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防沉迷的讨论,引发了对游戏以及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的关...

1
“老把戏了,实名制没什么作用” 防沉迷系统上线首日,就有多家媒体报 道称,该系统遭到破解。 “老把戏了,实名认证没什么作用,在网 上搜索‘身份证大全’,找个成年人的身份证 认证就好了。”一些玩家说,防沉迷系统比较 鸡肋,除了冒用身份证认证,还可以借别人 的账号,或者多注册几个小号来玩。 对此,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李旻回应 说:“小号问题,不只是游戏行业,而是整个 互联网行业都面临的难题。”李旻认为,实现 高精准实名认证的难点在于,当前国内实名 制认证的体系,是基于“用户提供的信息是 准确且真实的”这个前提的。 记者以“王者荣耀 解除防沉迷”为关 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了大量破解攻略。记者 联系上一个自称可以解除防沉迷系统的卖 家。据他介绍,未绑定守护平台的账号收费 20元,绑定的收费40元。只需提供游戏账 号及密码即可解除。“如果你有想绑定的身 份证就发给我,没有的话我这里给你弄。”他 承诺 15 分钟就可以解除成功。 除了在实名认证上做手脚,在各大游戏 交易网站,也可直接进行游戏账号交易,提 供代练服务。 王者荣耀制作方表示,未来实名认证系 统将进一步强化,后续也将配合相关部门进 行身份真实性校验。 而腾讯在 2 月推出的由家长监控孩子 玩游戏的“成长守护平台”,也进行了升级。 记者在王者荣耀百度贴吧浏览发现,未 成年玩家对于“成长守护平台”的讨论,多于 “实名认证”,不少玩家为父母的监控苦恼。 有玩家在贴吧里发帖炫耀,“成长守护平台 已成功解除,给你们点信心加油”。帖子吸 引了200多条回复,有不少玩家求攻略。 王者荣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通过账 号租赁、交易来引诱未成年人规避防沉迷健 康系统和实名制的现象,腾讯已对数个游戏 交易平台发起了诉讼。 虽然防沉迷系统被一些人看作“鸡肋”, 但这个系统对部分未成年玩家的确产生了 影响。有未成年玩家气愤地表示,充了这么 多钱,现在有防沉迷,都不想打开了。 王者“毒”药“毒”在哪里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青少年研究中心 研究员田丰在试玩了3个月后认为,单就游 戏而言,王者荣耀的吸引力有限。这个游戏 具有强大用户黏性的关键是腾讯把社交网 络优势带入了游戏。 也有玩家告诉记者,玩这款手游的目的 是为了“找朋友”,王者荣耀自带社交属性。 比如,游戏中的一项功能是“附近的人”,点 开可查找附近开了定位的玩家。 从去年 9 月开始玩王者荣耀的张学蕾 说: “有一项任务是跟战队队友一起玩一次, 如果有战队的话,经常会有战队成员邀请做 任务,熟了的话,会变成好友。” 在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中,王者荣耀也 较容易成为陌生人之间的谈资。 田丰认为,王者荣耀结合了熟人社交和 陌生人社交两种不同的社交模式,这可能也 是王者荣耀用户量得以快速提升和维持的 社交“双通道”。除了认识陌生人,还有许多 玩家把它当做维系圈子、团体的渠道。 “未来是个人化的时代。”北京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认为,对产业形 态、文化形态、技术形态有三条价值判断标 准,第一,能不能让个人在未来的发展当中 有更多的社会联系;第二,能否扩大个人的 行为空间与自由度;第三,能否提升人的把 控感,降低焦虑。以此衡量,手游丰富了玩 家的社会联系,有助于个人价值的提升。 除了社交属性,王者荣耀吸引玩家的点 还在于它的移动互联性。玩家付羽认为,王 者荣耀能成为现象级手游,在于可以随时随 地用手机操作。此外,与英雄联盟需要使用 第三方社交软件不同,王者荣耀可以直接连 麦语音或者对话框文字交流,节奏快。 “限制系统”与“分级制度” 有人质疑,腾讯在此时推出防沉迷系统 是迫于舆论压力。对此,李回应, “健康游戏 系统是6月初上线的,当时我们还很不安, 毕竟国内此前并没有其他手游做过类似的 防沉迷设计。但经过一个月的测试,我们觉 得功能比较稳定了,因此选择在此时推出。” 而有关防沉迷系统的讨论,再度引发了 人们对游戏以及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的关注。 