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83
社 社 社 1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湖湖湖湖湖湖湖湖湖湖湖湖湖 湖湖湖湖湖湖

Upload: nemo

Post on 04-Jan-2016

4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明燕飞副教授. 社会学教程.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目 录. 第九章 社会制度 第十章 社会问题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 第十四章 社会的现代 第十五章 社会调查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社会学的对象 与学科性质 第二章 社会及其构成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第四章 社会互动 第六章 社会组织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1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明燕飞副教授

Page 2: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2

第一章 社会学的对象 与学科性质 第二章 社会及其构成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第四章 社会互动 第六章 社会组织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 社会阶层 第八章 社区

第九章 社会制度 第十章 社会问题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 第十四章 社会的现代 第十五章 社会调查 研究方法

Page 3: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3

主要内容: 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的历史与发展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的特点与功能

Page 4: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4

1 .什么是社会学——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社会学在语源学上的意义是关于社会的学问,由拉丁文 societas (社会)或 socius (社会中的个人)和 logos (词、学说、学问)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Page 5: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5

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 ?

绝大多数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A. 孔德在 1838年 10 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 4 卷中正式提出的。第1 卷至第 3 卷他使用的都是“社会物理学”这个术语。 孔德使用社会学这一术语的实质和目的,是为了表明社会学是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此区别于过去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Page 6: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6

2 .社会学研究方式

(1)尽可能运用类似自然科学的技术;

(2)人文科学特别是哲学的视角。

Page 7: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7

2006年 7月 3-5 日,《新周刊》和新浪网联手发起“中国压力测试问卷”大型网络参与调查,共吸引 16224 网民参与。

Page 8: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8

Page 9: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9

Page 10: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10

Page 11: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11

Page 12: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Page 13: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13

Page 14: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14

Page 15: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15

Page 16: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16

3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列出三分法理论框

架:

其一,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其二,社会的基本制度;

其三,基本的社会过程。

Page 17: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17

Page 18: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18

4 .社会学研究的现象 家庭、婚姻、群体、人际互动、贫富分化(社会分层)、越轨(犯罪)等,往往是我们熟悉的社会生活中的事物。 超女现象——李宇春为何登上《时代周刊》

易中天《品三国 ——》 学术研究往何处去

Page 19: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19

Page 20: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20

Page 21: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21

范跑跑躲猫猫打酱油俯卧撑楼脆脆 楼歪歪北京 “三鸟”贾君鹏,你妈叫你回家吃饭郭美美 baby

• 时尚用语

Page 22: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22

Page 23: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23

Page 24: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24

Page 25: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25

5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浅显事物的科学吗?( 1 )常识及其推理——熟悉而陌生。例 1.下层阶层的青年比中产阶级的青年更容易犯罪。 例 2. 是否存在种族歧视?

Page 26: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26

例 3 是否存在种族歧视?佛罗里达州 20 个县的 326 位凶杀案被告的有关信息

被告人的种族被判死刑

总计 比率%是 否

白人 19 141 160 12

黑人 17 149 166 10

Page 27: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2727

例 3 是否存在种族歧视?佛罗里达州 20 个县的 326 位凶杀案被告的有关信息

被告人的种族被判死刑

总计 比率%是 否

白人 19 141 160 12

黑人 17 149 166 10

被告人的种族 被害者的种族被判死刑

比率%是 否

白人白人 19 132 12.6

黑人 0 9 0

黑人白人 11 52 17.5

黑人 6 97 5.8

Page 28: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1) 社会学遵守负责地言说的严格规则 ;

(2) 社会学研究素材来源更广,研究视角比个人生活世界提供的视角更宽广 ;

(3) 社会学从整体结构即通过分析人类相互依赖的多重关系网络来理解人类的处境 ;

(4) 社会学扮演陌生人角色:冷静客观地观察和分析事实的本质特征。

( 2 )社会学与常识的四点基本差异

Page 29: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6 .社会学的一个特点:注重调查,注重实证 调查:实地调查(观察和访谈)、问卷调查 费孝通 : 《江村经济 —》 中国农村首选 标本 ,博士论文 , 《 Peasant

life in China

( 中国农民的生活 )》 , 马林诺斯基:“它 让我们注意的并不是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和部落,而是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国家。” 1981年获英国皇家人类学界最高奖——赫胥黎奖。

