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浇透城市的角角落落 -...

1
连日大雨,太湖告急,大运河告 急,长江告急,沿江苏南汛情全线告 急。太湖水位达4.71米,超警戒水位 0.91米;大运河无锡站水位最高达 5.28米,超警戒水位1.38米,超历史 最高水位0.1米;而在全省雨量最大 的宜兴,西氿站最高水位达5.44米, 超警戒水位1.24米,超历史最高水 位0.14米。大运河吴桥段出现“地上 悬河”,苏南段史上首次全面封航, 无锡启动防汛I级应急响应…… 在过去的短短一周里,天空中 落下的每一滴雨都在敲打着人们敏 感的神经,城市里出现的每一处险 情都牵动着人们不安的心。 路上,车如行舟;岸边,戏 称看 海。当 “暴力梅”带着强降雨袭城,在 城市的各个角落,上演着不同样的 无奈与尴尬,甚至伴随着危险与恐 惧。然而在这背后,有着默默地坚守 和付出。在风雨中走向百姓最需要 的地方,是心系群众安危的责任和 担当,也是防御洪流最为牢固的堤 坝。 2008 年对我来讲是个节点,至今八年过 去了。仔细想想这八年几乎没怎么真正拿过 相机,甚至不曾像曾经一起战斗过的兄弟们 那样直接触及摄影。但我也经历过很多摄影 故事,那就讲讲我的影像是怎么开始与变化 的吧。 我不喜欢学院派这词作为定语冠于简历 里面,它更像是一种基本功稳重扎实的代名 词,我不具备这些。并且,个人觉得在摄影或 者视觉类的专业里, “ 学院派”仅仅是个开始 或者干脆终结。我很感谢我的学院,他领我进 了这扇门,教会并强化我的基本功;教会我独 立思考的能力,不蜂拥而至,不人云亦云。 拍摄盲聋学校是我对纪实摄影的第一次 尝试。大概是 04 年,拍的是当地一所盲聋学 校,直接找到校长,费了一天的口舌之后校长 答应让拍两天。那时候觉得很骄傲,没有任何 凭证与推荐,居然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顺利 拍照。现在觉得其实当时拍什么不重要,从沟 通到拍摄,再从冲洗到胶片转数字,然后从文 字到版面,作为一个学生,这整体是一个不错 的尝试与锻炼。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最终要感 谢这种练习方式。学院的摄影教育,几乎什 么都教,从如何使用照相机到拍商业广告, 到记录表达,无一遗漏。这是一个优势,也 是一个难以突破的模式,改变是很缓慢的一 个过程。在摄影教育上这是不是一种停滞 呢?当我们看完央美的毕业展览,都在自叹 不如,都在回想自己当年都学了些什么?其 实很高兴我们都在进步,在视觉的审美上还 没退化。在象牙塔里读书,全国哪座塔里灌 输的都是一样的,而你自己去选择什么,才 是最重要的。没记错的话,这是郎木寺小 学,学生的肖像( 如图 )。 三年级的时候,有个课程叫做观念摄影, 让你开始尝试用摄影去表达想法。这个时候, 经历了一个非常痛苦的阶段。48 节课一个学 期,对 “观念摄影”的理解简直是一头雾水。甚 至误解为大家看不懂的影像,就是好的,所以 刻意罗列出一些元素并叠加起来,造成一种 很虚幻的画面,并不去追究元素及其组合的 含义,也讲不出所谓创作的意义。甚至在最终 的影像上也能看到这样的影子。但在学生年 代也算是一个思考的结果。怎么评价,观者自 己去看吧。 我选择了一种流行的方式,念书。有必要 说一下这条路上的三个人:刘晗峰,我的大学 老师,豪爽,性情中人,他带我走进这扇门;杨 晓光,一个脸上永远挂着微笑的长者,他让我 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克拉克,英国人,幽默 正直,对待学术一丝不苟,他让我认识了摄影 有更多的可能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三个人都做到 了!这一年,说实话是硬生生地被逼迫的学 习,其实就是大量的阅读,对于我们,这是一 块很难啃的骨头,拍照反而变成了谁都可以 轻松完成的附加题。 现在的我,不是记者,也不再是学生,我 自己是一个自由摄影师。