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藝術綜合活動初探 arts-integrated...

5
16 Hong Kong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香港幼兒學報 Vol. 10 No. 2 Dec 2011 幼兒藝術綜合活動初探 Arts-Integrated Activities 顏素芳、何斯濃 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及分享藝術綜合活動在香港的經驗及其推行的可行性。是次選取了一間幼兒學校作 實際推行;探討對象是一班五至六歲的幼兒。在推行過程中,筆者與參與老師一同設計藝術綜合 活動,向幼兒提供一連串不同的「經驗」以「感官刺激」幼兒,並透過繪畫、扮演、舞蹈的藝術 媒介,讓幼兒運用自己對藝術元素的認知和技能作表達。筆者嘗試以一些綜合活動的理念分析活 動的設計及從不同的角度(包括以評估表評估幼兒表現、訪問校長和老師)評估活動成效。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xperiences and possibili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rts-integrated activities in Hong Kong. A pre-school was chosen for this purpose, with a targeted group of children between the ages of 5 and 6. Throughout the process, the participating pre-school teachers and the authors designed a series of arts-integrated activities for the children that offered different kinds of experiences, with a focus on sensatory stimulation. Regarding the aspects of arts media, i.e. drawing, role playing, and dancing, the activities gave the children artistic elements that they then used to express themselves and describe what they had learned. The authors also tried to use the concepts from these arts-integrated activities to design and evaluate the outcome from various angles, i.e., evaluations using assessment forms and interviews with the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藝術綜合活動 引言 「綜合」是指世間事物自然融入各類知識; 「活動」是指人類心智與一切行為運作的活動 (黃澤瑩,2001)。幼兒在現實生活中的親身體 驗,運用不同感官學習,能從實際經驗中獲得 知識與經驗(黃澤瑩,2001)。 根據托爾斯泰(Leo Tolstoy)藝術活動就是 人類將自己的情感、經驗,藉著不同的形式或 媒介,如:動作、線條、色彩、聲音或文字表 現形式,來傳遞給欣賞者,以引發欣賞者的共 鳴(李美蓉,1997)。情感與經驗是日常生活中 從各種不同的感官刺激和動作與環境互動所得 到的概念,這些概念由認知的層面到感受成為 「情感」,當表達時就需要運用表達者對「形式 或媒介」的知識和技巧。媒介中的「動作」就是 舞蹈和戲劇的表達元素、「線條和色彩」是視覺 藝術的元素、「聲音」可以從音樂中表達。將以 上資料放於幼兒的活動中就成為舞蹈、戲劇、 音樂和視覺藝術作為是次設計綜合藝術媒介的 四個元素。 是次活動設計,有著不同種類的活動, 讓幼兒有多元化的親身體驗,如:「尋找蒲公 英」、「吹蒲公英」,這些第一手的親身經驗就是 幼兒的基本刺激。他們在實踐的過程中能體會 到杜威「從做中學」的理論。以身體力行方式尋 找「蒲公英」,了解「蒲公英」的生長地方;從 「吹蒲公英」的體驗,觀察「蒲公英」輕飄飛舞 的動態,從而產生創作的靈感,模仿輕盈飛舞 的姿態。此外,郭元祥及伍香平(2003)認為綜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Jan-2020

2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幼兒藝術綜合活動初探 Arts-Integrated Activities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2354.pdf · 實際推行;探討對象是一班五至六歲的幼兒。在推行過程中,筆者與參與老師一同設計藝術綜合

16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10 No. 2 Dec 2011

幼兒藝術綜合活動初探Arts-Integrated Activities

顏素芳、何斯濃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

摘要本文旨在探討及分享藝術綜合活動在香港的經驗及其推行的可行性。是次選取了一間幼兒學校作實際推行;探討對象是一班五至六歲的幼兒。在推行過程中,筆者與參與老師一同設計藝術綜合活動,向幼兒提供一連串不同的「經驗」以「感官刺激」幼兒,並透過繪畫、扮演、舞蹈的藝術媒介,讓幼兒運用自己對藝術元素的認知和技能作表達。筆者嘗試以一些綜合活動的理念分析活動的設計及從不同的角度(包括以評估表評估幼兒表現、訪問校長和老師)評估活動成效。

