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稿 寻找我们的精神“基座” -...

1
教育展台 电话:010-82296889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147820920 08 传统文化进校园· 特刊 2015 6 12 星期五 “一笔一画·梦想开花” 全国中小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电影创意大赛征集启事 6 6- -1 15 52 20 01 15 55 51 19 92 20 01 15 51 11 12 20 0稿 稿7 76 62 20 00 0 稿 稿h ht tt tp p: :/ // /w ww ww w. . j jy yb b. .c cn n/ / 稿 稿 J JP PG G2 2. .5 5M M3 32 26 64 46 60 02 23 39 91 1@ @q qq q. .c co om m0 01 10 0- -8 88 87 79 95 51 16 60 0 0 01 10 0- -8 82 22 29 96 68 88 89 9 1 1. .稿 稿西 西3 32 2. .稿 稿· ·西 西2 2- -2 20 01 15 57 73 31 13 38 8c cm m× ×6 69 9c cm m2 29 97 7m mm m× ×4 42 20 0m mm mA A3 31 1. . 稿 稿 2 2. . 3 3. . 4 4. . 使 使稿 稿5 5. . 稿 稿退 退退 退稿 稿6 6. . 7 7. . h ht tt tp p: :/ // /w ww ww w. .j jy yb b. .c cn n/ / h ht tt tp p: :/ // /z zo on ne e. .t tu ud do ou u. .c co om m/ /x xy yx xz z ( ( ) ) 寻找我们的精神“基座” 《人民教育》杂志副总编辑 赖配根 发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不是要复古,而是 保证你我拥有共同的精 神语言 文化的回归是时代强音和发优秀传统文化唤醒 少年中 传统文化的 是当前教育的使命十八大报提出增强道路 理论制度三个 基础是文化自文化自基础是文化自对自己民族 文化的了解尊重认同在一的土地上可以自由铺开经济建设 画卷在文化的沙漠人的心精神。“传统一个 民族灵魂的寄是时候我们民 的传统致敬了十八届三中全会 决定要求:“立德树加强会主义核体系教育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我们立德树教育的然而 立什么德树什么有中国怀中国精神中国的一新人 务之急肤色眼睛发等体的差异区分你我的关 语言精神一个标记传统是我 们形精神体的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会中的一个人原子就永 各话漂泊一位 名的 裔史 学家 世纪40裔男女同接家中产阶 教家 招待住食 国人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不出不 语言 观华学生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以及各话 之间 往往大不相同什么当时已经是一个定型的社会人与人 之间语言可中国尚处 高速转状态之各话 是必文化一个定型社会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保证在中大地上无论你我身处江南还贵还贫贱都拥本的精神语言我们何回归古典,是为了 更好地走向明天 教育中 继承 和发 秀传统文化至少要三个对于 我们 民族 应该种态一位 应该是同 了解 排斥优秀传统文化的人要原 往往 对传统文化 了解或理解 从而 成一些误偏见宋儒 提出的 存天 ”, 就被 歪曲 存天 消灭 人的欲望”, 成为扼杀的教 宋儒说”, 指的 人的私欲”, 而非 人的 ”。 他们并不对人需求欲望早就说食色”。 “”,要通 修身 逐步去除 心中的 私欲 恶欲 努力达 境界世界上各 大文我们己民族历史文化有入的理解我们情乃怎样面向 人以为 新的 毋旧对于崇拜中国的一大 打倒孔 、“ 是其 集中 在科学 方面 应该 在文化 领域求新可能流2000 就说 令色 鲜矣仁 。” 古衡今 仍然今天社会的通则么西方人太阳底种说法可传统文化中的一基因千百世之以至千百世之能仍顽现代常常交融在一回归更好中与是什么关系 扬民族文化排拒历史我们文化常常在与文化的碰撞对话 织的过 大的 印度 教的 刺激 家学 作出 回应 以有 明理 学的 思辩 但是 首先 己民 文化要站 稳脚跟 脚跟 易被风那风刮倒本土 情怀 ”, 国际视 了无 源之水 之木 位学者 说得好 我们 若把 传统 遗毒 就把它庸 最后 抛弃 种态 度来 传统 么当我们 面对 西方文化的 时候 定是 囫囵吞 继承继承 能深 入地 能排拒 能排拒就 能深入地”。