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量自难忘 - cnepaper.com动的就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

1
2017年3月15日 星期三 主编/谭晓勇 编辑/何洪金 美编/曾晓华 校对/刘晓立 嘉定坊 · 随笔 11 前几日,我参加乐山市灯谜 协会活动,接连猜中的两条灯谜 都出自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 十日夜记梦》。一条谜面为“默 看”,猜苏东坡词一句,我连想都 没有想就答出来“相顾无言”。另 一条谜面为“嫦娥欢娱嫌,武二到 景阳”,我也以最快的速度回答了 “明月夜,短松冈”。谜友们纷纷 惊赞我的急智,我苦涩一笑,其实 我哪里有什么急智啊,只不过这 首词于我而言,太过熟悉,根本就 不需要思索罢了。在谜友们热烈 的讨论中,我找了一个貌似合理 的理由迅速逃离了会场,因为这 首词总是拨动着我内心深处最黯 然的那根心弦。我怕自己难以抑 制的悲伤会倾泻出来,会破坏大 家原本热闹欢快的气氛。因为每 每听到这首词,我就想起我伯父 谢先伦,就会忍不住潸然泪下。 第一次接触这首词,就是在 我的伯父 家 中 ,那 时 候 我 才 十 多 岁,当时我伯父伯娘都还健 在。我偶然在伯父的书架上翻 到了一本《唐宋词选》,随便翻 开 的 那 一 页 就 是 苏 轼 的《江 城 子·乙 卯 正 月 二 十 日 夜 记 梦》。 读着这首词,一瞬间就被苏轼 九百多年前的悲怆击中,当场 被感动得泪流满面,眼泪大珠 小珠地滴落到了泛黄的书页 上。伯父是文化底蕴深厚之人, 多年来他一直都给我讲各种成语 故事、历史故事,赏析各种诗词。 他说这首词中写得最动人的一句 是“不思量,自难忘”,这种情感真 挚而深切,根本不需要思索,因为 从来就不会忘记。情景描写最生 动的就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 行”,深爱的人已阴阳两隔,忽然 有一天能够在梦中见到,那种激 动的心情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 说不出任何话来了,只能默默地 看着对方,但是眼泪却止不住地 流淌。 再次提到这首词,是我伯娘 过世几年后。当时我伯父因为生 活需要照料,已经续娶了。然而 我却发现他越来越沉默寡言。有 一天,他坐在我家门口,我居然问 他:“你再婚了这么多年,你还会 想以前那个伯娘吗?”伯父不看 我,眼睛悠悠地看着远方,只轻描 淡写地说了六个字。在场的人, 没有一个听懂了他的意思,包括 我父亲。但是我听到那六个字的 瞬间,眼泪根本止不住,夺眶而 出。那六个字就是“不思量,自难 忘”。结婚三十多年来,伯父从来 没有对伯娘说过“我爱你”。伯娘 去世之后,也从未见他用只言片 语来表达对亡妻的深情与思念。 但是这六个字就已经道出了他的 心声,让我触电般地感受到了他 内心的波澜起伏。我懂得他心中 的那种悲伤与疼痛,因为他多年 前曾经跟我讲过,“从来不会去想 起,因为从来就不曾忘记”是一种 镌刻在灵魂里的情感,是一种生 长在肉体里的疼痛。 第三次,是在我梦里。梦见 自己去著名高校蹭课。听说今天 来的教授非常厉害,文学功底扎 实,讲课也深入浅出形象有趣。 因为传说这位教授也姓谢,我就 一直都忍不住想象他长什么样 子。我提前走到了授课地点,那 是在望江楼旁边的空地上,四面 没有墙壁,没有讲台没有黑板也 没有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这样的 授课方式,非常考验教授的授课 水平和个人魅力。没有教室,学 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没有讲 台,任何一点小动作都会被学生 发现。没有黑板,很难提醒学生 重点。我很期待来讲课的人是何 方神圣。为了听得更清楚,我选 择了第一排坐下。