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

204
i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 碩士論文 School of Nursing National Taipei College of Nursing and Sciences Master Thesis 以德菲法分析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 Using Delphi method to analyze the work content of public health nurses 研究生:王愛卿 指導教授:張蓓貞教授 中華民國 100 年 8 月 August,2011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Sep-2019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i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

    碩士論文

    School of Nursing

    National Taipei College of Nursing and Sciences

    Master Thesis

    以德菲法分析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

    Using Delphi method to analyze the work content of public health nurses

    研究生:王愛卿

    指導教授:張蓓貞教授

    中華民國 100 年 8 月

    August,2011

  • i

    博碩士論文電子檔案上網授權書

    本授權書所授權之論文為授權人在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社區組九十九

    學年度第二學期取得碩士學位之論文。

    論文題目:以德菲法分析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

    指導教授:張蓓貞教授

    茲同意將授權人擁有著作權之上列論文全文或摘要,非專屬、無償授權國家圖

    書館及授權人畢業學校之圖書館,不限地域、時間與次數,以微縮、光碟或其他各

    種數位化方式將上列論文重製,並得將數位化之上列論文以上載網路方式,提供讀

    者基於個人非營利性質之線上檢索、閱覽,或並下載、列印。

    □讀者基於非營利性質之線上檢索、閱覽或下載、列印上開論文,應依著作權法相

    關規定辦理。

    授 權 人

    姓 名: (請簽名並蓋章)

    中 華 民 國 1 0 0 年 8 月

  • ii

    口試委員審查合格同意書

  • iii

    致 謝

    獻上誠摯的感謝予~ 蓓貞老師!~讓我能得以擁有豐收滿懷!

    喝出熾熱的歡呼予~ 宗學老師、寬佳老師與瑞聰老師!~使這篇論文得以臻整嚴謹!

    致上無限的敬意予~ 金釵幫眾姊與興舒師傅!~ 讓這段日子得以安順無掛!

    謝謝所有陪伴與關懷的大夥兒!

    謝謝!

  • i

    摘 要

    背景:過去台灣沒有看到以公共衛生護理工作內容實務之常見性與重要性為主題

    之研究,過去的研究多為橫斷面設計,至今尚無對公共衛生護理工作內容以統一規範

    進行探討之相關研究,更鮮少涉及公共衛生護理政策之理想與實務執行兩之界面間是

    否有所落差之研究。

    目的:分析呈現台灣實務界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其頻率與相對之重要性,

    瞭解政策之理想重要性與實務之推動常見性差異是否有所差異。

    材料與方法:參酌 1994 年張蓓貞教授發表博士論文,與 2005 年台灣護理學會社

    區護理委員會「社區護理人員專業範疇與專業職責規範手冊」之三段五級項目為研究

    評論分析依據。採德菲法,分兩階段進行。先以文獻查證、訪談與參式觀察,確認公

    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收集工作內容應具備之角色、職責、教育訓練項目之質性

    資料,並以內容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接續將資料結果編為問卷,發送 11 位產、官、

    學界專家進行二回合問卷調查,量性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分析(眾數、平均數、標準差

    以及四分位差)與交叉分析(重要性與常見性),問卷回收率均達 100%。

    結果:專家認為在公共衛生護理工作內容中重要性和常見性均為高度者有 20 項:

    (一)工作角色類六項:教育者、諮詢者/資訊提供、諮商者、防接種者、健康

    篩檢者、協調者。

    (二)工作職責類五項:確認、提供民眾、家庭、社區健康促進資訊、需要訊息;

    提供民眾健康檢查、兒童健康檢查、三高篩檢、子宮頸抹片檢查;提供醫療保健服務;

    中老年慢性病管理;定期舉辦健康促進講座等。

    (三)工作業務類九項:常規性護理工作之預防接種、推展婦女癌症防治及陽性

    個案追蹤管理、推展人口政策及新家庭計劃、加強智障、精神病患之避孕服務與外籍

    配偶建卡管理、中老年疾病防治收案管理、癌症防治及陽性個案追蹤、精神病個案管

    理、醫療門診或山地巡迴醫療。非常規性護理工作之防疫宣導與教育工作、各項衛生

    保健防疫業務網路傳輸通報。

    討論:台灣實務公共衛生護理工作內容之常見性與重要性作為,往往受限於「政

    策」之導向,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目標為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面對全球化的發展

    與環境變遷,公共衛生護理人員角色、職責勢必也須擔負更多責任與體驗新的挑戰,

    然實務公共衛生護理工作重要性高者未必其執行之常見性相對就高。往往取決於衛生

    政策之導向與要求。目前癌症防治與慢性病照護為國政之大策,作為第一守護防線之

  • ii

    公共衛生護理人員,面對上級目標數壓力的要求,如何在人力不足的環境下滿足社區

    中不同群體的健康需求?為此輕忽婦幼衛生之優生保健、孕產期管理、早期篩檢療育

    之管理,所引來之損失可曾深思。

    結論與建議:本研究建議未來護理政策應以補正公共衛生護理人力為首要思量,

    衛生推動導向應為全民化,資源不匱俾能達事半功倍之效。強化基礎面人口群婦女幼

    童與少年衛生議題之健康政策,回到三段五級項目中第一段,營造健康環境,養成民

    眾健康行為,並著重基層衛生保健人員教育訓練需求,讓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專業知識

    技能兼具,使其能統合提升民眾與群體具有自我保護之健康行為能力,而非一昧消極

    執行醫療工作,讓公共衛生護理人員藉由疾病形態,啟動「機制」作用,藉由機制發

    現疾病發生之關聯性進而發揮對環境保護、安全維護、危機偵測、協調合作應有之角

    色與功能,這才是目前台灣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應有之工作內容與工作態度,致是有效

    的健康促進、健康維護之要法。

    關鍵詞: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角色、職責、三段五級、德菲法

  • 目 次

    摘 要 ……………………………………………… iv

    目 次

    表 次

    圖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問題的背景與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5

    第三節 研究質疑 ……………………………………………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

    第二章 文獻查證

    第一節公共衛生、公共衛生護理定義與起源發展……………………………… 7

    第二節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內涵與角色職責…………………………… 22

    第三節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之相關研究………………………………………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流程與步驟 …………………………………………… 38

    第二節 受訪對象與德菲專家的選擇…………………………………………… 44

    第三節 編製問卷………………………………………………………………… 46

    第四節 資料分析…………………………………………………………………… 48

    第五節 研究工具的設計與信效度檢驗…………………………………………… 51

    第六節 倫理考量 ……………………………………………………………………5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研究結果概述…………………………………………………………………55

    第二節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角色的常見性與重要性之分析……………………63

    第三節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業務的常見性與重要性之分析………………80

    第四節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教育訓練需求內容的常見性與重要性之分析…………99

  • 第五章 討論與結論

    第一節 討論 …………………………………………………………………125

    第二節 結論 ……………………………………………………………………126

    第六章 建議與限制

    第一節 建議 ……………………………………………………………………131

    第二節限制 ………………………………………………………………………132

    參考資料

    一、中文部分 ……………………………………………………………………134

    二、英文部分 ……………………………………………………………………138

    附錄

    附錄一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之探討訪談指引 ………………………139

    附錄二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探討專家邀請函 ………………………143

    附錄三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第二回合 Delphi 研究專家問卷 ………157

    附錄四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分析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研究結果一覽表…190

  • 表 次

    表 2-1、西洋公共衛生發展史 ………………………………………………… 10

    表2-2、我國公共衛生發展史 ………………………………………………… 13

    表2-3、各國公共衛生發展發展簡史 ………………………………………… 14

    表2-4、西方與我國相關單位對公共衛生護理定義表 ……………………… 16

    表2-5、國外護理相關政策白皮書 …………………………………………… 17

    表 2-6、我國衛生白皮書 ………………………………………………… 17

    表 2-7、西方公共衛生護理發展演進史 ……………………………………… 19

    表 2-8、我國公共衛生護理發展演進史(1901 年至 2005) ……………… 21

    表2-9、2005年「社區護理人員專業範疇與專業職責規範手冊」公共衛生護理人員角

    色/職責表…………………………………………………………… 22

    表2-10、公共衛生護理角色功能定位相關研究彙整表…………………… 28

    表 2-11 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人力配置相關研究彙整表 ……………… 30

    表 2-12 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壓力相關研究彙整表 …………………… 31

    表 2-13 公共衛生護理專業能力相關研究彙整表 ………………………… 34

    表 2-14、1996 年~2008 年公共衛生護理角色相關研究,針對有關公共衛生護理角色、功能

    變遷之趨勢表 …………………………………………………………… 36

    表 2-15、以 2005 年台灣護理學會之「社區護理人員專業範疇與專業職責規範手冊」,

    回溯 1996 年~2008 年文獻分析評論表 …………………………… 37

    表 3-1、訪談人員基本資料 ………………………………………………… 45

    表 3-2、德菲專家專家基本資料表 ………………………………………… 46

    表 3-3、重要性與常見性交叉分析表 ………………………………………… 50

    表 3-4、重要性與常見性項目共識性(四分位差)結果 …………………… 51

    表 4-1、公共衛生護理人員的工作內容重要性與常見性項目收斂度(標準差)表 57

    表 4-2、公共衛生護理人員的工作內容重要性與常見性一致性(四分位差)表 58

    表 4-3、各類工作構面第一和第二回合問卷之調整…………………………59

    表 4-4、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角色構面於二回合德菲法變化趨勢…………63

    表 4-5、專家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角色重要性結果一覽表 …………………64