Page 30: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30

一.社会学的产生 1.产生的标志 奥古斯特 · 孔德 ((August Comte,1798~1857) 。社会学的创始人。 1838年《实证哲学教程》,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

第二节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Page 31: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31

社会学是以经验的实证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科学。 “实证”具有以下含义:现实的而非幻想的;有用的而非无用的;可靠的而非可疑的;确切的而非含糊的;肯定的而非否定的。 孔德提出了:●社会学概念;●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方法;●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框架:社会动力学与社会静力学。

Page 32: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32

2 .社会学产生的条件 (1) 社会历史条件 : 英国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法国大革命成为主要的政治动因 (2) 思想条件 : 中国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西方古希腊思想家们的睿智;十七八世纪以来欧洲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的政治思想和社会思想;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 ;思想启蒙运动确立了基本的思想源泉和知识动力。 (3) 学术条件 : 17、 18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科学实验蕴含着的科学精神 ,为孔德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提供了科学基础。

Page 33: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33

1.西方社会学的形成 19世纪初,欧洲,社会学诞生于急剧变迁的时代。 孔德: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 马克思( K.Marx )资本主义理论; 韦伯( M.Weber )合理化理论; 迪尔凯姆( E.Durkheim )社会团结理论; 斯宾塞( H.Spencer )社会类型理论; 帕累托( V.Pareto )精英循环理论; 滕尼斯( F.Tǒnnies )的社区与社会理论;等等。

二.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

Page 34: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34

赫伯特 · 斯宾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 是西方社会学史上早期社会学家、实证主义者、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是一位多产的著作家,被视为英国学术界的“思想泰斗”、“维多利亚英国的亚里士多德”。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论。

Page 35: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35

迪尔凯姆( Emile

Durkheim, 1858~ 1919 ):法国第一个被任命的社会学教授;明确提出社会学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主张功能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最早使用实证方法——统计学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家;系统论述实证主义的方法论 ,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Page 36: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36

马克斯 ·韦伯 (Max Weber,1864~ 1924):德国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 ;1882年海德堡大学主修法律兼修历史、经济哲学和神学 ;1889年以《中世纪商业社会史》获得柏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1891年获得柏林大学法律系教职; 1894年担任弗莱堡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1898年患精神分裂症不得不中断教学生涯。

Page 37: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37

开创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传统。认为,对社会行动的研究不应该只依赖客观的定量方法,必须包括 “解悟心声”——对于他人心灵的“同情理解”;强调价值中立,“理想类型”。 社会行动与合理性; 统治类型和科层制;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Page 38: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38

马克思 (Karl Marx, 1818~ 1883) :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主要著作;《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 1848 年至 1850 年法兰西阶级斗争》、《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等;资本主义理论。;社会学创始人之一。

Page 39: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39

主要观点 :

(1)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经济地位的不平等是社会冲突的根源 ;

(2)私有制使社会分裂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阶级区分贯穿于全部社会生活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普遍现象 ;

(3)“ 自从原始公社解体以来,组成为每个社会的阶级之间的斗争,总是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4)阶级斗争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表现为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由经济关系中的不平等决定。

Page 40: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40

古典社会学阶段

(1830---1920年代)

现代社会学阶段

(1930--1970年代)

当代社会学阶段

(1980年代----)

迪尔凯姆

(实证主义传统)

结构功能主义/交换论功

能主义/结构主义

新功能主义

系统功能主义

韦伯

(人文主义传统)

符号互动论/冲突论

现象学/常人方法学

结构化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

马克思

(批判主义传统)

批判理论结构主义

马克思主义

沟通理论

后结构主义

社会学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类型

Page 41: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41

社会学产生于欧洲,蓬勃发展于美国。美国社会学最大特点是注重应用研究,学术自由是理论创新的社会条件之一。

罗伯特 ·帕克 (1864~ 1944)编写了第一本社会学入门教材 ;

1892年芝加哥大学第一个能授予社会学博士学位的大学 ;

塔尔科特 ·帕森斯 ( 1902~ 1979)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

达伦多夫、刘易斯 · 科塞创立冲突理论 ;

霍曼斯 (G. Homans) 、布劳 (P. Blau) 提出社会交换理论 到 20世纪 90年代中期美国社会学系:能授予博士学位的 190所, 硕士学位的 140所,学士学位的 860所。