和朋友一起经营着 一个照相馆和一间画廊,拿起相机的机会更 少了,但身边的亲人朋友,心里的话还是需要 用影像来表达,或许这种方式对我来说表达 的更确切一些。老安说,我的照片是在冷眼看 世界,其实心里还是蛮有热情的。上班,拍自 己的照片。这样挺好。 朱晓兵 编者按: 今天我们请来了老朋友老鲨鱼朱晓兵,听他聊一聊这十年来,从科班出身,到摄影记 者,再到自由摄影师的变化与心声。这些年你的影像又有什么变化?这几年又有什么样的心 路历程?欢迎来和我们聊聊! 安光系 11 组版 陆德强 2016 年 7 月 8 日 星期五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初见王玭,就给人 以这种感觉。未施粉黛,一袭黑裙,全身没有 花色,唯一的亮点是脚上那双手工刺绣的鞋。 与王玭交谈间,不由得惊讶于这个90 后 姑娘沉稳的心智和文绉绉带有禅味的言谈。 “其实我从事服装设计,本就是无意中的 一种缘分和注定”,王玭笑着说,原来2009年 高考时原本她填报的是江南大学环艺专业, 却最终被学校调剂到服装设计学院。在学校 中,总想设计属于自己风格又能迎合社会大 众需求的服装,但是总是无法找到自己想要 的设计风格。直至2014 年读研期间,认识了 已在服装界打拼多年的服装设计师陆强,看 到他设计出的带有禅意的服装,她才终于明 白自己一直寻求的风格到底是什么。 “扬起一微尘,大地就在其中;一朵花开, 整个宇宙也随而产生。”日本禅宗大师铃木大 拙《 禅风禅骨》一书,是王 玭阅读的第一本禅 修方面的书籍,也是她禅修的启蒙初心,从之 后又相识了一位禅修老师,得到了老师的指 点和传授,学习了相关的打坐心法,让原本这 位白羊座,性格急躁的女孩,慢慢地静下来, 潜心研究禅学,融入到她的设计理念之中。 作为一位服装设计师,她并不在意图稿 设计,而非常在意的是面料选择。每次设计服 装前,面料选择她是必定自己完成,永不让人 代劳。“当我手触摸到一块自己中意的面料, 面料的肌理、柔软、疏密、色泽能触发我的设 计灵感,抚摸着面料,眼前仿佛能呈现我即将 设计的服装样式。”王玭兴奋地说道。 王玭除了禅修外,和其他90后的女孩子 一样也有很多爱好,她在小时候,就喜欢画 画、书法,后来又喜欢上 了摄影、读书、跳舞、 健身和非洲鼓,她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更热 爱她的禅衣设计。 今年6月,王玭研究生毕业了,毕业前夕, 她和陆强在上海成功举办了“墨问”泼墨服装 设计展,受到了业界的普遍肯定。现已被上海 一家知名禅衣设计公司应聘的她,将承载着 禅意文化的服装设计理念,在上海这座汇集 着中华文化艺术之都美誉的国际大都市中尽 展其才。她希望通过她的服装设计能吸引感 知更多的国人,来传承中国的悠久文化和禅 宗理念,更甚者能让外国人了解喜爱中华文 化,喜爱她所设计的禅意服装。 大雨浇透城市的角角落落 □贾军松 摄 / 文 我的照片是如何变化的 —— 90 后的禅衣设计师 微尘之花 □陈霞 清风 摄影报道 服装展顺利闭幕,服装设计师和泼墨绘画大师走到台前,向观众致谢。 王玭有空就来这家咖啡店打工,时常会有一些拍摄人像 的摄影师来咖啡店创作,这也是她增加设计灵感的好地方。 很多客人来店里挑选王玭设计的禅衣。 忙了一整天,即将展示的服装都已准备妥当,王玭不免有些 紧张,打坐能让她紧张的心平顺下来。 服装展上共要展示 91 套衣服,不想疏忽任何细节的王玭 在思考着是否还有哪里遗漏。 王玭有时空了会来打打非洲鼓,给来店挑选衣服休息 的客人带来韵律欢乐。 在遇到设计思路瓶颈时,一些时尚杂志也是促发王玭设 计灵感的最快捷径。 手推车 7月 3日,无锡运河东路,一位市民推着电动 车行走在积水中。 看海 7月 3 日,无锡运河西路,一对情侣站在被水淹没的 长凳上看 “海景”。 登高 7月5 日,无锡金城湾公园,一位市民站在景观台上一边晨练一边眺望被水淹没的休闲 公园。 留影 7月2日,无锡吴桥西路,市民冒雨拍摄被水淹 没的黄埠墩。 悬河 7月 2 日,无锡吴桥西路,一位市民站在高出路 面近 2 米的运河堤坝上观景。 行“舟” 7月3日,无锡运河东路,汽车行驶在积水的 路面上,激起的水花犹如河面行舟。

