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語言的變化 臺灣老師的“中國情結” 幸福的味道 ·...

1
Atlanta Chinese News Friday, January 27, 2017 www. AtlantaChineseNews.com P.O. Box 941070 Atlanta, GA 31141-0070 Tel:770-455-0880 Fax:770-452-0670 E-mail:[email protected] NO 04677 Serving Since 1992 B5 網路版: www.AtlantaChineseNews.com 廣告新聞專線: [email protected] 親愛的讀者:為了讓這份社區報紙內容更好更豐富,請您告訴商家,您的資訊來自亞特蘭大新聞, 謝謝您! 再談語言的變化 陳佳宜 幾個月前,筆者曾撰文討論語言的變化,因對此題目深感興趣, 再次探討。自古以來,人類就使用語言彼此溝通交流,最初用口語表 達,發明文字之後,書寫的語言擴大溝通的時空。想一想語言在歴史 上的變化,就以中文為例,“之呼則也”的文言文早被白話文取代。日 本幕府時代的日文,全部用漢字,而以日語發音,明治維新後,日本人 新創平假名和片假名,加上一些漢字而成為今日的日文。顯而易見, 語言並非世世代代不變,死死板板的東西,它雖非有生命力,但隨著 歴史、地理、社會,政治、文化的變動與影響,而發生差異。即使說同樣 語言人,在用字或發音上,因地域的不同,或多或少會有所差異,同住 在臺灣小島,臺北、臺中、臺南人說的話,就少許有點不同,南部人的 蕃茄,中部人稱為托馬都,即按照英文說法,嘉義人叫哥哥為阿兄,而 臺南人稱為兄哥,一般臺灣人所稱的腳踏車,中部人叫做鐵馬。 滿清入關統治中國,制定滿州語為官話,1911年滿清政府被推 翻,國民政府繼續以滿州語,即北京話為國語,中國地廣人多,散布四 方,語音上就有差異,剛上初中時,各各老師的南腔北調,常聽得似懂 非懂,只好囫圇吞棗。日據時代,臺灣食衣住行各方面,深受日本文化 影響,有些日語遂成為臺語的一部分,間接的,國語也就受到影響,加 添一些原本出自日語的詞彙,例如味噌、壽司,無可置疑,歴史與政治 的變遷確實會導致語言上的變化。1949 年,國民政府來臺,學校大力 推行國語,取代臺語,違反學生一律受罰,幾十年下來,國語確實普及 全臺,甚為遺憾的是,許多臺灣子弟被剝奪學習母語的機會,以致不 懂自已的母語。雖是如此,由於臺灣本地人包括河洛人和客家人佔全 島人口的 90%,其中河洛人為 75%,因此不知不覺,河洛人的日常用語 成為國語的一部分,如今不少臺灣俚語出現在媒體報章上。 同樣的,地理上的分隔也會造成語言上的差異,國民政府來臺, 至今已近七十年,在這段漫長時期,政府規定的國語受到臺語和日語 的影響,增加許多新詞彙,而兩岸長期處於敵對狀態,互不來往,加之 中國大陸政治上發生天翻地變覆的動亂,諸如三反,五反、紅衛兵、文 化大革命等,使得原本相同臺灣的國語與中國的普通話,詞彙上發生 了很多差異。 1988 年初夏,我們去中國,住宿於南京飯店兩星期,餐廳供應的 蔬菜不是青江菜,就是空心菜,天天如此,令人生膩,有一天我問侍者 是否有其他蔬菜,她推薦西紅柿,柿子是秋天水果,在臺灣吃了很多, 但西紅柿倒是從未聽過,於是我問她: 西紅柿味道如何? 她熱心的 說: 酸酸甜甜的,很好吃。 於是就決定點了這道新菜,十幾分鐘後, 菜端上來,原來是蕃茄灑些糖,新名詞冠在熟悉的蔬菜上,看了這菜, 我們有點啼笑皆非,只怪自己見識不多。