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 · web...

15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1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 通通 通通通通 一、 通通 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 1. 通 通通通通通通通 一,,、 通 通通通通 ,、。 5 通通 6 通 2. 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通8通 3.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通通通 ,。 7 4 月月月 4.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通通通 ,。 9通 通通通通 、: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一,,,。 通通通通 通通 通通通通通 1. 通通通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 通 通通 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體, 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一, 通通通 月月月 通通通 ;,。 2. 通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 「」 月月月 通通 ,。 3. 通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 4. 通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 通通 通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體,,一。 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通通通 通通 通通通通通 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Jan-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

通識教育/中五/獨立專題探究/第二階段/頁7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

通識教育

獨立專題探究

第二階段:資料搜集

工作指引

一、本階段目標及工作

目標

工作

建議進行日期

1. 延續第一階段工作,就所擬題目,鎖定需要搜集的資料、設計適合的方法來收集數據和資料

· 構思你需要甚麼資料回答你所設定的研習題目。

· 準備搜集資料的工具或計劃相關活動,如設計問卷、計劃實地考察。

5月至6月

2. 按照所擬方法,進行資料搜集

搜集並有系統地記錄資料。

老師通過資料搜集工具後至8月

3. 填寫資料搜集記錄表

填寫資料搜集記錄表,描寫搜集資料的方法和搜集資料的過程。

4. 整理和組織數據資料

使用合適工具有系統地整理和組織資料,完成報告。

9月

二、本階段的重要性:慎防研究錯誤

同學們,一個研究是否錯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察驗,本階段能作個好開始,有助日後緊隨正軌繼續進行研習。

致誤原因

解說

牽涉的階段

1. 調查設計有問題(問題設定錯誤)

· 調查的設計沒有窮盡想要了解的社會現象。

· 舉例:若你的題目是要探究靚中同學的宗教信仰情況,你在設計問卷答案時,需窮盡所有可能,如列出所有主要宗教供同學選擇,在最後加上「其他」和「無信仰」,讓信奉非主要宗教或無信仰的同學也可選擇。若你的問卷中只提供「摩門教」、「法輪功」和「其他」給人選擇,則我們無法知道同學們信仰宗教的具體情況,因多數人也只能選上「其他」一項,但當中的細節我們是不知道的。

本階段

設計問卷或活動必須與主題相關;縱相關也必須理出議題中盡量多的可能性,作更細緻的歸類。

2. 資料有問題(訪問對象錯誤)

· 搜集到的資料不能代表想要了解的社會現象。

· 例:若你的題目是要探究靚中同學對學校的歸屬感高低,你就需要設計問卷,並向各班級的同學按比例地發放,若你只向中六同學發放問卷,則未能窮盡所有對象,因中六同學在靚中生活最久,歸屬感可能較高,若只訪問中六同學,縱可能得出「靚中同學對校歸屬感很高」,探究的可信度也不足。

本階段

同學務必陳列出所有研究對象,然後按比例地向他們搜集資料。

3. 分析有問題

· 沒有正確解釋手中資料的真實意義

第三階段

4. 結論有問題

· 所做的結論並不是資料所能證明的結論

第三階段

三、資料的種類

大體來說,資料可以分為兩大類,分別為「一手資料」和「二手資料」。

資料類型

資料的特點

蒐集方法

一手資料

· 資料未經整理

· 解讀資料需時

· 資料不會滲入其他人的個人意見及意願度

· 使研習的原創性提高

· 問卷調查

· 深入訪談

· 實地考察

· 文本搜集

二手資料

· 資料經過整理

· 使用資料時可省卻整理資料的時間

· 資料整理者在整理資料時可能已不自覺的把個人價值取向滲入資料當中

· 資料來源會影響資料可信程度

· 互聯網

· 剪報

· 學術參考書

· 政府/機構統計報告

你的題目需要甚麼資料?

同學們,你在本階段需決定如何搜集研究資料,和搜集甚麼資料。就上述提及過的多種研究方法,選擇哪一種,乃取決於研究的總體目標。還記得你研究有一些焦點問題嗎?回答這些問題你需要搜集甚麼資料呢?

題目類型

題目特點及所需資料

常用蒐集方法

事實性問題

· 題目的焦點:要找出發生了甚麼事。

· 例:靚中的同學最喜歡哪一款午餐盒?

· 要回應事實性題目,你需要一些數據、受訪者意見,以支持你所陳述出來的「事實」。你可向靚中同學發放問卷,然後查詢他們最喜歡的飯盒為哪一款。

· 上一點中,以引號括著事實二字,是要帶出所謂事實皆是我們建構出來的,我們口中所說的「事實」的可信性有多高,取決於我們進行研究步驟時的嚴謹度和客觀性有多高。

· 你的答案可以是:靚中同學最喜歡「豆腐火腩飯」,共有80%同學選取。

· 你可繼續追問: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甚麼?(轉向「理論性問題」)

一手方法:

· 問卷調查

· 深入訪談

二手方法:

· 統計報告

比較性問題

· 題目的焦點:這種現象是否隨處可見?

