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向讀者介紹了扭蛋裡的書本藝術,今期繼續帶領讀者參加另一場本子實驗,這些...

1
2017 2017 11 11 22 22 星期三 星期三 B8 責任編輯:張岳悅 版面設計:謝錦輝 小小本子的異想世界—香港趣「誌」系列(之二) 上期向讀者介紹了扭蛋裡的書本藝術 上期向讀者介紹了扭蛋裡的書本藝術今期繼續帶領讀者參加另一場本子實驗 今期繼續帶領讀者參加另一場本子實驗這些 這些 小小本子看似是規規矩矩的四方框架 小小本子看似是規規矩矩的四方框架但背後的創作意念與手法 但背後的創作意念與手法卻早已跳脫了一切規 卻早已跳脫了一切規 做人 做人何苦過於 何苦過於死板 死板」! 」! 香港藝術中心及動漫基地即日起至 明年 3 月 5 日,在香港文化博物館一樓 聚賢廳舉辦《港式動人動畫:2007 年 至 2017 年香港動畫發展》展覽,以口 述歷史訪問為主軸,聚焦這十年間重 要的香港動畫事件,並訪問了 13 個具 代表性的本地動畫創作單位,帶領觀 眾細看近十年香港動畫的成就與展 望。 是次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香 港藝術中心聯合主辦,香港文化博物 館與動漫基地共同籌劃,以口述歷史 的形式,集中訪問活躍於近十年的香 港動畫公司、工作室和動畫創作人, 從而梳理十年間香港動畫界的發展脈 絡,並分析這段期間動畫作品的創作 理念、風格和特色。口述歷史訪問以 攝錄方式進行,而研究成果連同訪問 片段及各單位的傑出作品,則在是次 展覽公開展出。受訪單位當中有經得 起市場考驗的老字號、以獨特風格取 勝的獨立創作人、集結團隊力量的兄 弟幫,亦有跨越動畫領域、尋求科技 突破的新媒體創作單位。透過展覽, 策劃團隊希望讓觀眾在欣賞本地動畫 人的創作之餘,亦能了解本地動畫在 香港文化中不容忽視的地位。 香港藝術中心一向致力推動本地動 畫發展,自 1984 年的中國動畫節目開 始,不時策劃推廣動漫的節目。93 年 香港藝術中心策劃了《日本動畫大 手塚治虫》影展;95 年起,旗 下的「ifva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 增設動畫組,以發掘動畫界新人; 2005年起開展首個動畫創作計劃 《i-city》;06年獲民政事務局資助, 開展為期一年的《漫畫工地》計劃, 製作有關香港動畫歷史的紀錄片《星 光動畫心》,該計劃更催生了在 2013 年成立、以動漫為主題的藝術社區 「動漫基地」,作為長遠推動香港動 漫發展的大本營。香港藝術中心總幹 事及動漫基地策劃人林淑儀女士表 示:「很高興得到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的邀請和支持,與一班香港動畫的有 心人一同進行了這個口述歷史計劃及 回顧,也向參觀展覽的觀眾展示本地 動畫的多樣性。能在香港文化博物館 做這個展覽,無疑是對動畫和本地創 作的一個肯定。希望將來有更多與香 港觀眾分享本地動漫的機會。」 年宵攤檔競投一向深受學生歡 迎,但今年卻發生一件小插曲, 某學生協會在網上徵求免費創作 意念以製作產品作慈善用途,此 舉被批評為不尊重創作者心血, 事件引起大眾議論。 對於「創作人也要吃飯也要生活」這個難題, 不少香港創作人亦備感唏噓。年輕人在港發展藝 術創作,是否只是天方夜譚?我認識的兩位朋友 堅持在香港建立藝術創作事業,他們不約而同地 認為藝術發展絕不容易,但並非不可能的任務。 亞洲收藏界舉足輕重的盛事典亞藝博(FINE ART ASIA)至今已舉辦至第十三屆,其創辦人 黑國強先生本是承繼家族古玩生意,但卻摒棄傳 統古董店予人雜亂無章的印象,參考外國畫廊及 國際藝術展覽的形式,令古玩藝術事業從此變得 有聲有色。他指出最初投資甚至要賣掉自住物業 以籌集資金,但憑着「至少堅持十年」這個座右 銘,每個項目都必須花上三至五年的時間,最終 成功轉型。 他認為雖然藝術創作不容易發展,但其實時下 年輕人比以前有更多機會,現今內地前景較廣, 或可嘗試到內地開拓。他表示如想吸引更多人認 識,先要懂得營銷,在媒體及社交網絡多爭取曝 光率,也要學習創新科技,例如結合電腦技術與 VR(虛擬實境)製作水墨畫,甚至以手指畫水墨 畫的創意形式。他勉勵年輕創作人要擴闊眼界, 並要有心理準備需要捱過一段日子,亦會遇上不 少難關,不少人到第五年已經放棄,固然無法成 功。 