结果我等来的 传说中的大神居然是我伯父,他 看起来比实际的样子年轻,红光 满面,大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 他五十多岁的模样。上课之前, 他把外套脱下来交给我之前的伯 娘牟国莲,还把擦了手的毛巾递 给她。我抬眼看了一眼我的伯 娘,短发,穿着一件紫色方格的羊 毛衫,很年轻很精神的样子。伯 父讲起课来颇有台湾大学孙中兴 教授的气质和风范。他笑微微地 讲着:“我们来了、去了、相聚、离 开都有客观缘由,关键是谁在等 我们,是谁在爱我们……”我觉得 他讲得太好,想要记下来,情急之 下,我用毛笔把他的话写在了课 桌上。伯父继续讲着“啼哭着来, 流着泪走,这个世界真荒谬,来不 想来,走不想走。……但是来的 要来,走的要走”。讲课的时候, 伯娘还在旁边为他抱衣服递毛 巾。我看见自己用毛笔写在课桌 上的笔记,抚摸着那句“关键是谁 在等我们”,轻轻叹了一口气,抬 起头来,忽然看见亭子外面站着 的伯娘。她淡定从容地抱着衣服 拿着毛巾,静静地等着伯父下课, 等着伯父跟她回家。想到跟她回 家的时候,我瞬间非常警觉,拼命 地想要留住他,绝不能让他跟她 走。但是仿佛天不遂人愿,讲完 课之后,伯父就跟伯娘走了,无论 我如何声嘶力竭地呼喊,他都不 应我。 我猛然惊醒,赶紧开灯,提笔 把这个梦写了下来。2013年9月 24日凌晨5点,这个梦之后三天, 我伯父就真的追随他亡妻去了。 两者去世时间刚好相差十年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 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 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 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 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再看这首词,悲凉之情扑面而来, 让人肝肠寸断。 对童年的我来说,父亲就像 别在胸前的名片,别人看见我都 会说“那是谢经理的女儿”或者 “那是谢工的女儿”;但是伯父就 像那本厚厚的线装书,陪伴了我 点滴的成长。他教我磕头、教我 孝悌忠信,教我读《三字经》《百家 姓》,陪着我背《增广贤文》,给我 讲《易经》《道德经》,默默地奠定 了我的古代文学基础和传统文化 底蕴。 在血缘上,我跟父亲更近,但 在知识结构和心灵相通上,我跟 伯父更亲近一点。我们不仅流着 相同的血,而且读着相同的书,还 有着极其相似的人生经历。我们 都是在13岁时经历了家道中落, 开始担负家庭责任,所以我们有 着更多的思想基础和情感共 鸣。他13岁时,因为长兄意外去 世,他被迫以童工的身份离开家 挣钱赡养残疾的母亲和年幼的 弟弟,承担起一个贫困家庭中长 男的责任。而我在13岁时,则经 历了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父亲 的意外受伤并失业的打击,被迫 开始了边读书边摆地摊边照顾 父亲的生活。 几十年来,无论道路多么崎 岖多艰,伯父始终以乐观的心态 面对,并以身作则给我树立了一 个良好的榜样。他教我“孝悌忠 信”,他每个字都做到了。他生 前花了十多年时间整理谢氏族 谱,而现在我继承了他的遗志和 事业。伯父跟我们在一起的记忆 已经烙在我的灵魂里,不思量, 自难忘。 不思量 自难忘 谢尧飞 亲情 亲情 友情 友情 市民 市民 生活 生活 在菜市场,偶见一卖香菜的摊贩, 不觉停下了脚步。吸引我的既不是摊 主,也不是香菜的新鲜,恰恰相反,那些 香菜都已经蔫黄不堪了,如果再不便宜 卖掉,就只有扔掉的份儿了。看摊主有 些惜惶的神色,我说来两捆,她睁大了 惊讶的眼睛,我告诉她说,你看那些香 菜根,她才恍然大悟。 知道香菜根可以吃,缘于一次饭店 小聚的偶然品尝,那种做工精致的小凉 菜,从第一次入口,便吸引了我。我知 道有些蔬菜的根可以吃,比如山药、菠 菜等等,但香菜根也可以这样吃,还是 第一次。 从此便喜欢上了凉拌香菜根,它的 清香,它的耐嚼,它的那种源自于草根 的朴素,一下子便扎进了我的内心。 