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副刊 生命的價值 不灰心的藝術 - wen wei...

1
港佛光緣美術館日前展出的「畫亮 45 度的天空」 鄭慧蓮創作展,具有特別的意義。所有作品,其 作者乃是現年 18 歲的鄭慧蓮。由於疾患困擾,她雖只 有頭部能轉動 45 度,亦無可能握筆,但她總是堅強又 樂觀地微笑面對一切,熱愛畫畫,用嘴巴咬着畫筆,一 筆筆畫出她所看見的 45 度的天空。開幕禮當天更排除 萬難,親臨香港出席參與。這便是生命的價值,不灰心 的藝術。 色彩源自認識美好 今次展覽的畫作以及工藝品,都是鄭慧蓮自己排除萬 難,以堅韌的毅力創作的。鄭慧蓮的小名是阿丹,這來 自於她本人特別喜愛收看的兒童節目《淘氣的阿丹》。 因此,阿丹也就成為了鄭慧蓮的小名。在展覽場地,主 辦方向記者遞送了一份有着其父親寫下的一段分享: 「確實,換成是我,恐怕也會很難過,很難適應。阿丹 不能行動、不能呼吸,更怕萬一提供呼吸的機器壞了, 她的生命可能就結束了;但我們總告訴孩子,阿丹很努 力地畫畫,並用燦爛的笑容帶給大家用心生活的能量, 依然能把生命發揮得很有亮點!不是嗎?我和芳滿媽媽 也曾經很在意別人的眼光,根本走不出家門,但現在早 已免疫,因為只有帶着阿丹往外走,才能認識這世界的 美好,讓阿丹的心靈更加地飽滿與亮麗。最後,我想鼓 勵身心健康的孩子們,一定要努力地去學習、充實自 己;對於許多和阿丹一樣有着病苦考驗的孩子,也請別 灰心,只要不放棄,就能和許多人結好緣、就會有希 望!」 所以,漫步於展覽廳中,在欣賞鄭慧蓮的畫作時會發 現,其作品中的色彩,雖然非常簡潔,但是其不同色彩 的搭配則極為亮麗。這種亮麗,便是來自於心中對多彩 生活的一種心靈外化。這不是幽怨的期待,也不是悲 惋,而是對生活本身的一種讚美。在鄭慧蓮的心中,生 活是多彩的,故而其作品也是多彩的。 生活的美好色彩是無處不在的。展出的多彩水杯,便 是鄭慧蓮在生活的周遭進行的色彩呈現。從藝術的角度 看,這並不是在發掘或發現多彩,而是將雙眼中的多彩 印刻在水杯之上,如此,才有更加感人至深的沛然。杯 具乃是用來飲水之用,飲水乃用口。鄭慧蓮亦以口為握 緊畫筆的扶助,因為,杯中色彩,是一種彩虹式的生活 故事的講述。 揮灑心靈的圖景 四十五度的天空,究竟是什麽?常人或許難以體會。 兩根辮子、濃眉、深邃的雙眼皮,還有觸動大家深心 的笑顏。鄭慧蓮阿丹,就是有辦法讓我們卸下心 防,並開始思考關於家人、愛、生命的本質。儘管,阿 丹肩膀以下自五歲起已不能動彈與感受,但她總是堅強 又樂觀地微笑面對一切。熱愛畫畫的她,用嘴巴咬着畫 筆,一筆筆畫出她所看見的 45 度的天空。以繽紛的色 彩訴說她日常生活的感動、希望與夢想。阿丹透過自在 的線條、繽紛的色調,繪畫小白狗、彩虹鯨魚、北極 熊、飛魚、孔雀,還有一道美麗的彩虹,阿丹以優雅的 姿態訴說着,會困住自己的不是雙手、雙腳,而是自己 的心。 這不僅僅是藝術宣傳海報的描繪,亦是參觀者心中的 共鳴評述。海洋與天空,是人類探知陸地世界之外的最 為深邃的區域,對於鄭慧蓮來說也不例外。在其一幅畫 作中,她畫出了一隻多彩的小白鯨,同時也將自己的形 象畫在了小白鯨的身旁,而這幅畫的主旨則是:鄭慧蓮 希望能夠與小白鯨一起遨遊大海。固然,這不能夠緊緊 看作是兒童或是少年的想像,而更應該看作是美好的藝 術思維的延伸。這種思維來自對自己的多元想像的開 啟。所以,一個人無論身患何種疾病,被捆住、被束縛 住的,也只是自己的心,而不是雙手和雙腳。 動物意象的無盡想像 在鄭慧蓮的作品中,有不少是涵蓋了各種不同的動物 意象的,例如北極熊、憤怒鳥等。動物的擬人化手法, 實際上展現出鄭慧蓮在力圖讓生活的一切都能夠充滿樂 趣。在她的筆下,羊變成了博士羊,但是走路則重心不 穩,這種既寫實、又趣味的手法,都映射出生活的多姿 多彩。 動物意象,所蘊含的是無盡的想像。鄭慧蓮並沒有因 為疾病而放棄了對想像的追求和對想像力的呵護。這是 她一直能夠持續進行藝術創作的動力和源泉。