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會想念 然後再相見都在我的兒時記憶中。以前2個多小時的嘔吐之...

1
3 68文|周依禪(旗美社大重建站專員) 記得小時候爸媽每次提到要去六龜、甲仙 等山區踏青,我就會立刻大喊「不要!」,對 我來說,這幾個地方就是暈車嘔吐的代表。暈 車,是我小時候的罩門。只要開上彎彎曲曲的 山路,就開始頭暈,接著胃翻攪,這時一定要 逼自己昏睡,蜷曲著身體倒在後座,偏偏車子 左搖右晃,要是睡不著,就只能拿著塑膠袋備 戰,有時候爸媽看我臉部扭曲,就這樣停在山 路邊讓我吐了起來。 進入重建站之後,六龜變得好近。六龜風景 區的牌樓時常出現,六龜大橋、扇平山莊、六 龜育幼院、寶來、藤枝森林遊樂區……,這些 都在我的兒時記憶中。以前2個多小時的嘔吐之 路,現在從旗山出發只要30分鐘就輕鬆到達, 只是六龜大橋是新的,扇平山莊的招牌是泛黃 的,六龜育幼院的吊橋已經斷落,寶來大街變 得冷清,藤枝呢?我們全家人都喜歡的世外桃 源、芬多精森林,不能進去了。 然後我好像明白了,為什麼我會在這裡? 我投入這份工作的那股熱血,源自於兒時的記 憶,對這些留下足跡的地方,有一份情感,它 曾經帶給我許多珍貴的生命經驗,那些接近大 自然的體驗,還有與家人共享的美好時光。你 很難想像這些原本在記憶中如此美好的山水、 風土,被大水沖刷殆盡,甚至已經無法再靠 一定會想念 然後再相見 近。而在開始這份工作之後,我與這些地方的 聯繫,不再只是脆弱的柏油道路,而是對這個 地方的人,多了一份牽掛和情感。 命運總不是照著自己寫的劇本走,我被分 配到的工作區域是完全陌生的杉林區,更挑戰 的是,要面對前所未見的永久屋重建模式── 大愛永久屋,面對7個社區組織(後來又加入旗 山4個組織),完全不同的狀態,五花八門的議 題,還有不斷湧入的公私部門的資源,令人眼 花撩亂,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像誤入叢林的小 白兔;剛開始,我會把每天遇到的人的名字, 寫在我的筆記本,想著要趕快跟大家拉近距 離,光是記人的名字,就有壓力,還要不斷吸 收大家講的社區概況和發展規劃,常常處於深 怕自己幫不上忙的焦慮中,偶爾更要面對被質 疑敷衍的挫折。 工作一年後,時常質疑自己,也質疑這個 工作,到底重建是什麼?公部門第一個做的是 道路、橋樑等硬體建設,再來是災民的生計和 產業重建,還有一小部分才是心理、生活的重 建,而重建站的1.5線角色有時尷尬,很多時間 花在傾聽、討論,促進不同社區工作者的互動 交流,做了很多卻不一定看得見成果,不像那 些捧著資金進去的單位,但我們是如此認真的 經營「人」,去陪伴社區夥伴成長,而不管是 社區工作還是重建議題,真正的關鍵不就在於 人嗎?人如果沒有正確的觀念、開放的視野, 再多的資源、再好的政策,仍得不到妥善的運 用與發揮。 幸運的是,許多鄉村獨有的生活氛圍,讓 工作上的壓力得以紓解。每次去集來社區一 定就會得到芭樂,還有阿嬤的菜園永遠這麼歡 迎你;小份尾的玉荷包出場前我就吃得到,還 有半夜彭派的山產消夜;成功社區的水牛阿 公家,神奇的像是電影場景;日光小林的耆老 阿伯和熱血青年,不斷讓我看見迸發的生命 力……,只要每次到社區走踏,就會得到新的 能量,一定會想念那條串連著社區的台21線彎 彎山路。 