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系統的規劃、 分析與設計 -...

10
資訊系統的規劃、 分析與設計 第二章

Upload: others

Post on 28-Jul-2020

2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資訊系統的規劃、 分析與設計 - eslitepic.eslite.com/Upload/Attachment/201003/634037440656247500.pdf · 資訊系統應用組合已經完整,並且能夠符合企業組織的目標。

資訊系統的規劃、分析與設計第二章

Page 2: 資訊系統的規劃、 分析與設計 - eslitepic.eslite.com/Upload/Attachment/201003/634037440656247500.pdf · 資訊系統應用組合已經完整,並且能夠符合企業組織的目標。

2-2

資訊管理 (含概要)

重點提示區

(1) 本章的命題方向主要以政府部門或公務機關為例,要求考生籌畫政府資訊系統的發展內容,因此,瞭解資訊系統的規劃、分析及設計等系統發展生命

週期的工作項目,將有利因應這類考題方向。

(2) 本章內容也可以搭配「系統分析與設計」方面的用書。(3) 請注意系統規劃、系統分析及系統設計各階段的工作要項,並盡量以個

案方式來進行演練與學習。

大 綱

第二章  資訊系統的規劃、分析

與設計

2.1 系統發展生命週期  ★★★

2.2 資訊系統規劃 ★★

2.3 資訊系統分析  ★★★★

2.2.1 資訊系統計畫

2.3.1 系統分析的工作項目

2.3.2 系統分析的主要工具

2.2.2 資訊系統成長理論

2.2.3 資訊系統規劃流程

2.4 資訊系統設計  ★★★★

2.4.1 系統設計的概念

2.4.2 各種系統設計的原則

2.4.3 電腦輔助軟體工程

Page 3: 資訊系統的規劃、 分析與設計 - eslitepic.eslite.com/Upload/Attachment/201003/634037440656247500.pdf · 資訊系統應用組合已經完整,並且能夠符合企業組織的目標。

2-3

第二章 資訊系統的規劃、分析與設計

內文教學區

2.1 系統發展生命週期

系統發展生命週期(System Development Life Cycle; SDLC)主要分成四個階段,分別為系統規劃、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作。一個資訊系統開發

的過程,也如同系統發展生命週期來發展其工作步驟。以下將針對每一週期階

段所需要的工作內容,進行詳細的說明。

1. 系統規劃‧ 系統規劃階段應對企業各個需求的重要性及價值,排訂出所支援的資訊系統之發展優先次序,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產出整合性的系統架構。

‧ 確認資訊技術將達成企業營運的目標,以及帶給組織競爭優勢或效益,並對其應用系統的發展時程進行排序,以利規劃整體系統架構。

‧ 作業步驟主要為瞭解企業未來的展望、定義問題、收集系統相關背景資料、瞭解作業流程的現況、評估新系統效益、規劃工作時程,最後擬訂

整體專案計畫書。

2. 系統分析‧此階段目標主要仰賴系統分析師與使用者之間的問題確認與需求溝通。

‧ 透過系統問題之確認與分析,明確地定義資訊系統的使用者需求,使用者的需求可能包含從基本的輸出入作業到管理分析功能介面、自動化模

組、以及流程改善的方法等。

‧ 工作內容將會建立系統資料流程圖、資料辭典等系統分析文件,並利用正規化型式加以表達,以利分析檢核及設計驗證。

3. 系統設計‧ 主要是依據使用者的需求來設計各項資訊處理之作業流程、程式檔案、各項輸出入系統功能等。其工作項目主要取決於問題需求的範圍、系統

架構(集中式/分散式),以及作業回應要求(即時/批次)等。

‧系統設計可分為一般設計及細部設計

A. 一般設計須考慮整體設計架構,例如:處理程序與資料儲存為集中或分散、輸入輸出的回應為即時或批次等設計方式的選擇。

B. 細部設計則對系統的構成要素加以詳細考慮,包含程序設計、檔案、

Page 4: 資訊系統的規劃、 分析與設計 - eslitepic.eslite.com/Upload/Attachment/201003/634037440656247500.pdf · 資訊系統應用組合已經完整,並且能夠符合企業組織的目標。

2-4

資訊管理 (含概要)