另一位經營興華工藝古玩行的朋友蔡偉新先 生,從事古玩業逾三十年,他認為香港藝術發展 前景很好,因為中國有五千年深厚文化歷史,只 是大部分香港人沒有珍惜,反而外國人會較欣 賞。蔡先生舉例,中國的「福」字由「衣、一、 口、田」字組成,寓意「一口田、衣祿全」,穿 暖吃飽就是福,一個字已經可以是創作題材。他 笑說,現時多數人到古玩店只會詢問價錢,鮮有 考究古董的歷史。他指香港有發展潛力,但無足 夠文學修養,也是藝術沉寂的主因。他指如果年 輕人有意發展藝術,不妨多欣賞中國博大精深的 文化,或可從中得到更多靈感。 聽過兩位學者對藝術的看法後,加深了我對香 港創作發展的認識,也與我一直認為要「堅持」 的理念相同。相比起以前的年代,現今藝術創作 的確有更多機會,不要抱着懷才不遇的心態,要 嘗試主動推廣自己的創作,例如可以好好利用社 交媒體以作宣傳,設立一個 facebook 專頁展示一 系列的作品集去吸引更多人認識,也可以租借藝 術畫廊中心展覽作品,與不同藝術創作同好交 流。最重要一點就如黑國強先生所說,一定要堅 持下去,不要輕言放棄,才會望見曙光。 王嘉裕 90 後創業家 香港藝術「無價」? 港式動人動畫 港式動人動畫細看十年動畫發展 細看十年動畫發展 「zine」 實源於 fanzine,「fanzine」 由「fan粉絲」與「magazine 雜誌」合二為一。普遍認為 zine 起源於上世 紀 30 年代地下科幻小說圈,後來經多年發 展,zine 又結合了龐克文化、女性主義運動 及政治表達等元素,是創作者表達自我的渠 道。zine 不以利字當頭,創作人不求賺錢, 只望把想法與買家分享。近年,「zine 風」 也在亞洲城市掠過,包括海峽兩岸暨香港、 日本、韓國等地,都看到 zine 的蹤影,在香 港,其實也有群zine maker,低調地以做 zine 表達自我,近年隨着 zine 的興起,這個 低調而神秘的東西漸漸「蒲頭」,走到大眾 眼前。 「大學與 zine 邂逅」 「你喜歡的話,只要入面有內容,又可以 釘埋一齊,你鍾意用廁紙整都得。」Cacar 對記者說。Cacar 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 學院,曾於三聯(香港)任職書籍設計師, 設計工作口口聲聲發揮創意,但其實諸多規 限,Cacar 則很特別,既是受制於某些框架 的 設 計 師 , 又 是 不 受 框 架 限 制 的 zine maker,「各有各滿足感吧!」Cacar 回想當 初與 zine 之緣,是源於大學畢業時,一班同 學想做一本東西,理念與中小學畢業時臨別 依依寫紀念冊相近,為了記下求學時的回 憶,當時一班年輕人,在有人搞笑,有人正 經的情況下,創作了名為「flashback」的 zine,把腦子裡閃過的回憶記錄下來。 文靜而語不多的 Shirley 同是畢業於香港理 工大學設計學院(視覺傳意),早前與拍檔 於 JCCAC 設 立 工 作 室 「...」 (dot dot dot),「...」不但是 zine 的寄賣點,而且更 有數部印刷設備,供 zine maker 製作 zine。 Shirley 接 觸 到 zine, 是 在 study trip 時 , 「當時在德國,於一條巷仔的樓上小舖,看 到全是售賣紙本的東西發現了 zine 的蹤影, 覺得很有趣,後來一班大學朋友『圍威 喂』,每人做一本,玩起來。」 「以作品留住回憶」 就 這 樣 , Cacar 與 Shirley 便 開 始 創 作 zine。無獨有偶,兩人的作品都與記憶有 關。Cacar 把與身邊人有關的珍貴物品 scan 下來,然後配上短小文章,以物件與文字把 回憶串連起來。表姐在生日時為自己錄製的 錄音帶、與爺爺有關的麥當勞公仔,都出現 在 Cacar 的作品中。zine maker 所創作的卻 超越紙本。「那麥當勞叔叔的作品與我的外 公有關。小時跟外公生活,他每次帶我去麥 當勞,會排隊換公仔,他的背影令我印象很 深。雖然外公很久前去世了,但創作時還是 勾起很多我跟他相處的回憶,當時情緒真是 有點崩潰!」而 Shirley 的作品則較抽象,內 容是關於她當時在印刷廠執字粒的時光, 「這是一份當下的回憶,我把零碎的記憶變 成一本 zine,重現心裡回憶。」 對兩人而言創作 zine 最大滿足感是不受任 何標準規限。