兩年半,有太多說不完的故事,在這個工 作有很多的挫折,也有很多成長,雖然我仍然 無法成為一個交際高手,但我可以用更自然的 態度去與不熟悉的人互動,在面對複雜的訊息 和狀態時,可以更快速的組織整合;我也體認 到,避免拿自己的標準衡量別人,更不要因為 他人的反應不如預期而否定自己。 而我要感謝的是,那些即使記不住我的名 字,但總是熱情招待與呼喚我的婆婆媽媽、阿 叔阿伯們,還有因為共同完成一件事而歡欣鼓 舞的夥伴們,你們給我的是繼續走在這條路上 的動力和能量,而那些鄉村特有的默會知識和 情感交流,更是我未來的養分。 文|歐靜美(旗美社大重建站專員) 搖曳地站在田中央的香蕉樹,熱鬧的仿巴 洛克的旗山老街,旗山,我的家。去年輾轉得 知旗美社大重建站在徵才,於是,我回來了。 重返家鄉就業的心情很奇妙,期待自己多認識 旗美九鄉鎮這個地方,多多陪陪家人,進而, 為災後仍居住在這的居民做點什麼。 莫拉克風災一詞,對我來說並不陌生,回 想莫拉克那年,還在就學的我,恰逢暑假回家 慶祝父親節。連續多日的大雨,旗山的低漥處 開始積水,伴隨居民的不安。接著新聞報導旗 山河堤潰堤、小林村滅村。旗山上空直升機日 日盤旋,往返山區,那一幕幕多麼令人錯愕。 雖然身為旗山人,但從未一覽中寮山之美, 因為工作負責中寮社區的原因,有機會騎著機 車沿路欣賞,壯觀奇特的月世界泥火山地形, 豐富的生態資源。旗山的另一方向即是六龜 我們的陪伴永不打烊 區,荖濃溪畔十八羅漢山,直立圓錐山脈綿延 數公尺,屬於火焰山地形。不斷的走訪,逐漸 認識旗美九鄉鎮,人文地景,無處不驚奇。 重建站的陪伴工作,到底要做什麼?我們 沒有大量的資金,我們有的是耐心、傾聽、陪 伴。透過每月一次的會議相聚,不定期的拜 訪,與人力一起觀察社區的需求,共同面對解 決。與其說是輔導團隊,我們更像「朋友」, 陪伴社區一同茁壯。 旗山大林社區的重建人力素玉姐長期觀察, 社區媽媽的才能不容忽略,希望透過課程帶動 社區媽媽。華瑛老師每周一次的課程,帶著婦 女們從製作手工書,黏貼自己過往的相片,料 理自己的拿手菜與大家分享,進而分享自己手 工書的故事。從害羞到有自信的在眾人前發 表自己的故事,這看似簡單,背後伴隨著是焦 慮、緊張、期待,錯綜複雜的情緒。看著婦女 們一步一步的成長,素玉姐紅著眼眶說:「再 辛苦都都值得了。」 記得第一次進社區,正逢老人據點時間, 一群長輩們相聚在一起,有生輔員帶著他們一 起做運動,休息時間一起分享生活的點滴,長 輩的臉上充滿笑容,幸福洋溢。六龜新威社區 雅玲,也察覺社區居民高齡化,目前正積極籌 劃,凝聚社區志工。透過社大的牽線與廣林社 區及獅山社區相互交流,盼望將來在新威的長 輩們,也能享受此服務。 社區工作是個有溫度的工作,常常因居民 的一點點關心而感動,反之,也常因漠視而受 傷。無論感動或受傷,都讓我們越挫越勇,從 中成長,人生有你們跟我一起走過而精采。 風災三年,重建之路仍繼續進行著,這個人 才培力計畫雖然在今年六月告一段落,但我們 的陪伴永不打烊。 1-3. 重建站夥伴投入社區活動的身影,圖1為依禪 (左2)、圖2為怡廷(左2)、圖3為靜美(左1) 和土豆(左2)。 4. 去年底離開重建站團隊的昭宏,繼續投入重建工 作,目前為六龜茂林區培力據點的培力員。 1 2 3 4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Oct-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一定會想念 然後再相見都在我的兒時記憶中。以前2個多小時的嘔吐之 路,現在從旗山出發只要30分鐘就輕鬆到達,只是六龜大橋是新的,扇平山莊的招牌是泛黃