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xperiences and possibili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rts-integrated activities in Hong Kong. A pre-school was chosen for this purpose, with a targeted group of children between the ages of 5 and 6. Throughout the process, the participating pre-school teachers and the authors designed a series of arts-integrated activities for the children that offered different kinds of experiences, with a focus on sensatory stimulation. Regarding the aspects of arts media, i.e. drawing, role playing, and dancing, the activities gave the children artistic elements that they then used to express themselves and describe what they had learned. The authors also tried to use the concepts from these arts-integrated activities to design and evaluate the outcome from various angles, i.e., evaluations using assessment forms and interviews with the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藝術綜合活動引言

「綜合」是指世間事物自然融入各類知識;「活動」是指人類心智與一切行為運作的活動(黃澤瑩,2001)。幼兒在現實生活中的親身體驗,運用不同感官學習,能從實際經驗中獲得知識與經驗(黃澤瑩,2001)。

根據托爾斯泰(Leo Tolstoy)藝術活動就是人類將自己的情感、經驗,藉著不同的形式或媒介,如:動作、線條、色彩、聲音或文字表現形式,來傳遞給欣賞者,以引發欣賞者的共鳴(李美蓉,1997)。情感與經驗是日常生活中從各種不同的感官刺激和動作與環境互動所得到的概念,這些概念由認知的層面到感受成為

「情感」,當表達時就需要運用表達者對「形式

或媒介」的知識和技巧。媒介中的「動作」就是舞蹈和戲劇的表達元素、「線條和色彩」是視覺藝術的元素、「聲音」可以從音樂中表達。將以上資料放於幼兒的活動中就成為舞蹈、戲劇、音樂和視覺藝術作為是次設計綜合藝術媒介的四個元素。

是次活動設計,有著不同種類的活動,讓幼兒有多元化的親身體驗,如:「尋找蒲公英」、「吹蒲公英」,這些第一手的親身經驗就是幼兒的基本刺激。他們在實踐的過程中能體會到杜威「從做中學」的理論。以身體力行方式尋找「蒲公英」,了解「蒲公英」的生長地方;從

「吹蒲公英」的體驗,觀察「蒲公英」輕飄飛舞的動態,從而產生創作的靈感,模仿輕盈飛舞的姿態。此外,郭元祥及伍香平(2003)認為綜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Page 2: 幼兒藝術綜合活動初探 Arts-Integrated Activities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2354.pdf · 實際推行;探討對象是一班五至六歲的幼兒。在推行過程中,筆者與參與老師一同設計藝術綜合

17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10 No. 2 Dec 2011

合活動課程重點在強調幼兒的生活背景和經驗的相關性,而在現實情況中,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背景都源於學校、家庭及社會。幼兒能親身體驗大自然,親近社區,然後自我反思的過程等都是幼兒重新整理個人生活經驗及得到新經驗與知識。是次活動選取「蒲公英」為主題,正是要配合幼兒的生活背景,原來在學校周邊的社區環境就有著這不顯眼但多變化的植物,幼兒能親身到學校以外的花草樹木叢中尋找「蒲公英」,親身體驗大自然和社區的環境,尋找後拍攝作記錄,回到課堂上把親身體驗描述一遍

並表達出來,由此建構幼兒對「蒲公英」的認知及感受,再進行創作。

總的來說,藝術綜合活動包括:視覺、觸覺、聽覺、味覺、嗅覺和動作的刺激,而這些刺激亦包含了不同的經驗(如觀察、欣賞、遊戲和探索等活動),幼兒從這些活動中獲得知識而產生一些感受,再透過自己對舞蹈、戲劇、音樂和視覺藝術的認知和技能表達出來,如 圖(一)──「感官刺激與創作」。

刺激 經驗 表達

視覺

觸覺

聽覺

味覺

嗅覺

動作

(活動) 觀察

欣賞

遊戲

探索

感受

+知識

+技能

視覺藝術

舞蹈

音樂

戲劇

創作

圖(一):「感官刺激與創作」

幼兒與藝術綜合活動創意與經驗

創意與幼兒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創意能幫助幼兒解決在日常生活中的難題。周淑蕙

(2002)指出人類在衣、食、住、行及人際關係等也依賴創造力來解決生活上的種種大小問題,例如,幼兒有創新意念的遊戲方式來加強所玩遊戲的趣味及與同伴的關係。又如:在活動中,幼兒與同伴一同商議如何做一朵「蒲公英」。

