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淄博讯 自己就 一个平常人 没感觉 自己做了啥 情 看见有人有...

1
8 20171 25 :(0531)85193505 Email:dzrbzbxw@126 .com 本报2016 实施9 550 3 访100 84 发放12 5 17 2 6 本报芃芃 本报2016 12 9 低调让人 1968 野艺环画绘画画花物惟时石18 给哥哥”。 能耐敲敲打打。“ 。”着自店等地大川大1985 到到是石当地广 等地当地家级纷纷访2005 家级暗暗20 沉沉沉沉稿》《》《》《件件的当金奖5 —— 当地……栩栩让人仿佛浓浓。”访单的让人浓浓的地读懂读懂他所。“。”当地默默无闻单的西稿华魂2 9 3 300 100 。“华魂谐兴 奋发长城当地仿佛栩栩胜数立了。“当地线浓浓 。”勇有本报芃芃 本报1 12 山深西西是石是石西西2600 4 3 3 口口难耐如若便 从此汩汩使西山上 ”。 大村 大村11 1400 便。“看看。” 。”西怀从村便。“。” 在在 他虽直至被保。“的地西覆盖拥有。”三三两两的登民们。”辉煌细细便悠悠 西西西鹿有油郁郁内那数十命名省首拥有西 源远 要因 西 西 西 2014 省首 1400 西 300 芃芃 娟娟 本报2016 紧紧实实在在得到口开绿费服便38 发放85 芃芃 本报浓浓慰问赶赴德的当地芃芃 本报’。”1 16 43 1989 次大手术新形分发织职200 发放 20 200 本报孤寡神上广461 8 9 厅堂19 5 2016 8 孝星2016 首饰 ”、 自淄 2 1304 金奖 华魂 步步 西本报1 20 70 拒绝便匆匆手术1 8 2 约在70 西便由于思索身上。”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Aug-2020

3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本报淄博讯 自己就 一个平常人 没感觉 自己做了啥 情 看见有人有 …paper.dz · 担、玉米、南瓜等,让人仿佛一下就回了五六 十年代的农村场景,感受到浓浓的乡愁气息。

综合8 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 霍丽娜

电话:(0531)85193505 Email:dzrbzbxw@126 .com

□记者 杨淑栋 报道本报淄博讯 2016年以来,周村区妇联多措并

举,推动妇女尤其是贫困妇女脱贫致富。一是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妇女脱贫能力,实施“巾帼脱贫行动”,举办月嫂、家政技能专项培训班9期,免费培训妇女550余人。二是就业创业项目开拓妇女脱贫路子,3个项目入选山东省居家创业就业脱贫行动“大姐”工坊名录。三是社会救助缓解妇女燃眉之急,去年各级妇联入户走访贫困家庭100余户,联合淄博齐善助学服务中心为84个贫困家庭、学生发放爱心款12.5万元,并为17名“两癌”患病妇女争取专项救助金2.6万元。

□ 本报记者 程芃芃 马景阳本报通讯员 闫盛霆 仇慧清

“都去城里挣钱了

这手艺我来做”

2016年12月9日,记者来到李信勇石雕艺术工作室,一身粗布棉衣、一双黑色布鞋,憨厚的笑容、热情的话语,如此低调朴实,让人难以置信,眼前这位就是获得国字号荣誉的石雕大师。

出生于1968年的李信勇,号山野艺人、六

石匠。出身石匠世家的他,受家庭环境影响,自小就表现出卓绝的美术天赋。别的孩子看连环画为了好玩,而他却当成绘画临摹的样本。日积月累,练就了画花鸟人物惟妙惟肖的功夫。

看到李信勇的天赋和努力,父亲平时石刻剩下的废料都交由他自己琢磨雕刻。直到18岁给哥哥建新房时,才第一次把自己的技艺展露于众。一鸣惊人,技艺精湛又不收费用,李信勇成了村民新房石刻的“首席石匠”。

