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60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是岭南中医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底蕴深厚 特点突出 一脉 相承等特点 现对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的 源流概况 主要学术特色以及传承推广工作介 绍如下中医喉科是中医耳鼻喉科最有特色的一个分 对于咽喉疾病的介绍早在 黄帝内经 中就 有所记录 岭南中医喉科的历史也可以追溯至千 年以前 神农本草经 就记载有岭南地 区的喉科用药 如石菖蒲 橄榄 诃子等等 汉代 杨孚所著 异物志 亦记载有咀嚼槟 可减少口咽干痛等内容但一直到清代以前形成专门的学术著作很少根据 岭南文献目录刘小斌编著岭南中医文献数据库黎汉 津编著 的资料所载 在乾隆至光绪年间 因江 浙一带流行白喉 并蔓延到其他省份 岭南地区 的喉科才逐渐出现相关的专著 现存的专著有 喉症指南周兆章 )、 喉舌备要 广东藩 )、 喉证图说 陈绍枚 )、 喉科学讲义 古昭典主编), 但由于各种原因均未形成流派直到杨志仁 王德鉴的出现 为岭南中医耳鼻喉 科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杨志仁教授和王德鉴教授 两人均幼承祖传 医术 杨志仁教授父亲杨梅宾 拜佛山喉科世医 为师 学有所成 王德鉴教授 为第一批全国名 老中医药专 学术经 验继 承工作指 老师 其父 亲王 俊民 为广东省名老中医尤擅长诊治 咽喉 疾病 流派创始 人前 在广东中医专科学 广 中医药 学前 1956 年以 随着 广 中医学开办 设立 了咽喉科教 研室 是国内 行中最早成 喉科教 研室 单位 1964 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建立 了喉科 由杨志仁 王德鉴 人在门 诊坐诊 1970 在王德鉴的主喉科展为耳鼻喉 为国内中医中最早成 耳鼻喉科的单位之 1974 受卫生委托举办了全国第一 中医 耳鼻喉科师资 培训班 其学员后来大都 成为各省 中医耳鼻喉科的学科带1984 开设了耳鼻 喉科病 为国内中医中最早 开设 单位 1978 年成为国内 批中医耳鼻喉科硕士1988 年在国内最早 开办本科中医 五官 培养 了一 批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术带 人和传承人 国中医耳鼻喉科学发展 作用代传承人王 士贞 教授 为广 中医药 学教授 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 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 学术经 验继 承工作指 老师 曾任 广 中医药 学第一 属医耳鼻咽 喉科主 及学术带 中医药学 耳鼻喉 科分 学术 顾问 广东省中医药学耳鼻咽喉专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 郭化民 1 1 林赞檬 1 阮岩 1 发源于岭南地区的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是岭南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底蕴深厚特点突出一脉相承等特点强调全面正确取 ”、 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擅用岭南本草治疗耳鼻喉科病为该流派的四大主要学术特色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对近代中医耳鼻 喉科的发展起了较大推动作用岭南地区中医学术流派耳鼻喉科 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 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08…………………………………………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10405医学综述 1 · ·

Upload: others

Post on 01-Jun-2021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是岭南中医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底蕴深厚、 特点突出、 一脉

相承等特点。 现对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的

源流、 概况、 主要学术特色以及传承推广工作介

绍如下:

中医喉科是中医耳鼻喉科最有特色的一个分

科, 对于咽喉疾病的介绍早在 《黄帝内经》 中就

有所记录。 岭南中医喉科的历史也可以追溯至千

年以前, 如 《神农本草经》 中, 就记载有岭南地

区的喉科用药, 如石菖蒲、 橄榄、 诃子等等, 在

汉代, 杨孚所著 《异物志》 中, 亦记载有咀嚼槟

榔, 可减少口咽干痛等内容, 但一直到清代以前,

形成专门的学术著作很少。 根据 《岭南文献目录》

(刘小斌编著) 和 《岭南中医文献数据库》 (黎汉

津编著) 的资料所载, 在乾隆至光绪年间, 因江

浙一带流行白喉, 并蔓延到其他省份, 岭南地区

的喉科才逐渐出现相关的专著 , 现存的专著有

《喉症指南》 (周兆章)、 《喉舌备要》 (广东藩

属)、 《喉证图说》 (陈绍枚)、 《喉科学讲义》

(古昭典主编), 但由于各种原因, 均未形成流派。

直到杨志仁、 王德鉴的出现, 为岭南中医耳鼻喉

科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杨志仁教授和王德鉴教授, 两人均幼承祖传

医术, 杨志仁教授父亲杨梅宾, 拜佛山喉科世医

为师, 学有所成; 王德鉴教授, 为第一批全国名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其父

亲王俊民, 为广东省名老中医, 尤擅长诊治咽喉

疾病。 两位流派创始人前后在广东中医专科学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前身) 学习、 任教。

1956

年以

后, 随着广州中医学院的开办, 设立了咽喉科教

研室, 是国内同行中最早成立喉科教研室的单位

之一。

1964

年, 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建立, 开

设了喉科, 由杨志仁、 王德鉴二人在门诊坐诊。

1970

年, 在王德鉴的主持下将喉科拓展为耳鼻喉

科, 为国内中医院中最早成立耳鼻喉科的单位之

一。

1974

年受卫生部委托举办了全国第一届中医

耳鼻喉科师资培训班, 其学员后来大都成为各省

中医耳鼻喉科的学科带头人。

1984

年开设了耳鼻

喉科病房, 为国内中医院中最早开设病房的单位

之一。

1978

年成为国内首批中医耳鼻喉科硕士点

之一,

1988

年在国内最早开办了五年制本科中医

五官专业, 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术带

头人和传承人, 对我国中医耳鼻喉科学发展起了

很大推动作用。

第二代传承人王士贞教授, 为广州中医药大

学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第三、 第

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

老师。 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

喉科主任及学术带头人、 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

科分会学术顾问、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专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

郭化民

1

王培源

1

林赞檬

1

阮岩

1

发源于岭南地区的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是岭南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底蕴深厚、

特点突出、 一脉相承等特点。 强调全面正确取 “证”、 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擅用岭南本草治疗耳鼻喉科病为该流派的四大主要学术特色。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对近代中医耳鼻

喉科的发展起了较大推动作用。

岭南地区; 中医学术流派; 耳鼻喉科

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510405

医学综述

1

· ·

Page 2: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

·····························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

医学综述

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州市第九、 第十届政协委

员。 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耳鼻喉口腔科专

业委员会会长、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 第

二代传承人杨启琪教授, 在先父杨志仁的熏陶教

导下成长,

1975

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后任职

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 在三

十多年的中医临床、 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 善于综合运用中医的各种治疗方法治

疗耳鼻咽喉科疾病。

第三代传承人阮岩教授, 医学博士,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目前为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

师承王德鉴教授和王士贞教授, 现任广州中医药

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耳鼻咽喉教研室主任, 第一附

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

鼻喉科分会主任委员,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总编。 第三代传承人刘蓬教授, 医学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耳鼻喉科副主任, 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耳

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华中

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常委。 第三代传承人刘

森平教授,

1991

年经国家人事部、 卫生部、 中医

药管理局批准遴选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

人, 师承著名中医耳鼻喉科专家王德鉴教授。 第

三代传承人邱宝珊教授, 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

承人, 师承王士贞教授。 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

一临床医学院耳鼻咽喉科教授, 主任医师, 硕士

研究生导师, 杏林人才传承导师。

目前, 流派第四代传承人有徐慧贤、 何伟平、

王培源、 刘春松、 李迎春等人, 第五代传承人有

郭华民、 王建慧等人, 充分显示了该流派正在不

断地成长和壮大。

中医耳鼻喉科既具有中医学的一般共同点,

又有专科特点。 在发掘、 整理祖国医学遗产的基

础上, 我们积极吸取现代医学先进诊查技术, 使

传统的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诊疗新技术有机地结

合起来, 从而充实了中医耳鼻喉科的诊治内容,

深化中医耳鼻喉科的辨证论治。

3.1

全面正确取 “证”

由于耳鼻咽喉诸孔窍深邃而曲折, 不易窥视

清楚, 故其 “证” 应包括运用中医传统的望、 闻、

问、 切及应用现代的检查方法, 借助现代的诊查

设备所获得的所有资料。 只有这样, 医者才能从

不同角度、 不同层次对病人的病史、 病情、 症状、

体内外环境作详细而周密的分析, 才能取得正确

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

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可以说, 全面而正确取

“证” 是辨证的依据和基础, 是正确辨证的关键。

3.2

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

中医耳鼻喉科, 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

的辨证思维, 古代医家已有所认识。 耳鼻咽喉是

人体的局部气管, 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

在辨证上要注意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 这

是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学术特点与精华所在, 是

将中医的整体观运用到耳鼻喉科的临床辨证。

3.3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中医治病是按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的, 既

讲辨证, 又讲辨病。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当前临

床工作者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 辨病与辨证思维

也是中医耳鼻喉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应该

明确, 辨证是绝对的, 辨病是相对的, 辨证要识

病, 但辨证是不必拘泥于病。 证是动态的演变,

不适僵化不变的, 故即使尚未明确诊断的疾病,

同样可以辨证, 可以分析处理, 这也是中医耳鼻

喉科在辨证论治中的长处。

3.4

擅用岭南本草治疗耳鼻喉科病

由于岭南气候炎热, 雨多潮湿, 很多疾病和

湿热密切相关, 另外, 由于气候和饮食习惯, 形

成了岭南百姓湿热偏盛或气虚或痰湿等特有的体

质特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草木治一方病,

很多岭南医家利用岭南本草治疗耳鼻喉科疾病取

得了较好疗效。

流派继承中医传统诊疗技法, 并不断吸收新

2

· ·

Page 3: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8 ··································

医学综述

技术, 形成具有特色的流派诊疗技术, 如啄治法、

烙治法、 周氏万应点灸笔、 鼻疗指八法、 颈三线

按摩法、 鸣天鼓、 中药沐足法、 中药穴位注射、

声信息治疗、 放血疗法、 火针挑刺法、 耳穴贴压、

擒拿法、 穴位敷贴、 中药封包、 言语训练等等,

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自创始人为杨志

仁教授和王德鉴教授开始, 至今已经传承

5

代以

上。 五十多年来, 在杨志仁、 王德鉴、 王士贞、

阮岩等几代科主任的带领下,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

学术水平不断提升, 成为我国中医耳鼻喉科学重

要的医疗、 教学、 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岭

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影响深远。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重要基地的广州中医

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现为国家临床重

点专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

在教材建设方面, 流派创始人及传承人先后

主编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 《中医耳鼻喉科学》 多

部版本的规划教材, 同时还主编了在国内影响较

大的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

学》, 对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在中成药研发方面, 流派传承人 “因地、 因

时、 因人” 制宜, 擅长使用岭南中草药治疗各种

耳鼻喉科常见病及疑难病。 流派研发的制剂如润

喉丸、 启窍治聋丸、 加味苍耳子丸、 复方辛夷滴

鼻液、 复方薄荷脑滴鼻液、 鼻窦灌注液、 岗梅清

咽合剂、 咽喉饮、 清金开音片、 银连含漱液、 紫

地合剂等, 广泛运用于临床, 疗效显著。

在诊疗方案制定方面, 流派牵头制定的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的病种有

耳鸣和鼻鼽; 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

径的病种有暴聋和梅核气; 使用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中医诊疗方案的病种有鼻渊、 慢喉喑和暴聋;

撰写急喉喑、 慢喉喑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中医耳

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2012

7

月), 并于

2014

12

月开始急喉喑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及

急喉喑治未病指南的制定工作。

在技术成果转化方面, 王德鉴教授的润喉丸

已经开发成中药新药。 鼻窦灌注液获广东省中医

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专项资金医院中药制剂建设

项目

300

万资助。 王士贞教授根据自己治疗变应

性鼻炎的多年临床经验, 研制成舒鼻灵喷雾剂,

已经完成临床前药物研究, 由国家药监局审评同

意, 进行

IIa

期临床试验。 杨启琪研发的调温式超

声雾化器, 于

2013

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

专利号:

CN202724388U

。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

基础和临床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

等奖。

在名医工作室建设方面, 目前在建的王士贞

教授全国名医工作室, 成员们正不断地挖掘和总

结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 并以论文及专著

的形式呈现出来。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发展至今, 工作

成效显著。 今后流派将继续注重名老中医药专家

经验的总结, 梳理和继承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

思想, 发表一些关于岭南中医耳鼻喉科的文章,

出版相关著作, 同时促进学术成果转化, 为全国

中医耳鼻喉科学界贡献一份力量。

(说明 : 广义的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

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外还

包括岭南地区其它兄弟单位, 它们的学术水平也

在不断提高, 由于篇幅所限, 不在这里介绍。)

3

· ·

Page 4: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耳鸣是在无外界施加声刺激或电刺激时, 人

的内耳或颅内所产生的一种超过一定时程的声音

感觉。 不同于幻觉症中的幻听, 耳鸣是一种扰人

的声音感受

[1]

, 是常见的耳科症状之一。 耳鸣的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其诊疗涉及耳鼻喉科、 神经

科、 心理科等多个学科, 患者对耳鸣的描述更是

具有主观性、 多角度、 多方面的特点。 对耳鸣进

行评估分类有助于其临床诊疗, 但因耳鸣分类方

法颇多, 甚至对耳鸣的诊断与治疗造成一定困难,

故现查阅文献, 系统归纳耳鸣分类方法, 根据耳

鸣发病部位、 病程、 病因病机、 耐受及严重程度、

测试结果等进行综述, 以供临床医生借鉴参考。

现代医学关于耳鸣的分类最早可以追溯到

1950

Goodhull

[2]

设计的分类调查表, 尝试通过

头颅噪音或耳噪音、 振动的与非振动的、 应付耳

鸣的能力这

3

部分, 描述性术语将颅鸣与耳鸣予

以区分。

1978

年,

Nodar

[3]

将耳鸣按照病人描述

总结归纳为部位、 频率、 类型、 音调响度、 水平、

厌烦程度这

6

个重要因素。

1996

年,

Nodarl

[3]

对该分类方法进行了补充及精简 , 以

ABC-C-

CLAP

分类耳鸣:

ABC

指单侧 、 双侧或大脑的 ;

C-CLAP

为组成 (

composition

)、 响度 (

loudness

)、

烦恼 (

annoyance

) 和音调 (

pitch

)。

1991

Shul鄄

manl

[4]

将耳鸣分为耳科学及神经耳科学两类。 随

着医学发展、 疾病分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耳鸣

虽有多种分类方式, 但至今无统一的分类标准。

按耳鸣发生部位可将耳鸣分为耳源性耳鸣和

非耳源性耳鸣。 耳源性耳鸣指限于听觉系统内的

耳鸣, 王洪田

[5]

据病变部位详细分为外耳性、 中

耳性、 耳蜗性、 神经性、 中枢性以及混合性耳鸣,

属神经耳科学分类法。 影响耳部生理结构和神经

通路的因素均可导致耳源性耳鸣: 如外耳道耵聍

栓塞、 肿物或异物, 妨碍外界噪声对体内生理性

杂音的掩蔽, 从而体内细小声音相应增强; 同理,

中耳病变引起传导障碍同样削弱了生理性杂音掩

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耳鼻喉科 (

100078

耳鸣分类方法概述

魏然

1

丁雷

1

耳鸣病因机制复杂, 分类方法繁多, 文章对耳鸣分类方法进行整理归纳, 涵盖耳源性、 非

耳源性耳鸣、 生理学及病理性耳鸣, 涉及耳鸣耐受及严重程度分类、 听力学测试结果、 主观性与客观性耳

鸣等多种分类方法, 以便于临床应用。

耳鸣; 分类法

Overview of classification methods of tinnitus

Wei Ran

Ding Lei

The�etiology�and�mechanism�of�tinnitus�are�complex,�and�corresponding�classification�methods�

are�various�in�the�same�way.�In�the�study,�the�classification�methods�of�tinnitus�are�summarized,of�which�including�

otogenic�tinnitus,�non-otogenic�tinnitus,�physiological�tinnitus�and�pathological�tinnitus,�and�involving�a�variety�of�

classification�methods�based�on� tinnitus� tolerance�and� severity�classification,� audiological� test� results,� subjective�

and�objective�tinnitus,�etc.,�so�as�to�facilitate�clinical�application.

tinitus;classification

医学综述

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

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掩

4

· ·

Page 5: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8 ··································

蔽作用; 而耳蜗病变的自发性电活动则减弱了中

枢对神经末梢的抑制作用造成耳鸣

[6]

。 耳源性耳

鸣病变部位不止局限于耳部, 还涵盖耳部与中枢

相关神经通路病变: 蜗后疾病如内听道及桥小脑

角病变可压迫刺激听神经产生异常冲动信号; 当

病灶位于蜗核和听皮层间的传入、 传出神经纤维,

干扰听觉传导通路时,“中枢性耳鸣”因此形成

[7]

,另

外, 源于外周听觉系统损伤后导致异常神经活动

对中枢的长期刺激, 由于听觉中枢可塑性的存在,

导致耳鸣源于耳蜗而存在于中枢, 即 耳鸣被逐渐

中枢化 (耳鸣由外周发展至中枢), 因此应早期对因

治疗干预有助于延缓耳鸣中枢化发生

[8]

非耳源性耳鸣泛指听觉系统无关的耳鸣, 多

为体声, 包括血管源性耳鸣、 肌源性、 咽鼓管病

变、 颞颌关节病; 也包括心血管系统、 神经系统、

代谢性疾病如甲亢、 贫血、 高血压病、 肾病等所

致耳鸣

,

临床上应结合辅助检查仔细鉴别诊断。

按病程长短可将耳鸣分为急性、 亚急性和慢

性耳鸣。

3

个月之内为急性耳鸣;

3

个月到

1

年为

亚急性耳鸣;

1

年以上为慢性耳鸣

[9]

。 再根据耳鸣

的持续时间可分为间断性、 持续性、 阵发性耳鸣。

从病程划分耳鸣尤为重要, 这对医师针对耳鸣预

后评估有一定帮助, 有研究

[10]

证明急性及亚急性

耳鸣药物治疗预后优于慢性耳鸣, 因此要重视急

性耳鸣的抢救性治疗, 一旦进入亚急性及慢性期

药物治疗很难取得较好疗效

[11]

黄选兆

[12]

将耳鸣分为生理性 、 病理生理性、

病理性耳鸣。 生理性耳鸣的本质为体声, 包括自

身器官、 血液流动时所产生的搏动声, 咽鼓管开

放时的卡塔声, 空气在鼓膜表面及耳蜗内流动声

以及耳颞区被压而致部分阻塞时出现的搏动声。

病理性耳鸣则继发于某种病理性疾患, 可大

致分为肌源性、 血管性、 呼吸性、 传导性、 感音

神经性、 反射性及疾病性耳鸣。 如镫骨肌、 鼓膜

张肌等异常运动导致肌源性耳鸣, 这种耳鸣不仅

仅局限于听骨肌群及咽鼓管肌群的病变, 包括某

些面部和咽喉部肌肉, 而累及横膈

[13]

也可致耳

鸣发生。 咽鼓管异常开放可致呼吸性耳鸣。 外耳

道耵聍、 肿瘤、 异物阻塞导致声音传导障碍时则

出现传导性耳鸣。 耳蜗与中枢听觉神经皮层传导

通路的病变则导致感音神经性耳鸣。 血管性耳鸣

分为动脉性及静脉性

[14]

,需借助影像学诊断, 主要

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瘘及动静脉畸形、 解剖

结构变异、 与中脑导水管狭窄有关的脑积水

[15]

、 横

窦或乙状窦狭窄、 乙状窦憩室

[16]

等。 全身性疾病

导致的耳鸣病理机制复杂, 诊断困难, 易被临床

医师所忽视或误诊, 需要细致查体、 详实病史,

并借助理、 化检查手段, 如内分泌系统失调可使

离子浓度受影响, 内外淋巴液循环发生改变引起

耳鸣

[17]

; 糖尿病、 微小血栓、 贫血、 白血病、 肾

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神经官能症以及长期接触

铅、 汞、 苯、 砷、 化学物品和烟酒过度等都可作

为耳鸣的产生因素。 当患者自觉耳鸣为含有意义

的内容语言或听到乐曲或歌声, 他人无法听及,

又并非单调及无语言意义的噪音时, 应注意与心

理及精神系统疾病鉴别诊断。

病理生理性耳鸣指一些疾病本身尚不足以引

起耳鸣但在原有损害基础上作为耳鸣一种诱因而

存在。 约

19%

17

岁以上人群都经历过持续

5

钟以上的耳鸣

[18]

,这种耳鸣通常类似吹哨声, 呈一

过性, 类似这种短暂的自发性耳鸣往往无需干预

治疗。 但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奎宁

抗疟药及水杨酸类止痛药导致的耳鸣应引起警惕。

其他重金属及有毒物质如铜、 磷、 苯、 酒精、 烟

草等也可对耳蜗造成短暂或持久性损害引发耳鸣。

Slater

[19]

报道

10%

的耳鸣由食物过敏引起, 变态反

应直接或间接对外耳、 中耳、 内耳甚至中枢产生

影响, 从而引起耳鸣; 一些耳鸣患者同时患有自

身免疫性疾病 , 其耳鸣严重程度与全身状态相

关 , 这与免疫复合物引起全身血管炎性反应有

关; 噪声所致耳蜗毛细胞损伤性耳鸣则与个体易

感性相关。

耳鸣可分为代偿性及失代偿性耳鸣

[20]

, 若患

医学综述

5

· ·

Page 6: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

!!!!!!!!!!!!!!!!!!!!!!!!!!!!!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

者自觉耳鸣轻微, 或耳鸣为持续高调声, 但在长

期生活中已逐渐适应, 患者的生活及工作正常运

行, 则为代偿性耳鸣; 反之, 无论耳鸣响度如何,

患者睡眠质量、 工作受到干扰, 甚至出现精神症

状, 如焦虑、 抑郁、 烦躁等, 此类耳鸣则为失代

偿性。 多数患者耳鸣耐受程度降低, 恐声症状比

耳鸣更甚, 这些患者同时可能存在听觉过敏

[21]

需要进行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及精神心理学评

估以更好的治疗。

1996

年,

Newman

[22]

设计的耳鸣残疾评估量

表 (

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

THI

) 涵盖

3

个次

级维度, 基于心理学层次对耳鸣严重程度进行分

级 。 杨伟炎

[23]

设计了一种耳鸣分类调查表 , 用

SODM

ABC

C-C-CLAP

AV95

对耳鸣进行描

述, 包括主客观耳鸣、 耳鸣病程、 治疗情况、 耳

鸣部位、 病因、 成分、 响度、 恼人程度、 音调,

听力及前庭功能情况, 全身九大系统

(

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脉

管系统、 感官系统、 内分泌系统、 神经系统

)

, 并

根据耳鸣对患者情绪、 听力、 睡眠、 工作及学习、

记忆力

5

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分类。 刘蓬

[24]

针对

耳鸣的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

1

周耳鸣表现的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耳鸣出现的环境、 持续时间、 对睡

眠质量、 工作及情绪的影响、 对耳鸣总体感受,

并将评估指标量化评分, 根据总评分将耳鸣由轻

到重分为

5

级; 其进一步研究采用呼吸困难的分

度方法

[25]

,将耳鸣分为

7

个等级, 并将耳鸣出现环

境、 耳鸣响度、 对睡眠及工作影响及是否出现精

神症状等作为衡量耳鸣严重程度指标。 只有依据

耳鸣患者不同严重程度, 从而选择相异治疗方法,

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Sismanis

[26]

将耳鸣按频率、 音调、 响度、 后抑

效应及最小掩蔽级匹配进行分类。

Feldman

[27]

则在

纯音听阈的基础上测试耳鸣最小掩蔽级, 并将其

绘制成曲线, 通过比较纯音测听曲线与最小掩蔽

级曲线的走行, 将耳鸣分为汇聚型、 重叠型、抗拒

型、分离型、分散型、弥散型这

6

种类型。 研究

[28]

显示不同类型掩蔽曲线在不同掩蔽方法治疗后疗

效存在差异。 初期以完全掩蔽为主, 切断耳鸣与

不良情绪的恶性循环, 循序渐进加大不全掩蔽时

间, 后期以不全掩蔽为主, 使患者积极适应耳鸣

存在, 这样有益于疗效稳定。

主观性与客观性耳鸣主要区别在于 “耳鸣”

是否能被他人所感知。 主观性耳鸣是指在周围环

境中无相应声源和电 (磁) 刺激源情况下, 患者

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一种主观感觉。 主观性

耳鸣通常伴随精神症状及心理情绪变化, 如睡眠

障碍、 焦虑、 听觉过敏及言语理解障碍等等, 而

诊断相应睡眠及心理治疗有助于耳鸣的减轻。 客

观性耳鸣是指不但患者自觉能听到耳周或颅内有

响声, 且他人可闻及, 客观性耳鸣因在耳周或颅

内有声源, 如最常见的血管源性搏动性耳鸣

,

其责

任血管分动脉性和静脉性, 富血供肿瘤源性搏动

性耳鸣属搏动性耳鸣第二位常见病因, 包括颈静

脉球瘤、 鼓室球瘤等。 另外肌肉痉挛和脑脊液搏

动也可以引起搏动性耳鸣。 临床上需要依据影像

学等辅助检查仔细鉴别, 避免失治勿治。

参考文献

[1]

王树峰,郗昕

.

助听器验配师基础知识

[M].

北京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5.71-73.

[2] Goodhill V.The management of tinnitus [J].

Laryngoscope,1950,60: 442-450.

[3] Nodar RH.Tinnitus reclassified;new oil in an

old lamp [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96,114

(4): 582-585.

[4]S hulman A,Aran J,Tonndorf J.Classification of

tinnitus[M].Philadel-phia:Lea & Febiger,1991. 248-252.

[5]

孔维佳,王洪田,余力生,等

.

耳鸣的诊断与

治疗

[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0

24(1):

35-40.

[6]

王志军

.

中枢性耳鸣

[J].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

科学分册,

2003

27(6):337-340.

医学综述

6

· ·

Page 7: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8 ··································

[7]

孔维佳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M].

北京

:

民卫生出版社,

2010.201.

[8]

黄治物

,

吴皓

.

耳鸣中枢化机制与临床诊疗

[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4

28(4):222-225.

[9]

齐思涵

.

影响慢性主观性耳鸣严重程度的

相关因素分析

[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4

22

(4):367-370.

[10]

刘洋,余力生,俞琳琳,等

.

主观性耳鸣的

分期治疗探讨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听力学及言

语疾病杂志,

2012

20(3):45-48.

[11]

褚志华,张晓莹,孟彬彬

.

不同病程高频特

发性耳鸣药物治疗初步研究

[J].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6

14(3):378-383.

[12]

黄选兆,汪吉宝

.

实用耳鼻咽喉科学

[M].

: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220.

[13] Varney SM,Demetroulakos JL,Fletcher

MH,et al.Palatal myoclonus:treatment with Clostridi鄄

um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 [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6, 114(2): 317-320.

[14]

杨军

.

搏动性耳鸣

[J].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

志,

1999

13(4):184-186.

[15] Sismanis A.Pulsatile tinnitus.A 15 -year ex鄄

perience[J]. Am J Otol,1998,19(4):472-471.

[16]

刘善凤

.

横窦

-

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

鸣的

CT

诊断

[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

23(4):500-

502.

[17]

石勇兵

.

耳鸣患者的非听觉问题

[J].

中华耳

科学杂志,

2007

5(3):225-232.

[18] Coles RR.Epidemiology of tinnitus: preva鄄

lence[M]. J Laryngol Otol.1984,9(1): 7-15.

[19]SlaterR.On helping people with tinnitus to

help themselves [J].British Journal of Audiology,

1987,21(2):87-90.

[20]

刘晓洁,梅志刚

.

耳鸣的发生机制及迷走神

经刺激调节作用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6(6):

1698-1702.

[21]

辛鑫,卢伟,孙淑萍

.

听觉过敏患者临床特

征初步分析

[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4

22(4):

356-359.

[22] Newman CW, Jacobson GP, Spitzer JB.

Development of the 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J].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6,122:143 -

148.

[23]

杨伟炎, 韩东一

.

一种耳鸣分类调查表的

介绍(附

225

例主观耳鸣分析)

[J].