「傳統書籍無可奈何有一套標 準,有封面、封底、內頁,但創作 zine 則不 受標準限制。當然,於我而言創作 zine 是自 我審視,我會掙扎如何做到最好,所以還是 有點壓力。」Cacar 說。而 Shirley 則表示: 「zine 比較輕鬆隨意,可以把生活的思緒集 結於此,每次回顧作品回憶便湧上心頭。」 「由地下走到地面」 zine 其中一個引人入勝之處,就是創作人 自掏腰包,卻不介意作品的銷量。zine 沒有 太多的市場考慮,無論是價錢、印量,都是 創作人自定,名副其實的自由市場。早前 Shirley舉辦了名為《zoo zoo zoo》的小誌發 表 活 動 , Shirley 連 同 拍 檔 加 上 24 位 zine maker,總 26 人,每人挑了一個字母,根據 字母開首找一隻動物進行創作,最後集合了 26 隻動物。作品的價錢由 zine maker 訂價, 由 20 元至 100 元都有,至於印刷量 15 本至 50 本不等。 在香港,一直有 zine maker 在「地下」默 默創作,近幾年則漸漸走到大眾眼前,例如 在 11 月 25 日至 12 月 6 日,便有由香港版畫 工作室於Jccac舉辦的「香港圖像藝術節 2017Hong Kong Zine & Print Fest 2017」展覽,實行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提 到本地 zine 的創作生態,Shirley 表示相對比 較游離,時而浮現,時而消失,即使在外面 寄賣,也會『楔』埋一邊。」相反,鄰近台 灣的 zine 的待遇則好多了。Cacar 表示台灣 的書店都很支持獨立創作人,會有大書架擺 放 zine,也歡迎香港朋友拿到該處寄賣,很 支持獨立創作的文化。 創作小新 創作小新 zine zine 紙本越界趣意大過天 紙本越界趣意大過天 Zine 有 不 同 的 印 刷方法,如絲綢印 刷、噴墨打印、剪 貼、網印及藍印等, 當然其中要配合紙 質,而近年則有 print studio 引 入 了 Risograph ( 孔 版 印 刷術),令印刷方法 又多了一種可能性。 原本要把這玩意介紹給讀者,理應先為作品下個定義,讓你們在腦海中有個概念,但這不好做,因為這個東 西完全就是忠於創作者,小本子的內容、創作方式,任君選擇,這份隨意與創意,令人好鍾意,它的名字叫 zine忠於自我的獨立創作。我們受制於社會種種規矩,zine 成了創作人喘息的空間。在現今紙本讀物價值備 受質疑的情況下,zine 也擔起了為紙本平反的角色。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慧恩 Shirley Shirley ... ... 工作室 工作室 的主理人之 的主理人之 那裡有售 那裡有售 zine zine也有 也有 印刷機供 印刷機供 zine zine maker maker 使用 使用談到與 談到與 zine zine 的緣分 的緣分Cacar Cacar 便向記者展示了這本名 便向記者展示了這本名 flashback flashback的小本子 的小本子Cacar Cacar 既是書 既是書 籍設計師 籍設計師也是 也是 zine maker zine maker... ... 裡展示各種作品 裡展示各種作品還吸引不少外國人來買 還吸引不少外國人來買工作室內的架子上 工作室內的架子上 陳列各類型的 陳列各類型的zine zinezine zine 不受任何內容 不受任何內容繪畫方 繪畫方 式及紙質限制 式及紙質限制Cacar Cacar 把不同的物件 把不同的物件 scan scan 後印在紙上 後印在紙上與讀者分享回憶 與讀者分享回憶這是 這是Shirley Shirley 的作品 的作品是當時在印刷廠實 是當時在印刷廠實 習時的回憶 習時的回憶展覽聚焦十年間重要的香 展覽聚焦十年間重要的香 港動畫事件 港動畫事件主辦方提供 主辦方提供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May-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上期向讀者介紹了扭蛋裡的書本藝術,今期繼續帶領讀者參加另一場本子實驗,這些 小小本子看似是規規矩矩的 …pdf.wenweipo.com/2017/11/22/b08-1122.pdf ·