结婚后,石刻成了李信勇安身立业之本。当时在村里,有能耐的都去城里打工,整天躲在家里对着石头敲敲打打的他,在邻里看来没出息。“都去城里挣钱了,这手艺我得来做。”在乡亲们的冷眼下,李信勇每月都用扁担挑着自己重达百斤的作品,步行十多里山路,到镇上坐车去青州、潍坊、张店等地销售。

不羁的性格让他眼光向外漂移,外面的大山大川大平原让他陶醉。1985年,他骑摩托独自一人来到到处是石匠玉人的河南镇平县石佛镇,一待就是半个多月。并随身携带录像机,录下当地师傅制作石雕和口授绝技的情景,带回去反复看、反复琢磨。

为了取精去糟、突破自我,他先后到广东、河北、福建等地学习,吸取了南北方石雕艺术的精华,并加以融会贯通,结合当地原材料特点,独家设计制作了青龙石茶盘、鱼子石茶盘、中华龙石雕、齐韵遗风等工艺品。

作品巧夺天工

赢得国家级大师赞誉

作品的巧夺天工让李信勇名声鹊起,不少爱石者也纷纷驱车去大山里拜访。2005年,荣宝斋内地首家分店在淄博开设,他和朋友合作,将自己的作品陈列其中,不仅在与顶级工

艺作品的“较量”中平分秋色,还让多位省级、国家级大师暗暗称奇。

20多年石雕路,他的灵气和石头的灵性经常碰撞在一起。一天夜深睡不着觉,起来喝酒,沉沉睡去后,他梦到一只大螃蟹从水中迎面闪现,伸手去抓,梦却醒了。在沉沉的黑夜,他赶到工作室开始打草稿,捞螃蟹、戳蜂窝、掏鸟窝,“我的童年”系列就这样陆续诞生了。

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展厅,真可谓陋室藏精品。室内所见的石雕小到巴掌大,大到两、三米高,《书魂》《故乡》《一鸣惊人》《田间小憩》《子孙万代》等一件件作品造型各异。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喜获金奖的《我的童年》,这一系列共5件作品组成,取材于李信勇的老家——— 淄川区太河镇当地普通的青龙石、太河玉,以其小时候的童年经历为题材,作品上孩童神态各异,捡柴火、拔猪草、戳蜂窝、收庄稼、捞螃蟹、捉蚂蚱……各种场景应有尽有、栩栩如生,童年的乐趣一目了然。

不仅如此,在他的展室里,许多作品都有以前农村用过的小簸箕、小椽子、小笸箩、扁担、玉米、南瓜等,让人仿佛一下就回了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场景,感受到浓浓的乡愁气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采访中,李信勇反复说这句话。普通的石材、简单的场景,却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这也许就是李信勇石雕作品打动人的地方吧!

聆听石头的声音

读懂每一块石头

石头本无心,但对李信勇来说,聆听石头的心声,读懂每块石头,把它们打造成有血有肉有神韵的艺术品,正是他所追求的。“每块石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时花在构思上的时间要比加工的时间还长。”老家当地生产的青龙

石、鱼子石、博山的荷叶青、淄川的米黄石等,这些默默无闻、价格低廉的石料一直被工艺大家所不屑,而经过李信勇的鬼斧神工,价格可增至近万元,简单的东西也登上了大雅之堂。

他根据石头的原形,先画草稿,设计好几种造型,选出最满意的一种开始进行创作。他刻的最大、最宏伟的石雕作品,当属这次参赛获得铜奖的《中华魂》,是由一块重约2吨的大型鱼子石、9个人历经3个月、刻画300余万刀纯手工雕刻的。李信勇告诉记者,仅上面龙的一块小鳞片就刻了100多刀,可见雕工之精细。“中华魂”寓意国家富强,民族和谐兴旺,用书简代表中华文化、用龙代表中华民族的腾飞和雄伟、用火焰代表奋发向上的激情、用长城见证我国悠久的历史,依山而雕,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威武。

有一次,李信勇去太河镇潭溪山游玩,休息间隙,偶然间在路边发现一块石头,这是一块很普通的石头,当地人根本无人理睬。可顷刻之间,李信勇仿佛聆听到了石头的心声,于是把它抱回家,根据石头的天然造型,雕刻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大牛,起名为孺子牛。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他的每件作品都有耐人寻味的故事。所有雕刻的作品,都是根据个人品味、韵味,依据石材特征,现场设计图纸,精心雕刻而成,就如他本人一样,朴实无华却令人感动、赞叹。