· 靚中和鄰校的同學分別最喜歡哪款午餐盒?

· 要回應比較性題目,你需要兩組可比較的數據、受訪者意見。你可向靚中和鄰校的同學分別發放問卷,然後查詢他們最喜歡的飯盒為哪一款。

· 你的答案可以是:靚中同學最喜歡「豆腐火腩飯」,共有80%同學選取;鄰校同學最喜歡的也是「豆腐火腩飯」,共90%同學選取。

· 你可繼續追問:「豆腐火腩飯」普遍受歡迎的原因是甚麼?(轉向「理論性問題」)

· 若兩校所喜歡的飯盒不同,你也可轉向「理論性問題」,找出兩校喜好不同的原因。

一手方法:

· 問卷調查

· 深入訪談

二手方法:

· 統計報告

發展性問題

· 題目的焦點:這種現象是新現象還是長期發生的現象?

· 例:十年前和現在的靚中同學分別最喜歡哪一款午餐盒?

· 要回應發展性題目,你需要搜集現今的數據、受訪者意見等。

· 另一方面,你需要找出從前的數據,多數是一些二手資料,可能來自前人所作的調查、相關歷史文獻等。可能的話,兩組資料最好是可比較的。

· 你的答案可以是:10年前靚中同學最喜歡「粟米肉粒飯」;現今同學最喜歡的是「豆腐火腩飯」。

· 你可繼續追問:什麼原因導致現在的和十年前的靚中同學喜好不同?(轉向「理論性問題」)

一手方法:

· 問卷調查

· 深入訪談

二手方法:

· 剪報

· 互聯網

· 學術參考書

· 統計報告

理論性問題

· 這一類問題的處理,是整個研習重點所在,皆因題目的焦點在於:現象的背後原因是甚麼?

· 例:「豆腐火腩飯」普遍受中學生歡迎的原因是甚麼?

· 若要處理之前三類題目,你在訪問中問的是「WHAT」(甚麼)的題目;但要引伸一步,處理理論性問題,則要問「HOW」(如何)和「WHY」(為何)的題目。

· HOW的題目:你如何建立起對「豆腐火腩飯」的鍾愛?

· WHY的題目:你為甚麼喜歡「豆腐火腩飯」?

· 你的答案可以是:中學生喜歡「豆腐火腩飯」的原因是覺得吃豆腐火腩飯「很潮」。

· 你可繼續追問:甚麼原因令中學生認為吃豆腐火腩飯「很潮」?

· 你便可進一步找尋原因,例如可從搜尋報章雜誌等媒體,找出近來豆腐火腩飯是否在傳媒的曝光率急增,要宣傳策略上是否扣連上怎樣的文化,這一步便牽涉了「文本搜集」和之後的文本分析步驟。

· 當然,你亦可從過去研究豆腐火腩飯的研究中,找尋相關原因。

· 如是者,你的研究可能答案是:「豆腐火腩飯之所以成為靚中同學所愛,是由於傳媒近來營造了一股豆腐火腩飯熱潮,將豆腐火腩飯與青少年文化連結起來,一掃其中年男性老套形象,靚中同學亦多注重個人形象,少不免籍吃豆腐火腩飯來建構一己新潮形象。」

· 一步一步地追索,你便可豐富和深化自己的研習成果。同學,加油!

一手方法:

· 問卷調查

· 深入訪談

· 實地考察

· 文本搜集

二手方法:

· 剪報

· 互聯網

· 學術參考書

小錦囊

還記得你在第一階段,需要設定3–4條的研集焦點問題嗎?現在時候還早,你可修正你的研習焦點問題,建議你可參考以下的組合「1事實題+1比較題」或「1事實題+1發展題」,然後分別就這兩題作解釋,便成了「1事實題+1比較題+2理論題」或「1事實題+1發展題+2理論題」的組合了,這樣的研習脈絡會較清晰!

實戰篇:問卷的設定

· 同學們,問卷調查是一項便捷的數據收集方法,適合你研究相對宏觀的社會現象時,所該應用的方法,我們都建議你使用!學懂設定問卷的竅門,對你完成一份體面的研習作業,是至為關鍵的一步。

· 設定問卷中,主要步驟不外乎兩者:一、設定問題,二、設定答案。

從研習焦點問題到問卷問題

· 要回答你為研習所設定的焦點問題,你必須理清你需要找尋甚麼資料,確定你所需要的資料後,你就可設定問卷問題以獲取這些資料。要解答一個焦點問題,可能已牽涉數條問卷問題的設定。