20172017年年1111月月2222日日((星期三星期三))視 1051673 野B8 責任編輯張岳悅 版面設計謝錦輝

小小本子的異想世界mdash香港趣「誌」系列(之二)

上期向讀者介紹了扭蛋裡的書本藝術上期向讀者介紹了扭蛋裡的書本藝術今期繼續帶領讀者參加另一場本子實驗今期繼續帶領讀者參加另一場本子實驗這些這些小小本子看似是規規矩矩的四方框架小小本子看似是規規矩矩的四方框架但背後的創作意念與手法但背後的創作意念與手法卻早已跳脫了一切規卻早已跳脫了一切規限限做人做人何苦過於何苦過於「「死板死板」」

香港藝術中心及動漫基地即日起至明年3月5日在香港文化博物館一樓聚賢廳舉辦《港式動人動畫2007年至2017年香港動畫發展》展覽以口述歷史訪問為主軸聚焦這十年間重要的香港動畫事件並訪問了13個具代表性的本地動畫創作單位帶領觀眾細看近十年香港動畫的成就與展望是次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香

港藝術中心聯合主辦香港文化博物館與動漫基地共同籌劃以口述歷史的形式集中訪問活躍於近十年的香港動畫公司工作室和動畫創作人從而梳理十年間香港動畫界的發展脈絡並分析這段期間動畫作品的創作理念風格和特色口述歷史訪問以攝錄方式進行而研究成果連同訪問片段及各單位的傑出作品則在是次展覽公開展出受訪單位當中有經得起市場考驗的老字號以獨特風格取勝的獨立創作人集結團隊力量的兄弟幫亦有跨越動畫領域尋求科技

突破的新媒體創作單位透過展覽策劃團隊希望讓觀眾在欣賞本地動畫人的創作之餘亦能了解本地動畫在香港文化中不容忽視的地位香港藝術中心一向致力推動本地動

畫發展自1984年的中國動畫節目開始不時策劃推廣動漫的節目93年香港藝術中心策劃了《日本動畫大師mdashmdash手塚治虫》影展95年起旗下的「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增設動畫組以發掘動畫界新人2005 年起開展首個動畫創作計劃《i-city》06年獲民政事務局資助開展為期一年的《漫畫工地》計劃

製作有關香港動畫歷史的紀錄片《星光動畫心》該計劃更催生了在2013年成立以動漫為主題的藝術社區「動漫基地」作為長遠推動香港動漫發展的大本營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及動漫基地策劃人林淑儀女士表示「很高興得到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邀請和支持與一班香港動畫的有心人一同進行了這個口述歷史計劃及回顧也向參觀展覽的觀眾展示本地動畫的多樣性能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做這個展覽無疑是對動畫和本地創作的一個肯定希望將來有更多與香港觀眾分享本地動漫的機會」