2017 年年初,《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第二十三条提 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 规定和标准,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 接触不适宜其接触的游戏或游戏功能,限制 未成年人连续使用游戏的时间和单日累计 使用游戏的时间,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的 0: 00 至 8:00 使用网络游戏服务。 早在2007年,我国即已在全国推行网 络游戏防沉迷系统。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要求, 未成年人累计3小时以内的游戏时间为“健 康游戏时间”,超过 3 小时后,玩家在游戏中 的收益将受影响,以此迫使未成年人下线休 息、学习。但业内人士认为,这个系统的漏 洞很多。也有网友认为,每个时代的青少年 都有痴迷的游戏,现在是手游,过去是游戏 机,再往前是跳皮筋、弹球,每一代成长的时 候都被叫做“垮掉的一代” “死掉的一代”,但 是直到现在,大家都正常地工作、生活,也没 有哪一代垮掉或者死掉。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 为,政府部门的分级监管、游戏出品方经营 方的合法规范经营、监护人按分级制度履行 监护指导责任,这是游戏市场既规范经营, 又避免让未成年人陷入网瘾的必然选择。 “由监管部门对游戏进行专业的分级, 确定游戏的适用人群,要求经营方严格按规 定经营,这是避免游戏对未成年人产生严重 负面影响的可行办法,也是国际经验。如此 一来,游戏运营方就会根据分级规定,开发 游戏,会按分级规定,经营游戏,而监管方也 可依法,审查游戏运营方是否按分级制度, 提供游戏服务。”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人口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陆峥认为网络游戏不可一禁了 之。“游戏是动物进化的必然产物,对个体生 存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正确疏导孩子游戏, 应先找到孩子的游戏动机,对症下药。” 在利益面前,人们难免怦然心动。追 求个人发展、保护个人利益和追逐个人成 功,都无可厚非。但人生就像是一场没有 裁判的马拉松,自我约束和耐久性远比一 时的速度更重要。坚持按制度和规矩做人 做事,在正当权益与唯利是图的界限比较 模糊的地方,宁可自己吃些亏,也不能为了 一时的便宜,丧失了对原则和底线的坚守。 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很容易受 外部环境的影响。法律制度健全,社会风 气好,犯错成本就比较高,人们遵纪守法的 意识就比较强。当社会风气不健康时,人 们的心态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从另一方面 看,从根本上改善社会环境,还需要我们每 一个人的不懈坚守和坦然淡定,因为善恶 的分界线不在社会、也不在他人,而在我们 每个人的内心。 (人民日报) 有关防沉迷的讨论,引发了对游戏以及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的关注游戏分级 亟须实行 2017年7月12日 责任编辑/ 范金刚 美术编辑/赵燕杰 观点 13 吃亏就是占便宜 暑期,朋友圈又掀起为孩子拉票的热 潮:音乐天使、游泳之星、未来画家……这种 人为营造的“虚假胜利”不利于孩子成长。 朋友圈拉票并非鼓励孩子的好方式,变味的 拉票同时是在变相引导孩子弄虚作假。对 孩子的教育,不应是不择手段的胜利,而应 当包括真实的欣赏和赞美、分享和包容、知 人之智和自知之明。 (光明日报) 莫为孩子造虚假胜利 切莫认为申遗成功了就万事大吉,更不 能把申遗成功当成敛财的机会。越来越多 的人意识到,申遗成功后必须强化保护,但 怎么保护?这需要厘清两个问题:其一,别 把开发当成保护,保护世界遗产的核心环节 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体现在坚决反对干 扰和破坏世界遗产的一切行为;不为,体现 在遏制牟利冲动。其二,别以保护名义收 费,把游客当成摇钱树。 (中国青年报) 申遗成功并非万事大吉 中国青年报 7 月 4 日,腾讯推出“史上最严防 沉迷系统”,希望以“限制未成年人登 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 认证”等措施,扼制部分玩家、特别是 未成年人对手游王者荣耀的沉迷。 第三方数据显示,王者荣耀目前 拥有 2 亿注册用户,其中,有 3.5%的用 户年龄低于 14 岁。此前有关未成年 人沉迷游戏发生恶性事件的报道也不 时见诸媒体。 史上最严防沉迷系统的效果到底 如何?该怎样降低游戏对未成年人的 负面影响?