與資料庫設計、輸入輸出功能與使用者人機介面、及安全機制與自動

化控制等設計。

4. 系統實作‧ 主要為實際建置設計好的新系統,其主要工作項目為程式編碼與測試、系統建置、系統維護、效益評估、教育訓練及製作文件。

‧ 當系統設計完成後,使用者應針對各項模組功能的便利性及正確性給予驗證及回應,以將進行程式除錯或效能調校。

2.2 資訊系統規劃

2.2.1 資訊系統計畫「計畫」主要是事先確認專案工作項目之處理程序,包括:工作項目、負

責人員、工作時程、處理方法,以及預期效益等都應一一被定義與檢視。而資

訊系統的計畫擬訂,可從策略層級與專案層級來區分問題,如表 2-1。(1) 管理層級決定資訊系統將被使用的技術、方法和目標,以及執行的優先順序。

(2) 作業層級 確認每個模組內被要求的具體功能、工作項目、作業時程以及預期的產出結果。

表 2-1 資訊系統計畫的規劃問題議 題 管理層級 作業層級

負責人員

(Who)‧確認資訊部門及使用單位的權責

‧確認外包對象及工作內容

‧選擇專案主要執行人員

‧決定專案支援人員

工作事項

(What)‧決定專案的範圍

‧確認專案所需投入的資源、成本與風險

‧確認工作項目所應具備的技能

‧定義發展的執行步驟

作業時程

(When)‧預估專案執行階段的時程

‧確認專案所需資源的時程‧設定每一工作階段的起訖時間

處理方法

(How)

‧確認所將應用的資訊技術與管理方法

‧ 確認系統工具以利更有效率的執行工作內容

‧評估各方法的效益、成本及風險

‧確認系統發展工具的預期成果

‧ 評估資訊部門及使用單位的合作模式

預期結果‧ 從營運績效及作業流程的觀點,分析企業組織所獲得的整體效益

‧ 確認系統化所帶來的作業效率、提升比率,或成本降低的金額

Page 5: 資訊系統的規劃、 分析與設計 - eslitepic.eslite.com/Upload/Attachment/201003/634037440656247500.pdf · 資訊系統應用組合已經完整,並且能夠符合企業組織的目標。

2-5

第二章 資訊系統的規劃、分析與設計

資訊系統規劃的特點是其專注於資訊系統專案的整體範疇,主要是統籌規

劃企業組織所有的資訊資源,包括:人力、軟硬體、作業流程等內容;雖然,

各個工作項目是由特定的專案人員所規劃,但資訊系統專案計畫都應符合企業

整體的策略及目標。

2.2.2 資訊系統成長理論(1) 成長階段理論

依據學者 Nolan 的成長階段理論:一個企業組織在引進資訊科技後,將經歷一連串的成長階段,同時這些過程都具有其一定的順序性,各個階

段也有其特性;因此,若能瞭解目前所在階段,將可作為系統規劃的 參考。

(2) 四階段模型 Nolan 提出資訊技術應用成長階段理論,依組織對資訊技術應用可分為四個階段:

‧初創期

僅有少數使用者,控制度較為分散,資源提供程度不高,故規劃較少。

‧擴張期

使用者逐漸增加,各單位開始採用電腦,但因為缺乏整合而使成本逐漸增加,產生危機。

‧控制時期

建立組織控制制度,控制資訊系統的成長及經費,集中控制權,但此時期可能因為強調控制而阻礙潛在效益的達成。

‧整合時期

將控制原則做適度調整,並與應用子系統整合,建立良好規劃,使資訊系統與組織配合。

(3) 六階段模型 由於資料庫與通訊科技的蓬勃發展,有效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因此,Nolan 將原有四階段成長理論模型擴展為六階段,如圖 2-1 Nolan 的 S 曲線:

Page 6: 資訊系統的規劃、 分析與設計 - eslitepic.eslite.com/Upload/Attachment/201003/634037440656247500.pdf · 資訊系統應用組合已經完整,並且能夠符合企業組織的目標。

2-6

資訊管理 (含概要)

‧初創期

控制程度低,只有基本應用,資訊系統僅有少許的規劃或尚未規劃。

‧擴張期

鼓勵使用者使用電腦,由於缺乏整合而使成本增加。

‧控制期

控制程度較高,強調資訊系統規劃。

‧整合期

較強調於系統整合性,並使用資料庫。

‧資料管理時期

較注重資料的管理,鼓勵發展對企業組織有策略性意義的資訊系統。

‧成熟期

資訊系統應用組合已經完整,並且能夠符合企業組織的目標。

圖 2-1 Nolan 六階段曲線圖

由上述討論可以得知其意義如下:

