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拔贡邢定纶的传奇人生 -...

1
2018.9.3 星期一 主编陈耿 版式陈海冰 海之南 B06 兄弟三人皆贡生 夏日午后,暑热稍解。笔者慕名来 到乐东黄流镇佛老村,专程踏访邢定纶 故居。此举得到了佛老村邢氏后裔邢 福垂、邢诒翰、邢诒恒老人及邢正夫先 生的热情接待。故地采访拍摄过后,太 阳已经西斜,邢正夫先生带着笔者直奔 太峩坡上的邢定纶墓。 当心里惦记多年的邢定纶墓志铭 出现眼前时,我们似是遇见失散多年的 故人。我们蹲下身子,细心擦去碑铭上 面的污垢和灰尘,一行行清晰可辨的铭 文,它们带着特殊力量显现在我们面 前。邢定纶墓铭共三块,方方正正,保 存完好。除了主碑,另外两块旁碑为介 绍生平事略的墓志铭,其宽 69 厘米、高 180 厘米,每块铭文为 13 行,每行字数 58 字,约计 1455 字。 邢定纶碑铭雕刻手工精细,文笔流 畅。主碑记其生卒年月、官阶、名讳、字 号、配偶和子嗣延续等情况。而另外两 块墓志铭主要叙述邢定纶的生平事迹, 款刻“杨裕芬敬撰、族拙定魁起状草及 姻弟陈锡熙敬书”等字样。1909 年,邢 定纶因病辞世。此时,长子邢谷洞远在 羊城求学,未能回乡奔丧。其时,邢谷 洞拿着父亲的“行状”,邀请时任奉补学 部主事的杨裕芬为其父撰写墓志铭。 1912年,邢谷洞从广东省立两广优级 师范学校五年期满毕业归来,才为父亲 立碑。 按碑文,邢定纶于清咸丰已未年 1859 年 )出生,宣统元年( 1909 年 )因病 逝世,“春秋五十有一”。人生虽短,他 却不是匆匆过客。1900年,邢定纶参 与纂修光绪《崖州志》,足以使其扬名显 姓。其生前,被朝廷“以靖匪功奖五品 衔赠二代调新兴”,因病未赴任直至逝 世。时知州范云梯挽额云:“一乡失 望”。 邢定纶和其父亲修愈、弟定纬均被 《崖州志》记载。邢定纶祖名肇维,是崖 州廩生;父亲修愈,为清光绪年间恩 贡。祖、父两代,均以邢定纶的功名而 得朝廷追赠“奉政大夫”封号。邢定纶 兄弟共三人,兄定缨、弟定纬,他排行第 二。长兄定缨和定纶一起肆业于琼台 书院。 1888 年秋,定缨到广州参加乡试 时暴死考场。哥哥突然暴死,邢定纶不 得不弃考扶柩归葬。为让母亲免受担 忧,邢定纶接受母亲的劝告,此后十年 不再踏入科场。 弟弟邢定纬,清宣统年间岁贡。少 年因家贫,他不得不辍学在乡养牛。他 17 岁时,两位哥哥同榜进庠,他因放牛 而被牧童耻笑。邢定纬甚为气愤,于是 他扔下牛群,跟随叔父求学佛罗馆。22 岁时以案前列补弟子员,得食廪饩,经 屡考不第,最终在宣统己酉考选崖州岁 贡生。邢定纬被选为岁贡生后,钟元 棣、姚绍书两任知州聘其为龙山书院主 讲, “州东人士多出于其门”。 善诗能书,饮誉乡里 邢定纶幼承家训、聪颖过人。17 岁就善诗能文,饮誉乡里。20岁时与 胞兄定缨同升博士员。不久,以优等的 成绩取得廪生资格,享受官府廪膳。随 后,兄弟同被选送到琼台书院读书。其 时,邢定纶颇得山长、琼山进士丘对欣 的赏识。丘对欣先后在琼台书院、雁峰 书院主讲十多年,“其学生邢定纶,最为 知名”。 光绪乙酉( 1885 年 ),邢定纶考取拔 贡生。同年春,他和邢氏族人肇兴、定 魁、谷骏等商议独立重修崖派邢氏家 谱。次年,他入京以拔贡生身份参加廷 试,成绩列二等,被授铨选教谕,等待候 缺,后循例分派高州,署石城县学训 导。邢定纶入京廷试归乡后,此时家谱 书稿已粗成,即将付梓。光绪十四年 1888 年 ),应族人邀请,邢定纶写了《崖 谱新修序》一文。 邢定纶才思隽永,深谙骈俪文,“名 公巨制,多出其手”“稿出,人争取之,故 散佚”。邢定纶两至高州任职,常和当 地士人诗文唱和,切磋学问。著有《宦 游呤草》二卷。其中《官山寺》古风一 篇,千言立就,读者赞叹。墓志铭称,邢 定纶“平生诸作存于族人者,卒后仅捜 得百余首,余多散失”。据后裔邢正夫 说,解放前,邢定纶手稿由族人邢谷瑶 带去海口准备印刷,后因时乱丢失。邢 定纶离世时捜得的百余文稿,如今遗世 的不到十篇。 邢定纶的诗,以“渔洋和简斋”这两 派风格为模,又不囿于旧规而取前人之 精华,自成一家,故“大雅、宏达皆礼下 之”。当年,邢定纶再游历京师,同乡李 晋熙太史十分器重他的才气,评价尤 高。内阁学士徐花农一见,刮目相看。 海内名宿如俞曲园者,“亦亟称其才,君 之名动一时”。 