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 cjn.cncjrb.cjn.cn/images/2019-07/05/4/05r04c.pdf ·...

1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寻访毛泽东诗词中的中国精神 2019年7月5日 星期五责编:杨梅美编:刘岩 版式:丽菲 责校:余云霞 4 深入推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兰考黄河岸边领略中国奋斗精神 长江日报记者戴旻阳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 治理沙丘最好的树种是刺槐,但当年焦裕禄书 记决定遍种泡桐,是考虑到了这种树能够给百姓带 来的经济收入,“一年一根杆,两年长成碗,三年能 解板。”这就是焦裕禄当年为了鼓励大家种植泡桐 而编的顺口溜,而这句貌似很土的顺口溜竟然真的 应验了。当年焦裕禄带领大家种植的成片泡桐,催 生出了一大批兰考木匠,他们用泡桐做板材,做家 具,做乐器,卖向全国各地,一下子改变了许多兰考 百姓的命运,使兰考成了年产值几十个亿的全国四 大民族乐器生产基地之一。当年焦裕禄亲手栽下 的幼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焦桐”。 日前,长江日报记者来到兰考县张庄村的“幸 福路”。“幸福路”这个名字,是村里人为纪念摆脱贫 困而起的。2017年2月,河南兰考成为第一批脱贫 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张庄也摆脱了贫困,奋斗在 了奔小康的路上。 长江日报记者在幸福路两旁看到,红墙黛瓦、 装饰古朴的店铺开门迎客,印有花生糕的招牌在阳 光下非常显眼;三五成群的中年妇女聚集在张庄布 鞋的手工坊,一针一线纳起千层底;春光油坊的芝 麻油飘出阵阵醇香,弥散整条街道,难以想象几年 前村里的路“雨天一地泥,刮风一脸土”。 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申学风介绍,这些年,张庄 先后引进了企业,发展起种植业、养殖业和一些采 摘项目。同时,这个村的纯手工制作布鞋产业也兴 旺起来,连带推动村民就业,以前外出务工的人们 也纷纷回到家乡。特色旅游,硬化道路,建庭院,建 图书馆……幸福路上的变化,一年一个样。 “敢教日月换新天”,在新时代,在兰考,仍在继 续迸发巨大的能量。长江日报记者在兰考县朱庄 村头的“焦桐”树旁看到,占地 185 亩的焦裕禄干部 学院拔地而起,这里成了中国红色教育基地之一。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1927 年离开家乡,1959 年重回韶山,为革命离乡,革命成功回乡,毛泽东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写下 豪气干云的著名诗篇《七律·到韶山》。赞颂全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夺取革命的胜利,讴歌了革命者不畏 牺牲、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河南兰考县。次日,他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 扩大会议上指出,要学习焦裕禄同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赶赴兰考县,在黄河岸边、“焦桐”树下,重温焦裕禄同志当年带领人民群众抗击灾害、建设家园的感人事迹,领略兰考 人民不惧艰难、敢于挑战的奋斗精神。 “别梦依稀咒逝川”,在依稀的梦寐中,故乡曾 屡屡牵动游子的心。“咒”什么?咒时光流逝,咒长 期远离故乡,更咒那阻隔亲人相聚的黑暗时代。 1927年1月,毛泽东在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期 间,回到韶山,调查了五天。2 月,他回到武汉,写出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热情讴歌农民运动的伟 大创举。农民革命斗争如火如荼,昔日的农奴们在 共产党的领导下,手持木棍梭镖,斗得封建地主威 风扫地,当时韶山也成立了农民自卫军。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革命农 民,在革命起来前是农奴,“霸主”指国民党反动 派。诗中,“红旗”与“黑手”相对,“农奴戟”与“霸主 鞭”相对,一方“卷起”一方“高悬”,形象描绘出一部 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反动派生死搏 斗的斗争史。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残酷 的革命斗争中,中国人民敢于斗争,不怕牺牲,以自 己的壮志和鲜血换来了崭新的天地。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歌咏革 命者换来的新天地的图景:稻菽在微风中卷起千重 浪,田间地头的劳动英雄随着夕烟升起结束了一天 的劳作。这是劳动人民丰收的场景,也是革命与建 设丰收的场景,惟有拼搏奋斗才能获得丰收。兰考 县史志办主任王海涛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 说,诗句实际上概括了当时新中国的整体风貌,全 国人民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 社会主义建设。尽管困难不少,但英雄的中国人民 具有拼搏奋斗精神。中国人民在那么严酷的革命 战争年代都能够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地去战胜一切 敌人,和平年代遇到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困 难又何足惧哉? 全诗以人民英雄为主角,肯定了人民创造历史 的真理。 2009 年 3 月 31 日至 4 月 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 南视察期间,专程赶赴兰考,在“焦桐”附近一片绿油 油的麦田中,植苗、培土、浇水,栽下一棵泡桐树,表 达见贤思齐之心,希望生生不息的焦裕禄精神在神 州大地永远传承、永放光芒。在全县干部群众座谈 会上,习近平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 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在第二 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河南兰 考县。18日,他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 指出,要弘扬焦裕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教日 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 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等都是共存 的。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有这样的精神构成其强 大精神力量,这样的精神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一步都 不会过时。 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兰考县 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要坚持求真务 实,察真情、说实话,出真招、办实事,下真功、求实 效,让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干部真正得到重用、充 分施展才华。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学习焦裕禄精神,“无论过 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 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 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 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多次提到“奋斗精 神”,他寄语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 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 不气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 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 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人民英雄胸怀壮志,用鲜血打下新天地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敢教日月换新天”,泡桐铺就兰考人民的幸福路 (统筹:陈丹刘功虎张斌) 焦裕禄干部学院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标语催人奋进 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兰考县街头,孩子们在快乐奔跑 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在兰考焦裕禄纪念馆,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来此参观学习 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Upload: others