听力学及言语疾

病杂志,

2001,9(1):48-49.

[24]

刘蓬,龚慧涵,阮紫娟

.

耳鸣严重程度评估

方法的研究

[J].

中华耳科学杂志杂志,

2009

7(3):

186-190.

[25]

刘蓬

.

耳鸣程度分级与疗效评定标准的探

[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4

12(4):

181-183.

[26] Sismanis A.Tinnitus:advances i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J].Alexandria: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 -Head& Nec,2003,3(1):13-17.

[27] Feldman H. Tinnitu[M]. New York: Georg

Thieme Verlag Stuttgart , 1998.76-83.

[28]

文雅,冯永,梅凌云,等

.

不同掩蔽方式治

疗耳鸣的疗效观察

[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0

18(6):562-565.

[29]

洪国威

.

体觉性耳鸣的临床研究

[J].

中国眼

耳鼻喉科杂志,

2012

12(2):95-97.

[30]ShoreS,Zhou J,Koehler S.Neural mecha鄄

nisms underlying somatic tinnitus [J].ProgBrain Res,

2007,166(1):107-123.

[31]Kaltenbach JA,GodfreyDA.Dorsal cochlear鄄

nucleus hyperactivityand tinnitus:are they related? [J].

Am J Audiol,2008,17(2):148-161.

[32]Sanchez TG,Rocha CB.Diagnosis andman鄄

agement of somatosensory tinnitus:review article [J].

Clinics ( Sao Paulo) ,2011,66(6):1089-1094.

[33] Tunkel DE,Bauer CA,Sun GH,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tinnitus [J].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2014,151(2S):S1-S40.

医学综述

7

· ·

Page 8: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实验研究

清窍胶囊对分泌性中耳炎大鼠血清 IFN-γ

和 IL-4水平的影响

刘桂荣

1

孙永东

1

黄永林

1

周兴玮

1

刘强

1

探讨清窍胶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

SOM

) 的免疫疗效机制。 取

60

只健康雄性

SD

大鼠, 随机分为

4

组, 即正常对照组、

SOM

模型组、 清窍胶囊组、 阳性药物阿莫西林组, 每组

15

只。

以肺炎链球菌悬液建立

SOM

大鼠模型, 予以清窍胶囊、 阿莫西林片治疗

2

周,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

测大鼠血清

IFN-γ

IL-4

的浓度。

1

) 正常对照组与

SOM

模型组比较,

IFN-γ

IL-4

表达水平

有显著差异 (

P<0. 01)

IL4/IFN-γ

比值差异有意义 (

P<0. 01

), 造模后

IFN-γ

IL-4

表达水平升高,

IL4/IFN-γ

比值增高;

2)

清窍胶囊组与

SOM

模型比较,

IFN-γ

IL-4

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

(P<0. 01)

IL4/IFN-γ

比值差异有意义

(P<0. 05)

IFN-γ

IL-4

表达水平下降

;

阿莫西林胶囊组与

SOM

模型比较,

IFN-γ

IL-4

水平有显著差异 (

P<0. 01)

IL4/IFN-γ

比值差异无意义 (

P>0. 05)

3

) 清窍胶囊组、 阿莫

西林胶囊组比较,

IFN-γ

IL-4

表达水平及

IL4/IFN-γ

比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0. 05

)。 清窍

胶囊可降低

SOM

大鼠血清

IL-4

表达水平, 减低

Th2/Th1 ( IL4/IFN-γ)

比值, 而

Th2/Th1

OME

发病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因此推断这可能是清窍胶囊治疗

SOM

的作用机制之一。

清窍胶囊; 分泌性中耳炎; 白细胞介素

4

γ

干扰素

Effects of QingQiao Capsules on the level of IFN-γ and IL-4

of Rats with secretory otitis media

Liu Guirong

Sun Yongdong

Huang Yonglin

Zhou Xingwei

Liu Qiang

�Discussing�on� effective�mechanism�of�QingQiao�Capsules� in� the� treatment� of�Rats�

with� 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M). � 60� SPF�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namely�

controlled�group

SOM�model�group

QQC�group

positive�medicine�Amoxicillin�Tablets�group

with�15�rats�

in�each�group

rat�otitis�media�model�was�established�by�streptococcus�pneumoniae.Rats�in�treatment�group�were�

administrated�with�QingQiao�Capsules� ,which�were� compared�with� those�were� given�Amoxicillin�Tablets,�were�

determined�by�immunofluorescence�assay�of�IFN-γ and�IL-4�in�rats. �1)Compared�with�the�normal�group,�

IFN-γ levels� and� IL-4� levels� in� the� SOM�model�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1)�

the� ratio� of�

Th2/Th1(IL4/IFN-γ)��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after� the�model� of� IFN-γ level� and� IL-4�were�

significantly�increased;2)�The�group�QQC,�Compared�with�the�SOM�model�group,�IFN-γ levels�and�IL-4�levels�

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

P<0.�01),�the�ratio�of�Th2/Th1(IL4/IFN-γ)�was�differences�meaningful

P<0.05).

The�intervention�group�Amoxicillin�Tablets,�Compared�with�the�SOM�model�group,�IFN-γ levels�and�IL-4�levels�

were�differences�meaningful� (P<0.�01)�

the� ratio�of�Th2/Th1(IL4/IFN-γ)�was�no� significant�difference� (P>

0.05)�

IL-4� level� and� IFN-γ level�were�decreased;�3)�Compared�with�QQC�and�Amoxicillin�Tablets�group,�

IFN-γ and�IL-4�levels�differenc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 �QQC�can�reduce�the�IL-

4�level�of�SOM�rats�and�the�ratio�of�Th2/Th1(IL4/IFN-γ),�Th1/Th2�imbalance�is�involved�in�the�pathogenesis�of�

1.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

646000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

))))))))))))))))))))))))))))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

8

· ·

Page 9: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8 ··································

分泌性中耳炎

(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

被称作渗出性中耳炎、 浆液性中耳炎等, 是一种

以中耳积液为主要特征的非化脓性中耳炎性疾病,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

[1]

。 目前通过对中耳

黏液纤毛传输系统的认识, 中耳黏膜、 中耳积液

中的黏蛋白和细胞因子的表达, 逐渐成为耳科分

子生物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2]

。有研究

[3]

发现自拟

汤药联合西药观察组治疗后

2

周耳积液

IL-8

PCT

TGF-β1

TGF-β2

TNF-α

水平, 低于对照

组 (

P<0.05

)。 近期研究

[4]

表明加减二陈汤辅助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机制可能与降低耳积液中纤

维粘连蛋白、

TNF-α

IL-1β

IL-6

及提高

IL-10

有关。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研究发现患者

外周血

CD4+

CD8+T

细胞及中耳积液

IL-2

IL-

6

水平显著升高

[5]

本研究拟从细胞因子角度探索清窍胶囊治疗

SOM

的作用机制 。 清窍胶囊 (主要由玄参 、 生

地、 丹参、 川牛膝、 僵蚕、 当归等

12

味中药组

成。 为院内制剂, 每粒重

0.45g

, 含生药量

2.25g

批号为

20040426

20041028

)。

本研究选择健康

SPF

级雄性大鼠

60

只, 体重

200g

左右, 由西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

供, 显微镜检查除外中耳疾患。 随机分为

4

组,

即正常对照组、

SOM

模型组、 清窍胶囊组、 阳性

药物阿莫西林组, 每组

15

只。 根据

Lowell

6

的方

法, 采用灭活的肺炎链球菌鼓室内注射, 进行大

鼠分泌性中耳炎造模。 注射前在琼脂培养基上培

养, 保证没有活的菌株生长, 以防引起急性感染。

术后均予以青霉素

G

钠针肌注预防感染。

2.1

给药方法 造模后将实验组随机分为

3

( SOM

模型组

15

只, 清窍胶囊组

15

只, 阿莫西

1

)

, 清窍胶囊组予清窍胶囊

( 0.375g

·

kg

-1

tid

, 相当于成人

10

倍剂量

)

, 阿莫西林组予阿

莫西林

(0.083g

·

kg

-1

tid

), 模型组和正常组予等

体积生理盐水,

3

/

天, 连续两周。

2.2

标本采集和检测 疗程结束后, 股动脉放

血处死大鼠, 取血

4ml

, 置于干净塑料试管中静置

15

分钟, 离心

( 3000r

·

min

-1

)

10

分钟后, 吸

取上清,

-4℃

冷冻保存待测。 采用免疫荧光法进

IFN-γ

IL- 4

含量检测, 具体步骤根据试剂盒

提供的步骤进行。

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PSS22.0

统计软件

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

x±s

) 表示, 采用成组

t

检验进行各组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显著性水平

P<0.01

3.1

鼓室情况 造模前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各

大鼠鼓膜情况均正常, 鼓膜完整, 鼓室无积液,

锤骨柄及光锥均可见。 造模后手术显微镜下检查,

对照组鼓室内未见明显积液; 实验组各组均出现

不同程度鼓膜混浊、 积液, 鼓膜内陷, 光锥消失。

3.2

各组大鼠血清

IL-4

水平的影响

SOM

模型

组大鼠血清

IL-4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 (

P<0.01

);

清窍胶囊组、 阿莫西林组均使升高了的

IL-4

水平

明显降低, 与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 尤其是清窍

胶囊组 (

P<0.01)

, 见表

1

, 但清窍胶囊组与阿莫

西林组无显著差异 (

P>0.05

)。

3.3

各组大鼠血清

IFN-γ

水平的影响

SOM

型组大鼠血清

IFN-γ

水平上升, 与正常对照组相

比有统计学意义 (

P<0.01

); 清窍胶囊组、 阿莫西

林组的

IFN-γ

水平均降低, 与模型组相比较有统

计学意义 (

P<0.01

); 清窍胶囊组与阿莫西林组比

较无显著差异 (

P>0.05

)。

3.4

各组大鼠

IL-4/IFN-γ

比值的影响

SOM

OME,�which�may�be�the�mechanism�for�the�treatment�of�SOM.

QingQiao�Capsules;�Secretory�Otitis�Media;�IFN-γ;�IL-4

实验研究

9

· ·

Page 10: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

·····························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

型组大鼠血清

IL-4/IFN-γ

比值高于正常组 (

P<

0.01

); 清窍胶囊组与

SOM

模型比较,

IL-4/IFN-γ

比值减低, 差异有意义 (

P<0.05

), 阿莫西林胶囊

组与

SOM

模型

IL-4/IFN-γ

比值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1

各组大鼠血清

IFN-γ

IL-4

水平的影响 (

x±s

),

n=15)

组别

正常对照组

IFN-γ(pg/ml)

383.27±14.95

IL-4(pg/ml)

48.07±2.44

IL-4/IFN-γ

比值

0.13±0.01

SOM

模型组

578.53±17.49 101.75±3.77 0.18±0.01

阿莫西林组

464.53±31.91 73.15±4.27 0.17±0.02

清窍胶囊组

468.40±22.04 66.72±3.86 0.15±0.01

: P <0.05, △P>0.05

分泌性中耳炎在中医属 “耳胀耳闭” 范畴,

多以健脾渗湿、 益气通窍论治, 有研究加味参苓

白术散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确切

[7]

既往我们研究发现院内专科制剂清窍胶囊能使分

泌性中耳炎的病程缩短

[8]

,且对三种证型分泌性中

耳炎患者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9]

近年研究显示,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细胞与

红细胞免疫指标中的

CD3+

CD4+

CD4/CD8

RBC-FEER

ATER

等呈现相对低下的状态, 说明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免疫状态较为低下, 在治疗的

过程中应给予免疫方面的调节干预

[10]

SOM

病因复

杂多样,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但免疫因素与

SOM

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IFN-γ/IL-4

失衡可能参与了

SOM

发病中, 并能一

定程度上评估

SOM

病情

[11]

。 文献中一般以合成

IL-

4

的细胞代表

Th2

细胞, 以分泌

IFN-γ

的细胞代

Thl

细胞, 并以

IL-4/IFN-γ

比值来说明

Th2/Thl

细胞平衡状态, 发现分泌性中耳炎与变应性鼻炎

相似,

Th2 / Thl

平衡失衡,

Th2

活化亢进可能是分

泌性中耳炎发病的重要基础

[12]

。研究表明

[13]

,急性上

呼吸道感染诱发的中耳积液中的

IL-2

IL-4

IL-

6

IL-10

TNF

IFN-γ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

P<0.05)

; 但近年也有研究发现

[14]

,外周血与中耳积

IL-4

IFN-γ

表达水平和

IL-4/IFN-γ

比值间比

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 实验研究结果

显示,

IL-18

作为一种具有多重效应的生物因子,

可刺激分泌性中耳炎大鼠中耳微环境中

IFN-γ

量合成, 显著上调

Thl

反应; 同时, 持续维系以

IL-4

过量分泌为特征的

Th2

极化反应, 从而发挥

Thl/Th2

免疫反应双重调节作用, 参与分泌性中

耳炎大鼠中耳变应性炎症过程

[15]

。 本研究将通过观

察各组大鼠的血清

IFN-γ

IL-4

IL-4/IFN-γ

值的含量变化, 探讨清窍胶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的发病和疗效机制。 本实验研究显示, 分泌性中

耳炎大鼠较正常大鼠血清中

IFN-γ

水平、

IL-4

平明显升高,

IL-4/IFN-γ

比值增高, 经过清窍胶

囊、 阿莫西林片对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治疗后, 血

清中

IFN-γ

水平、

IL-4

水平降低,

IL-4/IFN-γ

值减低, 清窍胶囊组与阿莫西林组比较无显著差

异, 说明

Th2/Th1

细胞失衡模式是分泌性中耳炎

重要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之一, 同时说明清窍胶囊

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药。

参考文献

[1]Borges LR, Paschoal JR, Colella-Santos MF.

(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 the impact of otitis me鄄

dia[J].Clinics(Sao Paulo),2013,68 (7):954-959.

[2]Jiwon C,Yoon YG,Moo KPark,et al. Asian

Sand Dust Enhances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Mucin Gene Expression in the Middle Ear [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torhinolaryngology,2016, 9 (3):

198-205.

[3]

陈惠琳,黄瑞静

.

自拟汤药联合西药在分泌

性中耳炎患者中应用及对血清和耳积液多项细胞

因子影响研究 [

J

.

辽 宁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

2017,19(8):134-136.

[4]

施正贤

,

季宜芳

,

姚冬娟

.

加减二陈汤辅助治

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对耳积液中纤维粘连蛋

白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

J

.

中药材

,2017,40(9):

2207-2209.

[5]

赵兴泉

,

钟渠

.CD4+

CD8+T

细胞及

IL-2

实验研究

10

· ·

Page 11: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上接

40

页)

IL-6

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关联性及临床意义研

究[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7,25(1):

1-4.

[6]Lowell SH. Suhu SK. Giebink GS Experi鄄

mental otitis following middle ear inoculation of

nonviabl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

J

.Ann Otol

Rhinol Larynol,1980,89 ( 4) : 479~482.

[7]

洪超群,吴亚庆

.

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儿童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

J

.

中国中医药科

,2017,24(3):375-376.

[8]

陈隆晖

,

孙永东

,

张世波等

.

清窍胶囊治疗耳

胀耳闭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杂志

,2010,9(2):8-12.

[9]SUN Yong -dong,CHEN Long -hui,HU

Wen-jian ect.Evaluation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Qingqiao Capsule (

清窍胶囊

) inTreating Patients

with Secretory Otitis Media

J

.Chin J Integr Med,

2005,11(4):243-248.

[10]

彭冰冰

.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免疫状态分析

研究[

J

.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7):335-336.

[11]

黄家军

,

王琼莲

,

李智群等

.

分泌性中耳炎患

者外周血和中耳积液中

IFN-γ

IL-4

的检测及

意义[

J

.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19(11):1844-1846.

[12]

秦彩虹

,

赵守琴

,

杨琳等

.

干扰素

γ

及白细胞

介素

4

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积液及外周

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J

.

中华医学杂志

,2013,93(20):

1559-1562.

[13]

刘振

,

王跃健

,

肖平等

.

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

法检测多种细胞因子在分泌性

中耳炎患者中的表达 [

J

.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1,9

(4):448-450.

[14]

李贤斌

,

吴海丽

,

肖艳林

.IL-4

IFN-γ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外周血及中耳积液中的表达及

意义[

J

.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4,20(12):1604-1606.

[15]

刘华

,

赵守琴

,

高占梅等

.IL-18

对分泌性中

耳炎模型大鼠中耳

IFN-γ

IL-4

表达的影响[

J

.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4,22(1):76-80.

实验研究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8 !!!!!!!!!!!!!!!!!!!!!!!!!!!!!!!!!!

人们容易受到湿热、 暑热、 燥热等

热邪侵袭, 肺为娇脏, 最易受邪, 热邪伏于肺经,

致肺失肃降, 从而出现声嘶、 咽干、 咽痛、 咽部

异物感以及鼻出血等众多肺系症状。 喉在广义上

泛指咽喉乃至口腔的范围, 喉上连颃颡、 鼻窍,

下接气道而通于肺, 属于肺之系。 上述

3

位患者

分别出现声嘶、 咽部异物感、 口干等不同临床表

现, 看似互不关联, 实则同出一源。 王士贞教授

在运用以泻白散为基本方的基础上, 常使用黄芩、

桔梗加强清热利咽之功; 同时考虑到热邪久蕴肺

经可易伤阴化燥, 选用麦冬、 沙参、 玄参等清肺

润燥; 热邪易炼液为痰, 配合使用半夏、 陈皮燥

湿化痰, 降逆和胃。 所以运用泻白散加减治疗上

述诸疾均能有效, 体现了王士贞教授在认识疾病

时着眼于病因病机, 在精准辨证下灵活运用方剂

的同时不缺乏严谨的思维。

参考文献

[1]

刘春松

,

邱宝珊, 王培源

.

王士贞教授运用

古方治疗咽喉疾病经验介绍

[J] .

新中医

,2007,39

(4) :7-8.

[2]

蔡文伟

.

王士贞教授治疗慢喉痹临证用药

经验研究

[ J] .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4

(13) :2468-2470.

[3]

邱宝珊

,

项秀英

,

黎静

,

.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

放疗后口干燥症的初步调查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

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9,17

3

:142-145.

11

· ·

Page 12: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鼻息肉是临床鼻科常见的慢性疾病, 在中医

学中归为 “鼻痔” 范畴, 主要表现为鼻塞, 严重

时会堵塞鼻腔。 临床研究

[1]

指出:耳鼻喉科门诊中,

鼻息肉患者约占

1%~3%

, 发病以中年人居多, 其

中男性略高于女性; 近年来, 该病出现明显的增

高趋势。 本病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遗

传因素、 免疫缺陷、 纤毛功能障碍、

Young

综合

征等均可导致本病发生。 研究

[2-3]

显示:先天性免疫

具有重要的特异性分辨病原体和自身的能力, 这

可能是导致鼻息肉发病重要原因, 其中具有代表

性的是

Toll

样受体 (

toll-like receptors

TLRs

) 及

血红素加氧酶 (

heme oxygenase, HO

)。

2015

12

月—

2016

8

月, 笔者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通

窍鼻炎丸治疗复发性鼻息肉前后及正常鼻黏膜中

TLR-2

HO-1

蛋白的表达情况, 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耳鼻喉科就诊的复发性鼻息肉患者

40

例作为治疗组, 并随机选择健康志愿者

30

例作

为对照组。 治疗组

40

例, 男

24

例, 女

16

例; 年

31~66

岁 , 平均 (

43.42±8.75

) 岁 。 对照组

30

通窍鼻炎丸对复发性鼻息肉患者 TLR-2和HO-1的影响

赵江涛

1

探究通窍鼻炎丸对复发性鼻息肉患者

Toll

样受体

2 (TLR-2)

、 血红素加氧酶

-1

HO-1

) 的影响。 选择复发性鼻息肉

40

例患者作为治疗组, 并选择健康志愿者

30

例作为对照组。

治疗组口服通窍鼻炎丸,

3

/

次,

3

/d

。 连续治疗

1

个月后判定疗效。 治疗组治疗前、 后

TLR-

2

HO-1

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05

), 且治疗组治疗后

TLR-2

HO-1

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治

疗前 (

P<0.01

)。 通窍鼻炎丸能够有效降低复发性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中

TLR-2

HO-1

含量,

对复发性鼻息肉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复发性鼻息肉

/

中医药治疗; 通窍鼻炎丸

/

治疗应用;

Toll

样受体

-2

; 血红素加氧酶

-1

Effect of Tongqiao Biyan Pill on TLR-2 and HO-1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nasal polyps

Zhao Jiangtao

� to� investigate� the�effect�of�Tongqiao�Biyan�pill�on� toll� like�receptor�2� (TLR-2)�and�

heme�oxygenase-1�(HO-1)�in�patients�with�recurrent�nasal�polyps.� �40�patients�with�recurrent�nasal�polyps�

were� selected� as� treatment� group� and�30�healthy�volunteers� as� control� group.� In� the� treatment� group,� 3� pills� of�

Tongqiao�rhinitis�pill�were�taken�orally.�The�curative�effect�was�evaluated�after�1�month�of�continuous�treatment.�

�before�and�after�treatment,�the�protein�content�of�tlr-2�ho-1�in�the�treatment�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

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5),�and�the�protein�content�in�the�treatment�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

that�before�treatment�(P<�0.01).� �Tongqiao�rhinitis�pill�can�effectively�reduce�the�content�of�tlr-�2nho-1�

in�nasal�polyps�of�patients�with�recurrent�nasal�polyps,�and�has�important�clinical�significance�for�the�treatment�of�

recurrent�nasal�polyps.

recurrent� nasal� polyps� /� TCM� treatment;� Tongqiao� Biyan� Pill� /� treatment� with� toll� like�

receptor-2;�heme�oxygenase-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1111111111111111

实验研究

1.

甘肃省中医院耳鼻喉科(

730050

12

· ·

Page 13: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8 ··································

例 , 男

15

例 , 女

15

例 ; 年龄

30~60

岁 , 平均

40.26±9.53

) 岁。 两组性别、 年龄对比, 差别无

统计学意义 (

P>0.05

), 具有可比性。

按照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

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

(1997

,

海口

)

[4]

中复

发性鼻息肉的诊断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复发性鼻息肉的诊断标准 ;

年龄

20~65

岁;

知情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等相

关文件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不符合复发性鼻息肉的诊断标准者;

娠、 哺乳 (母乳喂养) 期妇女;

已知或怀疑对

本试验药物过敏或对某些食物、 药物过敏体质者;

入选前

3

个月内正在参加另一个临床试验者;

患有其他疾病不适合继续本研究者。

3.3

剔除病例标准

试验因故中断改用其它方法者;

资料不

完善, 无法判断其疗效者;

不按照设计方案治

疗, 或同时进行其它治疗者。

3.4

脱落病例标准

治疗未完全结束而自停治疗者;

治疗结

束, 但未按要求随访检查者。

治疗组口服通窍鼻炎丸 (由甘肃省中医院药

房制备, 批号:

150814

0.5g/

粒),

3

/

次,

3

/

d

。 连续治疗

1

个月后判定疗效。

5.1

组织提取

提取治疗组治疗前、 后和对照组的鼻黏膜、

鼻息肉组织, 用生理盐水清洗, 去除血液和黏液,

迅速将样本切成约

3~5 mm

3

小块, 置入冻存管中,

然后置于

-80℃

冰箱冷冻保存。

5.3

蛋白质印迹法

聚偏二氟乙烯 (

PVDF

) 膜购自乐清腾祥膜技

术有限公司 , 批号 :

GVWP025001

; 一抗购自

Genscript

公司, 批号 :

A01830-40

; 羊抗兔二抗

IgG-HRP

购自

Invitrogen

公司 , 批号 :

A00131

ECL

显 色 试 剂 盒 购 自

YEASEN

公 司 , 批 号 :

P0018

。 按照说明书指示操作, 在膜成像系统下显

色成像并拍照, 用

Image J

分析软件分析图片上特

异条带的灰度值变化, 记录吸光度值, 除以相同

来源的总蛋白质中

β-actin

条带的吸光度值, 进行

半定量测定。 吸光度比值越大, 说明蛋白表达量

越高。

采用

SPSS 9.1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

数据以均数

(x) ±

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 ;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x

2

检验 ; 采用

Pearson

直线相关分析判断

TLR-2

HO-1

在各

组中的表达有无相关性。 以

P<0.05

为差别有统计

学意义。

7.1

治疗组治疗前 、 后和对照组

TLR-2

HO-1

蛋白含量灰度值对比见表

1

1

治疗组治疗前、 后和对照组

TLR-2

HO-1

蛋白含量灰度值对比 (

x

-

±s

时间

治疗前

组别

治疗组

例数

40

TLR-2/

pg/mL

1.56±0.25**

HO-1/

pg/mL

1.78±0.32**

治疗后

0.84±0.47**## 0.95±0.51**##

对照组

30 0.27±0.08 0.21±0.12

注: 与对照组对比,

** P<0.05

; 与治疗组治疗前对比,

##

P<0.01

7.2

治疗组治疗前、 后和对照组

TLR-2

蛋白

含量表达情况见图

1

a.

对照组;

b.

治疗前;

c.

治疗后

1

治疗组治疗前、 后和对照组

TLR-2

蛋白含量表达情况

7.3

治疗组治疗前、 后和对照组

HO-1

蛋白含

实验研究

13

· ·

Page 14: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

·····························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

量表达情况见图

2

a.

对照组;

b.

治疗前;

c.

治疗后

2

治疗组治疗前、 后和对照组

HO-1

蛋白含量表达情况

TLR-2

是革兰阳性菌的天然识别受体 , 在

TLRs

家族中表达范围最广, 且识别病原微生物及

其产物的种类最多

[5]

TLR-2

在活化后可以通过

TLRs-MyD88-IRAK-NF-κB

信号转导通路介导黏

膜, 激活

NF-κB

并产生先天性的免疫反应。

NF-

κB

是炎症反应的核心调节因子之一, 在机体内能

够参与到多种炎症反应、 免疫应答及细胞生长的

表达调控当中

[6]

。研究

[7]

显示:在鼻息肉发病过程中,

NF-κB

起关键作用。 机体的

NF-κB

过表达是鼻息

肉发病的重要标志

[8-9]

。 本研究发现:鼻息肉组织中

TLR-2

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鼻黏膜组织的

TLR-2

蛋白含量,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此与相关研究的结果相符。 此外, 连续治疗

1

月后, 患者鼻黏膜组织中

TLR-2

蛋白的表达量与

治疗前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说

明通窍鼻炎丸能够降低鼻息肉患者

TLR-2

含量,

对疾病的治疗有临床意义。

HO

是调节血红素代谢的一种限速酶。

HO-1

是其中的诱导型酶, 是人体最容易被诱导的抗氧

化 内 源 性 的 保 护 蛋 白 质 , 即 热 休 克 蛋 白

32

HSP32

), 在机体内主要承担组织的抗击氧化炎

症、 抗细胞增殖与凋亡、 维持循环及调节免疫等。

正常情况下,

HO-l

在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和骨髓中

产生, 在肝、 脾、 心血管等部位发生高表达现象,

其他部位表达水平较低

[10]

HO-1

能够与多种物质

或因素结合表达,对机体的应激反应有重要作用

[11]

研究

[12-13]

指出:

HO-l

适量表达能够减轻细胞损伤;

而过表达时, 会激发乳酸脱氢酶的大量释放, 抑

制谷胱苷肽转移酶的产生, 破坏细胞膜完整性。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发现:

HO-1

有可能在鼻息肉组

织中发生过表达, 进而使组织受到损伤, 从而导

致鼻息肉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 鼻息肉患者组

织中

HO-1

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鼻黏膜组

织,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口服通窍鼻炎

1

个月后, 患者鼻息肉组织中

TLR-2

的表达量

较治疗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此表明:

通窍鼻炎丸能够有效降低鼻息肉患者组织中

TLR-

2

含量, 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通窍鼻炎方是本院院内制剂, 主要由黄芩、

栀子、 辛夷、 白芷、 苍耳子、 薄荷、 甘草等组成,

具有清郁除热、 补肺脾之气、 宣通鼻窍的作用。

方中重用黄芩, 因黄芩苦寒

,

善 “清热燥湿” “泻

火解毒”, 善清胆、 肺之热, 故为君药。 栀子苦

寒, 清热利湿, 泻火解毒, 善清肺、 三焦之热,

为臣药。 黄芩与栀子合用, 以黄芩清肺、 胆之热,

借栀子轻清上行之效, 泻肺火, 去胆热, 泻热利

湿。 辛夷散风寒, 通鼻窍; 白芷除湿通窍, 消肿

排脓; 苍耳子散风除湿, 通鼻窍; 薄荷清目透疹,

宣散风热。 以上药物共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

为使药。 诸药相伍, 寒热并用, 苦辛并进, 补泻

兼施, 使补而不滞、 泄不伤正。 综观全方, 用药

配伍有

3

重特点: 一是上下焦热同除, 升降并行;

二是邪正兼顾, 清热补气兼施; 三是气血并调,

标本兼顾。

本研究表明: 通窍鼻炎丸能够明显改善复发

性鼻息肉患者

TLR-2

HO-1

蛋白含量 (

P<

0.05

)。 此体现了中医药治疗慢性疾病的积极意义,

但其具体机制仍是今后实验及临床需要探究的问

题。

参考文献

[1]

黄兆选

,

汪吉宝

,

孔维佳

.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

外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29.