Upload: others

Post on 10-Sep-2019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大雨浇透城市的角角落落 - epaper.wxrb.comepaper.wxrb.com/paper/wxrb/resfiles/2016-07/08/rbC03C03C0708.pdf · 尝试。大概是04年,拍的是当地一所盲聋学 校,直接找到校长,费了一天的口舌之后校长

连日大雨,太湖告急,大运河告急,长江告急,沿江苏南汛情全线告急。太湖水位达4.71米,超警戒水位0.91米;大运河无锡站水位最高达5.28米,超警戒水位1.38米,超历史最高水位0.1米;而在全省雨量最大的宜兴,西氿站最高水位达5.44米,超警戒水位1.24米,超历史最高水位0.14米。大运河吴桥段出现“ 地上悬河”,苏南段史上首次全面封航,无锡启动防汛I级应急响应……在过去的短短一周里,天空中

落下的每一滴雨都在敲打着人们敏感的神经,城市里出现的每一处险情都牵动着人们不安的心。路上,车如行舟;岸边,戏称看

海。当“ 暴力梅”带着强降雨袭城,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上演着不同样的无奈与尴尬,甚至伴随着危险与恐惧。然而在这背后,有着默默地坚守和付出。在风雨中走向百姓最需要的地方,是心系群众安危的责任和担当,也是防御洪流最为牢固的堤坝。

2008 年对我来讲是个节点,至今八年过去了。仔细想想这八年几乎没怎么真正拿过相机,甚至不曾像曾经一起战斗过的兄弟们那样直接触及摄影。但我也经历过很多摄影故事,那就讲讲我的影像是怎么开始与变化的吧。

我不喜欢学院派这词作为定语冠于简历里面,它更像是一种基本功稳重扎实的代名词,我不具备这些。并且,个人觉得在摄影或者视觉类的专业里,“ 学院派”仅仅是个开始

或者干脆终结。我很感谢我的学院,他领我进了这扇门,教会并强化我的基本功;教会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蜂拥而至,不人云亦云。拍摄盲聋学校是我对纪实摄影的第一次

尝试。大概是 04 年,拍的是当地一所盲聋学校,直接找到校长,费了一天的口舌之后校长答应让拍两天。那时候觉得很骄傲,没有任何凭证与推荐,居然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顺利拍照。现在觉得其实当时拍什么不重要,从沟通到拍摄,再从冲洗到胶片转数字,然后从文字到版面,作为一个学生,这整体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与锻炼。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最终要感

谢这种练习方式。学院的摄影教育,几乎什么都教,从如何使用照相机到拍商业广告,到记录表达,无一遗漏。这是一个优势,也是一个难以突破的模式,改变是很缓慢的一个过程。在摄影教育上这是不是一种停滞呢?当我们看完央美的毕业展览,都在自叹不如,都在回想自己当年都学了些什么?其实很高兴我们都在进步,在视觉的审美上还没退化。在象牙塔里读书,全国哪座塔里灌输的都是一样的,而你自己去选择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没记错的话,这是郎木寺小学,学生的肖像(如图)。

三年级的时候,有个课程叫做观念摄影,让你开始尝试用摄影去表达想法。这个时候,经历了一个非常痛苦的阶段。48 节课一个学期,对“ 观念摄影”的理解简直是一头雾水。甚至误解为大家看不懂的影像,就是好的,所以刻意罗列出一些元素并叠加起来,造成一种很虚幻的画面,并不去追究元素及其组合的含义,也讲不出所谓创作的意义。甚至在最终的影像上也能看到这样的影子。但在学生年代也算是一个思考的结果。怎么评价,观者自己去看吧。

我选择了一种流行的方式,念书。有必要说一下这条路上的三个人:刘晗峰,我的大学老师,豪爽,性情中人,他带我走进这扇门;杨晓光,一个脸上永远挂着微笑的长者,他让我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克拉克,英国人,幽默正直,对待学术一丝不苟,他让我认识了摄影有更多的可能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三个人都做到

了!这一年,说实话是硬生生地被逼迫的学

习,其实就是大量的阅读,对于我们,这是一块很难啃的骨头,拍照反而变成了谁都可以轻松完成的附加题。

现在的我,不是记者,也不再是学生,我自己是一个自由摄影师。和朋友一起经营着一个照相馆和一间画廊,拿起相机的机会更少了,但身边的亲人朋友,心里的话还是需要用影像来表达,或许这种方式对我来说表达的更确切一些。老安说,我的照片是在冷眼看世界,其实心里还是蛮有热情的。上班,拍自己的照片。这样挺好。 (朱晓兵)

