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兴化:从小说之乡到文学之城 -...

1
责任编辑:李晓晨 2018 年 12 月 28 日 星期五 3 8 江苏兴化 江苏兴化从小说之乡到文学之城 从小说之乡到文学之城 11月的里下河平原,岁月孕育的果实已然捧在 手心,蕴含希望之光的种子也已落地。11月9日至 23日,以“传承兴化文脉共建文学之城”为主题的首 届中国·兴化施耐庵文学节,在江苏兴化这座水乡小 城举行。穿越数百年时光,一个个有关传统的、现代 的,名家的、本土的节日活动,如同一股股文学清流, 将具有“兴化气韵”的文脉赓续、传承,同时,清朗的 文化主题又赋予这个时代的兴化人新的追求,激励 人们共同书写新的文学篇章。 回望:提升施耐庵文学品牌影响力 兴化,板桥故里,水浒摇篮。这里自古贤人辈出, 施耐庵、宗臣、陆西星、郑板桥、刘熙载、刘韵琴等历 史名人如日月星辰闪耀于文学的星空。 施耐庵文学节上,“施耐庵”自然是节日的主角 与灵魂。 11月16日下午,以施耐庵命名的第三届“施耐 庵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兴化举行,有5部作品获奖, 兴化一部本土作品获特别奖。 于2011年设立的施耐庵文学奖,旨在激发文化 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中国长篇叙事文学的创新与繁 荣,为提升汉语长篇 叙事作品的世界地 位,贡献“兴化力 量”。纵观三届获奖 情况,既有宗璞、贾 平凹、王安忆、赵本 夫这样的文坛名家, 也 有 宁 肯、金 宇 澄、 李佩甫、陈彦、付秀 莹、普玄等文坛生力 军,还有董启章、严 歌苓等作家。 文化的力量贵 在自信。对于兴化人 来说,以特有的方式 回 望、纪 念 这 位 先 贤,既是精神上的寄 存,也是砥砺前行的 动力,更是实现梦想 的力量与温度。中共 兴化市委书记李卫国在颁奖典礼上表示,施耐庵文 学奖将以其鲜明的独立性、独特性在文学奖项中独 树一帜,成为我国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奖之一;一定 会推动文艺创新,繁荣文艺创作,激励作家创作出 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也一定会成为兴化叫 响世界的又一张文化名片,进一步放大“兴化文学现 象”,提升兴化的知名度、美誉度,为更好地推动兴化 文化建设高质量注入新动力,把文化名城建设推向 新高度。 对于获奖者来说,获得施耐庵文学奖是一种荣 耀。 “获知得奖的消息,顿感一种督促的力量,督促自 己写出更好的作品,要不然就会有愧于施耐庵先生 的鼎鼎大名。” “《水浒传》这部作品对我的意义很大, 在施耐庵的家乡得到这个奖,对我来说是巨大的鼓 舞。”诸位获奖者感受到了这份奖项的分量。 连续三届主持评奖活动的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 功指出,兴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施耐庵巨大的文学 成就、历史影响,以及兴化籍作家在当代文学创作中 的突出成就为施耐庵文学奖的设立奠定了坚实基 础。施耐庵文学奖的设立,为我国长篇叙事文学的发 展作出了贡献。 新垛镇施家桥村的一抔黄土,是一代文豪施耐 庵的最终栖息地。600多年前,隐归乡野的施耐庵在 此潜心著书,写出了千古名著《水浒传》。施公的栖息 地自是后来人心中的“朝圣”之地。颁奖典礼的第二 天,参加首届施耐庵文学节的文学名家来到施耐庵 文化园,追寻水浒文化起源,缅怀这位文学巨匠。透 过毕飞宇工作室、兴化文学馆、广场书屋的窗口,他 们得以窥见兴化文学厚土之一斑。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后世中国小说创作 的典范。文学节期间,以组织一次施耐庵文化主题游 学综合实践活动、演讲一个施耐庵传说或《水浒》故 事、撰写一篇读(评)施耐庵、读(评)《水浒》的文章、 开展一次征文评选活动为内容的“阅读《水浒》”系列 活动,在全市各中小学校深入开展,学生们成为文学 节的参与者、阅读者、写作者。从小接受经典著作的 熏陶,将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文学的种子,并随着他 们的成长培育出文学新苗。 先贤们的巨大成就成为家乡人藏于心间的骄傲 资本,丰富着人们的精神家园。禹俊,一位普通的兴 化市民,因为从小就喜欢同乡所著的《水浒传》,他八 九岁时就开始收藏水浒题材的艺术品,30多年间收 藏了3000多件有关水浒题材的艺术品。11月9日上 午,禹俊水浒题材艺术品收藏展开展,与人分享有关 水浒的故事。 守望:透过“现象”见本质,文苑代 有人才出 里下河平原上的兴化,纵横交错的河流滋润着 这方水土上的芸芸众生。灵水秀土,崇文尚雅,著书 立说蔚然成风,绵绵不绝的文脉犹如条条奔向大海 的河流,丰沛而又温润。在当代,中国文坛涌现出一 大批有成就的兴化籍作家,创造了文学领域独特的 “兴化现象”。难能可贵的是,在兴化本土有一群坚守 文学梦想的业余创作者,他们勤奋耕耘,用文字传承 这一方水土的精神依存和文化底蕴。施耐庵文学节 期间,这些文学理想的深情守望者,用他们的特别行 动和互动方式,生动演绎了文学节的“节目”。 11月18日上午,毕飞宇工作室第十五期小说 沙龙如期举行。工作室的“主人”毕飞宇,《雨花》杂志 副主编育邦,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乔叶,作家庞余亮, 以及众多文友如约而至,为本土作者创作的小说《人 皮二胡》“把脉问诊”。