後來在紐約市法拉盛溫州人 經營的蔬果中心,又看見一個和臺灣用語完全不同的用詞,馬鈴薯上 標示土豆,這可是個有趣的名詞,臺灣人俗稱花生為土豆,豆子一詞 給人的感覺,是小小可愛的東西,沒想到馬鈴薯這麽大的塊頭,也稱 為土豆,有點不可思議。 和來自中國的人接觸,發現他們常用“行”一字,舉凡可用“好的” 或是“可以”來回答的問題,他們就說: 行。 在電影裏也常聽到“搞定 了”一詞,意思是“作好了”或是“辦妥了”,在臺灣未曾聽過這用詞,還 有“領導”本是動詞,比如說張主任領導有方,但在今日的中國,它有 了新意義,皆凡長官、上司或上級皆可稱為領導。有一次我們一群人 在餐廳午餐,點菜後,遲遲不上菜,大家就開玩笑地對陳姓朋友說: 你是領導,去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諸如此類的差異,在日常生活中許多方面都會發現,下面就從中 舉些例子: 臺灣用詞 中國同詞 臺灣用詞 中國同詞 便當 飯盒 公德心 精神文明 芭樂 番石榴 教育程度 文化程度 豬腳 豬手 聯考 高考 古早味 傳統味道 稱讚人很厲害 電腦 計算機 撞球 檯球 公共汽車,公車 公交車 打點滴 輸液 保存期間 保質期 警察局 公安局 健康食品 綠色食品 冷氣 空調 中古車 二手車 以上只是極少數的幾個例子,用詞雖有差異,但大多數仍可猜測 其意,這些差異不是一天一夜形成的,而是經過長期累積而成的,用 詞的不同並不表示用詞的好或壞、或是對與錯,只是不同環境下自然 產生的現象,美國和英國的英文何嘗不是如此,美國的 elevator 是英 國的 lift;美國的 apartment 是英國 flat。語言雖無生命力,卻如生物一 樣,非一層不變,語言隨著歷史、地理、政治、社會和文化的變化而產 生新用詞,有時一些詞彙會成舊語而被淘汰,如此有增有減,語言隨 著時空而變化。 臺灣老師的“中國情結” 董玥/國立臺南大學交換生 來到臺灣,第一個近距離接觸的老師,是教我們歷代文選的 莊千慧老師,也是我最喜歡的一位師長。 千慧老師一頭俏皮的短髮、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笑起來便 露出兩顆尖尖的小虎牙,滾圓的娃娃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可愛又 呆萌的神氣。 那天,當她得知我來自中國大陸時,那份開心與友善,一眼望 之便曉得是發自內心的。她的聲音,不是“灣灣腔”典型的溫柔似 水,卻有著一種獨特、悅耳的磁性與魅力;她的著裝,不是許多女 老師慣常的裙擺飄飄,而偏愛於簡潔幹練的、細條紋淺藍格子衫。 講臺上的她,舉手投足間的那份從容與幽默,深深感染著大家:課 堂上,師生互動頻繁自如,充滿了歡聲笑語。 一次課堂上,不知怎麼的講到了“每個人都有天生的弱點”這 個議題。她自爆一個大笑話—超級超級怕狗狗。她故作神祕地 說:“告訴你們一個小祕密喔,我不怕人,只怕狗,無論什麼狗都 怕。真的。”然後,她就詳細講述了一次“驚心動魄”的大冒險:“一 天傍晚,我步行回家。萬萬沒想到,竟然被四隻狗包圍了。怎麼辦 呢?一對四我也打不過呀!我就想,雖然內心恐懼得要爆炸,但在 氣勢上是絕對不能輸的,於是我就—”我摒住呼吸,專心期待著 下文。然而,揭曉的答案卻令人哭笑不得。“於是我就狂吠啊,真的 是狂吠,‘汪汪汪汪汪汪’,瘋狂地、聲嘶力竭地叫。你別說,這招真 有用,把四隻狗通通嚇跑了。可是,也嚇壞了周圍樹蔭下、悠閒乘 涼的一大群阿公和阿媽。”聽到這兒,我愣是沒憋住,“噗嗤”一下 笑出聲來。“識時務者為俊傑,三十六計走為上。於是,我先若無其 事地走了幾步,然後就加大馬力跑開了。”窘迫中,仍不忘引經據 典。她吐了吐舌頭,推了推鼻樑上的眼鏡,“完美”收官。“真是一個 古靈精怪、童心未泯、活潑淘氣的‘孩子王’!”