为了把石刻技艺发扬光大,李信勇专门成立了石雕艺术工作室,还收了几十名徒弟。过去自己谋生的手艺如今成了淄博的文化遗产,李信勇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下一步,我打算继续利用我们峨庄当地普通的石材,以母亲的针线、簸箩,父亲的烟袋、推车等过去父辈们用过的老器具为主题,雕刻一组《传家宝》系列作品,依然是展现农村原汁原味的生活,让人们在欣赏石雕艺术的同时,记得住那份浓浓的乡愁。”对于未来,李信勇有自己独特的规划。

□ 本报记者 程芃芃 马景阳本报通讯员 闫盛霆 仇慧清

自然造化

巧夺天工

1月12日,顺着环山的水泥公路,记者来到淄川区太河镇,跟随镇上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大山深处的西股村。

西股村依山而建,许多民房建于半山之上,路是石头路,房是石头房,只有少数红砖瓦房建于山脚下的平地上。群山环绕之间,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顿觉心旷神怡。

神赐灵泉,成为来到西股村必看的一道美景。神赐灵泉位于西股村南一古树参天的寺院中,寺院依山而建。据村民讲,每逢三月初八烧香庙会之日,本村人和附近的村民都来此烧香拜神,十分热闹。

庙内,中院正面的山崖上有一棵粗壮的古柏,据村中老人介绍,古柏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古柏左下方的石崖上刻有“神赐灵泉”4个大字,3口泉井在石崖下面呈“一”字型排列。3口井长年不涸,泉水甘甜清冽,尤其到了雨季,泉水更旺,解决了全村人的吃水问题。

关于神赐灵泉,村里至今还口口相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明朝年间,一位书生骑马进京赶考,行至此地,人困马乏,饥渴难耐,书生遂许下心愿,如若天赐一泉,解除自己的困乏,等自己中了状元,功成名就,一定在此地修庙拜神。没想到刚许完愿,竟真从地下冒出一泉,泉水清澈甘甜,为书生和马匹解渴。后来书生果然高中状元,却忘记此事,腊月天回家时,又经此地,被一群蜜蜂围困,这才想起当初的誓愿。然而寒冬腊月,水都结冰,便

以酒代水和泥,修建了该庙。从此,神赐灵泉之说兴起,泉水汩汩而

出,即使大旱天气从未枯竭。三口泉井的垒砌也别具一格。中、西两井上

面呈拱形垒砌,凹在石崖里面,以免雨天从山上冲下的脏物流入井泉。东面井泉呈方形,井上面又砌有一精美的小石屋,里面供奉着“士大夫塑像”。据说,喝了此井泉的水能消灾除病,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三口井泉虽地处百米之高的半山腰,又相距只有两三米远,但水的比重却各不相同,真可谓大自然造化之神奇。

曾经热闹的大村

现今变得空寂

相比现在的空寂,该村在这一带也曾是远近闻名的大村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有11个生产队、1400多口人,每天晚上吃过饭后,村头空地上坐满了出来凉快的村民,要是出来晚了的话,连地方都没有了。然而,曾经的热闹景象,现在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当中,如今,即便是在白天,村里也很少能见到几个人,剩下的大多是花甲古稀的老人。

村民杨秀花已是古稀之年,如今独居在村里的老房子中,两个儿子都不在身边。杨秀花说,儿子曾想接她去城里住,但她常年在村里生活,住不惯楼房,就一直住在这里。“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每日的活计,就是到自家一亩多地里转一圈,看看地里庄稼的长势,然后顺路捡点柴回家。”

杨秀花是一个爱热闹的人,以前总喜欢串个门,找街坊邻居拉家常,但是,如今她已无门可串,“你看我家周围这么多房子,其实都是空的,有的人家搬进了城里,有的老人住进了敬老院。”在西股村,像杨秀花这样的老人大有人在,他们不愿离开世代生活的村落,不愿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执着地守护着心中那份乡土情怀。