据《墓志铭》,邢定纶不但诗文名噪 一时,而且书法“秀劲脱俗、人竟宝 贵”。当时,感恩县令慕其名,专门请他 到县署写书,发给童生作为试贴。当时 的崖州人,以获得他的题铭为荣。邢定 纶一生为不少人写过墓志铭,其中不乏 名篇佳作,碑刻书法极为娴熟自如,清 雅超脱。遗憾的是,众多的书法作品几 已绝迹,目前发现散落民间的邢定纶手 迹字碑共十一块。 “外翰第”重见天日 佛老村邢定纶故居由其父修愈建 于清末,坐北向南,砖木结构。这是围 墙与屋面相交的崖州传统合院建筑,采 用“正厅歪门”的建筑布局。进“外翰 第”门楼,遇迎“福”字墙。正面为三间 正室,正屋西边是一间楼阁,东边为低 矮耳房。圮废的屋顶,剥裂的瓦砾,萧 残的院落,经过百年风摧雨淋和岁月磨 砺,今故居已严重受损、摇摇欲坠。 邢诒恒说,现存正面故居是邢定纶 父亲邢修愈建的。后来,邢定纶曾在故 居的后面盖过三间房子。邢诒恒老人 介绍,今存正屋西边楼阁为邢定纶时任 崖县教育局长的儿子邢谷洞所建,底层 还有马厩。上世纪90年代,邢诒恒在 后面三间房子原址盖起了平顶房。 2013年4月,笔者在佛老村走访邢 定纶故居,在网上发表《纪实组图:正在 消失的邢定纶故居》一文后不久,邢定 纶胞兄邢定缨的第五代嫡孙邢正夫用 薄铁片剔除涂盖在门楣之上的白色石 灰,露出“外翰第”三个红色大字。“外翰 第”重见天日,据称这三个字正是邢定 纶手迹。 主纂《崖州志》流芳后世 崖州地方志,宋有《吉阳军图经》, 明有本地名贤钟芳所撰的《崖州志略》, 二者均已失传。如今,崖州志共存三 种:一是由张擢士、李如柏纂修,成书于 清康熙三十三年( 1694 年 )的康熙《崖州 志》;二是清乾隆二十年( 1755 年 ),知州 宋锦与崖州学正黄德厚纂修的乾隆《崖 州志》;三是成稿于光绪二十七年( 1901 ),由知州钟元棣发起,州人张巂、邢 定纶、赵以濂纂修的光绪《崖州志》。另 外,还有《崖州直隶州乡土志》稿本。 作为地方志,光绪《崖州志》应朝廷 之命而修,成书和流传饱含艰辛。该志 是知州钟元棣任上于清光绪二十六年 庚 子( 1900 年)五月开局纂修,脱稿于 1901年冬,1908年补订。因各种原因, 未能梓行,“筹出版而未果者,不止一二 次”。直到 1914年,才由崖州临高村举 人郑绍材、十所村孟继渊等亲携广州铅 印成书,计 10 册 22 卷,仅“印成一百 套,分饷州人”。1963 年点校时,郭沫 若称其“颇有史料价值”。 邢定纶是光绪《崖州志》的主纂之 一。1901 年,知州钟元棣在《重修<崖 州志>序》(一)中曾提到三位主笔:“遂 于庚子夏开局纂修,仍延张孝廉()、邢广文( 邢定纶 )、赵明经( 赵以濂 为主笔,并倩尹州同如鹏司其出入。”该 志以宋志为底本,以《通志》《府志》等各 志为基础,旁征博引、搜辑遗闻逸事, “遍启州中人士,广为采拾”纂撰而成。 开局纂修六个月后,知州钟元棣解任, 而不能终其志。次年( 1901 年 ),众人不 惮烦难而再次采集、考订,“中间历经改 窜,不知凡几”。1901 年冬,初稿纂就, 分门别类,共二十二卷。癸卯秋( 1903 ),钟元棣调任琼山,聘请邢定纶校对 初稿。校对完成,定纶携稿到琼山请求 钟元棣指导纠偏。这时,钟元棣再次为 纂志捐廉银三百。不久,钟元棣又解任 离开琼山,邢定纶也到石城担任文教之 官,此时“校刊无人,耽搁者久之”。 光绪三十四年( 1908 年 ),知州冯如 衡重新召集同仁,再次对崖州志作最后 一次修订。此时,邢定纶为该书写下了 《重修<崖州志>序》,序言最后说:“是 役也,纶与张赵二君实总其成,而分其 任者则陈君子云、邢君子春、黎君丹墀、 翟君燕台也。至于司理出入,则尹君图 南与有劳焉。钟公既弁序于首,纶从事 于诸君子后,不敢忘创此举、成此举者 之功也,于是乎言。” 光绪《崖州志》主纂之一: 崖州拔贡邢定纶的传奇人生 文\图 本刊特约撰稿 林芳华 “外翰第”。 藏于乐东民间的光绪《崖州志》残本。 邢定纶故居内景。 有关邢定纶 的故事,崖州民 间口耳相传甚 广。他是崖州清 末拔贡生、光绪 《崖州志》主纂之 一,一直拨动着 笔者的好奇心。 来自民间的传说 与推测,不足以 解开有关邢定纶 这道谜题。邢定 纶的传奇人生, 最真实、最详细 的记载莫过于来 自碑铭的文字。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Oct-2019