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 即是宇宙 文化我们可以 继承 的有 对于学 教育有两点尤文化”。 ”, 欲达 ”。 恻隐仁之”, 有不”, 老以及人 幼吾幼 以及人”。 大大张了载提出”,“ 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 颠连而无告”。 王阳是认 ,“ 大人者为一体者 ”,“ 木之摧折悯恤是其仁之为一体有生瓦石毁坏顾惜是其仁之石而为一体”。 这是种怎样的大 父母兄弟姐妹你我他以及民族联系人类与在一社会精致利己性意识为中心所当膨胀的社 就急一个人的生生忡忡 :“ 日社会 在的 我想本的人类终将自。” 文化 励自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理想人格对自文化的一大特征行有不”, 到了困难挫折首先答案诿过于社会和在的修身下的 完美人格的孜孜追子严子与小人丈夫气节境界董仲舒其利明其”。 宋儒进一提出圣希希圣士希贤伊尹 ”,“ 有求为后可与”。 是因一个人的胸襟 宽广心学的要人 陆九渊 13 :“ 宇宙 宇宙。 ”“ 宇宙便。”这是何等的气魄物质 主导一 今天 我们 的心 对大的事 大的 大的 德已经 津津乐道于个人小子的时代如何变迁在一个个人永远都星空大的 走近它的人生蝇营狗苟一个纯粹 的人一所百年老校的 文化情怀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尹超 湖畔朝霞石旁紫燕喃喃声琅琅苗茁桃李芬芳。” 这段意 短诗出自北京 大学附属小学的乳燕》。 名作家袁鹰题写的全体师生成为铭刻时光的动人旋律里经地传北京大学附属小学1906京师大学 堂附属 等小学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大学 自由的学精神人为本 快乐 发展 以及 自由 包容 处处流文化的这里茂盛地生的自文化的生文化北大历史文化名人的地方坐落”, 名中国文及传统文化 王世生的2003王世题写对联:“菜范匏学子”, 学生中学学中出名出文化有三座古老的式别 27—— 老故”, 学家中国马克历史学主要翦伯赞生的故41名法学 陈守生的故42何其生的故20世纪中后极一中国代重要的文化名人林伯渠特立章伯钧雷洁琼福鼎 · 郭沫田汉钱钟书等现了 谈笑鸿来无白的文化渗透在人文北大 优秀传统文化教 十多本系的文化活动如此还把文化传广泛渗 教学中善思的人文传统”。 了所有北大的过包括绵延年的尚风理想向上自由科学求于创新的 精神气节。“仅仅倚塔于人类崇高的自由主传统北大程正历史精神为名联系当代中国小学教育实和自文教学 情境 尝试 母语 ”、“ 儿童 ”、“ 文化 建其全新我们认文教育教学仅仅一个传能力的过一个世界使灵魂完善的过个过由关母语儿童回归生活 和以文化之共演绎是培完善人格的北大少年北大小不优秀传统文化的育者同时优秀文化积极的宣传者 和传 北大 澳大新西日本十多个国家建立姐妹关系生出访的人数500 通过游学插班 式的国际交流自作 文化小大使”, 国学等传统文化2013 北大凸显优秀文化传10位教师到印尼金国际 国支教的国际交流野更眼界更的传统的文化北大小作为 使命担当北大这所 年老发出的活近日,“一笔一画·梦想开花”全国中小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公益活动进校园启动仪式在北大附小举办。 图为北京师范大 学倪文东教授现场为小学生作书法公开课。 李柯 传统文化阅读不能狠着来 《中国教育报》评论部 张贵勇 时候有个画画但因为家里穷年书就去给人家一个傍晚云密布过后一片……” 儿子哲哲小学一年级小小连环真形电影效人入 小家伙读要学 在小区河边画画》, 是经 金箍棒 ”, 如来什么厉害什么是四金刚金刚 ?” 网上 材料 借阅关书帮助哲哲帮助扫盲不知不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学升温机构传统文化扎下传统文化之根细细反思会发现这的传传统文化相当一部分 传统文化作一正领 会传统文化的传观来 子学传统文化实的什么大有阅读一提传统文 阅读老师首先想到 中国代四大名一位小学 一年级学生的家就很大名原文子的阅读相同来看在小学阅读大名子的仿上生活判断等不能深作者的 荒唐”。 因此阅读传统文化经典年级的学生先从次的 面提小小连环出的中国优秀图典藏充满哲。《西》《》《龟兔》《蝌蚪妈妈》《一年》《萝卜回来 经典故事起许人的温暖也能打在的而且故事面生动文字幽默风趣值得反 给人以积极的心的传统文化入门教”。 至于大名连环美术社的典版非常顺畅易身 到孩到了年级的社会妨再读缩写本阅读 传统文化 经典 是件德无指导 硬性灌输成人自偏好应该尊 重孩子的年和心理特其喜 或感到的方式与图的阅读兴书中各式人看到传统 文化的生按探索阅读效的童心与传统文化化学也才能正走中国传统文化的殿文化漫谈 文化校园 文化特稿