[2]

王鑫

,

赵春源

.Toll

样受体及其传导通路在慢

性鼻窦炎鼻息肉中的表达[

J

.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

科杂志

,2009,12

3

:1059-1062.

实验研究

14

· ·

Page 15: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等方面 。 即所谓的 “养生三要 ” 。

《素问上古天真论》 说: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

守, 病安从来”, 这是我们日常综合调养的原则。

而在治疗、 饮食方面, 则需遵循 《素问·五常政大

论》 所说的 “大毒治病, 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

十去其七, 小毒治病, 十去其八, 无毒治病, 十

去其九, 谷肉果菜, 食养尽之”。 如能象 《道德

经》 所言 “先天而奉天时, 后天而天弗违”, 自然

会达到 “上古之人, 年逾百岁而动作不衰” 的境

界了! 变应性鼻炎更是不足为虑了!

参考文献

[1]

阮岩主编

.

全国高等院校中医药类专业卫

生部 “十二五” 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

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人民卫生

出版社

.

[3]TAKEDA K

KAISHO T

HKIRA S.Toll -

like receptors

J

.Annu Rev Immunol

2003

21

2

:

335-376.

[4]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

,

中华耳鼻咽

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

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

(1997

,

)[J].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8:33(3):134.

[5]MONACO C

PALEOLOG E.Nuclear factor

kappa B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in atheroscle鄄

rosis and thrombosis

J

.Cardiovasc Res

2004

61

4

):

671-682.

[6]SHIN S H

YE M K

KIM J K

et al.Bee

venom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modulates the

aeroallergen-induced activation of nasal polyp epithe鄄

lial cells

J

.Pharmacology

2013

32

1-2

):

39-47.

[7]VALERA F C

UMEZAWA K

BRASS鄄

ESCO M S

et al.Sup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cy鄄

tokine secretion by an NF-k B inhibitor DHMEQ

in nasal polyps fibroblasts

J

.Cell Physiol Biochem

2012

30

1

:13-22.

[8]

刘火旺

,

孙虹

.

复发性鼻息肉分子标志物筛选

及其意义[

D

长沙: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

[9]

李春苗

,

马辉娟

,

巴云鹏

.MIF

NF-κB

IL-1β

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J].

临床耳鼻

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6,3(30):220-225.

[10]CHOW J M,HUANG G C,LIN H Y,et al.

Cytotoxic effects of metal protoporphyrins in

glioblastoma cells: roles of albumi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heme oxygenase -1

J

.Toxicol Lett,

2008,177

2

:97-107.

[11]ZOU C,ZHANG H,LI Q,et al.Heme oxy鄄

genase-1:a molecular brake on hepatocellular carci鄄

noma cell migration

J

.Carcinogenesis

2011

32

12

:

1840-1848.

[12]YERLIKAYA A.Expression of heme oxyge鄄

nase-1 in response to proteasomal inhibition

J

.Pro鄄

tein Pept Lett,2012,19

12

:1330-1333.

[13]WONG R J,VREMAN H J,SCHULZ S,et

al.In vitro inhibition of heme oxygenase isoenzymes

by metalloprphyrins

J

.J Perinatol,2011,31

1

:L35 -

41.

(上接

20

页)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8 !!!!!!!!!!!!!!!!!!!!!!!!!!!!!!!!!!

实验研究

15

· ·

Page 16: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对于经方概念大致有三种: 一是 “经方” 源

于殷商 《汤液经法》、 《神农本草经》 及 《桐君采

药录》 所记载的药方; “上品为服食补益一百二

十首; 中品为疗疾祛邪之方, 一百二十首; 下品

为杀虫避邪痈疽等方, 亦一百二十首, 共三百六

十首”。 二是指 《内经》、 《伤寒论》、 《金匮要

略》 中方剂。 三是专指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方剂, 即张仲景方, 通常所说经方多为指这种观

点。

1

、 有较好的文字和古汉语基础及历史、 哲

学、 自然、 人文观念。

2

、 反复学习 《伤寒论》 基本知识和内容。

3

、 学习古人组方思路比沿用经方更重要。

4

、 经典内容与实践相结合, 验证学习成效。

5

、 学习 《伤寒论》 注意前后条文之间的联

系。

从几十年学习过程可以总结为: 背, 用, 研,

思, 悟。 背既是在早期学习时背诵 《伤寒论》 条

文部分内容; 用既是将 “伤寒方” 运用于临床,

但往往因效果不彰而疑惑; 研是在用的基础上反

复琢磨临床参照条文、 方剂诊病不效的原因; 思

是在上述 “按图索骥” 式学习引用的误区; 悟是

在反复学习过程中深刻领会伤寒条文产生的背景

及仲景组方思想, 感到应该学习医家实时紧扣病

机组方用药思维, 而不是按照条文 “对号入座”

治疗当下患者。 所谓 “师其法而不泥其方” 不正

是提醒我们 “受之鱼不如习之渔” 也。

63

条: “发汗后, 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

而喘, 无大热者, 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第

162

条: “下后, 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 无

大热者, 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这两条不同

之处只有一字之差。 这就需要看

62

条和

161

条,

从而理解之间差别。

62

条: “发汗后, 身疼痛, 脉沉迟者, 桂枝

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由于

是气虚伤风桂枝汤证, 经麻黄汤错误发汗后, 变

成 “气荣两虚, 经脉不濡” 证, 所以要温经散寒,

补气扶正。

161

条: “伤寒发汗, 若吐若下, 解后, 心下

痞硬, 噫气不除者, 旋复代赭石汤主之。 ” 临床

意义: 一是在表有太阳病, 二是里证是可吐证,

三是里证可下证。 对此都必须仔细辨别清楚。 实

际上在这一条里, 《伤寒论》 中涉及到所有喘的

证候都进行了鉴别。

在 《伤寒论》 中, 出现喘的证候大体有五个

方证。

1.

麻黄汤, 寒邪闭表, 肺失宣降而喘;

2.

青龙汤, 外有表寒内有水饮, 水寒涉肺出现的咳

喘; 此两方特点均为无汗而喘。

3.

大承气汤, 阳明

里热证, 阳明之热迫肺而喘;

4.

桂枝加厚 朴杏子

汤, 外感风邪引发宿喘, 或风邪壅肺, 导致新喘;

5.

麻杏石甘汤, 汗出无大热, 肺失宣肃, 肺气上逆

而喘。 三方特点均为有汗而喘。 当下临床最为常

用的莫过于麻杏石甘汤, 而用着众众, 对证者寥

寥。

麻杏石甘汤证 “无大热” 是鉴别诊断, 提示

没有阳明里大热, 没有阳明里大实。 所以在临床

应用有别于其他几个方剂。 临床现象, 差强人意。

甚至把麻杏石甘汤当做止喘药使用。 不辨寒热,

不问虚实, 不管节气, 不论老少, 不问体质。

病案举例:

古稀男性, 京城人士, 面白体瘦, 肢寒恶风,

学经习典话经方

刘大新

1

临床研究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

!!!!!!!!!!!!!!!!!!!!!!!!!!!!!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100078

16

· ·

Page 17: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8 ··································

鼻痒咳喘, 十载有余; 每遇秋冬发病, 甚则涕如

水下, 痰清如涌, 不得平卧。 至内科就诊, 时值

小寒。 服药麻石甘汤为主十日, 其症不减反重,

形寒肢冷, 逐到余处。 观其舌脉: 舌淡苔白, 脉

细而弱。 观其处方: 麻杏石甘合止嗽散。

余甚不解。 仲景云: “发汗后, 不可更行桂

枝汤。 汗出而喘, 无大热者, 可与麻黄杏仁甘草

石膏汤。” 此患既无太阳中风在先, 亦无肺郁而热

之象, 时值冬令, 何投此药? 纵观当今, 多视麻

杏石甘为平喘之药, 不论男女, 不见长幼, 不解

药性, 凡见喘着, 多以投之。 若问缘由, 言之凿

凿: “循证以验其效”。 综合四诊: 辨为肺虚不

固, 寒气束表。 玉屏风合小青龙汤, 服药一周,

可平卧静息。

麻黄

──

辛, 甘温, 宣肺解表而平喘;

杏仁

──

苦, 微温, 降气止咳平喘, 润肠通

便;

石膏

──

辛甘寒, 倍麻黄, 防宣发太过兼除

小热。

甘草

──

甘平, 润肺止咳而扶正, 调和温凉

以护脾。

此即麻黄去桂枝加石膏汤, 针对外寒刚刚化

小热, 汗出而喘。 此处没到阳明证, 少用石膏恰

到好处。 其中分寸掌握贯穿 《伤寒论》 始终, 是

学习研究要点。 而大部分书中却将此方解释为:

主治肺热壅盛证, 身热不解, 咳逆气急, 鼻煽口

渴, 脉滑而数者。

很少有人在意石膏倍麻黄而重用石膏, 这就

违背组方初衷。 张仲景在临证时不单纯按病论治,

而是根据病程发展阶段的微妙变化, 审时度势,

修正偏颇, 实时用药。 只此一点, 吾辈即望之莫

及。

现今关于经方论述大多以方论方, 一加一减,

差之千里, 失去了经方组方思想。 《伤寒杂病论》

形成于东汉, 是我国有气象记载以来第二个小冰

河期, 在这种环境下张仲景观察到患者伤寒居多,

加之诸多因素如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饮食结构、

生活特性等, 与现代人体质及生存环境有巨大不

同。 此时仅从崇尚角度出发应用经方, 就得不到

用 “药如钥” 的有效性。 这也是 《伤寒论》 与

《肘后备急方》 等医学著作区别所在。

七、 学习经典、 经方的启示

1

、 回归原本, 设身处地 , 避免按图索骥 ,

人云亦云。

2

、 审病查人, 洞察病因, 准确判断, 掌握病

机, 拿捏分寸, 用药如钥。

3

、 掌握药性, 知晓药理, 排除杂念, 用药如

兵。

最后, 再复习 《伤寒杂病论》 序部分内容 :

“怪当今居世之士, 曾不留神医药, 精究方术, 但

竞逐荣势, 企踵权豪, 孜孜汲汲, 惟名利是务,

崇饰其末, 忽弃其本, 华其外而悴其内。 皮之不

存, 毛将安附焉

?

”; “ 观今之医, 不念思求经

旨, 以演其所知, 各承家技, 始终顺旧。 省疾问

病, 务在口给, 相对斯须, 便处汤药, 按寸不及

尺, 握手不及足, 人迎、 趺阳, 三部不参, 动数

发息, 不满五十, 短期未知决诊, 九候曾无仿佛,

明堂阙庭, 尽不见察, 所谓窥管而已”。

让我们时刻谨记 “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为

中医事业努力精进, 虚心博学, 力争做好传承中

医药事业的 “接力棒”。

临床研究

17

· ·

Page 18: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变应性鼻炎

( allergic rhinitis

AR )

是耳鼻咽

喉科常见疾病, 是由

IgE

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

慢性炎症性疾病。 根据发病时间可以分为季节性

变应性鼻炎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2010

年世界卫

生组织公布的数据, 保守估计全球

AR

患者超过

5

亿

[1]

,而我国大陆地区人口中的患病率为

4-38%

[2]

。 张罗教授团队通过

18

个中心城市问卷调查显

AR

平均患病率从

11%

上升到

17.6%

2

亿人。

近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AR

患病率明显上升, 严

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 并给卫生经济带来重大损

失, 已成为全球健康问题。

变应性鼻炎属于中医学 “鼻鼽” 的范畴, 是

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 喷嚏、 流清涕为主

要特征的鼻病

[1]

。 本病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 发

病年龄广泛,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往往在每年的固

定时间发病,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则常年不定时发

作, 且很多患者会伴有眼痒、 咽痒、 咳嗽、 胸闷、

哮喘、 鼻息肉、 耳堵等并发症, 给患者带来极大

的困扰。

目前, 西医对于变应性鼻炎的研究颇深, 种

种机理接连涌现, 相应的治疗药物也不断问世。

但是, 变应性鼻炎患者越来越多却是不争的事实。

也就引来了很多的思考和疑问。 人究竟是为什么

会得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与遗传相关, 但为

什么来自同一家庭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发病年龄不

同? 为什么有几乎相同变应原存在, 但变应性鼻

基于整体观念变应性鼻炎的中医防治思路

刘静

1

变应性鼻炎属于中医 “鼻鼽” 的范畴,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高发病率、 高复发率是其流行

病学的特点之一。 患者突然和反复发作鼻痒、 喷嚏、 流清涕、 鼻塞, 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痒、 咽

痒、 咳嗽、 胸闷、 哮喘、 鼻息肉、 耳堵等并发症,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也为临床防治带来困难。 转变

临床思路, 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变应性鼻炎的预防方面, 将是有效改变目前变应性鼻炎被动治疗状态的必由

之路。 笔者认为, 变应性鼻炎应该分为发作期、 缓解期进行辨治, 总体都应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 不同

时期的防治思路不同, 指导思想也是不尽相同的。

鼻鼽的病机以肺、 脾、 肾三脏虚损为本, 风寒异气侵袭为标, 其中, 肺气虚是鼻鼽的终极表现。 “虚

寒” 是变应性鼻炎的根本病机。

变应性鼻炎发作期的病机特点是正虚邪实, 治理原则是扶正祛邪, 治疗以中药辨证论治为主, 同时配

合针灸和以饮食、 睡眠、 情志为主的综合调养。 发作期按照肺脾气虚、 肺经郁热、 脾肾亏虚、 邪伏少阳的

证型辩证论治, 但不拘泥于上述证型。

变应性鼻炎缓解期的病机特点是正气亏虚, 治疗原则是培补正气, 首选以饮食、 睡眠、 情志为主的综

合调养, 辅以补肺、 健脾、 温肾的中药治疗, 同时可以在中医时间医学指导下加用特殊时间节点的治疗,

以扶助正气, 调理气机, 使机体恢复常态, 可有效预防疗变应性鼻炎的发作, 或减轻发作时的症状。

变应性鼻炎缓解期采取的特殊时间节点治疗主要包括在冬至、 夏至、 春分、 秋分等主要关键时间节点

进行饮食、 起居、 情志等综合调养, 同时配合针灸、 贴敷、 药物的干预治疗, 实现变应性鼻炎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的防治原则。

变应性鼻炎; 鼻鼽; 整体观念; 中医辨证论治; 治未病

临床研究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

!!!!!!!!!!!!!!!!!!!!!!!!!!!!!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

1.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耳鼻喉科(

100091

18

· ·

Page 19: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8 !!!!!!!!!!!!!!!!!!!!!!!!!!!!!!!!!!

炎患者在变换环境后会出现暂时的缓解? 为什么

有时用鼻喷激素、 抗组胺药等一线药治疗变应性

鼻炎也无效? 诸如此类的问题, 促使医者将视线

转向变应性鼻炎的本质研究、 预防、 治疗等方面。

2015

天津变应性鼻炎诊疗指南中明确提出

了 “重点强调对

AR

疾病本质的认识、 对健康和

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规范化的诊断和治

疗, 其目的是向临床医师提供相应的指导性建议,

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最优化的防治措施, 增

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并

进一步降低医疗成本”。 这也提示我们需要将视线

更多的转向变应性鼻炎更有效的治疗以及防止复

发等方面。

笔者从事中医耳鼻喉科工作二十四年, 主要

在整体观念指导下, 运用中医方法防治变应性鼻

炎, 包括中药内服、 中医外治、 针灸、 综合调养

等, 基本不使用鼻喷激素、 极少使用抗组胺药、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西药, 在变应性鼻炎的病机

认知、 防治变应性鼻炎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此与各位同道分享。

中医耳鼻喉科的整体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加

以认知: 一是耳鼻咽喉的局部整体观念, 这是基

于耳、 鼻、 咽喉解剖、 生理关系密切, 病理上也

相互影响的缘故; 二是耳鼻咽喉与全身密切相关

的全身整体观念, 耳、 鼻、 咽喉通过十二经络、

与全身脏腑密切联系, 局部病变与脏腑病变之间

可以相互影响; 三是社会、 自然、 宇宙等为背景

的宏观整体观念, 包括气候、 时令、 饮食、 情志

等方面的致病因素。 整体观念是中医的法宝, 只

有整个诊病过程中坚持整体观念, 就可以事半功

倍, 保证疗效。

变应性鼻炎属于中医 “鼻鼽 ” 的范畴 。

“鼽 ” 有三种含义 , 其中 “鼽者 , 鼻出清涕也 ”

“鼽者, 病寒鼻塞” 说明了本病的特点, 也提示临

床医生鼻鼽的症状、 病机都与 “寒” 有关。 寒从

何来? 内生、 外感皆可。 内生则责之于脏腑虚损,

外感则与风寒异气相关。 但是, 外因必须通过内

因起作用,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邪之所

凑, 其气必虚”, 所以, “正虚” 是鼻鼽的根本病

机。 正虚指脏腑虚损, 此为本, 主要为肺、 脾、

肾三脏虚损, 外感风寒异气则为标。 鼻鼽病机当

以 “虚寒” 为主。

鼻鼽患者往往表现为肺气虚、 卫外不固的症

状, 肺气虚是鼻鼽的终极表现, 但是造成肺气虚

的原因各不相同, 主要与脾、 肾、 肝等脏相关,

其中脾为后天之本, 脾虚则土不生金, 肾为先天

之本, 肾虚则摄纳失职, 肝主疏泄为枢机之脏,

肝失疏泄则气机不调, 以上均可影响到肺, 导致

肺气虚、 卫外不固, 或肺失宣降、 通调水道失职,

从而患者会表现出鼻鼽的症状。 因此, 患者往往

表现为多脏腑的联合病变, 其中肺脾气虚是最常

见的证型, 其他如脾肾亏虚、 肺经蕴热、 邪滞少

阳等也都是常见证型。

笔者以为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辨证论治必须基

于整体观念的基础上, 同时变应性鼻炎的病变特

点提示我们, 对该病的辨治应该区分发作期与缓

解期, 在不同时期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是有

所区别的。 但无论是在什么时期, 辨治都必须基

于整体观念。

1.

发作期中医辨证论治

患者此时症状比较明显, 甚至伴有咳嗽、 气

短、 胸闷、 哮喘等多种并发症, 其病机特点表现

为正虚邪实并存, 但仍然以正虚为主, 因此治疗

以扶正祛邪并举, 扶正为主, 同时针对并发症予

以相应的药物。 患者除了典型的鼻痒、 喷嚏、 流

清涕、 鼻塞症状外, 可以通过下述症状、 体征来

帮助判断证型, 进而帮助选方治疗, 常用的证型

如下:

肺脾气虚证: 伴有肺脾气虚表现 (遇风冷

易发作, 畏风怕冷, 自汗, 咳嗽痰稀, 气短懒言,

腹胀纳呆, 肢倦便溏等)

+

鼻黏膜苍白水肿

+

舌淡

临床研究

19

· ·

Page 20: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

·····························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

或舌边有齿痕, 苔薄白, 脉沉弱。

治宜: 补肺健脾, 通窍止涕

方用: 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 以肺气虚

寒为主者也可采用小青龙汤加减, 以脾气虚为主

者也可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常用药物: 生黄芪、 白术、 防风、 白芷、 辛

夷、 苍耳子、 薄荷、 桂枝、 白芍、 干姜、 细辛、

五味子等。

肺经郁热证: 伴有肺经郁热表现 (咳嗽,

黄痰, 口干、 胸闷等)

+

鼻黏膜充血肿胀

+

舌红,

苔白或黄, 脉数。

治宜: 清热宣肺, 通窍止涕

方用: 辛夷清肺饮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

常用药物: 黄芩、 栀子、 石膏、 知母、 桑白

皮、 辛夷花、 枇杷叶、 升麻等。

脾肾亏虚证: 伴有脾肾亏虚表现 (形寒肢

冷, 腰膝冷痛、 腰酸乏力、 大便溏薄、 夜尿清长

等)

+

鼻黏膜苍白水肿

+

舌淡、 苔白, 脉沉。

治宜: 温肾健脾, 通窍止涕

方用: 金匮肾气丸或真武汤合苍耳子散加减。

常用药物有: 熟地黄、 山茱萸、 山药、 牡丹

皮、 泽泻、 茯苓、 桂枝、 附子、 白芷、 辛夷、 苍

耳子、 薄荷等。

邪伏少阳证: 伴有少阳证表现 (多于半夜

前后发作症状, 胸闷、 口苦等)

+

鼻黏膜充血或苍

白水肿

+

舌淡或舌红, 苔薄, 脉弦或沉弦。

治宜: 和解少阳, 通窍止涕

方用: 小柴胡汤合苍耳子散加减。

常用药物有: 柴胡、 黄芩、 法半夏、 党参、

生姜、 大枣、 白芷、 辛夷、 苍耳子、 薄荷等。

除了以上基本证型以外, 变应性鼻炎患者还

可以表现出多种病机联合的证型, 如肺脾气虚、

脾虚湿滞、 脾肾阳虚、 肝脾不足、 肺肾阴虚、 湿

热内蕴、 营卫不和等。 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症

状随症加减: 若鼻流黄涕, 可加鱼腥草、 败酱草

等以清热通窍止涕; 若咳嗽, 无痰, 可加前胡、

苦杏仁以宣降肺气; 若胸闷、 气短, 可加苏子、

地龙、 百部等降气平喘; 若鼻塞明显, 可加路路

通、 皂角刺等通窍之品; 头痛明显者, 可依头痛

部位的不同酌加羌活、 蔓荆子、 细辛等。

2.

缓解期中医辨证论治

患者此时鼻部症状轻微, 甚至没有症状, 但

通过望闻问切多可发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全身表

现, 如易出汗、 手足不温、 易腹胀、 腰膝酸软或

冷痛、 大便溏薄等症状, 多有舌淡苔薄脉沉弱等,

提示病机为不同程度的肺虚、 脾虚、 肾虚等, 此

时的病机特点以正虚为主, 治疗应以扶正为主。

如何扶正? 长期服用中药吗? 笔者以为此期的治

疗应该采取综合疗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曰: “是故圣人不治

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 夫病

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 治病于未发之时, 是中医

的优势, 也是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思路。 缓

解期应以补肺、 健脾、 温肾等扶正 疗法为主, 可

采用玉屏风散、 附子理中丸、 金匮肾气丸等中药

治疗。 但服药要抓住关键的时间节点, 主要有两

种, 一是在季节变化时服用药物

2~3

周, 尤其是

在大节气时, 如冬至、 夏至; 二是对于季节性发

作的变应性鼻炎患者, 建议除了在季节转换时服

药以外, 在发作前提前

2~3

周服用中药进行调整。

同时结合对患者饮食、 起居、 情志等方面的调整。

通过上述缓解期的治疗, 可以较好的改善患者体

质, 从而达到减少复发、 减轻复发症状的目的,

此为根本性治疗。

目前西苑医院耳鼻喉科采用的非药物疗法治

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 穴位贴敷等

非药物治疗。 其中针灸主要包括体针、 耳针、 灸

治、 穴位贴敷等。 敷贴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

包括三伏、 三九等特殊时间节点的贴敷。

中医对于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综合调养主要体

现在调整患者的饮食、 起居、 情志

(下转

15

页)

临床研究

20

· ·

Page 21: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8 ·········

过敏性鼻炎症状泛发于各年龄阶段。 据估计,

全球约有

10-20%

人口患有过敏性鼻炎, 且呈增加

的趋势。 但过敏性鼻炎并没有得到人们足够重视,

经常会被误诊、 误治, 如若得不到恰当的治疗,

10%-39%

的患者会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甚至肺

心病等。 本病病情容易反复, 不易控制, 严重影

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睡眠、 工作和学习, 这不仅

有害个体健康, 而且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

经济负担。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有着悠久的历

史, 但是其疗效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 因此本研

究收集近

10

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随

机对照试验, 并对其进行系统评价, 以期发现目

前临床研究存在的不足, 为今后研究的开展提供

更科学的线索及依据。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远期疗效及复发率的系统评价

翁霆耀

1

凌雅萍

1

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远期疗效和复发率。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 纳入中医药对比单用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

的随机对照试验为研究对象, 根据

Cochrane

协作网质量评价标准提取资料, 采用

Reviewmanager5.3

软件

进行资料分析, 结局指标为远期疗效及复发率。 最终纳入

9

个随机对照试验共

569

例患者, 单纯中

医药治疗组

286

例, 单纯西药治疗组

283

例。

5

项试验显示远期疗效有效率、

4

项试验显示复发率情况,

均显示单纯中医药治疗好于单纯西药对照组。 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果稳定。 漏斗图提示纳入评价的文献存

在发表性偏倚的可能。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较单纯西药治疗显示出远期疗效更优的趋势, 并可降

低复发率。

中医; 过敏性鼻炎; 随机对照试验

;

Meta

分析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long-term� efficacy� and� recurrence� rate� of� allergic�

rhinitis�treated�b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CNKI�database,�CBM�database,�VIP�database,�and�the�

Wanfang�database�were�searched.�The�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in�which�Chinese�medicine�was�compared�with�

Western�medicine�alone�for�the�treatment�of�allergic�rhinitis�were�used�as�research�subjects�and�extracted�according�

to�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ve�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s.� The� data� was� analyzed� using� Reviewmanager� 5.3�

software.�The�outcome�measures�were�long-term�efficacy�and�recurrence�rate.� A�total�of�569�patients�were�

included�in�9�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286�were� treated�with�Chinese�medicine�alone,�and�283�were� treated�

with�western�medicine�alone.�Five�trials�showed�that�the�long-term�efficacy�was�effective,�and�four�trials�showed�

the�recurrence�rate.�Both�showed�that�the�Chinese�medicine�alone�treatment�was�better�than�the�western�medicine�

control� group.�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 is� stable.�The� funnel� plot� suggests� that� there� is� a�

possibility�of�publication�bias�in�the�literature�included�in�the�evaluation. �TCM�treatment�of�allergic�

rhinitis�shows�better�long-term�curative�effect�than�Western�medicine�alone,�and�can�reduce�the�recurrence�rate.

Chinese�medicine;�Allergic�rhinitis;�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Meta�analysis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

临床研究

1.