喜欢清洗它们时的洁白,那些胡乱 生长的根须,总能带给我不尽的想象。 喜欢看它们盘伏于瓷器中的安静,那种 安静是直入心底的,是有诱惑力的。 以前只知道香菜是一种调味菜,后 来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香菜还有很 多的药用价值。比如它的去腥作用。 有一年我出门在外,朋友招待了一次螃 蟹大餐,吃完后朋友拿了一些香菜过 来,正疑惑间,却见朋友一边把香菜在 手里揉搓,一边说,去腥。也学着去做, 鱼腥没有了,却觉得那些被揉搓的香菜 有些可惜。书上说,在处理牛肉或者海 鲜等味道重的菜肴时,可以提前将香菜 根放到臼中捣碎,用香菜根来腌制,菜 肴的味道会更加自然。对于美食者,自 然可以学着去做。 中医认为,香菜性味辛、温,入肺、 脾经,有发汗透疹,消食下气之功,能让 人的脾胃更加的健康。 医学上的事情咱不懂,对一些理论 也似信非信,但喜欢香菜根的味道,却 是实打实的。明人洪应明曾写过一本 《菜根谭》的书,初以为是写菜根的,后 来翻看了一下,却没有看到关于菜根的 论述,几乎都是处事的人生哲学。连给 《菜根谭》作序的作者三山病夫也说:其 首命题,又不知何所取义,将安序哉? 后来看完书之后三山病夫又说:菜之为 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 根发,故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 乃厚。 故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 乃厚。这样的话很耐人寻味,也会让人 联想到做人的方方面面。所谓根基要 牢,除了楼房、建筑等等,还有植物、做 人也是如此,以这样的角度去看《菜根 谭》,也就知道它为什么会被称作一本 奇书了。而以这样的感觉去吃香菜根, 又觉得香菜根有了另外一种味道。 吃菜根,品人生,虽然上升到这样 的境界有些人可能不屑,但用“安贫者 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自我解嘲 一番,却也未尝不可。 诗经饱读上书房,菜根长啃啖酒 香。 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罢! 香菜根 佛刘 在非洲广褒的热带草原上,生 长着一种尖毛草。 在刚刚生长的半年时间里, 它是草原上最矮的植物,因为干 旱,使得它们只敢长出来小指头 一般长,半年过后,当雨季来临, 尖毛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以 每天半米的速度可着劲儿疯长, 三五天的时间就会长到两米的高 度,成为非洲草原上最高的“草地 之王”。 原来,在最初的半年时间里, 尖毛草不是向上生长,而是向下努 力生长,长在根部,它发达的根系 最长能长到28米,它用六个月的时 间生长自己的根茎,为将来的“爆 发”在默默地积蓄养分和能量。 一个人的活着何尝不是如此, 在你生活工作处于低谷的时候,你 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 求成盲目乐观,单凭一腔热血而没 有实力储备和智力支持,你会败得 肝脑涂地。 尖毛草的生存会面临烈日的 暴晒、极度的干旱、羚羊的啃噬、 象群的践踏,还有野火的烧灼。 面对困境和自己的弱小,它能低 头隐忍储备潜能,一旦雨水充沛 机遇到来便厚积薄发傲视群雄, 这是一种多么富有哲理的人生智 慧呀! 但观今日,有多少人懂得韬光 养晦、厚积薄发的真正内涵?在不 少人的潜意识里,对金钱、权利、成 功和享乐无时无刻不充满期待,梦 想不用打拼一夜之间就能全部拥 有,可能吗?不懂隐忍,不会低头 刻苦的人,即使长得再高,也永远 都是墙上的芦苇! 智慧地活着 常伟 人生 人生 感悟 感悟 欢迎乐山本土作者赐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Upload: others