美術館的 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阿丹(鄭慧蓮)的藝術創作故 事,表現的就是一個生命在愛中被不斷放大、不斷成長 的歷程。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阿丹自己,還是她的父 母,必然都會承受巨大的壓力和痛苦,同時也要面對人 生接二連三的挑戰。但是,阿丹沒有被打垮,而是堅強 地生活,雖然生命中的不確定因素特別多,但是確定的 價值便是:人必須堅強,必須樂觀。因此,阿丹畫作中 的動物,很多時候都是和阿丹在一起他們在一起思 索、一起玩耍、一起不斷找尋新的快樂的源泉。故而, 動物意象在阿丹的筆下,是無盡想像的產物,也是最為 寶貴的藝術思維。 由於疾患的因素,阿丹的表面視野,只有四十五度。 但就是在這一四十五度之內,她畫就了最為廣闊的天 空、草地、森林、動物以及心中的美麗世界。佛光緣美 術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時每刻,阿丹都在和病魔 進行鬥爭,每時每刻也在不斷創造生命的奇跡。這便是 今次活動主題「愛」有關係的原因。愛,有大愛,有小 愛。人愛自己,是小愛;愛別人,是大愛。最為重要的 是,阿丹在父母的不斷鼓勵下,走到了今天,從台灣來 到香港舉辦個人展覽,這種來自家長的鼓勵和厚愛,往 往是很多子女在面對困難時,能夠持續走下去的最大鼓 勵。 如今,愈來愈多的人,包括本港人士,開始愈加深入 地涉及到文化藝術創作以及創意文化產業的發展。就時 事而論,很多人的「軟硬」件條件比鄭慧蓮要好。但是 卻很少有人能夠像她那樣身殘志堅,在逆境中創造藝術 成就。鄭慧蓮的作品是不灰心的體現和象徵,同時也是 她將生命與自己融為一體的故事。色彩之美,來自生活 之美;生活之美,來自心靈之美。佛光緣美術館今次舉 行的展覽活動,帶動了更多參觀者對自己人生前景與個 人價值坐標的思考。講解員告訴記者,最能夠打動參觀 者的,不單單是藝術品本身,而是藝術品與身殘志堅的 創作者之間所形成的對話和共鳴。從這個角度看,這也 是今次展覽活動最大的意義所在。生命的價值,不灰心 的藝術,便是這個充滿彷徨時代的最強音。 B8 文匯副刊 專題 責任編輯:賈選凝 版面設計:謝錦輝 2015 年 1 月 19 日(星期一) 「愛.就是惜」日前也同時在香港佛光緣美術 館開幕。主辦方表示,「愛.就是惜」乃中國人 的睿智,將「愛」、「惜」兩個字合成一個詞, 於是「愛」有了落實的方向,「愛」有了無限的 生命。據悉,香港佛光緣美術館已連續第四年舉 辦「三好小畫家徵畫比賽」,推動星雲大師自 1998 年以來提倡的「三好運動」,一方面鼓勵不 同年紀的學生把三好實踐於生活中,另一方面令 眾學子能發揮創意潛能,透過繪畫色彩表達對 「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個人的體會以及 實踐的方式。 消息指,今年主題「愛.就是惜」,立足於作 品的表現,從不同的角度傳達「愛惜」的理念, 嘗試啟發學生「惜緣」愛護人與人之間的緣分、 「惜時」愛護飛逝的時光、「惜言」愛護尊重的 言語、「惜物」愛護與我們同體共生的萬物、 「惜福」愛護得來不易的福報等。據統計,參賽 的教學單位達 45 間,而參賽人數超過 1900 人,可 見「三好運動」的精神已扎根香江,逐漸家喻戶 曉。 香港佛光道場佛光緣美術館即日直至 2015 年 1 月 31 日,展出近 400 幅得獎作品,以便社會大眾 蒞臨觀賞,從學生畫作的具體呈現,熟識的情境 讓人驚歎「原來善美因緣就在身邊」。從展出的 作品中可以看到,參加是次活動的中小學生,發 揮出了無窮的創意,在緊扣活動主題之餘,也將 保育、親情等不同層面和範疇的話題,透過畫 作,融匯在今次展覽中。主辦方在活動推介文宣 中表示,能懂得珍惜,才懂得愛。據悉,佛光山 港澳地區總住持永富法師於開幕禮致詞時,提及 阿丹只能透過口提筆作畫,開創一個不平凡的 45 度的天空,鼓勵大眾面對生命困難或挫折時不要 氣餒,學習勇敢面對人生的態度,只要心中快 樂,生命自然會快樂。 