周淑蕙(2002)曾指出幼兒在親身經驗及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學習如何解決問題,然後才能養成凡事追求真理及探索精神。幼兒若能從真實的經驗中學習,能助其理解事物的來龍去脈,並且留下長期的記憶(周淑蕙,2002),這是有意義的學習。例如,老師花大量

時間去描述及講述公園內的景象,還不及讓幼兒到公園參觀並用不同的感官去親身體驗公園的景物來得有意義及趣味性。正因為這些經驗是具體而真實,幼兒所學內容會更容易理解及保留長期記憶。活動開始時,老師沒有事先特別形容「蒲公英」的形態,只讓幼兒直接觀察、觸摸和吹動「蒲公英」的親身經驗,藉此了解的它特質,與「蒲公英」的互動,就像與「蒲公英」對話一樣,更了能解它的特性和飛舞的形態。當活動後作評估時幼兒也很清楚記得如何扮演「蒲公英」輕盈飛舞的姿態。由此看來,讓幼兒有不同類型的實踐與嘗試,用感官體驗現實世界並不只限於課室內的經驗及書本知識的教授,還要讓幼兒將知識、經驗擴大,並在豐富的環境下進行學習。這些點滴會成為基本的知識有助創意的啟發。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Page 3: 幼兒藝術綜合活動初探 Arts-Integrated Activities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2354.pdf · 實際推行;探討對象是一班五至六歲的幼兒。在推行過程中,筆者與參與老師一同設計藝術綜合

18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10 No. 2 Dec 2011

美感與表達 美感可以提升人類的生活質素。周淑蕙

(2000)認為美感教育應從幼兒期開始培養,透過綜合活動,讓幼兒從小便浸淫在有不同美感的人為環境與自然環境,例如,遊樂場、公園之中,讓幼兒在欣賞這些環境的過程中學習感受美的原則,例如:對比、平衡、和諧、聚散、輕盈等。由於「蒲公英」的特質,研究員選了「聚散」和「輕盈」。因為「蒲公英」未被吹動時是「聚」集的,只要吹一口便會「散」開,它們便會很「輕盈」地飛開,這一切都是美感啟廸,提供了幼兒的實際經驗,他們便會建構當中情景的意義,以致對自己及週圍環境有更深一層的理解與認識並有充足時間去表達個人對所實踐活動的情意。這樣,綜合活動對幼兒的學習才變得更有意義並且達到目的(黃澤瑩,2001)。幼兒可以選擇用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用自己的體驗與意義去表達感受。方式包括以相片、錄影帶、繪畫、肢體動作和扮演等。在此藝術綜合活動中,幼兒選擇拍攝的地方,互相欣賞他們的圖畫、扮演和舞蹈的創作,重溫

「聚散」的概念,表達輕盈、飄逸的舞姿,過程中幼兒的確能感受及享受那種美感。

活動經驗分享 筆者選擇了一間以分科教學為主的幼兒學校進行藝術綜合活動探討,目的是探討藝術綜合活動在香港的實際推行情況及其可行性。該校每日都以不同的科目為主,逢星期一是體能,星期二是語文,星期三是視覺藝術,星期四是數學,星期五是音樂和舞蹈。一週內會完成不同的學習範疇。活動選取了五至六歲 ( 高班 )作推行藝術綜合活動的對象,原因是五至六歲的幼兒表達能較強,在活動前和後會較容易評估到他們能力的改變。該組幼兒約有十三至十四人,在推行活動前和後,幼兒都會就有關視覺藝術、音樂、舞蹈戲劇和創意方面作個別評估。在活動推行前,以個別形式訪問校長、主任、專科老師和該組的班老師,訪問內容是了解受訪問者對綜合概念和創意的認識。