Post on 27-Dec-2019

2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2017年3月15日 星期三主编/谭晓勇 编辑/何洪金 美编/曾晓华 校对/刘晓立 嘉定坊·随笔 11

前几日,我参加乐山市灯谜协会活动,接连猜中的两条灯谜都出自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条谜面为“默看”,猜苏东坡词一句,我连想都没有想就答出来“相顾无言”。另一条谜面为“嫦娥欢娱嫌,武二到景阳”,我也以最快的速度回答了

“明月夜,短松冈”。谜友们纷纷惊赞我的急智,我苦涩一笑,其实我哪里有什么急智啊,只不过这首词于我而言,太过熟悉,根本就不需要思索罢了。在谜友们热烈的讨论中,我找了一个貌似合理的理由迅速逃离了会场,因为这首词总是拨动着我内心深处最黯然的那根心弦。我怕自己难以抑制的悲伤会倾泻出来,会破坏大家原本热闹欢快的气氛。因为每每听到这首词,我就想起我伯父谢先伦,就会忍不住潸然泪下。

第一次接触这首词,就是在我的伯父家中,那时候我才十多岁 ,当 时 我 伯 父 伯 娘 都 还 健在。我偶然在伯父的书架上翻到 了 一 本《唐 宋 词 选》,随 便 翻开 的 那 一 页 就 是 苏 轼 的《江 城子·乙 卯 正 月 二 十 日 夜 记 梦》。读 着 这 首 词 ,一 瞬 间 就 被 苏 轼九 百 多 年 前 的 悲 怆 击 中 ,当 场被 感 动 得 泪 流 满 面 ,眼 泪 大 珠小 珠 地 滴 落 到 了 泛 黄 的 书 页上。伯父是文化底蕴深厚之人,多年来他一直都给我讲各种成语故事、历史故事,赏析各种诗词。他说这首词中写得最动人的一句是“不思量,自难忘”,这种情感真挚而深切,根本不需要思索,因为从来就不会忘记。情景描写最生动的就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深爱的人已阴阳两隔,忽然有一天能够在梦中见到,那种激动的心情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说不出任何话来了,只能默默地看着对方,但是眼泪却止不住地流淌。

再次提到这首词,是我伯娘过世几年后。当时我伯父因为生活需要照料,已经续娶了。然而我却发现他越来越沉默寡言。有一天,他坐在我家门口,我居然问他:“你再婚了这么多年,你还会想以前那个伯娘吗?”伯父不看我,眼睛悠悠地看着远方,只轻描淡写地说了六个字。在场的人,没有一个听懂了他的意思,包括我父亲。但是我听到那六个字的瞬间,眼泪根本止不住,夺眶而

出。那六个字就是“不思量,自难忘”。结婚三十多年来,伯父从来没有对伯娘说过“我爱你”。伯娘去世之后,也从未见他用只言片语来表达对亡妻的深情与思念。但是这六个字就已经道出了他的心声,让我触电般地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波澜起伏。我懂得他心中的那种悲伤与疼痛,因为他多年前曾经跟我讲过,“从来不会去想起,因为从来就不曾忘记”是一种镌刻在灵魂里的情感,是一种生长在肉体里的疼痛。

