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大戰及有關和約的簽署 - hkep · 11....

5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 - 45 年) 兩次大戰期間 (1919 - 39 年) 1939 年在歐洲爆發 戰時會議 1941 年在亞洲及太平洋爆發 巴黎和會(1946 年) 亞洲及非洲獨立運動的興起 重整軍備(1935 年) 萊茵河區重新軍事化(1936 年) 干預西班牙內戰(1936 - 39 年) 吞併奧地利(1938 年) 吞併捷克(1938 - 39 年) 入侵波蘭(1939 年) 阿比西尼亞危機(1935 - 36 年) 滿洲事件(1931 年) 第二次中日戰爭(1937 - 45 年) 偷襲珍珠港(1941 年) 加強國際間的合作 新世界秩序 巴黎和會和約 影響 極權主義的興起 集體安全的嘗試 2 兩次大戰及有關和約的簽署 2 國際秩序的改變 歐洲版圖的改變 國際聯盟的成立 為極權主義興起製造有利的形勢 歐洲在國際貿易及工業上的領導地位衰落 造成社會問題及變化 對權力的極端崇尚 巴黎和會維持歐洲短暫和平 對德國的凡爾賽條約(1919 年) 對保加利亞、匈牙利及土耳其的 和約(1919 - 20 年) 對奧匈的聖澤門條約(1919 年) 意大利的法西斯主義 日本的軍國主義 德國的納粹主義 成立國際聯盟 召開裁軍會議 簽訂國際和平公約 發展 和約 影響 德國 侵略行動 英法的綏靖政策 經濟大衰退 (1929 - 34 年) 意大利 日本 兩次大戰及有 關和約的簽署 巴黎和會 (1919 - 20 年)

Upload: others

Post on 28-Jan-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兩次大戰及有關和約的簽署 - HKEP · 11. 指出西歐國家經濟統合面對的問題和各項嘗試,並分析這些嘗試的成就和局限。 卷二 論述題 1. 探討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 - 45 年)

兩次大戰期間(1919 - 39 年)

1939 年在歐洲爆發

戰時會議

1941 年在亞洲及太平洋爆發

巴黎和會(1946 年)

亞洲及非洲獨立運動的興起

重整軍備(1935 年)

萊茵河區重新軍事化(1936 年)

干預西班牙內戰(1936 - 39 年)

吞併奧地利(1938 年)

吞併捷克(1938 - 39 年)

入侵波蘭(1939 年)

阿比西尼亞危機(1935 - 36 年)

滿洲事件(1931 年)

第二次中日戰爭(1937 - 45 年)

偷襲珍珠港(1941 年)

加強國際間的合作

新世界秩序

巴黎和會和約

影響

極權主義的興起

集體安全的嘗試

2 兩次大戰及有關和約的簽署2

國際秩序的改變

歐洲版圖的改變

國際聯盟的成立

為極權主義興起製造有利的形勢

歐洲在國際貿易及工業上的領導地位衰落

造成社會問題及變化

對權力的極端崇尚

巴黎和會維持歐洲短暫和平

對德國的凡爾賽條約(1919 年)

對保加利亞、匈牙利及土耳其的和約(1919 - 20 年)

對奧匈的聖澤門條約(1919 年)

意大利的法西斯主義

日本的軍國主義

德國的納粹主義

成立國際聯盟

召開裁軍會議

簽訂國際和平公約

發展

和約

影響

德國

侵略行動

英法的綏靖政策

經濟大衰退(1929 - 34 年)

意大利

日本

兩次大戰及有        關和約的簽署

巴黎和會(1919 - 20 年)

Page 2: 兩次大戰及有關和約的簽署 - HKEP · 11. 指出西歐國家經濟統合面對的問題和各項嘗試,並分析這些嘗試的成就和局限。 卷二 論述題 1. 探討

(b) 具體措施

‧成立國際聯盟(TheLeagueofNations)。

‧簽訂國際和平公約。

‧召開裁軍會議。

國際聯盟 (a) 背景

‧國際聯盟是根據美國總統威爾遜的「十四項建議」而建立的。

‧國際聯盟於 1920 年建立,共有 41 個成員國。

‧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

(b) 目的

‧透過集體安全來避免戰爭。若成員國受到別國的進攻,其他成員國會採取聯合行動對付侵略者。

‧解決各國之間的的爭端,維護和平。

‧促進國際合作,以解決社會及經濟問題。

B

國際聯盟、國際和平公約及裁軍會議是集體安全的核心措施。但亦有史家將1930年代的綏靖政策視為集體安全的最後嘗試。值得考慮的是,綏靖政策雖然亦以會議解決問題,但它背離了互相保護、對抗侵略者的精神,與集體安全的原意大相逕庭。

集體安全是一個阻止戰爭爆發的機制,力圖通過國際合作方式避免戰爭再度爆發。

國際聯盟下設有國際法庭,旨在以國際法解決各國提出的糾紛。又有一系列的救濟組織,協助歐洲民眾渡過戰後的艱苦生活。

國際聯盟作為首個國際維持和平組織,是現今聯合國的前身,為日後聯合國留下非常寶貴的經驗。聯合國的內容,詳情請參考「其他主要衝突及爭取和平的努力 — 聯合國在維持和平方面擔當的角色」。