在点评作品的同时,育邦、乔叶 还为文友们现场开起“小说课”,讲解小说创作中需 要注意的细节。 毕飞宇这些年总爱往家乡跑,他牵挂着他的工 作室以及众多的文学坚守者。自2014年12月6日 第一期小说沙龙举办以来,毕飞宇工作室小说沙龙 已举办 15 期,除他本人外,丁帆、叶兆言、余华、叶弥、 贾梦玮、朱辉、庞余亮等一批知名作家、评论家先后来 到文学沙龙,举办小说创作讲座、点评修改作品,渴望 交流的兴化文学爱好者与名家因此有了一个面对面 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施耐庵文学节期间,鲁迅文学奖得主、《雨花》杂 志主编、兴化籍作家朱辉走进兴化文学课堂,为本土 作家代表、读者讲授短篇小说的创作之道,并以众多 的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为例,现场讲解如何收集到小 说的创作资源。 秋冬季节的转换,清冽的雨水来得格外频繁,烟 雨濛濛的小城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11月18日下午,里下河平原上的颂歌—金 倜诗歌朗诵会上,《里下河平原上的颂歌》《面对生 活》等十几首由本土诗人金倜创作的诗歌,带领听众 来了一次诗意之旅,大家随着诗人的笔端感受水乡 美景、风土人情、情感百味。作家毕飞宇、庞余亮等人 也以好友的身份上台朗诵。中共兴化市委常委、宣传 部部长刘春龙在朗诵了《楚水的秋天》后说,金倜的 诗歌不仅仅属于他自己,也不仅属于他的家人,更属 于兴化文学、兴化人民,属于更广阔的空间。 高雅的诗歌朗诵生成余音绕梁的感动,文学节 期间举行的《楚水文成》兴化现当代作家作品朗诵会 有着同样的精彩。来自全市不同职业岗位、不同年龄 段的朗诵爱好者竞相登台,以声画结合、表演相伴的 艺术,奉上一个个作品,给人带来视听上的享受。 近年来,兴化籍作家的作品经过另一种方式的 再创作,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 学节期间开展的兴化籍作家影视作品回顾展,《摇啊 摇,摇到外婆桥》《哺乳期的女人》《青衣》《推拿》《罗 荣桓》等作品在荧屏集中上演。寒意渐生的季节,兴 化人民又增添了一份艺术的暖意。 生生不息的创作人才,除了自身的勤勉外,还需 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滋养。李冰、王锐等10位作家, 是兴化上千创作大军中的代表,11月9日下午举行 的重点文学作品创作扶持项目签约仪式上,他们现 场签订了扶持项目立项合同。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将 对他们的相关作品给予召开专家审稿会、组织优秀 作品研讨推介活动、提供出版资助等方面的支持。 兴化的文化事业从来不缺热心的支持者。节日 期间的一系列文学活动,得到了惠生控股(集团)有 限公司、江苏兴化农村商业银行等众多社会力量的 关心与支持。 展望:推动从“小说之乡”到“文学 之城”的华丽升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个时代有一个 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从“小说 之乡”到“文学之城”,虽然并没有明显的“时代感”, 也非简单由“乡”到“城”的过渡与变化,而是为了构 建一个更大平台、更宽领域,更有深度、更有内涵的 文学高地。 11月17日下午,由江苏省作协和兴化市人民 政府主办的从小说之乡到文学之城—兴化文学 发展研讨会举行。中国作协办公厅副主任王军,中 华文学基金会秘书长李小慧,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 会长赵利民,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钟山》主编贾梦玮,南京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温 潘亚,南京图书馆党委书记韩显红等嘉宾出席研讨 会。 对于兴化而言,文学不失为这个婉约小城的清 亮底色。打造一座独具气质的“文学之城”,既是践 行“人文兴市”战略的需要,也是“文化兴化”建设的 需要。 兴化素以文化底蕴深厚而著称,文学资源亦堪 称丰厚,历史上文学大家的出现是连续性的,兴化文 脉从无间断。兴化是泰州乃至整个里下河地区的文 学高地,早在2011年就被中国小说学会命名为“中 国小说之乡”。目前,兴化籍作家共有中国作协会员 15名,江苏省作协会员80名。 中共兴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春龙提出的 “以建设‘文学之城’为抓手,充分发挥文学资源优 势,努力从‘小说之乡’走向更广阔的‘文学之城’,为 兴化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 支撑”的这一概念,得到了与会嘉宾的充分肯定。 “从施耐庵先生到毕飞宇,600年间薪火相传,文脉 相传,人杰地灵,这块土地的作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 文学作品,文学沃土太值得关注,应该更好地在新时 期文学创作上发挥优势。”“‘文学之城’的打造要有 名家、名作、名品、平台,这样‘文学之城’的构造就会 比较牢固。”与会嘉宾在认可兴化所具备的“文学之 城”建设标准的同时,对兴化文学的发展、兴化“文学 之城”的打造等建言献策,为进一步擦亮兴化文学名 片,提升兴化文学影响力,助推兴化打造“中国文学 之城”提供了有益思路。 “兴化在推动人文建设、提升本地文学美誉度方 面从未止步,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兴化‘文学 之城’的建设,将开创兴化文化建设的辉煌未来。”因 评选施耐庵文学奖而与兴化结下“深交”的中国作协 副主席陈建功如是说。 文化不单单属于精神层面,同时也服务于经济 建设。11 月 23 日下午在上海召开的 2018 兴化(上 海)服务业暨文化产业投资环境说明会完美落幕,兴 化的文化产业在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的道路 上又迈出新的一步。 讲好兴化故事,传播主流价值,引领时代风尚, 促进社会发展,这是兴化建设“文学之城”的应有之 义。为期15天的施耐庵文学节,以虔诚之心致敬先 贤,以清新风格活跃水乡文苑,以优雅姿态给力“文 学之城”。 多样的表达方式营造出更加浓郁的文学氛围, 同时汇聚起众多积极向上的力量。首届施耐庵文学 节无疑是“文化兴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件盛事,它掀 起的文学浪花将会随着时间的河流向前涌动。 “文学盛会”不会落幕, “文学之城”未来可期。 传承兴化 传承兴化文脉 文脉 共建文学之城 共建文学之城 中国 中国 · · 兴化首届施耐庵文学节综述 兴化首届施耐庵文学节综述 李祝海 11 月的兴化挥手告别了金 色的秋天,踏入了冬日的门槛。 阳光似是与人捉迷藏,躲在云 层里不肯探头,只有丝丝寒意 向人们宣告着冬天的来临。 11 月 17 日下午,阴,有些 许降温。作为首届中国·兴化施 耐庵文学节重要活动之一,由 江苏省作协和兴化市人民政府 联合主办的“从小说之乡到文 学之城—兴化文学发展研讨 会”的举行,为这座城市注入了 丝丝暖意。 中国作协办公厅副主任王 军,中华文学基金会秘书长李 小慧,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 记处书记贾梦玮,中国小说学 会常务副会长赵利民,南京财 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温潘亚,南 京图书馆党委书记韩显红,泰 州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主任委 员王泓卫以及作家评论家王 晖、费振钟、普玄、孙生民等出 席活动。中共泰州市委宣传部、 泰州市文联、泰州学院领导,中 共兴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刘春龙、兴化市政协副主席彭 国良以及兴化籍作家代表与会 研讨。 接续传统 继往开来 筑牢 兴化文学根基 兴化素以文化底蕴深厚而著称,其文 学资源亦堪称丰厚,历史上文学大家的出 现是连续性的,兴化文脉从无间断。目前, 兴化籍作家中共有中国作协会员15名,江 苏省作协会员80名。迄今为止,兴化文学 始终兴盛,文学是兴化真正的精神依存和 文化底蕴所在。可以说,兴化的文化之根 就是文学。 刘春龙在论坛上表示,作为首届施耐 庵文学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届施耐庵 文学奖颁奖典礼是对本届评奖的总结,而 此次研讨会则是对兴化文学的展望。兴化 是泰州乃至整个里下河地区的文学高地, 2011年被中国小说学会命名为“中国小说 之乡 ”。从“ 小说之乡 ”到“ 文学之城 ”是内 涵和外延的进一步扩展,这需要形成坚实 的、可以服众的文学人口,同时提升兴化 文学创作的整体实力。 兴化以建设文学之城为抓手,充分发 挥文学资源优势,努力从小说之乡走向更 广阔的文学之城,为兴化文化高质量发展 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这 一理念的提出得到了与会者的充分肯定。 “兴化是一个非常具有文学氛围的城 市,江苏省作协和兴化市委联合举办这次 研讨会,目的就是进一步发挥兴化作为里 下河文学流派重要基地的作用,放大兴化 文学现象,为推动江苏文学高质量发展提 供兴化模式。”在主持人贾梦玮简单的开 场白中,从小说之乡到文学之城—兴化 文学发展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 “这是我第一次来兴化,感到很震撼。 兴化文学现象是新时期文学中非常重要 的一脉,从施耐庵到毕飞宇,600年间薪火 相传,文脉相传,这块土地上的作家创作 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真的是文学的沃 土。这里太值得关注,在新时代文学事业 中应该更好地发挥它的优势。”李小慧说。 温潘亚则谈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 淀,崇文与包容、创新的思维方式,著述成 风的文学基础,水乡的生活环境,长篇小 说创作领军人物的凸现和文化自信与自 觉是兴化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 赵利民表示,无论是文脉还是文学氛 围,兴化有充分的理由来打造“文学之 城”。这样的意愿非常好,目标也非常高, 但路程可能会比较长,奋斗的过程也会比 较艰难。中国小说学会将大力支持兴化打 造“文学之城”,今后双方会继续开展深入 合作,比如可以邀请知名作家、评论家通 过中国小说学会的平台,深入地、有针对 性地、精准地指导扶持作家,通过更多思 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学作品 进一步宣传兴化文学,弘扬兴化文化。 