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 theory in everyday life -...

7
1 关于博弈论 Game Theory in Everyday Life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Jul-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1关于博弈论

Game Theoryin Everyday Life

身边的博弈

想一想

假如你正跟恋人用手机通电话,突然信号断了。这时,你会立

即拨电话过去,还是等你的恋人拨电话过来?

很显然,你是否应拨电话过去,取决于你的恋人是否会拨过来。如

果你们其中一方要拨,那么另一方最好是等待;如果一方等待,那么另

一方就最好是拨过去。因为如果双方都拨,那么就会出现线路忙;如果

双方都等待,那么时间就会在等待中流逝。

这,就是博弈!

在一场博弈中,你必须考虑对方的选择以确定自己的最优选择,而

对方也必须考虑你的选择来确定他的最优选择。你从博弈中得到的——

在博弈论中称为赢利(payoff),不仅取决于你自己的行动,也取决于对

方的行动;同样,对方从博弈中得到的赢利,不仅取决于对方的行动,

也取决于你所采取的行动。你们当中的每一方,都试图尽可能地最大化

自己的赢利。

在这场电话博弈中,如果你知道恋人不会拨过来(比如以前断线时

就是她在等待电话),那么你的最优行动就是拨过去;当然也可能相反,

比如她打给你的电话免费,而你也知道这一点,那么你的最优行动就是

等待对方拨过来。总之,你们的行动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依赖。这正是博

弈最本质的特征。

博弈的要素

因利益而发生冲突或对抗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大到国家政

治、生死之地、存亡之道,小到人生棋局、日常生活、赌博游戏,谋略

Game Theory

in Everyday Life

性对抗都是最为常见的局势。

从前面的例子中,读者朋友大概已经形成了对博弈的一些粗略认识。

如果现在要给博弈一个规范性的定义,那么我们可以借用 2005 年因博

弈论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罗伯特·奥曼教授的看法:所谓博弈,就

是策略性互动决策。任何一个博弈,至少都包括以下三个要素。

● 一组局中人(一个局中人集合)。

● 局中人可以采取的行动(出招)。

● 局中人可能得到的赢利。

当然,一个博弈至少包括这三个要素并不是说只包括这三个要素。

对于动态博弈,还需要定义局中人的行动顺序;对于那些强调信息不对

称的博弈,还需要定义每个局中人的信息结构。不过,最基本的要素是

这三个。

在任何一个博弈中,每个局中人的目标都是最大化其赢利。标准的

博弈论,假设人们不会有道德、良心和情感上的考虑,所有的一切都唯

一地以是否符合自身的利益作为行动选择的标准。本书也会始终坚持这

个假设,不过有时候我们也会提到目前来自心理学、行为博弈理论对这

一假设的挑战和修正。尽管如此,大家仍然有必要认为,这个假设在绝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成立的。 一

在任何一个博弈中,每个人的赢利不仅取决于自己如何“出招”,也

取决于别人如何“出招”。正是这种战术上的互动,使得博弈充满了趣

味、新奇,甚至惊险、刺激。

所谓博弈论,就是一套研究互动决策行为的理论。它实际上也可以

一  人们并不是绝对自私自利的,在太多时候人们会将其行为置于道德、规范、良心等约束下

予以权衡考量。换言之,人的行为也有非物质利益的动机。但是,这并不否认物质利益是

人类行为的最重要的动机,因为物质利益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条件。在本书的后记中,

我们也讨论了人类行为中不可忽视的非物质动机。

身边的博弈

看作一种思维方式,即谋略性思考问题的方式。对博弈论的通俗理解就

是,关于人与人的交往中“换位思考”的学问。

谁应该学习博弈论

看看下面这些问题。

想一想

● 当我们做一项决策的时候,考虑的仅仅是自己吗?

● 当我们做决策的时候,拥有的信息越多越好吗?

● 拥有越多的选择机会对我们越好吗?

● 因为有些物品可以方便他人,我们却享受不到,我们就不应

去提供吗?

● 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应该从现在向将来推理吗?

● 不留退路会使自己的处境变得更糟糕吗?

● 精神病人比谈判专家更不可能在谈判中获得更大的好处吗?

● 人们的合作是出于道德和高尚的情感吗?

● 我们的信念不会影响世界发展的结果吗?