· 給你一個例子,假設你的焦點問題中,包括一條這樣的事實性問題:「現在的靚中同學吃午餐的習慣是怎樣的?」。

· 第一步:找出關鍵概念

· 要回答這個問題,你必須將它「拆細」,再設定問卷問題。如何「拆細」?從哪裡著手?你先要找出焦點問題中的關鍵概念,在上述問題中的關鍵概念就是「習慣」。

· 確定了關鍵概念後,你可找出相關概念的定義,若是學術名詞,如「貧富懸殊」,你可找尋教科書或學術書;若是「習慣」等一般性名詞,你則可從字典或過往研究中找尋的定義,以免你將錯誤的理解引進研習當中。

· 第二步:將概念分解

· 「習慣」牽涉的層面可以很廣泛,你需要在參考字詞定義後,將這個概念分解為多個面向,例如你需要了解學生們吃午餐的地點、用餐時間、花費多少、食物種類、和誰用餐等資料,你便需要設定有關的問卷問題。

· 第三步:設定相應問題

· 確定面向後,你便可設定相應的問題,例子如以下所示:

問卷問題

解說

1. 午飯時間中,你最常於哪個地方吃午餐?

我們要了解中學生吃午餐的習慣,要問他們慣常吃飯的地點。

a. 校內 □ b. 校外食肆 □ c. 回家用膳 □ d. 兩者或三者皆相約 □

2. 吃午飯時,你用多少時間完成進食?

飲食習慣中還包括了用餐的時間,以便了解學生的生活模式。

a. 少於15分鐘 □ b. 15–30分鐘 □ c. 30–45分鐘 □ d. 45分鐘以上 □

3. 你平均每天花費多少於午飯上?

習慣是透過一連串的行為而形成的一種模式,因此,花費也會影響他們的習慣。

a. $0 □ b. 少於$15 □ c. $16–$30 □ d. $31–$50 □ e. 多於$50 □

4. 你最常吃的午餐食物類型為:

午餐的類型也形成了學生獨有的飲食習慣。

a. 住家小菜 □ b. 日式料理 □ c. 中式點心 □ d. 各式飯類 □ e. 各式粉麪類 □ f. 美式快餐 □ g. 其他 □

再舉另一個例子,若你的焦點問題是:「靚中同學對現時校內提供的午餐飯盒感到滿意嗎?」,你可重覆以上步驟分解問題。

· 第一步,找出焦點問題中的關鍵概念:「對午餐飯盒的滿意度」。

· 第二步,將對「午餐飯盒」的籠統滿意度評價分解為多個面向:「色」、「香」、「味」、「價錢」、「份量」等。

· 第三步,設定相應問題,例子如以下所示:

請圈出你對以下描述的同意程度,5分代表非常同意,1分代表非常不同意

1. 我認為靚中的午餐盒外觀吸引。

1  2  3  4  5

2. 我認為靚中的午餐盒香氣濃郁。

1  2  3  4  5

3. 我認為靚中的午餐盒美味可口。

1  2  3  4  5

4. 我認為靚中的午餐盒價錢廉宜。

1  2  3  4  5

5. 我認為靚中的午餐盒份量足夠。

1  2  3  4  5

6. 我十分喜歡靚中的午餐盒。

1  2  3  4  5

· 就將理論性問題轉化為問卷問題,步驟大同小異。例如:「導致同學有不同吃午餐習慣的背後因素為何?」,你可從社會層面和個人層面思考原因,你並可能已作出了一些研究假設,假設了若干因素與同學吃飯習慣有關係,例如:

· 同學的家庭經濟環境:靚中同學普遍來自哪個社會階層?這會影響他們有否足夠金錢外出吃飯或吃哪類型的食肆。

· 同學個人喜好:同學是否認為學校小賣部的飯盒較能滿足到他們的喜好?同學是否認為就近食肆的食物較能滿足到他們的喜好?同學會認為於午膳時間留校還是往外走走,哪者才是較合理的行為?

· 學校坐落區域的食肆分佈:同學是否認為學校就近有否足夠的食肆可供選擇?這些食肆的價格能否適切同學所需?校內小賣部的飯盒的價格能否適切同學所需?

· 你將上述的這些疑問轉化為問卷問題,搜集一些量化的答案,便可以科學化地闡釋它們與你所探討的現象有何關係。

問卷題目類型

題目形式

例子

解說

是非題

「過去一個月內,你有否吃過豆腐火腩飯?」

a. 有 b. 沒有

題目屬封閉式問題,多用將意見分類,惟必須再作深入提問,否則將分析會流於表面。

選擇題

「除了飯類外,你最希望校內午餐加進哪一款食物?」a. 壽司 b. 漢堡包 c. 沙律 d. 湯麪類 e. 點心

f. 其他

題目先為調查的資料分類,以便在餘下部份提問更深入的問題。

量表題

「請圈出你對描述的同意程度,5分代表非常同意,1分代表非常不同意描述:你認為豆腐火腩飯的定價合理」

5  4  3  2  1

題目收集被訪者即時的印象,觀感較表面,只宜作補充之用。

排列題

「請選出你最喜愛的飯盒。(請依次序排列:最喜愛的為5,最不喜愛的為1,如此類推)」

a. 豆腐火腩飯 □ b. 粟米肉粒飯 □ c. 西炒飯 □d. 枝竹斑腩飯 □ e. 黑椒牛扒飯 □

題目可了解被訪者對答案不同程度的看法,方便作深入的分析。

開放題

「你認為本校的豆腐火腩飯有何改善之處?」

                              

題目可作補充之用,多用於調查被訪者的感覺,雖難於歸納,卻時有獨特見解。

設定問題的注意事項

要點

解說

用字要明確.