Upload: others

Post on 02-Jan-2020

2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文化特稿 寻找我们的精神“基座” - jyb.cnpaper.jyb.cn/zgjyb/images/2015-06/12/08/H12.pdf教育展台 电话:010-82296889 博客: 08 传统文化进校园·特刊

教育展台电话:010-82296889�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147820920 08传统文化进校园·特刊

2015 年 6 月 12 日 星期五

“一笔一画·梦想开花”全国中小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电影创意大赛征集启事

一一、、 组组织织机机构构主主办办单单位位::中中国国关关心心下下一一代代工工作作委委员员会会办办公公室室中中国国教教育育报报刊刊社社宣宣传传策策划划中中心心协协办办单单位位::中中国国数数字字文文化化集集团团有有限限公公司司北北京京科科影影国国际际影影视视策策划划有有限限公公司司支支持持单单位位 :: 中中国国教教育育报报 、、 中中国国教教育育新新闻闻

网网、、 中中国国火火炬炬杂杂志志社社官官方方网网站站:: 中中国国教教育育新新闻闻网网视视频频网网站站:: 土土豆豆网网二二、、 参参赛赛对对象象面面向向全全国国66--1155岁岁少少年年儿儿童童 ((含含港港、、 澳澳、、 台台

地地区区))三三、、 活活动动时时间间22001155年年55月月1199日日至至22001155年年1111月月2200日日四四、、 参参赛赛方方式式本本项项赛赛事事分分为为初初赛赛和和复复赛赛。。初初赛赛由由作作者者填填写写报报名名表表并并自自行行上上传传电电子子

稿稿,, 请请各各单单位位团团体体及及个个人人于于77月月66日日以以后后上上传传有有效效作作品品。。 初初赛赛将将评评出出220000幅幅作作品品入入围围复复赛赛。。 大大赛赛组组委委会会将将与与入入围围复复赛赛的的作作者者统统一一联联系系,, 请请作作

者者按按要要求求寄寄送送作作品品原原稿稿。。参参赛赛者者需需登登录录中中国国教教育育新新闻闻网网 ((hhttttpp::////wwwwww..

jjyybb..ccnn//)) 下下载载并并填填写写报报名名表表格格。。初初赛赛作作品品可可通通过过网网络络投投稿稿 ,, 将将作作品品拍拍成成照照

片片,, 图图片片格格式式为为JJPPGG,, 照照片片大大小小不不超超过过22..55MM,, 请请发发至至大大赛赛组组委委会会邮邮箱箱:: 33226644660022339911@@qqqq..ccoomm。。

欢欢迎迎各各教教育育单单位位、、 社社会会团团体体组组织织学学生生集集体体报报名名,, 请请统统一一与与大大赛赛组组委委会会联联系系。。

咨咨询询电电话话::成成老老师师 001100--8888779955116600杨杨老老师师 001100--8822229966888899五五、、 作作品品评评选选11..评评奖奖办办法法初初赛赛由由作作者者提提供供作作品品照照片片,, 复复赛赛由由作作者者邮邮寄寄

作作品品原原稿稿。。 大大赛赛组组委委会会将将邀邀请请知知名名书书法法家家、、 教教育育家家组组成成评评审审委委员员会会,, 对对有有效效的的参参赛赛作作品品进进行行严严格格初初评评、、 复复评评和和终终评评,, 最最终终评评选选出出各各类类获获奖奖作作品品及及入入选选作作品品。。 获获奖奖作作品品的的作作者者将将受受邀邀参参与与活活动动主主题题电电影影 《《西西游游新新传传33》》 电电影影故故事事创创作作并并在在片片尾尾展展示示作作品品。。