2 .美国社会学的发展

Page 42: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42

西欧国家社会学与美国的一个明显差异是理性思维和批判色彩。 吉登斯( A. Giddens )结构二重性理论 ;

哈贝马斯( J. Habermans )沟通行动理论 ;

亚历山大( J. Alexander )新功能主义 ;

布尔迪厄( P. Bourdieu )实践理论 ;

柯林斯( R. Collins )新冲突理论,

3.当代西欧国家的社会学

Page 43: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43

发展中国家社会学得到一定程度发展。它以西方社会学知识为基础,研究本国社会结构和社会进程,主要进行一些应用性的研究,但突出成果并不多。不过拉丁美洲国家社会学家提出了依附理论: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形成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如何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能保持其政治上的独立性,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

4 .当代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学

Page 44: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44

1 .社会学的传入或出现( 1891~ 1911 ) 社会学基本是西学,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传入中国。我国古代仍然有一些丰富的社会思想,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大同思想,是我国古代关于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理想的系统化论述。康有为、孙中山等以追求大同社会之理想为志向,与现代社会学者的追求也是比较一致的。 1896年,谭嗣同在《仁学》中最早使用了“社会学”一词:“凡为仁学者,于佛书当通华严及心宗、相宗之书,与西书当通新约及算学、格致、社会学之书” 。

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Page 45: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45

严复 (1854~ 1921)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变法运动中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州)人;青年时代被清政府派往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回国后长时期在清政府北洋海军的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任职;翻译过多种西方国家学术著作;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地介绍“西学”即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人。翻译过 A. 斯密的《国富论》、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 (即《群说肄言》 ) 。

Page 46: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46

20世纪过后,中国大学中的社会学系发展较快。社会学课程在我国高等学校中出现。 1913年,美籍教授在教会学校—上海浸洗学校设立社会学系。 1921年后,厦门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十余所大学建立了社会学系。 1922年在北京建立中国社会学会。最早的社会调查是 1914~ 1915年间,北京社会实进会对 305个洋车夫生活情况的调查。孙本文撰写了大量介绍西方社会学的著作,是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1922年上海大学组建了社会学系,瞿秋白讲授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社会学课程。

2. 20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学成长与建设时期

Page 47: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47

孙本文( 1891-1979年) ,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 ;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21

- 1926年留学美国,获纽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26- 1928年在复旦大学讲授社会学 ;1929- 1949年任中央大学教授,并长期兼任社会学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 :系统社会学理论体系,文化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孙本文既是中国社会学奠基人之一,也是系统介绍西方社会学到中国的主要学者,是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之一。

Page 48: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48

吴文藻 (1901-1985), 中国当代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家。早年就读于清华学堂。广泛介绍西方社会思想和人类学的各种流派,力求把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结合起来,开阔了当时社会学系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以后中国社会学界教学和科研的方向。 1923年赴美留学,先后在达特默斯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习社会学和人类学, 1929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授兼系主任。注重培养人才。中国当代知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林耀华、李安宅、瞿同祖等,均出其门下,得到悉心教诲。

Page 49: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49

1952~1978年是社会学发展中断时期 ,1951年 11 月至 1953年中央政府在高校进行院系调整中, 20 个社会学系被取消。 直至 1979年改革开放后才得以恢复。费孝通等社会学家努力推进社会学学科建设,培养社会学教学和研究人才。 1980~ 1982年,上海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高等院校率先建立社会学系。 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立社会学研究所。此后,社会学在我国得到了较快发展。

3.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学

Page 50: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50

截止 2006年 1月 25日 , 我国社会学博士点共 16

个:北大、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大;南大;南开;中山、上海大学;清华、武大、吉林大学、华中师大;复旦、厦大、华东理工、华中科技、河海大学 博士后流动站 6 个:北大;社科院、人大;南大、南开、上大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北大)、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人大)国家重点学科:北大、人大

Page 51: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51

费孝通教授会见国际社会学会主席本-

拉斐尔教授和前任主席佐佐木正道教授。

Page 52: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52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 .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 ( 1 )孔德把社会当作一个整体,研究社会结构(包括社会制度和家庭等)和社会进步。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从横向和纵向等不同侧面研究社会进步的过程。

第三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Page 53: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53