問題要具體

· 在問題中,我們應盡量使用簡單、容易理解的詞語,而避免使用含糊或具多重意思的詞語,以造成誤解。

· 錯誤例子1:「最近,你有否吃過豆腐火腩飯?」

· 解說:「最近」這用字相當含糊,有人會覺得一個月是最近,亦有人會覺得一年才算最近,宜界定具體時間,如:「過去一個月內,你有否吃過豆腐火腩飯?」。

· 錯誤例子2:「你認為豆腐火腩飯是好的嗎?」

· 解說:「好」的概念可以很寬闊,可包含很多指標,諸如色、香、味、價錢等面向,你應將這抽象的題目分解,以較具體的衡量準則發問。

忌一題多問

· 我們不宜將性質相近的題目合而為一,會令受訪者感到混淆。

· 錯誤例子:「你是否認為豆腐火腩飯是色、香、味俱佳?」

· 解說:若受訪者只同意「色、香、味」中的其中兩項俱佳,哪他應回答是還是否?回答是或否也未能完全反映受訪者意思,應將問題分拆來問。

忌帶傾向性

· 在問題中,不宜加入一些帶來暗示或壓力的字眼,使受訪者傾向接受某一立場的答案。

· 錯誤例子:「上月食家滔滔指出豆腐火腩飯是最美味的食物,你認為豆腐火腩飯的味道優秀嗎?」

· 解說:在問題中引述名人或社會期望,受訪者易跟從這些主流觀念,影響作答傾向。

設定答案的注意事項

要點

解說

選項清晰劃分

· 替問題設定答案時,應清晰劃分和界定所提供的選項,不能有意思上的重覆。

· 錯誤例子:「除了飯類外,你最希望校內午餐加進哪一款食物?」a. 壽司 b. 漢堡包 c. 日式料理 d. 點心

· 解說:壽司屬於日式料理的一種,若想選擇壽司的受訪者,面對兩者a和c的選擇時,將會感到混亂。

羅列所有可能

· 在設計問卷答案時,需窮盡所有可能供受訪者選擇。

· 錯誤例子:「除了飯類外,你最希望校內午餐加進哪一款食物?」a. 壽司 b. 漢堡包 c. 沙律 d. 其他

· 解說:加入「其他」選項是正確的做法,這確保有任何意見的人皆能在上面選取答案;但「其他」以外只提供三個選擇過少,應加入更多選擇,否則若大部分人的答案皆為「其他」,對我們理解實際情況沒有大幫助。

邊界不應重疊

· 在牽涉數字的選項中,我們要避免選項範圍的邊界重疊。

· 錯誤例子:「你每天花費多少於午飯之上?」a. 15元或以下 b. 15–30元 c. 30–50元 d. 50元或以上

· 解說:若同學所花費的金額為15、30、50元的,便會感到無所適從,因並有2個選項符合他的情況。

其他注意事項

1. 在問卷的引言部分列出自己的身份、問題主題和調查目的。例句:「你好,我們是本校中五級學生,我們現在於校內進行抽樣問卷調查,目的是瞭解本校學生對吃午餐的習慣和導致這些習慣的因素。請據實回答下列問題,在適當地方內填寫答案,並請不要和別人討論後才作答。本調查將以不記名方式進行。謝謝!」

2. 應詢問受訪者的基本資料如性別、年齡、學歷等,並就探究題目作增減。

3. 問題排列由淺入深,把開放性題目放在後面。

4. 避免詢問很久以前發生的事情,以提高答案可靠性。

5. 問題不宜太多,免使完成問卷的時間變得太長。

6. 於問卷完結的位置表達對受訪者的謝意。

靚中學生階級差異與吃午飯習慣關係

問卷調查(樣本)

你好,我們是本校中五級學生,我們現在於校內進行抽樣問卷調查,目的是瞭解本校學生吃午餐的習慣和導致這些習慣的因素。請據實回答下列問題,在適當地方內填寫答案,請不要和別人討論後才作答。本調查將以不記名方式進行。謝謝!