    表 4-6、專家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角色常見性結果一覽表…………………65

    表 4-7、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之重要性與常見性交叉分析表……………66

  • 表 4-8、重要性與常見性交叉分析之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角色項目…………66

    表 4-9、專家學者對本研究所擬之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應扮演之角色評值結果一覽表

    68

    表 4-10、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作職責構面於二回合德菲法問卷中之變化………71

    表 4-11、專家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職責重要性結果一覽表………………73

    表 4-12、專家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職責常見性結果一覽表……………… 75

    表 4-13、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職責之重要性與常見性交叉分析表…………78

    表 4-14、重要性與常見性交叉分析之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職責項目………78

    表 4-15、專家學者對本研究所擬之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之職責評值結果一覽表 79

    表 4-16 、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業務構面於二回合德菲法問中之變化…80

    表 4-17 、專家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業務重要性結果一覽表

    常規性護理工作類別…………………………………………83

    表 4-18、專家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業務重要性結果一覽表

    非常規性護理工作類別……………………………………………………84

    表 4-19、專家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業務重要性結果一覽表

    非護理工作類別…………………………………………85

    表 4-20、專家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業務常見性結果一覽表

    常規性護理工作類別…………………………………………87

    表 4-21、專家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業務常見性結果一覽表

    非常規性護理工作類別…………………………………………88

    表 4-22、專家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業務常見性結果一覽表

    非護理工作類別………………………………………………89

    表 4-23、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業務之重要性與常見性交叉分析表…90

    表 4-24、重要性與常見性交叉分析之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業務項目 92

    表 4-25.1、專家學者對本研究所擬之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常規性一般護理工作內容評

    值結果一覽表…………………………………………93

    表 4-25.2、專家學者對本研究所擬之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之非常規性一般護理工作內

    容評值結果一覽表………………………………………………95

    表 4-25.3、專家學者對本研究所擬之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之非護理工作內容評值結果

    一覽表………………………………………………96

    表 4-26、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教育訓練需求內容項目構面於二回合德菲法問中之變

  • 化……99

    表 4-27、專家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教育訓練需求內容項目-新任者適用重要性結果一覽

    表……102

    表4-28 、專家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教育訓練需求內容項目-在職者適用重要性結果一覽

    表……104

    表 4-29 專家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教育訓練需求內容項目-新任者適用常見性結果一覽

    表…… 106

    表 4-30、專家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教育訓練需求內容項目-在職適用者常見性結果一

    覽表………………………………………………………………………108

    表 4-31、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之教育訓練項目重要性與常見性交叉分析表…111

    表 4-32、重要性與常見性交叉分析之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教育訓練項目…111

    表 4-33、.1、專家學者對本研究所擬之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教育訓練需求內容(初任者)

    評值結果一覽表……………………………………………………………113

    表 4-33.2、專家學者對本研究所擬之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教育訓練需求內容(初任者)

    評值結果一覽表………………………………………………………………114

    表4-33.3專家學者對本研究所擬之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教育訓練需求內容(有經驗者)

    評值結果一覽表……………………………………………………………117

    表 4-34、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重要性與常見性交叉分析項目總表……121

  • 圖 次

    圖一、修正型德菲法研究流程圖…………………………………………42

    圖二、護理人員工作內容研究德菲法研究流程圖………………………43

  • 1

    第一章 緒論

    面對全球化的發展與環境變遷,公共衛生護理人員角色、職責也面臨新擴展,

    將擔負更多責任與體驗新的挑戰。日本311福島大地震再次應證,地區性問題將會對

    全球造成無法預期之影響。公共衛生護理的貢獻,在國際上已被確認。公共衛生護

    理人員主要工作目標為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面對社區中不同群體的健康需求,扮

    演著許多不同的角色。

    護理比文明世界發源更早,當有人開始照顧傷、病患者時,護理已經開始 (張

    蓓貞,2004) 。而公共衛生源自十八世紀,隨著經濟成長、民眾需求的不同,公共

    衛生逐日不斷拓展,並隨著所屬的業務變遷與相對之複雜化,逐日發展成為「社區

    衛生護理」。然社區衛生護理之執業領域包涵:衛生所(健康服務中心)的公共衛生

    護理、學校的學校衛生護理、職場的職業衛生護理、還有以醫療院所為基礎之社區

    護理及長期照顧護理。在所屬的次專業領域當中,各扮演著極具獨特與挑戰性的角

    色,而其共通性是它所服務的對象不僅是多且層面廣泛,含括:個人、家庭、團體及

    社區,與臨床護理最大不同之處在於「社區衛生護理」之主要任務是促進及保護群

    體的健康並管理一些外在環境對個案造成的危害(陳靜敏,2010)。

    目前社區衛生護理執業領域包括有:衛生所(健康服務中心)的公共衛生護理、

    學校的學校衛生護理、職場的職業衛生護理、還有以醫療院所為基礎之社區護理及

    長期照護。然而隨著社會變遷,公共衛生議題也不斷衍生,社區衛生護理業務重點

    也隨之轉變,好比此次日本 311 福島大地震引發之海嘯、火災、核洩漏、災民、疫

    情、食品、空氣、水污染…,面對這些,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是否能達到被期待應具

    備的角色作為與職責功能?這是值得探討的一個主題。除此之外,現階段的公共衛生

    護理人員也面臨一些專業困境的挑戰,本研究將分述於後。

    公共衛生護理人員需依照民眾不同的生命階段、環境、族群,提供健康照護服務,

    因而角色與職責日漸明確與擴展,然過去研究因各研究者其對應探討推論之標準不

    同,以致結果呈現差異性限制與優先排序分歧性衝突,為能進一步釐清並呈現公共衛

    生之獨特護理專業,提升護理專業形象。有鑒於此,本研究進行公共衛生護理人員的

    工作內容之描述與其常見性與重要性之分析,並確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的角色、職責

    與常見的業務項目之歸屬,研究結果可作為日後在職教育課程規劃、評價發展之參

    考。本章分別陳述:(一)研究問題的背景與研究動機(二)研究目的(三)研究質

    疑(四)名詞解釋(五)研究範圍與限制。

  • 2

    第一節研究問題的背景與研究動機

    一、全球化趨勢、服務範疇擴展

    面對全球化的發展與環境變遷,公共衛生護理人員角色職責將擔負更多責任與

    體驗新的挑戰。日本 311 福島大地震再次地應證,地區性問題將會造成全球性的影

    響。並揭示過度工業化的社會發展,會為地球存亡帶來莫大的挑戰。此次地震不僅

    使得環境發生改變,更導致核洩漏的次生災害,對人類健康造成直接性的傷害衝擊

    與間接性的破壞摧毀。從海嘯、大火、生命、財物、疫情、物資、人力、執政挑戰…

    等之前因問題開始,衍伸到輻射外洩、水、空氣、食品、海洋汙染之後果;再從日

    本東北部殃及全日本、甚恐禍害至全世界。地震帶來的連鎖效應,已涉及人類健康

    安全的危機,並引發各界恐慌,同時爆出一連串讓全球憂心棘手的公共衛生疑慮,

    而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應如何面對諸如此類之問題?並發揮對應有之角色責任,這是

    本世紀公共衛生護理人衛生護理人員必須思考與接受之挑戰。

    公共衛生護理的貢獻,在國際上已被確認。其角色與功能會隨著時代的替換、

    民眾的需求、服務點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並逐日明確與擴展。了解公共衛生護理人

    員角色定位及其時代任務,將有助於未來進行公共衛生護理實務規劃之參考。

    另外,人力不足是目前台灣社區衛生護理發展另一個面臨的重要問題。以政院

    衛生署(2005)資料顯示,都市地區型衛生所,例如新北市、台中市,平均每一位

    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服務 15,000~ 22,000 位民眾,其他縣市例如南投縣、苗栗縣,則

    在 5,500~10,000 位之間;而國際衛生組織標準,平均每一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僅服

    務 5,000 人,顯見台灣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負荷之重。另外目前台灣在升學主義

    至上制度下,學校衛生發展普遍受到忽視,再者,學校的校護人員在現有組織編制

    中沒有行政職權和地位,很難在學校行政系統下主導衛生業務運作(陳靜敏,2010),

    如何確保師生健康權益,發揮專業角色功能是值得深慮。而工業化讓就業人口增加,

    勞工健康促進權益與職業傷害預防議題益顯重要。相對地,職場的職業衛生護理人

    員角色,已由以前治療者晉升為健康促進者、健康管理者。而面對多元化的資訊時

    代與工業世界,背負的角色應不只這些,如何主動出擊,讓勞資雙方雙贏是職業護

    理人員需面對的。再者以醫療院所為基礎之社區護理及長期照護的護理人員,面對

    人口老化、慢性病盛行,健保財務緊縮以及醫療資源有限,種種限制條件下,如何

    因應慢性病患社區衛生照護服務需要,爭取個案、家庭最大的照護利益,將是角色

    上要熟慮的要件。

  • 3

    綜歸,健康促進是一種協助人們改變行為、維護並增進健康,進而提高生活品

    質的典範(黃松元、張富琴,2000)。而健康是整體的,並含括許多層面,且各層面

    之間相互影響,依 Naidoo 和 Wills(1998)整體性的健康概念來看,若把健康當成一

    個三層的同心圓,由內而外,最內層屬於個人層面的健康,分為生理、心理、情緒、

    靈性、社會、性五區塊;第二層為社會化層面的健康、第三層為環境層面的健康,

    此二層是影響個人健康的相關面向,包括健康基本需求,住所、安全、飲食、收入、

    廢棄物…。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在業務量逐日增加,人力卻長期處在缺額狀態的不平