版3第68期

文|周依禪(旗美社大重建站專員)

記得小時候爸媽每次提到要去六龜、甲仙

等山區踏青,我就會立刻大喊「不要!」,對

我來說,這幾個地方就是暈車嘔吐的代表。暈

車,是我小時候的罩門。只要開上彎彎曲曲的

山路,就開始頭暈,接著胃翻攪,這時一定要

逼自己昏睡,蜷曲著身體倒在後座,偏偏車子

左搖右晃,要是睡不著,就只能拿著塑膠袋備

戰,有時候爸媽看我臉部扭曲,就這樣停在山

路邊讓我吐了起來。

進入重建站之後,六龜變得好近。六龜風景

區的牌樓時常出現,六龜大橋、扇平山莊、六

龜育幼院、寶來、藤枝森林遊樂區……,這些

都在我的兒時記憶中。以前2個多小時的嘔吐之

路,現在從旗山出發只要30分鐘就輕鬆到達,

只是六龜大橋是新的,扇平山莊的招牌是泛黃

的,六龜育幼院的吊橋已經斷落,寶來大街變

得冷清,藤枝呢?我們全家人都喜歡的世外桃

源、芬多精森林,不能進去了。

然後我好像明白了,為什麼我會在這裡?

我投入這份工作的那股熱血,源自於兒時的記

憶,對這些留下足跡的地方,有一份情感,它

曾經帶給我許多珍貴的生命經驗,那些接近大

自然的體驗,還有與家人共享的美好時光。你

很難想像這些原本在記憶中如此美好的山水、

風土,被大水沖刷殆盡,甚至已經無法再靠

一定會想念 然後再相見近。而在開始這份工作之後,我與這些地方的

聯繫,不再只是脆弱的柏油道路,而是對這個

地方的人,多了一份牽掛和情感。

命運總不是照著自己寫的劇本走,我被分

配到的工作區域是完全陌生的杉林區,更挑戰

的是,要面對前所未見的永久屋重建模式──

大愛永久屋,面對7個社區組織(後來又加入旗

山4個組織),完全不同的狀態,五花八門的議

題,還有不斷湧入的公私部門的資源,令人眼

花撩亂,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像誤入叢林的小

白兔;剛開始,我會把每天遇到的人的名字,

寫在我的筆記本,想著要趕快跟大家拉近距

離,光是記人的名字,就有壓力,還要不斷吸

收大家講的社區概況和發展規劃,常常處於深

怕自己幫不上忙的焦慮中,偶爾更要面對被質

疑敷衍的挫折。

工作一年後,時常質疑自己,也質疑這個

工作,到底重建是什麼?公部門第一個做的是

道路、橋樑等硬體建設,再來是災民的生計和

產業重建,還有一小部分才是心理、生活的重

建,而重建站的1.5線角色有時尷尬,很多時間

花在傾聽、討論,促進不同社區工作者的互動

交流,做了很多卻不一定看得見成果,不像那

些捧著資金進去的單位,但我們是如此認真的

經營「人」,去陪伴社區夥伴成長,而不管是

社區工作還是重建議題,真正的關鍵不就在於

人嗎?人如果沒有正確的觀念、開放的視野,

再多的資源、再好的政策,仍得不到妥善的運

用與發揮。

幸運的是,許多鄉村獨有的生活氛圍,讓

工作上的壓力得以紓解。每次去集來社區一

定就會得到芭樂,還有阿嬤的菜園永遠這麼歡

迎你;小份尾的玉荷包出場前我就吃得到,還

有半夜彭派的山產消夜;成功社區的水牛阿

公家,神奇的像是電影場景;日光小林的耆老

阿伯和熱血青年,不斷讓我看見迸發的生命

力……,只要每次到社區走踏,就會得到新的

能量,一定會想念那條串連著社區的台21線彎

彎山路。

兩年半,有太多說不完的故事,在這個工

作有很多的挫折,也有很多成長,雖然我仍然