22..奖奖项项设设置置本本次次活活动动分分为为小小学学组组和和中中学学组组两两个个组组别别。。 小小

学学组组、、 中中学学组组将将分分别别评评出出一一、、 二二、、 三三等等奖奖及及优优秀秀奖奖。。

组组织织奖奖奖奖励励组组织织工工作作扎扎实实 、、 活活动动成成效效突突出出的的省省 、、

市市、、 区区、、 县县级级教教育育行行政政部部门门。。指指导导教教师师奖奖奖奖励励积积极极组组织织学学生生参参赛赛并并给给予予学学生生作作品品有有效效

指指导导的的基基层层教教师师,, 请请附附学学校校证证明明原原件件或或教教师师资资格格证证、、 工工作作证证复复印印件件。。

六六、、 征征稿稿要要求求作作品品以以 ““一一笔笔一一画画··梦梦想想开开花花”” 全全国国中中小小学学

生生传传承承中中华华优优秀秀传传统统文文化化系系列列公公益益品品牌牌活活动动主主题题电电影影 《《西西游游新新传传22--真真心心话话大大冒冒险险》》 为为典典型型表表现现题题材材,,该该主主题题电电影影将将于于22001155年年77月月33日日在在全全国国上上映映,,作作品品征征集集具具体体内内容容为为观观看看主主题题电电影影后后,, 最最喜喜欢欢影影片片里里的的哪哪个个人人物物??你你最最像像影影片片里里的的哪哪个个人人物物??你你在在电电影影的的故故事事里里学学习习到到什什么么?? 孩孩子子们们可可用用毛毛笔笔、、硬硬笔笔、、绘绘画画或或图图文文结结合合等等形形式式进进行行创创作作,, 并并请请自自己己的的父父母母写写一一段段感感言言或或寄寄语语。。

规规格格与与要要求求书书法法和和国国画画作作品品无无需需装装裱裱,, 尺尺寸寸不不超超过过四四尺尺

整整张张宣宣纸纸 ((113388ccmm××6699ccmm))。。

其其他他作作品品规规格格为为229977mmmm××442200mmmm((AA33纸纸张张大大小小))。。七七、、 参参赛赛规规则则11..凡凡参参赛赛作作者者,, 应应视视为为已已确确认认并并接接受受 《《征征稿稿

启启事事》》 的的各各项项规规定定。。22..每每人人限限投投一一件件作作品品,, 禁禁止止一一人人多多投投、、 重重复复

参参赛赛。。33..作作品品必必须须是是学学生生个个人人原原创创作作品品,, 不不得得由由他他

人人代代笔笔。。 指指导导教教师师可可给给予予学学生生绘绘画画技技巧巧或或知知识识背背景景等等方方面面的的指指导导和和帮帮助助,, 但但不不得得代代替替学学生生创创作作。。

44..主主办办单单位位对对所所有有参参展展作作品品享享有有研研究究、、 收收藏藏、、出出版版的的权权利利。。 同同时时享享有有在在相相关关活活动动、、 资资料料中中使使用用((包包括括录录像像拍拍照照、、 印印制制光光盘盘、、 编编辑辑作作品品集集、、 相相关关书书籍籍或或用用于于展展览览、、 宣宣传传等等)) 的的所所有有权权,, 作作者者享享有有署署名名权权,, 凡凡投投稿稿作作者者均均视视为为同同意意此此约约定定。。

55..所所有有复复赛赛、、 决决赛赛来来稿稿作作品品,, 原原则则上上不不退退回回。。如如有有特特殊殊退退稿稿需需要要,, 请请来来电电咨咨询询组组委委会会,, 自自行行负负担担邮邮费费。。

66..本本次次大大赛赛为为公公益益性性质质,, 不不收收取取任任何何费费用用,,请请各各单单位位、、个个人人谨谨防防上上当当受受骗骗。。

77..主主办办单单位位对对本本次次大大赛赛保保留留最最终终解解释释权权。。 相相关关信信息息请请登登录录hhttttpp::////wwwwww..jjyybb..ccnn//((中中国国教教育育新新闻闻网网))或或hhttttpp::////zzoonnee..ttuuddoouu..ccoomm//xxyyxxzz ((土土豆豆网网)) 查查看看。。

