待生产的父母看一部会引起焦虑的、介绍婴儿猝死症的电影后,一些父母不愿去面临那些关于他们的孩子可能在婴儿期死亡的任何事。另一些父母表示,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些信息,以便这种不幸事件发生时有思想准备。

• 这两种不同态度反应了不同的焦虑应对策略。

积极策略和回避策略回避型:努力不去想这个情境,所以能尽可能

多地或尽可能长时间地回避焦虑。“担心也没有用”,“别想它了,想点别的吧”,就是压抑策略。推迟去看医生或推迟同教授的谈话,因为你预料到这种场面对你有压力,你用的就是压抑策略。积极型:尽可能多而快地寻找解决办法,以积极的行动迎接压力。就一个安排好的治疗程序努力去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或花大量时间考虑一个即将到来的工作面试,这时你用的是积极策略。

面临压力时的应对方式- 1积极认知策略

• 祈求指导和权威• 做最坏的准备• 努力去看积极的一面• 考虑处理问题的几种选择• 凭过去经验办• 在一段时间里整天忙于做事• 努力置身这种情境之外,客观地看待它• 仔细考虑这种情境并争取理解它• 自言自语说些能让自我感觉好一些的事• 对自己发誓,下一次事情会不一样了• 认为做什么也没用,接受这个事实

面临压力时的应对方式- 2

积极行动策略• 努力寻找更多的有关信息• 跟父母、亲戚、朋友谈论这个问题• 找专家 (医生、律师等 )谈一谈• 忙于别的事使自己不去想这个问题• 订一个行动计划然后去施行• 暂时不考虑这些事• 弄清必须做什么而且设法实现• 设法让自己的情绪超脱出来• 从有相似经历的人或群体那里寻求帮助• 交换或折衷以从这个情境中得到一些有利的东西• 用体育锻炼来缓解紧张

面临压力时的应对方式- 3

回避策略• 当我感到生气或沮丧时,就冲别人发泄• 继续将自己的情绪保持在正常状态• 一般避免和他人呆在一起• 拒绝相信它发生了• 喝很多酒来缓解紧张• 吃很多东西来缓解紧张• 抽很多烟来缓解紧张• 吃很多镇静药来缓解紧张• 引自 Holahan 和 Moos(1987)

面临压力时的应对方式- 4

问题中心策略• 直接关注于问题,由此克服焦虑。例如学某学科费力。有了问题时,哪怕想出的只是很简单的方法也比什么也不干好。 (“我先制订一个行动计划然后实施计划” )

情绪中心策略• 减轻伴随问题产生的情绪压力。例如,在考试失败时,用积极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会使自己好受一点,或者考虑能做点什么让自己感觉好一点。 (“我尽量去看事物好的一面” )

面临压力时的应对方式- 5

• 回避策略在短期内更有效,从长期看,积极策略更有效。

• 有些问题一两天后烟消云散了。一场令人生气的谈话所带来的刺痛或者某个令人尴尬的时刻常常刚过一会儿就消退了。用回避策略,仅仅是不去想这种体验,就可能渡过难关。

• 很多时候,问题不会消失。一个学生可以不理会他的学习困难问题,可这些问题并不会消失。学习成绩差、人际关系不融洽这些问题是不会自生自灭的。所以,为了彻底地消除焦虑,更多时候应该采取积极策略。

埃里克森提出的人生发展 8 个阶段• 婴儿期 信任对不信任• 学步期 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 儿童早期 主动性对内疚• 小学期 勤奋对自卑• 青少年期 认同感对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 亲密对孤独• 成年期 繁殖对停滞• 老年期 自我完善对失望

婴儿期: 0- 1 岁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新生儿处在周围人的慈爱中。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啼哭是否得到了注意,都影响到他们以后的人格发展。需要得到了满足的儿童,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它是周围人们的信任和对自己的信赖。这样的孩子觉得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的,是可以接近的。从小没有得到充分关爱和照顾的孩子会产生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这些儿童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的和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

学步期: 2~ 3 岁• 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 一岁以后的儿童想知道:我能做什么?外界的哪些东西是我能控制的?外界的什么东西控制着我?他们常常要试试自己的能力大小。形成了自主性的儿童,觉得自己是独立的,善于自我表现,富于自信心。父母过度保护会阻碍自主性的发展。如果不允许儿童进行探索,不能获得个人控制感和对外界施加影响的认识,儿童就会产生羞怯和怀疑感。在大人谈论自己时用手捂住脸的孩子,就是这样的儿童。