( 2 )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 ●社会关系 马克思认为社会关系是两种不同属性的人们之间形成的社会交往形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对其他社会关系起基础性作用。 齐美尔认为,社会学要研究作为社会生活整体抽象的“人类的纯粹社会形式”。社会学是研究作为社会交往的形式的科学,形式不仅是事物质的规定性的抽象,而且是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 , 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

Page 54: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54

社会结构 孔德所说的社会整体的构成就是指社会结构。马克思从宏观的角度,即从经济基础出发分析社会结构。但帕森斯等后来的社会学家,也从微观和中观的角度对社会结构进行了分析。社会结构是与社会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从总体上分析社会整体内在关系模式的概念。斯梅尔瑟认为,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不同类属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一般指社会中各群体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职能部门之间、阶级阶层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稳定的关系模式。

Page 55: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55

Page 56: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56

( 3 )社会行动和社会过程 孔德和马克思从宏观视野关注社会过程,研究和探讨社会变迁的规律。更多社会学家从宏观和中观层面考察社会变迁。韦伯等从微观视野关注社会行动,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帕森斯用社会行动来解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说明以个人行动为基础的、持续的社会行动会形成和发展为社会行动规范和结构。社会行为和规范反过来又制约和引导个人、集团的行动。……

Page 57: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57

( 4 )社会制度 孔德认为,社会制度包括家庭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家庭制度在社会制度中发挥着基础作用。斯宾塞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主要器官系统包括家庭制度、礼仪制度、政治制度和教会制度。萨姆纳认为,研究民俗社会的入手点就是分析各种制度,即一个具体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这些基础性活动所反映的规范体系。

在社会学研究早期,人们研究一个不发达的具体社会的内在运行机制时,社会制度成了研究对象。在现代社会社会学研究中,从功能主义视角去分析社会分化整合,社会制度就是最基本的入手点。

Page 58: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58

2006年 3月 15 日

Page 59: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59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Page 60: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60

(1) 社会学将社会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2) 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是社会学研究的具体入手点。 (3) 社会学探索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性。 (4) 社会学是对社会现象的具体研究。

Page 61: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61

社会成员的多样性——个体层面与团体层面的多样性; 社会行动的复杂性——政治、经济、文化等;

社会行动或社会活动目的的多样性——利己、利他、互利等; 行动方式的多样性——合作、竞争、冲突、妥协等。

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Page 62: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62

研究宏观社会结构及其变动中的问题:社会阶级与阶层、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社会控制、社会规划、社会预测和发展社会学等等。 研究与人的活动相关的其他方面:社会心理学、文化社会学、人口问题等等。任何与人们的社会活动相关的现象都属于社会学研究对象。 研究的核心问题:人们在何种情况下、因何种原因、采取何种行动,其中包含的规律性。

Page 63: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63

Page 64: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64

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什么个人要加入各种社会群体成为社会之一员?自然人如何变为社会人的?社会互动的机制是怎样的?等等。 2 .社会结构: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什么?人们活动于其中的基本群体形式有哪些?社会的纵向结构是怎样的?等等。 3 .社会变迁:人类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因是什么?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如何?等等。

三 .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Page 65: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65

Page 66: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66

一.社会学的知识体系与学科特点 1.社会学学科的知识体系 ( 1 )社会学理论也称理论社会学,它是对社会构成要素、社会关系、社会行动、社会结构、社会过程、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问题的理论性分析。 ( 2 )社会学研究方法是从事科学的社会学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 ( 3 )应用社会学是将社会学理论和社会研究方法运用于某一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研究。

第四节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Page 67: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67

功能主义的视角 社会的每一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维护了社会稳定。根据这种观点,社会的构成部分(如家庭、商业机构、政府)以系统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对整体发挥着好的作用。

社会学研究的三种理论视角

Page 68: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68

冲突论的视角 强调人们因有限的资源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秩序是强群体对于弱群体实施统治之结果。 互动论的视角 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交往的,如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的意义。它关心的是微观层次的社会互动和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人。研究方法上倾向于定性研究。

Page 69: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69

( 1 )整体性观点:研究某种社会现象,必须把它放入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 2 )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社会学研究以社会学知识为主又不囿于本学科。 ( 3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实证研究方法,它强调将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结合起来去研究社会现象。 ( 4 )应用性:社会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 5 )建设性和批判性:即社会学建立之初的两个基本取向,即维护改良取向和革命批判取向。

2.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Page 70: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70