年宵攤檔競投一向深受學生歡迎但今年卻發生一件小插曲某學生協會在網上徵求免費創作意念以製作產品作慈善用途此舉被批評為不尊重創作者心血事件引起大眾議論

對於「創作人也要吃飯也要生活」這個難題不少香港創作人亦備感唏噓年輕人在港發展藝術創作是否只是天方夜譚我認識的兩位朋友堅持在香港建立藝術創作事業他們不約而同地認為藝術發展絕不容易但並非不可能的任務亞洲收藏界舉足輕重的盛事典亞藝博(FINEART ASIA)至今已舉辦至第十三屆其創辦人黑國強先生本是承繼家族古玩生意但卻摒棄傳統古董店予人雜亂無章的印象參考外國畫廊及國際藝術展覽的形式令古玩藝術事業從此變得有聲有色他指出最初投資甚至要賣掉自住物業以籌集資金但憑着「至少堅持十年」這個座右銘每個項目都必須花上三至五年的時間最終成功轉型他認為雖然藝術創作不容易發展但其實時下年輕人比以前有更多機會現今內地前景較廣或可嘗試到內地開拓他表示如想吸引更多人認識先要懂得營銷在媒體及社交網絡多爭取曝光率也要學習創新科技例如結合電腦技術與VR(虛擬實境)製作水墨畫甚至以手指畫水墨

畫的創意形式他勉勵年輕創作人要擴闊眼界並要有心理準備需要捱過一段日子亦會遇上不少難關不少人到第五年已經放棄固然無法成功另一位經營興華工藝古玩行的朋友蔡偉新先

生從事古玩業逾三十年他認為香港藝術發展前景很好因為中國有五千年深厚文化歷史只是大部分香港人沒有珍惜反而外國人會較欣賞蔡先生舉例中國的「福」字由「衣一口田」字組成寓意「一口田衣祿全」穿暖吃飽就是福一個字已經可以是創作題材他笑說現時多數人到古玩店只會詢問價錢鮮有考究古董的歷史他指香港有發展潛力但無足夠文學修養也是藝術沉寂的主因他指如果年輕人有意發展藝術不妨多欣賞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或可從中得到更多靈感聽過兩位學者對藝術的看法後加深了我對香

港創作發展的認識也與我一直認為要「堅持」的理念相同相比起以前的年代現今藝術創作的確有更多機會不要抱着懷才不遇的心態要嘗試主動推廣自己的創作例如可以好好利用社交媒體以作宣傳設立一個facebook專頁展示一系列的作品集去吸引更多人認識也可以租借藝術畫廊中心展覽作品與不同藝術創作同好交流最重要一點就如黑國強先生所說一定要堅持下去不要輕言放棄才會望見曙光

從從創夢創夢

王嘉裕90後創業家

零零香港藝術「無價」 「「港式動人動畫港式動人動畫」」展展

細看十年動畫發展細看十年動畫發展

「zine」實源於 fanzine「fanzine」由「fan粉絲」與「magazine雜誌」合二為一普遍認為zine起源於上世紀30年代地下科幻小說圈後來經多年發展zine又結合了龐克文化女性主義運動及政治表達等元素是創作者表達自我的渠道zine不以利字當頭創作人不求賺錢只望把想法與買家分享近年「zine風」也在亞洲城市掠過包括海峽兩岸暨香港日本韓國等地都看到zine的蹤影在香港其實也有群zine maker低調地以做zine表達自我近年隨着zine的興起這個低調而神秘的東西漸漸「蒲頭」走到大眾眼前

「大學與zine邂逅」「你喜歡的話只要入面有內容又可以

釘埋一齊你鍾意用廁紙整都得」Cacar對記者說Cacar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曾於三聯(香港)任職書籍設計師設計工作口口聲聲發揮創意但其實諸多規限Cacar則很特別既是受制於某些框架的設計師又是不受框架限制的 zinemaker「各有各滿足感吧」Cacar回想當初與zine之緣是源於大學畢業時一班同學想做一本東西理念與中小學畢業時臨別依依寫紀念冊相近為了記下求學時的回憶當時一班年輕人在有人搞笑有人正經的情況下創作了名為「flashback」的zine把腦子裡閃過的回憶記錄下來文靜而語不多的Shirley同是畢業於香港理

工大學設計學院(視覺傳意)早前與拍檔於 JCCAC 設 立 工 作室「」 (dot dotdot)「」不但是zine的寄賣點而且更有數部印刷設備供zine maker製作zineShirley 接觸到 zine 是在 study trip 時「當時在德國於一條巷仔的樓上小舖看到全是售賣紙本的東西發現了zine的蹤影