记者从村民口中得知,村里人越来越少,除了地理条件导致外出不便,还有就是外面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对人们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我们这里大部分是山地,待在村里,没有更多的经济来源,种一年地还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挣钱多。只有种桔梗还能多少赚点钱,但相对来说,还是外出打工赚得多。”

村干部孟宪房告诉记者,他的儿子现在在青岛安了家,贷款买了房子,肯定不会再回到这个小山村,他虽然不会跟着儿子到青岛去,但是再过二三十年,村里就会只剩下他们这些老人了。作为村干部的他表示,不能眼看着村子日渐衰落直至消失。

依托自然生态

发展旅游

很多人想要解开泉水旺盛之谜,其实登上“神赐灵泉”所处的松山岭,就可以发现这里植被保护良好,自然风光优美,春天鲜花盛开,秋天果实飘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据风水先生说,这里是块宝地。“神赐灵泉除

因特殊的地质构造外,另一重要原因是西股村林木覆盖率高,涵养了水源。一个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和美丽传说的村落,其中蕴藏的文化历史和精神内涵不能丢弃。”孟宪房说。

因为村子距太河水库不远,为了保护水资源环境,不让工业企业来投资建厂。虽然村里人口越来越少,但是村子周围的风景却受到越来越多“驴友”的青睐,每到假日,山间公路上就会出现三三两两的登山人。说起未来的发展方向,孟宪房想利用村子的自然优势,发展生态旅游项目。村民们正自发组队修建村里的石头道路,希望原生态的村庄通过“旅游”走上一条康庄大路。

“石屋、石墙、石板路,是这一带古村落共有的特点。在我们村,除了神赐灵泉,周围的庙宇,几处建于清朝的老房子、大门楼和影壁墙,都值得一看。”说起村里的旅游资源,孟宪房如数家珍。

村里几处建于清朝的古民居,虽然历经二百余年的风雨,失去了当初的辉煌,但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它们沧桑的外表中便会透出悠悠古韵,更有味道。西股村还是淄博池梨的重要产地之一。在这一片的几个村庄中,西股村梨树最多,而且有许多百年以上的古梨树。

另外,村西有鹿角山,东有油娄寨,南有大板栏,山形不一,各具特色。油娄寨形似油娄,大板栏三面环山,山内全是松柏,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站在高处观其形,就像用石栏圈起的栏圈一样,极为好看。尤其是栏内那桩名曰“石龙”的石柱,高数十米,独成一体,上下整齐,柱顶形似龙头,鬼斧神工。

被命名为山东省首批传统村落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和美丽传说

古韵西股村:乡土文化的一枚符号

李信勇获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石头上雕刻的乡愁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延绵数千年,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乡土文化的传承,而村庄正是乡土文化的载体。淄川区太河镇西股村,地处镇上“幸福溜”(在淄川方言中“溜”是山谷的意思)的最深处,三面环山。据史料记载,该村于明朝建村,最初名为“孟家块”,清初改称西股。

西股村在 2 0 1 4年就被命名为山东省首批传统村落。与最多时 1 4 0 0多口人的热闹情景相比,如今的西股村只剩下3 0 0多常住人口,曾经的喧嚣已然化为历史,寄存于人们的记忆深处。

□记者 程芃芃 通讯员 秘娟娟 报道本报高青讯 2016年,高青县卫计局紧紧围绕

上级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要求,积极发挥卫生计生资源优势和服务特色,把精准扶贫与卫计惠民政策相结合,扶贫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为农村建档贫困人口开通看病就医绿色通道,开展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服务,贫困人口住院一律免交押金。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政策。在定点医疗机构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一站式”信息对接和即时结算,尽最大可能方便患者。建卡困难群众优先享受疾病应急救助和优先申请救助基金垫付抢救费用。目前,共为全县38户贫困家庭发放了“连心卡”,85名贫困住院患者享受到“先诊疗、后付费”待遇。