望著眼前的千惠老 師,我的敬愛之情油然而生。 千惠老師的歷代文選主要教授的是我國古代學者的散文,其 中不乏一些文采飛揚的遊記。在講解完文中的知識點後,為了幫 助同學們理解記憶,千慧老師總會結合自身的體會侃侃而談。在 學習徐霞客的《游黃山後記》時,她就頗自豪地說道:“那真是一個 好地方!舉世無雙!前幾年我隨團去黃山,那段經歷是值得珍藏一 輩子的!”隨後,她還饒有興致地擔任起了“義務宣傳員”的工作: “同學們,中國大陸的‘地大物博’絕對不是蓋的。除了黃山,還有 泰山、九寨溝、桂林山水、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江浙一帶則有周莊 的‘小橋流水人家’、蘇州的園林和刺繡……”我呆愣愣地看著她 口若懸河、如數家珍,不料她話鋒一轉,笑眯眯地問道:“董玥,我 說得沒錯吧?”我頓時點頭如搗蒜,不禁暗自訝異:“這位臺灣的老 師,對我們大陸的風景、藝術瞭解得相當深入嘛。” 當講到徐渭的文章時,千慧老師情緒高昂,更加不淡定了: “你們知道徐渭是誰嗎?不僅是‘揚州八怪’之一,更是我畢生的偶 像哪!”她那張肉嘟嘟的娃娃臉上,毫無掩飾地,閃現出小女生遙 想男神時仰慕的光輝。“當年我去浙江紹興,旅行團沒有‘參觀徐 渭墓’的行程,我還特地拜託大陸的接待人員,載我去了一趟呢。” “老師,那只是一個石碑而已欸。”班裏膽子最大的易瑄,興沖沖地 問道。“可是那下面安葬的是我的偶像啊,”千慧老師笑意蕩漾,依 舊沉浸在自己甜蜜的回憶中,“文章、書畫樣樣精通,而且不畏世 俗的流言蜚語,他就是中國的千古奇才徐渭啊!那天,我在他的墓 前,訴說了整整一下午的情話唷!”於是,我的腦海中便浮現出這 樣一幅畫面:徐渭拔劍而來,千慧老師乘風而去,二人穿越千年的 時空,深情擁抱,珠聯璧合,上演了一幕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神 —“撲通”,有人昏倒。 除了帶領大家在文學世界徜徉,千慧老師還很熱衷於詼諧中 評說兩岸的差異。記得她第一次點我回答問題時,我條件反射 “嗖”地站了起來,全班哄堂大笑。原來在臺灣,學生是習慣坐在座 位上直接回答的。“這有什麼可笑的嘛,”她友善地幫我解圍,“人 家大陸的這種教育,正是體現了對老師的尊重啊。韓愈不是說過 嗎,‘師者,傳到授業解惑也’。尊師重道,本來就是一種傳統美德 OK?”一席話講得教室裏鴉雀無聲。“可憐的我啊,混跡於你們這 一群無法無天的小鬼之間,唉,前途何在……”她那手舞足蹈的動 作、瞬息萬變的搞怪表情,頓時又引得大家呵呵樂了起來。 還有一次,一位同學上臺做報告,播放了一首很優美的古風 歌曲,千慧老師直言不諱:“這好像是中國大陸那邊的歌曲喔。”那 同學卻撓頭推說不知道。“很明顯的嘛,”她理直氣壯,“你別被繁 體字幕迷惑了。仔細聽就能發現,‘和’這個字唱得是‘he’不是 ‘han’唷。如果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大陸一部古裝電視劇的插 曲。”我聽後,忍不住給她點贊—分毫不差,完全正確。隨後,千 慧老師又口若懸河,談及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大陸一心發展經濟, 瘋狂拆除了許多歷史古跡,令人扼腕;而今,政府則認識到當年的 過失,加大了修復、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力度,此舉無疑 值得欽佩。窗外綠樹成蔭,午後金色的陽光,正柔柔地傾灑進來。 靜謐的空氣中,她的話語是誠懇的,評價是公正的,目光是溫和親 切的,我的心裏充滿了自豪和愉悅。 