3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崖州拔贡邢定纶的传奇人生 - hnrb.hinews.cnhnrb.hinews.cn/resfile/2018-09-03/018/hnrb20180903018.pdf · 17岁时,两位哥哥同榜进庠,他因放牛 而被牧童耻笑。邢定纬甚为气愤,于是

2018.9.3 星期一主编│陈耿 版式│陈海冰海之南B06

兄弟三人皆贡生

夏日午后,暑热稍解。笔者慕名来到乐东黄流镇佛老村,专程踏访邢定纶故居。此举得到了佛老村邢氏后裔邢福垂、邢诒翰、邢诒恒老人及邢正夫先生的热情接待。故地采访拍摄过后,太阳已经西斜,邢正夫先生带着笔者直奔太峩坡上的邢定纶墓。

当心里惦记多年的邢定纶墓志铭出现眼前时,我们似是遇见失散多年的故人。我们蹲下身子,细心擦去碑铭上面的污垢和灰尘,一行行清晰可辨的铭文,它们带着特殊力量显现在我们面前。邢定纶墓铭共三块,方方正正,保存完好。除了主碑,另外两块旁碑为介绍生平事略的墓志铭,其宽69厘米、高180厘米,每块铭文为13行,每行字数58字,约计1455字。

邢定纶碑铭雕刻手工精细,文笔流畅。主碑记其生卒年月、官阶、名讳、字号、配偶和子嗣延续等情况。而另外两块墓志铭主要叙述邢定纶的生平事迹,款刻“杨裕芬敬撰、族拙定魁起状草及姻弟陈锡熙敬书”等字样。1909年,邢定纶因病辞世。此时,长子邢谷洞远在羊城求学,未能回乡奔丧。其时,邢谷洞拿着父亲的“行状”,邀请时任奉补学部主事的杨裕芬为其父撰写墓志铭。1912年,邢谷洞从广东省立两广优级师范学校五年期满毕业归来,才为父亲立碑。