守正创新 擦亮文学名片 打造文学之城 “文学之城”的建设需要城市本身具 备最基本的文学要素,既要有文学历史资 源的传承,即城市的“文脉”不能断,亦须 有当代文学生长的厚土,即这座城市必须 有在当代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作家及作家 群体,同时在这一作家群体的影响下,让 文学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也就是 提高“文学生活”在城市的普及化程度。 在交流中,大家对兴化在这方面所取 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大力支持兴化打造“文 学之城”,并就兴化文学的发展、“文学之城” 的建构等各抒己见,提出了意见和 建议,为进一步擦亮兴化文学名 片,提升兴化文学影响力,助推打 造“中国文学之城”理清了思路。 “从小说之乡到文学之城是 非常大的跨越。要注重继承和创 新,以小说为特色,进一步突破文 体的多样性,进一步培育年轻评 论家。同时要注重写作导向问题, 政府要发挥好引导和主导作用, 做好服务工作,为作家营造自由 宽松的写作环境,打造文学衍生 产业链和全域文学之城。”南京师 范大学教授王晖说。 “文学之城应该有非常好的 气质,我非常赞同兴化的目标选 择。”王泓卫建议,要把文学之城 的概念目标扩大为兴化全民共识, 转变为兴化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 展的法定目标。应对地方经济、新 兴产业、规划建设、自然生态、人文 环境等领域进行专业的深入分 析,综合各方面条件和要素,研究 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推进计 划,落实具体实施的各项举措。应 充分体现兴化独特的自然禀赋和 人文资源,结合新兴产业发展,坚 持文旅结合,互为支撑,相辅相成。 韩显红说,兴化古有一大批文学大师, 现在有以毕飞宇为代表的作家群,既有传 承又有发展,为打造文学之城奠定了深厚 的基础。文学之城的打造要与打造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结合起来,要有具体规划,在 顶层设计上要形成个性,讲好兴化故事, 形成更具特色的“兴化味”。要列出一批打 造文学之城的工程和项目,以实实在在的 举措为后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形成产业 格局,推动产业发展,推动文学发展形成 产业链。 本届施耐庵文学奖获奖作家普玄认 为,《水浒传》不过时是因为施耐庵写的是 自己真实的苦难经历,并且他写的是大世 界。打造文学之城要把标志性的、核心的 文学建筑和文学资源稳固下来,给下一代 兴化作家创造宽松的环境,给他们一个 “文学江湖”。 来自扬州的兴化籍评论家孙生民建 议,要梳理从古至今兴化文学家作家的文 学地图,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地图,从 而构建兴化的文学空间美学。施耐庵文学 研究院院长费振钟则表明,自己担心打造 文学之城的可持续性,他建议出台各项扶 持政策,建立施耐庵文学发展基金会。 “兴化文学之城的建设还处于初期阶 段,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即文学生产 数量多,精品少;反映时代过去多,当下 少;叙事内容同质多,异质少。”孙建国指 出了兴化文学发展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提出了具体建议。他说,要精心组织,走 出兴化,多元发展,进军产业,兴化文学发 展要抓住“坚守”与“突破”,再经过若干年 的理论研究、创作实践与倾心培育,一个 全新的“文学之城”必将呼之欲出,成为兴 化市乃至泰州市的文化新名片,成为兴化 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文艺品牌而载入中 国当代文学史册。 兴化籍作家、泰州市文联主席刘仁前 认为,文学之城需要有名家、名作、名品和 平台,这样文学之城的构造就会比较牢 固。现在兴化的文学人口很多,作品产出 量很大,但很多时候大家都在相互重复、 相互复制。兴化的本土作家需要去思考自 己的出路,拥有自己的追求。 王军则将兴化建设文学之城的目标 放在全国文学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考量。 他说,兴化是中国小说之乡,从事小说创 作的人口很多,要进一步加强文学创作的 组织规划,关注现实题材的创作,做好对 青年作家的结对帮扶工作,出台激励政 策,强化服务引导,争取多出精品力作。 研讨会上,与会嘉宾逐一结合自身所 见所闻所感建言献策,三个多小时的研讨 会不知不觉接近了尾声。在研讨会的最 后,刘春龙用 12 个字:照单全收、好好努 力、期待圆梦的总结,为“从小说之乡到文 学之城—兴化文学发展研讨会”画上了 圆满的句号。 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颁奖典礼 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颁奖典礼 毕飞宇工作室小说沙龙 毕飞宇工作室小说沙龙 施耐庵像 施耐庵像 郭亚群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Jan-2020