每一節上課前筆者會與班主任老師一同計

劃,每節課後亦一同做反思,整個教學推行了八節,而整個過程以錄影和錄音作 記錄,部份內容會剪輯成十五分鐘的短片以作實踐後的訪問。完成了八節教學後,校長、主任、專科老師和該組的班老師會再被邀請作訪問。受訪者會作個別訪問,訪問過程會先觀看有關短片,以評估教學的成效。所運用的評估表是參考

「香港教育學院的兒童發展評估」評量表。

活動實踐過程 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從多元化的實際經驗出發,如拿著「蒲公英」觀察,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它,搜集不同的經驗如:尋找、吹、追、接……「蒲公英」等,而這些經驗能刺激學習者的視覺和觸覺。有著此刺激便容易引發出幼兒的直覺 / 認知,有了直覺帶來感受,這些感受會帶來了對事物的反應,而反應可透過不同的媒介表達出來,媒介包括視覺藝術、音樂、舞蹈和話劇。有時是單憑幼兒的直覺反應,有時是新知識和刺激的感受,有時是舊與新的連結,就如皮亞傑所提出的同化的和調適(張春興,2007),不斷的同化與調適會讓感官刺激深入心靈,產生意念再表達出。是次活動以八天完成,亦是由「感官刺激」、「經驗」和「表達」組成。

活動包含了不同的「刺激」如:觀察「蒲公英」,吹動「蒲公英」的經驗,從實際的吹動「蒲公英」而得到第一手實際的活動「經驗」,這不僅讓幼兒有觀察和探索,更加強他們對活動的投入,對實際事物的認識。這亦回應杜威所提出的「從做中學」(張春興,2007)。從「吹蒲公英」的活動中,讓幼兒與「蒲公英」有直接的互動,當中幼兒在「吹」動作的過程中,從視覺看到輕盈飛舞的形態,觸覺中感覺它們的柔軟。在尋找「蒲公英」時,從不同的角度和植物的形態去更深入認識「蒲公英」,包括花的顏色、葉的形狀和毛毛質感的莖,整株植物的形態都讓幼兒大開眼界。從多層次的認識後,用繪畫表達出「蒲公英」的形態,再用身體扮演出來,這就是身體與認知上的連結,當配合音樂和圖畫前跳舞的情景,就成為藝術「表達」的結晶。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Page 4: 幼兒藝術綜合活動初探 Arts-Integrated Activities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2354.pdf · 實際推行;探討對象是一班五至六歲的幼兒。在推行過程中,筆者與參與老師一同設計藝術綜合

19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10 No. 2 Dec 2011

整個過程中,老師有著重要的角色,如:在引導觀察上,著幼兒觀察甚麼特質和變化?如何觀察?這些觀察正是視覺藝術的重要方法。又如:引導身體表達,不時要用語言配合

身體動作引導他們,如「蒲公英」會飛到很高、很低、飛向左、飛向右、會轉動、會在地上滾動……同時做出各種動作的元素,讓他們直接知道動作和詞彙的關係,在不停的重複中他們