香港那打素中医服务暨香港中文大学中医临床教研中心

21

· ·

Page 22: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

·····························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

资料与方法

收集文献数据库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 中

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 中文检索词

:

中医, 中药, 过敏性鼻

炎, 临床研究, 随机对照。 检索日期截止于

2018

4

1

日。 根据不同资料库的特征进行主题词、

题名、 关键词和全文的综合检索。

纳入:(

1

)研究类型

:

随机对照试验, 无论是否

使用盲法。 (

2

) 研究对象: 确诊为过敏性鼻炎。

3

)干预措施

:

治疗组为单纯中医药

(

中药治疗或非

中医药物治疗

)

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西药治疗。

4

) 结局指标

:

包括疾病有效率、 复发率 。 排除

:

1

) 非 “对照试验” 的临床研究文献; (

2

)实验性

研究;(

3

)个案报道、 经验总结、 理论探讨、 综述、

摘要、 护理等研究型文献;(

4

)非治疗的临床研究

;

5

) 中医药作为部分或阶段性干预措施而无法进

行统计处理的临床试验; (

6

)使用中西结合治疗”

的文献。

两位研究者独立阅读所获文献题目和摘要,

对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阅读全文, 以确定是

否真正符合纳入标准, 而后交叉核对, 对有分歧

的文献通过讨论或由第

3

位研究者决定其是否纳

入。 根据

Cochrane

协作网的 “偏倚风险评估” 工

具表进行评估。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应用

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

Re鄄

viewmanager5.3

软件进行统计 , 选择相对危险度

RR

) 为效应指标, 以

95% CI

表示。 当纳入研究

异质性检验结果

I2

≤50%

, 提示研究间具有同

质性,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

;

异质性

检验结果为

I2

>50%

, 说明各研究之间具有异质

性,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 采用敏感

性分析检测

meta

分析结果的稳定性

;

采用 “漏斗

图” 示分析所收集的临床研究资料的分布形态,

判断是否存在发表性偏倚。

结果

根据上述检索策略, 初筛出

395

篇, 所检索

出文献均为国内所著, 经详读摘要及全文, 凡重

复研究、 研究目的不符、 非对照、 无结果指标的

研究都予排除, 最终纳入

9

篇随机对照试验

[1-

9]

。 病例共

569

例, 试验组

286

例 , 对照组

283

例。 纳入研究一般资料见表

1

干预措施

试验组 对照组

艾炷灸肺

俞募穴

口服氯雷

他定

纳入研究

金伊婕

,

2016

病例数

试验

/

对照

32/30

结局指标

1.

症状

-

体征

评分

; 2.TNSS;

3.RQLQ; 4.

TNNSS

随访时间

治疗结束后

个月

鼻三针

口服氯雷

他定

刘坛树

,

2013

30/30

1.

症状

-

体征

评分

; 2.TNSS;

3.RQLQ; 4.

TNNSS

治 疗 结 束 后

半年

严秋林

,

2011

30/30

内服桂枝

汤加味配

合穴位贴

口服氯雷

他定配合

丙酸氟替

卡松鼻喷

雾剂

1.

症状

-

体征

评分

治疗结束后

3

个月

朱立建

,

2016

32/30

三九天灸

口服盐酸

西替利嗪

1.

症状

-

体征

评分

; 2.RQLQ

治疗结束后

个月

琚小芳

,

2012

27/28

头部电针

透刺法

口服氯雷

他定及鼻

用盐酸氮

卓斯汀喷

1.

症状

-

体征

评分

治疗结束后

3

个月

李晓清

,

2009

13/13

针灸治疗

口服氯雷

他定

1.

症状评分

;

2.

分泌物中嗜

酸 性 粒 细 胞

测定

治疗结束后

1

蒋灵鸽

,

2017

30/30

小儿推拿

氯雷他定

联合糠酸

莫米松鼻

喷雾剂

1.

症状

-

体征

评分

治疗结束后

3

个月

郭建丽

,

2016

60/60

加味玉屏

风散

口服盐酸

西替利嗪

1.

症状

-

体征

评分

治疗结束后

1

余亮

,

2013

32/32

健脾通窍

糠酸莫米

松鼻喷雾

1.

症状

-

体征

评分

治疗结束后

2

个月

纳入研究的质量

评价纳入的

9

项研究

[1-9]

均提到了采用随机

方法, 仅

1

项研究

[2,4]

提到了具体的随机方法及

提到并通过密闭信封法恰当地实施了分配隐藏,

9

临床研究

22

· ·

Page 23: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8 ··································

发表偏倚

各项研究未在漏斗内完全均匀分布, 说明纳

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发表偏倚。 见图

4

项研究

[1-9]

均未采用盲法,

9

项研究

[1-9]

脱落率低。 提 示研究总体质量水平不高。 偏倚风险分布见图

1

临床研究

远期疗效的评价

5

项研究

[1-5]

均报道了远期疗效, 且均采用

症状和体征总分改善百分率

= (

治疗前总分

-

治疗

后总分

) /

治疗前总分

*100%

; 显效

:

症状和体征改

善百分率

>51%

; 有效

:

症状和体征改善百分率在

50%-21%

之间; 无效

:

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症状

及体征改善百分率

<20%

(

显效

+

有效

)

定为疾病

有效率。 进行异质性检验, 各组间无异质性

( I

2

=

68%

P<0.05 )

,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

Meta

析,

RR= 1.32 (95% CI

1.05, 1.67)

, 比较有统

计学差异

( Z =2.33, p=0.02)

。 表明中医药治疗在

疾病远期疗效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结果见图

2

。 逐步去除每项研究做敏感性分析, 对最终结果

影响不大。

复发率的评价

4

项随机对照试验

[6-9]

报道了复发率情况,

复发率

=

复发例数

/

总例数。 经异质性检验各组间

无异质性

( I

2

= 0%

P>0.05)

, 因此合并效应量,

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

RR=0.26 (95%

CI

0.15, 0.47)

, 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 Z = 4.51,

P<0.001)

。 表明中医药治疗在控制复发率方面优于

单纯西药治疗, 结果见图

3

。 随机效应模型与固定

效应模型之间均未见明显差异, 逐步去除每项研

究做敏感性分析, 对最终结果影响不大。

23

· ·

Page 24: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

·····························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

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认为

治疗鼻渊应以清热解表宣肺、 利湿化浊排脓为基

本治疗大法, 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介宾

.

景岳全书·上册

[M]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59

485.

[2]

费伯雄

.

医醇剩义

[M] .

南京: 江苏科

学技术出版社,

1982

9.

[3]

唐英, 杨正佳, 张茹, 汪旻琦

.

鼻渊的中

医治疗概述

[ J] .

中国医学创新

,2013,10 ( 06) :

159-161. [2017-09-16] .

[4]

李莉, 刘艳丽

.

熊大经教授治疗鼻渊经

验谈

[J] .

四川中医,

2004

22

3

):

4.

[5]

陈新野, 刘道明

.

鼻康糖浆治疗慢性鼻

窦 炎 的 临 床 疗 效 观 察

[ J] .

湖 北 中 医 杂 志 ,

2000

22

9

):

17.

[6]

邱宝珊

.

林玲玲王士贞教授治疗鼻渊经

[J] .

中医药学刊,

2006

10

10

):

1795.

(上接

42

页)

临床研究

Meta

分析结果显示, 较单纯西药治疗, 中医

药治疗在远期疗效上能更有效地控制过敏性鼻炎

症状, 同时能降低复发率。 本次研究发现, 中医

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文献质量良莠不齐, 最终入选

9

篇, 在远期疗效和复发率方面可以为临床提供一

定的循证医学依据。

Meta

分析结论的客观性必须基于具有高质量

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其可信度取决于纳入试验

的质量, 是建立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的一种量

化分析方法, 受前人研究质量的影响较大。 因此,

欲提高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系统评价的质量,

必须开展高质量、 大样本、 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以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以进一步验证中医药治疗

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金伊婕

.

艾炷灸肺俞募穴治疗肺虚感寒型

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D]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2016.

[2]

刘坛树

.

鼻三针为主辨证取穴治疗常年变

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D] .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3]

严秋林

.

内服桂枝汤加味配合穴位贴敷治

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

[D] .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4]

朱立建

.

三九天灸疗法治疗肾阳亏虚型过

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D] .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6.

[5]

琚小芳

.

头穴透刺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

炎的临床观察

[D] .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6]

李晓清

.

针灸治疗肺虚风寒型过敏性鼻炎

临床研究

[J] .

针灸临床杂志

,2009,25 (01) :1-3+

59.

[7]

蒋灵鸽

.

儿推鼻部八法治疗肺气虚寒型

AR

的疗效观察

[D] .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

[8]

郭建丽

.

加味玉屏风散治疗季节性过敏性

鼻炎临床观察

[J] .

四川中医

,2016,34 (06) :191-

193.

[9]

余亮

.

健脾通窍饮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

(肺脾两虚型) 的临床研究

[D]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2013.

24

· ·

Page 25: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喉痹” 一词最早见于 《阴阳十一脉灸经 》

中 “肩脉” 之 “其所产病”

:

“领

<

>

【痛

,

喉痹

,

臂痛

,

肘】 痛

,

为四病。” 据建国前中医书籍记载,

喉痹包含三种含义: 一、 咽喉肿塞不通, 不得饮

食的危急重症, 如 《寿世保元》 卷六喉痹 “一论

治不测急慢喉痹。 肿塞不通。”; 二、 咽喉口齿疾

病的总称, 如林佩琴 《类证治裁》 说 “经云: 一

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其症喉痹为总名, 有缠喉

风 , 乳蛾 、 喉癣 , 喉痈 , 喉菌 , 喉闭 , ……等

症。”; 三、 咽痛, 如 《伤寒论》

334

条曰: “伤寒

先厥后发热, 下利必自止, 而反汗出, 咽中痛者,

其喉为痹。” 根据慢性咽炎的临床表现不能与上述

三种喉痹之含义划等号。 既如此, 建国后各类耳

鼻喉科学将喉痹的范围缩小化, 将之与急慢性咽

炎对应, 故建国前古籍中关于喉痹的描述无法与

慢性咽炎对应, 需与现今的惯称加以鉴别

[1]

在 《喉科心法·咽喉致病源流三因论》 中论述

到, 咽喉结构狭小, 是肺胃的门户, 肺主呼吸,

胃主受纳腐熟, 清浊二气及饮食均须通过咽喉。

古人又有, 咽与喉不同, 咽者, 属胃居左, 水谷

之道路, 主纳而不出, 喉者, 属肺居右, 呼吸之

门户, 主纳清气、 呼浊气。 作为人身险要处, 一

旦致病易转化为喉头梗阻之急危重症, 故需谨慎

分析病因病机。 文中以三因论:

一、 阳明燥金, 主秋之气, 如果阳明司天则

燥邪胜, 或跋涉于风日之中, 时近火燥之畔, 或

受四时八节之贼风, 或触叠嶂层峦之疠气, 外感

六淫邪气通过口鼻吸授入肺胃, 故而致病, 这是

外因;

二、 七情不节, 六欲无度, 神伤血耗, 或病

后伤阴太过, 太阴阳明津液不克上供, 这是内因;

三、 食味辛热过多, 调理频投温补以及金石,

专家谬称真火可补, 而不知相火旺, 阴愈不能涵,

变端百出, 这是不内外因也。

明此三因源流而虚实分, 虚实分则自无毫厘

千里之差矣。

我的理解是: 外邪中, 阳明燥金可致病, 风

胜则燥、 火胜亦燥, 风邪火邪可继发燥邪, 是故

燥邪是导致咽部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刘河间提

出 “诸涩枯涸, 干劲皴揭, 皆属于燥”, 燥伤津

液, 咽部肌肉不得濡养故干涩痒痛, 干咳少痰;

情志妄动, 气乱血逆, 耗气伤血, 欲求不满, 心

中烦闷, 故生郁火, 内火灼津, 无以上供故致病;

由于香燥辛辣炙煿之品或非虚寒而投温补, 长期

跟师学习———慢性咽炎临床体会

罗静瑶

1

慢性咽炎属于中医 “喉痹” 的范畴, 是建国后耳鼻喉科学将喉痹范围缩小化的结果, 而古

籍中关于喉痹的描述无法完全与慢性咽炎对应, 故需与现今的惯称加以鉴别。 慢性咽炎的病因有: 一是反

复外感风、 热、 燥邪及疠气, 尤其是燥邪致病; 二是七情六欲不节或病后伤阴; 三是饮食药石辛燥太过;

四是脾胃所伤。 其病机有: 一是外感内伤所致的津液所伤; 二是脾虚所致的津液不能上承。 跟从刘大新老

师学习的临床体会有: 慢性咽炎只是一种状态; 咽部症状体征差异, 应以症状为主, 在治疗中, 注重局部

与脏腑的关系辨证施治, 以固本治标, 标本兼顾; 有些咽炎病不在咽; 咽异感不等于梅核气; 重视情志因

素对疾病的影响; 在排除急危重症和癌变的可能后再诊断慢性咽炎。

病因病机; 喉痹; 慢性咽炎

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

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8 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100078

临床研究

25

· ·

Page 26: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

·····························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

内耗胃津, 人们体质从化温燥, 热积脾胃, 阴液

亏耗, 故上不能输布津液以润养咽喉, 下不能润

养大肠

[2]

。 综上所述, 三因致病终是因伤津液而

导致的慢性咽炎。

而在临床中常可遇到无明显伤津表现的慢性

咽炎患者, 说明三因论没有完全囊括慢性咽炎的

病因。 《素问·经脉别论篇》 曰: “饮入于胃, 游

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脾

胃为中焦气机升降的枢纽, 脾主升清也是津液上

承的动力, 饮食不节、 思劳过度则易耗脾气, 或

寒凉攻伐太过而伤脾胃, 故脾胃虚弱的病人最大

的问题不是津液生成不足, 而是清阳不升, 咽部

气机不行, 脉络不畅, 津液无法到达该去的部位,

停滞于中焦, 痰湿内生则浊邪郁滞清道, 脾气更

虚, 缠绵难愈

[3]

从临床上观察, 慢性咽炎只是一种状态并且

普遍存在, 表现在不同的人身上, 咽部症状体征

差异, 有的人有症状, 有的人没有, 有症状才需

要治疗, 所以这是一种症状和体征非常不统一的

疾病, 应以症状为主

[3]

。 慢性病往往以虚证多见,

在虚证喉痹治疗中, 注重局部与脏腑的关系辨证

施治, 以固本治标, 标本兼顾, 切忌一见咽后壁

发红即辨为实热证而投以清热解毒药, 尤其部分

患者可见脾胃阳虚、 脾气不足之证, 妄投寒凉药

恐伤其胃气, 反而加重病情。 以下分析几则是跟

从刘大新老师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病案:

病案一: 张女,

35

岁, 初诊时间

2017.4.13

节气清明。

望: 面色微黄晦暗, 形体偏瘦, 愁容满面 。

舌质淡暗、 苔白腻。

闻: 语速稍快, 音量适中。

问: 咽干痒时痛半年, 伴异物感, 遇劳及情

绪变化加重。 平素气短乏力, 恶风畏寒, 纳呆便

溏。 经少色暗, 寐少焦虑, 就诊过程哽咽落泪。

多方就诊, 久服清热解毒中药不效反重。

切: 脉弦、 细, 少力。

处方:

当归

15g

柴胡

10g

白芍

30g

郁金

10g

玫瑰花

6g

丹参

30g

砂仁

(后)

6g

木香

10g

姜半夏

9g

桔梗

10g

炙甘草

6g

生黄芪

30g

白术

10g

防风

6g

分析: 患者面色黄晦、 气短乏力、 纳呆便溏

属明显脾虚之象, 脾虚无力运化, 气血不足故形

体偏瘦、 舌质淡暗, 经少色暗, 遇劳加重

;

中焦气

机失常, 饮食所化之津液不能上输咽部濡养肌肉,

故咽干咽痒痛; 患者久病不愈, 精神焦虑, 忧思

伤脾, 气耗血亏, 又逢春季, 人应时节, 肝气生

发, 更克脾土; 肝郁脾虚, 日久及肺, 见恶风畏

寒。 考虑患者平素敏感, 肝气常盛, 脾气不足,

此次就诊前却多服寒凉药大伐脾土, 犯虚虚实实

之忌。 当与疏肝解郁, 健脾和胃, 使气机畅达,

升降如常, 兼以益气固表。 由此病案有理由怀疑,

临床上有大夫诊病时, 见咽部偏红即辨为实热证,

而将其他许多更能真实反映病情的症状视而不见

甚至根本无心求得, 挥手便是清热解毒, 殊不知

正常咽部黏膜便红于其他部位黏膜, 故诊病时岂

能轻易相信他人的诊断和病人的陈述, 还当是亲

自四诊才保万全。

病 案 二 : 李 某 , 女 ,

55

岁 , 初 诊 时 间

2018.4.12,

节气清明。

望: 面色微黄, 舌边尖红, 苔中后部白腻。

闻: 语速稍快, 音量适中。

问: 咽痛、 咽干、 咽痒

1

年余, 口苦甚

2

余, 口渴, 嗳气, 心下堵塞感, 皮肤干燥, 纳差,

脾气急躁, 大便难解, 眠差。 自述有胃食管反流

病。

切: 脉弦滑。

处方:

柴胡

15g

白芍

10g

枳实

10g

甘草

6g

郁金

10g

玫瑰花

6g

姜半夏

9g

竹茹

10g

枳壳

10g

该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明显比较焦虑, 反复询

临床研究

26

· ·

Page 27: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8 ··································

膜无明显充血。 辅助检查: 变应原

试验 (皮肤点刺) 报告结果示: 粉尘螨、 多价蚊

虫、 海蟹

+++

, 猫毛、 花粉、 海虾

++

。 诊断: 鼻

鼽。 卫表不固。 治法: 益气固表。 处方: 五爪龙

20

克、 党参

20

克、 茯苓

15

克、 白术

10

克、 防风

10

克、 辛夷花

10

克、 白芷

10

克、 白芍

15

克、 桂

10

克、 益智仁

15

克、 诃子

10

克、 金樱子

15

克、 陈皮

6

克、 毛冬青

15

克、 甘草

6

克,

7

剂,

水煎服, 日一剂。 调养: 嘱其注意避免粉尘的长

期刺激, 忌食肥甘厚腻,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增强体质, 积极预防感冒。

2018

4

20

日二诊。 药后感觉鼻症状减

轻, 晨起微鼻塞, 喷嚏、 清涕不多, 口不干, 痰

少, 胃纳二便调。

处方 : 五爪龙

20

克 、 党参

20

克 、 茯苓

15

克、 白术

10

克、 防风

10

克、 辛夷花

10

克、 白芷

10

克、 白芍

15

克、 桂枝

10

克、 益智仁

15

克、 诃

10

克 、 金樱子

15

克 、 细辛

3

克 、 毛冬青

15

克、 甘草

6

克,

7

剂, 水煎服。

2018

4

27

日三诊。 感觉鼻鼽症状明显减

轻, 偶鼻微塞或少许清涕, 口不干, 胃纳二便调。

脉细滑, 舌质淡红, 苔白。

方药 : 五爪龙

20

克 、 党参

20

克 、 茯苓

15

克、 白术

10

克、 防风

10

克、 辛夷花

10

克、 白芷

10

克、 白芍

15

克、 桂枝

10

克、 益智仁

15

克、 诃

10

克、 金樱子

15

克、 丹参

15

克、 陈皮

6

克、

干姜

6

克 。

15

剂, 水煎服。

2018

5

16

日四诊。 药后鼻鼽已无发作。

4

27

日方

14

剂, 以巩固疗效。

2018

6

13

日随访。 药后鼻鼽已无发作,

精神状态佳。

按: 本例患者患鼻鼽多年, 平时易感冒, 畏

风冷, 汗多, 鼻鼽发作时清涕多而难止。 可见患

者体质虚弱, 正气不足, 腠理疏松, 卫表不固,

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降低而致病。 鼻鼽发作

频频, 畏风冷, 汗多均为卫表不固的表现。 故治

宜益气固表为主。 方药予玉屏风散合四君子汤、

桂枝汤加减运用而取效。 鼻鼽病的调养很重要,

在诊治过程中, 要耐心告知患者, 注意调养, 配

合治疗。

(上接

34

页)

问能否治愈。 刘老师说道, 患者在担忧病情的基

础上, 过分关注病情, 包括看健康类节目、 在网

上或书上查阅与病相关的资料、 短期内多处辗转

就医, 都是病人焦虑的的体现, 同时也是病人过

分敏感的体现。 有研究显示, 慢性咽炎患者有轻

度和中度的心理健康损害, 男性、 年龄更小者、

病程更长者、 学历更低者是相对的高危人群

[4]

;通

过有目的的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慢性咽炎的治疗效

[5]

分析: 患者心下痞, 中焦气机不利, 故向上

为嗳气, 向下为大便不通; 脾虚不能输精于肺,

津液亦不能上承于口咽, 故口渴, 咽干痒痛, 肺

无以灌溉四旁, 濡润肌肤故皮肤干燥; 脾气急躁,

肝气旺以克脾, 故纳差, 相火上炎故口苦眠差。

故刘老师予疏肝降气、 解郁清热的四逆散加减方。

参考文献

[1]

申 琪 刘大新

喉痹概念的沿革及现代教材

中喉痹的内涵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2016

年,

14

16

期:

49-50

[2]

魏丹霞 谭艳云 赵扬 程馨缘 王文平

名老

中医陆家龙 “润养” 与 “通利” 治疗慢性咽炎经

环球中医药,

2018

1

月,

11

1

期:

91

[3]

刘大新

虚证喉痹治从脾胃病案六则

[4]

黄河银 何恒胜 吴小娟

慢性咽炎患者的

心理障碍及相关因素分析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杂志

.2015

29

17

:

1541-1544

[5]

张智霖 王怡 张海珍 丁小美

慢性咽炎病

人的个性特征及心理干预治疗的应用

全科护理

2012

7

月第

10

卷第

7

期中旬版 (总第

257

期)

:

1830-1831

临床研究

27

· ·

Page 28: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耳胀耳闭” 是以耳闷胀感、 听力下降为主

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西医学的 “分泌性中耳炎”

与之类似。 本病好发于儿童, 是耳鼻咽喉科的常

见病

[1~4]

,目前国内外有关 “分泌性中耳炎” 的西医

诊疗指南均主张: 在排除危险因素后严密观察

3

个月或

3

个月以上, 直至出现引起不良后果的风

险后才考虑及时干预

[5~6]

。 这样, 在观察期的患者

必须承受耳胀、 听力下降所带来的不适, 一些因

为依从性差, 不能定期复查的患儿, 可能存在转

化为隐匿性中耳炎、 粘连性中耳炎、 中耳胆固醇

肉芽肿、 伴有细菌感染后发展为化脓性中耳炎等

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4,7]

。 因此, 充分挖掘祖国医学,

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探索一种针对该类患者行之

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我科在辨证论治,

口服汤药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医外治法的内容———

中药熏鼻联合鼓膜按摩,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本

研究为了排除辨证施治所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

研究组患者均只接受中药熏鼻及鼓膜按摩疗术,

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

2016

5

月至

2017

5

月在我科门诊就诊, 参照 《中医耳鼻咽喉科

学 第五版》 诊断为耳胀, 《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

疗指南

(

草案

) 2008

年》 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且

排除高危因素的患者

100

例, 随机分为两组。 研

究组

50

例, 男

26

例, 女

24

例; 年龄

5

1/12

~

11

9/12

) 岁 , 平均年龄

7.42±2.2596

,

病程

1

~14

天 , 平均

6.32±3.2604

天 ; 对照组

50

例 ,

24

例, 女

26

例 ; 年龄

4

8/12

~11

11/12

岁, 平均年龄

8.1±2.195

,

病程

1 ~14

天, 平均

6.1±3.157

天。 两组性别、 年龄、 发病、 病程差异

无显著性 (

P>0.05

)。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参照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及 《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

草案

)

》, 主要症

状为耳胀闷、 听力下降、 耳鸣等; 鼓气耳镜检查

见中耳积液征; 声导抗测试呈 “

B

”, 或 “

C

” 型曲

线, 纯音听阈检查存在骨气导差。

1.2.2

排除标准:

病程持续

3

个月以上;

伴有高危因素

(

腭裂, 永久性听力下降, 言语发

育迟缓或障碍, 自闭症, 与遗传有关的综合征、

颅面发育异常等所引起的认知和言语表达障碍等

)

的患儿宜尽早手术;

观察期间较好耳的听力水

平为

40 dB

或更差;

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

伴腺样体肥大;

鼻咽部占位性改变。

1.3

研究方法: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

苍耳子散熏鼻联合鼓膜按摩术治疗儿童耳胀

5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秀峰

1

卢娜

1

周思平

1

张勇辉

1

张娟

1

平江涛

1

观察苍耳子散熏鼻联合鼓膜按摩术治疗儿童耳胀的临床疗效。 随机选取

100

例在我科门诊就诊, 中医诊断为 “耳胀”, 西医诊断为 “分泌性中耳炎”, 且排除高危因素的患儿

100

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

50

例, 研究组: 使用苍耳子散熏鼻联合鼓膜按摩, 对照组: 参照 《儿童中

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

草案

)

》 未予治疗, 每周评估

1

次, 连续

4

周,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研究组总

有效率

80.0%

, 对照组总有效率

48.0%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苍耳子散熏鼻联合鼓膜

按摩术治疗儿童耳胀疗效确切, 显著缩短病程, 儿童患者乐于接受

,

且简便易行, 值得临床推广。

熏鼻; 鼓膜按摩; 耳胀

;

分泌性中耳炎

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

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

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炎

临床研究

1.