4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江苏兴化:从小说之乡到文学之城 - wyb.chinawriter.com.cnwyb.chinawriter.com.cn/attachment/201812/28/9fcc02b4-741e-40c7-ad88-8... · 江苏兴化:从小说之乡到文学之城

责任编辑:李晓晨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专 题 38

江苏兴化江苏兴化::从小说之乡到文学之城从小说之乡到文学之城

11月的里下河平原,岁月孕育的果实已然捧在

手心,蕴含希望之光的种子也已落地。11月9日至

23日,以“传承兴化文脉 共建文学之城”为主题的首

届中国·兴化施耐庵文学节,在江苏兴化这座水乡小

城举行。穿越数百年时光,一个个有关传统的、现代

的,名家的、本土的节日活动,如同一股股文学清流,

将具有“兴化气韵”的文脉赓续、传承,同时,清朗的

文化主题又赋予这个时代的兴化人新的追求,激励

人们共同书写新的文学篇章。

回望:提升施耐庵文学品牌影响力

兴化,板桥故里,水浒摇篮。这里自古贤人辈出,

施耐庵、宗臣、陆西星、郑板桥、刘熙载、刘韵琴等历

史名人如日月星辰闪耀于文学的星空。

施耐庵文学节上,“施耐庵”自然是节日的主角

与灵魂。

11月16日下午,以施耐庵命名的第三届“施耐

庵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兴化举行,有5部作品获奖,

兴化一部本土作品获特别奖。

于2011年设立的施耐庵文学奖,旨在激发文化

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中国长篇叙事文学的创新与繁

荣,为提升汉语长篇

叙事作品的世界地

位 ,贡 献“ 兴 化 力

量”。纵观三届获奖

情况,既有宗璞、贾

平凹、王安忆、赵本

夫这样的文坛名家,

也有宁肯、金宇澄、

李佩甫、陈彦、付秀

莹、普玄等文坛生力

军,还有董启章、严

歌苓等作家。

文化的力量贵

在自信。对于兴化人

来说,以特有的方式

回望、纪念这位先

贤,既是精神上的寄

存,也是砥砺前行的

动力,更是实现梦想

的力量与温度。中共

兴化市委书记李卫国在颁奖典礼上表示,施耐庵文

学奖将以其鲜明的独立性、独特性在文学奖项中独

树一帜,成为我国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奖之一;一定

会推动文艺创新,繁荣文艺创作,激励作家创作出

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也一定会成为兴化叫

响世界的又一张文化名片,进一步放大“兴化文学现

象”,提升兴化的知名度、美誉度,为更好地推动兴化

文化建设高质量注入新动力,把文化名城建设推向

新高度。

对于获奖者来说,获得施耐庵文学奖是一种荣

耀。“获知得奖的消息,顿感一种督促的力量,督促自

己写出更好的作品,要不然就会有愧于施耐庵先生

的鼎鼎大名。”“《水浒传》这部作品对我的意义很大,

在施耐庵的家乡得到这个奖,对我来说是巨大的鼓

舞。”诸位获奖者感受到了这份奖项的分量。

连续三届主持评奖活动的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

功指出,兴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施耐庵巨大的文学

成就、历史影响,以及兴化籍作家在当代文学创作中

的突出成就为施耐庵文学奖的设立奠定了坚实基

础。施耐庵文学奖的设立,为我国长篇叙事文学的发

展作出了贡献。

新垛镇施家桥村的一抔黄土,是一代文豪施耐

庵的最终栖息地。600多年前,隐归乡野的施耐庵在

此潜心著书,写出了千古名著《水浒传》。施公的栖息

地自是后来人心中的“朝圣”之地。颁奖典礼的第二

天,参加首届施耐庵文学节的文学名家来到施耐庵

文化园,追寻水浒文化起源,缅怀这位文学巨匠。透

过毕飞宇工作室、兴化文学馆、广场书屋的窗口,他

们得以窥见兴化文学厚土之一斑。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后世中国小说创作

的典范。文学节期间,以组织一次施耐庵文化主题游

学综合实践活动、演讲一个施耐庵传说或《水浒》故

事、撰写一篇读(评)施耐庵、读(评)《水浒》的文章、

开展一次征文评选活动为内容的“阅读《水浒》”系列

活动,在全市各中小学校深入开展,学生们成为文学

节的参与者、阅读者、写作者。从小接受经典著作的

熏陶,将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文学的种子,并随着他

们的成长培育出文学新苗。

先贤们的巨大成就成为家乡人藏于心间的骄傲

资本,丰富着人们的精神家园。禹俊,一位普通的兴

化市民,因为从小就喜欢同乡所著的《水浒传》,他八

九岁时就开始收藏水浒题材的艺术品,30多年间收

藏了3000多件有关水浒题材的艺术品。11月9日上