Upload: others

Post on 14-Aug-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有关防沉迷的讨论,引发了对游戏以及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的关 …yzdsb.hebnews.cn/pc/paper/att/201707/12/a4db4a23-2416-49f4-be3… · 研究员田丰在试玩了3个月后认为,单就游

“老把戏了,实名制没什么作用”

防沉迷系统上线首日,就有多家媒体报

道称,该系统遭到破解。

“老把戏了,实名认证没什么作用,在网

上搜索‘身份证大全’,找个成年人的身份证

认证就好了。”一些玩家说,防沉迷系统比较

鸡肋,除了冒用身份证认证,还可以借别人

的账号,或者多注册几个小号来玩。

对此,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李旻回应

说:“小号问题,不只是游戏行业,而是整个

互联网行业都面临的难题。”李旻认为,实现

高精准实名认证的难点在于,当前国内实名

制认证的体系,是基于“用户提供的信息是

准确且真实的”这个前提的。

记者以“王者荣耀 解除防沉迷”为关

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了大量破解攻略。记者

联系上一个自称可以解除防沉迷系统的卖

家。据他介绍,未绑定守护平台的账号收费

20元,绑定的收费40元。只需提供游戏账

号及密码即可解除。“如果你有想绑定的身

份证就发给我,没有的话我这里给你弄。”他

承诺15分钟就可以解除成功。

除了在实名认证上做手脚,在各大游戏

交易网站,也可直接进行游戏账号交易,提

供代练服务。

王者荣耀制作方表示,未来实名认证系

统将进一步强化,后续也将配合相关部门进

行身份真实性校验。

而腾讯在2月推出的由家长监控孩子

玩游戏的“成长守护平台”,也进行了升级。

记者在王者荣耀百度贴吧浏览发现,未

成年玩家对于“成长守护平台”的讨论,多于

“实名认证”,不少玩家为父母的监控苦恼。

有玩家在贴吧里发帖炫耀,“成长守护平台

已成功解除,给你们点信心加油”。帖子吸

引了200多条回复,有不少玩家求攻略。

王者荣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通过账

号租赁、交易来引诱未成年人规避防沉迷健

康系统和实名制的现象,腾讯已对数个游戏

交易平台发起了诉讼。

虽然防沉迷系统被一些人看作“鸡肋”,

但这个系统对部分未成年玩家的确产生了

影响。有未成年玩家气愤地表示,充了这么

多钱,现在有防沉迷,都不想打开了。

王者“毒”药“毒”在哪里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青少年研究中心

研究员田丰在试玩了3个月后认为,单就游

戏而言,王者荣耀的吸引力有限。这个游戏

具有强大用户黏性的关键是腾讯把社交网

络优势带入了游戏。

也有玩家告诉记者,玩这款手游的目的

是为了“找朋友”,王者荣耀自带社交属性。

比如,游戏中的一项功能是“附近的人”,点

开可查找附近开了定位的玩家。

从去年9月开始玩王者荣耀的张学蕾

说:“有一项任务是跟战队队友一起玩一次,

如果有战队的话,经常会有战队成员邀请做

任务,熟了的话,会变成好友。”

在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中,王者荣耀也

较容易成为陌生人之间的谈资。

田丰认为,王者荣耀结合了熟人社交和

陌生人社交两种不同的社交模式,这可能也

是王者荣耀用户量得以快速提升和维持的

社交“双通道”。除了认识陌生人,还有许多

玩家把它当做维系圈子、团体的渠道。

“未来是个人化的时代。”北京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认为,对产业形

态、文化形态、技术形态有三条价值判断标

准,第一,能不能让个人在未来的发展当中

有更多的社会联系;第二,能否扩大个人的

行为空间与自由度;第三,能否提升人的把

控感,降低焦虑。以此衡量,手游丰富了玩

家的社会联系,有助于个人价值的提升。

除了社交属性,王者荣耀吸引玩家的点

还在于它的移动互联性。玩家付羽认为,王

者荣耀能成为现象级手游,在于可以随时随

地用手机操作。此外,与英雄联盟需要使用

第三方社交软件不同,王者荣耀可以直接连

麦语音或者对话框文字交流,节奏快。

“限制系统”与“分级制度”

有人质疑,腾讯在此时推出防沉迷系统

是迫于舆论压力。对此,李回应,“健康游戏

系统是6月初上线的,当时我们还很不安,

毕竟国内此前并没有其他手游做过类似的

防沉迷设计。但经过一个月的测试,我们觉

得功能比较稳定了,因此选择在此时推出。”