Post on 01-Jan-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 cjn.cncjrb.cjn.cn/images/2019-07/05/4/05r04C.pdf ·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寻访毛泽东诗词中的中国精神 2019年7月5日 星期五 责编:杨梅 美编:刘岩 版式:丽菲 责校:余云霞

4

深入推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兰考黄河岸边领略中国奋斗精神

长江日报记者戴旻阳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到韶山

治理沙丘最好的树种是刺槐,但当年焦裕禄书记决定遍种泡桐,是考虑到了这种树能够给百姓带来的经济收入,“一年一根杆,两年长成碗,三年能解板。”这就是焦裕禄当年为了鼓励大家种植泡桐而编的顺口溜,而这句貌似很土的顺口溜竟然真的应验了。当年焦裕禄带领大家种植的成片泡桐,催生出了一大批兰考木匠,他们用泡桐做板材,做家具,做乐器,卖向全国各地,一下子改变了许多兰考百姓的命运,使兰考成了年产值几十个亿的全国四大民族乐器生产基地之一。当年焦裕禄亲手栽下的幼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焦桐”。日前,长江日报记者来到兰考县张庄村的“幸

福路”。“幸福路”这个名字,是村里人为纪念摆脱贫困而起的。2017年 2月,河南兰考成为第一批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张庄也摆脱了贫困,奋斗在了奔小康的路上。

长江日报记者在幸福路两旁看到,红墙黛瓦、装饰古朴的店铺开门迎客,印有花生糕的招牌在阳光下非常显眼;三五成群的中年妇女聚集在张庄布鞋的手工坊,一针一线纳起千层底;春光油坊的芝麻油飘出阵阵醇香,弥散整条街道,难以想象几年

前村里的路“雨天一地泥,刮风一脸土”。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申学风介绍,这些年,张庄

先后引进了企业,发展起种植业、养殖业和一些采摘项目。同时,这个村的纯手工制作布鞋产业也兴旺起来,连带推动村民就业,以前外出务工的人们也纷纷回到家乡。特色旅游,硬化道路,建庭院,建图书馆……幸福路上的变化,一年一个样。

“敢教日月换新天”,在新时代,在兰考,仍在继续迸发巨大的能量。长江日报记者在兰考县朱庄村头的“焦桐”树旁看到,占地 185亩的焦裕禄干部学院拔地而起,这里成了中国红色教育基地之一。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1927年离开家乡,1959年重回韶山,为革命离乡,革命成功回乡,毛泽东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写下

豪气干云的著名诗篇《七律·到韶山》。赞颂全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夺取革命的胜利,讴歌了革命者不畏

牺牲、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河南兰考县。次日,他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

扩大会议上指出,要学习焦裕禄同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赶赴兰考县,在黄河岸边、“焦桐”树下,重温焦裕禄同志当年带领人民群众抗击灾害、建设家园的感人事迹,领略兰考

人民不惧艰难、敢于挑战的奋斗精神。

“别梦依稀咒逝川”,在依稀的梦寐中,故乡曾屡屡牵动游子的心。“咒”什么?咒时光流逝,咒长期远离故乡,更咒那阻隔亲人相聚的黑暗时代。

1927 年 1 月,毛泽东在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期间,回到韶山,调查了五天。2月,他回到武汉,写出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热情讴歌农民运动的伟大创举。农民革命斗争如火如荼,昔日的农奴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手持木棍梭镖,斗得封建地主威风扫地,当时韶山也成立了农民自卫军。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革命农民,在革命起来前是农奴,“霸主”指国民党反动

派。诗中,“红旗”与“黑手”相对,“农奴戟”与“霸主鞭”相对,一方“卷起”一方“高悬”,形象描绘出一部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反动派生死搏斗的斗争史。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中国人民敢于斗争,不怕牺牲,以自己的壮志和鲜血换来了崭新的天地。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歌咏革命者换来的新天地的图景:稻菽在微风中卷起千重浪,田间地头的劳动英雄随着夕烟升起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这是劳动人民丰收的场景,也是革命与建

设丰收的场景,惟有拼搏奋斗才能获得丰收。兰考县史志办主任王海涛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诗句实际上概括了当时新中国的整体风貌,全国人民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尽管困难不少,但英雄的中国人民具有拼搏奋斗精神。中国人民在那么严酷的革命战争年代都能够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地去战胜一切敌人,和平年代遇到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困难又何足惧哉?

全诗以人民英雄为主角,肯定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

2009年3月31日至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期间,专程赶赴兰考,在“焦桐”附近一片绿油油的麦田中,植苗、培土、浇水,栽下一棵泡桐树,表达见贤思齐之心,希望生生不息的焦裕禄精神在神州大地永远传承、永放光芒。在全县干部群众座谈会上,习近平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河南兰考县。18日,他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要弘扬焦裕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教日

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等都是共存的。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有这样的精神构成其强大精神力量,这样的精神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一步都不会过时。

2014 年 5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要坚持求真务实,察真情、说实话,出真招、办实事,下真功、求实效,让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干部真正得到重用、充分施展才华。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学习焦裕禄精神,“无论过

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多次提到“奋斗精神”,他寄语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人民英雄胸怀壮志,用鲜血打下新天地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敢教日月换新天”,泡桐铺就兰考人民的幸福路

(统筹:陈丹 刘功虎 张斌)

焦裕禄干部学院前“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标语催人奋进 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兰考县街头,孩子们在快乐奔跑 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在兰考焦裕禄纪念馆,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来此参观学习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