新余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

338000

28

· ·

Page 29: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8 ··································

对照组, 各

50

例。 研究组: 采用苍耳子散熏鼻联

合鼓膜按摩术, 每日两次, 使用时间

7

天, 具体

方法为: 将

PH

试纸测得值为

7.0

的蒸馏水

300ml

加热煮沸, 加入苍耳子

9g

, 辛夷

9g

, 白芷

9g

, 薄

6g

(以上四位药均为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所

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 及鲜葱

3g

后, 倒入容器

中; 患者擤出或回吸咯出鼻腔及咽部分泌物, 将

口、 鼻俯于容器上约

20~30cm

, 一边搅拌熏鼻液,

一边吸入蒸汽,

5

分钟后, 再次擤出或回吸咯出鼻

腔内液体, 接着依旧将口、 鼻俯于容器上约

20~

30cm

, 张口闭口十余次之后, 半张口, 缓慢地按

压耳屏并将耳屏堵住外耳道口, 再突然放开, 以

使耳屏复位, 反复十余次。 对照组: 参照 《儿童

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

草案

)

》 未予治疗。

两组均每周复查一次, 观察

4

周。 评估患者

鼓膜、 鼓室积液、 纯音听阈、 声导抗鼓室曲线等

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

指导原则》

[8]

、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及 《儿童中

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

草案

)

》 制定疗效评分表:

症状 无(

0

分) 轻(

2

分) 中(

4

分) 重(

6

分)

耳胀闷 无 偶有 时有缓解

耳胀闷难忍 ,

不缓解

耳 鸣 无

偶有,或安静

时明显

时有缓解,

心烦

较甚, 心烦 ,

不缓解,听力

减退

鼓室积液 无

鼓室积液

1/3

以下

鼓室积液

1/3~1/2

鼓室积液

1/2

以上

纯音听阈

气 骨 导

<10dB

气骨导差

10~

30 dB

气骨导差

31~60 dB

气 骨 导 差

61 dB

声导抗

A

A

Ad

C

B

总有效率

临床痊愈

显效

+

有效率。 (

) 临

床痊愈: 症状、 体征及其它检查基本恢复正常,

积分减少

≥95%

; (

) 显效: 症状、 体征及其它

检查明显改善, 积分减少

≥70%

; (

) 有效: 症

状、 体征及其它检查基本恢复正常, 积分减少

30%

; (

4

) 无效: 症状、 体征及其它检查基本恢

复正常, 积分减少不足

3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4.0

统计软件分

析, 计数资料以

(x

-

±s)

表示; 组间比较用

t

检验、

x

2

检验、

Ridit

分析以检测不同组间差异, 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00

例患者参与研究, 采用当面咨询或电

话回访的方式, 随访率

100%

1

: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对比

组别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21 13 6 10 80%

对照组

6 7 11 26 48%

注:

P<0.01

2

: 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第

1

2

3

4

周的总有效人数

组别 一周 二周 三周 四周

研究组

20 12 5 3

对照组

10 5 4 5

注:

P<0.01

西医学认为: “分泌性中耳炎” 主要为咽鼓

管功能障碍所导致, 初期的咽鼓管功能障碍通常

缘于腺体肿大及感染所致的黏膜水肿, 其发病原

因可能是慢性感染、 过敏反应、 咽喉返流、 原发

性黏膜病变、 咽鼓管功能紊乱和解剖障碍等

[9~11]

对于 “分泌性中耳炎” 的患儿, 在排除危险因素

后, 目前, 我国主张三个月内严密观察,

2

4

随诊一次, 酌情对症处理

[5]

,而美国因为考虑到抗

生素、 抗组胺药、 鼻用激素、 减充血剂等药物存

在着疗效的不确定性及副作用, 同样选择严密观

察, 但其观察时长无确定性, 直至出现引起不良

后果的风险后才考虑及时干预

[6]

。 “耳胀” 显然位

属观察者之列。

中医学认为 “耳胀耳闭” 病位在耳, 与肺 、

肝 (胆)、 脾 (胃)、 肾等脏腑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论治方法各有不同, 但历代医家多从肺论治,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12]

尤在泾在 《医学读书》 说: “愚谓耳聋治肺

者, 自是肺经风热, 痰涎郁闭之证。 肺之络会于

耳中, 其气不通, 故令耳聋。” 而现代医学所指之

鼓室积液即为痰涎

[13]

,故 “耳胀” 者, 治疗当以疏

风除湿为法; 《静香楼医案》 写道: “肺之络,

临床研究

29

· ·

Page 30: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

!!!!!!!!!!!!!!!!!!!!!!!!!!!!!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

会于耳中, 肺受风火, 久而不清, 窍与络俱为之

闭, 所以鼻塞不闻香臭, 耳聋不闻音声也”, 正如

我们临床所见, 该疾病常兼见鼻塞、 流涕、 嗅觉

减退等西医称之为鼻

-

鼻窦炎, 西医认为鼻部、 鼻

咽部的炎症也正是该疾病常见发病原因之一, 作

为以此为诱因的分泌性中耳炎, 主张积极治疗鼻

部炎症, 从而改善咽鼓管功能。 陈小宁教授也认

为, 所谓 “耳聋治肺”, 就是通过宣肺通鼻窍的手

段, 来达到通畅耳窍、 治疗耳闷耳聋的目的

[14]

熏法属于中医熏蒸疗法之一, 马王堆出土的 《五

十二病方》 就记载了大量关于利用中药熏蒸治疗

疾病的方法, 之后的 《内经》 中也提到了相关疗

法, “其有邪者, 渍形以为汗”, 此 “渍形” 即是

熏蒸治疗

[15]

,而我们所采用的熏鼻疗法则源自于

《千金方》 中所述之 “气熏法”, 取其分清浊、 理

阴阳之功, 宣通鼻窍之药物多为芳香辛散之品,

该法可使这些原本在煎煮过程中容易失去的有效

成分通过呼吸过程经鼻入肺, 通过吞咽过程经鼻

入耳, 直达病所, 且鼻腔具有吸收功能的黏膜表

面积较大, 其黏膜下的特殊血管结构可使药物迅

速进入血液循环

[16]

;此外,

40℃

的温热蒸气熏洗鼻

腔可明显改善鼻塞症状, 并降低鼻腔内白三烯和

组胺

[17]

,也能稀释分泌物 , 使其粘稠度 , 易于排

出, 病菌浓度降低, 有利于炎症的控制, 而其热

刺激对迎香、 鼻通、 人中等穴的刺激亦有利于宣

肺通窍

[18]

。 我们熏鼻所使用的药物为 “苍耳子

散”, 该方出自 《济生方·鼻门》, 原为鼻渊所设,

方中苍耳子、 辛夷, 疏风散邪、 善通鼻窍; 白芷,

辛温通窍、 散寒祛风; 薄荷, 辛凉、 芳香走串,

能避邪化浊、 开通鼻窍; 葱, 解表通阳; 五药皆

入肺经, 诸药和合, 共奏散风化浊、 宣通鼻窍之

功效, 鼻窍通则耳窍亦通。 通过临床实践及各种

民间验方证实, 该方药中的挥发油为其主要有效

成分之一, 通过对挥发油的

GC-MS

分析发现, 其

具有镇咳、 祛痰、 抗菌、 抗炎、 抗病毒及镇痛等

作用

[19]

。 同时西医学认为: 鼻腔的

PH

值能够影响

溶菌酶的作用和纤毛运动, 正常鼻分泌物的

PH

值为:

5.6~6.5

, 溶菌酶在酸性环境中能保持最有

效功能, 文献认为, 鼻分泌物的

PH

值在

6.5

以下

者, 鼻腔细菌培养为阴性, 若为碱性时, 鼻腔可

出现细菌

[16]

,而我们通过实验发现, 以

PH

值为

7.0

的水加热至

100℃

, 取

300ml

溶解熏鼻药物后, 利

用 “优利特检查仪及试纸条” 测得

PH

值为

6.0

此外, 该药物气味芳香, 儿童患者乐于接受, 但

值得注意的是, 应提醒患儿家长在熏鼻时防止烫

伤。

在中药熏鼻的过程中, 我们还配合鼓膜按摩

术, 中医学对鼓膜按摩术的详细记载首见于明代

张介宾所著的 《景岳全书》, 书中提及 “凡耳窍或

损或塞

或震伤, 以致暴聋, 或鸣不止者, 即宜以

手中指于耳窍中轻轻按捺, 随捺随放, 随放随捺,

或轻轻摇动, 以引其气。 按之数次, 其气必至,

气至则窍自通矣。” 而我们在操作此法之前先令患

者熏鼻

10min

后, 鼻窍通气得以改善, 擤出鼻窍

之中的浊物, 继续熏鼻, 同时先张口闭口数十下,

以使咽鼓管反复开合, 之后, 半张口, 使咽鼓管

咽口保持开放状态, 同时施以鼓膜按摩术, 在此

过程中充分改善鼓室内外压力平衡, 同时药物可

随引入之气进达鼓室。 以按压耳屏取代中指置于

耳窍中主要缘于防止指甲损伤外耳道皮肤而引起

耳疮的风险。

总之, 苍耳子散熏鼻联合鼓膜按摩术治疗儿

童耳胀疗效确切, 显著缩短病程, 且熏鼻药物气

味芳香、 无明显痛苦, 儿童患者乐于接受

,

且简便

易行, 值得临床推广。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一些

虚证、 痰湿证患者虽然也有疗效, 但易于复发,

本研究组中有

2

例肺脾虚寒型鼻鼽患者及

1

例痰

浊困脾型鼻渊患者经治疗症状缓解, 却在观察期

内复发, 因此, 如何稳固疗效仍是有待解决的问

题, 佐以针刺、 热敏灸、 督灸等方法是否有利于

进一步提高疗效有待考证, 我们也将进一步深入

研究。

临床研究

30

· ·

Page 31: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8 ··································

参考文献

[ 1] Browning GG, Gatehouse S. The preva鄄

lence of middle ear disease in the adult British popu鄄

lation. Clin Otolaryngol Allied Sci 1992;17:317

321.

[2] Di Martino E, Thaden R, Krombach GA,

Westhofen M. Function tests for the Eustachian tube.

Current knowledge. HNO 2004;52:1029-1040.

[ 3] Gudziol V, Mann WJ. Chronic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and its sequelae in adult patients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in German] . HNO 2006;54:684

688.

[4] Goldman JL, Martinez SA, Ganzel TM. Eu鄄

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and its sequelae in patients

with cleft palate.South Med J 1993;86:1236

1237.

[5]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

.

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

草案

) .

中华耳鼻咽喉

头颈外科杂志,

2008

43:884-885.

[ 6] Rosenfeld RM

culpepper L

Doyle KJ

eta1.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4

130

(Suppl.)

95-118.

[7] Pahnke J. Morphology, function, and clinic

of the eustachian tube [ in German] . Laryngorhi鄄

nootologie 2000;79 (suppl) :1

22.

[8]

郑筱萸

,

主编

.

《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

(试行 )》

.

北京

:

中国医药科科技出版社

,2002.4:

327-320.

[ 9] Sudhoff H, Bucker R, Groll C, Shagdar鄄

suren S, Dazert S,Schreiber S. Tracing of gastric re鄄

flux into the middle ear in a mongolian gerbil model.

Otol Neurotol 2007;28:124

128.

[10] Bluestone CD. The Eustachian Tube:

Structure, Function,and Role in the Middle Ear.

Hamilton, Ontario, Canada:B.C. Decker; 2005:240.

[11] Sade J. Eustachian tube function. Acta O鄄

tolaryngol Suppl 1984;414:83

84.

[12]

肖小玉, 陈国春

.

从肺论治分泌性中耳炎

的中西医理论及应用

.

中外健康文摘

.2008.8

29

):

291-292

[13]

杜长河

.

从痰论治分泌性中耳炎

48

.

北中医

.2002.24

5

):

333-334.

[14]

陈小宁

,

莫蕙

.

从耳聋治肺看中西医结合治

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共同点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

鼻咽喉科杂志

,2004,12 (1) :1-2.

[15]

陆继娣, 沈鹰

.

熏蒸疗法的历史沿革

.

医杂志

.JTCM,July.2006,Vol.47,NO.7,556-557.

[16]

孔维佳, 周粱, 许庚, 王斌全等

.

耳鼻咽

喉头颈外科学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7:23.

[17]

蔺林

,

严文洪

,

赵霞

.

不同温度生理盐水冲

洗鼻腔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

[J] .

中华耳鼻咽

喉 头 颈 外 科 杂 志

,2014,49 ( 2) :109 -114.DOI:

10.3760/cma.j.issn.1673-0860.214.02.004.

[18]

张勉, 刘景, 刘毅

.

中药内服及熏鼻治疗

变应性鼻炎

120

例临床分析

.

实用中医药杂志

.

2008

24

6

):

349-350.

[19]

张典瑞, 任天池, 夏方亮, 冯丽莉

.

苍耳

子散挥发性成分的

GC-MS

分析

.

中国中药杂志

.

2003.28 (11) :1083-1086.

临床研究

31

· ·

Page 32: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

·····························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

鼻咽癌病案

**

, 男,

45

岁。

2015

11

13

日初诊。 主诉: 因患鼻咽癌

行放、 化疗, 于

2014

10

23

日结束。 来诊时

症见: 口干甚, 左耳堵塞感, 左侧面部麻木感不

适, 低头时下肢有触电感, 痰粘, 胃纳一般, 大

便干结。 患者精神疲倦, 面色稍黯滞。 脉细滑,

舌质淡黯, 舌苔白略厚。 检查: 双外耳道耵聍栓

塞, 清洁后见双耳鼓膜增厚、 潮红、 浑浊, 标志

不清。 双下鼻甲淡红, 微肿, 双中鼻道未见分泌

物引流。 咽黏膜充血干亮, 鼻咽充血, 见少许脓

性分泌物附着。 纯音测听结果示: 左耳混合性耳

聋听力曲线。 声导抗检查报告示: 左耳 “

C

” 型

图。 诊断: 鼻咽癌放化疗后。 证型: 气阴亏虚,

痰湿困聚。 治法: 益气养阴, 除湿化痰。 处方:

五爪龙

30

克、 太子参

15

克、 茯苓

15

克、 白芍

15

克、 沙参

15

克、 白合

15

克、 毛冬青

15

克、 瓜蒌

15

克、 陈皮

6

克、 柴胡

10

克、 蔓荆子

10

克、

白术

19

克、 龙脷叶

10

克、 山海螺

15

克, 甘草

6

克,

7

剂, 水煎服。

2015

12

26

日二诊。 仍口干甚, 右侧面

部仍有麻木感, 低头下肢有触电感, 痰少, 左耳

堵塞感明显减轻, 精神尚好, 时有烦躁不安。 胃

纳二便尚调。 脉细滑, 舌质淡黯, 舌苔白略厚。

检查: 鼻咽充血, 见少许分泌物附着。 双耳鼓膜

潮红, 增厚浑浊。 处方: 五爪龙

30

克、 太子参

15

克、 茯苓

15

克、 白芍

15

克、 沙参

15

克、 百合

15

克、 麦冬

15

克、 浮小麦

30

克、 蝉蜕

5

克、 地龙

10

克、 白蒺藜

15

克、 丹参

15

克、 猫爪草

15

克、 龙脷叶

10

克、 甘草

6

克,

7

剂, 水煎服。

2015

1

14

日三诊。 口干症状较前有明显

减轻, 仍稍有低头触电感, 左耳少许堵塞感, 胃

纳一般, 大便干结。 脉细滑, 舌质淡黯, 舌苔白。

检查: 鼻咽稍充血, 无分泌物附着。 双耳鼓膜增

厚、 浑浊。 处方: 五爪龙

30

克、 太子参

15

克、

茯苓

15

克、 白术

10

克、 白芍

15

克、 沙参

15

克、

百合

10

克、 猫爪草

15

克、 麦冬

15

克、 浮小麦

30

克、 桃仁

10

克、 益智仁

10

克、 石菖蒲

10

克、 柴

10

克、 甘草

6

克, 十五剂, 水煎服。

2017

9

13

日五诊。 患者一年多来自取

2015

1

14

日方 , 每周服

1~2

剂作为调理 ,

平时无明显不适。 有按时到肿瘤医院复查, 医师

告知无复发, 无需特别服药。 近日偶有牙龈酸疼,

下肢稍有麻木感, 口不甚干, 胃纳常, 二便调。

脉细, 舌质淡红, 舌苔白。 检查: 鼻咽见少许分

泌物附着, 光滑。 牙龈萎缩。 双耳鼓膜浑浊、 凹

陷。 处方: 五爪龙

30

克、 太子参

15

克、 茯苓

15

克、 白芍

15

克、 沙参

15

克、 百合

15

克、 山茨菇

15

克、 毛冬青

15

克、 鸡血藤

30

克 、 老桑枝

30

克、 淮牛膝

15

克、 柴胡

10

克、 龙脷叶

10

克、 甘

6

克,

14

剂, 水煎服。

患者

2017

10

18

日、

2018

2

8

日、

2018

5

21

日均有来诊取药。 告知无明显不

适, 精神佳, 胃纳二便调。

按: 鼻咽癌患者, 行放化疗后, 耗伤津液 ,

损伤脾胃。 津伤则口干便结, 津血亏虚则不能濡

养四肢筋骨, 则肢麻, 低头触电感。 脾虚运化不

力, 湿浊上聚, 则耳胀不适。 故治疗予益气养阴

为主, 基本方是: 五爪龙 (或黄芪)、 太子参、 茯

苓、 白芍、 沙参、 百合, 并根据临证时患者出现

的不同症状, 随证加减用药。 如痰多、 耳胀, 可

选加陈皮、 瓜蒌、 猫爪草、 石菖蒲等药; 口干、

烦躁, 可选加麦冬、 浮小麦、 山海螺等; 出现肢

麻、 低头触电感, 可选加鸡血藤、 老桑枝、 益智

王士贞教授医案

刘春松

1

何伟平

1

指导老师:王士贞

1

名医名院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510405

32

· ·

Page 33: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8 ··································

仁等; 舌质黯, 提示血气运行不畅, 可适当予毛

冬青、 桃仁等活血药。

耳鸣病案

**

, 女,

37

岁。

2018

6

5

日查房。 主管医师报告: “患

者右耳听力下降伴耳鸣

14

年, 耳鸣加重

1

个月,

6

3

日入院。 入院后予静滴黄芪注射液。” 查

房时症见: 患者诉说因工作压力大, 家人生病,

精神紧张又劳累后, 右耳鸣加重, 感觉右耳鸣鸣

声嘈杂难忍, 头晕不适, 平时或有眩晕呈晃动感,

精神疲倦, 烦躁易怒, 口干口臭, 胸闷心慌, 夜

睡欠佳易惊醒, 月经量少, 胃纳一般, 大便干结

2~3

1

行。 患者神情忧郁, 面色萎黄。 脉细,

舌质淡黯略胖, 舌苔白略厚, 唇色淡黯。 检查:

双耳鼓膜淡而无光泽。 听力检查: 右耳全聋。 辨

证: 气血亏虚, 肝郁气滞。 治法: 补益气血, 疏

肝健脾。 处方: 白术

10

克、 党参

30

克、 黄芪

30

克、 当归

10

克、 茯神

15

克、 远志

15

克、 炙甘草

6

克、 夜交藤

30

克、 益智仁

15

克、 柴胡

10

克、

白芍

15

克、 瓜蒌仁

15

克、 薤白

15

克、 蔓荆子

10

克、 葛根

20

克、 珍珠母

30

克 (先煎),

7

剂, 水

煎服。 配合针灸治疗、 耳穴贴敷、 睡前泡脚及涌

泉穴位敷贴, 每天

1

次、

2018

6

12

日查房。 患者感觉各症状均较

前有明显减轻, 精神佳, 无眩晕。 但右耳鸣仍较

甚, 夜睡仍欠佳, 胃纳一般, 大便调, 脉细, 舌

质淡黯略胖, 舌苔白略厚。 白术

10

克、 党参

30

克、 黄芪

30

克、 当归

10

克、 茯神

15

克、 远志

15

克、 首乌

15

克、 益智仁

15

克、 夜交藤

30

克、 柴

10

克、 白芍

15

克、 石菖蒲

10

克、 瓜蒌皮

10

克、 薤白

15

克、 珍珠母

30

克 (先煎)、 大枣

10

克,

3

剂, 水煎服。 其他治疗同

6

5

日, 每天

1

次。

6

19

日查房。 主管医师告知: 患者药后右

耳鸣已明显减轻, 精神佳, 睡眠较前好转, 胃纳

二便调, 舌苔变薄白。 已于

6

15

日出院。 带

6

12

日方

7

剂出院, 并嘱其继续门诊调治。

耳胀病案

**

, 男,

11

岁。

2018

3

1

日初诊。 其母代诉: 发现患孩

双耳听力下降

20

余天。 患孩于

20

余天前曾患感

冒, 经当地卫生院治疗后感冒症状好转, 但发现

其听力差而前来诊治。 来诊时症见: 双耳听力差,

少许耳堵塞感, 咳嗽, 痰稠黄, 鼻微塞, 口不干。

脉细滑, 舌质淡红, 舌苔白。 检查: 双下鼻甲稍

红, 微肿, 双中鼻道未见引流。 咽黏膜无明显充

血。 双耳鼓膜潮红, 标志不清。 纯音测听结果示:

双耳听力曲线呈传导性耳聋。 声导抗检查结果示:

双耳 “

B

” 型图。 诊断: 双耳胀。 证型: 余邪未

清, 湿邪困耳。 治法: 疏解余邪, 利湿通窍。 处

方: 柴胡

10

克、 黄芩

10

克、 法半夏

10

克、 陈皮

6

克、 蔓荆子

10

克、 薏苡仁

20

克、 毛冬青

10

克、

扁豆花

10

克、 石菖蒲

10

克、 甘草

6

克、 辛夷花

10

克、 白芷

10

克、 益智仁

10

克、 浙贝母

10

克、

枇杷叶

10

克,

7

剂, 水煎服。 外治法:

辛夷滴

鼻液

1

支, 滴鼻;

粗盐炒热布包熨双耳周, 每

2

次。 针灸疗法: 双耳穴贴敷

1

次。

2018

3

8

日二诊。 双耳听力仍差, 咳嗽

痰稠, 鼻塞有涕粘稠, 口不干, 胃纳一般, 二便

尚调。 脉细滑, 舌质淡红, 舌苔白。 检查: 双鼻

腔见脓涕, 咽后壁有分泌物附着。 处方: 五爪龙

10

克、 茯苓

10

克、 白术

10

克、 防风

10

克、 辛夷

10

克、 白芷

10

克、 法半夏

10

克、 陈皮

3

克、

浙贝母

10

克、 蔓荆子

10

克、 薏苡仁

20

克、 灯心

1

克、 石菖蒲

10

克、 毛冬青

10

克、 甘草

3

克,

7

剂, 水煎服。 外治法: 同

3

1

日。

2018

4

27

日三诊。 自感觉双耳听力有提

高, 已无鼻塞流涕, 无咳嗽, 口不干, 胃纳二便

调。 脉细滑, 舌质淡红, 舌苔白。 检查: 双鼻腔

干净。 双耳鼓膜稍潮红, 光锥短。 纯音测听结果

示: 右耳呈传导性耳聋, 左耳听力曲线正常。 声

导抗检查结果示 : 右耳呈 “

B

” 型图 , 左耳呈

名医名院

33

· ·

Page 34: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

·····························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

AS

” 型图。 处方: 五爪龙

10

克、 茯苓

10

克、 白

10

克、 防风

10

克、 辛夷花

10

克、 白芷

10

克、

法半夏

10

克、 陈皮

3

克、 浙贝母

10

克、 蔓荆子

10

克、 瓜蒌仁

10

克、 扁豆花

10

克、 甘草

3

克、

枇杷叶

10

克、 龙脷叶

10

克,

14

剂, 水煎服。 针

灸疗法: 双耳穴位贴敷

1

次。

2018

6

8

日四诊。 自感觉双耳听力已恢

复正常, 身体无不适。 检查: 双耳鼓膜标志正常。

复查纯音测听结果示: 双耳听力曲线正常。 声导

抗检查报告示: 双耳 “

AS

” 型图。

【按】 此耳鸣患者为肝郁脾虚, 所以治以健

脾安神、 疏肝行气, 以四君子汤健脾, 柴胡、 薤

白、 白芍疏肝行气, 珍珠母、 夜交藤安神定志。

小儿鼾眠病案

**

, 女,

5

岁。

2017

1

26

日初诊。 其母代诉: 元旦前数

天曾患感冒, 夜睡鼾声大约

1

个月, 到西医院诊

治后, 医师告知腺样体肥大需要行手术治疗, 因

惧怕手术, 前来中医治疗。 来诊时症见: 睡眠时

鼾声大, 夜睡不安, 张口呼吸, 鼻塞流脓涕, 咳

嗽有痰声, 患儿型体偏瘦弱, 胃纳欠佳, 二便尚

调。 脉细, 舌质淡红, 舌苔白。 检查: 双鼻腔见

脓涕。 双扁桃体

°

-Ⅲ

°

大, 无明显充血。 诊断:

鼾眠。 证型: 肺脾气虚, 痰聚清窍。 治法: 益气

健脾, 化痰散结。 处方: 五爪龙

10

克、 党参

10

克、 茯苓

10

克、 白术

8

克、 防风

8

克、 辛夷花

8

克、 白芷

8

克、 浙贝母

10

克、 枇杷叶

10

克、 苏

10

克、 瓜蒌仁

10

克、 甘草

3

克、 扁豆花

10

克、 谷芽

20

克,

7

剂, 水煎服。 外治法: 复方辛

夷滴鼻液,

1

支, 滴鼻。 调护: 嘱忌食生冷、 炙煿

及肥甘厚腻之品, 注意保暖, 预防感冒。

2017

2

15

日二诊。 药后夜睡鼻鼾声减

轻, 夜睡较前安宁, 鼻塞减轻, 涕少, 已无咳嗽,

胃纳一般, 二便调。 脉细, 舌质淡红, 舌苔白。

检查: 双鼻腔少许涕痂, 双侧扁桃体

°

-Ⅲ

°

大,

无充血。 处方: 五爪龙

10

克、 党参

10

克、 茯苓

10

克、 白术

8

克、 防风

8

克、 辛夷花

8

克、 白芷

8

克、 浙贝母

10

克、 猫爪草

10

克、 炒扁豆

10

克、

谷芽

20

克、 陈皮

3

克、 甘草

3

克,

7

剂, 水煎服。

2017

2

22

日三诊。 夜睡鼻鼾声明显减轻, 已

无鼻塞流涕, 口微干, 胃纳一般, 二便调。 脉细,

舌质淡红, 舌苔白。 检查: 双下鼻甲不大, 淡红,

双鼻腔无分泌物。 双扁桃体

°

2017

3

1

日四诊。 夜睡少许鼻鼾声, 夜

睡安宁, 无鼻塞流涕, 偶夜间遗尿。 脉细, 舌质

淡红, 舌苔白。 检查: 双下鼻甲不大, 淡红, 双

鼻腔干净。 双扁桃体

°

。 处方: 五爪龙

10

克、

党参

10

克、 茯苓

10

克、 白术

8

克、 防风

8

克、

白芷

8

克、 益智仁

10

克、 芡实

10

克、 浙贝母

10

克、 炒扁豆

10

克、 鸡内金

10

克、 谷芽

20

克、 陈

3

克、 炙甘草

3

克,

7

剂, 水煎服。

2017

3

8

日五诊。 夜睡已无鼻鼾声, 夜

睡安宁。 取药调理。 再取

3

1

日方

7

剂。

2018

3

23

日随诊。 其母带他人来诊, 询

问其情况, 告知: 患儿药后已无鼾眠症状。 近年

来感冒少, 生长发育良好。

按: 患儿体质较虚弱, 平时易患感冒, 多为

肺脾气虚。 一为肺气虚弱, 卫表不固; 一为脾气

不充, 脾湿内困。 故治疗予益气健脾, 化痰散结。

方以玉屏风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鼻塞加辛夷花、

白芷以通鼻窍; 痰涕多, 扁桃体肿大家猫爪草、

陈皮、 浙贝母、 枇杷叶、 苏叶以宣肺化痰散结胃

纳欠佳加炒扁豆、 谷芽、 鸡内金等以健胃醒脾。

经过调治, 鼾眠已除, 避免手术之苦。

鼻鼽病案

**

, 男 ,

22

岁。

2018

4

13

日初诊。 诉近

3

个月来, 晨起

喷嚏连连, 清涕量多不止, 鼻塞甚, 有白痰, 口

不干, 胃纳二便调。 平时较畏风冷, 汗多。 平时

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脉细滑, 舌质淡红, 舌苔白。

既往无药敏史, 体格检查: 双下鼻甲淡红、 肿胀,

鼻腔少许清稀涕, 鼻咽光滑, 咽黏

(下转

27

页)

名医名院

34

· ·

Page 35: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创建

1960

年, 是最早建立的中医耳鼻喉科之一。 五

十多年来, 在杨志仁、 王德鉴、 王士贞、 阮岩等

几代科主任的带领下,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 学科

水平不断发展, 成为我国中医耳鼻喉科学重要的

医疗、 教学、 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现为国

家临床重点专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

广东省中医药局重点专科。

科室目前拥有医护人员

35

人 , 包括医生

16

人, 技师

2

人, 护士

17

人, 其中主任医师

5

人,

副主任医师

5

人, 主治医师

3

人, 住院医师

3

人,

博士生导师

3

名, 硕士生导师

3

名。 全国老中医

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

1

人, 全国名老中

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

4

人, 广东省名中医

1

人,

广东省高等学校 “千百十工程” 校级培养对象

2

名。

专科设床位

44

张, 年收治病人数约

1700

次, 年门诊量超

11

万人次。 专科拥有多种现代先

进检查及手术设备, 如全套听功能及前庭功能检

查设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仪、 内窥镜

系统、 频闪喉镜、 手术显微镜、 低温等离子射频

消融治疗仪、 嗓音分析仪、 二氧化碳激光手术系

统等。 门诊开设有变应性鼻炎、 鼻窦炎、 耳鸣耳

聋、 鼻咽癌、 嗓音疾病等专科门诊, 除中药内服

外, 还进行各种中医外治法。 病房除收治突发性

聋、 眩晕等非手术患者外, 还开展各种手术治疗,

目前已开展耳显微及耳内镜手术, 鼻内镜鼻窦手

术, 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 鼻腔止血术, 扁桃体、

腺样体、 鼾症手术, 支撑喉镜喉显微手术, 头颈

部肿瘤手术 (包括喉部良恶性肿瘤的手术、 颈淋

巴结清扫、 甲状腺、 腮腺手术、 颈部先天性囊肿

及瘘管的手术治疗等), 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

中医药治疗。

科室重点研究方向是:

1

) 变应性鼻炎、 鼻窦炎防治

创制了加味苍耳子丸、 滴鼻灵及鼻窦灌注液,

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应用中医药疗法改善局部症

状, 促进鼻腔功能恢复, 减少复发。 由我科研制

的 “鼻窦灌注液” 鼻腔冲洗液, 已被广东省列为

建设中医药强省院内制剂研发项目。

2

) 咽喉、 嗓音疾病防治

研制了咽喉饮、 清咽合剂、 清金开音片等一

系列治疗咽喉疾病的药物。 在临床上通过进行中

医药辨证治疗, 配合使用耳穴贴压、 穴位注射、

按摩导引、 中药液雾化喷喉等特色专科治疗手段,

在咽喉炎的防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开

设嗓音门诊, 通过现代嗓音训练及针刺中药的结

合, 提高了对嗓音疾病的诊治水平。

3

) 耳鸣耳聋防治

采取中医综合治疗耳鸣耳聋及中医配合耳科

显微手术治疗中耳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治疗措

施包括中医辨证治疗、 中药静脉滴注、 耳穴贴压、

穴位注射、 按摩导引、 微波理疗、 声信息治疗等。

由我科自行研制的中成药 “启窍治聋丸”, 经过多

年的临床应用, 对感音神经性聋及耳鸣治疗效果

较为满意。

4

) 岭南耳鼻喉科中医诊疗特色技法

临床常用特色疗法包括啄治法、 烙治法、 鼻

丘割治、 鼻疗指八法、 颈三线按摩法、 鸣天鼓、

中药沐足法、 针刺治疗、 中药穴位注射、 声信息

治疗、 放血疗法、 火针挑刺法、 耳穴贴压、 擒拿

法、 穴位敷贴、 中药封包、 嗓音训练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

何伟平

1

李云鹤

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1111111111111111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1111111111111118