而有关防沉迷系统的讨论,再度引发了

人们对游戏以及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的关注。

2017年年初,《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第二十三条提

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

规定和标准,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

接触不适宜其接触的游戏或游戏功能,限制

未成年人连续使用游戏的时间和单日累计

使用游戏的时间,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的

0:00至8:00使用网络游戏服务。

早在 2007 年,我国即已在全国推行网

络游戏防沉迷系统。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要求,

未成年人累计3小时以内的游戏时间为“健

康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后,玩家在游戏中

的收益将受影响,以此迫使未成年人下线休

息、学习。但业内人士认为,这个系统的漏

洞很多。也有网友认为,每个时代的青少年

都有痴迷的游戏,现在是手游,过去是游戏

机,再往前是跳皮筋、弹球,每一代成长的时

候都被叫做“垮掉的一代”“死掉的一代”,但

是直到现在,大家都正常地工作、生活,也没

有哪一代垮掉或者死掉。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

为,政府部门的分级监管、游戏出品方经营

方的合法规范经营、监护人按分级制度履行

监护指导责任,这是游戏市场既规范经营,

又避免让未成年人陷入网瘾的必然选择。

“由监管部门对游戏进行专业的分级,

确定游戏的适用人群,要求经营方严格按规

定经营,这是避免游戏对未成年人产生严重

负面影响的可行办法,也是国际经验。如此

一来,游戏运营方就会根据分级规定,开发

游戏,会按分级规定,经营游戏,而监管方也

可依法,审查游戏运营方是否按分级制度,

提供游戏服务。”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人口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陆峥认为网络游戏不可一禁了

之。“游戏是动物进化的必然产物,对个体生

存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正确疏导孩子游戏,

应先找到孩子的游戏动机,对症下药。”

在利益面前,人们难免怦然心动。追

求个人发展、保护个人利益和追逐个人成

功,都无可厚非。但人生就像是一场没有

裁判的马拉松,自我约束和耐久性远比一

时的速度更重要。坚持按制度和规矩做人

做事,在正当权益与唯利是图的界限比较

模糊的地方,宁可自己吃些亏,也不能为了

一时的便宜,丧失了对原则和底线的坚守。

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很容易受

外部环境的影响。法律制度健全,社会风

气好,犯错成本就比较高,人们遵纪守法的

意识就比较强。当社会风气不健康时,人

们的心态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从另一方面

看,从根本上改善社会环境,还需要我们每

一个人的不懈坚守和坦然淡定,因为善恶

的分界线不在社会、也不在他人,而在我们

每个人的内心。 (人民日报)

有关防沉迷的讨论,引发了对游戏以及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的关注——

游戏分级 亟须实行

2017年7月12日 责任编辑/ 范金刚 美术编辑/赵燕杰观点13

吃亏就是占便宜暑期,朋友圈又掀起为孩子拉票的热

潮:音乐天使、游泳之星、未来画家……这种

人为营造的“虚假胜利”不利于孩子成长。

朋友圈拉票并非鼓励孩子的好方式,变味的

拉票同时是在变相引导孩子弄虚作假。对

孩子的教育,不应是不择手段的胜利,而应

当包括真实的欣赏和赞美、分享和包容、知

人之智和自知之明。

(光明日报)

莫为孩子造虚假胜利切莫认为申遗成功了就万事大吉,更不

能把申遗成功当成敛财的机会。越来越多

的人意识到,申遗成功后必须强化保护,但

怎么保护?这需要厘清两个问题:其一,别

把开发当成保护,保护世界遗产的核心环节

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体现在坚决反对干

扰和破坏世界遗产的一切行为;不为,体现

在遏制牟利冲动。其二,别以保护名义收

费,把游客当成摇钱树。 (中国青年报)

申遗成功并非万事大吉

中国青年报

7月4日,腾讯推出“史上最严防

沉迷系统”,希望以“限制未成年人登

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

认证”等措施,扼制部分玩家、特别是

未成年人对手游王者荣耀的沉迷。

第三方数据显示,王者荣耀目前

拥有2亿注册用户,其中,有3.5%的用

户年龄低于 14 岁。此前有关未成年

人沉迷游戏发生恶性事件的报道也不

时见诸媒体。

史上最严防沉迷系统的效果到底

如何?该怎样降低游戏对未成年人的

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