    等條件下,不禁讓人反思與好奇,這樣的「促進健康」與「預防疾病」的實務職責

    究竟為何樣?因此,本研究也進行回顧社區衛生護理著作與 1996 年至 2008 年相關

    研究文獻,並藉系統性文獻回顧(systematic review)之方法,整理並探討中、西

    方學者專家對有關社區衛生護理定義、發展、史事與其角色、功能變遷之趨勢。

    二、 研究的動機

    公共衛生護理實務工作是以社區群體為中心,透過健康環境的營造達到促進健

    康、預防疾病和失能的目標。所以公共衛生護理的重要性不可言喻。例如日本 311 福

    島大地震引發之海嘯、火災、核洩漏、災民、疫情、食品、空氣、水污染…公共衛生

    護理人員是否能達到被期待應具備的角色作為與職責功能是值得探討的一個主題,早

    期台灣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之角色並無統一之定位,然 1994 年,職業衛生護理先驅

    張蓓貞教授在其在博士論文中業將職業衛生護理以三段五級概念,奠定相關之定義、

    角色與職責規範論述,並且是台灣護理界首位將著作論述與實務應具作為延續實踐之

    力行者;除此,在她擔任台灣社區健康促進與管理學會理事長時,念及職業衛生亦社

    區衛生之ㄧ環,於是極力倡導應在護理次專業領域下社區衛生護理應有相關之角色職

    責規範,此舉也為本土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定位紮下苗根,於是 2005 年,台灣護理學

    會社區護理委員會於「社區護理人員專業範疇與專業職責規範手冊」中明定出十七種

    衛生所(室)護理角色職責。再,研究者回顧 1996 年至 2008 年公共衛生護理著作與

    國內相關公共衛生護理角色、功能研究文獻發現,過去 10 年各研究因對其探討與推

    論之標準各有所異,致研究結果呈現出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之角色、功能、在職教育需

    求等部分呈現出排序、定義、認知分歧或差異之情事,以致是非難論。如何在大眾皆

    能認同之規範與標準下,探討政策之理想性與實務之推動性之間是否有所落差,並呈

    現實務公共衛生護理界最真實之現況與需求層面,此為本次研究萌引之動機。

    就因公共衛生護理實務工作是以社區群體為中心,透過健康環境的營造達到促進

  • 4

    健康、預防疾病和失能的目標。所以,公共衛生護理工作必須了解及應用各種不同學

    科、社區組織發展、照顧系統協調合作、衛生教育、環境的觀念、與社區群體和其他

    團體建立夥伴關係,然而目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普遍缺乏評估整體社區問題的能力,

    只是被動地依政策接受業務,並非主動依社區需要規劃評估推出健康計畫以滿足民眾

    健康之需求,無法主動且具體地確認社區民眾的健康需求與優先次序,種種健康服務

    均以滿足供應面與應付政策交辦做為作為思考中心與行動力點。張蓓貞教授博士在

    1994 年除在發表論文中對全球各國職業衛生護理之相關定義、角色與職責、未來教育

    規範方向等等進行研究比較,隨之並發表多本相關著作說明並宣導介紹職業衛生護理

    專業應有之相關理論與實務經驗,本篇研究即以張蓓貞教授博士對職業衛生護理奠定

    之相關定義、角色與職責規範論述,並參酌考台灣護理學會社區護理委員會之「社區

    護理人員專業範疇與專業職責規範手冊」,企圖透過產、官、學界專家們釐清目前基

    層最真實公共衛生護理工作內容盲點之徵,了解與呈現政策之理想重要性與實務之推

    動常見性差異所在,此為本次研究動機之二。

    人力不足(陳靜敏,2009) 是目前台灣公共衛生護理發展面臨重要的問題之一。

    由行政院衛生署(林綽娟、呂桂雲、李素華,2005)公布資料顯示,在都市地區型

    衛生所,平均每一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需照顧 15,000~22,000 位民眾,而其他縣市

    則在 5,500~10,000 位之間;這些數字與國際衛生組織標準每人服務 5,000 人相較

    之,差距至少為 3倍之多,顯見其工作負荷之重。再者,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以行政

    區域劃分執業範圍,研究生務於地方衛生局保健科,從職務角度面觀察到目前基層

    的公共衛生工作日趨複雜與瑣碎,公共衛生護理人員的業務量相較於十年前是明顯

    倍增。業務項目包含衛生保健工作、健康檢查、健康維護與疾病篩檢、傳染病防治、

    醫療門診、精神疾病防治、長期照護……等服務,尚須兼辦衛生所行政、會計、文

    書、財產管理……等庶務工作;而台灣的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數額多年來並未有所加

    增,在業務量逐日增加,人力卻長期處在缺額狀態的不平等條件下,不禁讓研究生

    深思,目前這些工作內容都該歸屬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在如此繁多的業務堆疊之

    下,公共衛生護理人員究竟扮演了哪些「促進健康」與「預防疾病」的角色職責?

    此乃本研究動機之三。

    綜合以上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所述,因此,本研究將針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探

    討其工作內容之現況。

  •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

    近年來,公共衛生護理服務版圖擴展,讓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多元與複

    雜,而突顯出公共衛生護理貢獻與國際確認度。過去台灣沒有看到以公共衛生護理

    工作內容實務之常見性與重要性為主題之研究,過去的研究多為橫斷面設計,至今

    尚無對公共衛生護理工作內容以統一規範進行探討之相關研究,更鮮少探討政策之

    理想性與實務之推動性之間是否有所落差。因此,公共衛生護理人員的工作內容需

    要被具體的描述,使其具備適切之角色職責、釐清其業務範疇。

    第三節 研究質疑

    基於以上之研究目的,本研究待答問題如下:

    一、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場域情境有哪些工作內容?

    二、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常見性的工作內容有哪些?

    三、公共衛生護理人員重要性的工作內容有哪些?

    第四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相關名詞界定如下:

    一、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依據台灣護理學會(2005)之社區範疇與專業人員職責規範

    手冊,對在衛生所(室)的工作稱為公共衛生護理,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係指於衛

    生所及健康服務中心執行公共衛生護理實務之護理人員。因此,本研究之公共衛

    生護理人員係指於衛生所及健康服務中心執行公共衛生護理實務之護理人員。

    二、工作內容:係指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實際執行職務之狀況;本研究所指的工作內容

    包含: 工作角色、工作職責、工作業務、教育訓練四種構面。

    三、工作角色:指個人所扮演的部分特質,涵括健康促進角色、健康保護角色、傷病

    殘疾預防角色、健康照護角色、行政管理角色、研究角色等六種類別。

    四、工作職責:指個人擔負的功能及責任,本研究涵括十七種類別。

    五、工作業務:本研究以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執行工作之例行性、專業性為依據進行

    類別,分為三類分別為:常規性護理工作、非常規性護理工作及非護理工作,共

    有 41 個項目。

    六、教育訓練:係指成人離開學校正規教育後,需繼續參與的教育活動;本研究所

    指的教育訓練係指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所需的護理教育內容,分為:新任者適用與

    在職者適用二類,共 57 項。

    七、常見性:指衛生所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在執行之工作項目出現頻率高低程度,7 分

  • 6

    為程度最高,依序遞減,1為程度最低。

    八、重要性:指衛生所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在執行之工作項目對民眾的意義或影響的程

    度;7 分為程度最高,依序遞減,1 分為程度最低。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北部某縣基層衛生所為調查範圍,不包含其他縣市。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對象為公共衛生護理人員與五類熟識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之專家,分別

    為衛生所主任、護理長、衛生局科長、技士與醫護專科學校老師。

    (三)研究變項

    本研究變項為工作角色、工作職責、工作業務與教育訓練。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二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方法以參與觀察、半結構訪談法;第二階段以

    德菲法(Delphi method)進行。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地區的限制

    本研究因人力、時間、經費上的限制,僅以北部某縣為調查範圍。因此在結果

    推論上,無法推論到其他地區。

    (二)研究對象的限制

    本研究僅以衛生所公共衛生護理人員為調查對象。因此在結果推論上,無法推

    論到其他領域之護理人員。

    (三)研究變項的限制

    本研究探討工作內容變項之現況。因此僅能針對此二變項進行統計與分析,至

    於文獻中曾論及之層面,因人力與時間上的限制,則無法兼顧。

    (四)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運用質性研究法之參與觀察、半結構訪談與德菲法(Delphi method),

    因必須仰賴專家們的直覺知識,不同於以往量性研究,以致研究結果恐受到專家本

    身主觀判斷的干擾。

  • 7

    第二章 文獻查證

    本研究目的是要探究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現況,因此,本章節文獻回顧,將

    針對過去國內、外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相關的文獻分為三個部分進行彙整分

    析,以作為本研究的基礎。

    首先將公共衛生、公共衛生護理起源與發展,透過國內外有關的文獻回顧進行

    彙整,以鋪陳公共衛生與公共衛生護理的關係脈絡。第二部份則回顧相關文獻探討

    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工作內容內涵與角色職責,從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之工作工作

    內容開始探討到分析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之工作角色功能。最末段則由公共衛生護理