名医名院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510405

35

· ·

Page 36: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

·····························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广州中医

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的教学、 实习基地之一,

一直以来承担广州中医药大学各层次各班种的教

学工作,

1988

~1998

年在教务处支持下, 与眼

科共同承办中医五官专业本科教学, 共培养了八

届中医五官专业学生

200

余人。

1978

年耳鼻喉科

成为国内首批中医耳鼻喉科硕士点之一,

2000

取得招收博士研究生资格, 招收和培养来自全国

各地的研究生, 至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

70

余人,

博士研究生

10

余人, 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大部分

成为所在单位中医耳鼻喉科的学术骨干。

科室自

1960

年以来先后主编了全国高等中医

院校中医耳鼻喉科学历版规划教材, 包括第

1~5

版规划教材 (本学科无

6

版规划教材) 及普通高

等教育 “十五” 至 “十三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中医耳鼻咽

喉科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全国高等院校中

医药类专业卫生部 “十二五” “十三五” 规划教

材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 《中医耳鼻咽

喉科临床研究》, 同时还主编了在国内影响较大的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

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 以

上教材及百科全书的出版, 对本学科的发展产生

了较大的影响。

科研的主攻方向是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结合

基础与临床研究、 耳鸣耳聋的中西医结合基础与

临床研究、 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嗓音疾病

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现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广东省科技厅、 广东

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及院内课

题多项。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为中

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

合会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以及广

东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

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

位, 依托以上学会, 每年组织召开全国及广东省

耳鼻喉年会, 为推动耳鼻喉学术发展贡献力量。

杨志仁教授

1929

年杨志仁在父亲指导

下开始中医临床实习, 所诊病

人以喉科为多。

1932

年进入广

东中医专科学校学习, 毕业后

参加广州市卫生局中医考试及

格成为注册中医师。

1934

年杨

志仁开始执业中医。

1951

10

月任广东中医专科

学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前身) 教师,

1952

7

进入广东省中医院工作, 历任医师、 代医务处主

任、 住院部主任, 是广东省中医院创始时期的主

要领导人之一。

1964

年, 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建立 , 开设了喉科 , 杨志仁教授在门诊坐诊 ,

1974

年后历任五官科教研室顾问、 耳鼻喉科教研

室顾问、 中医耳鼻喉科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 中

华全国中医学会广东分会五官科学会顾问等 ,

1978

年被授予 “广东省名老中医” 光荣称号。

杨志仁教授主编的专著有: 中医学院试用教

材 《中医喉科学讲义 》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0

年)、 中医学院试用教材 《中医喉科学中级讲义》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1

年)、 中医学院试用教材重

订本 《中医喉科学讲义》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4

年)。

王德鉴教授

王德鉴教授, 幼承祖传医

术, 其父王俊民为广东省名老

中医 。

1946~1951

年在广东省

中医药专科学校 (广州中医学

院的前身) 学习,

1960

年调入

广州中医学院眼喉科教研室工

作,

1978

年成为全国第一批中医耳鼻喉科硕士研

究生导师, 同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名老中

医称号,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是全国首批继承

名医名院

36

· ·

Page 37: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8 ··································

素有明显的抗炎、 抗过敏和抗水肿

作用, 可促使病变的鼻黏膜恢复至正常。 不少病

人一听激素就恐惧不安, 大有 “谈激素色变” 的

感觉, 因为平时大家所接触的激素多指全身运用

的糖皮质激素 (注射或口服), 其产生的副作用确

实是不可低估的。 而鼻腔使用的激素是局部用药,

其使用的剂量相对全身用药来说是非常少的, 所

以说鼻局部用激素治疗安全性是非常高的。 糖皮

质激素在鼻炎治疗中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 如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

和抑制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反应可能在其中起重

要作用。 以对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大小来比

较, 布地奈德的活性比泼尼松龙高约

15

倍。 预防

性使用布地奈德对鼻刺激引起的嗜酸性细胞迁移

和过敏反应有保护作用。

本组病例使用口服玉屏风加鼻部雾化治疗过

敏性鼻炎, 该方法操作简便, 疗效显著, 且能增

强人体免疫功能,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淑华

.

玉屏风治疗急慢性鼻炎、 过敏性

鼻炎

300

例疗效观察

.

中国医药卫生,

2012.71-76.

[2]

毋桂花

.

中医耳鼻喉科学 科学技术出

42

版社

2001.129-133.

[3]

田道法

.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

[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98-102.

[4]

樊忠, 王天铎

.

实用耳鼻咽喉科学

[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341-347.

[5]

尹志华

.

长期低剂量克拉霉素及鼻腔雾化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鼻内镜术后持续性鼻窦炎状

42

例 郑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09.1290-1291.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王德鉴教授

1979

年主持编写全国高等医药院

校试用教材第四版, 第一次使用 “中医耳鼻喉科

学” 作为学科名。

1984

年主持对该教材进行了修

订和完善, 这就是在全国使用了长达

18

年之久的

五版教材 《中医耳鼻喉科学》。 二十世纪

80

年代,

主编 《中医耳鼻喉科学》 教学参考书、 《中国医

学百科全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 以及

120

字的大型参考工具书 《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

等。 王德鉴教授研制的润喉丸已经被开发成中药

新药。

王士贞教授

王士贞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

导师, 第三、 第五批全国名老

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指导老师。 曾任广州中医药大

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主

任及学术带头人、 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

学术顾问、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

会主任委员, 广州市第九、 第十届政协委员。 现

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

会会长、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

先后主编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

材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卫生部 “十一五” 规划

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 《中医

耳鼻咽喉科临床研究》 及国家重点编写工程 《中

华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 主持

研制启窍治聋丸, 参与研制的加味苍耳子丸、 岗

梅清咽合剂、 咽喉饮、 清金开音片等本院制剂;

研制的舒鼻灵喷雾剂, 已经进行

IIa

期临床试验。

(上接

49

页)

名医名院

37

· ·

Page 38: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王士贞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耳鼻喉科教授, 悬壶岭南

40

余载, 在长期的临床

实践中, 擅长运用古方、 经方治疗耳鼻咽喉科疾

病。 笔者有幸跟诊王士贞教授, 现将王士贞教授

运用泻白散加减治疗耳鼻喉科疾病部分验案介绍

如下。

泻白散源自宋代钱乙 《小儿药证直诀》, 由桑

白皮、 地骨皮、 粳米、 甘草组成, 本方具有清中

有润、 泻中有补的特点, 目前常被运用到治疗肺

炎、 小儿麻疹初期或支气管等辨证属肺中伏火郁

热者。 王士贞教授认为, 但凡证属肺经热盛之耳

鼻咽喉科疾患均可运用此方加减, 常被运用于治

疗风热外袭, 肺经受邪, 肺热上攻咽喉而致喉痹、

乳蛾、 喉喑, 或鼻咽癌而致咽干咽痛, 或咽喉病

手术后余邪未清者

[1]

临床上 《泻白散》 加减运用, 声嘶, 有声带

息肉、 声带小结或声带充血肿胀者, 常加千层纸、

蝉衣、 猫爪草、 浙贝母、 山楂肉、 毛冬青、 赤芍、

鸡内金、 铁包金等药对; 咽喉疼痛、 梗梗不利者,

常加柴胡、 白芍、 法夏、 陈皮、 云苓

[2]

,若伴有咳

嗽, 痰黄、 稠者, 加浙贝母、 紫苏子、 紫苏叶、

枇杷叶、 瓜蒌仁、 黄芩等; 鼻咽癌放化疗后, 口

干、 咽痛者, 可在原方基础上, 加沙参、 麦冬、

白花蛇舌草、 黄芩、 毛冬青、 赤芍、 瓜蒌仁

[3]

王士贞教授运用泻白散加减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经验介绍

邵傲凌

1

徐慧贤

2

总结王士贞教授运用泻白散加减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经验。 分析运用泻白散治

疗耳鼻咽喉疾病的理论基础、 病因病机以及遣方用药的经验。 岭南地区气候具有夏长冬短, 四季炎

热的特点, 居住于此的人们容易受到热邪外袭, 导致一系列表现为肺经蕴热型的症状, 运用泻白散加减治

疗耳鼻咽喉疾病具有不错的临床疗效。 王士贞教授灵活将泻白散运用于耳鼻咽喉疾病的治疗, 其临

床经验值得借鉴。

泻白散; 耳鼻咽喉; 王士贞经验

Pro. wang shizhen

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Otolaryngological Diseases with Prescription

of Xiebai Powder

Shao Aoling

Xu Huixian

�To�sum�up�the�experiences�of�the�professor�wang�shizhen�in�treating�otolaryngology�

diseases. � Analys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Xiebai� Powder� for� treatment� of� otolaryngology� disease,� it�

expounds� her� clinical� experience� of� Xiebai� Powder� from� aspects� of� pathogeny� and� mechanism,� features� on�

prescription.� �The� climate� in�Lingnan� region� is� characterized� by� short� summer� and� long�winters� and� hot�

seasons,thus� the?people� who?inhabit?it� are� vulnerable� to� the� outside� heat� evil,resulting� a� series� of?clinical?

symptoms.?The� use� of� Xiebai� Powder� to� treat� the� otolaryngologyt� disease� is� effective.� � Pro.� wang�

shizhen�flexible�applies�Xiebai�Powder�to�the�treatment�of�otolaryngology�diseases�,her�clinical�experience�is�worth�

using�for�reference.

Xiebai�Powder;�otolaryngology;�professor�wang�shizhen

s�Experience

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

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

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eeeeeeeeeeeeeeee

研究生校园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 (

510405

2.

广州中医药大学(

510405

38

· ·

Page 39: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病案一: 喉瘖

王某, 男,

28

岁, 因 “反复声嘶

1

年余” 于

2017-6-30

就诊我院, 病史: 患者每于抽烟、 饮

酒后出现声音嘶哑, 痰少, 口不干, 胃纳二便调。

查体: 咽稍潮红, 脉弦滑, 舌质淡暗, 苔黄略厚

(苔染色), 纤维喉镜检查: 双声带充血, 双声带

前中

1/3

见新生物, 声门闭合欠佳 。 中医诊断 :

喉瘖。 证型: 肺热壅盛。 治法

:

清热宣肺, 利喉开

音。 处理:

建议入院手术治疗;

中药: 桑白

15g

、 地骨皮

15g

、 黄芩

15g

、 桔梗

10g

、 甘草

6g

、 浙贝母

10g

、 猫爪草

15g

、 鸡内金

10g

、 铁包

15g

、 法夏

10g

、 陈皮

6g

、 蝉蜕

5g

、 千层纸

10g

、 砂仁 (后下)

6g

, 十肆剂。

嘱患者忌烟、 酒。

二诊:

2017-7-19

, 患者已明显不适, 口不

干, 胃纳二便调。 查体: 咽部稍充血, 脉弦细滑,

舌质淡红, 苔白。 复查喉镜: 双声带稍充血, 双

声带新生物较前已明显变小, 声带活动正常。 处

理: 继续予清热宣肺, 利喉开音。 中药: 原方的

基础上去蝉蜕 , 加龙脷叶

10g

、 毛冬青

15g

, 柒

剂。

按语: 本例患者因声音嘶哑于

2017

6

30

~2017

7

25

日坚持在我门诊中医治疗 。

2017

6

27

日, 我院查纤维喉镜检查结果示:

双声带前中

1/3

见新生物, 考虑息肉可能性大 ,

医生劝其入院手术治疗, 患者因惧怕手术而拒绝。

经半个月中医调治, 至

2017

7

18

日复查纤

维喉镜检查结果与之前喉镜结果比较, 声带新生

物较前已明显变小, 患者已无明显声嘶, 已无明

显手术指征, 免除了手术之苦。

该患者有抽烟、 饮酒史多年, 久则热积于肺,

邪热搏结于喉, 而致咽喉充血, 声带充血肿胀及

声带新生物, 声门闭合不全发为喉瘖。 故治以清

热宣肺, 利喉开音, 方用泻白散加减。 该方中以

桑白皮、 地骨皮、 黄芩清泻肺热; 而热邪入里,

喉为肺之系也, 肺热生痰, 痰热博结于声门, 声

门肿胀, 开合不利, 正如 《百岁名医干祖望耳鼻

咽喉科临证精粹》 写到 “风热犯肺, 极易化热,

风热循经, 蕴结咽喉, 炼液成疲, 风热痰三者搏

结咽喉而致喉瘖者, 临床最为常见”。 故在清热肺

热的同时, 以法夏、 陈皮、 浙贝母、 猫爪草、 鸡

内金、 铁包金消肿散结化痰; 蝉蜕、 千层纸是利

咽开音之效药, 砂仁醒脾暖胃兼有下气之功效。

二诊, 患者已无声嘶等不适, 复查纤维喉镜, 声

带息肉明显较前减小, 声带仍稍充血肿胀, 去蝉

衣, 加龙脷叶、 毛冬青以加强泻热润肺之力。

病案二: 喉痹

詹某, 男,

19

岁, 因 “咽异物感约

1

个月”

2016-6-29

就诊, 伴有咳嗽, 痰粘, 讲话变声,

口干, 胃纳一般, 二便调。 查体: 咽部稍红。 脉

细滑, 舌质淡红, 苔白。 中医诊断

:

喉痹, 证型:

肺经蕴热, 方剂: 桑白皮

15g

、 地骨皮

15g

、 桔

10g

、 甘草

6g

、 法夏

10g

、 陈皮

6g

、 浙贝母

10g

、 枇杷叶

10g

、 紫苏叶

10g

、 龙脷叶

10g

、 蝉衣

5g

、 千层纸

10

、 麦冬

15g

、 黄芩

15g

, 柒剂。

二诊:

2016-7-7,

患者咽部异物感不明显, 咳

嗽, 痰多, 色黄, 今日鼻塞, 流清涕, 胃纳二便

调。 查体: 咽部稍红, 双下鼻甲淡红, 微肿胀,

鼻腔无明显引流。 脉细, 舌质淡红, 苔白。 处理

中药: 原方基础上去千层纸、 蝉衣、 麦冬, 加

辛夷花

10g

、 白芷

10g

、 蔓荆子

10g

, 柒剂。

位贴敷: 咽穴。

按语: 喉痹是以咽喉梗梗不利、 咽痛、 咳嗽、

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 咽为肺之门户, 易感受邪

气, 《太平圣惠方》 提及 “风邪热气, 搏于经络,

蕴蓄不散, 上攻于咽喉, 故令咽喉中如有物妨闷

也。” 该患者因热邪伏肺, 壅塞肺系, 邪气上逆,

燔灼咽喉, 故见咽喉红肿, 咽部异物感, 口干;

热邪壅肺, 炼液为痰, 肺失宣降, 致声门闭合不

利, 讲话变音, 咳嗽、 痰粘; 王士贞教授在治疗

肺经蕴热型喉痹时, 运用泻白散加减。 其中桑白

皮、 地骨皮、 黄芩药性寒凉, 共奏清泻肺热之功,

法夏、 陈皮辛温性躁, 燥湿化痰, 兼有佐制桑白

皮、 地骨皮、 黄芩寒凉之药性。 《金匮要略》 文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

8

!!!!!!!!!!!!!!!!!!!!!!!!!!!!!!

研究生校园

39

· ·

Page 40: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下转

11

页)

中提及 “火气上逆, 咽喉不利, 止逆下气者, 麦

门冬汤主之。” 故选用麦门冬汤中的麦冬、 半夏以

取降逆下气, 养润肺胃之意; 蝉衣、 千层纸利咽

开音, 枇杷叶、 紫苏叶同用以清肃肺气、 降胃止

逆, 浙贝母、 龙脷叶长于润肺化痰, 桔梗、 甘草

利咽止痛。 可见全方具有清热而不伤阴, 泻肺而

不伤正之妙用。 二诊, 患者咽部异物感症状减轻,

无声嘶、 口干等不适, 着凉后出现鼻塞, 流清涕,

在原方的基础上去千层纸、 蝉衣、 麦冬, 加辛夷、

白芷、 蔓荆子以疏风通窍, 清利头目。 追踪复诊

结果, 患者二诊服用中药后, 咽部已无异物感、

咳嗽等不适。

病案三: 舌癌术后口干

林某, 女,

34

岁, 因 “舌癌术后

7

个月” 于

2016-12-1

就诊, 患者既往因 “发现舌体肿物

2

年, 肿物增大伴疼痛

4

个月” 于

2016

5

月在我

科行左半舌切除术。 现患者术后出现口干甚, 面

生暗疮, 痰少, 胃纳二便调。 查体: 左舌缺如,

咽部稍充血, 双扁桃体不大, 面颊部可见散在暗

疮。 脉细, 舌质淡暗, 苔白。 诊断: 舌癌术后,

证型: 肺经风热, 中药: 桑白皮

15g

地骨皮

15g

黄芩

15g

、 麦冬

15g

、 玄参

15g

、 龙脷叶

10 g

、 毛

冬青

15g

、 五爪龙

20g

、 夏枯草

15g

、 猫爪草

15g

浙贝

10g

、 穿山甲

30g

、 甘草

6g

, 十肆剂。

二诊:

2016-12-14

, 患者口干好转不明显,

咽稍痛, 痰少, 胃纳二便调。 查体: 咽稍红, 脉

细, 舌暗红, 苔白。 中药: 在原方的基础上去龙

脷叶、 穿山甲, 加生地

15g

桔梗

10g

陈皮

6g

瓜蒌

15g

, 柒剂。

三诊:

2016-12-21

, 患者口干好转不明显,

无咽痛, 痰黄, 胃纳二便调。 查体: 咽稍红, 脉

细, 舌淡暗, 苔白。 中药: 在上方的基础上去瓜

蒌仁、 毛冬青, 柒剂。

四诊:

2017-1-4

, 患者咽干, 痰微黄, 胃纳

二便调。 查体: 咽稍红, 脉细, 舌淡红, 苔白。

中药: 在上方的基础上加浙贝母

10g

, 柒剂。

五诊:

2017-1-25

, 患者咽干, 痰黄, 咬唇,

胃纳二便调。 查体: 咽稍潮红, 脉细滑, 舌质稍

红, 苔白。 中药: 在上方的基础上去玄参、 麦冬、

生地 、 陈皮 , 加瓜蒌仁

10g

、 龙脷叶

10g

、 赤芍

15g

、 灯心草

2g

, 柒剂。

六诊 :

2017-2-15

再次就诊 , 口干 , 痰多 ,

胃纳二便调。 查体: 咽稍潮红, 脉弦细滑, 舌质

稍红, 苔白。 处理

中药: 上方基础上去赤芍、

灯心草, 加法夏

10g

、 陈皮

6g

、 连翘

15g

, 柒剂。

中成药: 银连含漱液

1

瓶, 含漱; 平消胶囊

2

瓶, 口服。

七诊:

2017-3-1

患者再次复诊时口干已明显

好转。

按语: 患者在舌癌术后口干为主诉就诊, 患

者术中使用高频电凝刀切除了左侧舌体, 而电凝

刀相当于一种热损伤, 术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唾液

腺形成不可逆的灼伤, 从而引起唾液质和量的改

变。 因此电凝刀对机体相当于热毒入侵, 火热耗

伤津液, 就会表现出津液耗伤、 热毒瘀滞的症状,

腺体损伤, 津液分泌不足, 日久甚至表现出气阴

两虚的表现。 舌癌术后会出现口干、 咽痛、 面部

暗疮、 痰多等不适, 检查见: 咽部充血, 舌质淡

暗, 苔白, 脉细。 中医辨证为肺经风热, 常选用

常用桑白皮、 地骨皮、 黄芩清热肺热, 沙参、 生

地、 玄参养阴生津, 五爪龙益气养阴, 猫爪草、

夏枯草、 浙贝、 瓜蒌仁化痰散结, 毛冬青、 穿山

甲活血化瘀通络, 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以起

清热滋阴, 化痰活血的作用。 有研究显示, 上述

诸药可减轻火热毒邪对唾液腺的损伤, 并可改善

唾液腺的血液循环, 减轻细胞水肿, 加速黏膜细

胞新陈代谢, 并起到保护唾液腺的功能, 促进唾

液的分泌

[3]

岭南地区就地理位置而言靠近北回归线, 所

以夏长而冬短; 北靠五岭, 屏蔽了冬季来自北方

的冷空气, 故四季炎热; 加之濒海, 容易受来自

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 夏季潮湿而多雨。 因此,

受气候的影响, 居住在岭南地区的

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

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

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

研究生校园

40

· ·

Page 41: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鼻渊指外邪侵袭或脏腑失调所致的以鼻流浊

涕、 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是鼻科常见病

之一。 西医的鼻窦炎等疾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

施治。 西医治疗多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 口服抗

生素、 黏液促排剂等药物及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易于复发或出现全身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花费及

痛苦较大。 中医治疗鼻窦炎具有明显优势。

“鼻渊” 一词最早出现于 《素问·气厥论》:

“胆移热于脑, 则辛頞鼻渊, 鼻渊者, 浊涕下不止

也”。 其中 “渊” 即渊深之意, 形容鼻涕量多。

古代医家多认为鼻渊的病因病机为肝胆湿热。

如 《景岳全书·卷二十七·鼻证》: “此证因酒醴肥

甘或久用热物, 或火由寒邪, 以致湿热上熏, 津

汁溶溢而下 , 离经腐败 ”

[1]

; 《医醇感义·卷三 》:

“阳邪外烁, 肝火内燔, 鼻窍半通, 时流黄水, 此

火伤之脑漏也”

[2]

现代医家总结古代医家的经验并结合自身临

床经验, 对鼻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认为鼻渊病

因较为复杂, 总体上可以将其分为实证和虚证,

其中多认为实证是由于外邪侵袭肺卫, 或者胆腑

郁热所致。 虚证是由于久病正气虚损, 不足以驱

邪外出, 导致鼻窍不利为病

[3]

熊大经教授

[4]

认为鼻渊多以肝胆湿热为本。 陈

新野等

[5]

认为外邪侵袭鼻窍, 腐浊鼻腔内黏膜, 故

生浊涕, 若浊涕不除, 积于窦腔之内, 使鼻腔内气

血受毒邪所困而壅塞不通。 王士贞教授

[6]

认为鼻

渊主要始于邪, 成于热, 注重局部辩证, 以消肿

排脓通窍为主要治法。

王老师认为

,

肺主气、 开窍于鼻, 肺气通于

王仁忠教授治疗鼻渊经验

张晓晶

1

王仁忠

2

鼻渊以鼻流浊涕、 量多不止为特征, 常同时伴有鼻塞及嗅觉减退, 部分病人可伴有明显的

头痛, 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王仁忠教授认为鼻渊多因外邪袭肺, 肺失宣降, 清阳不升, 加之

内有湿热, 聚而成痰, 腐痰化脓, 壅滞鼻窍而为病, 临床上多从清热解表宣肺、 利湿化浊排脓着手治疗鼻

渊, 效果显著。 本文旨在介绍其临床治疗鼻渊的经验。

鼻渊; 王仁忠; 临床经验

Professor Wang Renzhong

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Biyuan

Zhang Xiaojing

Wang Renzhong

nasal� nose� is� characterized� by� nasal� runny,�more� than� quantity,� often� accompanied� by� nasal�

congestion� and� decreased� olfaction,� and� some� patients� may� have� obvious� headache,�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people's�normal�work�and�life.�Professor�Wang�Renzhong�believes�that�Biyuan�is�a�disease�of�the�lung�because�of�

the�external�evil,�the�loss�of�the�lung�and�the�decrease�of�the�purge�of�the�lung,�and�the�absence�of�clear�yang.�In�

addition,�there�are�dampness�and�heat�in�the�inside,�the�accumulation�of�phlegm,�the�accumulation�of�phlegm�and�

pus,�and�the�obstruction�of� the�nasal�orifices�and�obstruction�of� the�nasal�orifices.�The�effect� is� remarkable.�The�

purpose�of�this�article�is�to�introduce�his�experience�in�the�treatment�of�Biyuan.

Biyuan;�Wang�Renzhong;�Clinical�experience

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eeeeeeeeeeeeeee

eeeeeeeeeeeeee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eeeeeeeeeeeeee8 eeeeeeeeeeeeee

1.