覺得很有趣後來一班大學朋友『圍威喂』每人做一本玩起來」

「以作品留住回憶」就這樣Cacar 與 Shirley 便開始創作zine無獨有偶兩人的作品都與記憶有關Cacar把與身邊人有關的珍貴物品scan下來然後配上短小文章以物件與文字把回憶串連起來表姐在生日時為自己錄製的錄音帶與爺爺有關的麥當勞公仔都出現在Cacar的作品中zine maker所創作的卻超越紙本「那麥當勞叔叔的作品與我的外公有關小時跟外公生活他每次帶我去麥當勞會排隊換公仔他的背影令我印象很深雖然外公很久前去世了但創作時還是勾起很多我跟他相處的回憶當時情緒真是有點崩潰」而Shirley的作品則較抽象內容是關於她當時在印刷廠執字粒的時光「這是一份當下的回憶我把零碎的記憶變成一本zine重現心裡回憶」對兩人而言創作zine最大滿足感是不受任

何標準規限「傳統書籍無可奈何有一套標準有封面封底內頁但創作zine則不受標準限制當然於我而言創作zine是自我審視我會掙扎如何做到最好所以還是有點壓力」Cacar說而Shirley則表示「zine比較輕鬆隨意可以把生活的思緒集

結於此每次回顧作品回憶便湧上心頭」

「由地下走到地面」zine其中一個引人入勝之處就是創作人

自掏腰包卻不介意作品的銷量zine沒有太多的市場考慮無論是價錢印量都是創作人自定名副其實的自由市場早前Shirley舉辦了名為《zoo zoo zoo》的小誌發表活動Shirley 連同拍檔加上 24 位 zinemaker總26人每人挑了一個字母根據字母開首找一隻動物進行創作最後集合了26隻動物作品的價錢由zine maker訂價由20元至100元都有至於印刷量15本至50本不等在香港一直有zine maker在「地下」默

默創作近幾年則漸漸走到大眾眼前例如在11月25日至12月6日便有由香港版畫工作室於 Jccac舉辦的「香港圖像藝術節2017mdashmdashHong Kong Zine Print Fest2017」展覽實行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提到本地zine的創作生態Shirley表示相對比較游離時而浮現時而消失即使在外面寄賣也會『楔』埋一邊」相反鄰近台灣的zine的待遇則好多了Cacar表示台灣的書店都很支持獨立創作人會有大書架擺放zine也歡迎香港朋友拿到該處寄賣很支持獨立創作的文化

創作小新創作小新zinezine紙本越界趣意大過天紙本越界趣意大過天

Zine 有不同的印刷方法如絲綢印刷噴墨打印剪貼網印及藍印等當然其中要配合紙質而近年則有print studio 引入了Risograph(孔版印刷術)令印刷方法又多了一種可能性

印刷方法多籮籮

原本要把這玩意介紹給讀者理應先為作品下個定義讓你們在腦海中有個概念但這不好做因為這個東

西完全就是忠於創作者小本子的內容創作方式任君選擇這份隨意與創意令人好鍾意它的名字叫

zinemdashmdash忠於自我的獨立創作我們受制於社會種種規矩zine成了創作人喘息的空間在現今紙本讀物價值備

受質疑的情況下zine也擔起了為紙本平反的角色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慧恩

ShirleyShirley 為為「「」」工作室工作室的 主 理 人 之的 主 理 人 之一一那裡有售那裡有售賣賣 zinezine也有也有印刷機供印刷機供zinezinemakermaker使用使用

談到與談到與zinezine的緣分的緣分CacarCacar便向記者展示了這本名便向記者展示了這本名為為「「flashbackflashback」」的小本子的小本子

CacarCacar 既是書既是書籍設計師籍設計師也是也是zine makerzine maker

「「」」裡展示各種作品裡展示各種作品還吸引不少外國人來買還吸引不少外國人來買

工作室內的架子上工作室內的架子上陳列各類型的陳列各類型的zinezine

zinezine不受任何內容不受任何內容繪畫方繪畫方式及紙質限制式及紙質限制

CacarCacar把不同的物件把不同的物件scanscan後印在紙上後印在紙上與讀者分享回憶與讀者分享回憶

這是這是ShirleyShirley的作品的作品是當時在印刷廠實是當時在印刷廠實習時的回憶習時的回憶

展覽聚焦十年間重要的香展覽聚焦十年間重要的香港動畫事件港動畫事件 主辦方提供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