主題:蒲公英目標 活動

第一天

1. 初步認識「蒲公英」的生長過程2. 嘗試配合八拍的鼓聲,模仿「蒲公英」飛

舞的形態

1. 觀看有關「蒲公英」生長過程和被風吹散在空中飛動的影片

2. 配合八拍的鼓聲,讓幼兒模仿「蒲公英」飛舞的動作

第二天

1. 觀察「蒲公英」飛動的形態2. 配合八拍的鼓聲,模仿「蒲公英」的輕盈

飛舞的形態3. 嘗試運用身體不同的部位創作「蒲公英」

的特徵

1. 到學校外:吹、追、接「蒲公英」2. 拍攝「蒲公英」降落的地方3. 配合八拍的鼓聲,讓幼兒模仿4. 運用身體不同的部位並聯想「蒲公英」的

種子和毛絨然後飛舞5. 說出飛舞時的形態和扮演的感受

第三天

1. 運用肢體和說話來描述「蒲公英」的形態和特徵

1. 到學校外尋找「蒲公英」2. 拍攝「蒲公英」的形態和特徵3. 用身體扮演「蒲公英」的造型4. 說出「蒲公英」的形態和特徵

第四天

1. 認識「蒲公英」的生長地方 1. 分享相片2. 分組由老師引導幼兒認識「蒲公英」的生

長地方3. 繪畫出「蒲公英」的生長地方

第五天

1. 重溫在八拍鼓聲內模仿「蒲公英」輕盈飛舞的形態

2. 與其他幼兒合作扮演「蒲公英」媽媽3. 初步認識「聚散」

1. 讓幼兒在八拍的鼓聲內飛舞後停下來2. 讓幼兒自己組合扮演一朵「蒲公英」媽

媽,然後變成種子,各自散開到處飛舞

第六天

1. 重溫的「蒲公英」形態和特徵2. 繪畫「蒲公英」形態和特徵

1. 在學校外觀察「蒲公英」和欣賞「蒲公英」的相片

2. 在學校外繪畫「蒲公英」

第七天

1. 互相欣賞圖畫的顏色、線條和形狀2. 認識圖畫中的「聚散」3. 嘗試配合音樂和八拍鼓聲扮演「蒲公英」

的成長過程

1. 討論圖片的顏色、線條、形狀和聚散的概念

2. 用身體合作做出「聚散」3. 配合音樂八拍的鼓聲扮演「蒲公英」的成

長過程

第八天

1. 配合音樂和鼓聲,用肢體重演「蒲公英」的生長過程

2. 互相欣賞不同飛舞和定型的動作

1. 全組幼兒配合音樂和鼓聲重演,「蒲公英」的生長過程

2. 分組表演。讓幼兒說出或做出最欣賞的動作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Page 5: 幼兒藝術綜合活動初探 Arts-Integrated Activities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2354.pdf · 實際推行;探討對象是一班五至六歲的幼兒。在推行過程中,筆者與參與老師一同設計藝術綜合

20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10 No. 2 Dec 2011

便能潛移默化,在無意中他們會找到自己演譯的方法。

活動成效 活動結果發現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投入,能主動要求再次嘗試;活動後所有的幼兒都能清楚說出「蒲公英」的成長階段。在繪畫、扮演、配合音樂和舞蹈方面,幼兒都能在活動後表現出他們對表達「蒲公英」的信心。由此看來,參加了是次活動的幼兒,無論在繪畫「蒲公英」的特徵,扮演「蒲公英」的成長過程以及配合音樂跳出輕盈的「蒲公英」舞蹈都能顯示各自的獨特性。

校長和老師們在活動後都表示幼兒整體表現有明顯的進步;連平日較害羞,不愛說話的幼兒也積極投入和很樂意運用肢體動作及語言表達意見。校長和老師們一致認同藝術綜合活動的重要性。他們也一致認同幼兒能透過是次藝術綜合活

動發揮及提升創意,尤以獨創力為甚。

總結 藝術綜合活動是需要向幼兒提供不同的

「感官刺激」,當中要包含不同的活動「經驗」,讓幼兒認識從而啟發他們的直覺和感受,再給予他們簡單而適切的藝術元素,讓幼兒能有更多空間嘗試「表達」自己的感受。經過是次活動,筆者深深體會到在香港推行藝術綜合活動的實際困難;例如,因活動時間的限制而未有機會帶出更具體的戲劇元素;在活動當中亦感受到成人角色在推行藝術綜合活動的重要性。成人就有如掌舵的舵手,幼兒能否充份地發揮他們的潛能,就需要成人的引導和啟發。筆者始終覺得藝術綜合活動在香港是較難推行;究其原因,除了時間因素外,老師的信心等問題都會構成推行藝術綜合活動障礙。本文希望借此活動分享,推動更多藝術綜合活動在香港推行的可行性。

參考資料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重修第二

版〉。郭元祥、伍香平(200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北京市 ,高等教育出版社。周淑惠(2002):《幼兒教材教法幼兒教材教法:統整性課程取向》,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李美蓉(1997):《視覺藝術概論》, 台北,雄獅。黃澤瑩(2001):見「綜合活動」、又是「綜合活動」:從研究召集人的體驗、省思與實踐談綜合活動的存在意

義、目的與內涵,《教育研究月刊》,92,90-95。

鳴謝 特此鳴謝黃詠怡同學、黃子英同學及仁濟醫院崇德社幼稚園 / 幼兒中心的老師和幼兒。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