山东中医药大学(

250355

2.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

250000

研究生校园

41

· ·

Page 42: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鼻, 鼻流浊涕、 量多不止, 病位当责之于肺。 究

其病因多由于外邪侵袭加之内伤湿热而成。 外邪

袭肺, 肺气郁闭, 郁而化热, 邪热循经上扰, 壅

塞鼻窍, 致鼻塞不通、 鼻涕增多, 气机困阻, 清

阳不升

,

故头部胀痛。 当世之人, 多饮食不规律,

喜食肥甘厚味, 致酿痰生湿, 痰湿不化, 郁而化

热, 湿热内生, 热邪灼痰, 化腐为脓, 壅滞鼻窍

而发病。 治疗多从清热解表宣肺、 利湿化浊排脓

入手, 疏散外邪, 清宣肺气, 化湿排脓, 宣通鼻

窍。

结合理论及临床经验, 导师认为治疗鼻渊应

以清热解表宣肺、 利湿化浊排脓为基本治疗大法,

总结基础方———鼻窦炎方 (金银花、 连翘、 蔓荆

子、 黄芩、 鱼腥草、 车前子、 泽泻、 藿香、 薏苡

仁、 天花粉、 皂角刺、 白芷、 辛夷、 苍耳子、 细

辛、 川芎、 羌活、 甘草等)。 金银花、 连翘、 蔓荆

子、 黄芩、 鱼腥草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车前子、

泽泻、 藿香、 薏苡仁利水渗湿; 鱼腥草、 薏苡仁、

天花粉、 皂角刺、 白芷清热消肿排脓; 辛夷、 苍

耳子、 白芷、 细辛、 川芎、 羌活解表散寒; 辛夷、

苍耳子、 白芷、 细辛可直接作用于鼻窍, 以通畅

鼻窍; 川芎兼能活血行气; 甘草缓和诸药。 临证

多由此方加减, 若患者病程较长, 伴有气滞血瘀

相关表现, 可加用木香、 香附、 郁金等以活血行

气; 若患者热象较甚, 可加入生地、 玄参、 丹皮、

栀子等以清热凉血; 若患者头痛明显, 可加入延

胡索、 乳香、 没药等以活血行气止痛等。

李某, 女,

44

岁, 农民。

2016

7

18

初诊。 患者因 “反复面颊部胀痛

3

月” 就诊。 患

3

月前曾感冒, 感冒后反复出现面颊部胀痛,

伴间歇性鼻塞, 鼻干, 流黄脓涕, 时有眼眶周围

胀痛, 头部昏沉感, 纳眠可, 二便调。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滑数。 自述

7

年前曾行 “上颌窦、 鼻

窦囊肿” 手术, 具体不详, 术后效果可。 查体见:

鼻黏膜充血, 双侧下鼻甲肥大, 双侧下鼻道少量

白黏涕。 中医诊断: 鼻渊; 西医诊断: 慢性鼻

-

窦炎。 处方: 金银花

24g

连翘

12g

黄芩

12g

薏苡

24g

泽泻

12g

鱼腥草

15g

车前子

9g

辛夷

9g

耳子

9g

白芷

12g

细辛

3g

藿香

9g

天花粉

9g

皂角

12g

川芎

12g

蔓荆子

12g

羌活

9g

元胡

15g

天麻

12g

甘草

3g

水煎服, 日一剂, 早晚温服, 一周后

复诊, 患者服药后效果可, 遂来我院门诊调方继

服。

2016-08-08

来我院门诊就诊时, 患者鼻

塞、 流涕等症状完全消失, 自觉面颊部有胀痛、

压迫感, 余无明显不适。 查体见: 鼻黏膜充血,

双侧下鼻甲肥大, 双侧鼻道未见分泌物。 处方:

上方去天麻、 元胡, 加独活

9g

炒地龙

12g

柴胡

12g

当归

15g

郁金

18g

木香

12g

水煎服, 日一剂,

早晚温服。

2016-09-12

来我院门诊就诊时, 患者症状

完全消失, 随访半年, 症状无明显反复。

按: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检查所见, 诊断明

确: 中医诊断: 鼻渊; 西医诊断: 慢性鼻

-

鼻窦

炎。 患者

3

月前外邪侵袭, 致肺气郁闭, 肺气通

于鼻, 故可见鼻塞, 气郁化火, 循经上扰, 燔灼

黏膜, 故可见鼻流浊涕, 气行不畅, 津液失于输

布, 故可见鼻干, 肺气郁闭, 宣降失常, 清阳不

升, 故可见头部昏沉感; 患者平素生活作息不规

律, 调摄失养, 湿热内生, 致津液失布, 聚而为

痰, 邪热灼痰, 化腐成脓, 壅塞鼻窍, 故可见鼻

塞、 鼻流浊涕, 痰脓阻滞清窍, 清窍失养, 故可

见面颊部胀痛、 头部昏沉感。 初诊时处方以鼻窦

炎方为基础, 加之元胡活血行气、 天麻祛风通络,

旨在清热解表宣肺、 利湿化浊排脓。 随后根据患

者病情变化, 加入行气活血止痛等药物, 进一步

改善患者面颊部胀痛及头部昏沉感等不适。

小结: 鼻渊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 多发病

之一, 本病虽不会威胁患者的生命, 但可严重降

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祖国医学历来对本病的治疗就有其独特的优势和

显著的疗效, 王老师在古人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

多年的临床经验, 对本病的中医治

(下转

24

页)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

!!!!!!!!!!!!!!!!!!!!!!!!!!!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

研究生校园

42

· ·

Page 43: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慢性咽炎是以长期咽部不适, 咽部粘膜出现

肥厚或者萎缩为主要特点的咽喉部病症。 中医称

之为 “虚火喉痹、 慢喉痹或者帘珠喉痹等”。 张雄

教授认为慢喉痹的发病与肺、 脾、 肾三脏密切相

关, 病机不外乎肺肾阴虚、 脾胃虚弱、 脾肾阳虚、

痰瘀互结四端, 而从临床工作中发现, 肺肾阴虚

型和脾胃虚弱型喉痹比较常见。 温热病的后期,

阴液耗伤, 致使阴液不足, 咽喉失去阴液的滋养

而致虚火喉痹。 或因饮食调护不当, 损及脾胃,

致脾胃失调, 代谢异常, 气血津液化生乏源, 津

液不能向上布散, 咽喉失于濡养而致脾胃虚弱型

喉痹。

1.1

肺肾阴虚, 虚火上炎型

张某, 男,

43

岁, 农民, 咸阳淳化人,

2016

6

5

日就诊。

1

年前因受凉感冒后出现发热恶

寒, 咳嗽, 喷嚏, 鼻流清涕, 咽痒、 疼痛, 自服

药物后好转, 此后咽部干涩疼痛、 异物感反复出

现, 多次治疗后效果不佳。 现自觉咽喉部干涩不

适, 异物感, 疼痛感不甚, 偶有咳嗽、 痰少不易

咯, 平素即感手脚心发热, 夜休差多梦, 偶有盗

汗; 检查见咽部粘膜色暗而干, 淋巴滤泡增生明

显, 舌质红, 苔少而干, 脉细数。 结合脉症, 此

属肺肾阴虚, 虚火上炎型喉痹, 以肺阴虚为主;

治以滋补阴液, 降火利咽。 用药如下: 生地

10g

玄参

10g

、 麦冬

10g

、 石膏

20g

先煎 、 白芍

10g

板蓝根

10g

、 浙贝母

10g

、 僵蚕

10g

、 牛蒡子

10g

甘草

6g

。 中药

6

剂, 日

1

剂, 水煎

400ml

, 分早

晚温服;

6

12

日就诊, 咽部干涩疼痛及异物感

减轻, 粘膜稍润泽, 按原方治疗一个月;

7

18

日复诊, 咽部不适症状改善, 查咽部粘膜红润,

失眠、 盗汗等阴虚症状消失, 为巩固治疗再服原

张雄教授治疗慢喉痹临床经验浅谈

刘海军

1

张雄

1

陈祥静

1

高莉莉

1

慢喉痹为耳鼻喉科常见病, 此病病程较长, 患病后症状常反复发作, 不易痊愈, 严重影响

人们的生活质量。 张雄教授从事耳鼻喉科临床工作多年, 对于慢喉痹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辨证

选方及药味加减方面, 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临床疗效可靠, 值得学习借鉴。

慢喉痹; 慢性咽炎; 张雄

Professor zhang xiong discusses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slow throat

Liu Haijun

Zhang Xiong

Chen Xiangjing

Gao Lili

Slow� laryngeal� certification� for� ent� common� disease,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The�

pathogenesis� is� seen�by�middle-aged� and�middle-aged�people.This�disease� course� is� longer,� the� symptoms�often�

relapse�after� the� illness,�not�easy� to�heal,� seriously�affect�people's�quality�of� life.Professor�zhang�xiong�has�been�

engaged�in�the�clinical�work�of�the�otolaryngology�department�for�many�years.�He�has�rich�clinical�experience�in�

the�treatment�of�slow�throat,�and�has�his�own�unique�insights�in�the�treatment�of�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he�

addition�and�subtraction�of�drug�flavor.�The�clinical�efficacy�is�reliable�and�worth�learning�from.

Slow�throat

Chronic�pharyngitis

Zhang�Xiong

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ggggggggggggggg

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8 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

研究生校园

43

· ·

Page 44: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10

剂。 随诊

1

年未复发。 方中石膏清热泻火;

生地、 玄参、 麦冬合用清热养阴生津改善肺阴虚

症候; 白芍养阴和营; 板蓝根、 牛蒡子清热利咽,

为治咽喉病常用药; 浙贝母、 僵蚕可化痰散结,

改善咽喉不适症状; 甘草调和药性; 全方共奏清

热生津降火利咽之功。

1.2

脾胃虚弱, 咽喉失养型

李某, 女,

32

岁, 商场职员,

2016

10

17

日就诊, 自诉咽部有异物梗阻感, 咽痛

2

年余。

平素面色少华, 疲倦乏力, 倦怠少言, 饮食欠佳,

食后可见腹部胀满, 小便正常, 大便溏薄; 检查

见咽后壁少量分泌物, 部分淋巴滤泡增生, 舌淡

胖, 苔薄, 脉细弱。 此属脾胃虚弱, 咽喉失养型

喉痹, 治以补益脾胃, 升清利咽。 用药如下: 人

10g

、 白术

15g

、 黄芪

20g

、 升麻

10g

、 柴胡

10g

、 陈皮

10g

、 当归

10g

、 牛蒡子

10g

、 浙贝母

10g

、 僵蚕

10g

、 甘草

6g

。 中药

6

剂, 日

1

剂, 水

400ml

, 分早晚温服; 二诊患者脾胃虚弱症状较

前好转, 咽痛及咽部异物感减轻; 继服原方

1

而愈。 方中人参、 白术、 黄芪补中益气, 黄芪还

有升阳固表之功; 升麻、 柴胡轻清升散, 助益气

药升提中气; 当归养血合营; 牛蒡子利咽, 现代

药理研究具有抗炎、 抗病毒的作用; 浙贝母、 僵

蚕化痰散结; 甘草补中、 调和药性; 各药合用具

有补中益气兼以利咽之功。

针对各种兼症, 若患者咽部发痒明显, 先痒

继而出现咳嗽者, 可加蝉蜕

10g

、 薄荷

10g

后下、

防风

10g

等。 若患者咽部异物感, 伴有明显咳嗽

症状者, 可加乌梅

10g

、 诃子

10g

、 紫苑子

10g

款冬花

10g

、 蜜枇杷叶

10g

等。 若恶心、 呃逆, 伴

有反酸者, 可加法半夏

10g

、 厚朴

10g

、 佛手

10g

等。 若患者出现咽部微痛, 咽部异物感, 伴有情

志不畅, 善太息, 属肝气郁滞者, 可加柴胡

10g

香附

10g

、 郁金

10g

、 合欢花

10g

等。

张雄教授在治疗喉痹时, 各型中出现频率最

高的药物有浙贝母、 僵蚕、 牛蒡子、 板蓝根等。

中医学中浙贝母、 僵蚕具有化痰散结的功效; 牛

蒡子具有清热化痰利咽的功效; 板蓝根具有清热

解毒利咽的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牛蒡子、

板蓝根都具有抗炎、 抗病毒的药理作用, 可广泛

急慢性咽喉炎; 浙贝母具有镇咳祛痰、 镇痛抗炎

的药理作用; 僵蚕具有抗凝、 抗血栓、 抗菌的作

用。

在长期从事医学临床工作过程中, 张雄教授

强调在治疗耳鼻喉科疾病时要以中医辨证思维为

主导, 注重中医四诊, 同时结合相关的辅助检查,

对疾病进行全面分析,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经

验。 通过对慢喉痹的病因病机、 辨证分型及治疗

用药方面的总结可以得出, 张雄教授治疗慢喉痹

时非常重视肺、 脾、 肾三脏的调理, 对于慢喉痹

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理解透彻; 在辨证选方及药味

加减方面, 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自己多年的临

床实践中发现肺肾阴虚及脾胃虚弱型喉痹较常见,

临床用药过程中结合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得出

浙贝母、 僵蚕、 牛蒡子、 板蓝根等几味对于慢喉

痹的治疗疗效突出的中药, 不仅能改善慢喉痹患

者咽部不适的症状, 还能减轻咽部粘膜淋巴滤泡

的增生程度。 张雄教授治疗慢喉痹的临床经验非

常丰富, 在临床治疗中疗效突出, 得到了患者的

充分肯定, 故在此将张雄教授治疗慢喉痹的临床

经验总结出来, 以供各位同行参考。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

。。。。。。。。。。。。。。。。。。。。。。。。。。。

研究生校园

44

· ·

Page 45: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突发性耳聋又称为特发性耳聋, 是指可在

72h

内突然发生的、 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

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

≥20dBHL

[1]

。 该

病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可发生, 尤其在中老年群体

中比较常见, 可伴有耳鸣、 眩晕、 听力下降等临

床症状。 本院自

2013

年以来开始应用微波治疗突

发性耳聋, 疗效颇为理想, 现具体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耳鼻喉科自

2013

2

~2015

6

80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 均经纯音测听检查及

CT

和 (或)

MRI

等一般检查, 按

2005

年中华医

学会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确诊

[2]

。 根据治疗

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 对照组

40

例, 其中男

28

例, 女

12

例, 年龄

26~70

岁, 平均年龄 (

43.4±

6.4

) 岁 , 病程

<7d 22

例 ,

7~15d10

例 ,

>15d 8

例; 观察组

40

例, 其中男

25

例, 女

15

例, 年龄

29~69

岁, 平均年龄 (

42.1±3.9

) 岁, 病程

<7d 24

例 ,

7~15d11

例,

>15d 5

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 、

年龄、 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

P>0.05

), 分组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 地塞米松

10mg+

灯盏花

20mg

补液及

口服甲钴胺

0.5mg/tid

10~15d

为一疗程 ; 观察

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波理疗, 使用徐州

诺万

KJ-6200

型微波治疗仪, 以不损及耳膜为前

微波治疗突发性耳聋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

戴复

1

柳娴

1

探讨微波治疗突发性耳聋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 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

80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

40

例应用地塞米松

+

灯盏花补液及甲钴胺口服, 观察组

40

例在对照

组的基础上加用微波理疗,

10~15d

为一疗程, 两组均连续治疗

2

个疗程。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

率为

90%vs70%

,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

x

2

=9.81

P<0.05

)。 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配合微波治疗突

发性耳聋临床疗效高,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微波治疗; 突发性耳聋; 应用价值

Application value of microwave therapy for sudden deafness in primary hospitals

Dai Fu , Liu xian

to�explore�the�value�of�microwave�in�treating�sudden�deafness.� �80�patients�

with�sudden�deafness�were�divided�into�two�groups�according�to�the�different�treatment�schemes.�The�control�group�

(40�cases)�was�treated�with�dexamethasone�breviscapine�rehydration�and�mecobalamin�orally,�and�the�observation�

group�(40�cases)�was�treated�with�microwave�physiotherapy�for�1015�days�on�the�basis�of�the�control�group.�The�

two�groups�were�treated�continuously�for�2�courses.� the�total�effective�rate�of�the�observation�group�and�

the�control�group�was�90%�vs�70,�which�was�significantly�higher�in�the�observation�group�than�in�the�control�group�

(x

2

=9.81

P<�0.05).� � the�clinical�effect�of�microwave�combined�with�conventional�medicine� is�high,�

which�is�worth�popularizing�in�primary�hospital.�

Microwave�therapy;�sudden�deafness;�application�value

eeeeeeeeeeeeeeeeee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eeeeeeeeeeeeeeeeee8 eeeeeeeeeeeeeeeeee

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eeeeeeeeeeeeeee

基层医师园地

1.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

( 201805)

45

· ·

Page 46: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提将耳辐射器插入患耳外耳道, 患者感觉有温热

感, 功率

8w

左右, 一次

15min

, 每日

1

次,

10~

15d

为一疗程, 两组均连续治疗

2

个疗程。

纯音测听: 采用

MADSEn622

型电脑测听, 在

符合国家隔音标准的测听室内对患者进行纯音测

定。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 《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疗效判

定如下: (

1

) 痊愈: 受损频率听阈恢复到正常水

平, 或是达到健耳水平, 或是恢复到患病前水平;

2

) 显效: 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有

30dB

以上的提

高; (

3

) 有效: 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有

15~30dB

提高; (

4

) 无效: 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程度不

15dB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l8.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 ,

P<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90%vs70%

, 观察

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 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观察组

n=40

21

52.5

10

25

5

12.5

无效

4

10

总有效率

36

90

对照组

n=40

12

30

13

32.5

3

7.5

12

30

28

70

P <0.05 <0.05 <0.05 <0.05 <0.05

突发性耳聋属于一种常见的耳鼻咽喉科急症,

是指可在

3

天、 数小时甚至数分钟内急骤发生的

一种原因不清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多为单耳,

且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年龄集中在

40~60

岁, 春

秋两季是该病高发时期

[3]

。 近些年, 突发性耳聋发

病率出现上升之势。 至于其病因, 多数认为可能

与内耳微循环障碍、 病毒感染等有关, 但目前仍

未得出确切的定论。 促进内耳微循环改善、 溶栓、

营养神经等是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 多选用抗凝

剂、 血管扩张剂、 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以促进听力

恢复, 但各方报道的疗效不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

微波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改

善内耳血液循环、 恢复听力效果更加明显。

微波理疗通过对病变组织集中照射能量进而

被吸收并产生相应的效应。 微波治疗仪治疗突发

性耳聋的机理是: 利用微波的热效应与生物学效

应对血管功能进行调节, 扩张毛细血管与小动脉,

改善血管痉挛, 加快血液流速, 进而使内耳微循

环得到改善, 此外, 微波辐射还有益于神经再生

与传导功能改善。 有学者曾将微波作用于动物内

耳, 并运用激光多普勒测试技术证实。 微波能够

促使动物内耳微循环血流速度加快, 提高血管和

红细胞的充盈度

[4]

。 还有学者从利尿酸中毒应用微

波治疗的动物试验中发现, 微波能够显著降低利尿

酸导致的

ABR

阈移, 促进听阈恢复正常

[5]

。 可见,

微波除了能够改善内耳微循环以外, 还可有利于

恢复受损的听觉上皮功能。 在患者接受微波治疗

的过程中需要注意: (

1

) 患者出现温热感为宜,

功率选在

8W

左右, 若患者首次接受微波理疗应

该密切观察其变化反应, 防止个体性差异导致的

意外。 (

2

) 辐射器不可空载输出, 应插入耳道后

才可输出微波, 控制照射时间

15~20min

, 每日不

超过

2

次。 (

3

) 微波照射时应避开金属首饰物, 防

止仪器损坏或是意外烫伤。 (

4

) 使用微波治疗仪时

要接牢输出口, 不可折弯辐射天线, 防止输出不良。

5

) 在突发性耳聋患者接受微波理疗前, 应询问

清楚既往病史, 若为心脏起搏器植入者禁用。

综上所述, 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配合微波治

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较高,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

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

.

突发性聋的诊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

!!!!!!!!!!!!!!!!!!!!!!!!!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

基层医师园地

46

· ·

Page 47: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考虑是半夏炮制不当或服用过量可

能。 因此, 在临床使用此方时, 还需依症而行,

应用适量。 此外, 咽异感症与情志有关, 医生在

接治患者时, 应设法开导患者, 使其正确对待各

类事物, 保持良好情绪与心态, 避免影响药物疗

效。

参考文献

[1]

陈冬梅

,

王新佩

.

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

治疗慢性咽炎

50

例临床研究

[J] .

江苏中医药

,

2016, 48 (10) :93-94.

[2]

孔宪志

.

半夏厚朴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

疗反流性食管炎

26

例临床观察

[J] .

江苏中医药

,

2012, 44 (12) :46-47.

[3]

肖琳

,

李岩

.

加减半夏厚朴汤治疗伴心理

因素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对照研究

[J] .

中国中西

医结合杂志

, 2013, 33 (3) :298-302.

[4]

王虎平

,

吴红彦

.

逍遥散功用述评

[J] .

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4, 21 (1) :126-128.

[5]

蒋关琼

,

苗明三

.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特点

分析

[J] .

中医学报

, 2013, 28 (12) :1881-1883.

[6]

项秀英

,

邱宝珊

,

杨素娟

,

.

会厌逐瘀汤合

半夏厚朴汤治疗血瘀痰凝型声带小结

40

例疗效观

[J] .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 2016, 38 (3) :276-277.

[7]

兰绍阳

,

陶双友

.

半夏厚朴汤合乌贝散治

疗良性食管溃疡

62

[ J] .

陕西中医

, 2013, 34

(8) :998-999.

[8]

左亚妹

,

田俊生

,

郭晓擎

,

.

逍遥散超临界

CO_2

提取工艺及提取物

GC-MS

特征图谱初步

研究

[J]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4, 39 (4) :674-678.

[9]

郑富杰

,

刘海峰

,

李昕妍

,

.

加味逍遥散治

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J] .

中国实验方剂学

杂志

, 2015, 21 (9) :212-217.

[10]

杨永红

.

丹栀逍遥散

6

种有效成分的

HPLC

测定

[J]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14, 20

(16) :97-99.

断和治疗指南

(2015) [J]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杂志

2015,6, (50.6)

443-445

[2]

范彩云

.

微波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

[J] .

内蒙古中医药

,2012,14

21

:85.

[3]

周丹阳

,

孙艳菊

.

突发性耳聋不同分型的疗

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J] .

中国乡村医药

,

2013,10

5

:39-42.

[4]

叶志芳

,

李敏

,

刘慧巧

.

微波联合针灸治疗

突发性耳聋效果观察

[J] .

中国乡村医药

,2013,15

17

:38-39.

[5]

曾晓霞

.

突发性耳聋

112

例临床疗效观察

[J] .

河北医学

,2011,6

14

:815-816.

(上接

52

页)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8 !!!!!!!!!!!!!!!!!!!!!!!!!!!!!!!!!!

基层医师园地

47

· ·

Page 48: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过敏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常伴有鼻息肉、 鼻中隔偏曲等, 是鼻科的常见病。

现对我科就诊过的

92

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分别应用

治疗组口服中成药制剂玉屏风颗粒加鼻部雾化治

疗, 对照组口服胆香鼻炎片加用生理盐水洗鼻治

疗患者的疗效情况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

92

例 , 均为

2016

8

月至

2017

11

月我科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 其中男

53

例, 女

39

例, 年龄

16~72

岁, 按就诊先后顺

序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 治疗组

48

例, 对照组

44

例。 所有患者均无糖尿病及免疫缺陷性疾病, 症

状都伴有阵发性喷嚏、 清水样鼻涕、 鼻痒和鼻塞,

部分患者伴有头痛、 嗅觉减退等。 所有患者都经

过鼻内镜、 鼻窦

X

片等临床检查诊断, 症状有喷

嚏、 清水样涕、 鼻痒和鼻塞等出现

2

项以上 (含

2

项), 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

1

小时以上, 可伴有

眼痒、 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 体征常见鼻黏膜苍

白、 水肿、 鼻腔水样分泌物。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患者采用口服同一厂家生产的玉屏

风颗粒 (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

Z10930036

) 加鼻部雾化治疗 , 玉屏风颗粒一次

2.5-5g,

一日

2-3

次, 服用两周一疗程, 共

4-8

疗程, 根据症状体征加用鼻部减充血剂和抗组胺

药, 鼻部雾化采用超声雾化器内加入

20ml

生理盐

水和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0.5-1.0mg,

开机后振

动 产 生 气 溶 胶 的 药 物 微 粒 , 直 径 为

3.7um -

10.5um

, 雾化器无需加压, 药物微粒缓慢吸入鼻

口服玉屏风颗粒加鼻部雾化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李旭斌

1

观察口服中成药制剂玉屏风颗粒加鼻部雾化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回顾性分析

2016

8

月至

2017

11

月我科分别采用治疗组口服中成药制剂玉屏风颗粒加鼻部雾化治疗,

对照组口服胆香鼻炎片加用生理盐水洗鼻治疗

92

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

92

例患者治疗组

48

例总有效率

93.8%

, 对照组

44

例总有效率

79.6%

。 采用口服玉屏风颗粒加鼻部雾化治疗过敏性鼻

炎不仅安全性高, 且治疗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

玉屏风颗粒; 鼻部雾化; 过敏性鼻炎

to�observe�the�clinical�curative�effect�of�Yupingfeng�granule�plus�nasal�atomization�

in�the�treatment�of�allergic�rhinitis. �from�August�2016�to�November�2017,�the�clinical�data�of�92�patients�

with�allergic�rhinitis�treated�by�oral�Chinese�patent�medicine�Yupingfeng�granule�plus�nasal�atomization�and�oral�

Danxiang� rhinitis� tablet� plus� normal� saline� nasal� washing�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total�

effective�rate�of�92�cases�in�the�treatment�group�was�93.8�in�the�treatment�group�and�79.6�in�the�control�group�in�44�

cases.� �the�treatment�of�allergic�rhinitis�by�oral�Yupingfeng�plus�nasal�atomization�is�not�only�safe,�but�

also�effective,�which�is�worth�popularizing�in�clinic.�

Yupingfeng;�nasal�atomization;�allergic�rhinitis

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基层医师园地

ssssssssssssssss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ssssssss

1.

山西省太原市太化公司集团职工医院耳鼻喉科(

030021

48

· ·

Page 49: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腔各鼻道, 一日

1

次,

5

日为一疗程, 共

3-5

疗程, 减量逐停。 对照组: 患者采用口服同一厂

家生产的中药制剂胆香鼻炎片 (通化振霖药业有

限责任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

Z20043404

) 加盐水

洗鼻, 胆香鼻炎片

1

4

片, 每日

2-3

次, 连用

2

周为一个疗程, 共

4-8

个疗程。 生理盐水洗鼻

一日

1-2

次,

7

日为一疗程, 共

3-5

个疗程。 治

疗期间, 两组均停用其他药物, 每周复查

1

次,

观察治疗前后鼻塞、 鼻涕、 鼻痒及鼻甲的改善情

况和不良反应。

1.3

疗效标准

治愈

[1]

: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喷嚏、 清水样

涕、 鼻痒和鼻塞等症状持续或累计控制每日在

30

分钟以内且一年以上无复发, 鼻内镜检查鼻腔粘

膜颜色正常; 好转: 症状明显改善, 喷嚏、 清水

样涕、 鼻痒和鼻塞等症状持续或累计每日控制在

30

分钟以内且一月以上无复发, 鼻内镜检查见鼻

黏膜苍白、 轻度水肿; 无效

:

症状无改善或虽明显

改善, 但反复发作, 鼻内镜检查见鼻黏膜苍白、

轻度水肿, 鼻腔大量清水样分泌物。

92

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中治疗组

48

例: 治愈

13

(27.1%)

, 好转

32

(66.7%)

, 无效

3

(6.2%)

, 总有效率

93.8%

。 对照组

44

例: 治愈

8

例 (

18.2% )

, 好转

27

( 61.4% )

, 无 效

9

(20.4%)

, 总有效率

79.6%

。 两组治疗中均无明显

不良反应。 由此证明口服中成药制剂玉屏风颗粒

加鼻部雾化治疗过敏性鼻炎此方法操作简单, 疗

效确切, 安全性高, 且治疗效果明显。

本临床观察治疗组痊愈率、 显效率分别高于

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提示口服中成

药制剂玉屏风颗粒加鼻部雾化治疗过敏性鼻炎有

较好的临床疗效。

过敏性鼻炎中医称 “鼻鼽”

[2]

, 《素问·金匮

真言论》 云: “……肺, 开窍于鼻。” 《灵枢·脉

度》 云: “肺气通于鼻, 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

即肺气宣降正常, 则鼻窍通利, 呼吸通畅, 嗅觉

灵敏; 而肺气宣降失常, 则鼻窍壅塞不通, 打喷

嚏, 流清涕, 嗅觉失灵。 “鼻鼽”, 主要指肺气虚

弱, 腠理疏松, 卫表不固, 感受风寒之邪, 使肺

失宣降, 津液凝滞停聚, 阻塞气道, 出现鼻塞、

鼻痒、 喷嚏、 流清涕、 嗅觉失灵等病症。 患者过

敏体质, 肺气虚弱, 腠理疏松, 卫表不固, 风寒

之邪乘虚侵入, 肺为娇脏, 不耐寒热, 风寒束肺,

使肺失宣降 , 津液凝滞 , 出现鼻塞 , 流清涕 ;

“无风不作痒”, 风邪作祟, 故鼻痒、 眼痒、 咽痒。

玉屏风散

[3]

为中药名方, 由我国元代医家危亦林创

制, 可敛汗固表, 也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

染性疾病的良方。 当肺气得以补益

[4]

,卫表得固,则

邪无以入侵, 正所谓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玉

屏风散以黄芪大补肺脾元气, 白术健脾, 防风祛

风。 如此配伍, 黄芪得防风则祛而外无所扰, 得

白术则补脾而内存所据, 犹如在人体表面形成一

道屏障, 邪自去, 表自固。 故在外邪侵袭前, 得

玉屏风散益气固表, 自能御邪于外。

研究还表明, 玉屏风散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

之功效, 有中成药中 “丙种球蛋白” 的美称, 现

代临床在内、 外、 妇、 儿等各科疾病中得到广泛

的应用。 组成: 防风、 黄芪、 白术。 功效: 补脾

实卫、 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 表虚自汗, 易感风

邪; 风雨寒湿伤形, 皮肤枯槁。 汗出恶风, 面色

光白, 舌淡苔薄白, 脉浮虚, 亦治虚人腠理不固,

易感风邪。 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 上呼吸道感

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 以及肾小球肾炎易

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雾化治疗主要指气溶胶吸入疗法, 是用雾化

的装置将药物 (溶液或粉末) 分散成微小的雾滴

或微粒, 使其悬浮于气体中, 并进入呼吸道及病

变部位 , 达到洁净气道 , 湿化气道 , 局部治疗

(抗过敏、 消炎, 祛痰) 的目的, 无痛且疗效迅

速。

目前过敏性鼻炎

[5]

等鼻病最常用的药物为鼻腔

局部使用的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

(下转

37

页)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

基层医师园地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8 !!!!!!!!!!!!!!!!!!!!!!!!!!!!!!!!!!