第三次,是在我梦里。梦见自己去著名高校蹭课。听说今天来的教授非常厉害,文学功底扎实,讲课也深入浅出形象有趣。因为传说这位教授也姓谢,我就一直都忍不住想象他长什么样子。我提前走到了授课地点,那是在望江楼旁边的空地上,四面没有墙壁,没有讲台没有黑板也没有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这样的授课方式,非常考验教授的授课水平和个人魅力。没有教室,学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没有讲台,任何一点小动作都会被学生发现。没有黑板,很难提醒学生重点。我很期待来讲课的人是何方神圣。为了听得更清楚,我选择了第一排坐下。结果我等来的传说中的大神居然是我伯父,他看起来比实际的样子年轻,红光满面,大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五十多岁的模样。上课之前,他把外套脱下来交给我之前的伯娘牟国莲,还把擦了手的毛巾递给她。我抬眼看了一眼我的伯娘,短发,穿着一件紫色方格的羊毛衫,很年轻很精神的样子。伯父讲起课来颇有台湾大学孙中兴教授的气质和风范。他笑微微地讲着:“我们来了、去了、相聚、离开都有客观缘由,关键是谁在等我们,是谁在爱我们……”我觉得他讲得太好,想要记下来,情急之下,我用毛笔把他的话写在了课桌上。伯父继续讲着“啼哭着来,流着泪走,这个世界真荒谬,来不想来,走不想走。……但是来的要来,走的要走”。讲课的时候,伯娘还在旁边为他抱衣服递毛巾。我看见自己用毛笔写在课桌上的笔记,抚摸着那句“关键是谁在等我们”,轻轻叹了一口气,抬起头来,忽然看见亭子外面站着的伯娘。她淡定从容地抱着衣服拿着毛巾,静静地等着伯父下课,

等着伯父跟她回家。想到跟她回家的时候,我瞬间非常警觉,拼命地想要留住他,绝不能让他跟她走。但是仿佛天不遂人愿,讲完课之后,伯父就跟伯娘走了,无论我如何声嘶力竭地呼喊,他都不应我。

我猛然惊醒,赶紧开灯,提笔把这个梦写了下来。2013 年 9 月24 日凌晨 5 点,这个梦之后三天,我伯父就真的追随他亡妻去了。两者去世时间刚好相差十年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再看这首词,悲凉之情扑面而来,让人肝肠寸断。

对童年的我来说,父亲就像别在胸前的名片,别人看见我都会说“那是谢经理的女儿”或者

“那是谢工的女儿”;但是伯父就像那本厚厚的线装书,陪伴了我点滴的成长。他教我磕头、教我孝悌忠信,教我读《三字经》《百家姓》,陪着我背《增广贤文》,给我讲《易经》《道德经》,默默地奠定了我的古代文学基础和传统文化底蕴。

在血缘上,我跟父亲更近,但在知识结构和心灵相通上,我跟伯父更亲近一点。我们不仅流着相同的血,而且读着相同的书,还有着极其相似的人生经历。我们都是在 13 岁时经历了家道中落,开始担负家庭责任,所以我们有着 更 多 的 思 想 基 础 和 情 感 共鸣。他 13 岁时,因为长兄意外去世,他被迫以童工的身份离开家挣钱赡养残疾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承担起一个贫困家庭中长男的责任。而我在 13 岁时,则经历了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父亲的意外受伤并失业的打击,被迫开始了边读书边摆地摊边照顾父亲的生活。

几十年来,无论道路多么崎岖多艰,伯父始终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并以身作则给我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他教我“孝悌忠信”,他每个字都做到了。他生前花了十多年时间整理谢氏族谱,而现在我继承了他的遗志和事业。伯父跟我们在一起的记忆已经烙在我的灵魂里,不思量,自难忘。

不思量 自难忘谢尧飞

亲情亲情友情友情

市民市民生活生活

在菜市场,偶见一卖香菜的摊贩,不觉停下了脚步。吸引我的既不是摊主,也不是香菜的新鲜,恰恰相反,那些香菜都已经蔫黄不堪了,如果再不便宜卖掉,就只有扔掉的份儿了。看摊主有些惜惶的神色,我说来两捆,她睁大了惊讶的眼睛,我告诉她说,你看那些香菜根,她才恍然大悟。