寻找我们的精神“基座”■《人民教育》杂志副总编辑 赖配根

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要复古,而是保证你我拥有共同的精神语言

文化的回归是时代的强音。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唤醒和培育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三个自信的基础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基础是文化自觉, 是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尊重和认同。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可以自由铺开经济建设的画卷, 但在文化的沙漠上无法安顿人的心灵和精神。 “传统”是一个民族灵魂的寄托。 是时候向我们民族的传统致敬了!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我们知道,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然而立什么德、树什么人?培养有中国情怀、中国精神、中国信仰的一代新人乃当务之急。 肤色、眼睛、头发等外在身体的差异, 不是区分你我的关键要素,语言、思想、精神、信仰等才是一个族群的核心标记。 传统是我们形成思想共识、精神共同体的纽带。 没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就成了原子,就永远各说各话、躁动漂泊。

一位著名的华裔史学家讲过一段很有意思的经历。 上世纪40年代,他和几十个华裔男女同学留学美国,共同接受美国几十家中产阶级基督教家庭的招待住食 。 他发现, 这几十家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几乎一模一样 , 找不出不同的语言来。 但反观华裔留学生,生活方式、政治社会文化思想以及价值观念,都各异其趣 ,各说各话 ,彼此之间往往大不相同。 为什么? 当时美国已经是一个“定型”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有其共同的语言;可中国尚处于高速转型的状态之中,各说各话就是必然的现象了。

文化,是一个“定型”社会的基座。 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要

复古, 而是保证在中华大地上,无论你我身处江南还是塞北、富贵还是贫贱,都拥有基本的共同的精神语言。 否则,我们何以同胞相称?

回归古典,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明天

学校教育中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至少要注意处理好三个问题。

第一 , 对于我们的民族传统,应该抱持何种态度? 第一位的应该是同情的了解 。 许多反感、 排斥优秀传统文化的人,一个重要原因往往是对传统文化不了解或者没有真正理解,从而形成一些误解、偏见。 比如宋儒提出的 “存天理 、灭人欲 ”,就被很多人歪曲为 “保存天理 、消灭人的欲望”, 成为扼杀人性的教条。 其实宋儒说的“人欲”,指的是 “人的私欲”, 而非 “人的欲望”。 他们并不反对人正当生理需求、 欲望。 孟子早就说过了,“食色,性也”。 “灭人欲”,是要通过反省 、修身 ,逐步去除心中的私欲 、恶欲 ,努力达致天理 (至善)的境界。 这不正是世界上各大文明都提倡的吗? 只要我们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我们对古人就会多一份同情乃至敬慕。

第二,怎样面向古与今? 有人以为 ,新的就是好的 ,所以宁新毋旧。 对于“新”的崇拜,是近代中国的一大特色 。 打倒孔家店 、“破四旧 ” 等 , 就是其集中体现 。 在科学技术方面 , 或许应该以 “新 ” 为王 , 但在文化领域, 一味求新可能流于躁动。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过 : “巧言令色 , 鲜矣仁 。” 以古衡今 ,这不仍然是今天社会的通则么?西方人说,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这种说法可能过头了, 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基因,千百世之上以至千百世之下,可能仍顽强地发挥作用。 古与今、古典与现代,常常交融在一起。 回归古典,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明天。

第三, 中与外是什么关系?

弘扬民族文化,不是要排拒“他者”文明。 纵观历史, 我们发现, 中华文化常常是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对话 、 交织的过程中壮大的 。 比如 , 因为印度佛教的引入 , 刺激儒家学说作出回应 , 所以有了宋明理学的深度 、 思辩 。 但是 , 吸收 、 融化外来文明 , 首先自己民族文化要站稳脚跟 ; 自己脚跟站不稳, 就容易被这风那风所刮倒。没有 “本土情怀 ”, “国际视野 ”就成了无源之水 、 无本之木 。 一位学者说得好 : 我们若把传统当作封建遗毒 , 就把它庸俗化 、 肤浅化 , 最后抛弃了之 。 以这种态度来对待传统 , 那么当我们面对西方文化的时候 , 也一定是肤浅的 、 功利的 、 不加选择地囫囵吞枣。 所以, “不继承就不能扬弃,

不扬弃就不能继承 ; 不能深入地引进就不能排拒 , 不能排拒就不能深入地引进”。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可以继承 、学习的有很多 ,但对于学校教育,有两点尤为重要。

一曰仁爱之心。 中华文化特别推崇“仁爱”。 孔子说“仁者爱人”,又说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孟子讲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肯定“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宋明儒家倡导仁民爱物,把爱的疆域大大扩张了。 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凡