• 此阶段儿童产生的自我控制感是自由意志的开始。具有较强自主性的儿童,在以后生活中,将很愿意掌握自己的命运,自信使他们能向艰难困苦挑战,并战胜它们。羞怯和怀疑的儿童将永远是追随者,他们依赖性强,缺乏果断性,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

童年早期(幼儿期): 3~ 6 岁 主动性对内疚• 这是儿童形成主动性的关键时期。成功解决这一危机会促使雄心壮志的产生和追求感的形成。主动性与前一阶段的自主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随着儿童主动性的发展,他们体会到完成一项任务的喜悦。不能很好地形成主动性的儿童,会产生内疚感,他们缺乏主动性,总是依赖别人。

• 信心也是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形成了强烈的主动性的儿童就有了“追求感……这是一种坚定信念,它不受内疚感的威吓,表明‘我就是我心目中要成为的人’” (埃里克森 ) 。这一坚定信念在儿童后来的生活中起着指导作用,也许是推动他完成大学学业的动机,或许为他在以后的寻找职业时的“自我推销”提供了信心。

童年中期(小学阶段) 勤奋对自卑• 儿童进入这一年龄阶段后,会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做不了

的,但不久,他们开始与别的孩子展开了竞争。他们不可避免地要把自己与同伴进行比较,比学习,也比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如果儿童体验到了成功,他们的竞争意识就会不断增强,这为他们今后成为积极的、有成就的社会成员铺平了道路。但失败的体验,会使儿童产生一种不适当的感情,对今后的创造与生活都期望不高。正是在这个时期,在青春期躁动到来之前的少年时期,儿童形成了勤奋感和对自己力量和能力的信任感,或者形成了自卑感和对自己的天分和能力的低评价。

青少年期(中小学阶段)

自我认同感对自我认同感混乱

我是谁?• 自我认同感 我过去曾经怎样? 我现在怎样? 我将来会怎样?

• 青少年期要解决的各种问题 • 时间观念和时间混乱;• 自我肯定和自我怀疑;• 角色扮演成功和角色扮演失败;• 成就感和挫折感;• 清晰的和混乱的性别认同感;• 正确的和混乱的权威感;• 思想政治方面的自我认同感

成年前期 亲密对孤独• 年轻人开始寻求一种亲密感,并在情感方面得到成长,这就需要与他人形成一种“心理上的真正的、相互的亲密感”,这包括友谊和异性伙伴。亲密感发展的结果一般是结婚。

• 在这一阶段不能形成良好的亲密感的人,会面临孤独。他们可能经历了多次肤浅的关系,但从来没有在真正的密切关系中获得情感满足。有些人回避建立那种需要爱的承诺或亲密感的关系,独身生活及其方便,在一段时间里可能令人愉快,但假若一个人不能超越这种生活方式,就会导致情绪和个人满足感发展的严重滞后。

成年期 繁衍对停滞• 进入中年的人开始关心下一代。父母通过教育孩

子,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无子女的成人通过与年轻人的接触而丰富自己的生活。在这些活动中,他们产生一种由繁衍、培养、教育下一代而满足的感觉。

• 不关心年轻人发展的人被停滞感困扰着,这是一种厌恶和个人感情贫乏的状态。如有些父母从教育孩子中很少获得快乐,而是充满厌烦,对生活感到不满。在孩子发展中不能展示自己的潜力,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可悲的。

老年期 自我完善对失望• 以满足的心情回忆往事的老年人,以一种完善感

走完最后的发展阶段。老年人回首往事时,常以一种不得已的心态接受现实,走过的路虽然不能再重走一遍,但是有完善感的人接受这一现实,因此感到满足。

• 不能形成这种完善感的人会落入失望的境地。他们觉得自己的时间太少了,年轻人拥有的机会他们都没有了,一生已经过去,他们希望再重新生活一遍,因此常常通过对他人的厌恶和轻蔑来表达他们的失望。生活中没有什么东西比一个老年人的失望更悲哀,也没有什么事情比一个充满完善感的老年更令人满足。

行为和心理的反应

床上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人?