午,禹俊水浒题材艺术品收藏展开展,与人分享有关

水浒的故事。

守望:透过“现象”见本质,文苑代有人才出

里下河平原上的兴化,纵横交错的河流滋润着

这方水土上的芸芸众生。灵水秀土,崇文尚雅,著书

立说蔚然成风,绵绵不绝的文脉犹如条条奔向大海

的河流,丰沛而又温润。在当代,中国文坛涌现出一

大批有成就的兴化籍作家,创造了文学领域独特的

“兴化现象”。难能可贵的是,在兴化本土有一群坚守

文学梦想的业余创作者,他们勤奋耕耘,用文字传承

这一方水土的精神依存和文化底蕴。施耐庵文学节

期间,这些文学理想的深情守望者,用他们的特别行

动和互动方式,生动演绎了文学节的“节目”。

11月18日上午,毕飞宇工作室第十五期小说

沙龙如期举行。工作室的“主人”毕飞宇,《雨花》杂志

副主编育邦,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乔叶,作家庞余亮,

以及众多文友如约而至,为本土作者创作的小说《人

皮二胡》“把脉问诊”。在点评作品的同时,育邦、乔叶

还为文友们现场开起“小说课”,讲解小说创作中需

要注意的细节。

毕飞宇这些年总爱往家乡跑,他牵挂着他的工

作室以及众多的文学坚守者。自2014年12月6日

第一期小说沙龙举办以来,毕飞宇工作室小说沙龙

已举办15期,除他本人外,丁帆、叶兆言、余华、叶弥、

贾梦玮、朱辉、庞余亮等一批知名作家、评论家先后来

到文学沙龙,举办小说创作讲座、点评修改作品,渴望

交流的兴化文学爱好者与名家因此有了一个面对面

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施耐庵文学节期间,鲁迅文学奖得主、《雨花》杂

志主编、兴化籍作家朱辉走进兴化文学课堂,为本土

作家代表、读者讲授短篇小说的创作之道,并以众多

的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为例,现场讲解如何收集到小

说的创作资源。

秋冬季节的转换,清冽的雨水来得格外频繁,烟

雨濛濛的小城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11月18日下午,里下河平原上的颂歌——金

倜诗歌朗诵会上,《里下河平原上的颂歌》《面对生

活》等十几首由本土诗人金倜创作的诗歌,带领听众

来了一次诗意之旅,大家随着诗人的笔端感受水乡

美景、风土人情、情感百味。作家毕飞宇、庞余亮等人

也以好友的身份上台朗诵。中共兴化市委常委、宣传

部部长刘春龙在朗诵了《楚水的秋天》后说,金倜的

诗歌不仅仅属于他自己,也不仅属于他的家人,更属

于兴化文学、兴化人民,属于更广阔的空间。

高雅的诗歌朗诵生成余音绕梁的感动,文学节

期间举行的《楚水文成》兴化现当代作家作品朗诵会

有着同样的精彩。来自全市不同职业岗位、不同年龄

段的朗诵爱好者竞相登台,以声画结合、表演相伴的

艺术,奉上一个个作品,给人带来视听上的享受。

近年来,兴化籍作家的作品经过另一种方式的

再创作,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

学节期间开展的兴化籍作家影视作品回顾展,《摇啊

摇,摇到外婆桥》《哺乳期的女人》《青衣》《推拿》《罗

荣桓》等作品在荧屏集中上演。寒意渐生的季节,兴

化人民又增添了一份艺术的暖意。

生生不息的创作人才,除了自身的勤勉外,还需

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滋养。李冰、王锐等10位作家,

是兴化上千创作大军中的代表,11月9日下午举行

的重点文学作品创作扶持项目签约仪式上,他们现

场签订了扶持项目立项合同。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将

对他们的相关作品给予召开专家审稿会、组织优秀

作品研讨推介活动、提供出版资助等方面的支持。

兴化的文化事业从来不缺热心的支持者。节日

期间的一系列文学活动,得到了惠生控股(集团)有

限公司、江苏兴化农村商业银行等众多社会力量的

关心与支持。

展望:推动从“小说之乡”到“文学之城”的华丽升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个时代有一个

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从“小说

之乡”到“文学之城”,虽然并没有明显的“时代感”,

也非简单由“乡”到“城”的过渡与变化,而是为了构

建一个更大平台、更宽领域,更有深度、更有内涵的

文学高地。

11月17日下午,由江苏省作协和兴化市人民

政府主办的从小说之乡到文学之城——兴化文学

发展研讨会举行。中国作协办公厅副主任王军,中

华文学基金会秘书长李小慧,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

会长赵利民,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钟山》主编贾梦玮,南京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温