知道香菜根可以吃,缘于一次饭店小聚的偶然品尝,那种做工精致的小凉菜,从第一次入口,便吸引了我。我知道有些蔬菜的根可以吃,比如山药、菠菜等等,但香菜根也可以这样吃,还是第一次。

从此便喜欢上了凉拌香菜根,它的清香,它的耐嚼,它的那种源自于草根的朴素,一下子便扎进了我的内心。

喜欢清洗它们时的洁白,那些胡乱生长的根须,总能带给我不尽的想象。喜欢看它们盘伏于瓷器中的安静,那种安静是直入心底的,是有诱惑力的。

以前只知道香菜是一种调味菜,后来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香菜还有很多的药用价值。比如它的去腥作用。有一年我出门在外,朋友招待了一次螃蟹大餐,吃完后朋友拿了一些香菜过来,正疑惑间,却见朋友一边把香菜在手里揉搓,一边说,去腥。也学着去做,鱼腥没有了,却觉得那些被揉搓的香菜有些可惜。书上说,在处理牛肉或者海鲜等味道重的菜肴时,可以提前将香菜根放到臼中捣碎,用香菜根来腌制,菜肴的味道会更加自然。对于美食者,自然可以学着去做。

中医认为,香菜性味辛、温,入肺、脾经,有发汗透疹,消食下气之功,能让人的脾胃更加的健康。

医学上的事情咱不懂,对一些理论也似信非信,但喜欢香菜根的味道,却是实打实的。明人洪应明曾写过一本

《菜根谭》的书,初以为是写菜根的,后来翻看了一下,却没有看到关于菜根的论述,几乎都是处事的人生哲学。连给

《菜根谭》作序的作者三山病夫也说:其首命题,又不知何所取义,将安序哉?后来看完书之后三山病夫又说:菜之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发,故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故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这样的话很耐人寻味,也会让人联想到做人的方方面面。所谓根基要牢,除了楼房、建筑等等,还有植物、做人也是如此,以这样的角度去看《菜根谭》,也就知道它为什么会被称作一本奇书了。而以这样的感觉去吃香菜根,又觉得香菜根有了另外一种味道。

吃菜根,品人生,虽然上升到这样的境界有些人可能不屑,但用“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自我解嘲一番,却也未尝不可。

诗经饱读上书房,菜根长啃啖酒香。

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罢!

香菜根佛刘

在非洲广褒的热带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尖毛草。

在刚刚生长的半年时间里,它是草原上最矮的植物,因为干旱,使得它们只敢长出来小指头一般长,半年过后,当雨季来临,尖毛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半米的速度可着劲儿疯长,三五天的时间就会长到两米的高度,成为非洲草原上最高的“草地之王”。

原来,在最初的半年时间里,尖毛草不是向上生长,而是向下努

力生长,长在根部,它发达的根系最长能长到28米,它用六个月的时间生长自己的根茎,为将来的“爆发”在默默地积蓄养分和能量。

一个人的活着何尝不是如此,在你生活工作处于低谷的时候,你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盲目乐观,单凭一腔热血而没有实力储备和智力支持,你会败得肝脑涂地。

尖毛草的生存会面临烈日的暴晒、极度的干旱、羚羊的啃噬、象群的践踏,还有野火的烧灼。

面对困境和自己的弱小,它能低头隐忍储备潜能,一旦雨水充沛机遇到来便厚积薄发傲视群雄,这是一种多么富有哲理的人生智慧呀!

但观今日,有多少人懂得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的真正内涵?在不少人的潜意识里,对金钱、权利、成功和享乐无时无刻不充满期待,梦想不用打拼一夜之间就能全部拥有,可能吗?不懂隐忍,不会低头刻苦的人,即使长得再高,也永远都是墙上的芦苇!

智慧地活着常伟

人生人生感悟感悟

欢迎乐山本土作者赐稿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