● 选举中多数派一定会获胜吗?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理所当然地持肯定观点,请参与博弈论的学习。

因为博弈论会告诉你,这些人们已习以为常的“传统智慧”有可能是

很不明智的。在本书中,你不单会获得上述系列问题的答案,而且会见到

许许多多反传统智慧的例子。博弈论的确会带给我们观察和思考各种现象

的另一种视角。

Game Theory

in Everyday Life

思维和策略技巧

博弈论研究互动决策行为,大多是对抗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对抗

行为。现实中有很多对抗局势,其胜负主要取决于身体技能,比如百米

赛跑、跳远比赛、公平决斗(即决斗之后不再寻仇)等。要在这类对抗

局势中获胜,你需要锻炼的是身体技能。这样的对抗局势虽然也可纳入

博弈论的研究范畴,但是博弈论研究者对此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在更多

的对抗局势中,其胜负很大程度甚至完全依赖于谋略技能。一场战争的

胜负,往往取决于双方的战略和战术,而不是人数的多寡;一场足球赛

的胜负,固然跟球队的实力有关,但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队伍攻防的组

织和调度。胜利并不一定属于强者。要在这类对抗局势中获胜,你需要

锻炼的是谋略技能。博弈论研究者深深感兴趣的,正是此类需要谋略较

量的博弈。

每个人一出生就进入了人生的竞技场,渴望成功是人类的天性。所

以,从亘古以来的漫长岁月中,人们一直努力磨砺竞争的技巧,并希望

寻找到成功的法则。但是,人们也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什么法

则可以确保人们绝对成功——既然这个社会上一定要有成功者和失败者

之分,那么就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常胜将军。不过,竞争的技巧的确是

可以磨砺出来的,也可以从学习中掌握。竞争的技巧虽不能保证一个人

所向披靡——因为你的对手同样可以磨砺其竞争技巧,但是可以改善一

个人在竞争中的处境,使其不至于太过糟糕。即使是失败,一败涂地和

损兵折将的严重程度并不相同。因此,诸位读者不要寄希望本书可以使

你所向无敌,但是阅读本书可以增强你对某些局势的洞察力。

最后,博弈论初学者也应当意识到:在历史和现实中,人与人的智

慧较量一直是人类社会的突出现象,设局、破局、对局的例子比比皆是,

身边的博弈

但是,博弈论虽然有趣,却不是探索性的论据、经验法则、趣闻的根据、

荒诞故事的集锦。它之所以被称为理论,是因为它有自己独特但又保持

逻辑内在一致性的思考方法。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策略博弈也是

一种颠覆传统的思维方式。

读者和我之间的博弈

聪明的读者会发现,你与我之间也正在进行着一场博弈。

正如标准的博弈论对参与人的基本假设:他们都以自身的利益作为

选择行动的标准,而不会考虑怜悯、仁慈、奉献精神之类。我写本书,

也绝对不是出于什么高尚情感或奉献精神要来帮助你学习博弈论,我的

主要目的当然是希望它能有一个好的销量,能卖个好价钱,这才是我最

根本的动机。

但是,问题就在这里。如同本书第 8 章将提到的绑匪和人质的家人

之间缺乏信任一样,现在的我特别像一个绑匪,而握在我手中的“人质”

就是本书的质量。你就像“人质”的家人,如果人质安全(本书质量高),

你当然愿意付出赎金(付钱购买)。但是,我也可以拿了赎金之后杀掉人

质,使你购买的是一本再糟糕不过的书。

是的,我的确可以欺骗读者。大多数读者也许只是看了封面、目录

或序言和后记中几段话就匆匆做出购买决定。既然如此,我完全可以多

花点儿时间将目录、序言和后记写得漂亮些,再让出版社设计一个非常

诱人的封面,而在书的其他地方就随意填一些文字敷衍了事。只要你的

钱落入我的腰包,等你发现本书原来是粗制滥造的时候,实际上也已经

对我毫无办法了。

对于绑匪来说,收到赎金而杀害人质并不是一个好的策略,因为这

Game Theory

in Everyday Life

将使他失去信用而在以后很难成功地勒索人质的家人。所以,职业绑匪

常常会树立起讲信用的声誉。同样的道理,对我来说,如果希望长期得

到读者的认可,那么欺骗读者显然不是一个好的策略。原因很简单,第

一,如果我欺骗了一个读者,那么这个欺骗信息就会传给他的朋友、朋

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最后本书就会被贴上垃圾的标签而卖

不出几本;如果我认真地写好本书,得到读者欣赏,那么也就会得到他

的朋友、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欣赏,这显然是一个不错的

结果。第二,我是一个大学教授,如果我不负责任地敷衍了事,失去的

不仅是读者,也可能让人怀疑我对于学术研究的态度;既然我希望长期

在学术市场待下去,我就不能像一些不负学术责任的写手那样信手随意。

第三,出版本书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在国内以出版经济学普及

著作和教材而在读者中享有美誉,既然它好不容易积累起自己的声誉,

并且希望自己的基业长青,则断然不会出版“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

作品来损害自己的声誉。如果我在本书里确实没写什么像样的东西,那

么出版社就会成为一个最大的受害者。当然,这也说明出版社的策划编

辑和责任编辑非常积极地跟我讨论书稿的写作与修订意见,并不是出于

真正关心我个人的利益,只不过是出于对出版社利益的关心而导致我的

利益也得到了改善。同样,我也没有心思关心读者的权益和利益,但是

在市场至上的环境和出版制度下,我仅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写好本书,

客观上的确给读者带来了好处。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