    人員工作之相關研究談起,藉回顧相關文獻呈現目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面臨之

    爭議與困境並瞭解過去研究者做了哪些研究,試圖進行差異性分析評論以釐清公共

    衛生護理人員實務工作現況,作為本研究創新與補足之依據。

    綜合以上所述,本章共分為三節陳述,第一節公共衛生護理工作內容起源與發

    展;第二節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工作內容內涵與角色職責;第三節公共衛生護理

    人員工作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公共衛生、公共衛生護理定義與起源發展

    一、公共衛生定義與起源

    「公共衛生」(public health ),源於人類求生存的需要,其發展與宗教、

    醫學、戰爭、護理的發展息息相關(陳靜敏,2010)。它是一種時時發展中的專業,

    定義及業務範圍定義及範圍會追隨著時空推移、人類健康問題與需求的改變而改變

    (阮玉梅,1994)。近年來台灣地區由於急速的社會變遷,各行各業莫無遽變,相

    對之公共衛生亦然。「公共衛生」存在人類社會之價值與族群盛衰息息相關,對健

    康的影響層面非深即廣。期待透過國內外有關公共衛生起源與發展回顧,進一步瞭

    解過去公共衛生發展演進之關係脈絡與其意義。

    (一) Charles Winslow

    公共衛生的定義,最早是由美國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者 Charles Winslow 在

    1920 年所界定提出,至今仍受國內外學者所推崇與廣泛性應用接受。其定義為:「公

    共衛生是一門預防疾病、延長壽命、促進身心健康與工作效率的科學與藝術;經由

    有組織的社區力量,從事環境衛生、傳染病管制、個人衛生教育,並組織醫護事業,

    使疾病能獲得早期預防、診斷與治療,進而發展社會機構,以確保社會上每一個人

    都能維持其健康生活水準,並享有健康與長壽的天賦權利」。

  • 8

    而從 Charles Winslow 公共衛生的定義,歸納出其多重面向涵括:(蔡綺妮,

    2004)

    1.目的:其主要目的為預防疾病、延長壽命、促進身心健康與工作效率。

    2.策略:主要工作策略為預防、延長、促進。

    3.途徑:經由有組織的社區力量,織醫護事業和發展社會機構。

    4.範圍:環境衛生、傳染病管制、個人衛生教育。

    5.目標:確保社會上每一個人都能維持其健康生活水準,並享有健康與長壽的天賦

    權利。

    (二)美國醫學會

    美國醫學會在 1948 年所訂定義為:經由有組織的社區力量,以維持、保護和增

    進民眾健康的藝術與科學。它包括提供社會上特殊團體的醫療服務,並且關心疾病

    的預防和管制,尤其針對需要住院的民眾和缺乏醫療照顧的貧窮人,以祈保社會。

    (三)世界衛生組織

    世界衛生組織 1952 年將公共衛生定義為:「是一門預防疾病、延長壽命、增進

    健康與工作效率的科學與藝術;經由有組織的社區力量,從事環境衛生、傳染病管

    制、個人衛生教育組織醫護事業;以早期診斷與治療疾病,發展社會機構,保障人

    人都有足以維持健康的生活水準,凡此種種的努力是為了使每一位國民都能實現健

    康與長壽的天賦權利」。

    二、公共衛生的發展演進

    公共衛生源自於英國 1601 年頒布之「濟貧法案」開始。其演進順序依序為:「環

    境衛生」、「傳染病防治」、「預防醫學」、「健康促進與長壽」(蔡綺妮,2004)。因此,

    茲將公共衛生分為西洋(如表 2-1)、我國(如表 2-2)兩部分別依其年代中相關重

    要之關鍵人物、事件、發展與背景代表之任務,分別進行分述:

    (一)西洋公共衛生發展

    本文依發展時間將之整理為五個時期,分別為:西元前期、中世紀時期、文藝復

    興時期、公共衛生發展時期與新公共衛生史(西洋公共衛生發展史如表 2-1)。

    1.西元前期(1000 年~1500 年):

    世界最早的衛生寶典「舊約利末記」記載西元前 1500 年,早期人類基於迷信與

    宗教理由而重視衛生,個人身體清潔、傳染病隔離、住宅消毒、環靜衛生、食物選

    擇。西元前 1000 年,埃及人開始以系統性觀察法評估與治療病患,對屍體發明木乃

  • 9

    伊防腐技巧,建立下水道。雅典人重視個人衛生、運動及營養,然對老弱殘疾者則

    比棄以維護群體健康;希臘人認為人為自然一部分;「醫學之父」 Hippocrate 首先

    以系統性方法治療疾病,從環境中尋找致病因子;這時羅馬人征服希臘建立歷史上

    最早的公共衛生設施供水、下水道系統。

    2.中世紀時期(1000 年~1500 年):

    開始了公共衛生黑暗時期,十三到十五世紀,教會為此時醫學之主流,許多疾

    病與社會問題都假借上帝之名來處理,崇尚禁慾及修身, 鄙棄物質享受,認為沐浴

    會暴露身體是不道德的行為,所以很少洗澡不注重生衛生;加上宗教戰爭如回教與

    基督教之戰,十字軍東征,引發鼠疫、傷寒、痲瘋、天花等傳染病擴散,然而也因

    此啟動「隔離」與「檢疫」概念。

    3.文藝復興時期(1500 年~1800 年):

    開創公共衛生的萌芽期,因中世紀時期傳染病流行影響,1675 年荷蘭人 Hooke

    發明顯微鏡,發現致病微生物,破除疾病為罪惡的迷思;英國人首創死亡登記制度,

    為衛生統計論述揭序;1798 年英國人 Jenner 發明牛痘疫苗預防天花,啟動預防免疫

    醫學;1700 年英國 Ramazzini 引發人們對礦工安全健康關心,出版職業病與衛生統

    計論述。

    4.公共衛生發展時期(1801 年~1900 年):

    1847 年法國 Pasteur 發明低溫牛奶滅菌法;「濟貧法案」是英國於 1601 年頒布。

    「現代公共衛生之父」 Edwin Chadwick 在擔任督查執行過程中體認:「貧窮大都是

    疾病所造成的結果,而環境不衛生又幾乎是導致疾病的原因。」在 1842 年,將自己

    對貧窮、疾病和環境污穢三者間的關係寫成報告,於是現代公共衛生因而開始發跡,

    1848 年英國國會通過世界上第一個「公共衛生法案」,政府透過法律與行政的力量,

    實施病人隔離政策、環境處理辦法致力環境改善工作;1876 年德國 Koch 發現結核

    菌;1890 年 Behring 發明抗白喉血清,促進細菌免疫學發展。

    5.新公共衛生時期(1901 年~迄今):

    自 1900 年後各國了解公共衛生問題,需世界各國通力合作。1902 年美洲 21 國

    成立第一個國際機構:泛美衛生組織;1948 年瑞士日內瓦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成立。

  • 10

    表 2-1、西洋公共衛生發展史 時期 關鍵人事物 發展與重點任務

    西元前期 「舊約利末記」 世界最早的衛生寶典。

    Hippocrate 「醫學之父」首先以系統性方法治療疾病,從環

    境中尋找致病因子。

    羅馬人 征服希臘建立歷史上最早的公共衛生設施供水、

    下水道系統。

    中世紀時期 教會 公共衛生黑暗時期

    上帝 疾病與社會問題,崇尚禁慾及修身

    回教與基督教之戰 啟動「隔離」與「檢疫」概念公共衛生的萌芽期

    文藝復興時期 荷蘭人 Hooke 發明顯微鏡,破除疾病為罪惡的迷思

    英國人 首創死亡登記制度,衛生統計論述揭序

    英國人 Jenner 發明牛痘疫苗啟動預防免疫醫學

    英國 Ramazzini 對礦工安全健康關心

    公共衛生發展時期 Pasteur 發明低溫牛奶滅菌法

    Edwin Chadwick 現代公共衛生之父、公共衛生法案

    德國 Koch 發現結核菌

    Behring 抗白喉血清,促進細菌免疫學發展。

    新公共衛生時期 1902 年 泛美衛生組織

    1948 年 瑞士日內瓦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

    資料來源~研究生自行整理

    (二)我國公共衛生發展

    中國人積極衛生保健工作,則始於清末時期,並於民國之後才逐漸有所發展,

    在 1813 年由英國人擔任海關總督,為遏止霍亂疫情因而啟動海港檢疫;接續之「鼠

    疫防治」亦為我國重要發公共衛生工作發展史中之一。台灣接觸現代醫學是透過西

    方傳教士開始,1895 年日本接收台灣也因而藉由傳教開啟台灣的醫療衛生建設工作

    大門。I945 年,國民政府遷台後,啟動勵行「基礎公共衛生建設優於醫療建設」政

    策,公共衛生才正式奠定根基,因政治所致,因此,本篇將依中國、台灣兩處公共

    衛生發生地之不同,並以 I945 年為界再將台灣劃為:日據時的台灣、光復後的台灣,

    分述各地、各時之公共衛生發展重要歷史事關鍵 (如表 2-2)。

    1.中國

    (1)最早與公共衛生措施始於 1813 年為遏止霍亂與英人訂約,開辦海港檢疫。

    (2)1873 年,頒布最早檢疫法規「上海口岸衛生章程」,上海是第一個推動衛生檢

    疫、興辦自來水城市(陳靜敏,2010)。

    (3)1906 年中央衛生行政組織的設立,掌理全國衛生事宜。

    (4)1910 年滿洲鼠疫流行,公共衛生工作開始進行鼠疫防治。

    (5)1914 年設衛生司,掌理地方衛生組織,環境衛生,防疫及禁煙;醫政及藥政。

    (6)1925 年北平市第一公共衛生事務所,是第一所現代化的公共衛生機構。

  • 11

    (7)1926 年,上海成立淞滬商埠衛生局,為第一個獨立的地方衛生行政專責機構。

    (8)1928 年成立衛生部公佈衛生行政系統大綱,奠定了衛生行政體系基礎,公共衛

    生行政正式進入系統時代。

    (9)1929 年要求國際聯盟合作,協助衛生事業發展、建立醫院制度。

    (10)1930 年於上海自辦設港檢疫管理處。

    (11)1931 年衛生部改為衛生署。

    (12)1932 年建立中央衛生事業,解決衛生技術問題與培育衛生技術人才。

    (13)1936 年,成立「公共衛生人員訓練班」,訓練各省選派之公共衛生從業人員。

    (14)1941 年台灣保健協會協會設置台灣保健館。「中央衛生實驗處」與之合併,

    改稱為「中央衛生實驗院」,為最高衛生技術及訓練機構。抗戰期間,公共衛

    生偏重於防疫及醫療救濟。

    2.台灣

    (1)日據時代的臺灣

    a.1865-1895 年可稱為醫療傳道時期:台灣接觸現代醫學是透過西方傳教士開始,從

    最早的馬雅各至馬偕、蘭大衛等人,藉由傳教而開啟台灣現代醫療的大門。

    b.日據時代的臺灣:日本於 1895 年接收台灣,開始了醫療衛生的建設工作,日據時

    期防疫為最有成效的衛生措施,此時的衛生行政組織是於總督府警務局下設衛

    生課,主要工作是傳染病防治及環境整潔。

    c.1896 年進行鼠疫、天花、瘧疾、霍亂、狂犬病的防治,實施港口檢疫,為臺灣港

    口檢疫工作的開始,1918 年起,臺灣便不再有鼠疫;霍亂自 1920 年後亦只有

    零星患者。

    d.1901 年設衛生課執掌保健、醫務、鴉片、防疫、設臺灣各地病院、培養醫護人員;