近半年的相處中,千慧老師對我十分友善、關照良多,尤其是 她無比誠摯、美好的“中國情結”,深深感染著班裏的每一位同學, 也深深地感動著我—猶如一朵朵純潔、雅致的茉莉花,摒棄了 一切惡意和偏見,盛開在臺灣這片美麗的熱土上。 散文 幸福的味道 蔣元順 幸福的味道,在初戀時間,倆人的世界和空 間,討厭別人的打擾,只希望和戀人獨自長相守, 那怕是冰天雪地,或者孤寒的大山森林,就是荒無 人烟的大沙漠,也覺得有滋味,是幸福。如果小有 分別時,泪水漣漣牽腸挂肚,如臨地球的末日到 來。 此時此刻,初戀時的味道,就是相思相念。 到了中年,幸福的記憶就多了去,事業的成 功,辛勤勞動後的收穫,幾年、十年的負出終于,得 到了認可,實現了自我價值,掌聲響起來了!大步 自信走向領獎臺,或許會有人說,中年人的幸福味 道,是美滿和諧,恩愛體帖的妻子,聽話懂事漂亮 學習努力的孩子。的確,這一些都是我們人生的幸 福,但是生活的多元,實現夢想的很難,在事業中 的打拚,職場中的無奈何,還有暗流中的潜規則, 不用否認,我們心累,我們體力透支,面對高房貸、 高教育費、高節奏的生活,面對競爭、面對冰冷透 骨的不懷好心、面對同事上司的壓力,上有老人, 下有孩子,身上還要背負一個沉重的家庭。誰說不 心身疲憊,是假話。 但是,當下班歸來,萬家燈火,華燈初照,你或 坐公交車或駕駛私家車,或者騎著風馳而去的摩 托、電動車,面向回家的目標,象海上的艇,終于看 見了大陸,回到了幸福港灣。在自家的屋門前,迎 面的是愛人的笑臉,撲上來,要你抱的孩子,香甜 的在你臉蛋上來左右香吻,然後相互牽手進去,溫 馨幸福滿滿。這是男人們最大的幸福。而女性,在 勞綠奔波後,回到家,有寶寶伴左右,老公厚實的 胸懷可依靠,她的一切負出和別人的不理解,甚至 屈辱的泪水,她們會覺得這一切的一切,為了孩 子,為了幸福的小家,值了!此時此刻,我會大聲的 宣布:我們中年男人,擁有家庭幸福溫馨,這才是 我們最需要的,名利地位不過是暫時擁有的如紙 一般的股票,是有潜力和不菲價值,但更會迭起, 走到了高處,還有高峰,到了山峰,前面是金頂,何 時是盡頭,攀登的脚步和雄心壯志,何時能够心如 止水,淡泊明志,靜安選擇我們要的生活?!沒有答 案。而其實,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眼前,幸 福的味道,就是我們家的幸福溫馨啊! 歲月時光脚步匆匆忙忙,2016年己經走向尾 聲。12 月 21 日這天,是一年的冬至節氣,己經退休 後的我,象往常一樣,穿了運動衣鞋,漫步邛海濕 地回來,突然想起我們會理人,最愛應季氣:冬至 這天,必須喝大鍋全羊湯,吃頓好的羊肚雜,啃羊 蹄,美美喝上二兩小灶糧食酒,真是神仙日子啊! 來到羊肉館,我看見:一家三代人,兒媳牽著婆 婆,兒子推著輪椅上大病初愈的老父親,一家人在 這大冬日裏來喝羊湯吃羊肉,其樂融融,幸福親情 的味道,撲面而來,動人心靈。我是性情中人,想到 遠方步覆艱難的老父親,已經離我們而去七年多, 己經是黃土一堆的母親,兄弟姐姐己經打來電話: 要我元月二十四日,無論如何,要回家過團圓年, 一大家三十多口人,吃團年飯。 我情不自禁,熱泪盈盈,我已經鄉愁縈繞在 心,歲月風乾了的幸福親情刻骨銘心,血脉絡相通 骨肉相連接的心靈感覺,我嗅到了激動人心的幸 福味道:那就是血濃于水的親情!老父親!您兒子 回家了。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Dec-2019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Atlanta Chinese News Friday, January 27, 2017