按碑文,邢定纶于清咸丰已未年(1859年)出生,宣统元年(1909年)因病逝世,“春秋五十有一”。人生虽短,他却不是匆匆过客。1900年,邢定纶参与纂修光绪《崖州志》,足以使其扬名显姓。其生前,被朝廷“以靖匪功奖五品衔赠二代调新兴”,因病未赴任直至逝世。时知州范云梯挽额云:“一乡失望”。

邢定纶和其父亲修愈、弟定纬均被《崖州志》记载。邢定纶祖名肇维,是崖州廩生;父亲修愈,为清光绪年间恩贡。祖、父两代,均以邢定纶的功名而得朝廷追赠“奉政大夫”封号。邢定纶兄弟共三人,兄定缨、弟定纬,他排行第二。长兄定缨和定纶一起肆业于琼台书院。

1888年秋,定缨到广州参加乡试时暴死考场。哥哥突然暴死,邢定纶不得不弃考扶柩归葬。为让母亲免受担忧,邢定纶接受母亲的劝告,此后十年不再踏入科场。

弟弟邢定纬,清宣统年间岁贡。少年因家贫,他不得不辍学在乡养牛。他17岁时,两位哥哥同榜进庠,他因放牛而被牧童耻笑。邢定纬甚为气愤,于是他扔下牛群,跟随叔父求学佛罗馆。22岁时以案前列补弟子员,得食廪饩,经屡考不第,最终在宣统己酉考选崖州岁贡生。邢定纬被选为岁贡生后,钟元棣、姚绍书两任知州聘其为龙山书院主讲,“州东人士多出于其门”。

善诗能书,饮誉乡里

邢定纶幼承家训、聪颖过人。17岁就善诗能文,饮誉乡里。20岁时与胞兄定缨同升博士员。不久,以优等的成绩取得廪生资格,享受官府廪膳。随后,兄弟同被选送到琼台书院读书。其时,邢定纶颇得山长、琼山进士丘对欣的赏识。丘对欣先后在琼台书院、雁峰书院主讲十多年,“其学生邢定纶,最为知名”。

光绪乙酉(1885年),邢定纶考取拔贡生。同年春,他和邢氏族人肇兴、定魁、谷骏等商议独立重修崖派邢氏家谱。次年,他入京以拔贡生身份参加廷试,成绩列二等,被授铨选教谕,等待候缺,后循例分派高州,署石城县学训导。邢定纶入京廷试归乡后,此时家谱书稿已粗成,即将付梓。光绪十四年(1888年),应族人邀请,邢定纶写了《崖谱新修序》一文。

邢定纶才思隽永,深谙骈俪文,“名公巨制,多出其手”“稿出,人争取之,故散佚”。邢定纶两至高州任职,常和当地士人诗文唱和,切磋学问。著有《宦游呤草》二卷。其中《官山寺》古风一篇,千言立就,读者赞叹。墓志铭称,邢定纶“平生诸作存于族人者,卒后仅捜得百余首,余多散失”。据后裔邢正夫说,解放前,邢定纶手稿由族人邢谷瑶带去海口准备印刷,后因时乱丢失。邢定纶离世时捜得的百余文稿,如今遗世的不到十篇。

邢定纶的诗,以“渔洋和简斋”这两

派风格为模,又不囿于旧规而取前人之精华,自成一家,故“大雅、宏达皆礼下之”。当年,邢定纶再游历京师,同乡李晋熙太史十分器重他的才气,评价尤高。内阁学士徐花农一见,刮目相看。海内名宿如俞曲园者,“亦亟称其才,君之名动一时”。

据《墓志铭》,邢定纶不但诗文名噪一时,而且书法“秀劲脱俗、人竟宝贵”。当时,感恩县令慕其名,专门请他到县署写书,发给童生作为试贴。当时的崖州人,以获得他的题铭为荣。邢定纶一生为不少人写过墓志铭,其中不乏名篇佳作,碑刻书法极为娴熟自如,清雅超脱。遗憾的是,众多的书法作品几已绝迹,目前发现散落民间的邢定纶手迹字碑共十一块。