無法成為一個交際高手,但我可以用更自然的

態度去與不熟悉的人互動,在面對複雜的訊息

和狀態時,可以更快速的組織整合;我也體認

到,避免拿自己的標準衡量別人,更不要因為

他人的反應不如預期而否定自己。

而我要感謝的是,那些即使記不住我的名

字,但總是熱情招待與呼喚我的婆婆媽媽、阿

叔阿伯們,還有因為共同完成一件事而歡欣鼓

舞的夥伴們,你們給我的是繼續走在這條路上

的動力和能量,而那些鄉村特有的默會知識和

情感交流,更是我未來的養分。

文|歐靜美(旗美社大重建站專員)

  搖曳地站在田中央的香蕉樹,熱鬧的仿巴

洛克的旗山老街,旗山,我的家。去年輾轉得

知旗美社大重建站在徵才,於是,我回來了。

重返家鄉就業的心情很奇妙,期待自己多認識

旗美九鄉鎮這個地方,多多陪陪家人,進而,

為災後仍居住在這的居民做點什麼。

  莫拉克風災一詞,對我來說並不陌生,回

想莫拉克那年,還在就學的我,恰逢暑假回家

慶祝父親節。連續多日的大雨,旗山的低漥處

開始積水,伴隨居民的不安。接著新聞報導旗

山河堤潰堤、小林村滅村。旗山上空直升機日

日盤旋,往返山區,那一幕幕多麼令人錯愕。

  雖然身為旗山人,但從未一覽中寮山之美,

因為工作負責中寮社區的原因,有機會騎著機

車沿路欣賞,壯觀奇特的月世界泥火山地形,

豐富的生態資源。旗山的另一方向即是六龜

我們的陪伴永不打烊區,荖濃溪畔十八羅漢山,直立圓錐山脈綿延

數公尺,屬於火焰山地形。不斷的走訪,逐漸

認識旗美九鄉鎮,人文地景,無處不驚奇。

重建站的陪伴工作,到底要做什麼?我們

沒有大量的資金,我們有的是耐心、傾聽、陪

伴。透過每月一次的會議相聚,不定期的拜

訪,與人力一起觀察社區的需求,共同面對解

決。與其說是輔導團隊,我們更像「朋友」,

陪伴社區一同茁壯。

旗山大林社區的重建人力素玉姐長期觀察,

社區媽媽的才能不容忽略,希望透過課程帶動

社區媽媽。華瑛老師每周一次的課程,帶著婦

女們從製作手工書,黏貼自己過往的相片,料

理自己的拿手菜與大家分享,進而分享自己手

工書的故事。從害羞到有自信的在眾人前發

表自己的故事,這看似簡單,背後伴隨著是焦

慮、緊張、期待,錯綜複雜的情緒。看著婦女

們一步一步的成長,素玉姐紅著眼眶說:「再

辛苦都都值得了。」

記得第一次進社區,正逢老人據點時間,

一群長輩們相聚在一起,有生輔員帶著他們一

起做運動,休息時間一起分享生活的點滴,長

輩的臉上充滿笑容,幸福洋溢。六龜新威社區

雅玲,也察覺社區居民高齡化,目前正積極籌

劃,凝聚社區志工。透過社大的牽線與廣林社

區及獅山社區相互交流,盼望將來在新威的長

輩們,也能享受此服務。

社區工作是個有溫度的工作,常常因居民

的一點點關心而感動,反之,也常因漠視而受

傷。無論感動或受傷,都讓我們越挫越勇,從

中成長,人生有你們跟我一起走過而精采。

風災三年,重建之路仍繼續進行著,這個人

才培力計畫雖然在今年六月告一段落,但我們

的陪伴永不打烊。

1-3. 重建站夥伴投入社區活動的身影,圖1為依禪

(左2)、圖2為怡廷(左2)、圖3為靜美(左1)

和土豆(左2)。

4. 去年底離開重建站團隊的昭宏,繼續投入重建工

作,目前為六龜茂林區培力據點的培力員。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