www. AtlantaChineseNews.com P.O. Box 941070 Atlanta, GA 31141-0070 Tel:770-455-0880 Fax:770-452-0670 E-mail:[email protected]

NO 04677Serving Since 1992B5

網路版: www.AtlantaChineseNews.com廣告新聞專線: [email protected]

親愛的讀者:為了讓這份社區報紙內容更好更豐富,請您告訴商家,您的資訊來自亞特蘭大新聞, 謝謝您!

再談語言的變化陳佳宜

幾個月前,筆者曾撰文討論語言的變化,因對此題目深感興趣,再次探討。自古以來,人類就使用語言彼此溝通交流,最初用口語表達,發明文字之後,書寫的語言擴大溝通的時空。想一想語言在歴史上的變化,就以中文為例,“之呼則也”的文言文早被白話文取代。日本幕府時代的日文,全部用漢字,而以日語發音,明治維新後,日本人新創平假名和片假名,加上一些漢字而成為今日的日文。顯而易見,語言並非世世代代不變,死死板板的東西,它雖非有生命力,但隨著歴史、地理、社會,政治、文化的變動與影響,而發生差異。即使說同樣語言人,在用字或發音上,因地域的不同,或多或少會有所差異,同住在臺灣小島,臺北、臺中、臺南人說的話,就少許有點不同,南部人的蕃茄,中部人稱為托馬都,即按照英文說法,嘉義人叫哥哥為阿兄,而臺南人稱為兄哥,一般臺灣人所稱的腳踏車,中部人叫做鐵馬。

滿清入關統治中國,制定滿州語為官話,1911 年滿清政府被推翻,國民政府繼續以滿州語,即北京話為國語,中國地廣人多,散布四方,語音上就有差異,剛上初中時,各各老師的南腔北調,常聽得似懂非懂,只好囫圇吞棗。日據時代,臺灣食衣住行各方面,深受日本文化影響,有些日語遂成為臺語的一部分,間接的,國語也就受到影響,加添一些原本出自日語的詞彙,例如味噌、壽司,無可置疑,歴史與政治的變遷確實會導致語言上的變化。1949年,國民政府來臺,學校大力推行國語,取代臺語,違反學生一律受罰,幾十年下來,國語確實普及全臺,甚為遺憾的是,許多臺灣子弟被剝奪學習母語的機會,以致不懂自已的母語。雖是如此,由於臺灣本地人包括河洛人和客家人佔全島人口的90%,其中河洛人為75%,因此不知不覺,河洛人的日常用語成為國語的一部分,如今不少臺灣俚語出現在媒體報章上。

同樣的,地理上的分隔也會造成語言上的差異,國民政府來臺,至今已近七十年,在這段漫長時期,政府規定的國語受到臺語和日語的影響,增加許多新詞彙,而兩岸長期處於敵對狀態,互不來往,加之中國大陸政治上發生天翻地變覆的動亂,諸如三反,五反、紅衛兵、文化大革命等,使得原本相同臺灣的國語與中國的普通話,詞彙上發生了很多差異。

1988年初夏,我們去中國,住宿於南京飯店兩星期,餐廳供應的蔬菜不是青江菜,就是空心菜,天天如此,令人生膩,有一天我問侍者是否有其他蔬菜,她推薦西紅柿,柿子是秋天水果,在臺灣吃了很多,但西紅柿倒是從未聽過,於是我問她:「西紅柿味道如何?」她熱心的說:「酸酸甜甜的,很好吃。」於是就決定點了這道新菜,十幾分鐘後,菜端上來,原來是蕃茄灑些糖,新名詞冠在熟悉的蔬菜上,看了這菜,我們有點啼笑皆非,只怪自己見識不多。後來在紐約市法拉盛溫州人經營的蔬果中心,又看見一個和臺灣用語完全不同的用詞,馬鈴薯上標示土豆,這可是個有趣的名詞,臺灣人俗稱花生為土豆,豆子一詞給人的感覺,是小小可愛的東西,沒想到馬鈴薯這麽大的塊頭,也稱為土豆,有點不可思議。