潘亚,南京图书馆党委书记韩显红等嘉宾出席研讨

会。

对于兴化而言,文学不失为这个婉约小城的清

亮底色。打造一座独具气质的“文学之城”,既是践

行“人文兴市”战略的需要,也是“文化兴化”建设的

需要。

兴化素以文化底蕴深厚而著称,文学资源亦堪

称丰厚,历史上文学大家的出现是连续性的,兴化文

脉从无间断。兴化是泰州乃至整个里下河地区的文

学高地,早在2011年就被中国小说学会命名为“中

国小说之乡”。目前,兴化籍作家共有中国作协会员

15名,江苏省作协会员80名。

中共兴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春龙提出的

“以建设‘文学之城’为抓手,充分发挥文学资源优

势,努力从‘小说之乡’走向更广阔的‘文学之城’,为

兴化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

支撑”的这一概念,得到了与会嘉宾的充分肯定。

“从施耐庵先生到毕飞宇,600年间薪火相传,文脉

相传,人杰地灵,这块土地的作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

文学作品,文学沃土太值得关注,应该更好地在新时

期文学创作上发挥优势。”“‘文学之城’的打造要有

名家、名作、名品、平台,这样‘文学之城’的构造就会

比较牢固。”与会嘉宾在认可兴化所具备的“文学之

城”建设标准的同时,对兴化文学的发展、兴化“文学

之城”的打造等建言献策,为进一步擦亮兴化文学名

片,提升兴化文学影响力,助推兴化打造“中国文学

之城”提供了有益思路。

“兴化在推动人文建设、提升本地文学美誉度方

面从未止步,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兴化‘文学

之城’的建设,将开创兴化文化建设的辉煌未来。”因

评选施耐庵文学奖而与兴化结下“深交”的中国作协

副主席陈建功如是说。

文化不单单属于精神层面,同时也服务于经济

建设。11月23日下午在上海召开的2018兴化(上

海)服务业暨文化产业投资环境说明会完美落幕,兴

化的文化产业在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的道路

上又迈出新的一步。

讲好兴化故事,传播主流价值,引领时代风尚,

促进社会发展,这是兴化建设“文学之城”的应有之

义。为期15天的施耐庵文学节,以虔诚之心致敬先

贤,以清新风格活跃水乡文苑,以优雅姿态给力“文

学之城”。

多样的表达方式营造出更加浓郁的文学氛围,

同时汇聚起众多积极向上的力量。首届施耐庵文学

节无疑是“文化兴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件盛事,它掀

起的文学浪花将会随着时间的河流向前涌动。

“文学盛会”不会落幕,“文学之城”未来可期。

传承兴化传承兴化文脉文脉 共建文学之城共建文学之城中国中国··兴化首届施耐庵文学节综述兴化首届施耐庵文学节综述 □李祝海

11月的兴化挥手告别了金

色的秋天,踏入了冬日的门槛。

阳光似是与人捉迷藏,躲在云

层里不肯探头,只有丝丝寒意

向人们宣告着冬天的来临。

11月 17日下午,阴,有些

许降温。作为首届中国·兴化施

耐庵文学节重要活动之一,由

江苏省作协和兴化市人民政府

联合主办的“从小说之乡到文

学之城——兴化文学发展研讨

会”的举行,为这座城市注入了

丝丝暖意。

中国作协办公厅副主任王

军,中华文学基金会秘书长李

小慧,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

记处书记贾梦玮,中国小说学

会常务副会长赵利民,南京财

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温潘亚,南

京图书馆党委书记韩显红,泰

州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主任委

员王泓卫以及作家评论家王

晖、费振钟、普玄、孙生民等出

席活动。中共泰州市委宣传部、

泰州市文联、泰州学院领导,中

共兴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刘春龙、兴化市政协副主席彭

国良以及兴化籍作家代表与会

研讨。

接续传统 继往开来 筑牢兴化文学根基

兴化素以文化底蕴深厚而著称,其文

学资源亦堪称丰厚,历史上文学大家的出

现是连续性的,兴化文脉从无间断。目前,

兴化籍作家中共有中国作协会员15名,江

苏省作协会员80名。迄今为止,兴化文学

始终兴盛,文学是兴化真正的精神依存和

文化底蕴所在。可以说,兴化的文化之根

就是文学。

刘春龙在论坛上表示,作为首届施耐

庵文学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届施耐庵

文学奖颁奖典礼是对本届评奖的总结,而

此次研讨会则是对兴化文学的展望。兴化

是泰州乃至整个里下河地区的文学高地,

2011年被中国小说学会命名为“中国小说

之乡”。从“小说之乡”到“文学之城”是内

涵和外延的进一步扩展,这需要形成坚实

的、可以服众的文学人口,同时提升兴化

文学创作的整体实力。

兴化以建设文学之城为抓手,充分发

挥文学资源优势,努力从小说之乡走向更

广阔的文学之城,为兴化文化高质量发展

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这

一理念的提出得到了与会者的充分肯定。

“兴化是一个非常具有文学氛围的城

市,江苏省作协和兴化市委联合举办这次

研讨会,目的就是进一步发挥兴化作为里

下河文学流派重要基地的作用,放大兴化

文学现象,为推动江苏文学高质量发展提

供兴化模式。”在主持人贾梦玮简单的开

场白中,从小说之乡到文学之城——兴化

文学发展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

“这是我第一次来兴化,感到很震撼。

兴化文学现象是新时期文学中非常重要

的一脉,从施耐庵到毕飞宇,600年间薪火

相传,文脉相传,这块土地上的作家创作

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真的是文学的沃

土。这里太值得关注,在新时代文学事业

中应该更好地发挥它的优势。”李小慧说。

温潘亚则谈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