    醫學校、台北保健館、保健所成立。

    e.I945 年以後,台灣歷經二次世界大戰,國民政府遷台,提出「基礎公共衛生建設

    優於醫療建設」的政策。

    (2)光復後的台灣

    將之歸納整理為四個時期,分別為:建立期、擴張期、整合期、全民健保期並

    分述如下:

    a.建立期(1947 年~1970 年):此期工作為建設日據時代留下醫療設施與衛生工作,

    並將醫學教育制度化與擴充,防疫(鼠疫、天花、瘧疾、霍亂、狂犬病)為主

  • 12

    要活動。

    b.擴張期(1971年~1984年):此期主要特徵為中大型醫院隨經濟發展逐漸蓬勃設置,

    缺乏系統規劃,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醫療照護參差不齊、醫療費用快速上漲;

    政府行政機關著手制定醫療相關法規,加強對民眾醫療照護及環境保障;60%

    以上民眾無健康保險。1983年為提升偏遠地區醫療的質與量推動「群體醫療執

    業中心」;1985年為均衡醫療資源推動「籌建醫療網計畫」。

    c.整合期(1985年~1994年):此期主要特徵為透過「醫療法」、「醫師法修正案」、「建

    立全國醫療網第二期計畫」實施和「全民健康保險法」通過,積極整合增設緊

    急醫療、精神病及慢性醫療服務網,使醫療費用與健康照護服務品質能受到合

    理監控。

    d.全民健保期(1995年~迄今):

    1995年3月1日「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健康照護服務品質可近性增高,正式邁

    入社會安全制度新年代;2001年推動「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給付改善方案」即「論質

    計酬方案」,積極改善過去按服務量多少作為支付依據的方式與一些無法讓醫療品質

    與支付結合的困難;轉為以定訂包裹式的定額给付方式即「前瞻性支付方案」。尤其

    針對社區衛生照護發展,鼓勵醫療院所提供整體性連續性照護服務;2003年推動「全

    民健康保險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制度試辦計劃」,讓基層醫事機構發揮家庭醫師功

    能,提供及慢性疾病照護及轉診服務,形成社區照護網絡垂直整合,提供周全健康

    醫療服務。近年針對高醫療利用個案推出「整合性門診照護計畫」,避免重複就醫之

    浪費;2010年推動「住院診斷關連群方案」(Tw-DRGs),病患出院後將增加照護需求。

  • 13

    表2-2、我國公共衛生發展史

    地點 時期 發展與重點任務

    1813 年 最早與公共衛生措施開辦海港檢疫

    1873 年 最早檢疫法規「上海口岸衛生章程」

    1906 年 中央衛生行政組織設立,掌理全國衛生

    1910 年 鼠疫流行,公共衛生工作開始

    1914 年 衛生司,掌理地方衛生組織

    1925 年 北平市第一公共衛生事務所,第一所公共衛生機構

    1926 年 上海淞滬商埠衛生局,第一個地方衛生行政機關

    1928 年 成立衛生部衛生行政體系基礎,正式進入系統時代

    1929 年 要求國際聯盟合作,協助衛生事業、建立醫院制度

    1930 年 上海自辦設港檢疫管理處

    1931 年 衛生部改為衛生署。

    1932 年 建立中央衛生事業,解決衛生人才、技術問題

    1936 年 成立「公共衛生人員訓練班」

    1941 年 「中央衛生實驗院」,最高衛生技術及訓練機構

    日據

    時的

    臺灣

    1865 年 馬雅各、蘭大衛藉由傳教而開啟台灣現代醫療大門

    1895 年 醫療衛生建設工作

    1896 年 鼠疫、天花、瘧疾、霍亂、狂犬病的防治

    1901 年 設衛生課醫學校、台北保健館、保健所成立。

    I945 年 提出「基礎公共衛生建設優於醫療建設」的政策。

    光復

    後的

    台灣

    1945 年 推動地方衛生業務,衛生課改衛生局

    1949 年 獲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援助,一鄉鎮一衛生所目標

    1960 年 山地偏遠地區設衛生室,落實完整基層衛生工作網

    1963 年 世界衛生組織宣佈瘧疾根除地區

    1952 年 成立婦幼衛生委員會推展婦幼保健工作

    1964 年 家庭計畫推行委員會推展家庭計畫,提昇人口品質

    1971 年 行政院衛生署成立,台灣最高衛生機構

    1971 年~ 中大型綜合醫院建立

    特殊醫療體系成長緩慢

    醫療費用快速上漲

    60%以上民眾無健康保險

    1983 年 推動「群體醫療執業中心」

    1985 年 「籌建醫療網計畫」。

    1985 年 實施「醫療法」、「醫師法修正案」、

    1990 年 「建立全國醫療網第二期計畫」

    1994 年 全民健康保險法通過

    1995 年 「全民健康保險」實施

    2001 年 推動「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給付改善方案」

    2003 年 「全民健康保險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制度計劃」

    「整合性門診照護計畫」

    2010 年 推動「住院診斷關連群方案」(Tw-DRGs)