和來自中國的人接觸,發現他們常用“行”一字,舉凡可用“好的”或是“可以”來回答的問題,他們就說:「行。」在電影裏也常聽到“搞定了”一詞,意思是“作好了”或是“辦妥了”,在臺灣未曾聽過這用詞,還有“領導”本是動詞,比如說張主任領導有方,但在今日的中國,它有了新意義,皆凡長官、上司或上級皆可稱為領導。有一次我們一群人在餐廳午餐,點菜後,遲遲不上菜,大家就開玩笑地對陳姓朋友說:「你是領導,去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諸如此類的差異,在日常生活中許多方面都會發現,下面就從中舉些例子:

臺灣用詞 中國同詞 臺灣用詞 中國同詞

便當 飯盒 公德心 精神文明芭樂 番石榴 教育程度 文化程度豬腳 豬手 聯考 高考古早味 傳統味道 稱讚人很厲害 牛電腦 計算機 撞球 檯球公共汽車,公車 公交車 打點滴 輸液保存期間 保質期 警察局 公安局健康食品 綠色食品 冷氣 空調中古車 二手車

以上只是極少數的幾個例子,用詞雖有差異,但大多數仍可猜測其意,這些差異不是一天一夜形成的,而是經過長期累積而成的,用詞的不同並不表示用詞的好或壞、或是對與錯,只是不同環境下自然產生的現象,美國和英國的英文何嘗不是如此,美國的elevator是英國的lift;美國的apartment是英國flat。語言雖無生命力,卻如生物一樣,非一層不變,語言隨著歷史、地理、政治、社會和文化的變化而產生新用詞,有時一些詞彙會成舊語而被淘汰,如此有增有減,語言隨著時空而變化。

臺灣老師的“中國情結”□董玥/國立臺南大學交換生來到臺灣,第一個近距離接觸的老師,是教我們歷代文選的

莊千慧老師,也是我最喜歡的一位師長。千慧老師一頭俏皮的短髮、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笑起來便

露出兩顆尖尖的小虎牙,滾圓的娃娃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可愛又呆萌的神氣。

那天,當她得知我來自中國大陸時,那份開心與友善,一眼望之便曉得是發自內心的。她的聲音,不是“灣灣腔”典型的溫柔似水,卻有著一種獨特、悅耳的磁性與魅力;她的著裝,不是許多女老師慣常的裙擺飄飄,而偏愛於簡潔幹練的、細條紋淺藍格子衫。講臺上的她,舉手投足間的那份從容與幽默,深深感染著大家:課堂上,師生互動頻繁自如,充滿了歡聲笑語。

一次課堂上,不知怎麼的講到了“每個人都有天生的弱點”這個議題。她自爆一個大笑話——超級超級怕狗狗。她故作神祕地說:“告訴你們一個小祕密喔,我不怕人,只怕狗,無論什麼狗都怕。真的。”然後,她就詳細講述了一次“驚心動魄”的大冒險:“一天傍晚,我步行回家。萬萬沒想到,竟然被四隻狗包圍了。怎麼辦呢?一對四我也打不過呀!我就想,雖然內心恐懼得要爆炸,但在氣勢上是絕對不能輸的,於是我就——”我摒住呼吸,專心期待著下文。然而,揭曉的答案卻令人哭笑不得。“於是我就狂吠啊,真的是狂吠,‘汪汪汪汪汪汪’,瘋狂地、聲嘶力竭地叫。你別說,這招真有用,把四隻狗通通嚇跑了。可是,也嚇壞了周圍樹蔭下、悠閒乘涼的一大群阿公和阿媽。”聽到這兒,我愣是沒憋住,“噗嗤”一下笑出聲來。“識時務者為俊傑,三十六計走為上。於是,我先若無其事地走了幾步,然後就加大馬力跑開了。”窘迫中,仍不忘引經據典。她吐了吐舌頭,推了推鼻樑上的眼鏡,“完美”收官。“真是一個古靈精怪、童心未泯、活潑淘氣的‘孩子王’!”望著眼前的千惠老師,我的敬愛之情油然而生。