1. 午飯時間中,你最常於哪個地方吃午餐?

a. 校內 □ b. 校外食肆 □ c. 回家用膳 □ d. 兩者或三者皆相約 □

2. 吃午飯時,你用多少時間完成進食?

a. 少於15分鐘 □ b. 15–30分鐘 □ c. 30–45分鐘 □ d. 45分鐘以上 □

3. 你平均每天花費多少於午飯上?

a. $0 □ b. 少於$15 □ c. $16–$30 □ d. $31–$50 □ e. 多於$50 □

4. 你最常吃的午餐食物類型是?

a. 住家小菜 □ b. 日式料理 □ c. 中式點心 □ d. 各式飯類 □

e. 各式粉麪類 □ f. 美式快餐 □ g. 其他 □

5. 你父母的每月總收入為多少?

a. 少於$6,000 □ b. $6,000–$10,000 □ c. $10,001–$15,000 □

d. $15,001–$20,000 □ e. $20,001–$30,000 □ f. 多於$30,000 □

6. 你每月獲得的零用錢為多少(計算父母給予的和兼職賺取的)?

a. 少於$500 □ b. $500–$1,000 □ c. $1,001–$1,500 □

d. $1,501–$2,000 □ e. 多於$2,000 □

7. 你的性別是甚麼?

a. 男 □ b. 女 □

8. 你就讀哪一年級?

a. 中一 □ b. 中二 □ c. 中三 □ d. 中四 □ e. 中五 □ f. 中六 □

問卷完畢、多謝合作

實戰篇:如何進行深入訪談?

· 同學們,若你的研究題目著眼於人的意識和行動,而非宏觀的社會概況,訪談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你所需的,是一系列開放式的問題,你並需學懂在訪談過程中,就對方的回應作出追問。

進行訪談的注意事項

1. 我們向被訪者發問的問題,應以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具體事例及經驗為主。

2. 作深入訪談,我們通常希望了解受訪者兩方面的資料:一、他們生活經驗的細節,二、他們不同生活經驗中所呈現的因果關係。

3. 問「如何」比問「為甚麼」好:比方說,你若想知道他們為何會喜歡吃豆腐火腩飯,你可問他們「你是如何愛上吃豆腐火腩飯的?」,比起問「你為甚麼愛吃豆腐火腩飯?」好。在受訪者回答「如何」的問題時,他們答案的開放性較大,既能知道相關經驗的過程,亦能知道他就行為而作的解釋;相反,以「為甚麼」來問,你可能只獲得「一句起,兩句止」的回答。

4. 訪問時需顧及對方感受,以朋友式姿態作訪問,選擇較寧靜的環境進行。

5. 較敏感的問題,須禮貌地以較迂迴的方式提出,免讓受訪者感到具威脅性。

6. 遇到對方回應較長的答案時,應扼要地複述一次讓對方核實。

7. 訪談過程中,最好能獲得對方同意下錄音,同時用筆簡單記錄,以補充錄音過程中可能遇上的差池。

實戰篇:如何進行實地考察?

· 同學們,你的研究或需作實地考察,加深對研究現象所發生場域的認識,進行實地考察時,同學們也有一些事項需要注意。

實地考察的注意事項

1. 預先搜集實地考察地方的簡單資料,擬定進行實地考察的目的,並安排適當的時間進行考察。

2. 在老師指導下設計觀察記錄表,系統地記錄自己需要的資料。

3. 帶備適當的工具作記錄,如相機、攝錄機、筆等,惟拍照、攝錄等行為必須在場地方面許可下才能進行。

4. 訪問路人時需注意禮貌和態度。

5. 若考察地點具危險性,須先諮詢老師意見,及知會家人下才進行,並不應單獨進行考察,淮意安全。

實地考察作記錄的方法

文字描述法

(例)

觀察對象

靚中小食部的飯盒售賣情況

觀察記錄

1. 小食部共有三款飯盒供同學選擇,最多人排隊購買的為豆腐火腩飯。

2. 於小食部購買飯盒的學生當中,以男性較多;女生多自攜午餐回校進食。

3. 三款飯盒中,以「苦瓜茄子飯」的銷量最差勁,只有兩位老師購買,沒有學生購買。

數量記錄法

(例)

觀察對象

靚中小食部中所有購買豆腐火腩飯的同學

觀察時段

午飯時間12:55–1:30

觀察記錄

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實戰篇:如何搜尋二手資料?

· 剪報

· 你可到靚中圖書館使用「慧科電子剪報服務系統」搜尋新聞,搜尋背景資料可謂易如反掌。請留意以下圖示教學。

1. 先瀏覽學校網頁,選擇「11. Wise–Search」,你便可登入到剪報搜尋引擎。

2. 上圖為慧科搜尋引擎的頁面,要搜索所需資料,你先要輸入幾項資料。首先,在「關鍵詞搜索」欄目下的空位(看上圖箭咀),輸入你需要資料的關鍵詞,若你想搜索童黨的相關新聞,你便輸入「童黨」。你亦可收窄搜尋範圍,比方你想搜尋有關將軍澳的童黨,你便可在空位中輸入「將軍澳 and 童黨」。

3. 在輸入關鍵詞後,你亦需設定新聞的刊載時期,若你想找尋近一年的童黨新聞, 你可在「搜索日期」(看上圖箭咀)中,設定近一年為時限。

4. 最後,你需要設定你想搜索的報章,在「搜索選項」中,於「香港」旁的「正號」格子上按左鍵,然後再於「報章」旁的「正號」格子上按左鍵,便會出現一列報章名稱的清單,你只需在你所想的報章名字上按鍵就成,你可選取多於一份的報章。