‧不同的階段,應有不同的策略與管理措施。

‧前三階段偏重設備的管理,後三階段偏重資訊系統管理。

‧企業的資訊發展,越後面的階段越重視高階層的支援。

因此,Nolan 成長理論的六個階段特性可整理說明如下表 2-2 所示。

資料處理費用

1初創

2擴張

3控制

4整合

5資料

6成熟

時期

Page 7: 資訊系統的規劃、 分析與設計 - eslitepic.eslite.com/Upload/Attachment/201003/634037440656247500.pdf · 資訊系統應用組合已經完整,並且能夠符合企業組織的目標。

2-7

第二章 資訊系統的規劃、分析與設計

表 2-2 Nolan 成長理論的六個階段使用者態度 規劃及控制程度 資訊部門態度 應用與整合

初創期 毫不關心 控制程度低著重專業知識的

學習

主要是減少作業成本

的應用系統

擴張期 開始重視 控制程度較高以使用者需求來進

行程式撰寫

各個部門開始採用資

訊系統

控制期 開始控制成本正式的規劃與

控制

重視資訊系統的

管理重新規劃資訊系統

整合期 學習成本控制特別的規劃與

控制

資訊部門負責管理

電腦設備與使用者

採用資料庫技術調整

目前各部門資訊系統

資料管理期負起資訊系統

處理的責任

資料與系統的

共享重視資料的管理

整合各部門的資訊

系統

成熟期負起資訊管理

的責任

以策略性方式來

規劃資訊資源

注重資訊資源的

管理

整體組織的企業資訊

及系統內容

Nolan 階段理論中的基本假設可概分下列三點:‧組織內資訊系統的成長,是一個階段接著一個階段。

‧階段模式中的任何一個階段皆不能省略。

‧每個階段皆可以反映出資訊系統規劃以及管理的情況。

2.2.3 資訊系統規劃流程資訊系統的策略規劃流程,可區分為:(1) 策略規劃;(2) 組織資訊需求分

析;(3) 資源分配。此三階段模式描述了資訊系統規劃的做法及原則,在組織資訊需求和資源分配之前,應先進行策略規劃,以確定資訊系統的目標,如下表 2-3 所示。

表 2-3 資訊系統規劃流程的三階段階 段 規劃活動 使用技術

第一階段 策略規劃

(1) 組織計畫(2) 策略方格(3) 配合組織文化導出策略(4) 策略組合轉換

第二階段 組織資訊需求分析(1) 企業系統規劃(BSP)(2) 關鍵成功因素(CSF)

第三階段 資源分配

(1) 比較成本/利益(2) 應用系統組合(3) 內部計價(4) 指導委員會評價

Page 8: 資訊系統的規劃、 分析與設計 - eslitepic.eslite.com/Upload/Attachment/201003/634037440656247500.pdf · 資訊系統應用組合已經完整,並且能夠符合企業組織的目標。

2-8

資訊管理 (含概要)

(1) 第一階段:策略規劃 其目的在於制訂系統的專案目標與執行策略,且必須符合企業組織的整體目標。歸納策略規劃的方法有下列四種:

‧組織計畫

由組織既有方針來發展資訊系統策略,也就是說若組織已有明確的目標,則資訊系統的專案目標與發展策略可依此往下展開。

‧策略方格理論

策略方格可用於決定資訊系統的策略性所在位置,此乃決定資訊系統目標與企業組織策略相互對應的方法。

此方法將資訊系統應用分為四類,每一方格定義資訊系統活動在組織所扮演的特殊角色,依現有資訊系統對組織的策略性影響力,及規劃中

的應用系統組合對組織的策略性影響力,區分出了四種不同的資訊系統 類型。

A. 工廠型:對企業日常性運作能夠提升其作業效能或降低成本,但對未來的競爭並未產生很高的效益,也無法為公司帶來新的競爭力。

B. 支援型:整個資訊系統應用僅在支援組織的管理活動,而未能應用在組織關鍵的績效分析或營運改善。

C. 轉換型:由「支援型」到「策略型」的一種過渡狀態。組織已有支援型資訊系統,並計畫發展對組織策略具關鍵影響之資訊系統。

D. 策略型:企業目前的作業有賴資訊系統之穩定運作,正在發展的系統對未來競爭的成敗有很大影響力,資訊系統應用是新的策略應用。

‧配合組織文化導出策略

每個組織都有其特定的組織文化,包括:組織價值觀、規範、企業文化等。依照個別組織的文化發展其特有的資訊系統專案計畫。

‧策略組合轉換

經由後續的作業程序產生資訊統的目標和策略,說明組織之策略組合要求主管提出評論驗證前項所定義組織策略組合,將組織策略組合轉換成

資訊系統策略組合。

(2) 第二階段:組織資訊需求分析 其目的在於資訊需求由組織管理及決策層級展開,以利資訊系統規劃之用,並依此找出應用系統組合和規劃資訊系統架構。一般而言需求分析

的方法有二種:

Page 9: 資訊系統的規劃、 分析與設計 - eslitepic.eslite.com/Upload/Attachment/201003/634037440656247500.pdf · 資訊系統應用組合已經完整,並且能夠符合企業組織的目標。

2-9

第二章 資訊系統的規劃、分析與設計

‧企業系統規劃(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BSP)A. 由 IBM 公司所提出的方法,以訪談的方式來收集資訊。B. 強調由上而下的設計,也就是從高階主管開始,直到瞭解全公司的資訊需求,進而完成整體的系統結構為止。

‧關鍵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 CSF)A. 由麻省理工學院資訊中心提出的一種掌握資訊需求的方法,其方法不是由組織內的資料來求得系統規劃的需求,而是利用企業組織在實際

執行策略成功後,尋找其成功的關鍵因素。

B. 企業組織的成功關鍵因素會因時間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所以關鍵成功因素的方法再於每隔一段時間就做一次訪查,而所調查的是企業組織

執行策略的成效,進而整理出組織的真正需求。

CSF 不同於 BSP 之處在於它所觀測的重點是企業經營成功的關鍵因素而非企業活動。

(3) 第三階段:資源分配 經過前二階段的規劃程序,已經有一個完整的資訊目標及系統發展架構;但由於組織資源有限,系統發展必須有其先後順序,因此,資源分

配的目的在於決定各應用系統實踐範圍及執行順序,以最小成本投入來

獲得最大產出效益。使用工具及方法如下:

‧比較成本/利益效益評估

方法包括:投資報酬率法(Return On Invest; ROI)、零基預算。‧整合系統組合

應用系統組合應考慮風險因素,以求平衡發展;McFarlan曾提出有關風險評估時應考慮的因素,如績效不佳、進度控制不佳等不良情形,其中

影響計畫成功的主要因素為:計畫規模、科技經驗、系統結構。

‧內部計價

直接將成本分攤給各個的使用單位、或要求使用者使用資訊時付費。

‧指導委員會評價

由內部單位所組成的委員會,共同展開效益評量與意見回饋。

Page 10: 資訊系統的規劃、 分析與設計 - eslitepic.eslite.com/Upload/Attachment/201003/634037440656247500.pdf · 資訊系統應用組合已經完整,並且能夠符合企業組織的目標。

2-17

第二章 資訊系統的規劃、分析與設計

‧ Rational Rose 使用統一塑模語言(UML),可用於指定化、結構化和文件化的軟體與非軟體系統(如商業模型),目前已由物件管理小組

(OMG)所採納使用。‧ Rational Rose 領導 UML 的開發,讓整個團體以一致的方式溝通,來進行分析與設計活動。特色如下:

A. 彈性的實作支援,包括:塑模(modeling)、程式碼的產生、整合可完整執行的應用程式,以及產生網頁發布及文件報告。

B. 可選擇同步自動化更新或依需求而定。C. 提供整合式的系統開發環境界面,同時支援 Java、C、C++、Visual

Basic、XML、CORBA/IDL、MIDL 等應用語言,以及多人使用。D. UML 導向的資料塑模,並利用資料庫管理系統實現資料模型同步。

實 力 養 成 區

1. 電腦軟體(Computer Software)的介面設計(Interface Design)包含軟體元件間、軟體與其他產品間、以及使用者間的介面設計議題。請針對使用者與電腦間的界面,也就是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列出並說明其介面設計的主要考量與原則。 (98年普四)

▲ ▲

【提示】請參考本章第 2.4 節「資訊系統設計」。

2. 解釋名詞:CASE(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 (96年普四)▲ ▲

【提示】請參考本章 2.4.3 小節。

3. 對於組織而言,組織經常為了滿足組織成員的資訊需求,而必須建構不同的資訊系統。然而,在資源與經費有限的情形下,通常組織無法完全將資訊系統一次就建構完成,或者為了如何分配不同部門的預算而煩惱。你知道有那些方法可以規劃資訊系統的發展?而不同的方法有何優缺點? (95年高三)

▲ ▲

【提示】請參考本章 2.2.3 小節。

4. 試說明 Software scope 包含那些內容? (93年交大資管所在職專班)

▲ ▲

【提示】請參考本章 2.2.1 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