佛光緣美術館地處香港九龍灣,位於佛光道場 內,乃是香港較大的非政府藝術展覽場所。近年 來,美術館在推動兩岸三地藝術交流、藝術品展 出以及公益活動方面,進行了大量和卓有成效的 工作。 文、攝:徐全 進入 2015 年,深圳博物館開始舉行「奇趣與復古:十 七世紀金陵書畫藝術精品展」。關於舉行是次展覽的時代 背景與歷史脈絡,深圳博物館的網絡資訊介紹這樣表述, 即 17 世紀中葉,中國正處在明末清初的社會變革之中; 六朝古都金陵(今日的南京)這座中國歷史上南方重 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彼時作為朱明留都和東南交通樞紐, 經濟發達,文壇藝林人物薈萃;但到了明清朝代更替,社 會動蕩巨變,明末遺民多隱居金陵,雅集酬唱,賦詩作 畫。於是,金陵畫派逐漸形成。據深圳博物館資料顯示, 是次展覽得到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和 無錫博物院的支持,集中了 87 件套作品。 事實上,一直以來,深圳博物館都是本港市民進行文化 研習和觀摩的重要場所。由於深圳博物館正好位於深圳地 鐵龍華線,對於從落馬洲口岸通關的市民而言,交通接駁 非常便利。此外,深圳博物館本身的文化展覽,也具有極 為鮮明的中國文史特色,是從細節和藝文層面了解中國文 化與歷史的一個非常有價值和創意的渠道。以 2014 年為 例,深圳博物館的文化年輪便不斷旋轉,先後舉辦過中國 歷代匾額展覽、舉辦過錢幣展覽、舉辦過唐代仕女生活 展、也舉辦過展現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苗族服飾展。展覽 的不同層次和角度,成為了 2014 年文化展示活動的一大 亮點和特色。 深圳博物館的一大特色在於,其舊館更加側重於古代藝 術,而新館則被稱之為歷史館,更加側重歷史人文的訊息 傳遞。一些本港文化界人士認為,深圳這種新舊兩館同時 存在、同時分工運用的做法,在某種意義上做到了文化博 物活動的細節化,分類也更為具體和科學,如此一來,則 參觀展覽的民眾,對文博活動以及背後所代表的文化藝術 歷史內涵,會形成更加全面、科學的分類視角和知識體 系。從這個意義上說,立足於現有的藝術空間,持續發揮 其細節功能,也是藝術空間活化的一種方式。故而,在閒 暇之餘,前往深圳博物館賞析最新的文博盛世,不僅對普 通民眾,對文化業界人士,也是重要的機會。 文、攝:徐全 深圳博物館 文化盛世又一載 「愛.就是惜」 2015 三好小畫家美展開幕 生命的價值,不灰心的藝術,往往是在最為艱 難的時刻中展現出其意義的。從藝術的人生審美 視角看,在艱困逆境中成長的人,往往最有理想 和執着的情懷。來自台灣的女孩鄭慧蓮便是這樣 的一個人。雖然其健康面對巨大的挑戰,生活也 充滿了坎坷,但是以「45度」的視角,描繪出 了最為多彩、最為廣闊的天空。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生命的價值 生命的價值 不灰心的藝術 不灰心的藝術 香港佛光緣美術館展廳 香港佛光緣美術館展廳 ■深圳博物館外景 ■阿丹的故事已經著成書 籍為大眾所知 ■彩色的杯型工藝 ■大白鯨遨遊大海, 寓意阿丹心中的快 樂。 ■《丹丹夢想奇遇記》 ■「畫亮 45 度的天空」之展廳 ■阿丹筆下的羊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Oct-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文匯副刊 生命的價值 不灰心的藝術 - Wen Wei Popdf.wenweipo.com/2015/01/19/b08-0119.pdf · 由於疾患的因素,阿丹的表面視野,只有四十五度。 但就是在這一四十五度之內,她畫就了最為廣闊的天