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王阳明更是认为,“大人者, 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 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 这是一种怎样的大爱! 正是它,不仅把父母兄弟姐妹、你我他以及民族、种族联系起来,而且把人类与天地万物联结在一起。

当今社会,精致利己主义流行,个性意识高涨, 以我为中心似乎理所当然。 要消解、治疗自我膨胀的社会顽症,就急需培育每一个人的“爱人”之心。 汤一介先生生前忧心忡忡地说:“今日社会存在的众多问题 ,我想根本的就是 ‘爱人’ 之心泯灭了,这样下去,人类终将自己毁灭自己。 ”学习、传承中华文化 ,当从体味、躬行“仁爱”之心始,勉励自己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

二曰理想人格。 对自我道德修养的重视,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古人强调“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遇到了困难、挫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 答案, 而不是诿过于他人、 社会和外在的环境。 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起始和基点 ,于是有了对完美人格的孜孜追求。 孔子严明君子与小人之别。 孟子推崇“大丈夫”的气节与境界。 董仲舒倡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宋儒则进一步提出“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的命题,倡导“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与共学”。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抱负、追求,一个人的胸襟无限宽广起来。 宋明心学的重要人物陆九渊 ,13岁时就悟到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 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这是何等的气魄!

在物质主义主导一切的今天 ,我们的心灵对大的事务 、 大的问题、 大的道德已经麻木甚至反感 ,津津乐道于个人小圈子的悲欢。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 在一个个人窝之上, 永远都有星空、 大海和伟大的心灵。 如果你愿意走近它们, 你的心智将宽大起来, 你的人生也将跃出俗世的蝇营狗苟, 更像一个纯粹的人而活着。

一所百年老校的文化情怀■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尹超

“未名湖畔, 朝霞石旁。 紫燕喃喃, 书声琅琅。 五色沃土, 新苗茁壮。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 这段意蕴深长的短诗出自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的校歌 《乳燕初飞》。 它是著名作家袁鹰为孩子们题写的, 经全体师生改编后, 现成为铭刻时光与记忆的动人旋律,在校园里经久不衰地传唱。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始建于1906年, 前身是京师大学堂附属高等小学堂 。 一百多年来,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秉承北京大学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的学术精神, 形成了 “以人为本, 快乐和谐发展 ” 的办学理念以及“自由、 民主、 开放、 包容 ” 的办学特色 。学校处处流淌文化的气息, 在这里, 二百多棵古树茂盛地生长, 青灰古朴的自然文化样貌与多元开放的生态文化样貌交相辉映。

北大附小也曾是许多历史文化名人驻留的地方。 坐落在附小正中央的明清古建———“王家花园”, 曾是著名中国文物及传统文化专家王世襄先生的私宅。2003年,王世襄先生为这座老屋题写对联:“名曰花园种菜范匏还架豆,号称学子遛獒放鸽更韝鹰”,勉励附小学生玩中学,学中玩,玩出名堂,玩出文化。

附小校园内还有三座古老的欧式别墅,其中27号小楼———“翦老故居”, 曾是著名历史学家、 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主要奠基人翦伯赞先生的故居。 41号小楼, 是著名法学家陈守一先生的故居。 42号小楼, 是著名诗人何其芳先生的故居。 20世纪中后期, 这几栋小楼盛极一时, 云集了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文化名人, 如林伯渠、 徐特立、 章伯钧、雷洁琼、 赛福鼎·艾则孜、 郭沫若、 范文澜、田汉、 俞平伯、 钱钟书等, 呈现了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的盛景。

除了自然环境的文化渗透, 在人文环境中, 北大附小也一直注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早在十多年前, 学校就开发了古诗文读本系列教材, 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不仅如此, 学校还把文化传承的思想广泛渗透于课堂教学中,形成了宝贵的“博览、善思、雅言、恭行”的人文传统。如“博雅语文课程”。“博雅”一词,涵盖了所有北大的过去与现在,包括绵延百年的、尚风骨、崇理想、独立向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科学求真、敢于创新的精神与气节。“博雅”不仅仅倚塔而立,更是依附于人类崇高的自由主义传统而生。 北大附小语文课程正是在这样的历史积淀和精神传承下,以内涵丰富而厚重的“博雅”概念为名,联系当代中国小学教育现实和自身语文教学情境,尝试从“母语”、“儿童”、“文化”和“生活”四个维度构建其全新内涵。 我们认为,语文教育教学绝不仅仅是一个传递知识、 形成基本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 更是一个建构精神世界、促使灵魂转向、完善生命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关注母语、 发现儿童、 回归生活和以文化之共同演绎的, 其目的就是培养快乐、 进取、 儒雅、 大气的、 具有独立思想与完善人格的北大少年。