淀,崇文与包容、创新的思维方式,著述成

风的文学基础,水乡的生活环境,长篇小

说创作领军人物的凸现和文化自信与自

觉是兴化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

赵利民表示,无论是文脉还是文学氛

围,兴化有充分的理由来打造“文学之

城”。这样的意愿非常好,目标也非常高,

但路程可能会比较长,奋斗的过程也会比

较艰难。中国小说学会将大力支持兴化打

造“文学之城”,今后双方会继续开展深入

合作,比如可以邀请知名作家、评论家通

过中国小说学会的平台,深入地、有针对

性地、精准地指导扶持作家,通过更多思

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学作品

进一步宣传兴化文学,弘扬兴化文化。

守正创新 擦亮文学名片打造文学之城

“文学之城”的建设需要城市本身具

备最基本的文学要素,既要有文学历史资

源的传承,即城市的“文脉”不能断,亦须

有当代文学生长的厚土,即这座城市必须

有在当代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作家及作家

群体,同时在这一作家群体的影响下,让

文学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也就是

提高“文学生活”在城市的普及化程度。

在交流中,大家对兴化在这方面所取

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大力支持兴化打造“文

学之城”,并就兴化文学的发展、“文学之城”

的建构等各抒己见,提出了意见和

建议,为进一步擦亮兴化文学名

片,提升兴化文学影响力,助推打

造“中国文学之城”理清了思路。

“从小说之乡到文学之城是

非常大的跨越。要注重继承和创

新,以小说为特色,进一步突破文

体的多样性,进一步培育年轻评

论家。同时要注重写作导向问题,

政府要发挥好引导和主导作用,

做好服务工作,为作家营造自由

宽松的写作环境,打造文学衍生

产业链和全域文学之城。”南京师

范大学教授王晖说。

“文学之城应该有非常好的

气质,我非常赞同兴化的目标选

择。”王泓卫建议,要把文学之城

的概念目标扩大为兴化全民共识,

转变为兴化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

展的法定目标。应对地方经济、新

兴产业、规划建设、自然生态、人文

环境等领域进行专业的深入分

析,综合各方面条件和要素,研究

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推进计

划,落实具体实施的各项举措。应

充分体现兴化独特的自然禀赋和

人文资源,结合新兴产业发展,坚

持文旅结合,互为支撑,相辅相成。

韩显红说,兴化古有一大批文学大师,

现在有以毕飞宇为代表的作家群,既有传

承又有发展,为打造文学之城奠定了深厚

的基础。文学之城的打造要与打造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结合起来,要有具体规划,在

顶层设计上要形成个性,讲好兴化故事,

形成更具特色的“兴化味”。要列出一批打

造文学之城的工程和项目,以实实在在的

举措为后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形成产业

格局,推动产业发展,推动文学发展形成

产业链。

本届施耐庵文学奖获奖作家普玄认

为,《水浒传》不过时是因为施耐庵写的是

自己真实的苦难经历,并且他写的是大世

界。打造文学之城要把标志性的、核心的

文学建筑和文学资源稳固下来,给下一代

兴化作家创造宽松的环境,给他们一个

“文学江湖”。

来自扬州的兴化籍评论家孙生民建

议,要梳理从古至今兴化文学家作家的文

学地图,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地图,从

而构建兴化的文学空间美学。施耐庵文学

研究院院长费振钟则表明,自己担心打造

文学之城的可持续性,他建议出台各项扶

持政策,建立施耐庵文学发展基金会。

“兴化文学之城的建设还处于初期阶

段,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即文学生产

数量多,精品少;反映时代过去多,当下

少;叙事内容同质多,异质少。”孙建国指

出了兴化文学发展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提出了具体建议。他说,要精心组织,走

出兴化,多元发展,进军产业,兴化文学发

展要抓住“坚守”与“突破”,再经过若干年

的理论研究、创作实践与倾心培育,一个

全新的“文学之城”必将呼之欲出,成为兴

化市乃至泰州市的文化新名片,成为兴化

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文艺品牌而载入中

国当代文学史册。

兴化籍作家、泰州市文联主席刘仁前

认为,文学之城需要有名家、名作、名品和

平台,这样文学之城的构造就会比较牢

固。现在兴化的文学人口很多,作品产出

量很大,但很多时候大家都在相互重复、

相互复制。兴化的本土作家需要去思考自

己的出路,拥有自己的追求。

王军则将兴化建设文学之城的目标

放在全国文学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考量。

他说,兴化是中国小说之乡,从事小说创

作的人口很多,要进一步加强文学创作的

组织规划,关注现实题材的创作,做好对

青年作家的结对帮扶工作,出台激励政

策,强化服务引导,争取多出精品力作。

研讨会上,与会嘉宾逐一结合自身所

见所闻所感建言献策,三个多小时的研讨

会不知不觉接近了尾声。在研讨会的最

后,刘春龙用12个字:照单全收、好好努

力、期待圆梦的总结,为“从小说之乡到文

学之城——兴化文学发展研讨会”画上了

圆满的句号。

守经达权

任重道远

﹃从小说之乡到文学之城﹄兴化文学发展研讨会侧记

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颁奖典礼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颁奖典礼

毕飞宇工作室小说沙龙毕飞宇工作室小说沙龙

施耐庵像施耐庵像

□郭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