香港佛光緣美術館日前展出的「畫亮45度的天空」鄭慧蓮創作展,具有特別的意義。所有作品,其

作者乃是現年18歲的鄭慧蓮。由於疾患困擾,她雖只有頭部能轉動45度,亦無可能握筆,但她總是堅強又樂觀地微笑面對一切,熱愛畫畫,用嘴巴咬着畫筆,一筆筆畫出她所看見的45度的天空。開幕禮當天更排除萬難,親臨香港出席參與。這便是生命的價值,不灰心的藝術。

色彩源自認識美好今次展覽的畫作以及工藝品,都是鄭慧蓮自己排除萬難,以堅韌的毅力創作的。鄭慧蓮的小名是阿丹,這來自於她本人特別喜愛收看的兒童節目《淘氣的阿丹》。因此,阿丹也就成為了鄭慧蓮的小名。在展覽場地,主辦方向記者遞送了一份有着其父親寫下的一段分享:「確實,換成是我,恐怕也會很難過,很難適應。阿丹不能行動、不能呼吸,更怕萬一提供呼吸的機器壞了,她的生命可能就結束了;但我們總告訴孩子,阿丹很努力地畫畫,並用燦爛的笑容帶給大家用心生活的能量,依然能把生命發揮得很有亮點!不是嗎?我和芳滿媽媽也曾經很在意別人的眼光,根本走不出家門,但現在早已免疫,因為只有帶着阿丹往外走,才能認識這世界的美好,讓阿丹的心靈更加地飽滿與亮麗。最後,我想鼓勵身心健康的孩子們,一定要努力地去學習、充實自己;對於許多和阿丹一樣有着病苦考驗的孩子,也請別灰心,只要不放棄,就能和許多人結好緣、就會有希望!」所以,漫步於展覽廳中,在欣賞鄭慧蓮的畫作時會發現,其作品中的色彩,雖然非常簡潔,但是其不同色彩的搭配則極為亮麗。這種亮麗,便是來自於心中對多彩生活的一種心靈外化。這不是幽怨的期待,也不是悲惋,而是對生活本身的一種讚美。在鄭慧蓮的心中,生活是多彩的,故而其作品也是多彩的。生活的美好色彩是無處不在的。展出的多彩水杯,便是鄭慧蓮在生活的周遭進行的色彩呈現。從藝術的角度看,這並不是在發掘或發現多彩,而是將雙眼中的多彩印刻在水杯之上,如此,才有更加感人至深的沛然。杯具乃是用來飲水之用,飲水乃用口。鄭慧蓮亦以口為握緊畫筆的扶助,因為,杯中色彩,是一種彩虹式的生活故事的講述。

揮灑心靈的圖景四十五度的天空,究竟是什麽?常人或許難以體會。兩根辮子、濃眉、深邃的雙眼皮,還有觸動大家深心的笑顏。鄭慧蓮——阿丹,就是有辦法讓我們卸下心防,並開始思考關於家人、愛、生命的本質。儘管,阿丹肩膀以下自五歲起已不能動彈與感受,但她總是堅強又樂觀地微笑面對一切。熱愛畫畫的她,用嘴巴咬着畫

筆,一筆筆畫出她所看見的45度的天空。以繽紛的色彩訴說她日常生活的感動、希望與夢想。阿丹透過自在的線條、繽紛的色調,繪畫小白狗、彩虹鯨魚、北極熊、飛魚、孔雀,還有一道美麗的彩虹,阿丹以優雅的姿態訴說着,會困住自己的不是雙手、雙腳,而是自己的心。這不僅僅是藝術宣傳海報的描繪,亦是參觀者心中的共鳴評述。海洋與天空,是人類探知陸地世界之外的最為深邃的區域,對於鄭慧蓮來說也不例外。在其一幅畫作中,她畫出了一隻多彩的小白鯨,同時也將自己的形象畫在了小白鯨的身旁,而這幅畫的主旨則是:鄭慧蓮希望能夠與小白鯨一起遨遊大海。固然,這不能夠緊緊看作是兒童或是少年的想像,而更應該看作是美好的藝術思維的延伸。這種思維來自對自己的多元想像的開啟。所以,一個人無論身患何種疾病,被捆住、被束縛住的,也只是自己的心,而不是雙手和雙腳。