    資料來源~研究生自行整理

    綜歸,公共衛生發展始於西方,其中以英國最為發達,當可稱其為公共衛生之源。

    由表 2-3 各國公共衛生發展發展簡史中可看到英國從頒布「濟貧法案」開始到通過

    世界上第一個「公共衛生法案」開始,就讓政府循藉行政裁量與透過立法定律之權

  • 14

    衡,實施並以推動衛生健康政策,與執行貫徹健康之行動力,營造健康環境為使命,

    使能有效致力於各項公共衛生改善工程,此企圖與魄力應為現今政策決定與推動者

    學習效法之楷模。

    表 2-3、各國公共衛生發展發展簡史

    地點 時期 發展與重點任務

    雅典 西元前 1000 年~1500 年 重視個人衛生、運動及營養,然對老弱殘疾者則鄙棄

    以維護群體健康。

    希臘 西元前 1000 年~1500 年 1.西元前 1000 年~1500 年認為人為自然一部分。

    2.「醫學之父」 Hippocrate 首先以系統性方法治療疾

    病,從環境中尋找致病因子。

    3.征服希臘建立歷史上最早的公共衛生設施供水、下

    水道系統。

    埃及 西元前 1000 年~1500 年 開始以系統性觀察法評估與治療病患,對屍體發明木

    乃伊防腐技巧,建立下水道。

    荷蘭 1675 年 Hooke 發明顯微鏡,發現致病微生物,破除疾病為罪惡

    的迷思。

    英國 1601 年

    1848 年

    1700 年

    1798 年

    1928 年

    1.公共衛生源自於英國,頒布之「濟貧法案」開始。

    2.英國國會通過世界上第一個「公共衛生法案」,政府

    透過法律與行 政的力量,實施病人隔離政策、環境

    處理辦法致力環境改善工作。

    3.十六世紀首創死亡登記制度,為衛生統計論述揭序。

    4.Ramazzini 引發人們對礦工安全健康關心,出版職業

    病與衛生統計論述。

    5.Jenner 發明牛痘疫苗預防天花,啟動預防免疫醫學。

    6.Manson 發現家文為班氏絲蟲中間宿主。

    7. Flemming 發現青黴素。

    法國 1847 年 Pasteur 發明低溫牛奶滅菌法。

    德國 1876 年

    1890 年

    Koch 發現結核菌。

    Behring 發明抗白喉血清,促進細菌免疫學發展。

    美國 1500 年~1800 年 開始實施死亡登記、港口檢疫。

    荷蘭 1500 年~1800 年 Leeuwenhock 突破性發現寄生蟲是導致人類致病因素

    之ㄧ。

    瑞士 1939 年

    1948 年

    合成 DDT 有效遏止蚊蟲所引之傳染病

    日內瓦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成立。

    資料來源~研究生自行整理

  • 15

    三、公共衛生護理

    (一)定義起源

    護理比文明世界發源更早,當有人開始照顧傷、病患者時,護理已經開始 (張蓓

    貞,2004) 。由表2-4、相關單位對公共衛生護理定義表中尋到公共衛生源自西方世

    界十八世紀之時,並隨著經濟成長、民眾需求的不同,公共衛生也逐日不斷拓展,因

    而亦帶引著公共衛生護理隨之拓展,業務的變遷與複雜化,也因此讓公共衛生逐漸發

    展蛻變成為今日「社區衛生護理」中之ㄧ環節。

    目前社區衛生護理執業領域包括有:衛生所(健康服務中心)的公共衛生護理、

    學校的學校衛生護理、職場的職業衛生護理、還有以醫療院所為基礎之社區護理及長

    期照護。「社區衛生護理」在所屬的各個領域當中,扮演著獨特與極具挑戰性的角色,

    與臨床護理領域最大不同的是,它所服務的對象多且廣,含括:個人、家庭、團體及

    社區,主要任務是促進及保護群體的健康並管理一些外在環境對個案造成的危害(陳

    靜敏,2010)。

    要談公共衛生護理定義之前,需先介紹護理定義及其由來。「護理」定義,始源

    自有「現代護理教育始祖」之稱的 Nightingale 所提出。她定義護理是:「一種使病

    人置身於自然而良好的環境下,針對個人的基本需要提供服務,並教導病人及家屬保

    持及促進健康」。另外她還使用「保健護士 health nurse」這個名詞,也為爾後社

    區衛生護理的發展概念奠下根基。原因是自工業革命後,原本犧牲奉獻的護理工作不

    再被大眾一般重視及尊敬,直到Nightingale提出健康環境對人的重要性,才讓眾人

    驚覺,因此推動公共衛生護理被重視與肯定之重要性。最早為公共衛生護理下定義者

    為1963年美國公共衛生護理專家 Ruth Freeman,她定義公共衛生護理為:「融合了護

    理及公共衛生領域中兩項的專業實務,應用技術性、人際、分析及組織技巧來解決社

    區中的健康問題,提供綜合性護理服務給家庭和其他群體,並透過各種措施以評估威

    脅因子並予以控制,實施民眾衛生教育,喚起民眾採取健康行為」(Dieckmann,2004)。

    「公共衛生護理」的發展幾乎與公共衛生、宗教、醫學、戰爭的發展同時並行(陳美

    燕,2010)。

    公共衛生護理業務範疇,會隨著所屬業務變遷與複雜而不斷擴展,因此以「公共

    衛生護理」一詞界定其角色與功能一直備受質疑。歐洲各國以「社區衛生護理」涵括

    「公共衛生護理」;而美國護理界兩大專業組織:美國護理學會、美國公共護理學會,

    各以「社區衛生護理」、「公共衛生護理」分別制定其業務標準。

  • 16

    而在台灣早在公共衛生護理定位角色職責之前,身為台灣職業衛生護理先驅張蓓

    貞教授在1994年,其博士論文中即已聲明職業衛生護理應有其相關定義、角色與職

    責、未來教育規範方向,並為此對全球各國職業衛生護理進行相關研究比較,隨之發

    表多本著作宣導、闡述職業衛生護理專業應有之相關理論與實務經驗。其研究中業將

    職業衛生護理以三段五級概念,奠定相關之定義、角色與職責規範論述,並且是台灣

    護理界首位將著作論述與實務應具作為延續實踐之力行者;除此在她擔任台灣社區健

    康促進與管理學會理事長之職,感念源自公共衛生護理實務背景,且職業衛生亦為社

    區衛生之ㄧ環,於是極力倡導應在護理次專業領域下社區衛生護理應有其角色職責之

    規範,因而呼籲台灣公共衛生護理重視並規範制定應有之角色職責與定位。早期台灣

    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之角色並無統一之定位,此舉也為本土公共衛生護理人員紮下專

    業之苗根,直至2005年,台灣護理學會社區護理委員會於「社區護理人員專業範疇與

    專業職責規範手冊」中明定出十七種衛生所(室)護理角色職責。是故,本研究所稱

    之「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係為服務於衛生所(室)、「健康服務中心」之工作者。

    表2-4、西方與我國相關單位對公共衛生護理定義表

    學者/單位 時期 照護

    對象 定義

    Lillian Wald 1893 家庭 以家庭為單位,提供疾病預防、婦幼保健、環境監

    測等護理服務。

    Ruth Freeman 1963 家庭

    群體

    融合了護理及公共衛生領域中兩項的專業實務,應

    用技術性護理、人際、分析及組織技巧來解決社區

    中的健康問題上,提供綜合性護理服務給家庭和其

    他群體,透過各種措施以評估威脅因子並予以控

    制,實施民眾衛生教育,喚起民眾採取健康行為。

    美國公共衛生學會

    公共衛生護理組

    1981 社區

    人群

    結合公共衛生學及專業護理學理論,官方機構提供

    社區民眾護理服務,藉由初級預防及健康促進提昇

    社區健康。

    加拿大公共衛生學會

    1990 群體 是一門科學、也是藝術,係結合公共衛生學、專業

    護理學理論,透過社區團體家庭和個人相互合作的

    持續過程,促進和保護群體的健康。

    中華民國行政院

    第十次科技顧問會議

    1988 個人家

    庭群體

    維護和提昇社區民眾健康為目的,以家庭為單位,

    應用廣泛性、整體性、及續性的服務,對全社區個

    人、家庭及群體提供護理服務。

    資料來源~研究生自行整理

    (二)公共衛生護理相關政策白皮書

    隨著社會變遷,近三十年來人口、疾病型態與醫療生態產生相大的變化,世界衛生

    組織於 1978 年揭示,於西元 2000 年使全人類均能享有健康(health for all by the

    year 2000)的遠大理想。為了達到這個理想,基層保健服務隨即成為國際上公共衛

  • 17

    生的討論主題,除此之外,世界各國對於基層保健服務計畫在技術、經費及人力上

    的投資,也都有逐漸增加的趨勢(石曜堂、陳麗美和高森永,1985)。因此國內外國

    際護理相關組織,費心致力於相關政策之推動。表 2-5、表 2-6 顯示出國外護理相關

    政策白皮書與我國衛生白皮書皆是論此議題。而國際護理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ICN)於 1995 年揭示,應政治、社經、醫療環境演變,社區民

    眾健康照護需求隨之不同,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應以健康促進、預防疾病為專業責任。

    (WHO,2001)。自此國內外組織更為致力提升基層保健醫療及健康促進的推動投入

    更多的努力,例如涵括護理照護服務角色、護理專業服務、健康照護系統…等議題。

    表 2-5、國外護理相關政策白皮書

    國家別 時期 協會/組織 政策/白皮書

    日本 每年 看護協會 看護白書

    美國 2003 年 Institute of Medicine Institute of Medicine.2003.Health

    Performance Education

    美國 1971 年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立場聲明

    (Position Statement)

    越南 1988 年 WHO Health for All 政府急須改變護理的

    角色及價值

    馬尼拉 1993 年 WHO 後天性免疫缺乏症候群(HIV)預防及

    照護之護理政策參考

    慕尼黑 2000 年 WHO 提出加強護理及助產士之政策建言

    2003 年 WHO 歐美各國對於護理人員短缺情形所應

    採取之相關護理政策

    資料來源~研究生自行整理

    表 2-6、我國衛生白皮書

    時期 白皮書

    1993 衛生白皮書(期程 1993-1997)

    1997 衛生白皮書- 跨世紀衛生建設(期程 1997-2006)

    2002~2005 台灣地區 2010 年衛生指標白皮書(共三版)

    2005 台灣護理政策白皮書

    資料來源~研究生自行整理

  • 18

    (三)公共衛生護理的發展演進

    公共衛生護理創世紀第一位訪視護理人員是新約聖經提到的 St.Phoebe 修

    女,她是至教區巡視衛生狀況,並到病患家中做護病慰貧工作。而「公共衛生護

    理」(public health nursing)的名詞,是在 1893 年由美國現代公共衛生護理鼻

    祖 Lillian Wald 所提出,她將 Health Nurse 前冠上 Public 更改而成;並主張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提供疾病預防、婦幼保健、環境監測等護理服務,制定公

    共衛生護理目標及規範(如表 2-7)。

    然論及現代公共衛生護理之基本範疇與公共衛生護理發展概念還是要回到

    Nightingale。公共衛生護理發展最典型的應源自她使用「保健護士 health nurse」

    一詞,並著重環境衛生,實務與學理並重,創設護理學校,以系統性觀察、進行資

    料收集、統計分析,以科學方法舉證,主張護理範圍應該包括新鮮空氣、光亮、溫

    暖、清潔、遠離噪音,適當的飲食等。執行傷兵照護時,實質點出護理的本質除照

    護工作外,還需要注重對其營養之供給;提出有許多會影響健康之因素,包括院不

    良的公共衛生、不適當的建築硬體、不健全的管理制度等都是。Nightingale 的貢獻,

    具有劃時代意義,象徵護理專業與護理科學的誕生,同時在此經典範例看到公共衛

    生與實證護理的精神,不愧為現代公共衛生護理領袖之楷模。

    為能了解目前公共衛生護理是如何發展而成及其循序依據,以下部分茲將公共

    衛生護理分別依西方、我國兩部份發展演進行歸納與整理分敘並分製列表說明(表

    2-7、表 2-8。)

    1.西方公共衛生護理發展演進史

    (1)上古時期:以宗教形象為主,新約聖經提到 St.Phoebe 修女至教區巡視衛生狀

    況,並到病患家中做護病慰貧工作。

    (2)399 年 Fabiola 建慈善醫院,請貴族婦女訪病眾。

    (3)1633 年:公共衛生護理發展先驅,法國 St.Vincent De Paul 及 Gras 在巴黎組

    慈善姐妹會,探視貧戶,對公公共衛生護理貢獻是確認專業督導並與工作人

    員教育訓練。

    (4)學者 Spradley 於 1990 年將公共衛生護理演進分為三個時期:地段護理(1860

    年至 1900 年)、公共衛生護理、社區衛生護理。各時期之關鍵人事物與發展

    重點如下:

  • 19

    a.地段護理(1860 年至 1900 年): 照護對象為貧病民眾。1633 年法國公共衛生

    護理發展先驅,St.Vincent De Paul 及 Gras 組慈善姐妹會,探視貧戶;

    1859 年英國 William Rathbone 創立第一個地段訪視護理機構地段訪視護理

    之父;1877 年 France Root 首創在紐約進行貧戶家訪;1893 年 Lillian Wald

    為美國現代公共衛生護理鼻祖;將 Health Nurse 前冠上 Public;主張以家

    庭為中心的護理;1898 年洛杉磯政府聘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探貧戶;佛蒙特大

    理石公司創始聘廠護。

    b.公共衛生護理(1900 年~1970 年): 照護對象為需要民眾。1902 年紐約市始聘校

    護;1909 年保險公司給付家庭訪視費用;1910 年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護理

    課程開辦;1913 年衛生機構成立護理部;1912 年成立公共衛生護理協會。

    c.社區衛生護理(1970年~迄今): 照護對象為整個社區。1970年 Ruth Freeman 提

    「社區衛生護理」名詞。

    表 2-7、西方公共衛生護理發展演進史

    期別 時期 對象 型態 發展與重點任務

    地段

    護理

    1860

    ~1900

    貧病

    民眾

    個人 1633 年法國公共衛生護理發展先驅,St.Vincent De

    Paul 及 Gras 組慈善姐妹會,探視貧戶

    以治

    療為

    主;開

    始注

    意預

    1859年英國William Rathbone創立第一個地段訪視護

    理機構地段訪視護理之父

    1877 年 France Root 首創在紐約進行貧戶家訪

    1893 年 Lillian Wald 為美國現代公共衛生護理鼻祖;

    將 Health Nurse 前冠上 Public;主張以家庭為中心的

    護理

    1898 年洛杉磯政府聘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探貧戶

    佛蒙特大理石公司創始聘廠護。

    公共

    衛生

    護理

    1900~

    1970

    需要

    民眾

    家庭

    社區

    1902 年紐約市始聘校護 主為

    療;並

    重預

    1909 年保險公司給付家庭訪視費用

    1910 年大學公共衛生護理課程開辦

    1912 年成立公共衛生護理協會

    1913 年衛生機構成立護理部

    1970 年 Ruth Freeman

    提「社區衛生護理」名詞

    社區

    衛生

    護理

    1970

    年~迄

    整個

    社區

    人群 健康

    促進

    疾病

    預防

    參考資料:1.馬玉琴(2006).社區衛生護理2.陳靜敏(2003).公共衛生的演進

    資料來源~研究生自行整理

  • 20

    (四)、我國公共衛生護理發展演進史

    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在早期並無統一之定位角色。清朝末年,滿洲鼠疫流行,在

    1901 年衛生課設立,掌理傳染病防治及環境衛生,並培養醫護人員。到 1925 年北

    平市成立「第一公共衛生事務所」,正式開始培育公共衛生護理專業人員;政府遷台

    後,由各地衛生所聘用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執行地段護理的工作;台灣於 1941 年創立

    財團法人台灣保健協會,成立保健館,由保健婦開辦台灣首創的保健示範工作,實

    施健康檢查、保健指導及健康門診,並進行保健婦養成的訓練工作,從表 2-8 中可

    看出我國公共衛生護理發展,主要是針對婦幼衛生與疾病預防方面著手,包括嬰幼

    兒保健、孕產婦檢查、成人病檢查、家庭訪視、健檢、衛生展覽等衛生教育工作及

    保健培訓工作等工作。

    1994 年,職業衛生護理先驅張蓓貞教授在其在博士論文中業將職業衛生護理以

    三段五級概念,奠定相關之定義、角色與職責規範論述,並且是台灣護理界首位將

    著作論述與實務應具作為延續實踐之力行者;除此在她擔任台灣社區健康促進與管

    理學會理事長時,念及職業衛生亦社區衛生之ㄧ環為,於是極力倡導應在護理次專

    業領域下社區衛生護理應提出相關之角色職責規範,早期台灣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

    之角色並無統一之定位,此舉也為本土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定位紮下苗根,直至 2005

    年,台灣護理學會社區護理委員會於「社區護理人員專業範疇與專業職責規範手冊」

    中明定出十七種衛生所(室)護理角色職責,如表 2-9。

  • 21

    表 2-8、我國公共衛生護理發展演進史(1901 年至 2005)