千惠老師的歷代文選主要教授的是我國古代學者的散文,其中不乏一些文采飛揚的遊記。在講解完文中的知識點後,為了幫助同學們理解記憶,千慧老師總會結合自身的體會侃侃而談。在學習徐霞客的《游黃山後記》時,她就頗自豪地說道:“那真是一個好地方!舉世無雙!前幾年我隨團去黃山,那段經歷是值得珍藏一輩子的!”隨後,她還饒有興致地擔任起了“義務宣傳員”的工作:

“同學們,中國大陸的‘地大物博’絕對不是蓋的。除了黃山,還有泰山、九寨溝、桂林山水、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江浙一帶則有周莊的‘小橋流水人家’、蘇州的園林和刺繡……”我呆愣愣地看著她口若懸河、如數家珍,不料她話鋒一轉,笑眯眯地問道:“董玥,我說得沒錯吧?”我頓時點頭如搗蒜,不禁暗自訝異:“這位臺灣的老師,對我們大陸的風景、藝術瞭解得相當深入嘛。”

當講到徐渭的文章時,千慧老師情緒高昂,更加不淡定了:“你們知道徐渭是誰嗎?不僅是‘揚州八怪’之一,更是我畢生的偶像哪!”她那張肉嘟嘟的娃娃臉上,毫無掩飾地,閃現出小女生遙想男神時仰慕的光輝。“當年我去浙江紹興,旅行團沒有‘參觀徐渭墓’的行程,我還特地拜託大陸的接待人員,載我去了一趟呢。”

“老師,那只是一個石碑而已欸。”班裏膽子最大的易瑄,興沖沖地問道。“可是那下面安葬的是我的偶像啊,”千慧老師笑意蕩漾,依舊沉浸在自己甜蜜的回憶中,“文章、書畫樣樣精通,而且不畏世俗的流言蜚語,他就是中國的千古奇才徐渭啊!那天,我在他的墓前,訴說了整整一下午的情話唷!”於是,我的腦海中便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徐渭拔劍而來,千慧老師乘風而去,二人穿越千年的時空,深情擁抱,珠聯璧合,上演了一幕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神話——“撲通”,有人昏倒。

除了帶領大家在文學世界徜徉,千慧老師還很熱衷於詼諧中評說兩岸的差異。記得她第一次點我回答問題時,我條件反射

“嗖”地站了起來,全班哄堂大笑。原來在臺灣,學生是習慣坐在座位上直接回答的。“這有什麼可笑的嘛,”她友善地幫我解圍,“人家大陸的這種教育,正是體現了對老師的尊重啊。韓愈不是說過嗎,‘師者,傳到授業解惑也’。尊師重道,本來就是一種傳統美德OK?”一席話講得教室裏鴉雀無聲。“可憐的我啊,混跡於你們這一群無法無天的小鬼之間,唉,前途何在……”她那手舞足蹈的動作、瞬息萬變的搞怪表情,頓時又引得大家呵呵樂了起來。

還有一次,一位同學上臺做報告,播放了一首很優美的古風歌曲,千慧老師直言不諱:“這好像是中國大陸那邊的歌曲喔。”那同學卻撓頭推說不知道。“很明顯的嘛,”她理直氣壯,“你別被繁體字幕迷惑了。仔細聽就能發現,‘和’這個字唱得是‘he’不是

‘han’唷。如果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大陸一部古裝電視劇的插曲。”我聽後,忍不住給她點贊——分毫不差,完全正確。隨後,千慧老師又口若懸河,談及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大陸一心發展經濟,瘋狂拆除了許多歷史古跡,令人扼腕;而今,政府則認識到當年的過失,加大了修復、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力度,此舉無疑值得欽佩。窗外綠樹成蔭,午後金色的陽光,正柔柔地傾灑進來。靜謐的空氣中,她的話語是誠懇的,評價是公正的,目光是溫和親切的,我的心裏充滿了自豪和愉悅。