49

· ·

Page 50: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咽异感症是指咽喉部有咳之不出、 吐之不下、

时发时止却不影响进食的异常感觉, 如同梅核卡

喉, 实则无物

[1]

,常因情志不舒、 肝郁气结、 结成

痰涎、 随气积聚或其他因素, 而使咽喉部产生不

适症状, 且患者本身常无明显疾病和更多的前驱

症状

[2]

。 患病者的咽喉异常感觉可在紧张或注意力

集中时完全消失, 但情绪松懈时, 咽喉异物感反

而加重, 尤其是在空咽时感觉最为明显。 因此,

逍遥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咽异感症 100例疗效观察

张太

1

吴曙辉

1

支纪治

1

朱静静

1

吴学军

1

研究逍遥散与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咽异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在

2013

3

~2016

2

月于本院就诊的病人中选择

100

例咽异感症患者, 分为研究组

50

例, 给予逍遥散与半夏厚

朴汤加减治疗; 对照组

50

例, 给予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 比较两组中医证候、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治疗后, 研究组总有效率

92.0%

, 明显要高于对照组

82.0%

; 两组中医证候总分均有所下降, 但研究

组各项中医症候较治疗前均有效降低, 且优于对照组 (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 逍遥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是治疗咽异感症的有效方剂, 能够在提高

疗效的同时, 减少中医证候总分,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逍遥散; 半夏厚朴汤; 咽异感症; 临床疗效

The observation of 100 cases of effects of Xiaoyao San combined Pinelliae and Magnoliae

Officinalis Decoction treating paraesthesia pharynx

Zhang tai

Wu shuhui

Zhi jizhi

Zhu jingjing

Wu xuejun

��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Xiaoyao�San� combined�Pinelliae� and�Magnoliae�

Officinalis�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araesthesia� pharynx.� � Selected� 100� cases� of�

patients�with�paraesthesia�pharynx�in�our�hospital�from�March�2013�to�March�2016.�Grouped�50�cases�of�patients�

treated� with� Xiaoyao� San� combined� Pinelliae� and� Magnoliae� Officinalis� Decoction� into� the� research� group.�

Grouped�50�cases�of�patients� treated�with�Pinelliae�and�Magnoliae�Officinalis�Decoction� into� the�control� group.��

Compared�the�TCM�syndromes,�clinical�effects�and�adverse�reactions�in�two�groups. The�total�effective�rate�

in� the� research�group�(92.0%)�was�significant�higher� than� that� in� the�control�group(82.0%)�after� treatment.�The�

TCM�syndrome�scores�in�two�groups�both�decreased,�but�each�TCM�syndrome�in�the�research�group�all�reduced�

effectively� after� treatment,�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 The� differences� in�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mpared�the�adverse�reactions�in�two�groups�

P>0.05

.� The�differences�in�two�groups�

were�not�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Xiaoyao�San�combined�Pinelliae�and�Magnoliae�Officinalis�Decoction�

is�a�effective�prescription�i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paraesthesia�pharynx,�which�can�improve�effects,�reduce�

TCM�syndrome�and�promote�the�patients�soon�to�be�restored�to�health.

Xiaoyao�San,�Pinelliae�and�Magnoliae�Officinalis�Decoction,�paraesthesia�pharynx,�clinical�

effect

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tttttttttttttt

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

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

基层医师园地

1.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900

50

· ·

Page 51: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病人经常怀疑自己得了喉癌、 食道癌, 进而七情

气郁, 形成严重的思想负担, 影响患者的身体健

康。 本病好发于成年女性, 现代医学将其称为咽

部神经官能症, 进行现代诊疗技术检查时, 通常

情况下不会有器质性疾病, 治疗一般雾化、 消炎

等为主, 而随着对咽喉疾病研究不断深入, 中医

学者发现坚持 “行气解郁, 化痰散结”为原则对咽

异感症进行治疗,更具疗效

[3]

。 因此, 本院选择咽

异感症患者

100

例, 采用逍遥散合半夏厚朴汤加

减治疗, 现详细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3

3

月到

2016

2

月就诊的病人中

选出

100

例咽异感症患者, 均分为两组各

50

例。

其中研究组男

18

例, 女

32

例,

21~68

岁, 平均

年龄

(51.8±7.2)

岁 , 病程

0.3~11

年 , 平均病程

(5.4±1.2)

年; 对照组男

21

例, 女

29

例,

23~69

岁, 平均年龄

(52.5±7.1)

岁, 病程

0.6~12

年, 平

均病程

(5.6±1.4)

年。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无明显差

异, 可分组对比。

1.2

入组与排除标准

入组标准:(

1

)符合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梅核气标准, 存在咽中梗阻感、 球塞感、 痉痒感、

呃逆、 咳之不出、 不痛不痒等症状。 (

2

)经消炎、

冷冻、 雾化等治疗疗效欠佳者。 (

3

)年龄

20~70

岁,

男女不限。 (

4

)行血常规、 心电图、 分泌物等检查,

无器质性疾病。 (

5

)患者意识清楚, 各项生命体征

平稳, 有不明原因的情志不畅病史。 所有患者均

详细了解研究试验, 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1

)排除咽喉部肿物、 会厌囊肿、 颈椎病、 上消化

道肿瘤疾病、 茎突过长综合征等器质性疾病。 (

2

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不能接受中药方剂治疗者。

3

)严重意识障碍, 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沟通。 (

3

中途退出, 无法判断疗效者。 (

4

)妊娠期、 哺乳期

妇女, 年龄在

20

岁以下和

70

岁以上。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电图、 血常规等基础生命

体征检查并建立病历档案, 均进行用药指导和注

意事项讲解。 研究组: 给予逍遥散合半夏厚朴汤,

每日一剂,

500ml

水煎服为

200ml

, 分晨晚间空腹

热饮, 七日一疗程, 共治疗四个疗程。 方药: 白

15 g

、 柴胡

10g

、 甘草

6g

、 茯苓

15 g

、 生芍药

15 g

、 生姜

9g

、 薄荷 (后下)

12g

、 当归

10g

、 法

半夏

12g

、 厚朴

9g

、 紫苏

12g

。 失眠多梦者加郁金

15g

、 合欢皮

12g

; 痰多不化者加竹茹

10g

、 瓜蒌

12g

; 烦躁易怒、 颊赤口干者加栀子

9g

、 牡丹皮

9g

, 咽干甚者加天花粉

10g

、 玉竹

9g

。 对照组 :

行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 每日一剂,

500ml

水煎服

200ml

, 分晨晚间空腹热饮, 一周一疗程, 连用

四个疗程。 药方: 法半夏

9g

、 厚朴

9g

、 苏叶

9g

茯苓

12g

、 生姜

6g

。 咽喉干燥者加麦冬

10g

、 玄参

10g

; 呃逆泛酸者加川连

3g

、 吴茱萸

6g

; 咽痒咳

嗽者加射干

5g

、 桔梗

10g

1.4

评价指标(

1

)中医证候: 根据 《金匮要略》

和 《中药新药临床用药研究指导原则》 进行证候

分类评价, 其中包括情志改变、 咽异物感、 胸胁

胀痛、 呃逆吞酸、 胃纳减少、 嗳气频作、 脘腹胀

痛、 胸膈痰结、 喉咽痹窒、 舌象变化

(

舌质淡红,

苔白腻或黄腻

)

共十个项目, 每个项目十分, 总

分越高病情越严重。 (

2

)临床疗效: 十天内咽痛、

咽痒、 痰咳不出等症状明显缓解, 一个月内临床

症状消失, 且血、 尿、 纤维喉镜等检查正常, 为

治愈; 中医证候与体征明显改善, 为显效; 中医

证候、 体征有所改善, 情志好转; 上述症状均无

改善或加重, 为无效。 总有效率

=

治愈

+

显效

+

效。 (

3

)不良反应: 呕吐、 皮疹、 头晕、 乳房肿胀、

脱发、 口舌麻木、 其他。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

SPSS22.0

理数据, 以

(x

-

±s)

表示计量资料,

t

检验, 用

(%)

表示计数资料,

x

2

检验。 当

P<0.05

时, 表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1

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

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1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8 。。。。。。。。。。。。。。。。。。。。。。。。。。。。。。。。。。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

基层医师园地

51

· ·

Page 52: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例

(n%)

组别 治愈 显效 有效

研究组

(n=50)

13(26.0) 19(38.0) 14(28.0)

无效

4(8.0)

总有效率

(%)

46(92.0)

对照组

(n=50)

9(18.0) 17(34.0) 15(30.0) 9(18.0) 41(82.0)

2.2

中医证候比较 治疗后, 两组中医证候总

分均有所下降, 但研究组各项中医证候较治疗前

均有效降低, 且优于对照组 (

P<0.05

), 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见表

2.

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对比

(x

-

±s)

项目

研究组

(n=50)

对照组

(n=50)

咽异物感

7.1±1.6 5.5±1.2*# 7.0±1.5 6.5±1.1

胸胁胀痛

6.3±1.4 4.9±1.1*# 6.4±1.5 6.0±1.2

呃逆吞酸

6.8±1.5 5.2±1.3*# 6.9±1.4 6.3±1.0

胃纳减少

6.5±1.4 5.3±1.0*# 6.6±1.3 6.1±1.1

嗳气频作

6.7±1.6 5.4±1.1*# 6.8±1.5 6.2±1.3

脘腹胀痛

6.4±1.3 5.0±0.9*# 6.5±1.2 5.9±0.9

胸膈痰结

6.6±1.6 5.1±1.2*# 6.7±1.7 6.2±1.3

喉咽痹窒

6.9±1.5 5.2±1.1*# 6.8±1.4 6.4±1.3

舌象变化

7.0±1.3 5.5±0.8*# 7.1±1.3 6.6±1.0

总分

67.1±14.9 52.2±10.9*# 67.6±14.4 62.6±11.6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情志改变

6.8±1.7 5.1±1.2*# 6.8±1.6 6.4±1.4

注:

*

与干预前比较,

P<0.05

#

与干预后对照组比较,

P<

0.05

2.3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 研究组出现

1

例乳房肿痛、

1

例口舌麻木; 对照组出现

1

例呕

吐、

1

例头晕,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

)。

咽部汇聚了迷走神经、 舌咽神经、 副神经等

各类神经分支, 可直接转达喉咽、 扁桃体、 软腭、

舌根、 食管等部的感觉, 发生咽部感觉异常时,

除了全身性疾病外, 也可能提示大脑功能失调

[4]

所以, 产生咽异感症的病因极为复杂, 临床中较

为典型的咽异感症见于慢性咽炎、 慢性扁桃体炎、

咽后壁或舌根淋巴滤泡增生、 反流性食管炎、 慢

性胃炎等, 而多数的咽异感症进行

X

线、 食管镜、

纤维喉镜等检查时, 均无器质性病变

[5]

。 因无明

显器质性病变, 咽喉异物感明显, 进而使病人易

产生焦虑、 恐惧、 急躁等情志改变, 从而导致气

机不畅。 在中医学中, 咽异感症所引起的情志改

变及气机不畅, 可归于 “郁证”。

人的情志与气机活动, 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

而肝阳肝气主周身气机疏泄, 性喜调达, 若肝脏

之功能为情志变化所累, 则引调达失常, 终致肝

气郁结, 进而循经上逆, 郁结咽喉

[6]

;或因肝病乘

脾, 而致肝郁脾滞, 运化不利, 津液输布不畅,

汇聚为痰, 痰气结于咽喉而发病, 譬如 《仁斋直

指方》 中言道, 咽异感症系于 “七情气郁, 结成

痰涎,随气积聚”所致

[5

6]

。 故而, 此病为肝失疏泄

调达失常, 气机不利, 气滞痰凝而生, 常伴入夜

难眠、 多梦烦热、 易怒多疑等, 且情志异常、 忧

闷不乐, 故咽异物感, 尤如梅核。 肝乃将军之官,

相火内寄, 遇事不能自解, 医治应以疏肝清心、

解郁利咽、平逆化痰为宜

[7]

。 本文所用之逍遥散合半

夏厚朴汤加减疗法中, 以柴胡疏肝解郁; 当归、

白芍养血柔肝, 缓肝之急; 白术、 茯苓健脾运湿,

助气血生化之源; 其间, 当归之芳香行气护肝,

为肝郁血虚之要药; 薄荷少许, 可助柴胡疏肝郁、

散肝郁而生之热。 依此配用诸药, 补肝助肝、 气

血肝脾兼顾, 且半夏辛温入胃, 归脾、 胃、 肺经,

可达化痰散结、 降逆止呕之效; 而厚朴归属脾、

胃、 肺、 大肠经, 可行气消积、 燥湿除满、 下气

平喘

[9]

。若遇痰饮阻肺, 肺气不降者, 可助半夏散

结降逆化痰。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而言, 本方中的厚朴具备

抗菌、 血小板聚集抑制、 防止应激性胃功能障碍

等作用, 善用此方, 解忧思郁结、 通畅气机

[8

9]

例如本文中研究组患者采用此方后, 各项中医证

候评分均有明显好转, 且临床总有效率显著大于

对照组; 但需谨记药方中的半夏, 为中国植物图

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 对口腔、 咽部、 喉头、

消化道粘膜均有强烈刺激, 服用过量时, 轻致口舌

麻木, 重则烧痛肿胀、 不能发声

[10]

。 治疗组在治疗

过程中出现

1

例患者口舌麻木, 这

(下转

47

页)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

!!!!!!!!!!!!!!!!!!!!!!!!!!

基层医师园地

52

· ·

Page 53: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咳嗽为呼吸系统常见症状, 而慢性、 顽固性

咳嗽在儿科临床较为常见。 因其多伴有流涕、 咽

痛或气喘等症状, 常诊断为支气管炎、 肺炎或哮

喘等疾病进行治疗。 笔者观察

11

例慢性咳嗽患儿

均经抗感染、 解痉、 平喘、 止咳等治疗, 效果不

显。 后经鼻部常规检查, 发现咳嗽与过敏性鼻炎

关系密切, 调整治疗方案后, 收效满意, 现报道

如下。

本组

11

例患儿, 男

8

例, 女

3

例。 年龄

5-

14

岁; 其中

5

1

例,

6-9

8

例,

10-14

2

例, 病程

3

-2

年。

全部患儿均有阵发性刺激性咳嗽, 鼻流清涕

7

例, 鼻塞者

6

例, 头痛头昏

2

例, 气喘

1

例。

鼻部检查: 鼻粘膜苍白水肿

11

例, 下鼻甲肿大

9

例, 鼻道内较多清水样分泌物

5

例, 上颌窦区压

1

例。 所有患儿均未发现鼻息肉, 无鼻中隔偏

曲。

5

例患儿既往曾明确诊断为过敏性鼻炎。

鼻道分泌物脱落细胞学检查: 杯状细胞

+

+++

, 嗜酸细胞

+

4

例、 嗜酸细胞

++

4

例、 嗜

酸细胞

+++

3

例; 鼻内窥镜检查 : 鼻粘膜苍白

水肿

11

例, 下鼻甲肿大

9

例, 鼻道内较多清水样

分泌物

5

例。

鼻科

-

温热中低频频波释药疗法 (我院特色鼻

腔温热中低频治疗仪, 药物导入及磁场效应), 一

日一次

;

鼻窦康皮肤黏膜抑菌洗液

B

型喷剂 (河北

康灵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许可: 冀卫消

证字 (

2015

) 第

0028

号) 喷鼻, 一日三次; 口服

中药汤剂黄芩

12g

、 黄芪

15g

、 当归

15g

、 辛夷

3g

鱼腥草

12g

、 白芷

15g

、 甘草

9g

、 生姜

3

片、 大枣

3

枚, 水煎煮两次, 共取汁

400ml

, 分两次温服,

以上治疗一周为一个疗程, 治疗两个疗程。

治愈 (咳嗽消失, 其他症状及体征消失, 辅

助检查正常)

3

例, 显效 (咳嗽基本消失, 其他症

状及体征明显减轻)

7

例, 好转 (咳嗽减轻, 其他

症状及体征减轻, 辅助检查有改善)

1

例, 无效

(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 辅助检查均无变化)

0

例,

显效率

90.9%

, 总有效率

100%

儿童过敏性鼻炎缺乏成人所具有的典型症状,

主要表现为慢性或反复性咽、 喉痛及上呼吸道感

染症状, 容易和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相混淆, 当诊

断不清或未能系统治疗, 鼻部慢性炎症不能有效

控制向周边蔓延时, 又往往会合并支气管炎、 肺

炎、 哮喘等疾病。 症状的不典型性及多种疾病共

存性, 使其往往被误诊或漏诊。

现代人们对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鼻炎

的认知尚属不足, 报道鲜见, 应引起同道注意。

因此, 对长期、 慢性、 顽固性咳嗽, 在一般诊治

无效的情况下, 应考虑到进行常规鼻部检查及相

关辅助检查, 及时做出全面、 正确的诊断, 从而

有的放矢的治疗, 既减轻了患儿的病痛, 又避免

了抗生素、 激素滥用之弊。

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鼻鼽的范畴, 以肺脾气

虚居多。 考虑患儿多病程较长, 且体质特殊, 中

医辨证多属虚寒型, 故方中用黄芪、 姜枣健脾补

气; 辛夷、 白芷辛温发散, 祛风通窍; 配合黄芩、

鱼腥草、 当归以达补肺健脾、 行气活血、 通窍解

毒之功。 本组病例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 采用局

部用药与全身用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取得了较

好的效果。

综合治疗过敏性鼻炎致患儿久咳不愈 11例分析

宋文云

1

11111111111111111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111111111111111118 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11111111111111

基层医师园地

1.

石家庄康灵中医耳鼻喉医院(

050031

53

· ·

Page 54: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

·····························

信息动态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

1.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编辑部 (

050031

各有关专家: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 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

深圳市中医院承办的 “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二十四次学术年会暨换届选举会议” 将于

2018

10

月在广东深圳召开。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2018

10

12

日全天报到, 委员候选人下午

18:00

前报到。 晚上

19:30

举行换届选举会议。

20:30

举行常委会议;

13

日—

14

日大会学术交流及中医特色技术演示。

维纳斯皇家酒店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沙井路

118

号)。

(一) 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换届选举;

(二) 耳鼻咽喉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及学术经验交流

,

特邀著名专家做专题学术报告;

(三)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术传承;

(四) 中医特色技术应用与推广,

10

14

日将在深圳市中医院进行中医耳鼻喉科特色技术和非药物

疗法 (如扁桃体烙治法、 扁桃体啄治法、 鼻丘割治术、 督灸治疗、 针刀刺营等) 现场演示;

(五) 中医耳鼻喉科专科建设经验交流;

(六) 会议期间将组织参观深圳市中医院。

会议费

800

元, 食宿统一安排, 交通费、 住宿费自理。 在读研究生凭学生证免会务费、 食宿费

,

部分

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医务人员免会务费、 食宿费 (具体名单由各省市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申请,

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审批决定)。

(一) 为便于会务组安排住宿, 请参会人员务必于

2018

9

15

日前, 将电子版参会回执发送到会

关于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二十

四次学术年会暨换届选举会议的通知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会

中会学术发〔

2018

78

54

· ·

Page 55: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8 ··································

信息动态

务组邮箱。 不按时报回执者, 会议不保证提供住宿及会议资料。 会务组邮箱

:[email protected]

(二) 根据 《中华中医药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 分会委员候选人必须参加换届会议, 不参会者视

为放弃候选资格, 上届委员如要成为新一届委员候选人必须重新填写委员候选人推荐表。

(三) 按照学会有关规定, 分会委员候选人必须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 未入会者请提前办理入会手

续, 入会程序请关注 “中医药会员之家” 微信号。 更多入会方式可登录中华中医药学会官网, 点击 “主

要职能 ” 之 “会员服务 ” 查看中华中医药学会个人会员入会须知 。 (相关事项请电联

:

刘老师

010-

64298551

联系人

:

翁镌凌

17722144995

邓文娴

13760648843

附件:

1.

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二十四次学术年会暨换届选举会议参会回执

2.

交通路线图

��

中华中医药学会

�2018

4

23

附件

1

姓 名 工作单位

性 别 科 室 职称

联系电话

E-mail

(必填)

通信地址 邮编

是否需要协助联系住宿

住宿标准

年龄

随行人数

维纳斯皇家酒店: 标双:

□500

/

日 房间数

经济型酒店: 单间

/

标双:

□300

/

日 房间数

注: 经济型酒店距会议地址维纳斯皇家酒店

800

米。

回执请通过下列方式回复:

E-mail

[email protected]

附件

2.

交通路线图 (略)

55

· ·

Page 56: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各有关单位、 有关专家:

按照中医耳鼻喉国际论坛专家委员会总体工作任务, 组织中医耳鼻喉科学优势资源下沉, 提升全国

各地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耳鼻喉专业服务能力, 拓展论坛专家委员会服务科技工作者、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的渠道, 助力中医耳鼻喉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 《中华中医药学会关于开展青年人才托举工

2017-2019

年度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 精神, 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中医耳鼻喉防治技术免费培训专科共建精准帮扶实施计划》 是由中医耳鼻喉国际论坛专家委员会

审议通过, 河北康灵健康管理集团承办, 探索采用中医药扶贫资金支持模式, 对全国各地基层医疗机构

中医耳鼻喉专科帮扶共建和人才队伍进行资助培养, 旨在探索、 创新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耳鼻喉适宜技术

人才的培养模式、 中医药专科服务评价标准, 为全国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耳鼻喉防治能力储备力量。

1.

县级 (城市区级医院) 医院、 乡镇卫生院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村级卫生所 (城市街道卫生

服务站), 西部偏远地区优先。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热爱祖国, 具有创新、 求实、 协作、 奉献的科学精神和优秀的职业道德。

3.

热爱并致力投身于中医药事业的基层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 具有独立开展医疗临床的能力和基本

条件; 申报单位和人员应客观真实填报有关材料, 不得编造材料。 如发现存在信息不实或虚报现象, 将

取消其申报资格。

1.

单位推荐和个人自荐, 通过微信或者电子邮件发送指定地址。

2.

根据培训计划和申报单位所在地区, 分配到相应的培训点和班次参加免费培训进修学习和专科共

建精准帮扶项目建设。

1.

项目实施:

2018

6

18

-2023

5

18

关于开展《全国中医耳鼻喉防治技术免费培训

专科共建精准帮扶实施计划》的通知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会

中会国际〔

2018

005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

!!!!!!!!!!!!!!!!!!!!!!!!!!!!!

信息动态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

56

· ·

Page 57: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8 ··································

2.

培训安排: (

1

) 项目承办单位每月一次培训班, 每班

120

名, 培训期

2

天 (

2

) 全国各省 (市)

级培训点每季度一次培训班, 每班

120

名, 培训期

1

联系单位

1

: 中医耳鼻喉国际论坛专家委员会秘书处

联系人: 杨晓娜

15831177501

杜 娟

15081815573

通讯地址: 石家庄市裕华区建华南大街

118

号康灵中医耳鼻喉医院

联系电话:

0311-85661424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联系单位

2

: 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交流部

联系人: 严利依、 杨一玖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

4

号中华中医药学会

联系电话:

010-64206805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中华中医药学会

2018

6

27

信息动态

57

· ·

Page 58: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

!!!!!!!!!!!!!!!!!!!!!!!!!!!!!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

各位会员并各相关单位:

按照 《首届中医耳鼻喉国际论坛专家委员会五年工作规划》 (以下简称: 专家委员会) 要求, 组织

中医耳鼻喉科学优势资源下沉, 提升全国各地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耳鼻喉专业服务能力, 启动 《全国中医

耳鼻喉防治技术免费培训专科共建精准帮扶》 计划项目。 经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 河北康灵健康管理集

团承办, 采用专项中医药扶贫资金支持方式, 助力全国各地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耳鼻喉专科帮扶共建和人

才队伍进行资助培养。 旨在探索、 创新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耳鼻喉适宜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为全国基层

医疗机构中医耳鼻喉防治能力储备力量。

主管: 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交流部

主办: 中医耳鼻喉国际论坛专家委员会

承办: 石家庄康灵中医耳鼻喉医院

协办: 河北康灵中医耳鼻喉研究所

(一) 会议日期

每月

15

日上午报道,

15

日下午及

16

日上午开会, 会期一天

(二) 会议地点: 石家庄康灵中医耳鼻喉医院

联系单位: 中医耳鼻喉国际论坛专家委员会秘书处

通讯地址: 石家庄市裕华区建华南大街

118

号康灵中医耳鼻喉医院

联 系 人: 杨晓娜 杜娟

联系电话:

0311-85661424

手机:

15831177501 15081815573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2018

7

25

关于开展《全国中医耳鼻喉防治技术免费培训

专科共建精准帮扶实施计划》的通知

信息动态

58

· ·

Page 59: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月号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 ··································8 ··································

《中医耳鼻喉防治技术免费培训精准帮扶讲座》第三季度培训计划

2018教 学 大 纲

中医耳鼻喉国际论坛专家委员会

传承创新耳病诊疗新技术

-

耳脐顺势疗法

&

精准医疗主题讲座

培训地点: 待定

1.

主题演讲: 中医耳病精准检测靶向治疗高级论坛

1

) 皮络医学三才辨治中

-

耳病精准检测靶向皮络疗法 (

45

分钟)

2

) 精准医疗与中医耳鼻喉定向透药疗法 (

90

分钟)

3

) 网络影像工作站中的耳内窥镜与脱落细胞学诊断 (

30

分钟)

4

) 开发纯音听力测试软件提升中医耳病基层适宜技术水平 (

15

分钟)

5

) 发明咽鼓管声导抗仪让耳功能诊断和治疗更加精准便捷 (

15

分钟)

6

) 耳脐顺势疗法的个性与精准治疗 (

60

分钟)

2.

延伸课题:

喷嚏连连不全是过敏性鼻炎 (

60

分钟)

声音嘶哑当看喉关节病变 (

30

分钟)

小儿中医耳鼻喉科发病特征及其对策 (

60

分钟)

中医鼻疗的传承与创新技术

-

鼻脐平衡疗法

&

精准医疗主题讲座

培训地点: 待定

1.

主题演讲: 中医鼻病精准检测靶向治疗高级论坛

1

) 皮络医学三才辨治中

-

中医鼻疗的传承与创新 (

45

分钟)

2

) 精准医疗与中医耳鼻喉定向透药疗法 (

90

分钟)

3

) 网络影像工作站中的鼻内窥镜与脱落细胞学诊断 (

30

分钟)

4

) 鼻嗅通气功能检测软件助力鼻病专科更专业 (

15

分钟)

信息动态

59

· ·

Page 60: 岭南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流派概要15233440.s21d-15.faiusrd.com/61/ABUIABA9GAAgidiu7gUolsK2...的诊断。 任何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四诊” 材料,往往是辨证错误的原因。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年第

17

3

8

!!!!!!!!!!!!!!!!!!!!!!!!!!!!!

!!!!!!!!!!!!!!!!!!!!!!!!!!!!!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8 / 08

!!!!!!!!!!!!!!!!!!!!!!!!!!!!!!

5

) 鼻解剖生理学特征与鼻脐平衡疗法治鼻病 (

60

分钟)

6

) 花粉播散期与过敏性鼻炎的防治 (

30

分钟)

7

) 喷嚏连连不全是过敏性鼻炎 (

60

分钟)

8

) 鼻塞并非都是病 (

15

分钟)

9

) 鼻息肉的形成与中药配方喷鼻消除鼻中息肉的方法 (

15

分钟)

10

) 羊水性鼻炎的发生与防治 (

15

分钟)

2.

延伸课题:

耳门堵塞型耳病当从咽鼓管论治 (

60

分钟)

声音嘶哑当看喉关节病变 (

30

分钟)

小儿中医耳鼻喉科发病特征及其对策 (

60

分钟)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喉疗技术

-

喉脐导引疗法

&

精准医疗主题讲座

培训地点: 待定

1.

主题讲座: 中医喉病精准检测靶向治疗高级论坛

1

) 皮络医学三才辨治中

-

中医喉疗的传承与创新 (

45

分钟)

2

) 精准医疗与中医耳鼻喉定向透药疗法 (

90

分钟)

3

) 网络影像工作站中的喉内窥镜与脱落细胞学诊断 (

30

分钟)

4

) 喉声发射咽喉图谱检测软件推动咽喉专科医疗更精准 (

15

分钟)

5

) 鼻解剖病生理学特征与喉脐导引疗法治疗咽喉疾病

(60

分钟)

6

) 声音嘶哑当看喉关节病变 (

30

分钟)

7

) 梅花刺络与钅非刀针割治舌扁桃体肥大 (

15

分钟)

2.

延伸课题:

耳门堵塞型耳病当从咽鼓管论治 (

60

分钟)

反流性咽炎与咽源性咳嗽的防治 (

30

分钟)

小儿中医耳鼻喉科发病特征及其对策 (

60

分钟)

信息动态

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