(c) 組織及結構

成員 功能

全體大會

‧包括所有成員國。

‧成員國各有一票表決權,但 重 大 問 題 需經一致(unanimous)投票同意。

‧每年召開一次會議,商討共同關注的事務。

‧制定預算,以及接納新成員。

理事會‧包括 4 名常任理事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及日本),4名非常任理事國。

‧處理緊急事件。

祕書處 ‧祕書長領導。 ‧負責行政工作。

表 2.16 國際聯盟的組織及結構

44

歷史:強化筆記及應試練習 主題乙

Page 3: 兩次大戰及有關和約的簽署 - HKEP · 11. 指出西歐國家經濟統合面對的問題和各項嘗試,並分析這些嘗試的成就和局限。 卷二 論述題 1. 探討

巴爾幹半島的種族衝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已存在。南斯拉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但未能結束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種族之間的緊張局勢受到狄托的鐵腕統治而得以遏止。

(c) 民族主義在南斯拉夫各種族中興起

‧ 1980 年,狄托逝世,民族主義死灰復燃,多個共和國都希望脫離南斯拉夫聯邦獨立。

‧ 1989 年,米洛舍維奇(SlobodanMilosevic)成為塞爾維亞總統。他煽動塞爾維亞的民族主義情緒,意圖增加塞爾維亞在南斯拉夫聯邦的勢力,此舉驚動了其他共和國。

‧ 1990 年代末,共產主義在東歐崩潰,刺激南斯拉夫內的其他共和國通過自由選舉成立新政府,並希望爭取自決權。這些新政府反對塞爾維亞不斷擴大影響力。

‧然而,米洛舍維奇反對南斯拉夫分裂,其他種族(斯洛文尼亞人、克羅地亞人、波斯尼亞人及阿爾巴尼亞人)則希望獨立,他們的衝突使南斯拉夫於 1990 年代陷入內戰。

圖 3.15 南斯拉夫內戰的背景(1990年代)

種族民族主義興起

地區經濟差別及資源爭奪

多種族國家

狄托逝世

東歐共產主義崩潰

米洛舍維奇的野心

其他共和國爭取獨立

塞爾維亞力阻各國獨立

種族磨擦不斷

南斯拉夫爆發內戰

115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主要衝突及為和平所作的努力

Page 4: 兩次大戰及有關和約的簽署 - HKEP · 11. 指出西歐國家經濟統合面對的問題和各項嘗試,並分析這些嘗試的成就和局限。 卷二 論述題 1. 探討

卷一 歷史資料題1. 細閱資料 A。

資料 A

以下漫畫在 1949年由蘇聯出版,反映漫畫家對美國推出的「馬歇爾計劃」的看法。

(a) 參考資料 A,指出漫畫家對美國推出「馬歇爾計劃」所持的看法。試從資料中引用兩項線索以支持你的答案。 奪分攻略 1 (1 + 2 分)

(b) 你認為「馬歇爾計劃」的受助國家會否同意你在題 (a)所提及的看法?試參考資料 A 及 1945 - 60

年間的相關史實,解釋你的答案。 奪分攻略 2 (4 分)

160

歷史:強化筆記及應試練習 主題乙

Page 5: 兩次大戰及有關和約的簽署 - HKEP · 11. 指出西歐國家經濟統合面對的問題和各項嘗試,並分析這些嘗試的成就和局限。 卷二 論述題 1. 探討

卷一 歷史資料題

1. 資料 A由哪個國家出版?

2. 接受「馬歇爾計劃」援助的國家,會支持還是反對計劃?

3. 漫畫中德國對法國的說話,反映了兩國對英國加入的態度。

4. 須運用個人史識及漫畫中人物的言行,說明漫畫所帶出的訊息。

5. 須從英國的角度考慮加入共同體的好處與壞處。

6. 貨車出了甚麼問題?

7. 哪些國家在 1980年代加入歐洲共同體?

8. 須根據資料指出歐洲共同體擴大後的成就及問題。

卷二 論述題

9. 須指出影響歐洲國家經濟合作的所有因素,同時分辦哪些屬有利因素,哪些屬障礙。

10. 須說明為何兩個超級大國積極推動歐洲戰後重建。這與冷戰有何關係?其成效又如何?

11. 指出西歐國家經濟統合面對的問題和各項嘗試,並分析這些嘗試的成就和局限。

卷二 論述題1. 探討 1945- 60年間影響歐洲國家之間經濟合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奪分攻略 9 (15 分)

2. 比較美國及蘇聯在 1945 年後參與歐洲經濟重建及發展的動機和成效。 奪分攻略 10 (15 分)

3. 二十世紀下半葉,西歐國家在解決經濟統合問題上有多大成效? 奪分攻略 11 (15 分)

163

經濟方面的國際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