近半年的相處中,千慧老師對我十分友善、關照良多,尤其是她無比誠摯、美好的“中國情結”,深深感染著班裏的每一位同學,也深深地感動著我——猶如一朵朵純潔、雅致的茉莉花,摒棄了一切惡意和偏見,盛開在臺灣這片美麗的熱土上。

散文

幸福的味道蔣元順

幸福的味道,在初戀時間,倆人的世界和空間,討厭別人的打擾,只希望和戀人獨自長相守,那怕是冰天雪地,或者孤寒的大山森林,就是荒無人烟的大沙漠,也覺得有滋味,是幸福。如果小有分別時,泪水漣漣牽腸挂肚,如臨地球的末日到來。

此時此刻,初戀時的味道,就是相思相念。到了中年,幸福的記憶就多了去,事業的成

功,辛勤勞動後的收穫,幾年、十年的負出終于,得到了認可,實現了自我價值,掌聲響起來了!大步自信走向領獎臺,或許會有人說,中年人的幸福味道,是美滿和諧,恩愛體帖的妻子,聽話懂事漂亮學習努力的孩子。的確,這一些都是我們人生的幸福,但是生活的多元,實現夢想的很難,在事業中的打拚,職場中的無奈何,還有暗流中的潜規則,不用否認,我們心累,我們體力透支,面對高房貸、高教育費、高節奏的生活,面對競爭、面對冰冷透骨的不懷好心、面對同事上司的壓力,上有老人,下有孩子,身上還要背負一個沉重的家庭。誰說不心身疲憊,是假話。

但是,當下班歸來,萬家燈火,華燈初照,你或坐公交車或駕駛私家車,或者騎著風馳而去的摩托、電動車,面向回家的目標,象海上的艇,終于看見了大陸,回到了幸福港灣。在自家的屋門前,迎面的是愛人的笑臉,撲上來,要你抱的孩子,香甜的在你臉蛋上來左右香吻,然後相互牽手進去,溫馨幸福滿滿。這是男人們最大的幸福。而女性,在勞綠奔波後,回到家,有寶寶伴左右,老公厚實的胸懷可依靠,她的一切負出和別人的不理解,甚至屈辱的泪水,她們會覺得這一切的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幸福的小家,值了!此時此刻,我會大聲的宣布:我們中年男人,擁有家庭幸福溫馨,這才是我們最需要的,名利地位不過是暫時擁有的如紙一般的股票,是有潜力和不菲價值,但更會迭起,走到了高處,還有高峰,到了山峰,前面是金頂,何時是盡頭,攀登的脚步和雄心壯志,何時能够心如止水,淡泊明志,靜安選擇我們要的生活?!沒有答案。而其實,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眼前,幸福的味道,就是我們家的幸福溫馨啊!

歲月時光脚步匆匆忙忙,2016年己經走向尾聲。12月21日這天,是一年的冬至節氣,己經退休後的我,象往常一樣,穿了運動衣鞋,漫步邛海濕地回來,突然想起我們會理人,最愛應季氣:冬至這天,必須喝大鍋全羊湯,吃頓好的羊肚雜,啃羊蹄,美美喝上二兩小灶糧食酒,真是神仙日子啊!

來到羊肉館,我看見:一家三代人,兒媳牽著婆婆,兒子推著輪椅上大病初愈的老父親,一家人在這大冬日裏來喝羊湯吃羊肉,其樂融融,幸福親情的味道,撲面而來,動人心靈。我是性情中人,想到遠方步覆艱難的老父親,已經離我們而去七年多,己經是黃土一堆的母親,兄弟姐姐己經打來電話:要我元月二十四日,無論如何,要回家過團圓年,一大家三十多口人,吃團年飯。

我情不自禁,熱泪盈盈,我已經鄉愁縈繞在心,歲月風乾了的幸福親情刻骨銘心,血脉絡相通骨肉相連接的心靈感覺,我嗅到了激動人心的幸福味道:那就是血濃于水的親情!老父親!您兒子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