Page 71: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71

1. 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的关系 同属社会科学。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重点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学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的学科;狭义政治学研究的是国家、政府及其为行使职能而建立的机构即权力形成、行使及运作的科学;重点研究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法学以法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研究法的起源、法律规范的制定和执行;重点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上述学科仅仅研究社会关系或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而社会学以各种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综合地研究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

二.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Page 72: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72

2. 与历史学、人类学的关系 ●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是研究人类社会已过去事件及其规律的学科;其重要功能是以古鉴今。社会学则主要面对现实社会。 ●人类学以原始民族为对象,是研究人类进化、发展规律的学科;社会学以现代社会为对象。●人类学主要运用田野工作方法,社会学重要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同时也结合定性方法。 ●历史学和人类学都是从多个层面综合研究人类和社会现象的学科,综合性、多层面视角是它们与社会学相似之处。

Page 73: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73

3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哲学,马克思通过对人类不同历史阶段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提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论断。但历史唯物主义不能代替社会学研究:两者研究对象有区别,社会学研究宏观社会结构及宏观社会变迁,但主要研究的是具体的社会现象;两者研究方法也有不同,历史唯物主义采用历史比较方法、逻辑分析方法,而社会学主要采用社会调查和社会统计等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两者任务不一样,社会学面对的是具体的社会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规律性的问题。

Page 74: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74

图 1.1总合论

图 1.2综合论

图 1.3平列论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Page 75: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75图 1.4普适论 图 1.5 中心论

Page 76: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76

1 .描述的功能——社会是怎样的 例:社会排斥与城市贫困群体的生存状态 例:对芝加哥无家可归者数量的调查 2 .解释的功能——社会为什么这样 3 .预测的功能——社会将会怎么样 4 .规范的功能——社会应该怎么样

三 . 社会学的功能

Page 77: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77

表 8-2 城市贫困家庭的食品消费状况

Page 78: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78

社会学与社会的关系 (1) 基础研究( basic research) 与应用研究 (applied

research) 。 (2) 基础研究是原理性的,涉及的仅是理论自身的知识。

比如,社会学中一个很熟悉的问题是:当一个社会群体发展为较大的群体时,这个群体中的行为会怎样变化?一个三人小组中的成员和 25 人小组中的成员有不同的行为吗? (3)应用研究则着重于决策,为某一特定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例:怎样才能降低街头犯罪率或减少中途退学的学生人数

Page 79: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79

(1)评估研究。对已经实行的政策、计划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估研究通常回答两个问题:“这个计划是否成功?”“它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例:对佛罗里达强迫判决法影响的研究。

(2) 社会实验。在社会政策和社会计划普遍实施之前所进行的实验。例:巴尔的摩生活项目 (3) 政策性社会调查:调查目的是为政府官员和公众提供有关国家所面临的重大政策问题的信息和对策性建议。 (4) 社会预测:对社会发展趋势进行推断,对社会发展的前景进行规划。 (5) 社会监测:对重大社会现象和民情民意的监督测量。

应用研究的类型

Page 80: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80

表 8-4 释放后第一年的拘留记录

拘留指控 实验组( n=216) 对照组( n=216) 差异

盗窃(如抢掠、入室行窃、盗窃等)

22.2% 30.6% -8.4

其他严重犯罪(如谋杀、强奸、袭击)

19.4% 16.2% +3.2

轻罪 7.9% 10.2% -2.3

Page 81: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81

(1) 政策咨询:向政府决策者提供有关社会事务的专业知识。 例:美国最高法院 1954年关于禁止种族隔离学校的决定。 (2) 社会批评 :对发表具有导向意义的社会生活理论分析著述。 (3) 社会诊断 :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解决社会问题。

非直接应用研究的类型

Page 82: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82

(1)职业准备。客观观察社会环境,将复杂的思想条理化,用数字检验感觉和理论,以及进行清晰的逻辑推理。学会与别人相处的“社会”技能。组织才能的培养。 (2) 日常决策。 (3) 了解你自己。

为什么要学社会学

Page 83: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 会 学

83

关键术语实证方法 社会关系 社会结构 社会行动 社会过程 思考题

1 .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 .社会学的功能有哪些 ?

中国社会学网网址:http://www.sociology.cass.cn/shxw/

联系方式 :

Tel: 13307315377

QQ: 419197987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