5. 輸入一切所需資料後,你便可按下橙色的「搜索」標示。

6. 如是者,便有一系列的相關新聞出現,你可按入閱讀,找尋你需要的資料。你亦可將文字檔案下載,或覆製到word檔案中,為己所用。

· 互聯網及參考書

· 教育局的通識課程中,為學生擬定了一系列參考書目和網頁,同學在進行你的專題研習時,亦可瀏覽這些網頁和到公共圖書館借閱這些參考書。

書目資料

個人與人際關係

1) 尾形佳晃著,蘇惠齡譯(2004)《瞬間領悟心理學》,台北,究竟出版社。

2) 上山弘之編(2003)《性格、情感的煩惱》,台北,旗林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3) 上山弘之編(2003)《家庭、交友的煩惱》,台北,旗林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4) 王悅(2002)《成長心事 – 故事聊法》,香港:突破出版社。

5) 石向前(2006)《你抓得住自己 – 我的命運我做主》,台北:宇河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6) 安藤由紀等著(2004)《抗拒欺凌暴力》,台北:旗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7) 李永年編(2002)《香港青少年問題:廿一世紀初的現象、剖析與對策》,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8) 李陳寶安(2001)《溝通新密碼》,香港:突破出版社。

9) 李陳寶安(2001)《不打不相親 – 子女和睦共處的秘笈》,香港:突破出版社。

10) 余非(2005)《談情說理事件簿》,香港:突破出版社。

11) 余非(2006)《情理十足》,香港:突破出版社。

12) 周淑屏(2003)《鄉情、客情、中國情》,香港:突破出版社。

13) 周淑屏等著(2003)《左男右女:反轉兩性觀點》,香港:突破出版社。

14)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編(2001)《青少年成長與家庭、社會和學校教育》,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15)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編(2002)《青少年成長與學習的新趨勢》,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16)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編(2004)《青少年成長的價值教育》,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17) 凌友詩(2005)《合理合情——從個人良知到社會良知》,香港:突破出版社。

18) 區祥江(2002)《生命軌迹:助人成長的十大關鍵》(第四版),香港:突破出版社。

19) 梁若芊(1997)《跳出感情框框》,香港︰零至壹。

20) 陳鴻彬等編(2006)《道是無情卻有情》,香港: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1) 黃惠惠(1996)《自我與人際溝通》,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

22) 富田富士也等著(2004)《戰勝壓力與不良行為》,台北:旗林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23) 曾文星(2004)《青年人心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4) 楊旭編繪(2005)《情感啟示錄》,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5) 蔡元雲等著(2004)《炮製少年不倒翁》,香港:突破出版社。

26) 鄭佩芬(2000)《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台北︰揚智文化。

27) 藤田悟(2004)《對付網絡陷阱》,台北:旗林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28) 羅乃萱(2002)《逆境逆思》,香港︰經濟日報出版社。

29) 羅苑華等著(2006)《活得好——活用正面心理學》,香港︰經濟日報出版社。

30) 顧若菡(2003)《真性的風采》,香港:突破出版社。

今日香港

1) 張鼎源編(2004)《文化起義》,香港;Cup出版。

2) 沈旭輝編(2004)《後特區啟示錄》,香港:Roundtable 出版。

3) 吳俊雄、馬傑偉、呂大樂編(2006)《香港.文化.研究》,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4) 吳俊雄、張志偉編(2002)《閱讀香港普及文化1970-2000(修訂版)》,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

5) 呂大樂(2004)《中產好痛》,香港:進一步多媒體有限公司。

6) 李少南編(2003)《香港傳媒新世紀》,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7) 李歐梵(2002)《尋回香港文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8) 周佩霞、馬傑偉(2005)《愛國.政治審查》,香港;次文化堂。

9) 許寶強(2003)《富裕中的貧乏:香港文化經濟評論》,香港:進一步出版社。

10) 張炳良、葉健民、呂大樂等(2000)《再造香港》,香港:香港人文科學出版社。

11) 陳文敏(2006)《法政敏言》,香港:經濟日報出版社。

12) 陳潔華、王惠玲編(2004)《香港性別論述:從屬、不公、差異、越界》,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有限公司。

13) 陳錦華、王志錚編(2004)《香港社會政策評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4) 陸恭蕙及思匯政策研究所編(2002)《讓民意聲音響起來》,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15) 陸恭蕙及思匯政策研究所編(2003)《創建民主:締造一個優良的香港特區政府》,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16) 雷鼎鳴(2004)《替香港經濟把脈》,香港:天地出版社。

17) 劉兆佳主編(2000)《香港二十一世紀藍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8) 劉蜀永主編(2004)《20世紀的香港經濟》,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19) 潘毅、余麗文編(2003)《書寫城市:香港的身份與文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有限公司。