(一)合理宣泄法• 合理宣泄情绪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向亲密的家人、朋友倾诉或写信,记日记做自我倾诉,向同病相怜的人倾诉、参加运动等。散步、听音乐、看幽默或惊险的电影,或专注于看电视、阅读、游戏等活动中,都能帮助我们排遣不良情绪。

• 在悲痛欲绝时大哭一场,可使情绪平静。美国专家威费雷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

(二、)放松训练法• ( 1 )深呼吸法。 • ( 2 )张-弛肌肉放松法 。• ( 3 )想象放松法 。

(三)自我暗示法

• 自我暗示是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的形式来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五)直接行动法• 直接行动法就是指通过做那些能够消除压力来源的工作来消除或减轻压力的方法。只有行动,才能帮助人摆脱重重心理困扰。

小环境:家庭,幼儿园,邻居

中环境:两个小环境的相互作用

外环境:爷爷奶奶,父母工作单位,父母的朋友,社区

大环境:父母的社会阶层,价值观,法律,风俗习惯,父母的信仰

案例 1:最近发现一好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发言也不参与。教师可走进身边、弯下腰,问:你怎么不说呢?

生 :不想说

教师下一次再走近他时,继续微笑的关切问:没事吧?

案例 2:一学生上课分心

下课以后单独谈:平时不是这样的,是不是遇到麻烦了,能说说吗?

一学生拿妈妈的钱,离家出走。(家里只有母亲和妹妹)几天以后,心里不踏实,就找来了。自己也很有理由,但是也觉得这种做法不合适。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空椅子技术。体会妈妈的心情,申明自己的理由,知道心里的困惑。对话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忽略的问题 (如自己平时拿有钱,妈妈也给有,而不是她说得没有一点钱)。从而对自己夸大妈妈的错有所认识。针对担心回家被妈妈吵可以继续对话。对话中需要教师提示、引导、暗示(心理咨询技术)等技巧。

一个关注:• 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

–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核心– 心理问题可引发其它问题

两个帮助:

• 帮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对学习的多元理解– 对成功的多元理解– 对目标的多元理解

• 帮助学生寻找到交流的真谛–如何与朋友相处–如何与父母相处

三个培养:

• 培养学生心理保健的意识– 教师要做心理保健的表率– 心理保健的关键:观念–①观念一:有心理问题主动想办法–②观念二:烦恼的根源是我们的认知,而不

是事件本身

• 我们的烦恼不是源于我们的遭遇,而是源于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发生事件 主观认识 心理行为反应

• 人的非理性思维:–①我要人人满意–②我要全面出色–③有错就要严惩–④痛苦不可避免–⑤逃避易于面对–⑥人人依赖他人–⑦往事决定今朝–⑧做事定要圆满

• 非理性思维之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透顶

• 挑战非理性思维:– 我所持的这种思维是正确的吗?–放弃这种思维是正确的吗?–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出现最糟糕的后果时,如何应付?– 看待这个情境最合理的方式是什么?

四、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和计划

各校应根据本校学生测查结果、分析、建议等制定学校未来一年及三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和计划。应针对学生在认知、学习、情绪、面对挫折、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常见问题制定相应计划并开展工作。

方案和计划结构

(一)目标• 总体目标:结合 2002 年 8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针对本校实际情况制定。

• 具体目标:进一步针对本校本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家庭、学校等因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计划。

方案和计划结构

(二)内容及途径• 如何开展心理健康课?• 如何进行专题讲座?• 心理档案建立的实施• 个体心理咨询• 团体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问题等

方案和计划结构

(二)内容及途径• 如何开展心理健康课?• 如何进行专题讲座?• 心理档案建立的实施• 个体心理咨询• 团体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问题等

方案和计划结构

(三)时间 每一项具体任务完成的时间。最好制定出阶段性目标完成的时间。

方案和计划结构

(四)形式 对每项任务完成的形式。比如,以课程的形式来完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与提升或培养工作。以个体咨询的形式完成特殊问题的解决。

方案和计划结构

(五)设施及保障 逐步加大心理教育的硬件经费的投入的问

题。比如,团体活动工具包 、爱心抱抱人 、智能身心反馈训练系列 、宣泄器材 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