動物意象的無盡想像在鄭慧蓮的作品中,有不少是涵蓋了各種不同的動物

意象的,例如北極熊、憤怒鳥等。動物的擬人化手法,實際上展現出鄭慧蓮在力圖讓生活的一切都能夠充滿樂趣。在她的筆下,羊變成了博士羊,但是走路則重心不穩,這種既寫實、又趣味的手法,都映射出生活的多姿多彩。動物意象,所蘊含的是無盡的想像。鄭慧蓮並沒有因為疾病而放棄了對想像的追求和對想像力的呵護。這是她一直能夠持續進行藝術創作的動力和源泉。美術館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阿丹(鄭慧蓮)的藝術創作故事,表現的就是一個生命在愛中被不斷放大、不斷成長的歷程。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阿丹自己,還是她的父母,必然都會承受巨大的壓力和痛苦,同時也要面對人

生接二連三的挑戰。但是,阿丹沒有被打垮,而是堅強地生活,雖然生命中的不確定因素特別多,但是確定的價值便是:人必須堅強,必須樂觀。因此,阿丹畫作中的動物,很多時候都是和阿丹在一起——他們在一起思索、一起玩耍、一起不斷找尋新的快樂的源泉。故而,動物意象在阿丹的筆下,是無盡想像的產物,也是最為寶貴的藝術思維。由於疾患的因素,阿丹的表面視野,只有四十五度。

但就是在這一四十五度之內,她畫就了最為廣闊的天空、草地、森林、動物以及心中的美麗世界。佛光緣美術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時每刻,阿丹都在和病魔進行鬥爭,每時每刻也在不斷創造生命的奇跡。這便是今次活動主題「愛」有關係的原因。愛,有大愛,有小愛。人愛自己,是小愛;愛別人,是大愛。最為重要的是,阿丹在父母的不斷鼓勵下,走到了今天,從台灣來到香港舉辦個人展覽,這種來自家長的鼓勵和厚愛,往往是很多子女在面對困難時,能夠持續走下去的最大鼓勵。如今,愈來愈多的人,包括本港人士,開始愈加深入地涉及到文化藝術創作以及創意文化產業的發展。就時事而論,很多人的「軟硬」件條件比鄭慧蓮要好。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像她那樣身殘志堅,在逆境中創造藝術成就。鄭慧蓮的作品是不灰心的體現和象徵,同時也是她將生命與自己融為一體的故事。色彩之美,來自生活之美;生活之美,來自心靈之美。佛光緣美術館今次舉行的展覽活動,帶動了更多參觀者對自己人生前景與個人價值坐標的思考。講解員告訴記者,最能夠打動參觀者的,不單單是藝術品本身,而是藝術品與身殘志堅的創作者之間所形成的對話和共鳴。從這個角度看,這也是今次展覽活動最大的意義所在。生命的價值,不灰心的藝術,便是這個充滿彷徨時代的最強音。

B8 文匯副刊專題 ■責任編輯:賈選凝 ■版面設計:謝錦輝 2015年1月19日(星期一)

「愛.就是惜」日前也同時在香港佛光緣美術館開幕。主辦方表示,「愛.就是惜」乃中國人的睿智,將「愛」、「惜」兩個字合成一個詞,於是「愛」有了落實的方向,「愛」有了無限的生命。據悉,香港佛光緣美術館已連續第四年舉辦「三好小畫家徵畫比賽」,推動星雲大師自1998年以來提倡的「三好運動」,一方面鼓勵不同年紀的學生把三好實踐於生活中,另一方面令眾學子能發揮創意潛能,透過繪畫色彩表達對「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個人的體會以及實踐的方式。消息指,今年主題「愛.就是惜」,立足於作