20) 盧愛采編(2004)《新世紀香港經濟》,香港:香港文匯出版社有限公司。

21) 謝均才編(2002)《我們的地方,我們的時間-香港社會新編》,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22) 羅永祥、陳志輝(2002)《香港特別行政區施政架構》,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現代中國

1) Davis, M. C. 編,鄧文正譯(1997)《從法律、哲學和政治觀點看人權與中國價值觀》,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2) Spence. J.著,溫洽溢譯(2001)《追尋現代中國:從共產主義到市場經濟》,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3) 21世紀經濟導報編著(2004)《中國世紀:新的開始與機遇》,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4) 王旭(1997)〈探求新的民主化模式:鄉村中國的基層民主〉,《當代中國研究》,1997年第1期(總第56期)。

5) 李思名、邵一鳴等編(1995)《中國社會的發展:香港學者的分析》,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6) 余英時(1984)《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7) 金耀基(2004)《中國的現代轉向》,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8) 金鑫著(2001)《中國問題報告》,香港:利文出版社。

9) 施哲雄等著(2003)《發現當化中國》,台北:揚智出版社。

10) 唐希中、劉少華、陳本紅(2003)《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1949-2002)》,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1) 浦興祖主編(2001)《當代中國政治制度》,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12) 殷海光(1990)《中國文化的展望》(上下冊)(第二版),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3) 許倬雲(2006)《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關懷》,香港:中華書局。

14) 張國(2000)《中國大趨勢》,香港:香港文匯出版社有限公司。

15) 陳永勤、林健枝編(1999)《邁向廿一世紀的中國:環境、資源與可持續發展》,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

16) 陳玉明主編(2000)《中國加入WTO各行業前景分析》,香港:經濟日報出版社。

17) 顧朝林等著(1999)《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城市發展 – 跨世紀中國城市發展戰略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北京)。

18) 解思忠(1998)《國民素質憂思錄》,香港,三聯書店。

19) 楊光彬(2003)《中國政府與政治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 楊慶堃、劉創楚(2001)《中國社會:從不變到巨變》(第二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1) 蔡昉、林毅夫、李周(1999)《中國國有企業改革》,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2) 蔡昉編(2000)《2000年中國人口問題報告:農村人口問題及其治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3) 蔡昉、林毅夫著(2003)《中國經濟》台北: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台灣分公司。

24) 錢穆(1981)《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重印本),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5) 顧文選、馮雨鋒編(2004)《21世紀中國城市發展前沿問題》,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26) 龔鵬程(2006)《中國傳統文化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全球化

1) Friedman, T. L. 著,楊振富、潘勛譯(2005)《世界是平的:把握這個趨勢在21 世紀才有競爭力》,台北:雅言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 Hirst, P., & Thompson, G.著,朱道凱譯(2003)《全球化迷思》,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3) Huntington, S. P., & Berger, P. L.著,王柏鴻譯(2002)《杭廷頓&柏格看全球化大趨勢》,台北:時報出版。

4) Ohmae, K.著,顧淑馨譯(2005)《全球舞台大未來:無國界世界的挑戰與機會》,台北: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5) Waters, M. 著,徐偉傑譯(2000)《全球化》,台北:弘智文化。

6) 弗里德黑姆.施瓦茨(Friedhelm Schwarz)(2006)《氣候經濟學:影響全球4/5 經濟活動的決定性因素》,台北:臉譜出版。

7) 皮翠拉.瑞沃莉(Pietra Rivoli)著、洪世民譯(2006)《一件T 恤的全球經濟之旅》,台北,寶鼎出版社。

8) 朱耀偉(2005)《愛恨地球村:透視全球化現象》,香港:天窗出版。

9) 帕特里克.迪克松(Patrick Dixon)著、孫雪晶等譯(2005)《洞悉先機:全球化的六個方面》,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0) 金鑫、辛偉編(2004)《世界熱點問題報告》,香港:利文出版社。

11)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Jr.)著、門洪華等譯(2005)《硬權力與軟權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2) 陳定家主編(2004)《全球化與身份危機》,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13) 張驥、劉中民等著(2003)《文化與當代國際政治》,北京:人民出版社。

14) 斯坦利.阿羅諾維茨(Stanley Aronowitz)及希瑟.高特內(Heather Gautney)主編、

15) 蕭維青等譯(2004)《控訴帝國:21 世紀世界秩序中的全球化及其抵抗》,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6) 塞繆爾.亨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周琪等譯(1999)《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華出版社。