“外翰第”重见天日

佛老村邢定纶故居由其父修愈建于清末,坐北向南,砖木结构。这是围墙与屋面相交的崖州传统合院建筑,采用“正厅歪门”的建筑布局。进“外翰第”门楼,遇迎“福”字墙。正面为三间正室,正屋西边是一间楼阁,东边为低矮耳房。圮废的屋顶,剥裂的瓦砾,萧残的院落,经过百年风摧雨淋和岁月磨砺,今故居已严重受损、摇摇欲坠。

邢诒恒说,现存正面故居是邢定纶父亲邢修愈建的。后来,邢定纶曾在故居的后面盖过三间房子。邢诒恒老人介绍,今存正屋西边楼阁为邢定纶时任崖县教育局长的儿子邢谷洞所建,底层还有马厩。上世纪90年代,邢诒恒在后面三间房子原址盖起了平顶房。

2013年4月,笔者在佛老村走访邢定纶故居,在网上发表《纪实组图:正在消失的邢定纶故居》一文后不久,邢定纶胞兄邢定缨的第五代嫡孙邢正夫用薄铁片剔除涂盖在门楣之上的白色石灰,露出“外翰第”三个红色大字。“外翰第”重见天日,据称这三个字正是邢定纶手迹。

主纂《崖州志》流芳后世

崖州地方志,宋有《吉阳军图经》,明有本地名贤钟芳所撰的《崖州志略》,二者均已失传。如今,崖州志共存三

种:一是由张擢士、李如柏纂修,成书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的康熙《崖州志》;二是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知州宋锦与崖州学正黄德厚纂修的乾隆《崖州志》;三是成稿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知州钟元棣发起,州人张巂、邢定纶、赵以濂纂修的光绪《崖州志》。另外,还有《崖州直隶州乡土志》稿本。

作为地方志,光绪《崖州志》应朝廷之命而修,成书和流传饱含艰辛。该志是知州钟元棣任上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 年)五月开局纂修,脱稿于1901年冬,1908年补订。因各种原因,未能梓行,“筹出版而未果者,不止一二次”。直到1914年,才由崖州临高村举人郑绍材、十所村孟继渊等亲携广州铅印成书,计10册 22卷,仅“印成一百套,分饷州人”。1963年点校时,郭沫若称其“颇有史料价值”。

邢定纶是光绪《崖州志》的主纂之一。1901年,知州钟元棣在《重修<崖州志>序》(一)中曾提到三位主笔:“遂于庚子夏开局纂修,仍延张孝廉(张嶲)、邢广文(邢定纶)、赵明经(赵以濂)为主笔,并倩尹州同如鹏司其出入。”该志以宋志为底本,以《通志》《府志》等各志为基础,旁征博引、搜辑遗闻逸事,

“遍启州中人士,广为采拾”纂撰而成。开局纂修六个月后,知州钟元棣解任,而不能终其志。次年(1901年),众人不惮烦难而再次采集、考订,“中间历经改窜,不知凡几”。1901年冬,初稿纂就,分门别类,共二十二卷。癸卯秋(1903年),钟元棣调任琼山,聘请邢定纶校对初稿。校对完成,定纶携稿到琼山请求钟元棣指导纠偏。这时,钟元棣再次为纂志捐廉银三百。不久,钟元棣又解任离开琼山,邢定纶也到石城担任文教之官,此时“校刊无人,耽搁者久之”。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知州冯如衡重新召集同仁,再次对崖州志作最后一次修订。此时,邢定纶为该书写下了《重修<崖州志>序》,序言最后说:“是役也,纶与张赵二君实总其成,而分其任者则陈君子云、邢君子春、黎君丹墀、翟君燕台也。至于司理出入,则尹君图南与有劳焉。钟公既弁序于首,纶从事于诸君子后,不敢忘创此举、成此举者之功也,于是乎言。”

光绪《崖州志》主纂之一:

崖州拔贡邢定纶的传奇人生文\图 本刊特约撰稿 林芳华

“外翰第”。

藏于乐东民间的光绪《崖州志》残本。

邢定纶故居内景。

有关邢定纶的故事,崖州民间口耳相传甚广。他是崖州清末拔贡生、光绪《崖州志》主纂之一,一直拨动着笔者的好奇心。来自民间的传说与推测,不足以解开有关邢定纶这道谜题。邢定纶的传奇人生,最真实、最详细的记载莫过于来自碑铭的文字。