品的表現,從不同的角度傳達「愛惜」的理念,嘗試啟發學生「惜緣」愛護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惜時」愛護飛逝的時光、「惜言」愛護尊重的言語、「惜物」愛護與我們同體共生的萬物、「惜福」愛護得來不易的福報等。據統計,參賽的教學單位達45間,而參賽人數超過1900人,可見「三好運動」的精神已扎根香江,逐漸家喻戶曉。香港佛光道場佛光緣美術館即日直至2015年1月31日,展出近400幅得獎作品,以便社會大眾蒞臨觀賞,從學生畫作的具體呈現,熟識的情境讓人驚歎「原來善美因緣就在身邊」。從展出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參加是次活動的中小學生,發

揮出了無窮的創意,在緊扣活動主題之餘,也將保育、親情等不同層面和範疇的話題,透過畫作,融匯在今次展覽中。主辦方在活動推介文宣中表示,能懂得珍惜,才懂得愛。據悉,佛光山港澳地區總住持永富法師於開幕禮致詞時,提及阿丹只能透過口提筆作畫,開創一個不平凡的45度的天空,鼓勵大眾面對生命困難或挫折時不要氣餒,學習勇敢面對人生的態度,只要心中快樂,生命自然會快樂。佛光緣美術館地處香港九龍灣,位於佛光道場

內,乃是香港較大的非政府藝術展覽場所。近年來,美術館在推動兩岸三地藝術交流、藝術品展出以及公益活動方面,進行了大量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文、攝:徐全

進入2015年,深圳博物館開始舉行「奇趣與復古:十七世紀金陵書畫藝術精品展」。關於舉行是次展覽的時代背景與歷史脈絡,深圳博物館的網絡資訊介紹這樣表述,即17世紀中葉,中國正處在明末清初的社會變革之中;六朝古都金陵(今日的南京)——這座中國歷史上南方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彼時作為朱明留都和東南交通樞紐,經濟發達,文壇藝林人物薈萃;但到了明清朝代更替,社會動蕩巨變,明末遺民多隱居金陵,雅集酬唱,賦詩作畫。於是,金陵畫派逐漸形成。據深圳博物館資料顯示,是次展覽得到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和無錫博物院的支持,集中了87件套作品。事實上,一直以來,深圳博物館都是本港市民進行文化研習和觀摩的重要場所。由於深圳博物館正好位於深圳地鐵龍華線,對於從落馬洲口岸通關的市民而言,交通接駁非常便利。此外,深圳博物館本身的文化展覽,也具有極為鮮明的中國文史特色,是從細節和藝文層面了解中國文化與歷史的一個非常有價值和創意的渠道。以2014年為例,深圳博物館的文化年輪便不斷旋轉,先後舉辦過中國歷代匾額展覽、舉辦過錢幣展覽、舉辦過唐代仕女生活展、也舉辦過展現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苗族服飾展。展覽的不同層次和角度,成為了2014年文化展示活動的一大亮點和特色。深圳博物館的一大特色在於,其舊館更加側重於古代藝

術,而新館則被稱之為歷史館,更加側重歷史人文的訊息傳遞。一些本港文化界人士認為,深圳這種新舊兩館同時存在、同時分工運用的做法,在某種意義上做到了文化博物活動的細節化,分類也更為具體和科學,如此一來,則參觀展覽的民眾,對文博活動以及背後所代表的文化藝術歷史內涵,會形成更加全面、科學的分類視角和知識體系。從這個意義上說,立足於現有的藝術空間,持續發揮其細節功能,也是藝術空間活化的一種方式。故而,在閒暇之餘,前往深圳博物館賞析最新的文博盛世,不僅對普通民眾,對文化業界人士,也是重要的機會。

文、攝:徐全

深圳博物館文化盛世又一載

「愛.就是惜」2015三好小畫家美展開幕

生命的價值,不灰心的藝術,往往是在最為艱

難的時刻中展現出其意義的。從藝術的人生審美

視角看,在艱困逆境中成長的人,往往最有理想

和執着的情懷。來自台灣的女孩鄭慧蓮便是這樣

的一個人。雖然其健康面對巨大的挑戰,生活也

充滿了坎坷,但是以「45度」的視角,描繪出

了最為多彩、最為廣闊的天空。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徐全

生命的價值生命的價值不灰心的藝術不灰心的藝術

■■香港佛光緣美術館展廳香港佛光緣美術館展廳

■深圳博物館外景

■阿丹的故事已經著成書籍為大眾所知

■彩色的杯型工藝

■大白鯨遨遊大海,寓意阿丹心中的快樂。

■《丹丹夢想奇遇記》

■「畫亮45度的天空」之展廳

■阿丹筆下的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