17) 蔡愛眉著、劉懷昭譯(2004)《起火的世界》,香港:泰德出版有限公司。

能源科技與環境

1) 布魯吉斯‧詹姆斯著,楊曉霞譯(2004)《小小地球——脆弱的地球》,香港:三聯書 店(香港)有限公司。

2) 皮爾斯‧弗雷德著,左濤譯(2002)《全球變暖——基礎科學》,香港:三聯書店(香 港)有限公司。

3) 馬雷克‧沃里塞維奇著,左濤譯(2003)《替代能源——基礎科學》,香港:三聯書店 (香港)有限公司。

4) 徐剛(1995)《沉淪的國土》,香港:明報出版社。

5) 葉基光(1992)《工業污染之成因與防治》,台北:財團法人徐氏基金會出版。

6) 綠色力量(2004)《探索再生能源教材套》,香港:綠色力量。

7) 綠色力量(2001)《再生能源教師用書及模型》(教材套),香港:綠色力量。

8) 韓華潔、肖玲玲(2005)《科學的故事》,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公共衛生

1) 牟敦剛(2003)《生物科技快易通》,台北:商周。

2) 伯恩特著,姚燕、周惠譯(2004)《醫藥文化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3) 陳華(2003)《中醫的科學原理》,香港:商務印書館。

4) 傅浩堅、楊錫讓(2003)《運動健身的科學原理》,香港:商務印書館。

5) 繁榮出版社(1994)《家庭醫學大全》,香港:繁榮出版社。

網頁資料

個人與人際關係

http://www.hkfyg.org.hk/new/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調查

http://www.family-land.org

社會福利署家庭生活教育資料中心——家庭生活教育

http://www.eoc.org.hk/EOC/GraphicsFolder/InforCenter/MediaCentre/VideoList.aspx

平等機會委員會——資訊及物品——影片放送

http://www.harmonyhousehk.org/chi/publicimage /pub1_chi.asp

和諧之家——出版刊物

http://www.uzone21.com

勇想廿一

http://www.consumer.org.hk/website/ws_chi/new s/council_activities/list.html

消費者委員會——消費者教育

http://www.aaf.org.hk/big5/article_listing.adp?category_id=13

新婦女協進會——議題

今日香港

http://www.cuhk.edu.hk/ant/publish/

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出版物

http://www.breakthrough.org.hk/

突破機構

http://www.eoc.org.hk

平等機會委員會

http://www.socialdemocracy.org.hk/

香港社會民主基金會

http://www.censtatd.gov.hk/statistical_literacy/educational_materials/statistics _and_you/index._tc.jsp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 – 統計認知及學生專區 – 教育材料 – 統計資料與你息息相關

http://www.legco.gov.hk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

http://www.octs.org.hk/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

http://www.info.gov.hk/basic_law/c-front.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http://www.info.gov.hk/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http://www.sepi.org

社會經濟政策研究所

http://www/women.gov.hk/big5/home.html

婦女事務委員會

http://hkpoverty.oxfam.org.hk/

樂施會 – 香港脫貧網

現代中國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index.asp

中國選舉與治理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index.htm

中國網

http://chinainfo.oxfam.org.hk/

樂施會中國訊息網

http://www.peopledaily.com.cn

人民網

http://www.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http://www.npc.gov.cn/zgrdw/home/index.jsp

中國人大網

http://www.xinhuanet.com/

新華網

http://www.chinawater.net.cn/popularization/

中國水利國際合作與科技網 – 科普園地

http://www.chinavillage.org/

中國農村村民自治信息網

http://www.china-village.org/

中國鄉村網

http://www.cte.gov.cn

中國鄉鎮企業信息網

全球化

http://www.oxfam.org.hk/public/contents/category?cid=2711

樂施會——專題網站

能源科技與環境

http://www.susdev.org.hk/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

http://www.ecc.org.hk/

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

http://www.foe.org.hk/

香港地球之友

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ch/

綠色和平(中國)

http://www.greenpower.org.hk/

綠色力量

http://www.afcd.gov.hk/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

http://www.energyland.emsd.gov.hk/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機電工程署——能源資訊園地

http://www.epd.gov.hk/epd/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保護署

http://www.etwb.gov.hk/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運輸及工務局

http://www.hongkongwma.org.hk/

香港廢物管理學會

http://www.producegreen.org.hk/

綠田園基金

http://www.pepa.com.hk/

綠色教育先鋒

http://www.zhb.gov.cn/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http://www.conservancy.org.hk/

長春社

http://www.wwf.org.hk/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

http://www.wwfchina.org/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網站

公共衛生

http://www.cheu.gov.hk/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署——中央健康教育組——健康地帶

http://www.info.gov.hk/fehd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環境衛生署

http://www.cuhk.edu.hk/b5/research.htm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及發展

http://www.ied.edu.hk/biotech/index.htm

香港教育學院——推廣生物科技教育

http://www.who.int/csr/en

世界衛生組織---全球警報與回應

本指引參考資料

1. H.S. Becker著;郭姿吟、呂錦媛譯。2009。《這才是做研究的王道》。台北:群學。

2. Giddens著;李康譯。2009。《社會學》(第五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 簡明宇、劉嘉慧。2009。《獨立專題研究手冊》。香港:教育社企。

4. 曾灝輝、陳詩玲。2010。《雅集新高中通識教育系列--獨立專題探究手冊》。香港:雅集。

5.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2002。《社會研究一本通》。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