高青县卫计局

健康扶贫见实效

□记者 程芃芃 通讯员 陈新利 报道本报淄博讯 春节临近,年味浓浓。农行淄博

淄川支行团委联合淄川区团委组织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们不惧严寒,带着福字春联及节日慰问品,赶赴偏远乡镇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新春的祝福、社会的温暖。青年志愿者们热心公益,践行“敬老、爱老、助老”传统美德的做法,赢得了当地政府及群众的一致好评。

新春公益行

爱牵夕阳红

周村区妇联

助贫困妇女脱贫

□记者 程芃芃 通讯员 董兆云 报道本报桓台讯 “感谢党委、政府,记挂着俺们

这些困难职工。过节了,俺也领到了‘过节费’。”1月16日,山东建龙化工有限公司的郑先生激动地说。今年43岁的郑先生家庭生活正处在困难时期,父亲自1989年以来先后做过三次大手术,生活不能自理;母亲患有骨髓瘤,身体免疫力低,常年服用药物;女儿上大学、儿子上小学,妻子在家照顾两位老人,生活十分艰苦。

春节来临,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职工群众工作,加大对在职困难职工和农民工的帮扶力度,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职能,桓台县总工会在各级工会中继续开展以“心系职工情、温暖进万家”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为全县200户困难职工发放“过节费”20万元。

桓台200户困难职工

领“过节费”

□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肖丽娜 报道本报淄博讯 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空巢老人

问题凸显,许多孤寡老人因缺孝而致贫,一些打工族的父母也受到冷落。对此,临淄区探索以“扶孝”促“扶贫”,通过唤醒子女责任意识,从物质上、精神上综合解决老年人贫困问题。

全区广泛开展“践行好家训、传承好家风”活动,目前已有461个村居,8.9万个家庭实现家训挂厅堂、家训贴门口;开展“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全区共评出各类身边好人19.5万人,2016年共评选出8位在家庭孝老、社会敬老、行业助老等方面做出不平凡成绩的临淄孝星,通过精准孝德工程,脱贫攻坚土壤不断培厚。

临淄:扶孝促扶贫

2 0 1 6 年 , 在 北 京 人民 大 会 堂 金 色 大 厅 举 行的 中 国 首 饰 玉 器 “ 百 花奖 ” 、 中 国 玉 石 雕 艺 术大 师 、 中 国 青 年 玉 石 雕艺 术 家 颁 奖 活 动 现 场 传来 喜 讯 : 来 自 淄 川 的 李信 勇 喜 获 中 国 玉 石 雕 艺术 大 师 荣 誉 称 号 , 全 省仅 2人获此殊荣;而他的三 件 参 赛 作 品 在 参 评 的1 3 0 4 件 作 品 中 脱 颖 而出 , 《 我 的 童 年 》 喜 获金 奖 , 《 中 华 魂 》 和《 步 步 高 升 》 获 得 铜奖。

神赐灵泉,成为外人到西股村必看的一道美景。

□记者 刘磊 报道本报淄博讯 “自己就是一个平常人,没感觉

到自己做了啥大事情,看见有人有危险谁都会去帮一把,行善积德,只图对得起自己的良心!”1月20日,记者在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见到了高思标。正是他在几日前挺身而出,危急时刻帮助两位70多岁的老人免受摔下扶梯的伤害,在拒绝了老人的酬谢后未留下姓名便匆匆离开。记者了解到,高思标因摔倒在扶梯上造成右腿内侧韧带断裂,现已通过手术正在恢复中,对于帮助老人这一举动从未后悔。

1月8日星期日下午三点左右,高思标与妻子在淄博义乌小商品城二期购买年货,行至三层东2扶梯口处时,一对年龄约在70岁左右的老夫妻正提着东西搭乘扶梯上四楼。没曾想,两位老人刚踏上扶梯,便由于失去重心向后仰倒,身处后方的高思标没有多加思索,下意识地上前想扶住两位老人。“两个老人站不住,同时向后倾倒,重心都压在了我身上,最后导致几乎是半躺在扶梯上。”高思标告诉记者,幸亏当时还有一位业户及时按下了紧急制动按钮,才避免了更大的伤害。

善举不留名

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