编者按:今天我们请来了老朋友老鲨鱼朱晓兵,听他聊一聊这十年来,从科班出身,到摄影记

者,再到自由摄影师的变化与心声。这些年你的影像又有什么变化?这几年又有什么样的心路历程?欢迎来和我们聊聊! (安光系)

11 组版 陆德强

2016 年 7 月 8 日 星期五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初见王玭,就给人以这种感觉。未施粉黛,一袭黑裙,全身没有花色,唯一的亮点是脚上那双手工刺绣的鞋。与王玭交谈间,不由得惊讶于这个 90 后

姑娘沉稳的心智和文绉绉带有禅味的言谈。“ 其实我从事服装设计,本就是无意中的一种缘分和注定”,王玭笑着说,原来 2009 年高考时原本她填报的是江南大学环艺专业,却最终被学校调剂到服装设计学院。在学校中,总想设计属于自己风格又能迎合社会大众需求的服装,但是总是无法找到自己想要的设计风格。直至 2014 年读研期间,认识了已在服装界打拼多年的服装设计师陆强,看到他设计出的带有禅意的服装,她才终于明白自己一直寻求的风格到底是什么。

“ 扬起一微尘,大地就在其中;一朵花开,整个宇宙也随而产生。”日本禅宗大师铃木大拙《禅风禅骨》一书,是王玭阅读的第一本禅修方面的书籍,也是她禅修的启蒙初心,从之后又相识了一位禅修老师,得到了老师的指点和传授,学习了相关的打坐心法,让原本这位白羊座,性格急躁的女孩,慢慢地静下来,潜心研究禅学,融入到她的设计理念之中。作为一位服装设计师,她并不在意图稿

设计,而非常在意的是面料选择。每次设计服装前,面料选择她是必定自己完成,永不让人代劳。“ 当我手触摸到一块自己中意的面料,面料的肌理、柔软、疏密、色泽能触发我的设计灵感,抚摸着面料,眼前仿佛能呈现我即将设计的服装样式。”王玭兴奋地说道。

王玭除了禅修外,和其他90后的女孩子一样也有很多爱好,她在小时候,就喜欢画画、书法,后来又喜欢上了摄影、读书、跳舞、健身和非洲鼓,她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更热爱她的禅衣设计。今年6月,王玭研究生毕业了,毕业前夕,

她和陆强在上海成功举办了“ 墨问”泼墨服装设计展,受到了业界的普遍肯定。现已被上海一家知名禅衣设计公司应聘的她,将承载着禅意文化的服装设计理念,在上海这座汇集着中华文化艺术之都美誉的国际大都市中尽展其才。她希望通过她的服装设计能吸引感知更多的国人,来传承中国的悠久文化和禅宗理念,更甚者能让外国人了解喜爱中华文化,喜爱她所设计的禅意服装。

大雨浇透城市的角角落落□贾军松 摄 /文

我的照片是如何变化的

———90后的禅衣设计师微尘之花□陈霞 清风 摄影报道

服装展顺利闭幕,服装设计师和泼墨绘画大师走到台前,向观众致谢。

王玭有空就来这家咖啡店打工,时常会有一些拍摄人像的摄影师来咖啡店创作,这也是她增加设计灵感的好地方。

很多客人来店里挑选王玭设计的禅衣。

忙了一整天,即将展示的服装都已准备妥当,王玭不免有些紧张,打坐能让她紧张的心平顺下来。

服装展上共要展示 91 套衣服,不想疏忽任何细节的王玭在思考着是否还有哪里遗漏。

王玭有时空了会来打打非洲鼓,给来店挑选衣服休息的客人带来韵律欢乐。

在遇到设计思路瓶颈时,一些时尚杂志也是促发王玭设计灵感的最快捷径。

手推车 7 月 3 日,无锡运河东路,一位市民推着电动车行走在积水中。

看海 7 月 3 日,无锡运河西路,一对情侣站在被水淹没的长凳上看“ 海景”。

登高 7 月 5 日,无锡金城湾公园,一位市民站在景观台上一边晨练一边眺望被水淹没的休闲公园。

留影 7 月 2 日,无锡吴桥西路,市民冒雨拍摄被水淹没的黄埠墩。

悬河 7 月 2 日,无锡吴桥西路,一位市民站在高出路面近 2米的运河堤坝上观景。

行“ 舟” 7 月 3 日,无锡运河东路,汽车行驶在积水的路面上,激起的水花犹如河面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