北大附小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育者, 同时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积极的宣传者和传播者。 目前 , 北大附小已与美国 、 英国、 澳大利亚、 新西兰、 日本、 韩国、 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建立姐妹校关系, 每年, 学生出访的人数多达500人。 通过游学、 插班上课等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 孩子们亲自作为 “中华文化小大使”, 把国学、 京剧、 武术、 剪纸等传统文化精髓传播至海外。 2013年起, 北大附小更凸显了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的深度, 直接选派10位教师到印尼金光国际学校跨国支教。 频繁的国际交流, 让学校的视野更开阔了, 孩子们的眼界更宽了。 深厚的传统、 多元的文化, 提升了北大附小作为国内一流名校的使命与担当。 北大附小这所百年老校, 正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近日, “一笔一画·梦想开花” 全国中小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活动进校园启动仪式在北大附小举办。 图为北京师范大学倪文东教授现场为小学生作书法公开课。 李柯 摄

传统文化阅读不能狠着来■《中国教育报》评论部 张贵勇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王冕。 王冕自幼喜爱画画,但因为家里穷,只念了3年书,就去给人家放牛。他一边放牛,一边在牛背上读书。一个夏天的傍晚,王冕在湖边放牛。忽然乌云密布,下了一阵大雨。 大雨过后,一片阳光照得满湖通红……”

儿子哲哲小学一年级时, 给他读 “小小孩影院” 系列连环画, 泥塑人物逼真形象, 电影效果引人入胜, 小家伙读得不亦乐乎, 也要学习王冕在小区附近的河边画画。 读完 《大闹天宫》, 更是经常在屋子里甩起 “金箍棒 ”, 还不忘问我 :

“你说如来佛祖为什么那么厉害?为什么是四大金刚, 而不是五大金刚 ?” 于是 , 或网上找材料 ,或借阅相关书籍, 帮助哲哲也是帮助自己扫盲。 不知不觉间, 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近年来, 传统文化学习逐渐升温, 一些课外机构甚至专门开设传统文化课后辅导班, 意在让孩子真正扎下传统文化之根。 然而, 细细反思又会发现这些所谓的传承传统文化, 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把 “传统文化” 当作一种工具抑或一种幌子, 并没有真正领会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 客观来说, 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 有历

史的必要性和现实的迫切性, 但怎么学、 学什么, 实则大有讲究。

仅以阅读为例, 一提到传统文化阅读, 很多老师或家长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 就很自豪地告诉我, 孩子已通读四大名著, 且都是原文。 尽管每个孩子的阅读情况不尽相同, 但总体来看在小学低段不太适合阅读原版的四大名著, 因为孩子的爱模仿特点, 加上生活经验、 价值判断等不够成熟, 显然不能深刻领悟作者的 “满纸荒唐言”。

因此,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之于低年级的学生, 不如先从浅层次的图画书开始。前面提到的“小小孩影

院”系列连环画、贵州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中国优秀图画书典藏”系列等都是充满哲理哲思的好书。《猪八戒吃西瓜》《小马过河》《龟兔赛跑》《小蝌蚪找妈妈》《一年四季》《萝卜回来了》等经典故事,不仅能勾起许多成人的温暖回忆, 也能打动现在的孩子。 而且,这些故事画面生动,富有美感,文字浅显,幽默风趣,值得反复玩味,给人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不错的传统文化“入门教材”。

至于四大名著, 不妨从连环画版入手。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经典版本, 插画非常精美, 读起来也十分顺畅, 孩子很容易身临其境。等到孩子到了中高年级, 有了一定

的社会认知, 不妨再读缩写本或者原著。

阅读传统文化经典对孩子而言, 是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但急不得, 也不能听之任之, 不加指导,更不能硬性灌输, 由着成人自己的偏好对孩子狠着来。 相反, 应该尊重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以其喜欢接受或感到舒服的方式, 借助文与图的魅力, 激发其阅读兴趣。 当孩子从书中各式人物身上看到传统文化的丰富与博大, 产生按耐不住去探索的冲动, 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 才是童心与传统文化产生了化学反应, 孩子也才能真正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文化漫谈

文化校园文化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