    期別 期別 時期 發展與重點任務

    公共

    衛生

    護理

    1901 年 衛生課設立,培養醫護人員

    1906 年 衛生司設立,掌理全國衛生事宜。

    1910 年 滿洲鼠疫流行,公共衛生工作鼠疫防治

    1925 年 第一公共衛生事務所培育公共衛生護理

    1932 年 成立「中央衛生實驗處」由政府正式訓練公共衛生護士

    1936 年 成立「公共衛生人員訓練班」醫師、護士、公共工程師

    政府遷台各地衛生所聘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執行地段護

    理工作

    1941 年 設置台灣保健館。「中央衛生實驗院」,為最高衛生技術

    及訓練機構。

    建立期

    1945~1970

    1945 年 衛生課改為衛生局推行公共衛生工作

    1947 年 台灣省政府成立

    1949 至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

    1950 支應基層衛生院所建設新房舍所需的資金

    社區

    衛生

    護理

    擴張期

    1971~1985

    1970 年 私立醫療院所成長、綜合醫院大量增建

    1971 年 行政院衛生署成立

    1983 年 開辦群體醫療執業中心衛生所角色轉型

    1985 年 籌建醫療網計畫

    整合期

    1986~1994

    1986 年 「建立全國醫療網第二期計畫」

    增設基層醫療單位,興建地區醫院,

    建立緊急醫療網、精神病防治網、慢性病及復健醫療服

    務網等,並「建立全國醫療資訊網」。

    1993 年 制訂四年之國民保健計畫

    1994 張蓓貞教授為職業衛生護理奠定相關之定義、角色與職

    責規範。張蓓貞為「職業衛生護理人員」之定義為:「是

    註冊護士,同時具有國家法定機關認可的職業衛生護理

    專業執照。能針對健康工作者提供服務,來預防傷害和

    疾病,促進身心和社會的健康,提供工作環境及工作生

    涯的健康照顧。」

    新公共衛生

    1993~

    1995 年 3 月正式開辦全民健康保險

    2003 年 台灣社區衛生護理學會成立

    2005 年 台灣護理學會參酌台灣職業衛生護理之定義、角色與職

    責規範,制定公共衛生護理次專業領域立場聲明,明定

    出十七種衛生所(室)護理角色職責。

    台北市衛生所再造為「健康服務中心」,專責保健業務

    參考資料:1.馬玉琴(2006).社區衛生護理 2.陳靜敏(2003).公共衛生的演進 3.張蓓貞

    (19944).職業衛生護理導論

    資料來源~研究生自行整理

  • 22

    表 2-9、2005 年「社區護理人員專業範疇與專業職責規範手冊」公共衛生護理人員

    角色/職責表

    資料來源~2005 年「社區護理人員專業範疇與專業職責規範手冊」

    第二節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內涵與角色職責

    一、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之工作內容內涵

    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之工作角色功能界定不清,為現階段公共衛生護理人員面臨

    最大困境之ㄧ。

    健康照護體系的功能在追求人類健康、人權與維護生命尊嚴,而世界各地發展

    公共衛生護理的主要原因涵括:消滅貧窮、不平等、缺乏基礎醫療照護、環境污染及

    傳染病。公共衛生護理應是以人群為焦點的護理,主要工作目標為健康促進與疾病

    預防。而衛生行政組織的目的在透過健康促進、疾病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維

    護與避免疾病惡化,長期照護與安寧死亡實踐健康照護體系的功能。

    三段五級項目 角色 職責

    第一段預防 健康促進 教育者(衛教者) 增進民眾、家庭、社區發展處理健康問題之能力。

    訓練者

    諮詢者 提供民眾、家庭、社區促進健康資訊。

    資訊提供者 增進民眾、家庭、社區發展處理健康問題的能力。

    諮商者 確認及提供民眾、家庭、社區健康需要訊息。

    特殊保護 環境監控者 監控社區及家庭環境安全。

    預防接種者 提供民眾預防接種。

    第二段預防 早期診斷和治療 健康監控者 評估及發現民眾、家庭、社區健康問題。

    健康篩檢者 提供民眾健康篩檢-兒童健康檢查、三高篩檢、

    子宮頸抹片檢查。

    第三段預防 限制殘障 照顧提供者 提供家庭所需之護理及督導相關醫療院所提供所

    需的醫療保健服務,督導相關醫療院所需醫療保

    健服務。

    復建 緊急照護者 提供民眾一般醫療及急救服務。

    復健者 轉介個案尋求適切醫療保健及社會福利服務。

    行政管理 行政者 領導統御、政策、計畫與行政。

    成本控制及品質改進。

    執行者 擬定與辦理衛生所(室)人員的訓練與教育。

    管理者 管理社區健康資源。

    協調者 協調及整合各種資源服務。

    研究 研究者 參與社區研究,收集及分析社區之健康需求。

  • 23

    公共衛生不同於一般醫療服務,其獨特功能包含:照顧特定群體的健康、健康

    保護、健康監測、健康管理、健康促進、早期發現慢性病,執行健康促進的工作、

    強調一、二級健康照護,重視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台灣衛生行政組織現況包括衛生

    署、衛生局、衛生所(室)等三層級。而衛生所是台灣目前最完整的防疫保健網絡

    通路與基層服務單位,架構全國每一個鄉鎮文化脈絡的基層醫療保健組織,遍及於

    都市、鄉村、山上及沿海地區,是最能發揮基層保健醫療功能的單位。而在這組織

    下執行國家健康政策者就是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她們是接觸民眾健康問題的第一

    線、行政組織與健康照護體系的利基、是基層保健醫療服務體系人數最多的專業人

    員,約佔6成,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是社區網路與通路的關鍵者,也是重要醫事人

    力資源,提供以家庭為中心的社區照護模式(蔡淑鳳,2008)。

    因此公共衛生護理人員須要具有更多的基礎知識和能力,加以統合以提升群體

    健康、給予知識教育,使民眾具有保護自我能力,而非消極執行醫療工作、並需藉

    由疾病形態發現疾病發生之關聯性進而對環境保護安全衛生維護及護理,相對偵測

    危機、協調能力與合作聯繫之角色更是其應有之工作內容與態度。且由表2-9、中可

    看出公共衛生護理執行業務主要以「疾病預防」、「健康促進」、及「健康保護」

    等工作為主,並以「行政管理」及「研究」為輔。執行公共衛生計劃是一團隊工作

    (Team work)需要各種專業人才的配合,共同為維護所有民眾健康而努力。就因公

    共衛生護理實務工作是以社區群體為中心,透過健康環境的營造達到促進健康、預

    防疾病和失能的目標。所以,公共衛生護理工作必須了解及應用各種不同學科、社

    區組織發展、照顧系統協調合作、衛生教育、環境的觀念、與社區群體和其他團體

    建立夥伴關係,為能進一步釐清並呈現公共衛生之獨特護理專業,提升護理專業形

    象,台灣護理學會社區護理委員會(2005)訂定「社區護理人員專業範疇與專業職

    責規範手冊」衛生所(室)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六大面向之工作內涵與角色職責,分

    別為健康促進、健康保護、疾病、傷害、殘障預防、健康照護、管理、研究等。

    目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以行政區域劃分執業範圍,從實務角度觀察基層公共衛

    生護理人員工作項目是日趨複雜與瑣碎,其業務量相較於十年前明顯倍增,上級交

    辦工作內容包羅萬象,不僅需要提供衛生保健工作、健康篩檢檢查、傳染病防治、

  • 24

    醫療門診、精神疾病防治、長期照護……等服務,尚須兼辦衛生所內行政、會計、

    文書、財產管理……等庶務工作。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執行業務最主要的前五名項目

    依序為預防注射、家庭訪視、中老年病防治、癌症防治、傳染病防治(林綽娟等人,

    2005),且以門診診療工作為主。由此可見,何然目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普遍缺乏評

    估整體社區問題的能力,只能被動地依政策接受業務,而非依眾、族群健康需求,

    主動評估規劃推動健康計畫,甚至無法具體地確認其健康需求之優先次序,僅能以

    應付政策交辦與滿足第一線供應面需求,為作為思考中心與行動力點。然這過程中

    是否曾思考台灣的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品質為何如此?而目前這些工作都該歸屬

    公共衛生護理人員?相對在如此繁多的業務堆疊之下,公共衛生護理人員究竟要如

    何發揮應有之獨特護理功能其「促進健康」與「預防疾病」之角色職責?

    二、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之工作角色職責

    台灣早期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之角色並無統一之定位,然職業衛生護理於 1994

    年就以三段五級概念奠定其定義角色、職責與規範,護理先驅張蓓貞教授是台灣護理

    界首位將著作論述與實務應具作為力行實踐者,在其在博士論文中將全球各國職業衛

    生護理之相關定義、角色職責與未來教育規範方向進行比較與研究,隨之發表傳承職

    業衛生護理專業應兼具之學術理論與實務經驗著作,在擔任台灣社區健康促進與管理

    學會理事長時,念及職業衛生護理亦為社區護理衛生中之ㄧ環,於是積極促成設置社

    區衛生護理護理次專業領域相關之角色職責規範,因此 2005 年台灣護理學會社區護

    理委員會在「社區護理人員專業範疇與專業職責規範手冊」中明定出十七種衛生所

    (室)護理角色職責,此舉亦為本土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定位紮下苗根。

    公共衛生護理的工作表現,客觀上與所扮演的角色認知有關,公共衛生護理人

    員選擇何種角色進行扮演,從中詮釋出所代表的意義。這種過程就如同是對工作內

    容的觀察,並對其工作任務的解讀,然後從中產生認同,是以本節首先自角色理論

    觀察開始,進而探討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所扮演的多元角色,最後針相關角色理論研

    究,建構出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內容與角色的面向,敘述如下:

    (一)角色理論

    學者張蓓貞(2004)指出,角色是依個人所扮演的部分特質,或個人適當或習慣

  • 25

    的功能,並表示護理實務有合法、專業及組織三大範圍,每個階段管理護理實務表

    現及定義相關角色和設定合法護理實務。如同老師與學生間的關係,老師為角色傳

    遞者,學生為角色接收者;老師於其位置上,表現特定的行為,如傳道、授業、解

    惑;使學生達到預期行為。另外張蓓貞(2004)也表示:角色的確立有助於護理人員角

    色審查與澄清,以及各種不同角色間的溝通。

    而角色理論源起於1920年代,最常運用在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有關人類行

    為的研究中。Allport(1961)認為角色是參與社會生活中的一種結構性模型,即是

    社會中所期許某人在團體中所擔負的職位。而 Owens(1998)則提出角色複合概念

    理論。黃昆輝(1988)認為角色是機構中某一職位的人員所應表現的行為期望。綜歸,

    本研究本研究所稱之工作角色,係為:(一)個人擔任職務的發揮;(二)職務應具備

    的目標、態度、行為與價值觀;(三)具有組合作用;(四)會隨角色的改變,轉變原

    有的態度與行為。

    (二)公共衛生護理實務角色

    社區「公共衛生護理」是以提供民眾為主的服務,公共衛生護理實務範圍,包

    括家庭(family)、團體(group)、社區(community)和人口群。由於中央與地

    方涵蓋地域大小差異,加上社區健康問題、需求與資源的差別,不同縣市衛生行政

    組織的角色功能也略有程度不同。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之工作隨著服務點、服務時間

    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尹祚千,1994)。而台灣護理學會(2005)之社區範疇與專業

    人員職責規範手冊,亦以三段預防角色分界社區衛生護理人員之17個實務角色,分

    別為:

    1.第一段預防:扮演教育者、訓練者、諮詢者、資訊提供者、諮商者、環境監控者及

    預防接種者。

    2.第二段預防:為健康監控者、健康篩檢者。

    3.第三段預防:則為照顧提供者、緊急照護者、復健者。行政管理與研究:行政者、

    執行者、管理者、協調者、研究者。

    目前公共衛生護理面臨的最大的爭議與問題是角色與功能界定不清,而社會大

    眾也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的角色與功能不清楚,在教育方面:基礎教育中對公共衛

  • 26

    生護理的專業養成不足,學校教育雖已有開設公共衛生護理相關課程,但專業教育

    卻面臨訓練師資及訓練課程內容規劃不清的問題。 在實務方面:公共衛生護理專業

    能力須要加強、工作不能專一必須兼任其他職務、且與衛生團隊的其他成員角色分

    配協調不清。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因為工作場所不同於臨床護理人員,其專業角色及

    功能之行使也較為獨立。

    公共衛生護理人員的角色功與功能非同於一般醫療護理人員,其所扮演建構的

    角色是多元性、多面向的。在表2-10、中探討公共衛生護理人員相關研究,以「個

    案管理者」、「服務者」、「衛教者」、「社區健康照護者」、「評估者」是最為

    常見之角色;尹祚芊(1996)在提昇社區護理人員的角色與功能研究中,以「衛教者

    照護者」、「服務者」、「評估者、」「個案管理者」為首要角色;于漱、金蓓莉

    (1996)針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在不同型態衛生所的角色探討和比較研究中,則為「個

    案管理者」、「服務者」、「衛教者」、「社區健康照護者」、「評估者」;李淑

    婷、謝臥龍、邱啟潤(2001)對衛生所護理師角色功能之探討之研究中,新發現另為

    「社區照護提供者」「家庭健康管理者」、「社區計畫業務目標衛生計畫擬定者」。

    楊雅玲、林豔君、黃秀梨(2000)於地震災後社區重建-護理角色與功能研究,又

    指出護理人員在社區營造的角色功能分別為:「照護提供者」、「傳達訊息者」、

    「管理者」。而廖念慈(2008)從公共衛生護理人員觀點分析嘉義縣『醫療到家健康

    幸福』執行現況,就認為公共衛生護理人員角色主要為「個案問題發現者」、「提

    供健康照護者」、「衛生教育宣導者」、「健康保健諮詢者」。

    再,回顧1996年至2008年過去10年公共衛生護理著作與國內相關研究文獻,雖

    說每一篇各有其研究目的、對象與研究方法;然整理分析其中同質性部分之研究結

    果發現,其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之角色、功能重要性排序、名詞定義,呈現出差異性。

    推論其因,或許是不同研究者對研究情事各有所認知與信念,以致探討與設定、測

    量、推論之標準各有所異,是非難論。

    綜歸,台灣對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之角色與功能並無統一定位,其專業角色以「衛

    教者」「照護者」「服務者」居多,功能多著重於第二級健康保護及疾病預防,在

    第一級健康促進、行政管理及研究能力俟顯不足。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應有之角色與

  • 27

    功能角色應是依能夠依個人特質,以三段預防分界,展現應有之17個實務行為功能。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